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监管范文
时间:2023-03-20 09:4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关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了规范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监管场所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以及从事进出境货物装卸、储存、交付、发运等活动,办理海关监管业务,符合海关设置标准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监管场所的设立以及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海关对免税商店的管理另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海关对监管场所实行统一编码、计算机联网和分类管理。
第五条监管场所经营企业(以下简称经营企业)或者管理者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设置标准》(以下简称《设置标准》,)建设监管场所,配备相应设备,并为海关提供查验场地和办公设施。
第二章监管场所的设立
第六条申请设立监管场所的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
(三)具有专门储存货物的营业场所,拥有营业场所的土地使用权。租赁他人土地、场所经营的,租期不得少于5年;
(四)经营液/气体化工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特殊许可货物仓储的,应当持有特殊经营许可批件。
第七条申请企业应当向直属海关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注册登记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五)场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复印件;
(六)存放液/气体化工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特殊许可货物的,应当提供特殊经营许可批件的复印件;
(七)场所平面图和建筑设计图。
提交上述材料复印件的,应当同时提供原件供海关验核。
第八条直属海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受理、审查经营监管场所的申请。
申请企业符合法定条件的,直属海关应当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批准设立监管场所决定书》(以下简称《批准设立决定书》,);申请企业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直属海关应当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不予批准设立监管场所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申请企业应当自海关制发《批准设立决定书》之日起1年内向直属海关申请验收,直属海关根据《设置标准》规定的条件对监管场所进行验收。申请企业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申请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批准设立决定书》自动失效。
监管场所验收合格,经直属海关注册登记并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注册登记证书》(以下简称《注册登记证书》,)后,可以投入运营,《注册登记证书》自制发之日起有效期为3年。
第十条本办法施行前已经海关批准设立的监管场所,其经营企业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向直属海关提交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申请材料,申领《批准设立决定书》。
经营企业应当自海关制发《批准设立决定书》之日起1年内向直属海关申请验收。直属海关根据《设置标准》规定的条件对监管场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直属海关予以注册登记并制发《注册登记证书》。
经营企业无正当理由逾期没有提交申请材料或者没有申请验收以及验收不合格的,直属海关注销相关企业的监管场所经营资格。
因特殊情况需要申请延期验收的,经营企业应当向直属海关提出延期验收申请,经直属海关同意可以延期验收,但是最长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十一条经营企业需要变更企业业务范围、监管场所面积等的,应当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变更申请书》,向直属海关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
第十二条经营企业需要延续《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的,应当在《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直属海关提出延续申请,并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延续申请书》。
符合延续条件的,直属海关应当在《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准予延续的决定,延续《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3年。
不符合延续条件的,直属海关应当作出不予延续的决定。
第十三条经营企业终止经营监管场所的,应当向直属海关提出书面申请,并交回《注册登记证书》。
第十四条直属海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监管场所的变更、延续与注销手续。
第三章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海关采取视频监控、实地核查等方式对进出监管场所的运输工具、货物等实施监管。
第十六条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海关规定的样式制作监管场所标志牌,悬挂在监管场所入口处显著位置。
第十七条监管场所内只能存放海关监管货物。
监管场所内液/气体化工品、易燃易爆危险品、有毒及放射性货物应当带有明显标识,并不得与其他类货物一起存放。
第十八条经营企业应当依据海关监管要求设置相对独立的海关查验场地。
第十九条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海关要求发送和接收电子数据。海关有权查阅监管场所的货物进出和存储等情况的纸质单证或者电子账册。
第二十条根据海关监管需要,经营企业应当在监管场所出入通道设置卡口,派员值守,并配备相应设备,与海关计算机联网。
对集中在同一个封闭区域内分散经营的监管场所,经营企业可以在进出通道设置统一卡口,并设置独立的海关集中查验场地。
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派员实施卡口监管,核实、放行海关监管运输工具、货物。
篇2
1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虽然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创造条件,要求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但现在大多数企业态度不积极,都还处于观望状态。因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是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转型,从过去单纯的贴牌到贴牌跟自主品牌并存,从做出口到出口跟内销并举;二是升级,产品加工自低端向高端转变,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产业链由短向长转变。所以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是要忍受暂时的利益的损失,以及相应痛苦的过程。
1.1原有的优惠政策不再适用,而新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不配套、不完善,企业需要在不断熟悉过程中要重新调整自己。转型升级的各种手续繁杂,涉及的部门过多,政策尚不完善,执行方案也不完全成熟,有些还处于试行阶段,更多地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加工贸易企业感到转型升级不仅会影响生产,而且成本过高,难免有畏难情绪。
1.2加工贸易转型对加工贸易企业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转变过程,面临着各种风险。
1.2.1企业需要由订单贴牌生产向自建品牌转变。原有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都做贴牌,不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而转型要面临着市场、研发、渠道、品牌乃至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等等,这些新业务,比单纯来料接单的简单加工复杂得多,涉及的各种政策不了解,各种风险都需要自己承担。再加上2010年以来经济回暖,订单有了一定的增长,企业稍微有些利润,且来料加工已经轻车熟路,老路顺走且好走的心理占主导。加工贸易企业便想继续维持下去,而不愿主动转型。
1.2.2企业需要从单纯出口到出口跟内销的转变。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内销,存在着对内贸市场营销环境不熟悉,加工贸易货物如何从海关的监管货物转成内销的一般货物的问题,在内销通道、内销征税、内销服务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制约因素。这些都使企业在开拓内销渠道方面有压力及信心不足。
1.2.3企业需要由单一经营方式向多元转变。加工贸易的性质决定着企业主要从事加工生产。而加工贸易企业生存现状要求企业必须改变单一的经营方式。这种转变,企业也面临相应的困难。其中企业性质的转变,以及向多种经营方式的转变等,也涉及政府与相关部门需要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支持与协调。特别是需要海关等主管部门创新监管模式。
1.3我国目前在多数产业中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大部分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主要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很少介人设计研发和营销服务环节,产品的附加值普遍偏低。加工贸易企业在其升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设计研发能力不足,营销服务渠道单一等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特别是直接监管部门海关要创新监管方式,再造业务流程,减少各方面的环节,降低成本,推进企业提高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海关监管区域,为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机会。
