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企业税收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21 18:0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企业税收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外源融资;税收政策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具有效益高、融资成本低的优点,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数据显示,内源融资约占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90.5%,但内源融资易受企业利润数额的影响,因此内源融资比重太高会增加短期资金短缺的风险。当前,中小企业允许通过私募发售或公开市场发售来实行股权融资。与公开发售股票相比,私募股权投资的适用范围更广、门槛更低,是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有直接扶持、鼓励金融结构投资及税收优惠政策三种。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但存在的问题却是不容小觑的。对此,下文予以详细论述,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中小企业融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但现行税收中却也存在一系列对中小企业融资不利的因素。
(一)内源融资税收政策的不足
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优惠力度小。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是25%,但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征缴20%的企业所得税;对于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且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仅计企业所得的50%,同时征缴20%的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征缴15%的企业所得税,且研究费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据此可知,那些不符合条件且又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依然缴付与大企业无异的企业所得税。现折旧方式对中小企业自由资金的积累不利。《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指出:唯有以下两类方可列为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产品更新换代过快的固定资产、高腐蚀且强震动条件下的固定资产,以及对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四个领域重点行业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包括自行建造),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对四个领域重点行业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含)的,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全额扣除;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而对于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固定资产,则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详见表1。数据显示,国内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寿命为2.5年,因此以上折旧方法会使多数中小企业多缴付企业所得税,同时也会降低企业时下的净利润及增加中小企业起步2-3年的内源融资难度。
(二)外源融资税收政策的不足
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现行的税收政策主要在利息税前扣除上存在问题,即税法规定:对于非金融企业之间借款的利息支出,按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算得的数额的超出部分不可扣除。很显然,此项规定会对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的外源融资产生不利影响。从金融结构的角度来看,国家对资金供应方并未给予多大的税收支持,即:未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税收优惠。当前,国家几乎未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任何税收优惠。除隶属国家扶贫基金会的小额贷款公司享有较低的税收优惠之外,所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均需缴付企业所得税25%及营业税、附加5.56%,同时贷款专项准备金不能按贷款的风险比例计提或税前扣除。小额贷款公司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障,因此上述规定定会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的税收优惠不足。表2为2012年国家创业风险投资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分布。结合表2可知,国家对风险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以下不足之处:仅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此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企业的股息收入被重复征税,并也无法享受投资抵扣的优惠。
二、中小企业融资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外源融资税收政策的完善建议
外源融资税收政策的完善是指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自有资本的积累,此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扩大小型微利企业的范围现行税法中,小型微利企业分为工业类中小企业、其他类中小企业两种。对此,税法应重划小型微利企业为科技类、服务类、工业类、农牧类及其他,同时扩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定义范围;按国家规定标准来重新界定小型微利企业的范围;按中小企业所属行业设置高低档次的税率,以使税收政策更具差异性和针对性。
2、加速折旧计提固定资产从前文可知,直线法计提折旧不利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此,应采取以下改进办法:对于拥有较多机器设备的中小企业,允许其在发展初期加速折旧计提固定资产,直至进入成熟期之后,再按直线法对新购入的机器设备计提折旧。
3、实行增值税税收优惠《增值税暂行条例》(2009年1月1日)将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降至3%。小规模纳税人不符合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条件,因此所承担的税负依然较重。调查数据显示,小规模商业企业增值税的税负高出一般纳税人1-2%,但此类企业却能为数以万计人提供就业岗位。因此,国家应降低小规模商业企业纳税人的征收率,以体现税负公平。
(二)外源融资税收政策的完善建议
外源融资税收政策具体从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收益上来完善,即政府向金融机构给予风险赔偿,以激发中小企业的服务热情。以税收政策促风险投资。风险资本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因此,风险投资机构税收政策的完善既能帮助中小企业摆脱融资难的困境,又能促使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多元化。风险投资机构税收政策的完善建议有:为风险投资提供阶段性支持,即对向未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超过2年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政策倾斜,同时加强对风险机构初期投资的补偿;按投资年限设递增式抵扣额或递减式税率;不同风险投资机构均享受相同的税收优惠。激励商业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难从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是风险过大。对此,政府应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以平衡风险与利益,即政府可向贷款给国家扶持类中小企业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政策;对于中小企业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按比例扣除当前银行需缴付的营业税,以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激励商业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健全融资租赁税收政策。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完善应紧紧围绕以下两点: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增强融资租赁的积极作用。此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在税法上允许承租人加速折旧,即允许融资租赁加速折旧,同时按固定资产的分类采取程度不一的折旧方法;税前扣除承租方的坏账准备金,即在会计制度及税法上统一规定承租人坏账准备金的处理办法,即坏账准备金计提之后均可税前扣除。
三、结束语
《第一财经日报》指出:中小企业的分类信息指数在2013年第一季度呈涨少跌多的格局,即宏观信息指数较上季度上涨3.17%,融资信息指数、投资信息指数及运营信息指数分别下跌14.02%、11.87%、7.31%。可见,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并不乐观,且亟待改善。对此,本文分别从内、外源融资方面浅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以供同行借鉴。
作者:李健瑛 单位:四川正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金春良.宏观调控政策下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局及其对策分析——以无锡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2,08:129-132
[2]张芬.促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3:165-166
[3]王士伟.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及融资政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0:88-91
篇2
1、行政管理对策
财政收入是维持国家事业建设的基本保障,搞好财政体制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新时期财政部颁发了新的税收政策,由于缺乏充足的市场实践经验,税收政策执行过程存在着诸多的风险隐患。为了避免财政结构失控造成的不利影响,财政部与税务局需建立综合性的合作机制。从宏观角度来说,税收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对象,每年编制或调整税收政策以满足市场经营的要求,推动了国内税收机制的改革发展。现代微观经济理论提出,税收可从局部上影响国内经济决策的灵活调整,进而对整个国家经济趋势产生积极的影响[4]。鉴于税收政策整体发挥的经济作用,我国正不断地改进传统税收模式,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内务税收的严格要求。其中,着重解决税收政策风险是财政部门及税务局管理的首要内容。
2、企业管理对策
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开发性,企业不再仅仅是经营主体,也是市场投资主体的一大构成。通过将剩余资金转投其他行业,达到预定周期后收取利息、分红等利益。融资是在合法范围内拟定的资金经济对策,向市场投放具体项目以维持资金供应,待项目结束后分配对等的收益给投资者。融资不仅为投资者创造了资金收益,也是税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成因,常因融资失控而扰乱税收政策实施。企业日常经营期间会遇到各种资金需求,为了维持资金链供应持续进行而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以创造出预算周期内的经济收益,同时也要注重融资问题产生的税收风险,及时拟定切实可行的综合调控方案。例如,经营者根据国内税收环境调整经营措施,以“税收风险控制”为中心思想,逐渐地优化税收政策模式,帮助企业解决经营期间遇到的风险问题。
