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1:1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建设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9年重庆市环保局机构改革,将环评审批及监管职责从原建管处剥离出去,确定新建管处担负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职责。自此以来,通过建立机制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强化过程监管,加大工作力度,促使市和区县审批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率分别由2009年的50%和30%左右提升至现在的90%和70%左右。可以说,全市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取得了长足进展,这归结于我们始终致力于在管理机制、制度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并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工作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瓶颈:一是观念落后。不少环保部门建设项目“重审批、轻监管”的观点没有根本改变,对建设项目环评一批了之,缺乏事后监管;即使日常监管也范围小频次少质量差,且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和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性,存在“坐等办事”的现象。二是机制欠缺。现在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的日常监管的任务往往是由环保局的主管部门一肩独挑,一方面造成主管部门任务繁重,不堪重负,同时也导致监管不到位,情况不出主管部门之门,造成环保系统相关部门配合不好,执行力差。三是能力不足。环保局主管部门人员数量不合理,其事多人少,与从事的工作不匹配;管理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人员素质与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业务不熟悉的人员占较大比重;监管装备水平普遍较差,信息化水平低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此,要突破目前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的瓶颈,改变不适应发展要求的被动局面,迫切需要改革创新的观念意识和身体力行的真抓实干。“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全覆盖”要求必须创新管理机制,将执法关口前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即环保局各相关部门,在对辖区建设项目状况说得清、道得明的基础上,强化执法意识,找准监管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问题苗头,积极指导、督促、处罚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加快实现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全覆盖的思路和举措
切实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型监管理念一是转变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的观念,强化全过程监管的理念。增强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防范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提高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执行力。二是转变建设项目环保主管部门“单打独斗”的观念,推行联动大执法的理念。加强建设项目环保主管部门与环境监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长效联动机制,强化逆向执法及其对正向监管的反馈作用,努力构建环保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执法模式。三是转变偏重工业项目、大型项目,忽视其他项目监管的观念,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加大对非工业项目和有环境风险隐患的中小项目的监管力度,适当增加这些项目的监管频次,防止顾此失彼,出现监管盲区。
三、强化制度建设,增强监管执行力和有效性
第一,完善“环保告知”制度。完善现行的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告知制度,补充有关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备案及程序等内容,促使建设单位真正做到变“事后整改”为“事前知晓”,变被动接受监管为主动履责。
第二,深化现场检查制度。准确把握轻重缓急,完善对建设项目分类监管的规定。对重点监管行业和企业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日常检查督促其落实环保要求;对发现的问题提早介入,查得清楚,处罚到位,确保每一次检查的成效;对未纳入重点监管的一般项目,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并付诸实施。
第三,细化环保设计备案制度。结合实际,对现行的环保设计方案备案项目的名录和设计方案编制技术规定进行修改,该强化的强化,简化的应简化,能豁免的就豁免,提高环保设计备案制度的可操作性。
第四,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对已建立的协调机制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分析,查找并解决不沟通、不配合、不协调的问题,增强与环评、监察等部门以及市和区县及镇街三级环保部门之间的合力,形成各自履责、相互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五,强化检查督查机制。加强区县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工作的检查频次,有针对性地对区县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指导和解决,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
四、积极探索管理创新,着力实现五大突破
第一,在立法建制上有所突破。抓住制定《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时机,全面理顺和规范管理行为,使其成为闭合完整的链,强化建设、监管及技术服务等单位的主体责任并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建设项目施工期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日常监督管理前移,给建设项目施工期发放排污许可证;把握重庆市环境监理全国试点的契机,探索环境监理的模式体系、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制定环境监理的管理办法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技术规定规范,将环境监理作为技术监督纳入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的全过程;推行全市环保系统建设项目行政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凡是从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行政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第二,在监管模式上有所突破。要探索监管职责到位,企业主体责任明确,社会监督充分的“三元一体”的监管体系,以此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积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即市和区县及镇街环保部门要按照“联动式执法,全方位覆盖、网络化定位、高标准绩效”的要求把管辖区域范围的建设项目划分为若干网络,按级分别将工作任务和具体责任要求分解到各相关部门,细化到每个岗位,量化到每个项目,使所监管的建设项目执行环保法律和要求的情况能够随时掌握,存在的环保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违法违规行为能够得到应有惩处。
第三,在能力建设上有所突破。要加快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市和区县及镇街三级环保部门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机制制度及装备水平等方面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较为完善的全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标准化体系,打造一支人员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监管绩效好的监管队伍。
第四,在评价标准体系机制上有所突破。将建设单位自觉守法意识、污染防治情况及对社会贡献率和环保部门履行职责、环境监管水平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等方面作为评价考核指标,并进行量化,综合评定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促使其持续改进。与此同时,将评价的结果作为考核及奖惩的依据。
篇2
1.1项目建设进度控制的概念
项目建设的进度控制,即在既定的期限内,根据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各项工作的联接关系和所需时间,编制出最优化的项目进度计划,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比较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并修改计划,如此不断地循环,直至项目竣工投产。
1.2项目建设进度控制的目的
除了了解进度控制的概念,还需知道进度控制的目的,笔者将其归纳为3个方面:
1.2.1缩短项目进度,确保实现既定目标
为确保施工项目既定目标工期的实现,或者在保证施工质量和不增加施工实际成本的条件下,适当缩短施工工期。通过进度的控制,合理计划项目建设期限,以期实现项目的建设总目标。
1.2.2提高产业能级,尽快参与市场竞争
在项目完成后,产业能级能得以尽早提升,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1.2.3产生增值效应,迅速实现投资价值
在尽快完成项目建设后,早日产出效益,早日回收投资,早日实现资产的增值。
1.3进度控制的几个阶段
目前大多认为进度控制仅为施工的进度控制,其实从项目的建议书开始,到竣工验收取得房地产证都要进行进度控制,直至投入生产,项目才可告一段落。一般情况下取得房地产证才能作为一个项目的完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项目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及漫长的时间成本,一般当一个项目建设完成,建设方的资金会捉襟见肘,而取得房地产证可以进行土地抵押贷款,及时得到资金投入生产,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体现出项目的价值。因此,进度控制在整个项目中可分为3个阶段:
1.3.1项目建设前期进度
项目建设前期进度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政府的立项及相关部门批复、勘察及设计、设计文件审查及审图、施工及监理招标、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本阶段主要由建设方和设计院完成,建设方的项目方案、设计院的进度和政府各部门的审批进度决定了这个阶段所需的时间,对于一般项目,这个阶段甚至比项目施工期的时间还长。
1.3.2项目建设施工进度
项目建设施工进度包括土建施工、安装施工,这个阶段主要由施工方完成,需要建设方、监理方及设计院等各参与方的配合,当然还有政府相关部门在施工中即时对分项分部验收和各类检验检测。
1.3.3项目建设后期进度
项目建设后期进度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竣工验收,直至取得房地产证,此阶段主要由建设方完成,需要设计院、施工方及监理方等的紧密配合。项目建设的3个阶段缺一不可,都关系到项目的进度,因此都需要进行进度控制。
