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21 18:0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正处速发展阶段,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决定了其逐渐的渗入到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去,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十分迅猛。放眼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亦促进了金融行业进入国际互联网金融的时代,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较之前而言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互联网金融的这种迅猛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亦是需要面对非常之多的风险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分析,进而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支付、信用中介、资金融通的金融形势。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安全、高效的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进行创造性变革。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点在于包容和开放[1]。互联网金融运用社交网络等媒介,将人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为每一位参与者提供开放、自由、平等的平台,资金的供需双方能够充分获取自己希望获得的信息。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由过去的网上银行向第三方支付、企业网络贷款、个人网络信用贷款等方面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具有创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向市场。

2.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政策未知性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大量行业政策还有待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政策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余额宝和专车服务为例,余额宝是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还能随时将余额宝内的资金用于消费或转出至银行卡,这是与传统货币基金最大的不同之处。余额宝已经推出即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但当时的余额宝尚处于金融监管的灰色地带,一旦央行禁止该类型产品的存在,余额宝很可能成为非法金融产品。随着央行正式宣布鼓励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余额宝才有幸获得了继续发展的机会。于此相比,专车服务则在市场急速扩大的时候被各地交通运输部紧急叫停,专车市场瞬间被。由此不难看出,政策未知性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对政策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2.2监管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政策主要是基于传统金融体系制定的,尚未覆盖至互联网金融领域,而互联网金融快速扩张造成了严重的监管漏洞。首先,互联网金融尚游走在法律与监管的灰色地带,还是以余额宝为例,虽然其在问世后便引爆了市场,但余额宝仅是中介平台,自身不留存任何资金,消费者的资金在购买余额宝后直接对接天弘增利宝基金。余额宝的规模现在已经突破数千亿人民币,如此庞大的资金一旦出现问题,会对社会安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2]。其次,P2P网贷平台跑路现象屡禁不止,仅2016年1月就出现了106家问题P2P平台。P2P网贷平台的跑路潮和提现困难正式监管措施不到位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的。

2.3传统金融业的反击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扩张引起了传统金融业的高度警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金融业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予以反击。从银行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互联网金融体系。从证券公司角度来看,各大证券公司开始推行网络开户,保险公司也开始采取网络销售的方式推广保险产品。我国对传统金融业的管制较为严格,造成银行等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时力不从心,但大型传统金融企业在社会形象、顾客口碑、营销方式等方面具有互联网金融平台难以企及的巨大优势[3]。同时绝大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是轻资产公司,资金总量的限制使他们不可能大规模设立网点与传统金融机构进行直接对抗。随着未来银行利率管制的开放,银行存款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利率差会进一步缩小,从而加剧金融业的市场竞争。

2.4信息安全性有待提高

互联网金融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然而互联网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网络安全问题是制约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互联网用户。计算机病毒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有限,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所有交易都通过网络完成,一旦运行过程中某一个环节受到计算机病毒攻击,很可能导致整个互联网金融系统瘫痪。(2)软硬件设施水平差。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大多为小型公司,这些公司在规模、资金总量等方面极为有限,为了降低成本,软硬件设备的水平相对较差,这就造成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安全方面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首先,当交易量集中至某一时点时,服务器会因信息量过大发生瘫痪。其次,交易平台无法抵抗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客户信息存在被泄露的风险。

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识别

3.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互联网金融业造成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发展阶段,各项政策法规正在紧锣密鼓的中[4]。一旦某项政策或法律法规禁止互联网金融某个分支,将对这个子行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在实际中,传统金融业仍是金融政策制定和监管的主要对象,这些规范、监督制度对互联网金融的兼容性有限,因此互联网金融处于法律与监管的盲区,政策与监管措施的不完善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违法成本,刺激了行业内不负责任现象的发生。

3.2信用风险

信用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互联网金融而言,其经营主要是依靠互联网,相比传统金融业,它并没有实体网点,这既是巨大的优势也是明显的缺陷。完全网络化经营能够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但同时也更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问题尚处于空白,行业门槛低,这就造成了大量互联网金融公司存在诈骗、跑路等行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隐瞒交易过程、结果与直接窃取客户资金两个方面,然而无论哪个方面都会给客户造成巨大损失,进一步加剧行业混乱。

3.3经营风险

互联网金融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首先,行业内部竞争呈现白热化。互联网金融业市场容量巨大,越来越多资本正在进入这个行业准备分一杯羹。截止2015年12月31日,我国P2P借贷平台共有3657家,是2014年P2P借贷平台总数的两倍以上。其次,来自传统金融业的反击。传统金融业在中国有数十年的发展时间,对金融市场的熟悉度更高,且客户基础更强大,这是互联网金融业在短时间内难以匹敌的。

3.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没有遵守操作规范、系统故障、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造成的潜在损失风险[5]。互联网金融对计算机和互联网具有较高的依赖度,数据安全和网络稳定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然而互联网随处可见的病毒或木马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隐患。同时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是由传统金融行业跳槽而来,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适应新技术、新功能,因此很可能因操作失误造成损失。

4.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建议

4.1完善行业法律法规

虽然互联网金融出现的时间较短,但是其影响力和影响面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完善行业法律法规迫在眉睫。由于互联网金融涉及大量技术问题,因此制定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需要互联网监管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完成。现行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尚未能覆盖所有子行业,这不仅会增加消费者损失,还对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的特殊性,既要对经营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规范,也要注意不能扼杀了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充分听取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意见,并实时掌握该行业的发展状态[6]。

4.2加强行业监管

从本质而言,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行业的组成部分,只是与传统金融业相比具有了互联网属性。所以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中必须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互联网金融在优化金融体系中具有突出贡献,对其监管力度必须适当,过松则无法达到预期监管效果,过紧会造成活跃性下降。互联网金融涉及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互联网货币基金等,虽然国内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措施,但总体而言还是偏少,这就要求监管部门紧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潮流,密切关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防止出现失控。

4.3加强行业自律

互联网金融的所有经营活动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这极大提高了监管难度,这也是造成监管政策迟迟难以出台的主要原因。外部监管不完善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加强行业自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P2P借贷平台发生跑路潮后,消费者对P2P网贷的信任度大幅下降,造成真正有实力、有信誉的P2P借贷平台难以吸引消费者,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必须尽快成立自律协会,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相互监督。自律协会定期组织自律协议,安排专门人员对成员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通过航悦自律协会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外部监督的漏洞,净化市场环境,还有有效避免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5.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不是对原有金融体系的破坏,而是促进中国金融体系良性发展的必要推动力,只有确保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一鼎,乔桂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

[2]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加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5(04).

[3]姚国章,赵刚.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

[4]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15(10).

