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就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21 18:0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学就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在用人制度、岗位设置、招聘模式上都发生了变化,金融人才市场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供需脱节的矛盾:一方面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供给过剩,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金融企业却找不到适用的高层次人才。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对金融行业的市场供需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产业链现状、金融行业重点企业状况和用人需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服务也将发生相应变化。广东金融学院作为“华南地区金融人才的摇篮”被《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列为唯一的广东金融人才资源培育基地。
金融行业与金融院校人才供需状况
1.金融院校毕业生就业数量
广东金融学院自建校以来为全国培养了12万经济金融类人才,分布在国内各条金融战线,目前在校本科生22000人,按每年近6000名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预计到2024年,将培养近20万经济金融类人才,相当于美国蒙哥马利城市的总人口(201998人)。相较而言,上海金融学院60年培养4万多名金融人才,目前总计在校生10000人,中央财经大学目前有 9万多毕业生,哈尔滨金融学院60年培养4万多名金融人才,河北金融学院目前在校生12000人。
2.市场对金融行业人员需求数量逐步加大
加快金融人才培养步伐是提高我国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国际金融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基本原则中明确,要“加强学习国内金融强省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注重金融人才队伍的培养,多渠道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同时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加强金融人才资源建设,优化金融人才成长环境,合理配置金融人才资源,“建成与金融强省相适应的金融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政策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在2000年,金融业人员的总规模已经达到423万人,2010年时达到610万,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金融业人口总数约762.7万人,金融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从0.6%到0.8%,再到接近1%,金融从业人员规模呈现着蓬勃向上的增长趋势。
按照《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和金融从业人员规模的往期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我国金融从业人员自2010~2020年这十年间,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例将从0.8%上升到1.4%左右,上升0.6个百分点,直接导致金融从业人数规模突破千万大关。
从目前来看,金融行业从业人员集中在北、上、广三地,从业人数比例占总人数的53%。而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金融行业也位居龙头地位。北京一地就业人群比例就达到了23%,密集程度可见一斑。按照这个数据估算,当前广东金融从业人员有70万人,预计到2020年从业人员将达100万人,年均需补充量达3万人。
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能力要求
1.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
1990~2010年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十年间金融业从业人员在受教育年限和学历构成上均有明显提升:在1990年,我国金融业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1.3年,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据提升到了14.1年,整整提高了3年。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金融业人均受教育年限在19个行业门类中仅次于教育行业(14.5年)。学历构成上,从1990年高中及以下占据了近九成的比例,到2010年,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已经超过六成,总量由176万人增加到382万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从业者从2000年的3.7万人,到2010年时达到了17.5万人,所占比例也从0.9%提高到2.9%,而具有本科学历的从业者,在1990年时有4.9万人,到2010年已经达到165.2万人,所占比例有显著提升,增幅超过20%,从占比2.3%提高到了27.1%;更为明显的是,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大专与本科学历人群发生“逆增长”,本科人群比例大幅增加,专业人群比例反而减少,凸显出高学历人群正逐渐成为金融从业人员的主体,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结构主体从1990年的中等教育文化程度提升为2010年的高等教育文化程度(见表1)。
2.从业人员岗位素质要求逐步提高
从金融行业发展特性来说,是否具有高端人才或者高端服务是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是它在行业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而从金融行业人员需求的地域上来看,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等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其中对中高端专业人才需求量尤为突出。
另一方面,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求职活跃程度比较高, 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员会主动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具有相应的经验、工作年限的从业者往往更具有“跳槽”的优势。综合以上因素,金融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主要有三点因素:第一点,从银行层面看,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促使国内金融人才需求增加,特别是与业务密切相关的中高端本地金融人才更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翘楚;第二点,风险投资机构,特别是国外一些大型投行开始拓展中国国内投资业务,使投行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第三点,中国股市呈现回暖,由此催生了对理财顾问、理财分析等领域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长。
从市场来看,金融机构需求情况统计数据见表4。
促进金融院校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
1.加强与业界联系,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与业界的联系,通过业界对当前人才需求的能力、胜任力、知识储备等的反馈,制定符合学校特色、学生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促进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CPE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完善,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互联网金融作为聚集金融业务、各种新兴信息化技术于一体的新的金融业态,需要大量高端、复合型人才聚集,是一个人才、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如何扩大互联网金融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科技与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适应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满足金融行业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人才的需求,是金融行业就业研究院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如何使金融专业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满足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并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求,作为金融行业研究院,必须通过市场调研,提出相对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尽快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金融专业人才。
2.创新行业就业拓展新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随着金融行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银行招聘选人方式发生了变化,岗位计划指标大多由总行调控,银行准入逢进必考,完全靠实力才能进入银行,因此求职、就业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完全透明化。学校要分阶段进行市场开拓,根据市场特点,通过走访、电话、信函等方式每年分若干阶段把不同规模、不同数量、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组织起来,系统地为毕业生提供招聘服务。学校形成以系列大型综合性供需洽谈会为主线,以行业专场、地区专场、学院专场、校友专场、兼职与实习招聘会、大型企业校园专场等6类市场(如:综合性供需洽谈会、行业专场招聘会、地区专场招聘会、学院专场招聘会、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兼职与实习招聘会)为补充的“一条主线贯通,六类市场融合”的立体化校园招聘体系,确保毕业生在校内人才市场就能顺利找到工作。
3.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把握“入学即就业”,做好学生从入学时期就开始的全程就业教育与服务。制定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年级,分阶段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思想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教育相结合。
第一阶段,在入学前两年重点做好养成教育、目标导学和就业启蒙教育。通过开展专业学科介绍、结合学习对近几年就业形势分析,以案例人物进行离职教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入学就从思想上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动力,逐步引导其开始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阶段,当学生经过了初期的学习阶段后,在大三要开始把握对未来方向的发展定位,对明确的方向做出更为有区别性的指导。比如,对成绩优秀、有意向考研或出国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多加指导;对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在职业资格证书、职场技巧、职业规划方面加大督促、引导力度,特别是在实践能力和技能方面提供帮助,为良好的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在毕业的最后一年,主要就学生就业方向定位,包括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进行具体性的教育,比如制作简历、面试、着装、礼仪等方面,都需要具体化指导。