3、培训管理对策
在对企业税收风险执行控制方案过程中,需要税务局的决策者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只有通过该局的最高决策机构人员带头提高该项工作的认识,才能引起税务局及企业对风险控制工作的认识。开展培训管理活动有助于降低税收风险的不利影响,经过培训从思想、实践等方面改善税务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带动企业走税收政策改革机制。常用的培训方式可以有视频学习、座谈学习、每月举行民主生活和等方式来提高该类人群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4、结论
篇3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深入实施,是我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重要成果涌现出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政策、资金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不完善也给企业自主创新带来严峻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推进。特别是企业创新资金的不足以及科技创新风险的存在企业的科技创新很难在市场上进行成功的融资。因此,从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两个方面探讨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一、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分析
(一)税收激励政策现状
近些年来,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这些税收扶持政策对于推动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税收政策对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没有形成足够能量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
1.对研发环节给与支持的税收激励政策只占很小的比例。税收激励只是对已经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已经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施优惠,而对技术落后继续进行技术更新的企业以及正在进行科技开发的活动缺少鼓励措施,使企业只关心科技成果的应用而不注重对科技开发的投入,不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税收政策的制度性缺陷,抵消了政策优惠的力度。生产型增值税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抑制作用;企业所得税内外有别导致内资企业税负偏重,严重制约企业的积累和发展能力,是长期存在的制度性因素。总体而言,税收政策产生的效应,制度性缺陷的抑制力更强。
4.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根据各个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税收优惠形式的特点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由于忽视了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税种少征,往往另一个税种多征,形成各税种之间政策效力相互抵消。
5.对于高科技人员的优惠措施较少。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中对高科技人才的收入并没有明确的个人所得税优惠。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又降低了高科技行业人才的积极性,又降低了高科技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使大量人才外流。
(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建议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税收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财力基础,而且运用税收政策还可以激励企业逐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有利于创新成果的转化。因此,必须创造更适合的税收扶持与激励政策,来适应目前科技进步,尤其是自主创新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要求。
1.制定上下游产业链协调的税收政策.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企业自主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的环节上,因而我国针对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应该由偏重产业链的下游向产业链的上游转移,即从生产销售环节想开发研究环节转移,确立企业的研究开发环节为税收激励的重点。
2.建立起对所有企业适用的具有普惠制的创新激励机制。现行的许多优惠政策仍然存在诸多限制,只有部分企业可以享有优惠政策,而自主创新不是局限在部分企业,而是所有企业。因此,应当取消现行优惠政策中不合理、不公平的限制性条件,使特惠制变为普惠制。
3.改革增值税,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速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扩大增值税改革的试点范围,实行地区与行业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增值税增值范围,实行全面征收。适当扩大高科技行业享受增值税优惠的范围。对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实行零税率,做到彻底退税,使其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其竞争力。
4.加大对科技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的筹资渠道。我国现行税法几乎没有针对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在实际企业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对高科技人才的优惠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高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对高科技人员在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方面的收入减征,特殊成绩获得的各类奖励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5.完善税收制度,形成制度性的税收激励。建立起临时性与制度相结合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并在税收制度的设计上从整体上考虑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税种优惠形式的特点,各有侧重,从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共同发挥作用。
6.增加对科技环境保护的政策倾斜。针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活动,税收应给予特别优惠,这种优惠政策能加强我国的政策导向,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推动我国节约型、生态型社会的建设。
二、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研究
(一)金融支持政策现状
近年来,为了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已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及相关优惠政策,如加大科技贷款的投入总量,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等,这些都对促进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投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金融产品较少,尚不能完全满足投融资主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了金融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许多自主创新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强。目前我国政府资金主要针对产业的支持,直接针对产业项目,计划经济比较浓厚而时常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则更多的采用间接平台,建立机制,营造环境,相比之下,后一中方式更容易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2.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的投资工具形式单一,从而导致了金融机构在针对中小企业开展业务时,所承担的风险与可能的收益之间不对称的问题,结果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3.风险共担机制。在努力实现双赢的同时风险共担也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只能实行全额的担保,这样的作用基本将金融机构的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不利于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建议
发达和完善的金融业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强大的资本市场将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行为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完善企业创新的金融机制,将金融服务重点转向自主创新,加大金融系统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促进自主创新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金融改革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加强和完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信贷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一方面,要整合政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运用政策调节手段,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创新,加强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的相互配合,通过基金、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更多的资金支持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
2.政策型银行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等提供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出口,提供融资支持。
3.通过改善金融环境,促进商业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服务。商业银行对国家和省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应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及信贷政策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政府可以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对自主创新企业提供差别化、标准化的金融支持。
