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制范文

时间:2024-02-21 17:5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制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搞好公司安全生产,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保证公司基本建设、生产经营正常有序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结合青海柴达木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实际情况制定。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所属分公司。

第二章

安全目标

第四条

公司总体安全目标是“两杜绝,一控制”,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有效控制零星伤亡事故,地面实现零死亡。

第五条

对公司所属部门、分公司考核目标:不发生公司生产人身死亡事故和群伤事故,不发生非公司生产人身重伤、死亡事故,不发生二级以上非人身伤亡事故。

第三章安全培训和教育

第六条

新进员工上岗前须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培训时间为2天。

第七条

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包括:本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所在岗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等。

第八条

员工岗位调动的,须接受与其新岗位相适应的岗前安全培训。

第九条

特殊岗位上岗前必须接受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第十条

综合办公室主导,各部门配合负责组织编制公司培训教材(或课件)、做好岗前安全培训的组织、记录、考核等各项工作。

第十一条

公司管理人员要接受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方面的教育,并按要求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班。

第十二条

特种作业人员(含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须依法持证上岗并按规定及时参加年审,其《安全操作合格证》由综合办公室核查原件后留下复印件备查。

第四章

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第十三条

公司实行内部安全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完整的安全监督体系,行使安全监督检查职能,与安全保证体系共同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十四条

公司所属部门或分公司应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包括例行各类安全检查和其他安全检查。

(一)例行各类安全检查。

主要有公司日常检查、季节检查、专业(项)检查和综合检查、隐患排查、反违章、重点检查、抽查、危险源排查等。

(二)其他安全检查:

1、重大节假日、重大事件前后;

2、重复发生同一原因造成的事故或生产形势不好时;

3、抵御可预见的影响安全的自然因素,需要统一采取措施时;

4、外单位发生严重事故,本单位同样存在隐患时;

5、上级部门部署的检查活动;

6、行业规定、政府要求、其他情况下有必要开展时。

第十五条

安全检查要求:

(一)公司所属各矿要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落实安全检查责任;

(二)安全检查内容以查领导、查思想、查管理、查规章制度、查危害(隐患)、查“三违”、查落实为主;

(三)安全检查前须编制检查提纲或安全检查表,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对查出的问题要分析原因,立即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必须制定整改计划、预防措施并监督执行,整改工作要做到闭环管理,并按规定反馈、上报,检查及处理情况记录备案,需要处罚的应按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第十六条

任何员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均有权向主管领导或公司综合办公室报告,情况危险时有权立即采取相关紧急措施。

第十七条

各部门要进行经常性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作业现场存在的设备、环境等方面不安全因素,立即要求整改;发现违章违纪行为立即纠正,严重的报上级部门给予处分。

第十八条

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性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项目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设备及其安全附件是否安全有效、用电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员工是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章、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有效等。

第十九条

综合性安全检查由副总经理负责组织,检查结束后形成《安全隐患排查统计分析表》。《安全隐患排查统计分析表》经总经理签字确认后,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归档备查。

第六章

危险作业管理

第二十条

危险作业主要包括动火作业、登高作业、临时用电、有限空间作业等:

第二十一条

凡实施危险作业的,须经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同意,并安排专人监护,做好安全措施。

第七章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第二十二条

发生事故后,所有现场员工都要按照公司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措施,并及时向公司总经理汇报。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类别、伤害程度、涉及范围、伤者姓名、部位、事故经过及初步原因等简要情况。

第二十三条

发生事故后,公司安全工作小组必须组织人员奔赴现场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要认真保护现场,如果因抢救人员、财产或防止事故扩大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作出明显的标记或记录。

第二十四条

对轻伤事故以及未造成伤亡,但造成公司财务损失的事故,由公司安全工作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形成事故调查报告。经总经理同意后,对事故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

第八章

员工劳动安全纪律

第二十五条

工作时间必须坚守岗位,并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和生产、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中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十六条

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集中注意力,不准酒后上岗、脱岗、私自换岗,或干与工作无关的私事。

第二十七条

爱护消防器材,掌握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不在消防栓下方堆放货物或其他物品。

第二十八条

保证宿舍消防安全,禁止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以及从事生火做饭等可能导致火灾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禁止熬夜(如打麻将、扑克熬夜)后疲劳上班,发现后责令离岗休息并按旷工处理。

第九章

应急救援与救护

第三十条

公司所属各部门必须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工作。针对潜在的事故、灾害和紧急情况,分类制定相应的事故、灾害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预案应覆盖事故发生、发展和处理的全过程。

第三十一条

为保持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公司所属各项目施工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演练情况及时修订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衔接性。

第三十二条

公司所属各项目施工现场应当建立由专、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和药物。

第三十三条

公司所属各矿按照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伍,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建立救护队的公司,必须与当地区县煤炭部门所属的专业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负责矿山应急救护工作,把公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纳入地方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系之中。公司所属各矿应当建立与当地政府、煤业集团应急组织机构的联络沟通机制。

第三十四条

一旦发生公司事故、灾害,自下而上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制度授权由安全工作小组负责解释,未尽事宜可由安全工作小组临时决断。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逐步完善。

第三十七条

本制度自

日试运行。

篇2

1.总则:为了切实有效的保证公司信息系统安全,提高信息系统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特制定信息系统相关管理制度,设定管理部门及专业管理人员对公司整体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以保证公司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范围

2.1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基础线路、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及各种终端设备的网络系统配置组成。

2.2

软件包括:PC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软件、有关专业的网络应用软件等。

2.3

终端机的网络系统配置包括终端机在网络上的名称,IP地址分配,用户登录名称、用户密码、U8设置、OA地址设置及Internet的配置等。

2.4

系统软件是指:

操作系统(如

WINDOWS

XP等)软件。

2.5平台软件是指:设计平台工具(如AUTOCAD等)、办公用软件(如OFFICE)等平台软件。

2.6管理软件是指:生产和财务管理用软件(如用友U8软件)。

2.7基础线路是指:联系整个信息系统的所有基础线路,包括公司内部的局域网线路及相关管路。

3.职责

3.1

公司设立信息管理部门,直接隶属于分管生产副总经理,设部门经理一名。3.2

信息管理部门为网络安全运行的归口部门,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3.3

负责系统软件的调研、采购、安装、升级、保管工作。

3.4

负责软件有效版本的管理。

3.5

信息管理部门为计算机系统、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3.6

信息管理人员负责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生产经营各类应用软件的安全运行;服务器安全运行和数据备份;internet对外接口安全以及计算机系统防病毒管理;各种软件的用户密码及权限管理;协助职能科室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归档(如财务、生产、设计、采购、销售等)。

3.7

信息管理人员执行企业保密制度,严守企业商业机密。

3.8员工执行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遵守企业保密制度。

3.9系统管理员的密码必须由信息管理部门相关人员掌握。

3.10

负责公司网络系统基础线路的实施及维护。

4.管理

4.1网络系统维护

4.1.1

系统管理员每日定时对机房内的网络服务器、各类生产经营应用的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进行日常巡视,并填写《网络运行日志》〔附录A〕记录各类设备的运行状况及相关事件。

4.1.2

对于系统和网络出现的异常现象信息管理部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处理方案,采取积极措施,并如实将异常现象记录在《网络运行日志》〔附录A〕。针对当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重要的问题应将问题描述、分析原因、处理方案、处理结果、预防措施等内容记录在《网络问题处理跟踪表》〔附录B〕上。部门负责人要跟踪检查处理结果。

4.1.3

定时对相关服务器数据备份进行检查。(包括对系统的自动备份及季度或年度数据的刻盘备份等)

4.1.4

定时维护OA服务器,及时组织清理邮箱,保证服务器有充足空间,OA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4.1.5

维护Internet

服务器,监控外来访问和对外访问情况,如有安全问题,及时处理。

4.1.6

制定服务器的防病毒措施,及时下载最新的防病毒疫苗,防止服务器受病毒的侵害。

4.2

客户端维护

4.2.1

按照人事部下达的新员工(或外借人员)姓名、分配单位、人员编号为新的计算机用户分配计算机名、IP地址等。

4.2.1.1帐号申请

新员工(或外借人员)需使用计算机向部门主管提出申请经批准由信息部门负责分配计算机、OA的ID和邮箱。如需使用专业软件(财务软件等)则向财务主管申请,由财务主管分配权限和帐号密码,信息管理部人员负责软件客户端的安装调试。

4.2.1.2

使用

4.2.1.3

帐号注销:员工离职应将本人所使用的计算机名、IP地址、用户名、登录密码、生产经营专用软件等软件信息以书面形式记录,经信息管理人员核实并将该记录登记备案。信息管理人员对离职人员的公司资料信息备份以及拿到人事部门的员工离职通知单,方可对该离职人员所用的帐号信息删除。

4.2.4

网络用户不得随意移动信息点接线。因房屋调整确需移动或增加信息点时,应由计算机管理人员统一调整,并及时修改“网络结构图”。

4.2.5

为客户机安装防病毒软件,并通知和协助网络用户升级防病毒疫苗。

4.3

系统及平台软件的管理

4.3.1

系统及平台软件采购

4.3.1.1

由信息管理员提出相关系统软件的采购及升级申请,填写《软件引进、升级审批表》〔附录D〕,经部门主管及公司领导批准后采购。

4.3.1.2

应将原始盘片、资料、合同及发票复制件归档案保存,以备日后查询等。

4.3.1.3

应办理软件注册手续,并将软件认证号码、经销商和技术支持商相关信息填入《软件信息表》〔附录C〕。

4.3.2

系统、平台软件的管理

4.3.2.1

信息管理人员负责软件的安装。

4.3.2.2

信息管理部门保存和使用软件的复制盘片,也可根据需要从档案借出原始盘片,复制相关资料留存使用。

4.3.2.3

信息管理人员应及时下载系统及平台软件的相关补丁程序,并与原系统进行配套管理和使用。

4.3.2.4

信息管理员负责将软件商信息记录在《软件信息表》〔附录C〕,就软件技术问题与软件商联系,并负责软件的升级。

4.4

软件维护

4.4.1

用户向信息管理人员提交软件维护请求。接到请求的信息管理人员应及时提供维护服务,并填写《维护记录》〔附录E〕。

4.4.2

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处理人应及时与信息管理员沟通,信息管理员组织研究解决方案,及时处理问题。

4.4.3

应记录处理问题的方案及结果,信息管理员定期组织交流,总结汇总各种软件的问题,以便改进软件,积累经验,提高处理问题的技术水平。

4.5

软件的借用

4.5.1

用户需自行安装系统和专业软件时,应填写《软件借用记录》〔附录F〕,办理借用手续。

4.6软件有效版本管理

4.6.1

信息管理员应建立系统、平台、专业、管理软件的有效版本清单,并定期,格式见《软件有效版本清单》〔附录G〕。

4.7

数据备份管理

4.7.1

服务器数据备份

4.7.1.1每周应至少做一次U8、金碟数据的备份,并在备份服务器中进行逻辑备份的验证工作,经过验证的逻辑备份存放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中,至少同时保留两个完整的数据备份。