同时加强就业指导从“共性”到“个性”的转变。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业环境各不相同,就业时遇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毕业生的个体需求、个性特征和生涯发展等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扎实做好毕业生的分类就业指导工作(例如:考研群体、考公务员群体、女生群体、双困生群体,创业群体和非金融专业毕业生座谈会等),为各类学生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4.开展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实现就业从“量”到“质”转变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职院校 就业心态 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动因和目的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此次危机迅速蔓延到了全球多个国家,作为世界主要贸易国家之一,我国也遭受了严重影响。此次危机中,国内外资企业纷纷压缩了新员工招聘计划和数量,或者直接关闭部分办事机构和分公司,以压缩人力资源成本应对危机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仅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企业员工就业机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也受到了明显影响。此外,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国许多贸易企业订单量显著下降,使得这类企业直接面临关门倒闭的危险,这严重打压了国内人才市场需求,加剧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度。
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但是人才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导致高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供大于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根据国家人社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为610万人。加上上一年未能成功就业的100万毕业生,总共有710万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2009年要保证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的目标,但是即使顺利完成这个工作目标也将有80多万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要继续与2010届毕业生PK就业机会。高职学校相对普通高等院校,其教育层次更低,但是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同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道路,突出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调查问卷由九道问答题组成,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在就业时考虑因素进行了解,例如工作岗位待遇、工作城市区域、公司所处行业、影响就业选择因素、岗位信息获取、个人职业规划、对工作稳定性态度、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对入职后培训机会考虑等。通过设置上述几方面问题,可以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和态度,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一)高职学生对就业前景的估计
从受访者对就业前景的估计可以了解其的就业压力大小,也可以对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侧面了解。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受访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持消极态度的居多。一共8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7.11%受访者表示对自己未来就业很担心,有447人表示“比较担心”,有385人表示“十分担心”。超过90%的高职院校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表示不乐观,这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是相一致的。连许多知名院校毕业生也在不断下调就业预期,并出现了研究生抢本科生、本科生抢大专生和高职生工作岗位的情况,这无形中增大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高职学生对择业区域的选择
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选择主要是东南沿海省份、本地和返乡三种,分别占比为33.3%、25.29%和22.76%。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较多,是理想的就业区域。同时,普遍认为这类地区竞争十分激烈。选择本地就业的高职学生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个是家乡所在省会城市,自己比较融入到当地文化生活圈子中;另一个是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具有良好的区域发展前景。选择回乡工作的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毕业生存在明显的区域择业区别,他们大多希望利用家庭社会关系来寻找就业机会。同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生一样,高职院校学生都不愿意前往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认为这会限制个人职业成长。
(三)高职学生对择业单位性质的选择
本文在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对择业单位性质偏好时发现,高职院校对就业单位性质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例如有364名受访者表示倾向于在政府部门就业,占比38.16%;有291名受访者表示希望在事业单位就业,占比为30.91%。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政府事业机关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首选单位,从中可以看出工作稳定、工资待遇好是高职院校学生择业最关心的方面。
三、高职学生对就业途径及获得就业信息
(一)高职学生对职业稳定性的看法
在回答“是否接受工资待遇好,但是危险性高的工作?”时,有537名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有417名受访者认为不可接受,从中可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工资收入比较在意,愿意为了追求高工资承受一定的职业风险。而对于稳定性较低的工作,这也是导致高职学生频频换工作的主要因素。高职学生社会经历相对简单,在金钱物质条件面前容易失去准确的判断力,这也是导致他们职业观念存在某些偏颇的主要因素。
(二)高职学生对继续深造的态度
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中最低层次的学历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要扭转这种不利就业局面,很多高职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学习来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高职院校学制年限一般为3年制,许多毕业生年龄不足20周岁,这使得他们有更好的机会深造。本文在调查过程中,有347名受访者表示希望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占比为36.72%,说明超过三成的高职学生希望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这其中有155人已经着手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这部分学生比其他学生具有更强烈的继续学习动力。有346名受访者选择“不想继续学习深造”。从本文调查结果来看,在回答“是否希望继续深造”这个问题时,高职学生的意见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给予区别性对待。
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对策探讨
(一)积极拓宽高职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络和学校就业中心网站获取就业信息,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很少有学生尝试利用其它就业信息资源。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拓展就业信息渠道,提高获取最新就业信息的能力,提高就业成功率。要促使学生意识到就业信息获取对就业成功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就业竞争与同学团结之间的关系,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和交流。
(二)实现全程就业教育与指导
高职教育是社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为学生提供全程全面的就业服务。高职新生一入学,就要学会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一年级新生必须要接受职业观念教育,养成良好的就业思维;在二年级,学生要了解所学知识与将来就业岗位的联系性,树立争取的学习目标。同时,要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促使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提高,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合理规划职业目标;在三年级,要为学生开设就业政策、技巧和心理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三)建立健全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虽然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将来就业方面的能动性在不断提高,但是高职院校依然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要发动全校教职工参与到学生职业教育当中来,群策群力,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尽量将各大主要就业信息渠道纳入到学生就业信息网站,为学生提供一手准确的就业信息;高职院校之间要加强合作,通过校园网络互连、成立院校就业联盟等方式,充分利用校友社会信息资源,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更全的就业信息;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通过开展定向培养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提高学生就业概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要将其视为影响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来对待,不断强化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为广大高职毕业生铺设一条广阔的就业大道。
参考文献
[1]吴伟雄,李艳霞.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解析与辅导[J].科技信息.
[2]李红梅.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
[3]肖洋.浅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J].教师(综合版),2008,(2).
