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计要求范文

时间:2024-02-22 17:4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设计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艺设计要求

篇1

[关键词]给排水管线 设计重点 设计工艺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56-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中给排水工程无处不在,城市的雨量和生活水对给排水系统的压力较大,如果给排水中的管线设计不够恰当,会造成洪涝灾害,直接影响经济损失和民生安全[1]。因此应重视给排水的设计,分析其工艺,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给排水管线设计的重点

(一)防洪排涝的设计。在城市给排水中,防洪排涝是工程的重点。在针对防洪排涝进行设计时,应注意内洪和外洪两方面,内洪应以排出储蓄为主,外洪应以预防控制为主,例如设置修建防洪堤坝和水库等。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中,不能以“涝”设计概念,只应考虑到排除雨水和滞留水的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对防洪排涝的认识,可以形象的称之为排内洪和防外洪。

最基本的排洪设施有:在滞留洪水区域加设雨水泵或者地面抬高。山区地区因其洪水来的快退的也快,就可以采用地面抬高的措施。另外,还可以在严重的局部进行抽排措施。而城市的排水一般针对短时间的暴雨水量,控制暴雨时间段一般设置在5-120min,取样标准根据年最大值考虑。所以,在对防洪排涝进行规划时,要考虑排水和排洪重现期的衔接,全面考虑城市洪流区域面积和其重要性,确定其排洪的重现期。

(二)管道的连接和流速的设计。城市街道布置污水主要干管管道是在小区规划确定前布置的,不能确定排水点具置,所以在设计时,每隔一定距离就会在干管上接出连接管,以便旁水支管能与干管衔接。确定连接管间的距离标准是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要避免连接管和其他的管线起冲突。在进行排水管设计使用局部增大和调节跌水井的方法时,保证断面水不减少和不造成排水影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倒吸虹缸。设计中,污水管道的流水最小要达到0.6m/s,如果水管的起点处达不到要求,污水管应做0.003的坡度设计,管道的直径最小达到300mm,如果管道的坡度达不到要求,可适当的降低要求,但必须进行防淤和清淤处理[2]。

(三)处理污水方法的设计。处理城市污水时,可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以往的污水处理都是采用的集中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成本低、效率高,能保证污水的处理质量,但随时间推移,这种处理方式的缺点不断明显,主要有:第一,泵站多,能源消耗大;第二,投资管网的金额大,越往下游的管径越大,投资增加;第三,不能就近的利用水资源。针对这些问题,污水的处理已经开始BOT的方式进行,此种方式可以对污水就近分散处理,节约了管线的投入,降低了成本,是未来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二、给排水管线的设计工艺

(一)注重前期的准备工作。给排水的管线根据专业分为:生活/生产给水管、消防给水管、废水管、污水管等,生活给水管还可以细分为高区和低区给水[3]。各种给水管的专业不同,设计和施工部门也就不同,要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减少各类的关系碰撞,必须对前期的管线规划工作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详细的设计,使各类管线按各自的设计位置敷设,避免后期施工的混乱和返工现象。

另外,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应大量收集相关区域的管网资料,准确详细的资料对管道设计方案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了解历史管线的敷设位置、控制点的标高、管径的大小、供水的压力等,以此确定合适管道设计的埋设深度、供水方式和排水方向。

(二)优化互联管网。在进行给水网设计时,对已经确定的管线下组合配比水力参数和管径大小,合理分配整个管网的流量。用优化算法优化管道的设计管径,根据实际的城市情况,分布、组合供水区域。为降低给排水系统的成本费用,用不同的压力进行范围性供水,目前的系统中主要采用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和纯属规划优化算法。

在城市给水系统的规划中,对水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首先,预测好需水量,综合考虑市政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牧业用水和江河流域的生态流量等因素。预测工业用水使用多用用地指标和万元工业产值法进行设计,但因产业发展迅速,工业的设备不断的更新,这两种方法都会带来偏差。区域供水主要是针对城镇的居民用水质量,对地下水进行开发控制,置换水源,改良水质,以防重复建设,保证供水的集约化发展。

(三)设计管线工艺。设计管线的人员应在设计图上标注出管道基础、预埋预留位置、标高和管径[4]。竖向设计时,保证管线不会出现因受外部的荷载影响产生损害的现象,冬季施工时管道不会出现冻结崩裂的情况,管道覆盖土层要根据管材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承受压力,以免压坏管线导致损毁。设计中的定线一般采用1:500地形图,实际操作中,影响较小的管道可以减低净距离,例如,给水管和热水管的规定水平距离是1.5m,但在采用良好质量管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其管道间的水平距离。住宅小区设计给水时,要适应物业管理的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施工水平进行合理的设计,深入了解设计使用的管线、接头的性能作用,标记出注意事项。如在管线竖向设计出现矛盾时,不能弯曲管道,遵循支管避让主管道、压力管避让重力管、管径小的避让管径大的原则。

(四)地域差别的工艺。在进行管线设计时,不仅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规范标准外,还应结合管线所在地的有关资料和习惯,综合两者,设计才能更合理优化。例如北方和南方的给排水管线设计就因气候不同存在很大差异,北方气候冷温度低,管道易被冻结。按国家设计规范,生活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不高于冰冻线0.15m,覆盖土深度大于0.3m。但在实际的设计中,结合北方当地实际冻土深度2.1m的情况,将排水管标高定在覆盖土的2m深度。

(五)地下管道安装。因有些给排水管道安装在地下,因此应注重安装前的设计工艺。因安装地下管道时需要先挖掘适合管道的地道线路,设计时综合考量线路的走向和经过地,要留够足余的挖掘空间,使管道能顺利敷设。根据实际的地下开挖情况选择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挖掘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方案进行,同时应保证挖掘技术符合要求,确保管线设计线路的底部夯实,防止敷设管道时产生塌陷损害经济和安全。管道敷设时,还应注重设置防腐层,防止管道的过度损毁,最后还应设计密封管道的两端,避免杂物进入堵毁管道。

(六)沉降因素的考虑。城市排水管线的敷设中,有些地方会出现沉降的情况,为了保证管线的安全,不仅要按规定的设计方法、标准进行,还要考虑沉降因素的情况处置。例如,某城市地势平缓,中间有条从北向南的大河,经过现场的考察,施工地容易出现沉降情况,最大值可能达到250mm,当管线穿过隔堤,容易造成破口,所以必须大量减少管线穿过隔堤的数量。为了减少沉降差异,可以在管道的隔堤上下游设置伸缩量为300mm的柔性接口;为了防止沉降情况出现的倒流,可以在第一个检查井设置300mm的跌水,过渡段设置短管衔接;为了清淤可以设置沉泥井。管材和接口尽量选择柔性管材材料,给水管道和消防管道使用HDPE复合管,排水管使用UPVC管。

结束语

给排水管线设计是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给排水系统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在管网的敷设中就会失去合理性。在设计给排水管线时,应考虑多方的因素,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对问题进行预测,作出合理的规划,为后期的施工提供质量和经济的保证,为人居环境和城市建设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宁霞,陶义.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线施工工艺分析[J].科技资讯,2009,27:246.

