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2-22 17:4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工程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工程的核心

篇1

所谓“中心”,最根本的形态或功能就是资源的高度汇集和高效的配置。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企业能够找到并用合理价格获取其经营和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要素,否则这个“中心”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目标,就是能够让航运业在上海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获取其发展的所有要素,从而使航运业获得蓬勃发展的动力。

而航运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资本,所以,世界上大部分航运中心同时也是金融行业极为发达的地方。金融业的核心功能恰恰也是资源的配置,但由于金融业配置的资源是资本――一种最为重要或稀缺的资源,所以对于资本密集行业,特别是航运、造船、海洋工程、房地产、能源等行业,资本要素是一个瓶颈要素,没有这个要素的充分支持,这些行业将很难获得长足的发展进步。

因此,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上海航运金融业的高度发育。更准确地说,就是上海必须成为一个航运金融的高地或中心,这个中心能够让航运业在上海获得高效率和低成本的金融支持,以此吸引国内和国际航运及航运相关企业在上海这个平台发展,进而使上海的航运业和航运金融业二者同时得到充分而相得益彰的发展。也只有航运业得以长足发展,航运的相关服务业才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广义的航运服务业包括船舶融资、航运和船舶保险、涉及航运和船舶的咨询业、经济业、船舶检验、法律和仲裁、设计和工程等,包罗万象。而航运相关服务业甚至可以离开航运业独立存在,并创造巨额的财富。例如伦敦,尽管从货物吞吐量上看伦敦早已经不是一个主要港口,英国的船舶拥有量也仅占世界总量2.8%(相比之下,中国大陆船舶拥有量占世界总量8.4%),但是伦敦涉及航运的金融、保险、法律、教育、技术咨询、研究出版等业务,不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多年来持续给英国带来巨额的收入。

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如何建设一个“航运金融高地”,可能是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最佳契入点。那么,上海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航运金融的高地?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对行业的观察,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上海金融业应了解航运业和造船业的行业情况、市场规律和发展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金融业对航运、造船业虽有一定的支持,但主要是国有银行对国有航运、造船企业的一般信贷支持。大部分金融机构在过去对航运、造船企业的业务经营和资金需要并不很熟悉,仅仅考虑企业整体的资信情况和还款能力。而由于信贷主要是发放给国有大中型航运、造船企业,所以银行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运作的积极性不高。

但是,国际上大部分船舶融资是以项目融资的方式进行,需要银行对项目的商业可行性、风险进行评估,这就要求银行不仅熟悉企业,也要更加懂得行业和市场。

海运行业比较特殊。以载重吨计算,全球六成左右的船舶是以单船公司方式注册在方便旗国家或税负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如巴拿马、利比里亚、马绍耳群岛、香港等国家或地区。此外,海运船舶总是行驶于国际上的不同国家的港口之间,故对于船舶的所有权和抵押登记、适用法律、发生违约情况下行使担保权益等,很多方面都与境外法律和操作惯例有关。境内银行要开展和做好船舶融资业务,有必要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和知识,并与有关专业机构建立联系,在项目的谈判、签署和执行过程中获得必要的专业支持。这些机构包括船舶经纪机构、船舶检验机构、船舶评估机构、专业航运金融律师事务所等。

对于航运市场、船舶建造和买卖市场,金融机构也应当有必要的了解。总的来说,航运和船舶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表现出很明显的周期性。不过,要准确预测市场高峰、低谷、复苏的时点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例如,媒体曾有报道,许多航运企业在走出1999至2003年航运低谷后纷纷预测,按照“好三年、坏五年”的过往规律,认为2005年将是一个顶峰,不料市场的火爆一直持续到2008年的秋天,BDI指数从2005年的3000点翻了三倍多涨到2008年的11000多点才因全球金融危机而跌入冰点。可见波动周期并无铁律,而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和波动本身才是最大的规律。

如同其他任何市场,在任何时候,航运市场上总有不同观点或预期,有人看涨有人看跌。除了预测本身的难度外,市场上存在的不同观点往往是由于人们所持的不同出发点。例如,需要买入者可能往往看跌,计划持有或卖出资产者则一般喊涨。重要的是根据航运市场自有的特点和自身的资产情况来进行判断,做出客观的决定。

虽然难以准确判断周期,但仍可以对市场波动做出及早应对预案或准备,以控制风险。也可以利用波动进行反周期操作,以实现投资收益。例如,江浙不少航运公司已经在本轮金融危机对船市影响初步显现后陆续开始向造船厂低价购入被原境外买家弃单的船舶。境外买家弃单的情况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境外买家自己违约付不出款而弃单,一种是国内船厂违约如严重拖期而遭到原买家弃单。在后一种弃单情况下,船厂往往面临巨大的财务困难,对于国内一些精明买家而言是低价购入船舶资产的绝好机会。去年10月,一艘船龄较老的27000吨散货船因无法支付修船费用经上海海事法院拍卖,由于价格较低,引来不少江浙买家前来竞拍,成交后,一些未成功拍得者还因出价太慢而懊恼不已。

因此,在市场跌入低谷的情况下,未必没有好的项目,关键看项目的可行性。因此,金融机构对于航运、船舶市场的判断,对项目可行性和风险的分析,决定了金融机构能否把握机会,获得优质客户和项目,并与航运企业客户一起实现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金融机构在这些船东收购弃船过程中,针对情况较好的项目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持,既为自身获得了好的信贷项目,又帮助了船东实现业务扩展,还间接地缓解了国内船厂的危机或财务困难,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非常显著。

航运市场中,不同船型、载重吨位的船舶,其市场周期并不完全吻合,主要看经济和贸易等影响因素。例如,由于散货船主要运输大宗商品如谷物、矿石等,在本轮危机后的复苏中因中国经济稳定和强劲,大宗商品需求首先得到复苏,带动散货船的租金首先反弹。而集装箱船和油轮因国际贸易仍然疲弱,复苏较为缓慢。金融机构虽然无须随时掌握市场动态,但可以从相关机构获取客观权威的分析,帮助做出客观的项目分析。

二、上海金融机构在服务好国有航企、船企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将更

多的注意力放在民营航运企业、民营造船企业身上,或者向他们更多倾斜

虽然说现阶段在造船业和航运业,国有企业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但从民营发展的效率、速度、前景来看,未来的航运和造船产业的主要构成将非民营莫属,这一趋势判断是符合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忽视这

