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21 18:0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

篇1

早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人们便彻底丧失了对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的信心,被迫承认市场调节的严重缺陷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使得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成为西方各国的主导思想。它认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症结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单靠市场的力量难以推动有效需求的扩大,必须通过政府主动全面干预经济才能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去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大量以欧美为出口市场的中小企业不仅出口数锐减,还面临合同不被执行、延迟或拒付货款等困难。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困难。

中小企业发展困境既有内部因素,例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管理水平低,又有外部因素,例如经济市场不开放、资本市场不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如何处理好中小企业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关注并引导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责无旁贷,政府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也就成为必然。

二、金融危机前后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更是密集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以期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一)专项资金支持

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增长25%;安排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12亿元,增长20%;安排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及平台式服务体系补助资金1.1亿元;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4亿元,同比增长27.3%,另外还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3亿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二)税收优惠政策

其一,企业所得税优惠。2008年1月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被认定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提高了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将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由原来的不超过10万元提高到不超过30万元。新规定下30万元以内按20%税率计税,超过20万元按25%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比过去超过10万元就要按33%缴纳企业所得税,明显降低了小型微利企业的负担。

其二,调高出口退税率。国务院在2008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决定从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调整总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同时取消部分钢材、化工产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

其三,增值税减负。2008年11月修订通过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不分商业与工业,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较之原规定中工业企业6%的征收率、商业企业4%的征收率,税负明显下降。

(三)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自2006年起,中央财政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支出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开展,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损失补偿机制。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

(四)积极推进创业板上市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与2009年5月1日正式施行,规定IPO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较主板和中小板块的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门槛大大降低。创业板进入门槛较低、信息更为公开、监管更为严格,特别是“保荐人”制度能帮助投资者选择高素质企业。创业板的推出能够为众多高新、成长型中小创业企业提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服务,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示范效应,拉动民间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创业促就业。

总体而言,及时、果断的扶持政策对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解决中小企业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体系仍有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扶持资金有限,受益面窄,审批程序复杂;政出多门、管理混乱、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严重;融资难,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进入门槛高,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综合服务滞后,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等等。建设完善健全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体系任重而道远。

三、现阶段加强中小企业政策扶持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给予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等;进一步削减收费项目,简化创办企业手续,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在取消和停止征收的近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地区与行业特点进一步削减收费项目。

第二,科技兴企、人才支企。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大中小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在企业内培养建立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建立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的技术平台,逐步实现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鼓励、选派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进行产品创新;拓宽辅导培训政策受惠面,帮助更多中小企业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三,综合解决融资难问题。深化金融组织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门机构;不断进行金融体系机制创新,完善利率风险定价的机制,内部独立核算的机制,高效审批试验原则的机制,加强诚信建设,加强对违约信息通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过各种渠道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推动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能够参股地方区域性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适当发展民营的中小银行;推动建立多层次的直接融资体系,扩大中小企业板、创业版的规模,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能够上市,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

篇2

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小微企业4124个,注册资金986.2亿元,从业人员6.86万人,年生产总值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沙坡头区小微企业2415个,注册资金885.7亿元,从业人员3.55万人;中宁县小微企业1188个,注册资金90.6亿元,从业人员2.47万人;海原县小微企业521个,注册资金9.9亿元,从业人员8412人。全市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个,5000万元以上有61个,1000万元以上的有108个。从产业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农业生产、种植养殖、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建材、冶炼化工、造纸印刷、矿山开采等十大行业。其中第一产业1777个,占43%;第二产业1002个,占24%;第三产业1345个,占32%。

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国发14号文件的有关政策措施情况

1、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认真落实国发14号文件精神。为了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繁荣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意见,结合中卫实际,市人民政府于20xx年11月12日制定印发了《中卫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繁荣发展的20条政策的通知》(卫政发〔20xx〕250号),分别从政府行政审批、企业融资、税收扶持、财政扶持和市场建设等方面对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做了政策规定。人民银行中卫市中心支行、中卫银监局也结合金融部门的实际建立了《中卫市政银企对接联系工作机制》,制定了《中卫市金融支持重点建设项目政策措施》、《中卫市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绩效评估办法》、《中卫辖区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报告制度》、《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卫辖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卫银监分局推进辖区内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发展的政策精神,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精神实实在在的落到了实处。

2、积极出台考核办法,加大支持小微企业考核力度。为引导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小微

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从资金上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中卫银监分局印发《中卫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以推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各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情况

全市围绕落实国家、自治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度,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政策为导向,资金扶持为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促进了中卫市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

1、制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制度环境。一是制定了《中卫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贷款贴息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2500万元,用于中卫市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逆向贴息。二是制定了《中卫市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和质押机制实施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建立1000万元担保金,用于支付担保费补贴和担保风险补贴。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搭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深度沟通、合作与支持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导向和放大效应,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扶持环境。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根据上级项目安排政策,积极组织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申报、争取地方特色产业、服务业发展引导、清真轻纺、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开拓国际市场、万村千乡等扶持发展专项资金。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市本级资金扶持力度。市本级财政年初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6500万元 ,专项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及时、全面拨付项目资金,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共计拨付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资金3570万元,其中:市本级 1690万元,自治区专项1880万元。壮大了小微企业发展资金实力,调动了发展、成长的积极性。

3、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市财政认真落实国家财税政策,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在法律法规容许的范围内,做到“应免则免,应缓则缓,应减则减,应退则退”,全面落实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同时,对中卫市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代办的工业企业项目审批事项,实行零收费,对收费项目市财政对有关部门给予定额补助,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4、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小微企业行政审批效率。

简化办事流程。将小微企业行政审批事项统一纳入市政务窗口服务大厅,主动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照时间。小微企业名称核准登记、档案查询事项做到随来随办;只要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小微企业年检由法定5个工作日缩短为1-3个工作日;小微企业开业、变更登记由法定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小微企业注销登记1-3个工作日办结。增加市政务服务中心小微企业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实现了市政府政务中心小微企业窗口 “一窗受理、内部流转、承诺办结”的一站式运行机制,实现了当场办结率达90%以上,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办事效率。

(三)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情况

截至20xx年底,中卫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8.66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3.9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新增额的71.52%,其中:中型企业贷款70.24亿元,小型企业贷款46.57亿元,微型企业贷款1.85亿元,较好满足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

