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时间:2024-02-22 17:4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21世纪;回归自然;居住区公园;以人为本
一、海纳百川的要素引用
进入21世纪,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加渴望亲近自然。通过这种方式来舒缓压力、提高精神品质,来发展健全人格与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不谋而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渴望脱离满是噪音的居住环境,感受清静悠闲的田园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从而放松心情。周末开往郊区渴望回归自然的车辆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反映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我们城市绿化的缺失,从而导致了城市热效应的不断加剧。居住区由自然风景而组成的居住区公园,被人们称之为城市的“绿洲”,居住区的“绿肺”。居住区的建造要求我们要海纳百川的引进各种自然要素。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水是生命的灵魂,当然必不可少。居住区公园整个规划建设中应以水为脉。中国传统哲学对水十分推崇。海纳百川、以柔克刚、变换万千,无不在赞扬水的优质特性。艺术相通,但水彩画中的水与居住区公园所体现的水截然不同,水彩画中并没有具象的水,但是蕴含着水的生命和特质,能感受到水的存在和灵动。水彩画借助于水苦苦寻求自然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和谐。居住区公园的规划体系体现的为具象的水,在体现水的生命和特质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到它存在和灵动。“艺术不仅可以用来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还可以用来逼真地反映出现实世界的一个侧面。”居住区公园的建设既是艺术在真实生活的再现,处处寻求着自然与艺术的和谐,让人们在审美之余舒缓精神的压力。
二、营造人们交往的空间
自然万物,相克相生。世界上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类作为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主人,经济的发展,生活的节奏的加快,使邻里之间的日常交往更加密切。交往的空间在居住区公园设计中也要求更加重要。居住区公园也普遍成为邻里之间交流的场所,因此居住区公园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它的实用功能,使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相结合。绿色植物由于其本身的优势成为设计中的必需品,据调查显示处于绿色环境中的老人健康指数比脱离这种环境的要高30%,儿童以及青少年处于绿色环境中的记忆力和视力比脱离环境的要好很多,而且绿色的环境有利于抑郁症的治疗。这也说明整个居住区公园的设计应以绿为中心,“以乔为主”,以灌为辅,“为周围居民营造一块人与自然,人与人交融的场所”,在居住区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要求保留并结合现有树木,营造绿色景观及林下空间”。
1.空间的边界处理
居住区公园的营造应充分考虑公园的使用者,不同的居住人群对于居住区公园的要求也不同。一切设计均以实用为突破点。居住区公园的设计中也不例外,在对于居住区公园边界的处理上,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营造不同高度上的环境是最好的选择,结合地形本身的高低不同,利用水面环境以及实际环境中有特色、有利的因素,通过适当的改造,以及布局的合理安排,形成一个突出主体,主次分明,又开有合,小中见大的统一体。在满足青少年利用的同时,老人也可以加入。让处于这个环境中的人们都能观察到活动的情况并积极地参与进去,这也说明居住区公园中的绿地在设计中对于边界的要求,即不能过于封闭,应适当开敞。
2.道路系统的设计
居住区公园的设计中道路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它是人们交往的起步空间,没有它的涉入,人们只能禁足观之。为满足人们交往过程中对于空间环境的自由选择,要求居住区公园对于道路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道路是否直通或止于交往可能发生的地方。
3.休息平台的布置
“艺术求变,贵在创新”,任何艺术都是相通的。居住区公园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这也要求在设计中除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以外还应该有自己的创新点。“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的理念在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一理念在景观设计中也未能逃脱,在对于居住区休息平台的设计中,首先应考虑人流问题,根据人流的舒缓来调整休息平台的疏密。长椅在居住区公园中是很常见的休息工具,让人们休息的同时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休息平台的布置在错落有秩的同时,应该禁忌面对面布置,以免产生压迫、局促感,扰乱了人们之间的卫生交流距离。
三、环境设施的日常维护
居住区公园为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使用,在设施方面的设置也不同。随着老龄化以及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将成为主要的活动群体以及消费群体。很多的老年人已经养成一天三次在居住区附近公园活动,因此老年活动区的设置和维护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居住区公园运动场所的设置,为青少年创造了活动的平台,因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必不可少。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去引导、帮助、关爱。考虑到这些特殊的因素,因此在对于儿童的娱乐场地的设置应该与老年活动区及青少年活动区的设置分割开来,即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环境设施的日常维护相当的重要,对于周围花架,休息坐凳、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儿童的娱乐场所等都应该定期的维护,以确保人们的安全。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因此在植物的四季维护方面也相当的重要。很多的居住区为营造和谐的氛围,引进了许多热带植物,在维护上除注意除虫以外。随着季节的不同,尤其是在华北地区,冬季普遍降雪,气温较低。对于引进的热带植物应该整株包裹防护,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大风雨雪对于植株的机械性破坏。居住区环境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它的文化脉络。在做好四季维护的同时,对居住区植物作标牌介绍,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获取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在各方面得到了提升,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居住区公园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因此在环境设施日常维护的同时还要发挥公众的参与与审计作用。居住区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供人们使用,使人们参与,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人的精神,居住区公园的设计也就失去了它“以人为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
出版社,1998[9].
