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设计重点难点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22 17:4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设计重点难点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设计重点难点分析

篇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江南古典园林 特点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45-0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高校都设置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硬件设施也并不完善,因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想在该专业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必定要继承前人的智慧和优良的传统,将江南古典园林的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必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园林建筑的选景方面,充分体现了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互动性。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如何充分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要仔细考虑园林景观的总体布局规划,提高园林建筑的和谐性与统一性,这样才能让人们从视觉上感受到园林建筑设计的魅力,当置身园林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身心舒畅。在某种程度上说,园林建筑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光芒的艺术品,在结构、线条、色彩等方面都蕴含着很多的艺术张力,讲求动静的结合,通常使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来达到和谐多变的艺术效果。

景观的设计方面,非常重视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常借助人工的力量与智慧,创造出和自然景色相符合的景观,这样虽然是人为的造景,但是和天然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古代园林建造上不仅要设计合适的建筑物,通常还要开凿水池,建造假山等,用人工来再现自然美景,很多景观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同时非常善于利用空间,来体现出层次性。通常以小空间展现大艺术。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师们通常会对自然中的景观加以特征化地提炼和剪裁,尤其是将自然界中的峰峦沟壑进行重新地整合,应用到园林中来,利用小空间彰显出被浓缩化的自然美景,于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无限的风貌。对园林空间的巧妙运用和处理,不仅给园林的总体风貌平添了很多的魅力,而且还强化了园林与自然的融合之美。在处理园林的空间上,设计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科学处理空间比例关系、调整具体细节的尺度、景致设计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变化。在设计中,利用明暗关系的变化和虚实相生的效果,促进园林中各个景致的有效衔接。以动景衬托静景,以静景突出动境也是比较常用的空间处理方式。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的意义

江南古典园林案例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拓宽教学的思路,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尤其是要做到古今结合。在江南古典园林设计中,可以体现出很多中国古典的元素,这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设计的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江南园林案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的社会学科或者是自然学科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理念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教学。同时也要看到,学生所具有的专业设计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需要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教师在讲授古典园林案例的时候,可以带学生亲自参观,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手中的相机等工具将优秀的设计作品拍摄下来,为以后的学习与设计积累资料。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在教学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记录片,作为一个旁观者来鉴赏相关的环境设计效果。

二是利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作品的设计水平。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通常都充满着独特的生机与活力,和人们日常的生活关系密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设置也应该显示出时代的特色和专业发展的方向,江南古典园林设计是一种高水平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的体现,因此,在课堂上剖析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也体现出一定的天人合一的特征。同时学生根据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可以提高自己方案的设计效率。

三是采用江南古典园林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很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的效果。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学生听教师的讲解,然后再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设计,缺少自己的思维创造性,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长此以往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采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再现,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与研究这些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探寻其中蕴含的艺术奥妙,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设计表象的深入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使学生思维深度与高度的不断提升,在课堂上就可以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同时也扩展了教学的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江南古典园林案例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拓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古今结合的设计理念,让他们在借鉴古人智慧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的设计环境,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推广延续开来。

参考文献:

[1]刘晓娜. 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2]周赛.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华章,2010(17)

篇2

1.1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在每次课前给学生设置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自学、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等手段,对新授内容有所了解,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即:老师提出基本问题(知识点)学生自学、查资料掌握基本知识提出重点难点问题老师分析解答。1.2实施探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课堂上,老师针对布置的内容提出几个主题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组间课堂辩论、老师点评;组织学生自己备课、讲课、学生上台讲解分析问题,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打分等等。此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可促进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同组间互相团结协作,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即:老师归纳学生的重难点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按寝室、课后)课堂辩论(每组派一人)学生打分老师总结点评。1.3选取典型病案,学生进行模拟诊疗某个疾病的内容学习完后,老师针对该疾病选取典型病案,在课堂上由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诊疗,对该病进行辨证分析、诊断、分型、治疗以及组方用药。并对诊疗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值得肯定的方面等等。锻炼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典型疾病:通过请患者上教室或让学生下病房进行望闻问切辨证分型论治。一般疾病:①老师预先做好常见疾病的病案题型及标准答案,通过学校教务在线网站,学生可以模拟进行辨证分析用药。②将一般疾病的影视资料、幻灯片公布在网上,供学生自习。

2《中医内科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1对《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我们设置了《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大三刚接触《中医内科学》的学生以及已经上过《中医内科学》课程的大四、硕士、博士生,共调查学生184人(其中男生55人,女生129人,本科生171人,硕士10人,博士3人),主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学生对《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感兴趣,但对教学内容的设置不满意;超过6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部分与以前学过的课程有较大重复,讲授时可缩减;超过80%的学生对目前的授课形式不满意,认为应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增加小组讨论和实践教学;超过60%的学生没有课前自觉的习惯,但超过70%的学生都愿意教师采取自学———质疑———指导———训练模式对《中医内科学》进行教学;70%以上的学生对授课中多媒体的运用不满意,认为应增加光盘、图文结合和场景设计与动画;85%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中医内科学》的学生能对临床有很大帮助的提高,能对本专业的特色疗法有更深入的收获,能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超过60%的学生建议增加课堂师生互动,约30%的学生建议增加课堂小组讨论,超过80%的学生建议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多采用临床具体案例进行教学。根据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邀请了我校参与《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的10名专家,依据现有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对《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进行咨询讨论,并组织参与《中医内科学》授课的经验丰富的老师制作教学幻灯片,针对每个章节、疾病设置问题、撰写课堂讨论的主题,选取典型病案,完成课程设计。2.2《中医内科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践2013年春季,我们选择2010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班作为试点,运用《中医内科学》开放式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某一疾病讲授之前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课下自学,下次上课时由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由老师分析解答,再对该章节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讲授;或在课前针对某一疾病的重点内容提出几个主题问题,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下次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组间进行辩论,最后老师总结点评;遇到临床有典型病例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带到临床进行见习,此举可加深学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或将病例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诊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3《中医内科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践结果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到课率明显提高,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均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的兴趣,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间互相协作的能力,让他们受益良多。

