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作流程范文
时间:2024-02-22 17:4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工作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选定报道主题,编写策划提纲
1)首先由编辑部根据本月公司内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会议、大型活动、领导参访、调研指导等),结合时政动态,选出本期报道策划主题草案。
2)将修改后的策划主题草案提交集团办领导审核、修订后,编写本期策划提纲,并根据策划提纲,部署本期采编工作安排。
1)组稿
主要针对二版、三版内容的落实问题。二版内容暂定为公司内部新闻,主要定位于通讯员所采写的命题和自拟题人物通讯、事件通讯,以及时效性稍弱的短讯等。由编辑将本期报道主题通知给通讯组成员,并组织通讯员采写稿件。
2)约稿
集团公司及下属各公司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而编辑未能做现场采访的,获悉后应及时安排到场通讯员采写相关事件报道。
3)集纳
根据本期既定提纲,搜集与主题相关的理论、行业、市场等文章。按照党建、工会、管理、投资、人事、员工素养、CIS、行业动态、行业知识、市场动向等诸方面资料,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摘编集纳,目的是开阔员工眼界,倡导见贤思齐的进取精神。
4)处理常规性自然来稿
为鼓励广大员工踊跃投稿,凡员工投稿,编辑应认真处理。有修改刊发价值的,应该认真修改,包括修改错别字、病句、语法、逻辑错误及语言加工、润色、制作标题,大篇幅主题文章应加配导语、编者按语、前言等。
三、选配照片
1)自行拍摄的照片要求优中选优。拍摄角度、构图要讲求技巧,突出主题。
2)集纳和常规性自然来稿配图,图片质量和大小应符合刊发标准,切合主题。
3)图片处理要求清晰,亮度适中,裁切合理、得当,避免草率。
四、版面统筹,拼版、画版
1)稿件全部到齐后,按照策划提纲,进行版面的统筹策划安排,根据具体情况对现有文稿进行增删,必要时可配新闻短评,预留版面不足者,对相应的文章挤掉水分。文稿全部敲定后,开始进行栏目设置。
2)画版要按照稿件的重要程度,主次安排得体。照片搭配合理,总体版面轻重协调,整齐划一,清新疏朗,错落有致,切忌版面呆板,缺乏生机。
1)拼版、画版结束后,应及时拿发排公司排版。排版期间,编辑应在场专守,以便传达编辑本人版面安排思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返工和重复劳动,为按时出刊争得时间。
2)排版全部结束后,及时出样。出大样、小样各一份。小样及时送呈本报主编、总编审查;同时,责任编辑也应抓紧时间进行第一次校对,包括版式修订。
六、修订、清样、定稿、印刷
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业扩报装;优化途径
0 前言
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和要求的增高,传统的业扩报装工作流程繁琐,给客户用电带来众多不便,阻碍了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因此,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业扩报装工作流程亟需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1 业扩报装工作流程的概述
供电企业的业扩报装工作是指供电企业在受理客户用电申请后,根据客户用电需求和供电网络系统的状况,制定安全、合理、经济的供电方案,是客户从申请用电到实际用到电过程中供电部门所有业务流程的总称。业扩报装工作范围具体包括:接受用户用电申请、现场勘查、拟定供电方案、答复用户、工程设计实施、组织检验、签订供用电合同和装表供电、建立用户档案资料等具体业务。在原有的业扩报装工作流程中,需经过方案设计、确定图纸、电网铺设、正式通电四个环节,并且工作流程复杂,花费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用户的用电,也影响了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
2 造成供电企业的业扩报装工作流程效率低下原因的分析
目前,从业扩报装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理效率低。所谓受理效率低是指,多数供电企业对用户申请用电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忽略了业扩报装的受理环节,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以至于出现从申请到用电的周期大大增加。
由于受理工作需要专业人员负责,在实际工作中,对客户的申请不能给指导性的意见,导致用电申请客户需要多次往返营业厅办理,增加受理工作的负担,延长了业扩报装工作的周期。
(2)审批和确认环节进展缓慢。审批和用户确认是供电企业的业扩报装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通常电力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用户的用电申请进行调查确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户充分配合,并就用户的
申请沟通交流,且对最终的设计方案进行协调,若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会影响后面的审批,进而延长业扩报装工作的时间,降低其工作效率。
(3)电路网的施工进度缓慢。电路施工的进度也是影响业扩报装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安装实施具体作业,通常,电力公司将施工委托给有施工资格的公司进行施工,这样,用户还需要和施工的公司进行协调,增加了业扩报装工作的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
3 优化电力企业业扩报装工作流程的途径
根据供电企业的业扩报装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优化业扩报装工作流程,以切实提高其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提高业扩报装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重视受理环节,缩短受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电力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业扩报装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从上到下充分提高对业扩报装受理环节的重视,完善工作流程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在用户申请用电时做到快速受理,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而提高业扩报装的工作效率。
(2)树立客户第一的营销理念。
为了提高审批和用户用电确认的工作效率,电力企业在业扩报装工作过程中需要树立客户第一的营销理念,充分尊重客户的意愿,在客户需求合理、方案科学、经济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用户的建议,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要求,以减少协调沟通的时间,加快审批,进而提高业扩报装的工作效率。
(3)提高电路施工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①在电力企业进行施工委托时,事先要和用电申请用户协商,共同选定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并签订相应的合同,避免因供电单位独自委托而引起的客户不满,进而造成在协商的时间浪费,影响工作效率。②对电路的施工方案编制合理计划,并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指导施工,防止因施工不合格造成返修而延长工期,降低业扩报装工作效率。
(4)完善电力企业的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提高业扩报装工作效率的保证。
由于目前我国多数电力企业在平时的工作开展中存在普遍的管理混乱现象,例如分工不明、权责不明等都严重影响了业扩报装工作的效率。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电力企业需要引进根据自身的特点,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等机制,配合管理的进行,并明确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责,首先对用电申请受理的人员要求做好详尽的记录,并存档,其次,对于审批和确认的工作人员,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供电方案,最后,在对施工线路要及时的检查审核,通过后才能投入使用,以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语
电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供电企业需要不断地优化改进业扩报装工作流程,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而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提高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政琦.关于电力企业业扩报装工作流程优化的分析[J].中国电业.2012,(04):71-74.