[2]林航.自然与运动的和谐共处――北京马甸公园规划设计
[J].中国园林,2005年1月
[3]唐鸣镝.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
社,2008年5月
篇2
摘要 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和各国实践的调研和分析,本文从法律基础、基本框架设计、相关机构安排和调控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TS)的1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法律基础,体系的排放上限目标,体系的覆盖范围,配额的初始分配,覆盖对象的排放量监测、报告与核查,遵约机制,遵约期和交易期的确定,登记注册系统,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的参与,排放交易平台,价格调控机制,排放交易的税费,配额的存储,连接与抵消机制。本文依次介绍了各要素的内涵,并对国外实践中的相关考虑和做法进行了简单分析;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针对各个要素提出了我国ETS设计中的一些初步建议。法律制度建设应与ETS机制设计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基本框架设计要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速度较快,区域、行业发展不均衡,以及部分行业受到严格管制等情况。相关机构安排要从现有管理体系出发,考虑市场需求,明确功能定位。调控政策应根据政策目标进行设计,避免过度增加体系的复杂性。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体系;碳交易;要素;碳市场
中图分类号 F205;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03-0110-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3.018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能够降低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目前欧盟、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或决定实施国家或区域层面的排放权交易体系。国外学者在碳市场发展、ETS整体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1-3]为这些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很多参考。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ETS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包括国外经验总结 [4-6]、配额初始分配 [7]、法律制度 [8-9]、碳交易模式与建设路径 [10]等。但国内尚没有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本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本文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理论和实践的调研和分析,从法律基础、基本框架设计、相关机构安排、调控政策设计四个方面分类总结并分析了体系建设所必备的15个基本要素(见图1),
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旨在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乃至未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设计提供参考。
篇3
媒矿井下水平定向钻孔轨迹空间坐标作为基础,逐步实现钻孔轨迹描述与绘制作业。其操作步骤主要为:第一,依据区域特征及实际,建立钻孔轨迹空间坐标系,对钻孔轨迹所处于的实际空间位置进行确定。传统方式的地面钻孔,多会选择以地面作为参照,依据钻孔表现的方向,多将向下方向作为垂直轴,设置为Z,表示正方向,然而井下钻孔作业,不仅仅存在着垂直孔与下斜孔,还存在着近水平孔,钻有上仰孔,且其钻孔地点均位于地面以下,为方便研究与描述其钻孔钻进状态,其基本参照物多选择井下钻场,依据其参照体系,构建出垂直于轴向上为正方向的煤矿井下钻孔坐标系。第二,地面钻井作业中,其关于井斜的描述,多是选择钻孔垂直轴及轴线之间所存在的夹角作为重要参数来表示。然而煤矿井下钻孔,多选择水平面与钻孔轴线之间的仰角作为重要参数值,且考虑到地面情况与井下条件下,其X,Y轴在正反向取向上保持着一致性,然而在坐标系中,Z轴方向却存在着相反性。地面坐标系中,多将Z轴向下作为坐标系正方向,其坐标系统满足右手螺旋法则。在井下坐标系统中,则多将Z轴向上作为坐标系正方向,此时坐标系则满足左手螺旋法则。
2水平定向钻孔轨迹的基本要素
在实际开展水平定位钻孔轨迹设计操作、测量操作及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一般多选择钻孔轨迹L中的某一个测点作为研究的基础对象,其选择测点所相应的孔深、倾角与方位角,则被称之为水平定向钻孔轨迹的基本要素。依据相关理论,则测点数据信息仅表现了该点位置的空间位置,测点位置的切线则表示为钻进过程中的前进方向线,亦被称之为钻孔当前轴线,可以通过钻孔当前轴线、来表述测点附近一段钻孔轨迹。测量数据的处理操作与钻孔孔迹绘制,其对钻孔轴线的绘制,均是依据钻孔轴线进行操作的。为确保钻孔轨迹绘制及描述的准确性,要求对钻孔孔迹中存在的测点相应的孔深、倾角与方位角基本要素进行精确处理。在其基本要素中,理论孔深定义为:测点位置所具备的实际钻孔深度值,在近水平钻孔中,多指的是孔口位置到测点钻孔曲线之间的实际长度值,多采取钻杆进行测量,一般用L进行孔深记录;倾角:是指钻孔当前点的切线与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方位角:是指钻扎当前点的切线在水平面的投影与北向(N轴)之间的夹角;设计方位钱:开孔方位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代表钻孔深度廷伸主方向。
3煤矿井下水平定向孔轨迹的一般形式和描述方法
本煤层预抽钻孔的布且形式预抽钻孔一般情况都布宜在煤层厚度大、透气性好、瓦斯含且高、煤层硬度较大的称定煤层中,这样不但有利于成孔和后期钻孔橡定,同时能够保证钻孔的高渗透性。有利于瓦斯的逸出。报据钻有利于瓦斯的逸出。报据钻孔相对于工作面延伸方向的不同水平定向钻孔布龙形式主分为走向和倾向布置两种形式。为了保证良好的抽放效果,不能使钻孔穿透工作面或从巷道穿出帆,在实施定向拐商钻孔前,孔相对于工作面延伸方向的不同水平定向钻孔布置戳主钻孔布t形式一般以走向或倾向平行布皿为主。在实施向拐夸钻孔后,可采用“一孔多分支”的钻孔布1形式。这样可在顺槽直接开孔,减少钻机椒运次数,提高钻进效率,同时起到“一孔多用”的效果。
4煤矿井下随钻测量技术钻孔轨迹数据处理方法
在煤矿井下随钻测量技术钻孔轨迹数据处理中,提出应用平均角法进行轨迹计算。为确保钻进轨迹描述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点测量,降低两侧点间距,提高计算精度,这种方法计算简单,在实践应用中应用较为广泛。此外,在煤矿井下随钻测量技术钻孔轨迹数据处理中还可以采取平衡正切法。然而其方法应用精度偏低,为满足现场实际需求,本文提出应用Excel进行钻孔孔迹测量参数计算,并绘制钻孔轨迹图。Excel工具具备着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通过测量仪器,收集测点深度、倾角与方位角等信息,通过Excel形式进行保存,采取相应的计算方式进行孔迹坐标计算,选择图表导出方式,直观获得钻孔轨迹水平及垂直投影。
5结束语
篇4
关键词:液压传动;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郑刚(1974-),男,安徽合肥人,江苏大学机械学院,讲师;凌智勇(1957-),男,江苏南京人,江苏大学机械学院,教授。(江苏
镇江 212013)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84-02
在一整的机械设备中,传动机构是连接原动机和工作机必不可少的机构。在各种传动机构中,液压传动因其具有独特的优点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由于液压传动广泛的应用,就需要更多掌握液压传动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所以,“液压传动”课程成为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液压传动”课是机械类各专业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同时其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广、元件结构较复杂、回路和系统较多,并且具有实践性较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加之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缺乏对液压传动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对一些问题难以理解、掌握和记忆。[1]为使学生能够学好“液压传动”课程,掌握必要的液压传动技术知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基础,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化难为易,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液压传动”课程的重点内容
虽然“液压传动”课具有较多抽象的概念、繁琐的公式推导及运算、较复杂的元件结构及回路和系统,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的重点内容。
1.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液压传动技术主要基于三个基本原理,即“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流连续性原理”和“静压传递原理”。由于后两个原理是建立在前面的工作原理基础之上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一定要分析透彻,以便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液压系统的四大组成部分,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调节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对各组成部分的功用、名称及职能符号的讲解要简洁明了,使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掌握基本概念。
2.液压元件的结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
液压传动系统中包含的元件较多,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及各种控制阀。由于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液压传动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液压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以及根据设备工作要求设计液压系统,而并非液压元件的设计,所以对于液压元件主要讲授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由于在分析和设计液压系统时,对构成系统的液压元件的结构必须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各类元件的结构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解,但也不必罗列的过多,只需将每一类元件中最常用的结构讲清楚,其余的可进行对比分析,学生自然会触类旁通。
3.液压基本回路及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在掌握了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各类液压基本回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着重进行分析,详细讲解各元件在不同回路中的作用和区别,对于液压系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例举几个典型的系统,重点讲解构成系统的基本回路、各元件及回路在系统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基本回路与系统相结合进行讲解。此部分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分析系统的方法,以便于学生今后能够对各种液压系统进行分析。
