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设计要素范文

时间:2024-02-22 17:4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设计的设计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设计的设计要素

篇1

最近越来越多的圈内人开始随大潮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从传统的web或者桌面端设计开始学习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在很多人眼里,设计移动互联网产品和传统互联网产品的区别无非就是载体从电脑变成了手机,所以只要熟悉一下各个手机中不同的规范和特性就算是完成了过渡,学习了下ios human guideline,了解了一下拟物化设计和扁平化设计,就以为是了解了移动互联网的设计方法。其实这种思想完全是只看到表现而没看到本质的错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的区别不光是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的变化,而应该从整个物理环境的变化来重新全面的认识。那么我们分析一下,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和传统互联网产品有什么区别呢?

一、使用场景的复杂

用户在使用桌面客户端或者访问web页面的时候,多半是坐在电脑前,固定的盯着屏幕和使用键鼠操作,这个时候对于用户来说,使用场景是简单而固定的。但是在使用手机的时候,用户可能在地铁中,在公交上,在电梯中,无聊等待时或者边走路边用。如此复杂的场景,需要产品的设计者考虑的要素也自然非常的复杂。

比如在公交车上拥挤和摇晃时,用户如果才能顺畅的单手操作?比如在地铁或者电梯的信号不好的情况下,是否要考虑各种网络情况带来的问题?比如用户在无聊等待玩游戏,或者在床上睡前时,又变成了深入沉浸的体验?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况在设计时是否都有考虑清楚?

二、使用时间碎片化

用户在使用电脑时,大部分时间还是固定的,无非可能因为工作和同事沟通一下,或者起身上个厕所,一般都有10-20分钟完整的时间片在操作电脑。但是移动端就不一样了,用户既然在移动,使用手机时要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情况,随时可能中断现在的操作,锁屏,再继续刚才的操作。所以用户使用移动产品的时间不是连成片的,而是一段一段的,有的时候中断回再回来,有的时候中断就不会回来了。

三、屏幕尺寸的缩小

用户使用电脑产品的屏幕尺寸是可以很大的,小则13寸大到27寸,这样使得桌面产品和web产品有充足的区域展现信息,整个界面利用率就可以很高。我们在做交互设计的时候会有一种方法,如果一个次要信息的出现不会影响大部分用户的时候,那么这个次要信息是可以放在界面上的,这就是为什么网站可以加入很多广告banner的原因,因为只要保持到一个度不影响正常的使用就不会破坏整体的用户体验。但是在移动端,这个度是非常的小的,因为屏幕尺寸的限制,本身需要你展现的必要信息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和抉择,次要的信息再一出来肯定破坏体验。将前2条结合你会发现,用户在使用移动产品是需要非常追求效率的,所以移动端产品的设计难道会大大增加。

四、无法多任务的处理信息

用户在使用桌面产品时,是更加容易的进行多任务操作和处理的,比如我正在浏览web查资料,又正在进行文档的整理,还可能开着QQ和朋友聊天。因为大屏幕的关系和系统机制让用户能够高效的同时处理多个信息,当然,还得益于固定的使用场景和完整的时间片。但是因为前面也提到的问题,移动端的产品往往是沉浸式的,用户在同一时期只可能使用一个应用,完成一个流程,然后结束,再去开启另一个应用和另一个流程,所以大部分移动产品设计时往往讲求遵循的是单一的任务流,期间结束和跳转的设计非常的少。

篇2

关键词:产品设计;人文要素;形态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89-01

一、日用产品设计形态要素

日用产品设计,功能是我们必须要满足的,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才能考虑设计作品的形态。形态受设计者自身文化、信仰、情感等的影响,在造型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把很多因素考虑进去,色彩、质感、肌理、结构、材料、工艺等(物质因素)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民俗、情感等(心理因素)这些诸多因素融入到其设计形态里,消费者在选择他们所钟爱的形态时,同样也会掺杂着他们自己的情感,形态其实成为消费者与设计者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美的形态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形态;最有效的形态则一定是美的形态。这是因为,最有效的形态一定包含合理的结构、科学的用材、精巧的加工、恰当的语义等,这些正是至美的先决条件。对待形态必须做到反复推敲,精工细作、形神兼备、行之有效。

形态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特含义,这种含义有时是指示性的,如箭头、按钮、把手等,有时又是象征性的,如庄严的神庙教堂等。由此可见,形态是可以传达一定的含义和情感的。形态的义就是指形态所包含的意义或寓意,它具有象征性、说明性和指示性。形态语义是对整体造型形态的补充和诠释,也是整体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了语义功能,才使得形态变得丰富多彩。形态语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类情感的物质化、造型语言的形象化。许多人喜欢逛IKEA,常被IKEA卖场的里家居的陈设所吸引,冲动地买张桌子、椅子,一盏灯在置物台上和摆放在家中,感情就不一样了,一盏灯、一张桌子或许他的价值就是一个标签的定价,但是桌椅摆放在家中,它的价值是随着使用者的岁月而与日俱增的。因为你对它有了感情。在设计时,形态的情感物质化必须要掌握合适的“度”,否则将或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这个“度”应取决于整体形态,当整体形态体量较大且造型较简单时,我们可以适量增加它的度,当整体形态较小或者造型较复杂时就要减小它的度。实际设计中要把握形态各部分的平衡关系,只有形态“平衡关系”协调,才会让我们的视觉感受到舒适、美观、丰富。

二、日用产品设计人文要素

设计其实受到特定的时代背景、科技发展、经济状况、人文脉络的影响和制约,因为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决定了这一点,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融入许多人文思想,她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种观念信仰的表现,在现今设计领域与产品设计的结合更加密切。具有浑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国,其审美精神的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多彩精深博大。设计在古代被称谓之经营,象中国画在世界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当下,也有很多产品设计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象一些酒的外包装、中秋月饼盒之类,也有一些平面设计民族韵味十足,设计作品所表现出的中国气派和时代感,说明设计者已经把民族文化艺术基因完美的融合了现代设计观念中。很多经典设计精致细腻让人过目不忘,一些生活家居小产品似乎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三、传统人文要素在日用产品设计形态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总是将一些生活在人类身边的植物动物赋予精神文化的内涵。比如在我国传统文化史中,将竹、梅、兰、菊共称 “四君子”。并咏物喻志,表达自己的思想。面对竹灯,你可能会想起唐朝诗人王维的那首《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体会竹子给人的淡泊,自适其适,悠游于纷繁生活之外的情怀。喜鹊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对于高尚纯洁爱情的向往和认同感,在日常产品设计中,这个情节可以作为设计的元素,寄托人们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美好期盼的祝福情结。我们可以提取喜鹊特征进行变形,抽象形象使之与产品造型相和谐。适度的用一些仿自然形态设计手法来创意开发产品。

四、结语

设计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设计具有民俗地域文化风格的产品,也不一定就是在产品外观上涂上人们认为喜庆的色调,或者将中国传统纹样图案生硬地刻画在产品的外壳上,或者刻意地将不相关联的中国吉祥物附加给产品。设计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积淀和生活经验,同时要对中国文化有着细微的了解,,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给设计师很多的思考和灵感,把握其敏感的形态,并将其概念化抽象化,用一种简洁的设计语言来表达。使产品形态的物质化和功能结构文化情感于一体。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0808LX173,项目名称:从设计的角度研究广西“特色文化”