篇2

凡学兵似乎已经寻到撬动整个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支点。

凡学兵是宝蓝物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找到的支点是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这是凡学兵所带领的团队近两年来打造的又一个新兴大型园区项目。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火热产业,大多数企业需要支持、引导,宝蓝是他们背后的“高端全能管家”。入驻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宝蓝赋予企业的不仅是到位的硬件服务,也不仅是前前后后在政府引领下的补贴、支持,更包括各种更深层“定制化”下的软服务,从前期孵化、投资,到员工关怀,甚至是政策解读、指导等。

而园区的体系化将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作为北京首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园,由于地处中关村核心地段,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将与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基地形成联动,助力海淀区乃至北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规范、蓬勃发展。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园区,它将是撬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支点。

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将成为即将铺展开的互联网金融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在宝蓝模式的带动下,未来将有更多相关园区竞相出现,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园区将自海淀更为红火地辐射全国。

首“定”中关村

凡学兵和他的团队早早就瞄准了这个园区。彼时这里还是一个“脏、乱、差”的海鲜市场,但该地段地理位置优越,宝蓝的团队分析发现,这里迟早面临重新改造。因此,一开始有风吹草动,他们就“迎”了上去。

几经周折“拿”下这个项目并加以改造,恰逢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势头渐猛,最终他们将这个园区定位为互联网金融产业园。

作为首个涉足产业园区的民营企业,宝蓝从益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始,在商业裙房打造上的经验愈发成熟。在获得了业内更多认可的同时,宝蓝也得到了市级、区级政府的命名授牌或资金支持。2013年,宝蓝进入北京市政府采购物业服务供应商名录。在这样背景的发展之下,宝蓝也将和政府一起承担更多的责任。

更何况,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作为北京首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园项目,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当互联网金融产业犹如大风一样吹遍全国各地,凡学兵带领下的宝蓝和其构建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园新园区将承载起一个行业的梦想,园区体系化的效应将不断辐射。

而且,借发展的东风,互联网金融产业园成为撬动宝蓝未来发展的支点。

宝蓝的发展历程改写了中国商业物业史。从单纯的写字楼物业运营者,到商业裙房的改造者,再到生态的构建者,当互联网金融到了风口之时,它也要做行业前沿的引领者。没有任何企业可以离开商用物业而独活,给宝蓝一个支点,它要撬动的是各个新兴的行业。

“高端全能管家”的必要性

在各种的新兴行业中,互联网金融产业是尤其需要“撬动”的。

当其风一般成长起来,事实上,对于行业而言,来自政策的风险使得其面临一些不稳定因素。互联网嫁接上了金融,天然有着敏感性、特殊性。

也因此,在这个园区内,除了宝蓝模式下的各种软硬一体化的服务之外,宝蓝开始着力另一种“非标准化”的服务模式。

由于宝蓝旗下服务的企业类型非常广泛,既包括上市公司、央企,也有尚在创业阶段的小公司。因此,在这其中,他们把中小型企业作为关注的一个重点。

凡学兵介绍,宝蓝要从这些企业的前期就开始“关怀起”,包括“减租金换股份”作为投资,宝蓝要孵化他们。并且,宝蓝不仅是企业与企业间的大管家,更是企业与政府间沟通的桥梁。在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宝蓝担当起了政策解读员、指导员。

创业型的小公司实际上是可以受益于政策的,但他们或者解读不通,或者根本没有人去做材料,或者信息通路不畅。宝蓝要帮助他们,另一方面,也给政府做好信息传导。

而这,对于发展中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尤为重要。

并且,由于互联网金融产业可以突破任何物理空间,凡学兵畅想,宝蓝的服务在北京已经发展壮大,会慢慢地去外地开拓,因为喜欢宝蓝的服务他们可以推动宝蓝一起走,进而宝蓝也会顺应市场所需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园。相对北京而言,其他地区成本更低,政策更优惠,也更受企业欢迎。宝蓝也就相应地顺利开始实践自己“走出去”和“综合体”的梦想。

在此基础上,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将更加茁壮发展。这个园区或将真正成为行业大发展的有力支点,这也是宝蓝这个“高端全能管家”对于行业的意义所在。

“汇聚”出规范化、标准化

当然,凡学兵的梦想很是“理想化”。但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存在。

当大大小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入驻到园区之后,一方面,海淀区政府将给予他们各种扶持,包括注册流程简化;享受相关购房补贴和三年房租补贴;龙头企业的资金奖励及若干政策奖励和扶持;等等。

这样,园区对于发展中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而言,注入了实际的力量。

另一方面,眼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民营互联网金融体系已与国有的银行金融体系有了更多交替碰撞,这就需要行业联合起来建立并规范行业的自律规章制度,规范各种安全性、可信性。毫无疑问,将大批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汇聚”到园区内,也更利于双方的集中沟通、交流以及行业的规范、标准化。

据了解,目前,海淀区已经聚集互联网金融机构近百家。P2P、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等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均已取得长足发展。其中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尤为迅猛,总数达到20多家,数量居全市第一,约占全国的8.4%。

篇3

但是,毕竟是冒出的新事物,认识和经验必然不足。由于规范和监管缺失,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暴露出诸多问题。2015年,央行等十部委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有关互联网保险、非银行业支付的监管规则陆续落地。2016年,网络借贷和股权众筹的监管规则也有望推出。这些都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规范监管时代终于到来。

随着多项政策的落地,2016年开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配套体系也加速推进。目前,由央行牵头组建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获国务院批准,有可能于春节后正式挂牌,行业自律将拉开帷幕。据悉,该协会筹建工作组组织开发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已进入系统测试阶段。

仅有政策和行业自律是不够的。《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2015年底,由央行、银监会、公安部等多部委联合组成了一支约300人调查队伍,并调配各省区市相关工作人员,展开一场大规模规范互联网金融经营和打击非法集资的活动。

各项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相关整顿活动的展开,透露出一大信号:2016年,互联网金融的关键词是“规范”。

只是,在现有金融牌照制、分业监管、央地分工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相融合的新金融生态,既要适应新旧金融体系的融合,又要适应监管的要求。如何做好政策加减法,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

由乱到治

自2013年爆发式增长开始,网络借贷跑路、欺诈风险频发,2015年底“e租宝”涉嫌集资诈骗案件的爆发更是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经历了数年野蛮生长之后,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在2015年密集而至。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纲领性框架,该文明确了监管分工、确立了监管思路和方向。

随后,保监会印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明确了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主体定位,规定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并有条件地放开了部分险种的经营区域限制。

2015年12月28日,当业内人士为银监会突然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作各种解读时,央行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也同日下发。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一日两文。

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活动陆续展开。2016年1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释放信息:政法机关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推动对民间融资借贷活动的规范和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在2016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监管会议上,银监会高层表示,要认真配合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抓紧时间出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监管办法,严防互联网金融风险。

由于网络借贷的管理办法赋予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相应监管权,由地方政府发起的行业整顿也陆续展开。

2015年12月29日,重庆市出台《关于加强个体网络借贷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从2016年1月1日起,深圳暂停新增互联网金融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的商事登记注册。从1月4日起,上海市工商局也暂停互联网金融公司注册。有注册公司称,只要是经营范围里有“金融”、“外包”等字眼的注册,都无法得到批准。1月11日,北京市开始暂停投资类企业登记注册。

一场自上而下的规范监管、风险纠察系统化大规模启动。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会陆续颁布。由于2015年年底民间金融风险事件爆发较多,加快了政策出台的速度。“既要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又要避免有人假借互联网金融的外衣行非法集资之实。”

从此前爆发的泛亚、e租宝等风险事件来看,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确实存在许多机构打着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旗号,涉嫌非法集资和庞氏骗局。

而风险的集中爆发,一些正规金融机构也难置身事外。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在e租宝事件爆发后,银监会向各类型金融机构下发紧急通知,要求银行业监测资金流向,加强对涉嫌非法集资可疑资金的实时监测预警。“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确保分支机构和员工不参与非法集资。

上述人士指出,监管是规范,也是正名。监管层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是看重了对普惠金融的重要作用,要满足中小企业、个人的融资需求和可广泛参与的投资理财需求,但业务模式不能脱离普惠金融的根基。

近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对外表示,正式版的网贷监管细则很快会,网贷平台代销金融产品须获得相应监管牌照。

参与细则制定的银监会相关人士透露,大的监管方向不会做过多调整,网络借贷监管细则有望在2016年上半年。一位参与证监会座谈讨论的股权众筹平台负责人透露,股权众筹的监管细则也有望在上半年出台,还将公开一批股权众筹试点机构,并颁发牌照。