篇3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迅速蔓延到了全球许多国家,作为世界主要贸易国家之一的中国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此次危机中,国内外资企业纷纷压缩了新员工招聘计划和数量,或者直接关闭部分办事机构和分公司,以压缩人力资源成本应对危机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不仅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企业员工就业机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高毕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石家庄市无所高职院校学生,这几所学校分别是河北城市干部管理技术学院、河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大学、河北警官教育学院、河北信息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等,本次调查共随机抽取了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回问卷981份,有效问卷为953份。
3.调查结果与分析
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回顾。近十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年大幅增长,以21世纪前10年为例,平均而言,每年毕业生是以60万左右的增长,根据图表数据显示(见图1),这一增幅在从2006-2009年一直保持,从2009到2011年有所回落,但是仍然是呈正增长,增长人数也超过了40万,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比较严峻的。报告还显示,由于社会上所能提供的岗位有限性,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弹性工作制等非传统就业形势人员的增多,传统的8小时坐班制正在被更为自由的、形式多样的工作方式所替代,往届没实现就业或打算跳槽的求职者仍然很多,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校漂族。
高职院校毕业生再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前程无忧调讼允荆在2011届毕业生“求职看重要素” 的单项选择中, 40% 的学生最看重“职业发展前景”,可见,毕业时找了与自己喜欢从事的职业不相关的工作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2011年4月份的《2011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从应届生离职的时间段看 ,人职半年内离职率高达42.7%,更加明显的是有18.4%的学生三个月就离职了,这一现象在见图2。这各种迹象表明高职生在就业的心态上有问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现状比较严重,然而国家给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要走实用型人才道路。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期望值过高。 从图3不难看出,不少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心态没有端正起来,他们片面地认为接受了高等教育就理所当然地应该进大企业,或者做体面的待遇优厚的工作,甚至当上国家干部,以便快速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现实情况是,他们理想中的职位不是一出校门就能找到的,他们很少考虑社会的现状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没有较强能力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得到他们所想选择的职业,他们只是一味追求好的物质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环境,重名利倾向严重,而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失。
4.改进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
学校方面。学校要明确自己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突出自己的特色,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基础,不仅要搞好招生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招生与市场接轨,教授市场要求需要的实用的课程,删除不适用的课程,学校还要仅跟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来提升自己,最好还要能形成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最有说话权的是企业,因此那种一味只教书本理论知识的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以及今后对人才的要求。其次,在培养上,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学校就得到足够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主动参与企业的社会实践,一方面学生获得了校外的锻炼,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学生。
学生方面。毕业生要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和现状,准确定位自己在职场中的弱势,主动投入到就业工作中来。由图3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国有企业仍然是高职毕业生的第一选择,选择民企的少之又少,然而,面对当前就业形势逼人的情形,毕业生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要过高地估计了就业期望。寻求一蹴而就的改变现状的方法,也不要陷入极端的悲观思想中。要积极勇敢地面对当前的问题,把握好自己的每一次就业机会。
企业方面。企业要注意在求职时学生相对企业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企业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选择人才,并择优录取,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标准应该以适用为原则,而不是考虑其学历的高低,有的企业在选择人才只想选择高学历的学生,固然高学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比普通学生快一些,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的企业连招一个文职岗位,竟然也提出了要招博士生,这让我们不得不感觉到是一种炒作。一个文职岗位,只是负责一些接待工作,高职生完成可以胜任,企业这样做如果不是想出于人才高消费,炫耀自己,就是出于选材标准的不科学。所以,在录用学生时要摒弃歧视态度。
篇4
金融专业到底做什么
提起金融,人们常会将它与经济、货币和银行联系在一起。实际上,金融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到银行、保险、证券市场、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广义的金融,包括与货币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金融。说句题外话,无论是否选择这个专业,懂点金融知识也是有必要的。
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搞不清金融学和经济学有什么区别。可以这样理解,经济学比较宏观,它包括金融、国际贸易、财政、税收、保险、会计、统计等相关学科;相对而言金融学比较微观,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和运作,例如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与外汇的买卖,股票、债券、基金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和国际货币结算等。应该说,金融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学科分支,也可以说,金融学要比经济学更实用些。
学金融可不是容易的事
本科阶段金融学的主体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经营学、投资银行学、国际贸易、保险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经济学、现代货币理论、国际货币制度概论、证券投资学、国际贸易实务等。
学习金融学的同学们在本科阶段除了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比如分析、预测股票和外汇价格的变动,掌握时机买卖证券赚取利润的技巧等。金融学专业一般学制为四年,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学习金融学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经济学和数学。经济学为金融分析提供了最为基本的思考模式,数学则为金融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工具。比如说,经济学中有关人是理性的基本假设决定了金融分析是以主体利益或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而数学中的概率统计理论则为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很好的刻画工具。因此,学好西方经济学和高等数学(至少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是学好甚至用好金融学知识的基础所在。
如果单从纯粹的文理分科来说,大部分与金融投资有关的专业都应列入文科(财经类专业)。在很多高校里,其他财经专业的数学课程开设的是相对简单的经济数学,而金融类专业开设的则是高等数学。金融学对数学的要求可真不低,报考的时候就要了解这一点。
另外,毕业生进入证券投资、证券及保险相关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因此,良好的英语、数学基础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对数字比较敏感,同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更适合选择金融专业。需要提醒的是,从事金融工作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承担投资风险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就业前景那是没说的
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金融学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到75%,是毕业三年内就业最稳定的行业之一,也是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银行及金融系统。除了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以外,还有几大主要去向:
中山广场是大连市的金融中心
一、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些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本科生想进入很难。
二、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这样的公司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较高,如果想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建树,这一行业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该行业对学历的要求一般要达到硕士学历,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要求更高。
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等。如果有在银行、证券的从业经历,进入到金融租赁、担保行业中应该更有作为。
四、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精算是非常吃香的。
五、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六、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等。在上市公司证券部工作也是不错的,但它对财务、产业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七、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等。
想找一份好工作还需努力
中国加入WTO后,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都面临着外国巨型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巨大挑战。这就加大了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加大了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需求,它给予了金融专业强大的发展动力。
就业机会增多并不意味着是对所有毕业生而言,大部分机会更多的赋予了高层次的金融人才。懂外语,有丰富的金融经验的人才,特别是真正懂得国际金融和现资知识的高端人才尤其走俏。
事实上,由于连续多年考生对金融学的趋之若鹜,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使得业内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尤其表现在对本科生的需求上。
如果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尽量多掌握一些专业相关技能。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
金融专业分数高
目前我国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院校共有300多所,专业设置总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专门的财经院校,如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另一种是综合性大学里经济学院或金融学院下设的金融学专业,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等。另外,一些师范类院校也开设了金融专业,如华东师范大学的世界经济博士点在国内最早培养国际金融方向的博士生。
开设金融类专业的院校尽管在办学层次、培养水平、专业特色、录取批次之间都有差别,但从历年报考的情况来看,金融类专业录取分数一直是居高不下。好的专业院校大都集中在二本以上,名校的金融专业尤其难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吸引了许多“状元”