[2] 孙颖.如何敷设住宅给排水管线及其设计方法[J].门窗,2014,04:271+276.

[3] 王贵哲.市政给排水管线施工工艺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279.

[4] 刘勇.探讨市政给排水管线施工工艺[J].科技致富向导,2014,18:155+218.

篇2

关键词:钢结构;公用建筑;设计要点;抗震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连带提高的还有我国国民的审美观以及环保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钢结构得到迅速发展,被广泛的应用到商业住宅、工厂企业等各类建筑样式中,较之以过去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具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些大型公用建筑在使用钢结构施工后,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笔者就针对于公用建筑,对钢结构的设计要点及抗震做一下浅析。

一、钢结构公用建筑特点分析

钢结构公用建筑的特点在于它以钢构件组成建筑骨架,并在骨架上合理运用各种复合型材料,制成建筑的墙体、楼板等构件。

钢结构的设计工作要求其在设计前,设计人员对当地地质情况进行掌握,如土质结构、土质承载力以及地震带的分布等情况,只有了解这些之后才能对建筑结构基础的承载力进行计算,才能得出结构基础的构件尺寸及钢筋等材料的规格,对于处于地震多发的地区的钢结构建筑,基础筏板需要根据情况增加配筋,以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

由于钢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稳定性能佳、经济性高的优点,其更适合用于高密度人群、空间跨度较大的公用建筑,但是假如在钢结构设计、选材及施工时未能按要求进行,则钢结构很难发挥其优越性,甚至还会造成结构局部的破坏导致结构整体倒塌。

钢结构的破坏形式

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虽然远远高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其对设计及施工工艺的要求也严格的多,为保证钢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我们可根据其钢结构在历次地震中的破坏形式进行分类,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2.1 结构坍塌

结构整体坍塌是地震对于钢结构最为严重的一种破坏形式,其发生坍塌的主因是由于楼层的屈服强度以及抗侧刚度,在结构高度上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在结构中出现薄弱层,在地震作用力下,薄弱层首先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结构的整体倒塌。因此,在设计时,要尽量合理设置结构中各楼层的屈服强度,并保证抗侧刚度在结构高度中的均匀分布。2.2 节点破坏

节点破坏是钢结构建筑在地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破坏形式,钢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通常有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两种,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很有可能会由于焊接不到位,焊缝出现缺陷,螺栓未拧紧等质量问题,从而造成结构应力过于集中于节点,在地震破坏作用下,对节点造成严重破坏。节点破坏一般表现为螺栓或焊缝部位断裂、型钢腹板断裂或加劲板扭曲变形等。 2.3 钢构件破坏

公用建筑的钢结构构件破坏一般有结构支撑失稳或破坏和柱体、梁体局部损坏两种,当结构体遭遇强烈地震时,结构的支撑构件会反复受到拉压作用,当这种作用里超过构件的受力极限使,就会产生支撑构件的失稳甚至破坏。而当这种作用力超过柱体、梁体的变形极限时,就会使柱体出现翼缘板屈曲、翼缝撕裂甚至出现水平裂缝或断裂等,梁体就会出现腹板屈曲、翼缘板屈曲甚至腹板开裂、扭曲等形式。2.4与基础的锚固破坏 这种破坏形式,在地震对钢结构建筑作用中也经常出现,具体表现为钢结构与混凝土基础的锚固部位遭受破坏,例如地脚螺栓断裂、脱扣、混凝土基础破碎造成锚固无效、柱体底板断裂等形式。三、钢结构公共建筑设计及抗震性能要点分析

针对以上钢结构建筑在地震作用中的破坏形式,我们对其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以后的钢结构建筑尤其是公用建筑的设计要点以及抗震性能的要点,以确保钢结构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施工的工程质量及抗震性能。

3.1 钢结构公共建筑的结构类型

合理的进行结构选型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抗震性能,所以在对公共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使设计方案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合理,在现阶段,我国钢结构公用建筑结构有以下几种:普通框架结构、巨型框架结构、简体结构、框架抗震墙板结构以及框架支撑结构几种。3.2 钢结构公用建筑结构的布置原则 为保证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减少结构体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坏,钢结构公用建筑的结构布置也要遵循尽量保持结构对称、规则、无错层的原则,如果结构形式由于需要而过于复杂时,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实际设置合理的抗震缝,从而形成独立、可靠的抗侧力结构单元。通常钢结构建筑不宜设置抗震缝,这是因为钢结构的结构变形量远大于混凝土框架结构,但是如果必须设置时,应尽量将建筑整体分割为形状规则的抗震结构单元。3.3 优化钢结构公用建筑的结构平面布置

为避免在地震作用力下,结构整体发生扭转造成应力过于集中导致局部削弱或形成结构的薄弱部位,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形式设计时,要尽量保证平面布置的简单、规则、对称,进而保证结构体的一体性。另外,还应尽量将各层的重心及刚心设置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这样的设计可以尽量降低地震的扭转作用对结构体产生的影响,其次,钢结构公共建筑应尽量设置地下设施,因为地下室也能加强上部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加强结构体的抗倾覆能力,并能有效减少建筑沉降,从而提高公用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在进行地下室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整体的形式加以设计,使其能够与上部结构相协调,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地质及水温条件来确定。 3.4 合理利用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建造

在钢结构公用建筑设计及施工时,要考虑合理的利用新型材料、施工工艺以及新型的结构形式,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安全质量以及使用寿命,例如为防止钢构件的抗锈能力及防火能力,应根据国家规范喷涂相应的防锈漆或者防火涂料,从而提高钢构件的稳定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钢结构的设计及施工越来越成熟,人们对钢结构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许多的大型市政工程、影剧院、体育馆等公用建筑都开始将钢结构作为主要建筑形式,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的技术人员应积极探索,努力思考分析,使钢结构的设计及施工更加完善,从而保证钢结构公用建筑的质量安全,保证在地质灾害下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 夏晓红,俞勤学,刘光明.钢结构在大型商业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践[J].新型建筑材料,2012,14(7):89--94.

[2] 牛培.浅谈钢结构在公用建筑设计中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2(30):22--24.

[3] 高春荣,齐雪研.钢结构在公用建筑设计中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1(27):44--46.