至此,包括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传统金融产品互联网化、征信等各细分领域的监管悉数落地,用整治和规范推动的合规发展时代正式开启。

如何分工协作

当互联网金融不再是法外之地时,具体监管的分工与协作就变得非常重要。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涉及十个以上部委,这或许是目前“责任单位”最多的行业之一。

其实,在众多部委中,除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的事前备案、事后追责职能外,真正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具体监管的还是“一行三会”。

原本在传统金融体系内存在的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矛盾,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同样存在。

目前,包括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几乎都涉及支付、信贷、基金、证券、保险、征信等业务,将这类机构称之为新金融集团并不为过。这些基于互联网巨头起家的新金融集团,正拼抢集齐各类金融牌照。

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也在转型为综合类理财平台,基金、证券产品不断上线,新型的混业形态正在诞生。但由于网络借贷征求意见稿中不允许网贷平台从事基金、证券、众筹等业务,已经有此计划的公司纷纷以设立关联公司的方式规避监管。

互联网金融混业化的趋势和创新比传统金融机构来得更快,于是“一行三会”合并的提法又在新金融业态下迅速被炒热。

对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对“一行三会”的监管协调效率颇有微辞,但短时间这一架构难以变革。因此,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要求甫一出台,就明确了各自分工。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联动性、系统性更加明显,监管协调的效率亟需提高。

“其中一个协调的准则是普惠金融性,凡是有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符合监管要求的新金融创新将给予支持,而有悖普惠金融精神的创新,则在各类监管部门都不予以放行。”上述人士表示。

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此亦有明确的规定,促进互联网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从业行为规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

由央行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同设计的互联网金融数据统计监测体系也基本成型。目前,参与该体系统计业务和信息共享业务的公司包括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和数家知名P2P平台,以及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央地之间的监管分工也是将监管职责落地的关键。尤其在网络借贷的监管上,银监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将包括备案、规范引导和风险处置等职能交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参与过多次银监会研讨的网贷平台负责人透露,从对网络借贷的征求意见稿来看,银监会负责的是制定大的监管方向,具体监管职能多落在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

前期,关于网络借贷监管的意见征集活动已陆续在各地金融监管部门中展开,最终由地方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将收集的意见统一上报银监会。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海南、贵州、江西、深圳等省市,已陆续出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有关文件。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这些地方政策的制定多以加强产融结合、促进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

业内人士对此认为,过去,为了抢占先机,地方政府往往对互联网金融持开放态度,这也是地方经济转型的需求。随着地方政府被赋予更多监管职责,未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要在风险防控上做更多工作。

待解难题

伴随监管规则的陆续落地,互联网金融由乱到治的一系列博弈正在进行中。

在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中,包括网络借贷、股权众筹都定性为中介属性,这就意味着这些平台对投资理财用户不负担任何风险损失。

但是,中国的金融投资者往往趋向于盲目投资、片面追求高收益、轻视投资风险,泛亚事件、e租宝事件爆发的影响面之广也足以印证,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并不强,对于互联网金融没有足够的分析能力。

还有业内人士担心,即使各项监管政策到位,假借互联网金融和金融创新的名义冲破监管底线、扰乱金融秩序的事件可能还会发生,要谨防监管背书效应被放大,干扰投资者的正确判断。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爱君表示,亟需解决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教育问题。“教育是预防性的,可以发挥市场对金融运作的约束机制,降低自身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

另外,在监管分工上,中央和地方的监管责任和职能划分上需要更加对等,以防引发监管博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认为,目前互联网金融方面存在对地方政府过度授权的情况,中央政府不可能对所有地方性或类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应由中央政府做顶层和制度设计,赋予地方政府执行的权利,不能让地方政府同时制定和执行规则,“泛亚教训已深刻证明这一点。”

“泛亚交易所把所有监管体制的问题都推到了面前,中央的、地方的、金融的、非金融的、银监会的、证监会的,全都暴露出来。”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预测,“十三五”期间建立的金融监管体制将会以人民银行为主,以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建立专业性的监管机制。这个监管机制是以功能、产品监管为核心,而不是以机构和行业监管为核心,而且一定是混业监管的。

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问题 政策建议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并不断创新发展,其中以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业务的兴起为标志,我国互联网金融经历了第一轮发展阶段。此后,随着以社交网络、移动支付、云计算和搜索引擎等互联网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融合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和整合销售金融产品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开始实现快速发展。以第三方支付为例,2012年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达6.9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1811.9亿元,处理收单业务3.8万亿元,预付卡业务575.6亿元。目前,互联网金融已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跨境结算、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信用卡还款等传统银行业务领域迅速渗透。2013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业,通过深入支付、信贷融资和理财等金融领域,开始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拓展,2013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产品,仅10多天就吸收资金60亿元。互联网金融正冲击着银行业务、客户和传统的金融观念。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也逐步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这种以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P2P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和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等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构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一是在支付方式方面,以移动支付为基础。个人和机构都可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开账户(存款和证券登记),即不再完全是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进行;支付清算电子化,替代现钞流通。二是在信息处理方面,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特别是对个人和机构没有义务披露的信息;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能缓解信息超载问题,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云计算保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三是在资源配置方面,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个体之间直接金融交易这一人类最早金融模式会突破传统的安全边界和商业可行性边界,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在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互联网金融的存在给予了高度评价,“互联网金融业在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提供了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新渠道,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是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互联网金融业依赖大数据分析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和更多样化的产品,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风险分散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尤其是使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和居民等群体受益。”不过,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虚拟化、跨国界经营、高技术装备水平、法律缺位等问题也开始出现,也使其比传统金融的风险。管理具有更大的复杂性,监管难度加大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乃至经济安全都构成了重大的挑战。对此,本文探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法规缺位

目前,我国的法律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业专门立法,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法律规章制度都是基于传统金融而制定,没有通过规范一般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法规对该领域的业务进行规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广度和跨界特征也使其开展的业务不适用所涉及行业的法律法规,这不仅会造成交易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也会最终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例如,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应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许可、设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质和技术标准、资金监管、信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平台开立第三方账户是否属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范围等领域并没有法规做出具体的规定,一旦出现互联网金融平台破产倒闭和网络借贷诈骗等案件,互联网金融平台和参与者的权利都难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显现

互联网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制度、法规、监管和内控体系不健全,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风险,例如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信用风险、挪用第三方账户资金形成的操作风险、资金诈骗导致的声誉风险和非法集资风险等问题。2013年,深圳的网赢天下、武汉的中财在线和浙江的非诚勿贷等知名P2P互联网金融平台相继出现挤兑事件,引发了流动性风险事件。而交易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的操作失误,无论是对于客户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都会构成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累积。此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互联网授权机制、身份认证机制、反洗钱以及计算能力等问题也会使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面临各类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由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发展模式,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尚无法完全覆盖,无论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都缺乏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依据,其他的电信部门和工商部门等一般只是负责备案或工商登记等行政管理事项,并不直接掌控和监管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具体业务。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和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与商业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改变传统金融格局的同时,也给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带来一定的挑战。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时出现的信贷诈骗、非法集资和平台挤兑等风险事件,说明有必要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以控制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

首先,应尽快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出台有关业务管理办法,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性质、地位和经营范围做出规定,明确资金流动与退出方面的规则。其次,要建立互联网金融业务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并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清理,对不符合标准、风险较高的平台要坚决予以关闭。第三,要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政府部门不仅要出台有关管理办法,还应推动建立相关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则,规范和引导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健康发展,由此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盈利能力。第四,借鉴国外互联网金融立法的经验,完善对消费者隐私保护、电子合同的合法性以及交易证据确认等方面的规定,最终营造权责分明、法理明确的互联网金融市场。

(二)提升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

第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使个人资信状况日益透明化,提高客户资信审核的准确性,建立互联网金融平台信用体系,发展信用评级服务市场,解决参与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开展互联网金融消费教育和保护工作,针对目标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严肃查处互联网金融信息的不实宣传,严密防范互联网金融平台从事违规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等活动。第三,完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强化风险控制,例如建立资金监管和反洗钱制度等,防范互联网金融平台发生资金挪用和洗钱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第四,加大信息披露的程度,构建更加人性化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增强互联网金融操作的规范和流程,形成相互信任的互联网金融交易市场。

(三)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一是可以成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委员会,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公安部、商务部和工信部等单位组成,形成监管合力,联合监管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二是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透明度和监管效率;三是构建互联网金融业务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定期向有关监管部门报送数据信息,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四是要成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处理机构,及时处理违法、违规和发生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从而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蔓延。

参考文献

[1]货币政策司.《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8月.

