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顶岗实习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4-02-21 18:0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顶岗实习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力推行顶岗实习,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政府力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产学合作的重要任务。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到专业对口单位进行上岗操作实习,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顶岗实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培养、提高了学生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综合职业素质,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根据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文件精神,要在2010年初全国会计人员近1 000万的基础上,到2020年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加40%,这是近几年会计专业稳步发展的因素之一。如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会计系2012届毕业生395人,2012级新生已达974人。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特别是高职商科学院每届学生都在几百人的规模。由于会计专业的顶岗实多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一般一次仅能满足2至5名学生实习,进行集中实习比较困难,所以分散型实习是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形式。分散型实习通常是由学校推荐到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或者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己联系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个班级的学生会分散在多座城市的多个用人单位实习,使顶岗实习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都相当的困难。
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必须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且缺一不可,但从目前会计专业分散型实习实施情况看,三方在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分散型顶岗实习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学生方面
1.实习模式不适合学生。目前会计系的实习基地安排最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就是接受20名实习生,可这种相对集中的实习模式只适合优秀生,其本质还是针对于少数学生的实习模式。
2.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问题突出。由于许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与会计专业不对口,或工作过于简单枯燥,如文员、收银员,觉得个人发展空间受限,使学生丧失了兴趣而主动离职;当然也有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岗位工作和企业的严格管理,不得不被动离职。
3.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期望过高。大多数企业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岗位都是辅助岗位,工作内容单一,技术含量低。学生到岗后往往会产生落差,出现中途离岗,收银、仓管这些岗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一般也不接受。另外,工资和住宿等待遇方面往往也期望值过高。
(二)学校方面
1.“双师素质”和有经验的教师缺乏。由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中,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年轻化,很多教师实践能力匮乏,不具备指导能力,致使实习指导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2.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单位分散,不便于管理。由于学生实际人数和生源等因素,实习生分布在全省各市,有的还在外省,这对学生的追踪管理造成了不少困难。加上校内指导教师人数相对较少,还要完成校内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实习质量难以监控。
(三)企业方面
1.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逐利思想使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同时,会计专业学生多在中小企业实习,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辅导实习生力不从心,使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2.存在学校与企业脱节问题。分散实习是学生个人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校企缺乏必要的沟通,企业缺乏对学生的真正管理和监督。
三、创新和规范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组织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统筹及规划这一教学环节时要严抓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时间段的实习任务安排、落实、检查指导和考核评价。
(一)顶岗实习前
1. 进行顶岗实习动员和实习岗前培训。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了解实习目的、任务等。进行会计毕业生诚信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守“讲信用、守诺言、诚实可信”的道德准则。挑选有企业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顶岗实习岗前培训,讲授实际工作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业务,如:新建企业的建账方法;老公司重新建账的方法;红字凭证的运用及营改增等新知识等。
2.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可聘请知名公司相关人员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实习、就业指明前景及奋斗方向。通过顶岗实习动员校内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的进一步讲解和实习前培训及讲座,使分散实习的学生不再孤单、困惑和迷茫。让学生不仅带着任务和目的,还带着自信去实习,增强实习的效果。
3.完善顶岗实习的相关制度与规定。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顶岗实习组织管理规范,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会计系201×届毕业生实习方案》、《会计系201×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总体安排》、《会计系顶岗实习流程图》、《会计系毕业生毕业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会计系201×届毕业生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等制度和规定,针对分散型实习的学生制定了《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申请表》和《学生(顶岗)实习承诺书》,要求分散型实习学生承诺在实习期间服从管理、不违反有关规定,并保证自身的安全。
(二)顶岗实习期间
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加强同分散型实习学生的联系和互动。实习期间,实行辅导员、班主任、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重管理和监督方式。每个指导教师都按实习小组建立QQ群,利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飞信、QQ群等与每位实习生联系。实习小组QQ群为师生提供了实时和非实时互动交流平台,包括学生提交实习周报、阶段性任务的布置、提交和反馈、疑难问题的交互讨论及解答等。既保证了指导教师及时了解每位学生思想动态,又保证了信息及时送达和对分散实习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管理。
2. 加强实习过程工作的检查落实和督促。系实习工作指导小组要定期检查校内指导教师工作进展情况,要求校内指导教师必须做到每周至少与被指导的每位学生联系一次以上,每个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联系一次;及时各种信息,协调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程跟踪学生,客观评价学生的实习情况,确保分散型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布置、落实到位、有序进行。
3.实行“双导师制”,明确实习单位兼职指导教师的责任。针对会计专业分散性实习特点,实习单位要保证为每个实习学生配有企业指导教师。其职责是: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方式,实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好日常考核及实习鉴定,经常与学生沟通,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到毕业生实习单位进行巡查和指导。会计专业的顶岗实习虽然是分散型的,但我们也要到相对集中的实习单位去实地巡查,在直接深入了解实习生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实习学生。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企业需求,落实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
5.分解实习阶段,实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实习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过程考核机制,形成过程管理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阶段性考评体系。将整个实习过程分准备阶段(10分)、实习阶段(60分)和总结阶段(30分)分别考核,使学生从参加顶岗实习动员会开始就进入角色和考核。
(三)顶岗实习后期
1.建立校企双考核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严格的评价与考核体系,考核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实习,从而不断提高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为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我们对考核评价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将“双导师”的考核指标和重点加以区别,以达到全面考核学生实习全过程的目的。
2. 建立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标准,重视过程考核。将考核评价分为6个组成部分:实习准备、信息填报与联络10%(这部分由实习小组学生组长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打分),实习周报15%,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40%,实习报告15%,实结1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10%;总评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考核不及格者,下一年重修合格后方准予毕业。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提交的实习成果主要有:实习周报、选题报告、实习报告(加盖公章)和实结。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生表现写评语、填考核登记表(加盖公章)。
3. 创新答辩方式。按照学院有关文件的要求,毕业实习报告(论文)被评为优秀等级的要进行答辩。我系毕业答辩采取网上答辩的方式,这种方式既灵活方便――教师和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安排答辩时间,又经济实惠――不用组织大量教师参加答辩,也免去了学生往返学校的费用和住宿等问题。为了证实答辩的真实、可靠性,保证质量,我系特制定了《会计系201×届毕业生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并要求附网上答辩纪实。
4.表彰优秀实习生和毕业生。按照院系的有关文件,每个班级按照人数的10%至15%的比例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学,分别授予了“就业精英”、“创业先锋”和“深造尖兵”的称号。同时,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和专升本报告会,邀请优秀毕业生与大一和大二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会上对顶岗实习和毕业作业获得优秀的同学,颁发证书和奖品。希望通过他们就业、创业和专升本经验的传授,给师弟师妹们指点迷津,明确未来目标,找准人生定位。
5.总结及存档。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按要求上交电子版的学生实习周报、纸质版及电子版实习报告(含初稿)、实结、获得优秀成绩的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确保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真实性。此后,由实习指导小组完成实习报告、总结等毕业作业的终审工作,退回指导不符合要求的毕业作业,完成毕业作业的所有资料的归档工作,落实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保质保量完成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
(注:本文系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立项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及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8)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Z]. 2010.
