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要求规范大全范文
时间:2024-02-22 17:4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计要求规范大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排烟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自1995年实施以来,已于1997年、1999年、2001年和2005年共进行了4次局部修订,始有现在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以下简称《高规》)。但近些年来由于单体建筑的规模日渐增大,建筑层数越来越多,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高规》已显得难以适应。另外,《高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局部修订方式难以改变某些条文不尽合理、不够确切的状况,甚至有诸如正压送风的条款出现在机械排烟章节(第8.4.3条)中的情况。随着防排烟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性能消防理念的引入,消防建审部门及建筑设计人员等普遍认为《高规》已经到了进行全面修订的时候了。本文谨对《高规》的防排烟条款提出建议,供讨论和修订规范时参考。
1 关于机械排烟的设置原则
1.1 无窗井的地下设备用房的排烟系统设置《高规》第8.4.1条规定“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 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地下设备用房是否也在此列,《高规》的正文及条文说明中均未述及。因此,地下设备用房设置机械排烟与否是有争议的,各地做法也不尽相同。第1种做法是,以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排风量按平时用途确定,排烟量按《高规》第8.4.2.1条确定。系统中往往装设双速风机,平时低速运转,火灾时高速运转。为使排烟量不致过大,人为地划分成数个小的防烟分区。第2种做法,同样以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但排烟量取与排风量相同。第3种做法则是根本不考虑排烟。笔者认为,采用第2种做法是合理、可行的。合理之处在于,设备用房虽经常有人停留,但人员较少,且人员熟悉周围环境,疏散起来相对容易,以一般排风系统的排风量进行排烟已可满足要求。而其可行之处在于,无窗井的地下设备用房中排风系统是必备的。利用其进行排烟,只需对风机和防火阀稍加改动即可满足要求。在修订《高规》时如认可此种做法,可对最小换气次数作出规定。
1.2无窗井的地下库房的排烟系统设置
地下库房与地下设备用房不同,虽非经常有人停留,但可燃物较多。按《高规》第8.4.1.4条规定,地下库房是应该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但这一做法是否合适也是值得探讨的。同样是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2001年版)[3]第6.1.3条明确规定:“丙、丁、戊类物品库宜采用密闭防烟措施。论文大全,排烟。”其条文说明中指出:“密闭防烟’是指火灾发生时采取关闭设于通道上(或房间)的门和管道上的阀门等措施,达到火区内外隔断,让火情由于缺氧而自行熄灭的一种方法。对于库房这类工程,进入的人员较少,又不长时间停留,发生火灾时人员能比较容易疏散出去。论文大全,排烟。采取密闭防烟这种方法,可不设防排烟通风系统,既经济简便,又行之有效。”这一论述应该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建议将“无窗井的地下库房宜采用密闭防烟”的条款纳入《高规》。
2关于机械排烟设施
2.1《高规》第8.4.1规定,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二类高层建筑,“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 m的内走道或虽有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 m的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此处的内走道长度无明确定义。
例如,建筑中常有围绕核心筒的环形或井字形走道,以及类似情况,其总长度超过20m或60 m的规定,但从走道任一点至疏散出口的距离均不超过20m或60 m,是否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是有争议的。内走道的长度如何进行丈量,是否应体现疏散距离的概念,修订《高规》时应予以关注。
2.2《高规》第8.4.11条规定:“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条文说明中解释道:“对地下建筑来说,其周边处在封闭的条件下,如排烟时没有同时进行补充,烟是排不出去的。”对于此条规定也存在着不同看法。封闭空间烟气的排出过程,应该是开始时能够顺利排出、及至排出困难、排烟量减少、空间形成某种程度的负压的过程,人员疏散条件已有所改善。相反,此时如果送风,则可能出现空气助燃、风助火势的状况。建议就地下室排烟是否需要送风、送风量的大小等进行试验研究,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2.3为执行《高规》第8.4.11条的规定,需设置送风系统。为了与通常意义上的送风系统加以区别,下文中将密闭空间排烟时所需设置的送风系统称作补风系统。论文大全,排烟。对于这种补风系统或送风兼补风系统,出机房的总风管上是否设置防火阀以及防火阀的熔断温度,《高规》中无明确规定。这就造成了设计中无所适从、各行其是。实践中存在着3种做法。第1种做法是设置70℃熔断的防火阀;第2种做法是设置280℃熔断的防火阀;第3种做法是不设置防火阀,当排烟系统所装设的280℃防火阀熔断关闭时,由消控中心发出信号关闭排烟风机的同时,关闭补风机。第1种做法所依据的是《高规》第8.5.3.2条。该条适用于平时使用、火灾时不再运行的、一般的通风或空调系统。而补风系统则不同,火灾时必须正常运行,完成向密闭空间送风的任务。论文大全,排烟。若装设70℃熔断的防火阀,在火灾发生时则有可能熔断关闭,而使补风系统处于瘫痪状态。这种做法应属使用规范不当。第2种做法,改设280℃防火阀,固然可以保证火灾时的正常运行,但由于风道中所输送的是室外空气,防火阀有可能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而形同虚设。相比较而言,第3种做法应该是值得推荐的。
2.4《高规》第8.4.2.1条规定“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 m3/h”,依据不明,是否可取消。
2.5《高规》第8.4.2.2条规定,“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应小于120 m3/h计算。”可否改为按两个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之和每平方米不应小于60 m3/h计算?
2.6 当中庭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时,排烟量按第8.4.2.3条规定的换气次数确定。但一些情况下,中庭的底层周边不设置卷帘,此时中庭边缘是否需设挡烟垂壁?其底层面积如何确定?应该明确规定。
3 关于自然排烟
3.1《高规》第8.1.1条规定:“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而第8.1.2条规定:“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虽然从根本上讲,排烟也可达到防烟的目的,但是在规范条文中,自然排烟既作为“防烟设施”,又作为“排烟设施”,逻辑上不够清楚。建议自然排烟只列于第8.1.2条中。
3.2《高规》第8.4.1.3条规定,“净空高度超过12 m的中庭”“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理由是烟气上升有“层化”现象,上升到一定高度的烟气随着温度的降低又会下降,使得烟气无法从高窗排至室外。而新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以下简称《建规》)则否定了这种烟气“层化”的理论,并在自然排烟一章中规定,对于中庭,只要自然排烟口净面积不小于地面面积的5%,即可采用自然排烟。并无净空小于12 m的限制条件。《高规》是否应作出相应的修改?
3.3是否需引进“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的规定”(《建规》第9.2.4条)?
3.4《高规》第8.2.1条规定“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此条规定在执行时对于首层或2层设有商业用房的居住建筑,判定其是属于居住建筑,还是属于公共建筑(商住楼),存在界定的问题。2005年版以前的《高规》第1.0.3.1条规定,“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属居住建筑。但是没有给出“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难以执行。2005年版《高规》术语一章中增添了“商业服务网点”,并定义为“住宅底部(地上)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商业服务用房。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 m2,采用耐火极限大于1.50 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大于2.00 h且不开门窗洞的隔墙与住宅和其它用房完全分隔,该用房和住宅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应分别独立设置”。该定义的要点是:1)层数不超过2层;2)面积不超过300 m2。但可惜的是,其第1.0.3.1条未作相应改动。条文说明也仍然是“第二层也设置商业网点,应视为商住楼”。界定难的问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建议第1.0.3.1条改写为“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对于商住楼,其性质属于公共建筑,当高度超过50 米时,按《高规》第8.2.1条的规定,“不宜”采用自然排烟。对于一些要求偏于严格的场所,则实际演变为“不应”采用自然排烟。其实第6.1.3A条规定“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实际设计中消防电梯及客梯也是独立设置的。既然均为独立设置,商住楼中住宅的竖直疏散通道的防排烟设计是否可按居住建筑考虑?
4 关于机械防烟
4.1前室和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明确规定其“常开”或“常闭”的属性。如规定为“常闭”,应明确火灾发生时需开启的层数,以确定控制程序和加压送风口的风量分配。当前较为常见的做法是风口为“常闭”,火灾时,由消控中心发出指令,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的加压送风口。论文大全,排烟。对此,也有人提出质疑。火灾发生时烟气只会由下面楼层向上面楼层扩散。开启着火层下1层的加压送风口似无理由,而上海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 08-88-2000)则规定,火灾时只开启着火层1层的送风口。
4.2在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中,消防电梯前室往往与封闭楼梯间(满足第6.2.2条规定)相连。此种情况下,消防电梯前室除有通向走廊或住户的门,还有通向楼梯间的门,已与合用前室类似。论文大全,排烟。消防电梯前室的加压送风量仍按表8.3.2—3确定似不合适,可否参照表8.3.2—4确定?建议在修订《高规》时加以明确。
4.3《高规》第6.2.8条规定:“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但是,当地上楼梯间为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时,地下楼梯间是否有同样的要求?
《高规》中无明确规定。在《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第5.2.1条有规定:“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 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rn2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 rn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平时使用的人防工程,在防火这一点上,应该与一般地下室是一样的。而且,与地上建筑是高层还是非高层应该没有关系。建议《高规》对此内容进行修改补充。
4.4对于消防电梯是否需要下到地下室,《高规》中无明确规定。实践中,消防电梯下到地下室与不下到地下室两种情况均有,当消防电梯下到地下室时,其属性是消防电梯还是兼用客梯?是否需要设置消防电梯前室?当地上的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依靠自然排烟,其地下部分无自然排烟条件时,是否需要设置加压送风?
4.5《高规》第6.2.10条规定,“室外楼梯可作为
辅助的防烟楼梯”,是否需要设前室?其前室若需设置加压送风,其风量是否可按楼梯间为自然排烟时的规定(表8.3.2—4)确定?
参考文献:
i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问题:解决对策
Abstract: in today's era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hous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and the pursuit of high-quality life quality, and constantly chang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unction, to adapt to market demand and the shift in the demand for our residential design brings new subjects and higher deman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help for colleague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blem: the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的建筑行业面临着多次的改革,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的科学性,是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的管理,确保设计的科学、合理、可行,保证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抗震性,是建筑工程的根本质量保证的基础。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现代建筑在一个项目开始设计前,根据该项目制定一个主题,根据不同的品质定位、居住人群,地理位置、环境因素,首先考虑住宅建筑应该有一个设计方向,以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凸现自身的设计理念和特点,做到在众多的设计中,有自己鲜明的设计个性。
首先是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住宅建筑的最终服务目标是人,所以设计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方便人群的使用,在自己鲜明主题的思路下,充分发挥设计思路,寻找主题特点和元素,从总体、平面、立面、设备、综合管线、景观等多角度综合因素考虑,避免只注重片面因素所产生的缺陷。应该考虑随着新技术所产生的先进功能,如监控系统、电子商务服务系统、节能节水系统等在设计中应用,保持住宅建筑的相对先进性。其次满足综合技术指标。住宅建筑的经济指标,它既决定了居住建筑的建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居住人群的舒适程度。
另外注重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居住建筑诗人活动频繁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结合制定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创造,它不仅体现在景观设计上,还体现在单体和群体上。将单体、群体和景观环境完美结合,保持独特的韵律和文化品质,以特有的艺术主题和符号装点建筑,整齐而不呆板,赋有韵律;变化而不凌乱,展现均衡。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
二、现代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设计人员“思想保守”与过于“开放”
“思想保守”体现在结构设计方面比较多,例如:现在很多高层住宅,剪力墙过多过厚,由于刚度过大,导致相对侧移值过小,远远小于规范的规定值,一来不利于建筑物抗震,二来不经济。设计师“思想保守”不应该,但不顾现场条件的“开放”也是错误的。它体现在:有些设计师在建筑创作中大量的搞“怪异造型”和“仿制抄袭”,认为谁的作品能给人带来某种震撼,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哪怕是从国外直接搬过来的东西,就会受到决策者和建设方等首选。实际上这是建筑设计创作的极端表现,这种设计没有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及整体性,反而降低了设计品位,徒增造价。
(2)勘察中设计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在工程勘察项目中,存在思想落后,观念成就,对建筑工程设计缺乏认识和整体概念不理解的问题,勘察、设计中的违规操作较多。在工程勘察项目中,违反强条较多的往往是一些知名度高、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老牌甲级院。在工程的设计项目中,违反强条较多的则是一些设计资质较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设计院。勘察设计作为未来的主流行业,各大勘察设计单位对对执行强制性规范是认真的,这对保障的勘察设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建筑工程施工对质量的监管和商品价格进行的监控计划和调整,也已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控制,转为市场调节。但由于工程设计中措施的不完善和监督力量的薄弱,加上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出现了大院的现象,这是作量大而引起的百密一疏的现象,一般都是在外业工作深度达到了勘察深度后,在内业报告中出现的违规情况。因此,在改善工作深度达到了勘察的深度后,在建筑工程设计上采取计划定价的方式,可以保证项目的质量,也可以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的管理。
(3)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
有些设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自然设计出的建筑图纸会出现很多问题,给施工带来难度。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更是难以应付,有的甚至对施工工艺都不太了解。一些年轻的设计师,离开计算机,离开图库,大脑一片空白,徒手根本不能画图,不能设计。这样怎能保证设计质量,这样的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能成为施工依据。解决方法:设计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对新信息、新设计工具、新设计手段不断充电,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训练,从设计室走出来,深入现场一线,对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要很好的把握等。
2.设计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小面积选用跃层不科学
在多层、高层住宅中,国内近几年比较喜欢设计跃层式住宅,跃层式住宅一般是在独户式一层住宅中采用,在户内设置楼梯为垂直交通。一般每户在同层内布置房间,完全可以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目前在多层、高层住宅的中间层大量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主要是为追求变化和气派的室内空间,并无其他功能的要求。在户内设楼梯的跃层不利于老弱及儿童上下使用,且楼梯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对于面积不太大的套型更不适用。为追求形式,在多层、高层住宅中间层且每户面积不大的套型做跃层式是不可取的。另外,不少住宅户内楼梯坡度设计太陡,步宽尺寸不足,存在很大居住隐患。
(2)厨房和卫生间的不足
厨卫管线布置缺乏协调。由于目前国家在厨、卫管线布局等方面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造成各各种各自为政,各种管道的配置任意性大,各专业过分强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服从使用功能,考虑放置设备及装修的要求。特别是煤气管任意穿行厨房,造成厨房布置橱柜困难。小面积住宅卫生间比例偏大。目前中国的卫生间设计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增加卫生间个数的倾向,在小面积住宅及经济适用住宅中设多个卫生间既不经济也无必要。卫生间干湿不分,设计不细。目前中国大部分住宅的卫生间中坐便器和淋浴器共处一室,甚至“三大件”加洗衣机共处一室,造成淋浴后,坐便器、洗衣机及地面全被打湿,使洗衣机的使用年限降低,带来很多不便。
(3)住宅外观“欧式”成风
一些地区住宅外观欧式成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抄袭成风。住宅设计存在“克隆”,当前的住宅设计是“大城市克隆外国、小城市克隆大城市,村镇克隆城市”,不考虑“因地制宜”,不讲是否适用,不顾及经济条件,不追求个性特色。二是,包装重于功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追求造型的时髦、新潮上,而忽视住宅使用功能的完善和提高。
三、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管理方面的解决对策
(1)设计人员思想认识和技术的提高
设计人员思想的“保守”和“开放”都是建筑设计的误区,可以采用竞争机制来处理这一问题,开展一些方案的竞赛,促使设计人员积极的对设计的结构、外形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设计人员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多向国内外的建筑设计广泛的涉猎,汲取他人的精华为己用。还要在加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深入到建筑一线,对施工的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把握,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
(2)完善对勘察设计队伍的管理,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勘察设计队伍,杜绝挂靠现象。在勘察大院出现的违反强条中,就有担心不是自身的勘察执业人员的成果,而是挂靠的人员的所作所为的结果,这对于勘察报告质量危害是最为严重的,也是行业规定所不许可的。在设计单位,特别是资质较低的单位,往往存在着带薪培训的问题。当手把手教出的执业人员正能独挡一面的时候,就往往伴随着跳槽的现象。作为跳槽本身无可非意,但对于中小设计单位却是个难题,最终的结果是大院人才储备过剩而小院的人才严重不足。而切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还在时时发生,这样对提高设计质量是不利的。因此,必须有相应的举措来减少这种状况。各中小设计单位本身也要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一个基本的设计队伍,防止设计质量的滑坡。