4.加快中小企业板建设,设置中小板“绿色通道”一是加快发展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恢复中小企业板的融资功能,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发展上市设立“绿色通道”,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缩短时间,减少费用。二是强化中小企业板监管措施。三是推动中小企业板制度创新。推进上市准入制度创新,建立适应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退市机制,推进全流通经济制下的交易与监管制度创新。四是加大中小企业上市资源的培养力度。
5.积极推进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要努力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等,既可以使银行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又可以有效弥补企业创新的资金缺口,实现科技和金融、企业和社会多赢共利的目标。
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一直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税收优惠政策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了帮扶小微企业成长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切实改善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支持和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当前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相关税制不完善,宣传针对性不强,税收优惠政策导向不明确等,影响了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效。因此,有必要探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以便税收优惠政策更好的为小微企业发展服务。
一、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
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例如,2016年的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小微企业印花税优惠政策、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为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税务总局要求从“全力宣传、全程服务、全年督查、全面分析”四个方面,并通过持续开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开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周”活动,开展对税务干部的业务培训,完善小微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软件,严格定额征税管理,建立小微企业咨询服务岗和12366反映诉求平台等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工作。这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每一户应享受税收优惠的小微企业“应享尽知”,努力让每一户小微企业办理享受税收优惠手续更为便捷,切实让每一级税务机关履行好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责任。通过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小微企业减税效果明显,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让更多创业者增强了信心,为小微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契机。
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发展空间仍有待提升,具体还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虽然国家在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扶持,但是这些政策涉及多个税种,散见于各种文件和法规中,无法有效的进行衔接,导致小微企业无法及时享受应有的优惠。同时,没有对小微企业的划型标准进行统一,关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都是临时性文件,稳定性不足,缺乏延续性,且这些规定法律级次较低、法律效力不足,很难为小微企业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对纳税人在掌握运用法律规定的时候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的初衷相违背。
2.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足
技术创新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内在动力。目前,小微企业提高了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显得力不从心。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不仅要减轻其税负,还应该促进其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但是现有税收优惠政策集中于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压力,缺乏针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鼓励政策。例如,按15%的税率征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这些企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范围,但是大部分小微企业还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因此,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并不适用于小微企业,也无法为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帮助。
3.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不够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小微企业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必要的资金供给,需要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扶持。但是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国家虽然出台了不少财税扶助政策来改善小微企业的生存、经营状况,但都是鼓励、号召性政策,针对服务于小微企业的民间金融机构很少有实质性的税收激励政策。例如,民间金融机构适用5%的营业税税率,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有很大的差别,民间金融机构也享受不到金融企业的税收待遇。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建议
针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各种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加以完善:
1.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规范系统的法律体系来扶持小微企业,这是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借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法律体系,为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提供法律依据。具体来说,需要对小微企业划型标准进行统一规定,根据行业特征、企业规模、企业数量、纳税规模来控制比例,事先小微企业的自动识别,降低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税收优惠。在此基础上,出台和完善小微企业税收规章制度,为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动力和法律保障。
2.完善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
首先,进一步扩大对小微企业在研发方面的税收优惠。例如,有些小微企业无独立研发能力,可鼓励其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若小微企业的投资用于企业自主研发,则允许其从应税所得额中作为费用扣除;并且对于研发成果收益,则应予以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则有利于进一步鼓励小微企业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最终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
其次,加大小微企业在引进技术人才方面的税收优惠,人才缺乏也是小微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有效地帮助小微企业引进人才,鼓励小微企业与高校联手,开展专业的职业培训,所产生的教育培训费用,允许小微企业在国家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列支标准以外据实扣除。
最后,完善税收抵扣和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在研发技术、职工培训和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加大力度。在小微企业所得税中,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其购买的实验设备可缩短折旧年限,从而加快其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最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3.制定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更大程度上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国家出台了印花税的相关优惠政策,但由于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加上融资方式过于单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迫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多数小微企业就会选择民间借贷,但随之而来的是过度借款带来的资产负债比率不断增长,从而影响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从小微企业的发展周期来看,企业需要借助更加切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并且具有稳定性的税收扶持政策来提高其融资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可以考虑给予小微企业不同于大企业的税收政策,考虑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再投资退税优惠或缓征所得税优惠,以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资金困难和融资难等方面。
四、结论
小微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应该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体系,完善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制定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使税收优惠政策顺利实施,实现税收征管与小微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黄冠豪.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14,03:16-20.
[2]岳树民,董正,徐廷].完善税收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J].税务与经济,2014,06:1-4.