4.7.1.2

每周至少对文件服务器和财务等生产经营用服务器做一次数据备份。

4.7.1.3

应对数据库进行自动实时备份。

4.7.1.4自动或手工备份的数据应在数据库故障时能够准确恢复。

4.7.2

管理信息的备份

4.7.2.1

各部门应定时对管理数据进行备份。

4.7.2.2

每年的1或2月份,计算机人员应协助职能科室对上一年度的管理数据进行备份、标识并归档。

4.8

计算机病毒防治

4.8.1

在服务器和客户端微机上安装病毒自动检测程序和防病毒软件,信息管理人员应及时下载防病毒疫苗,用户应及时下载疫苗并检测、杀毒。

4.8.2

在向微机及服务器拷贝或安装软件前,首先要进行病毒检测。如用户经管理代表批准安装外来软件,应经过计算机人员对安装软件进行防病毒检测。

4.8.3

对于外来的图纸和文件,在使用前要进行病毒监测。

4.8.4

送外维修和欲联网的计算机必须经过病毒检测后,方可联入网络。

4.8.5

为了防止病毒侵蚀,员工和信息管理人员不得从internet网下载游戏及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在服务器或关键客户端微机上安装、运行游戏软件。

4.9

文件服务器的管理

4.9.1

文件服务器中为用户预留了一定的存储空间,存放重要文件、设计图纸和阶段成果,以避免在本地硬盘遭到损坏时丢失文件。

4.10

系统保密制度

4.10.1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和义务

4.10.1.1

系统管理员应由主管领导批准设立,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应对所管理系统的安全负责。

4.10.1.2

系统管理员不得擅自泄露其他用户的用户名及密码,不得为员工检索其他人员信息和企业保密信息。

4.10.1.3

因工作需要,经主管领导批准,系统管理员可以为用户检索、打印企业信息,但应妥善保管打印件,并对作废内容及时销毁。

4.10.1.4系统管理员不得随意修改合法用户的身份,确因工作需要应得到主管领导的批准。

4.10.1.5

系统管理员应遵守保密制度,不泄漏企业信息。

4.10.2

用户的职责和义务

4.10.2.1

用户有权以自己合法的身份使用应用系统。

4.10.2.2

用户不得盗用其他人的身份登陆网络或进入应用系统,确因工作需要需征得本人的同意。

4.10.2.3

用户应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并三个月更换一次密码,以保证数据安全。

4.12

基础线路建设管理

4.12.1

在进行网络系统基础线路新建或增加时,系统管理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及专业公司尽可能的从整体性、先进性、可拓展性等方面规划建设,有公司网络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12.2

基础建设完成后,将基础建设所涉及的图纸、标识等竣工资料保管整齐,以备后续的增添及维护。

4.12.3

在日常维护中,如有增加或改变走线方向等,需在原有资料上作好相应更改。

4.12.4

在重要线路或容易遭受破坏部位,应设立警示牌或其它警示标志,以保护基础线路。

4.11

重大操作事项审批制度

4.11.1

涉及到服务器系统、网络、数据库安全的操作应填写《重大操作事项审批表》〔附录I〕,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运行系统的相关配置。

4.11.2

部门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及专家讨论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安全措施和操作步骤。

4.11.3

经批准的重大操作需做充分的实验和准备,并验证其可行和安全后,由两人以上共同操作。

4.11.4

对管理软件的重大操作和维护应执行重大操作审批制度,不允许对运行的软件进行

直接调试和试运行。

4.11.5

在重大操作实施之前,应做好系统的备份。在实施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操作过程,以保证实施过程发生意外时能将系统恢复到实施前的运行状况。

4.12落实安全责任

4.12.1

对于新上岗信息管理人员,应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岗位标准、计算机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落实安全职责。

4.13

质量改进

4.13.1

对于发生的系统、网络、服务器故障,应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采取质量改进措施。

4.14

网站建设

4.14.1

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对网站的维护、更新、推广,负责对外栏目及管理文档栏目管理密码以及访问密码的设置。

4.14.2

各部门设立一名信息采集员,每个月负责采集该部门的信息,交到信息管理部门,信息管理员负责将信息更新到网站。

附录A:

网络运行日志

日/月/年

时:分

问题记录

巡视人

签字

注:

(1)

简要记录发现的问题及问题处理结果。

(2)

针对当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重要的问题应填写“网络问题处理跟踪表”。

附录B:

网络问题处理跟踪表

日/月/年

网络出现问题时间

填表人

问题描述:

原因分析:

处理方案:

处理结果:

预防措施:

执行人

跟踪人

完成时间

附录C:

软件信息表

序号

软件名称

采购日期

软件开发商信息

名称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网址

附录D:

软件引进、升级审批表

软件(项目)名称

软件开发单位

申请部门

负责人

软件引进、升级意向(软件功能、引进的必要性等,由负责人填写):

签署/日期

/

主管领导审批意见:

签署/日期

/

附录E:

维护记录

申请人

部门

申请时间

维护需求:

处理结果:

签字/时间:

/

维护验收:

签字/时间:

/

用工用料明细

工作内容(或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或单价)

处理人

协助处理人

耗时

注:

(1)

本表适用于计算机管理人员对客户端提供的操作系统、管理软件、硬件设备的维护,以及设备外送维修服务。

(2)

客户端维护由用户验收,外修设备由计算机管理人员验收。

附录F:

软件借用记录

软件名称

盘片/资料

借用人

借出时间

应归还时间

归还时间

经办人

附录G:

软件有效版本清单

序号

软件名称

软件编号

登记日期

使用部门

备注

附录H

用户信息表

部门

姓名

员工代码

域(组)

用户名

登陆密码

ERP系统登陆密码

OA系统登陆密码

U8系统登陆密码

附录I:

重大操作事项审批表

申请事项

申请人

存在问题

预期成果

可能产生的问题

预防措施

所需准备

操作步骤

参加人员及分工

审评人员签字

操作时间

批准签字

篇3

1、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班组长和工程项目负责人等、各级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担负各级危险作业生产许可审批和监护的人员(如:动火审批、监护;涂装作业审批、监护;可燃性气体测爆、测氧;密闭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监护等)都必须经培训并取得审批、监护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3、国家和船舶行业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操作、电焊、气焊与气割、起重机械指挥、起重机械作业、企业内机动车驾驶、涂装作业、压力容器作业、压力管道作业、电梯作业、船用高空吊蓝作业、危化品相关作业、有毒有害有限空间作业、脚手架搭设作业等,应按照规定,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关培训机构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并按期复训。

4、新进入公司的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经各级考核合格才能安排上岗,同时各级教育必修进行规范的记录。

5、凡变换工种岗位或离岗达3个月重新回到原岗位的人员、以及员工因工负伤歇工天数超过3个月后返岗的,应接受转岗和复岗二、三级安全教育,由用工部门负责实施。

6、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生产新产品时,应对参与生产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相应新施工工艺安全操作规程,风险辨识和应急防范措施的安全教育。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物产中大公用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产环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物产环境防范和处置事故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物产环境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物产环境本部、各子公司及所属企业(以下简称“各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本制度所指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指应对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而开展的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和应急评估等全过程管理。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相关规定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物产环境成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公司董事长担任组长,总经理和分管生产安全的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其他领导为小组成员,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运营管理部门。

第五条  物产环境对本级及各单位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各单位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六条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是本单位应急管理领导机构。

第三章  管理内容

第七条  各单位应当针对重大危险源、重要生产装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要害部位、关键生产环节、危险生产与作业场所、公共聚集场所及重大活动,开展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突发生产安全事件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生产安全事件,编制生产安全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并建立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培训、演练和审核备案等管理制度。

第九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建立本单位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条件的企业,应当与周边应急救援力量签订协议,为本企业应急救援提供保障。按要求购置和储备与应急处置救援需求相适应的应急物资装备。

第十条  各单位应当鼓励和支持应急管理方法、应急技术、应急装备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保障应急资金列支渠道畅通,确保应急物资装备和应急救援响应资金及时到位,足额保障。

第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全员应急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和针对性训练,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针对不同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定期或有计划地分层级、分类别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及综合演练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并对演练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新制定或修订的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应当及时组织演练。

第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对于发现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及高后果风险因素,应当及时组织开展隐患治理工作,加强事故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监测预警。

第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认真落实应急值班制度,接报信息后应当按照规定时限报送,落实领导批示,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准备,并做好事态跟踪工作和后续工作。

第十六条  各分(子)公司应当明确并落实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突发紧急状况下的直接处置权和指挥权。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当立即下达停止作业指令、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或组织撤离作业场所。 

第十七条  事发单位应当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需要划定警戒区域,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时疏散和安置事故可能影响的周边居民和群众,劝离与救援无关的人员,对现场周边及有关区域实行交通疏导。必要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实行隔离保护,重要部位、危险区域应当实行专人值守。 

事发企业应当在不影响应急处置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及时收集现场照片、监控录像、工艺设备运行参数以及应急处置过程等资料。任何人不得涂改、毁损或隐瞒事故有关资料。

第十八条  事发单位或现场应急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及时、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及上级单位报告事故情况,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当地方人民政府或上级组织开展现场应急救援时,事发单位或现场应急机构应当接受地方人民政府或上级组织的统一指挥,并持续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九条  事发单位应当及时对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上报事故调查组和上级主管部门。

第四章  考核奖惩

第二十条  物产环境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业绩考核,按照年度《安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所属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第五章  附  则

篇5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企业各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对企业市场活力提升、制度改革和文化建设等有至关重要作用。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前识别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安全风险,有利于采取有效控制手段规避风险,促进企业档案安全管理建设,防患于未然。本文以H企业为例,在调研基础上探讨企业档案信息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控制手段。

一、H企业概况

H企业成立于2013年,主要经营金融板块、产业发展板块、城市功能性设施板块和出资人板块等四大业务板块,是战略性投资的融资平台和产业项目、城市功能性项目的先行战略投资者。[2]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档案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H企业档案工作实行二级管理制,第一级管理是指由公司综合部负责统筹管理全公司的文书档案工作,第二级管理是指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档案资料使用管理工作。综合部的档案按文书、科技、财务、人事、声像、实体6种档案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公司用OA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日常管理,将部分重要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加以保存。

二、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识别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识别是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确认。[3]在对H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将其所面临的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划分为组织风险要素、人员风险要素与技术风险要素。

(一)组织风险要素

一是,企业重视程度低。企业档案信息效益的产生具有隐蔽性和延迟性,隐蔽性即档案部门投入清晰性和收益模糊性之间的矛盾,延迟性即档案工作的效益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可能显现。[4]企业档案信息无法快速创造经济效益的特点使企业对其重视程度较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投入的资金、人力较少。以H企业为例,文书档案工作人员仅一人且为兼管人员,档案管理投入资金少,专门存放档案的档案柜和档案安全管理设备至今尚未配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的缺乏给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二是,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失。企业迫切需要的档案安全开发、利用及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等相关标准尚未制定,且存在与企业档案工作实际相脱节的情况。[5]以H企业为例,企业成立至今已4年,但尚未建立健全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面对企业档案数量剧增与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失之间的尖锐矛盾,企业档案工作者在处理文档工作时无章可循,业务工作缺乏规范性,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制度的监督约束,档案信息安全缺口随之扩大。

(二)人员风险要素

企业档案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大是造成档案泄密的主要原因。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档案信息的安全。[6]以H企業为例,专职人员自2013年来更换了4人,企业档案管理岗位人员可直接接触记录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发展及科研技术等重要档案信息,随着企业人员离职跳槽向其他公司、行业流动,这部分涉及原企业商业机密的档案信息极可能随之外泄。