(3)加强强制性条文的学习
各设计单位应该组织勘察设计的执业人员认真学习,特别是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拿出本单位有类似现象的施工图,作一次个案的分析,让全体执业人员通过学习,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设计的工程项目的体量或复杂性,也体现在设计图的执行规范的严格性。凡是规范的强制性条文,都是和建筑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对强制性条文的执行,不得以任何方式和理由使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出现不安全的因素。
2.设计方面的解决对策
(1)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
居住水平的提高,反映在居民功能上的一大特征,就是功能空间专用程度的提高,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越高,功能的使用质量也就越高。文明的分室标准要求是食寝分离,起居与主卧室分开、工作与学习空间独立、公私分离。就是把家庭生活空问分为私密区和公共区,把卧室、工作室、专用卫生间等私密性要求高的房间划分为私区,把起居室、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门厅等划分为公区,按公私分离原则进行生活行为单元组合设计。
餐寝分离、居寝分离。将用餐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同时又将起居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起居、进餐、就寝分离,在面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设置专用的餐厅。也可将用餐空间附带在起居空间内,或附带在厨房内形成餐室厨房,也可附带在门厅内。
(2)厨、卫布局完善合拍
厨房是家务劳动集中的地方,是否适用不仅取决于有一定的使用面积,而且也取决于形状和尺寸是否适合布置设备及操作。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厨房的台面呈l型及h型柜式布置较合理,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面能置放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电。卫生间应随套型面积的扩大也相应增加,一般卫生间有浴缸、坐便器、洗脸盆(池)等。盥洗室分设后,上部空间可设吊柜,也可与厨房人口结合,留出一个完整的墙面作为用餐空间。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建筑设计师应随从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设计中本着安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构思顾全大局,头脑清醒,不乱出风头,才会营造出一个个真正高质量、高技术、实惠,美观的,富有情感的现代住宅建筑。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设计;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从总体上起着直接的控制主导作用。结构设计很难对建筑设计有较大的修改,建筑设计定了,结构设计原则上只能是服从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如果建筑师能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中较好地考虑抗震的要求,则结构工程师就可以对结构构件系统进行合理的布置,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以及相应产生的地震作用和结构受力与变形比较均匀协调,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如果建筑师提供的建筑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抗震要求,那就会给结构的抗震设计带来较多困难,使结构的抗震布置和设计受到建筑布置的限制,甚至造成设计的不合理。有时为了提高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得不增大构件的截面或配筋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由此可见,建筑 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对整个建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建筑抗震设计过程别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建筑设计在抗震方面的必要性
近几十年来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与进展,尤其是各国历次大地震对人类造成严重灾害的经验教训,使世界各国地震工程学者及工程抗震设计人员逐步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用形象语言来概括,即遵循“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公认的结构抗震设计准则,并开始在各国规范中有所体现,根据城市和经济高速稳步发展,对抗震设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打造了良好的物质平台。有效提高工程抗震能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建筑抗震可归纳为:1、慎重选择场地;2、科学确定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特殊工程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3、不同类型建筑要采用适合的结构形式;4、合理布置,平面立面要规则些,底层层高跨度不宜过大;5、尽量采用隔震减震技术;6、注重施工质量;地震是地壳运动在某些阶段发生急剧变化时的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约达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由于发生在地球深处或者它所释放的能量小而人们难以感觉到;而人们感觉到的地震,也即有感地震,仅占总量的1%左右;能造成灾害的强烈地震则为数更少,平均每年十几起。然而,就是这些每年为数不多的地震,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财产损失和触目惊心的人身伤亡事故。据有关方面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资料所做的统计表明,95%以上的伤亡是因为无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低的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典型的例子如,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政府一贯重视建筑物抗震设计,其防震设施和技术相当先进,建筑物通常具备了抗御7~8级地震的能力;而阿尔及利亚当地房屋建筑质量普遍低劣,抗震性能差,地震时易坍塌。由此可见,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是减轻地震灾情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
2、建筑设计在抗震中的问题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是一种多发性的随机震动,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难把握,要准确预测建筑物震害的特性和参数,目前还很难做到。抗震慨念的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把握好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能量输入、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及其体形、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抗侧力构件的布置、构件延性;材料与施工质量等几个主要方面,其中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设计人员“思想保守”与过于“开放”
“思想保守”体现在结构设计方面比较多,例如:现在很多高层住宅,剪力墙过多过厚,由于刚度过大,导致相对侧移值过小,远远小于规范的规定值,一来不利于建筑物抗震,二来不经济。
2.2 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
有些设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自然设计出的建筑图纸会出现很多问题,给施工带来难度。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更是难以应付,有的甚至对施工工艺都不太了解。
2.3 平面布局的刚度不均。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正、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否则应考虑其不利影响。但有的平面设计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一边进深大,一边进深小;一边设计大开间,一边为小房间;一边墙落地承重,一边又为柱承重。平面形状采用L、π形不规则平面等,造成了纵向刚度不均,而底层作为汽车库的住宅,一侧为进出车需要,取消全部外纵墙,另一侧不需进出车辆,因而墙直接落地,造成横向刚度不均。这些都对抗震极为不利。
2.4 抗震构造柱布置不当。如外墙转角处,大厅四角未设构造柱或构造柱不成对设置;以构造柱代替砖墙承重;山墙与纵墙交接处不设抗震构造柱;过多设置抗震构造柱等。
3、防震设计的主要策略
3.1 推广使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目前,建筑工程设计时一般都是采用延性结构体系(传统抗震结构体系),这个体系是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地震发生时,允许结构构件进入非弹性状态,并具有较大的延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减轻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使建筑物出现裂缝但对整体结构没有大的影响。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产生,在传统抗震结构体系中加入软垫隔震,滑移隔震,摆动隔震,悬吊隔震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改变结构构件的力学特性,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结构地震反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防震措施。
3.2 减少地震能量输入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设计时,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这样可以减少地震能量的输入,设计时要进行定量分析,在地震发生时,结构的变形能力满足定量分析的变形要求。定量分析师不仅要验算构件的承载力,还要控制结构在地震震感很强的作用下层间位移角限值或位移延性比。在建筑工程中,选择坚硬的场地作为地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错开地震的活跃周期,防止地震余震与结构产生的共振破坏。
3.3 建筑工程结构材料的选用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结构材料选用也很重要。如果结构设计的很完善,同时也符合防震的要求,但是如果结构材料的选用不当,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防震效果。在防震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对结构材料参数随机性的防震模糊可靠度进行分析,这与以往的结构抗震可靠度的研究不同,以往的研究中只考虑荷载的不确定性而不考虑别的因素。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了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地震烈度的不确定性以及烈度等级界限的模糊性等因素,确保设计时考虑因素的全面性。
3.4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对于增强建筑物的防震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从地基承载力来看,如果是相同的地基条件,在不增加基础或地基处理造价的情况下,减轻结构自重意味着可以增加建造层数,对于软土地基影响更为明显。地震效应与建筑物的重量成正比,建筑物结构重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地震力的增大,建筑物的结构中惯性较大,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危害性较高。所以在建筑工程设计时尽量采用自重比较轻的结构构件[4]。
3.5 建筑结构应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建筑物为了提高防震性能可以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发生时,第一道防线的构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能抵挡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提高建筑物的防震能力。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王崇杰,崔艳秋.建筑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住宅全装修;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住宅的舒适感和美观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住宅全装修是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措施,住宅全装修则是建筑领域较高的施工过程。所谓的住宅全装修,就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将住宅交付最终用户前,住宅内所有功能空间及固定面、管线全部作业完成,套内水、电、卫生间等基本配套设施完备完善。
全装修工程品质是住宅施工项目的生命线,是众多开发商追求的战略目标,但就我国目前的住宅建筑市场而言,全装修住宅开发工程管理市场还不完善,相关的施工管理机制不健全,从国家到地方的施工管理制度不成熟,仅有的管理制度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1、住宅全装修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1.1、竣工备案制度配套调整
新建住宅全装修交房在执行引导政策上仍是模棱两可或者说存在偏差,以竣工备案制为例,目前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操作全装修住宅时基本采用的是“先毛坯备案再进行住宅全装修”的形式。该形式将全装修住宅分割为两个部分,即毛坯房验收备案阶段和精装修施工阶段,这就导致了毛坯房验收和后续全装修装饰施工的脱节。因此,作为竣工备案监督主体的建筑业相关职能部门应不断规划备案制度,简化毛坯房中间验收的标准,进而再进行全装修施工验收备案。
1.2、室内装饰设计提前介入
室内装饰设计工作的滞后也使得全装修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目前住宅全装修过程是先将建筑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截然分开,然后再将两者叠加在一起。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两个设计过程在衔接上的脱节,形成二次设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造成了使用功能上的专业性矛盾问题。例如:一些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厨房橱柜时,只是简单地进行了厨房灶台、水盆、操作台的设计,把后续装修工作扔给了室内设计师。但实际上,如果厨房布置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考虑不周全,室内设计师或者橱柜供应商也无法做出理想的布置。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住宅全装修的装饰设计应该在施工管理中提前介入,并将其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当中。同时,室内装饰设计要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建筑设计单位,共同完成房型的设计,确保住宅全装修的顺利进行。
1.3、全装修住宅工程施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对于大多数全装修住宅工程来说,全装修工程部分往往被专业装饰装修单位分包,且以业主方的直接分包居多。而大部分装饰装修公司的装修劳务人员有限,但为了派出足够的施工人员,往往会招募一些临时装修人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装饰装修公司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控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招录专业水平高、施工能力强、从业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还要对那些技能不高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激发他们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装饰装修技能。
1.4、施工过程相互交错
截至目前,住宅全装修还是以交付期房为主,现房交付的少之又少。购房者普遍对全装修房报有较高的心理预期,不能接受收房时因质量瑕疵所产生的心理落差。多数楼盘的全装修房交房时间往往只是比毛坯房延后一段时间,甚至是同时交房,这样就会产生房建施工和装修相互交叉的问题,造成施工现场混乱,也给房建施工和装修施工埋下了质量隐患。
1.5、需要完善验收标准
全装修住宅工程在交付后,往往都会有质量投诉,这与装饰装修施工验收标准的不完善息息相关。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作为验收标准的,但其实际操作性不强,主要侧重于工程装潢,比如它没有木地板、水电安装等方面的验收内容。除此之外,对装饰工程中的隐蔽工程验收也十分重要,例如全装修中水管、线路的使用较多,也就存在很多隐蔽问题,如水管线路的材质、铺设位置、施工工艺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整个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的隐蔽因素。但目前采用的验收手段与土建验收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不够细致,所以在对住宅全装修施工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时,必须细化验收环节,确保每个施工环节和细节的质量。
2、住宅全装修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2.1、前期策划
与毛坯房项目的前期策划相比,住宅全装修施工的前期策划侧重于装修工程部分的计划安排,除了对产品定位配置、开发进度、施工技术标准要求、各部门交接、交付等进行统筹安排外,还要特别注意土建与装修交接、总体施工阶段装修施工策略、关键控制点及标准等环节。同时,要选择符合开发项目能力要求的土建施工单位及装修施工单位,特别是在国内装修行业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开发商更需要注意挖掘、慎重选择,注意培养装修承包单位,通过有效组织和管理,使其满足工程开发的需要,并逐步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2.2、科学选择材料
建筑材料的品质是保障环境质量和整体工程品质的关键因素。装修住宅甚至比毛坯房更重视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通过控制住宅装修房的工程材料来保证工程质量。但是,目前住宅装修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品种范围非常广,加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给选择材料增加了难度。为此,住宅全装修施工单位在选择使用材料时,既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还要根据市场上纷繁多样、良莠不齐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本着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标准的原则,选择出充分适应项目自身特点,且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优质材料。
2.3、加强装修过程中的施工管理
在装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在住宅装修的整体装修全面展开之前,尽心打造出装修的样板房用做广告宣传。样板房应当据相关规定,真实有效地反应出商品房各方面的施工质量以及装修情况,而最终交付到业主手中房子的个方面都不能次于展示样品房的水平。为了方便房主能够随时把自己的房子与样品房进行对比,样品房应当保留至给户主交付完成方可拆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施工队完全依照已经通过认证了的样板房进行装饰装修。
2.4、成品保护
在住宅全装修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因为施工人员的不当操作和保护不到位,使已完成全装修的房屋出现损坏、污染等问题,例如:铺设好的地砖被刮花、弄脏,或因漏水渗水导致其发黑变形,门窗受到碰撞受到损伤等。所以,施工人员应在倡导安全、绿色施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和对已完成的全装修房屋的保护工作。在充分保障工程工艺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巧妙选材,于细微处做改变来尽量避免可能造成的室内污染。例如,在装修时最常见的家装吊顶,一般选用的是木龙骨做为骨架,但这种骨架必须涂刷防腐剂,这样就有可能释放出一些有害物质。
结束语
时至今日,住宅产业飞速发展,为全装修工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促进住宅全装修的良性发展,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审视其发展历程和现状,客观理性地对待全装修工程的优点和缺点,在保持其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从质量和监管两方面着手进行改造和完善,使全装修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真正成为百姓心中值得信赖的建筑工程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朱璧琨.商品住宅全装修问题研究[J].住宅科技,2013,02:40-46.
[2]朱元盛,张义.住宅全装修施工管理的要点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11:307.
[3]王大全,陈莹.住宅全装修施工管理亟须破题的三个问题[J].建筑工人,2013,08:18-19.