篇3
论文摘要: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基本思想是以数字化的生产控制信息和管理信息为基础,对印前、印刷、印后流程及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实现业务处理流程与印刷生产工艺流程的完全集成,使得图文信息、生产控制信息、业务处理信息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顺畅流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印刷企业更好地适应及塑造内外部环境,为顾客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同时提高企业的关键绩效。
流程再造(或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学重要理论之一。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1993)将流程再造定义为:“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的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的再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流程再造的思想是企业通过对流程的再思考与再设计,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近年来,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众多行业都在思考变革与重组,寻求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及方法。流程再造理论在这样的变革时代也就受到了格外的关注,很多企业尝试实施企业流程再造。印刷行业也不例外,从信息化到erp,再到将印刷生产与管理各环节及职能部门集成为一个整体的数字化工作流程,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流程再造的思想。本文结合流程再造理论分析印刷企业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思想。
一、企业流程与流程再造理论
1、企业流程的概念
流程一词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一系列相关的人类活动或操作,有意识地产生一种特定的结果。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流程由一系列活动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结果及目标。企业流程就是企业完成其业务活动,为顾客创造有效的价值并获得利润的过程。企业流程的分类根据其目的与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如按流程的处理对象分,可以将之分为实物流程、信息流程等;按流程跨越组织的范围来分,可将之分为部门间流程、企业间流程等;而从工业企业的角度来说,将其分为管理流程和营运流程更符合其特点。
2、流程再造核心思想
企业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有两个,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再造的两个不同层次的目标:一是通过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的调整,使企业在赢利水平、生产效率和速度以及顾客满意度等关键指标上有一个巨大的改进,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使企业不仅取得经营业绩上的巨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形态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将企业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形态,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印刷企业流程及流程再造
对于印刷企业,可将其流程分为印刷生产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印刷生产流程又可分为印前处理流程、印刷加工流程、印后加工流程等子流程,主要包括图文输入、图文处理、排版、拼大版、分色加网、软片与印版输出、数码打样、墨键设定、印刷控制、印刷、裁切、折页、装订等活动。
业务处理流程则主要包括问讯、计算、报价、订单确定、订单准备、生产调配、作业追踪、物流等活动。
印刷企业流程再造是指对印刷生产流程、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新塑造,将原来支离破碎的各职能部门组成一个整体,适应激烈变化的环境,满足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以作业、过程为中心的目的,改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再造可针对印前处理、印刷处理及业务处理等单个子流程,也可在多个流程间进行,实现印刷生产与业务处理流程的整体调节。
三、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
1、数字化工作流程基本思想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基本思想是以数字化的生产控制信息和管理信息为基础,对印前、印刷、印后流程及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实现业务处理流程与印刷生产工艺流程的完全集成,使得图文信息、生产控制信息、业务处理信息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顺畅流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印刷企业更好地适应及塑造内外部环境,为顾客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同时提高企业的关键绩效。
2、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几个层次
数字化工作流程从其涵盖活动的数量和范围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基于pdf的印前工作流程、基于pdf+ppf的印刷生产工作流程及基于pdf+j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
(1)基于pdf的印前工作流程。基于pdf的印前工作流程是以印前活动的数字化为基础,从印前流程中关键活动着手,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提高生产效率。如使用ctp技术缩短流程,以更优异的pdf文件取代ps文件作为页面描述格式,采用自动印前检查方法取代以前完全手工的检查方法,采用自动拼大版技术取代手工拼版,由一个高素质的员工完成从图文输入到处理及检查与输出的整个流程等
(2)基于pdf+ppf的印刷生产工作流程(印前、印刷与印后)。基于pdf+ppf的印刷生产工作流程除了对印前流程进行上述设计之外,还将通过流程间的整合实现印前、印刷及印后流程的无缝链接。这种链接需要信息化、自动化的基础,以及管理层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流程间的整合同样可从关键活动着手。如通过色彩管理及标准化实现印刷机油墨预设的自动化,减少印刷的准备时间;通过印前流程中产生的ppf印后控制信息对印后加工设备进行自动参数设置,提高印后加工的效率等。基于pdf+ppf的印刷生产工作流程具有很高的印刷生产柔性,更能适应当前印刷环境的变化及顾客的需求
(3)基于pdf+j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基于pdf+j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核心是通过pdf、ppf、jdf等标准对印刷生产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将它们集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信息在流程中畅通的流动。该流程以作业为中心,以客户作业信息输入为起点,以jdf为标准,实现问询、生产计划制定与控制、物流配送、应收款回收等活动的流程化处理。同时,客户与外协企业也成为流程的一个节点,企业、客户及外协企业间的沟通更快捷、高效。基于pdf+j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是三个流程中涵盖活动最多、再造最彻底的流程。
四、数字化工作流程体现了企业流程再造的思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化工作流程体现了企业流程再造的思想。理由如下:
1、数字化工作流程是流程内部及流程之间的整合与重组
基于pdf的印前工作流程是基于印前流程内部的再设计,基于pdf+ppf的印刷生产工作流程及基于pdf+j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是基于流程之间的再设计与组合。
2、数字化工作流程体现了以顾客为导向的思想
流程的再设计是为了更快、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在较短时间内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印刷品,满足顾客的需求。
3、数字化工作流程体现了以作业为中心的思想
基于pdf+j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是以作业为中心而设计的,整个生产与管理围绕作业而展开。流程输入的是包括客户资料在内的作业信息,流程的各节点能从作业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各节点的状态保存在信息网络中,其他节点可通过相关权限了解状态信息。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企业再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企业流程管理;工作推进;落实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传统的企业组织与专业化的分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企业的发展,不仅不能再起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还成为了导致企业组织不能与快速变换的市场发展同步的现象,成为了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因此,企业流程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企业流程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的具体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本文将主要对企业流程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作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
一、企业流程管理理念概述
企业流程管理理论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由于传统的企业职能管理方式已经不再能够起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而企业流程管理理论则通过为企业各个工序安排适合的工作、任务与目标规范等方式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分工与管理,不仅很好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与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化管理结构,并且对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流程管理的发展现状
鉴于企业流程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在企业内部实行了企业流程管理理论,并对此较为重视。然而由于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较为标准完善的企业流程管理体系,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缺陷。如企业内部的各种活动的职责权限混乱、不清晰,交接工作不顺利,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繁琐、流转时间较长并且效率较低,或是没有对企业流程的管理实行实时监测、控制与评价,再加上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流程管理的认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了我国企业流程管理没有发挥出全部的潜能、存在诸多漏洞的现状。
三、推进与落实企业流程管理工作
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为企业流程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1.企业流程管理的业务流程规范化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的日趋成熟,与其在城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领域的成功运用,实现企业流程管理的网络化运行已经不再是幻想。然而,在企业流程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也不能将业务流程图与业务流程管理的工作标准等各种业务都一股脑的全部纳入企业流程管理的网络化运作中。而是要在深入分析企业内部缺陷与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与需求,有计划、有依据、有设计的对企业流程管理工作进行落实。
2.有效利用企业内部原有的管理软件