2海关助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2.1建立多方联合沟通的工作机制,促进转型升级针对转型升级过程中,相关政策不配套、不完善的情况,作为主管部门的海关应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共同制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各种政策与措施;针对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手续繁杂、涉及部门多的现状,海关应重点研究需与地方职能部门加强合作和协调解决的事项,简化及新造工作流程,如建立加工贸易多方联网管理合作机制,通过电子口岸可实现外经贸、检验、海关、银行、外汇管理、税务等对加工贸易电子化合同的联网管理和信息共享,有助于打破现行各部门对加工贸易各自管理的格局,实现对加工贸易业务全方位的协调管理。建立风险企业预防工作机制。可由海关、外经贸、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建立风险预警统计系统,加强部门之间对风险企业的预警信息共享。共同研究应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典型问题及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海关监管模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海关监管效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
2.2深化关企合作,促进转型升级为引导辖区企业尽早尽快了解海关出台的有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和措施,海关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海关积极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经采取的和将要采取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2.2.1主动建立与企业联系沟通的平台。如举办“海关企业面对面”政策宣讲会,除了介绍政策,解读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关的管理办法,同时还需要海关法规、加贸、监管、关税、企管、审单、统计等部门的负责人,现场了解企业困难和需求,并在现场解答企业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平台,海关和企业可以进行更充分的交流互动,对企业的转型升级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此外,海关还通过专设热线电话、设立咨询专岗以及网站等多种方式,及时受理、答复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确保企业转型顺畅。
2.2.2加强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调研。海关还应根据辖区内企业不同的业务要求,主动走访辖区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和社会方方面面的诉求,及其发展面临的困难,然后制定符合不同企业实际情况的解决措施。因为加工贸易企业不可能都去自创品牌,而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已积累了足够实力的企业可自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打天下,尚不具备相应实力的企业,海关要推动、引导它们给有实力的自主品牌企业配套、贴牌加工,抱团打天下。这样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转型成功,并且风险也小很多,可以成为中小企业开拓内需的一个有效方式。
2.3扶持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帮企业拓宽发展空间
2.3.1自金融危机以来,企业遇到了出口订单缩水的困难,急需开拓新的市场。部分加贸企业就地转型后,准备由外贸型企业转向外贸内贸并,重。海关对此前从未接触过国内市场的加工贸易企业推出了“内销快速通道”,这个专为加工贸易企业内销货物而设的“快速通道”有海关专员跟单,设立内销业务专窗,实行内销预审核制度,探讨建立适合加工贸易的内销审价体系,在简化审价、归类、单耗核定等环节同时,并将这些环节前推后移,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的难题。
2.3.2海关还推出对联网监管企业实施“先销后税、集中申报”的集中内销征税模式。这一模式与传统内销审批模式最大的不同是,企业可以“先内销后征税”,而传统模式则是“先征税后内销”。在企业能够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海关将加工贸易内销集中办理征税手续模式扩大到非联网监管企业。这种模式既满足了企业“零库存”的经营需要,又使得企业内销更加便捷,提高了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海关应允许企业对原加工设备综合利用,降低企业内销的投资成本,进一步简化内销手续,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便利,拓宽道路。
2.3.3为了更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工贸易内销服务机制,海关还应该创新更多的服务措施。如探索企业内销产品后续的服务措施,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试点内销产品召回维修等业务。将出口博览会、展销会等升级为服务全国的加工贸易内销平台。同时海关还应该积极研究探讨对加工贸易的出口转内销专项政策。
2.4助推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提高加工产品附加值。从海关角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外发加工;二是深加工结转。
2.4.1多举措扶持企业外发加工业务发展海关应在符合条件的城市试点实行外发加工集中审批模式,代替目前单个合同需逐一审批的模式,简化并优化外发加工的审核手续。并且实行专门窗口作业,接单后马上出单的模式,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根据本辖区内外发加工实际情况,研究探讨建设外发加工管理系统,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设置专岗,及时处理企业数据及业务疑难问题。同时设置专岗审批外发加工网上申报业务,以及审批外发加工货物直接出口或者内销的业务。进一步方便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的申请,简化相关手续,更好地引导国内企业进入加工贸易产业链,使加工贸易企业产业链延长的同时,也提高了加工产品附加值。另外海关应试行对AA、A类的企业省内跨关区外发加工、全部工序外发加工等取消收取风险担保金的措施,一是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二是推动企业遵纪守法,成为高资信的企业,使海关在实行的分类通关改革过程中,给予监管、通关便利措施。这种“以企业为单元”的分类监管,有助于帮助高资信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形成以这些强势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层次的提升。
2.4.2深加工结转助延国内产业链深加工结转作为加工贸易的一种方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海关应该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如建设并推进深加工结转管理系统,让企业能通过网络向海关发送备案、收发货及报关数据,实现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网上申报审批和收发货单的网上登记审核,以及报关数据的核实,使加工贸易企业在办理深加工结转手续时,变得更加便利,下降了企业书面办理相关手续而产生的经营成本,支持企业拓展深加工结转业务,提高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同时,也延长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2.5海关开拓保税物流新通途加快推进加贸企业驶入转型升级的轨道由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备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出口退税、设备免税、通关便捷、管理规范等政策和功能,并且优惠政策比较凸显。所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为接受产业转移、吸引外资以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2.5.1海关通过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积极探索支持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和维修检测服务中心,开展研发、检测、维修、展示、仓储、配送、分拨等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此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海关帮助下,一批加工贸易企业完成了转型升级,向着高科技品牌企业以及服务业转变。
篇3
与工作对象沟通时,一般应讲普通话,当工作对象听不懂普通话时,可使用工作对象能听懂的语言或语种。
称呼工作对象要用“小姐”、“先生”、“女士”、“同志”等尊称,对工作对象提出要求时要用“您好”、“请”、“谢谢”等语。
接打办公电话时,一般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拿起电话筒后应先使用“您好”礼貌用语开头,再报单位(某某海关、某某科、某某组等),必要时报本人姓名。通话应简明扼要,不准在电话中聊天。
(二)对方查询工作时,如果知情又不涉及保密,应如实告诉对方;如果不知情,应指引其到相关部门查询;如果涉及到保密,应说“对不起,此事我不太清楚”。
(三)用电话上传下达通知事项时,应注意语言流畅,简明准确。接听上级或有关部门的电话通知,应自报单位、姓名后,说“请讲”、“请稍等,我记录一下”。
(四)下达通知时,应先问对方的单位、姓名、职务等,然后说“请您记录(再讲述通知内容)”、“请您复述一遍好吗”、“谢谢”、“再见”等。
(五)通话结束时,如果对方是上级机关的领导或职高、年长者,要等对方挂断后,再放电话,挂断电话时应说“再见”。
海关监管现场礼貌用语:
请;
您好;
谢谢;
再见;
很抱歉;
请稍候;
您请讲;
不客气;
不用谢;
没关系;
请走好;
请您放心;
请慢慢讲;
让您久等了;
请不要着急;
谢谢您的合作;
请问您有什么事?
请多提宝贵意见;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有不明了的地方您尽管问。
海关监管现场规范用语:
请出示您的证件;
请办理海关手续;
请在这里签名;
请按规定填写登记;
请提供有关资料或证明;
请接受海关检查(或查验);
请问您有什么东西要申报吗?
请将行李物品登记在申报单上;
您的有关手续正在办理中,请稍候;
手续办好了,请拿好您的单证(或证件);
对不起,您要办的这项手续应到某部门办理;
海关公告栏上有相关的操作规范,请仔细阅读;
很抱歉,电脑设备发生故障,请耐心等待;
很抱歉,已经到了下班时间,请您明天再来;
您的单证填写不正确,请按照海关的规定要求重新填写;
您的资料不符合海关的规定,请您重新提供XX资料;
对不起,按照相关规定,对您的申请我们将不予受理;
您的单证或有关手续不齐全,需提供XX资料或到XX部门补办;
您所申报的货物(或物品)按照规定需送有关部门检验鉴定后才能作进一步处理;
您所申报的货物(或物品)违反海关有关规定,需移交缉私部门(或退运、补税等)处理,请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根据《海关法》有关规定,您首先要服从海关的决定,若对海关执法有异议,您有权对此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海关监管现场文明服务忌语:
喂!
讨厌!
走开!
真笨!
不知道!
烦死人!
别废话!
别问我!
少口罗嗦!
急什么!
有完没完!
你懂不懂!
嘿,老外!
别挤在这儿!
我就这态度!
你自己看着办!
有意见找领导去!
你这人怎么这样!
没看见我正忙着呢!
不懂的自己看规定!
你是不是不想办了?
下班了,明天再来!
要我讲多少次你才明白!
喂!把货物(行李)打开!
叫你拆开就拆开,别废话!
不是告诉你了吗?怎么还问!
怎么做报关员的,什么都不懂!
