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21 17:5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水企业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水企业管理制度

篇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朗,全球化竞争加剧,技术发展迅猛,顾客对产品、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源于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积极调整企业内部的管理措施,以适应国际市场中对企业和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更高要求,完胜这场激烈人才争夺战和企业竞争大战。作为我国GDP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工程建筑行业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水电建筑行业不断进步,同时水电建筑行业也见证和彰显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和程度,因此,水电建筑行业一直都备受我国各级管理人的关注,作为水电建筑行业的主体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电建筑行业的发展。关乎我国发展命运的水电建筑行业发展也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要调整企业内部管理现状,对水电建筑行业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充分的利用,就需要重视对于管理制度的研究。

一、我国水电建筑企业管理现状

建设规范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是我国水电建筑行业发展的必要趋势,其基本前提就是基于对我国目前水电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城市的现代化离不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我国水电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一直处于较快的地位,这种走势和局面使得我国亟需规范水电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将水电建筑行业进一步推进,建设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为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再添一把火。但是,增长背后我们应当更为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水电建筑行业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能推进水电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之于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有非凡的意义,其中,我国水电建筑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突出。

我国水电建筑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员工整体专业技能和素质较为欠缺等问题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制约着水电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制约企业进步的瓶颈因素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已非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类的事务性工作,然而部分水电建筑企业并未转变传统观念,也并未将人力资源管理上升至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而仅还是保留在事务层面,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强。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地位低且专业性不强。现代化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合作,协调枢纽,但是就部分建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看,其地位低下且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专业性不强。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只是没有亦或接受过短期专业培训的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专门性的人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导致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依据自身发展需求所制定的发展政策和措施,在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之时,需要综合考量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环境的变化,通过科学管理方式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从而使得企业达到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状态。但是,我国部分建筑企业由于没有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使得公司内部存在岗位编制、人员配置问题。

四是人才流失严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员工流失的问题,且内部流失员工多为知识性的年轻核心员工。人才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单只是经济上的直接损失,人才的流失带走了其核心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公司的客户群。且这部分人员的流失必然会加重公司的人员重置资本,且导致其工作缺乏连续性,无论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弱势局面。

第二,管理经营制度不完善。

我国水电建筑行业中由于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建筑工程出现结构性矛盾突出,且频频发生的建筑事故和劣质工程建筑,使得水电建筑行业的建筑质量水平亟需提高。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支撑,我国的水电建筑行业在高科技的引用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就导致了其与现代科技的接轨、与国际市场的同步。同时,管理经营制度的不完善,引发我国的水电建筑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同时整体的技术装备呈现出低水准,而进一步的技术改造与水电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升级显得遥遥无期。

二、水电建筑企业规范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水电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将建筑行业产业发展成为在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并逐步将我国水电建筑行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成为了新的发展目标。通过建设规范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使我国的水电建筑行业更富勇敢创新精神并得以盈利。

第一,转变内部结构,保障健康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完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也随之转变,规范、科学和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与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得以长存,并且保持在我国市场变革时期健康发展的保障。改革的演进使得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早已转变成集约型,我国水电建筑企业要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就必须通过建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以此为依托对建筑行业结构进行优化,由此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第二,完善内部管理,追求效益最大化。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可以扭转我国水电建筑行业部分企业存在的管理过程不够科学的现状。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发展目标,由于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权利划定不够清晰、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奖罚制度不明确以及缺少现代化优秀的管理人才。这种种的不科学管理方式就是由于没有建设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而由此将会制约我国水电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优化管理模式,接轨国际企业。

规范、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是水电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必要要求。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革新传统的管理方式,由集权式的传统管理模式进化成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第四,留住核心人才,保证企业竞争力。

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一家国有公司想要获得生存和发展下去的机会,就因该保持核心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体现就是企业内部核心人员的管理运用。建筑企业合理分配薪酬,对水电建筑企业内部薪酬管理体系进行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稳定,最终促进企业保持竞争力赢得效益。究其重要性无外乎,首先,有助于企业吸收引进人才,为了保持水电建筑企业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引进人才,而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就是薪酬体系是否合理;其次,在吸引人才之后,薪酬体系更为重要的作用是留住人才,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危害比没有对人才没有吸引力还要可怕,因此要吸引更要留住。