部分开设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辽宁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中山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金融学重点学科分布: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找准目标挑学校
除了院校层次和分数以外,在报考时院校的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也是不可忽视的。不同的院校,在专业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上,或多或少会带有自身的特点。
北京大学作为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金融专业非常优秀,经济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都有金融专业。
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是全校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就业方面的传统强校,学校非常注意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就业去向多为外资企业。
武汉大学的金融毕业生在申请出国深造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由于地域所在,前往招聘的国际知名企业偏少一些。
篇5
在金融学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从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整体师资水平较低,学校的模拟实训课程缺乏专业性,并且给学生提供的校外实习基地不够稳定,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金融学实践教学水平,需要良好的解决以上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
【关键词】
就业能力;金融学;实践教学;改革
一、前言
社会对于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需要认真审视当前金融学专业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社会形势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正确认识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培养具有高专业水准的就业人才,这是当前我国各大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金融学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意义
采取实践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而大学生是否能够在毕业后融入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指标。在金融学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深的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大学生对金融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在实际的教学中,金融学教师可以采取模拟实训、社会实践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基本技能,进一步增强心理素质,从这可以看出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大学毕业生具有更好的就业能力[2]。此外,实践教学的开展符合金融市场的需求,金融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且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后,迫切需要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主要是指对金融衍生产品、工具等相关要素重新进行组合,这样的创造性变革需要大学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而实践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金融学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我国金融学实践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没有给高校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果高效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一般来说将学生安排到校外基地进行实习后,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且还能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身的能力。这样大学生就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用人单位为了能够保证资金安全,或者保证资料数据的保密性,通常都不允许学生接触重要的部门以及科室,特别是在金融机构,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深入的了解金融专业[3]。由于高校不能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只有一些学生能够有机会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自己找单位实习,非常的分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根本就没有实习的机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4]。
2.金融专业实践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年终考核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考核,或者是根据教师的理论教学时数进行考核,在职称晋升上同样如此,因此绝大部分教师并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主要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一部分高校经常缺乏师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教学任务非常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到有关单位进行业务培训,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学习机会,因此在校的金融教师除了具有高学历,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依然有所欠缺。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在聘请教师的时候,也聘用了金融机构的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这部分教师又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效果也不显著。
3.学校的模拟实训内容缺乏多样化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教学的时候,主要是单一的训练学生的基础操作程序。真正的实训需要使学生自主操作金融业务软件,比如让学生操作证券交易软件,又或者让学生自主操作保险业务软件。这样才能使学生灵活的将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快速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果在实训的时候,仅仅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样的一种机械式操作训练,将会使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有碍于学生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失去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形式的模拟实训基本上不可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5]。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概念技能,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与交际能力,这不仅是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基层的管理者也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还能良好的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在设计模拟实训内容的时候,并不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创新思维等相关的能力,在模拟实训内容缺乏多样性的情况下,很难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金融学人才,因此学校的模拟实训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针对金融学实践教学问题提出的改革对策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基地在大幅度扩招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情况下,学校需要寻求与更多的用人单位合作,不仅只是将合作目标停留于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相关单位,否则将会有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实习单位,从而降低学生的实习热情。所以高校应当想方设法寻求更多的合作单位,从而给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单位,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实习机会。这就需要适当转变观念,在寻求合作的用人单位时不能只将眼光放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相关单位,而是应当扩充视野,可以适当与小额贷款公司等进行合作,或者与期货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而为了使学生能进入保密性较高的金融机构岗位进行实习,学校应当在学生实习前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了解诚信在岗位中的重要性,强化双方的合作关系,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同时保险公司等用人单位在不断完善体制后,采取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增加一定的重要岗位,使学生接触到实际性金融岗位。同时学校也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建设模拟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专业的业务操作软件,这样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可以接触到相关的金融操作,使学生能够尽快熟悉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毕业生尽快的融入社会[6]。
2.提升金融学实践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提高高效金融学教师的整体水平,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分批安排金融学教师到相关的金融机构中进行业务培训,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不脱离实际,如果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并且金融机构许可的情况下,可安排一部分实践课的教师到相应的岗位中从事实际性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师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强化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此外学校应当聘请实践操作技能过硬,且金融基础知识扎实的相关金融机构人员到本校担任教师,当然大部分的金融机构人员一般都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因此学校可以提供给这些人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机会,使他们熟练地掌握金融学科的理论知识,最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7]。
3.适当增加校内模拟实训的教学内容在金融学专业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掌握熟练地掌握金融业务操作程序,因此校内模拟实训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然使学生掌握金融业务操作技能也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如果在实践教学中,只是机械式的要求学生进行程序化的操作训练,剥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将会使学生失去创造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模仿单一跟着教师操作,完全与教学理念相违背,因为当前主要是坚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设计出多样化的模拟实训内容,逐渐摆脱单一性的实训课程,最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性金融人才,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结束语在金融学专业的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符,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金融专业水平,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而这需要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引领教师针对当前存在的实践教学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终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亚欧.深化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08(07):50-55.