篇3

大量网络数据以文本的形式存在。要获取有效的数据资源,就需要对文本进行分析,获取文本的主题词,即主题词提取。所提取的主题词在对文本进行分析时,被用作文本主题的描述词[3]。主题词是面向信息索引和检索的标准化语言,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国内外对主题词提取已开展深入探索和研究。对于小规模文本,通过提出相关的文本内容能够提供主题词提取线索,从而达到从给定文本中提取主题词的目标[4]。在此方法中,由于充分利用了相关文本所提供的线索,从而能同时处理文本摘要和主题词提取。对于英文主题词提取而言,由于英文语言本身的特点,关注点主要是进行词干加工。因此,可以构建出对英文文本的主题词自动提取系统[5],由于不需要进行分词处理,因此系统效率较高。中文文本的主题词提取,可以从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构建出语义网络,使用概念之间的匹配来进行处理[6]。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解决传统方法以关键词进行主题词提取的缺陷。通过对词频率进行分析,同样可以进行主题词提取。通过增加文本预处理环节,能够进行合成词的识别,进而提高主题词提取的满意度[7]。通过主题词提取,能够获取文本内容的基本描述。现有的主题词提取方法主要关注于一般文本内容,缺少对行业应用领域的背景分析。通过对包装印刷行业产品设计要素进行分析,将产品设计要素与主题词的提取进行关联,从而提高数据资源获取效率,为包装印刷行业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2基于产品设计要素的主题词提取算法

2.1包装印刷行业的产品设计要素分析

包装印刷行业的产品设计要素分析包装印刷行业中的产品设计,不仅是对产品本身特点的关注,与应用场景密切相关,还需要与众多的外在设计要素进行关联。而应用场景往往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产品设计能适应应用场景的变化,满足新的设计要求。应用场景的变化与热点事件、用户群体特性、时节、地域等多种外在因素相关。这些外在因素往往能在互联网上以文本形式出现,并及时更新。因此,通过分析互联网上的文本,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潜在的设计要求与设计趋势,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支持。定义包装印刷行业的产品设计要素合S。S中包含所有的设计要素,共n个,记为E1,E2,E3,…En。每个设计要素Ei具有属性A(Ei)和相关系数C(Ei)。其中,属性A(Ei)表示设计要素所具有的设计属性,是对设计要素Ei的基本描述;相关系数表示设计要素Ei与产品设计之间的关联程度。相关系数C(Ei)实际上表达了设计要素Ei在整个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程度,是一个权重系数。

2.2文本向量空间模型

文本经过预处理后,可以得到分离出来的词。这些词是从文本当中抽取出来的关键词,用来表示文本的特征项,代表文本的性质和特点。基于产品设计要素的主题词提取算法采用向量空间模型的方法来表示文本。从文本集合向向量空间模型进行映射时,整个文本集合映射为向量空间;文本映射为向量空间中的向量,文本的特征项映射为向量的维度,从而构成完整的文本集合的向量表示形式。

2.3基于产品设计要素的主题词提取算法

主题词提取是文本分析的基础工作。从式(4)可以发现,传统的主题词提取方法往往关注文本本身主题词提取,而包装印刷行业的产品设计,需要关注与行业相关的文本分析。采用传统方法,会得到大量无关的主题词,并获得大量无关的文本,增加文本分析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对式(4)权重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基于产品设计要素进行主题词提取算法设计。根据对设计要素的定义,每个设计要素Ep,都有一个C(Ep),表示Ep对于设计的重要程度。为了反映设计要素在文本中的出现频率、重要程度,将C(Ep)作为特征项的一个重要权重系数。

3实验结果与分析比较

CF-TF-IDF与传统的TF-IDF之间在特征项提取上的有效性和效率。实验数据集为从互联网上抽取的5 000篇文本数据集合。实验步骤:首先对数据集合进行预处理,形成基本的特征项集合;然后按照算法步骤进行特征项提取。在预期特征项中,选择与包装印刷设计要素相关的词作为特征项;然后分别由CF-TF-IDF和TF-IDF的特征项提取结果进行对比。具体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显然,DF-TF-IDF在特征项选择上具有比TF-IDF更高的准确率。TF-IDF只根据文本本身的特点进行特征项提取;因此,尽管TF-IDF能够抓住文本的特点,并提取特征项,但由于未考虑包装印刷行业产品设计的特点,所提取的特征项可能无法体现其与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而CF-TF-IDF方法则通过设计要素权重因子,在选择特征项时,直接通过权重来进行筛选,从而使得特征项选择更符合行业应用设计要求。

4结语

篇4

关键词:产品设计 形态 创新

一、产品设计中形态创新过程和特点

在产品设计中,首先应依据客户资料和信息,围绕客户的设计要求,对其产品的功能、材料、结构等关键内容进行认真分析,运用推理、联系等创新的思维方式,结合创新理论体系完成产品形态。在完成产品形态确定工作以后,应根据现实情况,综合相关技术、材料成本、制造工艺以及加工成本等诸多要素,采取各种创新设计工具,对其进行精确建模和模型制作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同步解决好产品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最大可能实现形态创新的整体优化。在实施传统的产品设计过程中,功能常常处于主导地位,形态的创新往往处于从属的地位。大多是在功能都完备的情况下,才去考虑形态方面的新颖以及美观问题,并且这类的相关思考也仅仅停留在外观修饰的浅层次上。然而,我们应认识到成功的产品设计绝非是形态美观所能囊括的,形态创新也并非修饰等浅表问题。

形态创新的过程,需要首先确定创新方向,依托创新思考以及创新理论深入发掘产品形态的创新元素,并对新形态的实现方法进行统筹思考,以此确保形态创新的实现。形态创新绝不是简单地将形态进行修改或润色,形态创新是贯穿于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创造性活动。这决定了产品形态的创新设计应同时具备整合化、系统化等很多特点。形态创新的产品设计可以是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共同作用和融合,并最终取得一致的融合过程。相应的形态创新的产品设计应同时具备产品的功能、技术以及美观等多项要素,同时应是诸多要素的统一过程。产品设计形态创新的宗旨也在于更好地合理规划产品形态,有效地整体优化产品,全面协调产品的其他各要素。这些特点决定了需要涉及一些其他的学科和领域,需要更加注重创新性方法以及创新性思维的融会贯通。

二、影响和制约形态设计方法的因素

(一)传统形态设计的制约

长期以来,产品设计的造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遵循着“形式服从功能”的原则。在这种原则的束缚下,在进行相关产品造型以及形态设计时,专业设计师大多还停留在适应生产条件、满足技术要求、完成相关功能的层面;或是仅仅强调和追求表现美学要素,忽视了产品在使用上的特点及要点。也就是说,往往突出了产品的功能要素和审美要素,对于十分重要的形态要素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产品的形态表现力十分缺乏。因此,形态的创新应突破常规的材质运用、线面组织、色彩搭配、积聚分割等传统模式,从产品形态自身的属性入手深入研究。

(二)形态的主观性

形态要素是整个产品设计中主观性最强的要素之一。对于诸如造型、色彩等特定产品的一些形态方面要素,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因此,和形态创新相关的研究还缺乏实质性的理论化评价体系。特别是主观设计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还不紧密,在主观意识的不确定性作用下,造成了一些创新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很多创新方案的产生往往是偶然的,没有系统化的创新思路。

(三)人脑存在习惯性思维

经验和知识积累对设计无疑具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作用,然而这些经验和知识也形成了习惯性思维。比如在折叠式自行车出现之前,大多数人的心中往往固化认定自行车一定是由钢架结构组成的;而坐椅则必须是有靠背的等。我们不否认过去的一些习惯性思维对于认知事物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习惯性思维同时也是进行创新的一个最大障碍。人们的大脑往往习惯性地看到本身更希望看到和获得的一些事物。因此,很多创新性的思维在这种选择中经常被屏蔽,而产品形态也因此被局限在一些习惯思维的限定当中。

三、关于产品形态设计创造的创意思路探索

我们可以将产品形态的设计创造的过程看做一个特殊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过程,是产品模块化以及符号化的一个必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的思维要根据形式的法则,对色彩形态、产品结构等要素进行重新的选择和组合,使这些元素形成更加统一、关联性更强的整体,从而形成可感可触的东西。较为常见的创意思路有以下两种。