2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
安全也是项目的4个控制之一,由此也突显出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它将直接影响到进度,一旦出了安全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找原因,解决问题,以防止再次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大大拖延项目的进度,严重的甚至停止项目的建设。
2.2相关部门的审批时限
目前项目的前期进度基本需要近1年的时间,项目后期进度也至少在半年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审批,一般都有承诺办理时限,比如20个工作日,要避免出现在承诺办理时限的最后几天需要补正某问题或资料的问题,这样或许又要重新开始计时,拖延项目建设的进度。
2.3各参与方在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问题的分析
2.3.1建设方
建设方在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常见的问题有:(1)建设方案不确定,朝令夕改。(2)经验不足:因为对一个企业来说,项目不可能经常有,有些甚至十几二十年都没有。因此,建设方本身对项目无所适从,对项目建设缺少经验,包括需要哪些部门审批、应怎样施工等,就谈不上控制进度。(3)建设方自身的内部审批繁琐,协调不畅,计划不周。(4)人员配备不够:项目的建设涉及到工艺、QA、安保、技术、施工(土建、强弱电、暖通、给排水)等各方面的人员需求,如果人员配备不够,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进度。(5)政府报批准备不足:政府审批所需资料的准备不够周详,与相关审批人员缺乏沟通,信息传递不通。
2.3.2设计院
设计院在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常见的问题有:(1)设计人员专业素质差,设计内容不足,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图不完整,造成无法施工。(2)国家相关规范及制度的把握不够,在公司审图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设计返工。缺乏项目的实际专业经验,以制药工程项目而言,就需要有GMP设计经验的暖通专业设计人员来设计,否则会出现地漏、材料、阀件的选择错误等,如药厂的纯水及注射用水等管道的阀门不能用球阀应选用隔膜阀,在日后发现时需再进行设计变更,从而影响项目进度。(3)各专业之间缺乏协调配合,致使各专业之间出现设计矛盾,设计院管理机构调整、人员的离职及调整,使设计断断续续。
2.3.3监理方
监理方在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常见的问题有:(1)监理的专业素养良莠不齐,以至于不能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2)工作经验较差,不能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按计划施工等。(3)责任心不强,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睁一眼闭一眼,造成日后返工,影响进度。(4)监理人员人数较少,不能对各项施工内容进行监控,可能遗漏问题,造成日后返工。
2.3.4施工方
施工方在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常见的问题有:(1)施工现场安全防范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2)对承建的项目专业领域不熟悉,有些甚至从未从事过制药工程行业的施工,使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解决问题不及时等,以致出现边学习边摸索边施工的奇特现象,影响项目建设的进度。(3)施工人员资质资格低、经验少、水平低,技术能力不够,不能看透图纸,不熟悉规范及图集,不能理解深层次的设计意图,致使对设计图纸产生歧义,容易影响进度。(4)分包多,各自为政,协调不易,影响进度。(5)缺少施工人员。
2.4技术
在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1)施工方案不科学,如设备安装的方案要与墙体工程及彩钢板工程等结合制定;(2)施工工艺不合理,特别是制药工程项目中风管是否在专用的清洁场地制作,是否用清洁剂清洗,是否封闭包装等,如果施工时没有合理操作,那么可能要重新清洗,从而影响工期。
2.5资金
在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存在的资金问题主要是由于建设方没有及时给足工程预付款,或拖欠工程进度款,甚至要求施工方垫资,这些都将影响施工方流动资金的周转,进而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2.6招标
在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存在的招标方面的问题有:(1)招标公司在编制的招标工程量清单中存在漏项,如遗漏了消防报警系统等。(2)回标分析不细致。在以最低价招标的情况下,某些投标方为中标刻意做低投标价,分项定额子目套用低的子目,如塑复铜管套用塑料复合管,或者缺项漏项及报价偏低,如洁净灯报价低至100元。如果在回标分析时忽略了这些,那么一旦中标,施工方在施工时就会在材料报审中用投标时的材料,建设方如不认可,就会产生纠葛而影响进度。
2.7施工中的协调
在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存在的施工中的协调问题有:(1)因建设方行业的一些特定性,会有一些指定、暂定金额的工程量,这是不可避免的,如制药工程的注射用水洁净管道安装,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如何协调其与总包的施工配合将直接关系到项目进度。(2)在招标工程量清单中或施工图中会有缺漏项,那么这部分工程量是由总包完成还是另找分包,价格如何确定,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操作。(3)在现行的招标制度中,一般是以土建为总包,而一些土建为主的总包可能对制药行业的安装不专业,那么一些行业的建设项目可能会拆分为土建总包和安装总包2个标,其工程量的具体划分、工程交接面的处理及现场双方协调等问题将出现在建设方的面前,绝对不能让土建与安装各自为政,到时不但返工而且浪费资金,这需要建设方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及协调能力。
2.8环境气候
在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存在的环境气候问题如高温严寒都将影响施工人员的现场作业,进而影响到项目的进度。
3项目建设进度控制的解决方法
3.1顶层设计
对于一个项目的实施,建设方领导层必须对整个项目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如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是否是国家的支持产业,同时还要对项目的产品、工程、工艺、管理等进行系统化考虑,这些均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投资测算,提出项目总体规划要求,包括目的、规模、投资、建设期限等,项目达成后产量产值、经营成本、利润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财务指标,还有后续产品的置入。一定年限后产品的调整对建设方案的影响都需要尽早确定,决不能在项目开始后一变再变,其将使项目变得无所适从,进度更无从谈起。
3.2安全的控制
从施工人员的宿舍到施工现场,关注每一个安全细节,关注预防措施,包括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制定节日安保实施方案、控制吸烟、每日2次安全巡查、安全消防设施完备等。笔者建议每周的工程例会第1个议题就是回顾一周的安全,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反复重申安全的重要性,因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即刻停工,进度无从谈起,必须警钟长鸣。
3.3外部的进度控制
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在项目前期有开工前的各项审批,在施工期间有质监、防雷测试等,到了项目后期又有竣工备案、规划验收及档案验收等。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及时取得各项验收所需的资料及信息,请相关审批人员到项目建设方进行指导指正,听取他们的建议,将在整个项目的政府审批中占得先机,以期缩短审批时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3.4建设方的进度控制
3.4.1在招标评标时要充分行使建设方的权利
一般而言,在评标时建设方有一票的权力。以制药工程为例,当然希望施工方有药厂的施工经验,如有通过GMP认证的经验则更佳,但实际上在招标书上不能出现从事过医药GMP行业经验等歧视性条款。因此,对制药工程完全不懂的施工企业也可能来投标,这时在评标时要仔细分析投标书,投标企业的行业经验、其工程项目部组成人员的行业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选择经验丰富的施工方毫无疑问将加快项目进度。
3.4.2合理计划项目的总进度
合理压缩影响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的部分子项进度计划,在项目的推进中根据实际逐步把进度计划细化到月、旬甚至周进度计划,然后用这个细化的进度计划去指导项目的实施。细化的进度计划由于某些原因和总进度计划有出入,必须及时调整总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必须做到责任到人,跟踪项目进度。图1为项目建设的总进度计划。(1)在项目前期进度中主要根据政府部门的承诺时限和设计院的设计时限制定计划。(2)在项目施工进度中首先按国家相关工期定额制定,如上海有《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工期定额(2011)》(建筑、市政和轨道交通工程)。在招标完成后,由中标的施工方细化具体的施工进度,并由建设方、监理方等共同审核。(3)在项目后期进度中主要根据政府部门的承诺时限和建设方的验收及资料准备的时限安排计划。
3.4.3资料准备充分,熟悉办事流程
资料准备充分包括:项目前期的规划等审批资料的充分准备是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的关键;项目后期环保试生产、监测及验收等准备快而齐全和档案的完整是早日竣工验收的关键。这里还存在绿化的问题,一个项目除了需在建委报建及竣工备案外,还需在绿化局进行绿化的报建及竣工备案,这就需要建设方熟知办事流程,如果遗漏了,将拖延项目进度甚至可能导致不能及时竣工。
3.4.4控制设计院的设计进度
在此期间建设方组织一个专业小组,包括土建、通风、电气、给排水、工艺、QA甚至操作人员等密切配合设计院,在设计人员有疑问时及时给予回复,讨论工艺、阀门的多少及安装的高低、现场操作的舒适性方便性等,配合设计院与政府消防、环保、规划、卫生等部门沟通,避免发生政府不认可的设计。
3.4.5招标
在招标期间控制进度的措施有:(1)施工图完成即要求招标公司编制工程量清单,同时由投资监理测算施工预算,为招标及施工做好准备。(2)如果项目进度紧,根据上海市建交委规定,招标工期可在《施工工期定额》上压缩15%。建设方可根据工期定额计算出施工工期,在招标文件中注明工期要求并列出相对应的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施工组织设计。(3)对入围企业的标书配合招标公司进行仔细的回标分析,避免出现漏项、不合理低价,以致在施工时由于意见不一,影响进度。
3.4.6施工
在施工期间控制进度的措施有:(1)在施工前及时组织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及图纸答疑,提出建议做好纪要并由设计院书面解答并签字,可能有多次的图纸答疑,但这样能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在施工时才去解决问题。(2)投资监理按时审核工程进度款,建设方及时支付工程预付款及进度款,包括监理方的监理费,以提高施工方的积极性和监理的责任性。(3)核实施工方的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压缩施工周期并满足工期定额。日跟进、周进度、月计划、年规划,进度如有偏差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同时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与工作协调,对项目的进度系统控制,以指导下一阶段各项进度控制计划的顺利实施。(4)在施工中的验线、验槽、分项分部、防雷接地等验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各种申请。(5)施工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时各专业之间需要充分地协调。(6)读懂看熟图纸,避免返工,一旦出现返工,不仅影响进度,还会浪费资金。(7)与施工各方之间协调,对于施工的技术核定单、工程联系单等应及时回复。(8)充分发挥每周工程例会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3.4.7采购进度