3结语

篇3

关键词:病例导入;内科护理;教学;探讨

所谓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医学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依照教学的目的与授课内容,用针对性强的病例契机导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针对性强的病例升起欲要探求的兴趣,把想要研究的问题带入授课新内容之学习中。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护理专业的理论性知识居多、内容枯燥无味。中职生文化底子浅、逻辑思维力弱、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差,对内科护理学习比较有难度。本人于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选取病例导入教学的方法,效果良好现予以汇报:

一、探讨对象

本校2012级护理专业四个班级共228名学生,全部为女生,年龄15~20岁,均初中毕业。任意抽取其中两班118人,作为实验甲组,其他班级110人作为对照乙组,甲乙组学生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爱好等一般因素上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二、研究方法

甲乙组在教材、授课老师、授课内容上相同。即:内科护理教材中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乙组选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甲组选取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进行。

1.设计病例

选取病例。病例选取以利于教学内容、目的为原则,以利于巩固基础知识点为主,依照易--难、简--繁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病例设定。教学病例信息材料源于网络或参考文献。病例展示途径与方式。病例信息资料显示方式可以用多媒体中的幻灯、拍摄的视频、解说文字等。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教学进度、进程选择。原则是能激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

2.设计问题

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其程序涵盖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项内容。彰显的重点、难点。围绕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导出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的掌握;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的理解。以中职生的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对导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要适度,太难导致中职学生有畏惧感产生,而过于简单则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3.教学方式与过程

导入授课内容。采用拍摄的视频镜头:一年龄大约为30岁的青年在某地涉雨等待女友约会,浑身淋透,时间稍长,两日后,在医院急诊室看医生,精神萎靡,脸部潮红,呼吸急促。医院急诊大夫予以仔细检查后,确诊“肺炎球菌性肺炎”需住院观察治疗。对肺炎概述讲解。授课老师用时十五到二十分钟对新课程内容中的肺炎,给予概念、肺炎分类、发病原因、机理等知识点的解读。展现并解决问题。按照护理专业的具体步骤与授课重点难点巧妙设计问题,并依照授课内容一一展现。对患者予以健康史的评估,患者介绍本人2日前涉雨后,突发高热、咳嗽、寒战、咳痰铁锈色,其右胸有痛感,有疲乏、头痛、浑身肌肉酸痛等症状。是啥诱因让患者得病?患者护理体检显示:患者神志清,体温39.6℃,P110次/分,R28次/分,Bp106/60毫米汞。唇有疱疹,咽喉充血,颈软,胸廓、胸壁无压痛感,右下肺叩诊稍有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右下肺听到湿音与支气管呼吸音,语音传导增强,胸膜无摩擦音、心浊音界未增大,心率110次/分,律齐,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软无压痛感,指(趾)无杵状。同学们看看患者有何异常表现?患者检查结果显示:血常,血红蛋白135g/L,红细胞4.5×107/L,白细胞18×108/L,中性粒细胞0.93,淋巴细胞0.08。X线胸片:肺纹理较多,右下肺致密阴影。痰检,革兰阳性成对球菌。动脉血气:pH7.37,PaCO241mmHg,PaO254mmHg。患者有何异常表现?患者可能心理反应是什么?患者“肺炎球菌性肺炎”医诊依据?请依据患者材料信息,给出患者的护理诊断,然后依照顺序排列。按自己的护理诊断,采取对应护理措施?倘患者病情持续恶化,产生感染性休克,其具体表现症状?如何护理?患者被救治后好转要出院,你对他的嘱托事项?教学小结。在对导出的问题逐一解决后,可采用提问、学生一起回答的形式,对本次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容易混淆的地方及难点予以总结归纳。譬如,肺炎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护理诊断依据、护理措施等,把本次课程的知识点用几句话予以概括。

4.教学效果评价

知识理论考核。教考分开,开始题在学校试题库中随机抽出,与护士执业考试相同,均为选择题,考量知识点的病例分析型和单句型题7:3,总分100。甲乙组试题相同一起考核。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给予评断教学效果。

三、考核结果

知识理论考核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甲组均高于乙对照组。

四、讨论

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的甲组学生的知识理论成绩明显提高,比传统教学方法效果好。病例导入式教学模式可激活中职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把课本里抽象的概念,如肺炎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护理手段等具体、形象、概括化了。便于学生加深记忆。以患者病情经历为切入点,用拍摄的视频、讲故事等手法,对学生的视、听觉两大感官系统刺激,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病例导入式教学模式注重发挥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在设计的问题引导下,很快进入了自主学习、共同学习知识的快车道。病例导入式教学的优势还在于能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水平。对护理程序中每一个环节如评估等步骤都需判读与决策,学生临床、评判性等思维能力得到开启,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何雯.病例导入式教学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成功(教育).2013年01期

[2]张艳玲,王英,张映琦.病例导入式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年01期

篇4

医院整体情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现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由院本部、东山院区和黄埔院区及东山区社区医疗点组成,是华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治疗的重要基地。中山一院现有职工3000余人,开放病床1850张,年门、急诊量超300万人次,年住院手术人数超过2.1万人次,出院人次约4.8万人次。

医院临床科室设有17个二级学科和50个三级学科,医技科室有16个,其中肾内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等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妇产科、儿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内分泌科等8个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康复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都设在本院,医院还设有华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压氧仓、规模庞大的血液净化治疗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体外反博治疗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种重症监护病房,为抢救治疗各种危重病人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信息化建设及电子病历使用情况

