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项目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1 18:0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园项目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园项目设计方案

篇1

[关键词] 铁路;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42.7 [文献标识码] A

1 项目缘由及概况

铁路主题公园景观设计项目来自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建设的新校区前程路大门前有30×700(米)的长方形公共主干道的配套绿化带,南北方向并且有水渠穿过,对面为省政府各主要机关。该项目运是用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相结合的景观设计方法设计的一个以铁路为主题的景观设计项目,通过铁路主题公园的建设,可以将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这一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与前程路绿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并通过景观艺术形式呈现出一个铁路文化的主题公园。

2 设计理念及与设计原则

该主题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展现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与建设成就,弘扬我国铁路建设的精神,歌颂社会主义铁路建设事业,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热情。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时间为轴线,以中国铁路发展设计为主线,以铁路建筑精神和国家建设步伐为设计辅线,以中国铁路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成就为主要表现内容,以与铁路有关的零件及实物为设计素材,以各种景观节点艺术造型为表现形式,凸显铁路文化特色。围绕铁路文化及公园主题展示特色的同时体现公共休闲和娱乐功能。项目设计原则是:1、特色原则:公园景观以铁路元素彰显中国铁路建设特色;以铁路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成就以及标志性铁路元件为设计素材和表现内容;例如詹天佑雕塑、铁路机车发展阶段、路网发展、转向架、信号灯、道岔、接触网、运行系统等。2、文化原则:景观中的雕塑和浮雕壁画以及各种公共艺术品的设计与造型均表现深层的主题文化内涵。3、美观原则: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将各种形式的美融合在一起,自然美、艺术美、文化美、特色美在这里有机结合为统一的和谐美。4、兼顾原则:主题公园景观兼顾严肃主题的展现和轻松休闲氛围的营造;兼顾园林设计与道路建设,使之达到园林景观设计和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兼顾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如公交站台和公厕。

3 设计方案简介

该项目设计方案前后反复修改多次,最终方案确定的主要景观节点有:

第一节点:公园入口采用天然石材作为题名石,点出主题,以突出公园的厚重感。经过半圆形的过渡空间后,拾级而上,是以象征铁路的铁路徽标为造型的大门设计。在一级道路行走约50米左右,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雕像,雕像后是一弧形半围合的镂空艺术墙,墙后文字表现旧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艺术墙后为休息区。这一节点设计布局以对称为主,一级道路两边植松柏,营造纪念性庄重肃穆的氛围。

第二节点:第一节点结束后,再行走约40米,进入铁路机车展示部分,展示按机车的发展顺序排列,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3台机车南北向布置,相互间略微拉开距离。各机车车体适当位置配有文字介绍机车发展内容。周匝配以观赏道路,四周草坪铺设二级道路。

第三节点:第三节点以一个曲折变化的廊榭开始,之后为铁路机车车辆转向架展示部分,转向架地面以铁轨嵌入青石作为铺装,形成“井”字交叉造型,中间放置转向架实物。

第四节点:由转向架展示部分向北,道路分为东西两条,分别登上东西站台。西站台为带棚架的老式站台,东站台上设计一个牌坊式的老车站建筑,突出历史感。东西站台之间设计为铁路道岔,道岔中间为“双十字”雕塑,强调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

第五节点:这一节点是铁路钢轨铺设实物,以不同时期的路轨展现其历史的演变,加上常规钢构架铁路桥,共同表现铁路工务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点:这一节点以路网发展状况和铁路运行系统模型为表现。路网发展表现在一个削去塔尖的金字塔形的造型上,使路网发展情况在四个面上都能看到。路网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用不同色彩的LED灯表现。铁路运行系统模型用高标号水泥精制而成,其上安装钢化玻璃,人们可以站在上面直观地了解铁路运行系统的组成,这个景观节点高出地面50公分左右。

第七节点:这一节点是代表高科技的动车组实物展示,车内展现出现代铁路发展成就,人们可以进入车内参观。动车组周边设计有二级道路及小的休息区域。

第八节点:特殊地段校门留出80米,两边设计与公园的过渡衔接带;终点处预留50~80米,以待之后地设计开发。

4 设计方法总结

在设计此类铁路主题公园项目时,应当充分考虑此类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设计方法总结如下:第一、深入研究铁路主题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特点。要充分调研本单位、本地区、本城市在铁路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成就。第二、根据项目用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各个节点的安排顺序。可以按照时间轴线的发展顺序依次展开景观节点,也可按照铁路发展重大历史事件和成就安排景观节点。第三、紧扣铁路文化特色。景观各主要节点彰显铁路特色,以铁路标志性元素进行设计构思。第四、兼容和谐的设计方法,在进行文化主题宣传的同时还要兼顾休闲娱乐的功能,在特殊地段的公园景观还要考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道路绿化带的结合问题。

参考文献:

[1]文立玲.主题公园走向何方――二十一世纪中国主题公园发展论坛纪要[J].旅游学刊,2002(4).

篇2

关键字:园林工程;施工过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1-0128-3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收共赢的情况下,要想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对生态效益的实现提出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政府越来越重视园林工程的发展,园林绿化工程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工程对城市的美化,生态的改善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园林绿化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也就加大了成本投入,不利于经济性的实现,因此,要想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三效合一,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合理控制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本造价,降低工程成本投入。而要实现成本造价的综合控制,就要在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造价控制,从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到实际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阶段全过程入手,实现对园林工程造价的全面有效控制。

2.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

在项目决策时,会根据工程项目做投资预算,预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投资估算预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编制投资估算,确保投资预算的客观性、合理性与经济性。

而在工程施工的设计阶段,要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造价控制可通过一下方法来实现:

(1)通过方案招投标来进行工程设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增加工程设计方的竞争意识与风险意识,充分提高工程设计水平与经济核算质量,实现工程项目设计的优化与合理。在招投标时应注重招投标的方式与活动规范化,通过合理公平的竞争来进行,实行合理低价中标,合理有效地节约建设资金。

(2)公开设计方案的评审、论证与公示。设计方案的评审应由专家、相关部门主管与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对设计构思、设计合理性、方案技术优势、设计进度计划与组织方案及投资估算预算的合理性与经济性进行客观评审,确保设计方案在通过经济分析、技术比较及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合理公正,实现中标方案的最小投资与最大社会效益。无锡金城湾公园最初设计方案以大规格苗木种植为主,景观铺装材料用了很多的黑金砂、番茄红等价格昂贵的石材,后来设计方案历经专家评审,苗木种植以中等规格苗木为主,石材大多以浅灰色芝麻灰为主,节约造价近一亿元,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必要的限额设计。限额设计重视方案设计的经济技术性,可以实现对施工图预算的有效控制,通过限额动态控制强化对设计方案的变更管理,进而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实现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4)另外需要在园林工程施工设计中注意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大规格苗木应在设计时慎重考虑,以免在破坏苗木原生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前苗木的衰老期,成活率不高且可能引起病虫害,后加大了移植费用与后期养护费用。另外还要注意,为了提高一直成活率,降低损失,应在设计时结合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情况,尽量考虑选用乡土树种。

