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资金监管范文
时间:2023-04-10 12:0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易资金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是一件涉及存量房交易欺诈的典型案例。之前,类似案件在其他城市也有报道,加强存量房资金监管工作引起各方关注。为此,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12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6〕321号),要求建立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开设和资金划转,加强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管理。通过几年的实践,随着二手房市场的快速发展,常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通知》(常政办发〔2013〕144号),决定加强房地产市场的交易行为管理,实施存量房交易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交易保证机构,或委托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作为交易保证机构,对存量房交易资金实施第三方监管。存量房交易的买方将交易资金委托交易保证机构进行支付,待卖方房产过户至买方名下后,交易保证机构再向卖方划转全部交易款项。
在前期调研中,存量房交易所涉各方反应不一。存量房买卖双方表示欢迎,但担心会增加交易手续和监管费用;房屋中介经纪公司或支持,或观望,或质疑;银行等金融部门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表示支持并将配合参与。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南京、苏州、徐州等兄弟城市的实践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市场,以建成“房屋交易中的支付宝”为目标,由政府提供第三方资金监管平台,实现买卖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房”,保障双方利益。以安全、便捷、免费、高效为原则,由当时的房产登记中心提供资金监管账户,专项对存量房交易资金实行封闭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在办理权属登记的同一地点开设资金监管窗口,确保当事人办理相关手续的方便便捷;监管平台对买卖双方当事人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被监管的交易资金在监管专户存放期间,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活期存款利率结算利息给当事人;房屋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合并受理同时出证,对需要办理银行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审批放款时间缩短,效率更高。
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工作得到了银行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2014年5月,常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区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常房发z2014{28号),进一步明确市区范围内城镇国有土地上存量房交易全面实行交易资金监管,其交易资金是指存量房买卖备案合同中约定的购房价款,不包含房屋过户所涉及的各项税费、定金、尾款。明确对属于房屋产权交换、房屋拍卖等5种转让不实行监管,对直系亲属间的房产转让等4种情况可以申请免除资金监管,对买方自愿用部分购房款先行替卖方还贷解押的,可以申请部分交易资金监管,同时对终止交易和资金监管的解除也作出了明确表述。
常州市存量房资金监管工作于2015年6月30日全面展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11家银行参与监管业务。与以往存量房交易流程相比,实施资金监管后,所增加的环节是交易双方共同在监管窗口签订监管(或免监管)协议,买方将交易资金存入监管账户,由监管窗口出具监管(或免监管)凭证,交易双方持凭证和其他所需材料办理过户。买卖双方可以协商在当时开通业务的11家银行中任选一家银行,但必须持有同一家银行的银行卡办理交易资金存放业务,以提高资金划转效率。
常州市存量房资金监管工作正式上线已超过一年,获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一方面,存量房买卖双方越来越接受资金监管,从一开始担心流程长、手续多而尽量申请免监管、少监管,到现在主动要求多监管、全监管,户均监管金额从30万元增至目前的50万元,监管平台对交易资金的安全保障作用得到普遍认可,申请监管率逐月提高,目前已经稳定在8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存量房交易资金量大,各银行都非常重视,参与的银行已经增至15个,并且纷纷从提高服务质量下手,争取更多业务,最终使买卖双方受益。从市场监管部门的角度,由于交易资金安全得到保障,买卖纠纷减少,市场秩序更好。
篇2
关键词 预售资金 管理 商品房 交易秩序 规范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预售期间,为确保预售款专款专用、由法律法规确立的监管机构对其预售款收入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行为,以确保开发企业将其预售款专款专用、工程项目按期竣工并交付使用。然而,由于监管责任意识缺乏、监管措施单一以及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形成预售资金监管工和更多流于形式、监管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资金归集率差、使用划款把关不严、监管信息缺乏有效交流、监督处罚力度不足等问题,客观上放纵了开发商挪用预售资金,导致被监管工程项目形成“烂尾楼”的情况时有发生。
进一步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让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真正成为杜绝“烂尾楼”的防火墙。购房人预购商品房,取得的是未来拥有所购房屋权属的请求权、是一种期权,将面临开发商适应市场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因素和开发商的诚信经营即道德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商品房预售制度下,必须有相对完的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机制作保障,从源头上防止烂尾楼的产生,以防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一、强化监管主体的法定地位,为监管机构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目前全国各地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主体虽有所差异,但银行作为监管主体之一却是共同的。银行对实施预售资金监管具有较大的专业优势,且从商业运作及经济利益出发为防范金融风险其自身也责无旁贷地应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而监理公司同开发商之间雇用与被雇用、监管与被监管的矛盾关系却使其监管地位十分矛盾,进而直接影响到监管效果。因此,进一步明确监理公司监管主体的法定地位和监管责任、为监理公司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二、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专用账户监管机制
《交易条例》中规定“一个预售项目只能开设一个商品房预售款专用账户”,但就实际情况看,在资金专用账户变更和撤销的监管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要在变更资金专用账户时需要对变更前后的账户资金同工程进度的匹配等情况进行清理,并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项目转让备案文书、重新签订资金监管协议以变更专用账户的权益主体;撤销资金专用账户应有相关职能部门的把关,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撤销账户的时段。二是撤销账户的职能部门证明。监管进入专用账户的资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商品房预售资金专用账户从设立、最低限额要求、变更及撤销等环节均应纳入严格的资金监管范畴。
三、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专用账户的资金归集机制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中专户资金的归集的确远未到位,目前我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范围主要纳入了开发商预售商品房过程中购房人直接交付的购房款,而开发企业通过售房项目取得的银行贷款分散于多家银行,没能进入专户集中监管,资金专用账户“散户流行、专户不专”,这必将影响预售资金监管力度和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强化和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使用划款机制
开发商加强工程进度、造价总额及按进度用款计划的科学制定是其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完工的重要基础,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难点重在预售资金的使用划款审核以及专户资金余额与工程施工进度的恰当比例关系上。一是进一步强化监理公司的预售资金监管职能。二是进一步强化银行的预售资金监管职能,确保监管专户资金专款专用于工程建设。三是要建立统一的协调处理机制,妥善处理因司法执行等强制划款问题,四是需要进一步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责任。确保预售资金专款专用于工程建设,严格审核预售资金使用风险。
五、强化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协调机制
首先,强房地产主管部门同建设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促进房地产市场联合监管。房地产主管部门同建设主管部门之间应在工程施工计划及进度、投资总额及按进度用款计划、项目转让、施工停滞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密切合作、协同监管。其次,加强房地产主管部门与银行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管,进一步增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有效性。一方面银行加强行业内部信息互通,大力促进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以及规避潜在的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至关重要,同时,在机制上房地产主管部门与银行监管部门对其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或专项检查也很必要,通过检查监管主体可以对照规范要求改进监管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也可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漏洞以及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三是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同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管理的相互衔接与协调,充分发挥两个资金专户的保障作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本金管理与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的方式和监管的目的相同,因此,在联合监管机制上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过程中应完善同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管理的相互衔接与协调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势必将使得相关职能部门对商品房销售款专款专用的监管进一步形成监管合力。
针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须进一步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防止烂尾楼的产生,让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真正成为杜绝“烂尾楼”的防火墙,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重庆市九龙坡土地房房权属登记中心)
参考文献
[1] 陈成.浅谈房地产预售制度[J].商,2014(21).