1、加强窗口指导,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民银行通过制定印发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按一定比例投放当地使用的管理办法》、《中卫市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办法,有效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力度,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运用评估政策及货币工具,引导信贷资金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制定并提请市政府转发了《中卫市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宁夏辖区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通过客观、公正地评估辖区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的成效,提请市政府对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有效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我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3、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满足林业企业的信贷需求。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宁县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林下经济、公益林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满足林业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截至20xx年底,中宁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4824万元,有效解决了林业企业的资金需求难题。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4、持续实施优惠政策,助推民族企业加速发展。人民银行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实行比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降低了中卫市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20xx年,全市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余额43780万元,累计为民贸民品企业贴补利息1075.4万元,进一步壮大了民族企业实力,培育了民族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5、建立民间融资监测制度,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发展。人民银行建立了民间融资监测制度,通过发放问卷、选取样本监测点监测等方式,对个人、企业的民间融资情况进行监测,在监测风险和防范非法集资、非法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基础上,及时掌握民间借贷交易规模、利率变化和最新动向,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发展。

6、规范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中卫市各金融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用款“短、小、频、急”的特点,设立“中小微企业服务专柜”,发挥专业化经营的体制、机制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政策解读等金融服务。二是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对中小微企业提出的贷款申请优先审批、优先发放,同时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按核定的最高授信额度随贷随用并降低利率,减少了中小微企业办理抵押登记次数和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对优质核心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网上银行、现金管理平台、常年财务顾问等多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代收代付、投资理财、企业年金等全方位的现代金融服务。

(四)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结构调整和集聚发展情况

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20xx年共支持3家小微企业发展资金300万元;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20xx年共支持4家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资金160万元;以科技局牵头组织,举办全市企业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培训班,提高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水平。市政府专门在美利工业园区划拔420亩土地,建设厂房46幢,投资1.2 亿元资金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目前,已有21 家小微企业入驻创业孵化园,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情况

1、加强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开况

一是组织召开小微企业人才招聘会,引导劳动力资源到小微企业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在市人才交流中心组织小微企业招聘会2次,共有2158人与小微企业达成了用工协议。二是积极开展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中卫市全民创业者协会、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卫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对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为小微企业输送大量合格的劳动力资源。20xx年以来,三大培训机构共开展劳动力培训13期,4582人次。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情况

开展小微企业与高校大学毕业生对接会,让大学生了解小微企业的就业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特长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小微企业,20xx年以来,共有725名大学生到小微企业就业创业。

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3(3)-0049-03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繁荣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但受种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仍面临着融资难问题。本文具体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借鉴国外扶持中小企业经验,对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小微企业具有天然的弱质性。小微企业大多资产和经营规模小,易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弱。据统计,全国每年新注册民营企业15万家,但每年也有10万家民营企业因各种原因注销,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2.9年。对于以安全性为首要经营原则的商业银行而言,回避部分小微企业贷款是客观理性选择。

(二)小微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担保。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普遍缺乏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信息不透明,银行无法及时有效了解其经营状况。此外,国内小微企业普遍固定资产较少,抵押品不足,贷款缺少足值有效的担保,难以取得银行贷款。

(三)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较高。从银行信贷管理制度方面看,银行经营要注重安全性和盈利性,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而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小、管理成本高、创效低,小微企业贷款对银行来说,相对缺乏吸引力。同时,由于银行贷款强调防范风险,强调安全性和盈利性,信贷管理上推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这种信贷管理制度也一定程度上促使贷款发放人提高贷款准入门槛,将一些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有效贷款担保的小微企业拒之门外。

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企业订单减少、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用工荒”等问题,这些因素均对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带来一定影响。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扶持制度

(一)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专门的国家促进机构。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均建立有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和促进机构,帮助解决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作为一个永久性的联邦政府机构,职能之一就是解决小企业资金不足问题。韩国设有中小企业管理局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构成韩国中小企业创新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们直接强化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潜能,促进了它们与体系中其他角色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还创办或者支持民办中介机构,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信息咨询和教育培训。比如法国有发达的中介服务体系,法国工商会便是其中之一。作为跨行业的联合性、地域性组织,它与政府工商管理机构紧密联系,是一个具有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组织。它站在政府工作的角度和维护中小企业利益立场上,一方面或协助政府主持工商行政事务,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群体提供各种服务,并代表该群体与政府交涉,及时反映维护市场公平与集团权益的合理建议,充当政府和民间的重要桥梁。

(二)采取积极扶持的金融政策。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仅有商业性金融机构,还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比如为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援助,日本政府设立的金融机构有“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等。它们向中小企业提供低于市场2至3个百分点的较长期的优惠贷款。日本政府还设立“信用保证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公库”以向中小企业从民间银行所借信贷提供担保。法国专门设立有中小企业发展银行,是国家控股所有的投资银行,在全国各地设有37个分支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与担保业务。我国台湾地区设立有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由台湾银行出资建立,业务遍及全省,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服务于那些具有发展潜力,但由于缺乏资信很难从商业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台湾地区规定,中小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的比例不得低于70%。

(三)实施各种财税优惠政策。发达国家通过财税优惠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赋负担,使中小企业把更多的资金用于自身的发展壮大上。例如美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减少对企业新投资的税收、降低公司所得税率、推行加速折旧、实行特别的科技税收优惠、企业科研经费增长额税收抵免等。

(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融资渠道。发达国家往往有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从而缓解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确保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资金实力。例如韩国风险资本市场发展迅速,1996年韩国政府参照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建立了高斯达克市场,专门为知识密集型、创造高附加值的高科技新兴公司以及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便利,为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起到一定作用。

此外,为了给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一些发达国家除了通行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平交易法》等外,还专门为中小企业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更好地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依据“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参照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本文对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提出以下八条建议。

(一)借鉴美国、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成立中小企业管理局的成功经验,单独成立小微企业管理局,统筹管理小微企业发展问题。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部门统筹管理,造成国家有些扶持政策往往难以落实,不利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所以,我国应单独成立小微企业管理局,统筹制定和实施国家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如督促落实有关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上市融资优惠政策等等,向有关部门反映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确保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借鉴法国、日本经验,设立政策性的金融机构。专门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切实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本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同日本设有众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密切相关的。小微企业发展靠商业银行是难以有效解决融资问题的。因为商业银行追求盈利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是难以完全相容。当然,对小微企业采取有效担保等方式,商业银行也会乐于贷款的。

(三)借鉴法国、美国经验,利用间接融资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法国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来引导商业银行大幅度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比重。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直接贷款或担保贷款最长为25年,流动资本贷款期限为7年。我国已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要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但在贷款期限上我国没有相关贷款期限限制,这不利于扶持小微企业长期稳健发展。