[2]冯娟娟.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年4期.

[3]伍兴龙.我国网络借贷发展现状与监管路径探析[J].金融管理2013年第3期.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 政策建议

目前,互联网金融逐渐发展为新型的金融业,朝着多元化方向飞速的发展,在生产消费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对所有的金融业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互联网金融是采取互联网和金融有效结合的特征,因此所产生的风险性也会不断的增加,同时也给预防工作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要做好提前防范工作。对此,本篇文章主要对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风险做出合理的分析,并且将其主要类型进行总结,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来预防金融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及判断

目前,没有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有着明确的定义,然而为了避免互联网金融发生风险,相关单位首先要对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特征做好准确的判定。通常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简单的说属于金融机构,亦或以互联网作为渠道,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对象,从而形成各种形式的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作为以往金融和互联网之间一起结合的形式存在的新型业态,其主要特征包含很多方面,如很好的开放性、能够分享等特点,从而让金融产品以及服务质量逐渐的扩大、规模也在朝着大幅度的趋势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有着很多的种类,比如支付类、理财类等,并且这些产品逐渐朝着以前金融业务的主要方向发展。

目前,互联网金融风险和所有金融业的相关总量之间进行详细的比较,可以得知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当前,互联网金融还在刚起步的发展时期,尤其是针对某些开始实行的金融业态的相关总量还小,例如通过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将余额宝作为网上理财等所产生的业务量和以往业务量之间进行比较,还是处于较小的状态。然而,相关单位应当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引起高度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的发展,大量的扩大领域范围,业务量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没有对互联网金融做好适当的规范,尤其是针对某些先咋市场中占有份额,然后在“亡羊补牢”的思想,从而没有对互联网金融所存在风险做好充分的考虑,形成“先发展后治理”的这种思想意识存在较多的隐患。除此之外,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普惠性,所以逐渐形成了受众面广、传送速度很快的趋势,倘若处理不恰当就很容易出现连锁反应,严重的可能会对整个金融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和以往金融风险之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风险除了比以往金融风险的程度严重之外,还会面临一些特别的风险,因此让监管工作的难度增加。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业务管理风险

该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目前互联网金融提供方通常都是非金融行业进入,这样就会让他们没有对风险做到正确的认知,对业务管理没有加以重视,尤其是没有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例如,某些网贷单位没有将风险准备金预留出来,并且网上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宣传高预期回报而没有做好风险提示工作,还有一些第三方支付在办理新用户注册的时候没有复杂的程序,还存在某些P2P机构承担筹资的职能,而且资金也没有限制,存在风险隐患,从而致使公司跑路的情况出现;第二,在市场的不断变革下,因为没有较好的预防措施而发生的资金安全风险等,例如通过第三方支付所出现延迟的情况处于时滞的状态,倘若管理不恰当,就会加剧流动性风险的概率。还有某些信用业务里面还出现第三方垫款的情况,这样也会让面临信用隐患。

(二)法律政策

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一项全新定制的业务,并没有根据市场、资金、交易者、电子合同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保护交易。现阶段,网络金融行业在进行交易支付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电子支付的形式进行交易,还有由交易双方针对交易情况进行拟订的书面合同。

三、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

即使互联网金融中存在较小的业务量,但是有着较强的参与面,大部分消费人员都没有对金融行业进行充分的认识,还有一部分没有建立自身的权益保护,因此相关单位应当将消费利益的保护做好合理的强化。相关单位应当依据恰当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理念等形式,对风险提示做好全面的掌握,让交易能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相关单位应当深入明确相应的权利以及责任意识,从而可以给消费人员提供合理的保障,加强消费人员对风险意识的判断水平。

(二)提出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

金融行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让金融行业又朝着新台阶迈进了一步,它的普及能够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益处。相关单位在对互联网进行研究的时候,同样也应当对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况做好适当的掌握,依据和该金融有关行业的管理形式,从相应行业做出合理的分析,并且依据相应的内容而实施合理的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相关单位对互联网交易中产生的风险性做好适当的提示,努力营造出一份和谐、安全的交易场所。相关单位将责任、义务等工作有效的落实工作中,对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进行确定,不断的引导消费者能够准确的认识风险、并且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的同时,还应当确保消费人员可以获得合法的权益。相关单位采取对风险、用户信息等方面做出适当的限制,从而能够使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风险得到相应的预防,最终达到互谅网金融业可以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莹.我国当前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6)

[2]李国华.关于如何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6)

篇6

海淀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

协 办:英国《金融时报》集团、FT中文网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时 间:2014年9月25日

地 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多功能厅

主持人:唐颖(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

涂志云(我爱卡创始人、总裁)

整 理:马文良(《中关村》杂志 记者)

千洵(《中关村》杂志 记者)

论坛缘起:

2014年互联网金融在火热中逐渐步入理性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深度融合,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中关村的创业蓝海。有鉴于此,为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合理、有序的发展,海淀园管委会同海淀金融办精心筹备了此次主题为“融合与发展”的专场活动。

在中关村谈互联网金融应该是最合适的地方,海淀区聚集了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一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既包含了跨国企业,也有快速成长的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还有众多的小微企业,完善了创新创业环境,使中关村成为一个拥有互联网基因,充满生机勃勃的创新创业的沃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P2P以及大数据金融、众筹等各类机构相继涌现,目前海淀区已经聚集了175家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注入了强有力的活力。中关村核心区互联网金融论坛专场邀请了来自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的代表们欢聚一堂,一起来探讨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与发展。

以下是嘉宾演讲内容精粹:

打造互联网金融的产业链

孟景伟

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中关村核心区管委会主任

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了《2014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其中专题探讨了互联网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的配制,提高金融体系的包容性。

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正在不断地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在人民银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及中关村管委会等上级部门的长期大力支持下,海淀互联网金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发展政策上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在工商注册、房租补贴,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产业成立引导基金等方面予以了支持。在产业聚集上,互联网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P2P、金融电商、商业保理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大量在海淀聚集与发展。目前已经汇集了首都在线、融360、有利网、亿赞普等互联网近200家金融机构,并发起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组织及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空间载体上,引导互联网金融要素,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中心,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园等载体上聚集发展。在生态环境上,注重加强风险防控,依托行业协会及联盟,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并探索建立区域信用体系,加强树立互联网金融的品牌宣传,举办了互联网金融峰会等一系列活动,依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行业的研究机构,推动行业交流,人才培养及行业的前瞻性理论研究。下一步海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目标,充分发挥海淀科技金融优势和互联网产业的优势,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搭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推动金融云平台、云技术及云风控的建设,大力拓展产业空间,加强风险防控,完善生态体系,打造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链。