合理的设备采购进度,要考虑重要设备公开招标所需要的约一个半月的时间。(1)电梯等大型设备:施工图设计时必须确定尺寸、重量等参数,根据彩钢板安装进度等需要逐步进场。(2)水处理、空调箱等设备:根据施工进度适时采购,提高资金使用的时间效率。
3.4.8内部审批程序
优化内部审批程序,建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配备合理人力资源并落实各层次的控制人员及其职责分工,建立各种有关进度控制的制度和程序。建设方的相关部门做到紧密合作、协同作战、层层分解、层层加压、任务分解、全面落实,责任分解到每个部门:(1)工程部、生产部:设备验收、定位、安装、连线、调试;(2)技术部:工艺验证;(3)人事行政部:及时发出指令单并落实、跟踪与考核。
3.4.9资金进度计划
做好资金进度计划,保证进度计划中各节点所需资金,包括投资资金的自筹比例、上级公司的投入、银行贷款比例及利息。其中施工的30%首付、设备的90%都是重要的大笔资金投入节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
3.4.10管理能力优化管理能力包括:(1)档案管理到位,资料完整,专人管理。(2)意外状况的应变能力。(3)设备及施工等可在合同中明确交货期及工期提前给予奖励、延误给予惩罚等条
款。(4)施工合同签订时,在投标书中筛选出漏项及不合理价格等可在合同中等予以明确,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单价修正。对于缺漏子项,可以投标文件中所报综合单价为承包人作为有经验的承包商完成清单描述全部内容所需费用为由,视为报价中已包含综合单价不因之调整。事先约定避免在施工时出现矛盾影响进度。
3.5设计院的进度控制
3.5.1专业人员配置稳定
足够的专业人员配置及稳定的设计团队是关键。如果一个项目换了一个又一个的设计人员,可想而知,这个项目不但无法保证进度,而且设计的质量更不可想象。建设方应要求设计院确保设计人员的稳定连贯性。
3.5.2对规范的理解
设计人员要加深对规范的理解,注意规范中用词的含义,做到合理、合规。笔者曾有一个项目,在原有厂区内新建一幢生产大楼,厂区内原来有一个消防泵房及一路消火栓管道。设计院在进行消防系统设计时,设计了消火栓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2个系统,这样就造成了原有的消防泵房空间不够,需另外再建造一个泵房,还要再排一路自动灭火系统的管道,不但增加了投资,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建设时间。设计人员认为根据规范应该分两路系统,笔者仔细研究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其中在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章节的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中提到“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宜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网分开设置”,这里有一个“宜”字,根据规范释议,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而不是“必须”(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或者“应”(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可见完全可以不必分成两路管道,经过与设计院沟通,按一路室内消火栓给水管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合并的消防管道设计,最终通过了审图,节约了建设时间。可见,正确把握规范可缩短进度,减少投资。
3.5.3图纸完整准确,各专业之间协调配合,避免出现“缺、漏、碰、错”
避免出现“缺、漏、碰、错”表现为:(1)各个专业设计内容齐全,避免出现缺项,如弱电中的监控系统;(2)避免出现遗漏,如风管、管道等的大尺寸开孔未在土建图纸上画出,大尺寸开孔需要加过梁,这样返工既使工作量增加又影响了进度;(3)项目负责人对各专业提设计条件时要仔细,避免在同一个标高处既给通风专业设计又给工艺管道设计,造成标高相同,出现碰撞;(4)避免出现错误设计,如将水管或蒸气管道设计在电气管上。
3.5.4设计人员应有足够的经验及较强的设计能力
如设计人员在施工图的材料一览表中提出的材料参数规格应齐全,如橡塑保温板除了厚度、密度等参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即湿阻因子,湿阻因子是衡量绝热材料保湿隔热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表示材料的抗水汽渗透能力。湿阻因子越高,即表示材料的抗水汽渗透能力越强,水汽分子越难以深入材料内部,导热系数升高越慢,绝热材料使用寿命越长。对于初始导热系数相同湿阻因子不同的材料,在同样的保温厚度下,湿阻因子低的材料水汽分子会较快地进入材料内部,引起导热系数升高,从而降低或失去隔热能力,缩短使用寿命。要达到同样的使用寿命,湿阻因子低的材料只能依靠增加材料厚度来减缓水汽的渗透。一般橡塑保温的湿阻因子>10000,密度在50~70kg/m3,比热≤0.032W/m℃,价格至少2000元/m3。如果施工图上没有湿阻因子这个参数,施工企业在投标时一般就会用湿阻因子低的橡塑保温报价,那么当调试时发现“出汗”现象,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既拖延了进度,又损失了投资。设计进度是项目建设前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设计院足够的人员配置及设计人员的丰富经验保证下,客观上是可以缩短进度的一个阶段。
3.6监理方的进度控制
监理主要是人员的成本,建设方应确保给予监理方足够的监理费,使监理方派出足够的高素养监理专业人员。监理人员经验丰富,能根据可能影响进度的施工环境和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施工中的暗浜处理。把握进度能力强,原则上不发停工令,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按计划实施。监督施工方按施工方案及相关施工规范施工,熟悉施工规范,及时纠错。在《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规定净化风管矩形的风管边长≤900mm时,底面板不应有拼接缝,边长>900mm时,不应有横向拼接缝,有些施工方可能不熟悉规范,就需要监理及时发现整改,保证项目的进度。
3.7施工方的进度控制
3.7.1安全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有安全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报建设方及监理方。焊工、脚手工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3.7.2详细计划
做出月、周甚至日的详细计划。在计划中包括施工人员数量、施工设备数量,计划进度的成本需合理。在符合《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工期定额(2011)》或相关的工期定额的情况下,能尽快完成施工。
3.7.3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提交监理报审,合理改进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尽可能多地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加快施工进度。
3.7.4相互衔接和配合
做好各分包方、各专业工种的相互衔接和配合,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有序合理配置。同时,施工工序安排合理,解决各工序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和衔接问题,特别是安装可分多组施工抢进度,以达到保证质量,充分利用空间,争取时间,实现合理安排工期的目的。3.7.5施工人员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施工人员,充分消化图纸,控制施工质量,减少返工。
4结语
篇3
1.1最低化原则
成本最低化原则要求建筑企业必须综合市场行情来合理制定最低化施工定额,同时考虑施工成本削减的合理性和施工质量的保障,施工定额还要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作出相应的应对调整,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1.2全方位控制原则
成本全方位控制包括企业支出全控制、企业员工支出全控制及施工过程支出全控制,全方位控制体现出建筑项目全体成员共同的实质性控制,包括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的经济核算。
1.3动态控制原则
由于成本控制始终贯彻整个建筑项目建设过程,因此,在施工前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避免目标过大造成成本浪费,防止目标过小无法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做到成本实际投入与控制目标相一致,一旦发现不合理处要及时纠正;项目竣工后要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分析。
2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
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先要全面了解该建筑工程项目的所有工程量和施工建设工艺流程,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施工进度和施工期限的科学制定。一般情况下,企业可参考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供给的标底工期,同时综合施工企业可获取的最大信息量和资源量来最终确定项目的最后施工期限,真正实现建筑项目工期与施工监督的科学统一。制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后,要定期追踪监督施工进度完成情况,控制施工工期,全面提高施工进度的有效性,避免其成为形式产物。具体施工进度监督为:每周检核总结项目施工进度,检查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是否存在偏差,若存在偏差要及时总结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控制施工进度,之后再做每月、每季度、每年的施工进度检核与总结。为避免追赶工期,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建设,防止因追赶施工工期造成项目成本与资源的投入增加,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质量,减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3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1强化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是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直接因素,其技术水平和素质会对项目建设质量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强化施工人员管理,一方面可从外招纳一批尽职尽责、高素质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技术人员,定期开设技术指导培训,定期检核技术人员水平,提高建筑工程建设队伍的技术水平。其次,建筑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不同的技术要求标准来选择合适的项目建设人才负责,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精兵简政,充分激发企业人员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优势。此外,企业应积极改善施工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在食宿上努力完善,多关心关怀企业员工,让他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到企业集体的温暖,使其发自内心产生一种强烈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让员工全心全意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奋斗拼搏,提高工作热情,全面控制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2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是建筑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其质量对建筑项目施工整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做好施工材料管理工作,对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存放、使用都进行全方位控制,采用正规生产厂家出品且经济合理的优质材料,存放材料时要避免材料受潮或受到其他人为破坏。