[3]肖春明.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中国物价,2016,04:19-21.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建议
一、中小企业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富裕一方群众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到2008年底,我国实有企业971.46万户,99%以上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左右,近年来出口总额的60%来自中小企业,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由中小企业提供。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方便群众生活、保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地方经济的骨干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国际上来看,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其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重用,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最大,就业率保持相对稳定。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相对于经济增长期更为明显。以日、韩两国为例,日本虽在1975-1995年间经历了缓慢发展、扩张、泡沫和停滞等不同发展阶段,但中小企业整体就业率达70%-74%,工业增加值及产品出口稳中有升。韩国的中小企业在1975-1995年经历了重大变化。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率从1975年的46%上升到1997年的69%,而同期工业增加值则从32%上升到47%。这表明,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在国际、国内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相当严峻,表现为一部分企业的生产下降,库存产品积压;另一部分企业停业或倒闭。2008年底,中小企业倒闭已超过10万家。仅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在2008年2月至9月,就倒闭了1.5万户中小企业。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需要我们采取多方面的应对措施,化危为机,变挑战为机遇,转变观观念,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仅从税收政策上提出几点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在财税政策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相关的税收政策,来帮助、扶持我国中小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二、借鉴其他国家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一)美国
美国在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做法比较灵活,经常调整税法。1981年的“经济复兴税法”对以往的税法进行了修订,其中涉及小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率下调了25%。规定雇员在25人以下的企业,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缴纳,而不是按公司所得税税率纳税。把资本收益税的最高税率从28%降至20%,后又对创新型小企业减至14%,刺激资本流向中小企业。在1993-1994年向小企业提供120亿美元的税额减免,经国会通过的“1997年纳税人免税法”,为小企业提供几十亿美元的税额式减免,并减少资本收益税。凡新购买的设备,若法定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者,其购入价格的10%可直接抵扣当年的应付税款;若法定使用年限为3年者,抵免额为购入价格的6%。小型企业的应纳税款假如少于2500美元,这部分应纳税款可百分之百用于投资抵免。
(二)英国
英国政府利用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具体包括:凡投资者创办中小企业,其投资额的60%可以免税,每年免税的最高限额是4万英镑,公司税从38%降到30%。从1983年起,印花税从2‰削减到1‰,征税起点从2.5万英镑提高到3万英镑。取消投资收入税和国民保险附加税。豁免资本税,历届政府的资本税豁免额从25%、50%、75%到100%不等。
三、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优惠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法中,但优惠力度不大。如《企业所得税法》第28条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他的优惠门槛太高,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要求。
第二,优惠政策范围窄。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在增加就业方面缺少优惠政策;二是在产品出口方面,没有所得税优惠政策;三是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方面,大企业在生产开始时已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外购设备的进项税准予抵扣,而中小企业只有销售额达到50万元以上方可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设立时外购设备的进项税已进入了固定资产的成本;四是对新设中小企业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第三,在税收管理上,重大轻小,对中小企业税法宣传及纳税辅导不够;在纳税期限,纳税地点设置上应当考虑降低中小企业纳税成本。
四、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我国应从税收政策和税收管理两方面入手,建立系统、规范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支持体系。
第一,在税收政策方面。一是鼓励创建中小企业。2008年以前企业所得条例规定,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在鼓励中小企业创建的优惠政策中,可以继续考虑沿用旧企业所得税中有关规定,包括所有新建企业,鼓励创建新企业。二是对新办的国家鼓励或扶持的企业应当采取措施,降低投资风险,给投资达到一定金额并且注册资金一次性缴足的可以先行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享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扣除进项税的条件,从而降低其财务风险。三是针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大困难是资金和技术问题,各国都有鼓励私人向中小企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原外资企业所得税法有再投资退税的规定、有提前收回投资额的规定,这些优惠若可以在两税合并后给国人享受,可以降低创业投资者的风险,解决一部再投资的资金。对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按实际支出税前扣除,并可以加计扣除,其加计扣除的比例应适当得高,如企业当年盈利的可加计100%扣除,对亏损企可加计50%扣除。对自行研发的先进技术转让所得可以享受免征所得税的优惠。还应当鼓励中小企业对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新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对中小企业安置再就业人员达到一定人数或比率的应当给予减免税优惠或给予一定标准的财政补贴,以缓解再就业压力,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第二,在税收管理方面,简化纳税程序,优化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减少中小企业因不熟悉税收政策法规而造成的纳税中的种种失误,以降低纳税人成本。减少检查次数及缩短检查期限,加强对中小企业户籍管理和税源监控,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经营、税源变化等情况,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五、发展中小企业需采取的相关配套措施
第一,改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地方政府可考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专门向缺乏资金但有市场、有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从而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
第二,建立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达国家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撑。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一员,其发展需要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服务。政府应当在产业政策、资金融通、科技创新、人才流动、信息、国际市场等方面对中小企业提供指导。显然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依靠其自身力量是做不到的。
第三,建立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按照《行政审批法》的要求,简化行政许可审批制度,尽可能减少审批项目,降低非经济因素造成的企业成本。二是要规范行政收费行为。减少中小企业的非税收负担。三是提高品牌意识。让中小企业从贴牌生产变为品牌生产,改变那种让外国人赚了钱而污染却留在国内的状况;扶持那些科技含量高、产品又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6(7).
2、苑新丽.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及借鉴[J].财经问题与研究,2007(9).
3、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亟待政府扶持发展[EB/OL].省略hszx.省略/Read.Asp?PPNewsID=193,2009-04-10.
篇6
关键词:财政税收制度创新;中小企业发展;扶持
前言
财政税收是我国从整体上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财政税收的手段能够促进全国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经济发展的稳定,将发达地区和发展落后地区的资源进行调配,能够维持全面经济发展的局面。同时财政税收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人民日常生活,社会政治利益等息息相关,涉及的领域十分全面。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扶持作用,也是财政税收作为调节经济杠杆作用的重要体现。通过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扶持,能够使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减少制约因素,减轻纳税负担,对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国家经济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体现
1.财政税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扶持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切管理较为松散,其壮大发展所需的资金数目是较为庞大的。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现状,近年来,在中央财政预算中,针对中小企业发展扶持的项目明显增多,各种专项的资金及发展基金的建立也给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例如“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专项资金及基金的设立。同时,各地政府的财政税收中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这些资金的扶持上有专项的新兴产业资金扶持、全面的信贷资金扶持、技术创新资金扶持等内容,在实际的发展中,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能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资金扶持中受益,从而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壮大。2.财政税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倾斜政策倾斜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政府采购行为逐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政府采购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资金进项,能够使企业的产品及时转化成为经济价值,推动企业发展。政府采购的中小企业倾斜主要表现为在政府采购的环节中,为中小企业搭建采购平台,同时给予中小企业采购的优惠政策。在采购的定额中合理的划出一部分份额给中小企业,在同等竞争条件下优先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行为以及质量和服务的把控指导,保证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获得相当的利益。这样能够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份额比重较小的情况下,得到来自政府采购方面的扶持。3.鼓励中小企业改革创新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光靠国家及政府的扶持是不够的,要在市场上寻找发展的资源和壮大的契机。在我国的现实状况中,中小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经营运作已经疲于奔波,没有过多的精力及资本关注于企业的结构整合和自主创新。财政税收政策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能够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扶持和税收上的优惠,这样能够使中小企业调整发展的角度,同时拥有更多发展的空间。中小企业通过更多的自主创新并整合企业结构,使企业向良性和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进步,这些都是财政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作用的体现。4.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财政税收制度创新能够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首先,支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加清楚地判断风险,同时开展中小企业信用登记、信用评估,使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度更高,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从而进行投资;其次,设立政府引导资金,参股信用担保机构,设立第三方担保主体,政府进行担保基金的引导性投入,以企业投入为根本,同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不足,在操作模式上采取市场化的操作方式,财政不是直接提供资金,而是帮助中小企业成功获得金融机构的投资资金。最后,鼓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制定奖励政策和税收政策,对担保机构新增的贷款担保进行政策和税收上的奖励,对担保机构的担保金不足时,进行一定补偿。这样,中小企业在发展遇到瓶颈需要进行融资时,就能够得到来着财政税收及政府的扶持支持,使企业更好的渡过发展的难关[1]。
