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硕士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1 18:0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学硕士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形式也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培养模式外,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创新了院校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校企项目合作、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模式。
(一)院校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
在金融学科采用联合培养的模式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大多仍处于起步阶段。例如上海财经大学与上海金融学院两校联合培养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卓越金融专业学位硕士班”,复旦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开展金融硕士双学位培养模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重庆大学探索实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云南财经大学采用“政校企”模式协同办学培养专业硕士等。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一般是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这种联合培养有两种模式:一是不稳定的联合培养单位,比如北京市、海南省开展的“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二是有固定的联合培养单位,比如: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金融研究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与香港大学联合培养经济学硕士和金融学硕士,湖北大学与湖北经济学院联合培养金融学硕士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培养对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并不能带来显著的提高,更多的是集中院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实现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等方面资源共享的模式。在新形势下对于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院校,在培养学术型研究生过程中要侧重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要将行业专家请进来,要将研究生送出去,协同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与职业能力,进可继续攻读博士,退可作为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高端专门金融人才。
(二)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模式
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在国内外均有提倡,但是一般都集中在理工科专业。由于这些专业在国内外的成熟度较高,有利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形成,易于培养和造就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作为经管类专业,校企协同的模式大都应用在专业学位上。近年来教育部加大了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比例,专业硕士以培养应用实践能力为主,淡化了学术科研能力。但从社会的认可度来看,单单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还是不够的,只有坚持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取消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采用硕博连读的方式培养学术型硕士,比如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对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该如何定位,如何避免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趋同性,尤其是如何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地方院校进一步深化研究教育改革的重点。
二、地方院校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采取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各高校培养的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方面并不存在太大困难,但据调查,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希望受聘者有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或者实践经历,这是传统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的。在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的情况还比较好些,而地方院校由于受经费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对所聘请的校外合作导师缺乏吸引力,难以真正在研究生实习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及参与其他培养环节,校内导师由于没有经费支持无法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所以欠缺有效的研究生实践应用方面的指导。因此,地方院校培养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打破完全靠学校自己培养的模式,应采取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的协同培养模式。例如,地方院校与相关金融集团、投资机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各联合培养基地之间的资源协同为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通过产学研成果的转化为研究生培养补充经费支持,根据合作单位的人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为金融业提供适用的高端专门金融人才。如此可实现校企双赢,使培养模式具有可持续性。不过,协同培养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两年制研究生,因为许多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跨学科考生,对这些研究生需要较长的金融专业课程学习时间,两年制留给实践教学和研究的时间太少,因此我们认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适用于三年制。
三、校企协同培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模式探讨
校企协同育人是通过高校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合作的一种稳定而长效的产学研合作之路。校企协同育人的参与主体包括研究生、高校、协同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等。地方院校协同育人的关键是如何吸引优秀的研究生生源选择进入协同平台培养,同时,协同平台需要为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甚至是明确的职业规划。高校作为主动方,如何引导校内导师联合研究生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需要有长期的制度保障与激励机制。协同单位一般是企业或者机构,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参与到协同育人中的积极性,取决于协同培养的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直接或者间接效益,教育主管部门(行业部门)要对协同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对师生要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地方院校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协同培养成效取决于各方的积极性和认可度。但目前协同培养各方的职责不明确,激励机制不完善,易造成高校与协同单位对研究生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协同平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难以提高。如何让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真正成为区域金融经济建设的高端专门人才,需要校企合作各方结合金融经济实际情况达成一致的合作目标和明确的合作内容。地方院校探索校企协同培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可参考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一)明确协同各方的职责,倡导双导师的培养体制
由院校主导成立协同管理机构,明确相应责任人,制定专门的制度文件,确保研究生的协同培养正常运作和产学研成果的转化。为保障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每名研究生均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以学术研究指导为主,要专门安排校内导师赴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熟悉新产品开发流程,提升校内教师实践能力。校外导师从企业高级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中遴选。鼓励导师严谨治学、因材施教。建立以导师负责制为主的,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采用校内培养、校外指导的联动机制,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发挥校内导师的科研特长,利用校外导师的实践经验,提高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性,实现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产学研转化提供成果。设立学术年假制度,对校内校外导师在学术年假期内没有任何考核,校内外导师可带领研究生在学术假期内参加各级各类国内外学术活动,或者从事社会调研等。
(二)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开展多样化的课程学习形式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并非是简单的校内学习加校外实践,需要合作双方展开深层次的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为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创造学术科研环境,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为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协同平台要保障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来源,争取生均经费达2万/年,通过设置专项奖学金以满足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各项支出,确保协同培养的研究生能在3年培养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协同培养的研究生前3个学期在校内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第4、5学期在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践和创新项目开发与研究。协同培养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选题上,要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指导以协同单位的校外导师为主,校内导师只进行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每篇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的形式,经费由协同评审小组确定,项目经相关评审结项后方可授予学位。
(三)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实现产学研的高效转化为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可选择大型的企业进行协同培养。由协同企业根据近几年内具体的人才需求状况,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要求,与协同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司其职,在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后,对达到协议预定标准的研究生原则上由协同企业负责安排就业。地方院校可利用接收推免生的机遇,吸引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研究生进入协同育人平台,协同培养研究生单列硕士生招生计划,研究方向为协同企业(行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前沿金融具体理论问题。协同企业每年根据发展中的具体金融问题创新实践项目申报通知,协同培养的研究生需申请创新实践项目立项,以项目研究代替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的方式,实现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研究生成果的产学研转化提供平台和途径。
四、结论
篇2
关键词: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272-02
课程是教学之本,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十分重要而又基本的教学建设,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因此应该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商科院校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出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具有商科院校特色和相对优势的金融工程人才。为此,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结合商科院校的学科特色,设计适合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体系。