篇3

【关键词】注射剂类药品;生产工艺;处方核查

1 引言

化学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存在较大风险,我们尽最大可能的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因此需要对生产工艺的变更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测。工艺的变更可能会影响药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化学药品注射剂不同程度和种类的生产工艺变更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变更情况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以评估生产工艺变更对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从而保证上市后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2 注射剂类药品的生产工艺变更的一般要求

2.1 注射类药品生产工艺变更

注射剂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配制、溶解、混合、滤过等步骤,其中灭菌是注射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灭菌的过程是需要十分的精准和详细的,因为无菌产品的质量保障就在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 一般说来生产步骤是大体一致的,但是注射剂上市后发生的生产工艺变更却较难估计,因为变更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过我们可以根据生产工艺变更所涉及的药品生产关键环节和相关参数,来评估生产工艺变更对产品质量及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注射剂生产工艺变更通常包括两种情况:生产设备变更和生产过程的变更。生产设备的变更包括:简单的设备变更和复杂的设备变更。简单设备的变更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影响较小,复杂设备的变更影响相对较大。生产过程的变更包括注射剂的生产过程的变更,以及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值得一体的是生产过程的变更应包括处方的变更和工艺的变更,这两种变化过程都会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上市后产品工艺的变更,以确保产品在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

2.2 注射类药品生产工艺变更的要求

注射剂药品的生产工艺一直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在变化,我们在这里不对每个过程都进行详细的说明,对其中的灭菌过程进行详细的解说一下。一般来说进行系统的灭菌工艺验证是非常有必要的,原则上注射剂灭菌应采取终端灭菌的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产品的灭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谓终端灭菌工艺主要包括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测定、热穿透试验等两个方面。但是偶尔有些情况下产品不能耐受终端灭菌工艺条件,此时我们不能够选择大容量注射剂,而应尽量优化处方工艺来改变制剂的耐热性。优化处方工艺处方变更的方法是由变更辅料种类、用量、来源、型号或级别以及变更原料药来源几种情况形成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当产品实在无法耐受,我们就要考虑选择其他剂型。在选择灭菌方法时要考虑到注射剂容量的大小,一般小容量注射剂的灭菌要求是和大容量注射剂的要求差别不大的。一般都要首选终端灭菌工艺,相关技术要求也和大容量注射剂没有多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制作和生产中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忽视注射剂的容量这个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有足够的资料证明终端灭菌工艺是不适合这种注射剂的,就要考虑采用无菌生产工艺,采用无菌生产工艺时也必须确保生产过程和设备的安全无菌。如果在注射剂制作的过程中染菌的话,会对整个生产过程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因此保证注射剂灭菌的可靠性,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领域。

2.3 生产工艺变更类型与变更研究资料要求

2.3.1 生产工艺变更类型

注射剂类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包括生产设备变更、药品生产过程变更、增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及严格控制限度等几种情况。生产设备变更又可以分为简单的设备变更和复杂设备变更。简单设备的变更对于产品质量和有效性等影响较小,复杂设备的变更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等影响较大,因此对于简单设备和复杂设备,在生产工艺变更中应该有区别的对待。变更注射剂配制方法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不属于重大工艺改变,但它可以对对产品的稳定性以及所含的杂志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分析它变更的程度和对药品的影响。增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或严格控制限度,可以更好地控制药品生产过程和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在此类变更中,生产工艺这种变更方式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的影响较小,对其进行的研究验证工作相对比较简单。

2.3.2 变更研究资料要求

对于已上市药品工艺的变更我们必须给以高度的重视,及时申报。其次,要有针对性的对药品变更前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鉴定,全面分析生产工艺的变更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确保变更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工艺、处方与质量标准不相适应的,责令限期建立完善相应内控标准,并申报修订国家药品标准。

3 处方变更核查的一般要求

3.1 辅料种类变更

我们在已批的药品中加入一种辅料或者减少一种辅料或者用另外一种辅料来替换之前的辅料,这三种方式均可以被称作是辅料种类的变更。变更辅料的种类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增加一部分辅料的话,或许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产品可能会因此产生不一样的性能,因此做好对辅料种类变更的检查和鉴定对于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3.2 辅料用量变更

辅料用量的变更主要是指处方中某一种或某几种辅料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当辅料用量增加时,我们应该关注正常的辅料范围,使得增加的辅料不超过我们国家对注射剂当中的辅佐用料的最大范围,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生产的药品的质量以及其疗效。如果超过这个范围要及时申报,方便我们及时的找出这种药品产生的消极的影响,也有利于我们及时正确的解决其不良的影响。反言之,当辅料减少时,我们应关注辅料的减少是否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当然我们更应该注意辅料减少对产品保质期的影响,这也是重视产品质量的一种体现。辅料用量增加和减少均可能影响药品的质量及安全性,因此需要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工作,对于辅料用量的研究绝不可疏忽大意,只有证明变更后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有效性符合原批准的要求才可使用。

3.3 辅料来源、型号或级别变更

辅料的来源变更是指变更辅料的生产商。在变更注射类药品来源方面,由于注射剂中所用辅料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使得不同生产商对于同一原料药生产的工艺、环境(温度和湿度)、生产设备等情况不同,不同生产商具有不同的生产工艺以及个人经验,因此在辅料的型号选择上,注射辅料的级别上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不同型号、级别的注射剂辅料可能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由此可能导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不同,因此一般需要进行比较全面的质量控制验证工作,对于辅料来源、型号或级别的变更也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安全性或有效性研究。

4 结束语

已上市的注射剂药品处方变更的具体情形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到多个变更。也可能存在由一个变更导致的关联变更,论何种变更,都应详细说明变更的理由、依据和具体变更内容,对变更前后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进行必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需要生产企业对生产工艺变更深入分析,对生产前后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出工艺变更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4

工艺管道设计是在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单纯的考虑工艺管道的设计是片面的,在进行石油化工装置的工艺管道设计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就石油化工装置内部的工艺流程和其装置的布置进行全盘的思考,不能将工艺管道的设计与工艺流程和装置的设计割裂开来。

1.1工艺流程设计

工艺管道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连接工艺流程,使其工艺流程能够顺畅的走下去,一个合理的工艺流程对工艺管道设计的影响非常大。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可以避免冗杂的工艺管道,既能节约成本也可以降低安全隐患。但是很多石油化工企业,尤其是一些基层企业,为减少投资成本,在建设初期没有进行专业的工艺流程设计只是把其它企业所运用的一些工艺流程进行照搬照抄,使得工艺管道的设计质量偏低。照搬照抄其它企业的工艺流程,自然也就照搬了其它企业的工艺管道设计,但是这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部分工艺管道照搬其它企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将有毒有害物质未经处理排放到了外部,这不仅使得生产风险大大增加,也违背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部分企业在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的时候没有按照相应的消防安全规定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未按照相关规定,工艺管道的设计自然也会受到较大影响,这就导致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而带来重大的损失。还有企业在未加评估检查的情况下就引入了外国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使得工艺管道设计复杂,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效果。

1.2化工装置布置

石油化工中工艺管道的作用就是连接各个化工装置,这就可以直接看出相应的化工装置的布置设计会对工艺管道设计带来多大的影响。化工装置的布置设计会直接影响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设计和后期的维护工作。石油化工的工艺管道数目很大,并且排列紧密,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就是灾难性的,一般而言真正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会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和化工装置布置设计,以保证安全和工艺管道的利用度。但是一些小型的石油化工企业没有进行这两种设计,导致化工装置布置杂乱无序,工艺管道冗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无法进行合理的减灾。