[2] 周贵华,李丹.我国商品房预售预告登记制度的检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7).
[3] 吴迪.我国商品房预售款监管模式法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25).
[4] 孟祥娜.我国商品房预售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3(03).
篇3
关键词:非师范类教师;教师资格证;培训;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14-1
职业教育离不开专任的专业老师,而真正的专业老师大都是非师范类毕业生。要快速地使专业教师既懂得基础知识、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教育科学、懂得心理科学,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考取教师资格证,让他们不仅是所教专业的专家也是教育的行家。而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任教学校的领导就有必要、也有义务对专任的老师进行进一步的培养,以便让他们尽快成长,这不仅是非师范类专业从教人员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新教育情势之下职教业跨越式的发展需要。
众所周知,近一二十年来,师范院校生源的素质明显低于同等的非师范类院校生源的素质。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凡是高考成绩较高的学生大都不愿意报读师范院校。由于国家政策和教育法规的原因,师范院校的学生得“天时地利”因素,都有教师资格证。而素质较高的非师范类大学生进入教育系统却没有教师资格证,这影响了他们的评职进级、影响他们待遇的提高。这对非师范类的老师来说也是不太公平的。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改变,社会上一旦有薪水较高的职业在召唤他们,就会引起他们的思想波动(因为他们专业特点比师范类就业面广,随着改革深入,事业、企业待遇差距将会缩小)。职业学校非师范类教师应该是教育系统较难得到的人才(因为社会上这类人才愿意做教师的不太多)。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一定要珍惜已获得的专业人才。要想留住人才,就要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其他且不说,单是“待遇留人”,目前的最基本做法就是要想尽办法,帮助非师范类老师尽早、尽快地获得教师资格证。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考《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说课”吗?须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起来就那么两本书的“考试大纲”,其实大纲中有许许多多的古今中外专家的理论,每一位专家理论都是一部像样的书。短期内是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其所有理论体系的。而资格证考试题越来越难、越来越刁。即使让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师范类文科老师(不复习),按社会人员取证标准重新参加考试(不管是新老教师),估计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员未必能通过,更不要说理科老师了。何况专任教师大都是理工科专业毕业的。他们现有的教学工作、本专业的培训学习,在时间上、精力上也严重地影响到考“教师资格证”的学习。
取得“教师资格证”,这是既有利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是有利于教师个人发展的两全其美的好事。如何做好这件好事?这应该做到统筹兼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的。
针对大多数职校考证人员各自为战,盲目学习,一盘散沙,多次失利的状况,针对一些教师说起来重要,工作起来次要的状况,针对一些教师谈起来重要,玩起来不要的状况,针对一些中层领导对待专任老师使用上缺乏远见,过多地占用了专业教师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的现象,兹有以下这些建议以供职业学校谋划培训考证工作时参考:
1.能否请主要负责校长亲自挂帅,配备专门校级领导负责抓此事的具体组织管理落实工作。层层签订责任状,以考取教师资格证人数比例作为培训工作实绩的考核标准。
2.健全严密的培训组织管理机构,团体作战,“合并同类项”(考证人员集中学习、集中管理),构建良好的培训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互相讨论,互相启迪。日本音乐家、教育家铃木镇一就主张:在语言环境下学习语言,在音乐环境下学习音乐。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教师的考证学习环境、心理环境同样适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句土话叫做“靠好吃不攒,靠勤快不懒。”心理学上叫作“做奇妙的相伴性”。
3.明确培训对象的双重身份,既是进修学校培训“学员”又是职业学校教师,短期内以学员身份为主,严格培训、严格要求,按时、按标准完成作业。即使是死记硬背也要有人督促检查。限定他们直到取得“教师资格证”方可脱离“学员”身份。因为所有人都有天生的惰性,在没有人督促、没有他律的情况下,很不容易做到自律的,何况年轻人谁不喜欢玩?对非师范类教师考证上的严要求,即使本人暂时不理解,但以后不但不会抱怨,相反以后会感激领导的真心关怀的。
4.精选、配备真正具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水平的、有能力的、责任心强的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外请高手或者利用本校心理学专业老师),瞄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知识点,制定好培训计划,分解难点,步步为营,扎实推进。对辅导老师最好也签订考核责任状。
5.指导老师应该优选教学资源,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可以利用网上专家学习资源(如考试大网校专家的视屏讲解)进行备课。对学员按在校生标准,统一要求,统一作业,统一训练,统一考查。经常进行考试演练,坚决反对流于形式,处处以实战考试标准要求。最好每天都有集中学习时间、集中做作业时间,必要时可以利用节假日。
6.在可能情况下,请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证出卷资质的有关专家(如全国著名师大教授)进行讲座。
7.对于参加培训考资格证的教师给与“政策上的倾斜”,工作上减压,如培训期内少代课、少参加事务、备课写简案,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学习。坚决反对对未取得教师资格证教师的工作上盲目增压,这是目光短浅、杀鸡取蛋的做法。坚决拥护各类人员对考证老师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上的支持和帮助。
篇4
随着企业年金投资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加强监管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企业年金投资的监管领域,依据监管当局对投资资产组合类别和比率的限制程度,存在定量限制监管和“审慎人”规则两种基本监管模式。这两种模式的选择由于受到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投资管理人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监管当局的经验及法律渊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其对一国企业年金的风险和收益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这一问题一直都是企业年金监管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
定量限制监管和“审慎人”规则监管模式
定量限制监管就是对企业年金投资资产的数量限制,一般对投资于高波动性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都有禁止性规定或比率限额。实行这类硬性规定的主要是欧洲大陆法系的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们对企业年金投资组合的限制主要体现在:限制企业年金的自我投资,即对企业年金投资于发起人的股票或债券进行限制,以防范发起人的破产风险或利益冲突的出现;限定各种投资工具在投资组合总额中所占的最高比例或最低持有额(主要是政府债券),有些国家还对最低收益率作出了规定。