企业员工档案安全管理意识弱也会带来安全风险。譬如,各部门档案收集移交不及时,会对企业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带来风险;各部门在档案整理、利用中造成档案载体损毁对企业档案信息的可用性带来风险;企业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篡改档案信息内容,给企业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带来风险等。

(三)技术风险要素

一是,信息系统及硬件故障。信息系统不稳定会导致档案信息数据丢失与损坏,硬件设施故障也会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风险。以H企业为例,公司日常行文均通过OA系统实现,OA系统中流转大量企业管理信息,H企业的OA系统分别于2015年8月及2016年3月出现异常引起系统崩溃,导致部分企业信息数据丢失且无法恢复。

二是,电子文件安全保障技术不成熟。如何保证企业档案系统中电子档案的安全,是现阶段企业档案安全管理的重难点。企业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不成熟,会危及电子文件安全和正常运用。一旦系统遭遇病毒、黑客侵扰或信息载体物理损伤、外围设备技术障碍等,都会给电子文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三、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一)从制度层面进行控制

1.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健全的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档案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如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安全检查制度和档案安全追责制度等,明确企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建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企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存储、读取、利用过程的安全可靠;三是,应急响应制度,建立档案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提高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应急处理制度,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2.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适用。以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适用来实现对档案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不同企业形成的档案信息各有特点,安全保障要求各有不同,企业应根据本单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与需求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具有动态性,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随着新技术、新风险的出现不断完善和更新,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在多变的信息安全风险环境中的适用性。

3.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档案工作者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执行力度的大小关系到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水平。[7]首先,企业应严格要求档案工作者照章管理档案,自上而下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将制度的执行纳入企业管理运行程序,将公司档案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其次,企业管理层要监督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将制度的执行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

(二)从管理层面进行控制

1.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即对企业档案信息和风险控制消减等工作进行安全等级评定,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效果。企业可根据档案信息对企业生产发展作用价值大小、涉密与否来划分重点档案和普通档案。企业档案中涉及企业商业机密,记录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的这部分档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企业的项目档案、科技档案、客户资料以及反映企业发展历程的重大事件相关档案等,可划分为重点档案,其余日常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档案等可划分为普通档案。在对所有档案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对重点档案信息的安全进行重点监控,不同重要等级的档案进行分级管理。

2.人员管理。通过人员管理来控制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的方式有:第一,倡导员工终身学习,针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内涵的拓展、风险要素的类型、应对风险的技术等内容定期开展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培训,丰富企业员工档案信息安全保护理论知识,提高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技能水平。第二,注重对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守护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严守企业档案机密信息的岗位职责内化为员工的职业道德。第三,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因员工离职或跳槽而造成企业机密档案信息泄露。

3.动态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企业生存发展的始终。[8]档案安全管理面临的各类风险要素中,每种要素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联动变化。[9]因此企业应对档案信息安全实施动态管理,即随着新的风险点的产生,相应的保护方案、制度也应随之保持动态发展。此外,动态管理还体现在与外界的动态关联上,企业要与外部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档案信息风险变化的新动态。

(三)从技术层面进行控制

1.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信息安全技术指用于保障信息、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技术。[10]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是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企业可针对不同安全属性的档案信息采用不同的信息安全技术。在数据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档案管理系统用户安全技术等方面强化保护措施,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档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

2.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的更新。档案信息安全建设是基础性的长期工作,构建全面、能力可持续增长的安全防御体系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11]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病毒、黑客技术等档案信息存在的潜在风险,关注信息技术的更新动态,确保企业应用的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与时俱进,为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四、结论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企业生存发展的始终。人员风险要素、组织风险要素与技术风险要素三者综合构成威胁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的风险要素,为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必须从管理、制度、技术三个层面三管齐下对这些风险要素进行有效控制,深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无虞,让企业档案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A/T 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S]. 

[2]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工管委办公室.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简介[EB/OL].[2017-11-01].http://qip.gov.cn/News/Detail/d3ad5db6- 9c0e- 435aa290-9f91a75beecc. 

[3]张霞.档案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及其实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65-167. 

[4]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7-108. 

[5]康旭冉.企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4:6. 

[6]宗文萍.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J].档案学研究,2015(1):34-36. 

[7][9]张锦云,秦垒.基于动态风险评估视角的档案安全管理研究[J].浙江档案,2017(2):11-13. 

[8]吴绪成.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策略简论[J].中国档案, 2012(4):62. 

[10]聶云霞,张加欣,甘敏.信息生态视域下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构建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1): 66-72.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制度创新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国家基础建设的逐步扩大和深化,使得建筑工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在市场还是在资金发面,国家都给与重点支持。不过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其安全事故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且传统项目安全管理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作用下,早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深化发展。因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首要职责。

一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评价体系

通常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测评体系主要由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施工知识、设备管理安全、资金安全以及技术安全管理几个方面组成。因此,在实际安全管理中,我们必须对这几个指标进行重点管理。

1.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项目,其管理具备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其所含因素较广,是建筑企业不可缺少的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是衡量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2.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施工知识。建筑工程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其安全事故主要发生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事故知识上。

3.设备安全管理。项目现场的设备安全包括其使用性能安全以及维护安全。

4.资金安全。资金安全是项目安全的基础,它关乎项目的成本与利润,是建筑企业尤为关心的环节。

5.技术安全管理。技术安全是项目施工得以正常进行下去的保障,它包括操作技术安全、施工技术安全、项目规划安全、危险源头控制安全等方面。

二 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而逐渐兴起来的,由于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速以及社会认识的滞后性,导致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处于低位运行状况,与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和谐之处。