篇4
一、深入推进大监管体系建设,提升业务质量和整体功能
集中精力推进重点改革,打牢基础,形成亮点。把握大监管体系建设的精髓和规律,牢固树立风险式管理、“由企及物”监管、分类管理等科学理念,坚持实效导向,形成整体功能。
1.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始终坚持“以质为主、以质促量、量质并举”,继续狠抓综合治税。一是深入推进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建设。二是加强征管基础工作。三是提高审单作业质量。
2.提高通关监管有效性。提升运输工具实际监管能力。以舱单为主线实现对物流各环节的有效监控。深化监管场所分类监管。提高查验规范化水平。强化行邮监管。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继续推进执勤武警长效机制建设。
3.严密加工贸易和保税管理。优化监控分析机制,加大对重点行业、商品的调研和监控分析力度。加强单耗标准、参数的制定、修订工作,规范加工贸易货物抵押、仓储等作业,完善电子账册作业制度和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模式。加强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管理。
4.提升后续管理效能。以“三查合一”为契机,以企业风险为主要视角,集中运用后续监管资源,创新稽核查作业模式。建立关区企业信息基础数据库。提高验证稽查工作效能。建立健全稽核查相关作业制度和联系配合办法。落实错位监管理念。强化职能部门对重大、敏感稽查作业的稽查执行和集中审核。稳步推进引入中介机构参与稽查、核查工作。加强报关员和报关市场管理。
5.保持打私高压态势。继续坚持打击走私不动摇、不松懈、不麻痹。按照“办大案、挖源头”和以打促税的工作思路,严厉打击主观恶性明显的走私行为和行业性、专业性、团伙性的走私活动。加大走私打击力度,严打武器弹药和废物等非涉税走私活动。巩固深化关警融合成果,推动缉私成果共享。提升警务指挥效能,提高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
6.强化风险管理实战应用。按照职能与执行、“选”与“查”相分离的要求,逐步建立全员参与、统一研判、现场处置、统一反馈、集中评估的风险综合防控模式。
7.扎实推进综合监管试点。将试点工作作为优化关区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监管效能的突破口和试验田,积极探索实施综合监管的有效模式和可行路径。
二、提高海关服务层次,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区域经济发展。
坚持以支持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海关应有的责任,以建设者的姿态投身于山东省经济社会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内涵,全面提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层次,实现山东经济社会和市海关自身“两个发展”的有机统一。
1.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国家和山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增强统计监测预警和研究分析的针对性,完善统计信息和数据的报送、机制。积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支持飞机、船舶制造等特殊行业和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便利信誉良好的企业依托加工贸易货物抵押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海关监管区域集中,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加大减免税政策及ecfa、东盟等优惠贸易协定的宣传、执行力度。优化监管模式,主动适应服务贸易、境外加工贸易、跨国经营合作等新兴贸易方式,支持环保、低碳、资本知识密集型等产业发展。
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涉及海关的各项支持措施,跟踪评估、反映政策实施效果。支持市前湾、市保税港区和潍坊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市申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面向东北亚、服务山东省、辐射沿黄九省区的“政策高地”。支持董家口港建设。支持市口岸发展过境集装箱运输业务、保税港区开展外国籍干线船舶中转业务,拓宽港口货源空间。支持中日韩区域合作实验区建设,促进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发展,实行海运快件、海运快航等小件货物便捷通关模式。积极参与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区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出口审单查验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便利鲜活、易腐农产品出口通关。支持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推动市成为国际邮轮航线母港,市、威海、日照等成为邮轮停靠港。
3.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分类通关改革范围,关区全面实行出口分类通关,除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全部实行进口分类通关。对诚信度高的主要税源企业和aa类企业开展预归类、预审价和原产地预确定。深化aa类报关企业的集中代存试点,探索开展进口单证暂存。继续推行“5+2”工作制。
三、深化内部管理创新,增强高效运行和风险防范能力。
1.发挥政策研究辅助决策作用。紧密围绕关区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重大课题研究,促进群众性政研活动广泛开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2.优化机构和人员配置。强化关区机构编制的统一管理。坚持人力资源配置向监管一线倾斜。建立健全业务改革与人员配置同步设计和相互促进机制。进一步理顺两级职责事权。
3.完善内控监督机制。统筹整合内控监督资源和力量,推进职能监控、基层自控、督察内审、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法评估等各种手段的深度融合和优势互补。
4.加强基础建设。高度重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一是强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阳光行政。三是强化高效运行。
5.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四、优化队伍综合素质,打牢现代化海关建设根基。
突出关员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能力、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凝聚力量、激发活力,为建设现代化海关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1.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水平。高度重视加强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2.增强创品牌、铸精品能力。将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各项工作上水平、铸精品、出亮点的重要抓手,紧密围绕海关中心工作深化品牌创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及时总结关区业务改革和队伍管理中的成果和经验,挖掘、培育一批具有市海关特色、具有实践意义的优秀品牌。加大宣传、推介、表彰力度。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准军事化管理。一是深化党员公开承诺制度,抓好承诺事项的兑现落实、点评评议和督导检查。二是抓好日常养成,严格日常管理。三是强化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四是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感召力和塑造力。五是办好有利于群众的实事。
篇5
关键词: 海关; 物联网; 船舶; 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6?0083?05
0 引 言
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依法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物流监管是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和海关监管场所在海关监管的时空范围内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其中进出境运输工具监管是海关物流监控的源头,也是监管链条中最基础的环节。宁波港是海运物流迅猛发展的国际大港,港口吞吐量大、增幅速度快。据统计,2012年宁波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3亿吨,居中国大陆港口第3位、世界前5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 567万TEU,箱量排名保持中国大陆集装箱港口第3位、世界港口前6位。由于船舶联检制度的改革,海关对国际航行船舶一般不实行登轮监管,仅接受船舶的各项申报,由于宁波港有着岸线狭长、点多、面广的地理特征,加上日益增长的监管业务量与海关有限的人力、物力等问题,监管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
因此,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科技、制度、人的协同互动[1],努力实现海关管理“四肢协调”、“耳聪目明”与“管得住”、“通得快”[2]的有机统一,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海关“三位一体”的进出境船舶监管体系,有效解决人力资源不足与业务量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从而缓解船舶监管压力,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是当下海关转变传统监管理念,优化监管模式,实现主动监管、科技监管、全时空监管的重要课题。
1 物联网与AIS
1.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总体来说,主要包括狭义和广义2种。狭义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和设备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传感器网络的出现,很多学者认为物联网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或者是传感器网络和RFID的合称。但随着物联网在国内外被更多行业所关注,其内涵也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扩展。广义的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客观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本文中所指的物联网属于广义的物联网概念。
1.2 物联网体系架构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3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及综合应用层[1]。
(1) 感知识别层。采用包括RFID、GPS、个人电脑等多种方式生成或采集信息。
(2) 网络构建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
(3) 综合应用层。根据各行各业的需求、特点,使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深度融合,将物联网与行业的经营管理、组织架构结合起来,开发各类行业应用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构建智能化的行业应用。
1.3 AIS系统