相比较之下,“审慎人”规则的内涵更为复杂,并有一定的法律渊源和演变过程。“审慎人”规则根植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信托法,其特征是在以判例为基础的普通法中发展起来的。1830年的哈维德诉亚莫瑞判例开启了“审慎人”规则的先河,判决书中定义:受托人要诚实和细心,应该审慎地、细心地和有所谋略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关注他们基金的长期头寸以及投资资本的可追求收益和投资安全,而不是考虑如何投机。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里,股票投资被认为风险太高而不适合任何审慎的委托人,而资本市场和金融理论,特别是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发展在逐步改变和丰富着审慎行为的内涵,使其包含了分散投资的含义。美国1974年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中就特别声明养老金经理在投资决策时必须满足审慎投资人标准的要求之一是计划的资产分散化。考虑到现资理论,美国司法部在制定新的审慎投资人的法律标准时也采取了弹性的标准:应将所有投资视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而不能在单个资产的基础上作判断。可见,“审慎人”规则是与金融市场和投资理论密切相关的,因而具有动态特征。
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对养老金的监管都遵循了“审慎人”规则,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最为典型,它们对养老金的资产组合没有太多限制,一般只规定了发行人、各类投资工具、风险、所有权集中,而不规定资产持有类别的上限。同时,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在“审慎人”规则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定量限制的因素,而且在自我投资额、所有权集中性、国外资产方面,遵循“审慎人”规则的国家多数也会有定量限制,只是相较于定量限制的国家,比例更为宽松(见表1)。
可见,“审慎人”规则具有相当大程度的灵活性,衡量的是投资决策过程而非结果,是一种适应资本市场和金融理论发展的动态型自我监管,但同时对投资管理人的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和司法体系都有较高的要求,其核心在企业年金的内部治理上,而监管当局也对年金投资的内控方面有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
定量限制监管与“审慎人”规则监管的效果比较
篇5
关键词:交易保证机构;专用账户;Escrow账户;房地产中介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0-0135-02
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住房增量需求和改善需求愈加旺盛,于是随着国民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地产中介市场也迎来了其繁荣与兴旺之景。据估计,目前北京的房屋买卖和租赁市场中,50%以上的交易业务是在中介机构的服务下完成的。在现实中,由于经纪机构能够直接接触、接受客户资金,再加上机构内部的不规范操作导致了如“坚石事件”、“中天置业事件”等中介机构侵吞、挪用甚至席卷客户资金逃跑事件频频发生。为了加强对房地产中介市场的监管,尤其为了杜绝经纪公司挪用客户资金牟取非法利益,甚至侵吞客户交易资金的恶性事件再次发生,2006年12月29日,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正式规定了建立以“存量房交易资金管理制度”为主的各项业务监管制度,明确提出了发展交易保证机构和建立存量房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制度。这一规定对全国各地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房地产中介市场诚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一、交易保证机构
(一)欧美房地产市场相关问题简介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90%以上的房屋交易除了买卖双方各自由经纪公司代表其利益,或者由同一个中介经纪居间完成双方的交易活动以外,其中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就是Escrow Service, 即由Escrow公司作为整个交易合同上的验证和见证方,负责执行交易当中的资金监管。所谓房地产资金监管,是指房屋买卖双方在达成交易后,按照交易合同中达成之交易金额及完成交易所需的其它部分或全部款项,存入由第三方开立的与全部或部分利益方进行联合监管的账号,并由第三方对交易过程中各款项按照各方确认的资金使用计划进行监督使用,以确保交易资金专款专用的行为。欧美的房屋买卖基本上是由专门的Escrow公司作为房屋买卖中的独立第三人对房屋出让和受让中的各种条件加以验证和见证,从而对资金加以监管。其作用类似于我们接下来将要探讨的交易保证机构。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比较多见的Escrow应用形式有: Escrow账户、Escrow信用证、Escrow合同。其中Escrow账户是Escrow在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应用方式之一。
(二)交易保证机构及其存在形式分析
《通知》第5条规定“发展交易保证机构,专门从事交易资金监管。交易保证机构不得从事经纪业务”。结合上文所述,这里所指的“交易保证机构”应当是类似于Escrow公司专门设立作为第三方对整个交易合同的履行和合法性进行见证和验证,保障交易资金的专款专用且独立于房地产经纪业务的资金监管机构。至于设立主体,由于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设立主体可以是国家、社会团体也可以是个人,其性质可以是法人也可能是其他非法人组织。但由于我国正处于“交易保证机构”的起步发展阶段,短期内无法成立大量的专门交易保证机构来满足市场的需要,于是,一些有实力的经纪公司和其他类型的非专门交易保证机构在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也可以承担资金监管的职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保证机构。
如《北京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存量房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手房”)在《通知》的基础上对保证机构做了相对细化的规定,《规定》要求“房地产经纪机构、交易保证机构(以下简称“保证机构”)在从事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划转业务之前,应向市建委备案,领取《设立“专用账户”保证机构备案证明》”;备案后与商业银行签署《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划转合作协议》,开设“专用账户”;最后再与中介协会签订《存量房交易保证金托管协议》,将100万元保证金存入保证金账户内,经中介协会核查并在“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信息网”后,保证机构即可从事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划转业务。目前,北京市公布的包括经纪公司、投资担保公司、房地产评估公司、房地产咨询公司在内的22家“保证机构”中即使是曾被媒体认为是北京首家交易保证机构的“北京开太物业交易保证有限公司”也并非专门为了资金监管而设立的机构。
从上述北京市行业协会关于“保证机构”的规定来看,显然此“保证机构”不仅包含《通知》中所指的“交易保证机构”,而且包含了凡符合一定资格并设立了“专用账户”、缴纳了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并经备案公告的其他机构。事实上,该《通知》颁布后,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保证机构”以各种形式“现身”,如济南市房地产市场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交易保证机构开立“专用账户”无偿为客户办理二手房交易资金的托管服务;一些开展了信托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如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这种保证职能;甚至国外的某些金融银行早已有此项监管业务。“交易保证机构相当于统称,北京将根据注册资金、保证金、从业年限、有无不良记录等标准,批准符合条件的交易保证机构”。