趋势也可能令上海的金融业错过发展航运金融、船舶融资的大好时机。

从上海的现状来看,民营航运经济发展不足除了两大拥有政府背景的航运集团――中远和中海以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企业并不多――这是来自上海航运交易所专家的评价,而在世界第二航运大国一希腊,船运公司以中、小公司为主,均为私有企业,而发达的航运金融支持是希腊这样一个小国能够发展成为世界航运大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去年曾代表一家国内船厂同一家管理着6-7艘船舶的希腊中型航运公司商谈合资项目,深感希腊航运企业非常善于利用资本市场、银行、合资等各种方式获得资金的支持,从而发展其船队和航运业务。

在上海,民营航运经济发展不足,恰恰说明了航运金融业在上海的缺失。同时,这也意味着上海在这方面存在着巨犬发展空间和机遇。显而易见,要形成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民营航运经济,在其过程之中就需要金融业的支持,而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航运业获得发展反过来又将带动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的发展是相得益彰、相互扶持的关系。只有具备一个蓬勃发展的民营航运经济,上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航运中心。

因此,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最佳的契入点是航运金融高地的打造。

再说说造船。造船业和航运业的联系是紧密的。中国的船厂较早走出国门大量为国际上的船东造船,在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因此,相对于航运大国的目标,造船大国的梦想实现的脚步走在更前面一些。2003-2007年的“造船热”期间,大量民营企业抓住机遇进入造船业,加上原有的民营造船企业也利用这一历史机遇扩张产能,民营造船已经在中国造船行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至2009年,包括国有和民营在内的中国造船业整体在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两项指标上已经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造船完工量仅略逊于韩国,居世界第二,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强。

中国造船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国造船产业的积淀和对市场机遇的把握,另一方面也证明了金融业对造船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建造出口远洋船舶,始终没有离开金融业直接或间接的支持。最直接和典型的金融支持是船舶建造资金贷款和船东预付款还款保函,前者往往由银行直接贷给船厂,后者往往是银行对船厂联合卖方的授信支持,两者构成主要的造船金融服务。没有这两种造船金融服务,特别是后者还款保函的授信支持,国际船东不会前来中国建造船舶,中国也不会发展成为今天的造船大国。

尽管航运业是造船业的下游行业,航运公司是造船企业的客户,但是中国造船业主要服务和依托于来自希腊、德国、挪威、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国际船东,而这些国际船东背靠成熟的航运金融的支持。他们看中中国造船的质量和价格优势,愿意向中国造船企业下订单。而国内造船业,无论国有或民营,因能获得国内的金融支持,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和获得造船订单,因此,中国造船业自然获得了巨大发展的机会。

与造船业相比,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在过去未能充分获得航运金融服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民营船东无法轻易获得造船或买船的融资,造成了国内民营航运业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不强,至2009年,中国商船拥有量仅居世界第四位,船队总载重吨占全球比例为8.43%(未包括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商船拥有量)。而现居世界第二航运大国的希腊,大部分航运公司为中小企业,民营航运的活力非常强。

由于有着较强的航运金融支持,多年来希腊等航运大国的船东不仅造船发展自己的海运事业,还将部分商船租给中国的海运企业使用,从中赚取大量的租金。与此同时,这些航运大国的金融机构也从这些项目中获利颇丰。

不过,这种情况也正在悄悄发生改变。2010新年伊始,全球航运市场乍暖还寒,国内某大型民营造船企业已经向一家中资背景的民营航运公司完成交付了一艘17.6万吨海岬型散货船,交船后由该中资船东长期租赁给国内某大型航运公司承担中国一澳洲航线的货运任务。该项目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国内一家股份制银行以出口买方信贷的方式向该中资船东提供了约占船价65%的船舶融资。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赢模式:银行、船东、船厂三方均为中资企业,项目带来的所有盈利均留在了中国企业囊中。

由此可见,航运金融对于航运中心作用至关重要。打造一个航运金融高度发达的上海,满足我国航运业的发展需要,是中国成为航运大国、上海吸引航运业(包括航运服务业)聚集并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必由之路。

三、如何打造上海航运金融业高地

打造上海航运金融业的高地,这是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也有多方面的工作有待进行。笔者认为,应当主要考虑的着力点有以下几个:

1 确定发展航运金融业的重中之重

基于上文分析,这个“重中之重”就是船舶融资,并且侧重对民营航运硷业的船舶融资业务,解决民营航运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鉴于上海金融机构对航运公司提供船舶融资的经验尚比较缺乏,航运企业获得融资的途径也比较有限,政府应当考虑设立专门帮助民营航运企业获得船舶融资的促进机构。该促进机构可以通过与航运、船舶中介机构的合作,了解航运公司的融资瓶颈,并组织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帮助航运公司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是政府部门了解民营航运业对金融需求的最好机会,与此同时也能了解金融机构从事航运金融业所遇到的瓶颈问题,以便对症下药,找到突破口。

2 多种航运融资渠道并行发展

除银行的船舶融资以外,船舶融资的另外两个重要来源是船舶融资租赁和船舶基金。这两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处于起步阶段,但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融资租赁和船舶基金的做法与银行融资既有共通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和自身的特点,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税收、外汇等方面的因素,均值得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此外,如何促进航运企业利用有限合伙(LLP)方式筹资购置船舶等,也是值得探索和发展的领域。

3 差异化竞争

上海应当找到自己的发展策略,与大连、天津、宁波形成差异化竞争和合作格局。近年来,大连、天津、宁波等港口城市均充分意识到航运和航运金融的重要性,高调宣布对航运金融的重视,当地金融机构、航运企业、船级社等机构所主办的一系列航运和航运金融论坛、会议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当地的航运金融产业起到了

定的宣传和

促进作用。而上海各类金融机构、专业机构聚集,应当能够通过举办类似活动,争取更多航运界对上海的关注,并积极探索与上述港口城市之间在航运和金融方面的合作。此外,上海也可考虑充分借鉴和学习香港多年来作为一个航运和金融中心的经验,与香港的业界和有关机构展开交流,获得自身的发展经验。

4 辐射长三角地区的造船业

对于造船业,上海的金融机构对上海的造船业并不陌生,已经多年来支持上海的造船业。但是,随着江苏、浙江两个造船大省的崛起,上海的金融业应当考虑如何辐射长三角区域的造船业,获得更多的机会。事实上,江苏和浙江两地银行业在对民营造船业的金融支持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例如,江苏某银行为了支持当地一家中等规模且资质良好的船厂承接国外船东的新船订单,主动为该船厂推荐了一家大型的贸易公司成为船厂的联合买方,解决了该船厂开具还款保函的授信额度不足问题,协助该造船企业获得新造船订单。此外,为支持大型造船厂,江苏一些银行在筹组船舶预付款还款保函银团授信模式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也非常值得上海的金融业借鉴参考。