二、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扶持作用存在的问题
1.扶持缺乏系统的规划目前中央财政税收及各级地方政府财政税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形式比较多样,且管理较为混乱,缺乏系统性。各种专项的资金及基金也多是围绕中小企业中较为典型的代表或发展较为突出的产业来进行,这样的扶持缺乏系统性和有效的统一规划,缺乏专门的政策性条例约束,同时也没有法律上的保障。各级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扶持更是形式多样,且扶持力度,资金支持规模,税收优惠度等没有统一的规定,这样不具备系统性及规范性的扶持容易造成资源及优惠的不均衡分布,处于优势产业或新兴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更容易从财政税收制度扶持中获益,而传统产业及发展落后急需国家支持的中小企业则面临没有政策及政府支持的局面。2.扶持的手段单一目前,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主要是通过专项基金支持及税收优惠政策两种方式进行,扶持的手段较为单一。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问题是多方面的。例如硬性行业标准的约束,定式税收制度的制约等。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复杂性,需要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扶持时更加细化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扶持对待,单一的资金扶持或税收优惠扶持有时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实际瓶颈问题[2]。3.扶持的单向性较强目前,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多中小企业的扶持往往体现在单一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手段方式比较直接,且扶持倾斜具有短期性。这就片面忽略了对其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团体,市场主体在财政税收制度上的扶持。例如,在政府利用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扶持时,过多的关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及优惠,忽略了投资主体的优惠制度,这样会降低投资主体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兴趣和投资额度,反而会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一定的困难[3]。
三、财政税收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创新措施
1.完善扶持制度并提供法律保障要更好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财政税收制度上就要完善扶持的相关政策,明确扶持的力度、规模及范围,同时在法律条款上进行明确规定,规定对中小企业扶持的财政资金扶持归法,专项资金及基金的设立条件、规模等,规定税收优惠政策的程度,杜绝各级地方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而进行的短期政策扶持行为。保证财政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扶持的全面性、规范性、长久性。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得到更好的制度保障,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整体稳步提升。2.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中小企业的发展,关键还在于自身。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时,要更多的关注于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建立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加大对创新研发环节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支持,同时在技术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环节给予奖项支持和税收支持,使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有足够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真正走上创新谋发展,改革提效益的良性发展道路,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技术含量和价值,提高中小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4]。3.扶持要全面进行并区别对待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各行各业的经济市场中,同时也是各经济市场的重要经济主体。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扶持要做到全面对待,不能只扶持新兴技术产业或者发展突出的中小企业,要更多的关注于全行业的中小企业,对各中类型的中小企业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全面促进中小企发展才能保证整体经济水平的增长。同时,对新起步的中小企业、传统产业及发展落后的中小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条件更好的扶持制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运行[5]。
四、结论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对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财政税收制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时,要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性条件,同时也要给企业留足自主发展的空间。这样才能保障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正升.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5:125.
[2]张晓红.试析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J].现代商业,2014,17:107-108.
[3]谢毅哲.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6,07:44.
[4]高永文.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6,24:219-220.
篇7
关键词:公共财政;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选择
税收政策选择的有效性是对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的重点。公共财政下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选择,要转变政府观念,从根本上着力于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环境,推进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专门服务的市场体系建设;有效改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具体税收激励政策,优化税收激励政策手段,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管理,对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执行效果有所提高。
1.我国现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1.1设计缺乏系统性
我国现行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更多的是表现为各项税收优惠措施的简单罗列,部分税收法规因临时性需要而仓促出台,没有总体上的规划,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指导性。现行优惠政策还存在着有关条款措辞含混?政策弹性较大的问题,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中有关“技术密集?知识密集项目”?“先进技术”等规定,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认定方法,内容杂散且不明确,加大了税收法规的主观随意性,不利于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政策规定散且乱,缺乏内在协调,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这样使得税收优惠效应大打折扣,政策性的弱化直接削弱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发挥。
1.2企业自主创新的进程被现行生产型增值税所制约
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制度,只允许企业抵扣购进原材料所含进项税金,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存在对资本品重复征税问题,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增值税实行凭发票抵扣制度,而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是无形资产和开发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入比较大,可抵扣项目比较少,如引进和购买专有或者专利技术的支出?人力支出等不能享受增值税抵扣。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税负担偏重,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严重制约了该类企业的发展,降低了创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3内资企业的发展是企业所得税改革前遗留的问题所影响的
当前,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两法合并”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刚刚审议,为内资企业能和外资企业同台竞技提供了较好的契机,但从企业所得税改革方案的通过到渗透到具体执行需要一段时间过渡。如根据草案,按原税法规定享受15%和24%等低税率优惠的老企业,在新税法实施后五年内逐步过渡到新的税率;对按原税法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的老企业,新税法实施后可以按原税法规定继续享受尚未享受完的优惠。
1.4“特惠制”的税收政策不利于鼓励内资企业自主创新
我国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大都是以“特惠制”为特征的。所谓“特惠制”是指针对某一性质的企业?某一行业或某一区域内的企业等,为了加快其技术创新的步伐,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以“特惠制”为特征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局限和弱化了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作用,表现为“区域特惠”?“行业特惠”?“企业规模特惠”。
2.公共财政下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选择
2.1政府观念的转变
2.1.1对经济发展的思路进行转变,把急功近利为了增长而增长的短期行为彻底根除。企业创新是对经济增长促进的关键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行实施,新兴工业化道路,要丢弃简单的投资规模扩大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模式要对技术进步有牢固的依靠的集约式。
2.1.2市场换技术,合资方式对技术进行引进作为技术进步的思想要进行坚决的克服。不可能有真正的先进技术引进,不允许的不仅是外国政府,就算是外国企业也不可能把自己真正的先进技术拿来进行合资。要对盲目数量型外资的引进,外资引进越多越好的观念进行抛弃,要把从技术先进上对外资进行引进作为重点,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才能从制造业大国、大省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强省有所实现,才能对技术上被别人限制造成的亿万国人替外国""打工""仅赚得微薄的加工费还经常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局面有所改变。
2.1.3要有自主创新的的紧迫感,克服坐等企业自主创新,以为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大,风险大,现在没有实力进行自主创新,要等到未来经济实力更加强大了再来搞自主创新的消极思想.自主创新是全方位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时可以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同样可以搞.大企业可以搞,小企业也可以搞,而且很多企业都是依靠自主创新从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60%的专利技术也是由小企业创造的.
