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范文
时间:2024-02-21 17:5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分层模式提出的背景
分层模式是指将班级学生按照语文学习基础、能力及情感等方面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一个层级都确定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分层目标相对应,同步开展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考核、分层评价,以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为原则,促进学生在语文学发展区域得到长足进步。分层模式是针对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刀切”模式而言的,分层模式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来组织教学活动,兼顾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并且对于保护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整体教学成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中贯彻分层原则
1.目标设计分层,体现学习差异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在语文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日渐显露出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对于这些问题应当与教学工作同步考虑、统筹兼顾。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要设计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目标设计的原则为保中、拔高、降低。通过这样的优化调整,使班级形成了难、中、易三个不同级别难度的教学目标。
如《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中等难度的标准目标:“欣赏大自然的美,感悟美的表达形式;学习散文构文特点,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体会老舍的散文风格;掌握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学习捕捉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进行教材仿写训练”构成难度较大的优秀生教学目标,将“学习散文构文特点,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调整为“初步熟悉散文结构特点”,构成学困生的教学目标。
2.教学提问分层,兼顾不同学习需求
课堂提问是课内师生互动的重要媒介,教师从提问中了解学生掌握效果,学生通过提问也能够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效。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课堂提问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分层设计教学提问环节,教师应当针对班级不同层级的学生,分别设计两到三套提问方案,需要调动哪一层面积极性时,就采用相对应难度系数的提问。以《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课堂上笔者既设计了“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简单的问题,也有“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具有哪些巧妙之处”的进一步提升难度的提问,分别对应不同的学生群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量的课外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掌握效果的必要辅助措施。在作业设置上,教师要体现不同层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否则统一要求的作业会让学困生觉得难度较大,而优秀生则觉得没有难度。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采取AB型作业布置的方式,对中等以上的学生采取A型难度与数量的作业布置,而对于学困生则采取相对容易、数量缩减的B型题目,以AB型题目分类布置作业为契机,推进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科学化进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分层目标的指引下,获得相应的学习任务,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前进。
4.考核设计分层,保护学生学习信心
按照教学环节与分层目标相对应的原则,教师对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应当进行与其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考核,对优秀生与学困生应当采取不同难度系数的考核内容,既与他们的能力基础相适应,又与他们的分层教学目标相对应。在教学考核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别设计试卷的形式,在正常考核的基础上,针对学困生群体单独设置难度系数较低的考核试卷,对他们的考核以基础性知识和一般化要求为主,不出现过难过活的题型,与教材紧密结合,适当体现能力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考核的难度系数。每一位学生只要在自己的学习目标范畴内做出了努力,基本实现了学习目标,在相应的分层考试环节一定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分数,这样的结果较好地保护了语文学困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积极融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
5.活动设计分层,沿着不同方向发展
课外拓展活动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这既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继承与延伸,又是对学生能力的巩固与训练。在拓展活动的组织与设计中,教师要将分层因素考虑在内,在同一兴趣组织内开展活动时要体现分层原则,如文学社团是常见的组织形式,教师可以将爱好文学、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吸纳进去,也可以同时吸收作文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写作技巧不佳的学生加入其中。在这样的合成社团组织内组织开展活动,则要讲究分层的艺术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对他们提出拔高性要求,鼓励他们参加征文竞赛,以及向外投稿等等,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困生而言,则需要在小组里面强化对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尤其是细节描写、修辞手法运用、文章架构等等,对这些方面进行强化巩固,弥补他们在写作中的薄弱环节。
三、教学中运用分层原则的注意点
1.消除错误片面理念
在分层教学模式中,部分学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错误理念,认为分层是将学生分为了不同的等级。因此,教师在这一模式启动之初,就要向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让学生消除对这一错误思想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是为了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发展,并非为了人为体现差异,存在歧视。
2.分层确保科学合理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过程中,不仅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依据,还要兼顾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能力、情感等方面因素,即使在确定学生文化成绩的环节,也要综合考虑学生一段时期来的综合成绩,而不能仅凭学生某一次成绩就盖棺定论。
3.发挥层间互助作用
优秀生与中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之间,除了同一层级平行学生之间要进行相互竞赛之外,还要发挥层级之间学生的互助作用。可以动员班级语文学习优秀生、班级干部与学困生之间结成帮扶对子,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弥补薄弱环节,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分层不分家、分层又互助的理想效果。
篇2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分层教学 教学效果 反思
一、尝试分层教学的原因
(一)英语学习分化的加大
进入高二,随着教材和教学进度的深入,学生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部分学生初中阶段养成的靠记忆或题海战术的应试技巧,在重知识更重能力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无用武之地。
(二)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局限