三、水电建筑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企业管理制度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决策制度以及迎合信息时代的信息管理制度,而要规范水电建筑行业的企业管理制度就需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第一,实现企业以人为本,营造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企业的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因此要实现企业的盈利就需要将人力资源最大化、最优化,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从如何创新员工奖罚体制与员工的长期发展计划考虑,营造企业中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第二,应对繁杂外部环境,夯实现代化企业的决策体制。

纷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必要有一个及时作出风险决策的管理体制。其中建立风险决策机制要能够在企业各项活动以及各部门的决策中都加入风险考虑因素,凡事能够防患并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决策方案。

第三,适应信息全球化国际形势,加入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的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市场距离拉近,同时与增加了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信息化环境的可能性。而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信息管理制度,通过信息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交流渠道,并迅速就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馈。

四、结论

篇2

摘 要 党的十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打造以供水服务为导向的供水企业建设,对于广州供水事业的改革发展、创新转型更具备了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需求。要始终立足于供水服务实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为广州供水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服务

党的十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为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和行为主张。当前,在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部署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打造以供水服务为导向的供水企业建设,对于广州供水事业的改革发展、创新转型更具备了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需求。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将始终坚持立足于供水服务实际,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强化“优质供水 诚信服务”的供水服务理念,持续深入开展树立服务形象的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与监督,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渗透到供水企业建设的全过程。

一、充分领悟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供水企业精神支柱。

(一)强有力的党务工作队伍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保证

在公司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强保障。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有机统一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司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通过多年的培育和积累,公司拥有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的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并以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机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党员、团员和职工积极分子,强有力的党务工作队伍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充分运用企业宣传平台,着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积极策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是凝聚人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公司党委结合企业实际,以常态化的活动开展为切入点,巩固和深化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目前以“春节”“五一”“五四”和“七一”“十一”等节日为载体,开展了系列的专题活动,让广大的党员、团员和职工受到了教育。二是开展常态化的企业文化活动。以道德讲堂和职工日常培训为载体,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三是深化开展对外服务活动。以“党员先锋服务队”“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集市”和“创文活动”等为专题,以提升市民满意度和加强供水服务品牌推广为目的。四是通过加大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力度,持续不断地挖掘先进典型,充分运用企业报专栏、五一劳动者专刊、专题宣传墙报等多种形式,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树立行风形象,激发职工争先赶先的工作热情。

五是创新形式开展活动。例如,公司举办了以“同心同行筑梦广水 起航再创辉煌”为主题的 “微视频”大赛。以新的载体,新的形式,激发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共征集到25个党支部共50部微视频作品。作品以反映职工日常工作为主题,有反映水厂夜班工作的《劳动节之夜》,有反映抄表工作的《抄表陆战队》,也有反映水表研制的《蓝图,从“芯”开始》,其中的20部优秀作品,在公司各单位循环展播,崭新的表现形式,接地气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职工的赞誉。

二、着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当中,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服务水平的提升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始终以“优质供水,诚信服务”为服务理念,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与城市发展和群众需要相适应的供水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成本公开、水质公开、监督渠道公开等公开制度,提升市民用水知情权和服务监督权;推行供水管理所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实施供水区域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现场服务管理水平,提升供水服务工作效率。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法治环境的创造

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运用《广州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广州市用户共用用水设施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有效开展供水服务工作,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以警、政、企的模式成立了总部设在自来水公司的“广州市防范和打击涉供水违法犯罪中心”,严厉打击破坏供水设施、偷水盗水行为,为城市良好的供水用水环境的形成奠定了基基础。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管理制度的制定

供水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尤其是企业信用体系和职工的基本道德规范建设,使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管,只有以制度为保障,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扎根于企业现实之中;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约束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符合广大职工的利益、符合企业发展要求。

(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创新活力的激发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在自主创新方面硕果累累。近年来,“智能水表”、“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饮用水安全主题)研究等多项专利技术的诞生,为公司在供水计量、水质处理、供水管网调度等运营管理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充分落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执行力,以服务提升为着眼点,打造供水企业品牌