[2]刘国买,谭轶群.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04(12):163-165.
[3]饶育蕾.金融学专业全方位教学改革方案设计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13,05(04):240-243.
[4]李琴英.金融业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12(10):66-70.
[5]刘祥伟.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7(11):180-183.
[6]刘国买,谭轶群.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15):74-76.
篇6
(一)河北农业大学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大致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第一,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先导,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第二,坚持以培养素质优良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中心;第三,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第四,以“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为基础;第五,兼顾专业特点和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经贸学院T字型人才培养基本理念
经贸学院的培养理念应该以学校“311”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1+3+N”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密切融合,构建复合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框架。该体系也可形象的比喻为“T”型人才培养体系,即需要有一个较好的专业基础,同时又有较全面的本学科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本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实践,另一部分是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是指在第5学期开设的“证券投资学综合实验”课程;校外实践主要包括金融教学实习和金融部门调查实践。由于金融部门的行业特点,对安全性和私密性要求较高,所以一般很难带领学生到金融部门进行教学实习和调查,所以实践教学的重点就放到了校内。“证券投资学综合实验”课程开设时间仅有2个学年,主要通过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分析证券的走势来帮助他们理解、掌握相关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课程开设后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普遍感到原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也更加好理解。
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专业技能培养相关课程设置较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通过课下的问卷调查显示:49.5%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课程设置不合理;98%的学生希望在2~3年级学习时期进行实地实习;53.3%的学生认为目前最需要增加面向就业的实务实践型课程;31.8%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投资心理学与理财规划和生涯设计课程,以增强专业心理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2.现有实践教学无特色,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的实践教学大纲基本上和其他财经类院校的大纲一致,重点还是放在股票的分析和研究上,并没有突出农林院校的专业特色。学生经常会有感触,学了这些知识对自己今后找工作有多大的帮助,或者自己有多大的把握可以竞争过来自财经类或综合类院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显示:在问到“你的未来发展方向”时,21.5%学生选择的是证券,1.8%的选择的是保险,24%的选择是银行,4.7%的选择是公务员,43.7%的选择考研,剩余3.7%的选择其他(见图4)。形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现在金融学本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并且学校在教学目标上,没有明确指出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在哪些方面、哪些领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帮助的力度有多大。3.实践能力提高有限,传统教学方法有待改善目前,实践教学课程的教授方式主要是教师在前面演示,学生跟着练习。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较快,模仿性较强,但是对于培养自我开拓、挖掘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在模仿完最基本的操作后,学生的兴奋程度减弱,重复完几次后就失去了兴趣,整个课程学下来感觉自己的实践能力并没有什么质的提高。
四、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通过以上的分析,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问题还是教学目标的定位。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与金融专业的整体培养目标相匹配,而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又应该和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相一致。目前,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脱农趋势日益明显,逐渐倾向为纯粹的金融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绝大多数与“三农”无关。尽管他们在校期间学了很多金融类的课程,但无论是在学校的知名度,还是在专业名称上和实际动手能力上,相比较其他财经类和综合类院校的毕业生都缺乏一定的竞争力。高等农林院校一直倡导“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办学宗旨,但为顺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高等农林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还须体现“入主流、有特色”的要求。“入主流”,是指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要熟知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要跟得上学科的主流发展趋势;“有特色”是发挥最大的优势,把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做大作强。就金融学专业而言,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应围绕“三农”来展开。所以,农业高校的金融学应该是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专业,为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是这个专业的教学使命和天职。针对金融学实践教学更是如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向涉农领域倾斜,培养既懂金融又懂“三农”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河北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的重点培养目标。
五、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根据重新界定的教学目标得出,提高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现有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重新界定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在原有实践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主要强化培养学生涉及“三农”问题的实践能力。首先,要有针对性的对所有涉农股票进行研究。在以往的证券投资实验课上,带领学生分析股票的走势和变动情况时所研究的股票是随机的。现在应有针对性的重点研究涉农股票,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股票的基本原理,又可以使之了解涉农上市公司的特点。其次,要加大期货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国内现有的实物期货市场很大一部分是农产品期货,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大,同时,期货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现货价格未来的走势,这对收购、储存原材料的涉农生产加工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另外,期货市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套期保值,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来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熟练运用这种方法的涉农企业就可以不用担心价格波动对其造成的损失,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生产加工上。而现实的涉农企业对此熟悉的非常之少。通过上述方式对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后,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在处理涉农领域的投资问题上会更加专业,在就业市场上也更具有竞争优势。
(二)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目前,证券投资实践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还比较传统,无法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让学生产生兴趣就必须要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进来。对此,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研究报告和汇报答辩结合起来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首先,在讲课之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并参加最后的研究报告汇报。其次,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讲授方向要与新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比如在讲授涉农股票时,可以先把涉农股票分类,分为种子企业股票、化肥企业股票、加工企业股票、养殖企业股票等,之后再分析不同类型涉农企业的生产特点、发展周期和波动因素。在课堂讲授的同时,给各小组布置任务,要求各小组自行选择股票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其中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总结4个方面。最后,要求每个小组推选1~2名同学到台前来用PPT演示其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学生最终的期末成绩根据其所作的研究报告水平来决定,研究报告的得分由课堂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打分决定。每组组长根据其组员的工作贡献在该组得分的基础上乘以适当的比例得到组员的最终得分。通过这种转变,证券投资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由“只是老师讲授”,变成“学生自己主动学”,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教师在其中更多的是起到指导、辅助作用。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既使得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证券投资知识、把握金融市场的变动,又可以培养他们自己动手、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恰恰是以往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忽视的内容。
(三)聘请校外客座讲师,尝试构建产学研实习基地
上课教师理论基础比较强,但毕竟不是专职的金融从业人员,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模拟,也与实际工作环境有差异。要想提高金融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证券投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因此,可以邀请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业专业人才进行联合授课,特别是针对一些与实际操作联系紧密的内容,可直接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授课或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解。这种模式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金融业的发展动态和实际操作,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从金融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可以尝试与金融企业或机构签订校企联合协议,筹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实习是一种直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也是学生最希望的实践形式,同时又是金融学专业最欠缺的实践形式。通过早期的企业实习锻炼,学生可以及早地发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在哪方面还有欠缺。这样,在回校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地针对上述相关不足进行弥补性的学习。此外,学院还可以派出教师,针对金融企业存在的问题,帮助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学院还可以优先向基地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既解决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