1.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管理基础较弱。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者往往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经常存在违章指挥的情况,重速度、效益,轻安全。另外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也非常落后,经常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形。如某公司南方某大型开发区场地的施工建设,其进行现场爆破时,通常会按照爆破飞石、空气冲击波、有害气体扩散、爆破振动分别计算安全距离及《爆破安全规程》中规定的安全距离比较,取其中最大值设定安全距离,但是现场施工人员及周边防护对象由往往未撤出相对安全的距离,从而导致爆破区域周边设施、环境、生物也遭受损坏。

2.内部控制与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缺失,特别是分包队伍员工教育没抓紧,项目安全培训教育没形成制度化。许多建筑企业在项目的成本管理方面存在诸多漏洞,突出表现在会计假账、坏账、漏账,款项收回等方面,使得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举步维艰。另外,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一般素质较低,流动性大,企业对其往往也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最终使得安全事故频发。

3.管理者的专业知识缺乏。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需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才能制定正确合理的管理措施,但在我国,很多管理者却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致使项目安全管理漏洞频发。另外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也使得管理者跟不上现代企业发展的节奏,难以更新现有的防护技术、设备以及用具等等。

三 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举措设想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制度的创新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1.合理安排管理组织结构与职责。根据企业本身的职能分布与项目属性,制定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并确定各个部门、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层层执行、垂直监督,从上到下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及监督体系,确保项目的顺利执行。

2.制定和形成管理者不定时突击安全检查制度。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要了解项目基层安全状况就必须进行安全突击检查,其重点要检查基层管理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施工现场设备管理、施工临时用电安全防护、安全防护措施、现场危险物品存放等等项目,使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自发形成安全施工的意识。

3.建立有效的安全评估与反馈机制。明确安全评估的各项指标,充分认识到各个安全环节的参数,建立高效、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预先风险分析,评价危险项目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基层施工和管理人员对项目安全管理与生产的意见看法。

4.建立项目安全应急措施制度创新。做好安全事故致灾状态的分析,特别是负面效应造成失控灾害,给供电、供气,以及该、排水系统故障等。可能产生事故的最大灾害状态,作为准备应急人力、物力方案的依据。

5.创新的条件支撑,要在思想上对每个项目有把握可控的观念,努力偿试新的安全管理方法、新的安全管理手段;要在经济激励机制上对项目有绝对的资金投入,项目效益要靠安全来保证;要在培养开拓创新的员工队伍来支撑,不断培训工程技术人员、安全、质量、统计、核算、设备、材料、后勤管理人员,把创新考核纳入项目考核中;要建立健全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安全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四 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过快发展与法律制定的滞后,导致了项目安全管理问题不断。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要想冲破现有格局,走向更大的舞台,就必须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我们应该把安全管理制度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抓不懈、不断创新发展,以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问题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安全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且在社会稳定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生产安全事故高发频发的今天,企业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不良影响都给企业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只有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高的经济效益才能有意义,安全管理在企业的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企业安全管理概念阐述

安全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排名首位,是属于综合管理的范畴,包括对人、机、物、法、环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模式。安全管理的含义是以安全为目的,通过对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消除,发现并识别各种危险源,从而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后带来的损失,通过各种安全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保证企业的稳定、健康、科学发展。安全管理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首要环节,企业要将其作为重点任务来实抓、狠抓。

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把安全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位置,安全管理同时关系着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发展两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上,都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已经被称为“第一管理”。

2.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

2.1管理者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管理者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直接领导者,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没能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重视。对他们来说,安全管理远远比不上经济效益的提高,甚至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甚至以牺牲员工的生命为代价。生产作业过程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员工缺少劳动保护措施、员工加班加点疲劳作业,造成企业生产安全风险系数的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不强还表现在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方面,当需要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以防止事故的发生的时候,一些管理者并没有认真的尽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并没有深入生产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安全管理检查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经不起任何风险的降临。

2.2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差,缺乏安全意识

从企业员工的构成来看,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生产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来自农村,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和很高的素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进入企业后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教育,安全意识不强。虽然部分企业在招聘录用后会对员工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但是更多的企业并没有开展相关的培训,甚至培训也只是形式,没有必要的实际操作环境和情景,缺少必要的实践。所以,在工作中,员工由于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缺失,给自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给自己、给企业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2.3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少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将经济效益摆在了第一位,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怎样提高经济效益上,忽视了安全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管理者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建立健全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制度,生产作业者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由此可见,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制定上有缺失,企业过于关注利益,而忽视了制度的完善能带来的收益。

3.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策略与途径研究

3.1以安全管理网络为基础

以安全管理网络为基础,落实安全责任制的组织保。证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的组织保证是安全管理网络,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组织模式的构成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配备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的调配,明确企业上下各级的安全生产职责。以上海浦东机场航油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性质是中外合资企业,公司一直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主动地解决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此,该公司建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独立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生产部门配置负责安全生产的经理和安全员队伍。同时,该公司不仅在目标责任制管理中加入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制定各级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建立安全生产工作绩效量化考核机制,对事故发生的控制管理实行“一票否决”。浦东机场航油公司还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举行各种专题安全工作培训会议,科学、及时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理论的学习、实际工作的布置和调整。

篇8

(二)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全厂管理人员安全工作月议,听取当月安全情况汇报,部署消除安全隐患措施,并进行会议记录。

(三)专职安全员对全厂范围内安全检查每半天不少于1次,每天不少于2次;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遇较大事故隐患必须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

(四)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各线车间主任)对各自负责的车间工房随时进行安全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每天不少于4次,记录不能为零隐患;遇较大事故隐患必须及时向专职安全员报告。