在信息化建设构架中,医院计划建设一个适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打造数字化医院,建设以电子病历系统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以达到纵向实现院本部和黄埔、东山院区的业务联动与信息交互,横向实现各院区的主要业务的联动和信息交互。

目前医院已经使用多种信息系统,主要有HIS、电子病历、PACS、LIS等,管理系统包括浪潮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系统、库存管理系统。

依据医院的自身特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模块包括医生站、护士站、病历质控系统。

1. 医生站模块

实施安博维电子病历系统以前,医生采用手工书写纸质病历和word输入打印共存的工作方式。安博维电子病历系统的实施缩短了医生书写病历的时间,同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的实施,医院病历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病历模板的制作环节加入病历质控条件设置,医生书写病历时自动完成病历内容完整性校验、逻辑错误检查,减少了病历返修率。

中山一院所用电子病历系统采用所见即所得编辑,快速完成病历文书的书写工作。系统提供智能辅助录入功能,选择阳性特征时自动插入阳性描述模板。支持手绘图功能,可增加图片,可标示病灶位置。可以根据临床医生需要在病历任意位置插入JPG、BMP等图形格式图片文件,还可以随医生需要进行图片修改及标注。

电子病历系统支持自动生成病程首程,这样就节省了输入时间,确保输入信息准确。医生在进行病程书写时,可以实现分段书写,连续显示,系统可以进行分段三级质控,以质控每次修改的人员代码和时间戳。

同时,为方便病历数据的共享,系统还提供了完善的病历导出功能。将病历的各个部分(包含但不限于首页,医嘱,入院志,病程,护理记录,检验结果,检查报告等)均导出为XML以及DOC等共享格式文档,并且可转化为PDF文档,具体格式可由医院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对于医疗工作中用到的各种报表,系统提供单独的报表编辑工具,可以对报表的格式与数据来源进行设置,同时可以通过脚本功能实现复杂的报表功能,减少报表修改过程中的维护工作量,以适应多种复杂的报表工作。

系统集成平台提供文件超链接功能,实现表格、图型、图像、声音、PDF文件等多媒体文件集成到病历中。实现护理记录接口,使医生在第一时间了解病人恢复情况及护理情况。

2. 护士站模块

护士病历系统协助护士完成护理及病区床位管理等日常工作。信息通过网络传递,避免了护士进行大量文字转抄工作。该系统主要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维护、床位管理、护理医嘱记录、转科管理、护理记录单、生命体征采集、自动生成体征单等功能。护理病历书写部分也采用所见即所得的病历编辑器,提供护理计划、护理记录等文本模板和体征单、产程图等界面模板方式。提供三测表、引流记录单、综合观察记录单、具有血尿糖观察记录单、血压脉搏观察记录单,护理交班记录等模板,辅助护士快速完成病人体征数据的采集。

3. 质量控制模块

中山一院的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是参照医院质控业务流程而设计,质控项目按照病案终末质控的评分标准设计,提供强大的缓解质控和终末质控方案,支持多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1)三级查房管理流程

质量控制工作平台支持完整的三级查房管理流程,包括查房、手术、抢救、医疗文书、值班、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为此安博维对在电子病历中出现的诊断、病程记录、查房记录、医嘱记录、检查检验申请单、检查检验报告、体征单、交接班记录等关键数据项目进行质控项目检查,预先排除病历完整性和及时性的问题,同时完成三级查房的工作流程记录。

(2)三级检诊权限设置

三级检诊权限的设置功能将临床医生依次设置为:主任、主治、经治三个等级,主治医生完成病历书写后,可以获取医务处的病历质量问题列表反馈的信息,在正式提交病历时对病历再次修改后重新提交。系统能确保每份病历归档前都经过检查和质量考评。

(3)三级质量评定功能

对于每一份电子病历的质量监测,系统还设置了三级质量评定,每份病历在提交前,主治医生必须对病历做出自评,再由科室主任对病历做出评定,最后由医院医疗管理部门对病历做出评定。

(4)在线检查病历功能

在线检查病历功能可以使上级医生对病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各级医生可以根据权限在线对在院病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记录于数据库并作为病历检查依据。

而且,系统设置的病历记录、报告的形成、体温的检测、诊断的结果、医嘱的下达、执行、校对等项目,都有明确的时效性指标,按照规定建立时效性检测库,科室质控医生可以实时查看在线、封存、提交等各种状态的本科室的电子病历,可以对在线状态的电子病历提出修改意见和质控要求。

(5)归档与备份已出院病历

电子病历系统能够对于已出院患者的病历,已完成病历质量评审,就可对患者病历进行归档处理,归档后的病历进行归档备份。医生如果没有特殊权限,只能查询病历内容,不能再修改,如果要修改病历,需对病历进行解封。解封操作都需要相应的授权才能进行。

以上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功能在完成与医院现有的HIS、LIS、PACS系统集成后,医生可以在电子病历系统完成患者全部诊疗记录的编辑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满足了临床医生护士、医政管理和患者针对病历的不同需求。

院方重视与调研是实施系统的保障

篇5

【关键词】信息化;生物制药;课程整合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从微观上讲,信息技术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