1.3工艺管道路线设计

工艺管道路线设计是整个设计中的关键,需要我们极其重视,然而一些小型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工艺管道路线设计时没有执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路线设置的不合适,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工艺管道设计任务量大,工期短,经常会因为来不及完整的审理设计方案而产生设计问题。工艺管道设计的合理性也直接关乎整个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国家对其有相应的严格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这一安全要求并没有百分百被执行。

1.4工艺管道管架设计

石油化工装置中工艺管道为了实现其稳定性,一般采用管架进行支撑。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管架设计过于简化。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数量大、种类多,但是设计人员为了简化设计安装,现有的管架类型非常少。因为管架类型的单一,很多工艺管道的长期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没有办法得到应有的保证。例如:当前使用较多的弹簧钢架中弹簧的质量无法得到长期有效的保证,容易发生质量问题;部分管架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不周,忽略了工艺管道和管架相对运动的情况,使得工艺管道和管架的连接不够紧密,带来安全隐患。

1.5工艺管道材料控制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因其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可能会有高低压连接、工艺管道内部流体性质变化、温度变化等影响,因此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对材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会让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工艺管道的工作条件选择合理的材料使用,使得工艺管道既可以满足压力、温度、流体性质的要求又可以合理利用材料节约成本。但是有部分小型企业,对于工艺管道的材料构成不够重视,又为了节约成本大幅度的减少优质材料使用,使得其部分工艺管道承载力不足,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针对工艺管道设计现状的几点应对措施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布置密集,储运物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带来极大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其设计工作,保证它的设计安全[2]。在进行工艺管道的设计时,不仅要解决工艺管道所面临的恶劣工作条件,还要针对工艺管道设计的缺陷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防止出现大的因工艺管道设计缺陷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接下来我们将要针对当前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现状提出几条相应的解决办法。

2.1设计完善的工艺流程

好的工艺流程设计不仅可以方便工艺管道设计,也有利于生产出优质的石油化工产品。石油化工企业必须要按照自身的实际条件,参照相应的化工企业,并且要综合考量各个工艺流程的建设成本、维护费用、安全性等因素。尽量选择一条流程优化、技术领先、安全环保的工艺流程,为工艺流程加上生产安全和生产质量的双保险。另外,在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一定要注意进行相应的消防设施的设置,对于化工生产产生的三废一定要有合理的处理措施。完善的工艺流程,可以使得工艺管道设计更加容易进行,也可以使得石油化工企业更好的生产。

2.2做好化工装置的布置

各个化工装置用工艺管道连接,因此化工装置的布置设计将会直接影响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设计。所以在进行化工装置的布置时一定要遵守制定完成的工艺流程来合理安排化工装置的布置,合理安排化工装置的布置空间。在布置高危化工装置时一定要遵守国家制定的标准规范,保留应有的安全距离[3]。

2.3做好工艺管道设计的组织

工艺管道的设计国家基本已经健全了相应的规范标准,设计时参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设计就可以达到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的设计工作周期短任务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的通力配合,做好组织协调工作,防止因为设计时间短而忙中出错,导致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做好设计人员的协调工作可以让他们有序的做好各自的设计工作,尽量规避设计偏差风险[4]。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方案的制定可以行之有效的加快设计进度,提高整体的设计质量。另外在进行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运用三维设计技术对工艺管道进行立体模拟,防止设计出现问题,可以使设计完成后的精确度大大提高。最后设计方案制定后一定要通过工程师评定,以便于查漏补缺,使方案更加完美。石油化工工艺管道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化工装置布置设计均有较大的关联性,这就需要相应的设计部门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及时完美的做好整个设计。

2.4做好管架设计

当前的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使用较多的管架是弹簧管架,然而弹簧管架其自身有很大的质量缺陷,弹簧管架中的弹簧使用寿命有限,极易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虽然短期内弹簧管架的稳定性确实较为优秀,但是我们还是要逐步减少对弹簧管架的使用,对已经使用的弹簧管架一定要多加监管。针对工艺管道和管架相对运动,使得工艺管道和管架的连接不够紧密的情况,一定要注意安装相应的锁定装置,减少工艺管道与管架的相对运动。同时可以考虑将工艺管道沿塔铺设,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工艺管道的稳定性,还能减少承重管架的使用,并且能极大的缩短工艺管道的长度。2.5优化材料的选用要根据高低压连接、温度变化、工艺管道内部流体性质变化等不同的恶劣工作条件,让专业人员有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材料使用,使得工艺管道既可以满足压力、流体性质、温度的要求又可以合理利用材料节约成本。需要根据工艺管道的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管材,同时也要加强对小型石油化工企业的监管,防止它们在工艺管道选材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3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安全设计

工艺管道设计因其重要性,安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它的设计必须要安全且便于操作。进行相应设计时,选用的阀门、管道、管件等构件必须符合要求。对工艺管道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抗震、抗裂等破坏。一定要对工艺管道高温、失稳、腐蚀性的工作条件有直观认识并将这些要素考虑进设计中去[5]。工艺管道上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安装安全可靠的安全阀、防爆膜等安全防护措施,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检查仪表、报警装置。针对自然灾害如:雷电、冰雹等破坏一定要提前有防护措施。工艺管道的几个关键点,例如:取样、废弃物排放等关键点一定要设计相应安全措施。输送高危险介质的工艺管道不可以经过无关建筑,同时多个工艺管道交错处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留足距离,热料管不可与易燃料管道相邻,助燃料管道与可燃料管道间距需大于2500mm。工艺管道的连接除特殊情况外,一律采用焊接,输送有毒物质的工艺管道不可用活接口,不同工艺管道的连接点一定要采用高压管道的要求配置阀门。

4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合理性设计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的合理性,会对工艺管道的安装和后期维护产生很大的作用,并且有利于石油化工的高效产能,接下来将介绍工艺管道的合理性设计[6]。

4.1工艺管道材料等级连接点合理性设计

在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设计中经常会有不同压力、不同温度的工艺管道的连接点。这类连接点的设计要采用苛刻条件原则,即哪边的工艺管道对管道材料的要求高就采用哪侧的标准设计。

4.2塔与容器的工艺管道设计

进行塔与容器的工艺管道设计时,不仅仅要满足它们的工艺要求,还要考虑到建成后的操作和检修方便。例如分馏塔和汽提塔之间的调节阀一般安装在汽提塔入口位置。

4.3泵与工艺管道的合理性设计

泵是一种回旋机械,当泵嘴受到管道的推力作用时会与转轴发生相对偏移,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将泵嘴的受力限定在允许的范围内,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5结语

篇5

[关键词]板带轧钢;轧制工艺;工艺设计

中图分类号:TG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55-01

一、板带轧钢的概述

1.中厚板轧制工艺

中厚板轧制工艺是指以厚度150-300(350)mm连铸板坯、轧(压)制坯(或扁锭)为原料,经加热轧制成中厚钢板的生产工艺。我国规定:钢板厚度4-20mm的为中板,厚度20-60mm为厚板,厚度大于60mm为特厚板,统称为中厚板。