信息化技术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现代社会,企业内部也拥有着一系列的办公软件管理系统。因此,对这些原有的资源我们不能将其忽略,而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效用。在建立企业内部的网络化流程管理体系时,要将企业内部原有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资源管理系统、财务、项目管理系统等办公软件有效的利用起来,使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系统协同合作,发挥出更强大的企业流程管理效用,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助力。
3.建设企业外网、改造企业内网,提高企业流程管理质量
信息的快速流转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要建立起企业的即时通讯体系,保持企业外部与内部之间、内部与内部之间网络信息通讯的快速畅通,这对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企业流程管理必须重视对企业内外局域网体系的建立,利用统一门户的多协同子站原则建设外网、改造内网,对企业内部的流程管理进行工作的指示与命令的下达与各种文件的审批与资源的共享,有效提升企业电子流程管理的快捷性。
4.定期对网络化的企业流程管理体系进行检查、维护与考核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网络流程管理体系之后,不能长期的只利用不检测,长此以往,会使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所发挥的作用日渐微弱。因此,企业的流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对企业的流程管理工作进行检验与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来对企业流程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与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以后流程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
总之,企业流程管理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工作主要是向着与信息化与网络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的,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企业流程管理当前发挥效用低、流程管理流于表面化的现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要想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面前赢得发展的先机,就需要转变原有陈旧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而企业流程管理理论的出现为解决企业的发展难题带来了福音,然而由于企业流程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对企业流程管理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梅绍祖.流程再造理论[J].清华大学,2010,12(2):13-23.
[2]北京价值工程学会.价值工程与价值管理[J].机械工业2009,35(3):14-41.
篇5
关键词:成本视角;中小企业;共同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3—0054—06
一、引言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MSE)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从我国情况看,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上半年,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1%,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生存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极不相称。IFO项目调查显示,2011年以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中国有65%以上的中小企业陷入了困境,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成为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通过节约物资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做法已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特别是物流领域。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连续增长,物流费用率始终居高不下。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幅达18.3%,高于上年17.8%的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升至18%。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物流费用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困难重重。加上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物流资源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物流成本的上升压力,导致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得不到根本改善。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新的竞争和成本压力,需要以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导向,突破单个企业的组织边界,在产业集群条件下形成优势互补,积极探索构建共同物流体系,显著降低物流运行成本,拓展“第三利润源泉”。
共同物流体系以满足整个区域经济的需要为目的,由共同物流政策与标准系统、共同物流运作系统和共同物流企业系统构成。从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优化的角度建立有效提升供应链绩效的中小企业集群共同物流服务体系,有助于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物流资源功能、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中小企业集群的相似性使得共同物流成为可能,不同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程度对共同物流的需求不同,实现共同物流的条件也不一样,需要具体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流发展模式,主要研究工商企业如何与上下游企业形成物流共享的合作机制,搭建物流信息化平台,提出了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等模式。Ploos van Amstel、Da-vid Farmer(1990)最早提出了共同物流的雏形,通过研究激烈的竞争环境给企业物流带来的新要求,探讨了零售企业需要与上游供应商企业构建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并认为EDI(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重要手段。Patricia J.Daugherty、Alex—ander E.Ellinger、Craig M.Gustin(1996)通过对不同行业的372位物流经理调查显示,认为一体化物流能够显著地改善客户服务和降低成本,更容易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改进协调的信息和材料流动,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相一致。随后,Richard J.Tersine、Albert B.Schwarzkopf(1991),Jan C.Fransoo(1992)等不同的学者都从工商企业发展需要的角度阐述了企业进行物流一体化的重要意义。Huan NengChiu(1995)结合45家台湾零售企业的调查结果,探讨了如何构建台湾一体化物流。Gensh—eng(Jason)Liu、George D.Deitz(2011)从262个研究样本中获得数据,分析了一体化物流运作如何提高供应链制造企业大规模定制能力。综合国外学者研究成果,仅提出了“一体化物流”、“物流共同化”的概念和理念模型,并未提出详细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政府在推进一体化物流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国内学者对于共同物流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王之泰教授(1995)对共同配送的定义:共同配送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共同配送的本质是通过作业活动的规模化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共同配送是指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横向联合、集约协调、以及效益共享。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中小企业或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关于区域共同物流体系的研究。关于城市共同配送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叶志坚的博士论文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共同配送的源起,效益分析、线路优化、收益分享机制等。宣登殿(2006)等研究了基于GIS系统地城市共同配送线路优化问题,赵艳萍(2011)根据利益分配原则针对几种有效联盟建立利益分配模型,利用对策二次规划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区域共同物流体系的研究方面,闰秀霞等(2006)从物流的主体、客体、载体等三个维度,论证了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的问题,并建立了概念模型。黄福华(2007)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共同物流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了中部地区共同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黄福华,周敏(2009)通过分析封闭供应链环境下如何实施共同物流来实现对绿色农产品的全供应链管理,并设计了四种适合农产品需要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综合国内学者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共同物流概念辨析,共同配送线路优化和利益分享等问题,缺乏系统分析;从企业层面,对共同物流模式的研究比较欠缺,对模式选择问题也并未深入。
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方向并不一致:国外学者研究一体化物流的角度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自发行为,注重从一体化物流契约和供应链物流信息共同化两方面进行研究。此类研究考虑政府对市场干预能力有限的环境,不符合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政府主导模式。国内学者的研究宏观上集中从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的角度分析,缺乏对共同物流发展模式的认识,体现了我国物流业发展条块分割、行业分割的现实局面;微观集中从企业的共同配送线路优化、收益共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此类研究成果与我国目前共同物流或共同配送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并不吻合,且大多数数理分析模型与国外的相关模型相似度很大,不符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为低级制造型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双重利润挤压,成本压力非常大。共同物流作为一种可以节约全体中小企业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从成本的视角下研究设计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并建立共同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模型,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设计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物流需求特点,本文设计了四种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
(一)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
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形成供应链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主导下,由一个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形成一体化共同物流信息、一体化共同运输计划、一体化共同仓储计划,最终实现一体化共同物流运作体系,如图1所示。