二、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液压传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该课程的头绪较多,内容较复杂,重点不十分突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围绕“液压传动”课程的基本要素和知识结构对课程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
1.液压传动的基本要素
任何事物都由基本要素构成,液压传动也不例外。“液压传动”课各章节都有其基本要素,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抓住各章节的基本要素,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抓住了同一类元件的基本要素,就能建立起知识系统的整体结构,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能够实现能量转换是由其特定的结构所决定的,该结构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密封工作腔;二是密封工作腔容积大小能连续发生变化;三是吸油区和排油区不能沟通。这就是液压泵(马达)正常工作的基本要素,由此演化出了齿轮泵(马达)、叶片泵(马达)、柱塞泵(马达)等结构,以及其他不同的结构形式。液压泵(马达)的结构类型较多,不可能一一进行讲解,在讲解液压泵(马达)的不同结构形式时,围绕其基本要素对其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进行分析,即可以用较少的课时使学生掌握不同形式的液压泵(马达)所具有的共同点和相异点,同时还可以使内容简化,便于学生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液压传动中控制阀的种类较多,不同的控制阀有其各自的基本要素,如换向阀是利用阀芯与阀体相对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各油口的连通状况,从而实现液流方向的控制;压力控制阀是利用液压力与弹簧力相平衡的原理实现对油液压力进行控制。抓住各类控制阀的基本要素,针对一个典型的控制阀,对其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同类其他控制阀可由此展开并进行类比,这样既可简化内容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液压传动的知识结构
液压传动的课程体系为先介绍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再介绍液压系统中各类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最后介绍由这些元件组成的基本回路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由于液压传动中的元件种类较多,虽然基本回路有限,但由其构成的系统却千变万化,所以不可能将所有元件和系统都一一详细讲解,这就要求对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进行精选,并将其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组织成系统的、协调的和易于理解的知识网。为使学生能够尽快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针对本专业的典型液压系统,从机械设备对液压系统的要求入手,明确系统对各组成元件的具体要求以及应该具有的性能,再结合各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各回路、各元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通过对系统工作原理和性能以及控制阀在系统中的作用的分析,既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又能使其掌握分析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的方法。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液压传动”课所具有的特点,使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编排、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液压传动”课程的特点以及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机整合,以适当降低理论的难度和深度,使其多与生产实践相联系并及时反映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中心,加强元件结构、工作原理、职能符号、应用条件和使用方法的讲解,适当增加常见液压元件及简单液压系统的故障和排除方法的内容,可淡化理论推导和性能计算。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液压传动”课程中原理图和结构图比较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则教学效果较差。多媒体技术可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直观地展现元件的动作、状态及液压油的流动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加快对“液压传动”课程知识的理解,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缩短了教学过程的辅助时间,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3.理论教学多元化,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在液压传动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3]
(1)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液压传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进行讲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结合机械行业广泛应用的液压系统,如机床液压系统、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运输机械液压系统等,对液压传动中各种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功用及特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掌握相关液压元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并能将这些元件应用到实际系统的设计中。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而正确的思维方法,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讲授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且不要急于提供帮助,并设法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励学生挖掘内在潜力积极进行思考。在学生经过思考并得出他们的答案后,再对所提出问题的正确结论进行分析讲解,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
(3)采用类比法教学,加深理解和记忆。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为液体,其工作原理在很多方面与电路技术相似,比如与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类似,液压传动系统中对应有“液阻”、“液感”和“液容”,结合这些类比特征讲授相应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可以使学生结合前期所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液压元件工作原理及性能的理解。
液压传动中的元件数较多,在讲授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时,可将同类元件进行类比讲授,如可将液压泵中的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在结构上、工作原理上和性能上的异同;将各种中位机能的换向阀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不同中位机能的性能、职能符号以及在系统中的功用;将溢流阀、减压阀和顺序阀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控制油来源、阀口常开还是常闭、是否有泄油口和职能符号等;将三种节流调速回路和三种容积调速回路分别进行类比,分析各回路的构成、回路中元件的功用、回路的调速特性等。诸如此类,通过对同类型元件和回路的对比,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各元件及回路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便于更牢固的掌握和记忆。
(4)加强实践环节,增强感性认识。“液压传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对理论教学强有力的补充。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理论深化理解,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可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研究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液压元件的拆装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液压元件进行拆缷、清洗、安装,可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各种液压元件复杂的结构,可以感性地了解各个元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零件的材料、工艺和相互配合等,为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在拆装过程中,可选择各类元件中典型的、代表性的元件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元件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拆装过程。通过拆装,学生对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连接方式、性能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中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液压回路及系统性能实验,在该实验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细化学生实验小组,使得液压回路及系统的各项性能均由学生亲自动手测试,且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小组人数偏多,个别学生动手其他学生围观的现象。同时,可给学生设定题目,提出对系统的要求,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搭建液压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液压系统的能力。
四、结束语
上述为笔者在多年液压传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改革与实践,促进了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永义,李朔.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浅谈[J].科协论坛,2010,(2):170-171.
[2]朱新才,周小鹏,丁又青.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14):126-127.