(四)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国务院有关文件已明确要为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要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小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推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发挥债券市场对微观主体的资金支持作用。加快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步伐,为尚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服务。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信托和短期融资券等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完善创业投资扶持机制,支持初创型和创新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支持小型微型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商业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商业保理、典当等多种方式融资。鼓励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积极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

(五)借鉴韩国组织中小企业为大企业产业链服务的经验,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与大企业建立“依托关系”,保障小微企业有稳定的发展空间。比如,我国的汽车等产业不必搞传统的“大而全”老办法,而应组织众多小微企业为汽车等产业生产、供应零部件,把众多小微企业融入到大企业发展的产业链上。

(六)借鉴韩国运用尖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尖端技术的经验,组织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使小微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国家已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基金收益、捐赠等。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50亿元,分5年到位,2012年安排30亿元。基金主要用于引导地方、创业投资机构及其他社会资金支持处于初创期的小型微型企业等。笔者认为,国家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应扶持创新尖端技术的小微企业,只有创新尖端技术发展了,才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创新发展,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七)借鉴《韩国信贷担保基金法》,广泛建立信贷担保基金,为我国具有竞争潜力、善于管理而又无足够有形担保物的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目前,我国只制订了《担保法》,并未制订《信贷担保基金法》,这不利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立法部门应加快制订《信贷担保基金法》,以引导信贷担保基金依法快速发展,使更多小微企业能得到稳定融资。

(八)借鉴法国、意大利等国发展中介服务体系的经验,建立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国务院有关文件已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到2015年,支持建立和完善4000个为小型微型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认定500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支持各省(区、市)统筹建设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健全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政策咨询、创业创新、知识产权、投资融资、管理诊断、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财务指导、信息化服务等各类服务功能,重点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质优价惠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操基平,张平.金融危机冲击下外向型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探析[J].中国金融,2009,(6):75-76。

[2]姜勇.多渠道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2,(5):45-47。

[3]陆岷峰,王虹.基于台湾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体系的分析[N].金融时报,2012-4-16(9)。

篇4

一、构建中小企业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的价值 

(一)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中小企業作为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市场机制进行灵活的反应,并也作为最有活力[1]、波动频率较大的重要部分。针对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现状,例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中小企业都在进行快速发展,这些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水平也都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大幅提升。由此可见,促进中小企业进行发展,是帮助我国构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举措。 

(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便是其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类型,虽然其生产的产品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技术含量不高,也并不会对员工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其就业方式极为灵活,为农民以及相关无业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有效缓解了我国所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与此同时,中职院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也可是中小企业。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是维持我国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 

(三)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便是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资金充足率较低、科技含量要求不高等特点,这便使得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综合水平发展的主要部分。各类企业并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也是现代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不断转型、拓展,对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调整。 

二、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少,导致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无法在市场中树立形象、自身品牌[2]。这也是造成中小企业无法抵抗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并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比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基本处于创业阶段,其整体素质差距较大,使得管理工作开展的较为艰难,基本是采用个人管理、家族式管理模式。以这两种管理模式进行发展的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建立初期,由于家族的凝聚力,使得其可顺利经营。但在后期生产运营过程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便开始出现各种矛盾、冲突,并严重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在部分中小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也对其健康、持续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二)融资困难 

从贷款制度方面来看,目前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制定的贷款制度并不适合中小企业开展融资。在目前我国实施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条块分割模式,但政府部门中会存在职能重叠、机构设置重复等问题,这也导致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规范,也没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专门设置融资服务机构。从商业银行的贷款方面来看,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途径较为困难。针对目前我国对金融体制的优化、改革,使得商业银行开始朝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向发展,由于商业银行过于注重自身的利益,并不愿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另外,从中小企业方面来看,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其内部的财务制度也会出现不健全的问题。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偿还能力持怀疑态度,并不愿意付出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自商业银行的贷款理论开放之后,银行并没有将自身的自主定价权利合理应用,金融定价存在较大的漏洞,导致中小企业承担的贷款利率较高,并不要达到高额利率、高担保的需求。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政策扶持是一项较为复杂、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但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融资担保制度、信息网络制度、科技技术力量的整体水平并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利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并么诶有设置类似美国SBA结构的管理部门,使得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投资引导资金 

在我国,中央政策是引导地方政府响应、跟随的主要措施,相关部门应鼓励出台政策,并对地方政府形成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起到完善投资引导资金的目的,最终形成中央-地方政府模式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扶持体系。其中要注意的是,在中央引导资金与地方引导之间的关系是以股权的方式存在的,并不是一般的行政上下级关系。也可以将其看作为,由中央政府为主导的资金,对地方政府资金具备知情权、质疑权、决策权等,但不能对其直接命令,要让引导资金确保其独立自主的存在形式。 

第一,政府应不断提升资金的投入力度,才能更好地惠及中小企业。第二,政府应将创新投资引导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并确保具备保本、循环利用的效果。政府的引导资金通过上市、并购、股权转让等多种退出形式获得可观的利益汇报,从原则上来说,可以进行第二轮的引导,并将资金转向下一波中小企业的引导中。第三,要将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由政府出资的引导资金,可以将其以4倍进行放大,并对其他社会中的各项资本产生吸引,便会出现二次的放大效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市场手段优势充分发挥,并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完美解决。

       另一方面,从管理模式方面来说,由于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创业引导资金发展进程较快且较为成熟,因此便可以将其引导模式、运行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范围推广。这种运行模式中主要包括参股、跟进投资、融资担保等。 

(二)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贷款扶持政策 

1.转向贷款扶持政策构建设计方案 

在对专项贷款机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四方主体作为主要设计框架。其中主要包括:第一,要将财政资金进行整合,从而确保转向贷款资金不会出现分散以及碎片化的现象发生。针对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使用的转向资金,要加强对其使用、效益等情况的掌握程度,并对专项资金客观存在的重要性、规模性、合理性进行科学评价、管理,才能确保专项资金被赫尔利利用,达到集中财力做大事的目标。第二,要将政策性国有银行作为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枢纽,要将审查、监管、资金使用等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中主要包含对各种政策性专项贷款的规划制定、政策性国有银行对商业银行提出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另外,对于封校较高的项目来说,要将中小企业的信用[3]、资质等各方面发展情况了解清除。第三,要将商业银行当做主要承办对象。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具备专业较强的風险评估作用,并可以对各方信息进行充分采集与加工。商业银行的主要作用便是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并使其信息系统、业务操作流程尽量规范,可以对中小企业进行准确的评估,并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加快融资速度。 