一、美国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由于课程设置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了解国外名校金融工程课程设置,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和借鉴,是摆在我国金融工程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作为金融工程学科的发源地,其金融工程学的研究水平在世界首屈一指,而其金融工程专业的教育水准也是世界上公认第一。美国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主要放在硕士层面进行培养,并且主要设置在工程学院、数学院或商学院。美国金融工程专业排名前20的学校,只有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把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在Hass商学院,并且Hass商学院是美国唯一一个在商学院主持下提供的金融工程学位计划的学院。而Hass商学院授予毕业生的金融工程文学硕士学位(Master’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与普林斯顿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授予的金融工程硕士学位(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和芝加哥大学授予的数理金融科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相比,文学硕士的培养模式更偏重于实际的运用,对理论的要求偏低,属于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Hass商学院金融工程硕士课程设置比如公司金融、金融机构讨论、金融创新成败案例、应用金融设计等课程均为较实用的课程,而这些实用类课程的设置将会使其培养的学生更易适应将来的工作。也许学生并没有掌握数学或者统计学的高深课程,但是由于学校的课程强调了如金融机构讨论、公司金融、资本与货币市场、动态资产管理等职业导向型课程,并且强调了案例教学,所以学生毕业后还是可以较好地适应在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
美国Hass商学院对案例教学的课程设置非常重视,因为案例教学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仅如此,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对金融工程至关重要的“创造性”的思维,也是非常有用的。而案例教学这一点在国内的金融工程教育别薄弱,这可能和我国金融工程实际应用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滞后有关。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实际运用将大大增加,这为我们发展金融工程案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高校应该根据我国的金融工程实际运用的发展状况随时更新和完善案例,增加案例教学课程的比重,使学生能更好地通过案例教学来提高其对金融工程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我国金融工程学科建设开展较晚,无论从学生素质还是师资状况来看想迅速在理论研究上获得突破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商学院的金融工程专业培养方法,强调职业导向型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而课程设置侧重于实际运用,开设比如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财务、投资学、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而对于我国目前银行业仍然是金融体系主体这一国情,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信贷管理、投资银行管理等相关课程,另外还应辅之以保险、税收、金融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现实状况,这样所培养的学生在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二、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商科院校通常具有非常浓厚的商科学术氛围和商学院氛围,因此商科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可参照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Haas商学院MFE项目的课程设置,应侧重金融工程的应用性,注重学生金融工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能力的培养。
1.突出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原则
从金融工程的内涵来看,其理论基础在于经济学和金融学,因此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含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原理的理论课程,并且由于金融工程具有工程化、应用性特点,我们在开设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原理的理论课程并不是单纯为了理论传授或学术研究目的,而是服务于金融工程的应用性,因此课程设置应更加突出在实践上的应用性。也就是说,其课程设置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放在首位。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原则
技术创新问题是工程教育界研究和讨论的“永恒课题”。创新是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体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的关键。金融创新是金融工程的灵魂,它包括各种创新型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解决金融问题的各种创造性方案的配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金融工程人才,是金融工程专业重要使命。为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以使学生能够在自身兴趣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虽然金融工程是以数理模型为工具的,但不能把它单纯地看成是数学游戏,学校可以开设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的课程,减少课内时相应增加课外时;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设计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让学生能自由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发展,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兴趣,设置提高类课程。
3.“博”与“专”相结合原则
由于金融工程具有交叉性学科特点,其所涉猎的范围极为广泛,包含了经济学、金融学、数学、工程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理论。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包括其所涉及的所有学科。但是由于金融工程涉及面太广,我们要想在四年本科阶段对其所涉学科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还应结合商科院校的学科特色,有选择地开设课程,即侧重某一个培养目标,从而体现“专”的特性。比如,可多开设一些学生金融工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
三、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1.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
根据当前已有的教学实践和上述课程设置原则,笔者认为,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模块的课程:一是理论基础模块,该模块的课程主要是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二是专业模块,该模块课程的内容应包含金融工程原理、金融市场分析、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三是计算机模块,该模块的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四是数学与统计模块,该模块的课程主要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设置方案
由上述课程设置基本框架,我们提出了以下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案,(见表1)该课程设置方案充分体现了前面所述的三个原则:突出应用性原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原则和博与专相结合原则,并突出了商科院校的学科特色以及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科特色和独立性,为商科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特色的金融工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平,程鹏.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4-76.
[2] 唐菁菁,谭春枝.美国金融工程课程设置比较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9,(1):53-56.
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创新与创业;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30-002
一、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教学管理体系的动态分析
(1)按照Lundstr・m和Stevenson(2001)的观点,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和创新技能三个方面共同决定了人们的创业精神,而这三个方面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早在1919年,美国的青年商业社便对高中生实施商业实践教育。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出美国大学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上世纪80年代,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一场“创业革命”,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迅速发展,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根据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统计,1990年以来该院师生平均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销售额达2320亿元。硅谷60%―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
(2)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探索开展的较晚。2002年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8年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了30个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2014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要求各地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入融合是大势所趋。
(3)2013年以来,以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P2P借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创造能力。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成为实业界和学术界热议的主题,国内外金融教学、科研单位,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追踪互联网金融最新前沿动态,不断丰富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二、我校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前央行下辖的金融院校之一,河北金融学院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所以金融学科为主的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无数高端金融从业人才,并即将纳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系列。目前国内外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各种金融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领域最具创新和创业的前沿领域。金融学科作为我校的主要学科,但我校对互联网金融的教育教学管理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未设计针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教学方案,也未开展互联网金融创业的教育方案,远远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实践发展,不利于我校继续保持金融学科教育教学的领先地位,不利于我校培养金融类应用型本科人才。
(1)建立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我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
(2)探索互联网金融校企合作项目。邀请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参加我校的互联网金融合作项目,丰富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
(3)设计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
(4)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案例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
(5)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目前我校缺乏对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支持,不利于学生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创业制度,对互联网金融感兴趣的大学生均可参加本项目的实施。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设计,以河北金融学院法律系为例
(1)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我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在知识要求方面要掌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系统地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政策的基本框架,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和法治建设的趋势;了解金融、会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包括一门外语、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知识以及方法论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法学、金融学等方面的基本业务技能;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金融以及两者结合部分的实务训练,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规范金融企业行为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金融企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
(3)素质要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备刚正不阿的品格;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4)培养模式。开展互联网金融校企合作项目。邀请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参加我校的互联网金融合作项目。纳入合作项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学生一方面参加学校的理论课程学习,另一方面必须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实习,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修课程。