2.常规热连轧工艺

常规热连轧工艺是指指以厚度180-250mm连铸板坯装入(以冷装、热装方式)板坯加热炉进行加热,而后由粗轧机组和精轧机组进行轧制成带材产品的传统生产工艺。常规热连轧工艺有半连续式、3/4连续式和全连续式三种工艺型式。

3.冷轧宽带钢轧制工艺

冷轧宽带钢轧制工艺是指以热轧带钢卷为原料,用冷轧方法生产厚度0.15~3.0(3.5)mm、宽度600~2080mm薄板或带钢的生产工艺。

二、板带轧钢工艺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板带轧钢工艺设计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恰当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板带轧钢工艺设计,应根据板带工程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板带轧钢工程建设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安全实用,满足用户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遵循“先进、实用、可靠”的原则

板带工艺操作设备的设置应遵循“先进、实用、可靠”的原则,工艺操作设备能力应互相匹配,保证生产工艺顺畅、稳定,满足产品大纲产品的生产要求,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3.循通用、开放、可靠性高、速度快的原则

板带轧钢车间的电气传动和自动化设备的水平应与生产工艺要求,以及机械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相适应;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在线检测系统的设置应先进可靠,并切合实际,选择的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维护和升级换代,要遵循通用、开放、可靠性高、速度快等原则。

4.轧钢车间的辅助和公用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设计

板带轧钢车间的辅助和公用设施设计应根据全厂条件统筹考虑,按实际情况择优选取,可本车间单独配置,或全厂设置,或社会化解决。

5.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板带轧钢工艺设计,应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采用节能、节水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减少进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提高废气、废水、废异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各种废异物的处理和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环保标准。

三、板带轧钢的工艺设计分析

1.中厚板轧钢生产工艺的设计

中厚板轧钢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厚板车间应以炼钢车间供给的合格连铸板坯为原料,只在特定条件下设置连铸坯的定尺切割和表面清理工序。

(2)轧制前连铸坯的加热,应采用热送热装工艺。热装温度应不低于400℃,热装率宜不小于30%。本车间宜与连铸车间直接连接、紧凑布置,并对坯料的运输与储存等采取保温缓冲措施。装炉前应对坯料逐块称重、测长和测温。

(3)坯料的加热应达到整体(断面内外和全长)温度均匀,温度精度高,要适应控制轧制的温度要求。

(4)加热后的坯料在开轧前应以高压水清除表面的氧化铁皮,并根据需要在轧制的各个阶段用高压水除去再生氧化铁皮。

(5)中厚板宜采用成形轧制、展宽轧制和延长轧制的三阶段轧制方式,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完全横轧”或“完全纵轧”的方式。

(6)应采用厚度控制、宽度控制工艺技术;宜采用板形控制和平面形状控制等工艺技术。

(7)应采用控制轧制、热机轧制和轧后快速冷却工艺。

(8)中厚板的精整工序包括矫直、自然冷却和缓冷、表面检查、修磨、内部缺陷探伤、外形检测、剪切、取样、标记打印和成品收集等,应做到工序完整、生产能力与轧机匹配。

(9)宜使产品以热轧状态或经热机轧制、控制轧制和快速冷却获得要求的交货性能,减少热处理量。

(10)双机架轧机分期建设时,宜先建精轧机。

2.热轧钢生产工艺的设计

(1)常规热连轧机生产工艺

①板坯装炉加热应采用热送热装工艺,热装温度应不低于400℃,热装率应不小于30%。热轧带钢车间宜和连铸车间直接毗邻布置,通过辊道直接连接,对坯料的运输与存储可采取保温措施。对于要求缓冷、保温和温装的品种,应在板坯库设置适当数量的保温坑(炉)进行保温或缓冷。

②板坯的加热温度应达到整体(断面内外和全长)温度均匀,温度精度高;加热的温度范围和加热速度等应适应不同品种的工艺要求。

③加热后的板坯在轧制前应以高压水清除表面的氧化铁皮,并根据工艺要求,在粗轧各道次和精轧轧制前用高压水去除再生氧化铁皮。

④热轧带钢轧机宜采用半连续式轧制工艺,不宜采用3/4连轧工艺,严禁新建车间采用全连续轧制工艺。

⑤热轧带钢轧后应采用控制冷却技术,实现多种方式的冷却模式,以满足多品种的生产要求。

⑥在钢铁联合企业内部,供下道工序的原料钢卷运输,宜采用直接送往下道工序原料库的方式,以减少厂区的运输量。

⑦热轧带钢的精整工序包括平整、分卷、横切、纵切、取样等,可根据产品品种、生产规模等选择配置适当的单工序或组合工序。

(2)薄(中厚)板坯连铸连轧机生产工艺

①不同类型的薄(中厚)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宜采用不同类型的加热保温炉,使板坯经过加热保温后达到轧制要求的温度,并使连铸板坯整体温度均匀。

②加热保温后的薄(中厚)板坯在轧制前应以高压水清除表面的氧化铁皮。

③薄(中厚)板坯连铸连轧机组的轧机工艺配置,可根据需要选择全精轧机组或粗轧机加精轧机组的组成形式。

3. 冷轧钢生产工艺的设计

(1)冷轧碳钢宽带钢的生产工艺

①酸洗工序应采用卧式浅槽盐酸酸洗工艺。

②新建生产规模大于80x104t/a冷轧宽带钢车间宜采用酸洗―轧机联合机组工艺。现有串列式冷连轧机的改造,宜采用酸洗―轧机联合机组工艺或全连续轧制工艺。生产规模较小的车间可采用可逆式轧机工艺,严禁采用单机不可逆轧机生产工艺。

③应根据不同的产品用途,选择不同的精整工艺:汽车板产品选择精整机组应注重带钢的表面质量及表面质量检查;家电板产品选择精整机组应注重带钢的板形。冷轧产品的精整也可送厂外钢板加工中心处理。

(2)冷轧带钢电镀锌生产工艺

①应采用酸性镀液连续镀锌工艺。

②镀前处理宜采用化学和电化学法清洗,镀前活化处理。

③电镀锌应采用不溶性阳极电镀工艺,严禁采用可溶性阳极电镀工艺

④镀后处理包括磷化、钝化、耐指纹等处理。钝化处理液应采用环保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对板带轧钢的工艺设计进行论文,希望能够提高板带轧钢的工艺技术,从而提高其工艺设计质量和效率,推进板带轧钢工艺设计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而推动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计分析;防范对策

1化工工艺设计分析

化工工艺设计是指化学工程师依据单一或数个化学反应,设计出一个能将原料转变为客户所需求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工厂。由于化工生产使用的材料大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腐蚀性的,所以化工的生产一般都是在易燃、易爆、易中毒的条件进行。为了降低化工工艺产生的风险隐患,须提高工艺设计效率,从多个角度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防治工艺设计失误带来的不利影响。因而,化工工艺设计决策中,要考虑风险隐患及控制措施。