(五)企业必须以文件形式明确各责任人安全责任范围,依照企业内部检查要求的内容明确职责。

(六)主要负责人每周对专职安全员检查记录检查一次,专职安全员每周对兼职安全员检查记录检查一次,并在记录本上签名。

(一)打非方面

1. 严查合法企业收购非法生产户的产品、有药半成品,严查经营公司向非法生产户下生产订单;

2. 严查合法企业为非法生产户安排产品出口检验,为非法生产户提供贮存场所;

3. 关注非法生产、存储信息,应及时向综治办报告。

(二)治违方面(三超一改)

1. 杜绝超员现象。凡属是1.1级工序工房,必须严格按工房标牌核定人数限员生产,杜绝员工擅自串岗,避免管理人员进入正在操作的生产工房,杜绝生产过程中两名或两名以上员工同时出现在同一操作工房。

凡属1.1级工序无固定操作工房的环节,例如药物运输、药物收晒、药物销毁等,必须杜绝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操作。

2. 杜绝超范围生产行为。杜绝违反许可范围核定类别生产产品,杜绝违反许可范围产品危险等级生产产品。

3. 避免超量现象。1.1级生产操作工房必须严格按核定限量进行操作,1.3级成品库房严格按堆码要求进行储存。

4. 杜绝改变工房用途。凡属药物,含药半成品的生产贮存必须按工房标牌核定的工房内进行,杜绝将药物、含药半成品存放在路棚中,私搭乱建的工房,废弃工房以及无药工房内。

(一)规范生产行为,严格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定的内容范围内开展生产活动,特别是许可范围、产品级别、许可期限、法定代表人等内容;厂内黑火药、引火线及易制爆危险品必须登记台帐,并做到帐实相符;从事1.1级工序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二)规范经营行为,严禁向无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出售产品;严禁向有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出售超经营许可范围的产品;完善产品流向信息登记,所有产品出库,必须粘贴产品流向码,必须有购销合同,建全客户信息档案;购买黑火药、引火线及易制爆危险品必须办理购买手续。

(三)规范运输行为,跨县市运输烟花爆竹成品一律要求严格依法办理《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市内运输烟花爆竹成品随车携带《__市烟花爆竹市内运输调发单》,均必须使用相应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车辆。所有运输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必须使用相应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车辆,并办理运输手续,运输烟花爆竹成品和危险化学品应安排有相应资质的押运员进行押运。

(一)1.1级操作职工必须配备纯棉工作服或防静电工作服,并督促着装。

(二)1.1级操作工房工作台必须垫导电橡胶皮,使用防静电薄膜。

(三)1.1级操作工序生产过程中操作工房必须保持湿度,增加空气湿度,职工应经常洗手,及时消除人体静电。

(四)药物药饼中转间禁止使用扫把,尽量使用湿拖把拖地。

(五)严禁使用纤织袋装亮珠等裸药药物,须使用木箱或防静电塑料箱。

(六)完善企业内部、防火带,特别是药物存放量相对较大的中转库房、药物总库房周边防火隔离带严格按标准要求到位。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①企业21项安全管理制度要有可操作性。

②明确每项制度的执行责任人。

③明确每项制度的工作要求及标准。

④结合本厂实际,制定生产操作规程。

⑤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执行责任人均要以厂内文件形式明确。

2、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如实记录落实情况。

①10类工作台帐对应10项安全管理制度,未设立相应台帐的管理制度应书面记录制度落实执行情况。

②工作台帐、制度执行记录必须如实登记和记录,台帐填写内容要齐,不能漏项和漏日。

③主要负责人是带头执行、督促执行本厂安全管理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每月定时听取制度执行情况,查看登记记录情况,及时指出,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企业21项安全管理制度名录:①安全生产责任制;②药物存储管理、领取管理制度;③余(废)药处理制度;④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带班制度;⑤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上岗审批制度;⑥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⑦安全检查制度;⑧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⑨新产品、新药物研发管理制度;⑩安全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制度;⑾原材料购买、检验、储存及使用管理制度;⑿门卫值班与夜间巡查制度;⒀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⒁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⒂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和管理制度;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公示通报制度;⒅安全员任免报告制度;⒆安全设施验收制度;⒇企业安全责任落实监督考核制度;(21)各工序操作规程。

1、严格药物配方管理

2、严格化工原材料质量管理

3、严格产品结构

设计管理4、严格生产工艺流程管理

5、严格生产设施、工具管理

6、严格生产职工习惯行为规范

7、严格企业产能与产量配套

8、严格静电危害防治

1、落实专人担任值班门卫,严格出入车辆检查和闲人进出;详细登记出入记录。

2、职工下班后,企业必须有专人进行落锁检查,钥匙严禁藏在工库房附近。

3、夜间安排人员对危险品贮存仓库进行巡逻。

4、遇危险品丢失情况,及时如实报告公安机关。

1、制定监控室值班制度,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表上墙公布。

2、生产作业时,专职安全员除下生产线巡查外,必须在监控室看视频。下班后,值守人员除下库区巡逻外,必须在监控室看视频。

篇9

1.安全管理制度要优化

安全管理的前提是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制定有针对性,全面充实的安全制度,可以依据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行业规定等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务必体现出可操作性和时效性,这样的目的是便于形成一套操作性强、完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而且利于一线职工遵守和理解;其次员工的安全意识被进一步提高,便于企业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极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企业也就更加规范化。此外,还要做好预算,保证投入足够的经费,加强完善安全经费的管理制度。

2.施工现场管理要抓好工作

第一,为确保生产的安全,要把握关键施工工序和关键施工对象。钢筋焊接加工、大体积砼浇筑以及脚手架工程等属于关键施工工序范围。另外,危险施工部位也属于关键施工对象。对于上述关键施工工序和关键施工对象这两个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制定专人安全盯岗制,把安全检查制度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施工安全,真正地把责任落实到位。