2.1.4树立只有民营经济才是自主创新的真正主体,才有自主创新的永恒动力的思想,把民营经济作为自主创新的真正主体来培养.改革开放近30年的经济增长奇迹可以说是民营经济创造的.而且如果没有政府政策管制,没有民营经济不能从事的经济活动.因此,要抛弃政府主导经济增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思想,树立市场主导经济增长、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支柱的思想.
2.2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微观税收政策环境进行营造
2.2.1对自主创新的企业主体进行营造
第一,把国有企业塑造成自主创新的企业主体。由于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总体上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为此必须继续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加快国有经济退出不需要政策垄断的行业,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第二,把民营企业塑造成自主创新的企业主体。强化对自主创新产权的保护,坚决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国家法律、政府政策法规在民营企业的执行,有效根除部分民营企业依靠不履行国家法律、政府政策法规规定的法定责任来谋生存现象。迫使所有民营企业都只能依靠自主创新而不是非法经营来谋发展。
2.2.2推进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专门服务的市场体系建设
第一,加快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融资服务的风险资本市场,激励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的发展,建立为中小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证券市场;第二,加快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人才市场、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服务的各种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技术评估机构以及技术经纪机构等中介市场,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高效率的市场服务平台。
参考资料:
篇8
关键词:融资租赁;所得税;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8-0117-03
一、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资租赁是一种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紧密结合,“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新型融资方式。我国融资租赁业起步较晚,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程度远远低于其巨大市场需求潜力可以支撑的水平,和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是不相称的。
租赁渗透率是衡量一国租赁业发展程度的统计指标,具体包括“GDP渗透率”和“设渗透率”。GDP渗透率是指年租赁交易量与GDP的比率,设渗透率是指年租赁交易量与年设投资额的比率。据世界租赁年报统计,2005年,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租赁业的GDP渗透率平均为1.65%;2008年,我国租赁业的GDP渗透率仅为0.5%。从设渗透率来看,近些年来,世界融资租赁业的设渗透率已接近17%,发达国家一般在10%-30%之间;2008年,我国融资租赁业的设渗透率仅为2.25%。
不难看出,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亟需加快发展。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观念落后、信用体系缺失、业务创新和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薄弱等等,但是,不完善的税收政策特别是所得税政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所得税政策对融资租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法律、会计、税收和监管”被认为是营造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良好外部环境的四大支柱。税收政策是促进融资租赁发展最有效的工具之一,而企业所得税作为融资租赁业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直接地影响行业赢利水平,因此与之相关的税收政策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攸关重要。
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等融资租赁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其行业发展初期,政府都大力实施扶持政策,制定一系列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抵免和加速折旧两个手段,鼓励融资租赁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激励举措体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措施针对性强,增加全社会设投资总额的同时,还针对性地对融资租赁业制定了优惠条款;第二,激励措施采取分阶段的方式扶持,起始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不断修订和补充所得税激励措施,给行业提供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力,待行业步入成熟后,再逐步取消优惠,使其完全进入市场竞争环境成为一个普通的产业。新加坡曾因取消对融资租赁的所得税优惠而使行业发展停滞,所得税政策对融资租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三、制约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所得税政策分析
所得税方面的税收激励措施,对融资租赁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融资租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非常有限,还存在着不少政策制约因素。
(一)现行折旧政策不利于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允许企业据实计提的折旧在税前扣除,在融资租赁中,企业能否享受折旧税前扣除,影响到税收支付的时间先后,从而关系到货币时间价值的获取。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税收政策中有关折旧的规定存在以下问题:
1、折旧提取的主体不合理,给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增加了复杂性。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的承租方被认定为融资租赁资产的经济所有者,负责将所计提租赁资产的折旧计入成本,而租赁费则不允许税前扣除,出租方出租资产却不允许计提折旧,按租金全额纳税。这种做法有三方面弊端:其一,出租方无折旧可以抵扣,税负偏重,导致其投资以及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其二,承租方计提折旧在会计处理前,必须判断清楚租赁的性质,如果是融资租赁由承租人提折旧,如果是经营租赁由出租人提折旧,但实务中两者往往是难以截然分开的。经常出现同一项目,从出租人角度被认定为融资租赁,从承租人角度被认定为经营租赁,从而双方都无法计提折旧的情况;其三,造成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税前利润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人资产的入账价值。而《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则规定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由此承租人对折旧的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有差异,必须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从而增加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繁琐的核算。
2、折旧政策缺乏灵活性,对融资租赁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鉴于融资租赁标的设通常具有金额较大、技术较为先进且技术进步较快的特点,采用加速折旧法更能加速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同时使财务报表更合理反映企业收益。加速折旧是鼓励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有力政策。但在我国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租赁准则的相关规定:“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租赁资产折旧,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融资租赁设的折旧年限基本还是以使用年限为标准,留给加速折旧政策发挥激励作用的空间很小。当然,我国也制定了一些关于加速折旧的政策,但适用对象局限性强。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技术改造采取融资租赁方法租入的机器设,折旧年限可按租赁期限和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但最短折旧年限不短于3年”,该通知就只适用于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而且还必须在“改造”的范畴内。对其他所有制企业和大量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机器设则根本没有适用的加速折旧相关规定。