3.实际施工阶段

在具体施工阶段,要实现对施工过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可从以下几点出发来进行:

(1)合理控制施工时间与工期。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具体的施工受施工环境的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要想提高植物移植栽种的成活率,对时间的要求极为严格。在不同的季节种植,耗费的成本就不一样,在夏季栽植的苗木,大规格苗木要打吊针,搭遮阳网,还要及时补充水分,这样对园林成本增加很大。因此,应根据植物特性选择易于成活的季节进行栽植,并在栽植时把握好工期,以免植物根须长期在外而影响成活率与寿命,进而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2)加强对施工材料费用的控制与管理。园林工程中的材料价格与用量占到整个工程预算的多半,对工程造价的总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必须准确掌握材料费用,对材料价格进行合理控制,将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并通过“限量领料单”对材料数量消耗进行控制。对于频繁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项目组应有专人去关注与了解市场价格动态,通过采集的市场信息预估材料的价格波动,确保材料费用的平衡支出,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投入,实现对成本造价的合理控制。

(3)在实际施工阶段,要想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造价控制,还应注意强化对现场签证的管理,由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责任心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让施工过程按照设计方案一步步落实,尽量减少材料代用、额外用工等施工变更状况的发生,严格控制现场签证的签发。若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必须做出的变更,应先进行合理的预算估算,确保最合理经济的方案再进行变更处理。无锡金城湾公园三标段亭廊的基础曾是老河道,如果采用全部换土处理,造价高,成本大,后来修改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基础采用杉木桩处理,节约造价约三分之一;因此,施工方案的选择对造价影响很大。施工过程中成本节约监理师与项目管理员还应及时掌握费用的增减情况与消耗额度,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记录,为竣工结算提供合理、客观的依据;作为施工方,尤其要注意容易被忽略的签证工作与隐蔽工程的记录。

4.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许多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重心都放在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以及具体施工阶段,但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竣工结算阶段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收尾阶段,要想实现合理有效的造价控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

(1)严格审核资料。工程完工需要进行必要的审核过程,此时就需要对审核人员提出要求,选用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核人员进行审核时必要的基础保障。而在审核过程中,要对送审的资料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真实齐全,审核资料中包括设计图纸、竣工图等图纸资料,以及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施工现场签证单、工程变更通知单以及会议纪要等文字资料等。另外还要严格控制超出贡献预算的额外费用,对于未按设计方案与工程预算及相关施工规范规定的工作量与施工签证,以及超出合同条款明确规定范围的违约工作量等,都必须核减费用,综合提高审核方面的造价控制效率。

(2)严格审核工程量。基于施工承包合同协议,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定,严格审核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方案改动与现场签证等施工变更状况。施工单位与造价管理方都必须同时编制工程造价方面的预算清单与材料用量明细表,通过双方之间材料的比照与审核,在合理准确、客观公正的环境条件下,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大大降低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本造价投入,为园林工程建设的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从长远考虑,在园林工程施工完成后,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栽植苗木进行适当养护,综合提高栽植苗木的成活率并延长其寿命,综合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效率,通过适当的措施加强对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做好工程项目成本造价全过程控制的收尾工作,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5.结语

综上,园林绿化工程要想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在起到城市绿化与环境保护作用的同时,实现园林工程的经济性与可持续性,所以必须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做好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性,通过资金的合理利用来确保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刘永波.浅论园林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篇3

关键词:富有活力的城市综合体;水文化主体社区;学院氛围居住气场;品质的精典创造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现今城市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城市建设速度也在提高,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建筑设计必须从建设基地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出发,把新建筑视为既有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设计要素进行环境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环境的特殊性,才能表现建筑师对建筑与环境理解的个性化,从而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又能提高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

一:项目设计基础资料

1、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石祥路南侧,康桥河东面。

2、用地使用性质:商业金融用地(C2-01,C2-02),居住用地(R21-01,R21-03)。

杭州城市格局: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各组团依托不同资源和产业,形成各自的区域定位。拱墅区则是杭州退二进三的主要区域,商务办公、创意产业等成了主要发展方向。

基地位置:中铁杭汽发铸造车间C2-01\R21-01、C2-02\R21-03地块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东临规划路,北临石祥路,西邻康桥河,南邻蔡马河。 用地紧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附近大中专学校众多,是以前的城北高校集中区,有一定的人文沉淀。

气候条件: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年平均雨量1150毫米~1550毫米。

二:项目客观特征分析

1、区位:位于杭州六大主城区之一的拱墅区,距西湖风景区直线距离8公里,距武林广场直线距离5公里。

2、文化、历史:地块周边学校配套较为齐全,且文化氛围较为优越,第二文教区的概念可作为项目营销点;周边丰富的居住产品以及由现代化旧城改造带来的区域阶段式发展,体现着城市的历史。

3、景观:地块东南面均被河道包围,有天然河景资源,且项目规模相对较大,有利于出优秀作品。

4、交通:便捷,地块商圈内的配套设施齐全,提供了便捷性。

5、位置:地块北面沿着石祥快速路,此路为城市交通主轴之一,通车量较大,通行速度较快,由此引发的噪音、扬尘及对外交通影响较大。

6、用地规划:本项目用地共分为4块用地,北面2块为商业用地,2块为南侧住宅用地,且同时被一条规划道路分割,形成相对独立的4块零散用地。由此引起的,商业及住宅本身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问题有待解决。

开发类型比例:项目商业体量约占到建筑总体量的37%,开发难度增加。

周边现状:周边低端居住区、工业厂房、零散市场短期内在形象上还将对项目形成影响。

三:以下几点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1、城市综合体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2、依托沿街人气,寻求地域特色,围绕城市化进程的特征,以创造经典、创新活力为主体展开功能定位,确定国际化时尚商业街区实践的基本思路。