第二,为保证现场安全,采取多措并举的方案。安全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时,务必要结合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及施工条件。为强化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实施责任追究制,明确各级安全人员的责任。务必依照规定制度,及时提出并纠正各种违规违章的行为。杜绝易燃、易爆等材料,把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提高强化,保证施工安全,施工之前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各项施工方案及施工工序的实施必须在安全员和工程师技术交底工作。

第三,为了保证工程设施、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的安全,制定劳保用具发放制度以及安全生产设施管理制度。一律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种,杜绝无证上岗,专业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负责。应尽量避免赶工作业,因为赶工作业导致长时间工作,精神十分疲惫,就容易瞌睡,特别是夜深时分,容易打瞌睡,进而造成安全事故。

在平时,就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患于未然,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点配备如沙包和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严防火灾发生,因为水利工程往往有很大的规模,广泛分布的施工作业点,以及使用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火灾易发生。综上所述,构建一支消防队伍是很有必要的,且由项目经理和安全人员进行领导,负责组织。

3.专职安全员的配备问题要尽快解决

水利施工单位可按照施工类别、规模大小来决定,配置专职安全人员。对于项目部的专职安全人员,我们可以采用委派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专职安全人员的职能作用,要在企业的委派文件中,对此加以说明,以确保顺利有序开展现场各项监督检查工作。而且,要适时组织开展一些相关的安全教育工作,把项目级和公司级等安全教育工作真正地落实到位。这样一来,在开工前,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接受安全教育,法制和安全意识也会随之增强,作业中更是要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工作人员务必要把自己的操作技能规范一下,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制度。

二、结束语

篇10

1企业改制重组的基本方式与特点

(1)整体改制。所谓整体改制就是将原企业的所有资产净值折合成股份,设立股份公司,原企业注销,原企业股东成为股份公司股东。不仅非公司制企业,如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等可以进行整体改制,有限公司也可以采取整体改制的方式设立股份公司。

(2)部分改制。顾名思义,部分改制就是企业以部分资产进行重组,通过吸收其他股东的投资或转让部分股权设立新的企业,原企业继续保留。部分改制比较适合于大型企业的改制,尤其是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多采用部分改制的方式。

(3)企业重组——涉及到业务重组、资产重组、股权重组、债务重组、人员重组、管理体制重组等。

(4)企业改制后,在隶属关系、管理体制、机构、员工身份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制后新成立的企业一般为独立法人单位,员工为新公司员工。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改制后的企业与原企业之间不再具有“隶属关系”,而关于安全管理由谁负责、由谁监管、由谁考核等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2对改制重组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

国内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的国企改制重组不断进行,企业产权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新的公司与原母公司也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是平等的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原母公司只能以出资额行使股东权利,政府安全监管方面会在一定时期按改制重组前的方式运行,容易出现缺位。现实要求对改制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需有新思路、新办法。开滦集团的基本做法是: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结合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联系开滦集团辅业改制的实际,形成了对改制单位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确保改制过程中安全工作不失控,改制后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档。基本原则是坚持“三个同时”、做到“四个分别”、落实“五个不变”。“三个同时”即:坚持谋划改制方案的同时谋划安全工作,实施改制方案的同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改制后企业机构的同时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好安全管理人员。“四个分别”即:安全指标分别确定、安全制度分别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分别制定、安全考核分别进行。“五个不变”即:无论是相对控股,还是参股企业,在改制前、改制中和改制后均要做到安全管理机构不变;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变;安全管理职能不变;安全管理制度不变;安全工作考核不变。

3对改制重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设计

为了适应新体制带来的变化,出资单位(人)既不能沿用过去那种“行政式”一管到底的传统做法,又不能放弃对这些企业的安全管理,应以安全发展观为指导,从完善机制入手,增强各级领导安全管理创新意识,积极推进安全管理机制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安全工作的需要,对改制单位的安全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为确保改制企业安全工作不失控、安全监管不断档、安全投入有保障,做好改制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尊重事实、依法管理的原则,对改制企业的安全监管按照不同的企业性质,确定不同的监管模式,实施不同的监管职能。

(2)出资单位(人)对全资子、分公司、控股公司(股比占50%以上),应对其实行全面的安全监管及考核。

(3)为确保出资人安全责任到位,出资单位(人)对相对控股公司(一般认为是第一大股东且股比占30%以上),相对控股出资人与新组建的企业双方协商一致,采取合同契约式的安全监管,契约中明确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确定监管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4)对改制重组后成为出资单位(人)参股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这些企业应独立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出资单位(人)不再对其行使安全管理职能,也不再承担新组建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按出资比例承担法律规定的有限责任。但是,在未正式移交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之前,要继续对参股企业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服务,按出资比例承担法律、法规框架内规定的责任。

4新组建公司安全管理

(1)加强安全基础工作,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安全基础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基石,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安全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前提。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改制重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社会环境都发生较大变化,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适时修订、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根据改制后安全管理的新特点,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主体,理顺业务流程,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要对组织机构、工作内容、职责分工以及岗位责任等方面重新进行明确。

(3)修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随着改制重组企业生产规模、业务范围、经营范围等方面的变化,增加了许多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工种;企业改制重组的深入和管理的细化,出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新情况。企业负责人应组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

(4)根据人员重组实际,分层次做好全员安全培训,公司高管人员以学习国家颁布的各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为重点;安全管理人员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培训;对员工重点培训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本岗位应知应会,岗位危险预知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特殊工种的岗位性强、技术特点突出,对安全生产影响大,因此作为重点对象来培训。

(5)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推行安全确认。安全确认是落实规范管理、规范操作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生产作业过程和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使生产作业过程和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应组织开展岗位安全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