(5)课程体系。开设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分别为《互联网金融理论与最新发展》《P2P融资平台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众筹融资平台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网络银行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等,并开设《P2P融资平台软件应用》的实验室课程,在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进行上机操作。
(6)教学内容。讲授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互联网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以及互联金融商业模式。对几种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如P2P、众筹融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等进行专业授课。
(7)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一,开展案例教学方式。对目前运作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典型案例教学。其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其三,组织学生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8)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建议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除此之外,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纵观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条列措施,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于2014年3月29日举办了第一期“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高管培训班”
在此基础上,中央财经大学于2014年3月国内首推专题讲座式课程《互联网金融》,该课程是面向2013级全日制学术型及专业硕士研究生全新打造的新型选修课程,并被写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学分为2学分,于3月-6月期间共举行了讲座8场(约32课时),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建军教授主持了各期课程的讲授和讨论。课程邀请到罗明雄、黄震、易欢欢、董宝青等校内外知名人士,采取授课内容专题化、师资结构多样化、考核形式灵活化等几大创新模式,按照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设计安排讲座专题,根据课堂笔记质量进行考核,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思维方式。除此之外,中央财经大学于2014年成立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专门致力于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的科研教学工作。2014年上海金融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制定并实施创业指导工作的规划和规章制度,并具体指导各学院系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全校性的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指导以及相关活动的组织;举办国际国内学生创新创业专题研讨和交流;负责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负责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和创业园区的日常管理等工作。上海金融学院于2014年正式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为通过自主测试选拔具有从事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相关领域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
篇4
【论文摘要】 在新形势下,传统金融学教学出现诸多不适宜的地方。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几个方面探讨目前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改进意见。
一、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金融资源的配置逐步市场化。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不再是国家计划,而是市场机制。同时市场化改革也使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格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其次,金融创新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全面放开,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以信贷、融资、货币等为主要特征的金融的概念,资产组合、创新工具交易与定价、市场营销等已逐渐成为金融业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再次,金融活动的日趋国际化。这不仅意味着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将不断地突破国界走向世界,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而且国外的金融机构与经营业务将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展开与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培养方式,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竞争意识的培养都与上述目标存在差距,并且现有的金融学科建设水平与世界金融学科前沿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黄达,2001),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制约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从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推进金融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改善人才结构和人才的知识结构,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以适应我国金融国际化、现代化的需要,就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二、当前我国金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单一。目前,我国一方面高校金融学专业普遍存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和个性;无论是在专科生、本科生的培养,还是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上,培养目标过于宽泛而且大同小异,通常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广阔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高级金融人才”,研究生无非多加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一条。该培养目标很难体现不同层次人才的区别,特别是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随着我国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和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毕业生已出现结构性过剩,不少本科生已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仍定位为“高级的金融人才”是不合时宜的。另一方面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金融运行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机构进一步多样化、多元化,各种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起来,除需要从事金融研究及管理的高级人才,还需要大量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设置不太合理,有些教学内容陈旧。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课程设置重复,缺乏系统性。一方面不少课程的内容存在重复,如货币银行学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的不少内容是重复的,往往会形成了授课内容的重复,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本科与研究生之间的专业课缺乏衔接,并且教学内容也存在重复,教学方法也没有显著的差异,造成了不少研究生的厌学情绪,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2)侧重于宏观金融理论,微观金融理论的教学安排比较少。宏观金融理论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全面把握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运作、宏观金融形势与政策等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微观金融理论作为支撑,则显得比较空泛,对金融业的内在特征和运作机制很难有深刻的理解。
(3)教学内容老化现象普遍存在。目前一些传统专业课程(如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的教学内容仍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上,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已不合时宜,与现实有一定差距。
3.教学方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现在国外很多大学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是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效果很好。我国高校运用并不广泛,主要原因有两个方而: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导致学生的独立创造性被日渐消蚀,很多案例讨论课因冷场而不了了之。(刘明显,2008)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很多大学的硬件建设受到忽视,教学设施差,教室安排紧,导致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
4.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金融人才的关键。我国金融学专业教师队伍中相当部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高尚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传统理论功底,并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了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曾康霖,马骁,1998)一方面在金融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普遍比较繁重,加上职称评定的科研压力,使教师很难有时间和激励外出进修与参加社会实践(张亦春,蒋峰,2001),进行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的教学科研条件有待提高,不少教师忙于赚钱,到处兼职,忽略了真正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人才的培养。
三、新形势下对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培养目标的调整。首先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坚持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原则,以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市场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背景(王广谦,2001;杨志坚,2002),明确各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金融本科生的培养上,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通用求,使所学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工作岗位中去。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在继续扩大专业知识的广度的同时要突出专业特征,以培养对金融学专业知识及学科前沿有深入研究、能胜任金融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及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同时还要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上,要求掌握坚实广阔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道德素养,使他们能够对较复杂的金融经济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成为能够把握金融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国际性专门人才。
转贴于 转贴于
2.加快课程体系的改革。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及较高科研质素的重要基础,也是各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宏微观兼顾,补充微观金融中的实用性课程我国高等金融教育的发展应该顺应金融理论发展的微观化趋势。为此,金融学课程体系应包括货币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这两部分内容,且二者应共同发展,总体思路是“宏微观兼顾,补充微观金融中的实用性课程”。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模式决定了宏观调控不可或缺,所以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等“宏观金融”内容必须占据一席之地,同时需要充实“微观金融学”中实用性课程的内容。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授课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推行老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原理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单位应普及多媒体、网络化等先进手段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还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需要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考试制度,一方面要通过课堂考察与期终考试的结合,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可适当增加课堂考察的次数及其在成绩评定中的权重,避免不少学生在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不求平常努力、只求考试过关的死记硬背式的应试方式,减少学生对期末考试的投机心理(曹廷贵,2002);应该根据不同课程和学历层次采用导学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元化和复合式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双语教学,充分运用电子化与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技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确保教学质量。(赵 汕,2008)