篇7
金融学
谈到金融,脑海里就会浮现一种场景:满满的金币在容器中不断涌出,一沓又一沓的钞票在印钞机中滚动以及证券市场里热烈交易的场景和证券交易所那个不停滚动的股价显示屏……金融总是能给人心潮澎湃和心跳不已的感觉,那种资本的感官冲击力无法用言语描述。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支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具有很强的靶向性,它无不体现了资金的流动规律和经济活动,它的课程也带有很浓郁的商业气息,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国际贸易、公司财务、保险学原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都是较为重要的课程,每项课程都经过了精心设计,这有利于金融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能胜任不同分支方向的岗位。
?襊 就业前景:
金融学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大范围的就业学科,它的就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人力资源的高端市场,各大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都是金融专业的忠实雇主。刚参加工作的金融学毕业生从事的就业方向也较多,其中有经济预测分析与关系咨询岗位、对外贸易人员岗位、基金经理岗位、股票分析师岗位、证券经纪人岗位等等,这些岗位都是较为符合金融学的专业特点的。
有资料显示,在2011年行业平均工资排行中,非私营单位中,金融业一举力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再夺第一名,平均工资达到9.13万元。同样,无论是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最高工资行业排名中金融业都是所有行业的薪资翘楚。可以说,金融业的高工资,优越的工作环境以及光鲜靓丽的生活方式都成为了无数青少年填报志愿的首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将该专业捧成了大热门,因此该专业排名靠前的院校报考难度也是逐年递增。
?襊 推荐院校:
金融学专业是一个相对传统的专业学科,金融学王牌院校众多,在高手云集的高校里尤以中国人民大学最为抢眼,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比较强,各个分科目实力平均;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表现突出,师资雄厚,专业实力强;南开大学的保险精算堪称全国一流;中央财经大学自不必说,在业界里享有较高的声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证券实力强大,是国内研究方向最齐全,专业最全的学科;同时工科老大清华大学的金融工程、微观金融也走在我国最前列。
外国语言文学
想象一下马尔代夫柔软的细沙和洒落的阳光,澳大利亚童话世界般的水底大堡礁和五彩的鱼群,还有日本秀美的富士山和风光旖旎的北海道……其实,旅游的魅力不仅限于对于风景的欣赏,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与当地人的交流,融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中去。因此,掌握一门外国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大多数的家长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语言仅仅只是一个工具性的辅助技能,而不能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纵观国内的高等教育,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几年后英语能力将会逐渐消退,缺乏相应的竞争力,同时购买英语服务的消费体都倾向于聘请专业的英语专业人员,绝不会做那些“不专业”的事情。
外国语言文学是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名称,设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式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等等11个二级学科专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外语专业,一般来说,小语种如西班牙、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等都可谓是炙手可热。正因为其稀缺性和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扩大,小语种正以一种一发而不可收的势头直奔而上。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相对于工科专业来说,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需要同学们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语言感觉,其主要课程有外语听力、外语口语、外语写作、外语国家概况、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管理等。
?襊 就业前景: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国际跨国企业或国内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商务管理或文秘工作,也适合在中等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文秘等工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与外国机构及职员交流的机会越来越频繁,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各高校都积极培养各种外语类人才,但是比起目前蓬勃增长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其数目还是相对较少,优秀的外语类人才在未来社会将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
?襊 推荐院校:
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排名上看,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是值得信赖的高等院校,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因地处皇城北京,外语文化氛围浓厚,师资力量强大,实践机会较多而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绝对是向往外语专业的学子的首选之地。
土木工程
近期,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巩固调控成果,坚决防止房价反弹。随着国家进一步对房价进行调控,有些家长开始担心与建筑行业息息相关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途了,但是建筑行业不仅仅是住房项目,土木工程的辉煌不会因为住房项目受到打压而褪去其原有的光环。
篇8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一、开展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界限日趋模糊,企业和民众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涌现,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跨国金融机构大量涌现,国际资本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的金融市场必然需要大批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同时也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满足市场需求,培养综合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金融人才,就成为了各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要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光靠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实践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通过案例分析、课程实验以及通过金融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金融学科各门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另外,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和参加社会调研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社会、金融背景和用人单位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和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从而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就业前所需掌握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此可见,对金融学本科开展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是现代金融学科建设的要求,是实现金融本科学生培养目标、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
1.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普遍不够科学
科学合理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从教学内容上看,金融实践教学应单项课程实践与综合实践相结合,从教学方式上看,应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不仅包括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引入课程实验,而且还包括专门开设的培养职业操作能力的校内实训课程、社会调研以及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高校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能引入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提高了一定的理论学习效果。但是,由于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要求老师及时掌握各类金融活动的最新动态有一定难度,因此很难将最新金融动态引入到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最新形势的掌握。
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金融实验课程开设得较少,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合理。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的实践课程有“商业银行模拟业务实训”、“股票模拟操作实训”、“社会实践调查”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对于期权、期货、外汇和保险等方面的实验课程则很少开设,这显然不能满足创新产品日益繁多的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在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上,有些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有的课程理论教学学时过少,理论知识得不到全面讲解;有的课程实验课时过少,知识的领会不够深入,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实践教学资源缺乏,配置不够完善
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政策使得高等教育成为大众化教育,也使得高校的资源进入紧缺状态,导致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从校内实践教学角度看,虽然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顺应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设立了金融实训模拟实验室,但是在硬件设施上整体设备仍不齐全,只能开展较为简单的商业银行柜台模拟交易和证券模拟交易。从软件配套上看,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实验室配备了股票、期货和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和行情分析系统,但对银行、保险和其他衍生品的模拟软件则很少涉足。另外,大多数的实训教学缺乏配套的实验教材,即使能够见到少数一些实验教材,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金融学科实验教材体系。实验教材建设的落后,使得有些实验课无法开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从校外实践教学角度看,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不足。由于企事业单位与学校追求的目标不同,同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实习单位的相关金融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真刀真枪”的毕业实习难以进行,再加上实践教学经费的短缺,校外实习效果进一步被削弱了。