篇5
关键词: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系统组成 存储管理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013-02
数据是数字城市构建的“血液”。同时,数字城市需要的数据主要是包含大量的图形的空间数据,它包括栅格图形数据、矢量数据以及关联的属性数据。面向数字城市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更是涉及到多种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和互操作问题,顾及空间数据本身海量数据和复杂结构的特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组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效率。我们把城市不同部门数字化建设都要用到的基础数据称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具有多源性(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时间数据),对它进行正确、有效的组织和预处理是成功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所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数据量可用“海量”一词来形容,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必须建立科学的数据存储机制完成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为了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发服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内容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应包括以下7个数据库:控制测量成果库(CSP);数字线划地形数据库(D1G);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DO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
(DEM);数字栅格图数据库(DRG);地名数据库(PN);元数据库(MD)。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还可包括管线、规划、地质等相关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结构图如图1所示。
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主要包括道路、境界、水系、土地利用等基本矢量数据,建立以影像为基底、矢量数据进行分析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直观、方便的完成城市空间信息的查询、分析及各种应用服务。在基本要素中加入各种专业属性信息,使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有机的融合,实现了空间与非空间信息的统一。对于需求基本要素之外要素的用户,可以调用航摄影像库及控制成果库中的航摄影像及定向参数,快速恢复立体模型,实现其它要素的便捷提取,满足不同用户对空间信息的需求。
正射影像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真实直观、获取快捷等优点,利用正射影像可以便捷提取城市所需要的各类空间地理信息、自然资源信息及其它派生信息;可以为城市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公众提供空间信息等服务。把正射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叠加,可以真实再现城市自然景观,并为城市规划、建设等部门提供信息丰富的空间地理数据。
地名作为最直观、高度概括的信息,是自然和经济信息的特殊载体,是人们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为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资料。地名数据库是一个空间定位型的关系数据库,它存储和管理各类地名信息,包括行政区划、居民地、河流、湖泊、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的名称、行政归属、沿革和历史、类别和级别、审定日期和坐标等。它是联系社会、经济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纽带,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是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是描述数据和诠释数据的数据,它用来组织和管理空间信息,挖掘空间信息资源,帮助数据使用者查询所需的空间信息,提供数据转换方面的信息。元数据库是由各种数字产品的元数据构成的数据库,元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定位和理解数据,元数据的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效率。
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或应用群体,系统的主要需求表现在各类数据的快速检索查询、数据的更新与维护以及数据的安全等等多个方面,所以我们必须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类来满足上述需求。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主要是根据数据的不同应用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下面以矢量地形图为例阐述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矢量地形图数据作为数字线划图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以表示城市的基本面貌并作为各种专题数据统一的空间定位载体,包括测量控制点和城市地形、交通、水系、境界、居民地、植被、等核心地理要素。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可以设计如下。
(1)矢量地形图数据子库。
矢量地形图数据子库的划分可以依据城市在建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时使用的矢量地形图数据的比例尺来进行,如有的城市有1∶500、1∶2000和1∶10000的矢量地形数据,就可划分为3个子库,分别为1∶500地形图子库、1∶2000地形图子库、1∶10000地形图子库;而有的城市可能只有1∶500和1∶10000的矢量地形数据,那其地形图子库就有1∶500地形图子库和1∶10000地形图子库两种了。
(2)矢量地形图数据大类。
根据通常应用的需要,将基础数据库中的矢量地形数据按地形实体的大类进行逻辑分组,每一个逻辑组就是一个矢量地形图数据大类。矢量地形数据按照国标可以分为控制点、居民地、交通、水系等几个大类。一个大类中的空间实体数据在逻辑上被看作属于同一范围,其代码的第一位都相同,往往被同时应用。
(3)矢量地形数据图层。
一个矢量地形图数据大类通常包含多个空间实体类型,可以再根据实体的类型(点、线、面)和实体在数据中的意义(辅助信息、主要信息)划分出具体的逻辑层,一个逻辑层还可以含有一个注记层。
(4)矢量地形数据实体。
地理实体按几何形状分为点、线、面三种基本类型,这种分类法对于地理实体的特征描述和编码表示很合适。例如点类有控制点、独立地物点等,线类有道路、地类分界线、管线等,而面类有行政区域、建筑物、绿化带等。
3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3.1 控制成果数据库
3.1.1 控制成果库系统设计
建立控制成果库主要是对测区基础控制点、像片控制点、空三加密成果、控制概况资料、空三加密概况资料等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控制成果库系统由控制点成果录入、查询两个主要模块组成。
(1)控制点成果录入:控制点成果数据录入模块是对测区的概况资料、基础控制点成果、像片控制点成果、空三加密成果组织入库。
(2)控制点成果检索查询:对于基础控制成果、像片控制成果,通过点号进行查询;根据摄区代号对像片控制概况资料、加密成果等资料进行查询。
3.1.2 控制成果数据内容
控制成果库由基础控制成果(内容为城市基础控制点成果)、像片控制概况(内容为像片控制测量的基本情况)、像片控制成果(内容为像片控制点成果)、空三加密概况(内容为航测内业空三加密的基本情况)、空三加密成果组成。
3.2 正射影像库
3.2.1 正射影像库系统设计
正射影像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入库、数据查询两个主要模块组成。
(1)数据入库模块:正射影像数据入库模块是要把TIFF格式的正射影像导入数据库;二是要把正射影像对应的元数据录入数据库。
(2)正射影像数据检索查询:正射影像数据检索查询模块主要是根据图幅号对正射影像元数据进行检索查询。
3.2.2 正射影像库数据内容
正射影像库包括正射影像库成果(内容为正射影像成果)和正射影像元数据。
3.3 数字高程模型库
3.3.1 数字高程模型库系统设计
DEM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入库、数据查询两个模块组成。
(1)DEM数据入库:数字高程模型的入库包括B1I格式的数据入库及元数据入库两部分。
(2)数据查询:数据查询模块指对DEM元数据信息进行查询。
3.3.2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内容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拼成一体的济南市DEM数据。
3.4 基本要素数据库
3.4.1 基本要素数据库系统设计
基本要素数据库包括境界、道路、水系、地名及土地利用等五大类基础的空间数据。系统由数据入库、数据查询两个模块组成。
(1)基本要素数据入库模块:由数据库软件提供的矢量数据入库工具把Acr/Info的E00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并用开发的元数据录入模块完成元数据录入。
(2)基本要素数据的检索查询:建立以图号为索引的数据查询机制,根据图号对元数据进行查询。
3.4.2 基本要素数据内容
基本要素数据库主要包括境界、道路、水系、地名及土地利用五大类基础数据及元数据信息。根据具体的入库需求,在境界、道路、水系、地名及土地利用五类数据中,按照不同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共分为12层数据。
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管理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通常采用数据库(包括关系数据库、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使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无缝集成,这是当今G1s发展的趋势。采用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能够支持海量空间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检索灵活、易于数据动态分析、采用开放的C1ient/Server技术,真正解决数据共享和多用户操作问题,而且它具有强大灵活的开发环境。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空间型的数据库,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必须采用大型商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国内现状和类似工程的实例,推荐使用Orac1e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一方面使用orac1e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库成功的案例较多;另一方面国内在使用。Orac1e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库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有助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库和管理。