2.王亮.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与考核研究[J].消费导刊,2012,(10).
3.吴从慧.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系统化管理[J].商业会计,2011,3(5).
篇2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社会顶岗实习;问题与解决方法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大了应用型人才教育改革制度的推进力度,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将会计专业学生安排到相关企业单位,让其开展顶岗实习活动,以期让学生对各种会计业务有一个亲身体验,熟悉各会计职业岗位的操作,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然而,调查会计专业学生社会顶岗实习情况,我们发现依然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需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
1.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在管理社会顶岗实习方面存在问题
其一,会计专业学生进入实习的单位较为分散,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在实习中,许多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并不集中,学校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实习及生活情况进行充分掌握,给学校跟踪管理实习学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其二,学校投入的经费与师资不足,使得对实习学生的监管缺乏足够的力度。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难以对其进行全面掌控,再加上学校安排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社会顶岗实习。而这些教师在校本身就承担了教学或管理等工作,因而难以安排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大量实习生的指导工作方面。再加上学生实习企业多且杂,有的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实习单位的充分了解,难以准确答复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互动较少。
1.2用人企业安排会计学生顶岗实习时存在问题
首先,企业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得顶岗实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用人企业中,会计岗位涉及企业重要的财务机密,管理人员难以放心让学生在财务部开展会计工作。同时,会计工作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等特点,需要担负起每一笔账务的处理责任,而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时间短,如果在其实习期满后发现财会问题,那么就难以追究相关责任。其次,大部分的用人企业认为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只需出具相关实践报告即可,因而不会给学生安排专业的指导人员及实质性的岗位,很少会让学生接触会计专业的实习操作。
1.3会计专业学生在社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会计专业学生未能意识到社会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有时单纯为了实习成绩而选择与自身专业不符的职业与岗位去实习,进而在实习中缺乏足够的热情,使得实习工作流于形式。
其二,学生未能明确顶岗实习的目标。社会顶岗实习的基本目标即为通过对实习企业的生产状况、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解,从而使学生采取合适的会计核算方式对企业账务进行处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学生直至实习结束后,依然不是很清楚自己实习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与过程,同时也未能提高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最终未能有效实现社会顶岗实习的目标。
其三,实习企业过于单一,学生难以充分体验到不同行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别。在顶岗实习期内,学生通常只在一家单位内开展实习活动,这与就业时需对行业、规模不同企业的会计核算有一个全面了解的要求不相符。
2.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大对社会顶岗实习的组织及管理力度
社会顶岗实习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为一项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积累会计核算经验的重要方式。为获得良好的顶岗实习效果,做好实习组织及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当前自身在管理会计专业社会顶岗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及改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加大资金及师资力量的投资力度,设置专门的学生社会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安排专职人员或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全面负责管理,并根据会计专业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学生选择的各个实习企业具体情况,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
2.2高职院校应与各个实习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学校通过与企业构建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与联系,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便利,进而推动学校成为实习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基于此,学校必须对社会中各企业单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行密切关注,准确判定会计工作人员所需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等,进而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开展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此外,学校及实习企业单位还可采取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
2.3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首先,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社会顶岗实习在当前专业学习及将来就业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使其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去对待顶岗实习。其次,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便是将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依据,进而开展系统、连续、真实等会计核算工作,因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对其顶岗实习及将来工作大有裨益。其三,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企业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职业道德为企业增强自身凝聚力的有效方法,更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应充分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严格规范自身各项职业行为及习惯,为实习企业提供更为优质化的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顶岗实习这种将社会作为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拓宽了会计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实现了会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同忽视的问题,对学生的实习效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就应对会计专业学生在社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德育工作 精细化 职校生
在我国大力提倡发展技工教育的今天,为实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与社会及企业零距离的对接,中职生通过在校两年的专业学习外,最后一年到企业的顶岗实习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会计专业技能是一条有效途径。随着我国职教的快速发展,中职会计类专业普遍实行“2+1”教学模式,其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组织职校会计类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是职教会计专业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而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在德育方面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老切实做好这方面工作,并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职校学生顶岗实习德育问题的现状
职校会计类实习生顶岗实习在德育方面常出现一个问题:思想上不适应,学生从在校学生的角色一下子转变为职业人,有点彷徨。因为会计行业是一个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不是所有的职校会计类学生都能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所以有少数学生在思想上对顶岗实习有所抵触;有少数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会出现情感迷失,易陷入早恋;实习期间,存在极少数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故意刁难,借实习名义故意苛扣实习生工资等情况,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如人身及财产等风险。
二、针对学生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职校会计类实习生顶岗实习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为了让在“2+1”办学模式下的职校会计类在校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会计职业人角色的转变,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开设相关课程做好学生思想铺垫
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思想上的不适应,从新生一年级入学教育开始,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哲学课,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在二年级课程设置上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提前教会学生如何尽快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自我评估,做好对自己职业和对社会的充分认识,以免日后找不到工作单位而苦恼。
2.指派专业指导老师积极引导学生
针对极少数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会出现情感的迷失、陷入早恋的问题,学校每班派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肩负起专业技能的指导和德育辅导双重职能;实习指导教师不仅对会计实习生进行专业技能辅导,还定期对会计实习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不定期与企业电访,及时了解实习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情况,经常与他们聊聊实习工作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学会自尊自爱。一旦发现会计实习学生有早恋的现象,指导教师要多些爱的教育,多些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可以与家长联系,提醒家长多点关爱自己的子女;作为指导教师,发现问题后要与会计实习生及时谈心,多些教育与引导,鼓励其好好把握机会,先干出一番事业,再考虑个人情感的问题。
3.学校利用法律等手段切实保障学生权益
针对在实习期间,会存在极少数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故意刁难,借实习名义故意苛扣实习生工资的现象,学校对此采取两种措施:一方面在实习生临近实习时,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让会计类实习生明确了解实习的目的和作用;另一方面要求会计类实习生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书或实习合同,明确规定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而合理合法保障会计类实习生的权益,切实杜绝极少数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刁难问题。
通过采取以上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职校会计类实习生在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为塑造人文儒商奠定坚实的德育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兴艳.中职生顶岗实习阶段德育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25).