AIS系统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由岸基(基站)设施和船载设备共同组成,通过VHF(30~300 MHz的甚高频)数据链路,采用广播通信系统方式,持续向外发送本船的航向、航速等动态信息以及船名、呼号、船长、船宽、预计抵达时间等静态信息,在本船与其他一些船舶以及海岸台站之间建立导航数据交换,以实现对本海区船舶的识别和监视。船载设备基本组成包括:内置的卫星定位传感器、VHF数据通信机、通信控制器、船舶运动参数传感器接口和显示接口。它的设备主要有提供船舶航向的电罗经,提供船舶位置以及对地运动参数的船舶主卫星导航定位仪器,提供船舶转向速率的传感器和显示操作终端。
从AIS系统的信息采集、网络传输和终端显示处理功能上讲已具备了物联网的基本架构。AIS的组成示意如图1所示。
2 “三位一体”内容及具体应用
2.1 “三位一体”基本内涵
“三位一体”进出境船舶监管体系是以“3S”框架为技术支撑,即进出境船舶管理系统(M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电子海图显示系统(ECDIS);在此技术基础上,围绕“一个平台、两套制度、三层架构”的总体建设目标,将港务、海事等外部单位进出境船舶数据与海关内部审批数据统一在进出境船舶综合监管平台上管理,并进行实时核对与应证;加上配套的进出境船舶监控中心和建立的相关制度与操作规程,整个体系体现了“科技+人+制度”和谐管理范式。
2.2 “三位一体”的船舶监管体系
基于物联网技术将进出境船舶管理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电子海图显示系统整合;结合配套的进出境船舶监控中心和建立的相关制度与操作规程,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海关“三位一体”的船舶监管体系,体系架构图如图2所示。
海关“三位一体”的船舶监管体系,首先由感知识别层的基础信息采集作为基础,通过网络构建层实现进出境船舶信息的安全交换与传输,最后由综合应用层对海量船舶数据进行组织、管理与处理,为海关提供各种风险分析、预警决策等应用。
2.2.1 感知识别层
感知层是由数据采集子层,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组成。在此船舶监管体系中,感知层通过AIS基站和接收器获取海上信号范围覆盖内的船舶静态及动态信息,例如速度、经纬度、吃水、MMSI号等船舶基本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协同处理,以此来提高信息的精度,降低信息冗余度,最终将船舶信息传入网络层。
2.2.2 网络构建层
网络构建层主要关注来自于感知层的经过初步处理的船舶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叠加海事、港务及海关内部的船舶数据并传输到应用层,包括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最终将提供跨网段、跨系统的信息通信及事件管理与流程控制等服务功能,以此来保证整个系统顺畅、高效、安全的信息交互和数据交换处理。
2.2.3 综合应用层
综合应用层主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开发和利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所以该层作为物联网三层架构集中体现应用环节最关键一层,也是海关“三位一体”船舶监管体系中的核心所在,主要为海关人员提供业务数据传输与处理、功能展示、轨迹回放、预警功能等各种船舶监管相关综合业务服务,其中根据船舶监管的实际需要,提供了11种预警提醒,使监控人员从坐在屏幕前疲于查看星罗棋布的浩瀚数据显示困境中解脱出来。
2.3 海关对船舶监管的重点内容
根据船舶各物流环节特征和监管目标,将业务流程设计为船舶进入监管区域到离开监管区域的全过程监控,重点内容如下:
2.3.1 船舶抵港
(1) 防控船舶进境未申报。应用系统主动监控,实时掌握船舶抵港情况;规范码头经营人船舶作业报备,掌握船舶属性;规范并监控船舶进境申报情况,核实船舶申报的抵港时间和在港位置。
(2) 防控船舶在锚地违规过驳。监控锚地除港区拖轮外的船舶挨靠情况,核实相关船舶属性、过驳审批情况,联系缉私海查部门进行海上巡查,及时处置异常情况。
(3) 防控擅自移泊。核对船舶移泊记录和申报信息。
2.3.2 船舶靠泊作业
结合视频监控手段,防控船舶擅自靠泊、违规装卸货物。一是实时掌握船舶靠泊情况、确定船舶属性,监控进出境船舶是否擅自靠泊非海关监管场所;二是监控集装箱船舶装船作业前是否已收到海关装船指令(集装箱货物全部都卸入海关监管场所,因此卸船环节不需控制);三是监控散杂货船舶装卸是否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结合船舶装卸报备信息,对进口散杂货物不卸入监管场所直接提离、装载出口散杂货物的,核实报关放行情况。
2.3.3 船舶离港
一是严格船舶离港手续的办理,采用纸质和电子2种形式签批出口岸手续联系单,实现与海事签发离港证的双信息验核;二是核实驶离船舶是否已办结海关离港手续,对未办结海关手续擅自离港的,立即联系海查部门进行处置。
2.4 主要功能及具体应用
基于海关对船舶监管的重点所在,宁波海关成功开发了“宁波海关进出境船舶综合监管系统”,该系统主界面如图3所示。
2.4.1 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动态监管功能
(1) 获取实时船舶数据,实现船舶动态监控功能。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原有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功能与电子海图相结合,在北仑、沙湾、虾峙、咸祥、算山、衢山岛、龙王山这7个点新安装AIS接收基站(如图1所示的AIS Base Station),分别接收宁波口岸近海域内的船舶AIS信号,AIS中心通信服务器接收来自AIS基站的数据,将来自多个基站的数据融合,进行船舶惟一化处理,对数据校验、解码、过滤、缓存,将有用数据送入数据库保存,通过后台系统加工实现船舶位置、轨迹等动态监控功能。
(2) 结合视频系统实现综合监管功能。将系统的应用与宁波海关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提高系统应用效能,实现综合监管。在物流监控中心,监控人员实时分析系统中的船舶动态信息和预警信息,并可立刻调用码头、泊位视频信息进行核实;在系统中调用船舶基本信息,在视频系统中监控船舶实时作业情况,互为补充,互相印证。
2.4.2 电子海图显示系统(ECDIS)功能
由于原始电子海图没有码头、泊位标识等地域相关信息,通过高精度GPS定位仪来采集码头和泊位的GPS数据,并用专业工具处理后渲染到电子海图中,最终将泊位呈现于统一整合的海图上,方便后续对泊位及停靠在泊位上的船舶进行监管。根据设立的AIS基站接收的船舶信号,实现按比例尺在电子海图上准确绘制标示各码头、泊位位置的功能,结合海关物流监控的实际需要,将船舶监管系统中船舶的申报情况及港务、海事船舶数据进行系统整合,通过加工制作的电子海图以形状不同、颜色变化实时显示船舶吨位、船舶类型、航行状态、经纬度坐标、国籍等基本信息。
2.4.3 进出境船舶管理预警、处置功能
(1) 整合港务数据,实现船舶属性及船期信息监控功能。与港务部门联网,实时接收港务船期计划表信息,并通过海上移动通信业务标识(MaritimeMobileServiceIdentity,MMSI)标志与AIS系统船舶基本信息叠加,实现正确区分船舶内、外贸标志,正确区分船舶是集装箱船还是散货船,正确显示船舶靠离泊时间、作业计划信息等功能。
(2) 叠加海关审批信息,实现自动比对预警功能。将船舶基本信息与该船舶通过船舶监管系统向海关申报的信息结合,在船图上直观展示进境未申报预警、实际进境时间与申报进境时间不符预警、船舶性质未准确报备预警、近距离挨靠预警、未经审批擅自靠泊预警、码头靠泊错误预警、装船指令核对预警、货物报关放行情况核对预警、船舶未按规定路线行驶预警、未经审批擅自驶离预警、未经审批擅自移泊预警等11项预警功能。
(3) 与海事系统联网,实现海事信息比对功能。与宁波海事局积极联系,紧密合作,规划和制定双方数据交换标准、交换方式,并根据交换的数据开发后台系统,接收企业向海事申报的船舶预报数据,实现与海事数据的提前比对,结合船舶综合监管系统数据及宁波海事的船舶信息,实现在电子海图上正确显示已向海事申报船舶但未向海关申报的船舶数据,并实时发出预警提醒。
3 效益及与VTS对比
3.1 监管效益
(1) 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监管资源,系统有效整合物流信息,保障物流监控中心“船舶、舱单、监管场所及海关监管货物”一体联动的业务监管模式的顺利开展,将原先由各个岗位分别掌握的船舶各个作业环节分散的业务管理信息及时验证,综合筛查、提取业务风险点,使业务岗位对出现的监管风险迅速予以核查处置,不但改变了以往人工巡查码头需要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的粗放型做法,而且大幅提高相关监管资源分配的针对性、有效性。
(2) 实现进出境船舶和作业的动态、全天候监管,通过接收宁波口岸所有进出境船舶的第一手信息,实现对进出境船舶的主动监管,保障船舶申报率100%。通过实时监控船舶航行轨迹和停泊位置,确保海关监管船舶按指定位置停泊和按指定路线行驶。另外系统还配备视频监控,对所有监管码头、泊位实行24 h视频轮巡,实现对所辖区域进出境国际航行船舶和内支线船舶进出港、停靠、移泊、装卸、上下物品和旅客等24 h不间断监控。
(3) 系统将海关与海事船舶监管进行联动,从源头上促进了宁波口岸大通关的建设;同时,在规范进出境船舶申报和作业要求基础上,实行船公司和船代的差异化管理,更好地运用顺势监管理念,提升船舶进出境通关效率和码头运作效率,实现严密监管与服务的共赢局面。
3.2 与海事VTS进行比较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s,VTS)根据IMO的《VTS指南》定义:是一种增进船舶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和保护水上环境的设施,其基本功能是掌握水道、港口的船舶交通动态信息,以雷达为主要传感器,以数据处理设备为核心,通过通讯手段传送信息。因此与“三位一体”的船舶监管体系本质在上存在较大区别:“三位一体”的船舶监管体系是在AIS系统的基础上,整合进出境船舶管理系统、电子海图显示系统,结合的船舶申报信息,形成完整的船舶监控数据库(包括码头、泊位),支持数据记录、查询、统计等功能;另外结合港务、海事等船舶状态及内外贸标志,丰富了海关对船舶监管的信息数据库;而且预警信息的提示方式、处置流转功能使系统操作界面更人性化、更符合海关实际业务需要。海事VTS采集信息用雷达与AIS基站相结合方式,在船舶信号中断时仍可对雷达范围覆盖到的船舶信息进行监管,可有效地杜绝违法船舶故意躲避监管人为关掉船舶AIS设备;另外VTS具有双向通话功能,可根据监管实际需要与海上特定船舶进行语音通话。
4 展 望
“三位一体”的船舶监管体系提高了海关对船舶信息的实时掌控能力,基本实现了对关区内靠泊码头和锚地的船舶动态实时化、可视化的监控,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仍存在进一步升级整合的空间。为进一步加强进出境船舶管理,实现全过程、动态、主动监管工作目标。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 拓展移动办公功能。“移动办公”也可称为“3A办公”,即办公人员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Anything)。通过这种全新的办公模式,将系统预警信息实时发送到关警员手机上,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有效解决一线监管人员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
(2) 加强与外部系统互联互通。着眼“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监管战略,积极探索与口岸联检单位的进出境船舶数据共享和交换合作模式,在确保监管到位的基础,以整合进出境船舶数据源头为抓手,联合制定数据交换(接口)的标准,加强与各联检单位 “一单多报”的试点,达到各联检单位船舶数据互联、互通之目的,实现“宁波?舟山港”进出境船舶监管“一盘棋”。
(3) 针对AIS船舶进入AIS基站监控盲区后,无法获取船舶AIS动态信息的问题,可以积极探索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兼定位与通信的功能来作为AIS基站覆盖的延伸与盲区的一种补充手段,使得监控区域覆盖陆上AIS基站的盲区以及实现对装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周围指定船舶的监控,杜绝盲区和有效增大船舶动态监控的范围。
5 结 语
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海关加强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宁波海关基于物联网技术打造“三位一体”船舶监管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海关的监管手段,延伸了海关监管时空,基本满足了海关自身对进出境船舶监管的根本需要,而且加强了与口岸其他监管单位的信息化联合执法配合,为海关系统引入物联网对进出境船舶实施动态监管应用探索出一条新型的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 夏国洪.人科制协同管理人本、科技和制度的协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庞中联.以实际监管为核心推进海关信息化监管建设[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5):27?28.