ArcSDE能够与RDBMS协同工作,提供了空间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管理的解决方案。其中,RDBMS负责在关系表中物理地存储数据,ArcSDE则负责为前端的GIS解释数据表中的这些数据。因此,采用ArcSDE与orac1e相结合的方式,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存储与管理的合适方案。用ArcSDE管理空间数据,数据库实体存放于关系型数据库Orac1e中,由Orac1e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数据引擎ArcSDE访问数据库,并提供相应的客户端应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219-01
在进行城市的建设时,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市容市貌、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以及城市宜居水平进行决定的关键。在现代的城市规划中,依据城市规划中的基本要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做到合理的规划城市的用地。
1 城市规划中基本要素的组成
随着现代城市的规划要求不断的提高,传统城市规划中基本要素如城市的用地、城市的空间等因素,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要求,因此加入了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地上地下的空间利用规划、生态环境的规划等。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调研,对城市的规划进行分析和论证,做到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和合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环境的改善成为了进行城市规划的重要因素。
2 不同的城市规划要素介绍以及应用
2.1 城市空间形态的要素
城市的用地功能、城市用地功能的建设设计和城市的自热条件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形态。现代城市的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布局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进行城市的改建以及扩建中,要针对这个时机,对城市的用地功能进行调整,优化城市的空间形态,优化城市的宜居水平。依据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用地的功能,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空间的形态对城市的宜居水平和建设发展造成的影响。
2.2 城市的用地功能因素
在进行城市的规划中,对土地的组织功能也是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不同的用地组织的功能构成了城市的功能。城市的用地组织具有的功能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的设置以及绿化用地、工业的用地、交通的用地和特殊用地等十类的基本用地。城市用地的组织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住用地、工业的用地、道路的用地和绿化用地,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基本用地功能。城市的规划中,依据城市的用地功能要求和城市的宜居水平对用地的基本单元进行规划。对商业区进行的划分对城市的商业能力和旅游消费能力进行了提高。在进行城市的规划时要依据土地的组织功能要求和基本的特征对用地进行规划,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水平。
2.3 城市公共交通的用地
公共交通的用地属于城市用地功能的范畴,由于现代的城市在公共交通方面压力不断的增加,因此要将公共的交通用地单独的列出来。要对公共的交通地上地下进行空间的利用,对地上的交通用地进行考虑,对地下的交通用地进行考虑。对空间的利用要进行分析,对城市公共的交通用地科学的规划。依据城市的用地规划对地下的铁路、通道进行规划,依据城市的用地规划对地上的市政公路、高架桥等对空间以及土地进行利用和规划。这样就可以缓解公共的交通拥堵现象。
2.4 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
对城市进行规划要进行生态的平衡设计,使用高新的技术、恰当的技术,在城市的工程技术和建筑技术中,要渗透进自然的生态平衡理念。
2.4.1 建立网络化的城市群
在进行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的建设发展中,有两种建设的思想。一种是“大饼状”或者带状无限的延伸;另一种是分散的、多个中心的网络式的城市群。前一种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的环境失衡,人口的密集,交通的拥挤,热岛的效应很明显,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并且社会方面、经济方面以及文化方面存在许多弊端。所以现代的城市规划中一般采用第二种方式。
2.4.2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的理念
人类现代社会正在向信息化以及知识时代进行过渡,对城市进行的规划应该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要遵照“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在城市的内部,要融进自然绿地的空间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生态的城市是人类居住的理想条件。要从生态的经济、生态的景观、生态的安全以及生态的卫生构建生态的城市。大力的提倡节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废弃物利用好,加强生态的教育,提高人们生态的意识。
2.4.3 城市规划中绿色容积率的提高
建筑师以及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的规划中把绿化结合到了设计思想中。植物的浓荫会对建筑的降温负荷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降低,对于城市的热岛效应也可以减小。植物的自身可以承接降雨,植物的生长土壤可以对地表的径流进行减少,剩余的雨水可以被收集起来进行再次利用。绿化在可持续的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战略地位。绿化的主要指标是绿色的覆盖率,绿色的容积率是指叶子的面积指数和建筑的容积率进行相结合,是总的居住面积和地块面积的比值。这一指标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应用很广,绿色容积率是一种在城市总规划中的工具。选择容积率的标准是:设计师或者住户对绿化程度的期望值;依据地块的预设功能进行确定;通过生态学进行确定,依据地块没有发展之前的叶子面积的指数,依据地块绿化恢复的程度。进行城市的绿化建设,重要的措施是引入绿色植物。将绿色的容积率概念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进行渗透,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4.4 城市规划中对空气污染的控制
对城市的自然环境进行破坏的因素,汽车的尾气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汽车排放的尾气,对大气进行污染,汽车行驶的时候,产生很大的噪音,尘土飞扬,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了影响,在市区中造成了交通的拥挤,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城市规划中要在城市中心区的设置停车场,不允许汽车进入城市的中心区域,人在中心区域要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车。中国的城市中,城市的私人汽车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增加城市的道路面积和停车场的面积,汽车的发展很快,城市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因此交通非常容易,因此要合理的控制好汽车的数量,在城市规划中对公共交通进行规划。
2.4.5 在城市规划中,节能的思想和措施
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要在消耗掉最少能源的条件下,获得舒适的生活环境。舒适指的是建筑内部的环境质量,经济指的是建筑的建造和运行成本,节能是指对能源减少消耗。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建筑密封性是基本的条件。密封性如果不好,保温层内的空气会变冷和变湿,保温的效果就没有了。在进行封闭的前提下,对外墙进行的保热是提高护系统的性能重点。建筑的能源消耗中,许多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消耗。因此用的越多,未来的资源就会越少。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可以再生的能源,节省常规的能源,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大力的推广可再生的能源,对太阳能进行充分利用,这样就可以提高建筑的节能,降低经济的成本,响应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3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依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对城市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科学、艺术的对城市进行规划,充分考虑城市规划中的基本要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以及运用,确定城市的远景发展规划,对城市的建设进行指导,提高城市居住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长焕.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2]王湘辉,王仁翠.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路[J].民营科技,2010,10.