综上,笔者认为,我国房地产中介市场新兴的交易保证机构包括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狭义上的交易保证机构即是指专门设立作为第三方对整个交易合同的履行和合法性进行见证和验证,保障交易资金的专款专用且独立于房地产经纪业务的资金监管机构。而广义上的保证机构的范围很广,凡符合一定资格并设立了“专用账户”、缴纳了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并经备案公告的其他机构,如经纪公司、投资担保公司、咨询公司、甚至银行、律师事务所等都可以成为交易保证机构。
二、“专用账户”相关问题研究
(一)Escrow账户
Escrow的基本涵义是指由第三人保存、待条件成就后交付受让人的契据,在经贸活动中因具有增进当事人之间的信任、保障合同履行的功能而被广泛采用。其核心内容是债务人、出让人或承诺人将书面文件、契据、钱款、证券或其它财产交给独立的第三人保管,当约定的条件成就时或者法律事件发生时,由该第三人将其保管的书面文件、契据、钱款、证券或其它财产交给债权人或受让人或受诺人。Escrow账户是Escrow在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应用方式。例如,一大型房地产项目的发展商向国外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贷款人要求借款人在其认可的银行设立Escrow账户(在香港,通常是贷款人指定的律师事务所的账户),借款人须将其在关于该项目的预售合同、出售合同、出租合同项下的全部收益存入该账户,除非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未经贷款人事先书面同意,借款人不能从中提取任何款项:(1)向贷款人付款;(2)该账户中的资金总额已超过了借款人下期还贷额、利息和其他应付费用以及完成项目建设的费用和正常支出(包括纳税等)。虽然我国没有Escrow的提法,但是很多经济活动都对这一形式加以了借鉴和运用,如信托账户、提存制度等。下面我们将要谈到的“专用账户”同样是建立在这一原理之上的。
(二) “专用账户”及其专用性和独立性
“专用账户”是指房地产经纪公司等交易保证机构(广义)在银行开立的以其机构名义为账户名、专用于存量房交易资金结算的、独立于机构自有资金账户的存款账户。
如上文所提到的我国香港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交易中,律师事务所可以充当Escrow中第三人的角色,在买卖合同中发挥监督作用。而律师事务所之所以有资格充当这种角色就有赖于其运作规则详尽地类似于Escrow账户的“当事人账户”。香港法例第159章73条“事务律师账目规则”中将“以事务律师名义在银行开立的往来或储蓄账户,而账户的名称是有‘Client’一字的账户称之为‘当事人账户’”。应当存入账户的款项主要包括:a.信托款项(在本文研究范畴中即指律师事务所或律师所受领的属于当事人之间的存量房房屋交易款项);b.属事务所所有而需用于开立或维护该账户的款项;c.用以填补违反不应当由事务律师从当事人账户中提取款项的规定而曾违规提出使用的款项等。除特殊规定外,其他和律所有关的款项均不能存入此账户1。同样《通知》中也规定:“对于本《通知》下发后新发生的业务,通过房地产经纪机构或交易保证机构划转交易结算资金的,房地产经纪机构或交易保证机构必须在银行开立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账户名称为房地产经纪机构或交易保证机构名称后加‘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字样,该专用存款账户专门用于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的存储和支付”。交易结算资金的存储和划转均应通过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进行,房地产经纪机构、交易保证机构和房地产经纪人员不得通过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以外的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代收代付交易资金。此处之规定明确表明了“专用账户”的专用性,而这一属性也为“专用账户”这一名称的应有之意。
篇6
一、继续做好二手房资金监管工作
资金监管,特别是全额资金监管,是降低交易风险的有效措施。在经过房源核验、卖方资格审查、购房人资格审查、购房人贷款资格预审、合同网签、不动产登记、贷款审核、贷款指定账户拨付、交易资金给付等流程后,买方的首付款、应得的后续房款可以保证不被挪用;如交易不能继续,卖方也能顺利追回首付款。
不动产统一登记后,监管所涉各方由原来房屋登记机构与银行、交易当事人变成了房屋交易、不动产登记、银行、交易当事人。格局的变化带来了流程的动,部分交易登记分设的城市,原监管机构无法独立完成交易登记事项,监管流程整合未能跟上,监管平台未能更新,导致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名存实亡。监管部门宜根据住建部《房屋交易与产权管理工作导则》要求,继续做好二手房资金监管工作,不动产登记机构应予以协助。
二、以不动产登记为抓手保护交易安全
以二手房交易登记为例,买方负有在一定期限内给付房款的义务,由于这个期限与登记时间不一致,必然导致登记与给付不同步。这种不同步便是交易双方风险的主要原因。从预告登记、抵押权首次登记着手,完善交易登记流程,可以有效避免风险。
首先,在交易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申请转移登记前,双方当事人可按照合同约定申请房屋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预告登记。买方可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取得物权的期待权,防范卖方一房两卖。需要注意的是,预告登记的有效保护时间为自核准预告登记至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3个月。因此,买方应督促卖方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登记申请。
其次,交易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双方当事人可在合同中约定:买方取得房屋后,将该房屋作为给付后续房款的担保。双方在申请房屋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登记时同时申请抵押权首次登记,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一并受理并登记。卖方可以了解贷款(抵押)的进度,防范买方将房屋恶意变卖或用于其他目的的抵押。需要注意的是,办理二手房贷款的银行可能会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不愿接受已设有抵押房屋作为抵押物,应加强协调。
三、加强二手房贷款资金流向监管
一般来说,银行对二手房贷款的审核包括贷款原因、贷款用途、贷款人信用、还款能力、抵押物有无瑕疵、抵押价值是否足够等,并不审查所贷款项的去向。
鉴于二手房交易的购房贷款中,贷款申请人明确贷款目的为购房,银行在审核阶段,可以接受拟用于抵押的房屋已为剩余房款的给付提供担保,具体可按如下流程操作:
1.交易双方签订合同;2.申请转移登记及余款给付抵押登记;3.买方申请贷款;4.银行、交易双方签订付款协议,明确贷款全部用于清偿房款,并直接拨付至双方共同指定的账户,钱款到达指定账户后,视为房款给付;5.银行审核;6.银行申请抵押权顺位登记;7.买方申请注销抵押权登记,银行拨付贷款;8.银行自动转为第一顺位抵押权人。
四、银行监管二手房贷款资金流向的难点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国际金融 跨境资本流动 关联交易 外汇管理
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7-012-03
一、 跨境关联交易基本问题
会计学意义上的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他们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存在关联方关系。”
一般认为,避税和利润操纵是关联交易的主要目的。通过避税筹划、转移定价、转移资产等方式,关联企业可以实现整体税负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危害极大,它不仅损害了非关联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而且对证券市场构成严重损害。对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不再赘述。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涉及境内外的跨境关联交易数目大大增加。与之相适应,其形式也有了新变化。
一是跨国公司内部关联交易增多。跨国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方面,采取由母公司统一采购、内部定价、货款垫付的方式,从整个集团角度控制成本;在产品销售方面,大部分子公司的产品均销售给母公司或关联公司。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利用内部价格转移来调节境内子公司的利润,从而实现转移外汇和避税的目的。