篇3

1预防进学校,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缺少经验,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犯罪行为侵害。2014年3月,全国发生多起幼儿园为提高出勤率,在未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长期给幼儿服用“病毒灵”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事件发生后,昌邑区检察院预防局联合区教育、食药监、公安部门,对辖区内35所中小学和12所幼儿园饮食安全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民办幼儿园办园情况,分析校园安全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24项,确保了学生、儿童饮食安全。“管理和监督乏力是‘病毒灵’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预防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侵犯未成年人权益事件的原因:“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现在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多以民办为主,许多地方学前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人员很少。幼儿园往往是园方‘一家独大’,孩子入园后,似乎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家长未经许可,不能入园,接送也只能在门外。家长即便对于幼儿园教授的课程、提供的服务有质疑,也因担心自己的小孩可能会被园方另眼看待而选择沉默和服从。”预防局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与监管,明确职责,做好预防,增强工作主动性;严格执行办园标准和资格期限,定期检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取消其继续办园资格;让家长更广泛地参与到幼儿园的运行与管理当中,对园内的饮食、教学等进行考察并提出意见,督促园方改进。预防局结合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典型案例,利用3个月的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进行警示教育11次,悬挂宣传条幅32幅,举行图片展览8次。在此基础上,预防局协助区教育局制定并严格执行了办学资格审查制度、幼儿教师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全区教职员工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校园环境明显改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2预防进企业,保障辖区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篇4

[关键词]水务企业;电气自动化;加强管理

众所周知,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受到了各方的严密关注,这也给我们水务企业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直接关乎水质安全的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务企业的设备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安全供水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要保证水务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转,前提是有一个与企业具体情况相适应的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一、从综合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入手

水务行业虽然是国家众多行业中的新兴者,但从诞生之始就处于不断的变革和发展当中。与国外同类行业相比,我国的管理特别是设备管理工作相对落后,为促使国内企业更稳步地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务企业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完善设备档案管理。无论是当前的网络时代,还是原来传统的工业时代,企业资料库的建立和完善都是必须要有的环节。因为电气技术设备档案的存在,可以真实记录各项电气设备的进厂日期,及其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故障及其出现原因、改进部位还有处理方法。在设备技术资料搜集完善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进口高新设备资料看不懂的意外情况发生,我们的相关部门要配备相应的攻关人员做好设备使用资料的翻译工作。

其次,要规范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当全新设备投入使用之前,管理部门要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针对设备操作、维修养护资料不全的问题开展工作,根据查阅到设备的说明书、使用手册及养护条款,编订符合水务企业具体情况的设备运行安全操作制度,进一步明确新设备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和方法,落实设备生产安全责任。最终确保设备的管理工作可以按照明晰的章程来进行,让每一项管理工作都能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单位。只有规范管理,才能使得各项设备在水务企业生产中的生产功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加强设备使用现场管理

要揽瓷器活,就必须得备好金钢钻。要确保水务企业水质生产水平全面提高,就必须加强各项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切实规范各具体设备的操作和责任,保证设备的完美工作状态。

第一、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也要做到无空白的安全检查。

水务企业将设备配发到各个工作单位之后,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设备投入使用以后的管理工作。要按周对设备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要求各岗位员工严格执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定,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组织安全问题讨论并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是为了确保设备运转的安全与正常,更是为设备使用者――员工的安全负责。

第二、在设备现场运行中,要进行不间断维护。

水务企业要建立部门管理与职工管理结合的模式,要坚持日常养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以日常维修养护为主,认真做好水务企业内生产设备的现场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设备巡检,争取在设备故障出现之前,发现相应的征兆。具体可以通过查看设备的电流及电压正常与否、设备运行的必要附件齐全与否、细听设备运行中有未出现杂音;触摸设备看其运行时温度正不正常;以及注意空气中有没有异常气味等等方式来开展巡查。

第三、加强推选已有管理方法的同时,注意寻求电气设备管理的新途径。

城市用水不间断这一特点,给水务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工作压力,相应地设备的磨损也会不间断的发生。因此管理部门要注意引进新设备运行监测技术系统,以弥补人工巡查无法检查不到的空白处,进而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以低压电气自动化在水厂监控系统为例,该系统可以连接企业低压电网的元件,并且对于正在运行中电气设备进行全程控制,在设备出现工艺性故障时,能够及时可靠的启动,严防生产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其控制流程如下

系统装置联网后,系统控制人员就可以在后台直接监控各配电现场低压开关的分/合情况,实时了解电压、电流的动态变化,并随时记录事件报警顺序显示、历史曲线等,方便随时掌握水厂设备的运行状况。