2化工工艺设计风险防范原则

2.1技术原则为了发挥高端技术的应用优势,需考虑风险防范及控制因素,降低整个风险控制体系的应用效果。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技术平台优势,解决传统设计流程存在的问题,把化工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艺设计目标。2.2生产原则工艺设计是提高区域资源利用的有效方式,按照区域生产环境布局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与化工方案,实现区域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高科技”是工艺设计与开发的新支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设计作业中的应用,体现了当代科技对化工开发的引导作用。2.3效率原则由于早期化工模式存在的局限性,高端工艺设计需考虑效率原则,按成本投入与实际效益比例,实现风险防范目标。对现有化工工艺来说,工艺设计需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3化工工艺设计风险控制措施

3.1器材方面。化工生产技术通常是对一定的产品或原料提出的,例如氯乙烯的生产、甲醇的合成、硫酸的生产、煤气化等。因此,原料和生产方法的选择,流程组织,所用设备的作用,结构和操作。为保持生产流程的有序性,要考虑器材选用与控制,才能更好地完成工艺设计方案,对一些潜在性的器材风险进行综合控制,这些都是降低工艺设计风险的有效方式。3.2生产方面。按传统生产工艺来说,化工工艺设计具有不确定性,尤其在生产工艺决策方面,选用风险控制计划具有产业价值意义。通常,化工工艺设计以基础科学理论、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及其他有关的工程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对高难度的工艺设计,需从技术、工艺、理论等方面展开设计,才能更好地完成风险控制方案。同时,生产工艺流程要符合科学编排需求,以节能、高效、安全等为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方案。3.3技术方面。化工技术水平落后,不仅制约了工艺设计工作流程,对整个风险方法也起到了阻碍作用,影响了工艺平台设计效果。现代化工工艺设计思想中,把科学技术作为先进要素,从工艺学角度进行综合控制,确保风险控制与防范的实效性,这些都是化工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设计人员要掌握先进的技术要点,从多个方面进行工艺改良,确保产品工艺符合生产设备要求,进一步提高工艺设计质量水平。3.4监督方面。化工工艺设计需配套监督方案,从多个方面对工艺成品进行监督审查,确保工艺方案符合国家化工产品质量要求。例如,对于高腐蚀性的化工原料,其生产工艺及设计方案必须达到安全指标要求,才能更好地完成工艺设计体系。面对工艺结构设计中的要求,风险防范也要做好安全监督与审查工作,及时消除潜在性的工艺隐患。

4工艺设计安全信息化管理

4.1数据系统。安全系统是保持工艺设计质量的关键,从数据库系统角度出发,有助于提高风险控制意识,为化工工艺设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基于风险防范措施指导下,数据系统可降低风险带来的异常隐患,实现人机操作一体化建设。4.2网络系统。借助网络系统实现工艺改良设计,体现了风险防范的最优化,帮助企业建立相对完整的工艺设计体系。网络平台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帮助化工工艺设计执行综合方案,消除潜在性的风险隐患。同时,化工工艺设计信息化也是科技转型趋势,按照数字化平台解决传统设计的不足,这些也是风险防范需要考虑的问题,对网络系统实施改造也是必然的选择。4.3管理系统。我国要从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工艺化转型,增强自主创新及研发能力,从多个角度研究化工利用模式,为风险控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赋予技术单位法律功能,有效制止不法数字平台的违法活动。结合3D技术对化工资源设计提供科学指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化工设计体系,体现了数字化工技术应用特点,实现了设计模式及改造的一体化建设。

5结论

总之,化工工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实际设计要考虑工艺布局特点及风险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良措施,才能更好地完成设计决策。面对传统工艺设计存在的问题,需及时调整工艺设计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良方法。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工艺设计的指导作用,综合实施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

作者:简洪涛 闫国庆 单位:贵州开磷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篇7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 教学改革 能力进阶型系列化项目教学法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紧密依托数控装备行业,紧跟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区域内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在数控装备行业内,数控加工工艺对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来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需要着重加强工艺知识的教育,学校对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进行了重点修订。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知识面宽,而且随着许多先进装备(如多轴联动加工机床、复合加工机床)的开发和使用,在生产中出现了许多新工艺,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设计和实施了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教学项目。

1 课程简介

数控加工工艺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特点,能针对典型零件的技术要求和条件制定合理的数控加工工艺;掌握夹具一般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具备按加工要求设计专用夹具或组装组合夹具的初步能力;掌握加工质量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1,2]。

2 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要与学术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有所不同。理论知识不一定要很深入,但体系必须完整,使学生在分析工程问题时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工程实践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使解决方案能快速组织实施。根据上述要求,将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项目实践两部分。本文主要阐述针对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3 教学项目设计

该实践教学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制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相应的夹具。要完成这一项目,学生需要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①二维工程图的绘制和读图;②熟练运用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③数控机床的认知和选型;④数控刀具的认知和选型;⑤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专业知识;⑥夹具设计初步知识。

本文以换挡主壳体的加工工艺设计为载体进行能力进阶型系列化项目教学的开发设计[3-5],该项目主要围绕箱体的加工工艺设计过程展开,项目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项目内容组成部分

(1)图样分析。该阶段向学生发放图2所示的零件工程图和零件毛坯尺寸,要求学生明确零件图样尺寸的标注,分析有无工艺尺寸链需要解算,分析精度及技术要求。

(2)三维建模。该阶段通过三维模型(如图3所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零件的几何尺寸关系,以验证工艺分析的准确性。

(3)加工顺序安排。该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明确几个主要加工表面,选定粗、精基准表面,安排加工顺序。本项目通常以十字形面作为粗基准加工下底面(如图4所示),然后以下底面为精基准加工其他表面(如图5所示)。

图4 工序1示意图

图5 工序2示意图

(4)机床和工具选择。该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明确各类机床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包括各种先进制造装备,如高速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这些设备我校工业中心都具备,另外CAD/CAM实验室也拥有各类机床的仿真模型,学生的选择余地较大。

(5)工艺夹具设计。本项目的特殊之处在于该零件仅仅依靠通常夹具(如精密平口钳等)无法完成数控加工,需要学生设计相应的专用夹具。这也是该项目中最能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地方。图6所示是学生设计的夹具装配图。

图6 工艺夹具设计图

(6)数控加工工艺卡制作。通过对以上完成内容的总结,要求学生制作简易的数控加工工艺卡,形成完整的工艺过程文件(如图7所示)。

图7 数控加工工艺卡

4 教学项目实施

这种具有相当难度和工作量的教学项目,其组织实施不同于一般的课内实验,项目安排在CAD/CAM实验室进行,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人1台计算机,每组安排项目组长1名,任务安排如下:

(1)资料准备。每组准备一套设计资料,包括《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设计手册》和《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等。

(2)三维建模。该任务每名学生都要完成,强化三维设计软件的使用,为自动编程打好基础。

(3)方案讨论。在小组内讨论零件工艺信息,探讨加工方案。尽量鼓励学生探寻解决方案,增加小组内部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夹具设计。该任务由于工作量较大,要求在小组内协同完成,首先共同商定夹具设计方案,然后每人完成其中一个或几个夹具零件的设计,最后由1名学生完成装配。

(5)制作工艺卡片。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完成完整的工艺卡片制作,目的是使每名学生都熟悉和掌握该项目涉及的知识内容。

(6)汇报及评价。每组选派1名学生公开汇报设计思路,展示完成情况,其他各组进行评价打分,通过互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结束语

通过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教学项目的实施,学生完成了从零件图分析到工艺卡制作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数控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树峰.“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型创新数控人才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11):115-116.