[3] 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物联网白皮书(2011)[M].北京: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2011.
[4] 刘春,吕英龙.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在海事管理中的拓展应用[J].集装箱化,2012(4):27?31.
[5] 张晖.我国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标准体系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10):4?7.
[6] 张建雄.物联网技术在海关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2012(13):134?137.
[7] 汪永军,莫红飞,张勇,等.电子海图系统研究与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6):68?69.
[8] 史光平.VTS、AIS技术在天津港复式航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海事,2012(12):24?26.
[9] 张黎光,薛建军,章汉清.海事指挥中心与VTS中心运行模式的适用性[J].水运管理,2011(2):35?37.
篇6
关键词侵权知识产权保护海关保护海关监管
一、绪论
现今国际社会经济增长正在逐步从依靠工业驱动转向依赖知识经济,知识产权成为占据竞争制高点以及参与财富分配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知识经济的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的战略意义也就显得尤为突出。知识产权战略不仅作为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其作为经济主体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加快社会和经济的发展(Davis,2011:Somaya,Teece,Wakeman,2011)。按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內学者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主要从国家、区域和企业三个维度上展开。在国家知识产权层面,徐明华(2009)探讨了基于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新模式及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指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应对国际竞争新模式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或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其在全球化经济中进行资源配置和国际分工的地位。孙宏飞(2009)通过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的战略实施中效果的研究,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并且逐渐成为了世界市场上国家之间竞争和博弈的对象。焦捷(2009)也在全面研究了知识产权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关系的基础上,认为知识产权管理对于全面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加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走出去”国际战略具有深远意义。除却国家这个大层面,在区域知识产权的层面,李玉壁指出知识产权与产业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牌效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知识产权资源存量和增量的有限性,是会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工业道路的实现,形成知识产权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提升西部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小一步,在企业知识产权层面上,王黎莹,陈劲,杨幽红(2005)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基础出发,在探究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发展后得出,只有这三者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共同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标准制胜”。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虽然在海关统计的数据中不难看出随着商品进口、出口量的增多,侵权商品量也在不断增长,但是从这表面数据中并不能够明显看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这对于海关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就不是很明显,所以,分析研究侵权商品量与进、出口量及进出口总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对于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侵权商品量与商品进出口量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表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2008年侵权商品量与商品进出口总量之间的数据资料。
通过图1散点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2000~2008年侵权商品量与商品进出口总量之间的关系是属于“简单直线相关”的。
在确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属于“简单直线相关”后,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通过这个相关系数数值来考察其相关程度。
由一元线性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可以得出相关系数r=0.931,这说明侵权商品量与商品进口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属于高度相关,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
其中标准差为:
sy=2512.0
表2是侵权商品侵犯对象及案件数具体情况。
从表2数据中,不难发现,侵犯商标权货物的案件数量占侵权案件的比例始终是在第一位的,而且所占比例也是远远大于侵犯专利权案件和侵犯著作权案件的比例。除此之外,虽然侵犯商标权案件数量所占比例的变化不大,但是侵犯商标权货物案件数量却是按照每年近16.6%的比例增长。同样的,侵犯专利权货物案件数量和侵犯著作权货物案件数量,虽然所占比例的变化不大,但是随着侵权案件总数量的增多,两者数量也是在逐年增长。更进一步看,在侵犯商标权货物案件和侵犯专利权货物案件中,轻工产品类和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都占了很大比重,并且在2001年之后,机电产品及设备类的数量正有逐步追上轻工产品类的趋势。
从表2、表3中不难看出,在侵权案件数和侵权案件值的比较中,出口侵权无论是在案件数量还是案件案值上都是要远远大于进口侵权的。
三、原因分析
1.品牌价值的巨大和品牌创建的艰难
篇7
markettheprobabilityoftheinfringementofthemajorshareholdersonmedium-sizedandsmallshareholders.Onthisbasis,weunveilthemajorshareholders’votingrightsisincompleteinChineselistedcompanies,andbasedonthis,thepaperprovesthatthebestchoiceformajorshareholdersistomaximizetheirhandvotingrights--thatistoinfringeuponmedium-sizedandsmallshareholders.Theresearchofthisthesisindicatesthatsolvetheproblemofthemajorshareholders’infringementshouldchangethegamerule.
KeyWords:marketsupervision;themajorshareholders’infringement;shareholders’votingrights;incompletion.
市场监管、大股东侵害与投票权非完备性
——对大股东侵害行为的理论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从一个市场监管与大股东侵害的博弈模型出发,证明了在任何股市中都存在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我们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的充要条件出发,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投票权的非完备性,并以此证明了大股东的最优选择即是将其用手投票权发挥至最大——即最大可能地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本文的研究提示我们,治理我国股票市场中日益增多的大股东侵害行为,应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根本性治理,这样,才能通过博弈规则的改变而改变大股东的行为选择。
关键词:市场监管大股东侵害股东投票权非完备性
一、引言
现实中,中国股票市场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侵害行为在逐年增多,其中的一个典型表现即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情况在逐年上升:2002年底,中国证监会曾普查1175家上市公司,发现676家公司存在大股东占款现象,占款总额为967亿元;而到2003年底,据深交所统计,仅深市506家上市公司中,就有317家公司存在大股东占款问题,总发生额达到1580亿元,其中非经营性占款超过430亿元。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已成为了阻碍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正因此,它也成为了理论界和实际经济部门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然而至今为止有关此问题的研究,要么仅仅是对大股东的侵害行为给以实证检验,而并没有从理论上揭示其原因所在,如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和李康,杨兴君,杨雄(2003)等的有关研究;要么则将其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监管不力(张学东,徐成贤,宋利军,2000),或归因为新兴资本市场共有的不成熟性(段亚林,2001),或者是上述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平新乔,李自然,2003)。