5 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机会

篇2

【关键词】金融服务 平台 工程财务

一、意义

(一)加快转变,积极推进核电财务资金管理上的自主创新能力

资金历来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主线。财务资金管理承担着为公司发展服务的责任,在公司改革与创新时期,市场的开拓、效益的提升都对资金管理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大工程”金融服务平台正是财务资金管理为适应公司的改革与创新,加快转变所创造的有利于资金管理创新的环境,它提供了资金管理自主创新的平台,是对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有及时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

(二)降低项目成本突出经济性,提升核心竞争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核电竞争环境,公司项目的盈利能力受到挑战,若力图在核电市场上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降低项目成本可提升竞争的门槛,成本优势能够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构建“大工程”金融服务平台,对于工程公司而言,可利用其作为核电项目总承包商的角色,将项目资金池统筹使用,合理配置资金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项目资金成本以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主动为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实现项目合作共赢

构建“大工程”金融服务平台是工程公司为日益增多的总承包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有效渠道,它针对各项目的特点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为各项目提供专业的、个性化、多角度的金融服务,把工程公司打造成既服务于业主、为业主降低造价,又要创造自身价值的增值平台,实现项目“合作共赢”。该平台的建立对促进公司与各业主间的合作,提升公司财务经营管理水平乃至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一)开展金融创新工具研究

1.开展金融创新工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1)核电项目总承包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为金融业务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公司政策的支持,市场环境的支持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载体;(3)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需寻求能够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金融创新。

2.开展金融创新工具研究策略

(1)依托传统金融工具开展创新及改进;(2)根据项目需求设计金融创新产品,注重实用性;(3)加强金融创新产品风险评估,注重安全性。

3.开展金融创新工具研究成果

(1)原创型创新产品,即根据自身需求所研究设计的创新金融产品,如商业汇票贴现“第三方付息”模式。

传统模式:传统的商业汇票贴现付息由贴现申请人承担,即卖方付息。

创新成果:首创商业汇票第三方付息的操作方式,即商业汇票贴现利息由票据的第三方承担。

(2)组合性创新产品,即对某些金融工具匹配组合而产生的金融产品,如“商业汇票+商业汇票/应收款转让/国内信用证”、“国内信用证开证+国内信用证议付+跨境人民币代付”组合模式。

传统模式:项目业主向公司支付单笔总承包款项时通过使用低利率的短期融资产品支付,该产品到期时需用长期银团贷款予以偿还,短期融资产品最长使用期限为六个月。

创新成果:公司充分利用其作为上游业主的总承包商及下游供应商的业主的双重角色,通过采取组合性创新产品,有效链接上下游,延长业主对公司的付款期限,使得业主的短期融资产品使用期限由原来的6个月延长至一年,为项目节省了可观的财务费用。

(二)开展资金价值增值服务

1.开展资金价值增值服务的必要性

(1)各项目收付款时间差形成的资金沉淀需要提高资金收益和使用效率;(2)资金价值增值是公司增效和各项目业主降低财务费用的客观需要;(3)资金价值增值是公司进行投资、筹资、收益分配决策的重要条件。

2.开展资金价值增值服务总体原则

根据年度现金流量的预测,紧密跟踪把握金融市场形势,依据集团资金管理的规定,以审慎的态度和稳健的方式,开展资金价值增值和风险防范工作,不断优化资金结构,平衡资金成本与收益,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经济性,实现“大工程”模式下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公司和业主公司的共赢。

3.开展资金价值增值服务资金管理思路

充分利用公司自身的资信优势和“大工程”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对资金运用成本及增值效益的分析,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价值最大的项目。具体来讲,就是保持公司合理的自有资金备付日常支出,通过财务公司短期贷款以及外部银行短期贷款解决可能出现的临时性资金缺口,在以上资金保障的前提下,按照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将余下的自有资金和通过商业票据等融资方式从银行获得的低利率资金按合理的比例进行搭配,投入到与业主搭建的金融服务平台,间接为业主提供资金需求服务,在公司获得更高的资金收益的同时为业主进一步降低财务费用。

4.开展资金价值增值服务的成果

为顺利开展资金价值增值服务,公司分别与各项目业主签署了相关的财务协作协议,既有效提高了公司的资金效益和使用效率,又降低了整个项目的财务费用,充分发挥了大工程金融服务平台的作用。

(三) 建立银企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关系

构建银企战略合作关系,关键在于以高度信任为基点,以银企共赢为核心,以共同的价值取向为思想基础,平等互信地选择门当户对的合作者,同甘共苦,全方位合作,建立战略性协同发展的关系。

1.银企战略合作构建的基本原则

恪守诚实信用原则、坚持长期有效原则和贯彻全方位合作原则。

2.银企战略合作的成果

篇3

关键词:金融工程;培养目标;教学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268-02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牙买加浮动体系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取代,全球贸易和金融活动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汇率风险敞口,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和离岸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内生需要借助金融衍生产品实现风险管理。这为金融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现实背景。

一、中国金融工程学科发展的现状

金融工程的本质是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融合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工程技术方法来设计、开发各种结构性的金融产品,其中涉及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定价、金融产品的交易与营销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

中国金融工程领域的教育始于2002 年,目前国内已有近40余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从现实中看,高校间在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差异较大,缺乏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一些高校课程设置过于强调高深理论和数理工具,而另一些高校则对数理基础和金融工程技术缺乏重视。一方面,由于中国金融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内容和简单的政策研究上,忽视了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金融实践的结合运用,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理念无法满足金融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从现实层面来看,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延伸,金融工程技术得以应用舞台从制度到产品都面临着刚性约束。例如,仅以做空机制来讲,国内现有的金融环境不仅缺乏相应的产品,即使是现有的金融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还是融资融券,离普通投资者的距离仍遥远。基于上述原因,如何把握好金融工程这门新生学科的特点,并组织好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也有必要借鉴他山之石。

二、美国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金融工程技术的发源国,美国金融工程的专业主要设置于硕士阶段,强调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其对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经济学理论、金融理论、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知识,掌握开发、设计、运用创新性金融工具和手段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能力。需要开设一系列辅助课程,比如侧重于微观金融领域的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学和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等;侧重于数理金融学领域的时间序列分析、期权定价的数学分析、随机过程和积分等课程。不难看出,所有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部门从事金融业务性、技术性以及管理性工作;或者胜任在企业从事财务、理财、风险管理工作;或者胜任在教育、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等为目标的。由于金融工程学科的复合性和交叉性,美国的金融工程专业在具体的人才培养环节上又演化出三个不同的方向。

1.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工程学院。代表学校有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其目的是希望培养学生成为金融工程师,课程设置强调数学建模思想,如随机过程模型、金融工程最优化模型、蒙特卡洛方法、期限结构模型等。