3、商业街布置的形态和层次是商业气氛浓厚的决定性因素。

4、凭借河道胜景,凝练学院气氛,以庄重大气、和谐统一为理念,做到住宅区与商业街的相对独立又能资源共享,是住宅区设计的理论指导。

5、非沿河部分住宅的营销亮点与城市道路穿越住宅用地的解决办法是整体住宅销售的重点。

四:总体建筑规划方案

项目整体规划之初,设计提出“一主、两轴、四从”的整体构思,以实现在不规则用地条件下,园区整体围绕一个核心,通过轴线间的引导,形成各具特色的4大组团,达到“兼容并蓄,”的城市综合体形象。

“一主”即由北侧商业步行入口出发,连接园区中心公园的核心区域。其主体是由1#楼、2#楼、3#楼、4#楼、11#楼、12#楼、13#楼、14#楼为边界形成长110 米、宽240 米面积为2.5万 平方的中央公园,通过核心公园的立体绿化与主题水景的衔接,提升住宅非沿河部分的居住品质,为边套的大户型带来设计亮点。面对城市道路贯穿园区引起的整体气氛不足,方案可采用下沉隧道的方式,使园区完成直接对接,但考虑此方式在杭州规划部门无先例,较难实施,而改用核心公园加轴线牵引的方式,以此强化联系,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考虑到最不利的情况,景观布置仍能满足整体要求。

“两轴”即以中央公园为核心,向外辐射的两条景观轴线。其一:自13#楼、14#楼、15#楼北向延伸至S5#楼、S6#楼的西轴。在轴线两端通过绿化景观的中轴对称布局,将人居环境的视觉通廊在商业区形成中的完美谢幕。其二:以1#楼、2#楼、3#楼、4#楼为核心向北生长至S2#楼、S3#楼完成轴线对外发散,通过几何形态的园林布置,即阻隔了外界商业的烦嚣,又自然的纳入园区的整体气氛,以达到便民不扰民,共享不独享。东轴向南转折至7#楼、8#楼、9#楼、10#楼、11#楼,成就了住宅区的整体联系。

“四从”即围绕于核心公园,由轴线联系的四个半围合半开放的功能组团。其一:园区最南端,5#楼、6#楼、7#楼、8#楼所界定的南区国际高端组团。考虑到6#楼拥有南向双河景天然优势,并且对杭州市场而言,高端景观房一向有较大的市场,故而选择其为面积稍大的平层户型布置。其二:园区西北部,S5#楼、S6#楼、13#楼、14#楼、15#楼所界定。考虑到沿河景观优势,将S6#楼商业业态选择为会所及餐饮,将S5#楼商业业态选择为偏酒店办公,作为城市综合体的一部分实现对住宅的有效补充。其三:园区东北部,由S1#楼、S2#楼、S3#楼、S4#楼、3#楼、4#楼所界定。为保护沿街商业北向开放完整的人流界面,将商业车行道及地下车库入口全部引至商业南面,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自然的形成高层公寓式办公的入口广场,同时与住宅区的核心景观延伸相契合。在商业业态分布上,S4#楼以围合式商业为主,S2#楼、S3#楼底层布置精品店铺,聚集人气,S1#楼在商业业态上选择餐饮类商业为主。其四:园区中部,8#楼、9#楼、10#楼、11#楼所界定,此组团在轴线上通过转折联系了东西两轴,形成良好的过渡。

篇4

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结合我区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自沿黄城市带建设启动以来,全区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按照《沿黄城市带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掀起了黄河金岸建设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深入实施沿黄城市带(群)发展战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现就加强沿黄城市带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规划实施

沿黄各市县、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总体规划》和整体战略策划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地沿黄城市带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行业专项规划,深化、细化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加快黄河金岸建设。各类规划成果必须报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审查后,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实施。各市县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格规划实施管理,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或变更规划。

二、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建设水平

沿黄各市县、自治区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建百年工程、树世纪精品”的理念,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突出特色,保证质量,着力提升沿黄城市带项目建设的档次和品位。要加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论证,科学决策,防止一哄而上、盲从跟风,坚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兼顾建筑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方面的要求,把现代气息、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融入方案设计之中,切实提高项目设计水平,充分展现沿黄城市带独具特色的魅力与风采。今后,沿黄城市带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旅游景区景点、休闲度假区、生态公园、特色小城镇、滨河新村等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设计方案,必须报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领导小组审定,未经审定的项目不准实施。

三、加强引导管理,合理开发建设

沿黄各市县、自治区有关部门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安排沿黄城市带项目建设时序和规模,集中力量优先建设沿黄城市带重要节点和重点区域,规模开发,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稳步推进。加强对滨河大道两侧土地商业开发建设的管制,在确保防洪安全、道路畅通、生态协调的前提下,统一布局旅游、度假、休闲、商业地产等项目,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严禁沿线“遍地开花”式建设,严禁借黄河金岸建设非法圈地、违规占地、未批先建等行为。

篇5

1.项目设计与选择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的减少或忽略,恰恰相反,其对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项目教学法中,围绕项目选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目标,需要由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初步的项目创意,再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并反馈意见,进而确定最终项目选题。

2.项目目标和计划制定

在与学生共同协商确定项目选题后,教师还要设计好每个工作项目的教学目标,详细界定工作项目及子项目的具体任务、责任划分。这一环节实质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教学设计类似,对项目教学法的正常有效开展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3.项目准备

鉴于项目教学法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项目准备工作大体上可划分为教师准备工作和学生准备工作两方面。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要为项目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具体来讲,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协调项目实施所需的场所、必要的实训设备及材料,同时根据项目任务的分解,将学生划分为若干行动小组,建立小组的组织体系和行动规则。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项目实施前要积极主动地围绕项目任务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储备,独立完成工作项目实施计划或演示方案。

4.项目任务执行

旅游管理专业的项目任务执行显然不能完全照搬理工科的试验、实验方式,需要结合旅游管理实践的特点选择若干切实可行的执行方式,以保证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避免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具体来讲,一是召开项目策划或方案论证会,如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行社旅游产品设计及旅游线路设计和营销推广方案制定等项目,在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邀请景区管理人员、旅游行社市场人员等专业人员进行项目方案的论证和评审,指出学生设计方案中的优缺点及可以进一步完善的部分。二是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练习与操作,如模拟导游、模拟酒店服务就可在仿真实训室或校内实习酒店进行现场模拟演练。三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如导游模拟、酒店服务、景区规划等项目任务皆可选择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等旅游企业进行现场演练。5.项目结果评估。尽管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意味其完全抛开教学结果的考核,而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仅仅将书面考试作为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检验的唯一标准,强调将学生对项目结果的自我展示和自我评价纳入其中。在项目教学法中,强调评价主体不再单纯以教师为唯一权威,转而以教师为引导,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专业技术人员外评共同构成;强调考核内容不再仅仅是结果考核,还要兼顾过程考核,即效果与效率并重,包括项目计划、项目准备、项目执行、项目结果及项目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技能搭配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考核,参照当前旅游管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加强自身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的行动方略