篇4
[关键词]会计教学 实习
为了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这就要求不断创新办学模式。近年来提出的“订单式”培养、“半工半读”等,都是为了加强中职学校要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需要。许多中职学校学制都变为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实习。目前摆在中职学样会计专业面前的难题是第三年会计教学与实习如何衔接?本文针对这一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甚至还来不及改革课程体系,用两年时间匆忙把几门专业课上完后,急忙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习,第三年的教学内容完全停止,把学生托付给企业或放任自流。对于会计专业,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素质差,两年校内教学时间紧,许多学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重视不够。因此,第三年的实习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会计老师理应抓紧机会,加强校企合作,而不是单纯把学生推给企业,让学生自生自灭,浪费了宝贵的实践教学的时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能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合格的初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就要将第三年的会计教学与顶岗实习衔接起来,并付诸实践。笔者认为,学校不应在第三年把学生完全托给企业,此时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不明确的,学习内容也缺乏系统性、连贯性。针对会计专业,笔者设计了一套项目补缺实习方案。即让学生带着项目到企业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结合工作情况,充分利用企业实习资源,专门针对在校内无法接触的实际问题进行逐个击破。
(一)学习任务的布置
在会计专业实习中,学生有一年时间充分熟悉业务,老师应给学生下达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首先,应完成实习当年6月份的一套账,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其中,原始凭证可复印,有条件的也可自行复制。实习结束,要把整套账作为实习成果上交指导老师,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一项指标。除总任务外,教师还要结合实际开列如下一些分任务。
1.熟悉企业各项业务流程。首先要了解整个业务处理的过程和业务之间的联系,再对业务的发生及取得的原始凭证进行分析,完成账务处理。在校内的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只是孤立地给出一笔笔经济业务或一张张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编制会计分录。学生对于业务流程及单据的传递了解甚少,严重影响到他们毕业后是否具备独立进行会计工作的能力。因此在顶岗实习中熟悉各项会计业务流程是首要问题。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根据所在企业实际情况,编制各项业务流程图,对货币资金业务流程、材料物资购进业务流程、销售业务流程等进行设计。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设计好的各项业务流程图。
2.纳税申报。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纳税申报这一环节往往被省略。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可积极参与企业的纳税工作。通过纳税申报实践工作,了解纳税申报的方式,纳税申报的程序等,在实践中增长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会计报表及其附表的编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习企业当年6月份的会计核算资料,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学生了解编制报表的过程及报表中各项数据的来源,了解编表前会计人员必须完成三项基本工作。
4.练习撰写情况说明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公司基本的财务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在实习结束后上交,可锻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为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财会人遇打下的基础。
5.撰写实习报告。在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可包括一年的实习体会,专业知识的巩固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等。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对一年的实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及教训,有得于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
1.小组讨论。基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在顶岗实习中不适宜在同一企业一次安排太多的实习人员,但尽量安排三至五人,组成一个实习小组。实习任务由组内成员共同完成,遇到难题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解决。转贴于
2.请教在职会计人员。实习企业中的在职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都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但他们不是教师,不具备对实习人员很难做到系统的辅导。而实习学生带着项目及学习任务实习,实习目的明确,遇到问题可随时请教身边的在职会计人员,充分利用了实习资源,将会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
3.教师网上辅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问题,可与实习指导教师通过电子邮件、QQ、BBS和MSN等进行在线或非实时交流。通过电子邮件,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有利于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总结归纳,不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教师定期检查。实习指导教师应分阶段指导实习,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解答疑难问题等。
(三)会计教学缺失弥补
在校内的会计内容的教学中,即使具备完全仿真的模拟实习,许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会计课堂上仍无法完全解决,造成了会计教学的缺失。如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会计人际关系协调等,这些问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有所体会、感受,从而试行解决。指导教师也应在实习中有意识地提高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弥补会计教学内容的缺失。
1.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正式,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对于财务会计人员来说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中职学校在平时的会计教学中忽略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在一年的实习中,教师要有意加强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随时发现企业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地方。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的选用;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及坏账损失的确认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与残值率的确定、各项资产减准备计提的金额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方方面面,通过实习了解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2.与银行、税务、投资者、政府等之间和外部人际关系的协调。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感受会计人员与银行、税务等之间的外部人际关系。教师要引导实习学生培养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自控能力。
3.会计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会计人员要处理好与领导、部门、上级主管等内部人际关系,取得领导和各部门的信任和理解,主动与领导沟通,使他们掌握会计法,让他们增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法律责任感。与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沟通信息,努力做到工作协调一致。
篇5
[关键词]会计与审计专业;顶岗实习;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95-02
1前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以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强化课程改革,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的需求,正在成为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
顶岗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其实际意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人员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会计核算过程的不足;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和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最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针对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结合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及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从2006届审计与会计专业开始到现约500人学生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及多位会计教师的指导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单位范围包括汽车行业、服装纺织业、制药业、医疗卫生、电子行业、建筑行业、造纸行业、旅游业以及商品流通等大中型企业15个实习点;实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树立诚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包括:各种账簿的设置,各种原始凭证填制方法,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提高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条件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
每个实习生都在实习前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每天写一份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的实习情况写一份详细的实结。每个实习点都对实习生做出了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在鉴定中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客观评价,450余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其中有50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学生在学校与社会角色转换关键时刻,实习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顶岗实习采取集体联系、分散实习形式,实习单位覆盖面很广,实习企业总体核算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采取的实习方式
一般实习单位都采取指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双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有效的组织管理
实习指导老师经常深入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前,系部在每个班级开了实习动员会,阐明实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至少到实习单位和学生及企业交流一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4提高了工作及社交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财务岗位的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坚持学习,不仅学到会计有关的知识,还学到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他知识。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名新人,平和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5改善了校企关系
实习前后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实习收获丰富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水平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有可能促成就业。四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7实习体会深刻