1 信息技术与生物制药专业课程整合的意义

1.1 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老师面授加上黑板和粉笔,而对于高职类医药院校来说,学生接触的知识与信息量非常大,而且知识与信息的实时性又是非常强的。例如:一个手术的过程,一个生物活性物质的提纯工艺,仅靠教师在一堂课上很难细致的讲解清楚,这势必影响学生信息量的获取,以及获取信息的实时性,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另一方面,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引导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积极创新,不断推进课程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这种整合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的认识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1.2 突破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生物制药专业中,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教学内容时,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无法很好领会。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多,但教学效果不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在实践教学中一般是教师讲解实验要点,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依样画葫芦地做一遍,学生比较被动,对于原理和关键点的掌握也比较困难。因此,“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现象并不少见,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整合于专业课后,我们可以利用视频、三维动画、仿真软件等具体教学手段突出重点难点的教学,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模式,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平台的教学互动,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速度,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甚至在在线平台上自学,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验进度,并可反复进行,直到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因此,信息化技术不仅强化了教学重点,而且还能把学生从被动听讲和消极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增强教学效果,为因材施教提供现代化实施手段。

1.3 共享优质资源,满足实训需要

由于高职院校对于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无法完全做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接触到实际生产设备。对于我们医药院校,由于工作的特点和局限,学生无法直接进入到一线观摩、实践,例如医院的手术室、药厂的无菌车间等。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专业课程的建设,可以实现教育信息优质资源的开发,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形成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仿真实验室,模拟相关的场所和设备,使学生在学校可以接受到仿真教学,做到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无缝接轨。

2 信息技术整合于生物制药课程的实施策略

在将信息技术整合于生物制药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整合”应该是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互作用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果或者状态,因此我们认为需要有以下实施策略。

2.1 转变教师角色,奠定整合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提出迫切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除了担任传统的角色外,更是课程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协作者。如果不消除教师传统教育的惯性,整合势必难以实施。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首当其冲的一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即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使教学模式由“教师中心”向“教师—学生中心”转变。

2.2 创设硬件环境,提升教师素质

通过创设满足“教”的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创设满足“学”的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创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硬件环境——校园网以及教学交互平台,实施教学活动,并最终逐步使整合过程科学、规范、完型,达到规定要求。我校生物制药专业尝试青霉素发酵的仿真教学实践。虚拟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创建一个可视化实验操作环,通过操作这些虚拟的实验仪器或设备,进行各种实验,达到与真实实验相一致的教学要求和目的[1]。以往,学生到工厂参观,通常是被动地听技术人员讲解而不能亲自动手操作;工厂为了安全和效益,一般也不允许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很少得到实际锻炼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虚拟仿真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模拟操作生产,还可以演示任何故障而不必担心出现任何意外,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在复杂情况下的决策能力。

2.3 创设软件环境,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要充分发掘满足优化课程学习需求的课本资源、满足扩展性学习需求的校本资源,利用教学软件,建成数字音像馆、课件库、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教学资源网站等。以生物制药专业而言,在《生物工程概论》课上,我们尝试引入研究型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分组的课题调研、研讨,然后围绕研讨结果形成一个文献报告,最后在班级中以文献汇报的形式利用信息化教学的手段讲给大家听,与授课教师和其他研究小组的同学形成良性互动,在这个信息调研、综合及研讨的过程中学习,既达到学科的教学目的又达到了锻炼学生的目的。目前,我们学校在这一点有过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上有显著成效,对整合也积累了一些的经验的做法。总言之,软件资源的建设必将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3 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对“整合”内涵理解的不同决定了“整合”应该有不同的模式。笔者在进行相关理论培训和学习后,认为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一是理论性教学的课程模式,以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为目的。专业课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2]。例如对于一些生物反应器或者精密仪器,碍于场地和经费的局限,往往可供现场教学的设备为数不多,大部分仪器内部构造只能是教师讲解或用课(下转第238页)(上接第219页)件演示,因此短时间演示讲解,学生的印象很难深刻,要从原理、构造上把握课程内容比较困难,我们可以利用三维动画模拟设备内部结构,使得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我们更尝试把这些动画置于校园网,供学生反复观看加深印象。

二是实践性教学的课程模式,生物制药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中,许多实验由于装置复杂、药品稀贵、操作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反应速率过慢等原因而无法在学校的学时安排下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需要。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尝试引入虚拟仿真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包含虚拟仿真实验仪器和虚拟仿真实验两大部分,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就如同置身于真实的实验环境,面对真实的实验仪器进行操作。,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实践教学中积极开展应用,能够很好地提高高职实验实践课的有效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三是信息研究型课程,例如文献检索、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课程,我们通过校园网向学生开放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使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手段,用来获取、存储、处理和交流信息,促进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该模式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对于信息技术与生物制药专业课整合的思考

在以往的学习和实践中,笔者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不能完全排斥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我们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和教学手段。

因此,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考虑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因此,在进行整合时要防止出现一种形式化的倾向,即给学生一个课题、一台电脑,让他们自己去学,教师只管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不进行过程指导。我们必须意识到,在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应起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护理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又是护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实际护理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因其直观、形象和信息承载量大,迅速被护理教师接受和推广,学生的满意度也普遍较高。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发挥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1护理授课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理论环节

1.1.1教学内容 一改传统教学中语言描述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图示乏味和片面的缺点,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及时地处理多种形式的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使内容丰富而详实,缓解了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快了知识传递速度,加大了课堂信息量。同时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渗入新理念、新信息、新内容,并且将此很好地进行兼容。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能为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启发学生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扩大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内涵。

1.1.2兴趣与效果 多媒体教材较文字教材有三个特点[1]:①多媒体课件不是文字教材的简单电子化,而是多媒体(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音乐、视频)形式的知识载体;②是具有一定的交互能力的知识载体;③是众多知识点组成的具有非线性结构的知识载体。因而多媒体护理教学增强了课堂的表现形式,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以它清晰、活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优美的声音启发了学生的灵感,极大地增加了教学感染力,增强了教学效果。它的灵活性、趣味性直观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知识对感官的刺激和传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给学生创设一种喜闻乐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使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状态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1.2 试验环节