篇5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家居环境设计 基本原则
当前中国已经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需要他人的关怀、爱护。我们在室内设计中更应该体贴老人、关爱老人,在设计细节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在设计语言上多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便利、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当代老年人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行为模式特点为他们设计满足他们精神、心理需求的一种特定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住宅模式。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天下所有儿女最大的心愿,也是设计人员在设计老年家居空间时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人员应根据老年人家居设计的基本原则,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作出合理的引导,并结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对老年人居住的空间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设计。
1.老年人健康家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人到老年,其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由主导变为辅助,生活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闲暇时间大幅增加,主要以社区居住环境空间为主体,脱离了原来的社会工作环境空间,所以,老年人的健康家居环境的设计应与其自身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息息相关,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1健康性
老年人在室内的停留时间较普通人要长,因此,老年人的居住室内环境应有良好的朝向、自然采光和通风,确保空气新鲜,降低细菌的存活率,提高环境的健康性。
1.2安全性
由于生理机能退化,对自身安全的维护能力有所降低,因此,老年人需要较大程度的安全感。老年人的住宅必须考虑安全防范的要求,从平面布置、房屋结构到设施配套、技术设备等都要细致考虑,进行合理的设计,为老人创造安全的室内居住空间。
1.3方便性
在空间的安排上要以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和人体功效为出发点,凡是老年人生活中需要的都应有所考虑,尽量让老年人在生活中感到方便。
1.4舒适性
舒适性是一个相对综合的概念,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安静、空气和绿化这三个有关舒适的要素最为关心。就目前来说,只要上述各项都实现了,就基本满足了舒适性的要求。
2.老年人健康家居环境设计
2.1对生理健康有益的家居环境设计
对生理健康有益的家居环境就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合理有序地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和低污染的生活环境。
2.1.1合理的空间布置。
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是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保障。研究表明,室内空气质量是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要尽量朝阳以满足自然采光的需求,前后门窗的设计要满足自然通风的需要。例如,大玻璃落地景观窗,能创造极佳的室内空间效果和开阔的视野,但不足的是窗扇不易开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室内通风效果。因此,应尽可能在设计中做到可活动窗与固定窗相结合,门窗拉手位置应该适当降低,高度应取75―95cm之间为宜,方便老年人活动。卫生间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保证在任何环境情况下都能通风良好,确保将污浊之气能迅速排出,这样才能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1.2装饰材料的环保安全。
健康环保的老年人家居环境第一大因素是环保材料的使用。装修所用的材料如: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复合地板、大芯板及各种乳胶漆和新的家具等绝大部分都含有有害的化学成分,这些物质可逐渐释放出甲醛、苯、氨、氡等有毒气体。人长期生活在装修污染的室内环境里,会恶心憋闷、头晕目眩、咳嗽哮喘、皮肤过敏、神经衰弱、长期不孕、免疫力下降,甚至会引发癌症。
在设计老年人家居时,要尽量采用优质聚酯漆和环保型硝基漆,减少在空气流通较差的房间使用醇酸油漆的数量。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挥发物,对老人身体有害,设计中应少用此类材料,减少装饰材料带来的污染,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1.3有效控制室内辐射。
室内产生辐射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含有放射性辐射元素的装饰材料和不当使用家电产生的电磁辐射。
2.1.3.1在装饰材料的选用。如果使用了具有较高辐射性的装修材料,人会出现头晕、白血球降低等症状,人体长期受到高浓度的辐射,可导致癌症、白血病等疾病。因此,老年人居室装修时应避免大量使用瓷砖、马赛克、大理石、花岗岩等含有放射性辐射元素的装饰材料。
2.1.3.2室内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家电所产生的辐射中,就可能会产生恶心、头疼、肌肉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被称为“电磁辐射超敏综合症”。以前人们曾认为这些症状是由心理作用造成的,但是英国卫生防护局在仔细研究了关于“电磁辐射超敏综合征”的科学文献后,认为这的确是一种病症。
根据科学检测,冰箱、微波炉、电脑等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是非常大的。冰箱在运作、发出嗡嗡声时,冰箱后侧或下方的散热管线释放的磁场要高出前方几十甚至几百倍(冰箱前方为1―9mG,后方正中央可高达300mG)。与其他家电不同的微波炉,即使仅是接通电源没有使用它,有的机型前方按键板的磁场仍可高达30―60mG,使用时的磁场则超过200mG。至于电脑主机,一般人容易忽视而常常放置在腿边的位置,以方便插入磁盘。实际上主机前方磁场可超过4mG,越靠后面磁场越高。
设计人员在设计老年人家居时要尽量避免电磁辐射对老年人带来的危害。在冰箱的摆放上尽量不要将冰箱后侧正对老年人经常活动、休息的地方,以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在设计厨房厨柜时要充分考虑到微波炉的摆放位置,减少微波炉所发出的磁场对老人身体的伤害。在安装电脑时,主机离老年人越远越好,离得越远磁场越小,对老年人的伤害越小。
老年人家居环境中测量电磁场的重点区域是卧室。如果卧室内磁场过大,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电视、电脑、电冰箱等电器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原则上是少摆放电器,尤其是不要将电视正对床脚,不使用时要拔掉电源。另外床铺附近尽量不要放置音响、电暖器、电风扇、空气清新机、空调等,否则会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
2.2对心理健康有益的家居环境
对心理健康有益的家居环境是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来设计家居环境,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2.2.1色彩要“沉稳”。
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所以在居室色彩的选择上应偏重于古朴。色彩平和、沉着的室内装饰色与老年人的经验、阅历有关。如果墙面用乳白、乳黄等素雅的颜色,可配上富有生气、不显沉闷的家具。也可选用以木本的天然色为基础,配上涂上不同色剂的家具。还可选用深棕色、驼色、棕黄色、珍珠白色、米黄色等人工色调的家具。浅色家具显得轻巧明快,深色家具显得平稳庄重,可由老年人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墙面与家具一深一浅,相得益彰,只要对比不太强烈,就能有好的视觉效果。
2.2.2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要有所体现。
老年人大多有各自的爱好,如喜欢书画、乐器、花鸟鱼虫等,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可以把收藏品与生活起居空间组合穿插。具体体现在某房间既有功能需要,如起居室、客房、书房等,又是收藏品的主要展示、保存空间。室内墙面除去柜橱家具遮挡外,还会有相当面积的空白暴露,因此墙面要适当进行布置美化,挂画、挂盘、壁毯、工艺品灯都能给老人增添情趣,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更可以唤起老人的美好回忆。
2.2.3合理的室内植物配置。
老年人经过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退休后都喜欢安怡、幽静的环境,渴望田园式的生活,所以有生命力的绿色植物、山石盆景等都是最好的装饰。因为这些自然的景观可以缓解老年人的紧张和压力,使他们充满活力和朝气,同时又能调节室内空气,减少污染。阳台往往是最好的休闲空间,如墙面可以铺上文化石,地面的一角铺设白色的米石,摆一些盆栽植物花卉,再摆上几把简单的滕编椅子和茶几,老年人在这里享受绿色,享受阳光,放松心情,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2.4安静、私密的需要。
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室内的环境应保持高度宁静。应做好老年人住宅的隔声降噪处理,可以在墙面上铺设富有弹性的材料,以便吸收能量,也可在地面上铺地毯、做橡胶或塑料地面等。
“家”是老年人个人生活的领地,从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私密的同义词,如果在家里私密性都得不到保证,势必会引起老年人的心理压抑,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或引起与他人的矛盾。因此,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设计要保证和满足他们对私密性的要求。
2.2.5照明的要求。
光线的强弱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视觉效能,而且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感受。老年人视力较差,室内照明照度应比普通住宅高,灯具的布置可按功能区域的划分,来满足不同的照明要求。
客厅是居室活动的中心,有多种功能,所以要选择多种照明方式,如落地灯、顶棚灯等。陈列柜小型投光灯能烘托展示陈列品,增加室内温情,减少老年人的孤独和寂寞感。
卧室不要用强烈的照明,台灯、床头灯要柔和,以免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卫生间的光照尽量采用自然光照,这样就能够使老年人感受到自然的温暖,体会到人与自然的沟通与交流,使心情得到放松。
在室内居住环境中,除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之外,还可以通过居住环境的刺激性,来达到延缓其生理和心理衰老的目的。在老年人居室中,可以通过不断更新色彩、陈设和综合环境效果,使老人感到生活有生气。老年人的生活趋向沉静,但在居住空间上不宜“迁就”,而应创造出富有活力的环境,调动和诱发其生机,促使其在生活、心理上充满信心。环境的更新会促使老年人心理“返老还童”,从而增强抗老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敏,李永辉.住宅设计中部分老年人因素的体现[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
[5]亓育岱.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
[6]张绮曼,郑曙.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版社,1991.6.
篇6
关键词:新型砌块;墙体;裂缝;防治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aerated concrete block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wall, wall body and the causes of cracks in the types, an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new block; Wall; Crac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墙体材料大量使用,墙体裂缝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也因此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也影响到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和发展,针对此现象,有必要对新型墙体材料砌块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合适的设计和施工方法,避免墙体开裂质量通病的继续扩大,确保工程质量
二、气混凝土砌与普通粘土实心砖相比的优缺点
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如下优点:
自重小: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密度大约为500kg/m2.600 kg/m2,只有实心粘土砖的1/2~1/3,大大减轻墙体自重,对结构的负荷减小了,由此可降低工程综合造价。
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大约为0.08lW/(m.K)~0.29W/(m.K),只有普通粘土砖的1/5~1/8左右,保温性能大大优于粘土砖、灰砂砖等传统墙体材料,其原因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引气剂,使其内部形成大量封闭的微小气孔,这些封闭的微小气孔中含有热惰性的空气,提高了制品的保温隔热性能。
隔声性能良好: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存在大量的气孔,其隔声性能明显好于实心的墙体材料。
施工方便:由于砌块的规格比普通砖大得多;而重量又比较轻,因此砌筑墙体的时候效率大大提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突出的可加工性,可钻、刨、锯、钉等,便于加工成异型砌块,适应不同模数墙体的施工。同时便于开槽敷设管线,而且可以直接在墙面上安装膨胀管,为后续的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带来方便。
同时,加气混凝土砌块也具有如下缺点:
强度偏低:一般只有2.5MPa~4.0MPa,因此不适用于承重墙。
收缩大:收缩包括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燥收缩值为0.3mm/m~0.5mm/m,是普通粘土砖的4倍,线膨胀系数约为8×10-6mm/(m.℃),也比普通粘土砖大得多,导致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形比较大。
吸水性强,导湿性差:加气混凝土砌块气孔率通常达到70%~80%,但多数气孔呈封闭状,导致其吸水率高,而且吸水后水分易封闭于气孔中。同时封闭状的气孔减慢了其吸水速度,使其吸水过程变得很长才能达到饱和。
与砂浆的粘结性差: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性强,因此容易将砂浆中的水分夺走,导致砂浆粘结性变差、水化不良,导致粉刷层空鼓等。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优点是其得以取代普通粘土砖成为新型墙体材料的重要原因,而其缺点则是导致其开裂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我省的推广应用。
三、裂缝的形态
内墙规则裂缝在两种不同的墙体材料分界处出现。比如说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混凝土柱梁交界处,内过梁与砌块交界处。这种裂缝是由于材料本身特性不一而造成的。
内墙不规则裂缝,多发生在窗下界应力集中处墙体上的抹灰层上不规则的裂缝,尤以顶层较为严重,可称为温差裂缝。
沉降裂缝,一般出现在底层。主要原因是地基不均匀下沉,建筑物荷载不均衡等所造成。
收缩裂缝,由于砌块出釜时含水率偏高(35%左右),养护时间不足28d,再加上砌筑前过多的喷水,造成湿胀干缩,加上水泥砂浆强度低,自然会形成裂缝。
四、 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1、砌块材质的问题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材料主要采用水泥、石灰、矿渣、砂、粉煤灰、铝粉为原料而制造成的多孔混凝土,具有容重轻、保温、防火、施工快等优点,适用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位置。但由于其构造的原因,而造成性能特殊,如干缩值较大,干缩时间较长,在施工前没有充分完成干缩,另外吸水率较大为10%~20%,因此收缩未完成的砌块上墙后受湿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这样在其面层进行抹灰,砌块不停地吸收抹灰层中的水分,导致抹灰层水分减少,化学反应不充分,强度增长缓慢,影响粘结力,导致空鼓、开裂。
2、构造设计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设计者往往重视强度而忽略砌体抗裂构造措施。设计者往往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防裂要求和有关措施,更不会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
另外,设计者对新型墙材的设计应用不熟悉,对新型墙材的性能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沿在认识探索阶段,由此导致设计缺陷的存在。
3、施工的问题
砌块组砌方式有误,没有设置皮数杆,砌块灰缝厚度不均匀、不平、不饱满。
砌块与柱、墙连接处未按规定设置拉结筋。
砌块与梁、柱墙、门窗接触处未能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
施工前没有提前浇水湿润,或者浇水时间不对。
抹灰前对基层处理不正确,不到位。
抹灰不分层进行,或两层间隔时间太短
五、 裂缝的控制和防治措施
1、材质质量的节制轻质砌块质量机能指标中,对于墙体裂痕的发生影响最年夜的是缩短性,而相对含水率是纺暌钩缩短性的主要指标。为此,要求轻质砌块出格是轻集料混凝土小砌块必需经28天养护方可出厂,且使用单元必需坚持产物验收,杜绝使用不及格产物。
2、把好机关设计关预防新型轻质砌块墙体裂痕,必需以建筑设计为重点。设计者应按照《非承重砼小型砌块砌体工程手艺规程》、《非承重砼小型砌块砌机关》及有关规范的要求,连系建筑使用功能及各类材料的特征,采纳有用的机关法子,方可避免墙体开裂渗漏。
3、施工防治措施
施工单元应选择当地具有准用证的及格出产商。签定合同时,要明晰砌块进入施工现场时刻,出产商必需保证龄期的问题,并承担响应责任。
施工单元应对进场砌块增强检测。
砌块进场后,尽快运入已放好线的施工楼层,分手堆放至砌筑位置,并应事先做好防水法子,保证主体结构养护用水,以及雨水不流入楼层。为尽量增添砌块龄期,宜在距离一周后再进行砌筑,而且应采用电热法测定砌块含水率。当含水率低于15%时,方许可施工。
针对砌块的特点,在砌筑前,不应再提前浇水潮湿,以避免因浇水不平均造成砌块含水量增年夜。而应采纳在砌筑时,铺砂浆前,在砌筑面上适量浇水的作法。
增强圈梁、机关柱的设置,墙长跨越4米应设机关柱,墙高尚尊贵过3米,应设圈梁。墙长及层高较年夜且有门洞时,机关柱的设置应首先保证洞口两侧,以避免洞吵嘴部缩短裂痕。当主体结构未留钢筋,或位置误差时,必需采用植筋。
因为易受空气湿度影响,以及与框架结构存在变形差,宜将墙体两侧拉结筋拉通,提高抗裂能力。
严酷按照操作规程施工,保证砂浆强度,以及灰缝丰满(尤其是竖缝)。
砌筑完成后,要坚持洒水养护,以削减砂浆的干燥缩短。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种轻质砖墙体开裂的原因较多,但是,只有严格执行有关砌体规范,从生产、设计、施工各方面层层把关,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针对砌体开裂精心施工,才能消除新型砌块墙体开裂的质量通病。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2003.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建筑施工手册》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M].