三、抓好参与设备管理的人员素质提升工作。

水务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企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生要保证。促进员工整体素质建设,企业要注意:第一,由于水务企业中多为技术含量高的自动化控制体系和高水平的水电设备,在设备投入使用时,企业要做好对员工的设备使用和检查知识培训,以便增强员工对于设备的应急处理能力,最终达到保障水务企业生产的安全与稳定。

四、倡导社会对水务企业的间接管理,实现

水务产业的一体化市场经营

原先,我国的水务企业投资、管理、经营主要由各级政府直接进行的,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的加快,水务工作被进一步的推向了市场。逐渐要求城市水务实现政企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分别建立高效的政府管理与企业经营制度,正确处理水务主管部门与水务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相关部门主要做好该市场的准入与退出监管工作,还有产品、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监管工作,另外,还要在条件允许时,进行水务产业整合,实现一体化市场经营,结束资源多方管理的粗放式经营状况。这样,倡导对于水务企业的间接管理,也是对于水务企业中包括设备管理在内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监督。

小结

水务企业设备综合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各水务企业要做到科学地管理设备,合理地使用设备,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完好和长期使用。这对于当前水务企业现代化设备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关于集中式供水水厂管理方面的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0(24):162

[2]黄卫权.自来水厂中电气自动化的运用[J].科技创业家.2011(1):131

[3]李寅权.大力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J]. 振兴吉林.2012年第1期:30-31

[4]郭太圣,赵洪杰.现代化水厂设备管理新思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7)

篇5

更新理念深化改革

公司实现迅猛发展

―——日益发展壮大的××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黑龙江省××*市主要供热企业之一,其前身是××矿业集团水暖公司,20__年整体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852万元,主要经营项目为供热、供水和物业管理,具有供热、供水和物业管理资质、压力管道安装资质,获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国家供热协会和省供热协会会员。公司现有员工570人,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燃煤锅炉房11座,换热站16座,经营性供热总面积已达到200万平方米,担负着双鸭山市尖山地区1/2以上的供热工作任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就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步伐。我公司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整体改革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先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积极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坚持以“发展为本,追求诚信”的企业理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大胆探索适合我公司供热体制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新举措。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实现产权多元主体,公司向市场化平稳过渡

国有供热企业经营缺乏活力、管理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于产权主体单一等传统经营体制造成的。我公司在改制过程中,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公司的各项管理,引进多种融资渠道,以“发展为本,追求诚信”的理念,以扩大“两供”市场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逐步实行对内集资入股,对外招商入股、债转股等多种经营模式,通过债转股,引进外来投资312万元,减少了负债率,实现了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问题。同时,通过经营者持大股,管理层相对控股,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建立健全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企完全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主体,加快了向市场化进程推进的步伐。

二、深化内部配套改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改制本身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搞活企业,创新创效,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才是改制的最终目标。我公司以此次改制为契机,在改制后全面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调整管理思路,增强管理实效。文秘站版权所有

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对管理人员岗位重新定岗、定编、定职责,实行竞聘上岗;在用工制度改革上,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优化组合、按考试与实践操作成绩逐级聘用;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坚持“效能优先、绩效挂钩”的原则,全员实行绩效工资制,易岗易薪,岗变薪变,动态考核,动态管理,人均工资比改制前增长了*个百分点。

通过进一步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型人事用工制度和薪酬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增强了公司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转变企业经营理念,逐步形成现代化管理体系

公司对企业内部实行现代化管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按照由“单纯核算型向经济效益转变,由服务型向有偿服务型转变”这一工作思路,积极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使其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逐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公司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经营管理方案,与基层单位签订了经营管理合同,将财务指标和奋斗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和承包人身上,实行工效结合,奖罚兑等,契约化管理。同时,我们根据公司行业特点,采取了一系列增收节支、提效降成的工作措施,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公司减少了损失浪费。

为确保公司持久发展,我们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首先,公司自筹资金安装微机局域网络,实行网上批阅文件,并在完善供热、供水微机监测系统和收费微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设备、材料、人力资源、指纹签到等微机管理系统,逐步形成现代化管理体系,为公司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以人为本、追求诚信,创建学习型企业文秘站版权所有

当今形势,企业只有因地制宜,全力以赴地把自己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企业,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获取丰富的知识资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迎接时代挑战,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生存和发展。