该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具有明显的产业发展背景,具备实施可行性,是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初级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该运作模式仅仅整合了某一供应链内部资源,对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力度有限;加上产业链内部本身存在利益冲突,该运作模式存在实施效益不明显的风险。
(二)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
同产业的行业协会为组织方,将同产业供应链中的物流业务进行集成,制定行业物流标准和物流操作流程,由一个或多个具备标准化物流集成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同产业物流服务,如图2所示。为避免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存在整合资源太少的问题,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将同产业中的相关企业吸纳到共同物流运作体系,增加了共同物流参与方数量;由于同产业企业的业务类型相似,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基本相同,物流操作工具和物流操作流程基本上可以通用,故该模式在理论上具备可行性。现实中,由于行业协会或其他行业组织对行业组织中的中小企业并不具备强制的约束力;而同产业联盟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一旦共同物流信息泄露,将导致参与共同物流体系的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受到损失,因此,该模式存在较大的运行风险。
(三)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
在中小企业比较发达且集中的某一小型区域内,不同产业之间的中小企业发现了物流运作成本是企业主要成本,有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将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由一个或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形成小型区域的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
该模式有效避免了同产业联盟共同物流集成运作模式所带来的同产业竞争信息泄露风险问题,同时也可以在更广泛的产业领域中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具有较大的优势。该模式的物流参与方属于不同行业,物流需求的特点和要求也将不同,另一方面,该运作模式缺乏组织主体,实际运作中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
(四)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
在较大的产业集群区域范围内,由政府主导,制定统一的物流运作标准和公共信息平台,建立产业集群配套的共同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产业集群与共同物流体系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局面,如图4所示。在该模式下,政府作为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主导者,引导产业集群下的众多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加入到区域共同物流运作体系下,通过相关政策激励和制度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行为,促进不同产业与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该模式符合当前我国的产业发展阶段特点,发挥了我国政府在市场发展初级阶段宏观调控的优势能力,集约使用了社会闲散物流资源,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全社会物流运行成本,将极大地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在该模式下,政府将肩负起协调多个产业发展、打造物流产业联动发展平台等重要责任,对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成本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具有抗风险能力差、经营成本压力大、管理水平不高等特点,在参与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体系时,需要谨慎选择。针对当前及今后长期时间内,我国中小企业都将面临较大的成本风险,共同物流模式选择应该从成本视角下进行。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和企业调研,本文认为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成本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作业成本,风险成本,协调成本。
1 应分析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作业成本情况。物流作业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服务产品的相似性等。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由于整合了某一专门的供应链的物流系统,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服务产品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缺点是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弱。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主要集中在同一产业中进行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和服务产品都具有成本节约的条件,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稍弱。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在不同产业中进行物流集成,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较强,但缺乏专业化服务,所服务的产品对物流具有不同要求,成本降低的难度较大。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实现了产业集群的物流服务集成化,具有较好的专业化条件和相类似的物流服务要求,同时兼具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优势,是最低作业成本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
2 应分析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风险成本情况。国内外学者对共同物流运作的研究均表明:共同物流体系可能带来的商业机密泄露风险是参与方不愿进行合作的主要原因。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单一供应链体系内部进行共同物流运作,供应链内部就需要信息共享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共同物流运作模式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信息共享,与供应链本身运作体系并不冲突,不存在增加风险成本的问题。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是在同产业竞争对手之间开展,存在较大的信息泄露风险和风险损失,该模式是风险成本最大的模式。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和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都是在某一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中实施共同物流运作体系,存在风险泄露的风险,但后果并不非常严重,属于风险成本较低的运作模式。
3 应分析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协调成本情况。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单一供应链中协调,难度较小,协调成本最低。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开展共同物流运作,协调成本较低。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缺乏协调主体,且需要在不同行业中协调,难度最大且成本最高。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虽然协调范围较大、中小企业数目众多、涉及不同产业,但该模式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有统一的物流作业标准和制度体系,具有较低的协调成本。
总的分析来看,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风险成本、协调成本上具有显然的优势,且具有较低的作业成本,总的运作成本最低,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倾向选择的共同物流模式。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具有较低的协调成本和作业成本,但却有极高的风险成本,实施成功的难度最大。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具有较低的作业成本和风险成本,但却有极高的协调成本,实施难度较大。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和物流产业初级发展水平,是一种具有最低作业成本、较低风险成本和协调成本的运作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五、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实施对策
纵观世界各国对区域物流的宏观管理政策,大多数都是采取鼓励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的共同物流发展。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及相关组织在中小企业共同物流发展中的具体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的运作标准和相关制度。政府在共同物流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市场推进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要建立符合我国中小企业需要的共同物流运作标准化体系,最大限度规避共同物流所带来的风险,提升共同物流运作效率。对参与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体系的企业要给予支持,如用地优先、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技改资助等。要健全现代物流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进一步确立物流主体资格,明确物流主体权利义务和物流产业进入与退出规制的法律规范,调整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行为的法律规范。各地政府要打破地域分割和条块分割,出台的相关政策应协调化和系统化,形成政策合力。政府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物流企业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间的界限,加强横向联合;合理确定现代物流布局,搞好物流网络建设,完善物流体系网络功能与布局规划,并根据物流运作的实际要求,明确未来构建的物流系统网络构架体系的功能定位。
篇6
Abstract: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specialties, the pursui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master process-oriente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Workflow is a method of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work, which emphasizes that from the start to the completion of an activity, several parts integrate according to a certain sequence and cooperate. It provides a good training frame for higher vocational business majors. In the course taking workflow as its frame, the actual work i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workflow. Then based on the continuity, the working tasks, working process and working situation are organized and developed, forming a course system around the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teaching is organized according to workflow.