1.课程体系的优化

当前各院校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围绕旅游管理原先脱胎的学科专业来构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课程体系,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重理论传授轻实践培养、重理论研究轻技能训练,显然与当前社会对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要求与期望不符。在应用拓展型人才培养导向下,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思路对现有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合理的优化就显得非常必要。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按照学时数量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素质课程、专业基础素质课程、核心专业素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深度,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广度;实践课程体系包括旅行社职业技能(导游、计调、销售等)、酒店职业技能(前厅、客房、餐饮服务等)、景区管理职业技能(计调、规划等)等职业核心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竞争力。

2.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远远未达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因此,有必要在项目教学法应用下进行必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在确定课程和教学内容时,有必要先与旅游企业进行意见收集与反馈,根据旅游行业对相关人力资源素质和技能的选聘、任用、晋升要求,在国家有关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法律法规基础上,建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设计以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内容。此外,要搞好教学资源库的配套保障,包括教案、多媒体教学资源、实习实训项目设计方案及指导书、试题库、教材等,加大以应用性、实践性为导向的适合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各类教材的编写,为项目教学法提供教学资源保证。

3.教师素质的提升

在项目教学法下,教师既要具备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熟悉职业实践技能。但目前,许多本科院校教师基本上是由学校毕业直接担任教学工作,在经历上往往缺少在旅游行业从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中,鉴于教师往往要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有必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客观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要挖掘“存量”资源,搞好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与旅游企业建立师资培养协作关系,有计划定期选派教师去旅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其次要拓宽“增量”资源,一方面建立兼职教师队伍,选聘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丰富旅游从业经验和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素养的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在新任教师引进上,力求旅游管理专业新任教师具备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一定标准,为项目教学法提供良好的教师素质条件。

4.实习实训条件的改善

篇6

由华东院创作所组成的设计团队,历经近两个月的精心构思和设计,所提供的方案在投标过程中赢得了承包方及业主的好评,并被确定为最终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位于特多首都西班牙港,建成后主要用于特多艺术国粹――钢鼓乐的表演、教授和艺术培训,并包含影剧院、剧场、行政管理及历史资料的研究展览、商场、宾馆功能。用地面积为6 000m2,总建筑面积为25 000m2,其中剧场为1 2 000m2,宾馆为8 000m2,表演艺术学院为5 000m2。

围绕“钢鼓乐”这一独特而又极具地方性的主题,项目设计团队经过多轮方案比选,确定了以圆弧形不锈钢拱面作为母题,经60°旋转叠加组合,构成花瓣形,在形态上与特多的国花――CHACONIA相映成趣,形成了本方案的总体构思绽放在特立尼达多巴哥大地上的钢鼓乐之花。

建筑主体由7个相似的花瓣构成,功能包括剧场部分、学术研究部分和宾馆部分,3部分在底层相互分隔,独立使用,顶层有机连接并共享中庭。剧院部分围绕主剧场布局,构成花朵东侧入口处两瓣。学术研究部分由教室、2个小型表演场地、休息区组成,构成花朵的南侧两瓣。宾馆部分由住宿区和餐饮区组成,构成花朵的北侧两瓣。形态与功能的有机结合赋予花朵以生命力。

由此产生的建筑形态热烈奔放,展示了加勒比地区特有的艺术文化氛围,突出体现了“承载特多人民对钢鼓乐艺术的喜爱”与“展现建筑本身的标志性”这一设计要求,具有强烈的地标性和独特的魅力。

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作所郑州会展宾馆建筑设计方案

郑东新区会展宾馆地块位于郑州CBD核心区的中央轴线上。东侧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西临河南艺术中心.北面为牛心公园和中心湖,南面正对中心广场,是CBD的主体建筑,位置重要。项目用地面积约29 1 81.7m2,高280m,总建筑面积为225 700m2,是集商业、办公、五星级酒店,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郑东新区会展宾馆的功能定位是作为郑州市地标的、在市民中具有极大知名度和高度认同感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同时作为中部五省的标志性建筑.具有极大的辐射影响。

整个会展宾馆水平分为3个功能区域:办公酒店区域、水上中心区域及大型商业区域,三者相对独立,以保持各自形态与功能的完整。办公酒店区域位于基地的中心,平面为匀质12边形;水上中心区域位于基地北侧平面为半弧形朝向中心湖营造亲水气氛。

塔楼主体总高63层.其中1层~29层为办公区域,30层~60层为酒店区域.61层~63层为空中观光区域。塔楼幕墙采用铝质水平向明框、竖向隐框玻璃和局部铝质百叶,每三层为1组,逐渐收分,意在模拟古塔的优美曲线。

在总体建筑方案构思过程中,设计团队一直追求中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完美契合点,试图用简洁的建筑语言表达传统文化的意蕴。

设计概念之一――塔的起点与影像

塔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影像透晰,我们在设计中追求一种塔从古代走入未来的情景再现,这是一种文化的舒展,也是对古老中原文化的尊重,赋予郑东新区会展宾馆由影像到文化的一种抽象过渡。

设计概念之二――竹笋的生长与未来

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题材,其宁静致远和挺拔凌云的姿态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品格的象征,我们在设计中利用竹笋节节垂直升腾产生向上的张力,来体现城市振奋向上的活力与精神。

设计概念之三――城市客厅

新建的会展宾馆承担着水上观光和俯瞰郑州的功能要求,其作为郑州市的城市客厅,具有良好视野的亲水性和眺望性空间,吸引市民来此游玩、休息和交流.进而打造一种愉悦和当地固有的精神氛围。

篇7

关键词:高职 园林生态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40-02

新时期的园林工作对园林专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创造能力,还必须具有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全球“大生态”和创建“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浪潮推动下,园林生态学这门课程已迅速发展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支撑课程。

然而现在的高职学生相对来说底子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欠缺,加上本门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许多学生重专业课程,轻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已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职教改革大浪潮的今天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对园林生态学课程进行改革,是摆在主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特点,我们本着“夯实基础、注重应用、讲求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将生态知识的讲授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探索出一些有益的改革措施,与大家共勉。

1 制定“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课程整体设计

新时期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宽基础具有高度职业适应性的应用型人才[1]。要注重能力目标的培养,课程的实施过程要紧紧围绕这些能力目标,以能力训练过程为课程的主要线索[2]。