3.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专业的实践教学队伍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目前,各高校对实践教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在校内模拟实训中挑选一些在职教师担任主讲,在校外实习中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指导老师。虽然这些做法可以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验室建设经费短缺,实践教学工作繁琐;二是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金融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往往要么缺乏实践经验,要么不熟悉理论知识,不能做到实验教学有的放矢,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从教学模式上看,应构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现实经济中,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不断,这就要求金融实践教学不能光靠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单项的课程实验或者是在金融实验室的综合实训来完成,还必须要与金融实际业务部门密切合作,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内容上看,应以专业为基础构建科学的金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学科包含金融理财、金融工程、保险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实务操作性很强,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应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优化金融实验室软硬件资源,提高校内实训教学水平
现代金融实验室建设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金融模拟实验室,在承担金融课程课内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现阶段多数金融实验室的建设水平较低,硬件配套不先进,软件配套不全面。因此,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配备技术含量高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和内容全面的教学实验软件,使实验室不仅能满足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证券行情分析和交易、期货期权交易、外汇买卖和保险业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而且还能浏览国内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实时行情,跟踪了解国内外金融业的变化,实时地将行业或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引入教学。
3.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金融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金融学科的教育必须将专业知识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把学生置于真实的金融经济环境中,去感受金融业发展的脉搏,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业务操作技能。为此,学校应该结合金融专业的特点,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咨询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签订协议,使之成为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大与上述实习基地的合作力度,发展业界与学校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行业和企业的资源优势,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操作能力。
篇9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部门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人才是支撑和决定金融部门发展的关键。从现实需求来看,专业化应用型金融人才数量需求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高校是金融人才队伍培养的最重要阵地,是金融人才的主要来源,应主动适应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为此,本文以金融学专业为例,尝试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以弥补长期以来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较多偏重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为探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和支撑。
一、开展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意义
(一)实验教学有助于体现金融学专业理论的应用性和技术性
在当代社会,金融领域越来越注重应用现代网络和通讯技术,金融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等创新日趋活跃,金融活动的技术属性不断突显,使得整个金融学表现出明显的向文理综合学科发展的特征[2]。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金融学专业教学内容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应用性和技术性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内容在金融学专业教学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并且是一般课堂教学难以简单直接替代的。综合而言,采用课堂基础理论教学与实验室教学、教师课堂讲解与学生动手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它能够有效改变以往财经类专业学生课后作业不多,忽视学习过程,过于重视考试前死记硬背和由此带来考试分数高但并未真正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在具体分析和应用方面捉襟见肘的现状。
(二)实验教学有助于为学生创造尽可能逼真的模拟市场环境
在金融实验室的支持下,各种金融市场环境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得以重现,由此为学生提供一种接近真实的金融市场场景,这对于现有的实地实习实践而言,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补充形式。长期以来,在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实习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通常要有老师与相关的金融机构事先联系。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对经济效益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对接受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出于行业内部竞争的考虑,金融机构也不希望让实习生接触更多的工作流程,导致实习过程沦为表面形式,学生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相比之下,实验教学提供的证券市场和商业银行业务等不同类型的模拟系统,既可以让学生较好掌握证券市场交易的基本流程和商业银行会计业务结算等基本程序,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3]。
(三)实验教学有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就相互关系而言,高校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相辅相成,出色的科学研究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质量改进,而教学活动进一步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拓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一名金融学专业教师,只有持续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才能保持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知识内容的更新,始终关注金融领域的理论进展和实践发展情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讲解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与此同时,技术性和应用性强是金融学理论和工具的典型特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必须强化学生的实际参与过程,避免传递简单的知识信息,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从现实例子来看,金融领域中的股票价格波动、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联程度及其影响、公司资本结构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等课题的研究,都需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撑才能有效开展,更需要借助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来提高研究质量。
(四)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复合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金融行业的竞争程度也随着市场开放而不断提高,信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对金融类人才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过于专业化将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复合型金融学人才培养将成为未来的基本趋势。面对这种情形,高校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迫切需要做出调整,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验教学课程必不可少。从实际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开设实验课程已成为财经高校的普遍做法,这充分说明实验教学对金融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就内在逻辑关系而言,加强大学期间的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和实践动手的学习机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金融行业各种岗前培训,尽快完成从在校学生向单位员工的角色转换。
二、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实验教学理念需要及时更新
从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与一般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而且实验课程定位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其本质原因在于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一线任课教师自然也就难以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大的作为,其结果必然是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与此同时,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有文献研究表明,当学生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选择之后,他们通常只会认真完成该专业方向的相关实验课程,而对其他专业方向的实验课程兴趣显著下降,学习态度不积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4]。
(二)实验教学队伍需要继续充实
目前的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教师,既有专业实验指导教师,也有专业课程教师。其中,专业实验指导教师是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实验室的基本人员配置,总体上,他们比较熟悉实验室的软件和硬件使用,缺点是金融学专业知识储备和积累不足,实验指导效果有限。专业课程教师是大部分实验课程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在实验软件操作和各硬件设施使用等方面不同程度地面临障碍,这意味着任课教师准备一次实验教学课程要花费很多时间,即使如此,教学效果究竟如何还不得而知,甚至不被学生认可,如此一来,势必导致任课教师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来参与实验教学。为此,需要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机理机制,鼓励和吸引教师参与实验教学。
(三)实验教学形式需要不断完善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形式相对较为固定和单一,其基本过程大致如下:在修满规定的基础理论课程后,选修不同专业方向的专题实验课程或实验模块,或者在某些专业主干课程中设置一定课时的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课程的教材选择方面,总体上自由度较大,具有权威性和针对性的实验教学课程教材严重不足,特别是实验教学软件与所使用教材难以有效匹配,既不利于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此外,现有实验教学形式缺乏区分度,不能识别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研究型技能训练,对于一部分专业基础好且有研究兴趣的学生而言,他们难以从实验室得到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教学效果。