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已逐渐运用到课堂实践中,但在实施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其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也在逐步加重,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觉得学过的内容有时是在重复,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拓展,进而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减弱。
二、分层教学的尝试
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保持原有自然班级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一些形成性评价为依据,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以学生能接受的程度为基础,确定一节课知识的教学起点、教学量、教学进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首先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学习能力,结合学生入学及高一英语成绩的相关数据,再综合学生个体对英语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后,我将全班的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按照两头尖,稳中间的原则,B层占总人数的50%左右,A层占30%左右,C层占20%左右。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可根据不同的成效进行适时的调整和重新分层。
(二)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也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发展性目标。B层:提高性目标。C层:基础性目标。此外,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及练习也进行了目标分层。
(三)课堂教学分层
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课堂操练中,明确了学生的层次目标后,我注重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的课堂活动。(1)提问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目的地设计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跳一跳摘到苹果”,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2)学生课堂活动分层。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课堂目标,备课时设计多层次的活动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训练,题型由易到难呈阶梯形。此外,在小组活动中,尽量让高层次的学生帮助低层次的学生,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四)作业分层
(1)分层布置作业。布置作业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主要是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根据当天所教学的内容,分三个层次设计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分层批改作业。通过分层作业批改和记录,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做好总结,然后“对症下药”,为讲评做好准备。(3)分层作业讲评。对学生的作业,坚持做到“讲评―检测―再讲评”。首先,及时表扬完成得好的作业。其次,对于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短语搭配不当、习语误用等较严重的错误,举例说明,讲清、讲透。最后,让学生练习和巩固。
(五)考试与质量分析分层
每章学完后,进行分层检测,同时注重检测后的“质量分析”,对各层次学生的考试情况,在全班及时进行反馈,着重分析各层次学生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审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把握情况。
分层评价和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努力。
三、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充分的训练机会,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能,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几点反思
(1)兼顾全体,不偏废任何一个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无形中增大,分层教学中的“滚动制”使部分学生,尤其是A和B层中较差的学生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担心自己被淘汰。(2)深化师生感情,尤其要关注C层学生。分层教学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主要反映在C层学生身上。因此,我对C层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并常与他们沟通。
五、结语
尽管只有一年的尝试与实践,但是分层教学让我对高中英语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学生而言,分层教学不但满足了每个学生当成功者的愿望,而且使学生在成功中获取了成功的乐趣和学习动力,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所以,“分层教学”不仅体现出了人性化的最新教育理念,而且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结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作业 适量 分层次 批改方式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达到教学相长。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作业却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学生为了应付作业,普遍存在着作业抄袭、不交、不订正的现象。事实上几乎每个班都存在作业的抄袭现象,很多学生一大早到校的目的就是抄袭作业来敷衍老师。对教师而言,失真作业的存在导致大量的“无效劳动”,教师费力费时不见效,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是一个非常现实和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业设计要适量
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有这类想法的教师还不在少数,他们普遍认为作业的类型固然重要,关键还是要有一定的量,因为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然而,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危害更大,它会压垮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当前,各类学习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很多资料又是大同小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适量,应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发展他们的天性,锻炼他们的能力。在质的方面,教师应进行认真的筛选,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让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作业布置分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感
布置学生作业应因人而异。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就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比如,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允许学生在作业中留有空白,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能体会成功。如果一概而论,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造成一些程度高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牢、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抄袭、作弊显现就自然发生。长此以往,对这类学生的学习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辍学。所以,作业分层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也是新课程标准客观要求的具体体现。
三、作业批改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