4.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要培养出高素质、国际化的金融专业人才,还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整体水平。这一方面需要各高校对目前的人事制度及用人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形成教师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更便利的条件,而不是制定许多条条框框去限制教师的进修、深造。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在此基础上按贡献大小进行奖金及其它收入的分配,拉开教师的收入差距,避免“大锅饭”造成的奖金福利化及其激励不足。
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及其聘用应采取灵活的政策,不应设置工作年限等方面的限制,应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来确定,并且评定标准也不能简单化地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还应该进一步看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否则就会造成教师在研究上“短、平、快”现象(杨胜刚,乔海曙,2001),使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难以得到提升。鼓励并资助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或攻读学位,或参加各类全国性和国际法的学术会议,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建设水平及学术动态,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总之,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金融专业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也是适应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引进海内外杰出人才,通过他们高水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5.强化实践教学。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尤其重要。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给大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要继续通过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合作,巩固、扩大和发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下大力气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要倡导产学研结合,积极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件,为高校建设大学生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提供有力支持;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拓宽实践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要根据金融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条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上既应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也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既重视理论知识考试,也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考核。
参考文 献
[1]黄达.金融.金融学及其学科建设[J].当代经济科学.2001(7)
[2]曾康霖,马骁.金融学科建设与金融人才培养[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
篇5
关键词:精品课程;应用型;翻转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商科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目前,国内很多研究型大学在金融学课程的教授中,偏重于理论的讲述和模型的解读,普遍存在金融知识学习与领域知识学习相互分离的现象,缺乏综合性、复合型卓越人才全面培养和提升的方案。同时,也忽视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金融企业的需求。在金融创新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所以精品课建设中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行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金融学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精髓所在。如何从教学方法、内容体系,考评体系等方面根据经济发展、金融理论研究的新变化进行不断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同时,在金融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质量,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重视金融业务技能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配套改革。
为着力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问题,“金融学”课程项目组以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以“金融学省级精品课、金融学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教研课题”为依托,结合现代金融业发展特点,在传统金融学精品课授课和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精品课建设模式,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应用价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精品课建设的成果。
“学”指的是教学过程体现应用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首先,有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六位主讲教师中四位具有教授职称,两位具有博士学位,四位有出国经历,如此高职称和高学历结构是我院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不同层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利于学生吸收百家之长,融会贯通。
其次,制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学生根据执行性较强的大纲,及建设完备的BB系统、ICAN系统、LMS系统进行课前准备。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利于教师将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课上和课下的有效融合;同时小组学习模块,便于学生小组学习分享;特别是其全方位的考核系统,把过程考核及期末考核进行加权,体现素质教育,同时学生和导师都可以实时的对学习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矫正。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阶段的转变。把新的课程设计、新的课堂教学等等一系列基于SCL教学模式的全新设计方案―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第一,通过“新闻小讲师”项目,养成学生关注时政的习惯和对新闻的敏感度,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金融学授课过程中,每节课抽出2-3分钟时间,安排学生选取热点新闻事件进行播报、点评,一学期下来,学生不仅课上讲新闻,课下说新闻,而且经常自主的三五一组的对新闻事件发表独到见解,该项目的溢出效应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力神速提升。第二,基于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枯燥的误区,我们采用“翻转教学”及“对抗赛”教学形式,提高大家学生知识的热情。例如在讲述《金融学》货币的形态的内容时,安排学生课下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陕西钱币博物馆,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货币的发展历程,课上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大家对典型货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宣讲,通过认知参观、资料查阅及小组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全面的认识货币演变的本质,进而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认知当今的电子货币、比特币的产生和发展。讲到《金融学》西方经济学派时,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辅助教学,把PPT等授课资料上传到Blackboard系统,课前要求学生在线学习,课中把学生分成四组“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数量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对学习资料展开讨论,各小组“华山论剑、坐而论道”,陈述各自学派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对不同学派的政策及应用进行时效分析,营造“百家争鸣”的课堂气氛,课后布置作业检测学习效果。学生高兴的说:我们在金融课上也可以“玩转课堂”。第三,组建兴趣小组,进行分享交流。金融知识博大精深,同时知识繁杂,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对投资工具的偏好,我们组建了银行、证券、保险、外汇、期货、基金、黄金等项目小组,老师确定主题,每周召开小组例会,讨论关注金融工具的心得体会,以及投资金融产品模拟演练的盈亏情况。不仅巩固的课上所学知识,同时还挖掘出了很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获益的不是一个老师,而是一整批学生;改变的不是一门课程,而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一种思考方式和方法,真正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授课之中。
“产”指的是实践性教学过程体现应用型。
突破课程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割裂的局面,建立探究性引导、课程融通、课外创新实践个性化的培养载体,探索并实践了促进学生“自主定位、主动学习”、面向“因材施学”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化、层次化、渐进式的实验实践教学载体,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持续、递进提升。其特点包括:突出引导学习模式转变、突出强化思维训练、突出实验与实践为途径、突出课程与课外相互融合。通过参观调研,进行行业认知;通过校企合作,开阔视野,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目前我们已经与东方华尔、华西证券、华夏银行、招商银行、西部证券、中国人寿等多家金融机构开展课程开发、行业培训、校企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践项目、资格认证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金融知识进社区项目,更是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社会;每年基于金融学课程对金融知识的学习,组织学生到西安的各个社区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广泛宣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高居民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全民的金融素养,教书育人,回馈社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树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通过参加全国专业大赛,进行知识运用,展示专业才华,目前我校金融专业学生已经参加全国大学生银行综合技能大赛、全国十佳理财师大赛、全国金融精英挑战赛,与行业联手举办的金融营销大赛、股票交易大赛等多项赛事,同时作为承办方承接了金融行指委举办的金融行业大赛及全国大学生银行及保险大赛,参加和举办各种专业赛事,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切磋,提高了金融服务意识,实现学校理论学习与行业需求的有效融合,同时还可以通过赛事平台交流金融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为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类型 实践项目 成果
参观 调研
行业 认知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中的古钱币馆 参观心得体会
组织学生到金融机构参观学习 参观心得体会
开展假期银行、保险产品的调研项目 调研分析报告
校企 合作
服务 社会 与浦发银行携手金融企业大讲堂项目 心得体会
聘请行业导师,协同授课 实践项目
采用小学期制,安排学生到建行、西部证券、中国人寿实习 实习报告
与民生银行携手进行金融知识进社区项目活动 项目总结报告
参加大赛
能力提升 金融知识大赛、金融小讲师 获校级奖励
参加“全国股票交易大赛” 获西北赛区亚军
参加“全国十佳理财师大赛” 得陕西省第六名
赢在新起点-全国银行综合技能大赛 获得全国赛亚军
全国大学生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大赛 获得全国赛团体第三名
金融协会专业性的社团活动、香港游学活动 丰富的第二课堂
“研”指的是科学研究成果体现应用型,实现教学科研融合。师生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专业性问题及教学改革的经验,以科研课题的形式进行专项研究,在把科研的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加以验证,如此循环,实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我们学院还成立了“博鑫苑”科研工作站,让学生成为科研助理,参与到课题中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同时,为未来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类型 科研项目 成果
教学研讨会
展开校级交流 邀请行业专家讲座、博鑫苑研究型社团 知识深入扩展
金融学院组织2012年金融论坛、2011年教育研讨会 宣传自我,资源共享反思总结
参加全国的专业交流会及培训 自我提升不断进步
自编教材
总结教学经验 《金融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教学经验的总结
《国际金融》天津大学出版社 教学外延
《金融概论》西北农林出版社 教学经验的总结
课题研究
实现教研相长 “以学生为中心”金融理财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教学方法的研究
宏观金融监管下西部地区金融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 金融风险研究
基于混业经营趋势陕西省商行金融创新风险研究 金融创新研究
陕西省构建普惠农村金融体系对策研究 普惠金融研究
陕西省县域农村金融生态机制优化研究 生态金融研究