1.2.1 重点与难点 护理学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而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自1983年恢复以来,学科发展迅速,尤其近几年,用人市场需求量大,本专科招生数连年攀升,大大超过了实验室的承载量以及教学医院见习的承载量[2]。传统的实验教学是由教师示教,学生围观。由于学生过多,视野有限,不易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实验步骤,大大影响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的个人操作技术及示教水平也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教学效果;亦有些示教属创伤性,如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等,不能在真的人体上反复进行;还有些教学内容,实验室无法以真人示教,只能在实验室模拟或在教学医院见习,如导尿术。多媒体教学则较好地解决了实验室教学容纳量小、可重复性差、易受教师个人素质影响等问题,特别对于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可以反复示教,不受视野影响,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实验步骤。例如,胃管、气管插管、导尿管等插入法,导管进入管腔后的走向和确切深度使学生难以掌握,用录像又不能直观表现,在多媒体课件中这一部分可以通过动画很好地表现出来,以保证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再比如,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各种注射法既是重点(注射部位、进针手法及力度),也是难点,该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后为患者服务的质量。在编制多媒体课件时,可将注射部位的神经、血管与肌肉的解剖图扫描入计算机,制成动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清晰地展示注射部位与解剖之间的关系,并将进针的操作录像导入计算机,分解动作讲解,尤其是突出演示局部进针的动作,使课堂上难以表达的重点内容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便于学生实习操作时掌握。教学中采用每次实验课首先在实验室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正确操作和重点难点,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和解答。然后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练习,学生练习中遇到疑点难点问题可通过教师解疑释惑,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这样在模仿的基础上达到熟练,在熟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最终使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实现融汇贯通,灵活应用。

1.2.2 学生的素质 传统的教学方法面对模型人进行操作,护生不能进入“护士角色”,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对加强护生的姿态、手势与动作等的行为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应体现节律美、韵律美、协调美、轻柔美);同时具备与患者良好的交流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设置真实的医院情景,如从住院处到病房内的护理工作内容,展示出护士应有的言行举止及与出入院患者的沟通技巧,还表现了出入院患者所具有的心理活动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学生在实验室直接接触到医院的临床工作,对护士在医院怎样工作有了初步认识,为日后临床见习、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护理授课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优势的同时,仍应辩证地看待其不足,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扬其长,避其短。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出以下问题:

2.1把课件当成了电子黑板 目前,有些课件只有文字,而无其他;或是在文字旁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并不相关的卡通图片。这种只有多媒体的形式,却没有多媒体内容的课件,其实际效果就是把多媒体当成了电子黑板,这样的课件无法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直观;还有些课件虽然有图片、有动画,但所占比重较小,其质量有限,课件设计不够严密周全,和理想中的多媒体教学仍然相去甚远。

2.2课件过于繁琐 我们观察到有些教师以为多媒体就是要大量图片、动画,忽视了课堂内容本身的需要,把非生点内容也做得五彩缤纷,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弱化了教学生点,一节课上完,虽然很热闹,但不知到底想说什么,要学生掌握什么。

2.3教学中与学生眼神的交流相对减少 课堂上使用计算机需要教师操纵演示进度,教师被局限于电脑前控制鼠标,过多时间注视显示器,

故与学生眼神交流相对减少。这样,一方面不易及时了解学生的反应,另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因缺少与教师的交流,降低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适时离开电脑,适当采用教鞭指示,或穿插使用其他合适媒体,以充分发挥教师这一主要媒体的作用。另外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选择要严格把关,要注重教学效果,防止一味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忽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

2.4过多依赖多媒体,忽视传统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是相互狐立和排斥的关系,也不是一种教学手段取代另一种手段的关系[3]。多媒体教学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亦有其缺陷。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是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基础,是教师把握课堂授课节奏,临场授课效果的基础;授课教师的教态、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关注,对本门学科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不考虑授课内容的具体需要,整本教材、每节课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而教师只是坐在控制台前操作计算机,其课堂效果会受到限制。传统的板书、站立讲课、课堂讨论课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缺点,我们认为有以下对策:

3.1 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积极生动的要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加强对教师进行功能较强的多媒体制作软件的集中强化,保证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制作和放映技术,学会制作电子教案,并使她们更多的了解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利弊,可提高教学质量。

3.2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亦有其缺陷。排斥其他教学法,把多媒体教学当成了可以替代一切的教学法宝是对多媒体教学的曲解。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将教师的形体语言功效与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形象化教学结合起来,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4]。

3.3 开发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好的多媒体课件就好比一本好教材,没有一本好教材,要上出一堂好课,非常困难。因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规划教材,组织一定的人员,积累、制作相关的教学素材和研制开发课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基护教学中的应用,将能很好地拓宽基护教学方法,提高基护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知识面,努力钻研护理业务,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是相互孤立和排斥的关系,也不是一种教学手段取代另一种手段的关系。应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适当地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之成为最佳的教学辅助手段,最大限度发挥它在教学中的积极性[5]。传统的讲述加板书、课堂讨论课、试验课教师示教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其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翁苏湘,王彦丽.浅谈多媒体教材的建设[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6,27(1):53-54.

[2] 徐淑秀.护理学技能实验课件开发[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1(3):69.

[3] 孙新生.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J].平原大学学报,2003,5(2):100-101.