对于优等生,作业中的错误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很少有不会做的题目,在批改中以批注为主,批注应注意语气,不批评不讽刺,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鼓励学生,指导学习方法,沟通师生情感。让学生翻开作业,在会心一笑中认识自己的错误。对于中等生,在作业批注的同时,利用课后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订正,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后进生则采取有错不批改,自主订正的方法。老师发现作业中的错误,只作记号,不批改,直接发回学生,由学生自行订正。后进生作业中往往错误较多需要多次修改,采取自主订正的方式,能减少作业本上的不及格与红叉的数量,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并使学生在订正过程中重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巩固基础知识。
总之,学生的作业量过大,必然会挤占他们应有的欢乐时光,暗淡他们绚丽多彩的人生。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着眼,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使学生的作业真正实现“轻负高效”。
参考文献:
[1]薛东进.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教育学文摘杂志,2011(13).
篇4
一、教师备课、授课要层次化
备课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突出层次性,所布置作业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这部分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这样备课后使每节课的作业适量、适宜,适应各类学生,并把不同层次作业在教案和课件中体现出来,使布置的作业突出层次性。让后进生吃高兴,中等生吃满意,优等生吃的饱。
教师授课要层次化。授课着眼于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更多的兼顾后进生,努力为学习困难学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对优等生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于中等生学生,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于后进生学生,放低起点,要求低,坡度小,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小班化下,学习小组内要层次化
在小组的组建上我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现状、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每组4人――6人为宜。
再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组内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第二层次: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第三层次: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
三、在作业的布置上的分层考虑
1.第一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应侧重于运用知识的综合题,开拓智力的探索思考题,并注意拓宽其知识面,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于那些较简单的基础题可以少做或不做。
2.第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时应重视基础,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础技能上下功夫,以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和与此相似的变式题为主,也要有一些稍微复杂的综合题,当然必须完成每次作业的必做题。
3.第三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少而易为主,教师并及时给予辅导帮助,补好基础。应着重培养他们必要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学习小组内,还可以让第一层次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帮。
四、家长的指导的分层布置
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让家长分析孩子的优点及不足,并结合自己的经验,鼓励家长多为孩子创设提升的机会,并在家长会等时机请做得好的介绍经验。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及时反馈进步与不足,并鼓励向某些同学学习。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及时将他们的不足,即每次出现的问题反馈。让家长掌握每天孩子的问题出在哪。这一部分家长教师应指导更细致。
五、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完善
总的来说,对第一层次的学生生判分适当从严,对第二、三层的学生判分适当放松。具体作者曾开展过以下两种机制:
篇5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学生分层是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以及成绩波动呈动态变化的。因此,分层结构的构成,主要是以学生的“自我感觉”和“自我定档”为前提的。分层教学中,学生分层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不要硬性规定,也不提倡按照学生的成绩重新排座位。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非常在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十分看重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当他们被教师鉴定为差生时,很可能会放弃努力。所以,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分层应该是松散的、弹性的、自主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二、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备课
钻研教材、对备课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关键。我认为在备课时先要对教材进行阶段性的归纳,然后再进行分层备课。简单地说,就是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相对要求高,作业难度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对要求低,作业难度小。对备课进行分层,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成功的学习,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他们有失败的感觉,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自主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备课写教案时,要把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分别写下来。所以我们依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在备课时,要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做到使学困生“跳起来摘得到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
三、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
设计练习要有层次,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各自练习带来的愉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分层练习、作业的意义在于强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作业,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作业,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作业,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练习、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基础性练习、作业;成绩中等的学生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优等生做基础练习、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
四、从教学评价上承认学生差异
篇6
关键词:分层作业;合作精神;趣味性题目