基于产业转型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 应用本科教育研究
“产学研”为一体的《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实施以来,成果丰硕。
1.学生能力提升,培养效果明显
学生多次参加“金融知识竞赛”、“银行综合技能大赛”、“十佳理财师大赛”“股票交易大赛”,成绩斐然;并多次在校报等杂志上。
2.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有效推广校内资源应用
金融学精品课程已经完成的全程视频教学,BB系统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金融辅修专业的学生及高职学院的金融学课程都已经通过网络访问本课程的网站进行远程学习。
3.取得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
金融学课程建设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编写已经完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设已经趋渐成熟,“小学期”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改革已经形成基本的运行机制。
4.示范辐射面广
建设经验多渠道推广交流,每年接待大量的来我校学习交流的师生,《金融学》示范教材广泛应用,目前使用量达1000余本。
5.社会认可度高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在2013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得到专家的好评,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投入度大。学生实习情况,得到建设银行西安分行及平安银行西安分行的好评,学生应上岗时间短、上手快、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跟工作结合起来,是较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6.有效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长效发展
精品课教学团队长年开展金融教学、产学研结合方面的研究,近3年来,30余篇,编写教材10余部,省级课题约20余项,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效发展。
7.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历年评教调查中,课程主讲教师学生好评排名均在全院前列,团队教师学生评价最低分不低于90分。
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金融学课程日常教学中,根据学校学生情况的不同,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进行合理安排的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大批量的接纳学生实习,在实行小学期过程中,不同批次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平衡等问题,有待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史文婷.基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2]王艳梅.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
[4]周子游.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共享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5]胡炜佳.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
篇6
关键词:金融工程;培养目标;教学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268-02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牙买加浮动体系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取代,全球贸易和金融活动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汇率风险敞口,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和离岸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内生需要借助金融衍生产品实现风险管理。这为金融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现实背景。
一、中国金融工程学科发展的现状
金融工程的本质是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融合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工程技术方法来设计、开发各种结构性的金融产品,其中涉及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定价、金融产品的交易与营销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
中国金融工程领域的教育始于2002 年,目前国内已有近40余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从现实中看,高校间在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差异较大,缺乏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一些高校课程设置过于强调高深理论和数理工具,而另一些高校则对数理基础和金融工程技术缺乏重视。一方面,由于中国金融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内容和简单的政策研究上,忽视了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金融实践的结合运用,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理念无法满足金融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从现实层面来看,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延伸,金融工程技术得以应用舞台从制度到产品都面临着刚性约束。例如,仅以做空机制来讲,国内现有的金融环境不仅缺乏相应的产品,即使是现有的金融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还是融资融券,离普通投资者的距离仍遥远。基于上述原因,如何把握好金融工程这门新生学科的特点,并组织好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也有必要借鉴他山之石。
二、美国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金融工程技术的发源国,美国金融工程的专业主要设置于硕士阶段,强调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其对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经济学理论、金融理论、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知识,掌握开发、设计、运用创新性金融工具和手段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能力。需要开设一系列辅助课程,比如侧重于微观金融领域的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学和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等;侧重于数理金融学领域的时间序列分析、期权定价的数学分析、随机过程和积分等课程。不难看出,所有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部门从事金融业务性、技术性以及管理性工作;或者胜任在企业从事财务、理财、风险管理工作;或者胜任在教育、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等为目标的。由于金融工程学科的复合性和交叉性,美国的金融工程专业在具体的人才培养环节上又演化出三个不同的方向。
1.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工程学院。代表学校有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其目的是希望培养学生成为金融工程师,课程设置强调数学建模思想,如随机过程模型、金融工程最优化模型、蒙特卡洛方法、期限结构模型等。
2.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数学或统计学院。代表学校有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康乃尔大学等。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数理金融理论型人才,课程设置强调相关的数学基础理论课程,比如随机积分、偏微分方程、连续随机过程等,为进一步研究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金融学院。代表性学校如加州大学Berkeley 分校的Hass 商学院。其目的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强调了如金融机构讨论、公司金融、资本与货币市场、动态资产管理等职业导向型课程和案例教学,为学生毕业后较好地适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对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
金融工程专业是在现实经济和金融领域对风险管理、对冲、套利等需求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技术的符合性和交叉性是其的学科特征。因此,金融工程毕业生应该能够综合运用数理金融方法、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决策科学、现代数理和信息技术方法等并通过模型化、定量化、创新化来满足客户和市场两个层面的需求。在面对客户层面的需求上,要能够对客户所面临的金融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取舍、分解和重组,最后将经过重新调整和搭配过的风险收益契约化、规范化、产品化 产品类型包括具体的金融工具、方案、手段等等;在金融市场层面的需求上,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工具和金融手段、方法与方案。
当然,随着金融工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拓展,理论界和实务界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一个金融工程人才要掌握所有涉及金融工程过程的知识,无疑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这正是美国金融工程教育分化为三个不同层面的原因所在。从现实角度来看,在掌握了一些金融工程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及技术方法等共性知识基础上,每一个金融工程人才在其能力与知识上都应有所侧重,这使得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有一定专门技术的金融工程人才成为可能。在金融工程的实际运用中,并不是一个金融人才包揽所有的工作,更多的是由各种金融工程人才所组成的一个金融工程小组来共同完成的,组成的成员各有特点与专长,如有长于金融理论、熟悉金融运行机制与金融业务的专家,有长于数理技术、定量分析的专家,有熟悉税收与会计知识和业务的专家,有善于进行风险管理的专家等等。在解决金融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每个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项金融工程的工作。金融工程人才的特色不仅是一种客观需要,而且使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使不同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优势设计出自己所特有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金融工程人才。
四、金融工程教学模块优化
金融工程复合型、交叉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实施教学中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模块。
1.金融理论基础模块。金融问题是金融工程研究的直接对象,因此,金融工程应遵循基本的金融理论,这是学习的基石。这包括一定的现代金融理论,如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公司财务学、投资学、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并辅之以保险、税收、金融法等方面的知识。
2.数学理论模块。我们知道,掌握比较全面的数学和统计学的技能已经成为培养各类金融工程人才的必需。为此,在该模块中应涉及到数理统计、概率论、运筹学、应用随机过程、金融时间序列、微分方程等课程,并包括随机分析、决策分析、经济数学模型等更多的供学生选修的课程。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课程在实施教学中应充分结合金融工程的需要,注重用数学方法解决金融领域的需求。金融工程学注重运用决策科学、系统理论、信息处理和智能技术等当代前沿的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微分方程、运筹学、模糊数学、随机过程等理论的支撑下建立仿真模型,完成对金融活动的定量研究。近年来,一些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和工程技术,如遗传算法、混沌理论、小波理论等复杂系统理论已开始被金融工程技术吸收并得以应用。
3.实验模块。在研究实际的金融运行规律中,运用计算机及软件对金融数据进行分析是金融工程技术的核心,这需要培养学生金融计算、数学建模及数据分析能力。目前,在国内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中,一些金融工程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信集团合建的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金融学院与世华公司共建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武汉大学金融系的金融工程实验室等。我们知道,从金融工程学科的国际发展来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本质。因此,在实验模块中设置数值计算、经济数学模型、简单程序设计、数据分析软件应用等课程,来培养学生从复杂金融环境中提取关键因素并设计解决方案的基本素质,以及具备通过数值计算对金融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检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金融工程技术模块。工程化的思想要求金融工程技术必须熟悉“积木式”的金融产品,了解每种金融工具(原生和衍生)的风险和收益特征,以及相应的触发条件。因此,开设如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程案例及应用、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等课程也是很重要的。据此,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金融工程的核心以及运用相关金融工具和策略解决金融问题的思想。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例,衍生金融产品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搭建结构性金融组合的重要“积木”,从而,对衍生产品的设计定价构成金融工程技术的核心。如Forwards、Future、Swaps、Options等,包括一些OTC衍生产品,如远期利率协议,奇异期权信用衍生产品互换结构化产品等,虽然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其定价和应用也越来越复杂,但都可以运用无套利定价法、复制技术、相对定价法等完成产品定价。因此,本模块在使得学生熟悉具体金融衍生品的基础上,侧重于掌握无套利原理、风险中性定价原理、积木分析法等核心的金融工程技术,并通过案例使得学生掌握其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定价中的运用,来达到运用金融衍生品实现套期保值、套利、金融创新等不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箐箐,谭春枝.美国金融工程课程设置比较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9,(1):53-56.