我们把学习自觉导入企业管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的。通过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理念,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氛围,建立完善的学习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成为具有人力资源挖掘和再造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同时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企业可持 续发展为目标,以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为工作主题,围绕造就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外向人才队伍和高技能员工队伍,构筑全方位、全员化学习教育体系,培育企业文化和创新精神,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持久竞争力。形成全员岗位学习培训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一支素质高,具有现代经营理论、掌握科学管理知识、富有创新开拓精神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掌握高新技术、善于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支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招商引资及市场拓展能量大的外向型经贸人才队伍;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文化素质高、适应先进工艺技术、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技能人才队伍。

公司注重对各种相关业务资料及培训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以便查阅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加大了对全员的培训力度,凡是集团公司举办的涉及公司业务管理的长、短期学习班,即使是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学费,积极派送相关的部室人员参加学习。几年来,公司共派*人次参加*期各类培训班,员工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到了学、用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6

[关键词]供水营销;营销体系;营销策略

随着水务市场化改革迎来第二十个年头,水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昔日的“水霸”已归位于普通的服务性行业,面对潜在的竞争对手,供水营销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新时期在“互联网+智慧水务”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是供水企业成长的动力,也是供水企业生存的前提。因此,供水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供水营销管理体系,运用营销工具,实施营销策略,为公众提供系统的、有特色的服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认可,达到企业持续盈利的目的。

1供水营销现状

供水营销起步比较晚,现代市场营销策略的理念及实施仍在探索中。供水营销是供水企业产、供、销三要素中的“销”要素,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供水营销属于区域垄断性产品服务营销。供水企业通过供水管网将自来水输送到用水单位和用户家庭,水的消费和服务基本同时进行,用户是消费者,企业是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从消费主体看,供水营销主要以自来水厂所在的城市区域内的单位和居民为消费主体,消费对象存在局限性;从细分目标市场看,供水企业的细分市场主要以政府制定的自来水用途为标准,一般包括生活用水、非生活用水、特种用水等。

2供水营销存在的问题

2.1代收费用过多、价格虚高

自来水作为关系民生的特殊商品,其价格实行政府定价,价格听证会是政府制定城市供水价格的基本制度。城市自来水的价格原则上取决于供水企业的供水成本,在价格听证会上,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即要考虑供水成本,还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支付能力,后者是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供水价格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低于供水成本,供水企业无法通过供水价格弥补供水成本。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供水主管部门出台文件,要求城市自来水价格中代收污水处理服务费、水资源费、水闸控制工程费和垃圾处理费。消费者缴纳水费按照自来水到户价格计算,自来水到户价格由基本水价和代收费用构成。代收费用过多,拔高了自来水的到户价格,挫伤了用户的消费欲望和缴费积极性。虚高的自来水价格,增加了水费回收的难度,加大了供需矛盾。水价偏低、价格虚高、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供求关系,制约了供水企业的健康发展。

2.2服务理念淡漠、服务方式有待改进

作为服务行业,供水企业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自来水及快捷、高效、方便的服务是供水企业的责任。由于受长期的国企垄断经营理念影响,供水企业的服务仍停留在“三来一投”上,即建立供水服务热线、用户诉求转职能部门、每月出分析报表。对如何为用户提供快捷、高效、方便的服务,如何通过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为企业寻找新的增长机会认识不足。具体讲就是以用户为导向的服务意识和理念淡漠,服务方式有待改进。在服务理念上,对用户的需求变化认识不足,老百姓拨打水务热线后,服务人员不能保证很快到用户家中。在服务方式上,企业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软件结合有待提高,微信缴费、电子发票、网上咨询等业务未能满足用户线上操作需求。服务水平专业化较低,团队组建、人员培训不足,员工的着装、用语不够规范。服务缺乏跟踪,服务机制需要完善,服务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全过程的跟踪服务机制。

2.3顾客关系紧张、用户缴费意识不强

自来水是商品,供水价格是自来水的使用价格,用水单位和用户家庭按水表计量,按使用水量缴纳水费,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实践中由于自来水的长期福利性,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养成按时缴纳水费的习惯,偷盗自来水和破坏供水设施设备的现象仍然存在,且手段越来越隐蔽、方法越来越多样,供水企业和用户存在对立紧张的关系。传统的手持帐卡抄表模式,主要靠抄表员、录入员、复核员等人工来完成,不仅程序烦琐、效率不高,而且很难保证在抄表、填卡、计算、录入过程中不出现错误,增加了企业与用户在水费结算过程中的矛盾。水量、水费能否按时足额回收,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4市场营销观念淡薄