返校后在每个班级都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尽管同学们通过系统的、完整的会计核算岗位的实习,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都希望能多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我们下一步计划适当增加实践时间,使以后的学生能够有更长的参与实践时间。在2008年已将财务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存在部分问题,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针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虽然也安排学生进入财务岗位实习,但仍有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车间做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实习安排中调整实习单位,让学生能真正的在财务岗位开展实习。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从实习中了解到,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可是,现在会计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客观表现为企业一般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人才,这里折射出来的是:应届毕业生不算是人才。我们不能改变招聘条件,只能使自己成为人才。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人才,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前成为企业肯用、能用的人才。
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得以运用,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到有用、够用、实用的专业知识。
篇6
关键词: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财务公司;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89-02
0引言
金融危机风潮严重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样,高职财会生也不能幸免于难。用人单位对那些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好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情有独钟。实践证明,在企业里参加过财会岗位轮训的毕业生,有很强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实习期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且录用以后受到重用的机会和晋升的机会都多得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原先已经在普遍实施的“工学交替”的传统实践模式上进一步探索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有高职特色的全新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1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途径及弊端
1.1 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现在在高职院校中,普遍的做法就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以模拟工业企业的日常业务为例,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工作情景和任务,按照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组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力。在平时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中,缩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所谓的实践课时,就是学生拿着教师设计的训练项目,边做边学,美曰其名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业务核算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多少,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也没增加多少。
1.2 模拟企业实训一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会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设定一个模拟企业,设计一个月的日常业务,然后要求学生对这1个月的业务系统地进行会计核算和帐务处理,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两种。
1.2.1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通常会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里进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一般配备有示教桌、学生实验桌、多媒体教学设施、会计工作流程图、教学实训资料等。教师把学生分组,分成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等岗位,然后学生根据模拟实训教程的业务资料,独立完成填写原始凭证、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等工作,最终完成整个会计循环。做模拟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其实学生还是跟平常在教室上课一样,只不过地点换在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而已。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提高了多少可想而知。
1.2.2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同样是在装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机房里进行,称作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此实验室配有计算机、财务应用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施。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的要求,掌握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让学生完成新建账套、启用账簿、初始化设置以及录入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到过账、结账、生成报表的全过程, 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和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不管是课堂中的理论加实践教学,还是对模拟企业的模拟实训,所提供的业务资料都是书面的,可以说都是模拟的,跟真实的业务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实训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也是经过人为的整理,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难免存在失真现象。学生还是没有能够接触到企业真实的业务,没有身临其境进行亲身体验,所以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想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谈何容易。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象工科专业一样寻求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2.1 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制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为: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从事出纳、会计助理、成本会计、主办会计或会计主管、财务管理等工作,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专门人才。
2.2 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分成四个任务领域:出纳,主办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再分别为四个任务领域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出纳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办理库存现金收付;填制和审核现金收付会计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办理银行存款收付;填制和审核银行存款收付会计凭证;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出纳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熟悉会计工作基本规范;熟悉外汇结算基本知识;能熟练点钞,数字书写规范、美观;能识别现金的真假和审核票据的合法性、合理性;能正确处理备用金业务;能填制和审核现金收付原始凭证;能编制现金收付记账凭证;能登记现金日记账;能进行现金账实核对;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熟悉银行结算管理法律法规;能审核银行结算票据的合法性、合理性;能办理外汇收付结算、核销;能填制和审核银行存款收付原始凭证;能编制银行存款收付记账凭证;能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能进行网上结算;能管理发票、印签、密码;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
主办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填制、审核会计凭证;存货总分类和明细核算;固定资产总分类和明细核算;往来总分类和明细核算;销售明细核算;筹资总分类和明细核算;投资总分类和明细核算;其他业务总分类和明细核算;财产清查;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主办会计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能进行各类存货的收发数量、单价和金额的计算;能编制存货采购、领用业务会计凭证;能登记实物明细账、卡片账;能进行财产清查、账实核对;能根据存货收发、固定资产增减、外币折算、借款费用等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熟悉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税收法规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
成本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归集、分配料、工、费;编制成本计算单(明细账)。成本会计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能编制成本结转记账凭证;能进行成本控制(预算)、成本分析;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
财务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发票、印鉴、密码管理;办理出口退税;进行纳税申报、税收筹划;进行资金筹划;进行财务分析;编制财务预算、实施财务控制和绩效考核;制定财务制度,划分财务岗位职责;培训财务人员。成本会计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能进行沟通、协调;熟悉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税收法规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熟悉公司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熟练掌握会计实务;能进行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熟悉财务管理知识;能进行资金筹划,熟悉资金运作;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能进行档案管理。
2.3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重实效的立体化体系。开发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结合使用共同育人。创办有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成立财务公司等经济实体。职业技术院校开办财务公司等经济实体,可以为学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解决学生校外实习难的问题。所以有关方面应该出台政策,允许并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举办经济实体,为职业技术教育培育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创造条件。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宁商财务公司,真实业务真实做。宁商财务公司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配备电脑和电算化财务软件,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大财务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学校还把学生分组每个月到开发区的财务公司轮训,在学校老师和校企合作单位财务人员的共同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来完成一些记账公司业务的会计核算和帐务处理。