课后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能及时地反映出学生对于课上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能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至于荒废课后的时间。另外,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熟练数学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分层布置作业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现象,我们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把课后作业分为不同的等级,基础题、灵活应用题和难题。对于学困生而言,老师可以布置基础的题目和少量的灵活应用题。对于优等生而言,老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灵活的应用题和难题,难题的作用只是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不用完成。通过这种分层布置课后作业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于课堂上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布置在课后作业中。在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和分析,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探索问题的疑点,通过小组之间的分析,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布置趣味性题目
也许课堂上的教学过于枯燥无味,在课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题目,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在这类题目设置时,不需要唯一的答案,学生通过思维扩展,可以独立完成题目,且在完成的过程中也不会感觉枯燥无趣。这样的课后作业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因此,在课后习题布置时,老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灵活的题目,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发散思维。
总而言之,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主要途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计课后作业,争取做到以最少的课后习题获得最大的收获。关于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和摸索。
篇7
我们课题组通过对高中基础年级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进行了不同课例探讨,解决我校乃至全地区高中学校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业内容的同一化、作业形式的单一化、作业思维的教条化),设置多重选做题,丰富内容的层次,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业发展.根据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一般原则,提炼归纳出学生分组、目标分层、分层作业、分类辅导、分层测试、分别评估等实施的基本策略.带动本地区内高中学校注重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的应用,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发展.以便达到夯实基础、逐步到位,步步为营、人人发展的目的.
1.学生分组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下、中、上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大约分别占1∶2∶1.
学生分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显性分层是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学生分组可以采取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调整小组,鼓励学生进取.
2.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稳步前进,分步到位.中层学生要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每名学生对自己的基础和方向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信心,拟定自己的计划和目标,签订参与分层学习责任状,主动参与,并持之以恒.
3.分层作业
把学生分组之后,作业要求也分成三个层次,递进设计:
A层(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简单的计算、基本画图、熟记公式、定理等巩固练习.一般选自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题,主要适合于A组学生.A组学生可以选做B层作业.
B层(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每题可以是两个以上的知识点和数学方法的训练.B组学生需完成A层和B层作业题,也可以选做C层题目.
C层(开放性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拓展性练习,一般适合于C组学生.C组学生在完成A、B层作业的基础上,再完成C层作业.
高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一般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1―5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6-8题),B组学生必做第6、7题,C组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分层数学作业设计,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这样的问题设计层次目标虽有差异,但仍然反映的是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阶梯式的,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利于低层次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性地做题,如A组的同学只要求他们作出(1)即可,B组要求做(1)和(2),C组则要求做完.这样设计可以让一部分比较好强的学生 “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样大大地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也让他们获得了成就感,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4.分层辅导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A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C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对学生分层进行学法指导.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较浅,方法技巧涉及不多,许多知识都偏重于理解,所以学习起来难度较小.然而到了高中阶段,科目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广,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都有较大改变.加之,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一时间产生了无所适从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对高中新生进行学法指导.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呢?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适当的学习计划,并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和实际情况,分类进行学法指导.教学中逐渐弥补有关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如因式分解、配方法和二次函数等.使学生在学习上循序渐进,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5.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题目设计可以采用递进式,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C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题目设计也可以采用分列式,就是各层学生采用分别采用相应的A、B、C层试卷,也可以专门给A组设计过关训练题组,或C组能力提高题组.
6.分层评估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的达标及递进程度.可以按本层必做题的失分数进行评价,以区分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幅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进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分层布置作业采用全批全改的形式,作业的评价要结合作业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基础较弱的学生只要能做好A档题,我也会给他打满分,写个“好”字;对中档学生的要求要提高一个档次,有个别学生如果我认为他可以完成C档题,我会在他作业本上写到:“我认为你可以试试C档题,相信你能作出来!”即使他只做了一半,我也会对他给予肯定,并指出不足之处;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更加“苛刻”,如果他们基础题出错,我会狠批他们;如果他们的方法不好,我会让他们“再想想,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只有当他们的作业真的达到我的要求,才会给他们满分,对这类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防止他们过分骄傲.