互联网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

栗志纲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说明我国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百姓的现实金融服务需求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也说明,现行金融服务体系对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百姓的现实金融服务的需求覆盖率和服务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运用先进技术,拓展了对小微企业和社会居民生活领域的各项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给互联网企业开展跨业金融服务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契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使社会各界深入思考,并积极参与科技金融创新,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传统金融业务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跨届金融服务都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切相关,并相互补充。互联网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而金融风险的隐秘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还有可能增加。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一直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支持互联网金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要求,支持互联网金融依法合规经营,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行业自律。今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将按照国务院和市政府的各项要求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区县为互联网金融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研究,推动政府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大数据资源整合分析并充分共享,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和社会民生作出基础性的服务工作。

中关村要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

杨建华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

我认为现在互联网金融所有的业态中,支付业务和结算业务将会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行业和领域。在北京地区发展支付业务上,或者下一步发展跟支付相关的结算业务上,中关村已经有接近60张第三方支付的牌照,在这个方向上,在全中国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所以我们非常期待中关村企业能够根据这样一种形势和趋势,在支付,尤其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更多的布局。

在一定时期内,互联网借贷和众筹融资还将以对现有借贷和体系补充形式出现。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高速发展,同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社会居民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与融合发展必须依靠、依托有绝对公信力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作为其发展的基础。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的信用信息体系不能共享、不能分享,不能有效的把各家的征信内容放到一个或者若干个有影响力的征信平台上,这直接导致了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同业的过程中,必须独立开发自己的征信工作体系以及征信的管理游戏规则,要布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干这件事情。

我们非常期待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通过我们各方共同的协作,能够把中关村地区早日打造成为在全中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传统金融业的转型

德地立人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委员会主席

未来的金融格局会是什么样?一是互联网金融,二是新兴专业金融互联网公司,三是属于行业的传统金融行业的金融互联网业务。马云曾经讲过,未来的金融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机会,一是金融互联网,即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是互联网金融,纯粹是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来户引发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是第二个新兴专业金融互联网公司应该是属于互联网金融公司大的范畴里。

第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关系,绝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互补性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够完全替代对方。第二,各种说法就是区域中心化,这种网络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最大特点是区域中心化,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此话是不妥的,实际上它是用户的广域扩散化和高度集中化相结合的东西。第三,金融互联化是不是促进金融脱媒,这里也有一些顾及,金融脱媒理解为直接金融,也就是说银行的这种资金池以自己这样一个责任来带给客户的间接金融减少,直接以投资者自己负自己的责任来进行投资的这样一种直接金融,就像证券业务一样。第四,金融互联网化对货币政策有影响,有学者在这里有一些讨论,由于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自己本身处理的数额相当大,另外央行或者金融系统对它的管制和银行不一样,对创造所谓信用,就是创造钱、资金的这样的系数上是有影响的,但在看得见的未来,为此需要不需要做一些政策手段的改变,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金融互联网前途似锦,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没有任何企业可以是永远的胜利者,而永远不变的是客户的需求,谁只要更广泛更深入,不断的挖掘、回答和解决客户的潜在需求,谁就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同而获胜,尽管他们的胜利不一定是永远的。谁是永远的胜利者?是客户。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

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互联网金融和利润,我认为是一半对一半,它有一个硬伤,互联网不是中国人创造的,互联网是由根服务器负责的,中国没有“根”,全世界互联网服务器的个数是383个,大多都在美国,亚洲大概只有3-4个。根服务器是什么意思,开关在人家手里,一关了全都黑了,这是风险,也是一个硬伤。

我曾经和马云的团队讨论过,我说你们有那么多的钱,搞两个根行不行,把“根”放在中国,我们必须在根服务器方面有所突破。

除了硬伤之外,互联网金融还有软伤,就是我们的监管。不严加看管就会变成一头猛虎,肯定伤人,破坏市场。不过我们国家的监管有一个特点,制度是在后面出现的,先让新生事物自行发展,然后再逐步完善制度。但这个研究的过程不能太长,不能让太多人掉在泥坑里之后再捞出来,应该尽早有一个前瞻性的政策出来。所以互联网必须管,而且要严管,要科学、合理,符合市场规律。

刚才年轻人所谈的众筹问题,其实借钱,借来借去就是三个要素,一是你能不能还钱,二是能不能按时还钱,三是能不能全额还钱,三个都是还钱,你不还钱其他都不可能继续进行,因为要形成价值。还钱是硬道理,按时还钱是软道理,按额还钱是必须的道理,不能变。所以风险控制如何在这上加以政策性的监管,还需要细化,对于长期不还钱的,光上黑名单是不行的。众筹也好,P2P也好,即使有选择性的可靠客户,你只是为可靠客户服务,不是为大众服务,也不可能为全民服务,这样你就安全了。

互联网金融如何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兰宁羽

天使汇首席执行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会长

我觉得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很大,我讲一下其中的股权众筹的挑战,这属于市场培育的范畴,大多数创业者和投资者在基本创业能力、基本融资能力和基本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抑制方面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你正在努力把自己的产品专注的做好,如果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公司,你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很容易拿到钱,拿钱绝对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一定都不是问题,所以我们期望能给创业者营造一个环境,让创业者想任何时候融资都可以随时随刻的小额、按需、快速、多轮融到他想融到的资金,而不是去求VC,VC在英文里有一个词是“秃鹰”,人死了之后会刁他身上的肉,他一定是为了管理别人的钱盈利,而这种组织形式,不像众多的天使投资有一定共同的梦想帮助创业者,我们也看到有很多非常不平等的条约,这些问题在过往的十年,中国的风险投资也好,天使投资也好,PE也好,甚至后来发展的全民皆PE的这样一个背景情况下,我们形成了一些传统的、错误的或者是创业者友好度极低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对整个中国创业环境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觉得应该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公平友好的环境,包括投资人也一样,投资人也需要有更多的分享精神和合投精神,创业者也应该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包括契约精神有更好的提升,所以大环境的改变其实是提升股权众筹,带来更多发展机会的改变的前提,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国金融机构的机遇和挑战

雷启迪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

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金融业。在每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领域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包括银行业、保险业等都已经发生一些变化,关键一点就是创新是怎么样来发生转变的,它是一种有组织的过渡,还是其他的方式,在中国发生的现象,实际上在其他国家也在发生,有很多的过度支付方式的转换都是有组织在进行的。

从传统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来说,虽然说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威胁,但是互联网金融也可以转变成一个优势。其实有一些人并不喜欢所有的事情都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有的人喜欢到ATM机上取现金,还有O2O模式,当然线下有很多的需求,比如说像一些分行,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但我们现在就要思考,如何能够把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比如说在线上预定什么东西,然后到小商店或者是线下的实体店取回来,这也是一个结合。

其实传统的金融服务机构还是有优势的,比如他们更安全,他们在跟保险公司的交易当中能够保护客户,保护自己。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刘勇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培机构董事长

互联网的机遇从这两年来看,确实很热。我感觉每一周都有关于互联网的论坛,说明大家在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互联网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商机。互联网金融也是由于企业的凝聚力、低成本和它的民主性、自由度,体现出互联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创造力。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个金融的概念,应该说在这两年当中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识。

从金融来说,最重要的是它的风险控制。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多都是由于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程度非常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接触了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他们的技术和实现手段上的问题都不大,而问题在于风险控制。有些企业跑路的概率也是很大的,还有一些确实有心把企业经营好,但是由于整个软实力不够,相对来说在经营的过程中,很难支撑下去。但互联网金融的商机很大。因为从互联网整个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现在互联网企业确实产生了很多巨头,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多少家互联网企业能存活下来?谁是胜者?这里的挑战很大。如果要做好的话,如何能把风险有效的控制住,这才是制胜之道。