通过广泛调研确定高职园林专业对应的学习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职业能力为:园林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因子测定及调控的能力、营养液营养土配制与无土栽培管理能力、生态学角度防治病虫害的能力、鉴别园林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形态类型的能力、园林植物群落特征的测定能力、分析园林植物群落演替趋势从而判断设计合理性的能力及初步建设园林生态系统的能力。

因此,主讲教师要打破“生态课是基础课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思维框架及培养模式,转变观念,将这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坚持“职业导向、够用为度”为原则,突出应用性,在上课之前先要制定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及“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既将课程设置为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践教学部分的比例调整为接近1∶1。

为了使课程达到新的职业标准,任课教师必须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制定完整可行的整体教学设计,在整体设计中要确定出课程的整体目标,特别是课程的能力目标,如能调查―― 能熟练进行园林生态系统建设需要的地形与土壤调查、小气候调查、人工设施状况调查的能力。可在清晰明确的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课程设计出若干个能力培训项目,如光环境调控项目、土壤环境调查项目、小气候调查项目、无土栽培项目等等。在单元教学设计上做到“知识、理论、操作一体化”,将每次课都清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设计上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技能。

2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能力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为了改变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在课堂上懒于“动口、动手、动脑”的现状,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任课教师应积极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利于提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问题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的深入实施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将教材的知识点转换成一连串的生活或专业中的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光环境对园林植物的作用时,提出:“育苗生产时应选取什么颜色的塑料薄膜、为什么?”“绿植盆景配置的位置?为什么?”“园林设计的行道树秋季罩上黑色的罩子的作用?”“为什么自然状态下草莓是春天吃、多是九月开?”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回答,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交流,以“问题”为线索,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头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是聚合思维训练的一种好办法。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发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如针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城市土壤环境如何改良、我国人造园林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城市化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问题都可采用此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以便于学生的交流、讨论与回答问题,对于讨论、回答问题活跃的小组及个人给予加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2.2 “换位自主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

现成文本内容在师生间机械位移的“填鸭式说教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革这种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换位自主教学方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学生换位扮演教师角色,教师担任“导演”角色,通过双方的互动来实现学生的自主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在园林植物的生态因子的光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等章节采取这种方法,“学生自讲、同学互评、教师讲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组织教学,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组织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生态环保意识及倡导绿色生活的能力。

2.3 “项目教学法”的积极探索

项目教学法实质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起辅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的实际训练为主导,把学生推到项目活动中去,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要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成品出来,作为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兴趣[3]。同时,还通过各个小组的成员在完成项目中的分工合作,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能力,如园林植物生长的光环境调控项目、土壤环境调查项目、无土栽培项目、园林植物群落的生态作用分析等都采用此法。

在园林植物光环境调控的项目进行时,学生们通过搜集大量的信息自己写出花期调控的项目设计方案,并亲自管护花卉、调控处理,最后写出总结。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出美丽的花朵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2.4 “实例教学法”的广泛应用

园林生态中有很多理论较为抽象,教学中结合相应的实例,将所学的生态知识与专业课程及实际工作相衔接,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使学生能够更深的理解讲授的内容。如在讲到园林植物对水污染的净化作用时,采用石家庄“清源净流行动”―― 河的水污染处理方案来分析,在讲解生物多样性在园林规划设计上的应用时,则是结合石家庄太平河的“临风田园、秋实公园、语林园、秀水公园”等主题公园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使学生变抽象的理论为身边的实例。

同时在教学中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最新成果,拓宽学生视野。如在讲解园林生态系统建设时则结合温州生态园三湿地公园建设进行分析,在讲解园林生态城市建设时结合扬州市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分析[4]。

实例教学法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们清楚学习的目的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应用能力。

2.5 “集约式管理;一人一档案、一课一任务”的具体实践

当学生深感自己被教师认识、重视,以及自己的作业被认真批改后,他对这门课程就无形中会有兴趣并认真对待,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教师可为每个同学建立一个档案,学生在档案袋上贴上自己的照片,也可以写上座右铭或努力的方向,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内存每次调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践教学情况、“自讲”及其他课堂表现,教师要认真批改每一次学生的各项报告,依据学生档案在学期末给出合理的成绩,并由学生自查本门课程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每章内容除了相应的实训工作任务之外还有关于家乡的相关环境的调查任务,如家乡的光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等方面的调查,结合生活与专业,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还提高了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总结及书写专业报告的能力。

虽然这项工作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效果显著。

3 建立“体现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评定模式

长期以来,生态课学生成绩主要以期末笔试为依据,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临阵磨枪的现象,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尤其是对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极为不利[5],因此,可建立了一套“平时与集中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评定模式(见表1)。

在平时考核中注重学生听讲、讨论、自讲、作业、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方面;考核时“考理论、考应用、考操作”。既考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考本门课程的知识在后续课程及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实训部分现场操作与综合总结分析相结合,既注重技能又注重素质的培养,并将考核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如营养土、营养液的配制技术,与学生考取园林绿化工、花卉园艺师的职业资格证考试相衔接。且综合实训单列一门实践课程考核。

园林生态学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与努力的过程,主讲教师可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入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为生态园林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小琼.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理论与应用研究,2009(3):12-13.

[2] 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冯志刚.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75-77.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及理论;商业综合体;设计管理

引言

作为以地产商为主开发的项目,商业综合体为当今地产模式的最高形式,它是伴随着城市功能的综合化、规模大型化和空间与流线组织复合化而顺应成长的一种全新的复合地产。HOPSCA由酒店(Hotel)、写字楼(Office Building)、公园(Park)、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会议中(Convention)、公寓(Apartment)等的英文单词或词组的首个单词的首个字母构成。每个商业综合体至少组合了上述功能中的三种,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由于综合体项目的复杂性,必然会带来策划论证、规划设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和维护的复杂和更高的要求。本文将通过作者参与的综合体的开发设计经验,从设计管理的角度,探求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管理的合理思路与技术关键点,以期为复杂综合体的设计管理摸索一条可行之路。

1.设计过程概述

一个好的设计是商业综合体的成功的开始。商业综合体涉及到大量复杂的设计工作。每个项目的设计都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的阶段:规划概念设计阶段、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1)在规划概念设计阶段,项目的基本形状和体量将被决定,从而确定了项目的整体定位和设计目标;

(2)建筑方案和扩初设计阶段是在概念设计提供的合理概念基础上,深入设计包含了对各个组成部分更详细的设计和发展;