在学习最后一年,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结合起来完成。学校同时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采取分散方式将学生安排到各个单位顶岗实习。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后,成立会计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将富有财会行业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作为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增加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中具有财会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同时也培养了专职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顶岗实习指导老师随时随地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校内指导老师要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制定调整对学生的指导方案。顶岗实习结束以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表现,按照企业考核员工的标准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作出一个具体的评价分数,直接作为学生顶岗实习这门课程的成绩。毕业论文的设计也要求学生围绕学自己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岗位来定。去挖掘实习单位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也要觉察到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单位提出自己合理的想法和建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实习工作的投入,也更让单位接受肯定我们的学生,提高学生将来从事财会工作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真正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就要对其进行考核,还发一定金额的实习工资,表现好的同学实习单位还会留用,这肯定会促进学生端正实习态度,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工作。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增加了就业机会,用人单位甚至还可以听到学生负有创新意识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优先聘用到优秀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
2.4 培训教师,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注册会计师考试,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也已经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学校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会计教师到实际工作单位兼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应该限制教师从事社会兼职,而应该是鼓励教师去从事社会兼职。教师从事社会兼职既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从而还可以解决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难的问题。
总之,会计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技术工作,高职学生要在社会上立足,在校期间不能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积极寻找实践教学途径,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型的会计人才,为社会,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员工。
参考文献:
[1]王红珠.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与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金融专业 实践教学 实训室
1、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环境
截至2010年,全国高职院校共1239所,其中山东省高职院校72所,占比5.81%,在全国排在第三位。山东省开设金融专业的高职院校有50所,占全省高职院校的近70%,平均每个地市开设金融专业的院校达到2.94所。2010年山东经贸职业学院金融专业报到学生占全校新生的50%强。金融专业成为热门专业,由此可见一斑。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重任。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实践教学息息相关,实践教学必须在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中才能得以有效开展,并取得实质性效果。
1.1、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专业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既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难点。
纵观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四大部分:一是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汉字与数字书写、计算器运用、点钞捆扎、凭证账表装订、小键盘录入等,二是单项职业技能的训练,包括基础会计实训(主要是熟悉账务处理工作流程)、财务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费核算与申报实训等,三是综合技能训练,主要是综合业务的处理和毕业设计(论文),四是企业顶岗实习。
1.2、实践教学环境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涉及的环境因素很多,从学校层面来讲,可以分为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和校外实践教学环境。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包括硬设施建设和软设施建设,校外实践教学环境包括政策法规支持力度、企业顶岗实习条件以及行业社会认可度等方面。
1.2.1、校内实践教学环境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要增强金融专业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必须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办金融专业必备的基本办学条件。实训室是学生训练和提高专业操作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锻炼专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
(2)相对于校外顶岗实践,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可以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金融专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几乎不可能,而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完全由学校内部掌控和安排,可以为学生训练和提高职业技能提供足够的机会。
(3)校内实践教学方便组织与管理,有利于把握会计工作全过程。校内会计模拟实训不受企业工作时间和环境的影响,可根据教学进度要求适时或集中展开,针对性、时效性比较强。会计模拟实训完全可以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按实训目的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简化,使学生对会计工作全过程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1.2.2、校外实践教学环境
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存在相当难度。
(1)企业无法同时提供很多会计工作岗位。高职学生实习面向的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本身机构设置简单,一个企业所能容纳的实习学生是有限的。金融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几乎不可能是一种客观存在。
(2)校外顶岗实习往往流于形式。由于实习期限短、不能为企业增效,以及保守商业秘密等诸多因素,企业并不情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少学生反映,在企业实习很少接触会计业务,既没有填过凭证,也没有记过账,最终没能得到实际业务锻炼的机会。
鉴于校外实践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校内实践教学环境的可控性,本文主要探讨校内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利用。
2、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环境现状分析
2.1、校内实训室配置的数量、质量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从实训室配置数量看,少于3个(含3个)的院校有3所,占比27.27%;超过3个的院校有8所,占比72.73%。从实训室的功能来看,基本上是从手工、电算化两方面满足实训要求,部分学校建立了ERP实训室、沙盘模拟实训室及具备其他功能的实训室。显示,示范校利用财政资金支持有效地进行了实训室建设,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2、实训室的配置尚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以淄博职业学院为例,表1显示该校金融专业配备了9个实训室,实训室配备情况在11所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属于较好的。但该校会计学院现有在校生规模2800余人,假设一个教学班有50-60名学生,则该校会计学院约有50个教学班。50个班级使用9个功能各不相同的专业实训室,数量配备仍显不足。其它非示范校实训室的配置情况自然不容乐观。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表1显示,11所示范校都没有建设一体化实训室,不利于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2.3、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薄弱
以山东省为例,开设金融专业的院校有50所,示范校仅占其中的22%。与示范校建设成果相比,多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境建设还很薄弱。与理工类专业比较,金融专业属于投资少、收效高的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投资保障。从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考虑,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设、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3、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
3.1、强化校内实训室建设,保障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3.1.1、ERP沙盘模拟实训室
在ERP实训室,模拟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分别担任企业的不同管理角色,使学生在分析市场、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核算等一系列活动中认知企业,熟悉经济实体及其生产经营过程,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及其工作任务。
3.1.2、“理实一体化”室
“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多项教学任务,因此,必须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需要又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场所――“理实一体化”室。该类实训室既可当普通教室使用,又能作为手工模拟实训室使用。该类实训室需要的数量较多,单位成本较低,可以在现有教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该类实训室应配有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室内可以悬挂各种图板,营造职场氛围。“理实一体化”室内设置出纳、职工薪酬、存货等会计岗位工作台,包括实训资料、凭证汇票、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在内的工作用品齐备。
3.1.3、会计电算化实训室
按照会计核算岗位要求,通过模拟训练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让学生完成账套的新建、账簿的启用、初始化设置以及凭证的录入、填制、审核到过账、结账、生成报表,掌握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锻炼学生会计电算化业务操作能力。
3.1.4、会计仿真综合实训室
一是仿真设置企业财务部门、供应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厂办公室等;二是仿真设置企业开户银行、工商机构、税务机关、运输企业、业务往来的对方企业及其开户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前者可以训练学生认知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和工作流程,熟悉和掌握经济信息传输过程及其经济实质。后者主要训练学生掌握企业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之间的业务处理能力。
3.2、创建校办记账公司,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机会
3.2.1、校办记账公司的优势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建设,除了依托校内实训室之外,建立记账公司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记账公司可以受托办理的业务几乎涵盖了金融专业全部实践课程。创建校办记账公司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专业顶岗实习的困境。
3.2.2、校办记账公司的建立
校办记账公司的建立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学校独资设立或与外方合资设立;二是学校不出资金,只免费提供场地、设施等经营场所。在双方签订的协议中,必须明确公司应当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公司日常运行中,学生在公司专职人员及校内教师指导下,完成公司承接的委托业务。这样既可以降低公司成本,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真正实现金融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创建校办记账公司可以而且能够成为校企合作的典型范式。
4、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环境的利用