二是关联交易涉及更多的不同所有制企业。历史上,由于体制原因,在我国国有企业、由国企改制的上市公司等关联交易活动比较频繁。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市场化、开放化的推进,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的关联交易行为在增多;特别是,涉及到离岸金融中心的关联企业活动大幅增加。
三是关联交易的目的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在传统的避税和利润转移目的基础上,跨境关联交易衍生出了很多新内容。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通过贸易、非贸易和资本项目渠道,以各种形式从境外母公司及关联企业汇入大额的外汇资金,以赚取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利用关联交易进行洗钱,达到非法收入合法化的目的,等等。
二、 跨境关联交易的风险分析及外汇监管重点
跨境关联交易涉及外汇资金的流出入,对我国外汇管理具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收支持续大幅“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形势下,更需要高度关注跨境关联交易的各种风险。
首先,跨境关联交易可能在实质上突破贸易的真实性背景,带来外汇资金的流出入,这会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加大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难度。我国仍是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在经常项目项下仍有必要对外汇资金流入结汇进行真实性审核,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此要求显得更加重要。而跨境关联交易很可能突破这方面的规定。从表面上来看,跨境关联交易的外汇业务一般具有合规性;但实际上,关联企业可以通过低买高卖、虚假贸易等做法实现跨境资金的流入,在时机合适时再通过转移定价、利润返回等形式将资金汇出,从而赚取人民币升值的收益。而整个关联企业集团仿佛一个“黑箱”,外界无从察觉。这将对一国的外汇管理和货币政策产生冲击。
其次,跨境关联交易可能导致金融风险上升,影响外汇市场秩序。关联企业大量利用信用证方式从事国际贸易,向银行申请较高额度,充分套取银行资金。而开证申请人由于融资环节中断导致无法及时付款,由此形成的信用证垫款往往数额巨大,而一旦缺乏真实贸易背景,将比一般因经营问题导致无法付汇的信用证垫款更难催收。虽然经外汇局批准,银行可以作为购汇主体用通过司法途径追缴或者企业主动偿还的人民币资金,购汇冲抵其信用证项下外汇垫款,但信用证垫款一方面可能会带来银行不良资产上升,从而导致金融风险上升;另一方面,利用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大量骗购外汇、逃汇或非法融资,扰乱了正常的外汇市场秩序;而即使企业可以用人民币向银行购买外汇来偿还其造成的外汇垫款,却依然有可能造成银行的货币错配风险。
再次,跨境关联交易可能涉及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危害国家经济金融秩序。利用关联交易进行洗钱的方法有很多,跨境洗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近年来其比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洗钱的终极目的是将非法所得合法化,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则很可能成为掏空企业、侵吞国有资产、套取银行资金、资本外逃的通道之一,此类案例在以往的检查过程中就曾被发现过。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离岸金融中心和离岸公司。诸如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是中国大陆资本外逃然后回流的“中转战”,这是国内外经济界公开的秘密(梅新育,2004)。可以发现,很多关联交易都有海外离岸公司的背景,由于离岸金融中心监管极为松弛而且不透明,这给资金流出入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从当前情况来看,离岸金融中心确实已成为不法分子借关联交易洗钱、逃避税、逃套汇以及侵吞国有资产的主要渠道之一。
有鉴于此,从加强对外汇流入的监测和管理、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出发,我国有必要将跨境关联交易等的资金流动情况作为当前重点监测内容之一。由于跨境关联交易的运作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和隐蔽,加之各种因素,对其调查和监管的难度都显得更大。当前国际上对于关联交易的监管有实质性限制、税法调整、信息披露、独立董事意见和股东派生诉讼等诸多做法,其核心是定价政策的公允性。但是更重要的,我们认为上述措施应当与我国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相协调;可以看到,不仅仅是跨境关联交易,当前外汇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包括“热钱”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等实质上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些结构问题、内外不均衡问题。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三十年、市场体制逐步确立后,这些问题已开始逐渐显露它的弊端。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外汇检查和监管力度固然重要,但是在新形势下对多种宏观政策的重新审视和适时、适度调整才是更深层次上的解决办法。
三、 政策建议
(一)外资外贸和产业政策的适时调整非常必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引进外资和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此,规定了种种税收、产业以及外汇外贸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对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政策“寻租”空间,加大了监管难度。而且,这些优惠政策实质上是没有严格区分对象的,企业只需稍做变通即可享受。例如,避税是设立关联企业的重要目的,对此企业普遍不否认。但是对于一些只是从事简单转口贸易、没有任何实业的关联企业,却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特区税收优惠等很多便利政策,这就很值得研究。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技术和资金“双缺口”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变,我们认为应当适时调整外资外贸政策,公平内外资税收待遇,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同时要调节外资投向,对从事非实业型的企业加以规范、严格管理,逐渐减少甚至取消政策优惠。
(二)针对跨境关联交易定性难等特点,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监管
跨境关联交易的定性难是个普遍特点,这给监管和检查带来了挑战。由于一部分关联企业在境外注册、交易,出于检查手段、国际惯例等因素的限制,监管当局很难进一步去查实。定价政策的公允性是判断关联交易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不是熟悉国内外市场的专业人士,很难发现其中漏洞。另外,关联交易像一般市场交易行为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没有哪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定不允许进行关联交易,只有当它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从而导致风险增大、影响到金融稳定时才对其加以限制和做出规定,因此它的发现和检查都比较困难。对于跨境关联交易更是如此。从表面上来看,其外汇合规性一般并无多大问题,仅仅依靠外汇局来检查,很难真正发现问题,只有得到银行、海关、税务、各金融监管部门、公安等多方面的支持、协调配合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对设立在特殊经济区的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活动加强管理