[2]郭敏,刘立新,余湄.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财经科学,2004,(6):8-11.
篇7
关键词: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虚拟交易
天津天狮学院是天狮集团民办的本科高校,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以金融理财为特色,培养具有优秀人格品质并掌握金融理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具备投资操作、风险管理、财务分析和筹划的基本技能,能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从事客户理财咨询与服务、风险管控、金融产品销售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由于天狮学院成立时间比较短,办学规模、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现状都与大多数高校有较大差距,因此为适应金融市场对证券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需要向其他高校同类专业取经借鉴,对培养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加以探索。
1 明确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不同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要求有理论创新能力,技能型人才要求有一手绝活。应用型人才是要求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兼备联系实际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能力。证券应用型人才就需要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经济法、税法、保险学、统计学等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掌握财务会计、金融会计、财务报告分析、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税收策划、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金融市场、投资证券学、外汇投资原理与实务、期货投资原理与实务、社会保险学、人身与财产保险、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金融产品营销、个人理财规划、公司金融、金融法规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掌握专业英语、文献检索等一般基本技能和资产评估、国际结算、投资银行学、金融信托与结算、客户关系管理、计量经济学、办公自动化等广泛的专业拓展知识技能,以及掌握人身与财产保险、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个人理财规划,受过系统的手工会计实训、金融学认识实践、人身与财产保险规划设计实训、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实训、证券投资技巧实训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实践、金融会计实训、公司金融实训、期货投资实训、个人理财规划实训外汇投资实训等大量实践实习实训技能。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有信用;应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这些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将学到的金融证券知识和技能用在证券投资业务的开发、管理、服务、操作当中。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证券公司、证券咨询公司、民间投资机构输送投资分析人员、操作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
2 把握金融证券投资专业建设的关键
天狮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办学层次的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承认学历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业资格和执业培训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建设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办学质量、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和专科,服务面向定位是与天狮集团产业优势紧密结合,立足天津、辐射周边、面向全国。金融学证券投资专业建设有很多艰巨工作要开展,学科建设的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课程体系的建设关键是要理论够用、应用为目的,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要启发式、教学互动、多样化。天狮学院凭借天津市的地域优势,在学科建设方面,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揽聘退休高级专家,金融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由天津市著名高校的金融学知名学者专家担纲领衔。学院努力培养青年教学业务骨干,教师都具有金融学硕士以上学历,在教师科研和教研方面学校都有比较大的激励力度。为培养青年教师,学院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并在学费等方面给予资助。教学环节关键要有适合的教材,我们选择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十分重要,我们重视构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开放式办学。天狮学院借助天狮集团产业优势,与天津多家金融公司开展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 开拓证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证券行业需要大量的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人员、证券经纪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投资顾问等证券应用型专业人才。证券用人单位对证券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是要具备沟通、执行、营销、能力强、工作踏实、有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为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沟通合作能力,学院要求教师多进行教学互动,让学生能养成善于表达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热爱金融证券行业工作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讲证券投资行业成功人士案例,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称为股神,但有梦想都是值得肯定。为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股票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虚拟投资交易等。为加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问卷活动,让学生经受锻炼,过善于与人交流的关。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学生经历从问卷设计、实施、分析,到撰写报告等,使学生得到系统的训练。为培养学生适应证券投资行业工作,首先教师要掌握使用模拟软件交易平台,之后引领学生入门,熟悉证券投资交易各种应用技术和方法,训练学生分析、决策、管理等各种心理素质和操盘能力。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克服理论脱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开拓证券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目的。
4 结论
总之,国内金融市场需要大量证券应用型人才,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致力于为适应学生就业需求,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探索培养人才途径,为天狮集团和天津金融市场,输送证券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新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证券投资学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3.10:341-343.
[2]周仕通.构建应用型的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当代经理人2006.11:148-149.
[3]吴尚燃.高校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J].才智2014.10:191
[4]黄日朋,翟明清,桑利恒,王学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研究[J]. 111111滁州学院学报2014.4:121-125.
[5]黄志军,曾祥师,张可斐.对证券投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14):71-75.