4.1、校内实训室的利用
高职金融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利用,概括起来大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学校设立实训中心统一管理;另一种模式是由会计学院或会计系负责管理使用。第一种利用模式可以满足对全校实训资源的统一调配,在资源数量受限情况下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该模式的弊端是工作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压抑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长远来看,不利于专业建设和发展。不仅如此,实训中心更多的履行着管理员的职能,相对第二种利用模式来讲,无形中增加了办学成本。
笔者建议采用第二种利用模式。该种模式可以设专职副主任负责实训室的建设和利用,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及时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大大提高实训室利用效率以及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持续健康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提供充分有力的保障。
4.2、校办记账公司的利用
校办记账公司的利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级阶段――“真业务假做”。由于记账公司公司承接的业务数量有限,因此可以复制公司受托的真实业务(原始单据),让学生利用复制品完成账务处理,但操作要求与实际工作要求完全一样。这种利用真实业务的复制品完成的实践教学,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初级阶段,称之为“真业务假做”。
二是高级阶段――“真业务真做”。有计划地轮流安排学生到记账公司顶岗实习,利用委托单位的一个月的真实业务凭证,完成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税费核算和报表编制等一系列账务处理工作。学生在真实的记账公司、真实的工作业务、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完成的是真实的会计实务工作。这时的实践教学与会计岗位是真正的零距离,是学生顶岗实习的高级阶段,称之为“真业务真做”。
本文为以下课题成果
1.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基于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课题编号:125GH282
2.应用型本科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范式探索,课题编号:YCXY-X2012005,
3.“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jg201302
参考文献:
[1]王大山,郑全军.从创立校办财务公司谈金融专业实践教学[J].时代经贸.2010(32)
篇8
一、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一般实行5+1模式,即在学校学习五个学期,第六学期去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半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容易操作,但也存在缺陷。
(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从事的工作有直观的认知,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明白自己有哪些不足,确定努力的方向。而5+1模式直到最后一学期才有企业实践的机会,企业实践教学相对滞后,不符合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难于管理 会计专业5+1人才培新模式在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这是学生唯一的企业实践教学环节。最后一学期学生普遍面临找工作的严峻现实,时间和经历上很难保证企业实践学习,学校和实习单位难以管理和约束,从而造成很多学生只实习几个星期或几天,或干脆处于自由状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学习,远远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学生没有会计实践经验将很难找到会计相关工作,所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很多都找非财会的工作,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三)企业与学校达不到双赢 实习企业培养学生,都希望学生能在企业实习服务3到4个月,为企业完成一些工作,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因为校企双方难以对毕业生进行管理,很多实习生学会一些知识后,因为找工作的原因,就单方面结束实习工作,离开实习单位。这导致企业不愿意招实习生或不愿意教实习生,学生得不到实习单位的真诚帮助和指导,严重影响了企业实习实践的效果。
(四)缺少反馈环节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很多问题需要回到学校请教老师,而5+1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完即毕业,没有反馈环节,学生没有解决疑难问题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老师得不到反馈信息,不了解学生问题的所在,难以改进教学质量。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难点
会计专业5+1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中期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创新会计人才培新模式的实施仍存在难点。
(一)会计专业学生人数多 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人数普遍较多,一届有两三百人,甚至更多,人数多客观上造成工学结合实施困难,难以找到那么多企业满足全部学生进行中期实践学习,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单个企业难以接收大规模的实习学生 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寻找愿意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双方合作的基础就是实现“双赢”。由于受专业性质的限制,对大规模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施工学结合是不现实的。首先,各单位会计从业人员不多,多的有10~20人,少的只有1~2人,不可能接受太多实习学生;其次,会计工作涉及到商业机密,很多单位根本就不想接受实习生,更不可能大规模的安排了;第三,会计工作岗位技术性要求高,学生真正要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这也是会计部门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的原因;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接受实习学生缺乏主动性,有时尽管学校主动出击,但企业在配合方面也总打折扣,不能进行有效合作,只停留在“表面”上。一般情况下,一个中小企业仅能接受1~2个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如果每个学校平均有300个会计专业的学生,就意味着至少要与15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此,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行业、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配合。
三、“双轨制中期实习,定向培养”模式及其实施难点
广东农工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会计信息化专业作为广东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提出会计专业的“双轨制中期实习,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双轨制中期实习,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实施情况如图1所示:
(一)“双轨制中期实习,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 具体安排:(1)三学期的校内学习:第一、二学期侧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培养,第三学期侧重专业核心能力及职业素质培养。(2)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上半年业务多,需要大量实习生的特点,选择第四学期安排专业学生去事务所中期实习。因学生数量较多,为保证实习效果,第四期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第1~9周先期实习,第10~18周回校学习。另一半学生第1~9周在校学习,第10~18周去事务所中期实习。(3)签订就业意向书:在第四学期末,引入用人单位到校对学生进行就业选拔,根据双向选择原则。由用人单位与被选中的学生签订就业意向书。指导和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自行与用人单位接触,签订就业意向书。(4)企业模块学习:根据就业意向书,按重点就业单位实际岗位的能力要求,划分教学班级,开设农垦班、银行班、会计师事务所班和中小企业班等。不同班级和合作企业一起设计课程(如农业企业会计、农场预算会计、企业纳税实务、审计实务、点钞、社交礼仪等)和教学内容,进行企业模块课程学习。这样第五学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就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事先按照培养目标设计好的课程(约占60%),另一部分是结合就业意向书的具体就业单位实际要求的课程(占40%)。没有签订就业意向书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将来就业志愿,选修相关专业教学班的课程。这样,学生在第五学期的学习活动是60%按原教学班上课,40%按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开课。岗前培训班课程主要聘请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到学院授课,根据需要也可集中时间将学生送到用人单位进行现场教学,直接解决实际要求的知识,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5)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经过企业模块课程学习,学生可直接走向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际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从容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实际工作直接上手,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二)“双轨制中期实习,定向培养”模式实施难点 一是地域性的问题。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学院能够联系一定数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较多,而一些中小城市很少。这就客观上造成该模式只适合于地处大城市的高职院校。而现在大城市的高职院校普遍选择城市偏远地区办分校区,一、二年级的学生普遍都在分校区就读。二是教学课程安排的问题。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安排企业实践学习,不可避免地会打破传统的教学安排,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的学期安排,寒暑假可能会进行调整。而有时企业的需要存在不固定性,这就更加大了教学安排的困难,科学的教学安排是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三是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问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教师要联系实习单位,组织管理实习,收集整理实习反馈问题,课堂教学答疑解惑,而且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这就对教师有更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客观上加大了教师工作量。四是管理上的问题。因为会计学生人数多,并且单个企业接受实践的学生人数较少,所以学校要把学生派到近百家企业中去,这就带来管理上的难题,如何更好地进行实习管理,保障实习学生的安全成为难题。
四、“双轨制中期实习,定向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如果高职院校因实习单位少,难以满足学生中期实习的需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一)加强专兼职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引进企业财会人才,专任教师参加挂职锻炼、各类进修培训及科研项目的开发,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和水平。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实行专兼职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兼职教师可建学院教师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的模式,教学需要时可随时从教师资源库中选择,满足教学需要。专职教师要提倡“双师“型,满足不同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实行专兼职相结合的模式,既可补充高职院校专业课师资不足的问题,又能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快速成长。通过该模式的实践,解决学院师资不足,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加强校内实习实训 (1)课内实训。课内实训主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每门专业课程都围绕具体实训项目来展开,课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实训项目开展的过程,课程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实训任务。(2)课程实训。在专业课程后面安排两周的实训教学周,对该课程的实践技能进行综合提升练习,对理论教学进一步深化。课程实训要求相关课程设计综合实训项目,涵盖课程主要的知识点。(3)综合实训。在第五学期开设《企业经营沙盘实训》课程,由学生组成虚拟企业,分别担任企业的总经理、财务经理、营销经理、生产经理和采购经理等角色,共同完成企业经营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开设《职能技能训练》、《会计模拟训练》和《会计电算化模拟训练》课程,实施项目选取一套真实的企业会计核算资料,采用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对学生进行实操训练。(4)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开展半年顶岗实习,主要选取会计师事务所、商业银行和其他中小企业做为顶岗实习单位,最终达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三)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 由于会计专业学生到实际业务部门实训和实习存在诸多限制,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校内实训基地要满足专项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实训的需要,以仿真实训为主,努力营造仿真环境,模拟真实的业务流程,开发基于企业业务过程的训练项目,建立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提倡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而把实践教学提高到新的层次,使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四)创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院自身的条件,创办财务咨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创一种新型全真实践教学模式。财税咨询公司对外是开展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对内是训练学生会计职业经验的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财税咨询公司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亲自动手操作,训练学生的实战经验。