篇7

【关键词】新护士;翻转课堂;培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1],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将“知识传授”过程置于课前,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而“知识内化”的过程则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完成[2]。在医学教学中,从基础护理、医用化学到影像信息、中医诊断等,已开始将这种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3]。“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师点评等辅教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录制好的微课内容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查阅学习资料,利用时间碎片化学习。我院是传染病专科医院,病区设置以传染病分类为主。我院每年都会计划招聘一部分新护士,根据实际情况,新招聘护士培训1个月,轮科9个月,为了让新护士能更好的适应本院临床工作,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本研究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结合微课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起到一定的成效,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新招聘护士30人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招聘护士30人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0±2)岁。其中观察组大专学历有25人,中专学历有5人,对照组大专学历20人,中专学历10人。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授课老师的培训

培训新护士的老师由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临床工作15年及以上有临床带教经验,并参加过既往新护士培训的人员担任。护理部请专业老师向授课培训老师讲解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方法,并组织护理专家制定方案,制作培训的相关课件及操作视频。

1.2.2培训目标

使新护士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具有良好的护士形象和行为,培养其扎实的临床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基本胜任临床工作。

1.2.3课程设置

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文化、职业素质教育、法律伦理、护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不良事件/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传染病护理、常用的护理操作技能。相关的课件及视频上传于医院内部网中。根据培训的内容不同,教学可分为理论授课、观看视频、课堂互动及操作演练等。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穿行,授课的大纲及时间安排发于微信群聊中,以便护士能提前上医院内部网学习。授课时新护士可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点评,操作培训将具体操作流程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要训练新护士学会处理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训1个月结束后,每个月护理部制定微课课程,以达到理论结合临床。

1.2.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传染病护理学中,《艾滋病的护理》为例,将培训过程叙述如下。

1.2.4.1培训前准备

所有新招聘护士建一个微信群,在微信群中通知各种培训事宜。所有培训人员30人,共分成3个学习小组,每10人为一组,每组选一位组长。按优质护理要求以整体护理为标准制作《艾滋病的护理》的PPT课件,课件包涵艾滋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及健康教育等。制作护理艾滋病病人的简短小视频包括隔离及预防措施上传于医院内部网站。在培训前1周通知新护士理论学习内容,并布置临床案例分析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习的成果和疑难问题进行汇总,以供课堂使用。

1.2.4.2培训过程

学习小组组长在培训前1天汇总新护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于第2天培训前30分钟,将学习中的疑问提出并进行讨论,老师答疑。对于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分类进行集中讲解,对于个性问题则课后一对一指导。培训中采用理论结合临床对重难点进行总结,从而促进新护士知识的内化。如艾滋病人的护理中,学习小组与组之间从HIV病原学开始到病人的入院进行评估,从怎么样提出护理问题到实施护理措施开始讨论学习,老师补充知识点,及举案例分析。培训中穿插院感知识,在护理艾滋病人过程中怎样有效地避免针刺伤,假如发生针刺伤应该怎么处理等。课前的学习课件及小视频和课中教师所指导的重点难点会保存于医院网站中以便新护士随时查阅,课后老师下发理论试卷,并在规定时间做完,由组与组之间相互评卷,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加深印象。

1.3考核方法

新护士培训期共为1个月,试用期为9个月,在这10个月中,分为5次考核,分别在培训前、培训1个月时、轮科3个月时、6个月时及转正考核。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同时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各占50%,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80分为达标,70分及以下者为不及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护理操作技能成绩、科室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在培训新入职护士中,采用传统培训观念,容易导致新护士缺乏主动性思考,学习机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护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护士在整个学习过程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从而使其严重缺乏行之有效的临床思维训练,我院是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有一定的传染性,易使护士在工作中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不能很快适应临床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能够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护理技能操作成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在其中发挥着作用。此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模式,培训老师的角色由授课者转向布置任务者和指导参与者,同时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以便新护士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下,学习气氛活跃,大家喜欢参与到学习中,小组间的分工协作使成员发挥其所长。此种培训授课模式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护士有充分时间自主学习,通过团队间的合作,激发学习潜能及团队精神。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能有效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新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郁华.关于“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4,9(1):37.

[2]蔡琳.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6,3(5):46~47.

篇8

关键词:公立医院;薪酬管理;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92-02

医院薪酬管理是指医院管理者对本院工作人员报酬的支付水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医院薪酬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分,狭义的是指个人获得的工资、奖金及实物支付的劳动回报;广义的是指员工因完成工作而获得的所有奖励,包括经济奖励和非经济奖励两部分。本文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公立医院内有编制人员的狭义薪酬管理情况,就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论述。

1 当前公立医院薪酬管理的现状

当前公立医院在薪酬管理模式上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

1.1 工资、奖金和福利结构

我国公立医院属于卫生类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当前公立医院普遍采用的薪酬管理模式是在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建立的,其构成主要包括工资、奖金和福利三个部分。

1.1.1 工资确定方法

(1)国家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公立医院员工工资执行的是国家事业单位的工资、津贴标准,目前工资分配制度主要是参考自2006年起第四次工资制度改革实施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工资构成上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员工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同工作资历存在着直接的关联,在每个薪级的工资标准上,国家都有对应的规定,同时依据年限进行相关的套入。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实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目前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在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部分均参考国家的工资分配制度执行,绩效工资的施行主要集中在基层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其他公立医院还未执行。因此,在绩效工资未全面施行时公立医院员工的工资执行部分与员工的实际业绩和医院的经济效益无关。津贴上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津贴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基本没有差别。

(2)其他工资确定方法。

工资确定方式除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的工资、津贴标准外,部分医院采用基于岗位的工资制度,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根据院内所有岗位设置岗位工资,并参照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中的薪级工资,根据岗位任职年限设置梯度工资。这种分配方式较好地体现了同工同酬原则,工资分配上同员工的职称、身份无关。基于岗位的工资分配方式要求医院能较好地完成岗位设置及岗位重要性排序,且要求医院管理者能科学合理地设置完整的岗位工资体系,同时需要全院员工的共同参与和修正。

1.1.2 奖金分配方式

与工资相比,公立医院在员工奖金分配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实行的是院科两级分配,即医院对各科室进行分配,各科室内部再进行分配。在具体的分配核算办法上,不同的医院在操作细节上各有不同,但大体上均采用“(收入-支出)*提成比例”为基础的框架搭建奖金分配方案。目前医院奖金占医务人员薪酬比重的50%-70%左右。