期望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

黄英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的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和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和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两者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对金融模式和金融发展以及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今天来自中关村管委会、金融局,还有海淀区政府的领导,介绍了对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支持和关注,同时对海淀的金融政策和发展态势进行了介绍,主题演讲当中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思考,各位嘉宾对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监管中的破与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创新,P2P等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精采的讨论,想必大家都受益匪浅。感谢来自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代表,以及关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在座各位听众,正是有了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实践,还有在座的各位的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才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

新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金融

向松祚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每一次工业革命背后都有非常重要的金融创新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或者说非常关键的推动力量。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仍然在辩论,究竟谁是因、谁是果,比如说是金融的创新推动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有的史学家认为是金融创新推动了工业革命。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深刻改变着金融模式。现在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崛起是得力于印刷术,跨国银行的兴盛主要是因为电报电话,电脑的发明催生了现代了金融创新,包括外汇交易、债券交易、对冲基金、高频交易、CDS、衍生金融交易等等。

现在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和立场,对新兴业态还没有成熟,还处在探索的过程里,我们一定要避免过度的监管,过度的监管很可能把新的业态打死。我衷心的希望大家面对一个新的金融业态,你在出台监管法规的时候千万不要坐在办公室里拍脑瓜,正确的办法是走入行业、走入企业,和企业家共同研讨,什么办法可以鼓励它的发展,同时又能保护它的安全,又能防止它的破坏力,这就是我对新金融业态和监管部门的衷心期望。

数字金融消费市场的未来前景

王吉涛

爱钱帮首席执行官

篇7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电子商务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在关注互联网金融积极效应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这一新生业态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即风险。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了新兴的金融机构,而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这一模式由于行业本身的不确定性一直处于非监管的“真空”状态,也成为互联网金融最突出的风险。从欧美经验上讲,英国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治理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管,但是相应的法律规则制度对这一新兴事物有着明确的约束。

一是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缺失,行业自律不完善。目前,我国在监管制度及法律规范方面尚不存在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内容。受“哈哈贷”倒闭及行业风险逐渐显现的影响,银监会于2011年8月曾《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根据该文件,P2P信贷业务本身并不在银监会监管范围之内,发文目的在于督促商业银行设置与P2P信贷业务之间的“防火墙”,防止2P信贷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和蔓延。

二是信用信息交换较困难,违约成本低。在英美等P2P借贷业务起步较早的国家,注册借款人账号或注册互联网金融公司,都需要注册其社保账号,关联银行账号、学历、以往不良支付的历史记录等信息,信用信息共享程度较高,违规成本也因之较高。相比而言,国内的信用环境和信用信息系统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为不利。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尚无法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各公司之间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核完全依赖各公司自身的审核技术和策略,独立采集、分析信用信息。由于信用信息交流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无法形成有效的事后惩戒机制,借款人违约成本较低,对行业的长期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三是技术存在潜在风险,平台安全面临考验。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对接虽然大大提升了业务的便利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较为突出的信息和资金安全问题,即使是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正规金融网络化平台,也还存在着较多的技术风险。P2P借贷平台的设计和搭建主要依据web2.0技术,与传统金融网络化平台在技术理念上基本一致,因此,对于传统网络金融面临的潜在安全缺陷,P2P借贷平台也难以回避。

三、如何解决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型业态,其发展时间虽短,但发展势头迅猛,对于该业务的运行特点、面临的风险、发展趋势,特别是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短时期内尚难以定论,还需时日加以观察分析。为保护金融创新,同时避免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应对这一行业采取密切关注、科学引导、分流疏导、加强公众教育、适时出台法律法规的管理策略。

密切关注,防止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蔓延。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保持对相关风险的警醒:一是工商、税务等部门在部门职责范围内,加强对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机构的监管,适当加大检查频率和深度,充分收集第一手信息,及时反映该类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工业信息以及人民银行、银监会等行业监管部门,可从信息技术、信贷政策、金融安全等角度,联合科研院所等机构对新型金融业务加强研究,并探索建立网络和风险的“防火墙”,避免相关风险蔓延;三是公安机关加大对利用互联网金融之名诈骗公众钱财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科学引导,推动形成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提高行业透明度。建议国家和地方各级金融主管部门在密切关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与小额信贷行业自律组织、行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循序渗透或阐明国家的相关政策。

分流疏导,提高正规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面对互联网公司的强势逆袭,传统的金融机构不能坐以待毙。

强化责任金融理念和认识,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提倡普惠金融、责任金融的行业理念,深入实践行业自律、监管部门、消费者能力的提高三大战略。

适时出台国家层面法律法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控是统一的,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中提到“金融体系应该扩大化、民主化和人性化,监管更加技术化,但谁也不应该拒绝金融和它新的形态。”法规出台的“适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监管者对新生事物的认识过程和创新的包容水平。

因此对于监管决策者一方面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规章,明确小额信贷中介服务性质定位,对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发展方向、监管办法及违规处罚、退出制等相关内容作出界定。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探索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财政补贴及税收、信贷优惠等正向激励机制,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支持民间融资备案登记,发挥备案登记管理作用,以完善国家征信系统,防止过度负债的信用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的阳光化和规范化。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3日

一、北京市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属本文研究范畴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近两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金融业态快速成形。作为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是包容性强、成本集约、实现起来更便捷、更高效。它在小微企业融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和公平竞争等方面有益补充了现有金融体系的不足,提高了资金融通效率,推动了经济转型。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第三方支付、P2P、众筹融资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机构聚集数量多。2014年末,全市互联网金融企业约230家。其中,有牌照经营权的第三方支付企业57家(占全国的21.2%),P2P借贷平台170余家,众筹网、追梦网、点名时间等一批知名的众筹平台总部也设在了北京。从地域上来看,仅海淀区就聚集了包括融360、京东金融、天使汇、百度小贷、拉卡拉、有利网等的互联网金融机构175家,涵盖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网络金融超市、网络金融大数据挖掘、商业保理、征信等业态,初步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二是业务规模扩张快。如成立仅一年多的P2P企业有利网,已经促成52亿元投资,支持了超过10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360平台自2012年3月正式上线以来,已集成了1.5万款产品,贷款业务覆盖86个城市,信用卡业务覆盖120个城市,通过融360提交的贷款申请金额累计超过6,000亿元,获批近500亿元;三是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使用率差异较大。第三方支付主要用于网购付款、手机充值和转账汇款等,使用率最高,为99.4%。互联网金融理财使用率为44.6%,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已开始成为习惯。互联网投融资使用率不高,为8.1%,但呈快速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搜索向用户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咨询、产品推荐等服务,目前使用率只有11%,不利于发挥优势,预计未来使用率会快速上升。

二、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

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市级统筹和政策引导的力度不够。目前,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等多地已经促进本地区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办法),全力争夺互联网金融优质资源,抢占发展先机。而北京市只有海淀区、石景山区级层面的意见(办法),整体促进力度不足。具体体现在行业准入、融资支持、公共服务、风险防控等方面。