2.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数学或统计学院。代表学校有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康乃尔大学等。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数理金融理论型人才,课程设置强调相关的数学基础理论课程,比如随机积分、偏微分方程、连续随机过程等,为进一步研究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金融学院。代表性学校如加州大学Berkeley 分校的Hass 商学院。其目的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强调了如金融机构讨论、公司金融、资本与货币市场、动态资产管理等职业导向型课程和案例教学,为学生毕业后较好地适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对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

金融工程专业是在现实经济和金融领域对风险管理、对冲、套利等需求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技术的符合性和交叉性是其的学科特征。因此,金融工程毕业生应该能够综合运用数理金融方法、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决策科学、现代数理和信息技术方法等并通过模型化、定量化、创新化来满足客户和市场两个层面的需求。在面对客户层面的需求上,要能够对客户所面临的金融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取舍、分解和重组,最后将经过重新调整和搭配过的风险收益契约化、规范化、产品化 产品类型包括具体的金融工具、方案、手段等等;在金融市场层面的需求上,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工具和金融手段、方法与方案。

当然,随着金融工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拓展,理论界和实务界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一个金融工程人才要掌握所有涉及金融工程过程的知识,无疑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这正是美国金融工程教育分化为三个不同层面的原因所在。从现实角度来看,在掌握了一些金融工程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及技术方法等共性知识基础上,每一个金融工程人才在其能力与知识上都应有所侧重,这使得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有一定专门技术的金融工程人才成为可能。在金融工程的实际运用中,并不是一个金融人才包揽所有的工作,更多的是由各种金融工程人才所组成的一个金融工程小组来共同完成的,组成的成员各有特点与专长,如有长于金融理论、熟悉金融运行机制与金融业务的专家,有长于数理技术、定量分析的专家,有熟悉税收与会计知识和业务的专家,有善于进行风险管理的专家等等。在解决金融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每个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项金融工程的工作。金融工程人才的特色不仅是一种客观需要,而且使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使不同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优势设计出自己所特有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金融工程人才。

四、金融工程教学模块优化

金融工程复合型、交叉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实施教学中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模块。

1.金融理论基础模块。金融问题是金融工程研究的直接对象,因此,金融工程应遵循基本的金融理论,这是学习的基石。这包括一定的现代金融理论,如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公司财务学、投资学、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并辅之以保险、税收、金融法等方面的知识。

2.数学理论模块。我们知道,掌握比较全面的数学和统计学的技能已经成为培养各类金融工程人才的必需。为此,在该模块中应涉及到数理统计、概率论、运筹学、应用随机过程、金融时间序列、微分方程等课程,并包括随机分析、决策分析、经济数学模型等更多的供学生选修的课程。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课程在实施教学中应充分结合金融工程的需要,注重用数学方法解决金融领域的需求。金融工程学注重运用决策科学、系统理论、信息处理和智能技术等当代前沿的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微分方程、运筹学、模糊数学、随机过程等理论的支撑下建立仿真模型,完成对金融活动的定量研究。近年来,一些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和工程技术,如遗传算法、混沌理论、小波理论等复杂系统理论已开始被金融工程技术吸收并得以应用。

3.实验模块。在研究实际的金融运行规律中,运用计算机及软件对金融数据进行分析是金融工程技术的核心,这需要培养学生金融计算、数学建模及数据分析能力。目前,在国内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中,一些金融工程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信集团合建的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金融学院与世华公司共建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武汉大学金融系的金融工程实验室等。我们知道,从金融工程学科的国际发展来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本质。因此,在实验模块中设置数值计算、经济数学模型、简单程序设计、数据分析软件应用等课程,来培养学生从复杂金融环境中提取关键因素并设计解决方案的基本素质,以及具备通过数值计算对金融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检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金融工程技术模块。工程化的思想要求金融工程技术必须熟悉“积木式”的金融产品,了解每种金融工具(原生和衍生)的风险和收益特征,以及相应的触发条件。因此,开设如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程案例及应用、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等课程也是很重要的。据此,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金融工程的核心以及运用相关金融工具和策略解决金融问题的思想。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例,衍生金融产品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搭建结构性金融组合的重要“积木”,从而,对衍生产品的设计定价构成金融工程技术的核心。如Forwards、Future、Swaps、Options等,包括一些OTC衍生产品,如远期利率协议,奇异期权信用衍生产品互换结构化产品等,虽然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其定价和应用也越来越复杂,但都可以运用无套利定价法、复制技术、相对定价法等完成产品定价。因此,本模块在使得学生熟悉具体金融衍生品的基础上,侧重于掌握无套利原理、风险中性定价原理、积木分析法等核心的金融工程技术,并通过案例使得学生掌握其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定价中的运用,来达到运用金融衍生品实现套期保值、套利、金融创新等不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箐箐,谭春枝.美国金融工程课程设置比较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9,(1):53-56.

[2]郭敏,刘立新,余湄.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财经科学,2004,(6):8-11.

篇4

英文名称: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6735

国内刊号:31-1739/T

邮发代号:4-40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5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金融工程专业自2013年招生以来,依托天津大学金融学专业丰富的资源,制定了本专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包括开设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等,同时仍在努力探索建设更加符合我校学生特点和办学思想的课程体系。独立学院的学生相较于理论知识更注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知识的学习,因此,针对我校金融工程专业我们正在寻求建立一个围绕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主要金融行业人才需求标准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群,着力开展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一、课程体系改革核心:与行业标准相衔接

1.“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改革方向

随着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高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短暂脱节导致金融行业出现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随着社会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促使各院校、各专业大力进行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为了使独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契合专业人才的特点及成长规律,更加符合行业的期盼,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保证人才质量,我们成立了“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的教改项目。在研究中必须清楚各相关行业对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的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的要求,进而在课程的设置上作出调整和修订使其更加符合行业标准。

2.“与行业标准相衔接”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1行业标准如何转化为实际课程问题。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走访各类金融机构,了解金融行业标准和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如何将行业标准转换成实际课程问题。金融行业岗位繁多,各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一,因此行业标准也会比较复杂。为此,需从众多岗位中选取独立院校毕业生最有可能进入的岗位入手,调查这些岗位的入职标准和入职培训要求,从而归纳总结出这些岗位的行业标准中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技能和最迫切掌握的知识,将技能转换成实训课,将知识转化为理论课。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平台。

2.2课程设置先后顺序问题。全面调研和深入了解金融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覆盖面广的行业通识基础课程,再根据各个金融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设定专业课程的先后顺序,保证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教育和认知规律。