关键词: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工作流程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urse teaching;working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84-02
0 引言
高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能力缺乏或能力不符企业、社会的要求,这是不争的事实。毕业生能力不佳的主要表现有学生知道做但做不好、不能独立开展工作、工作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技能等,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理工类职业强调动手操作能力,高职经管类职业对员工‘动脑’能力要求更高。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路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1]。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原有课程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动脑”能力进行培养。
1 高职经管类人才的能力结构对课程教学的要求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桥梁”[2]。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行为最终都会落脚并落实于课程教学。“高职经管类人才的能力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职业岗位(群)专业能力,即岗位工作应具备的全部知识与技能,主要取决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要求,既包含具体业务的操作处理能力,也包含整体项目的统筹管理能力、行为逻辑和思维习惯;二是方法能力或通用能力;三是社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交流技能、自我提高能力等”[3]。高职经管类人才职业岗位(群)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操作某项具体任务的技能,更要求学生具有系统思维和统筹能力,这就说明学生需要对某项行为或活动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感知和理解。假如学生从事木工产品企业管理或市场营销等工作,其首先要了解与产品生产相关的全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才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只有在手工业特征比较明显的职业如木工等,工作流程完全由一个人完成,工作过程才有可能与生产流程一致”[4]。显然,这种全面、系统的行为可以用工作流程来说明。
2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强调管理工作中某些具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5]。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作流程不仅“是一门具体的应用技术,但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从整体上考虑问题解决方案的思想,许多领域的研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着工作流整体考虑、过程协作的集成思想”[6]。工作流程是一种集成协作的工作方法,强调某种活动在其开始到完成过程中,由多个环节按照顺序集成且共同完成活动,整个过程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环节之间存在具有层次性的转换,即由上至下、由整体到部分、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关系。
由图1可知,工作流程强调三个方面:组成工作流程的环节或元素或某项工作;二是转换过程,即环节之间顺序承接过程,其不仅体现了简单的顺序,更体现了能力的前后承接;三是从系统的角度考察整体结构。工作流程是对企业某项活动进行了目的、环节、过程、顺序、承接转换、外部环境、人员和系统方法等分析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感知、理解并学习到上述工作方法,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面临某项工作任务时如何独立完成,即能分析开始结束的活动目的、能掌握全部工作思路等。若能将这一内容培养、过程培养运用到高职课程教学中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这种思路为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培养结构框架。
3 高职经管类课程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必要性
对一门课程来说,如果仅仅强调知识点或某项基本能力,那么这门课程是不全面的。一门课程就是一个体系,且是流程化的项目体系。因此,一门有效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更应该学习到流程化、系统化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岗位需求能力来看,高职经管类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从事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岗位不但要求学生会思考、会说,还要求学生会写、会管理,不仅能在别人的指导下工作,更应该能独立工作。工作流程是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平台。只要学生掌握了具体工作流程,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够依据这一流程进行独立工作。
对工作流程的把握,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只会完成一个个被割裂的工作任务的人,能够“做事”,却不能“做成事”。工作本身是完整的系统,在此系统中,每个工作任务都是完整工作流程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只有在整个工作流程中才能获得理解。为了让学生掌握完整工作流程,获得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必须在课程的基础上,引入工作流程活动。因此,以工作流程为框架是经管类专业课程组织的基本逻辑,项目、任务等只是教学的手段。
4 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按照具体流程对实际工作进行分解,依据连续性对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工作情景进行组织和开发,形成围绕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流程组织教学。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课程结构虽为建构模式,但不同于一般建构模式,即课程开展顺序依据工作流程逻辑,以工作流程为系统性主干,以工作任务为环节来组织工作技能集成,辅之以理论知识。由此,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使学与做融为一体,还能够在学习中掌握企业的工作流程,具体见图2。
5 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课程教学目标
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课程不仅注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注重通过工作流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连续性、结构化转换,通过学习嵌入工作流程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方法和思维能力,提升学习者可持续发展能力。
6 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课程教学设计
我们认为基于工作流程和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包含了工作目标分析与设置、工作流程分析、工作环节学习、学习情境创设、信息资源的设计与提供、学习和工作策略设计以及形成性评价共七个方面。其中,工作目标分析要求的是根据具体课程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分析要求的是根据工作目标,选择或创造具体的工作流程,强调的是工作流程和课程的一致性;工作环节分析要求的是根据工作流程,确定好工作任务或项目,分析出环节教学目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工作情境,因此,需要根据工作流程,结合工作目标和环节教学目标,创设学习和工作情境。
参考文献:
[1]邓忠.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经管类课程体系设置[J].当代职业教育,2010(5):35-36.
[2]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7:25.
[3]赵志群.对工作过程的认识[J].交通职业教育,2009(1):1.
[4]-[6]刘在云.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59.
[7]申益美.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涉及[J].当代职业教育,2011(7).
[8]杨新会.对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
[9]毕志武.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刍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6).
[10]胡田田,刘春月.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1).
[11]马莉.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7).
[12]王菊仙.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质量[J].中国集体经济,2010(30).