特殊经济区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为了支持其发展,国家一般对其实行特殊监管,并给予种种便利。特别是对于保税区,其接近于自由贸易区,外经贸、外汇管理等部门都对其实行更为优惠的政策。例如,保税区可以用外币计价结算;不实行强制结汇制度;货物进口无需报关单而只要备案清单;用关外直接转销的方法,货物无需办理核销手续;区内企业开立外汇帐户比较宽松;等等。保税区等的设立有助于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但与此同时,有关当局对保税区等特殊经济区的监管也一直是难点。一方面区内企业素质参差不齐,为了逃避监管或者享受优惠政策,许多企业都选择在此注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外汇监管也一直比较困难。对于关联企业而言,其更有条件、也更有可能选择利用保税区等从事关联交易,而外汇局对其贸易背景更加难以考察。
(四)考虑对离案金融中心的关联企业及其跨境资金流动实施专门监管
在当前形势下,可以考虑对离岸金融中心实行专门监管,加大外汇监管力度。在监管和检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关联企业都具有海外离岸公司的背景。离岸公司与其子公司、实际投资人等之间关系十分复杂且隐蔽,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和无信息披露义务,外界一般难以了解其实际资金运作状况,这就为关联公司的一些规避管制甚至违规行为提供了便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们认为应当对来自于离岸金融中心的跨境资金流动加大监管力度,实施专门监管;并考虑通过改进税制、征收差别税等政策措施对其加以实际控制。
参考文献:
1.梁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赵诗伟:《离岸公司法:理论、制度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4
3.谢平:《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中信出版社,2004
4.张新、郑杨:《经济转型与外汇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任惠,“资本外逃的原因与主要渠道”,《资本市场》2001年第9期
6.“国际游资给我们带来什么”,《证券日报》2003年10月16日
篇8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 风险 监管
一、第三方支付的定义
在科技与经济同步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但是,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由于买家和卖家不是面对面的交易,物流和资金流也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对买卖双方监督和约束机制的严重缺乏,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在此情形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一种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所谓“第三方支付”,指的是在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一个中立的支付平台,把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一种信用中介或媒介,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将形形的支付工具整合起来,为买卖双方提供各种支付中介服务。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B2B,B2C,C2C等形式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将成为中国金融支付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其中,我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PayPal(ebay)、支付宝(阿里巴巴、淘宝)、财付通(腾讯)等等
但是,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不断做大,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第三方支付也面临着监管法律缺失的困境。因此,分析第三方支付所带来的风险,结合我国对这个市场自身监管所存在的问题,为有关部门有效地对第三方支付市场进行金融监管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三、我国第三方支付现存的问题
1、资金沉淀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采用了二次清算的模式,从而使客户交易资金在第三方支付公司账户中形成了资金沉淀。在这种模式下,沉淀的资金主要包括两部分:(1)交易过程中的在途资金;(2)交易前或交易后暂时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里的资金。其中,前者的数额尤为惊人,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轻易地从中获得利息,从而取得巨额收益。当前,很少有第三方支付公司会将用户的交易资金存放在专用账户,他们往往都会直接支配交易资金,这就容易造成资金不受监管甚至越权调用的风险。因此,这笔钱如何管理将是一个大问题。
2、电子货币问题
众所周知,在我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才具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商业银行也只是在央行的监管下发行信用卡等等。但是从技术上来说,可能成为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跟前者相比,后两者常被忽略,例如腾讯公司发行的Q币已开始扮演硬通货的角色。所以,电子货币的合法性问题以及电子货币在无国界范围内的税收、法律、外汇汇率、货币供应和金融危机等方面的潜在问题,应该要引起我国有关监管部门的重视。
3、金融犯罪问题
由于网上交易具有匿名性、隐蔽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因此,第三方交易平台往往成为虚假交易的温床。虚假交易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目的:例如不法分子可以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或者交易者对系统的不熟悉来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可以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进行洗钱活动,抑或是贿赂、偷税漏税、变相侵吞国有资产或他人资产等其它非法活动。
4、客户信息安全问题
买家或卖家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同时,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信息透露给了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果第三方支付公司出售客户信息资料,将能换取巨额的经济利益。客户信息的泄露,会对客户的资金安全和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地威胁。
四、对于加强第三方支付金融监管的建议
1、建立托管账户
由于第三方支付存在着资金沉淀问题,因此,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商业银行开立托管账户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方支付公司选择某一家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托管银行,由该商业银行定期出具资金的使用报告,使得金融监管机构通过这些银行系统就能了解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严格区分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以防范资金沉淀问题的产生。
2、规范虚拟货币
电子货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对于央行的货币发行确实造成了诸如通货膨胀之类的消极影响。因此,有关部门要尽快规范电子货币的发行和使用,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对此进行监督和管理。
3、联合有关部门打击金融犯罪