[6]张保红.论证券的概念和范围[J].韶关学院学报2012.3:93-94
[7]许志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63-66
篇8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对数理金融学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数理金融专业。针对社会要求什么样的数理金融专业人才,并结合自身从教的经验,对数理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数理金融;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高校
数理金融学是金融学与数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多地颁给计量经济学研究学者,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数学在金融研究领域中的运用。数理金融学科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利用数学模型来解释和研究金融问题。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通常有这些流向: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信托投资公司;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教师等等。社会对数理金融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数理金融课程的教学要符合社会需要,用金融学的教学方法或者数学的教学方法都不能符合数理金融的教学,那么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就要进行适当的变革。
一、数理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选定没有针对性。数理金融专业有的学校是数学学院开设的,也有的学校是经济学院或者金融学院开设的。不同学院的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相差很大,选定教材就要前思后虑。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方法过去陈旧,仍然是老师板书,学生笔记的方法,形成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从而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
3.各门数理金融课程衔接不紧密。数理金融方向的很多课程是紧密相连的,有些课程需要其他的课程作为基础,如果这些课程没有衔接好,不仅学生学习起来吃力,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4.课堂教学脱离实践。课程的教学是为社会实践服务,如果教学脱离实践,学生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就不会太好。
二、数理金融的教学内容改革
1.教材选定要符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对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要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等等。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目前没有专门的金融教材是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所以在讲授数理金融课程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金融知识不是很全面,要适当补充专业知识,并把用到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编排;对于数学专业的有意愿考取金融方向研究生及有意从事与金融有关行业的学生,可以额外地指导他们选修或者自学一些与金融市场联系紧密的课程,比如公司理财、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国际金融等等。对教师而言,应该编写一些适合数学学生学习的数理金融教材。
2.在教学内容上,在加强数理,侧重金融工程、侧重精算等方面的同时也要注意数理金融课程的内在特点,应尽量避免以偏盖全。课堂教学以数理为主,偏文方面则主要集中于对基本原理、基本思想的讲解。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技术不可能全面涉及。这实际需要同学课后有选择性地自学、读书、读报、上网,这也是拓宽知识面,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人类几千年积累的几乎所有文化,社会的最新进展,都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如果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而只是被动地学习,这是很难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对学生感兴趣的、和实践联系紧密的、考研用到的金融知识重点介绍。比如如何炒股,比如金融风险如何防范等等。
3.数理金融课程中有很多技术方法用到了数学的知识,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等等。在课程中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对与数学结合比较紧密的知识点要系统、详细讲授,使得数学在金融课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一些软件来进行金融计算。对理论性较强的章节,采取了先介绍知识背景及相关的金融案例,使得学生先了解概况,然后介绍金融业务所需要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比如金融工程中经典的期权定价方法等等。数理金融学的生命力就存在于金融实践中,存在于对已有金融问题的解决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就是结合实践的一个最好方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转贴于
三、数理金融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方法中要以学生为本,重点要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金融更感兴趣,通过结合实际的教学,使得学生逐步养成关注实际,对新信息和新事物具有敏感性的思维方式。
2.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讲授过程中加强参与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金融想法。
3.课堂联系学习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习到的金融方法具体应用到生活当中。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网上模拟交易策略。
4.偏重实践运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加强案例的讲解,特别是中国金融市场中的案例,运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思想,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金融特有思维的培养。
课程之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教学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聘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讲授金融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推荐学生到金融行业实习,可以与某个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其作为学院的一个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中更加清楚的知道哪些知识更重要,在实习中更有兴趣学习专业知识;聘请金融专家与学生座谈、交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向专家请教。并邀请金融行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到我院对有兴趣从事金融行业的学生进行模拟面试,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邀请已经从事金融行业的数学学院的毕业生来谈从业心得,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毕业生也反映以前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不够好、不够多,鼓励现在的学生要抓紧学习课堂知识并要补充一些金融知识。这些工作在我校都具体已经实践,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教学手段的改进
1.借鉴国外经过实践已经成功的经验。例如 UNC CHARLOTTE数理金融学项目拥有设施完善且技术成熟的与实践完美结合金融工程模拟实验室。授课教师能够将来自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实时交易的数据与目前金融学前沿理论课程进行结合,同时教授学生练习使用美国主流投资银行当下采用的业务软件,在培养学生金融演算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其在现实操作中的抉择能力与分析能力;UNC CHARLOTTE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提供诸多的实习机会和广阔的就业前景;UNC CHARLOTTE具有卓越的校友资源和人际网络;学员所有课程考试合格修满学分后即可获得UNC CHARLOTTE数理金融学硕士学位,同时还将获得UNC CHARLOTTE签发的成绩单及相关证明。我们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数理金融模拟实验室也是很有必要的。
2.在课程中不但要体现出金融和数学的结合,也要体现出金融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比如金融与法学的结合——强烈的法律意识是建立有效金融市场的一个必备前提;金融与外语的结合、金融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大量的金融数理模型的计算离不开软件的运用。
篇9
关键词:ADDIE模型;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75-02
一、ADDIE模型简介
ADDIE模型是教育、教学课程开发模型之一,就是从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发展(Develop)、执行(Implement)到评估(Evaluate)的整个过程来研究教育、教学的模型。该模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一般包括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等知识储备。ADDIE模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要学什么?如何去学?如何去判断学习者已达到学习效果?ADDIE模型的具体内容为:分析(A):包括学习者、课程内容分析等内容;设计(D):包括大纲的拟定、体系的规划的撰写等方面;发展(D):包括课程表现形式、教学活动设计、接口设计等;执行(I):内容包括程序设计等;评估(E):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评估、效果评估等。
二、金融工程专业简介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既有较深厚的数学基础,又具有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解决金融市场的投资、理财与风险控制方面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学科、金融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较强的金融数据收集、分析及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训练,具有对金融市场进行数学建模、对金融产品特性进行研究,开发评估金融新产品和一定的创造性解决金融问题方法的能力,在金融相关领域中从事实际业务工作的能力。该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3)掌握金融产品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含义
教学模式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设计。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传入在我国,并进行研究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很广,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形式,我们不妨把“教学模式”看成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相应的策略。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因素: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师生组合、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教学模式的类型主要有:社会模式、个性模式、信息加工模式(认识模式)、行为模式等。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国外著名的有“一般发展”模式、“有意义接受”模式、“非理性”模式、“暗示”模式、“最优化”模式、“发现”模式等。国内著名的有“数学自学辅导”、“八字”(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情境”、“尝试”、“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等。
四、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由于金融工程专业的特殊性,我们经过探索,构建了较为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
1.螺旋式上升模式:由于学生进校时对金融工程专业几乎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刻,该模式主要以“见习—了解—认识”这样一个过程为主,而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完成的,需要反复运用,贯穿于整个学习的全过程。
基本框架为:见习了解认识
该模式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对该专业的认识,通过几次的循环,以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目标。该模式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撰写每门课程,每个阶段的学习报告。
2.导师型模式:由于该专业的实践性的特点,空谈理论或纸上谈兵并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需要建立一对一,一对几或几对一、几对几的导师传授模式,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学生建立对应关系,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根据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发展兴趣,实行动态管理,可以适时调整导师的学生的关系。
其基本框架为:导师(1,2…,n)?圮学生(1,2…,m)
该模型的特点是学生能尽可能早的了解该专业的具体问题,以及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能做到及时了解和把握。该模式的评价方式为每位导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各自打分,然后综合每位老师的评分,得出综合分数。
3.模拟操作模式: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非常重要,该模式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导师要求下,根据研究内容,进行模仿练习与操作,以期达到掌握基本技能与方法。
基本框架为:动作定向模仿练习自主练习灵活迁移
该模型的特点是学生在老师的具体要求下,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定向操作,从模仿开始,逐步形成对知识内容的把握。该阶段的评价方式为教师对学生的每一阶段的掌握,以及最后迁移的结果做一个具有个性的评价。
4.综合演练模式:该模式是较高形式的训练,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去,其训练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实验室模拟进行,利用计算机实现,二是参加实训实习,在实际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基本框架为:具体问题拟定方案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修订方案)
该模型对学生具有较高的要求,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集中体现,这是该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最高层次的训练,为将来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该模式的评价具有极高的综合性,其结果可以分为5级积分标准,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几种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向明.ADDIE教学设计模型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
[2]Mark,Ellis.John Christine.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Michael J.Marquard.T:Action Learning in Action -Transforming Poblems and People for World Clas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M].PaloAlto,CA:Davies-Black Publishing,1999.