在院科两级分配中,当前公立医院中比较成熟的运算基础是(收入-支出)形式的成本核算,通过实行成本核算,将医院所有成本全部分摊至医院内每个员工,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减少浪费,进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增加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国内做得较好的如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的全成本运营。但单纯利用成本核算会导致各科室把主要精力全部集中在科室收入上,一方面对病人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增加患者负担,另一方面又会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重复使用卫材,不肯接收新员工等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人才梯队断层等不良现象。

为解决成本核算存在的系列问题,公立医院在奖金分配方式中加入绩效考核工资,通过行之有效的绩效薪酬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薪酬激励作用。但就目前公立医院的现状看,大部分医院尚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结果未能与绩效薪酬充分挂钩,在绩效薪酬的差异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夜班费、节假日加班费等简单的“多劳多得”的支付形式,无法真正发挥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作用。

1.1.3 福利分配

职工福利部分,医院的自主设置权很大,包含交通费、书报费、移动通讯费等,不同的医院分配方式也差距很大,但主要根据员工职务进行分配。

1.2 年薪制

2002年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医疗事业单位年薪制暂行办法(试行)》后,结合生产要素分配,实行年薪制改革成为医疗单位的热点。年薪制是以年度为期间确定经营者的基本报酬,并根据劳动成果发放风险收入的一种工资分配制度,主要针对高层管理者和核心员工,按岗位定薪为基础,按照每一岗位责任大小、风险程度和技术高低等岗位价值确定薪酬。年薪制是一种动态薪酬,根据医院运行、员工自身绩效综合确定,另外,它是一种多元薪酬,包括了年薪人员的责任、权利、技术能力、承担风险等多种要素。年薪制主要用于医院领导、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的薪酬发放上,不适用于医院所有员工的薪酬管理。目前,包括上海、深圳、福建等地的公立医院在试行院长责任目标年薪制。

1.3 宽带薪酬

宽带薪酬,也称为宽波段型薪酬结构体系,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拥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和相对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在这种薪酬模式下,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等级观念,减少了工作之间的等级差别,有利于岗位交流和职位轮换,使得员工在较低的职称级别里也有可能获得相当于高职称级别里的工资。但是,宽带薪酬也会使短期内人力成本大幅上升及员工晋升变得困难,同时要特别避免员工因不能很快晋升而阻碍工资提升。宽带薪酬在医院薪酬管理模式的施行上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较少有医院真正施行。

2 未来公立医院在薪酬管理上的发展趋势

2.1 从“人力成本”向“人力资本”概念转化

传统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支付给每个员工的薪酬被看作一项人力成本计入医院成本核算中,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作为医院战略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力量,在现代薪酬管理体系中,薪酬不仅是一种成本支出,也是一种投资,薪酬在医院决策支持分析时不仅要考量成本还需要考量作为人力资本的投入资本回报率。

2.2 从“以物质报酬为主”向“全面薪酬”理念转变

传统医院更多的将薪酬理解为物质报酬,随着医院薪酬管理模式的不断拓展,薪酬不仅包括以物质报酬为主的形式,也应重视拓展精神方面的激励,引入全面薪酬的理念,注重利用工资、奖金等物质报酬的同时,更注重利用岗位的多样性、工作的挑战性、获取新技巧和事业发展机会等精神报酬的激励,如重视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精神报酬的设计。

2.3 从“平均主义”向“薪酬与绩效挂钩”理念转变

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事业单位,在薪酬管理上存在平均主义的现象,随着绩效概念的深入,如何将薪酬同绩效合理挂钩是目前医院工资分配制度上的重点难点问题,绩效薪酬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4 从薪酬的“个人基础”向“团队基础”理念转变

强调团队合作的项目组薪酬在企业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医院薪酬管理模式的设计上,不仅要以个人为基础,更要拓宽到团队基础,以科室、小组等合作团队为单位考量团队绩效,个人绩效薪酬同团队绩效挂钩。

基于以上理念的转变,医院薪酬管理模式在现代信息化工具的支持下,未来将趋向于引入更多量化、直观、全过程的薪酬考量方案,以基于团队合作为本,在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原则不变的基础上,通过薪酬差异最大化地激励员工朝医院所预设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萌,张丽娜,郭淑英.激励理论在医院薪酬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2):897898.

[2]李丽绵.运用边际效益理论介入医院薪酬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6):6062.

篇9

[关 键 词]:管道排布原则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房屋建筑安装工程中,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安装工程中,在吊顶内及管道井内往往由于管道集中、种类繁多、大小不一、材质多样、支管及附件复杂、施工作业条件差、安全隐患多等特点,导致吊顶及管道井内的管道施工一直是高层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之一。各类管道的综合排布是否合理将对吊顶及管道井能否顺利安全施工、能否合理降低成本、是否方便检修、是否美观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解决管道施工中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搞好管道的综合排布,即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是应用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涉及到建筑机电工程中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智能化控制等专业的管线安装。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是通过应用电子版施工图,在计算机上将机电工程各专业管线进行合理布置,避免施工阶段各个专业管线相互交叉、衔接不当造成返工,提高整体布局的观感质量。抚矿总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工程室内所有明露管线、管道井及吊顶内管线在满足设计、使用要求的同时,进行了综合排布,以求达到布局合理美观、安装精确规范、标识分类清晰、着重突出靓点的目的。该工程管线综合布置原则如下:

(1)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

(2)管径小的管线让管径大的管线;

(3)易弯曲的管线让不易弯曲的管线;

(4)临时性的管线让永久性的管线;

(5)工程量小的管线让工程量大的管线;