篇7
关键字:项目管理 工程承包
正文
我国的建筑业自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初步的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企业组织结构型式。但是,这种理想的组织结构型式并没有起到预期的理想效果。除少部分专业程度较高的分部、分项工程由专业分包企业完成外,大部分具体的施工任务还是由建筑总承包企业组织劳务队和自有机械设备、自供材料来完成。劳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素质参差不齐;总承包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来管理劳务队,管理精力被牵制,管理水平无法提高。随着市场开放性程度提高,国外建筑投资商和承包商进入,政策法律、法规逐渐国际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筑业专业分包体系,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建筑市场发达的分包体系是国外建筑业的特点之一。
国外大型工程承包公司同国内的工程公司相比管理人员比例高,素质高,在承担项目时,将所有的具体施工任务分包出去,专门从事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最终会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中小型的专业分包公司人员专业素质高,专业设备齐全,公司规模小,易于管理,专业划分详细而全面。专业分包商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提高自身的同时,也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为了防止过多的分包层次,国外也要求承包商在项目管理中,采取自己负责施工和分包管理相结合的形式。
(二)我国建筑市场向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1、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分工更趋专业化,提高竞争力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总是向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发展的,专业化趋势正体现了这一要求。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多变,要求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2、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促进了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包企业的发展。产品的价值由基本值和附加值构成,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基本值已相近,产品价值的提高便更多体现在附加值上,专业化生产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必然引发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
3、国家政策法规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新的建筑业资质划分,充分说明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企业发展,低层次的向各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三)建筑企业的专业化趋势
1、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型建筑企业必将甩掉低端生产资源,专注于项目管理。对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队伍来说,提高管理能力,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劳务队将发生分化,其中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将逐渐稳定下来,成为固定的职业人员;劳务队将由自身技术管理能力的差异,分化为大大小小的专业承包企业,既走劳务承包,又走专项工程承包的道路。专业施工能力是专业分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生产率的需求。大型建筑企业一旦抛弃低端资源,必然更多地依赖于分包商来完成任务,分包管理能力要增强;而专业的分包队伍和劳务队必须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使用新型机械设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利润率。
3、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的需求。为了适应变化,总承包商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更多地依赖外部资源,为提高效率从而对分包的管理将越来越重要。专业的项目管理,最终使项目变得更有效率。小型专业施工队伍和劳务队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强自身竞争力,可以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这样其企业人力、设备资源能得到更多的利用,生产效率提高,利润增加,从而增加其抗风险的能力。对社会来说,专业化分工,使资源的利用更有效率,多余的消耗减少,基础的施工能力提高,减少了直接的生产物质消耗,这些变成利润储存起来。社会生产发展总是向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发展的。
(四)现阶段我国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分包商施工质量不佳。分包商材料方面质量问题,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施工质量不符技术规程、规范、设计文件要求。对策:在合同中详细指明材料品牌、材质、性能参数等,现场严把材料关,总包方必须深入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和市场信息,提高业务能力,堵住分包商的空子;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动态检查,研究质量缺陷,分析原因,指定改进计划,实施和督促分包商改进。
2、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对策:合同报价阶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采用样板工程引路的办法,实际考察,防止低劣素质队伍进入;总包方督促分包采取措施加大培训投入,必要时直接介入专项管理。以总包方的技术能力支持分包商。
3、分包商工期拖延。对策:总包加强现场进度检查监控,制定激励、奖罚措施,与有关各方及时沟通。
4、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并且总是内敛的,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对策:在合同中要求分包商承担协调配合义务,现场管理采用奖罚等激励措施,强化分包商主动配合总包管理的行为,弱化分包商内敛行为,教育分包商树立项目整体的系统观念。
5、总包商逃避自身义务。对策:分包商要与总包方建立利益共同体的观念,切实履行合同,承担各自义务;同时建立同期记录,完善书面凭证。
(五)对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展望
1、专业化程度更高,总包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加,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将专注于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辅工作将会外包,由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完成。
2、组织更灵活,组织界限将模糊,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化,总分包将更多地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团队组合(任务小组)来完成工作。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地组建,分包商会更多地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项目会有更多的补充协议。
3、管理将更规范化,合同管理的地位将更重要,项目正式信息沟通会更规范,工作程序会更加规范和严格。
4、分包商授权度更高,分包商权力会增大,总包商将更趋向于向业主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分包商将趋于更多的自我管理,善于自我管理的分包商更受欢迎。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项目业主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对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对任何建筑企业都有增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需求,专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企业不会是大而全,而是精而强。这种趋势将使企业压缩规模,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使用外包的形式,利用更有效率的资源。现代项目管理有着很强的整合能力,对完成有外包参与的任务有着很强的管理能力。总之:如何在项目管理中更好地做好分包形式的管理工作,是未来建筑市场竞争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The current building design norm is greatly whole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he design norm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3、 建筑房屋学
The house building learns
篇8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 剪力墙; 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地震作用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循环、往复荷载,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又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模糊和不确定因素,在结构内力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计算方法还很不完善,单靠微观的数学力学计算还很难使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真正确保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1 正确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
由于高层建筑中抗水平力成为设计的主要矛盾,因此采用何种抗侧力结构是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根据抗侧力结构的不同,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可分为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几种结构体系,这些体系的受力特点、抵抗水平力的能力,特别是抗震性能等有所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 1)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框架梁和柱既承受垂直荷载,又承受水平荷载,并可为建筑提供灵活布置的室内空间。当建筑物层数较少时,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影响较小,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比较合理,当层数较多时,由于框架结构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内力分布很不均匀,并存在着层间屈服强度特别弱的楼层,且由于框架结构的构件截面惯性矩相对较小,导致侧向刚度较小,侧向变形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层率先屈服,发生弹塑性变形,并形成弹塑性变形集中的现象,震害一般是梁轻柱重,柱顶重于柱底,尤其是角柱和边柱更容易发生破坏,除剪跨比较小的短柱易发生柱中剪切破坏外,一般柱是柱端的弯曲破坏。因此框架结构属于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柔性结构,使用高度受到限制,主要用于非抗震设计和层数相对较少的建筑中。
( 2)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沿横向、纵向正交布置或多轴线斜交布置,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全部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属于以弯曲变形为主的刚性结构。该种结构的抗侧力刚度比框架结构大的多,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小,空间整体性好。剪力墙结构的工作状态可分为单肢墙、小开口墙、联肢墙,单肢墙和小开口墙的截面内力完全或接近于按材料力学公式成直线分布规律,其平衡地震力矩只靠截面内力偶负担。联肢墙则通过连系梁使许多墙肢共同工作,地震力矩可由多个墙肢的截面内力矩与连梁对墙肢的约束力矩共同负担,设计原则是梁先屈服,然后墙肢弯曲破坏丧失承载内力。当连梁钢筋屈服并且有延性时,既可吸收大量地震能量,又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由于剪力墙结构自重大,建筑平面布置局限性大,难以满足建筑内部大空间的要求。因此其更多地用于墙体布置较多,房间面积要求不太大的建筑物中,既减少了非承重隔墙的数量,也可使室内无外露梁柱,达到整体美观。
( 3) 框架 - 剪力墙结构。是指在框架结构中的适当部位增设一些剪力墙,是刚柔相结合的结构体系,能提供建筑大开间的使用空间,是由若干道单片剪力墙与框架组成。在这种结构体系中,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力,但由于两者刚度相差很大,变形形状也不相同,必须通过各层楼板使其变形一致,达到框架和剪力墙的协同工作。从受力特点看,剪力墙是以弯曲变形为主,框架是以剪切变形为主,由于变位协调,在顶部框架协助剪力墙抗震,在底部剪力墙协助框架抗震,其抗震性能由于较好的的发挥了各自的优点而大为提高。因此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高度建筑物的要求而被广泛采用。
以上分析了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特点,通过分析比较看出,选择高层建筑结构抗侧力体系通常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的高度和用途。
2 正确认识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
高层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竖向悬臂结构,垂直荷载主要使结构产生轴向力与建筑物高度大体为线性关系; 水平荷载使结构产生弯矩。从受力特性看,垂直荷载方向不变,随建筑物的增高仅引起量的增加; 而水平荷载可来自任何方向,当为均布荷载时,弯矩与建筑物高度呈二次方变化。从侧移特性看,竖向荷载引起的侧移很小,而水平荷载当为均布荷载时,侧移与高度成四次方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在高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垂直荷载的影响,水平荷载是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结构抵抗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剪力以及拉应力和压应力应有较大的强度外,同时要求结构要有足够的刚度,使随着高度增加所引起的侧向变形限制在结构允许范围内。
高层建筑有上述的受力特点,因此设计中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和抗震性能的前提下,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类型,使之在特定的物资和技术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经济效果和建筑速度是非常必要的。高层建筑上常用的结构类型主要有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整体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工期短等优点,并且钢结构构件截面相对较小,具有很好的延性,适合采用柔性方案的结构。其缺点是造价相对较高,当场地土特征周期较长时,易发生共振。与钢结构相比,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结构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造价低及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可以组成多种结构体系,以适应各类建筑的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比较适用于提供承载力,控制塑性变形的刚性方案结构。其突出缺点是结构自重大,抵抗塑性变形能力差,施工工期长,当场地土特征周期较短时,易发生共振。因此,高层建筑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应取决于所有结构体系和材料特性,同时取决于场地土的类型,避免场地土和建筑物发生共振,而使震害更加严重。
3 选择合理的结构布置,协调好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 1) 应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做到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层高、层数等平面关系和体型除满足使用要求外,还应尽量减少类型,尽可能统一柱网布置和层高,重复使用标准层。
( 2) 高层建筑控制位移是主要矛盾,除应从平面体型和立面变化等方面考虑提高结构的总体刚度以减少结构的位移。在结构布置时,应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刚度,加强构件的连接,使结构各部分以最有效的方式共同作用; 加强基础的整体性,以减少由于基础平移或扭转对结构的侧移影响,同时应注意加强结构的薄弱部位和应力复杂部位的强度。此外增强结构整体宽度也可减少侧向位移,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变形与宽度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宜对建筑物的高宽比加以限制,体型扁而重的建筑是不合适的,宜采用刚度较大的平面形状,如方型、接近方型的矩型、圆型、Y 型和井型等塔式建筑,即把使用要求及建筑体型多样化和结构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可形成侧向稳定的体系。
( 3) 在地震区为了减少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整体和局部的不利影响,如扭转和应力集中效应,建筑平面形状宜规正,避免过大的外伸或内收,沿高度的层间刚度和层间屈服强度的分部要均匀,主要抗侧力竖向构件,其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量的改变不宜集中在同一楼层内,应纠正 “增加构件强度总是有利无害”的非抗震设计概念,在设计和施工中不宜盲目改变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等级以及配筋量。简单地说就是使结构各部分刚度对称均匀,各结构单元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规则,立面体型应避免伸出和收进,避免结构垂直方向刚度突变等。平面的长宽比不宜过大,以避免两端相距太远,振动不同步,应使荷载合力作用线通过结构刚度中心,以减少扭转的影响。尤其是布置楼电梯间时不宜设在平面凹角部位或端部角区,他对结构刚度的对称性有显著的影响。
( 4) 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由于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不同于低层建筑,因此在地震区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除应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使建筑物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了达到这一要求,结构必须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来吸收地震所产生的能量,减弱地震破坏的影响。
4 结束语
高层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时代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形态之一,对于高层建筑,其抗震效能的分析一直是国内外建筑抗震设计分析的研究热点,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抗震措施就是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只有从高层建筑物内部实施结构抗震,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效能。通过对高层建筑的受力特性、结构类型、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抗震性能等多方面的概念设计,从而更加有效地构造出新的措施与计划,完善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是一种高要求的结构体系,一般情况下,连接体与主体的连接要用刚性连接。跨度大时,可采用钢结构,以便减轻结构自重和方便施工。
参考文献:
1.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字:建筑工程试验;建筑工程检测;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 and inspec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 and inspection methods, thus completing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 analysis, th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tes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llow slightly refere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tectio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在建筑过程中其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推动施工技术进步,加快工程进度,降低造价。
一、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是什么
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是指对工程中的原材料性能、混合料配合比、产成品强度借助物理及化学方法进行试验和检测,应用参数及计算公式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与整理的过程。根据试验、检测数据,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及原材料性能、各种混合料的配合比、成品强度进行全面控制,是一个工程得于保证的重要前提。
二、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一项工程质量的好坏必须依靠试验检测得以实现。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通过借助试验检测,可以确定建筑所用材料如砂石、填料等是否满足建筑施工规定的要求。利用试验检测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既便于就地取材又使工程的造价降低。
(二)借助试验检测可以推动施工技术进步,对提高工程进度和质量有积极地作用。通过试验检测,我们可以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检测,看其是否符合工程本身,是否能满足实用性、有效性、可行性、先进性,从而对工程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为工程施工积累更多经验。
(三)工程试验检测对于合理应用材料和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试验检测,我们可以科学地评定各种原料及成品或是半成品材料的好坏;通过试验检测,我们可以对任何一种材料进行规定性能检验,看其是否符合施工标准。
(四)试验检测是行之有效的检测工程质量好坏,包括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及竣工后评定验收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试验检测能合理的控制并科学的评价施工质量。
三、工程试验检测的过程
工程试验、检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步骤:开工前试验检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成品质量检测。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经济性和科学性,为了确保对工程检查、评价的控制,及更好的对工程进行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以下对三个步骤做了详细的解说:
(一)开工前的试验检测开工前的实验检测主要针对对象是原材料,其中包括以下几种:(1) 土的含水量、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等等;(2) 水泥是否具备安定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凝结时间的性能;(3) 沙石的含水量、压碎值、颗粒分析级配、含泥量、针片状含量、视比重;(4) 水的pH的 值硬度、盐酸盐含量、硫酸盐含量是否符合标准;(5) 钢筋的抗折强度、抗拉强度。(6) 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包括配合比、水灰比、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监督三个环节。施工方方面首先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试验检测制度, 建立工地实验室,对现场的试验人员,要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制度。监理方方面要防患于未然, 善于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在监理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监理中心实验室的先进试验设备, 利用试验检测严把质量关, 从控制施工质量。
(三)成品质量检测
工程试验和检测的重要环节是成品的质量验收, 在各分部分项工程中,成品质量实验检测是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成果的集中体现,试验检测的结果直接反映了每一分部每一分项工程质量的好坏以及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除了严格把关施工现场质量外, 还要及时对每一分部的分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 善于进行阶段性施工总结。如果经验收有不合格项目, 则要坚决给予返工处理。
四、影响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验室是工程试验检测的工作地点,是产生试验检测结果的重要场所,而有些工程试验室工作面积过小,设施不健全,实验检测环境差,仪器设备投入不足,仪器设备不够先进,实验室管理不到位,标定不及时等等,这些因素影响工程试验检测的进程及结果,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工期延长。 (二)工程检测对技术人员技能和素质有非常高的要求,而某更是对技术人员要求甚高,特殊项目缺乏相应的试验技术人员、实验人员流动性大这些都是导致工程试验检测不能如期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建筑工程对项目时间管理有很严格的要求, 有时试验项目时间较紧,为了节省时间,工作人员减少了取样项目及数量,导致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数据不充足,项目种类不全面,从而导致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数据不准确,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和进程。 (四)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对工程试验检测不够重视,仅凭过往的经验采取外观检测、推理等方法,而忽视了工程全过程的试验、检测,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准确性。 (五)在工程试验检测过程中,试验检测人员或是有关单位对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甚至用行政命令影响到试验数据的真实性。社会上试验检测数据造假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数据不能发挥其指导生产、控制工程质量的作用,质量保证体系形同虚设。 (六)通过普遍调查可以得出试验检测从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从业人员不注意加强学习, 对新的先进检测设备缺乏及时的了解, 因而导致检测效率和质量都难于得到提高。 (七)有些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试验检测重视不够或者是为了节约成本, 不及时采购新型的、先进的检测仪器, 长期使用落后的设备, 阻碍了试验检测工作的进步和工程质量的提升。(八)对于建筑工程试验检测体系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所保留下来的数据、资料档案也不规范不规范,后面的工程无法从前一工程借鉴经验和资料,使工程很难有参考性。
五、针对影响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实验室是工程试验检测的工作地点,也是产生试验检测结果的重要场所,而有些工程试验室工作面积过小,设施不健全,实验检测环境差,仪器设备投入不足,仪器设备不够先进,实验室管理不到位,标定不及时等等,这些因素影响工程试验检测的进程及结果,针对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应该扩大实验室的面积,完善实验室设备,清理实验室环境,保护实验室环境,及时的引进更新试验检测设备,保证设备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二)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对技术人员技能和素质有非常高的要求,而某更是对技术人员要求甚高,特殊项目缺乏相应的试验技术人员、实验人员流动性大这些都是导致工程试验检测不能如期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国外回来的有着先进思想理念,又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实验人员,优待实验人员,减少实验人员的流失。
(三)对于工作人员减少了取样项目及数量,导致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数据不充足,项目种类不全面,而导致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数据不准确,影响工程质量和进程的现象,有关部门应该明文规定实验人员必须抽取的项目数量,实验数据应该具备的范围,项目的有哪些,只有给实验人员硬性规定,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工程保证质量和进度的情况下完成。
(四)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切忌仅凭过往的经验采取外观检测、推理等方法,忽视了工程全过程的试验、检测,影响了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准确性。 (五)在工程试验检测过程中,严禁出现利用用行政命令影响试验数据的真实性的情况。建设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六)对每个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数据都要及时的保存,存档,以便以后的工程作参考。
结语工程试验检测是施工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虽然目前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检测从业人员和施工单位的不懈努力, 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试验、检测系统,配备必要的试验、检测设备和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试验、检测,以客观、真实、可靠的数据服务于工程施工,从而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TB10102- 2004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S].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 王异,张志权. 施工试验检验大全[M]. 长春:黑龙江科技技术出版社,1999.