篇8
关键词:分层;英语教学;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65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照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对优等生的培养与后进生的转变和实施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层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指按照学生实际学习程度,在班级授课制下进行施教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全体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这也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呢?
一、按照一定的标准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语言能力、自身智能等各个方面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优秀、中等和欠佳。在教学中暗中把同一班级中水平相当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学生之间只有“组”与“组”的区分而没有类的差别,既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也避免了公开分层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弊端。同时,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发展变化,还要进行层次调整。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白分层的目的,避免优等生骄傲、后进生气馁的现象,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教学。
二、针对差异,分层教学
对学生分层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能力对教学分层。
1. 教学目标分层。每个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教师不应该为求得优秀生的发展而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就是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对基础差的同学,落实单一的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逐步接近大纲要求;对中等生,把基本目标提高一个层次,将各知识点综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A层次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知识点,着重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技能与技巧。例如,八年级下册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
C层次学生学习目标:背诵基本句型,编一个相似的句子。
B层次学生学习目标:背诵基本句型,编一个相似的句子,并理解其用法。
A层次学生学习目标:用reported speech来描述别人说过的话。
2. 教学内容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及其学习目标,规定全班的共同学习内容,基本点共同掌握,优等生突破重难点。
3. 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对学生分层施教。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大纲的要求、教学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同一进度内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讲授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分层的实际,采取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课堂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设问、激疑、释疑。分层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解题能力,分层进行课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学、学有所得。
4. 作业分层。作业可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全班都做,提高性作业中等生选作,优等生必做。这样,就避免“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教师吃力不讨好”的现象。基础差的学生能感受到做题的快乐,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基础好的同学在挑战提高性作业中愈战愈勇。
5. 学法分层指导。C层次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举一反三的方法,从中找出规律。A层次学生则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启发智慧,发展能力。B层次的学生则模仿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相结合。
6. 分层辅导。有效的分层辅导,可对中差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对优等生起到强化的作用。课内分层辅导主要针对课堂上的分层目标、分层练习进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与练习。课外辅导重在拔尖优等生,促进后进生,即培优辅差。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从最低点开始进行辅导活动;中等生查漏补缺;对优生辅导则侧重培养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
7. 分层评价。评价标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把评价作为手段,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教师要运用形成性评介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为主,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谦虚、严谨,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总之,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学法指导,安排不同的作业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所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转化后进生、提高中等生,拔尖优等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尽可能地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田 丽.分层教学与素质教育――浅谈中学英语分层教学的意义[J].教育艺术,2000(2).
[2] 吴建荣.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S1).