由于业务上的垄断性,供水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从经验型转变到科学型。在营销理念上,没有建立大营销理念,意识不到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和意识。在营销管理上,不注重现代营销团队的组建,不善于运用营销工具、营销策略打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关心营销人员的培训,营销人员的素质较低、缺乏创新能力,既有营销理论知识,又有市场搏击经验的人才匮乏。在组织架构设置上过于行政化,管理层级过多,企业高管层很难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在营销策略实施上,公共关系营销策略的运用具有局部性和不稳定性,难以为企业创造和寻求新的增长机会。

3供水营销策略实施探讨

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开展营销活动和营销计划,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或服务而实现企业盈利目标的过程。

3.1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是营销策略中最容易调整的因素,自来水价格由政府制定,价格策略反而成为供水营销策略的制约因素。政府定价受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约束,因此供水企业必须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自来水价格制定的特性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性,灵活机动地运用价格策略,为自来水价格的调整寻找机会、创造条件。针对供水价格偏低,建议在价格听证会前,供水企业定期向价格主管部门上报供水企业定价成本明细表,详细查摆影响供水成本的因素和上涨比例,如电费、原材料费、人工成本等,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在价格听证会中,真诚如实的回答人大、政协及公众代表的询问和质疑,全面介绍企业面临的困难和窘境,取得听证会代表们的支持。价格听证会后,及时宣传听证会审议结果及价格调整幅度,赢得公众的理解。水价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了改进现行供水价格体制滞后的弊端,国家发改委发文指出“完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为供水价格体系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供水企业应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政策的内在精神,积极探讨城市供水价格体制改革方案,为价格策略的实施创造条件、寻找机会。针对自来水价格中代收费用过多,供水企业应及时争取政府供水主管部门公布自来水价格中代收费用的相关文件。在服务大厅张贴自来水价格明细表,详细列举代收费用及价格。在水费发票上将基本水价和代收费用标注清楚,使用户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是基本水价、哪些是代收费用,在用户心目中剔除自来水价格中虚高部分,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通过对政策法律法规的解读,积极寻找调价机会,实现企业“以水养水”的发展目标。

3.2服务策略

服务是无形的,作为一种竞争手段,在企业营销策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自来水的生产者、供应者,供水企业应当意识到供水服务是自来水产品功能的延伸,供水企业不仅要在供水水质上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在供水服务上赢得用户的信任和点赞。基于用户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供水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量化快速高效服务的标准,对拨打热线的用户要积极响应、快速服务,服务质量优、效率高,让用户感到舒心、温馨。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强化服务人员的组建和技能培训,规范服务人员的着装和用语,统一服务人员的工具配置,让用户感到开心、放心。完善服务机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城市《供水条例》制定企业一整套的服务制度和服务标准,合理设置抢修网点,有效缩短服务半径,有计划地更新改造老旧小区居民供水管网、居民水表出户,增加用户获得感,让用户感到暖心。优化服务流程、强化过程监督,升级服务热线系统,减少热线下单、接单流程,完善回访机制,满足用户的被尊重感,让用户感到帖心。建立营销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团队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根据城市供水管网的走向,在地势略高、距离较远、压力偏低的供水区域安装自动管道加压泵,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让用户感到知心。通过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供水服务,提高了自来水产品的“含金量”。

3.3顾客关系策略

关系营销理论是基于保持顾客忠诚度提出来的,其核心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关系导向,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实现企业盈利的目标。就供水企业服务不间断的特性而言,供水营销具有持续性;自来水的消费主体为企事业单位和城市居民,供水营销又具有广泛性;供水营销的服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供水营销还具有严肃性。因而,供水营销策略需要兼顾所有的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从企业的营销角度而言,大用水户不仅仅对企业产品消费较大,而且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做好大用水户的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因而,大用水户的关系营销是衡量供水营销是否成功的关键,关系着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大用水户的营销策略有:建立大用水户档案,及时掌握了解大用水户的用水变化情况、做好用水量的需求和预测,维持与大用水户的良好关系;定期对大用水户进行回访,了解大用水户的生产规模、企业效益、用水高峰期,对大用水户进行动态管理;在企业内部增设大客户营销经理,对大用水户开展“一对一”的服务,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与大用水户的距离,满足大用水户的自我满足感,赢得大用水户的信任;引进先进的技术,尝试先进的大表远程监测技术,通过在线实时监测大用水户水量、水压的变化,捕捉大用水户的用水规律,对异常水量及时提醒、反馈,增进双方的合作关系,实现双方共赢。