篇10
第一章、技术方案
1 前 言
本设计方案按照最新的
********作为政府重要的新闻单位,其办公环境的电子化、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新闻采集、编辑、发送、出版等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及保密性。因此,在规划和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语音通信系统及各智能子系统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力求把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成一个可靠、开放、高带宽、可扩展、并满足未来发展的布线系统。本着‘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及先进、开放与标准化的原则,结合新闻单位工作的特殊性,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推荐使用美国avaya公司的超5类铜缆系列产品及光缆系列产品,并以avaya的超5类解决方案进行系统设计。该品牌产品和解决方案具有符合最新国际标准、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先进实用、易安装、管理和维护方便、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等特点。同时,该方案对用户将来的应用和发展作了充分的考虑,具有较大的扩充余地和较强的灵活性。
本方案的布线范围为《******** 招标书》要求的范围,功能主要以满足计算机网络通信、语音通信、各弱电系统的联网通信及网络视频传输为主,不包含各智能子系统(如监控报警系统、会议系统、一卡通系统)本身所需的布线;各智能子系统的布线用专用电缆敷设。
设计方案的内容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客户需求分析、开放式布线系统方案设计、服务等部分。方案设计中详细描述了该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子系统的设计细节,包括布线系统的需求分析、布线路由、器件选型、材料清单和系统检测等部分。服务中论述了工程的品质保证和我方所要提供的培训及工程文档等等服务。商务标书包括资格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工程预算、公司简介、工程案例及项目参与人员情况等。
2. 需求分析
2.1 工程概况
********新办公楼位于*市 红塔西路。办公楼共地上5层,地下半层,建筑长68.2 米,宽22.4米,建筑面积5324平方米。信息中心机房设在5楼,是整个大楼的语音/数据中心。依据招标要求:大楼信息点总数为500点,采用超5类布线系统,部份点位采用光缆到桌。作为信息传输基础的综合布线系统,其设计的重点是:以中心机房为核心,将办公楼的各楼层配线架用光缆和大对数电缆与中心机房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系统具备稳定可靠、高速率、标准、开放、灵活、适用、可扩展的性能特点,从而满足新办公楼不同形式的应用要求。
2.2 应用需求分析
作为信息传输基础的综合布线系统,必须支持现在以及未来语音、数据、视频会议、控制等信息高速传输的要求,为新闻采集、编辑、传送、出版等系列工作走向信息化、网络化奠定基础。
为此,对********-办公楼的综合布线系统建设应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考虑。要想建立一套高效的信息网络,必须有一套完整的高品质综合布线系统!针对用户的需求和本布线工程的性质,我们推荐使用美国avaya systimax? scs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是一套针对宽带综合数字业务网需求而特别设计的高品质布线系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颁布线标准“大楼通信结构化布线系统规范”,一经推入市场便立即获得了全球广泛的响应。avaya公司的systimax .scs是一个端对端的全套布线解决方案,所有产品都是由avaya公司独家研发、生产,而没有任何一种产品是由其他厂家oem生产的,这就充分保证了产品性能的完整性和优良的匹配性。
根据********的招标要求及建筑平面图纸,我们对目前及将来智能化的应用作以下分析:
1. 总体需求
满足主干1000mbps,水平100mbps交换到桌面的网络传输要求;
主干光纤的配置冗余备份,满足将来扩展的需要;
满足与电信及自身专网的连接;
信息点功能可随需要灵活调整;
兼容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网络设备;
2. 功能需求:
本设计中的综合布线系统应当能满足下述通信需要:
电话;
计算机网络;
具备实现 bas、cas、oas、scs等系统网络集成的条件;
具备实现视频传输的条件;
其他符合布线标准的信号、数据传输;
3. 性能需求:有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网络吞吐率、网络响应时间、数据传输速度、资源利用率、可靠性、性能/价格比等;
根据本工程的特殊性,语音点和数据点使用相同的传输介质,即统一使用超5类4对双绞电缆,以实现语音、数据相互备份的需要;
对于网络主干,数据通信介质全部使用光纤,语音通信主干使用大对数电缆;光缆和大对数电缆均留有余量;
对于其他系统数据传输,可采用超5类双绞线或专用线缆;
支持目前水平100m、主干1000m的网络应用,及未来扩展的需要;
4. 环境需求:主要指地理分布,用户数量及其位置,用户之间的距离,用户群的组织特点,还有特殊的限制(如电缆等介质的布线是否有禁区)等;本工程中,布线主要在室内,在工地现场勘测时没有发现有特殊限制等。
5. 其他子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等)对网络系统提出的要求;
6. 设计约束:遵守其他标准,各行业的特点对网络的特殊要求,投资对布线设计的影响等。
2.3 信息点需求
依据《********综合布线系统-招标书》的要求:大楼各办公室的语音点和数据点已作了明确的数量要求,设计时按标书要求将信息点合理分布至各房间合适位置。我方建议在一楼售饭台增加1个双口信息插座,用于今后‘一卡通消费管理’;在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位置增设1个双口信息插座,用于‘停车场管理系统’。详细信息点统计见下表:
信息点位统计表
序号 楼层 楼层功能说明 数据点 语音点 合计 楼层配线间 备注
1 地下层 2 fd1 fd1配线间设在二层控制室
2 一层 85
3 二层 102
4 三层 105
5 四层 120 md md配线间设在五层机房,既是楼层配线间,也是主配线间。
6 五层 88
7 顶帽 2
8 总计 504
在本方案中,我们共配置了504个信息点;其中168个语音点,336个数据点。语音点和数据点互为备份。
2.4 配线间的划分及设置
如上表所示,在水平信息点数量及点位确定的前提下,根据建筑的长宽尺寸及信息点线缆长度≤90米的要求,对配线间作出如下配置:
fd1楼层配线间-设在二楼弱电井的202室,负责管理1层、2层、3层的信息点;
md 总配线间-设在5楼中心机房,负责管理4层、5层、顶层的信息点,及整个大
楼的主干光缆、主干电缆;md配线架既是主配线架,也是楼层配线架,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汇集中心。
2.5 系统的设计目标
考虑到综合布线系统对一次性施工的要求较高,为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先进性、适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适应未来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我们选用了高品质的avaya布线产品。
综合目前各布线厂家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我们推荐使用的美国avaya超5类布线产品可以很好地保证********目前和将来的应用需求,易于网络升级,避免系统在短期内步入技术落后的淘汰周期,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
我们的设计目标:
? 选择先进、高品质的综合布线产品,以高的性能指标、好的工艺性能确保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满足智能化系统应用的要求;
? 使用光纤作为系统主干,冗余配置,提高系统宽带并防止电磁干扰,适应未来发展;
? 主干光缆可支持1gbps以上的网络数据传输速率,水平超5类电缆可支持100mbps以上的网络数据传输速率;
? 星型的拓扑结构,支持各种形式的网络应用;
? 为办公楼提供全方位的应用平台,支持办公网络设备、各种采编设备及保安设备等的系统集成;
? 以机柜型配线系统为核心,努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综合考虑各智能系统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为各弱电系统集成提供传输通道;
? 具有开放式的结构,能与众多厂家的产品兼容,具有模块化、可扩展、面向用户的特点;
? 能完全满足现在以及今后在语音、数据及影像通信方面的需求,能将语音、数据与影像等方面的通信融于一体,可应用于各种局域网络(lan);能适应将来网络结构的更改或设备的扩充;
3. 系统方案设计
3.1 设计标准及规范
本设计方案所采用的标准、构局思路、计算依据、施工规范及验收遵循以下标准或规范:
1) 《iso/iec11801用户建筑通用布线标准》
2) 《eia/tia568a,eia/tia568b》
3) 《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4) 《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5) 本方案设计依据以下产品规范:
6) avaya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指南》
7) avaya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手册》
3.2 设计原则
1)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第一前提,适当超前,统一规划;
2) 先进性:选择的产品要技术领先期长、产品丰富,价格适中;具有大容量、高速率,能适应多媒体应用需求,及将来发展的应用。
3) 可扩展性:布线系统不但要能满足现阶段的业务需求,还要满足将来业务增长和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4) 便于升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因此系统的设计要便于升级。
5) 高可靠性:综合布线系统是网络应用所依赖的基础,因此选择的系统产品要具备较好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6) 标准化:通讯协议和接口符合国际标准,并应是今后的发展主流;
7) 开放性:能容纳不同厂家的设备和不同的网络平台;
8) 安全性:具有保证信息不被窃、不丢失的机制;
9) 实用性:系统拓扑结构必须要满足***
*****的各种应用要求;
10) 设计、施工、运营与服务: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工作环境。
11) 由于布线系统有很长的使用期,反复布线只会造成投资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消耗,因此在设计时应尽量做到统一规划,注重实用,适当超前,一次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
3.3 系统概述
整个新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共设置了信息点:504点。系统设计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共分成6个子系统,即:建筑群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通过不同的跳线管理可支持一、二、三级网络结构,既易于信息的统一管理又可满足不同区域内所有可能出现的应用需求。
整个系统共划分了2个配线间,楼层配线间设在2楼弱电井旁的控制室,主配线间设在5楼中心机房。语音点和数据点的水平布线统一采用美国avaya超5类电缆;语音垂直主干采用3类25对电缆(2 :1配置);数据垂直主干采用美国avaya 6芯室内光缆。
中心机房的主配线架md至楼层配线架fd1共配置了 2条6芯室内光缆,保证每一台48口楼层交换机均可使用一对独立的光纤通道,并留有余量,满足100mbps交换到桌面的应用要求及未来扩容的要求。整个综合布线系能支持语音(模拟和数字)、数据(计算机)、视频图像(数字)以及综合信息的高质量和高速率传输,能适应不同厂商和不同类型的网络和计算机产品接入,并应符合规范中关于抗干扰的要求。
3.4 优化说明
在********-办公楼的布线设计中,针对办公楼的建筑布局、信息点分布及弱电井位置等实际情况,在楼层配线间的设计上进行了优化配置:既考虑了楼层配线架的安装位置尽量不占用办公区域,便于管理;也考虑了使用上的灵活性及水平线缆≤90米的要求。优化后共设计了2个配线间,这样既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又降低成本,便于管理。
3.5 系统结构详述
本工程的布线系统包括六个子系统:即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图例中的fxx表示楼层配线架,md表示主配线架,并附相应的管理编号。下面结合《系统拓朴结构图》作详细的说明:
系统拓朴结构图
3.5.1工作区子系统
本大楼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和信息插座组成,包括各个不同功能的工作区域构成。在相应办公区域的墙面或地面上安装信息插座,通过插座既可以引出电话、也可以连接数据终端及其他采编设备、弱电设备等。
信息出口(io)采用双口墙面型面板和超5类模块。在工作区内的每个信息插座都是标准的8芯、rj45模块化超5类插座,支持近100m以上的带宽。不同型号的电脑和终端以及电话等通过rj45跳线和rj11跳线可方便地连接到通讯插座上。
在设计中,大多采用墙面型插座进行设计,机房采用地面弹起型插座。部份较大面积的办公室,根据装修情况建议将墙面型插座更换为地面弹起型插座,该插座由全铜质制成,其外观美观大方,经久耐用。不用时盖起,与地表平行成一体;用时,向上弹起,便可达到电话、计算机及电源连接的要求,且功能完备,最多可支持3个模块。
为方便识别和管理,采用不同颜色的信息模块来区分语音和数据点。数据点采用白色的信息模块, 语音点采用橙色的信息模块。采用白色单口面板或双口面板,并具有防尘装置。
3.5.2水平区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是指为连接工作区信息出口与管理区子系统而水平敷设的线缆。在本方案中,根据tia/eia568-a 的水平线独立应用原则,水平子系统采用avaya超5类4对(utp)线缆,完全支持将来千兆以太网的应用。铜缆总信息点数为:504点,每个信息点能够灵活应用,可随时转换接插电话、微机或数据终端,并可随着用户的进一步应用需求,通过相应适配器或转换设备,满足门禁系统、视频监控(cctv),以及多媒体会议电视等系统的传输应用。
avaya超5类水平铜缆说明:
本系统的数据和语音水平铜缆采用power speed型1061004csl型四对双绞线。该电缆是目前业界性价比最好的铜缆,具有优异的平衡性和串音衰减特性使其应用在更广泛的环境,可支持从低速到高速信号的传输,包括模拟话音、数字话音、监控信号、及10mbps、100mbps、155mmbps、的网络应用 。power speed同时向下与avaya科技的其他组件完全兼容。良好的工艺设计令其在安装时非常快捷简易。同时具有极高的抗电磁干扰性(emc)和很高的备用冗余,使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及灵活性。配线间内接线端子与信息插座之间均为点到点端接,任何改变布线系统的操作(如增减用户、用户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增减用户只需在idf做必要的跳线即可,使系统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实为系统线路故障检修提供极大方便及安全可靠。
水平铜缆计算方法如下:(该方法根据avaya科技《systimax ? scs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与工程2002年版》)
水平线平均距离=(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2×1.1+端接余量(米)
每个子配线间所需铜缆的箱数=(配线间的信息点数×水平线平均距离)/305米+1
本工程的信息点线缆平均长度,经估算按50米/点计算。
3.5.3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子系统是用来连接设备间和管理区子系统之间的线缆,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主干。本方案的垂直子系统指连接中心机房至楼层配线间的主干光纤和大对数电缆。主干光缆采用6芯多模室内光缆,带宽可高达1gbps以上,可提供高品质数据传输通道;支持的千兆位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具有比国际标准更为优良的性能表现。大对数电缆采用3类25对铜缆;大对数电缆的对数与管辖区域的语音点按2:1的比例配置。
楼层配线间的主干光缆按2条配置,保证每台48口楼层交换机都有1对独立光纤连接,并留有余量。采用光纤作为主干传输介质具有:支持距离长,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不受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的影响;在同一根光缆中,具有邻近各根光纤之间没有串扰、保密性好、线径细、体积小、重量轻、衰耗小、误码率低等优点,大大提高网络可靠性,同时使系统具备极高的升级能力,可支持目前及将来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如fddi、atm,100baset及1000base-t等。
3.5.4 管理间子系统
3.5.4.1 管理间的功能
管理间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组成,设在各楼层配线间。管理间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使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楼层配线间的设计如下:
1) 楼层配线间是各管理子系统的安装场所,配线间所有网络系统配线架统一安装在19”标准机柜中,以达到保护、防尘的作用;
2) 楼层配线间用于将工作区的水平线缆与自主配线间引出的垂直线缆相连接,或形成网络链路;
3) 楼层配线间用于安装模块配线架、光纤配线架、bix交联模块及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
楼层配线间安装示意图
3.5.4.2 管理间应用的设备
1) 水平24口配线架:pm2150-24
水平超5类铜缆的管理均采用24口模块化超5类配线架pm2150-24来管理。该配线硬件精巧的模块化设计,确保其性能,可靠性、兼容性以及快捷,简易的安装等特点。独特的旋转配线模块(dms)设计,确保了快捷简易的安装及正面和背面的接入安装可选。为简化管理而设计的内设跳线和电缆走线架,及色码标签和图标。
2) 语音主干配线架: 110dw2-100