另外,作为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没有经历整个经济周期的考验,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性以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除了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缺陷导致的网络技术风险、企业运营过程产生的业务风险以及监管政策滞后所带来的风险等。总体来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更加复杂,引发后的扩散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社会危害更大。比如,目前可查的P2P机构有1,500家,实际上跑路的有200多家,每个月都有新跑路的,行业潜在的隐忧不可小觑。如何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是下一步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市级统筹,发挥区位优势。北京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也是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发展互联网金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对此,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议市级层面出台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见,统筹全市互联网金融规划发展。特别是要依据发展现状和资源聚集基础,引导提出北京市适合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点区域,以避免各区(县)恶性竞争、浪费资源。同时,建立市级互联网金融发展联席会,联席会由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局、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重点区(县)政府和监管部门共同参加,确保政府的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鼓励行业准入,加大融资支持。(1)鼓励企业、机构在技术手段、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生态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支持具有融资信贷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信贷、金融电商、众筹融资、互联网金融保理业务、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具有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要素机构在北京发展。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模式转变,设立电商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研发中心。支持主要面向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的发展,促进小微互联网金融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并逐步推出互联网金融集聚区、产业园、示范区的建设,形成产业聚集态势,释放区域规模效应;(2)拓宽互联网金融企业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互联网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互联网金融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市区两级互补性风险补偿资金,促进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快速成长。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三)完善公共服务,打造良好环境。(1)搭建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对接机制。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技术接口接入权威征信系统,探索建立面向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等金融交易的征信评估系统。建立政府部门信用信息交换机制,完善对企业基础信用、企业政务信用、企业经营信用等信息的归集、征集和共享机制;(2)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要素市场等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优势,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对务实操作的指引效应。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地方立法研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3)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密集的特性,注重产业人才培养,引导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培育机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外部人才引进等方面,从落户、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

(四)加强风险防控,保障健康发展。积极借鉴银行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防范问题。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在行业适度监管方面进行试点,在市场准入、牌照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领域非法集资、洗钱、违规交易等行为。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增强合法经营意识,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各细分行业自律公约,推动行业自我清洁、自我监管、规范发展。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的产品认知能力及风险识别能力。畅通互联网金融消费投诉渠道,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内部资料)[R].统计报告,2015.3.

[2]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风险;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2.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316-02

引言

互联网金融的话题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再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最新的《互联网金融报告2015》中也着重指出,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呈现出一些重要趋势,其中一个要点就是传统金融业务将更加网络化。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普及,大数据和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开始与传统金融业务互相渗透,互为补充。互联网、金融,这两个原本看似并无交集的行业领域,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不断迈向深度融合,向我们预示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第三方支付、P2P小额借贷、众筹股权投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小额借贷等平台有力地组建起互联网金融的框架。以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众多公司借助以上四类模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崭露头角,并带动了新一轮金融创新的狂潮。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百花齐放

阿里巴巴率先在互联网金融界施展拳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2014年2月底,我国P2P网贷平台猛增至626家,以陆金所、拍拍贷、人人贷等为首的P2P平台风生水起。电商行业的佼佼者如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都在逐步开展B2B供应链金融业务;商业银行、证券机构也开始与电商合作,中信银行、国元证券等纷纷开启网上开户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攀升

自2007年P2P登陆中国后,其交易规模已经连续6年保持150%的同比增长。2014年,中国权益类众筹融资规模达4.4亿元;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突破8万亿元;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近6万亿元,同比增长391.3%。

(三)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不断

阿里巴巴的“余额宝”、百度公司的“百度百发”、网易的“添金计划”等金融产品繁花似锦,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金融行业,同时也在投资者中掀起了新一轮在线理财热潮。以阿里金融为例,阿里巴巴在金融服务领域已包括贷款、担保、保险、信用卡、支付结算等全流程。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与功能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不再满足于仅向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等支持,而长期以来,互联网企业深度积累的企业、个人数据库也为其开拓金融领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于是,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形成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领域。Hannon和McDowell(1995)指出,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金融创新的动力,金融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出的互联网金融正一种金融创新。谢平、邹传伟(2012)提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三种金融模式。1汤皋(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通过无形的网络为客户办理资金融通、投资理财、支付结算等业务的资金融通行为。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一种集支付、交易、融资功能于一体,依托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机构平台。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突破交易对象限制,逐步平民化

与传统金融机构专注于大客户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对某些客户的金融排斥,可以充分服务于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业务要求。

2.业务经营信息化,信息相对对称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将高度分散化的企业、个人信息集中加工处理,形成分门别类的数据资源。此举降低了金融机构获得投资企业信息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3.金融脱媒,资源配置去中介化

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息经常不对称的机率被大大降低,资金的供求双方可以脱离银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机构,自行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互联网金融有着明显的去中介化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1.信息搜集和处理

云计算、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解决了困扰金融机构一时的信息资源分散杂乱、利用率低下的难题。通过将不对称、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互联网金融有效地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大大了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2.支付功能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优越,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的活跃,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第三方支付已经被广泛使用。截至2014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已迅速突破8万亿元。

3.资源配置(即融资)功能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金融脱媒作用,在资源配置领域网络融资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此外,经营业务大范围信息化,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分析数据,寻找到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与风险分散工具,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互联网金融一经问世,便在短短几年之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透过节节攀升的数字,我们不难发现现存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仍然弊病缠身。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风险潜伏

互联网金融虽然方便快捷,但其便捷的支付、交易、融资等业务必须基于网络平成。因此,但凡网络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互联网金融的整体运作将会受到巨大的威胁和致命的打击。更不可小觑的是,互联网金融活动牵扯到巨大的资金来源、流向和庞大的个人、企业隐私信息。因此,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问题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隐私安全。

2.法律法规政策滞后

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却一片空白。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缺乏明确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也没有一定的标准。互联网金融业鱼龙混杂,有如雾里看花。

3.监督管理缺位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缺乏严格的界定,因此我们难以确认互联网金融机构和日常监督管理部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督管理模式也随之失效。同时,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政策法规也较为缺乏,监管部门无法可依,监管现状一片混乱。

4.信用信息交换难

一方面,企业间的信用信息不直接参与交换,信息共享能力差,为不法分子间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尚未接入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之中,仅靠自身业务资源审查对企业和个人信用,严重影响互联网金融机构决策业务的开展。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以上互联网金融出现的四个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互联网技术金融创新

充分发现并解决互联网金融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清扫该行业发展前进路途中的绊脚石。同时,加大对互联网金融重点核心技术的科研支持,主动进行突破研究;强调金融创新,在紧密结合信息结果和金融活动的基础上研发新产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2.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出台

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明确界定,以及对行业准入、业务规范、违法惩处、退出机制等一系列规定,使行业机构有遵循的标准,监管机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督机制

除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外,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督管理政策也应跟上步伐。为防止出现监管漏洞、监管空白等现象,必须首先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业由谁监管、怎样监管、监管范畴等问题。监管部门恪守职责、各司其职,禁止推诿。同时,互联网金融业明显的跨行业、跨市场特点又决定了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创新监管办法,适应其网络、金融两大特点,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电子监管,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平稳有序运行,又不伤害其创新发展的活力。

4.完善人民银行征信体系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机构暂时并没有接入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之中,信用信息交换不便利。为提高信息和数据的使用效率,促进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应尽快将互联网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与此同时,扩充征信系统的信息来源,统一各机构信用数据的口径,构建全社会统一的征信体系,形成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

参考文献:

[1] 饶越.互联网金融的实际运行与监管体系催生[J].改革,2014,(3).

[2] 李钊钊.浅谈互联网金融模式[J].科技致富向导,2014,(29).

[3] 李有星,陈飞,金幼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4] 汤皋.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思考[J].金融会计,2013,(12).

[5] 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3,(11).

[6] 谭天文,陆楠.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市场,2013,(46).