(3)施工图设计阶段是更深入更精细化的设计,是结构造价计算、签订合同以及实际施工的基础。

因此,综合体的设计会牵涉到大量的设计师。一般开发商会选用经验丰富的设计机构和团队。一般的项目,开发商会在规划概念设计到扩初设计阶段选用一个设计机构,在施工图设计机构另选一个设计机构。如果能和多次成功合作的设计机构合作,就更能保证项目高效地进行和开发商意愿的达成。

2.项目概况(见图1-2)

图1-2为本公司目前正在开发设计的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该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CBD内,由三座塔楼和商业裙房组成。建筑功能主要包括:酒店式公寓、五星级酒店、高档办公、大型购物中心。总用地面积约为210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25000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为180000m2,地下建筑面积:约为70000m2)。三座塔楼高度均为140m。基地交通便利,地上交通,位于三条主干道中间;地下交通,未来将与地铁的两个站点相连。本项目遵循高品质购物中心的功能布局原则,通过“一站式”娱乐购物场所和休闲空间,围绕以超五星级酒店,精品酒店式公寓,甲级办公楼,营造一个豪华舒适,令人愉悦的综合性都市综合体。

3.设计管理过程

在这个项目的设计管理过程中,是按纵向分阶段管理。各阶段的设计管理重点和内容总结如下:

3.1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项目市场定位(包括酒店和酒店式公寓定位、档次、规模、类型等,商业模式和主题的定位);业态规划和之间比例及技术参数和要求;公共区和营业区的面积配比要求;主力商业面积规模和配置要求等。并在这个阶段编制方案设计任务书、编制设计总进度计划;选择和确定设计机构、顾问公司、管理公司,包括建筑方案设计公司、酒店顾问、营销顾问、商业顾问公司、消防、室内、景观、物业、交通、结构、机电、幕墙、擦窗机、预算、标识、绿色建筑、等技术顾问公司、地方甲级设计院、标识设计公司。

3.2概念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由确定的设计机构根据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做规划概念方案。在这阶段的设计过程中,酒店顾问、商业顾问、营销顾问应积极参与,并提供意见。

3.3建筑方案设计阶段

在规划概念方案明确后,进入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有更多的顾问公司参与进来。包括:商业、酒店、营销、室内设计、物业管理、交通、结构、机电、消防、人防、预算等顾问配合。施工图设计院要确定,并介入设计,对方案提出意见。

3.4扩初设计阶段

扩初设计是在建筑方案设计通过当地政府审批通过后,开始深入。这个阶段的结构和机电设计的方向要确定和深化。商业、酒店、营销、物业、结构、机电、预算等顾问公司配合。

主力商家意向、预测绘成果、日照分析结果、结构抗震审查成果景观、室内、灯光、幕墙、声学、标识、擦窗机、游泳池、酒店厨房、电梯、机电、绿色建筑、基坑围护设计方案要出台,施工图设计院各专业深度配合。

3.5施工图设计阶段

这个阶段是精细化设计阶段。设计内容包括:绿色建筑、擦窗机、幕墙、游泳池、机电等提供深化条件图。基坑围护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含样板房设计)灯光设计、幕墙设计、机电设计、基坑围护设计、智能化设计、新风系统、燃气锅炉热水系统设计、酒店厨房专项设计、燃气锅炉热水系统设计、中央吸尘专项方案设计、酒店室内方案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设计、排雨、排污管道设计、电气管线设计、电信、通讯管道设计、煤气管道设计、自来水管道设计等等。

3.6施工图审查阶段

建筑施工图完成后,需送当地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审查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步施工阶段。

4.设计管理思路

如此庞大而复杂的设计过程,该如何把控呢?目前的做法为:集团公司设立设计管理中心、营销投资中心、商业管理公司、酒店管理公司;项目公司成立总师办、前期部。所有的设计均由项目公司的总师办牵头管理,做资源整合。设计管理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品质把控、营销投资中心负责住宅部分的定位、设计咨询和营销,商业管理公司负责商业部分的定位、招商、设计咨询,酒店管理公司负责酒店部分的顾问公司的引入、定位、设计咨询及后期管理。此外,与政府各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均由项目公司的前期部负责。由于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合作顺利,使得该项目由前期策划、概念方案到建筑方案审批通过,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但是其中也有设计反复的过程。商业定位和招商过程是一个受外界因素影响和制约较大的过程,所以商业定位会常常反复和修改,从而带来设计的反复和时间的延误。国内比较成熟的商业开发商的做法是将商业产品做成模块,订单式操作,标准化的设计流程,从而能更准确的定位、缩短开发周期、快速回收资金、提高利润率。和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中,规划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日照间距的严格控制、消防条例的严格执行,都是能使设计顺利通过审批的关键点,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非常关注这几点。

5.设计管理把控关键点

在参与这个项目的设计管理过程中,总结整个设计过程,有以下几个关键的因素应要提高重视,把控好这几个环节,对整个综合体的设计管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综合体的成功开发的关键。

(1)产品定位的重要性;(包括:项目选址、客群定位、面积合理配置等)

项目产品定位的准确性是关系到综合体开发成败的关键,做好定位,是所有工作的基础。

(2)研究政策的重要性;(包括:规划、消防、环评、交评、安评等政策)

对当地各主管部门的政策研究和理解,是设计人员、设计管理人员和前期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做好的工作。建筑方案设计顺利通过政府审批的保证。

(3)设计管理人员合理配置的重要性

设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管理能力对综合体设计的品质把控和进度把控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4)设计公司选择的重要性

好的设计公司会提供高品质的设计成果,更好的理解和表达开发商的意愿,也能提高更好的配合服务。

(5)保证设计合理周期的重要性

给设计公司合理的设计周期,是设计品质保证的前提,开发商不能因为某些政治因素,盲目缩短设计周期,导致设计品质降低,最终带来经济上损失。

(6)专项市场提前考察的重要性

综合体的设计内容复杂,设计管理人员应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考察专项市场,可以更好地把控设计的品质和进度。

(7)规范设计管理流程,做集团标准化的重要性

公司有一套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设计管理流程是顺利推动综合体设计的制度保证,而产品的标准化是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成果、节约成本的有力措施。

6.结语

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总结,调整管理思路,完善公司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与设计机构、顾问公司、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技术权威等等资源的合作,开发商会成功地建造出更多高品质的综合体,为城市建设、民众生活品质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桢栋.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成本控制;制定办法

1工程造价现状的研究

1.1工程造价控制研究现状

目前工程量清单计算方法是根据项目预算额度改变定价模型,适应项目招标和市场竞争形成项目成本的需要。它直接使用与工程量清单匹配的“企业列表配额”,减少了使用传统配额的中间转换链接,有效降低数量清单的难度和社会成本,在消费和人员价格方面与企业甚至目标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致。因此,“企业名单配额”的三维动态特征能够真实反映企业成本,这比使用反映社会平均成本的配额更为真实。