3.3强化施工设备管理
施工设备是确保建筑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采用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设备可有效减少施工工序,提高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效率,确保项目得以保质保量安全施工。强化施工设备管理,关键在于控制好施工设备的购买与租赁,在确定购买或租赁施工设备前,必须对其作出全面综合的优质评估,综合分析不同方案所需设备在工程建设中的资源损耗,经过对比分析确定最优方案。此外,还要注重对施工设备的养护管理,以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修复。
3.4实行绩效评估机制
为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采用绩效评估机制来科学评估建筑项目建设质量,提高企业成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建筑项目建设质量。对于施工过程中尽职尽责、主动投入、积极热情、表现优秀的项目成员,应给予一定奖励,以树立良好榜样,鼓励其他企业员工主动投身工作,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协助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但对于部分态度散漫、工作不负责、屡劝不改的企业员工则绝不能容忍,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避免在项目队伍中带来不良影响。
4结束语
篇4
我国2012年就已投入生产污水处理厂3000余家,可见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发展速度很快。因此,污水处理厂项目的研究也日渐增多,不管从选址建设、设计规划、施工进度、质量管理、成本控制都有大量相关资料和文献可供查询和学习,但是对于污水处理厂项目的风险管理方面的探索,目前在研究方面还比较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给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双赢,但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工业污水处理项目工程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而且具体实施周期较长,特定废水处理工艺单一以及工艺结合复杂等特点。另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使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风险变得非常严重。因此,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危害不容忽视。
2工业污水项目的主要特征
(1)工艺流程复杂性在工业污水处理项目中,一般会考虑节能环保、技术成熟和技艺先进的施工方案和设备。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处理成本和工程造价[1]。本文中涉及的污水主要以工业废水为主。(2)项目设计难度大项目要依据地形地貌而设计,而周边建筑、管网等复杂环境为设计增加了难度系数。使用管网考虑到设备安装的风险和安装难度之外,还应考虑经济性,污水管道要综合考虑到性价比、施工复杂性和抗渗漏性等因素,所以设备多考虑标准化设备。排水设计环节,应设计雨污分流,工业生产污水经收集后再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至于雨水则由厂区雨水管网收集后排放。虽然雨污分流的造价会高于混合制,但雨污分流制可以大大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管控能力[2]。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布局主要分成行政办公管理区、工业污水收集区和具体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区。设置功能区划的时候,应注意考虑各种基建设施对平面总体工艺布局的影响,其中行政办公管理区可以控制污水处理的运行管理,必须保证其与污水处理工艺设施和构筑物的区别,保证污水处理区的污物不会对管理办公区域造成不利影响。(3)电气系统设计要求可靠对于工艺污水处理的电气控制系统来说,系统中的控制对象主要是阀门和水泵等开关量。另外由于业主的要求也会有部分模拟量在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可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完成各种开关量和部分模拟量的自动控制,同时显示工艺流程中的具体监测指标和工艺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4)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的周边,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间机械操作、设备就位以及工艺设备运行等都会带来严重的噪音,扰乱周边的居民生活环境。同是,在施工期间产生的浮尘以及各种垃圾会破坏空气质量,给周边的环境整洁造成影响。同时处理不当,污水处理厂营运时的臭味也会对大气周闱的环境产生影响。由于施工,管道铺设、材料运输容易造成周边堵塞,对交通极为不利。
3工业污水项目的风险特征
工业污水处理项目体量一般较小,大部分是中、小型环保工程项目。中小型环保项目的风险特征除了具有客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外[3],还具备以下工业污水处理环保项目的独有特点:(1)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由于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和气候等的不同,对自然风险因素比如说地震、泥石流以及暴雨等风险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处理技术应用选择和对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实施定量评估时风险难度系数较高。(2)风险损失关联性较大工程项目的整体相关性突出。污水处理项目的施工进程安排比较紧凑,若某个环节出现风险事故会影响后续的延伸环节,延误施工周期,增加施工和管理成本。针对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的整体相关性突出特点,工程设计实施时应做好应急预案,保证项目工期的同时要考虑将实施风险建立在可控范围内。(3)预期投资经济效益不确定性一般来讲,抗风险能力较强是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的一个特点,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投资回报率普遍较高。但在建设运营阶段的初期,远期项目的趋势和方向并不明朗,而且受国家政策和项目建设各方风险管理能力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投资成本会逐渐递增[4]。对于以上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的风险特征,在进行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时候建议明确风险管理的内容,防止内部功能的交叉和重叠。其次不仅要从项目宏观上分析风险状况,也要注意细节或易忽略环节的风险因素分析。最后,决策环节,项目决策者要谨慎对待风险决策。
4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的风险因素
(1)设计风险设计风险主要分为处理技术选择风险、项目选址风险。处理技术选择风险指该项目业主与施工确认的污水处理技术选择。项目选址风险指的是该项目周围布局、管路铺设、水电供给等给项目实施建设带来的影响。确定设计风险主要表现为处理技术、设计变更和项目选址三类。(2)施工风险在施工的过程中,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的具体问题、工程各方合同义务问题和材料的供应缺口等都会可能对工程项目的建设产生毁灭性影响。工业污水处理项目能否顺利进行,是影响污水处理项目按时投产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能否按照预期获取投资回报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风险是工艺污水工程项目的最大风险之一[5]。污水处理项目也具备其他类似工民建项目实施的特点,综合考虑施工中主要工作内容,确定施工风险主要表现为污水项目地上构筑物、降排水和地下管线三类。(3)设备风险在污水处理工艺确定的基础上,设备的选型、安装以及运行都存在风险[6]。设备风险主要包括安装工艺的风险、安装技术人员的风险、设备本身固有的风险问题。安装工艺的风险表现在安装错位、零件丢失等,安装技术人员的风险主要指工人操作失误、教育知识能力不足等。设备本身固有的风险包括设备的固有质量缺陷、型号匹配问题、零部件缺损等,这些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故障。因此,在设备的维护过程中,定期检查更新很有必要。诸如对设备的绝缘体和过滤器进行更换、对设备进行操作、对电机和压力容器与管线的无损检测等工作都是减小风险的保障措施。
5结语
本文在依托现有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工业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各种风险因素,从风险、评估和控制风险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对工业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的风险控制对策。对工业污水处理项目风险相关理论基础,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工作的方法。重点对工业污水项目在识别、评估以及控制风险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概括。以工业污水处理厂的项目概况出发,介绍了此类项目建设内容、工艺设计和项目特点等,从项目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损失关联性、预期投资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工业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的特点;依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项目风险识别流程,并对影响此类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划分,主要包括设计风险、施工风险、设备风险和运行风险四个类型。就解决风险管理而言,没有一种统一的风险管理理论可以解决所有的项目风险。通过各种事件方法和科学理论提出的方法也会对风险管理结果造成一定偏差。所以对特定的工程项目来说,选择恰当的科学理论方法可以适当控制各种风险因素,同时也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关键。对于不同项目准确把握识别、评估风险的理论方法,探索新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的构建问题都很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陈安明 单位: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树林.秦皇岛山海关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3.