采用100对110型配线架连接3类25对语音主干电缆,并配相应的线路管理单元110b3。 110dw2双绞线配线架管理主干系统,具有密度高、结构紧凑,性能价格比好等优点。
3) 光缆配线架:600a2机架式光纤配线架
采用600a2管理主干的6芯多模光缆及水平光缆,600a2可以通过相应的光纤跳线接到光集线器或交换机上,每个600a2可以支持12芯st多模光纤接头,也可以容纳12芯sc光纤连接头。在本项目中全部采st光纤连接头。
4) 光纤跳线
光纤跳线:光纤跳线采用多模st/sc两芯光纤跳线。由于成品光纤跳线稳定性很高,这样保证了系统性能。
3.5.4.3 管理间环境要求
由于管理间内要安装网络设备,因此管理间需进行必要的装修或设在同等条件的办公室内, 并配备照明设备以便于设备维护。同时为保证网络的可靠运行,管理间内应配备ups独立供电回路及电源插座,每管理间功率不小于400w。
1) 室温应保持在18℃至27℃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55%;
2) 保持室内无尘或少尘,通风良好,亮度至少达30英尺*烛光;
3) 安装合适的消防系统;
4) 使用防火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和阻燃漆;
5) 提供合适的门锁,至少要有一扇窗口留作安全出口;
6) 尽量远离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和电磁干扰源(如发射机和电动机);
7) 设备间的地板负重能力应为500kg/平方米。
8) 根据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要求,在配线间采用19”标准机柜。
9) 结构化布线系统中典型的配线间,其可以走进人的最小安全尺寸是120x150cm,标准的天花板高度为240cm,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m,宽1m,向外开。在主、楼层配线间,最好有供放置设备的设备柜,其大小可按设备的尺寸而定。在设备间尽量将设备柜放在靠近竖井的位置。
3.5.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由主配线机柜中的电缆、连接模块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中心机房中的公共设备与各管理间子系统的设备互连,从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本工程的主配线间设在5楼电脑中心机房,语音和数据合用一个配线机柜,所有语音主干和数据主干全部连到该配线机柜的相应模块配线架上。主配线机柜采用19英寸42u规格机柜,除安装配线设备外,还可放置网络设备;机柜材料选用金属喷塑,并配有网络设备专用配电电源端接位置。此种安装模式具有整齐美观、可靠性高、防尘、保密性好、安装规范的特点。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清单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24口模块配线架
24口光纤配线架
st光纤耦合器
st光纤接头
100对110配线架
42u标准机柜
对数据中心机房的整体要求:
1) 本工程的数
据中心机房应按机房要求装修,并考虑防雷和接地,及配套的ups电源。
2) 总配线室应避免电磁干扰。
3) 室内天花板高度不应小于2.5米;
4) 机房室内应铺设高约0.25—0.3m的防静电架空地板,为地下配线提供方便;活动地板平均荷载不小于500kg/m2;
5) 机房里应备有合适的接地端子,建议独立接地,接地电阻阻值小于1ω;
6) 机房内室温应保持在18℃至27℃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50%;,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
7) 机房面积不应小于14m2,室内应洁净、干燥、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等)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8) 机房内的电源插座宜按计算机设备电源要求进行工程设计,便于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的使用;
3.5.6 建筑群子系统(入口设施)
该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的电缆延伸到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是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一部分,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它由大对数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线缆上的过流、过压电气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常用介质是光缆。
设计中进入主设备间的所有光纤、大对数电缆、电信电缆都采用金属桥架或钢管进行硬件保护,同时采用idc线对保护器对铜缆予以电气保护,避免人员和设备免遭外部电压和电流的伤害。
本方案中的‘建筑群子系统’包括与电信部门的电缆/光缆连接,及将来与职工住宅小区的连接;住宅小区通过光缆主干与办公楼连接,可使办公区、住宅区共享一条宽带,实现家庭办公的需要,节省网络使用费。
3.6 系统升级的考虑
根据本方案设计实施完成后的综合布线系统对未来的升级,特别是针对计算机数据的传输都有着极好的开放性。设计中的数据传输通常使用4对线缆,保证以太网在100m链路范围内正常通信(≥100mbps)。如将来网络传输速率要提高时,因主干光缆已备较大的扩容余地,所以水平线缆不需作任何改变即可支持更高速率;对其他系统设备的升级同样只是改变一下跳线的方式就可以完全支持。
3.7 系统设计的特点
1) 充分考虑了现在及未来的需求,主干光缆冗余备份;
2) 系统采用国际知名品牌美国avaya超5类布线产品,支持网络≥100mbps的传输速率(水平长度不超过90m的信息点),并支持将来千兆以太网的高速应用;
3) 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加合理的配线间划分,使系统更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既降低工程成本,同时又方便管理;
4) 按照t568a标准施工,符合未来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的发展要求;
5) 符合布线系统现有的国际及国内标准;
6) 线缆及配线架上均留有冗余便于以后扩充;
7) 所有信息点插座及配线架端口均有编号贴签,便于维护及管理;
8) 所有配线架及网络设备均安装在机柜内,便于维护管理,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4. 管线设计及相关要求
4.1 水平区子系统的布线
水平子系统完成由竖井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根据情况本系统信息出口选用了墙面型信息出口和地面型信息出口。
1) 墙面型信息出口
墙上型信息点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结合墙内暗埋厚壁pvc管方式走线。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为水平布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如下图示:
水平布线路由图
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的金属托架,安装在走廊吊顶内及弱电井内,用于线缆在弱电井内及水平部分集中走线;水平信息点线缆自弱电井电缆桥架至吊顶内电缆桥架出口,穿过预埋在墙内的pvc管引向各个水平信息点,再端接在墙面插座盒中。
综合布线系统的水平布线是放射型的,线缆量较大,因此线槽容量的计算很重要,按照标准的线槽设计方法,应根据水平线的外径来确定线槽及pvc的容量。
即:线槽的横截面积=水平线缆横截面积之和×3
线槽及pvc管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为保证线缆的转弯半径,线槽、pvc管须配以相应规格的分支辅件,以提供线路路由的弯转自如。
隔墙或承重墙上的墙面信息插座安装高度为室内距地面0.3m。
2) 地面型信息出口
采用地面线槽走线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开间的办公室,有大量地面型信息出口或铺设有地毯的情况。
地面插座引出的电缆从地插位置穿楼板至下层吊顶上、通过下一层的电缆桥架再敷设至楼层配线架;一层的地面插座引出电缆在本层地面下穿埋管至本层走廊吊顶上电缆桥架,再敷设至二层配线间的配线架上。
由于吊顶中有消防等其他系统的管道,因此必须按pds管线设计人员提出的要求,结合各系统的实际情况,完成吊顶和地面线槽路由部分的安装。
a) 安装与接线
先用2个m4x10的螺钉将塑料护罩装到暗盒上,以防混凝土及其它杂物落入暗盒。
浇注楼板时,将暗盒放置在预定位置,将导线或各种信号线缆通过线缆管引人暗并至少留长200mm。暗盒的上平面应比地板最终铺设表面低20至45mm。
浇注完成后,拆除塑料护罩。在地板表面材料上开正方形的孔,边长为90至106mm。
将插座打开呈弹起状态,露出两侧螺钉沉孔。将插座体放入暗盒,用m4×40螺钉将插座固定到暗盒上,面板底的密封圈应与光滑的地板表面紧密贴合,以防止进水。
b) 特点和应用
? 功能模块为组合式结构,常规可配置二、三级。
? 插座各一只,亦可配置三个电话、电脑信息插座。
? 用于办公室、计算机房、商场、银行等敞开办公场所的高档装修。
? 使用时,将滑舌向外拨出,插座本体弹出,放开滑舌,插座本体即在弹出位置锁定。
? 不用时先将滑舌向外拨出,同时将插座本体向下压,放开滑舌,插座本体即被锁定。
? 地板插座可保证水滴、地板蜡等液体不易进入接线暗盒。使用时应避免水流等液体的冲洗和浸漫以保证其绝缘性能。
4.2 弱电竖井的布线
用于pds系统的典型接线间,其最小安全尺寸是120×150cm;标准的天花板高度为240cm,门的大小为高2.1m宽1m,并向外开门。
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pds系统线缆通过的长方形孔,位置设在靠近支持电缆的墙壁附近。预留电缆井的大小至少是通过的电缆的3倍,此外还需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用安装新的管线。
4.3 设备间的布线
因系统信息点较多,所有楼层配线架的主干电缆均集中到设备间(数据设备间和电信设备间),故设备间的进线量相当大。设备间是建筑物内语音和数据布线的中心单元,安装和设计时要考虑它的可扩展和安全性,并铺设防静电地板。
这部分采用静电地板下走金属线槽的方式。线槽除用来安装和引导线缆外,还可以对线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一个防火、密闭、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各个定义的楼层机柜内进行端接。
4.4 设备间电源线布放
设备间的ac电源需求与设备间内安装的设备数量有关。除满足所有安装设备的供电需求外,还需配有另外的至少带4个ac双排插座的20a专用线路,此线路不应与其他大型设备并联,并且最好先连接到ups上,以确保对设备的供电及电源质量,并用薄金属套管进行屏蔽。
5. 综合布线工程实施及验收
5.1 工程实施步骤
1) 现场的勘察;
2) 工程的设计、计划与管理;
3) 设备的定购期;
4) 材料验收;
5) 布线安装工程的实施——首先线槽安装,utp双绞线、光纤敷设,安装机房和配线间,安装信息插座及其它附件。
6) 布线系统的测试;
7) 布线系统的验收;
8) 提供完整的结构化布线文件档案;
9) 工程结束。
5.2 工程实施进度管理
1) 本工程包括产品订货、发货、设计、施工安装、督导、施工管理和验收几部份。
2) 双方签定合同后,乙方即组织产品订货,线缆、管材可在3日内到工地。
3) 双方签定合同后,乙方即根据甲方的进一步具体要求在2天内完善工程施工设计并交由甲方认可。在甲方认可施工设计后,我们就可组织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前期工作。
4) 管、线等敷设工作可与装修交叉进行,并承诺不影响装修进度。
5) 设备到达现场后需进行清点后方可进行设备的安装工作;并对设备和线缆进行有效连接,此项工作约需7个工作日。
6) 待配线间的布置安装完成并由甲方认可后,即可对整个布线系统进行详细调试,随时作好调试记录,此项工作约需3个工作日;调试工作完成后3天内整理好文档资料并交付甲方。
7) 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我们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此项工作约需1个工作日。
8) 最后,由甲方组织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对系统进行全面验收,并随时作好验收记录,整理好存档资料;
9) 在安装施工的全过程中,我们将委派专业工程师对工程进行督导、管理、严格把关。
5.3 施工工期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进度安排
工作日 工作日 工作日 工作日 工作日 工作日 工作日 工作日 工作日 工作日 工作日
1 签订合同
2 产品订货 3
3 施工设计 2
4 线管施工 8
5 线缆敷设
6 清点设备 7
7 信息插座安装
8 配线间设备安装
9 光纤头连接
10 链路测
试 1
12 系统培训 1
13 系统验收
备注:以上工期为20个工作日。由于综合布线施工受装修工程影响较大因此我方承诺:从签订合同之日起至室内装修结束后7天内全部完工。
5.4 验收标准
标准
1) 符合iso 11801和eia/tia 568国际标准;
2) 符合gb/t 50311--2000及gb/t 50312--2000国家标准。
测试工具
? 测试工具采用国际认证的产品:fluke dsp-4300网络测试仪。
测试参数
? 接线图、长度、衰减、近端串扰、功率相加近端串扰、回波损耗、等效远端串扰、功率相加等效远端串扰。
一、铜缆链路测试方法
测试连线方法参见下图
超5类铜缆系统标准测试值:
详见《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要求。
二、光纤链路测试
测试波长:1300nm和850nm。
测试设备:fluke dsp-4300 光缆测试工具。
测试参数:衰减。
干线链路段:
多模干线光缆位于主交连和水平交连之间,该段还包括一个中等跨度熔解分支器。所有的光纤均使用标准st 连接器。干线链路段上的衰减合格值计算如下:
干线链路段从主交连处开始,结束于水平交连处:
? 850nm 光源:
合格链路衰减= 光缆衰减+ 连接衰减+ 分支器衰减
合格链路衰减= [0.160 km 3.4 db/km] + [(2 ??0.26 db) + 0.38 db] + [1 ??0.14 db]
合格链路衰减= 1.58 db
? 1300nm光源:
合格链路衰减= 光缆衰减+ 连接衰减+ 分支器衰减
合格链路衰减= [0.160 km ??3.4 db/km] + [(2 ??0.26 db) + 0.38 db] + [1 ??0.14 db]
合格链路衰减= 1.20 db
验收方式
参照国际、国内标准验收(eia/tia 568、is011801、gb/t50311--2000及gb/t 50312--2000)。
5.5 竣工验收条例
结构化布线工程竣工验收的内容、方法及要求均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同时,针对所选用结构化布线系统本身的特点,提出如下竣工验收要求:
5.5.1工程交接验收
工程验收后,施工单位应将工程竣工技术资料一式二份交给用户单位。竣工技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 安装工程量;
? 工程说明;
? 设备及器材明细表;
? 竣工图纸为施工中更改后的施工设计图;
? 测试记录,如测试报告、操作说明等文件;
? 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需更改设计或采取相关措施,由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双方洽商记录;
? 随工验收记录;
? 隐蔽工程签证。
? 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做到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
? 结构化布线工程应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项目及内容》中所列项目、内容提要进行检验。验收中发现不合格的项目,应由验收机构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解决办法。
5.5.2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验收项目及内容
阶段 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 验收方式
一.施工前
检查 1.环境要求 土建施工情况:地面、墙面、门、电源插座及接地装置;
土建工艺:机房面积、预留孔洞;
施工电源;
活动地板铺设。 施工前检查
2.器材检验 外观检查;
规格、品种、数量;
超5类电缆电气性能抽样测试; 施工前检查
3.安全、防火要求 消防器材;
危险物的堆放;
预留孔洞防火措施。 施工前检查
二.设备
安装 1.设备机架 规格、程式、外观;
安装垂直、水平度;
油漆不得脱落,标志完整齐全;
各种螺丝必须紧固;
防震加固措施;
接地措施。 随工检验
2.信息插座 规格、位置、质量;
各种螺丝必须紧固;
标志完整齐全;
安装符合工艺要求; 随工检验
三.电缆布放(楼层) 1.pvc线槽安装 安装位置正确;
安装符合工艺要求; 随工检验
2.缆线布放 缆线规格、路由、位置;
符合布放缆线工艺要求。
铺设位置、深度
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 随工检验
四.光纤布放(楼间)
1.管道缆线 使用管孔孔位;
缆线规格;
缆线走向;
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 隐蔽工程签证
2.其它 通信线路与其他设施的间距;
进线室安装、施工质量。 隐蔽工程签证
五.缆线
终端 1.信息插座 符合工艺要求。 随工检验
2.配线模块 符合工艺要求。
3.配线插座 符合工艺要求。
4.各类跳线 符合工艺要求。
六.系统
测试
1.电缆性能测试 连接图;
长度;
衰减;
近端串扰;
设计殊规定的测试内容等。 竣工检验
2.光纤性能测试 连接图;
长度;
衰减;
近端串扰;
设计殊规定的测试内容等。 竣工检验
3.系统接地 符合设计要求。 竣工检验
七.系统
验收
1.竣工技术文件 清点、交接技术文件; 竣工检验
2.工程验收评价 考核工程质量,确认验收结果
6. 质量保证及培训
6.1工程质量保证
在整个综合布线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的工作将按照avaya的技术要求进行。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将由avaya认可的布线工程师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方案设计及施工监理。为了使用户能方便、可靠、灵活地进行布线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将提供相应的现场培训。
为确保系统在现在和未来的正常工作,avaya需要如下支持:
1. 产品质量:
系统构成的每个产品必须是经检验符合超5类要求的产品。avaya是系统产品检测的领先者,其提供全面经过检测的、高质量的系统部件。avaya的maxtm5e布线产品是在高质量标准监制下制造的,所有产品都有iso 9001认证。
2. 设计质量:
为保证系统的可管理性和灵活性,系统的设计很重要,必须遵照规范进行。