(6)检修次数少的和方便的管线,让检修次数多的和不方便的管线。

在对管道所处位置的结构尺寸、管道轴侧图、装饰装修做法等基本信息了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管道的材质、种类、型号、长度、维修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要求,对管道进行初步整体排布,然后,通过对管道外径、管道保温层厚度、规范对管道间距的要求、管道中的附件、法兰及管件的尺寸、操作及维修的最小空间要求等细部因素的充分考虑,对各专业管道进行精确定位,最后,根据管道的综合排布及管道的安全、功能、规范等要求对管道设计出合理的综合支吊架。

抚矿总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工程进行管道综合排布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的问题如下:

1、熟悉施工图纸与现场情况

在管道排布设计开始前,技术人员先熟悉系统原理,清楚所排布的位置有哪些种类的管道,各种管道来自哪里,通向何处,穿越哪些房间或楼层,是否有分支管等等。

了解管道所处位置的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结构尺寸,及每根管道的基本信息将对管道的综合排布起基础性作用。

2、管道初步排布

在对管道所处位置基本情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结合设计施工图,从原理和功能角度对设计施工图的所有管道进行校核与初步排布。初步排布的目的:

①做到管道初步定位与其它管道水平进出管、支管无明显不合理的交叉;

②能基本保证各类阀门及附件的安装空间;

③能基本保证合理的操作与检修空间。

要做好管井管道的初步排布,实现以上目的,需要充分考虑管道材质与连接方式、管道大小变化情况、支管及附件等具体因素。

3、管道综合支架的初步设计

在管道的初步排布阶段,应认真设计管道综合支架的形式、结构、与结构墙柱的生根方式、与管道的固定方式,特别是大型管道的承重支架,应对结构受力梁柱承受的负荷进行初步复核,确保综合支架的设置安全。

管井管道的综合排布是一件较复杂的创造性工作,在管井管道的初排过程中,以上多个因素常常同时出现,相互冲突。在出现矛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来解决问题:

①确保管道布置安全可靠;

②保证管道及其附件的使用功能;

③保证合理的操作与维修空间;

④管道成行成排,大小与间距协调统一,支管及附件布置整齐美观;

⑤避免不必要的管道翻弯打架,减少支架用量,合理降低施工成本。

4、管道精确定位

管井管道初步排布完成后,接下来的是对管井管道的细部精确定位,管道的精确定位主要考虑管道外径与管道附件、管道间距等因素。

根据施工蓝图、标准图集、五金手册查找确定每根管线的外径与保温层厚度,并按制图比例绘制在管井初步排布图的相应位置。阀门、法兰、补偿器等附件外形尺寸一般大于管道外径,保证这些附件合理的安装操作空间及使用检修空间往往是管道间距的控制点。

一般情况,管道的布置应尽量靠墙、靠柱、靠内侧布置,尽可能留出较多的维护空间。但管道与管井墙面、柱面的最小距离,管道间的最小布置距离应满足检修和维护要求。

在对管井管道的精确定位的同时,必须同步考虑管道的综合支架的设置空间,除对初步排布中管道综合支架的合理调整之外,需对管道综合支架进行细化设计,确定每根型钢的型号大小。

在考虑以上各要素做好管道的精确定位的同时形成管道的综合排布图,并标上每根管道的具体定位尺寸。在保证管井管道安全与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将各专业管道排布得合理、协调与美观。

优质的管井管道综合排布不仅能产生合理的施工程序,减少管道交叉翻弯,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安装质量,而且可以减少施工中的部分安全隐患,降低项目安全风险。同时,合理使用综合支架,能大大减少支架型钢用量,提高经济效益。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23-0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不断完善促进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重点难点领域的改革。使转型高校的教育目标和更加对接社会需求、更加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入学率逐年升高,毕业生就业困难,地方院校学生的就业方向已经转向基层和社区。[1]本科层次的护生的自身定位和择业期望值较高,更倾向于去大城市、大医院工作,对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就业意向不强。[2]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本科和专科护生在社区就业方面意愿的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民办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本科生和专科生39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6人,女生374人,所有护生均开设《社区护理》理论课程,且在医院已经实习结束。通过签订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项目研究者的护生。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在孙晓嘉对社区护理工作职业吸引力的调查研究[3]所采用的问卷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民办高校护理学生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邀请社区护理及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对问卷的内容、题目的形式等是否合适进行审核评定,按照专家的意见对测试题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对20名本科和专科的护生进行预调查。问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护生的基本情况、社区护理认识程度、社区就业意愿态度、行业前景了解程度。

2.资料收集方法

由调查员统一告知调查对象研究的目的,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发放问卷,统一讲解填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当场收回问卷,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100% 。

3.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回收的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并录入系统,用 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在社区护理就业方面的意愿比较

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的意愿的比较差异(P

表1 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情况比[n(%)]

(二)影响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护生社区就业意向的因素

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本科护生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自由度大、发展空间大,不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福利待遇低;专科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稳定、压力小,不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环境差。(详见表2)

表2 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社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对比比

[n(%)]

三、讨论

(一)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社区就业意愿比较分析

选取西安市某民办医学院校本科和专科的护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专科和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总体意愿比较差异(P

(二)目前社区护理工作的现状成为护生选择社区就业的阻力

专科和本科护生的社区就业意愿相对都比较低,这个原因也不能单方面的归因于护生本身,这和我国目前社区护理现状也有非常大的关系。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正处于发展阶段,受地域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各方面发展差异较大;另外,有研究表明护生不愿意选择社区护理工作的原因还包括社区护理工作量大、繁杂,突发事件较多,同时工资待遇较低,体系和制度不健全,社会认同度较低,在个人发展上也不利于价值的实现等[3]因素。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就业吸引力不足,发展不容乐观亟待政府部门加强对社区的政策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