[2]葛鸣阳.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的项目风险管理[J].浙江冶金,2008,(1):47-49.
[3]安忠.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J].中国港湾建设,1999,2:42-43.
[4]吕刚.企业风险管理[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1998,14(3):33-40.
篇5
1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1.1业主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业主单位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管理,承担项目法人的质量责任。(1)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在设计、施工、监理有关合同中,充分明确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和各方应承担的质量责任。(2)健全各种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全员的质量教育和工程质量巡回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有关单位在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按照与各方合同的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3)项目业主单位要成立质量管理的专职职能部门,对于规模较大的项目还应相应设立现场机构,全权代表项目法人监督、检查、处理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4)成立技术委员会或咨询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专题会议、人员培训、咨询报告等方式,对设计、施工、监理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质量问题、合同问题提出咨询意见,确保高水平的工程建设质量。(5)完善质量检查制度,重点进行各种原材料、构配件、混凝土各项指标的抽检试验工作。
1.2设计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承担工程设计任务的设计单位应在自身的资质等级范围内开展工作,为了保证所承担设计任务的顺利完成,各设计单位按照内部质量体系的运行要求,对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按照ISO9001标准的要求,设计单位对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更改、设代工作等设计过程所涉及的责任人、操作程序、更改方式、质量记录要求等均以内部文件的形式作出详细的规定。对于设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则通过院技术委员会的评审或通过业主聘请专家咨询的方式予以解决。对设计项目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及设计产品质量,各设计单位均要有质量管理的专职部门负责监督、考核、抽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确保设计产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成果交付后,设计单位通过设计交底、现场设代、工程回访等方式为工程建设服务,及时了解工程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与业主、监理、承包商技术人员沟通,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为工程按期完工及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1.3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理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各监理单位除协助并检查承包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外,还应针对所承担的监理任务编制监理规划,经过单位内部审核、批准及业主确认后作为指导监理工作的技术组织文件。监理规划明确了监理工作目标、监理的组织机构、质量管理及控制要求等。在此基础上,各监理单位还应建立自己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监控,包括基础技术条件控制、工艺控制和材料控制3个方面。基础技术条件控制是按合同要求审查施工图纸和承包商的人员、设备;工艺控制是按技术规范要求检查督促按工程质量标准操作;材料控制是采用审核、批准程序严格控制用于工程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通过质量的验收与评定、质量信息反馈、例会及专题会议等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1.4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承包人按照施工合同的要求建立包括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等在内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包括:建立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现场试验机构。为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承包商应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包括:设计图纸、技术文件的审查、交底制度;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制度;原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的进场和日常检验制度;施工质量的“三检”制度;单元工程质量检验和等级评定制度;施工资料保管及工程档案管理制度;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的报告处理制度;施工设备的保养、维修制度等。承包商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要求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施工;遵守技术标准,严格按图施工;坚持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检验制度;严格半成品的试验检验;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的三检(初检、复检、终检)制度;加强资料和档案管理。
1.5政府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
(1)对业主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了业主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做到规范化、科学化。(2)对承包商和监理单位的资质、质量管理体系及特殊执业人员的资格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及个人的基本条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对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和监理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参与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关键点的控制。(4)对关键隐蔽工程、重要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验收及质量评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审核,不断地推动和规范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
2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招标管理,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工程招标采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招标法规进行。必须满足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要求,优先选择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施工企业。
(2)严格施工程序,强化施工管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要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现场监理跟班制、质量情况报告制、质量例会制和质量奖罚制。承包商按照合同规定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做好原材料进场检验工作、工艺控制、工作质量控制、工序质量“三检”、工序质量记录等工作,工序质量自检合格后报工程师检查、确认。未经确认,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项目监理严格审查承包商施工组织设计,严格单位(分部)工程开工申请制度,现场监理人员跟班监督承包商严格按设计文件、规程、规范和经工程师批准的图纸、方法、工艺与措施组织施工;严格原材料、工序产品抽检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实际资源配备、工作情况、质量问题、环境条件和安全措施等进行核查,填写值班记录,经承包商现场代表签字认可。监理人员对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对于业主供货的国内外大型设备,业主最好能够派出驻厂监造人员,对生产用材质、制作工艺和过程、相关试验进行检查和监督,最后进行出厂验收。设备进场后,开箱验货,再进行一次现场组装试验,全部通过检验后,运至现场进行安装。
(3)严格技术标准,加强质量检验。根据合同规定,承包商在正式作业前,必须对计划投入使用的施工材料、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施工技术参数进行施工试验,以便实地考察施工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优选工艺参数,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商试验室的各项检测活动进行监督。承包商试验成果需经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除此之外,监理工程师还要根据原材料使用、施工实际情况独立进行抽样、系统的试验和检测,其结果作为能否批准承包商施工计划和工程质量评定的最终依据。
(4)加强安全监测,提供质量信息。工程安全监测仪器的监测点,重点布设在地质条件差、结构尺寸规模较大及受力复杂的典型部位。通过观测,可积累大量的观测数据,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验证各建筑物在运行期间工作是否正常,结构形态是否稳定,是否有显著威胁工程安全的异常迹象,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质量信息。
(5)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工程建设在设计、施工中创造性地引进、推广和使用国内、国外的新技术,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6)严格工程验收,加强缺陷处理。依据合同和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针对工程特点,应该编制具体项目的验收管理办法,健全工程各阶段验收的领导机构,明确验收工作内容、程序和要求,使工程验收工作做到了有章可依,责任明确,资料齐备。对于施工中的质量缺陷,项目监理部及时向承包商发出修补指令,承包商提出修补方案,工程师批准;工程师也可提出建议修补方案,事后双方书面确认;对于重大质量缺陷,业主组织设计单位、咨询专家共同研究提出处理方案,报工程师批准,由原承包商或重新委托承包商实施,质量缺陷修补完成后,由验收委员会或项目监理部组织验收。超级秘书网
(7)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质量责任追究。工程建设期间,要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及主要职责、管理依据、管理措施、质量责任等,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事故,监理单位应立即上报业主,分类进行处理,并对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及责任人进行调查、追究。发生质量事故后,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主要责任者和职工没有受写作论文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篇6