(五)引进企业入校 学院所筑之“巢”,是学院为企业创造的发展条件。主要包括:一是以优惠条件提供土地和房屋使用权,吸引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在校内直接进行经营;二是与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为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三是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学院所引之“凤”,是引进的资金、设备、人才、管理、市场等要素及其配置,接受师生进行生产性实训,解决实践教学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因专业不同而差别很大,即使相同的专业,也因地域、学校特色和学生规模人数不同,会有比较大的区别。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会计技能 课岗融合 “授人以渔” 双师型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3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越来越紧密,趋于一体化,同时各行各业的经济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银行于2009年10月20日了《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该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人员应在会计审计国际良好实务方面受到充分培训,促进会计审计准则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遵循;修订高等教育的会计课程,使其更关注中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实务应用。这表明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具有厚实理论基础和能掌握、运用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会计人才,还务必培养具有会计行业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调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面向会计行业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通过向会计行业发出问卷调查表、采访询问、与往届毕业生座谈等方式,对会计行业技能要求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目的在于对面向会计行业的课岗融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为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行业问卷调查的整理分析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行业岗位如何分工;各岗位的能力要求有哪些;现有教学模式对学生解决会计实际工作中问题是否有帮助;目前教学模式存在哪些问题;会计教学模式今后应如何改革等,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会计主管、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的会计专业校友、在校学生和会计教师等。调查结果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与学生现有实务水平相脱节。2006年新颁会计准则实现了会计理念、内容的创新,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刘玉廷在2009年12月指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5个省(区、市)的大中企业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接下来将积极促进剩余地区尽早实施会计准则,从而实现在2011年前我国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为建立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奠定扎实基础。”但是,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实务技能,没有足够的会计准则知识和运用会计政策的专业判断能力。
2.课程教学与会计岗位要求相脱节。通过问卷调查,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是:结合会计岗位工作实际来学习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岗位实务技能、特别是有关会计政策的专业判断能力;掌握税务知识、纳税申报和税务筹划技能;掌握有关计算机的财务软件操作能力;了解会计主体情况才能做好会计核算;具备职业道德和素养,诚信、保密、敬业、自律、严谨;会计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选择了会计就是选择了学习,学习态度与能力决定一切。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人才质量要求是最客观、最直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被调查者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性行业,这决定了高校会计教育要向会计行业“靠前”,与会计岗位融合,要具有强烈的行业性、岗位性、实用性等,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是培养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将来岗位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会计教学过程和模式的设计不合理,没能按预期的要求完成,达不到预期目标。
3.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与会计岗位要求相脱节。(1)会计教育重理论轻实务。会计教学注重学生的会计理论学习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实务操作培训。一方面,学校从成本及环境的考虑,以致在整个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和完善的会计实务。另一方面会计教师缺乏实务操作经验,不能作出比较切实可行的会计实务操作方案,有限的实务操作培训活动也流于形式和表面。问卷调查表明,很多在校学生在完成会计实务操作活动后,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印象,会计实务操作收效甚微。(2)会计专业教师缺乏必要的会计后续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主管部门为了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修订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各种账务处理方法,同时也规定会计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接受后续教育,以作为会计从业资格年检的依据。而对于传授会计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更应接受会计后续教育,并且其后续教育要求高于一般于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懂“战术”还懂“战略”,以使其将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传授给学生。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相关政策要求会计教师接受会计后续教育。“授人以渔”者,首先自己对“渔”要非常熟练,也就是师傅要像师傅。如果会计教师不接受一定的会计后续教育,必然影响他们的会计教育质量,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3)会计行业背景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问卷调查表明,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应聘的会计人员工作资历上达到三年以上,也就是说,这些用人单位只认可在社会工作中受过锻炼的会计人员,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持不信任的态度,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只能算是“准”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因其行业背景与专业的特殊性,在建立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存在会计行业岗位职数需求低,其专业经验要求高,并且财务、成本、商业等保密要求高等因素的制约,遇到了企业普遍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同是会计专业学生又多,从而导致会计专业学生难以深入会计岗位的“实战”值岗。
二、“面向行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面向行业,课岗融合”中的“向”是指向着目标;“行业”是指会计行业;“课”指课程、课堂;“岗”指会计工作岗位;“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主体、客体、事物合在一起,并高于个体的简单之和。“面向行业,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指以会计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课程、课堂教学,教师以会计师的身份,基于会计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以真实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以会计从业人员的身份实施真实会计岗位工作,实行专业课程课堂和会计工作岗位的深度融合。“课岗融合”的方式显示了充分的动感,具体表现为“教师双重身份融合、学生双重身份融合、理论实务双重融合”的交叉相溶方式。
1.“课岗融合”的方式。“教师双重身份融合”主要指教学主体的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会计师,也就是说既能会计教学也会做会计。这就意味着会计专业教师要成为这样一位驾驶“教练”,不但要懂得“发动机”的构造及原理,还要会熟练开车。这样的“教练”才能把会计岗位上的技能搬到课堂上,融合到课程的教学过程。
“学生双重身份融合”主要是教学客体的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准会计从业人员,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后,要接受不同的会计岗位实训,当然会计岗位实训安排在会计学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有条件的择机进企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学会了“发动机”构造及原理后,还要让他开车进行路考,合格后才能走上会计职业的道路。