(一)组合创意法

从事创造性相关工作的设计师均有这样的共识,创造绝不是无中生有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创造是把已经存在的元素重新组合,重新构成新整体的过程,并努力营造设计理想的结果。落实在具体设计中,就是将一些旧元素通过新颖、有效的方式组合起来。从中可见,组合并不是新的发明和创造,却能够产生好的创意。在广告创意设计应用中,组合创意法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在产品设计中,这种方法同样是创新的一种极其重要也是极其有效的方法。依据技术需要,设计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产品,将这些产品进行不同领域的交叉组合。产品设计中的功能组合往往是多样化的,包括主体附加式,即在过去产品上增添一些新的模块;此外也存在一些差异性综合,即将多种不同功能的产品进行有机的结合和相互渗透,以实现综合改进的目的,为设计概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

(二)分解与重构创意法

在实际生产中,一些产品类型可能是在过去属性上的拓展,此类产品在数量上较多,相应的设计的空间也比较大。在市场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设计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和审视一些已存在的产品,并将这些产品的属性做进一步的细化和分解,同时对其局部进行创意改变,最终将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产品,在新产品中实现对不同的功能的强调。这类设计也是产生新观点、带动新动态的一个方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SONY数码相机在SONY手机产品上的移植和缩小等。

结语

科学合理地创新产品形态,不仅能够减少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产品利润空间,同时对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发展以及提升公众形象均是十分有利的。除此之外,合理地创新产品形态还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产品设计形态创新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值得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柳沙编著.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刘爱军.产品形态的分析与设计[J].株洲工学院学报,1999(9):2―3.

篇5

关键词:用户 体验 情感 情境

中国分类号:JO-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068-02

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体验是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和感受,体验设计以人的体验感受为核心,关注使用者的内心感受及心理需求,强调娱乐性、游戏性、情感性和互动性,体验设计使用户在与产品交互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美好体验,儿童生性活泼,情感纯真而直接,是最易被吸引和打动的用户群体。具有体验价值的产品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生性特征的需要,同时也是产品开发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形式。

一 儿童产品体验设计

产品体验设计是建立在用户体验需求之上,要考虑到产品对于用户来说意味着什么,产品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产品体验设计要有效地开发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体验需求的产品,使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相互匹配。产品体验设计须考虑到产品基本层面的体验要素,提升消费满足层面的体验要素,透过兴奋层面的体验要素,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惊喜,从而形成难忘的刻入记忆的体验。产品体验设计的本质就是有效地在产品设计中融入用户可以感知到的体验设计,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让消费者在与产品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产品体验设计不仅将用户的参与融入设计中,同时通过对产品属性要素的设计,传达产品体验内涵,给消费者提供额外的服务。

儿童产品体验设计可以从感知化要素,人性化要素,情感化要素,以及非物质化要素多个方面切入来提升产品的体验程度。

1感知化要素主要是指产品属性层的形、色、功能、机能,通过人对产品的接触,透过人的五感去体验,比如通过扩展产品的功能来增加产品的体验,在儿童玩具中增加声、光、电优化产品的体验效果等,感知化要素的体验形式通常最为直观。

2儿童产品体验设计的人性化要素主要包括安全性、易用性、趣味性,组合性等人性化要素的巧妙融合。人|性化要素能给消费者带来一种真实而触手可及的、最能打动人心的体验形式,这种体验是基于儿童个体特征上的理解和人性上的关怀,是以儿童为设计对象和设计尺度,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设计出贴合儿童身体和情感关怀的产品,在产品的各个细节上让儿童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将对儿童生理上的关怀转化为心理上的感动。如图1Combi怀抱型系列产品中的Dacco怀抱型内垫是以妈妈怀抱的概念进行开发设计,使宝宝时时都获得如父母怀抱般的照护,让宝宝在稳定的情绪与最佳姿势中健康成长。

3情趣化要素同样是儿童产品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儿童产品设计中,亲和力、趣味性、感染力缺一不可,没有儿童愿意面对那些毫无生气的产品。

4非物质化是通过符号,语意,替代性的形象、意象来增加儿童产品的精神层面的品质。一个具有良好体验的产品必定是以上多种要素巧妙融合的综合体。另外产品体验设计策略还要系统地考虑到消费者消费的整个过程和行为,如购买前、购买中,购买后。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些产品的优势体验转化成卖点,以及提供附加的服务体验。

二 情感体验设计

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我们正走在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两个方向,人们试图给每一种新技术都配上一种起补偿作用的反应。”一种高情感的补偿。在言必体验的经济时代,产品的非物质属性更让人津津乐道用户希望在产品体验过程中感受到关爱、互动和乐趣,人们更加倾向于产品的设计感、故事感、交互感、娱乐感和意义。而这些正是人们寻求情感体验的一种体现。社会已进人了重视“情感价值”胜于“机能价值”的时代。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快乐的,充满情趣的,儿童生理和心理个性特征表明,儿童生性活泼可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情趣的世界。情感化体验设计是儿童产品体验设计的一个关键点,情感体验成为企业研发儿童产品的一个重要的诉求点,情感体验是连接儿童产品与儿童用户之间,儿童用户与品牌之间,儿童产品与儿童品牌之间的核心力所在,如图2。

儿童用户的情感体验是在接触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形成,儿童产品设计策略主要表现在儿童产品设计中引入多元化的情趣。让产品成为用户情感体验的媒介,激发积极情绪的刺激物,产品以及相关属性成为传达或激感体验的载体。从Norman情感设计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三种水平切入。产品物理属性层面是设计的本能水平,主要体现在儿童产品形态、色彩、触感上传达一种可感知的情感倾向,能给儿童带来一种情趣体验,看上去就想拥有,事实上儿童是最容易被引起情感共鸣的群体,我们经常会看到儿童向父母请求购买某些吸引他们的玩具。情趣化的性能,良好的交互l生产品,是儿童产品情趣体验设计行为水平的关键,它能够引发儿童积极的参与,在与产品交互行为过程实实在在地体会产品带来的乐趣,同时还会使儿童和产品之间形成一种感情依赖,这种有利于儿童情感体验升华的产品必然受到儿童用户的喜欢,反思水平更多的是倾向产品自身的效用对于儿童意味着什么,像很多女孩子喜欢芭比娃娃,男性喜欢玩具车,而这些喜好能够体现出不同儿童的性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自我形象。动之以情是儿童产品情感体验设计的核心所在,提升儿童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互动是情感体验策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同样情感体验策略可以延续到情感化处理营销服务环节。

三 情境体验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观念使设计师的视线从单一产品转移到产品的使用者身上,从使用者需求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设计,使产品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对于儿童产品设计来说,通常都是大人设计给儿童使用,不像成年人的产品,设计师本人既是设计者也是使用者,因此光依赖于设计师自己的直觉和想法是很难真正把握到儿童的人物个性、使用产品时的心理动机和心情状态。这样必然会使设计师的最初设想与使用者的使用结果出现“认知摩擦”,消费者无法通过表象的产品属性特征认知设计师的意图。唐纳德・A・诺曼认为设计者以其心智模式创造出产品面貌,而使用者以使用者的心智模式解读产品面貌,由于使用者的心智模式不同于设计者的心智模式,因此会造成使用者使用产品时,产生误判或无法解读产品面貌所传递讯息为何的现象。如果从使用者与产品之间使用情境关系入手,将使用者的心智模型融入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共同的心智模型进行沟通,有效地把握到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从而提供良好的情境体验。

情境体验设计方法,是围绕用户一情境一产品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策略方式。如图3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境分析是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情境体验设计通过一定的情境来描叙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产品开发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探求情境作用。