[4][美]Walter Dick,等.教学系统化设计(第五版影印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6.
[5]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7-19.
篇10
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思路为:完善机制,内涵发展,积极开拓,提升层次。下大力气抓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积极开拓,创造条件提升办学层次。
学科建设以教育部学位授权体系结构调整的改革为指导,稳步发展学术学位二级点设置,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设立交叉学科点,重点发展专业学位,把提升办学层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构建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
强化制度的落实,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学校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经过如下阶段;第一阶段以学生培养为主要内容,第二个阶段以学科建设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2013年下半年启动了第三阶段,主要内容已经转移到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上来。
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巩固扩大近年来推行的学生课题制度、专业主文献阅读制度、国内外访学交流制度,使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定位落实到实处。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责权机制。以《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依据开展导师培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导师的责任心和学术水平。完善学科负责人制度,评选优秀导师,适时引入淘汰机制。
中国学院李伟:
学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刑法学2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2007年开始,原有的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为2个专业招生(哲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学院、基本原理专业属中国研究中心)。2009年,院系机构再次调整,哲学专业归属到新的学院。2012年,学院新增了外国哲学专业并招生。
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具备以下特点:不同学科相互支撑,形成增量协调优势;培养模式丰富多样,“第二课堂”发挥作用;严格管理不能松懈,建章建制立好规矩;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着力提高教育水平。
未来,学院将调整课程设置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交流合作,开放培养体系;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导师制度;注重调查研究,优化考核体系。
青少年工作系吴鲁平:
在近10年的发展中,青少年工作系研究生教育工作快速发展。学科专业点不断壮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生源质量明显提升;导师人数不断增加,导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结构日趋合理;不断探索并创新思政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生培养走向制度化,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针对高校思政专业普遍存在的招生难、出口难、学生进校后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青少年工作系坚定不移地走与时俱进的创新改革之路,特别注意“两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指导与社科理论和方法知识借鉴相结合;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与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尤其是结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而展开的理论研究或实证研究并举。未来,青少年工作系将为建构新型思政的“话语体系”做长期努力;走“科学化”之路;建构志同道合的“学术共同体”,加强沟通与交流;成立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小组;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社会工作学院陈树强:
社会工作学院于2006年成功申报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点,2007年招收首届学生,2011年获批成为社会学一级学科点。
学院注重打造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构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面,注重课堂教学,亦注重实践教学;在研究方面,鼓励导师带领学生科研,也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尤其是积极参加学校资助的研究生科研项目;在社会服务方面,鼓励导师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时引领学生参与,同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学院还把在本科生中推行的“全程育人”学生工作体系应用在研究生工作上,分阶段、全方位地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入学适应、社会适应、就业指导等服务。
未来,学院将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积极申报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二是认真研究社会工作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法;三是对原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较大幅度修订,进一步明确应用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方向的培养方案;四是配合研究处进一步完善有关研究生的规章制度。
法学院吴用:
法律系自1993年建系,从2003年开始招收刑法学硕士研究生,迄今已有10年,共培养研究生586人。目前,法律系硕士生导师为35名(含1位校外专家)。
回顾10年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法律系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主动推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校外兼职导师聘任工作,目前聘任了60余位;推进实践类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司法职业能力;推进研究生科研工作,实施研究生科研立项资助计划;推进研究生海外交流项目,顺应国际化办学的大趋势。
经济管理学院谭祖谊:
2006年,世界经济学获批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经济系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在该一级学科之下,设立金融学和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经济系研究生培养历程有以下几个特征: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控制招生规模,走“少而精”的发展道路;培养质量很高,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生源质量相对较低,本系本科毕业生报考人数较少,但增长快;研究生师资力量比较弱,指导教师专业学术背景多元化。
今后,经济系将优化专业布局;继续控制招生规模,坚持培养“精英人才”战略;进一步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努力提高生源质量,以高质量的培养过程和良好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吸引本校优质生源;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充实导师队伍。
新闻与传播系罗自文:
新闻与传播系研究生包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专业。总体上,新闻与传播系研究生生源质量有一定保证,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研究生学科体系;建立了一支有特色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学术能力培养等教学体系相对比较完备;教学方式多样;实行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制度,学生学术能力有较大提升;研究生培养目标较为明确,研究生就业总体形势较好,特别是就业质量较高。
今后,新闻与传播系将主要从学科建设上下功夫,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力争打造两支队伍,制定两个计划: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稳定的前沿研究方向、可持续的发展规划、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以申报卓越人才培养基地和专业硕士为契机,为研究生营造更好的学科环境。优化培养方案、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建立培养效果反馈机制。
公共管理系柴宝勇:
公共管理系设有社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开始招收首届研究生。目前,政治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正处在论证阶段。一个学科的设立,需要具备内在的逻辑性,要与学校的特色相结合。社会管理和政治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都符合学校的特色和定位。
从长远来看,公共管理系在办好现有学科点的基础上,要依靠社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培育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依靠政治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培育政治学一级学科,着重突破瓶颈,进一步实现学科整合,真正体现学校的青年和政治特色。这也符合社会对学校的期待。
学校在设立公共管理硕士(MPA)上具有多个优势:符合学校特色,契合学校的发展定位;依托团中央的组织系统支持;学校有培训团干部的优厚资源和优良传统;MPA能整合学校各学科资源,以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甚至社会学课程等。
中国语言文学系张跣:
2013年,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批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文化哲学硕士点正在建设中。文化哲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一方面,它将哲学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采用“文化性”思考的范式,把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寻求哲学可能具有的更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它对文化进行“哲学性”思考,通过对文化符号的不断反思和追问,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展开形而上的思考,探寻贯穿多种文化现象的普遍性结论。
- 上一篇:会计实践实习报告
- 下一篇: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