“理论实务双重融合”主要指课堂教学突出会计行业要求,培养“靠前”的职业素质:对职业的高度认同、对数字的高度敏感、对政策的准确判断。课堂教学面向行业,教学内容强调行业性、系统性、岗位性、应用性,全方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岗融合”的途径。高校要按照会计行业和教育规律的要求,培养的专业人才成为会计行业的准从业人员,达到“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目的。围绕这一要求和目的,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融合的原则,通过搭建“课岗融合”平台,面向行业,联系企业,校企合作,不断建立和完善实训、实习基地体制,学生择机进企业“顶岗”实习,零距离培养会计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搭建“课岗融合”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双元,实训实习双基,行为主体双重、教学模式双改”的机制。(1)校企合作双元。课岗融合以校企合作双元为载体,这里的双元,是指学校和企业要密切结合,具体表现为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提供服务。发挥两个载体(理论知识传授载体、实训技能体验载体)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学校面向行业、岗位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攻关、项目推广,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与企业进行人员互聘互兼方面的合作,驱动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向学校开设实习基地,为师生提供科研课题条件,积极吸收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驱动学校利用企业资源的积极性。形成双元驱动、互动的关系体,实现双赢。(2)实训实习双基。双基地实训,即为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两个基地,两个基地的核心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会计岗位技能,达到专业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为此,双基地要符合起设施完备、效果仿真,师资队伍具备实务技能应用能力较强、职称结构合理;实验教材内容丰富、实用实效、结构科学;同时建立一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两个基地各自发挥作用、互相补充,以推行会计课堂与企业岗位实习的一体化。(3)行为主体双重。{1}教学行为主体双重。“课岗融合”是教学改革的载体,也是一个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师资是主导,这支队伍要求是既会教学的教师同时也是懂实务的会计师,即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并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2}学习从业主体双重。课岗融合,学生是主体。在校企双元合作机制下,学生在课堂上以会计行业的准从业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实训,有条件时学生择机选择企业,顶岗实习,向行业岗位靠前、零距离培养人才。这样学生就成了“学生”和“准会计从业人员”的双重身份。(4)教学模式双改。教学模式双改就是要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两个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只讲不做,以理论传授为重点、重理论轻实务,以考试为检测手段、高分低能;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学生没有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处于被动位置,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要求是,以岗位技能为教学内容,以岗位称职为考核标准。推行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行为引导法、激励教学法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以岗位技能达标测试取代课程的考试;以完成岗位分工任务取代课程的考试;强化过程考核,用过程的演练与环节的达标测试取代考试。
三、“面向行业、课岗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1.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传统观念,以“能力本位、授人以渔、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突出行业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行课岗融合,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岗位技能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教学管理。建立课岗融合的教学管理机构,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在企业兼职,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聘请企业一线会计岗位的管理专家到学校任教;将指导课岗融结合教学纳入教学任务和工作量之中;建立课岗融合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
3.建立实训实习基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并且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它是一个经济人,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情而非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接受学生实训的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会计岗位特点是点多、面宽,接纳的会计专业人员较少,就像“撤味精”,每个企业都需要,但每个企业要的不多,所以吸纳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有限。面对这种情况,通过找到校方和企业的利益共同点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建立与会计岗位技能相适应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培养“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的专业人才;建立利益攸关、长期合作、数量稳定适当的课岗融合企业,具体为:(1)利益攸关,双方愿意长期合作。参与合作的企业不能单一,应是类型较全,正式注册、合法经营的企业。(2)提供的岗位专业对口。合作企业除了提供会计岗位外,还可提供与会计相关的一些岗位群,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愿意为实习准会计工作人员支付较为合理的劳动报酬。(3)提供岗位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参与合作的企业,有一定的学习和生活娱乐场所设施,以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需要,同时配备一线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主管作为指导人员,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学习需要。
篇10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会计岗位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是其本质特征。会计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尤其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本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以系统设计实训项目为载体,以重构理论课程为支撑”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毕业生职业岗位并具体分析每一个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然后据此系统设计实训项目,以这些项目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分析、归纳为达到此职业技能所需的理论知识点,重构和整合原有的理论课程,从而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为了确定目前会计行业主要的工作岗位类别,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一是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二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毕业生了解其目前所从事的岗位;三是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向行业企业的财会工作者了解信息。通过对上述调研结果的分析整理,得知会计工作目前主要涉及到下列岗位:出纳、收银、成本核算、工资核算、资金核算、财产物资资产核算、财务成果核算、会计电算化、会计主管、财务管理、审计师和税务筹划师等。如果将一些相近工作岗位予以归并,可确定出目前会计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含收银)、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五类(见图1)。
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如何将其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需要构建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鉴于此,笔者建议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分为渐进的、紧密联系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认知
基本认知阶段,旨在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会计行业,从而获得对会计职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基本认知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几方面进行:在新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之前,请专业负责人向学生介绍行业的整体状况、发展趋势、就业方向、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等;同时,安排学生参观校内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另外,邀请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或企业的财务总监来介绍一些实务工作中的案例,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的职业内涵,明确未来的就业目标。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培养
这一阶段技能的训练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和出纳技能实训。基础技能实训,目的是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薄、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技能。这部分的能力训练是通过《出纳实务》和《数据输入技法实训》、《珠算实训》和《基础会计实训》等实训完成。
专业技能:是指学生在完成基本会计技能实训的基础上,培养较复杂业务的处理能力。比如:“财务会计单项实训”是培养学生对于较复杂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成本会计实训”要求学生掌握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训练其成本计算、成本管理的能力;“电算化会计实训”主要以财务软件为依托,训练学生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方法和技巧,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能力拓展
该阶段的实训是在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实训”、“税务筹划实训”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等内容。“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是集中训练会计岗位群的综合技能,是在校期间最系统、最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实训可以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选用某一企业的典型业务,学生以手工账方式完成企业一个月的会计核算工作;第二,学生在完成手工账的基础上,将同一套资料用于会计电算化实训。
第四阶段:职业素养形成
毕业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强化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但难点在于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以及岗位的专业贴近度。可以通过和一些记账公司或财务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采用“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阶段能够参与真实账务处理,独立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既能落实会计岗位,又不至于出现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监控难、管理空的“放羊”问题,以提高毕业顶岗实习的效果。
按照“层次性和递进性”的原则系统安排四个阶段实训项目的教学进度。(会计实践教学进度安排见图2)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遵循层次性、递进性和延伸性的原则
能力层次的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认知能力、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拓展能力,三部分技能的训练是呈阶梯式递进。基本认知能力是基础,目的是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会计这个职业,从而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专业操作技能旨在培养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系统掌握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综合拓展能力是对会计延伸岗位能力的专门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实践体系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实训项目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改变了“实训课程只作为理论课程补充”的传统思路,要求理论知识按实训教学要求进行重构和整合。同时,把会计职业资格考证标准融入教学各环节,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化方向,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三)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训相结合
无论是单项实训、分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都只是利用实训教材进行的模拟做账,而要实现零距离就业,就必须让学生进行真账实训。通过和记账公司的联合管理模式,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岗位技能训练,达到教学目标和就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总之,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遵循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系统化实训项目为载体,重构理论课程为支撑”的原则来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上岗顶用,能力够用,企业急用”的高职会计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75-85.
- 上一篇:国内旅游线路设计方案
- 下一篇:金融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