哈萨克UnitedChemicalCompany和AlmexPlus合资组成哈萨克斯坦石化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位于哈萨克西部阿特劳州的卡拉巴丹地区投资建设联合石化综合设施及基建工程项目,该项目主要工作范围包括新建一套丙烷脱氢(PDH)装置(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艺技术)和50万吨/年聚丙烯(PP)装置(LUMMUS公司的Novolen工艺技术)及配套设施。项目承包模式为:EPCC固定总价交钥匙总承包项目;项目工期36个月。
2项目投标特点
2.1商务报价要求高
招标文件表明将在评标时依次关注以下指标:项目价格、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进度计划、资金计划、本地化含量。同时,业主投标报价要求总价低于14.5亿美元。
2.2报价范围广
该项目中设计、采购、施工、试运全部由承包商完成。表现在:2.2.1该项目需要报价的单元共十个,包括PDH\PP等主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2.2.2投标人不仅需要完成pre-commissioning、commission⁃ing,以达到readyforStart-up的条件,还需要分系统、分阶段完成start-up、initialoperation和performancetest。2.2.3投产耗用的催化剂、化学药剂、水、电、气、风等皆由承包商负责提供或购买。2.2.4投标人需要完成各类人员、各种类型的培训工作,包括供货商、专利商、信息化培训等。2.2.5该项目要求全厂达到信息化(IT-MES),即建成数字化工厂,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功能,同时要求信息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实现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上线运行。
2.3招标文件问题多
业主ITB招标文件将基础设计文件和荷兰CB&I公司的审核文件共同下发给招标单位,基础资料中一些设计文件缺失或者存在的设计文件由于软件兼容问题无法打开等问题。
2.4项目竞争激烈
本项目作为纯国际竞标项目,除众多国际知名工程建设公司参与竞标外,业主还邀请四家中国承包商参加本项目的投标,据悉竞标单位达到8家。
2.5后续市场可期
阿特劳市是哈萨克斯坦石油加工业和化学工业中心之一。该州炼油厂、化工厂在哈萨克斯坦同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项目建成投产后还将建设二期项目,工作内容包括:气体分离装置(GSU)、乙烷蒸汽裂解装置(乙烯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聚乙烯(PE)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后续市场前景可观。
3项目投标报价
3.1投标前期工作
根据招标信息,进行风险评估,经公司专家审议,确定参与本项目投标,随后公司市场部向业主提交了资格审核文件,并获得了业主的准入;然后,公司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本项目投标报价工作小组,在此期间,投标小组成员主要负责二方面工作:一是,熟读招标文件,对投标人须知、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图纸和工程量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深刻而正确地理解招标文件和业主的意图,对于存在的问题向业主提出澄清。二是,调研阿特劳州物价、税收、运输路线、运杂费用、保险情况、现场三通一平情况、施工临设位置、水电气等资源的接入方式和收费情况、污水处理方式、当地用工情况、当地法律法规情况等。
3.2报价前期工作
重点围绕“工程量”开展工作,因为工程量的准确与否是报价能否准确的关键因素,为此,组织协作投标的设计院安排专业人员根据业主的基础设计文件提出工程量清单并编制采购询价文件,随后投标报价工作小组成员对工程量清单和采购询价文件进行复核,并据此开始编制项目技术方案、进度方案、人员计划、机具动迁计划、临设方案、HSE方案、大型机具动迁计划、安保方案、试运方案等项目实施方案。
3.3报价编制
报价是投标的关键性工作,报价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投标的成败,还关系到企业的盈亏。本项目报价编制采取原则如下:一是,以项目执行方案、技术措施等作为投标报价计算的基本条件;以反映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企业定额作为计算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基本依据;充分利用现场考察、调研成果、市场价格信息和行情资料,编制基础标价;二是,投标报价不低于自测成本;公司在哈萨克执行项目多年,针对不同的项目采取过不同的报价方法,报价经验比较丰富,结合本项目情况以及公司在哈国在手工程情况,本项目按照成本计算法测算价格,即按照费用构成要素情况,将执行项目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分项计算,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以及以往哈国执行项目情况,计取风险费(按照风险分析评估结果)、利润、税金(非侨民企业所得税、红利税、增值税、土地税、财产税),由此形成拟报价,该报价经公司专家评审后形成最终报价。
4投标报价经验教训
4.1主要的经验教训:投标伊始,安排设计人员对项目设计进行交底,确保投标工作人员进一步熟悉ITB文件要求;组织设计、施工共同校核工程量,进一步精确了报价基础数据;进行采购询价和设计院概算估价对比、分析,加强了采购费的准确性,避免高估冒算;组织投标小组、哈萨克分公司、设计院概算组、施工协作单位,根据各自经验对施工费或基础费用进行测算,并对同类费用进行了分析对比,保证施工费测算的质量;针对试运、开车费用,组织设计院专家参与测算,保证费用测算的准确性;针对IT-MES费用,标前绑定有经验的专业公司准确地测算这部分费用;本项目投标对语言和专业知识要求很高,项目投标资料涉及俄语、英语、哈萨克语等几种语言,虽然选用了国内的一些知名翻译公司进行投标支持,但翻译效果不够理想,致使一些工作走了弯路,既浪费了投标资金又耽误了投标时间;本专利项目在国内罕有,公司也无相关历史询价数据可供参考,并缺少类似项目供货商,一些设备、材料需全球寻找供货商,采购询价工作困难较大、进展缓慢;哈萨克各州法律、法规存在差别,项目建设需用的水、电、气、材料等价格差别较大,导致相关工作无法及时开展或相关费用都需要重新测定;本项目业主聘用印度人作为业主管理团队主要人员,其工作方式、习惯与中国人差别较大,中方公司提出的澄清、答疑等函件,受制于业主管理团队人员休假的情况制约,往往得不到及时回复,导致我方工作开展不畅、事倍功半。
5后续类似项目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培养,面对哈国石油石化建设市场,有针对性的着力培养一批懂语言又懂业务的哈国项目投标人员;对于不熟悉的项目领域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收集其它类似项目情况、调研要有一定深度;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强化MR/MTO的提交质量,充分重视设计单位在投标阶段的作用;建立、健全哈国重点石油石化项目所在州的物资价格台账,并安排专人做到及时更新数据库;采购询价工作要突出重点、询价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技术复杂、工期长、价值高的大型关键设备,其它大宗料可参考指标价格或者历史价格;与相关投标协作单位签署标前协议,清晰划分职责和工作任务,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原则,加强协作单位工作积极性和配合报价的准确性,避免其报价失真,影响项目整体报价;
6结语
篇7
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投资作为考量设计方案优劣的基本标准,不单纯依靠低价中标,充分发挥设计单位在优化方案设计上的积极性。其次,业主需对设计单位的分包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设计责任的互相推诿和界面不清晰。由此导致的设计费用增加给业主带来不必要的预算超支。举例来说,某项目业主与设计单位在签订设计服务合同时,对设计范围的描述中仅提到室外工程,未对室外工程中的道路景观及绿化的设计内容予以细化,而设计单位的投标书中投标总价组成明细中也未列出该项报价,从而导致业主不得不另行签订补充协议增加此部分设计工作,并支付设计单位由此增加的设计费用。此外,设计合同中应严格明确设计驻场代表的服务方式,连续有效的驻场服务能及时有效地避免施工阶段的质量偏差。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严格落实限额设计,避免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的脱节,这是保证工程竣工结算不突破总投资额的前提条件。尤其是施工图的设计质量及深度,更是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核心内容。施工图纸深度不足或缺漏会直接导致施工阶段变更风险大大增加,当然,很多时候业主管理单位由于施工工期及管理模式等原因,比如尽可能避开冬雨季施工期给整个项目建设期造成的影响而不得不先行启动施工招标程序,从而保证施工单位能如期进场。这就使得部分未完善的施工图可能要以专业工程暂估价的形式进入工程量清单,为施工单位进场以后业主的管理工作增设了风险,业主对这期间的市场材料价格及政策调价等风险难以把握。
2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中明确规定了依法必须招标的适用条件。招投标阶段完成即确立了合同双方的签约合同价,招投标文件 作为合同双方签订合同的依据。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施工招标为例,在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之后,即认为是:该项目施工合同价格已经按照中标人根据招标阶段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报价之后的投标书形成。所以,招标人随招标文件发出的工程量清单和图纸等资料的深度和准确性尤为重要,投标人正是根据这些资料进行清单报价。在实际的投标工作中,经验丰富的投标人会根据以往的项目经验找出清单中的缺漏项以及清单中与施工图纸中的量差,从而进行不均衡报价,谋求进场施工后的高价结算。对业主来说,如果在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精度上和在图纸的深度上不能充分结合项目实际和市场询价,那么就很难应对施工单位的这种不均衡报价策略。其次,最高投标限价的编制准确度尤为重要。为了充分体现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目前国内建设市场已由现行的最高投标限价制度取代了以往的标底的概念。投标人在统一的工程量清台上公平竞价,工程量清单及最高投标限价应由业主造价部门或聘请专业的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其准确度直接影响招标活动的质量。最高投标限价的编制务必要切合建筑市场实际,充分考虑投标人合理利润及风险。有的业主为保证项目造价可控,在招标阶段人为压低最高投标限价,结果这样做恰恰适得其反。施工单位低价中标无利可图,必然导致中标之后的违规分包和采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追加费用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由此导致的返工或停工损失远远超出业主的可控范围。另外在评标阶段如何选择质优价廉的施工单位也是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及评标办法时需要动脑筋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的评标活动中,多采用综合评分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实力不强、业绩不多的单位恶意低价抢标,同时也可以将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企业信誉、资金能力、管理团队质量等因素在评标中量化打分,使得业主最终可以选择到综合实力最强的施工单位。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国内很多省份已逐步推行电子招投标,这就有效提高了专家的评标效率和准确度。过去专家只靠翻看厚厚的报价清单很容易漏掉投标书中的一些重要偏离,而一旦确定了中标候选人并签订合同之后,就为后期结算留下了不可预估的隐患。
3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施工单位进场后,一般来说在项目驻地会由甲方管理人员代表、项目管理机构、设计代表、监理等参建单位组成一个完整意义的项目建设团队。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招标阶段由于图纸深度不够等原因,以暂估价形式进入清单及施工合同的项,对于关系工程质量、暂估项采购金额超出法规规定的必须以招标形式进行采购的限额的情况,建议业主与承包商以联合招标人的方式共同参与招标,并由承包商与最终确定的中标人签订采购合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有利于业主控制整个采购过程的质量,避免了承包商利用暂估价哄抬采购价格,使得招标阶段未明确的采购风险得到了监管与控制。其次是施工过程中的调价问题,这是在合同订立阶段就应该明确的,业主要对未来市场价格波动以及可调材料和人工价格范围有准确的定义和合理的风险预期。大宗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由于施工单位报价参考的是当期的材料信息价,一般对于工期较长的项目,材料分批进场,与投标时的价格差异很大也是常有的事,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施工合同中约定此项可调。对于人工费的调整,情况类似于上面提到的大宗材料采购,目前全国很多省级建设主管部门都有支持工程建设项目人工费用调整的政策性文件。另外,施工过程中的签证和洽商等事项应于实际发生后尽早处理,以免越到施工后期堆积的此类材料越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4结语