篇7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岗位技能;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working process of job skills is a rigorous process, after need for entity enterprise actual job skills were completed investigation, then set specific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New Legend(Tianjin)Group working process of job skill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a few months,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job functions to develop logistics management(port and shipping direction)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curriculum system; the working process; job skills; set curriculum
为培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符合现代企业需求,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其中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理念已为广大教育学者所认可、接受、研究,并运用到教学实践[1-2]。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结合、工学结合的过程,以实现过程一致、领域一致、任务一致;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工作过程建立起来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个理念摆脱了过去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教育为本科教育的“压缩型”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教育走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 工作过程岗位技能导向专业课程体系内涵
提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课程体系理念起源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在最终得到一系列研究成果后向外推广,21世纪初引入我国。
工作岗位技能导向是指建立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础上,对工作岗位技能进行科学调研后设定课程体系的整个过程。在某一行业的典型企业的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研究对象,考察典型岗位工作中完整的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工作流程。这些典型的工作流程必须具备对从业者能有较大职业发展空间,快速提升职业能力发展的潜在力度。在以典型工作流程需要岗位技能要素为载体的研究对象,严谨的研究和分析工作流程的每项步骤及关键节点,明确工作组织流程、任务目标、岗位职责、能力需求,进一步确定岗位人才培育的目标能力,即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建立完整的专业课程的专攻知识课程体系与辅助知识课程体系。这就有别于过去在学科建设中先学后做的教学模式,即先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后,再寻找相关工作特定的工作流程体系有所不同。新的专业建设采用先做后学的教学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技能导向,选择行业典型工作流程体系后,通过科学分析,建立严谨的专业课程的专攻知识课程体系与辅助知识课程体系。
2 工作过程岗位技能导向专业课程体系特点
2.1 典型性
典型性应具备三方面内涵,即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知识点覆盖面适度性和过程的入门简便、概念基础性。典型的工作流程非某企业特定的工作流程,也非特定要求的知识点,而是工作流程极为普遍的、真实的、明确的具体流程。从工作流程的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性教学,教学对象具有典型范例流程。
2.2 过程性
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是应该根据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开展教学工作,课程开发应突显过程的动态知识的掌握,能够引导学生专心学习本流程关键节点知识体系,减少知识体系外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时间的耗费,增强学生学习目的的认知感。
2.3 一致性
工作流程的不同阶段与专业课程应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基于工作流程导向是一个整体,因工作的实施不同时期及阶段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不同阶段工作流程的工作重心不一样,能力注重点要求在变化,不同知识运用同步发生变化的过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授课内容与授课计划因工作流程处于不同阶段发生变化,但工作流程与授课内容保持一致。
2.4 严谨性
工作过程岗位技能为导向是一套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典型工作任务应是贯穿整个工作流程在完整的教学体系过程。工作流程能够顺利完成,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工作也应该顺利实施至结束。
2.5 动态性
生产力的变化带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发生变化,典型的工作流程也会发生变化。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没有用于生产工作流程管理前,生产记录采用人工纸张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现在,生产作业无纸化工作流程使管理重心发生变化,管理者更关注工作过程的管理,及时了解生产的动态。
3 新里程(天津)公司工作流程课程体系
3.1 新里程(天津)公司介绍
新里程(天津)公司是从事国际航运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性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创业历程,新里程(天津)公司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北方杂货运输市场为基础,带动船舶管理业务、船舶业务、货运及仓储业务为辅的综合性物流公司。
3.2 新里程(天津)公司业务情况
新里程(天津)公司的业务涉及范围广泛。一是传统海运业务板块,包括如国际海上运输、船舶买卖、船舶管理、租船订舱、船舶、货运、项目物流、融资租赁、船舶基金等多个方面。另外一大板块为新型的现代服务业板块,包括如供应链项目、流通交易平台、航运金融服务平台、IT业务等。新里程(天津)公司的年业务量近6亿元,其中天津的新港到韩国的散杂货运输业务占到70%左右。该公司不是超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但是在天津散杂货出口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个能进行以工作过程岗位技能为导向研究的具有典型企业。
3.3 新里程(天津)公司工作运用情况
新里程(天津)公司下属五大业务分公司及辅助部门。五大业务分公司分别为近洋分公司、远洋分公司、货物分公司、船舶分公司和物流分公司。辅助部门为人事部和信息平台部门。五大分公司部门设置及部门职能见表1。
3.4 岗位职能需要的职业技能及课程设置
通过对表1部门岗位职能工作能力分析,得出岗位工作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是:仓储、配送、货运、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运业务处理。岗位工作需要的扩展职业技能是:采购、运输、国际货运业务处理、港航管理、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流市场开发及物流软件应用等职业技能。
针对岗位工作需要职业技能培养要求,拟定出物流管理(港口与航运方向)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设置,其中核心课程设置为:管理学基础、集装箱运输概论、货物学、船舶管理、港口生产管理、集装箱码头业务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货运、国际贸易实务、港口企业管理学、国际贸易等。辅助课程设置为:会计学原理、物流经济学、物流管理学、数据库应用基础、现代物流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产品技术基础、电子产品实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基础、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英语、国际港口物流概述、海港主要装卸机械、港口生产计划与调度、港口集装箱物流管理、国际船舶理货业务管理、海港商务管理、港口设备与装卸工艺、海上货物运输等。职业资格必考证书设置为:国际货运师证、集装箱验箱师证、单证员证。职业资格辅助证书设置为:特种作业从业人员操作证、助理物流师证等。
4 结束语
新里程(天津)公司无论从企业的组织架构、天津航运业务行业地位和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是物流管理专业(港口与航运方向)课程体系合理设置的参照对象。参照该企业的岗位技能导向的课程设置是科学的,具有较强实用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J2EE架构 工作流引擎 概述 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02
通常说来,工作流技术是企业进行业务管理和效益分析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建模的方式,对企业的运作情况进行仿真的优化设计,制定出最为合理的管理程序,以便实现企业的发展。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定制的模块,二是具体流程的管理方式,三是工作流引擎,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在整体中的。
基于J2EE架构的工作流引擎的概述
工作流引擎在整个工作流程的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上,类似于一个动力机构,它不仅为工作流程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还为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工作引擎的运行内容主要有对流程图的科学解释、企业运营资源的分配和逻辑方面的控制等。工作流引擎在系统的整个运转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
方面:
第一点它是工作流程的状态转换机,对工作流程的状态进行实时的调整与监督,利用数据信息的驱动可以达到控制与管理的目的。在工作流程中,分布着很多的逻辑单元,且每一个单元通常都表示着一个具体流程的逻辑控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工作流引擎的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就是按照既定的规则控制好实例状态信息之间的转换。
第二点它通常是整个工作流程的路由控制器,每一个具体的流程在实际的应用中都对应着一条现实中进行顺利流转的业务程序,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实例的数据会对流程的传输路线带来一定的影响力,传输的方向会受到制约,因为在工作流程最初使用的时候,就已经规定好了流程的运转顺序,通常情况下,这些必要的规定都是在根据流程数据所制定的公式,而工作流程引擎的作用就是要对这些公式和相关的规则实施分析与设计,进而预测出工作流程下一步的运转方向。一般来说,工作流引擎的模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机构模型,二是信息模型,三是控制模型,这三种模型在应用的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特色,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选择与