[3]余伟.浅谈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规划中基本要素的组成
随着现代城市的规划要求不断的提高,传统城市规划中基本要素如城市的用地、城市的空间等因素,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要求,因此加入了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地上地下的空间利用规划、生态环境的规划等。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调研,对城市的规划进行分析和论证,做到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和合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环境的改善成为了进行城市规划的重要因素。
2 不同的城市规划要素介绍以及应用
在进行城市的建设时,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市容市貌、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以及城市宜居水平进行决定的关键。在现代的城市规划中,依据城市规划中的基本要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做到合理的规划城市的用地。
2.1 城市空间形态的要素
城市的用地功能、城市用地功能的建设设计和城市的自热条件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形态。现代城市的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布局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进行城市的改建以及扩建中,要针对这个时机,对城市的用地功能进行调整,优化城市的空间形态,优化城市的宜居水平。依据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用地的功能,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空间的形态对城市的宜居水平和建设发展造成的影响。
2.2 城市的用地功能因素
在进行城市的规划中,对土地的组织功能也是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不同的用地组织的功能构成了城市的功能。城市的用地组织具有的功能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的设置以及绿化用地、工业的用地、交通的用地和特殊用地等十类的基本用地。城市用地的组织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住用地、工业的用地、道路的用地和绿化用地,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基本用地功能。城市的规划中,依据城市的用地功能要求和城市的宜居水平对用地的基本单元进行规划。对商业区进行的划分对城市的商业能力和旅游消费能力进行了提高。在进行城市的规划时要依据土地的组织功能要求和基本的特征对用地进行规划,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水平。
2.3 城市公共交通的用地
公共交通的用地属于城市用地功能的范畴,由于现代的城市在公共交通方面压力不断的增加,因此要将公共的交通用地单独的列出来。要对公共的交通地上地下进行空间的利用,对地上的交通用地进行考虑,对地下的交通用地进行考虑。对空间的利用要进行分析,对城市公共的交通用地科学的规划。依据城市的用地规划对地下的铁路、通道进行规划,依据城市的用地规划对地上的市政公路、高架桥等对空间以及土地进行利用和规划。这样就可以缓解公共的交通拥堵现象。
2.4 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
对城市进行规划要进行生态的平衡设计,使用高新的技术、恰当的技术,在城市的工程技术和建筑技术中,要渗透进自然的生态平衡理念。
2.4.1 建立网络化的城市群
在进行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的建设发展中,有两种建设的思想。一种是“大饼状”或者带状无限的延伸;另一种是分散的、多个中心的网络式的城市群。前一种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的环境失衡,人口的密集,交通的拥挤,热岛的效应很明显,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并且社会方面、经济方面以及文化方面存在许多弊端。所以现代的城市规划中一般采用第二种方式。
2.4.2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的理念
人类现代社会正在向信息化以及知识时代进行过渡,对城市进行的规划应该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要遵照“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在城市的内部,要融进自然绿地的空间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生态的城市是人类居住的理想条件。要从生态的经济、生态的景观、生态的安全以及生态的卫生构建生态的城市。大力的提倡节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废弃物利用好,加强生态的教育,提高人们生态的意识。
2.4.3 城市规划中绿色容积率的提高
建筑师以及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的规划中把绿化结合到了设计思想中。植物的浓荫会对建筑的降温负荷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降低,对于城市的热岛效应也可以减小。植物的自身可以承接降雨,植物的生长土壤可以对地表的径流进行减少,剩余的雨水可以被收集起来进行再次利用。绿化在可持续的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战略地位。绿化的主要指标是绿色的覆盖率,绿色的容积率是指叶子的面积指数和建筑的容积率进行相结合,是总的居住面积和地块面积的比值。这一指标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应用很广,绿色容积率是一种在城市总规划中的工具。选择容积率的标准是:设计师或者住户对绿化程度的期望值;依据地块的预设功能进行确定;通过生态学进行确定,依据地块没有发展之前的叶子面积的指数,依据地块绿化恢复的程度。进行城市的绿化建设,重要的措施是引入绿色植物。将绿色的容积率概念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进行渗透,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4.4 城市规划中对空气污染的控制
对城市的自然环境进行破坏的因素,汽车的尾气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汽车排放的尾气,对大气进行污染,汽车行驶的时候,产生很大的噪音,尘土飞扬,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了影响,在市区中造成了交通的拥挤,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城市规划中要在城市中心区的设置停车场,不允许汽车进入城市的中心区域,人在中心区域要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车。中国的城市中,城市的私人汽车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增加城市的道路面积和停车场的面积,汽车的发展很快,城市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因此交通非常容易,因此要合理的控制好汽车的数量,在城市规划中对公共交通进行规划。
2.4.5 在城市规划中,节能的思想和措施
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要在消耗掉最少能源的条件下,获得舒适的生活环境。舒适指的是建筑内部的环境质量,经济指的是建筑的建造和运行成本,节能是指对能源减少消耗。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建筑密封性是基本的条件。密封性如果不好,保温层内的空气会变冷和变湿,保温的效果就没有了。在进行封闭的前提下,对外墙进行的保热是提高护系统的性能重点。建筑的能源消耗中,许多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消耗。因此用的越多,未来的资源就会越少。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可以再生的能源,节省常规的能源,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大力的推广可再生的能源,对太阳能进行充分利用,这样就可以提高建筑的节能,降低经济的成本,响应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3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一种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研究,是对城市的合理布局以及对城市中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段时期内城市的发展蓝图,是对城市进行建设以及管理的依据,是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的根本。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针对基本的要素进行分析,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长焕.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2] 王湘辉,王仁翠.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路[J].民营科技,2010,(10).
[3] 余伟.浅谈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4] 姜桂萍.小议城市规划设计要素[J].民营科技,2012,(06).