1.1.1对成本控制存在错误的认识

目前,只有极少数房地产企业实行全因素和综合成本控制全过程。一些房地产公司片面地关注设计阶段,忽视其他因素对造价的影响,认为提供材料和设备是最重要的成本要素。

1.1.2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

现行的地产企业资金控制措施,主要是参照财务人员的成本报告,但由于不能在时效性上做出保证,常常不能发挥预想的作用。因此需要更为先进的手段来保证对资金的控制。

1.1.3工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相互脱节

投资估算、设计估算、施工方案、预算合同价格、结算价格、最终结算价格,这六个阶段的成本分别由施工单位及其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管理。前者没有建立控制后者的制度,后者影响前者的有效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只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视施工前的投资决策阶段,组织形式的构成,管理模式的选择,都对成本控制有重要影响。

2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体现

2.1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2.1.1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项目确定后,设计是工程建设和控制成本的关键。设计质量和深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功能是否符合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的一次性投资,还影响交付后的经济效益。在正确决策的情况下,设计对工程整体投入的影响超过75%。在一些中小城市,地方设计能力有限,设计的质量和深度难以满足技术和功能要求,导致项目实施过度变化,招标时的工程量清单变得无法识别,项目成本难以控制。为避免这种情况,建议使用设计投标或设计方案活动。

2.1.2土地和材料的影响

建设项目中标后土地成本无法改变,因此降低建筑材料成本是降低所有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材料的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因此,物资购买者要掌握预算期与施工期之间的价格差异。此外,项目建设成本还包括所需的人工和设备成本,准备项目预算的工作人员需充分了解项目的全部成本,密切关注材料市场,以便为项目建设期间的成本获得更好的预算。

2.1.3招投标的影响

建设工程招标制度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实施上还存在一些非标准的做法。(1)标底缺乏合理性。在项目建设中,许多业主没有委托合格的咨询单位,而是直接使用施工单位的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进行招标。由于设计单位的预算编制能力相对较弱,预算编制者缺乏实际施工经验,导致施工单位在投标后提交的数量清单中缺少项目,原始投标将失去控制成本的意义。(2)评标方法缺乏合理性。评标指标中的投标报价具有较大的权重,对投标综合评分的影响也最大。投标单位报出的投标率是重要的投标评价指标。这种评标方法不能直接决定竞争中的项目价格,因此价格形成过程不够透明。此外,投标单位报价的随机性不能真实反映投标人在劳动力消费水平上的差异。

2.1.4施工合同和施工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业主与施工各方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造价有重要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专业分支项目,业主经常分离和找专业的施工单位,不同的施工单位经常因相互干扰而引发经济纠纷。为避免这种情况,建议采用建筑总承包的方式。对于专业工作,业主可以指定分包,以便总承包商处理施工、安装和施工偏差。

2.1.5索赔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项目建设中,索赔事件的发生越来越普遍。违约方可被要求补偿损失资金或者延长工期。因此,投资监管工程师应首先增强索赔的前瞻性,避免过度索赔的发生。当索赔事件发生时,监理工程师可以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合同等公平合理地处理,从而节约业主的投资,减少施工单位的损失。在处理索赔时,监理工程师应掌握几个原则:(1)公正、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监理工程师应熟悉双方风险承担的内容和责任比例。(2)证据真实、充分,及时办理。索赔的证据必须在合同执行期间发生。(3)严格审查索赔计算,以确保可靠的数据和准确的计算。建设单位经常利用索赔的机会夸大成本,以赢得更多利润。索赔费用应当是建筑单位因其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失的补偿,不应是因索赔而产生的额外收入。

2.1.6政策法规性因素

为实现宏观调控,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审核、基础设施程序和投资成本构成有严格规定,并建立了职能管理系统和机构。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具体实施中,预算编制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当局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进行。确定的项目价格和费用项目,估算的预算单价,劳动力、材料和机械转移消耗都应符合相关规定,以便国家的固定投资得到良好控制。

3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3.1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3.1.1在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项目成本控制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施工标准水平的确定,施工现场的选择,工艺、规模和设备的选择与项目成本直接相关。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业主单位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做出投资估算,若业主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可委托工程咨询单位或设计单位,投资估算是项目批准后的最大项目成本。

3.1.2在设计阶段的控制

(1)推广采用标准设计。标准设计的使用可以节省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项目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材料和设备。它是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和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之一。(2)严格执行工程设计招标和项目竞赛。在选择设计单元时,最好使用工程设计投标和程序竞争来筛选多个设计单元和选项。在筛选中,要考虑国家指导方针和政策,以及节约土地,实用,安全和适用以及新颖的设计。还需结合设计资质等级、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单元性能来全面评估设计方案和设计单元。(3)采用有限的倾斜设计,以提高设计的经济性。设计和验证的投资金额和工程量将分解为各种专业项目,然后分解为各单位项目和单位项目的分项目。在不影响项目设计目标之余,所有专业不能超过投资额度既定的权重考虑施工的环境限制与技术要求,避免由于变更产生额外支出,确保总投资在限度内。

3.1.3在招标施工阶段的控制

(1)规范招标活动,加强合同管理。透明的投标活动,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对促进竞争和市场定价以及控制项目成本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阶段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应着重于规范项目招标活动和加强公司管理。(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论证。为避免成本超支,施工各方在不影响项目可靠度的前提下,应组织专家与技术人员,选择可行性且经济的方案,从而降低项目成本。(3)控制工程变更。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多地控制设计变更,因为变更越早,损失越小。在每次变更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量和成本增加和减少分析,以防止设计内容通过设计变更而改变,从而提高项目成本。

3.1.4在实施阶段的控制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合同价格或施工图预算内控制项目成本,并在规定时间内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建筑产品。(1)充分理解业主提供的施工资料,并提出改进意见。(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具有高可行性且成本合理。(3)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3.1.5在竣工阶段的控制

优先使用成本咨询单位,选择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强大综合协调能力和高业务水平的成本工程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这是做好结算审核的前提,同时遵循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公平性原则。

3.2工程造价控制应该注意的问题

(1)相关负责人应加强材料管理,充分了解工程材料的市场状况,制定合理的价格。(2)在采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工程材料的价格和质量,以便选择合适的工程材料。(3)要改进施工工艺。建筑公司需引进先进技术,减少材料损失,节约建筑工程成本。(4)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素质。成本控制管理者对项目成本控制有最直接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建筑学,城市设计,教学改革