2.3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践教学环境问题。汇集和发掘实践教学的各种资源,包括不断完善现代金融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专业社团、校内外师资、互联网服务交流平台和案例库等,研究各种资源在实践教学中所需的条件、可发挥的作用和所需资源不足等问题,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相应的实践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金融工程专业学生长期关注经济走势和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行情的宏观敏锐性,创造良好的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践实训场所让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培养职业素养和意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资源。

二、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手段及方向

在改革研究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当前各类金融机构对独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并对当前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员工能力需求进行了调查。

通过发放问卷、回收问卷、整理并分析问卷,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具有金融专业教育背景的毕业生更容易从事金融行业相关岗位,在银行中的具体岗位以综合柜员和前台操作人员为主,且大部分人员的学历集中在大学本科层次。

(2)多数金融机构主要通过社会招聘来寻求适合自身岗位的工作人员,从校园招聘和实习录用这两个渠道招聘的人员较少。

(3)金融企业看重毕业生的沟通能力、服务营销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企业希望所录取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并已取得证券从业证书,其次是期货从业证书。

(4)强烈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是金融企业考虑是否录用毕业生的第一标准。

(5)对于独立院校的金融专业,大多数金融企业认为独立院校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且这种能力和素质得到了金融企业的认可。

(6)多数金融企业认为学校应加强金融概论、证券投资分析、保险、沟通与谈判等理论课程的开设。

因此,在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中,我们将依照上述对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结论进行课程设置,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下是我们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的几点改革方向:

(1)在企业对于金融工程毕业生的能力期待调查中研究发现,毕业生是否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是招聘单位看重的第一要素,其次是拥有相关的金融类从业资格证书和具有较强自我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质等因素。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

(2)为提高独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必需加大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保证各专业培养方向上能力需求的实践课程安排均匀,在证券方向、银行方向及保险方向分别增加相应的实践课程。

篇6

供应链金融,是贸易金融业务中的核心业务。贸易金融传统上指银行提供的贸易结算和融资服务,特别是国际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在全球化和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贸易金融已发生深刻变化,从狭义的贸易结算与融资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服务于贸易链全过程,与投资、生产、销售活动紧密联系的综合金融服务阶段。其中最重要、最有发展潜力的创新是基于产业内贸易和供应链发展的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思想,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专注于对中小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借助银行信用的支持,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供应链金融从新的视角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1+N”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它改变了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而是围绕某“1”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因此,它也被称为“1+N”模式。

“1+N”提供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发的基本思路,其简单的逻辑在于利用“1”与供应链其他成员利益关联及其在供应链中的强势地位,引入“1”的信用开展对“N”的金融服务,同时利用对“N”的面向环节的金融服务,以及“N”与“1”之间的贸易、结算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创造对“1”开发的更多机会。“1+N”供应链融资显著改善了银行授信的风险控制状况。

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状况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率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0%,2020年达到60%,也就是说,中国4亿人口中将有8.4亿是城市人口。我国的基础设施融资总量迅速增长,1952―1980年投资总量是134。2亿元,而“九五”时期就达到了7050亿元,是1952―1980年总额的52.52倍。“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一万多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42倍,预计“十一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将经历一个非常快的发展增长期。现在城市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金瓶颈: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扩大;二是财政来银行和土地运做进行融资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了。

我国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税收和政府向银行的贷款,政府通常成立投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以市场化的方式完成融资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主要的几种融资方式有:第一,政府投入。政府是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中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如城市道路、地铁等,这些非经营性项目完全由政府财政预算投入。另一类是经营性的或可收费的项目,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政府允许企业进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融资,但视项目的重要程度,政府提供一定比例的注册资本金。第二,银行贷款。政府一旦确定了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又不能满足投资需求,则由政府向银行贷款,但贷款数额必须控制在财政长期预算收入可偿还的范围内。第三,转让特许经营权带来的投入。对于自然垄断行业,如自来水供应、煤气供应、污水处理等,在政府决定建设基本项目后,通过该行业若干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政府选择一家优势企业,特许其进行该项目的经营。政府与企业签订协议,保证政府提出的目标的实现。特许经营权使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第四,采取其他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包括以项目融资、BOT等国际通行方式筹集资金。

平台公司在融资中的问题

由于政府税收受经济增长的限制不能无限扩张,政府依靠土地出让收入支撑财政收入来源的局面也是暂时的解决办法,因此要满足巨大的城市基础建设资金缺口,平台公司的融资成为最可发挥的渠道。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对政府背景的平台公司开始评级,平台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经营收入过低、可供抵押的资产逐步减少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一个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常用指标,银行对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行业有不同的要求,但一般都要求在60%以下,而平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随着近年来融资力度的加大,大多高达70%甚至90%,超过了银行授信的风险管理限制线。虽然政府也采取了追加注册资本等方法降低平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但是融资的压力远大于资本追加的速度。高资产负债率使得平台公司在银行的客户名单中位于高风险的位置。

银行在向平台公司提供授信的时候,除了有政府信用做担保外,大都要求公司提供一定抵押物降低授信担保风险。但是随着公司融资额度的增加,有限的抵押物逐步减少。虽然政府采取将公共财政资源纳入公司资产范围,但是这个过程涉及政府多个利益部门,整合工作面临着较大难度,推进的进程很艰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BT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开始逐步减少对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资金投入,实现投资多元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降低社会服务价格。这也使得财政资金以外的各类资本将面临更多地投资于基础设施的机会。采用包括BOT在内的多种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将是必然的趋势。

BT模式作为BOT模式的一种演变,近年来逐渐作为政府投融资模式的一种,被用来为政府性公共项目融资。BT是Build(建设)和Transfer(转让)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BT模式的含义是:政府(或其授权机构)通过合同约定,将拟建设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授予投资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投资人按照政府的要求,承担工程的融资和建设,合同期满后政府(或其授权机构)按照合同的约定回购该项目。BT模式的主体一方是政府或政府的授权机构,作为项目发起人和业主,是项目的最终所有者;另一方是投资人或建设人,通常为建筑承包商。

BT模式的特点有:第一,采用BT方式可为项目业主筹措建设资金,缓解建设期间的资金压力,同时项目建设方可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实现融资,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率,分散投资风险。第二,采用BT方式可以降低工程实施难度,提高工程投资建设效率。第三,BT方式一般采用固定价格合同,通过锁定工程造价和工期,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转移业主的投资建设风险。第四,T方式是国际通用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通过设置回购承诺和回购担保条件,可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对施工企业而言,BT项目是一种良好的投资渠道。