avaya出版的设计指南是经由csv和fac认证的,并收录了许多工业规范和标准。
3. 安装质量:
保证系统的正规安装是最重要的,它应由经过认证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
4. 材料质量:
除人为因素(如机械性损伤)及鼠害等不可抗力外,在综合布线产品材料交付用户后20年内,avaya材料如出现质量问题,avaya将免费提供有关材料。
6.2 培 训
为使用户的有关管理人员、工程人员、技术人员及系统操作人员能有效地使用与管理结构化布线系统,特别制定此培训计划,其特点为:
? 全部培训课程都是针对此工程的智能结构化布线系统而编写;
? 整个培训课程是分开多个模块,分布在整个工程的不同时间,容许业主有关人员吸收到最多有关最新知识;
? 保证有关工程人员有足够的现场工作训练;
? 在每个培训模块完成前,我公司都会提供一项测试给各学员,达到要求者发给证书。
培训内容:
? 熟悉结构化布线系统结构,了解基本系统硬件及软件知识。
? 能维护光纤及铜缆系统。
? 能熟练的操作线路管理,增加、删除、移动等多项操作,能够迅速准确的判断故障和修复。
? 能方便灵活的修改系统设置
培训计划:
一、系统管理人员培训
我方技术人员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和安装完毕后,向甲方技术人员介绍系统的构成介绍、示范系统的使用和讲解系统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经过现场培训的系统管理人员,在整个项目完工后,当系统出现非设备故障时,有能力进行判断分析及处理该故障,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二、一般操作人员的培训
avaya公司的结构化布线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易学易懂,不具备经验的人员也可在短期内掌握,但考虑到操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为达到统一的效果,计划对操作人员进行基本的操作培训,此项培训计划在系统竣工验交后进行:
? 熟悉结构化布线系统结构,了解基本结构化布线知识。
? 能熟练的操作线路管理
? 能简单维护布线系统。
? 熟悉布线系统竣工资料,了解系统配置,位置对应关系。
7. 综合布线系统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品牌 产地 单位 数量
1 超五类信息模块(白色) 个 504
2 双口信息面板(白色) 只 230
3 单口信息面板(白色) 只 44
4 模块化跳线 条 170
5 模块化跳线 条 170
6 超五类4
对非屏蔽线缆 箱 104
7 24口超五类配线架(带理线器) 个 2
8 48口超五类配线架(带理线器) 个 10
9 语音跳线 轴 1
10 3类25对电缆 轴 1
11 100对有腿配线架 个 5
12 110配线架安装背板 个 5
13 六芯多模光缆(室内) 米 80
14 四芯多模光缆(室内) 米 110
15 机架式光纤配线架 个 2
16 600a系列支架 套 2
17 24口st耦合器面板 个 1
18 12口st耦合器面板 个 1
19 st多模耦合器 个 24
20 600a系列防尘盖 个 2
21 多媒体光纤信息插座 个 4
22 st-st多模双芯跳线 6ft(尾纤) 根 10
23 st-sc多模双芯跳线 6ft 根 4
24 单对打线工具(含手柄及刀头) 把 2
25 42u标准机柜19〃 套 2
26 pvc管 米 2500
27 pvc管 米 500
28 地弹式信息插座 个 8
29 地弹插座底盒 个 8
30 墙面插座底盒 米 266
31 水晶头 个 170
32 光纤熔接 个 56
33 其他辅材 项 1
第二章、防雷接地
1. 设计依据及原则
1.1 设计依据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bg50057-94
?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jgj/t16-92
?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9361-88
1.2 设计原则
由于机房雷电防护系统对所保护系统的业务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雷电防护系统应具备先进性、可靠性、易维护、易升级等方面的突出特性。防雷工程设计及设备的选择应遵从以下的原则:
? 可靠性原则
设计系统雷电防护工程应最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可靠性。在工程的设计中不一定要求最先进,但一定要用最成熟可靠的产品和技术,有些新技术确实在某些方面有优势,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考验,在网络系统的雷电防护中应选择被广泛应用和证实的可靠产品和技术。
? 实用性原则
本着一切从用户实际角度出发,配置防雷保护系统不是给用户花钱,而是在保护用户的投资,保证网络系统的正确运行;实用性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
? 开放性、可扩充、可维护性原则
雷电防护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保证用户的投资,所选产品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及流行的工业标准,这样才能对网络的未来发展提供保证。
? 经济性原则
整个防雷保护的建设要坚持实用为主, 根据投资的强度选择有实用价值,在满足系统需求和前提下,应尽可能选用性能价格最好,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的产品,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尽快投入使用,并使整个系统能安全可靠地运行,以便节省投资,以最低成本来完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防护的建设。
2. 雷电的入侵和危害
具体地说,雷电防护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首先应确认雷害侵入计算机系统的各种途径,(即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在这个基础上,依据系统雷电防护的科学理论和我们丰富的防雷设计安装经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从而达到在雷电入侵时能够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目的。为此,首先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入侵和危害,我们分别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直击雷
如果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房屋及与地基接地连接的所有电气设施,接地网的地电水平会在数微秒被抬高数万或数十万伏。高度破坏性的雷电电流将从各种装置的接地部分,流向供电或数据网络系统。与此同时,在未实行等电位连接的导线 回路中,可能诱发高电位差而产生为花放电的危险。
传导雷
即使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物本身,而是对布放在建筑物外部的线缆放电。雷击的影响及过电压进行波几乎以光速沿着电缆线路扩散,危及每磁电子系统。结果在听到打雷声之前 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仪表与控制系统等电子设备可能以被损坏。
感应雷
雷击在保护设备或线路的周围发生,或闪电不直接对地放电,只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闪电释放电荷,并在电源和数据传输线路上感应生成过电压,产生如前所述的后果。
开关操作过电压
大型电感性或电容性负载的开关,甚至供电网中接地故障或短路均可产生高压峰值。在此种情况下,虽然并不是雷电引起的故障,但对电子系统构成的影响即是一样的。因此,我们主要对以上几种途径入侵的雷电压及过电压进行防护。
3. 防雷防浪涌及接地系统
实施防雷工程主要就是要保证机房设备安全运行,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质量,在各点进行不同等级的防雷保护。根据办公楼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防雷措施:
1) 对信息中心机房进行全方位的防雷接地保护;
2) 对监控机房等进行全方位的防雷接地保护;
3) 对室外摄像头进行电源、视频、控制线路进行全面保护;
4) 对其它区域进行普通电源保护。
其中,按《招标书》的要求,本次防雷/接地设计的重点是‘5楼信息中心机房’,其它项目的防雷/接地视工程情况而定。
3.1电源系统防雷
我们将电源系统防雷分成三级来设计。
三级防雷原理图如下:
由于雷电流能量大一般在≈200ka、电压高达≈10000v、频率高≈800m-1g、通过时间短≈8/12μs一般的空气开关,保险丝、稳压设备等是无法防护的。所以必须加装避雷针、带、网防御直击雷,内部加装三级高反应速度的防止感应雷泻放设备。分流感应到线路的雷电流将雷电限制在1000v以下。
具体三级电源防护措施:
? 第一级
作为主级电源防雷设备根据 iec 61312-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第三部分 过电压保护装置的要求》防雷设备泻放电流在150-100ka,限制电压在2800v-2500v以内。
具体措施:在大楼总配电柜处加装电源防雷模块做为大楼的第一级电源防雷(共需mc50-b 6个,mc-125-b/npe 2个)。
? 第二级
次级电源防雷要求防雷设备泻放电流在70-40ka,限制电压在1800-1500v以内。
具体措施:在5楼信息中心机房配电箱的三项空开出线处加装v25-b/3+npe电源防雷模块做为第二级电源防雷。
? 第三级
末级防雷要求防雷设备泻放电流在40-20ka,限制电压在1000-600v以内。
具体措施:在5楼信息中心机房配电箱的单相空开出线处加装v20-c/2电源防雷模块做为第三级电源防雷(共需3套),另外在综合布线fd1配线间电源线路进入端串联加装抗浪涌电源插座。(计需2套)
3.2 通讯线路雷电防护
通讯、信号主要是通过电信部门通讯线路连接到设备端,进行网络通讯。通讯线路大多是挂空线缆,内部网络系统各通讯点的连接大多也是挂空双绞线线缆。根据iec 61312-1《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第一部分 通则》中提供的模拟公式可进行估算:高约4米长50米的挂空电缆在一公里雷击范围内线路感应电压约为800v。所以在通讯线路的入户端,出户端必须加装防雷设备。
主要保护对象为信息中心机房
具体措施:
对于采用光纤通信的线路可以不另外加装防雷器,只需在光纤入户端将光纤内的钢筋做良好接地即可。但应考虑到做为备份通信的其它线路,如ddn等,因此对非光纤的通讯线路做防雷保护是有必要而且是必需的。可在专线通讯线路入户端加装rj45-isdn/4-f通讯专线防雷器一套(计需1套);
3.3 机房内部防雷辅助措施
? 为了保证在机房内的工作人员不受静电及电磁脉冲的危害,需在静电地板下做均压网,且均压网与接地做良好的连接。使整个机房内地板的电位一致。
? 需将静电地板下方的支撑钢架与均压网做良好的电气连接,使静电地板上积累的电荷有良好的泻放通道。
? 将机房内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的金属表面与均压网汇流排做良好的电气连接
3.4 接地系统
3.4.1机房独立接地要求
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中对接地的要求: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的接地电阻应≤4欧,本设计的接地电阻≤2欧,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机房设独立接地体接地网,要求接地桩距离大楼基础15-20米。
3.4.2机房接地系统
计算机接地系统是为了消除公共阻抗的合,防止寄生电容偶合的干扰,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如果接地与屏蔽正确的结合起来,那么在抗干扰设计上最经济而且效果最显著的一种,因此,为了能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保证设备人身的安全, 针对不同类型计算机的不同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接地系统。
机房接地类型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 交流工作接地 ;
2. 计算机系统的弱电接地;
3. 安全保护接地;
4. 防雷保护接地(处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群中可不设此地)。
对于本工程的接地,大楼有共用接地系统,机房交流工作接地和计算机系统的弱电接地设独立接地网,由机房接地网直接引线至机房,引线为大于95mm2铜芯绝缘导线,中间不能裸露,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在计算机系统
的弱电接地系统中,机房内部采用网格接地方式,就是把一定截面积的铜线或铜带在架空地板下交叉排成1800mm*1800mm的方格,交点处压接在一起。网格接地方式不仅有助于更好的保证逻辑电路电位参考点的一致性,而且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抑制内部噪声和外部干扰的能力。
4. 产品性能介绍
1) mc50-b obo最新防雷模块,通流容量达到60ka,运用最新间隙式防雷技术,有很强的抗线路直击传导雷,可挂墙安装。
2) v25-b/3-npe 可做为电源第二级防雷,有一定的防直击雷能力,带有npe保护模块。接入方式为并联入电路
3) lt a6-420ns雷泰插座式电源防雷器,最大通流容量19 ka,标称通流容量9.5ka,有过热、过流、滤波、接地监测、相线监测和失效指示等功能,反应速度10-9秒,黄铜镀镍接触片工作性能稳定,五万次插拔无故障,功率2000w,适用于单相高档设备的未级电源防雷。
4) rj45-isdn/4-f 通讯专线防雷器,通流容量5ka,插入损耗小于0.5db,反应速度为10-9秒。
5) rj45s-e100/4-f 以太网专用防雷器,适用于网络设备的网络线路雷击及浪涌电压保护。保护1.2.3.6四芯线路,每线通流容量可达5000a。
6) dga ff tv系列同轴高频通讯信号防雷器依据iec标准设计,适用于高频通信的发射接受、卫星电视接收等系统以及无线宽网络等同轴通讯设备,专用于设备端及有线电视网络雷击及浪涌保护。
7) koaxb-e2/mf-f 采用标准细缆bnc接口,适用于视频信号线路防雷,最大通流容量可达10000a,反应速度高达10-12秒、插入损耗小于〈0.2db。完全满足于各类网络设备及数据传输的要求。
5. 验收标准
为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提出如下验收标准:
1) 引用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1994(2000年版)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1993
《建筑物防雷第一部分通则》iec61024-1:1990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一部分通则》iec61312-1:1995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一部分通则》(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和接地)
2) 系统验收
? 等电位防护
根据gb50057-19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6.3.4条: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a或lpz0b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当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应将其就近连到环形接地体、内部环形导体或此类钢筋上,它们在电气上是贯通的并连通到接地体,含基础接地体。如果机房单独接地,则采取“暂态均衡”措施。
? 线路防护
进入建筑物的所有线路必须安装电涌保护器,低压配电线路应设计三级保护。
? 技术参数
spd1:选用i级分类试验冲击电流iimp通过幅值电流不小于35ka(10/350μs),残压小于4kv;
spd2:选用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5ka(8/20μs),残压小于1.5kv;
spd3:选用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3.5ka(8/20μs),残压小于1.2kv;
3) 产品验收
所有产品必须具有国家相关部级质检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6. 防雷接地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主要性能和参数指标 备注
1 总电源进线防雷器(一级) 最大通流容量60ka obo
2 最大通流容量61ka obo
3 楼层电源第二级防雷 最大通流容量40ka,un=230v obo
4 电源第三级防雷(单相) 最大通流容量20ka obo
5 综合布线分配线间防雷插座 最大通流容量19 ka,功率2000w,vn=50v,vc=300v,vp<1000v, 雷迅
6 通讯专线防雷器 通流容量5ka,插入损耗小于0.5db,反应速度为10-9秒 obo
第三章、施工组织设计
1.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为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建立专职项目组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项目实施人员组织结构图
1.1 岗位素质要求、分工及职责
1) 项目经理
具有扎实的大中型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和丰富实施经验,独立完成过大中型系统工程的管理实施。监督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负责;负责协调解决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负责与建设方、监理方及相关工种的协调工作。
工程管理工作由甲方工程监理和施工方分别委派一人负责本工程项目总体规划,统筹制订工作计划、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工作及有关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决策,具体管理和协调以下事项:
? 方案审查:根据合同、设计方案组织项目的实施建设;
? 进度控制:总体控制各阶段工程进度和监督进度完成的情况;
? 质量监督: 定期的质量检查,随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和设备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协调配合:就工程有关事项协调建设方各部门和相关施工单位,安排工程实施;
? 后勤保障:对参与建设人员的主要工作、生活环境提供方便;
? 质量验收:根据方案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有关标准,组织对本项目进行验收;
? 扫尾工作:解决本项目的有关遗留问题.