1运用情境故事来描叙用户的需求特征

在情境体验设计中,产品开发设计人员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和体验,根据使用者的特性,用描叙故事的手法,透过想象的故事、背景、环境状况、物品形态功能去营造各种儿童使用产品的情境。并运用“快照”来提取各个不同时间、不同场景的情境图片,来分析“用户―情境―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引导设计开发人员从使用者使用情境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与情境分析进行对照,以确保产品的演进过程中能够合乎情境中的“是谁―需要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什么时候”,以此来把握设计的方向。

2根据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情境来捕捉产品机会

情境体验设计可以根据设计师与儿童及父母之间沟通交流来理解产品使用的具体情境,询问消费者在一定的情境下使用产品的不便和不满意之处,并对这些使用情境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日本Combi公司开发的From Mama系列产品如图4就是征求妈妈在育儿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而开发设计的产品,既能让宝宝开心,也能为妈妈带来方便,如其中的碰碰除尘拖把车(满足儿童想跟妈妈一起做清洁的需求)。

3将情境化的语言融入到儿童产品设计中

产品语义的情境可以分为产品设计情境和产品用户情境。儿童产品设计情境是设计者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符合儿童个性特征的情境化语言,形成语义情境;儿童产品用户情境是指儿童及父母的相关生活经验、审美体验等。情境体验设计的目的是使产品设计的语义更容易在儿童与产品之间形成一种互动交流,从而形成一种愉悦轻松的情境体验。

篇6

串、并行设计模式下硬件产品的设计缺陷形成机理存在差异,对串、并行设计模式与设计缺陷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分析、比较,有助于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预防、控制设计缺陷。采用过程方法,分别构建了从输入、输出、资源、环境和监测评价活动五个方面系统反映串、并行设计各阶段缺陷影响因素的结构要素模型,进而迭代获得描述串、并行设计过程各设计阶段、各类设计缺陷和可能存在的缺陷因素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定量地表达了串、并行设计的设计缺陷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从设计缺陷预防和控制的角度,对串、并行设计模式下设计缺陷结构关系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成果对设计过程中预防和控制设计缺陷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设计缺陷;影响因素;过程方法;区间层次分析方法

ISO9000标准将产品分为服务、软件、流程性材料和硬件4种类别,其中硬件产品是有形的、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如汽车、空调等。从产品设计过程的角度,硬件产品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模式:传统阶段化产品开发方式即串行设计和基于并行工程的集成产品开发方式即并行设计。串行设计模式下,通常将产品设计过程分为概念设计、系统性设计、详细设计和工艺设计4个递进阶段,各阶段由不同的设计小组独立完成。这种设计模式的优点主要在于简化了产品设计过程,降低了设计管理的复杂度,但同时也存在组织间的“壁垒”、“信息孤岛”等问题[1]。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并行工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行设计模式为解决串行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行设计以过程为中心,通过早期产品开发的小循环使各个过程互通信息,实现上、下游工序协同设计,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但这种设计模式也存在设计过程中各功能设计环节相互制约和资源冲突等问题[2]。硬件产品设计缺陷形成机理研究[3]表明,串、并行设计模式与表征产品设计质量的设计缺陷密切相关,分析比较串、并行设计模式下设计缺陷与设计过程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设计团队在设计过程中预防和控制设计缺陷。

近年来,串、并行设计模式受到广泛关注,但当前串、并设计过程模式对产品设计的影响研究大多集中在宽泛的设计质量和设计开发过程方面,如性能、产品设计周期、资源利用、组织模式等[4-8]。虽然在软件工程领域有大量关于设计模式对设计缺陷影响的研究[9-11],但硬件产品与软件在设计过程模式、设计缺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硬件产品设计领域对串、并行设计模式与设计缺陷关系的研究极少,目前刘卫东等对串行设计模式下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和电子产品设计缺陷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12-14],但不同设计模式下设计缺陷形成机理的分析比较还是空白的。

由于硬件产品设计过程的复杂性和设计缺陷的多样性,设计缺陷的预防和控制非常困难。为更好地指导设计缺陷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全面的设计缺陷控制决策支持信息,文中采用过程方法,对串、并设计模式下各设计阶段的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串、并行设计缺陷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中的设计缺陷与缺陷因素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技术管理的角度,对两种设计过程模式下设计缺陷与设计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

1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分析

1.1设计过程构成要素模型依据ISO标准,将设计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设计活动。每一个设计过程都包含输入、输出、流程所需资源、增值转化活动、过程所处环境和监测评价活动6个要素。输入是过程实施的依据,输出是过程实施的结果,连接输入和输出的是一系列使用资源和进行设计开发、管理的增值转化活动。同时,每个设计过程都是在一定的资源环境下实施的,对过程实施效果或状态需按预先设定的准则进行监控和评价。设计过程的6个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对其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把握过程的整体运行状态,实现对设计过程质量的有效控制。考虑到作为子过程的设计阶段所包含的增值转化活动可进一步视为分布于时空的产品规划、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工艺设计等若干设计子过程,故根据过程的构成要素,可建立反映输入、输出、流程所需资源、流程所处环境和监测评价活动的一般硬件产品串、并行设计过程构成要素模型,如图1所示。

1.2各设计阶段的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分析串行设计过程模式下硬件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可划分为规划阶段、概念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工艺设计4个阶段[13]。而硬件类复杂产品的并行设计一般采用宏观并行,微观串行的模式,按该思路同样可将并行设计过程分成4个阶段。由于设计缺陷源于产品设计各阶段对设计任务的构思和实施,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任一要素失控均可能导致设计缺陷产生。因此,可采用过程方法分别对串、并行设计模式下产品设计各阶段的设计缺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串行设计的规划阶段为例,产品规划是整个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第一阶段,其目的是明确顾客需求和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对技术开发和市场目标的评估。产品的设计任务一般来自企业的产品战略规划、技术更新、顾客的订单和产品市场质量状况反馈等,产品设计任务构成了规划阶段的输入。对新产品的规划需要系统地研究社会、市场、客户需求和顾客消费心理等,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根据产品生命周期规律并结合企业状况,规划产品设计目标。其主要工作内容即增值转化活动是确认市场机遇、项目评估和优先级排序、分配资源和安排时间等,其输出为产品的目标市场、商业目标、关键性假设条件和约束的项目任务书。规划阶段增值转化活动有效实施需要相关设计资源的支持,主要有外部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产品状况)、技术环境(技术标准、专利)、社会环境(社会和市场趋向)、内部环境(企业资源信息、项目经费)等。综合上述分析,从输入、输出、流程所需资源、过程所处环境和监测评价活动等5个要素的角度构建反映设计缺陷影响因素的规划阶段过程要素模型,如图2所示。按宏观并行,微观串行的思想,并行设计各阶段的要素同样可以采用过程方法进行分析。因此,可按上述方法分别对串、并行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工艺设计阶段的设计缺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分析思路相同,故直接将各阶段的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如表1表示。

2设计缺陷的结构关系模型

硬件产品设计开发过程复杂,设计任务繁多,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分布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为了全面掌握各类设计缺陷的影响因素,采用在文献[13]中提出的硬件产品设计缺陷分类原则,从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角度建立反映设计过程与设计缺陷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模型,即将各阶段过程要素模型按图1所示的设计过程要素模型进行迭代,得到图3所示的设计缺陷、缺陷因素与设计过程的结构关系模型。该结构关系模型直观地表达了串、并行设计的4类缺陷即功能缺陷、结构缺陷、性能缺陷和工艺缺陷与设计过程及其各设计阶段所涉及的设计缺陷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由于硬件产品各类设计缺陷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功能类缺陷的影响因素在串行设计下多达15个,而在并行设计下多达26个。因此,要在有限的资源和限定的设计时间内达到有效预防、控制设计缺陷的目的,还需要进一步定量掌握各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对各类设计缺陷的影响程度。