判断。
1 基于J2EE架构的工作流引擎的具体设计和实现
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流就是对通常业务的处理,本质上就是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主要依据的就是上述的三种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对数据的分析与划分也主要是三类,第一类是控制数据,第二类是相关数据,第三类是业务数据。通常情况下,控制数据一般指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控制的数据,有时还包括基于工作流引擎的控制数据。该种数据在实际的操作中具有不可更改的特征,控制数据也代表了在工作流程中的过程实例与节点实例的特征,并能够反映出工作项的具体状态信息,对工作流程的进行有着促进作用。业务数据与控制数据有所不同,它是专门用在工作应用系统中的,与工作流系统的关系不大,也不受工作流系统的支配,在使用中可以引用工作流流程的定义。工作流管理系统将各种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后有效传递到最终的应用环节,从功能上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保留的相关数据,另一种是用户自定义的相关数据。
在工作流程的管理系统中,相关数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确定工作流程的运作方向,二是可以设计流程中各个节点的属性,将特殊的数据进行标注,应用实例的属性也是由它来确定的,三是可以为下一步的工作流程的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四是可以设置下一步的办理人,五是可以为下一步的转换提供有力的参考,如图所示。
在应用方面,相关数据可以为上下节点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渠道,例如可以传递文档号等,在进行定义的时候属于过程,在过程创建之后,相关的数据就被实例化了,应用则能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初始化的操作。在过程创建节点之时相关数据的副本将会被节点进行存留,待过程处理之后会传递给下一个办理步骤,这样进行着不间断的循环,其原本的功能与效用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工作流的整个组成结构中,实施动态设置流程的实例属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管理的工具对实例属性进行必要的修改,另外一种是在系统中设置相关数据对已经定义的属性进行再次的检查与修正。
工作流引擎可以为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业务流程的实例,以及相应的软件服务工具,在整个工作流的系统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上,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包括为工作流定制模型的实现进行特性的分析与运行实现期的预测,保证流程定制模块的的合理分配。另外还可以对工作流的概念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所以这样有利于控制工作流程的实例的创建与实现,并增强流程引擎的激活和挂起行为,控制有效的终止运作。同时还可以对实例生存期的驱动流程进行必要的跟踪和监控以及督办等,并对行为的过程进行动态的督办和查询等。此外还能够确定工作项,并及时为用户反映相关的信息,维护各种数据的安全性,为工作流程的实例与节点的实例和工作项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提供有力的依据。工作流引擎同时还可以支持各种分布式的工作流引擎,优势还支持多引擎的合作工作程序,可以利用消息分发器的特点对多种引擎实施负载均匀的分配措施,还可以为整个工作流系统提供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系统可以利用在运作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包来进行密码的设置,从而可以为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提供有力的保证。
工作流引擎的模块设计首先体现在层次上的划分,其次是逻辑功能上的划分。从层次划分角度来说,包括逻辑层和持久化层。持久化层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工作实体的持久化工作,内容有科学合理创建、存取、删除与更新对象实体的工作,这样还可以有效防止逻辑层对基本数据信息的影响。从逻辑功能角度上来说,主要的任务有过程定义、实例、日志、消息以及其他辅助功能的分析与判断,从而实现了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如图所示:
工作流程的服务对象的设计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对过程的设计、节点的设计、工作项的设计以及其他辅助对象的设计等,对工作流引擎的逻辑分析与具体实现主要依靠的是就是对象的设计。在工作流程的设计与创建过程中,从静止的状态转变为动态的过程需要经过逻辑单元的定义以及过程节点的设计等环节,最后流程可以成为流转的形式的时候,则其流转的具体路径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节点是否可以成为实例的状态。
2 结语
综上所述,工作流引擎的具体模块设计与对象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遵从具体的模块的特点,还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去考虑每一环节的设计,以便达到最高效的工作效益。同时还要对工作流引擎中的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通常是要对异常现象进行有效的捕获,所以一般会使用Java的编写方式来进行工作流程的编写,同时还要对异常情况采用WEException来进行具体的描述。
参考文献
篇9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运作环境以及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有利明显的改变,企业对于财会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的企业架势不断优化财会工作流程,以期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就会计信息化下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财务;会计流程;优化措施
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及科学技术不断深入企业当中,转变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管控思想,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充分掌握并利用各种信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分析与重组,引进各种先进设备来进行流程再造,保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一、财会工作流程的定位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对财会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分析表明,该流程具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在面对客户方面,不仅有企业组织内部的客户,还拥有企业组织外部的客户;其次,财会工作流程远远超过了职能机构的界限。企业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中,一般可以将财会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业务流程,也就是企业在进行某项经济活动而发生的各种业务内容;其次是财会工作流程,当企业获取业务流程之后,财会人员会对其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处理,然后将会计数据直接传递到管理机构;最后是管理流程,这一流程主要是对会计信息或者数据进行一定的管控,从而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行一定的规划,并在其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其管控。在整个过程中,不管是信息的采集、处理还是对信息的管控,都对其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财会流程存在的问题
(1)财会流程的知识体系相对较为落后。过去,企业管理者设置知识体系都是根据劳动分工的思想进行的,在进行某项活动的过程中,企业相关人员都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以及设计的步骤实施,导致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缺乏时效性以及综合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财会流程不够精准,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运行与发展。过去,企业在经营某项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传统的知识体系来对企业中的极小部分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并不能够系统的对整个信息内容进行分析,这就无法真实反映出企业的运行情况,最终因信息失真而导致企业决策失误,造成较大的影响。(3)财会流程不具有时效性。过去,财会人员并不能够及时地掌握企业的资金流,企业的财务以及所发生经济活动的业务并没有存在较大的联系。一般来说,企业所获取的会计信息并不具备时效性,都是在进行某项经济业务之后才获取的,此时会计人员对工作也就是需要对这些信息整理,然后拟成相应报告交给信息使用者。
三、财会工作流程的优化方法
企业流程再造是财会工作流程优化的核心内容,在目前信息化管控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步内容:(1)对于财会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分析与诊断。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对之前的经济活动以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与诊断,然后再对该项活动进行重组并开展,这样才能够明确其深度。然后在对当前执行的步骤进行分析,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最终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2)对财会工作流程进行再设计。当我们对财会工作流程进行分析与诊断之后,为了完善其流程,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在设计,保证其合理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够照搬其他设计方法,而是需要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及思想观念引入其中,从而保证经济活动有效的开展,保证其时效性。(3)对财会工作流程重组后实施。当财会工作流程设计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将其应用在实际经济活动当中,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该流程来获取更好的成绩。但是如果没有落实合理,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四、以信息化为前提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1.从宏观层面入手
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过程中,应当首先对企业现有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科学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诊断,明确企业采取会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推进企业财务会计流程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应当积极优化设计财务会计流程,结合企业当前财务会计流程的分析和诊断报告,积极改进企业现有采取会计流程,确保其能够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保持高度一致,进而切实提高企业的采取会计流程的实用性。