2.操作专项贷款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果将普通的专项贷款举例,例如在其中的升级贷款中,第一,要确保同一申请人只能对升级贷款申请一次。如果申请人的偿付能力、信誉、经营状况都较好,便可以向政策性银行再次对该贷款进行申请。第二,应制定合理的贷款额度,如果中小企业提供可以足值低压的物品进行担保,便可以对其贷款额度进行重新设置。第三,申请人在向商业银行提出贷款要求过程中,可在月底对政策性银行申请利息补贴。 

(三)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为了加强中小企业发展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水平,在构建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应将政策性担保作为基础,其也是对我国财政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补充。针对目前我国信用担保市场运行现状来看,要想实施政策性担保,便要将组织能力、机构属性、财政扶持资金投入、业务水平、运行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共同提升,才能加强政策的整合力度,确保政策性担保可以对中小企业融资形成良好的帮助。 

四、结语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水平低下、融资难等。但相信政府在对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可以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信贷能力较差等多种制约发展的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婷,白崭.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构建探讨[J].经贸实践,2016(16):58-59. 

[2]陈成天.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3]陈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与金融政策[J].品牌,2014(9):44. 

篇5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

资金短缺问题 当前一谈到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融资难总是被首先提出,大的银行往往因为中小企业的资产少、资信差、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以及会计信息的不透明,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致使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一个企业一旦资金周转存在问题,那么接下来的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都将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对于仅仅依靠自身发展积累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和研发的中小企业来说,确实举步维艰,在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要求中小企业先从改善自身经营管理模式、吸引人才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就变得难上加难。

政策可实施问题 笔者今年曾经对广东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作了全面的调研,并形成了《金融危机对广东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研究报告,报告结论显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但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不是商业银行把钱借给中小企业就能完全解决的。笔者认为,融资难的背后是国家经济体制及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问题,只有从国家层面解决了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资金供应短缺、金融市场结构不平衡的现状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主管部门的重视,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法规,但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却大都不如人意。比如我国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该部法律是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而颁布的一部法律,其立法宗旨正是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该法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原则性指导性的规定,但该法是带有政策倾向的促进法,它的具体落实因为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使得其功效大为缩小。

财税支持力度问题除了政府政策的可实施性存在问题以外,对于影响到中小企业切身利益的财税问题更是企业所普遍关注的。我们的调研情况显示,许多中小企业反映税负较重,虽然国家一再出台政策减免中小企业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但是在落实这些政策中,却出现一些地方政府和税务机关通过额外名目增收的情况。

服务管理问题 调研情况表明,中小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长时期以来我国在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面存在缺位,没有专门的机构处理中小企业的问题,不利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目前,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有乡镇企业局、工商管理局、中小企业局等,但这些机构职能重复、政出多门,各部门只管本系统内的中小企业,缺乏政策的统一性。另外这些管理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也需要调整和改善,所以对我国而言,建立对中小企业进行专门管理且层次比较高的机构已迫在眉睫。

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痼疾,《意见》能否发挥良药功效

此次出台的《意见》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意见》分部分,二十九项条款,基本涵盖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方面障碍和问题,并给予了政策支持。首先,为中小企业发展减轻了负担,比如在第十二条中提出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其次,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环境,比如在第七条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公司的建立,美国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正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著名的DEC公司、微软公司和苹果电脑均是创业投资的成功代表;最后,给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比如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方面给企业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构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特别是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方面,《意见》更是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第一,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意见》提出要求银行设立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对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免征营业税等。这些政策从外部给我国商业银行、担保公司以鼓励,促使他们确实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由国家提供资金的扶持和帮助,就免除了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后顾之忧,这也就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此外,针对中小企业抵押资产少,难取得担保等问题,《意见》从两方面入手予以政策解决:一是提出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使中小企业可以用仓单、股权、债权作抵押申请贷款,扩大了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抵押物范围;二是提出通过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考虑到建立担保机构可能不会很快见效,《意见》还提出对现有的担保公司提供资金注入等方式通过补贴和风险补偿这一更直接的方式,促使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担保。如果以上两条能够尽快贯彻实施,那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能切实得到解决了。

第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其在十一条中明确提出: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是继我国在2007年修改后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足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作出了特别的税率规定的基础上,又对应税所得低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作出进一步的税基减免式的优惠措施,这一举措将会大大降低小型微利企业的税务负担。此外,国家还将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扩大就业等;在社会保险方面也给予企业补贴,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将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0年底,并按规定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在岗补贴等。这些政策措施确实是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而提出的,对能减免的尽量减免,能缓征的尽量缓征,可以看出政府对中小企业让利和扶持的决心。

但是,内容的全面需要有力的实施才能够发挥作用。针对《意见》的政策内容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指导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意见》的出台,在金融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方面有好的方面但也存在些许不足:首先,支持、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希望能尽快有具体方案出台;其次,在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提出加大对创业板的建设,虽然在9月17日,我国首批企业登录创业板,但是创业板的审批严格,其发展前景还有待观察。今后在加强和完善创业板的建设过程中,还需在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面进行深入的金融创新;再次,在税收方面虽然提出了具体的减税政策,大大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负,并提出健全各级政府中小企业负担监督制度,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但这点在基层落实方面还需要加强监管;最后,《意见》虽然完善了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并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信贷考核体系标准都是根据大中型企业制定的,所以急需出台适合中小企业的考核体系。

总之,此次《意见》内容的落实还有待政府部门的进一步监督,以及配套措施的尽快出台,所以对《意见》进行细化和量化,增加可操作性才是接下来最紧要的工作。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措施

针对《意见》中出现的不足,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从立法、服务和政策角度完善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完善立法工作为了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强立法对中小企业进行保护和支持,只有以法律形式进行确定,才能保证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目前通过法律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是世界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小企业投资奖励法》、《小企业开发中心法》等法律法规,从投资融资、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保护。日本是发达国家中立法最健全的国家,从1949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30多个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国民金融公库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中小企业基法》、并修订了《中小企业投资扶持股份公司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扶持法》等法规,形成了相对对立的较为完整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

而我国自1999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意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和《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等,2000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直到2003年才首次实施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到2005年银监会又出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等,这些法律法规普遍反映针对中小企业的立法层次比较低,已经出台的法律缺乏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此外对已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尚待加强,所以从本质上我国并未改变中小企业立法缺失的现状。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中小企业进行专门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我国更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对中小企业立法以及加强法规执行力度,相关配套法律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金融机构法》,以及《反垄断法》等也应尽快出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公平健全的法制环境。