有关部门在制定行业法规,进行行业监管的同时,应该联合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尽量避免出现诸如洗钱、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不法行为的出现。第三方支付公司应该及时汇报不正常的交易情况,并上报交易记录,由专门的独立机构进行审查。
4、通过立法,保障客户安全
鉴于泄露客户信息是诸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通病,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令禁止此种行为的出现。只有通过立法加强对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才能避免公司利用信息和技术、业务上的优势损害消费者利益,从而维护交易公平,确保数据保密和信息安全。
六、结语
第三方支付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对我国的监管部门来说,自然不能因噎废食。虽然这个行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加强监管,使得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步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马佳.第三方支付服务的风险与监管.经营管理者,2010,7.188
[2]王茹.第三方支付及其金融监管.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3.54-55
篇9
关键词:第三方网上支付;洗钱风险;监管
作者简介:林娟(1982-),女,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硕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孙志成(1982-),男,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硕士,研究方向:数理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4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106-02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第三方网上支付得以迅猛发展。它依托于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间接使用第三方网上支付,实现了用户和商户、商户和商户之间在线货币支付、资金转移、信息传递和查询统计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结算方式,第三方网上支付活动建立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灵活和经济的支付途径的同时,也暴露出新的洗钱风险,给反洗钱监管带来了很多难点。
一、第三方网上支付潜在的洗钱风险分析
(一)为资金非法流转提供渠道
非金融机构提供第三方网上支付服务的交易模式使得资金的流转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很容易被洗钱分子利用,成为洗钱犯罪的源头。客户在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开立虚拟账户时,自行登记姓名、证件号码、联系电话和地址等信息,非金融机构难以逐一核实查证信息的真实性,也没有进行核实查证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客户在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转账或支付时,通过银行账户转入或使用现金购买不记名充值卡充值等方式将资金注入虚拟账户,形成非金融机构客户资金的来源,利用互联网输入支付指令将资金由客户账户划入支付中介的账户并最终划入目标账户,这一方式规避了虚拟账户不能存取现金的限制,实现了隐匿资金流转的功能。在整个结算过程中,第三方网上支付充当买方的“卖方”和卖方的“买方”,即使这两个交易过程发生在同一银行系统,银行也无法确定这两项交易的因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可以屏蔽银行对资金流向的识别,干扰交易的可追溯性,使得监管者很难确认交易的真实背景,非法资金可以借此披上合法的外衣,自由出入金融系统,进行各类正常经济活动。
(二)为巨额沉淀资金非法使用提供可能
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虽然不是金融企业,却具备了类似吸收储蓄资金、集资、组织基金等功能,并形成资金沉淀,成为“天然的资金池”,沉淀资金运营模式很容易被洗钱分子利用,成为滋生洗钱犯罪的工具。沉淀资金包括交易过程中的在途资金和交易前后暂存在支付平台的资金,当业务达到一定规模时,由于不同客户的结算周期不同和结算时间间隔的存在,第三方中介账户中的资金量会相当可观。这些沉淀的资金被存放在以网络为基础的支付平台上,虚拟账户的余额只是一个代表符号,真正的货币资金则完全受控于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可以通过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入,也可以进行其他投资获得收益,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基于利益驱动很容易产生资金转移和挪用的冲动,成为不法分子攻击的对象。
(三)为非法套现提供便利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提供了类似银行收单业务的网上收单业务,但不能像银行那样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实地调查、审核消费单据、不定期上门回访等,无法判断商户资质和交易的真实性,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作为套现工具。第三方网上支付套现通常是通过两个虚拟账号串通进行虚假交易或交易双方取消交易退回货款的方式来实现套取信用额度并获得现金的行为。通过采取这种方式,持卡人可以长期套取银行的资金,实现“无息用款”,此时,第三方支付仅仅是被动地充当中介作用。当恶意套现者通过虚假购物的形式在第三方网上支付工具上进行透支刷卡时,交易资金由信用卡账户进入第三方虚拟账户,“商家”获得“购物者”(这里的商家和购物者也可能是同一人)支付的货款后从银行取现,再返还给买家。整个过程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只是在网上走了一个过程,信用卡套现就成为了现实。
二、第三方网上支付洗钱风险监管难点
第三方网上支付的发展处于上升期,其年交易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业务创新能力也不可小觑,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支付服务,更好地契合了客户群体的支付服务需求。然而,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洗钱活动的监控之网尚且“网眼过大、网线过松”,反洗钱监管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一)缺乏完善的反洗钱监管体系
在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的反洗钱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反洗钱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在反洗钱意识、内控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工作人员反洗钱知识教育与培训方面存在不足。而在反洗钱监管方面,央行于2010年12月3日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反洗钱措施相关内容,也将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纳入反洗钱监管体系,但反洗钱监管措施并不齐全,没有专门针对这类企业的反洗钱监管办法,反洗钱监管体系仍不完善。这使得第三方支付企业实质上仍然游离于反洗钱工作机制以外,成为反洗钱监管的高危区域。
(二)识别非法交易难度大
第三方网上支付通过开立虚拟账户,使用密码、安全认证、电子交易指令等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实现了交易的无纸化。其业务活动由客户主动发起,只要账户有足够的余额,客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意自主地划拨资金,无须注明用途,从发出指令到交易完成基本不需要经过人工处理,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从而导致交易的真实性、合规性很难识别。
(三)网络环境下洗钱犯罪的监测分析手段落后