3设计缺陷及其影响因素量化关系的构建

为了定量描述各要素在多属性决策问题中的相对重要度,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是一种最常用、有效的方法[15-16]。由于设计缺陷影响因素与设计缺陷之间的关系存在模糊和不确定性,且这种不确定性问题在现实情况中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的分析误差,提出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17-18]。IAHP利用区间判断矩阵描述不确定的关系,能够有效地降低误差。因此,文中采用IAHP方法分析各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对各类设计缺陷的相对重要度。

3.1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区间判断矩阵为了便于表达,将设计缺陷及其影响因素用符号来描述。4类设计缺陷即功能缺陷、结构缺陷、性能缺陷和工艺缺陷分别用F1,F2,F3,F4表示。考虑到上一设计阶段的输出即为下一阶段的输入,因此将输入、输出合并为一类进行描述。用a1,a2,a3和a4分别表示输入输出类、资源类、环境类及监测评价类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各设计缺陷影响的符号描述如表2所示。根据图3结构关系模型中各类设计缺陷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由相关领域产品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师、质量主管和设计质量领域教授共同组成专家组按照AHP法的1~9标度原则分别对串、并行设计各类设计缺陷的影响因素两两比较,构造各类设计缺陷影响因素的相对权重的区间判断矩阵。按该方法可以得到4类设计缺陷影响因素的权重区间判断矩阵。表3中给出了并行设计工艺缺陷影响因素相对权重的区间判断矩阵。例如:在表3中,对于工艺缺陷,详细方案(a110)与材质参数(a112)相比,认为a110比a112重要的程度在2.5~3.5之间,得出的区间数[2.5,3.5],为相当于1~9标度法中的3,但不是整数3。这样得到的两个不同的区间数判断矩阵具有弹性,表达模糊关系时更科学、合理。同理,可得到串、并行各类设计缺陷影响因素的权重区间判断矩阵。

3.2设计缺陷影响因素权重矢量的计算对区间数判断矩阵A=[A-,A+],求其满足一致性条件的权重矢量的步骤。根据式(2)计算得到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区间数权重量,如表4所示。

3.3设计缺陷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关系根据并行设计缺陷影响因素权重PF1,PF2,PF3和PF4,实现了对图3所示结构关系模型中的并行设计缺陷与设计缺陷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化描述。在完成区间判断矩阵后即可通过MATLAB软件较方便地计算出上述各类设计缺陷影响因素权重,故串、并行模式下的各类设计缺陷的影响因素权重计算过程不再一一赘述,直接将各类设计缺陷的影响因素权重计算结果列出,如表6和表7所示。

4两种设计模式下设计缺陷结构关系的分析与比较

根据图3、表6、表7所示的串、并行设计缺陷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从技术管理角度,对两种设计模式下设计缺陷及其影响因素与设计过程的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

4.1设计缺陷与设计过程关系的比较根据串、并行设计过程、设计缺陷和缺陷因素的结构关系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出,在两种设计模式下,各类设计缺陷与相应的设计阶段存在对应关系,即功能缺陷主要源自规划设计阶段,结构缺陷主要源自概念设计阶段,性能缺陷主要源自详细设计阶段,工艺缺陷主要源自工艺设计阶段。但在并行设计模式下设计缺陷与设计过程的对应关系更为复杂:功能设计缺陷主要对应于并行设计的规划阶段,但其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产品规划阶段的构成要素,还包括并行设计后续的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工艺设计阶段的相关要素;结构缺陷对应于并行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其影响因素包含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工艺设计阶段的相关构成要素;性能缺陷对应于详细设计阶段,其影响因素包含详细设计和工艺设计这两个设计阶段的相关要素。串、并行设计模式下设计缺陷与设计过程关系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串行设计时各设计阶段仅仅考虑影响本阶段设计的因素,而并行设计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就需要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因此,从设计管理角度,并行设计各阶段的影响因素更复杂,增加了缺陷预防和控制的难度。同时,该结论指出了两种设计模式下各类设计缺陷的主要缺陷源,为在设计过程中预防和控制设计缺陷提供了决策支持信息。

4.2各类设计缺陷主要影响因素比较由于串、并行设计模式的设计指导思想、组织模式及设计环境等方面差异,不同设计模式下导致各类设计缺陷产生的原因也不也一样。结合IAHP计算出的串、并行设计模式下4类设计缺陷的影响因素权重,根据质量管理中帕累托法则,按照权重由大到小分别列出两种设计模式下各类设计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表8所示。根据上述结果可知,不同设计模式下,导致各类设计缺陷产生的主要缺陷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结合产品设计模式和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设计缺陷,在设计过程中重点控制和监测对其影响较大的设计缺陷影响因素。

4.3各设计阶段主要设计缺陷因素比较根据设计缺陷影响因素权重分析可知,设计缺陷影响因素在不同设计阶段对设计缺陷影响程度不同,且有些要素影响多个设计阶段的过程质量。因此,在产品设计不同阶段,应依据因素对缺陷影响的权重对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下预防和控制设计缺陷的目的。综合考虑设计缺陷与设计阶段的对应关系和影响因素的权重,比较两种设计模式下,各设计阶段需要重点监控的影响因素,如表9所示。从表9可看出,串行设计模式下各阶段的输出均需重点监控,而并行设计过程中资源类设计缺陷因素为重点控制对象。因为在串行设计模式下,各阶段的输出同时也是下一设计阶段输入,从整个设计缺陷预防和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些影响因素对设计缺陷的影响权重较大;而由于并行设计过程的并行性,资源类设计缺陷因素(a21,a22,a23)在设计各阶段共享,对各阶段均有影响。因此,在并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地规划设计过程、分配有限的资源,使设计资源利用最大化,才能保证并行设计的进度和质量,这与文献[19]的观点一致。

5结束语

设计缺陷是在设计过程中形成的,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对企业效益和顾客安全都形成了潜在的威胁。由于硬件产品设计过程复杂,产品的设计开发模式不同,设计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文中采用过程方法,从技术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串、并设计各设计阶段的设计缺陷影响因素,构建了从输入、输出、资源、环境和监测评价活动5个方面系统反映设计缺陷影响因素的结构要素模型,以此为基础迭代获得描述串、并行设计过程各设计阶段、各类设计缺陷和可能存在的缺陷因素的结构关系模型,并应用区间层次分析方法对设计缺陷结构关系模型所揭示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文中从缺陷预防和控制的角度,运用过程方法的思想,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串、并行设计过程、设计缺陷和设计缺陷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与比较,研究成果对设计过程中制定预防和控制设计缺陷的决策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闻邦椿.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趋趋向及产品的现代设计[J].机电工程,2011,28(3):255-259.

[2]anising,valuingandimprovingtheengineeringdesignprocess[J].JournalofEngineeringDesign,2013,24(7):524-545.

[3]肖承地.硬件产品设计缺陷形成机理的关系网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55-74.

[4]MahdiSharifzadeh.Integrationofprocessdesignandcon-trol:areview[J].ChemicalEngineeringResearchandDe-sign,2013,91:2515-2549.

[5]JisooPark.Developinga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forstoringandusingthedesignknowledgeacquiredinthepro-cessofauser-centereddesignofthenextgenerationinfor-mationappliances[J].DesignStudies,2011,32(5):482-513.

[6]谢进,魏宏,阎开印,等.混合驱动连杆机构的串行和并行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7,43(9):179-184.

[7]刘永均,张静,李柏林.机构串、并行设计模式的分析与比较[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9):26-28.

[8]陈彦海,刘文剑,邱福生.基于Markov链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1):58-60.