改善服务工作美国有专设的中小企业管理局属政府独立机构,在立法、融资、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与提供服务。日本政府设立专门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即中小企业厅,它是日本中小企业的最高专门行政管理机构,隶属于政府,以求发展本国的中小企业。此外,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日本政府还设置了专门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德国在经济事物部下也专设有中小企业局;英国在贸工部设有中小企业管理局,在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计划方面都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机构,能够更有效地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我们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导型的服务中小企业的机构,积极筹建各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支持市、县中小企业,对在中小企业公信力强的服务中心优先给予服务补贴。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自主机构的建立,使他们成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坚力量,如加强创司的建立、中小担保公司的建立、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等。政府要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转变观念,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此外,要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和加大融资信用、创业基地、共用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强化政策促进工作对中小企业进行的金融扶持政策,可以从政府补贴、财税优惠、贷款扶持、信用担保等多方面进行,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可以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商业资金的介入,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产业结构的最有利的办法。美国的小企业协会(SBA)是以担保方式促使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2009年,美国为减缓失业压力,从7. 3亿美元政府基金中划拨一半以上用于提高SBA的贷款担保额度、取消部分借款费用,以及从二级信贷市场收购贷款,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使很多中小企业将由此获益。日本也是以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援助。如“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工商组合中央金库”等。此外,日本政府还设立“信用保证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公库”,向中小企业从民间银行所借信贷提供担保。

篇6

金融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与产业的长远持续发展,因此,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第一,金融可以促进低碳技术的提高,由于低碳技术具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所以风险规避与资金供应是目前低碳技术发展的两个最大制约因素,而金融能够金融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产品与服务,为低碳技术的研发准备了充足的研发资金,最终使得低碳技术提高。金融可以通过提供低碳金融的融资租赁工具,能够降低企业投入,能够降低低碳技术研究的风险。第二,金融可以促进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转变低科技含量、高污染的高碳化生产方式,采用科技含量高与设备要求高的低碳技术,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难以转变发展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提高融资利率限制企业发展高碳技术,或者拒绝为高碳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使得企业不得不选择低碳技术,另外金融机构给使用低碳技术的企业一定的鼓励,加大信贷支持,对利率实现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企业运用低碳技术提供方便,提升了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参与率。第三,金融能够促进低碳产品的市场营销,金融机构通过一系列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带动低碳产品的营销,采用利率优惠的方式提高低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低碳产品的市场营销,而低碳产品需求度提升,又能够带动企业发展低碳项目的积极性,最终引领产业结构走向低碳化,使得低碳经济可以全面发展。

2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

2.1加大政府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经济的财政预算支持力度首先应当建立健全低碳经济财政预算制度,为政府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预期的、持久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建立财政预算增进机制,调整当前不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优先批准经营低碳经济的项目,对经营低碳项目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大力扶持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工作。其次,政府应提高对发展低碳经济企业的财政补贴,对低碳经济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财政补贴,充分调动企业建设低碳经济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加速低碳机器设施的折旧,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再次,政府要完善低碳经济相关税收政策,提高对石油和煤炭这类不可再生资源的税率,扩大课税范围保护自然资源,采取惩罚性税收制度,对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实行高税制度,对低碳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研发低碳技术的企业实行免税政策,最大力度地支持企业发展低碳技术。最后,增加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投入,采用财政拨款的方式成立低碳项目投资基金,加大对低碳性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

2.2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机制

第一,鼓励商业银行履行其企业责任,金融机构必须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根本上意识到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将社会环保责任的履行融入到贷款业务的审批过程。大力支持低碳经济项目的发展,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第二,健全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性制度,国家开发银行应当增加对我国低碳经济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融资项目。第三,加强资本市场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证监会应当施行相关扶持政策,让达到标准的低碳项目企业尽早上市,扩大集资规模,扶持债券市场核准达到低碳经济发展标准的企业优先发行债券,以缓解中小型低碳经济企业的资金旳不足状况。第四,建立低碳经济信用担保机制,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对为低碳经济提供担保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进行适度的风险补偿,给予低碳经济担保的担保机构以税收优惠政策。第五,鼓励大型低碳项目积极申请国际贷款,充分利用国际贷款的优势,吸纳国外资金,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外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3结语

篇7

【关键词】创新型 中小企业 发展与促进 政府支持

一、引言

早在2009年,财政部、发改委就启动了“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由政府通过出资设立了创业投资基金活增资扩股创业基金等方式来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初创、中期企业发展。在2013年中央财政更是拨付70.5亿元,设立了141支创业投资基金,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近320亿元,来支持我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实践证明,这些资金的投入,不仅使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存活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促进了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关于创新型中小企业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概念

所谓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指具有较健全的创新机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形成以技术、品牌、制度、管理、文化等全面而持续的创新能力,并借此获取超额利润的中小规模企业。

(二)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总企业的90%以上,为我国解决了75%的人口就业,就创新度来看,我国有80%的创新产品来自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GDP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中小企业非常脆弱,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有近一半的中小企业都被迫退出了市场。中小企业实际面临着资金、人才、资源、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我国的中小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风险抵抗能力弱、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小企业大部分只能是昙花一现,据统计,95%的中小企业都无法坚持生存超过8年。

三、创新型中小企业每个发展阶段的政策需求

(一)筹备阶段

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踏入创业的圈子,特别是一些拥有专利活创新技术的主体,开始进行企业筹建,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种子。这是中小企业的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更希望得到创业环境、法律、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次来引导企业成功开办。

(二)初创阶段

对于一些有科技创新成功但没有转让而自己进行创业的。这些企业急需要各种资金支持,但由于企业规模不大,资金流动时间段,所以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这时候政府可以根据其创新技术或自有知识产权的情况对企业市场准入、办公场所提供、创业资金、孵化器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三)成长阶段

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在成本控制和扩大收益上面下功夫,而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加强创新能力,以此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时候对产学研合作、公共产品、政府资源、企业园区的需求增大。

(四)蜕变阶段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功度过成长阶段后,则需要在坚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进行制度创新,对企业创新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统一,灵活运用各种政策,进化成大企业。这时候企业会对并购、重组、退出、上市等方面的政策有需求。

四、如何科学的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政策扶持

(一)设置专管机构,打造政策系统

我国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只有中小企业司,但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并没有太多的实权,而且没有对具体管理创新型中小企业事务的职责。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中小企业专管机构的层次和实权,设置像美国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一样的中小企业专管机构,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科技部门、发改委等开展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业务。通过银行、社会等创建创新型中小企业财政基金、成立创新型中小企业协会,从资金、技术指导、技术审核等各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扶持。