(二)取消税前列支坏账准不利于融资租赁业的风险控制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信贷、租赁等业务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报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逐年按年末放款余额或年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应收款项的余额,计提不超过3%的坏账准,从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金融租赁公司则可根据《金融企业呆账准提取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资产的风险程度计提损失准。然而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相关规定,只有实际发生的损失才能税前列支,而企业自行计提的坏账准则不能予以税前列支。
由融资租赁业在缴纳营业税时被归为金融保险业税目便知其业务实质和银行贷款业务较为相似。对于该类高风险业务,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取消税前列支坏
账准的规定不尽合理,不符合金融业的业态规律。
(三)融资租赁业的税收投资抵免不够明确
国外的所得税政策普遍给予融资租赁投资与其他投资行为同等的待遇,这作为一种带有诱导性和连续性的鼓励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承租人的税收负担,扩大融资租赁的市场需求。
199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技术改造国产设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财税字[1999]290号)。该办法规定:“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投资的40%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000]49号)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或投资总额外购买符合《国务院关于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限制乙类的投资项目的国产设,同样可以享受设投资额40%的所得税抵免政策”。这些税收抵免规定,主要是从企业购买设角度着眼的,而是否适用于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取得设则很不明确,使得融资租赁的承租人处于尴尬地位,不知如何应用该政策。这就不利于鼓励企业通过租赁方式取得设进行技术改造,直接导致融资租赁的基本功能无法发挥。
四、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所得税政策改革思路
纵观世界上融资租赁业发达的国家,在该行业的起步阶段,政府都无一例外给予了全面的所得税优惠。健全的所得税政策是融资租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只有短短三十余年,是一个潜在的经济增长点。但现实是,我国目前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环境还不理想,尚存在着所得税的政策制约。因此当务之急是改革和完善我国在融资租赁方面的所得税政策,以充分体现支持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税制发展取向。
(一)改革折旧税前扣除的主体
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大部分国家的融资租赁业,承租期内都是由出租方提取折旧,出租人的收益是租金收入减折旧后确定的。同时,允许承租人扣除租金费用,降低成本。这是一种合理的税收政策,因为第一,由拥有法律所有权的一方提取折旧,便于判断和管理,也符合企业所得税中固定资产折旧提取的基本要求;第二,可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工作量。
(二)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
建议废止有关规定中单独针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融资租赁资产给予加速折旧的政策,做到一视同仁。在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第32条、《实施条例》第98条规定的加速折旧政策基础上,明确企业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也适用,即“企业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或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并将现在采用的审批或报批方法改为案制加以配合。
(三)规定可以税前列支的坏账准标准
融资租赁业务具有一次性投资金额大、租期长、投资回收期内不可预测等特点,因此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计提相应坏账准并准予税前扣除,对租赁公司具有特殊意义,有利于避免风险的集中释放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可以借鉴银行的做法,规定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按照不同层次计提坏账准,如未到期的应收租赁款按照3%提取,逾期在2年以内的按照5%-10%提取,超过2年或者虽未达规定年限但已停产、停建的项目按更高的比率提取。
(四)明确融资租赁购置设可以享受投资税收抵免优惠
篇9
【关键词】融资租赁业 增值税扩围 流转税制
一、引言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在税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流转税较为混乱、相关的流转税税收政策较为复杂等[1]。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融资租赁业在税收环境下存在不公的现象,进一步阻碍了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稳健发展。鉴于此,本课题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增值税扩围”进行探讨与研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增值税扩围对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影响分析
(一)使抵扣链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降低了承租人的实际税务
由于在税法层面上,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被当作是金融保险业,在征收营业税的情况下,对承租人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便致使承租公司没有办法对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最终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为了这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基于实务操作过程中,出租人一般利用委托购买等方法把租赁物购买发票开具给承租人,这样便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得到大大增加,同时也加大了操作上的困难度。
在营业税转化为增值税之后,融资租赁企业能够对承租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让其成为增值税链条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另外,使用融资租赁模式得到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包括了诸多部分,例如:设备原值、租息以及服务费等[2]。由此可见,承租人能够用来抵扣的进项税额变多,进而减少了实际税负,同时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均得到增多。另外,对于承租人而言,增值税扩围还具备利好消息。
(二)使税收环境不公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流转税较为混乱、相关的流转税税收政策较为复杂等问题下,使得税收环境存在不公平的情况。通过增值税扩围,正好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现状下归纳试点的是有形动产的租赁,以有关规定为依据,对于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的融资租赁企业不能再将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两者区分开来,都征收增值税,并且将税种进行了统一。另外,在计税依据方面,对于具备经营资质的企业,在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上,以差额的方式进行征税,除此之外剩余的均需全额缴纳税收。
三、增值税扩围背景下优化我国融资租赁业流转税制的有效策略探究
(一)对具体租赁业务政策进行完善
对融资租赁增值税的范围进行积极扩大,使融资租赁业实现全面覆盖,对于租赁标与物的范围,还有租赁的多样化业务形式均需要进行扩大。这样,能够使融资租赁业税收环境得到更进一步的统一及公平。并且,还能够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便利,使其在开展企业时能够顺利进行。另外,在业务操作方面,无疑也提供了便利,使融资租赁企业的遵从成本得到大大节省。
(二)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对于财政补贴,是一种无偿的转移性支出,适用于扶持与调节当中。但是扶持与调节需要具备一定的时期与范围。有学者经市场调查表明: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能够使融资租赁业流转税制得到优化。因此,可以在各个省市出台“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对符合政策的地区给予申请扶持资金的资格,等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发放这部分扶持资金。在过渡期内给予适当的财政政策扶持,同时渐渐对其进行规范,这样便能够使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证。
(三)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