[9]AmpatzoglouApostolos,FrantzeskouGeorgia,StamelosIoannis.Amethodologytoassesstheimpactofdesignpatternsonsoftwarequality[J].InformationandSoftwareTechnology,2012,54:331-346.

[10]Nien-LinHsueh,Peng-HuaChu,WilliamChu.Aquantitativeapproachforevaluatingthequalityofdesignpatterns[J].JournalofSystemsandSoftware,2008,81:1430-1439.

[11]唐晓君,刘心松,查小科,等.运用设计模式改进软件设计质量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32(2):169-173.

[12]刘卫东,肖承地.基于logistic回归的设计缺陷影响因素的关系网模型[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12):15-19.

[13]刘卫东,肖承地,朱敏.基于灰色聚类评估的硬件产品设计缺陷分类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2):65-67.

[14]朱敏,刘卫东.基于粗糙集贝叶斯网络的电子产品设计缺陷评估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3):706-711.

[15]陈明,郭立新.基于AHP-熵权-TOPSIS的电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综合评价方法[J].机械设计,2013,30(4):15-19.

[16]谭世勇,索双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机械元件失效率预计[J].机械设计,2014,31(3):6-10.

[17]SherongZhang,BoSun,LeiYan,etal.RiskidentificationonhydropowerprojectusingtheIAHPandextensionofTOPSISmethodsunderinterval-valuedfuzzyenvironment[J].NaturalHazards,2013,65(1):359-373.

[18]ZhihuiHan,JunhaiMa.ResearchonanalysisofbrandvalueanditspositiveanalysisinairconditionenterprisesbasedonIAHP[J].JournalofConvergenceInformationTechnology,2013,8(11):455-463.

篇7

【关键词】产品;形态语义;情感化设计;设计方法

Study on emotional design from the view of design form semantics

PAN Pan

(East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efei Anhui 230088, China)

【Abstract】Design of modern products is no more only focus on factors such as the function,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etc, it need more attention to emotion design to meet the need in heart of people. This article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form semantic study on modern products from the view of design form semantics. It summarizes the emotional factors of the products form design and discusses methods of the products form of emotional design preliminarily in order to expand new exploration areas of emotional design.

【Key words】Product; Form semantics; Affective design; Design method

作为选择性和创造性的行为表现,产品的形态体现了其本身与使用者之间的最直接对话方式,从产品语义的学术层面探讨产品设计,研究探索产品的形态语义,对于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拓展和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形态语义在产品设计中的探索

产品语义学通过对产品的使用界面、视觉形式和外在形态的语义方式给以具象化的表达,使得使用者理解和领会产品的信息,因而产品设计的感觉要素,知觉要素和情感要素构成了产品形态特有的符号系统,即产品形态语义。其中,感觉要素即为对人的刺激,包括颜色、造型、材料、外形与构成、比例与关系、空间与速度的层次与顺序等。知觉要素可以理解为在形态被有意识的强调后,引发了使用者与产品形态间关于心理层次上的共鸣效应,这也是一种因审美而产生的愉悦感。情感要素包括感知性情感和社会伦理性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产生的一种高级而复杂的主观体验,不仅与人的自然性需求有关,也同样与人的社会性需求有关。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产品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之外,对外观造型上的美观、舒适、人性化、情感化等需求更为注重,产品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产品,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表达情绪和感性的产品而存在。产品设计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段变得越来越丰富,其产品语义也在向复杂化和内涵化发展。从美学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现代产品形态凸显出不同的设计特点,如运动知觉的张力表现,产品在表象之外以某种动力形式存在于眼前,可以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运动感,一个具有明显张力倾向的造型可以给人带来雕塑般的强烈视觉感染力。又如内外平衡的关联性整体,一个完整的产品形态应该是一种有机结合的体系,由相互依存的各种元素构成一个关联性整体,同时各种心理力之平衡关系也十分重要。当然,不是说一个平衡的体系就能够构成一个完美的形态,还需要在平衡的状态下产生某种意义,以更好的烘托其内力之间的一致性。

2 产品形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

2.1 形态要素中的情感语言

大多数人对于很多事物有着本能的喜爱感,如女性喜欢钻石般的璀璨晶莹,旅人欣赏途中一片抹绿的景色,因而自然形态所构成情感语言能够引发与人的感官体验相关的生理愉悦。人对自然中所出现的各种图式以及形态具有一种本能的解析行为,这些符合美学原则的形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使得人们在探索新奇事物的过程中很快就学会运用这种形态的规律,添加人的认知属性后创造出优美的设计。

辨识形态所构成的情感语言能够引起与人的情绪反应相关的心理愉悦,例如颜色可以触发或紧张或平和的情绪,曲线暗示着柔美,杂乱的棱角可能导致负面的感觉,这些最直接的情绪反应具有直观性、短暂性和情景性的特点,所产生的快乐、忧愁、兴奋、愤怒、乐观、恐惧等情绪内容构成了感性情感系统,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应当尽量避免负面的辨识形态,凸显整个形态的积极情绪,以达到在认知的过程中让产品成为一个亲密而又熟悉的朋友的目的。

2.2 形态与限定要素之间的情感互动

除了形态要素所表达的情感化语言之外,产品形态与功能要素、结构要素和材质要素等之间的情感互动同样可以触发使用者心中的情感,完整无误的释放出产品的内在精神。

情感体验不仅仅与产品的形态有关,还包括通过造型与使用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形式追随功能”与“形式追随情感”的口号并不冲突,二者的平衡点体现在人与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效用,通过运用美的规律可以探寻物和环境之间物质功能的合理性,从而研究物和环境与人的关系中人的心理反应,以达成设计出与人感官相愉悦的功能原则。

材质与结构与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设计一开始就需要考虑一定的结构方案与材料的选用以保证形态的使用要求,其中材料的质感肌理和结构的立体表达给使用者丰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心理联想和象征意义,配合形态的潜在引导将会更贴切的与设计主题和内容融合一体。

3 产品形态的情感化设计方法

3.1 自然造型的仿生与模拟

自然是人类创造的源泉,人类最早的造物活动就是以自然生物为蓝本所进行的设计,从生存需求开始到表达某种审美意义的模仿,再至形态仿生到形态重构,都产生了大量的设计灵感,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

在对产品形态进行设计时,通过借用仿生与模拟自然形态的造型,以直接唤醒人们心中的生理愉悦感和引发美的情感体验,可参照下列步骤:分析某些自然造型形态语义,寻找其特征中最具本质的要素;对某些视觉特征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以强调要表现的主体内容;在初步形态基础上进行反复推敲,以创造出新的多次元造型形态,明确风格与特征;最后根据消费者典型的情趣和性情特征,修饰之对应的相似特征要素,确定最终形态。

3.2 辨识设计引发共鸣

合理的辨识形态能够缓解产品与使用者之间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并迅速的建立亲密的情感体验,共鸣式的辨识形态则更加强调了使用者能够将身心沉浸于产品的形态之中,以DIY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产品具体的造型要求。共鸣式的形态设计一般包括三个内容:分析使用者的活动与行为方式;承担好设计师的全局任务,明确和充分尊重使用者的权利;以最佳途径让使用者能够不受限制的自我发挥满足其自身的需求,完成设计的目的。

在文艺心理学中,共鸣指人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美感时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亦指欣赏者由于自身思想情感与审美对象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相一致,从而被深深打动,体验到了一种情绪上所激动。为一种主观体验,共鸣式的辨识形态的产生需要主客体一致的审美前提,从产品形态设计的角度考虑,则要求产品的形态造型本身具有深刻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仅仅形式上,内容上也同样需要拥有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具备的以上前提后,将会产生一种由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张力平衡而带来的心理共鸣,使得主客体相互契合并进入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使用者在使用产品和欣赏产品的同时全身心的投入产品所要呈现的场景、主题、氛围,体会到或欢笑或哭泣的情感,沉浸于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微妙的情境之中。

4 总结

设计师和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涉及面是十分广泛的,随着人们感性购物的行为趋势的发展,在今后的产品设计中情感因素将更为被重视,因此开拓设计形态语义学角度下情感化设计新的研究领域,探讨可行的产品形态情感化设计方法,对于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和让产品具有更好的“亲和力”而言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翰,宋良荣,李文嘉.论艺术符号化的现代厨房产品形态语义[J].包装工程,2007(05).