(二)金融方面政策扶持

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有着融资难的问题,这是是创业者们最需要的扶持,但创新型中小企业有着融资更加困难的情况(所需资金比普通中小企业更多,风险更高),要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实打实的金融政策扶持,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1.政策银行创新,加大政策性银行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引导政策性银行对一些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新技术产品等提供贷款,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出口提供融资服务。另一方面把成立中小企业专有政策银行提升日程,尽早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2.进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基金建设。进行专项基金检索,从投资基金和担保基金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设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项基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发挥地方财政的效应,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除此还需协助中小企业去吸纳大企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风投机构等的资金进入。通过多方合作,联合各方面资源组成创新型中小企业基金。

3.成立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引导国有银行、地方银行及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等共同参股建立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为符合标准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发放金融债券等方面的业务优惠。

4.对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创新。中小企业的贷款是依赖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方面原则上是以支持国家创新战略为中心,加大法律、财政支持的力度,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主要包含三方面渠道:政策担保,对中小企业进行国家的支持的创新战略的融资,但政策性担保会受到地方政府出资额的局限。商业担保,商业担保是担保机构的主要组成,但商业担保很难受到银行的认同。非官方非营利担保,这种担保大多是企业之间的互相担保,这种担保一般存在层次低、范围小、力度不够的问题,而要解决上述担保中的问题,只有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系统创新的完善和优化。

五、结束语

总之,要健全科学的自主创新体系,就要加大奖励力度和扶持力度,对自主新实践中取得成绩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重奖,这样才能培养出大胆创新的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参考文献

[1]周松兰.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

[2]李林,刘向阳,于俊凤,王蕾,朱世伟.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探讨科学与管理[J].科学与管理.2010(4):14-15.

篇8

2013年7—8月本课题组以三峡库区重庆段9个区县的微型企业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0份,在剔除企业雇员超过20人及数据严重缺失的调查问卷之后,得到有效问卷230份。问卷的基本结构是:巴南区企业占113%、南岸区企业占10.0%、江北区企业占4.8%、长寿区企业占14.8%、涪陵区企业占4.3%、丰都县企业占5.2%、石柱县企业占31.3%、忠县企业占87%、万州区企业占9.6%;从行业分布看,农林牧渔业企业占15.0%、制造业企业占15.0%、批发零售业企业占43.6%、住宿餐饮业企业占6.4%、居民服务业企业占11.8%、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业企业占2.7%、信息服务业企业占4.1%、建筑业企业占1.4%。

1.微型企业创业者的群体特征(1)微型企业创业者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调查发现,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者以返乡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分别占33.2%和26.2%;与当地平均水平相比,多数创业者家庭经济情况处于“贫困”或“中等”水平,分别占23.8%和68.2%;创业者父母职业以农民和企业单位职工为主,分别占67.1%和22.1%。这表明目前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者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2)微型企业创业者人力资本缺乏。调查显示,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者文化程度以初、高中(含中专、技校)为主,分别占41.0%和38.4%;713%的创业者在创办该企业时没有创业经历;581%的创业者在创办该企业时没有同一行业工作经历;72.6%创业者在创办该企业之前没有参加过与管理相关的培训;61.3%的创业者在创办该企业之前没有参加过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培训;74.2%的创业者在创办该企业之前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由于创业者综合性职业技能缺乏,常常导致创业失败或微型企业不可持续发展。(3)微型企业创业者社会资本缺乏。对微型企业创业者社会资本的测量采用了创业者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2个指标①,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者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都不大,尤其是创业者与金融机构或人员、政府部门或官员的交往少且不密切。如创业者“有较多可以交往的金融机构或人员”“有较多可以交往的政府部门或官员”的均值分别为2.52、2.41,创业者“同与创业活动相关的金融机构或人员交往次数”“同政府部门或官员交往次数”的均值分别为2.33、2.21。

2.微型企业创业面临的困难(1)创业资金缺乏、竞争太激烈是微型企业创业遇到的主要困难。调查发现,64.8%和58.3%微型企业者反映创业资金缺乏和竞争太激烈是创业遇到的主要困难。此外,有26.1%、25.7%、25.7%和20.9%微型企业者反映缺乏创业技能、缺乏管理技能、信息获取不充分、缺乏营销技能也是其创业遇到的主要困难。(2)金融机构贷款比例低。调查显示,分别有64.9%和71.1%样本企业选择创业资金依靠“个人存款”和“亲戚朋友借款”;仅29.4%样本企业选择创业资金依靠“银行贷款”,2.2%样本企业选择创业资金依靠“民间借贷”。这表明个人存款和亲戚朋友借款是目前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金融机构贷款比例低,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尽管近年来三峡重庆库区信贷政策向微型企业倾斜,各家银行也制定了微型企业贷款细则及流程,但由于微型企业的现金流不稳定、固定资产比重过小,多无抵押担保,往往需要第三方担保才能融到资金,这就使得微型企业很难直接参与到融资过程中。第二,微型企业可融资额度太少,影响其融资的积极性。以重庆市为例,按照现行规定,微型企业可以获得注册资本金的50%以内的贷款额度,但最高不超过5万元,贴息时间一年,难以满足其创业资金需求,影响创业者融资的积极性。第三,少部分微型企业创业者反映,通过个人存款以及亲戚朋友借款能够满足其创业资金需求,因而不需要从金融机构贷款。

(3)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微型企业存在两难困境。调查发现,目前三峡库区部分有一定实力的个体工商户对转型升级为微型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三点:一是申办微型企业的手续较麻烦;二是申办微型企业的要求比个体工商户相对高,且税费较多;三是微型企业补贴较少,并要分几次到位,其作用十分有限。相反,部分实力非常弱小的个体工商户却非常渴望转型升级为微型企业,这部分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微型企业创业补助资金①,但由于自身实力非常弱小及社会关系等的限制,无法转型升级为微型企业。