篇8
我国的铁路建设在近几十年中也不断跟着时代的步伐进行变革,其项目管理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工程建设指挥的管理模式
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了铁路管理的主要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在铁路工程建设上主要依靠指挥的管理模式,其实际是依靠政府力量,属于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工程建设中,依靠指挥部首长的个人权威、行政权力、个人经验等来开展工作,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中充分发挥了起作用,提高了建设效率,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指挥管理的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需求。
1.2铁路局托管模式
铁路局托管是指铁路总公司将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委托给各地方铁路局,即上级铁道部门对下级铁路局授予一定的权限进行项目管理,是一种下级对上级负责管理模式。如在河南境内的铁路建设,铁路总公司委托给郑州局进行监督管理。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铁路管辖范围内的铁路线建设,对于跨距建设的铁路项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从郑州到武汉的干线,在河南境内委托郑州局,在湖北境内则需要委托武汉局。
1.3铁路建设项目承包模式
该种模式主要是指将工程承包给具有铁路建设能力的单位,由承包单位根据合同规定,实施组织管理建设工作,最终铁路总公司按照标准进行验收。通常,这种模式对承包单位的素质要求较高,目前,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和市场的影响,这种模式在实际推广中存在一定困难。
1.4铁路建设监理模式
铁路工程监理模式主要是有第三方单位对工程建设进行项目管理,通常要求监理单位具有较高的综合管理素质、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机构,在其工作中,工程的质量、投资、进度以及合同管理的相关业务都由其全程监控,而施工单位只负责工程的建设、资金的筹集以及横行、纵向关系的调整。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项目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克服其他模式在建设管理中的诸多弊端,使项目建设更具科学性。
2目前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不足
我国铁路通常由铁路总公司委托铁路建设公司和地方政府共同组建法人对铁路建设项目实施管理,铁路总公司授权地方铁路局行使建设管理职能,通过招标选择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然后按照合同标准进行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目前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与国际通行模式相比,还存在众多不足:
2.1责任不明确
由于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业主所代表的身份不明确,例如项目建设的规划由计划管理部门部署,而设计阶段由鉴定部门进行管理,施工阶段铁路局基建部门又派出现场指挥单位,与第三方监理单位形成多重领导,这样造成业主代表身份不明确,权利责任混乱。
2.2缺乏统一的总体建设单位
通常来讲,对于完整的铁路项目建设过程应按照决策、实施、运营三个阶段进行,实施阶段主要由建设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由统一的总体单位全面负责,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往往缺乏统一的单位进行负责,造成建设过程被割裂的现象。
2.3对前期的建设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在铁路项目建设中为了保证铁路建设的质量,往往重视后期的施工管理工作,缺忽略了前期的设计管理工作。由于管理程度的不统一,制约了我国铁路项目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4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往往需要专业的人才、专业化的机构来实施管理,但在我国明显存在项目建设管理能力不足的现象,甚至指挥部都是现场临时搭建的机构,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构成不确定。此外,我国的铁路建设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监理,无法全面实现三大目标的控制,工程质量的监督薄弱化。
2.5项目建设承包模式单一
在我国,具有垄断性的铁路项目建设基本上都是采用设计———招标———建设的模式进行承包,由于施工工程量和投资资金都巨大,因此很少采用其他的先进管理模式,承包的模式单一化。
2.6信息咨询力量薄弱,承包商的综合能力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的咨询服务明显不足,与国际先进的咨询公司相去甚远,并且承包商主要进行施工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综合管理能力,不能适应工程总承包等先进模式的推行。
3加强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措施
受我国地理环境的限制,铁路工程表现出了复杂性、技术性、工期长的特点,另一方面,在我国铁路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复杂环境中,既要设计符合标准的铁路,又要加强管理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还要控制好资金的使用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强化铁路建设项目的管理:
3.1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引入投资约束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现行铁路建设的投资管理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范畴,除少量的合资铁路外,我国铁路建设项目没有真正的法人,并且铁道总公司是一个政企合一的部门,而工程建设的指挥部是代铁道总公司行使管理职责,并不承担投资风险。因此,引入投资管理机制,组间真正的法人,明确业主之间的责任,是强化铁建项目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3.2不断提高建立单位的综合素质,发挥监理单位真正作用
由于我国铁建监理单位发展时间短,工作制度不够健全,检测手段、质量控制机制都相对落后,也容易受到行政干涉。因此,不断提高监理单位的工作水平,明确监理单位、项目法人、承建单位的关系,对强化铁建项目管理有重要作用。
3.3加强项目的设计管理
设计时铁建工程的源头,铁路承建单位需要根据勘察公司勘测的数据,进行可行性评估,在可行性获得批准后,设计出符合标准的图纸并交付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首先通过合同约束,强化设计与施工的配合;其次,组织专业的人才及预算合同管理人员,严格变更设计管理,控制预算管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最后,建立有效的控制变更实际投资的制度,对设计单位提出设计的实效性,以确保项目设计的经济技术性。
3.4整合业务流程,分类管理铁路建设,对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加强合同管理
在铁建项目管理上引进信息化、网络化,融合铁建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业务,采用模块化技术提高各个系统之间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以适应不同项目、不同主体的业务需求。同时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造,对管理层次进行扁平化再进,拓宽管理幅度。此外,强化合同管理,加强管理的规范化,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项目管理。
4结束语
篇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度计划的管理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一个工程的成败。日常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将工程总计划落到实处,要对工程计划中关键路线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在实施总计划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克服和解决,确保工作总计划的实现。
2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2.1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认真细致地做好图纸会审和施工方案优化工作。实行设计监理,以便及时对设计方案、设计质量进行检查。当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首先要审查工程项目的图纸,当然其他先关专业的图纸也要进行审查,要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在审查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提出并且将问题解决。如果图纸设计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那么需要对图纸进行修改,要调整建筑工程的施工空间。在建筑施工时,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科学控制,因为建筑质量要打下良好基础,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混凝土,因此混凝土要通过合理的管理技术以及科学的施工技术来进行保证质量。施工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的进行快慢,因此,在建筑过程中需要制定好的施工方案,有利于节省开支,同时能够对建筑周期优化以及对建筑质量有所提高。当然建筑工程施工结构以及施工工艺是建筑的方案确定所考虑的因素。
2.2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施工准备阶段。工程质量优劣,关键在于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因为施工质量而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十分多,所以在对其施工工艺与质量进行管理中需分别对可能引发不好作用的环境因素进行制定科学有效的管控方案。同时,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人员组织、料物准备、技术力量、现场施工准备及拟采用的施工方案进行检查,确保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2)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对于材料的接收是有严格审查程序的,材料在接收前都需要被验收员进行规格和质量以及型号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哪方面不合格的,材料是不允许被入场的,材料不管是甲方提供还是由自己采购的都不能进场。当材料按要求允许进场时,要按照各规格型号进行摆放。(3)施工设备的质量的控制。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均有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选用,应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当然,机械设备选用的规格、材质型号以及性能都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定,也要符合施工现场条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4)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现在有好多建设单位对监理的控制不是很严谨,导致监理报告和现场质量监督有时会存在应付了事,这与监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有着紧密关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应进行质量管理上岗培训。另外,虽然现在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关建设工程监理的条款不少,但是不能否认在市场运行方面还有一些漏洞,我们应该不断的总结经验,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逐步使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走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轨道。(5)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通过招标,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从事工程建设,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并及时进行工程质量检测。