[2]李铁钢,范智广.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1):124-126.

[3]汪木兰,周明虎,张艳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系列化探究式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9-12.

篇8

危险等级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储存原材料的环境、原材料经生产加工后所形成的新的产品特性,如物理性、化学性等。根据不同危险等级的化工产品,确定各种类型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间距及防爆等级。进而以此为标准,在化工工艺设计过程中选择满足生产需求的操作方式,防火材料及防火设备。

二、化工工艺设计分类介绍

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指抽象性的设计,概念设计一般是在拟建化工生产装置前进行,概念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建立化工生产装置模型,根据模型检查化工生产工艺中存在影响正常生产的因素,包括生产线路的设置的合理性,生产环境条件是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等,避免因化工工艺中某个环节存在不合理性给化工生产埋下安全隐患,同时根据概念设计建立模型检验所的的数据为进一步的化工工艺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2.中试设计。

中试设计是为了检验小试所确定的工艺路线及相关运行条件。检测试制产品的功能稳定性;检验工艺系统的连续可靠性运行;获得化工生产工艺设计所必须的工艺参数;考察设计方案投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对成品的影响等。

3.基础设计。

基础设计是化工工艺设计的重要阶段。基础设计是化工工艺生产装置及配套设备安装及规划设计的技术支持。

4.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在基础设计完成后的精细化设计。初步设计的成果是设计说明书和工程总概算书,也可以说是从初步设计是化工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此为依据进行化工生产线的构建;结合基础设计和有关单位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化工厂的选址报告,从经济性和技术性角度出发,对化工生产线建设进行总体研究和计算,满足化工生产线安全生产的同时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化工工艺设计的最后阶段,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有关部门对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结合初步设计中确定的化工工艺方案,以图样及文字的形式将化工工艺技术要点和各个设备的原理、布置进行一一明确。并对初步设计中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做到施工图纸设计最优化,满足化工产业安全稳定性生产需求。

三、化工工艺设计具有的特点

化工工艺设计交其他专业领域的设计具有明显的区别,化工工艺设计工艺流程独特,生产工艺安全性要求严格,技术含量高。尤其是针对化工产业近些年来频发的安全事故,如化工产品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有毒原料泄漏问题,严重地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水源的污染,大气的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等。所以国家的有关部门对化工产业的化工工艺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明确提出在化工工艺设计时要高度重视工艺设计在投入生产中的安全性问题。但实际上,化工工艺流程的十分的复杂,整个工艺流程涉及的专业较多,设备种类繁杂,各种管线管道交织在一起,倘若在设计过程中没有确定科学的布线方案可能会早生产过程中因为线路故障问题,如线路老化搭接引起短路,又因为化工原料多数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很容易引发火灾或者更为严重的事故。所以,为了保证化工工艺设计的质量,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性,必须要加强对化工工艺设计危险的识别和控制。

四、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危险因素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虽潜在的不利于安全生产的系列因素,而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是指对化工工艺设计以及设计方案投入到建设中虽体现出来的一些不利于安全生产的特征,如化工设备是否满足生产的需求,设备所处的环境是否满足安全性生产需求,设备及相关附属装置的排布方式及安装方式是否合理等,认真考究危险因素,识别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风险类别及等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具体来讲可通过以下措施控制。

(1)物料方面。

化工工艺设计人员应牢固掌握化工原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化学反应特征以及燃烧爆炸性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准确地辨识各种原料之间的反应原理。

(2)路线布置。

在化工工艺路线设计时,应根据厂房的实际空间位置进行工艺路线的选定,尽可能地做到工艺路线不和其他电力线路相邻,避免因电力线出现安全故障对工艺路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严格控制化学反应装置。

篇9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机械设计;探讨

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工作开展的基础,尤其保证机械设计合理化,不仅有助于提高设计工作质量与效率,而且可提升机械产品性能,因此,如何做好机械设计工作的合理化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机械制造工艺复杂,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流程,才能保证机械制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机械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零件固定

将零件固定在机床或夹具上是机械制造的基础,操作期间需严格依据工序流程对零件进行牢固固定。其中夹具装夹式、直线找正式、划线找正式是应用率较高的零件装夹方式,实际工作中需根据零件制造结构及制造要求,确定最佳的装夹方式,为机械制造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1.2零件定位

机械制造对零件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为满足制造精度要求,应对零件加以准确定位,即,在充分参考零件面、线、点、材质、尺寸等参数的基础上确定定位基准,详细掌握所用工具与制造零件位置间的关系。依据具体情况,基准由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之分,尤其工艺基准最为常用,包括检测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等。

1.3零件加工

机械制造中精度是机械制造工艺的关键,只有确保制造精度,才能保证零件性能的充分发挥。根据机械制造对精度的实际要求,可将精度分为位置精确度、大小精确度、外形精确度以及表面质量精确度。为满足不同的精度要求,采用的制造方法并不相同,如常使用轨迹法与成形法,保证机械零件外形精度;使用试切法和调整法,保证机械零件的尺寸精度。另外,不同的机械产品使用的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应做好机械制造工艺流程的分析与总结,找到制造工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机械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保证机械设计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机械设计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2机械设计合理化实现策略

在明确机械制造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为保证机械制造质量,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策略,保证机械设计的合理化,具体可从以下内容入手:

2.1注重设计的标准化

机械设计标准化有助于减少设计工作中不良现象的出现,提高机械设计质量,规范机械设计行业秩序,无论从整个行业还是对机械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机械设计工作中,一方面,认真研究行业内相关规范标准,明确不同机械零件尺寸、型号、结构等参数的要求,确保机械设计的合规性。另一方面,设计单位应提高对机械设计工作的认识,在遵守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机械零件设计特点及规律,制定机械设计标准细则,督促设计人员严格依据规范及要求开展设计工作,保证每类机械设计均达到标准化要求。