上述研究无疑有其各自的理论价值所在,但我们还需追问的是,为什么我国资本市场会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为什么新兴资本市场会有大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的共性?本文试图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的角度,从理论上揭示大股东侵害行为的深层原因。
本文以下的结构安排是:第二部分通过建立并求解市场监管与大股东侵害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一方面证明在任何市场(不仅仅是新兴市场)都存在大股东侵害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下文的研究奠定模型基础。第三部分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的角度,并结合上文的博弈模型,证明了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的必然性——即大股东较高的侵害概率与监管部门较低的监管概率(并存)的博弈结果;这部分的研究也进一步揭示出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根本原因——大股东投票权的非完备性。第四部分小结,提出了本研究的启示与政策建议。
二、大股东侵害的可能性:一个博弈模型的证明
这里我们通过建立并求解市场监管与大股东行为的两人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证明在任何市场条件下都存在大股东侵害的可能性,从而为下文研究并揭示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的必然性提供理论和模型基础。
(一)模型假设
为了构建博弈模型,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1,股票市场上存在大股东和监管者两个参与者。大股东有两种策略: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或不进行侵害(以下简称侵害或不侵害);监管者也有两种策略:对大股东的侵害行为进行查处或不进行查处(以下简称查处或不查处)。
2,当监管者不查处、大股东不侵害时,双方各获得正常收益R和E1。
3,当监管者不查处而大股东侵害时,大股东可获得侵害收益E2,且E2>E1;而此时由于中小股东权益受到侵害,给监管者带来绩效和声誉等损失-L。
4,当大股东侵害而监管者查处时,大股东收益为侵害收益E2减去被查处的损失C(如大股东被罚款或受到行政处罚);此时监管者的收益为正常收益R减去查处成本F(如必要的调查取证费用)。
5,当监管者查处、大股东不侵害时,监管者的收益同假设4,大股东的收益同假设2。
6,大股东侵害的概率为ρ,不侵害的概率为1-ρ;监管者的查处概率为τ,不查处的概率为1-τ。
(二)支付矩阵
在上述假设下,监管者与大股东进行两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支付矩阵如表1。由表1所示的支付矩阵可见,当大股东不侵害时,监管者不查处的收益大于查处的收益,即R>R-F,因此监管者的最优选择是不查处;而当监管者选择不查处时,大股东的侵害收益大于不侵害的收益,即E2>E1,因此大股东的最优选择是侵害。
表1支付矩阵
参与者监管者
大股东策略查处(τ)不查处(1-τ)
侵害(ρ)E2-C,R-FE2,R-L
不侵害(1-ρ)E1,R-FE1,R
当大股东选择侵害时,监管者的最优选择则取决于不查处的损失L与查处成本F的比较:当L>F,即不查处的损失大于查处的成本时,最优选择是查处;反之则不查处。
当监管者选择查处时,大股东的最优选择即取决于侵害收益E2与被查处的损失C的比较:当E2>C时,其最优选择是侵害;当E2根据以上的博弈分析,并为了进一步求证的方便,我们再给出如下假设:监管者不查处的损失L与大股东的侵害收益E2正相关,即L=γE2,其中0<γ<1;监管者的查处成本F与大股东的侵害收益正相关,即F=δE2,且0<δ<1;大股东侵害被查处的损失C与其侵害收益E2正相关,即C=θE2,且θ>0。
表2支付矩阵的重新表述
参与者监管者
大股东策略查处(τ)不查处(1-τ)
侵害(ρ)1-θ,-δ1,-γ
不侵害(1-ρ)0,-δ0,0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我们可重新给出大股东与监管者博弈的支付矩阵(见表2)。因此,存在如下博弈均衡:
1,当监管者不查处的损失L大于查处成本F,即γ>δ,而大股东被查处的损失C小于侵害收益E2,即θ<1时,大股东的占优选择是侵害,监管者的占优选择是查处,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查处,侵害)。
2,当监管者不查处的损失大于查处成本,且大股东被查处的损失大于侵害收益时,如果监管者选择查处,大股东将选择不侵害;而大股东不侵害时,监管者的最优选择是不查处;当监管者选择不查处时,大股东的最优选择是侵害。即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而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三)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求解
根据以上分析和假设,大股东的期望收益为:
US=ρ[τ(1–θ)+(1–τ)1](1)
其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
∂US/∂ρ=τ(1–θ)+(1–τ)=0(2)
对(2)式求解,我们得到监管者的最优查处概率:
τ*=1/θ(3)
监管者的期望收益为:
UG=τ[ρ(-δ)+(1-ρ)(-δ)]+(1-τ)[ρ(-γ)+(1-ρ)0](4)
其最优化一阶条件为:
∂UG/∂τ=ρ(-δ)+(1-ρ)(-δ)+ργ(5)
对(5)式求解,得到大股东的最优侵害概率:
ρ*=δ/γ(6)
由以上过程,我们得到混合策略纳什均衡(ρ*=δ/γ,τ*=1/θ),其含义是:当大股东实际侵害概率ρ大于均衡侵害概率ρ*,即ρ>δ/γ时,监管者的最优选择是查处;当大股东的实际侵害概率ρ=δ/γ时,监管者以τ=1/θ的概率查处;当大股东的实际侵害概率ρ<δ/γ时,监管者的最优选择是不查处;当监管者的实际查处概率τ>1/θ时,大股东的最优选择是不侵害;当监管者的实际查处概率τ=1/θ时,大股东以ρ=δ/γ的概率进行侵害;当监管者的实际查处概率τ<1/θ时,大股东的最优选择是侵害。
由上述纳什均衡的含义可见,大股东侵害与监管者查处双方是互为状态依存的:即大股东是否侵害取决于监管者的查处概率和查处力度(如罚款数额和处罚程度);而监管者是否查处则取决于大股东的侵害概率和查处难度(如调查取证的费用)。由此,一方面,在任何市场中,大股东的效用函数中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对中小股东权益进行侵害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最优查处概率的存在,任何市场中都可能存在监管漏洞。这两方面的情况结合到一起,即使得大股东有机会将其对中小股东权益进行侵害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这也正是在美国这样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和较健全的监管体系下发生“安然事件”的原因所在。
三、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的必然性:投票权完备性角度的分析
上文的研究表明,在任何的资本市场中都有发生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可能性,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大股东侵害行为是一种常态性的存在。造成中国股市中这一特性的原因即在于大股东投票权的非完备性。
(一)股东投票权完备性的标准与大股东投票权的非完备性
据我们的研究(李学峰,2003),投票权完备的充要条件是:
1,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一个团体(Group)表决做出(即用手投票);
2,对团体表决通过的决定不同意或不满意时,团体中的成员可采取“用脚投票(VotingWithFeet)”的方式,转让其权利,退出该团体。
我们将上述投票权完备性的充要条件概括为股东投票权完备的“两权具备”。进一步说,这里的两权具备,是指两权的同时具备,即股东团体本身要同时具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权利与机制;并且股东团体中的每个成员也都同时具备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是说,两权具备是指两权的“同时”具备,这即是衡量股东投票权完备与否的标准。
根据上述两权同时具备的标准,考察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投票权安排,应该说,至少从表象上看,它符合投票权完备性的典型形式:一方面它有股东会、董事会等团体表决(用手投票)的组织机构与机制;另一方面,该投票权又置身于股票市场之中,理论上讲,其每一成员(股东)可以随时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转让股权。也就是说,中国上市公司里大股东的投票权安排,至少是两权具备的。然而我们注意到,这部分股权(即现实中占总股本60%左右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合计)的所有者其面临的一个制度约束是,该部分股权不允许在二级市场流通,而且其上市后的三年之内不得进行场外交易(一级市场协议转让)。这一制度限制的后果是,对全体国有和法人股东而言,他们实际上被剥夺了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是说,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来说,当它对团体(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表决所通过的决定不同意或不满意时,它是无权转让其权利、退出该团体的。因此,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投票权是不完备的,其表现即是它只有用手投票的权利,却无用脚投票的权利。
(二)投票权非完备条件下大股东侵害行为的必然性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投票权非完备的一个直接表现,即是其只有用手投票的权利,而无用脚投票的权利,而导致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即是国有股(法人股)的股权不可上市流通这一制度安排,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将大股东投票权的非完备性定义为一种“制度性套牢”。这种制度性套牢的状态,一方面给大股东造成了相应的产权损失,另一方面则为其提供了一种垄断地位。
就制度性套牢给大股东造成的损失来看,一则如前文所指出的,大股东用脚投票权的丧失,从理论上看就使得其即便对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表决提供的决议不同意或不满意,也无法通过转让其权利而退出该团体(公司),即这里产生了退出权丧失所造成的损失。
二则从基本的股权估值模型我们看到,决定股权价值的基本因素无外乎分红所得和资本利得(即买入和卖出股票所得的差价收益)两个方面,即:
A1=(7)
式中,A1为股权价值,dt、ρ和下标(或上标)t分别为分红所得、贴现率和时期,RT为资本利得。需要指出的是,方程(7)中决定股权价值A1的两个基本因素,实际上是两项基本权利:即第一项的分红权和第二项的选择权。对第二项我们之所以称为是一种选择权(Option),即在于对所有股票投资者而言,他应该有选择行使买入卖出的权利(以获取资本利得),也应该有选择不行使买入卖出的权利(以放弃资本利得或损失)。然而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而言,由于其股权的不可转让性,也就使得其股权价值的资本利得项成为0,即公式(7)转变为下面的公式(8):