2.从微观层面入手
具体来讲,基于信息化基础上开展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工作中,企业应当在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展数据标准的建设工作,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会计流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那么企业在对财务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整合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衡量信息化的实际要求,进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实用性。那么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应当结合会计软件的数据接口标准进行系统化研究,进而对财务账簿、各种财务凭证以及报表数据结构进行科学化设置,在数据标准建设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切实优化企业财务会计流程。与此同时,企业应当积极建立简洁的会计核算流程,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也就是说,在参照财务会计一体化的IT模型的基础上,促进会计核算流程的建立,建立高效性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实现多元化财务业务的有机统一,最大程度上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避免原始数据的重复计算,从而切实提高企业财务会计流程运行的可靠性。那么企业财务部门数据采集工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能够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直接对已经审核通过的单据进行数据采集,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工作流程,并提高了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在对数据进行科学采集后,能够直接进行数据加工,系统自动将这些加工过的信息转化为记账凭证,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可以进行财务报表的自动化生成。由此可知,基于会计信息化基础上的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对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效率,推进企业现代化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事件驱动程序的建立,能够确保财务会计流程在合理把握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化并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过程程序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在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具体来看,事件驱动程序就是指某一特定事件与特定代码相对应,在事件执行过程中,仅仅通过特定代码的输入,便能够推进特定事件的执行,从而真正实现了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促进企业的综合发展。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过程中,应当积极建立动态化的会计平台IT模型,对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实现企业财务和企业业务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精准性和可靠性,进而从整体上推进企业的稳定高效运行。除此之外,企业应当实施高效的控制策略,对会计控制相关准则进行规范,并纳入到企业财务会计数据库中,切实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实际效用,从而及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和管理,并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真正做到实时控制,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维护企业经济活动的稳定开展,从而真正实现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
作者:付春艳 单位: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瑞军.E时代财务管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一、工作流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我们常说的工作流软件,是指运行在一个或者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的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它可以被工作流执行者所运用,同时可以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且实现工作流的运行状态的监控。工作流软件是作为一种模型,该工作流软件是业务流程中的一种计算机化的表示模型,它可以把相关联的一组工作实现自动化并且进行优化执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工作流技术开始起源于办公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当时计算机并未得到广泛使用,网络技术仍然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因此在当时该项新技术并未获得实际意义上的成功。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带有工作流性质的商用系统在电子邮件领域和图像处理领域出现了初步应用。但自从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个人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都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就使得工作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热潮。当工作流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工作流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更是出乎人们的意料。当人们在快速开发并推广工作流产品的同时,工作流技术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更高的重视,从而为不断推动该项技术走向成熟奠定理论基础。
二、工作流在中小物流企业运用的重要性
对于工作流在中小物流运用所带来的好处是十分显著的,这些显著的优点包括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企业运作的灵活性的提高、对企业资源利用的改善、可以实现集中精力处理核心业务、并且可以对业务处理过程进行跟踪,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的,从而提高了物流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实现了利润的增加,这就充分地发挥现有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优势。综上所述,对中小物流企业运用工作流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可以把需要处理的事情自动传递到个人电脑上,这一过程不需要对员工进行流程的培训工作,并且可以平滑实现流程变更;
(2)该技术完全支持移动办公,使作业同步化,并且可以使员工集中精力处理一些自己所关心的数据上,使其能够随时随地得到历史的数据,可以随时随地处理效率报表,从而实现无纸化办公,从而使办公效率明显提高;
(3)通过数据库集成与流程自动化,以及各类表单统计查询功能,可以实现对高层决策能力的提高,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分散
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来说,一般数据都会分散在好几个部门,这样就造成信息查询、统计难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中小物流企业的整体运作至少从事运输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这就会造成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资金问题造成网点过于分散,有些物流还需要依托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就造成企业的管理比较混乱,而这类问题必将增加与之相关信息的查询以及统计难度增加。
(二)信息不方便共享,部门之间协调困难
由于中小物流企业各部门的职能不同,因此每个部门都要求能够同时处理很多票单据的不同进程。这样对于整个公司的业务来说,就会因为信息在各部门间没能够及时方便地共享,造成部门间协调困难。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可知,对于流程的控制对中小物流企业的营运是十分重要的,对企业流程控制实现优化更有利于企业的有序发展。根据目前中小物流企业存在问题,对该类问题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企业的工作流程达不到规范要求,并且各部门之间的权责不够明确。
(2)虽然企业知道规范流程是基础,但一些企业并没有对该流程进一步优化,没有使整个工作流程处在统筹控制之下。
(3)对于物流企业各岗位的工作量及人员数量,并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这样就会使人员和资源之间没有很好地协调,不能使人员、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从而也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尽可能降低成本。
四、运用工作流软件
(一)解决工作流程不够规范,权责不够明确的问题
对于中小物流企业的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各有不同,而对单据的处理内容范围也就不尽相同。但从某种意义上将,一些工作上又会存在权利和责任之间不明确的情况,而在企业中所运用的工作流软件基于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根据企业经营过程的实际反映而进行流程建模,并且给操作者设置了操作条件及控制操作组的权限。在工作流软件运行以后,中小物流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权责都很显得十分明确。
(二)可以实现流程的进一步优化
工作流软件在中小物流企业中运用以后,可以实现整个工作流程都时时处于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控制之下。工作流软件不仅可以实现工作流程审批的电子化,而且可以提高流程审批的工作效率。该工作流软件可以根据不同企业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智能不同,而采取时时消息的方式让企业管理层了解公司各事项目前所处的情况,并实现时时自动提醒以及时时跟踪处理的具体结果。
(三)再造工作流程
对工作流程的再造,是指根据各岗位的工作量及人员数量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对他们进行调配,从而使工作人员与资源之间达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最小的成本换得企业的最大利润。而运用该类软件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不论是对中小物流企业有好处,而是对企业中每个员工也是有好处的。因此,对某些流程的再造,不仅可以实现企业资源最大限度的配置,而且可以很好地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 上一篇:工厂管理与规章制度
- 下一篇:公司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