由于BT模式属于一种新的投融资建设管理模式,目前在投融资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有:第一,融资方式不成熟,融资渠道狭窄。从BT模式项目融资情况来看,建设方很少是由银行或有实力的公司,作为出资人和承包方共同组成投资人参加政府BT项目的招投标,而参与竞标的大多为施工企业,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一般并不乐观,融资较困难。第二,信用体系缺失导致融资困难。BT模式项目融资中银行只相信政府而不相信企业,企业作为BT模式项目投资人在实际贷款中,需要市政府承诺隐性担保。

“1+N”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1+N”模式可以在BT模式中得到运用。其中的主体“1”就是政府打造的融资平台公司,“N”就是政府采用BT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承包方。流程如下:银行对承包方审查准入,提供授信;承包方修建工程,交付给项目业主―平台公司;平台公司支付工程款;承包方还款。

篇7

1.1建筑高度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建成高度超过250m的超高层建筑94幢,其高度分布比例如图1所示。高度250~300m的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约占建筑总数的59%;高度500m以上超高层建筑仅1幢;港澳地区超高层建筑共计18幢,约占总数的20%。这一阶段国内典型超高层建筑,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度492m)和深圳京基金融中心(高度442m)。2013—2018年,我国计划建成高度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共计164幢,如图2所示。与图1相比,高度300~400m的超高层建筑数量显著增多,约占总数的43%。港澳地区超高层建筑共2幢,约占总数的1.2%。除超高层建筑数量增多外,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近年来不断增加。高度5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增多,部分建筑高度已突破600m。如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632m。建成之后将与高度420m的金茂大厦、492m的环球金融中心共同构成浦东陆家嘴金融城的新三角。建造中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塔楼桅杆顶高度为648m。

1.2分布地区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成高度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地域分布如图3所示,可见,超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包括上海、香港、广州和深圳。2013—2018年,我国计划建设高度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分布如图4所示,可见,超高层建筑分布区域明显增加,其中环渤海地区将成为超高层建筑的集中地,二线城市的超高层建筑数量亦显著增加。

2超高层建筑结构发展新特点

2.1结构体系

高度超过250m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框筒-核心筒、巨型框架-核心筒和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支撑4种结构体系,分别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如图5所示。框架-核心筒、框筒-核心筒适用于高度250~400m的超高层建筑;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支撑适用于高度3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是目前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核心筒除了四周的剪力墙外,内部还有楼梯间、电梯间的分隔墙,核心筒的刚度和承载力都较大,成为抗侧力的主体,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较小。为使周边框架柱参与抗倾覆,增大结构抗倾覆力矩的能力,在核心筒和框架柱之间设置水平伸臂构件。伸臂桁架使一侧框架柱受压、另一侧框架柱受拉,减小结构的侧移和伸臂构件所在楼层以下核心筒的弯矩。为了进一步增大结构的刚度,使周边的框架柱都参与抗倾覆力矩,在设置伸臂构件的楼层设置周边环带构件。设置加强层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建造高度与筒中筒结构的建造高度接近。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支撑结构具有多道抗震防线。设置巨型支撑可提高结构抗侧刚度,且减小刚度突变;水平地震作用下,巨型支撑可提高外框架刚度,使框架底部剪力和弯矩明显提高。在建的上海中心大厦塔楼抗侧力体系为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结构体系[1]。在8个机电层区布置6道两层高的外伸臂桁架和8道箱形空间环形桁架。由箱形空间环形桁架和巨柱形成巨型框架。在建的深圳平安中心大厦,采用巨型斜撑框架-核心筒-外伸臂体系。结构设置了4道钢外伸臂,将核心筒与巨柱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从而控制层间位移,改善结构的承载性能,增加了承载冗余度和结构抗侧刚度。7道空间双桁架均匀布置于每区避难/机电层,用于连接巨柱,将结构的形成巨型框架,承担大部分由侧向力引起的倾覆力矩。

2.2结构材料

超高层建筑所采用的材料可分为三类: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钢结构强度高、自质量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但由于造价较高、防火性能差等问题,限制了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结构可塑性强、用钢量少,取材方便,维护成本低,加之混凝土和钢筋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促使混凝土结构在超高层建筑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混凝土结构存在自质量大、结构构件尺寸较大等问题。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是将钢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结构类型,可有效发挥钢与混凝土自身的优点。图8为我国高度250m以上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材料的使用情况,由图可见,我国超高层建筑结构中,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占98.4%。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及金茂大厦内部均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为型钢混凝土柱及钢柱[3-4];正在建设中的天津117大厦,外框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核心筒在底部区域采用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2.3建筑经济性分析

超高层建筑结构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建筑造型与平面布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风荷载、结构体系选型和材料等方面。图9统计了上海(抗震设防烈度7度)、郑州(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及兰州(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区7座超高层建筑单位面积所需的建安造价和土建造价,以分析建筑高度、结构材料、抗震设防烈度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所涉及的工程实例有:上海国金中心(高度250m)、郑州绿地广场(高度283m)[5]、兰州鸿运金茂(高度250m)[6]、上海嘉里中心(高度260m)、上海会德丰(高度280m)、上海恒隆广场(高度280m)和上海中心大厦(高度632m)。其中,上海嘉里中心、上海会德丰及上海恒隆广场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其余为SRC外框-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图10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给出其土建工程各部分造价及其占土建工程总造价的百分比。图9和图10表明:1)超高层建筑高度增加,工程造价随之增加;2)混合结构造价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3)抗震设防烈度增加,工程造价随之增加;4)高度250~300m的超高层建筑,土建工程造价约占建安造价的30%~35%,当高度超过600m时,土建工程造价将超过建安造价的35%;5)超高层建筑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土建造价之比约4∶6。

3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进展

3.1抗风优化设计研究

随着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结构抗侧刚度趋于变柔、阻尼降低,结构对风作用更加敏感,因此,建筑形态成为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建筑形态的空气动力学优化,减小结构风荷载和控制建筑舒适度,从而降低结构造价。超高层建筑的空气动力学优化主要体现在平面、立面和局部形态等方面[7]。

3.1.1选取合适的平面形状

一般的高层建筑采用矩形平面,但对于超高层建筑,采用矩形平面不利于结构抗风。相比而言,平面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Y形、月牙形的建筑,对横向作用力的敏感性没有矩形平面强。此外,角部修正也是建筑平面形状优化的另一重要方面。角部修正主要有倒角、削角和圆形化(图11[8])。角部修正改变剪切层的流动特征,促使分离流再附,减小尾流宽度,从而有效地降低阻力和脉动升力。