[2][美]苏珊・朗格,滕守尧(译).艺术问题[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篇8

产品设计涉及技术水平、人体学、外观包装、工艺技术、成本费用以及价格定制等多个方面。为了持续推进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例如生产工具、器械设备与工业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开展的设计,通过改变原材料形态赋予其价值。本文对产品设计的研究,立足于产品外观的基础上。使不同的图形单元根据一定的审美规则组成各种平面图形,就是所谓的平面设计。主要在二维平面上以轮廓线划分地与图之间的分界,绘画图形。通过平面设计表现出的立体空间视觉,不是真实的三维空间,而是人类视觉对巧妙二维图形形成的虚幻感觉。它包括 CI 设计、图画设计、书画装裱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可以说,平面设计的影子在设计工作中屡见不鲜。

二、产品设计与平面设计的结合

(一)产品设计与平面设计结合的必然性平面设计深入渗透到产品设计中,已是当前发展主流趋势,因此必须注重平面设计对产品的影响作用,而不能单纯强调产品功能。总之,一切产品都是围绕人的需求生产的,它的最终目标就是更好的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因此产品外观设计必须符合人类审美观点:匀称、韵律、形状、平衡、节奏、颜色、材料、工艺……换言之,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相融合是自然发展趋势,产品设计的发展不能脱离平面设计。

(二)产品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方法的特点

1.被产品设计“同化”后的平面设计方法。产品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方法,受到产品特性的制约,例如加工工艺、材料、产品类别等限制,所以它是戴上脚镣的平面设计方法。更准确说法是“移”平面设计方法之“花”“接”产品设计之“木”。产品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方法可以有多种处理和表现手法,如对比、类比、夸张、对称、主次、明暗、变异、重复、矛盾、放射、节奏、粗细、冷暖、面积等形式。它没有完成的概念和手法,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

2.产品设计中平面设计方法与传统平面设计方法的区别。平面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平面作品,而产品设计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一个重视传达信息,一个强调实用。平面设计倾向于研究图案、装饰的问题,或者偏重于纸张、布等材料的工艺阐释。

(三)平面设计方法在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与价值

产品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方法可以使产品外观更符合美的规律,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产品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方法可以通过点、线、面的分割和色彩的巧妙运用,使产品的更加丰富美观。其终极目标就是提供美观而又简单易行的服务。产品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方法可以增加产品的个性、文化内涵和“软”价值。运用在产.品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方法是产品美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平面设计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一)点与线的运用

1.点的应用。将点的功能恰当的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创造性的变换点的数量、分布、排列方式、颜色以及材质等任何特征,都能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产品中点的不同位置分布、形状、以及排列组合变换都会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2.线的应用。线是点的轨迹,在产品设计中起着联贯和分割空间的作用。产品的形态美的构成,无处不显露出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人们审视产品的过程中,线作为产品外观形象的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线型运用的好能使人感到愉快,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反应。

(二)面的设计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在产品面板中的各个设计要素之间应形成“集团”式的分组排列方式,操作手柄、按钮、文字、标志等不同功能元素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空间,形成一定的疏密变化,观看时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篇9

关键词:绘画;绘画语言;产品设计;意象

在我国,工业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中的核心内容,是工程技术与美学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它与美学、绘画、雕塑、计算机应用(设计软件)、人机工程学、心理学、工业材料等相关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已成为国家产品工业化的关键。“穷国出口资源,富国出口设计”的理念正被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所认可。建立全面、正确的工业产品设计理念,对于搞好工业产品设计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1]。

产品设计与绘画艺术息息相关,它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过程近乎于艺术中的绘画。但产品表现不是纯绘画艺术的创造,不是为了表现而表现,而是在一定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指导下,把符合生产加工技术条件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设计沟通,通过技巧先加以可视化的技术条件,将形状、色彩、材料质感、表面处理以及工艺和结构的关系,尽可能全面的表现出来[2]。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绘画的形式不断发展与变化,从专业的基础课程逐渐深入到设计教育中。绘画在产品设计领域里是表达设计理念的主要手段,对于提升设计师综合艺术素质以及各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1关于绘画以及产品设计中的“绘画语言”

1.1对于绘画概念的理解

单就绘画本意而言,绘画是纯粹之物,其本身是为纯艺术服务的,是专门提供给感受享用的,具有感受的直接性[3]。它不需要历史文学以及题材的支撑而存在,不需要一切解释性工具的参与,而是将一切努力还原为与感受同构的要素,从而将艺术活动提升为审美活动。

1.2关于产品设计中的“绘画语言”

而在产品设计领域里,绘画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其目的就发生了变化,由为纯艺术服务转化成为实用艺术服务,从而具有了某种绘画语言。“绘画语言”是设计师脑海中存在的产品“意象”,是设计师对产品设计理念的表达。“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它是审美艺术学的核心概念。通俗地说,“意象”就是想象、联想,就是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这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造型设计基础,是有目的的、用“心灵”来进行工业产品设计的“指挥棒”,对这种设计思维,我们就把它称为产品设计中的“绘画语言”。

就“意象”一词而言,它是中国古代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结合到产品设计中就是,“意”指“绘画语言”,“象”指“产品”,“绘画语言”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就是某种设计思维的表达,是设计师设计某种产品的一种理念。在产品设计中,只有“意”(“绘画语言”)和“象”(产品)的相互融合、相互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象——工业产品设计。

2对“绘画语言”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分类阐述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脑海中闪现的“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和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1]。虽然表达方式不同,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现设计师所设计出的产品雏形,都是为了表达设计师的某种设计理念。

2.1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表达设计师设计产品的“绘画语言”之一

设计一种产品也就是设计一种“语言”,那么绘画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也就成为了一种“语言”。我们只有从理论上系统地认识和归纳这种具有专业属性的“语言”,才能更好的利用我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设计出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出色产品。

长期以来,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一直被设计师所应用,仍然是产品设计师的“绘画语言”之一,它是设计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手工绘制的重点在于训练设计者的“眼力”、“手力”和专业设计的思维功能——设计“意象”。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比较灵活,容易成形,在设计和比较中能产生创作的灵感与,能迅速地进行产品的创作与再创作。

手工绘制分草图和上色的效果图。绘制产品草图一般用钢笔、铅笔、炭笔等;上色的效果图最常见的是用水彩、水粉颜料绘制,还有特制的马克笔、彩色铅笔彩色喷绘画法进行绘制。我们在学习工业设计这门学科的初级阶段都开设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课程,以夯实初学者手工绘制能力的基础。

上述这些产品效果图绘制方法都是为设计服务的,它们是产品效果图的各种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们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部结构与外观形式的整合感,其本身已超越艺术,是一种主动性的认识和创造,使艺术表现形式与专业设计有机结合,体现了科学与艺术、技术与美学的完美统一。因此。在设计中,这些表达方式从纯粹的艺术绘画形式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设计表现形式。2.2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表达设计师设计产品的“绘画语言”之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需要选择的新课题——基于以人为本以及科学的、完美的生活方式的设计,设计师们不得不由过去的手工绘制产品效果图、制作模型的处境进入到电脑——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领域。这种变革给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中带来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计算机辅助设计成为一种现代化的设计方式,成为当今设计领域衡量工业产品设计师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志[4]。