0引言

“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设计师能够始终以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去思考设计对象,能够从社会经济、地域文化、绿色生态等角度切实地去应对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具体问题,城市设计是联系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重要纽带。城市设计理论及实践发展至今,在指导中西方城市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特色营造、传统风貌保护、老城区有机更新、新区场所空间营造等方面[1]。城市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课程体系通常包含城市设计概论(理论课)、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设计实践课)两门主要课程以及城市设计相关专题。目前的城市设计教育延续传统的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学生较为注重设计对象的空间形态,注意力和着重点大多落在建筑空间及形态组合的“创新”上,而相对忽略甚至无视周边城市环境、居民风俗习惯及地域特色的传承与延续。实践活动为城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设计实践层面而言,主要分为三个大的层次:1)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概念性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等;2)详细规划层面的地段级城市设计、街区级城市设计、旧城有机更新等;3)具体建造层面的城市小品、广场、公园景观等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等。当前,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结合具体设计项目,加强设计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状环境、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充分理解城市、建筑与人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议题[2]。

1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城市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面貌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奇奇怪怪”的建筑在全国各城市不断涌现,其与周边整体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不相协调也越来越多地被公众关注,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审美底线。因此,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的建筑实践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忽视宏观的城市环境,而沉迷于建筑单体的创作。因此,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应加强“城市思维”的培养,而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城市设计”获得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传统的培养模式势必随着设计实践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本科阶段城市设计教育中,适时的培养基于城市思维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而影响其后续的建筑设计实践尤为关键[2]。

2城市设计现状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实践中被人诟病的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专业教育的误区及对人才培养的片面甚至错误导向责任无法推卸。当前建筑学本科培养模式中,建筑设计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通常是按照项目类型难易程度逐步深入的,而城市设计相关课程往往在高年级独立设置。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课题也独立设置,缺少必要的联系,而从细部入手的惯性建筑思维已经相对定型,使高年级学生较难理解或接受近似“变革”城市设计思维,也较难充分了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由于不能充分认识或接受从“城市思维”来指导建筑设计的新设计手法,从而其从复杂城市环境入手来分析解决建筑问题的能力也较弱,导致往后的工作实践中建筑较“自我”,成果说服力不强[3]。目前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结合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的城市设计系列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以理论讲授,原理讲授为主,结合教授设计方法;而《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结合具体实践工程项目设计,主要是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的具体运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强调城市设计的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而对案例的分析往往更加注重平面分析层面,从而导致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教条的学习案例,只注重案例形式学习,而对案例内涵挖掘不够,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往往就容易忽略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公众的参与,导致片面的案例学习;此外,许多学生过分强调“设计创意和设计理念”,而忽视了对基础资料的调研分析,造成创意和理念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落地[4]。为此,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完成好因地制宜的城市设计作品,对今后培养优秀的城镇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3基于实践教学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1结合设计项目实施环节,强化实践控制要求

我校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安排在大四年级,《城市设计概论》开设在先,《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环节在后。而在课程实际教授过程当中,学生较为教条的理解课本及教师讲授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运用的都是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形态设计,这就使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内容常常忽视,缺少对地块周边区域乃至是更大层面的认识,缺乏对城市设计实施策略的深入了解,对实践项目的推进过程缺乏整体认识。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在方案设计层面过分注重设计概念,而缺乏对实际项目的可操作性的考虑,最后设计变成墙上的一张“蓝图”。因此,在城市设计课程改革实践中加重实践环节的比重显得尤为必要,如实地踏勘调研阶段加强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搜集项目基地的历史环境、风俗习惯、地域特色等资料。与此同时,在现状调研的过程中注重任务的合理分配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让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设计与管理工作的流程[3]。

3.2结合设计项目推进过程,着重沟通交流能力培养

城市设计项目的推进过程,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搜集、问卷调研、方案生成及成果交付等,同时也包括贯穿设计乃至实施全过程中的与各方沟通协调的过程。城市设计成果不仅是规划设计师个人设计理想的表达,同时也包括了与委托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公众等进行多次讨论的过程。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是规划设计师解释、坚持甚至让步的结果[5]。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今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能自如的面对各方的质疑,并有充分的应对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注重现状调研环节的训练。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前期阶段,专门安排了综合调研作业,调研的对象就选择在设计地块,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并做PPT汇报交流。由学生分组进行,时间安排3周~4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熟悉基本的调研方法、手段,并鼓励创新调研方式方法,以及调研过程中对现状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同时,学生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就会接触到形形的人,这对其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提升大有益处,并直面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这对身处象牙塔中的学生们而言,将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成长机会;其二,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设置多种形式的汇报答辩。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中,我们通常分为现状调研阶段、一轮草图阶段、二轮草图阶段、正式成果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方沟通能力,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均安排一次公开的答辩,其他同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作为甲方、行政主管部门、专家以及公众等,站在不同的立场,提出尖锐的问题,在与答辩人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学生们不但很好地训练了思辨及表达能力,还能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相应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6]。

3.3结合设计项目利益协调过程,注重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

城市设计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利益相关方综合协调的过程,各方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甚至风俗习惯也各异,均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希望自身的利益得到维护,话语权得到关注。社会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包容性,在于多姿多彩文化及风俗恰当融合。而城市设计的核心就在于其协调及决策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协调及决策能力,我们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尤为注意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搜集整理实践项目中的中标及陪标方案,让学生进行详细分析,提交简要的专题研究报告并进行简要汇报,点评过程别强调“参考答案”观念:即设计方案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终极蓝图,更谈不上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结合不同立场,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其合理与否。要使一个设计成为“优秀设计”,就必须综合各方观点,协调各方的矛盾甚至冲突,并综合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设计及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明白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灵活性,结合利益协调过程,逐步培养其协调与综合决策的能力,为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做好充分的思想及行动准备[6]。

4结语

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部分地区城市缺乏特色、建筑求新求怪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结合我校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课程多年来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提出了结合实际设计项目的实践教学思考。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笔者的部分思考及教学实践也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结合各高校城市设计课程成功的经验加以整合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汤慧,宁启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29):226-227.

[2]王引,袁方.见微知著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专题会议综述[J].城市规划,2014(1):69-71.

[3]雷捷.结合实践、强化特色———《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6):64-66.

[4]李昊,裴钊,鲁旭,等.结合设计竞赛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探索———以2014年度第25届国际建协UIA世界大学生竞赛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11):45-55.

[5]肖哲涛,郝丽君.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华中建筑,2012(11):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