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能促进租赁业的稳健发展。例如:天津市所颁布的《关于促进我市租赁业发展的意见》,此项法规便很好地促进了天津市租赁业的发展。对于有关于租赁业的法律法规,在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相关性财税政策,例如:政府补贴、税收政策以及折旧等。另外,法律法规的内容也需要具备明确性,例如充分落实行业规范,全面促进发展等。
(四)构建统一的监管部门
对于我国租赁业而言,构建统一的监管部门显得极为重要。在统一的监管部门的作用下,融资业才能更具发展空间,进一步使我国融资租赁业流转税制得到有效优化。要想实现租赁业在监管方面的统一性,对于商务部与银监会,便需要舍弃其中一个。对于选择商务部还是银监会,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把监管权交给商务部更为有效。租赁属于企业的一种营销方法,若将监管权交给银监会,便极有可能造成严格监管,进而使租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局限[3]。而交给商务部,则更容易实现统一监管。与此同时,对于监管审批制度与税收政策两方的协调工作进行完善显得极为重要。对于监管机构而言,需对融资租赁企业的资质审批进行规范,进而将融资租赁企业的准入门槛适当地降低,这样便能够让税收优惠政策给予更多的企业享受,从而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稳健发展。
四、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增值税扩围对我国融资租赁业产生的一些影响。同时,在增值税扩围的背景下,对我国融资租赁业流转税制进行优化显得极为重要。然而这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例如:完善具体租赁业务政策、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以及构建统一的监督管理部门等。相信做好以上这些,我国融资租赁业流转税制将更具优化性,进一步为融资租赁业的稳健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殊昱.李佳昕.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物价,2012,05:40-43.
篇10
货币政策之门,越关越紧。
而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货币政策之门关上了,还有一扇门可以期待,那就是财政政策之门。
财政政策,或许是现在中小企业仅剩的唯一一扇生门了。
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但企业的财政政策生门,该如何打开呢?《新理财》为此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管理学院院长马海涛教授。
税收宽松
“要想培养中小企业,在税收政策上一定要有所倾斜,否则中小企业怎么能经得起货币与财政的双重打压呢?”马海涛强调说。
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大企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特别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必需的协作服务、创新技术、带动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中小企业还能够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并且也成为了国家税收新的增长点。
马海涛表示,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和措施,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力度上,都难以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影响下,我国所受冲击日益凸显,中小企业无疑站在了风口浪尖。因此,在积极财政政策和实施结构性减税大环境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是发达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海涛称,但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并无专门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只有一些主要由中小企业受益的税收规定。
比如增值税方面,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大量限制。一是小规模纳税人采用单一的征收率,税负总体上重于一般纳税人。二是割断了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经营链条,阻断了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正常经济交往。
因此需要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比如完善增值税政策,首先应制订合理征收率,确保中小企业增值税税负公平。其次,还要放宽小规模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业发票的限制。此外马海涛称,还需完善所得税优惠政策:一是降低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税率。二是增加中小企业投资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三是出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因为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政府采购倾斜
“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发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海涛认为,但目前政府采购政策中标范围偏窄,诸多限制把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马海涛表示,应按照稳健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重新定位和细化政府采购的政策目标。要使政府采购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就需要确立一些扶持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促进农村经济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优先购买他们的产品。
如果这些中小企业保证自己产品质量、保证信誉,在政府采购中就应当给予他们适当的倾斜,这对中小企业来说也是一次生机。
比如,在评标中根据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度等,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价格扣除,增加自主创新产品的评分项,并设定一定的分值权重;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乡镇企业发展的目标下,可以规定在某一采购数额之下的政府采购,应当购买中小企业或乡镇企业的产品;在协调区域发展的目标下,可以专门列出部分产品目录,强制其必须在经济不发达省份的企业中实施招标等等。
贷款贴息
马海涛称,为了帮扶中小企业发展,政府可以推出贷款贴息优惠政策,专门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针对中小企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实际,为使企业早日走出困境,应该扩大财政贴息范围。除高耗能和高污染的项目外,中小企业均应享受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此外,在审核贴息方面,不应对贷款的取得形式、金额、数量等方面进行限制,只要银行贷款全部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财政均应予以贴息。
如果这种贴息形式可以广泛被采用,那么,中小企业普遍会出现敢于以贷款的形式进行融资的势头,这对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无疑是个动力。有了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就可以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以减少中小企业的负担。
此外,银行之所以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中小企业有信用风险,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资产比较少,而且银行要求的是担保抵押,中小企业无法满足银行在信用审查方面的要求,还有就是市场风险,因为中小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差,只要它的产品在市场上需求有变,它的销路就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马海涛表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合作推动金融创新,一是可以用应收账款做抵押向银行贷款。因为货已经卖出了,对方也承认收到这个货,这在金融上叫付费品,是完全可以作为抵押物出现的,据了解,很多地方也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二是当中小企业已经取得订单,签订合同以后,应该允许向银行申请出票据,用以支付原材料的款项。事实上,票据对中小企业来说更重要,因为它的融资成本比较低,也需要像贷款那么严格的审查。
而这,依然需要财政给予支持。
企业转变
任何事物都是内因在起主导作用,外因只是辅助作用。中小企业要想真正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来说要靠自己。马海涛表示,广东一大批企业经过金融危机的历练,早已意识到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的必经之路。
一个企业要把立足点放在怎样在企业内部下功夫上,改善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更新经营理念,完善财务管理。市场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那些陈旧的企业本身也就没有什么市场前景可言,国家也不会去扶植这样的企业。马海涛表示,企业要想生存,是要靠自身转型和创新的。所以要把人才的培养放到首位,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高级人才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