3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为加强标准化现场管理,提高企业施工现场各项目部的管理水平,迎合市场的需要,本着建设标准规范化的安全施工环境为目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安全文明管理施工方案。管理方案中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由项目部安全员和富有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对各班组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技术上的教育培训。还要坚持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公司每月,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制度性安全大检查,明确划分项目部各人员的责任制,使其在施工过程中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4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
施工项目合同管理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或所涉及到的一切经济、技术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解除、解决争议、终止与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工作。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合法的、规范的。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合同的订立和合同档案管理两个方面,必须要实行合同的终身管理制管理。在建设领域中加强对施工合同的有效管理,能够预防发生违约行为,避免造成经济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
5工程项目材料管理
加强施工项目的材料管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工程中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存、传递各种环节都要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材料的损耗,并且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6制定各项工程项目部工作制度
制订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比如:制定工程部组织制度、会议制度、检查制度以及工程例会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是希望能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得到控制,并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以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方的要求。
7结语
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机械设备设备经济管理
一、设备费占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比重大
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来说,就是能使企业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一项工程的设计费用占总工程费用比例约为5~10%,设备工程费用一般占工程项目投资的40%~50%左右,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一般要占企业全部生产资金的60%~70%左右,在固定资产中设备固定资产要占三分之二左右,在流动资金中,与设备有关的(如备品备件、二类机电等)大约要占25%~30%,在冶金系统要占到40%左右。所以与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设备的购置费、维修费等)的使用情况如何,对全部生产资金的利用程度关系极大。
二、设备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及投资。作为设备管理中的设备经济管理应从设备设计、制造、采购、维修及更新、报废等全过程每个环节的费用进行管理、控制、预测。设备经济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对设备一生各个环节的费用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对设备投资方案进行经济分析,确定投资的最佳方案;对设备的折旧,按照各类设备的经济寿命提出合理的折旧年限;对设备的维修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设备价值运动规律;根据设备价值运动规律,按照经济原则,确定各类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和大修费用的界限;做好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同各项工作。
三、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
设备经济管理是设备有关各项费用的管理,在机械设备管理中,设备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都是同等重要的。技术管理,是为了掌握设备的物质运动规律,其成果是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设备经济管理,是为了掌握设备的价值运动规律,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好坏归结到三点就是两高一低,一高是产品成本高,另一高是投资费用高;一低是资金利用率低。这三种情况都与设备管理水平有关,更主要的还是与不重视设备经济管理有关。长期以来只重视设备技术管理,而忽视了设备的经济管理。就目前情况来说,对这个方面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根本的原因在于看不到设备管理方面的经济潜力,缺乏先进的经营观念,缺乏竞争意识。
四、设备投资方案决策
设备投资是企业把某种资金固定化(购置各类机器设备),以期获得更大的盈利,由于投资又是一个长短期结合的决策,从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角度来说,短期投资方案,要衡量投资经济性的好与否,设备的投资选择和评价应利用盈利额、盈利率、终值、互斥方案等进行衡量。长期投资方案,是一年以上的投资,评价设备投资方案的优劣虽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但经济性的分析应该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把各方案所发生的费用和收益组成资金流量表,或从净流量开始分析,因为投资的经济性分析是用货币额这个共同的尺度来测定投资效果波及整个时期资本的增量为主要内容的。大体上投资方案有单一方案即独立投资方案,多方案包括互斥型投资方案、混合型投资方案,可以利用净现值法、净年值法、终值法、投资利润率、差额流量、投资回收期法比较设备投资的优劣,寿命期相同和寿命期不相同的方案也可以利用上述几个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设备的优劣。
五、机械设备的选型、配套
随着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各种机械设备层出不穷,满足了施工企业的需求。由于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的不同,其适用于各类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价格亦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工程项目施工前,都要对其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即优化配置。在进行机械设备的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5.1经济性原则配置机械设备时,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即要确定需要哪些机械,每种机械设备需要的数量、进场时间,同时还要考虑本单位现有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费用的高低,本公司人员的维修水平。新购设备的价格等等,通过比较选择最经济的机械配置,既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同时产生的责任成本又低。
5.2实际操作可行、合理性原则选择机械设备,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场地的情况,选择那些利于在现有施工场地安放的机械类型。配置机械设备的数量时,要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来安排,既不能因配置过多造成成本上的浪费,也不能因配置过少而致使制约了施工生产的进度。
5.3进场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的确认、维护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对工程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使用一台故障较多的机械,不仅会影响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还会增加机械设备的成本费用。进场后的设备在对其技术状况确认后,应在开工前对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保养,以保证开工后能正常使用。配件的库存量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多少来核定,同一种设备配件的库存宜以一台设备的库存量来定,且库存配件应为易损件,非易损件的库存应根据机况进行确定。配件的价格因地区不同而会有所不同,但配件管理人员应掌握常用配件的基本价格,以保证所购配件的价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六、设备经济管理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
设备经济管理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6.1提高固定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固定资金的利用效率或者说,要改善固定资金的使用情况,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解决设备投资的决策问题,即用同样的投资额,通过多方案的经济分析,选用经济性好的最佳方案使设备投产后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对现的的机器设备如何经济合理的使用,提供各种决策方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固定资金利用效率,使企业在不增加固定资金的条件下增产增收。
6.2提高维修费用效率设备维修必须要讲修理的经济性,维修费用无限制,且实报实销,修理次数不限制,能修则修。这样,造成了很多设备过剩修理,维修费用不断增加,肯定造成生产高成本。设备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设备维修费用效率。按照经济原则,决定设备的维修决策,使现有设备修得其所,改得合理。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化。
6.3按照经济寿命决定设备使用年限设备使用年限大多取决于设备的物质寿命,即用到不能用,或修到不能修为止。这个办法貌似节约,实则浪费。机器设备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消耗原材料)而且役龄越长,生产率越低,维修费用越大。这如同人一样年龄越大,毛病越多。人有“黄金时代”,机器设备有经济寿命。机器设备“年轻化”能提高经济效益,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为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