3.1.2沿高度变化调整平面

沿高度变化调整平面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锥形化立面与阶梯缩进平面;另一种是随高度变化改变平面形状。锥形立面与阶梯缩进平面的建筑平面宽度随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产生涡激共振的临界风速也减小。而边界层内的风剖面表明[8],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这就使得涡激共振得到有效控制。随高度改变平面形状的方法,主要是使建筑在不同高度处的平面形状发生改变。不同的平面形状对应着不同的斯脱罗哈数,这将影响涡激共振产生的临界风速。同时,平面形状的改变,扰乱脉动风荷载沿高度的相关性,削弱叠加效应,从而达到减弱风致响应的目的。

3.1.3改变局部形态

改变局部形态的优化方法通常是在前两类方法的基础上使用。该方法具体可分为建筑附加开洞、附加扰流翼、以及使塔冠形态复杂化[7]。

3.2长周期地震作用研究

超高层建筑的长周期特点成为结构设计的重点。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有必要考虑不同长周期地震运动参数的影响。受模拟式强震仪频率特性的限制,长周期地震记录数量较少或者欠精确,准确的记录往往集中在3s以内。因此,本文的长周期定义为大于3s。对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宽比较大,自振频率较低,结构低阶自振频率的响应构成结构动力响应的主要成分,针对结构的长周期效应,以3个超高层结构作为算例进行分析,研究长周期效应对超高层抗震设计的影响。工程概况:上海中心大厦(模型A)高度为632m,124层,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伸臂桁架结构体系,包括12根巨柱,8道环带桁架,6道伸臂桁架和内含钢骨的核心筒剪力墙[1]。长沙国际金融中心(模型B)高452m,采用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伸臂桁架结构体系,包括20根框架柱,5道环带桁架,2道伸臂桁架和内含钢骨的核心筒剪力墙[9]。郑州绿地广场(模型C)高度为283m,采用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结构体系[5]。采用ETABS软件进行模态分析。结构沿X向的自振周期如表1所示。可见,模型A的前2阶振型、模型B和模型C的第1阶振型均为长周期振型(周期大于3s),结构越高,长周期振型越多。采用设计地震反应谱法对对上述3个结构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多遇地震设计参数如表2所示。表3给出了3个结构模型X向地震响应结果。由表2、3可见,结构长周期模态的基底剪力占结构地震总响应的50%以上;长周期模态的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响应的90%以上。超高层建筑总动力响应中,长周期响应分量占据了绝大部分。

3.3耗能减震技术研究

消能减震结构是在结构上附加衰减机能,在地震作用下吸收地震能量,进而实现消能减振。消能减震结构所使用的消能部件分为:利用位移相关性的消能部件和利用速度相关性的消能部件。黏滞阻尼器为速度相关性消能部件,此种消能部件通过依靠速度产生的内力吸收能量。菲律宾马尼拉SaintFrancisShangri-La双塔[10],每个塔楼高210m,在加强层处设置8个悬臂墙,每个悬臂墙的端部连接处设置2个垂直放置的黏滞阻尼器。该阻尼器的布置较好地降低了塔楼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工作效率较高。文献[11]研究了黏滞阻尼器在伸臂桁架体系中的应用。通过对比普通刚性伸臂加强层方案与设置粘滞阻尼器的伸臂方案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塑性损伤结果及能量耗散情况,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在伸臂桁架结构中的设置可以吸收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同时减小核心筒剪力墙的塑性损伤,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

4结论及展望

篇8

近日,P2P网贷行业垂直门户网贷天眼了《2016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称,供应链金融将迎来井喷。截至目前,P2P网贷圈涉足供应链金融的企业有20余家。众多投资者也对供应链金融青睐有加,认为其产品背后的平台背景更加重要。《投资者报》记者梳理了5家供应链金融理财的平台,以飨投资者,期望这些信息可以为大家的投资提供参考。

投资者在选择供应链金融是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 供应链金融是否可能涉及“自融”

借着供应链金融热,也不排除一些平台利用此概念为己“自融”。有心的投资者可以多方验证信息的真实性,例如登录全国企业工商信息查询网站,了解借款企业的股权结构,看有无交叉,是否存在自融的嫌疑等。

2. 确认核心企业是否有实力

由于供应链金融是围绕核心企业在运行,因此核心企业成为了整个环节风险控制的关键。投资者需要了解这些核心企业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抵抗能力。一般情况下,选择上市公司、知名企业作为行业内的核心企业为最终还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知道核心企业的需求,以及其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的责任等。

3. 把控供应链项目的真实性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把控,需要看核心企业的实力以及账单的真实性。投资者还要详细核实是否存在这个项目、项目的详细介绍等,以及平台上关于项目的相关信息资料介绍是否充分披露也非常关键。

4. 评估行业风险如何

在选择投资产品时,投资者也要充分了解投资回报前景,比如这个项目是否有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怎么样,最大程度地减少投资之前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诸如整个行业出现问题,从而波及到自己所投的项目,导致投资失败。

链接:

5家供应链金融理财平台简况

平台名称:中瑞财富

产品名称:煤炭供应链系列产品

收益率:综合收益率年化 8% 左右

投资期限:1~3个月

资金流向:央企电厂应收账款,国企矿场订单采购,国有港口存货质押

产品特色:项目优质安全、信息真实透明、期限灵活

平台背景:A股上市公司瑞茂通占股20%,实缴注册资本12500万元。瑞茂通自2000年开始从事煤炭供应链管理业务,是国内首家专业煤炭供应链管理的上市公司。

平台名称:美易理财

产品名称:美保宝

收益率:年化7.5%

投资期限:90天

资金流向:国美电器供应商

产品特色:该资产为国美信达商业保理公司受让的对知名品牌电器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上下游企业应收账款。保理公司对所持有的债权通过美易理财进行转让,对转让资产承担管理服务。

平台背景:美易理财是国美金融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甄选优质资产和金融产品,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定制化财富管理服务。

平台名称:海融易

产品名称:小金链

收益率:7.3%

投资期限:3个月

资金流向:海尔集团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经销商、供应商)

产品特色:基于海尔ERP大数据,从线上申请、放款至进货系统,经销商提款进货,到最后快捷通还款,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线上操作和资金闭环。首创海尔返利质押,不增加申请人额外操作成本,集团内实时监控,。

平台背景:海尔集团100%控股,2014年12月上线。目前用户200万,成交额超过100亿元。

平台名称:开鑫贷

产品名称:商票贷

收益率:3%~11%

投资期限:30~365天

资金流向:融资企业以水利设施建设、建筑业为主

产品特色:以借款人持有的大型知名企业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为还款保障的金融产品。借款到期时,开鑫贷以承兑企业无条件支付的票面资金用于归还借款本息。目前还推出了商票贷的变现功能,用户持有商票贷产品超过30天,且该笔商票贷距离到期日大于30天,用户可以在开鑫贷网站发起变现。