(四)实验教学设计需要动态优化
目前高校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一般是根据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按照顺序依次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往往被排在后面。有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没有充分考虑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而是以任课教师为导向,具体讲哪些内容,安排多少课时,缺乏科学严谨的考虑,随意性较大,由此导致比较多的问题出现。例如,在第四学年,多数学生都在寻找就业机会,参加各种面试甚至是一定时间的试用实习,这是对大学期间综合能力的一种全面检验,相当一部分学生此时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修习实验教学课程的必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来不及解决,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偏弱,不利于校内学习和走向就业岗位之间的顺利衔接。从教学过程来看,实验室教学是多数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典型模式,采用校外实训和校企合作等方式的实验教学环境较为薄弱;更位突出的问题是,实验教学课程设置不同程度地受到现有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特别是当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实际业务脱节时,软件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会明显受到影响。
三、加强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主要建议
(一)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个比较完善的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由多种要素构成,其中最为核心的人才,这是促进其他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怎么强调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因此,要提高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和解决人才问题,培养一支稳定、精干、能力强、素质高的实验教学队伍。一方面,应着力推进鼓励实验教学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充分考虑担任实验教学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和待遇,切实为开展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实验开发人员和实验教学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进来,促进实验教学既有资源的整合,尽量减少并努力避免实验、软件开发与教学衔接不紧密的现象。
(二)优化实验教学课程设计
课程是教学质量的基础,要开展实验教学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在学校层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讨论和修订需要认真梳理,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通盘考虑,明确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绝对学时安排,设置实验教学课时占专业课程教学总课时比例的最低标准。在二级学院层面,应重点推进与商业银行及证券公司等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全方位合作,及时把握市场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情况,以此为参考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依据。在教师层面,学校和二级学院应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主动搜集金融市场的各种需求信息,持续探索和优化实验教学的现行模式,增强实验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金融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不同的金融机构如何开展金融服务和金融营销等活动。高等院校可以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帮助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组织学生进行短期实习,增加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这是建设实验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例如,可以考虑实验室实验教学、企业实训与假期实习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安排[5]。高校要积极联系金融企业,设计校外实训课程内容,布置实训报告和实习报告。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考虑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重点,低年级重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理论基础;高年级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就业岗位适应性。
(四)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开发
努力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事先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筛选出有针对性的软件类别和品种,充分听取一线实验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的意见,尽量全面测试不同种类的实验教学软件,根据测试结果筛选出符合教学要求、模块设计科学、内容合理充实的软件,为教师顺利开展实验教学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注重积累,增强规划意识,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一部分优秀一线教师开展实验教学软件的自主设计工作,逐步优化实验教学软件的结构,由此推出符合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需要的软件课程体系。
作者:童馨乐 郭文旌 刘圣囡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邓鸣茂.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2(2):184.
[2]李佳颐,宋彤.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顶层设计[J].中国金融,2013(10):87-88.
[3]杨菁.对金融学实践教学问题的反思与改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421-424.
篇10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53-02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高等院校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科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然而,由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要以课堂理论为主,实践动手锻炼相对较少,这给学生造成了毕业论文仅仅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错觉;还有,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也不得不以学生就业为主,而找工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上重叠,考虑到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于是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查就有所放松。因此,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致使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下滑的现象。
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数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为了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不正确的态度,切实扭转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态势,使他们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认识到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撰写毕业论文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集中训练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这个阶段,在金融学专业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选题、填写开题报告、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持学生对所研究金融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又要使专业指导教师利用自己渊博的专业学识和认识问题独特视角,对学生的研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顿开茅塞之感。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首先,金融学专业指导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其次,以学生为主展开毕业论文写作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除了指导教师定期检查督导每个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外,学生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的情况,及时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反映给指导老师,尽快得到正确的帮助建议。再次,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初步的基本评价。最后,该成绩也是每一个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的必要成绩之一。在指导老师认为研究成果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后,由学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组成答辩专家小组,通过答辩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统科学的评价。符合金融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的,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
二、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金融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重要过程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开题报告和论文正文两大部分。通过填写开题报告,每个学生可以选择确定各自适合的论文题目;了解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找出该论文研究的切入点;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明确研究方法等等。在这个阶段,学生运用所学金融知识判断和界定所关注的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内容划定在金融学领域,以符合所学专业的要求。通过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掌握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及进程,了解相关学者在研究本问题时的研究思路、切入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研究结论等,从而保证自己的研究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也确保使通过自己的研究,将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向前推进一点。通过对论文基本内容的设计,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论,对所研究的金融问题形成一个比较概括性的认识。
在论文正文写作阶段,学生要首次独立地思考如何围绕开题报告确立的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展开研究工作,比如,根据开题报告要求,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如何搜集相关资料?运用自己已掌握的金融学专业知识,如何对已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提炼?根据金融学相关理论的要求,如何运用掌握的资料说明、支持文章的观点?
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实际金融问题,并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一次非常重要的演练
-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总结
- 下一篇:大学生实训安全心得体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