篇10

【关键词】 云金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风险; 预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3-0103-06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以其自由、开放、免费、平等、交互以及合作等特点,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进入了传统由少数精英控制的金融领域,降低了金融门槛,开辟了更加自由的资金融通渠道,促进了资金供给双方的信息交流。然而,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监管体系不健全,引发了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三大风险为政策法律风险、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笔者认为政策法律风险属于系统风险范畴,技术风险主要基于技术选择与安全性的考虑,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从云金融视阈出发,在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详细解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模式、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预警模型及预警结果分析,为实务中互联网商业风险的预警管理指明方向。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解析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整体分析

依据《巴塞尔协议》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本文将互联网金融风险分为政策法律风险、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三大类,这三大类风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政策法律风险可细分为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机构层面,商业风险可细分为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可细分为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如图1所示。

(二)基于业务平台层面的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解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互联网金融分为三大平台,即业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协作平台。互联网金融资金需求的双方在业务平台上进行撮合成交;由国家层面的管理者、行业层面的管理者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分别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实施不同层面的监管,他们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平台;软硬件开发维护者和网络服务商则负责协助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的有效运营,其构成了互联网金融融资类业务的协作平台。在业务平台层面,资金融通的双方面临的主要是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

1.市场风险

互联网金融中的市场风险主要由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部分构成。互联网金融一方面受到诸如行业监管、行业竞争以及行业分化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央行货币政策的刺激,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利率风险的加剧。

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发挥资金周转的作用,沉淀资金可能在第三方中介处滞留两天至数周不等,缺乏有效的担保和监管,容易造成资金挪用,如果缺乏流动性管理,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引发支付危机。此外,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上线,不具有用户优势的平台会借助提升利率、缩短投资期限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加盟,这无疑会引发平台的流动性风险,而且很多用户基于平台跑路消息的报道,对平台的投资只限于打新投资,无疑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

2.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从发生信誉风险的主体来分类,主要分为自然人信贷风险和企业信贷风险两个部分。

(1)自然人信贷风险

自然人违约是由于自然人抗风险能力弱而引发的道德问题。自然人信贷风险产生于借款人经济情况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这种借贷用于生产经营上。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很多涉及到自然人信贷范畴,由自然人承担相应的偿还义务,而自然人的消费习惯、经营情况、健康情况都可能引发还款风险。此外,自然人借款人的观念与道德问题,诸如主观上存在不良动机,没有还款规划而进行的借贷等。自然人借款人在满足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遵守信用都会导致违约风险的产生。

(2)企业信贷风险

自然人借款人与企业借款人的借款动机以及偿债能力影响因素都有着不同。一般来说,企业借款人主观上恶意拒绝按时清偿债务的可能性较小,而相比之下,其由于经济实力、经营状况、行业发展等原因造成的资金短缺更容易导致其违约。因此在评价信誉风险时,自然人的信用风险更侧重于评估其偿还意愿,而企业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估则更侧重于评估其偿还能力。

3.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是指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由于人员缺陷、不当或失败的内部流程以及系统缺陷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当下,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行为数据、文本数据等大数据系统交织于未经授权的访问、雇员欺诈、系统退化、服务提供商风险以及客户安全保护意识不足等交易行为中,操作风险正源于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与行为的结合中。

按照操作风险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内部操作风险和外部操作风险两部分。内部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绩效考评以及审计监管等多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因素引发的;外部操作风险是由于私人信息泄露、钓鱼网站盛行等外部因素而引发的。究其根本原因即大数据,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很好地管理用户注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另一方面能否合理保存各种数据也是当下互联网金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特征分析

一是风险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强。传统银行业务往往是通过纸质或银行内部系统进行操作,出现差错有时间进行查找、拦截并进行损失追回。而包含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行为数据以及文本数据等众多数据的以云金融为载体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一旦出现差错或问题,很难立即纠正,且互联网金融业务运作速度非常快,等到发现问题想要拦截或追讨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是风险交叉传染。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包含融资类业务、支付类业务以及理财类业务,业务互相之间存在着交叉性;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中的市场风险、信誉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存在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诸如市场风险会引发信誉风险进而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操作风险。

三是风险的责任难以区分。互联网金融的办理过程常常会涉及到电信、电力、外包商等其他合作方,因此,一旦某一方出现服务中断、系统崩溃、客户信息泄密等情形,将直接给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损失,且很难区分责任。责任无法区分的直接后果是一旦出现损失,很难对相关方损失的赔付事宜进行确定。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模式构建

(一)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思路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在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过程中,并非所有的风险都能用定量的方法简单测评,对于定性的风险评估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将其定量化,以测度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包括的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根据选定的权重系数测度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综合评分值,按照所设定的预警区域范围确定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的区域,进而选择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应对策略。详见图2。

权重系数的选取就成为风险测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是分别测度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过程中各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的确定问题;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评分值测度过程中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分别的权重系数确定问题。

通过权重系数的确定来衡量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本文主要采用专家咨询和经验判断法,由个人经验决策转向专家集体决策。在数据处理时,采用算术平均值代表评委的集中意见,然后通过归一化处理以确定权重,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评委的数量;m为评价指标总数;aj为第j个指标的权数平均值;aji为第i个评委给第j个指标权数的评分值。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基于业务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维度,且各个维度的风险含义丰富,难以用单一的指标进行客观描述。为使评价指标更加准确,本文特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互联网金融三个维度的商业风险进行设计。

对于定量指标,笔者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银行体系的定量指标进行计算;对于定性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出相应的评分值。具体的指标详见表1。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通过假设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中各变量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构建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结构方程模型,以检验以上指标互相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三维关系假设如下:

H1:市场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2:信誉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3:操作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4:市场风险的防控和信誉风险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5:市场风险的防控和操作风险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6:信誉风险的防控和操作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7:市场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的影响。

H8:操作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市场风险和信誉风险防控的影响。

H9:市场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的影响。

H10:除市场风险、信誉风险、操作风险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均作为残差项。

将衡量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指标分为三类,一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个体指标,包括财务健康状况和机构规模;二是互联网金融机构整体指标,包括资产规模、信贷质量、资产和负债匹配数量;三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间指标,包括业务发展模式、产品种类、风险度量等。详见表2。

根据模型函数形式和基本的假设,得出结构方程模型设计如图3。

在模型中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作为三个外生潜变量分别由其各自所属的显变量来测量,互联网金融风险系统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假定三个外生潜变量之间存在共变关系。互联网金融融资业务风险作为内生潜变量,由八个显变量y1,y2,…,y8来反映。全模型从图3可以反映出4个潜在变量、88个观测变量、89个误差项的相互影响关系。

四、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一)确定预警信号阈值

预警信号阈值是触发预警后续行动的临界值,阈值应综合数据模型、专家经验、历史数据经验以及同业信息来确定,同时需要考虑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自身的风险偏好、平台与客户的关系、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的检查评估以及监管要求等因素。一旦风险表征值超过了预警信号阀值,就会触发预警流程,进入风险预警系统,定位其风险级别。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级别定位

根据对应项目评估的风险大小,将互联网融资风险分为“正常状态”“关注状态”“次级状态”“可疑状态”和“损失状态”五个等级,分别以“绿灯”“蓝灯”“黄灯”“橙灯”和“红灯”来表示。详见表3。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当处于绿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该考虑与其开展相应的业务活动,不仅如此,为了增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效益,平台应该多吸收该类业务;当处于蓝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考虑接受与其开展相应业务,而对那些已有的处于蓝灯状态的业务,可以考虑持有;当对于处于黄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根据自身公司战略以及客户征信水平,酌情考虑是否要与其开展业务,若存在已经发生的处于黄灯状况的业务,应及时作出调整和防范,或改变持有策略或考虑转出业务;当处于橙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应考虑为其借贷,若已发生的处于橙色信号灯状况的业务,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当处于红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将其拉入黑名单,而对处于红灯状态的已有业务,则应采取强硬手段进行挽回,弥补损失,并进行不良征信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虎,易丹辉,肖宏伟,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4):3-5.

[2] 张淑安,齐美东.云金融融资模式:优势分析与绩效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99-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