篇8
关键词:视觉传达;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图形;色彩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84-01
视觉传达设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具有意义和价值。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频繁,视觉传达设计就像是是一个传达使者,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给人看的设计,是一种告知形式的设计。这种设计起源于19世纪中叶欧美印刷美术设计,也可以认为是平面设计的延伸。这种设计是从视觉的角度传达给人的一种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给的视觉带来到了巨大的冲击。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虽然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并不存在对立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平面设计一词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词汇。平面设计就是指的在空间中的一种设计活动。而说到视觉传达设计,它和平面设计相比更具有直观性,更感性。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化的,那就是其中用到的最基本的设计元素的相关知识。一、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给人看的设计,是一种告知形式的设计。这种设计起源于19世纪中叶欧美印刷美术设计,也可以认为是平面设计的延伸。这种设计是从视觉的角度传达给人的一种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给的视觉带来到了巨大的冲击。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虽然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并不存在对立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平面设计一词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词汇。平面设计就是指的在空间中的一种设计活动。而说到视觉传达设计,它和平面设计相比更具有直观性,更感性。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化的,那就是其中用到的最基本的设计元素的相关知识。
二、视觉语言
现论首先看中的视觉的感受。而在把握平面设计的时候,其实是根据平面设计最基本的特性为出发点,并将视觉语言作为一种标准进行研究的设计。平面设计更看重的是一种对视觉上的追求,它是智慧和感性的结合。对于平面设计来说,视觉语言含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甚至可以界定整个设计所要传达出的一种意念,是实现设计者和观看者有效沟通的一种媒介。
有人将视觉语言看作是艺术的母语。平面设计将视觉语言作为一个基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使设计者的思想表达地更加顺畅。因此,研究视觉语言是衡量平面设计研传播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形的美感
说到图形,大家并不陌生,这种被誉为“世界语”的事物是没有国界和民族之分,因为无论老弱病残,文化程度高低,都能够看懂图形。可以说,图形比文字更能传达出信息,具有具体性和直接性。图形所能表达出的很多东西是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我们可以说点比较精致,而线富有张力,这些都是源于运动的因素,但是语言是很难企及的。而图形就不同了,无论是简单的图形害死比较抽象的图形,都能够表达出设计者的内在意蕴。虽然图形构成只是图形设计的基础,但是却是视觉语言的造型文法。在造型的整个过程中,点线面在空间中的整体效果的呈现是由这三者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和排列关系决定的。设计者根据自己的顿悟和想象设计出来的一种形象体现出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和真实情感,然后外化出的一种艺术形象。因此,图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表达设计者内涵观念和情感的视觉语言。
四、色彩的美感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是一种特别吸引人们眼球的一种传达要素。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的,“颜色直觉对人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在我们的视觉审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由此可见,色彩传达要比图形传达和文字传达的效果要好很多。比如,在销售产品时,那些包装色彩特别吸引人们眼球的商品往往销售的比较快。
色彩的美感体现在三个方面:视觉上的审美效果、结构上的象征作用以及情感的表现力。虽然象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是也包含着审美文化的传统要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因素。这些虽然并不是构成色彩美的主要因素,但是却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色彩和形态分析的问题,我们要明确他们都能够传达表情,但是二者也具有一些区别,即形态比色彩更有效,但是就表情作用而言,色彩又较具有优势。
总之,最基本的设计元素语言、图形和色彩,是设计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将这些基本元素编排成一个整体,并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使人能够在视觉美感中感到欣慰和愉悦,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篇9
关键词:PC;包模式;程项目;标控制价
中图分类号:TU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06-02
1 EPC承包模式的招丝刂萍
1.1 EPC承包模式控制价形式
EPC承包模式是一个从设计到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承包商对此过程实行全面,全过程的承包[1],由于EPC项目在建设前期无设计或者施工图纸,仅有项目的基本要素可以利用,因此,在EPC项目的招标控制价形成依据控制方式是和流程,存在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形式,招标人根据EPC项目的基本要素确定EPC项目的总招标控制价。该形式下业主不能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进行测算[2],只能通过工程造价概算指标、估算指标、工程造价指数进行计算。这对投资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经验要求高,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造价指标,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类型项目的EPC项目数据库,使EPC项目数据库成为招标控制价编制的依据。根据类似工程中所提取的工程造价指标,如结构含量指标、单位工程预算单价等,是这些指标成为EPC项目编制招标控制价的参考,并根据市场变动合理地进行价格调整,最终形成EPC项目的招标控制价。
第二种形式,招标人招标时只对项目设计阶段确定控制价(设计控制价),并根据招标文件的其他标准选择EPC项目承包人,签订EPC项目总承包合同并形成设计阶段的合同价格,承包人履行合同规定的设计相关工作,业主根据设计完成的成果,按照新清单计价规范等进行EPC承包后续工作控制价的测算,从而形成EPC项目的总招标控制价,并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核,形成最终招标控制价,承发包双方根据招标控制价和其他相关规定完成总合同价格的商榷工作,承包人继续履行合同,最终使EPC项目落成运行。
1.2 EPC招标控制价编制中的风险及影响
1.2.1 第一种形式的风险
(1)EPC项目基本要素定义不准确的风险。EPC项目的招标控制价的编制依赖于对该项目的要素定义,是编制招标控制价的核心,也是未来对EPC项目交付使用时考核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发包方没有充分地定义EPC项目基本要素,出现不合理、遗漏或者失误的现象,将可能产生后续的索赔费用和工期的延后的后果。反之,发包方没有客观地定义EPC项目基本要素,夸大其功能或描述含糊,将可能是招标控制价过高,从而错过合适的潜在投标人或者造成资金的流失。
(2)潜在的投资估算风险。在EPC项目编制招标控制价前,可以参考的资料仅有项目建议书、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现状、项目方案设计等资料,因此针对EPC项目地招标控制价的结果只能依据类似项目中所提取的一定的工程造价指标(单位工程预算单价)进行参考和引用,结合工程造价指数进行一定的价格调整。
从精确角度看,采用类似项目中所提取的工程造价指标进行参考引用,其精确度无法衡量,因此存在潜在投资估算风险,风险发生时,可能会造成招标控制价过高或过低。
(3)承发包范围不明确的风险。在EPC承包模式下,项目业主进行招标前没有完成工程的设计,因此不会有完整的工程设计图纸等文件,对于标的的定义只能通过性能和功能要求进行描述,这就可能造成承发包范围模糊,没有严格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会造成控制价过高或者过低的影响。
1.2.2 第二种形式的风险
(1)承包人主导控制价的风险。由于在这种模式下,业主已经确定EPC项目的承包人,承包人在第二次确定招标控制价前完成设计工作,承包人可能将工程向有利于自身条件的方向设计,而非充分考虑业主的利益诉求,从而给业主带来不利影响。
(2)设计图纸的设计深度和质量风险。由于业主根据设计图纸成果,按照新清单计价规范等进行EPC承包后续工作控制价的测算,设计图纸的设计深度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招标控制价的质量,招标控制价的质量又将直接关系到业主的利益。
(3)编制人员的素质风险。编制招标控制价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编制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应组织有类似工程的造价经验、施工经验。编制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也将影响招标控制价的质量,从而影响项目业主的利益。
1.3 EPC承包模式下的造价管理
(1)在设计阶段,造价人员与设计人员需要及时沟通,设计人员需要拥有设计控制的理念,推行限额设计的运用,可以避免施工图设计材料的大量浪费。推行限额设计是总承包模式下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求专业间有机配合,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段,科学合理选择设备参数,使得设计之初,就不会超过投资估算的最高限制。
(2)在施工阶段,造价受设计阶段造价的成果影响,与总承包企业的机构设置和现场管理人员有关,要加强施工图设计的审查。与招投标文件认真对比,把好建设标准、设计质量和设计深度关,避免施工图设计错漏、不安全隐患,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设计变更,改变过去先施工后结算的程序,由造价工程师先确认变更价格后再施工,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对合同价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3)对于材料设备采购,由于设备、材料费在整个项目造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做好采购工作对降低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有重要作用。材料设备采购管理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采购人员应将“质量第一”和“经济合理”结合起来,坚持“比质比价”和“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好的供应商,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必要的设备及相关服务。
2 案例分析―成都市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
成都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53941.00m2(地上面积210800.7m2,地下面积43140.3m2)。因本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细分,项目业主采用述EPC项目招标模式中的第二种,案例只选取施工控制价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