平台背景:由国家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和江苏省内大型国企共同发起设立的国有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于2012年12月经江苏省金融办审批成立。2015年7月,由国开金融领衔,相关股东向开鑫贷注资2亿元,增资后,开鑫贷股东覆盖银行、信托、担保等领域。

平台名称:金投手

产品名称:新手专享计划

收益率:年化 9%+3%

投资期限:117天

资金流向:原债权企业为某贸易公司,原债务企业为某大型国有企业,原债权企业与原债务企业已签署编号为15-06-FGHT-XXX号的《诸城市吉祥花园工程钢筋供货合同》,并已建立合作关系,原债权企业向原债务企业因提供钢筋等材料而产生的应收账款。

篇9

英文名称: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6062

国内刊号:33-1136/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10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我国越来越需要知识面广、数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金融人才,这对金融学专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相对于财经类院校来讲,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是工科,金融学专业起步较晚,教学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很多还是新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参照发展比较成熟的财经类院校,没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工科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在金融领域的社会工作中的覆盖率较低,学校知名度也远不如财经类院校,这使得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环节上相对处于劣势。但现代金融学越来越注重数理模型和数量分析,很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被应用于金融学领域,这也使得工科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具备了很多资源优势,如数理基础雄厚、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资源丰富、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工作作风务实严谨等等。目前工科院校中的老牌名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金融学科已经跻身国内先进水平,其他的理工科大学,如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金融学也都具备了一定实力。随着社会对金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对能够使用数理知识和信息技术开发金融产品的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为地方工科类院校培养具有理工特色的、知识多元化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提供了契机。

二、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现状分析

(一)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概述

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在《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中指出,高校应依据自身优势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理工类大学可发展数理金融和方法论特色。经过几年改革,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突出工科特色,强调金融学与数理方法、工程思维相结合,强调定量分析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加微观金融课程开设的比例,不断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目前一些理工类大学的金融学课程体系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优化,主要表现为强调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金融学与工程思维、数理方法的密切结合,以及强调金融实践课程的教学。

(二)辽宁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现状

从辽宁省来看,开设本科金融学专业的9所理工类高校也在进行着课程体系的优化。其中走在前沿的如大连理工大学,依靠学校深厚的理工背景,使金融学和数学密切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量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目前大连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已经形成逐层推进的包括数理基础、国际化(英语能力)、金融专业知识、金融专业实践和金融专业拓展的五大模块。辽宁工业大学本科金融学专业是新设专业,也在不断地进行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和优化。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金融学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成长创新型、国际视野型和综合应用型金融人才。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将培养重点放在具备优良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专业复合人才。知识结构实现“经济理论+金融理论+金融投资实务”三位一体,能力结构实现“获取+应用+创新”层次递进,以保证优良的综合业务素质。在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下,我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目前优化为四个模块: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块。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模块包括外语必修、计算机、数理分析方法、管理学科基础、法律基础五个子模块,共80学分,约占总体课程设置的41%,充分符合了本科阶段通识教育的要求,知识结构全面合理。子模块课程依托学校公共基础课平台,逐渐从基础教育必修课程过渡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课程。外语必修模块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金融英语、经济预测与决策(双语)等;计算机模块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金融电子化等;数理分析方法模块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管理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包括管理学、会计学、信用管理概论、企业信用管理等;法律基础模块课程包括经济法、国际商法、金融监管学等。此外,学校其他院系和其他专业教师还未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公共选修课,目的是拓展学生视野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共75学分,由专业必修课模块和专业选修课模块组成,约占总体课程设置的39%,约占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的66%。由宏观金融课程和微观金融课程组成。宏观金融类课程以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为核心展开,包括中央银行学、财政学、保险学、国际金融学等,注重金融理论的夯实,微观金融类课程以金融市场学为核心展开,包括金融投资学、投资银行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程、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信用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公司金融、资本运营、基金管理、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等。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将根据实际需求,在规定的学分内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投资、风险管理、金融产品等各类业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形成适应性较强的、灵活的专业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共36学分,由金融基础技能和实务技能模块组成,约占总体课程设置的19%,占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的32%。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包括统计软件实训、会计模拟实训、社会调查、商务礼仪等,金融实务技能模块包括国际结算实训、保险业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综合实训、金融投资综合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的金融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共2学分,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个模块约占总体课程设置的1%,约占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的2%。具体包括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如挑战杯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参加研究性学习项目;参加专业能力竞赛;进行社会调研及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参加开放性实验;创业实训等。这一模块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经过几年的研讨与改革,辽宁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不断地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然而,就目前改革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比改革效果好的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程体系中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突出,外语必修模块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投资、国际信贷、国际税收、国际经济学等课程脱节,双语课程开设不足。其次,数理分析方法模块与计算机模块突出了工科院校特色,但与金融学专业的融合度还不足。第三,专业选修课程虽在更新,但课程种类不够丰富。第四,实践和创新模块比例有增加的空间。结合我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并借鉴老牌名校的建设经验,提出优化工科院校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的具体建议。

三、进一步优化工科院校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总体思想

工科院校优化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应立足于本科阶段培养通识人才的大目标,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及专业基础知识的夯实。同时充分利用工科院校的数理、计算机等资源优势,努力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后续可塑性强、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成长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建议

1.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强调知识结构体系的全面性。在金融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传统金融正在演化为以电子信息化、系统工程化为特点的现代金融。金融学科的发展特点要求金融人才的培养要强化外语、数学、法律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尤其是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更要突出自身的数理优势。同时,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阶段,仅仅通过四年的学习不可能掌握金融专业全部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建设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时注重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高知识综合化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再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辽宁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块体现了金融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进一步优化时可以考虑在高年级开设一些与数理、计算机知识融合度更高的选修课程,如金融计量学等。同时提高英语与专业融合度,如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增强学生国际化程度。

2.注重宏观金融课程和微观金融课程的平衡,突出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灵活性。金融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就是以宏观金融课程为基础,如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等,培养学生宏观思维和分析能力,夯实专业基础理论;以微观金融类课程为核心,丰富如商业银行经营、金融市场运作、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等方向的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开发、经营、评估等实际工作做好铺垫。

3.注重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的调整,体现课程体系的灵活性。金融学科涉及领域广,发展迅速,因此金融学课程体系设计应具有灵活性,课程种类门数应具有可调性。金融学专业课程相对其他专业多,进一步优化时可以考虑压缩专业必修课程门数,做到少而精,减少学生考试负担。同时大大增加专业选修课门数,配合科学的考核办法,让专业选修课程成为学生提高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专业选修课程随时更新,以增加学科的前瞻性。如果工作量大,师资有限,可以考虑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与其他院校合作,跨校选修,或者使用国内外的慕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