二、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微型企业创业者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缺乏、金融机构贷款比例低且创业资金缺乏、竞争太激烈等原因,导致当前型企业创业者对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财税金融支持、配套扶持、信息服务、人力资源培训等)需求较强烈。目前,政府专门针对微型企业创业的扶持政策相对较少。2010年6—7月,重庆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10〕66号)和《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渝办发〔2010〕192号),这是国内最早专门针对微型企业创业的政策性文件,首次明确了微型企业的范畴,着重对“九类人群”创业进行大力扶持,并确立了扶持微型企业的“1+3”模式,即让投资者自己投资一些,政府财政进行一定的补贴,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并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制定《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首次将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中分离出来。之后,政府专门针对微型企业创业的政策供给有所增加,代表性文件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2〕34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总体上看,目前的微型企业创业政策主要从创业审批、创业培训、融资渠道、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微型企业创业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持,也是基本符合微型企业创业者的政策需求的。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能让微型企业创业者满意?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为了解目前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基于创业者角度并采用了9个指标(参见表5)进行测评。每个指标包括“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一般、比较同意、完全同意”5个等级,并分别赋值1~5分,得分越高表明创业者对微型企业创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越好。统计结果显示:除了“税收减免政策”“创业审批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均值超过3之外(分别为3.16、3.15、3.04),其余各指标的均值都低于3。这表明目前三峡库区创业者对微型企业创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较低,尤其是对融资担保、市场开拓及供应等方面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更低。此外,与城区创业者相比,三峡库区乡镇(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创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更低。由表6可知,三峡库区乡镇(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各指标的评价得分均低于城区微型企业创业者,其中差距最大的指标是“政府积极为新创微型企业开拓市场、构建供应体系及合作联盟”,城区微型企业创业者评分为30221,而乡镇(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评分为23956。

三、促进微型企业创业的建议

1.完善促进微型企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一是完善财税扶持政策体系,对微型企业实行低税率政策,如税率减半,对无纳税能力的微型企业免税等。在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财政补贴政策应尽量走上限,对于农村(乡镇以下)的微型企业还可以再上浮10%~20%的比例给予财政补贴。二是完善金融扶持政策体系,如制定激励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微型企业贷款及贷款优惠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地区银行部门履行社会责任,在融资贷款方面给予微型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三峡库区,可由政府出面组建专门面向微型企业融资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由政府出资、企业参股的专门面向微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等。三是完善技术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如设立“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特别补助基金”,主要用于微型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的经费补助。四是完善行政性规费减免政策。对微型企业办理证照、年检、年审、变更登记及营业执照换照、补领等手续实行费用减免政策。

2.加强微型企业创业政策实施的监管,尤其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监管应建立实施微型企业创业与发展责任制,将微型企业创业与发展工作纳入对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同时,应加强对微型企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为有关决策提供参考。尤其应加强对微型企业创业补贴金发放、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一是对微型企业创业补贴金的发放宜从资料审核转为现场督察;二是对符合条件的业主,要简化补贴金的申领程序,尽快发放;三是对发放创业补贴金的微型企业主,要监督创业补贴资金的使用流向,确保创业补贴金的有效使用;四是要尽快建立涵盖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运行全过程的项目数据库,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控。

3.加强规划和引导,完善促进微型企业创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一,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优势对重点发展的产业进行规划,将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到乡镇一级,引导发展本地主导产品,并重点扶持与本地优势产业链相关的微型企业创业。第二,各地要组织和引导生产商、销售商为微型企业创业提供服务。第三,各地应建立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园,有条件的乡镇或街道还可设立微型企业创业基地或示范街,吸纳微型企业入驻孵化;建立专门面向微型企业的创业培训基地,加强对微型企业创业者的指导。第四,建立专门面向微型企业的营销服务平台,对微型企业产品销售给予帮助;构建政府主导的微型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对微型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给予技术指导;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微型企业创业者公布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提供法规政策、项目、信用、融资、技术、市场、行业经验等各类信息及咨询服务。

篇9

关键词:就业;金融危机;财政政策

1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金融危机,通过全球化的资本流动以蝴蝶效应方式向其他国家蔓延,发展成为波及全世界的金融风暴,使各国经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衰退。日益融入全球化的中国也难以幸免。金融危机透过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就业的影响。就业压力大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这场危机使原本艰难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因此,如何通过经济复苏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压力的冲击已成为当务之急。财政政策是应对当下就业问题的重要的政策手段,如何针对金融危机作用于就业的特殊途径以及就业现状来选择有效的财政政策手段加以实施,是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议题。

2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2.1金融危机凸显我国就业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1)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从就业总量来看,我国劳动力供需缺口异常庞大,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劳动力数量构成了庞大的就业规模,新增劳动力仍在持续增加。中央提出2009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8%左右,按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计算,只能提供900-1200万个就业岗位,那么由此来看,大量新增就业人口将无法就业。

(2)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就面临着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这种失业总体上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与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即供给比需求低一个档次。因此呈现出“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而在大量失业人员中,主要是低技能和无技能者。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种情况更多的表现为在东部沿海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商企业就业的大批农民工返乡以及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2.2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的传导机制

随着金融危机全球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经济衰退迹象,这导致发达国家进一步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大幅度回落。而且,金融危机导致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等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值,这种升值必将影响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从而使对欧盟和英国等国的出口下降。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跨国企业由于资金限制和投资预期的减少无法或减少对中国进行投资。另外,在出口减少和人民币升值影响下,很多出口导向的外商企业和国内企业面临着亏损和倒闭的威胁。

在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商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因为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很大,而且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上这些农民工的就业比例非常高的领域。所以,在企业被迫裁员时,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比较低的农民工就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

3应对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财政政策建议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财政支出、调整税收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在反经济衰退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按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财政政策主要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根据当下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的传导机制以及我国就业的现状来确定财政政策的功能和取向,进而对采取具体财政政策手段加以实施,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

应该说,在外需疲软,无法拉动经济增长而引起就业问题的背景下,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以化解当前的就业困境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目前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比如“4万亿投资方案”、对农村居民购买家电进行财政补贴的“家电下乡”活动,还有一些由地方政府进行的直接消费补贴以及针对特殊群体就业的税收优惠,这些措施在刺激内需、扩大就业上都起了一定的作用。笔者认为,面对依旧严峻的就业形势,财政政策要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实施消费型财政政策的力度。我国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基本上是投资型的,这使得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并且造成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不协调。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来引导居民消费。一是在财政支出上,政府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或者对粮食等实施保护价格收购来加强对低收入者的帮扶,降低收入分配的两极化趋势,提高总体消费倾向;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刺激消费;三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对教育、医疗、住房支出等个人所得税扣除,适当提高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应适当降低居民生活消费品的增值税税率,增加人们税后收入,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2)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投入。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技能缺乏是制约他们就业再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应把就业培训计划与各地的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服务。

(3)实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支持创业的财政政策。近年来,中小企业和小群体创业在解决自我就业的同时,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空间。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政策上对他们进行积极扶持,逐步形成以城镇集体、乡镇集体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群,从而广泛吸收社会各个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劳动力。

(4)加大对社区就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社区就业的兴起与发展对于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乃至维持整个经济与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目前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社区就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应当努力开拓政策与资金扶持的空间:政府应划出专项资金作为社区就业扶持金,并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增加对社区就业的投人,如公益性岗位就业补贴、以及对从业者提供小额贷款和贴息贷款或银行贷款担保。更为重要的是,要把相关的政策与资金扶持措施落实到位,并朝着正规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以建立和完善针对社区就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的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李伟宁,蓝常高.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与宏观就业政策的协调[J].税务研究,2005,(2).