(1)项目建议书阶段。采用类似项目对比法对拟建的项目进行初步的匡算。于2011年发改委确定立项报告,批复立项金额为77400万元。建设内容及规模为25.08万平方米,包括绿化、水、电等附属配套工程。
(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规模和方案进行论证、比选以及优化。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后采用相对详细的指标估算法进行投资估算。于2015年1月发改委批复的总投资为84550.42万元。与立项批文的投资额相比,增加了7150.42万元,主要原因有:立项阶段是匡算,存在较大误差;可研阶段有了初步内容和规模;时间相差4年。
(3)设计阶段。EPC项目业主确定设计阶段招标控制价,并完成招标。承包人按照合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工作。业主根据承包人完成的项目设计,于2015年3月编制项目设计概算,总金额为81512.91万元。与可研报告批文投资额相比较,减少了3037.51万元,主要原因有:总承包方完成项目设计,依图的概算准确性较高;设计遵循了规范和方案优化比较。
(4)招标控制价阶段。结合设计阶概算,招标控制价送审金额为71761.96万元,与设计概算相比较减少了9750.95万元,主要原因是:对EPC项目的要素定义进行了详细定义;提取一定的工程造价指标进行参考和引用;聘请了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编制。经过财政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最终招标控制价金额为67836.66万元,相较于招标控制价送审额减少了3925.30万元。主要原因是:专家对EPC项目要素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筛除;主管部门规范调整了项目措施费用的合理性;招标控制价再次复核并调整优化。
3 EPC承包模式下控制价形成过程中的注意问题及措施
首先是EPC项目承发包范围。业主在招标文件和合同中应对EPC项目的性能和功能要求进行描述,项目特征描述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大小,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产生不必要的索赔等开支。EPC项目应当注意工程项目特征的描述问题,以免造成招标控制价丧失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要明确规定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避免在合作过程中因为项目承发包范围不明确而产生纠纷。
其次是控制价形成过程。参与编制招标控制价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实践经验,从而在编制招标控制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我检查找出其中潜在的错。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负责人对控制价进行检查时应当从开始到结尾综合检查,不能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同时,必须充分重视计算过程中的小数点的位数问题以免造成重大的差错,并对其中比较容易犯错的地方进行反复的检查。
第三是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在利益分配中,双方应该遵循公平与诚实信用原则,做到既满足各方的期望要求,又不影响各方的工作e极性;遵循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不存在无风险的收益,也不存在无收益的风险,一定的收益对应一定的风险,要获得一定的收益就应当承担一定的风险,各方应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遵循利于合同履行原则,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取决于合同能否得到有效履行,与合同双方之间的收益分配有着很大的关系。
4 结语
EPC承包模式的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设计、采购以及施工,并对该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以及造价全面负责。目前我国在EPC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管理尚且处于探索阶段,已经采用EPC承包模式的工程项目的招标控制价差异较大,从而导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变更大、整体项目结算超支的现象。综合其原因:大部分业主对当前EPC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的内涵、风险等不清楚。本文研究了如何合理地对招标控制价进行管理,使施工图纸设计和施工等过程紧密相连,对工程实施整体安排、系统优化,从而显著的提高了工程成本和质量的管理。在EPC承包模式下,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的招标控制价对于控制工程造价,减少资源浪费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EPC项目的发包企业,应该加强招标控制价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从而更高水平地编制招标控制价,确保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学生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作用有三种:一是对未来的活动的准备作用,学生时代的兴趣常对其未来的事业有重大价值。二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他便精神愉快,精力集中,不易疲倦,效果显着。三是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要求同学通过学习生物课程后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对同学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兴趣尤为重要。
一、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及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诛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科学。好的教学设计能灵活应用好各种教学手段,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和参与到教学中,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过程中要考虑到几个基本要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这些基本要素都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到的,教师只有综合了这些基本要素,才能上好一堂课。
二、运用教学技能组织好课堂教学
教师认真备课,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基础。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得看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能来组织好课堂教学。参加工作了一年,就教学技能这块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下面就简单的介绍几种教学技能,旨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
导课是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利用导入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个开路,希望通过新课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状态,同时,好的导入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欲望的形成。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感觉到新内容的有趣性和价值性。接下来就是设计好导入内容,使每节课一开始,就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全神贯注的学习新课。另外,导入还可以做到使前后内容相互连贯,温固而知新,复习前面的内容,又为以后的内容做个铺垫。再教学中,通常使用复习导入、实验导入、设置疑问等方法。比如,在讲解必修课“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个章节中,通过上一节内容“新陈代谢和酶”的复习后,导入新内容,首先教师给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要从它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出发,其中,条件是光和酶,原料有CO2和水,对植物体来说,CO2可以从大气中获得,那么水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又是下一章节所要讲的内容。
所以,导入在教学中是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不仅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为课堂营造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情趣。
三、合理运用好其它技能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得运用好其它教学技能,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提问技能,分组讨论等方法。
提问技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来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通过对学生的提问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提问,可以检查到学生学习和教学情况,并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问技能的方式很多,特别是自然学科,它跟日常生活比较贴切,比如,我们讲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这一节内容后,知道了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吸水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并在黑板上形象做图,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怎么吸水,怎么失水,吸水、失水对植物细胞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后,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卖菜的小贩要不间断的往菜上浇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释。”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个知识点。
分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分组讨论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设置好讨论的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相应的归纳总结。
四、实施开展多项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给学生讲解的各种理论都是前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如今,高考“3+X”到来,给生物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高考,实验设计这块成为重中之重。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怎么设计实验?在高考时,如何面对最后一题——创新试验设计,这得靠平时试验的累积。
实际上,兴趣因人而异,因教材内容也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爱这门课,喜欢上这门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和学校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妇联工作问题及工作建议
- 下一篇:会计专业社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