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最大特点就是设计师能对产品进行模拟设计,在组合产品结构、选择材质、色彩,以及表面纹理的处理等方面能随机应变,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设计的范围涉及到生活、工作和公共环境领域。目前很多设计师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3DSMAX、Rhino和AutoCAD等常用的设计软件。

3DSMAX是由AutoDesk公司开发的微机动画制作系统,在产品造型设计方面的运用,不是运用其动画的制作功能,而主要用于产品的建模,其功能主要有三维立体建模、材质编辑与渲染、灯光与摄影、环境与效果等方面。3DSMAX在一般的PC机上都能运用,由于其操作方便、能渲染出色的效果图,深受当今广大设计师的喜爱。

Rhino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套Nurbs曲面引进Windows操作系统的3D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设计软件。因其价格低廉、系统要求不高、建模能力强、易于操作等优点,Rhino是以Nurbs为主要构架的三维模型软件,因此在曲面造型特别是自由双曲面造型上有异常强大的功能。

AutoCAD是Autodesk公司的主导产品。可以绘制任意二维和三维图形,并且同传统的手工绘图相比,用AutoCAD绘图速度更快、精度更高、而且便于个性,能网络图形文件,它已经在航空航天、造船、建筑、机械、电子、化工、美工、轻纺等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成为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新的表达手段,给产品设计带来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使设计经验得以延续。作为一名工业产品设计师,掌握了以上三大软件,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创造性和思维构想力,将设计表现得更加完美生动。但是成为一名成功的设计师,只掌握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审美能力、把握时代脉搏的能力,才使设计的产品不落后于时代。

3结语

产品设计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人——产品——环境——社会、形式与功能、艺术与技术、经济与社会之间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它们组成“均衡的整体”,这一“均衡的整体”正是所谓的“形式美”和“技术美”的完美结合与综合体现。无论是外在易感知的“形式美”,还是内在不易感知的“技术美”,两者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内在的要素可以通过外在的要素显现出来[5]。“形式美”和“技术美”的显现正是通过设计师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对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充分的视觉表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它是设计师传达设计创意的工具,这种工具就是“绘画语言”,是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最为直接的“桥梁”。在设计产品时,不管设计师采取什么样的“绘画语言”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把人、产品、环境和社会进行协调地结合起来,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某种设计理念,其实质都是人类把自己的意识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李翠玉.浅议工业设计中的“绘画语言”[J].当代经理人,2006.(21):752-753.

[2]杨君顺,冯青.产品表现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J].包装工程,2007.04.

[3]程金霞,曹巨江.论设计素描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J].技术应用,2006.(1):58-59.

篇10

皮尔斯是现代符号学的先驱,建立了全面意义上的符号学体系。皮尔斯把符号普遍地理解为代表或表现其他事物的对象,即符号可以被他人理解。符号的3种关联要素分别为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如图1所示。每一个存在的符号,可根据符号所特有的性能分为3个层面:(1)符号是“怎样”表征事物的;(2)符号表征的内容是“什么”;(3)符号是“为谁”表征的,或者为什么表征、表征有什么目的等。任何一种符号只有表现出这种三角形关系,或者3种关联要素都具备,才是一个完整的符号。

2产品设计表现的符号学分析

产品的设计表现都是有具体含义的,其含义就是该产品的文化价值。通过设计表现,人们可展现并传递产品中的文化价值。由于不同的符号其性质、功能也各不相同,所以在文化价值传递过程中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设计表现就是一种以符号功能为主的符号系统。

2.1媒介关联物层面的设计表现分析

设计表现的媒介关联物主要指设计表现所呈现的外在形态,即设计草图、效果图和模型等,这3种形式是传达特定产品意义的载体。信息的传达与设计师的艺术表现能力与使用者的要求有着密切的联系。这3种信息传达媒介从不同方面向产品设计师、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着产品设计的信息,借助信息转化成视觉化语言,进而传递产品设计的象征含义。图2是设计师刘传凯的家用个人服务器设计草图,流畅的线条是设计表现的代码符号,以不同的结构和形态传达设计构想。

2.2对象关联物层面的设计表现分析

设计表现作为符号,其对象关联物主要指设计表现呈现出来的内在内容,即设计表现要传递的信息。具体包括在设计草图阶段用线条表现的创意构思;在效果图绘制阶段展现的关于产品比例、色彩和质感的综合信息;在模型制作阶段体现的关于产品的体量感,材质表面的触感,手抓握模型的舒适程度等。

设计表现的对象关联物可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设计草图和效果图都属于图像符号的范畴,如图3所示的清水吉治设计的电话机,采用马克笔、色粉相结合的表现技法。蓝黑色的渐变背景衬托了产品的白色形体和质感,蓝粉的细节刻画体现了背景环境对产品的影响,有效传达了电话机的形态、色彩、质感的符号信息。设计草图、效果图和模型的设计表现具有指示符号功能,包括产品使用功能指示、操作表现等。如电源的开关按键,工作暂停、报警等,使人一看便知其功能。

如图4所示的三夹板椅子,采用几何曲线造型,刚劲的线条展现了人机要素的舒适,可以重叠的结构设计稳重且不失现代感,设计理念和信息传达较为准确。如图5所示的美的电饭锅操作界面,色彩搭配明快,功能按键易于解读和操作,很好地传达了指示功能。象征符号通过产品设计表现的形体和色彩来传达象征意义,如表现该产品使用者的生活环境、地位及品味等。设计表现的产品符号系统不仅可以发挥产品的认知功能,使人们了解这个产品是什么,有什么用,如何使用,而且还可以发挥其审美功能、精神功能,传递给人们特定的感受。图6是炫彩指甲刀设计,设计师将小牛皮覆盖于冰冷的不锈钢上,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变为时尚的生活用品,带给使用者不同的心理体验,含蓄地体现了“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思想。该设计改变了指甲刀冰冷的视觉感受,转而强调更具内涵的象征价值,使人耳目一新。此外,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某些形象和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能使人准确判定或辅助识别产品的功能属性。因此,设计表现要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者的心理经验,充分考虑产品的约定关系,使对象关联信息能快速有效地得到传达。

2.3解释关联物的设计表现分析

设计表现的解释关联物主要指产品设计师、产品和产品使用者(消费者)三者之间形成的信息交流过程。如产品设计师所发出的符号和产品研发人员、使用者接收到的符号能传达相同的信息,这表明设计表现完整地传达了符号的含义。符号传达需要具备发信人、收信人、信文、通道、设计表现规则等要素。如图7所示,产品设计师作为发信人,将产品创意的抽象概念信息遵照设计符号规则,制成可被感知的信文1,该过程称为编码。这种符号是根据生活经验和具有识别性的符号规则而编制的。信文1包括设计草图的绘制方法、效果图的表现技巧和模型制作的技术等内容,通过信道传达到作为收信人的产品研发人员和使用者处,收信人在感知信文后根据设计符号规则,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对信文的还原和重构,得到信文2,同时获得和信文1一致的产品设计信息,该过程为译码,信文2包括产品设计的形态、色彩和材质等具体表现形式。直至设计完成,这种传达过程在一次完整的产品设计中是不断重复出现的。如图8所示的松下无绳电熨斗,加热底座和熨板采用分离设计,把手的圆弧造型,为使用者增添了安全舒适的感受;多孔球面底板的银钛涂层,水箱的半透明材质传达出产品的制作精良和定位高端的语义。整个设计使消费者一目了然,符合产品设计的编码规则,在设计者和消费者之间良好地完成了信息传达和重构。如图9所示的苹果手机设计,外观黑色和银色的搭配凸显大气,界面设计简洁,整个设计传达出高端电子产品和身份象征的信息,吸引消费者购买。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