2) 现场管理负责人
具有大中型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实施经验,技术知识、技能全面和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负责组织本项目实施方案建设,现场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工作;制作更新与任务相关的工程文档;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测、妨碍进度的因素。
工程现场管理工作由施工方根据工程实施进度和现场情况委派1-2人负责,甲方可根据需要安排1人协助负责。具体管理和协调以下事项:
? 组织实施:根据建设方、监理方和项目经理要求随时修改调整实施过程;
? 项目进度:合理控制各阶段工程进度和监督进度完成情况;
? 质量监督:随时进行质量检查,发现和处理实施过程中的施工、设备质量问题;
? 协调配合:就工程具体事项协调相关部门和各工种,配合工程实施;
? 材料管理:根据工程需要调配材料及设备,办理各类交接手续,并提供相应的合格证、检验证明等材料;
? 质量验收:根据方案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有关标准,安排对本项目进行验收;
? 扫尾工作:解决本项目的有关遗留问题。
3) 工程参与人员
要求具有丰富工程施工经验,作为主要人员参加过大中型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协助本任务小组共同完成工程安排的任务;及时反馈用户的要求与意见;承担完成所接受任务的责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进度等问题及时上报。
4) 技术负责人
要求具有丰富工程设计经验,作为主要人员参加过大中型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协助项目经理共同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及时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对变更内容做出相应的变更设计。对沾化系统集成工程的需求和建设目标进行分析,提出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配置要求,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导解决问题。
5) 材料管理负责人
负责项目所需材料设备的组织供货和内部交接手续。
6) 验收负责人
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分阶段对安装质量、进度、资料进行内部验收,并提出整改意见。工程竣工时,积极配合甲方、监理进行整体工程验收。
7) 工程总监
负责定期的质量检查,并将质量检查结果书面上报公司。
1.2工作流程
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还应发扬相互协作精神,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大致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设计-包括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方案设计,工程方案设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设计支持小组负责完成;实施方案设计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工程总监协助工程技术组、系统集成组、质量检验组、现场项目管理组负责完成。
第二步:是实施,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由现场实施组、设备材料管理组、质量检验组完成。技术支持组作为支援。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以控制工程质量为主,以控制工程进度为辅,不断督导检查,以执行标准为设计依据,以工程验收标准为检验依据,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直至工程验收。
1.3 规章制度
1) 协调会议通知制度
凡是与系统工程有关的,由建设方、监理方、实施方或其它工程方参加的协调会议,必须就有关协调情况及最终答复形成会议纪要以备查,会议纪要送达建设方及相关人员。
2) 合同与资料管理制度
凡是与系统工程项目有关的合同文件和施工资料,由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借阅必须经过授权和登记。
3) 质量分析会制度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进行工程质量,进度等,情况检查,并做好记录,会后及时地把会议纪要分发给有关人员。
4) 验收制度
由建设方、监理方、实施方及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小组,由验收组长把验收结果填入工程报验单并签字,其他验收人员在此报验单上签名。
5) 项目组工作制度
必须遵守项目组的相关纪律和安全规定。遇到原则性问题必须及时向上汇报,经同意(或提出处理意见)后方能处理。在重大原则问题处理上,应征得项目经理同意且签字后,方可处理。必须与建设方、监理方、其他工程施工单位及有关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严格遵守建设方、监理方制定的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2. 人员、工具配备情况
根据工程设计、实施及项目管理经验,组建项目组织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
2.1 项目组人员
2.2 施工机械设备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施工特点,本工程施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 剔槽埋管;
? 双绞线、大对数电缆、主干光纤敷设;
? 设备安装;
?
56; 线路测试;
各施工阶段需要的主要机具和检测设备计划见下表。
序号 设备及仪器名称 型号/产地 数 量 功 率
(台) (千瓦)
1 博士电锤 1 0.75
2 日立正反转手电钻 1 0.15
3 牧田开槽机 1 0.75
4 摇 表 1
5 接地电阻测试议 1
6 健伍对讲机 2
7 电焊机 1 20
8 牧田冲击钻 1 0.45
9 牧田切割机 1 2
10 fluke测试仪 1
11 fluke测试仪 1
12 龙牌手枪钻 1 0.15
3. 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
3.1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
系统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执行下列标准规范和要求:
?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标准》(322-1998)
? 《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313-1998)
? 《钢管敷设工艺标准》(305-1998)
? 《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33-1996)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3.2 主要施工工序及方法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剔槽预埋施工部分、穿接校线施工部份、设备安装部分、调试初验部分。
3.2.1 剔槽预埋施工部分
预埋的施工是安装工程施工中的基础部份,管路的预埋应根据图纸所标注的类别选择相应管径的pvc管(在受强电等电磁干扰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应采用金属钢管预埋)。由于本工程的主体建筑已完成,因此预留预埋管已无法实施,只能在墙体上剔槽埋管,要求如下:
1) 查阅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网图,确认开槽埋管的正确位置。
2) 对与小口径的pvc管(¢25以下,含¢25)弯管时应用弯管弹簧弯折,弯曲半径大于6倍管径。
3) 对墙面隐蔽预埋管路,应做到图纸所标点位位置,误差距离不得超过150mm。
4) 墙面预埋管路应垂直于地面,不得斜拉管路。
5) 对有弱电井部分,管子出口应排列整齐,所留长度相等。
6) 所有pvc管预埋,在管口处均应用防水胶带包严,并做标记,利于找管。
7) 终端暗盒预埋时应做到与水电暗盒标高一致,以水平黑线向下700mm,但实际安装时应多和水电协调暗盒标高。
8) 对预留预埋剔槽部分,在施工中应作为管理重点,有如下要求:
? 严令禁止在土建粉墙后剔槽,剔槽必须在砖墙面上完成,可安排在各层拆模后的第二天进行。
? 剔槽切忌野蛮施工,不得大面积破坏墙体,或把砖墙剔得对穿,对破坏结构者,必须重罚。
? 墙面剔槽深度必须保证预埋管能埋入墙体,不致于影响土建抹灰。
? 剔槽前应在砖墙上,或地面上弹水平墨线,保证剔槽的垂直度。
? 空心砖剔槽时,不宜用錾子剔槽,宜用施工锤斧口一面敲剔。
? 轻质隔断不得剔槽,宜利用轻质隔断的中空孔做管。
? 凡用开槽机剔槽者,必须浇水剔槽。不得强制性剔槽。
? 剔槽时不得破坏板面钢筋,只能剔去混凝土的表面保护层,或墙面抹灰层。
? 板面剔槽时不得破坏板面结构,或打通板面。
? 对于预埋管路应及时找管穿铁丝,铁丝应捆梆于管口部位防止脱落。
3.2.2 穿接校线施工部份
? 铁丝拉线时,用力要均匀,防止拉断线。
? 整卷线在穿线前必须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有断线。
? 终端盒接线宜留长度为200mm。
? 穿线后及时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
? 跨施工阶段的线路应做到每星期检查一次。
? 用万用表查线时应在欧姆档1*10档位以下测线,同时对每根线进行短路、开路测试,对多芯线的检测,应进行每根线间的交叉测量,确保线路通畅,无短路现象。或用摇表检测线路,确认无对地短路,或线路破损现象。
? 每根线要在两端头用白胶布注明线号、楼层号,并在图纸上注明。
? 弱电井内的线应分线号,分线材类别缠绕整齐。
? 采用接线端子时,接线应牢固,无松脱现象。
3.2.3 设备安装部分
? 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 认真阅读设备安装说明书,做到心中有数。
? 由专业技术工程师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样榜施工。
? 设备通电运行前必须仔细检查线路情况,避免短路烧坏设备。
? 设备安装端正,保持表面清洁。
? 严格按照设备接线图进行接线。
? 所有设备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连接接入大楼接地端排。
? 设备通电由专业项目负责人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安装和施工。
3.2.4调试初验部分
系统调试初验是按照国家、国际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各子系统实施质量的检验测试,防止由于偶然性和异常性原因产生的质量问题的积累和延续,借助初验资料分析,及时发现操作者、施工机具、设备材料、施工方法、操作环境及管理上的问题,以及系统整体运行及与其它应用程序的配合状况,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或改进,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3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安排
1) 编制原则
坚持统一计划的原则,认真做好综合平衡、切合实际、留有余地;坚持施工工序,注意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2) 编制依据
? 工程合同范本的要求;
? 施工图、工程概预算和施工组织计划;
? 人力、资金等保证条件。
3)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总体计划安排,主要采用分工序施工作业法,根据施工情况分阶段进行。
一、施工准备阶段
? 工程实地勘测;
? 深化设计方案;
? 技术方案论证;
? 施工技术交底;
? 材料和设备采购、检测;
二、线缆布放阶段
? 管线预埋、预留施工
? 管线及预埋箱、盒、材料进场报验
? 管线预埋、预留
? 管道隐蔽工程记录与验收
? 线缆敷设
? 线缆材料进场报验
? 线缆敷设
? 线缆检测、记录和验收
三、设备安装阶段
? 设备进场报验
? 设备安装
? 配线交接间设备安装
? 机房设备安装
四、内装修完工阶段
?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
? 竣工资料整理及交付
? 系统自检及整改
? 系统培训
? 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4.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4.1质量检验评定的依据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要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也要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因此,质量控制的依据应体现这两部份。质量控制要重点对材料、配件、设备的质量进行控制和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除了共同的合同文件、设计图纸以外,还有各种专门的技术性法规或其他规定。
4.1.1 材料和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
? 有关产品的技术标准;
? 有关试验、取样、方法的技术标准;
? 有关材料和设备验收、包装、标志的技术标准。
4.1.2 工序质量的控制依据
有关智能建筑安装作业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为保证工序质量而制定的操作技术规范,必须严格执行:
有关施工工艺规程及验收规范。这是以分项、分部工程或某类实体工程为对象而制定的保证其质量的技术性规范;
4.2 质量控制中的工具、技术和方法
在弱电系统工程项目实施与开发过程中,都应该在质量保证活动中合理地使用质量保证活动的支持工具、技术和方法。
常用几种工具:
1) 各种材料与设备的质量及规格测试诊断工具
这些工具应能进行设备的拓扑关系分析、单元测试与功能测试。不仅能提供各种测试诊断结果,还能生成性能分析报告,以协助组织最终交付建设方的有效测试验收的集合。
2) 系统配置管理工具
支持配置管理人员对配置的更新管理;支持配置管理人员在不同的工程文档相关内容之间进行相互检索,并确定同一工程文档某一内容在工程文档中的涉及范围;同时还应支持系统配置管理人员对系统配置更改进行科学的管理。
3) 工程文档辅助生成工具与图形编辑工具
主要用来绘制描述系统分布与结构的系统结构图、设备连通图以及绘制描述系统特性的一些其他图形。项目实施开发人员利用这个工具的正文与图形编辑功能,可以比较方便地产生清晰悦目的工程文档与图件,也有利于对工程文档进行更改,还有助于提高工程文档的编制质量。
4.3 施工准备工作质量管理
1)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组织机构,明确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范围;
2) 在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及时编制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3) 做好各专业的准备工作;
4) 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施工图纸、标准图集,修改设计和技术核定等技术文件;
5) 组织特殊工种技术培
训,操作资格审查或考核;
6) 施工机具、试验设备、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的准备;
7) 做好施工人员技术交底;
8) 按工种设计、施工设计或规范要求,做好工艺评定试验的项目;
9) 材料和设备的施工技术设施投入使用前的检查与确认;
10) 做好接受第三方质量监督的准备,为第三方监督创造必要的备件。
4.5 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以保证质量为目的,将有关部门、各个工作岗位、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施工生产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使全体成员形成保证质量的有机整体,落实施工准备、施工中和系统试运行、交工后服务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权限和方法,使质量在形成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5.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5.1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
成立安全生产(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任务小组负责人和工程总监担任副组长:
组员:工程技术人员,质检人员、操作施工人员。
项目经理负责工程整体安全管理和协调工作。
任务小组负责人负责施工人员、设备,施工过程等安全;
工程总监负责施工技术安全。
5.2 安全防范重点
? 施工人员政审安全性
? 资料记录保存安全性
? 事故控制点:
? 1.5米以上的高处坠落事故;
? 触电事故;
? 物体打击事故;
? 设备机具伤害事故。
? 控制点的管理:
? 制度健全无漏洞;
? 检查无差错;
? 设备无故障;
? 人员无违章。
5.3 安全措施
5.3.1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 严格审查施工工作人员的个人资料,合符规定才能上岗;
? 在系统调试交接时,帮助建设方建立系统的文档管理,将完整的竣工图
纸、设计文档、操作、维护手册、设备清单等保存完整,以便备查;
? 保证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所产生记录保存的安全性,以便发生异常事故
时备查;
5.3.2 保证施工安全实施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在每次调度会上,都将安全生产放到议事日程上,做到处处不忘安全生产,时刻注意安全生产:
?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
?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设置临时设施,严禁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
? 施工现场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拴安全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 施工用电、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建设部颁发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防范》(jgj46-88)规定操作,严禁私自拉电或带电作业。
? 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应有可靠保护接地,随身携带和使用的工具应搁置于顺手稳妥的地方,防止发生事故。
? 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 施工用的高凳、梯子、人字梯、高架车等,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其牢固性。梯外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并不得垫高使用。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围栏。
? 人字梯距梯脚40-60cm处要设拉绳,施工中,不准站在梯子最上一层工作,且严禁在这上面放工具和材料。
? 吊装作业时,机具、吊索必须先经严格检查,不合格的禁用,防止发生事故。
? 在竖井内作业,严禁随意蹬踩电缆或电缆支架;在井道内作业,要有充分照明;
? 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如暴风、雷雨),影响某些作业施工安全,按有关规定办理停止作业手续,以保障人身、设备等安全。
?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查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上报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与有关方面协商处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和建设方,按政府有关规定处理,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事故不查清责任不放过,事故不吸取教训不放过,事故不采取措施不放过。
?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安全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并做好记录。
5.3.3 文明施工措施
为实现现场文明施工,贯彻"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严肃法规、消灭违章"的要求,要求进入现场的施工队伍均应按照标准化工地的要求来进行。
5.4 技术措施
?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建设方制定的有关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接受建设方的安全教育。
? 进入施工现场的有关人员(含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佩带工作卡。
? 注意施工现场环境卫生,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和用火,勿随地吐痰。
? 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设计确定的平面布置图规划,机具设备、材料应按照制定地点安装或堆放,材料要有分类立卡,按手续领取;
? 施工中的废弃物要及时打扫,施工一层清洁一层,做到活完场清,保持现场整齐、清洁、道路畅通;
? 所有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自觉遵守有关部门规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穿戴整齐,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工作中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 施工现场要有严格的分片包干和个人岗位责任制;
? 施工人员在工地期间不许打架、喝酒、窝工等;
? 现场办公室要保持清洁、空气清爽,图纸、工具、衣物等应整齐有序;
- 上一篇:对妇联工作的感受
- 下一篇:危大工程施工安全要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