A2=(8)
比较公式(7)与公式(8),由于公式(8)中的=0,因此从价值角度
讲,A2我们再来看制度性套牢给大股东提供的垄断地位,正如Ekelund和Tollision(1980)的研究表明的,股权的不可转让性为不善管理和经营的人提供了免于竟争的保护。也就是说,在这里,大股东的不利地位——其投票权的非完备性(主要表现为不可交易性),与其绝对控股状态相结合,实际上是形成了对大股东地位的进入或替代壁垒。
上述分析表明,一方面,大股东地位的进入壁垒为其毫无顾忌地掠夺中小股东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大股东投票权非完备的状况,或者说,其“制度性套牢”状态所造成的损失,又促使其将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尽可能地通过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来弥补自身投票权非完备性的损失。这种情况下,也就导致了Hart(1995b)的研究所揭示的:公司不是为了全体股东的利益去追求利润最大化②,而是以不惜牺牲中小股东的利益去满足大股东的偏好③。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再回到前文所建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考虑到大股东投票权的非完备性给大股东所造成的损失,则可假设其不侵害时的正常收益E1=0,从而其最优选择即是追求侵害收益1-θ。即对大股东而言存在着进行侵害的激励,这就必然使其实际侵害概率ρ大于均衡侵害概率ρ*,即ρ>δ/γ。根据混合策略均衡,此时监管者的最优选择是查处,而当监管者选择查处时,大股东的最优选择取决于侵害收益E2与被查处的损失C的比较:当E2>C时,其最优选择是侵害;当E2四、结论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的已有研究中,一般是从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或市场是否有效等角度进行推演和论证,来揭示我国上市公司和股市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本文则从一个更为“微观”的角度,即公司控制权的核心——股东投票权——完备与否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投票权的非完备性及其对中小股东的侵害。本文的研究证明并启示我们:
1,如何股票市场中都存在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可能性,而中国的问题在于大股东的侵害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造成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成为常态性存在的根本原因即在于大股东投票权的完备性——即只有用手投票权而无用脚投票权。正是由于大股东的投票权是非完备的,才导致了大股东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由此我们得到的一个推论是,大股东以没有用脚投票的权利去侵害中小股东产权,这是大股东在投票权非完备条件下保护自己的权利、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个理性选择。
2,大股东的投票权是不完备的,或者说,公司股票上市之日,即是大股东股权陷入“制度性套牢”的开始之时;进一步看,现实中,我国企业的融资行为明显体现出了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如有关研究(彩文德,1999)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额是长期债务融资额的69倍,显著性地违背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融资的“啄食顺序理论(ThePeekingOrderTheory)”①;而林毅夫(2001)的研究则证实,在中国,上市融资成本要高于银行贷款的成本。本文的研究实际上对上述“矛盾”现象给出了解释,即上述大股东投票权非完备并伴随较高股权融资成本情况下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其根本原因即在于在监管概率较低(或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足以弥补其投票权非完备性所带来的损失及其股权融资成本。
3,近年来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加大了对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查处力度,而与此同时,大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害的行为却在逐年增多。由本文的研究可以推论出,上述现象的并存,其原因即在于在大股东投票权非完备的条件下,为维护资本市场的运行和发展,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提升主动或被动地小于了大股东侵害概率的上升。这也就启示我们,我们当然需要从政策、监管等方面对大股东行为进行规制,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应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根本性治理,这样,才能通过博弈规则的改变而改变大股东的行为选择。
参考文献:
彩文德,1999:《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实证分析》,《投资研究》第5期。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经济研究》第1期。
段亚林,2001:《论大股东股权滥用与实例》,经济管理出版社。
李康,杨兴君,杨雄:《配股和增发的相关利益分析和政策研究》,载《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李学峰,2003:《股东投票权完备性与股东行为选择》,《证券市场导报》第3期。
平新乔,李自然,2003:《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的确定与虚假信息披露》,《经济研究》第2期。
张学东,徐成贤,宋利军,2000:《中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方法及防范措施》,载于刘树成,沈沛主编:《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篇8
“以前小船‘抢头’、随意穿越锚地的现象经常发生,现在这样的情况少多了。”南京油运公司徐万清船长讲述了这几个月航行在长江南京段的感受。发生变化的时间是从2011年4月份南京海事局实施网格化管理开始的。据统计,4月份以来,南京海事局在到港签证率提高13%的情况下,险情发生数降低了9成,海巡艇出艇巡航时间减少了23%,纠正违法行为数提高13%,海事执法效率明显提升。
划分网格,科学布阵
所谓海事网格化管理就是依托统一的海事管理和数字化平台,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网格内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一种发现违法和处置违法相互分离的监管形式。
“现在好了,所有的执法行为都能在我们指挥中心监控和调度下完成”,南京海事局副局长宋儒卿说:“网格化管理真正做到了问题能发现、事态能控制、突发问题能解决”。
在南京海事局指挥中心的电子监控显示屏上,南京海事局管辖的水域和沿岸陆地被划分成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格子。据宋儒卿副局长介绍,“南京海事局根据辖区特点、危险程度和重要性将管辖水域和陆地部分划分为62个网格,其中水域23个网格,陆地部分39个网格。这些网格被依次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并分别用红、橙、蓝标识。不同等级的网格设置不同的监管要求,配备不同的监管资源,等级越高,监管要求越高,所配备的海事执法资源也越多。当网格内的监管对象等要素或危险程度发生变化时,网格的等级也随之提升或者降低。”
这些网格内的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等情况能够通过VTS、CCTV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一一对应地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的监控显示器上。通过显示器,执法人员能够对网格内所有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每个网格对应的执法人员和海巡艇,能够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网格内的违法行为。
过程跟踪,明晰责任
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南京海事局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网格监视与巡查体系,就是VTS监视船舶动态,CCTV监视通航水域和码头作业状况,海巡艇、执法车、执法人员巡查现场,三者互补互动。在网格化管理中,这三种方式都可以发现船舶违法行为,都可以将船舶违法信息传送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到信息后,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发出指令,并进行过程跟踪。
例如,当现场执法人员发现有船舶超载时,可以通过“海事通”进行录音、录像或拍照取证,并通过“海事通”将信息发送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收到信息后向该网格责任人发出检查提醒,派发任务单。责任人在对超载船舶进行核查后向指挥中心反馈核查和处理情况。同时,任务进度实时记录在办公自动化平台,随时可以调阅和监督。这种模式既提高了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又促进了执法人员自觉自律,主动完成分内工作。同时,还有利于排除执法的人情干扰,提高执法公正性和公信力。
数字监控,高效执法
网格化管理模式另一个显著优势是降低执法成本,集约利用执法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先进技术手段尤其是4S技术(GIS、GPS、AIS、VTS)、“海事通”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动态监控等技术的应用是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础。其中,CCTV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用更为突出。
在大厂海事处的视频监控室,一面墙上分布着9块紧紧相连的显示屏,每块显示屏上有9个视频画面。目前该处CCTV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覆盖辖区主要的8家大型物流企业,能够对40多个码头和绝大部分通航水域实施监控,可以接入视频信号96路,辖区80%的码头和90%的货物吞吐量都能在这里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这些摄像头具有较高的变焦倍数和清晰度,通过操作台的一根控制杆就可以实现角度快速变换。
没有CCTV系统之前,大厂海事处每天都会安排多名执法人员和海巡艇对辖区水域和码头进行巡查,而巡查一遍就要耗费半天的时间。况且巡查仅仅是对航道和码头逐个看一遍,不能形成持续的监管效果。”
现在,通过CCTV视频监控系统,一个人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对辖区进行一次巡查,而且所有的船舶航行、作业过程都有录像,能够回放。这让有限的执法人员从繁重的巡航任务中解脱出来,投入到船舶安全检查和危险品监管等工作。同时,实时监控客观上也对违法人员形成了较强的威慑力。系统使用以来,辖区违法行为数量也大幅减少。