目前网上信息的安全仍处于多头管理的状态,缺乏对第三方网上支付的信息跟踪、信息监测、信息报告等方面的严格管理。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在对网络洗钱监测分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通过网络进行的支付交易,由于监测手段的落后,难以及时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第三方网上支付洗钱风险监管建议
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发展迅猛,介入金融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被利用洗钱的风险已不容回避。因此,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反洗钱监管体系,防范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网上支付体系转移资金从事洗钱活动。
(一)规范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反洗钱职责,要求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模式,要求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切实履行防范洗钱行为的职责。
1、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识别是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在开立虚拟账户时,要遵循实名制原则,确保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于商户(收款方),除要求其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保证实名开户外,还应审核其商户资格――经营范围、销售的产品(服务)是否合法,杜绝不法分子伪装成商户,利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收集归拢资金。通过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从源头上防范洗钱活动,为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预防洗钱犯罪、防范洗钱风险构筑第一道安全防线。
2、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应设计交易监控程序,对支付交易进行实时监测,对于不符合正常贸易行为或洗钱风险度高的交易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有效地识别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并依法向中国反洗钱检测分析中心报告。此外,第三方网上支付还应对通过不记名的充值卡等定向支付工具向虚拟账户充值的行为进行监测,杜绝非法资金注入金融系统洗钱。
3、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是一切业务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判断洗钱行为的重要依据。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应本着真实、完整的原则保存客户虚拟账户和第三方网上支付账户的交易记录,不得以批量处理信息代替具体交易记录,隐匿资金的真实因果关系。
4、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应根据其特有的风险点、客户的特点和账户的属性,并充分考虑业务、行业、客户自身职业等因素,将客户合理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客户。通过对客户进行洗钱风险等级分类后,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有区别地制订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建立完善的反洗钱实时监测分析系统,提高第三方网上支付洗钱风险分析能力
既然不法分子选择第三方网上支付进行洗钱,我们就有必要采用更先进的反洗钱实时监测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设定相应的大额和可疑交易识别指标,运用高度自动化的电子交易自动报告系统,甄别电子支付工具交易中的各类人民币和外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并能与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实行联网,以利于及时监测分析和甄别洗钱犯罪及洗钱行为。建立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反洗钱电子实时监测系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在洗钱犯罪行为发生后找到充分的证据,更重要的是能在洗钱犯罪行为刚刚发生时就能监测,并配合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三)关注第三方网上支付模式下的业务创新,及时调整监管政策
从发展态势看,第三方网上支付功能越来越强大,借助开放的支付网络、创新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不断进行支付服务产品创新。因此,监管部门要密切关注和研究第三方网上支付创新拓展的业务领域,及时调整完善监管政策。同时要求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在业务创新时分析和评估洗钱风险,在操作规程中设计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大力开展反洗钱宣传培训,提高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从业人员反洗钱素质
针对第三方网上支付特有的洗钱风险点,定期对第三方网上支付从业人员开展培训,使其树立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及合规意识,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责任,了解反洗钱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掌握必要的反洗钱技能,提高其反洗钱意识和识别能力。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培养一支既精通支付业务,又熟悉反洗钱业务的高素质队伍,将涉及第三方支付的洗钱行为遏制在反洗钱阵地的最前沿。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篇10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资产受托方):_______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资产监管方):_______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保_________、_________签订_______年_______字第_______号资产管理委托合同(以下称为“合同”)的履行,甲乙丙三方经协商,签订本协议书,约定甲乙双方授权及限制事项,并由丙方根据约定事项进行监管。
第一条 甲方在丙方开立资金帐户(资金帐号:________),并存入资金人民币________元。乙方自愿转入资金或证券市值人民币________至甲方帐户(下称“监管帐户”),作为对甲方所委托资产的本金及约定收益的保证。甲乙双方保证该资产合法性。
第二条 本协议监管期限(即帐户锁定期间)______________,自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第三条 甲方资产年收益率_________,收益计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元),收益按季度支付,甲方可以在 ______年____月_____日、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日从监管帐户每次转出收益款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元),在______年 _____月_____日转出本金_________万元。(甲方取款时须凭加盖双方印章的取款单)
第四条 帐户锁定期间,甲方委托乙方在其资金帐户对应的股票帐户内进行有价证券买卖交易活动,帐户资金密码由甲方管理。
第五条 甲方在丙方开立的上述帐户在锁定期间,必须在丙方办理股票指定交易。三方中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提取现金、转托管、撤销指定交易等。本合同第七、八、十条情形出现则按相应规定执行,三方予以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