[3]孙胜利.我国就业问题对财政的影响与压力[J].经济学动态,2003,(1).

[4]郑琳芳.正确把握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取向[J].中国财政,2003,(2).

[5]付博颖.完善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7,(12).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银行;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话题,其强调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行,需要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而国有银行作为国内金融行业的支柱,应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和重视,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创新力度,围绕绿色金融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地支持。

1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意义

1.1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意义。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为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施行,必须要加强低碳环保技术的创新,以及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趋势,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响应政府经济号召,解决创新型企业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应借此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保持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1.2缓解经济发展与能耗矛盾

自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烈的。经济发展的背后是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重效益而轻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绿色金融,调整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方向和结构,促进低能耗、绿色和环保企业的发展,控制对重工业和高污染企业的金融政策支持,将显著缓解经济发展与能耗之间的矛盾,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和平稳。

1.3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具有高产出、低能耗、低污染等优点,是国内外普遍支持的产业。绿色产业的兴起得益于消费者环保意识和绿色意识的增强,绿色产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催生的产物。绿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但绿色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持。推行绿色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绿色产业提供强有力地金融支持,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落实。

2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政府金融政策缺乏

针对绿色金融推广和发展,我国政府在2007年、2008年先后推出了《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具体措施》《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为国内绿色金融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和支持。但是,客观而言,这些制度的框架较为清晰,但可操作性不足,配套政策非常有限。近年来,国有银行有关绿色金融的扶持制度和政策比较缺乏。从2007年开始,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信贷指引》等专项政策,为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一定的引导支持,但缺乏足够的激励政策和标准支持,导致多数银行动作缓慢,积极性不足。

2.2绿色金融回收周期长

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绿色金融回收周期相对更长,对应的银行风险更大、收益更为缓慢。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重心,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传统企业发展时间较长,企业资产较为雄厚,市场也更为稳定,金融资金回收周期更短,收益也更为稳定。虽然,部分国有银行试图尝试制定绿色金融产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但受风险和价值等因素的制约,往往缺乏足够的产品信心,这也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

2.3信贷标准不规范

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需要一整套规则和标准予以支持,以切实保障业务的正常开始和实施,有效控制产品风险,维持银行利润空间。但是,国内绿色金融政策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国家政府并没有出台具体的贷款规则和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等,贷款的手段、方式、利率、期限等都没有明确,严重影响到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和实施。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尝试信贷产品的开发和操作,但信贷标准的不规范使金融机构背负较大风险和压力。

2.4资金使用追踪不彻底

为提升信贷产品的使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化和落实,制定健全的资金追踪制度和体系至关重要。但是,多数银行金融机构并没有针对绿色金融构建专门的追踪机制,致使资金使用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许多企业以“节能减排”为口号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并未将所贷资金用于采购和引进节能设备,这种行为显然损害到了银行利益和正常的市场秩序。对此,国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为银行提供对应的政策指导。

3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3.1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政府必须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各金融机构的开展积极性,使金融机构自觉加快相关业务产品的开发和实施。第一,政府必须要尽快出台配套法律法规,用于保护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对率先推出绿色金融产品的银行提供收益保护期以及专利应用保护期,充分保障创新者利益。第二,对信贷企业予以严格控制。绿色产业相关企业申请绿色金融产品,必须要严格按照产品要求使用资金,禁止资金滥用。对于滥用资金的企业,应取消其信贷资格,同时降低企业征信。第三,必须要制定市场监管制度,杜绝违规金融产品。特别是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放开,必然会有部分金融机构盲目地进行金融产品开发和推广,这势必会对正常金融秩序构成影响。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市场秩序的控制,约束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

3.2重点扶持,控制信贷风险

为推动绿色金融的高效发展,政府应采取重点扶持措施,通过试点方式总结产品种类、利率和期限等标准,维持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首先,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选取业务需求量较大的省市地区确立信贷试点区域。其次,选取金融产品创新能力较强、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健全的国有银行实施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针对试点,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对风险封单,并提供一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并借助各类宣传渠道加强绿色金融宣传,确保市场的活跃度,保证地方试点效果,并从中积累丰富的金融经验。

3.3创新信贷评价标准

信贷评价标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控制业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信贷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信用情况,为银行信贷发放提供相关支持。针对绿色金融业务的信贷评价标准,银行首先应充分借鉴现有的征信系统,了解客户的资质。另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必须要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类型,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污染治理能力等,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分析,提升信贷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绿色金融业务早已实施多年,因此在信贷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信贷评价标准,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信贷评价标准提供丰富和补充。

3.4做好资金使用追踪管理

绿色金融业务资金的根本目的在于扶持绿色产业发展,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对应的资金支持。因此,绿色金融业务资金必须要关注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坚持专款专用,以充分发挥资金价值。对此,银行金融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追踪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资金使用的全面了解和监督。资金使用追踪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必须要构建资金信息反馈系统,用于企业资金使用信息的录入,由银行予以审核和控制。针对追踪管理,银行必须要组建专门的资金监管小组,定期就资金使用情况对企业进行核查,并对检查结果予以汇总和评估。对于资金滥用的企业,银行可根据相关法规和制度收回资金,同时追究企业责任,切实保障资金使用效率,维护银行合法权益。此外,为降低和控制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制定对应的风险分担策略,保证银行资金风险,同时约束企业行为,使绿色金融能够更为平稳、健康地发展。

4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环境市场发展与生态治理之间的矛盾,降低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落实。为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政府方面应积极出台对应的鼓励和指导政策,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完成产品创新,帮助绿色产业解决融资问题,促进绿色金融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贺章获.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环境保护,2016,44(19):18-21.

[2]高清霞,吴青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1):18-20.

[3]李淑文.低碳发展视域下的绿色金融创新研究——以兴业银行的实践探索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1):14-16.

[4]崔文馨,胡援成.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信贷模式剖析——基于兴业银行的案例视角[J].武汉金融,2014(12):9-12.

[5]陶黎,孟庆军,唐勇军.基于网络分析法的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7(5):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