篇9
学了没几分钟,晚饭又开始了。等她再次进入学习状态,已经7点半了。她做完作业,将近11点。睡眠不足的她,早晨总是起不了床,白天到了学校上课昏昏沉沉,导致作业做得更慢,恶性循环。
我向女儿班级成绩第一名的孩子的家长请教,他说自己的孩子大都在学校自习的时候做完作业。如果有作业带回家,孩子一进家门肯定先做作业。等到作业全部做完了,孩子才站起来,开始放松。(家里规定作业没做完,是不给吃晚饭的。)这孩子每晚8点上床,在床上看1个小时的课外书,9点肯定睡了。早晨孩子会6点起来晨读,白天精力充沛,课堂全神贯注,作业写得很快,良性循环。
我没有打算用这样的标准要求女儿。但是,我希望女儿能够学习人家的“先紧后松”和“注意力集中”,毕竟高效的时间管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我也有思想准备,女儿的改变会很慢很慢,但是作为家长,我必须帮助她。
我帮女儿列了一张时间表格,追踪了她从放学到睡觉的这5个小时,然后用图表的方式画出她完成作业的时间比重。
看了之后,女儿自己也承认:我的时间管理效率太低。
我建议她把自己精力旺盛的时间和昏昏沉沉的时间标出来。用精力旺盛的时间写作业,用昏昏沉沉的时间做些不动脑子的事情(比如吃饭、洗澡等)。于是,我家晚饭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
每天晚上五点一刻女儿到家后,用10分钟上厕所吃点心,然后开始做理科作业一个半小时。饭后,再做文科作业(女儿晚上8点以后就昏昏沉沉的)。为了坚决贯彻这一调整,女儿回家10分钟后如果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就要被扣掉5块钱的零花钱。
当然,她已经磨唧习惯了。总是会有各种莫名其妙地原因,让她无法迅速投入学习。为此,她连续3天都被扣钱了。
女儿为此大发脾气,她觉得我对她太严苛了。我尽量平静地和她重申这一切原则的设立是为了帮助她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虽然她仍不开心,但我仍旧坚持自己的原则,每次给她零花钱时候,她都会瞪我一下。我就装做没看见。
篇10
1海洋石油工程管道施工特点分析
1)管道施工配件多样、材料管理复杂。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中管道施工所涉及到的管道配件纷繁复杂。大到几十寸的阀门、流量计等设备,小到螺栓螺母,并且各种配件材质和压力等级多样并要求严格。为了保证管道施工的连续性,管道材料的采购和供应与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的协调管理需要动态匹配,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所以管理起来比较复杂。
2)管道施工工序繁琐多样、流程复杂。
管道施工的工序流程较多,包括车间内预制和现场安装2个阶段。前者主要工序有:施工前的图纸方案准备、原材料的验收入库和出库配送、原料管段的清理和调直、切割下料、坡口打磨、焊口组对和焊接、焊后热处理、焊口检测及无损探伤、校核尺寸、组对完成预制段、清洁内部并封口、除锈防腐等。后者主要工序有:吊运至安装现场、现场安装、现场口焊接、焊后热处理、焊口检测及无损探伤、按设计的试压包分段冲洗和试压,并进行清洗和吹扫,有气密检测要求的还要完成气密检测、补刷油漆、完成保温,经最后检验合格交工并签署验收报告。
3)环境对管道施工工程影响比较大。
海洋石油工程管道施工中除了人、机、料、法等因素外,管道施工现场、作业面、自然环境条件和管理环境等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管道施工质量。例如,施工现场空气湿度、温度等气候因素以及施工现场的临时防护措施是否完善,会严重影响管道焊接质量。同时,这些因素还会降低施工效率,甚至导致施工无法进行,如气温过低导致试压工作无法进行。这些因素都要提前考虑并做好防控措施。
4)管道施工空间限制较大。
海洋石油工程施工不同于陆地工程项目施工,空间十分有限,利用率很高。施工中要求必须做到精确施工。稍有修改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大范围的改动,而且不仅影响本专业施工还会影响其他专业作业。此外,由于施工人员活动受到空间限制,有时只能徒手工作,大型机械设备难以运用。并且施工中各工序同其他专业同一施工地点的交叉作业相互影响较大,需要很大的协调力度。
2海洋石油工程管道施工管理的目标
1)确保管道施工进程稳定、不间断地进行。
确保管道施工进程稳定、不间断地进行,就是要确保管段施工流程之间连续进行。这不仅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而且也可以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对现场管道施工图纸和材料、施工用机械设备和现场施工人力的合理协调控制,是保证管道施工不间断的主要手段。
2)确保管道施工开展的协调有序。
确保管道施工开展的协调有序,指管道施工中要从整个项目建设大局出发,科学、有根据的分配人力和施工设备以及材料的供给。海洋石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括管道在内的各专业施工同时进行,专业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例如,管道的现场安装受到平台整体结构建造状况和机械设备安装状况等的直接影响。所以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整体计划和实际进度状况调整人员、施工设备和材料的配置,从而适应整体工程的进展情况和整体工程的需要。管道施工步骤多、环境复杂,特别是某些施工现场的场地狭窄,管道施工中不同专业间的协调施工既是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是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途径。
3)努力实现成本最小化。
任何施工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在保证施工质量标准、尽量缩短工期的前提下,使成本最小,从而使施工工程效益最大化,这也是海洋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核心目标。降低施工的成本投入,不仅选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也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的安排各工序的展开时机、协调人力和施工设备的投入、确保一次性施工质量,减少返工等途径来实现。
3改善海洋石油工程管道施工管理的要点
3.1做好施工前准备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曾经提出了“三分准备七分干”的口号,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海洋石油管道施工工程。如果管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充分、合理,施工过程就会更加顺畅、各个工序衔接更加有序。管道施工的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科学安排施工计划。海洋石油平台建设项目整体进度计划是项目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各施工专业的工作指南。它从整个项目的高度统筹全局,考虑诸多因素的逻辑关系:不仅包括项目总工程量、工期时限及不同施工专业间逻辑顺序,而且包括本专业材料采办难易、工机具配备、不同施工阶段工作难度等,做出符合项目整体利益的进度计划,指导施工及相关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并为编制下级施工计划提供依据。所以项目整体进度计划的科学性是保证管道和其他施工专业稳步性和协调性的前提。
2)科学管理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是指导现场施工各工序的根本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内容、施工技术方法与组织措施,保证生产安全及施工质量的措施,主要材料、工机具需求计划,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作业面的规划。尤其是施工技术方法和组织措施是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因而对其应该依据计划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特别是图纸和方案的修改,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影响本专业还会影响到其他专业。吹扫和试压是管道安装工作的重要和特殊的施工内容,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管道的吹扫和试压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吹扫和试压系统及方法的选择对工程进度有重要的影响,在施工方案中不仅要对所需时间进行要求,而且要考虑施工环境温度的影响,提出详细的流程系统设置及合理试压方法。编制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同技术人员及时沟通提出自己的意见。
3)建立材料流程控制体系。材料的管理一直是管道施工中的“老大难”问题,甚至在一些快速跟进项目中成为限制管道施工的瓶颈。所以,建立材料采购、使用、检验的流程监控体系,实时跟踪材料状态显得十分必要。理想状态应该以施工图纸为主线,以物流管理为手段,串联从采办料单的编制、材料验货入库、领料配送到检验使用,进行细化跟踪。从而能够使材料的供应和使用紧扣进度计划,并且能够间接反映出施工进度状况。此外,当某个环节与机会相比出现偏差时还可以反向预警,及时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制定合理的纠偏措施。
3.2做好工作量统计
海洋石油管道施工工程中对工作量科学、如实地进行统计,无论是对施工前施工进度的编制还是在施工进行中对施工进展情况的反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道施工中工作量的统计主要使用统计预制管段数量和统计焊口数量相结合的方法。另外,考虑到不同管径管道施工难度不同,在上述统计方法基础上发展出了“D-IN”工作量统计法,即:以焊口数与相应管径的乘积作为工作量。同时,还要考虑施工中不同材质管道完成相同工作量的耗时等的不同,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施工前工作量的统计工作应由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他们了解施工工程的特点,所以他们能给出最准确的工作量。施工中完成的工作量情况则应由施工管理人员根据施工情况针对管道施工的各个阶段分别统计完成和剩余工作量,并如实报告项目控制部门。
3.3建立和实行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了保持管理质量,提高日常施工管理的效率,应该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将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固化。所以,所谓标准化管理就是指建设项目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实现规范、标准的管理体系,使施工现场按该体系施工的标准维持良好的作业环境和秩序。通过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和工作标准,使施工的人、机、料等各要素和施工程序及设备操作方法处于完全受控状态,进而达到全面协调控制管道施工建设的进度、质量的目的。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海关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