2.2保证零件设计精度

机械设计中只有保证设计精度,才能促进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提升,因此,机械设计工作中应积极采取真对性措施,确保设计精度要求。一方面,做好设计工作前的技术交底。开展机械设计工作前,尤其一些重要的机械零件,应组织相关负责人召开设计工作会议,明确设计零件的结构、尺寸等各项参数,尤其做好技术攻关工作,既要保证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又要利用现有设备能顺利的生产出来。另外,确定设计方案时还应注重制造过程中,设备磨损情况的考虑,即,不能给机械设备造成严重磨损,影响机械零件精度。另一方面,在综合分析机械零件各项设计要求的基础上,从经济、技术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同时,做好机械设计工作前的技术培训,要求各设计人员,明确设计工作的重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以良好的责任心,切实负责的态度,对待设计工作。

2.3提高零件表面质量

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往往给零件使用寿命、性能造成重要影响,因此,设计工作中注重零件表面质量的提高,考虑到刀具、切削条件等会给机械零件的生产质量造成影响,开展设计工作时应注重这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设计的零件尽量使用尖锐、圆弧半径大的刀具进行加工,而且应保证使用的刀具具有较小的副偏角。另一方面,机械设计应注重加工作业中切削条件的考虑,即,对零件加工时的切削速度加以限制,尤其要求作业过程中避免屑瘤的出现,并严格控制进给量,并且还可要求使用切削液,以保证零件表面质量。

2.4应用新的制造工艺

当前机械设计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新的设计理念不断产生,为实现机械设计水平及质量的提升,机械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结合机械设计发展趋势,设计过程中注重机械零件加工时新制造工艺的应用,一方面,更新传统设计理念,既要注重机械设计工作质量,又要注重运用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开展设计工作。例如,在设计工作中应注重环保理念的融入,减少机械零件工作中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机械零件材质给其性能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机械设计工作中应充分了解零件的运行环境,设计中尤其注重使用新型材料,提高机械零件性能的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3结论

机械制造工艺涉及较多专业内容,因此,为保证设计工作的合理化,不断提升机械设计水平,应注重机械制造工艺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机械制造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其中零件固定、零件定位以及零件加工是整个工艺流程的关键,要求根据零件制造规范及设计要求,严把细节操作,保证零件精度,为其性能的发挥奠定基础。(2)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的深入研究,应提升机械设计的标准化,严把零件设计精度,积极采取措施提高零件表面质量,尤其为进一步提高零件性能,应注重新制造工艺的引进与应用,保证机械设计各项工作的合理化,不断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冬青.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0):10-11.

[2]李斌.基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185-186.

篇10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输配电工程“标准工艺”是国家电网公司为总结经验、统一施工工艺要求、规范施工工艺行为、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推动施工技术水平和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组织并进行研究后逐步形成的成果体系。近年来,通过“标准工艺”的深化应用与研究,有效地促进了电网施工技术进步和技术积累,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的稳步提升。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的深度、好坏,对工程建设各类目标的实现,尤其对项目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从事省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多年,并结合现场实际,本文总结了几点在标准工艺应用方面的经验,以供共同探讨。

一、质量管理策划先行,抓管理源头

定期组织开展省公司层面和各二级单位年度质量管理策划集中编写和专项评审工作,将“标准工艺”应用、质量通病防治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具体措施中,明确过程管控和评价考核要求。对各建设单位首个开工的工程项目,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和“标准工艺”应用策划文件的专项评审工作,查找共性问题和管理短板,针对“标准工艺”应用措施不具体、数码照片管理不到位、工程设计深度不够、低电压等级工程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编制策划文件参考模板,对症下药,提出改进工作的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

二、规范施工图设计,抓技术源头

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标准化施工图设计,将“标准工艺”应用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融入到标准化施工图中,将其具体要求转化成具体的图形、符号和说明,并标注“标准工艺”应用清单,明确应用“标准工艺”的名称、部位及控制要点;同时,规范建筑构件制造标准,将一些通用组件设计成工艺标准件,实现工厂化规模生产、批量化集中配送,变“现场加工安装”为“工厂加工、现场安装”,从设计源头全面落实“标准工艺”应用的要求,减少了施工人员在土建制模、浇筑等方面的重复工作量;此外,为检验各设计单位对标准化施工图和“标准工艺”的应用效果,省公司建设部组织对各设计单位的施工图定期进行抽查点评。以上措施将促进标准化施工图和“标准工艺”在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从技术源头为“标准工艺”成果向具体的实物成品的顺利转化夯实坚实的基础。

三、编制标准化施工作业票,抓作业行为规范

紧抓质量和安全两条主线,以“标准工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为依据,以提升现场应用效果为目的,本着简练适用、可操作性强的原则,整合作业流程、工艺标准、安全环保要求,将每道工序的安全质量控制要点精简编制成标准化施工作业票,汇集形成涵盖各专业施工作业内容、完整的标准化施工作业票。在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全面推广应用,并不断滚动修编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标准化施工作业票将有效统筹整合了技术、工艺、质量、安全的要求,优化施工作业流程,统一施工工艺标准,规范施工作业行为,促进一线技工的快速成长,减少行为性违章,提高施工效率、提升现场工艺水平。

四、开展现场培训竞赛,抓作业水平提升

组织各施工单位以一线、班组为重点广泛开展标准化施工作业的现场培训,每年举行标准化施工作业现场竞赛活动,把竞赛场地设在在建施工现场,将竞赛成果直接转化成施工成果,真刀真枪检验参赛队伍的实战能力,检验标准化施工作业现场培训的成效,实现“培训日常化、竞赛实战化、工艺标准化”。通过现场培训和竞赛活动,促进一线员工增进对规程规范、“标准工艺”和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技能水平和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五、实物样板引领,抓推广应用

根据国网公司“标准工艺”管理办法,编制“标准工艺”应用实施细则,规定“首件工艺”执行实物样板制。并明确实物样板验收评价流程,编制实物样板验收评价表的模板、实物样板现场展示说明模板,要求在“标准工艺”应用策划中明确每项工艺实物样板实施的时间、部位、责任人、验收人,要求各项目部将实物样板的实施作为“标准工艺”应用的关键环节,以实物样板为标准对“标准工艺”在后续工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验收,将“标准工艺”应用过程管理标准化,以点带面,实现一次成优。

结合流动红旗竞赛、质量巡检组织开展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样板工地评选活动,并组织观摩交流,发挥样板工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标准工艺”的广泛应用,促进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督导巡检并举,抓评价考核

狠抓“标准工艺”应用的检查落实和评价考核。一是每月派出质量巡检组,加强对各项目“标准工艺”应用过程的督查指导,并在月度质量例会上点评通报;二是成立基建质量专家库,定期到各单位和项目部特别是110kV输变电工程进行培训、指导、帮扶和督查,集合优势资源提升“短板”;三是加强对项目“标准工艺”应用效果的评价考核,完善评价考核标准,在项目评价考核、设计、施工、监理承包合同、工程分包合同中补充完善“标准工艺”应用的要求;四是深化施工工艺创新工作,对墙面石头漆、边坡生态处理等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的施工工艺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新的“标准工艺”成果。

结语

“标准工艺”应用是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深化“标准工艺”应用、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其他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不足。我们将充分借鉴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在深化“标准工艺”应用工作中,全面推进,持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