篇9
关键词:数学;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39-0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提倡新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过程中,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的教学成绩两极分化仍然严重,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学习数学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实行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接受向多样化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提倡几种学习方法的结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1、探究式:知识内容适合探究,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设计学生的课堂学习程序,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探究问题要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挥、适时参与,同一节课中探究问题不宜过多、难度要适中。
2、体验式:为达到一定的数学目标,按照提供的情景,自主体验,互相交流,按照归纳迁移的规律,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促进正确的价值取向,体验式一般都要提供情景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有悟,让学生从中获取新的认知,在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亮点,引发学生提高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3、实践式:围绕已定的目标,从实践操作入手引导学生提炼或验证相关的知识结论、其特征重在过程,重在实践能动的培养,适用于各类实验课及某些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同的学习方法强调的都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同时在小组合作时,一定要有小组合作机制(如小组内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操作员)和评价机制。
二、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师的教学细节中、是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就是形成一种有效学习数学的方式。
1、专心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语言力求趣味性和感染力,教学问题情景力求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组成多样化,随时调整学生听课情绪。
2、阅读课本的习惯: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中获取知识,教师要对学生如何看书进行方法指导,如何在书中找出定性概念中的关键字,在图表中获取哪些信息,能获得哪些基本思想和方法等。
3、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它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的置疑要给予鼓励和赞赏,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
4、认真作业的习惯:它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并对学生作业中的解题方法,技巧作必要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解题、审题、分析数据关系,寻找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三、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分层教学是对学生在教学上分层要求,作业上分层要求,评价上分层评价。分析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内容。利用分层教学的目的是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宽优生的学习面。例如:探究特殊角(30、45、60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可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篇10
[摘要]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教学工作。《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直是中专及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作为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演练技巧。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找到自信,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吃透教材,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超越传统授课方式,采用研究式、归纳式和分层次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展开教学。有效挖掘学生自主探知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实战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进而有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教学技巧 分层教学
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已广泛湛透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直是中专及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Internet应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从教学内容不难看出,本门课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通过本门课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水平,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基本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演练技巧。
一、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教学
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兴趣,努力进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接到教学任务之后,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知识基础及对本门科目的学习要求等。对学生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再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来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的确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提高制定目标的时效性,可实施性。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要求应高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同一专业教学,也应把握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分层次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在现有起点每时每刻有进步,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提高自信心,找到自信,从而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难度不等的学习任务,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别,布置难度不同的练习任务。例如,让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创造性练习,让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模仿教师所做实例练习。让每一位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找到自信,努力进取,执着练习,从而顺利完成操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总之,要让每一位学生深刻体会到:“我自信,我努力,我成功!”二、采用研究式、归纳式和分层次教学方法,有效挖掘学生自主探知知识的能力
吃透教材,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展开,超越传统授课方式,从而有效挖掘学生自主探知知识的能力。
Word、Excel、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系列软件中最常用的三个应用软件。作为这三个软件,从操作窗口组成到基本应用操作都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说学习了Word、Excel为学习PowerPoint打下了一定基础,做了有效铺垫。在进行PowerPoint教学时,鉴于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excel,把握知识的纵向联系,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超越传统授课方式,采用研究式、归纳式和分层次教学方法,可以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展开教学。下面,我以PowerPoint第一部分教学为例进行浅析:
1.课前准备。有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本章知识,并与WORD、EXCEL进行比较分析。
2.作品欣赏。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我先以作品欣赏的方式展示融合本章基本知识点的案例课件:“绿色校园从我做起”——心灵的呼唤。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章知识。
3.欣赏“作品分解欣赏1”: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把握本章知识,我又把案例课件分解为四个案例教学实例,接下来让学生再欣赏“作品分解欣赏1”。让学生对“作品分解欣赏1”进行设计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学生制作思路,降低实现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制作尝试。设计分析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上机制作尝试。我做必要辅导提示。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实施步骤,探讨制作方法,总结主要知识点。由学生归纳实施步骤,以讨论、提问等方式探讨制作方法,总结归纳主要知识点。进一步比较PowerPoint启动、退出、窗口组成、视图方式、新建、保存、打开演示文稿及演示文稿的基本编辑与word、excel的异同点,增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近而让学生指出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熟练正确启动、退出程序和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新建、打开、保存等基本操作,教学难点是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新建类型判定方法。
6.上机强化练习。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做进一步上机强化练习“比一比,练一练”,重学生创造性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找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练习,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体点评,让学生来客观的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操作中的优缺点,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有利培养学生诚实品质,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布置作业。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及学生在后面所要学的“Internet应用”基本知识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将作业以电子邮件形式发到教师指定电子邮箱,从而在强化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出下一章所要学的知识,为学习好下一章节做有效铺垫,提高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8.课堂小结。由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主要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深刻的把握教学重点,从而更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 上一篇:酒店设计要素分析
- 下一篇:企业监督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