3.4公共关系策略

公共关系策略是指包括被设计用来推广和保护一个企业形象或推广它的产品的各种计划。自来水涉及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供水企业不仅要有“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的职责和担当,而且还要有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愿景和使命。这就要求供水企业必须善于运用公共关系策略,通过公共关系策略的实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舆论和积极向上的外部评价环境。调查显示,公共宣传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大约相当于广告的5倍。借助新闻媒体、地方重大的会议、用户互动、水厂开放日等公共关系活动,供水企业以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形式,展示企业在自来水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方面所做的努力,彰显企业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所克服的困难和窘境。以专业的知识介绍自来水的沉淀、过滤、消毒、入库、管网输配等工艺流程,让公众了解自来水的由来和分流到用户家庭的全过程,倡导节水意识,杜绝偷盗水现象,营造外部积极的评价环境。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上服务厅等在线服务,宣传用水知识、停水信息、解答用户的疑惑、受理居民网上报停和过户等业务,引导用户消费习惯,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参与政府主办的“政风行风热线”、“3.15消费者权益”、“全国安全月”,社会赞助、救助和捐赠等公共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度,塑造供水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

4结语

篇7

关键词:规制理论;自然垄断行业

一、西方规制理论综述

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约束企业行为,抑制垄断,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优化配置,保护公众利益,规制理论应运而生。它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通过法定的权利和规则,运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行为主体资格、行为、权益的干预和管理。政府规制是直接的作用于企业,约束和限制企业的行为,它有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两种。随着规制理论在西方国家处理各种市场问题中的应用,它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激励规制理论。

1、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公共利益理论主张在市场出现失灵的情况下,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政府就得出面对相关领域进行经济干预。理查德?波斯纳认为,这个理论有两个重要假设:一是如果让市场任其发展,那它将是极端脆弱的,并且容易出现运行缺乏效率和公平的情况;二是政府的规制行为几乎没有成本。根据这个理论,规制应当出现在集中度高且具有外部性的产业中,为公众谋取最大的福利。但该理论还存在很多缺陷。首先,该理论没有说明规制对社会福利的追求是如何进行的;其次,该理论关于政府规制成本为零的假设不符合实际。在政府处理市场问题时,往往存在很多交易成本、权力寻租成本,具有隐性特征。

2、规制俘虏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认为,特定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制的提供是为了满足特定集团的利益需要。它是为了提高某个行业的利润水平,并不是代表公众的利益。该理论是由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发起的。他们认为,政府的基础性资源是强制权,它能使社会福利在不同人之间进行转移;规制的参与双方都是理性的,通过选择行为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3、规制经济理论。规制经济理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在首次尝试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标准分析方法来分析规制的产生中产生的。该理论将规制当作经济系统的一个内生变量,由规制需求和规制供给决定,规制经济理论能同时解释规制实践过程中产业规制以及放松规制的原因。它倡导规制由产业谋取,并主要根据其利益来设计和运作。

4、可竞争市场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是由Baumol、Panzar和Willig在1982年提出的。他们认为规制并不是那么必要,竞争机制完全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要做的是废除那些阻止潜在的进入壁垒,推动竞争环境。针对不同阶段垄断行业的发展特点,区分其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引入适合的竞争机制,可以促使垄断企业不断创新技术,降低成本,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

5、激励规制理论。激励性规制理论是一种在保持原有规制框架条件下,通过赋予垄断企业更大程度上的权限,给予规制企业提高内部效率的激励,使现有垄断行业充分考虑其成本,推动运营商更加趋于按市场原则经营,同时使服务的价格更加接近成本加社会平均利润的水平。激励规制主要包括:特许投标理论、区域间比较竞争理论和价格上限规制等,其中价格上限规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二、我国自然垄断行业规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如果这些垄断部门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如供水、供电、煤气、热力供应、电信、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城市交通、港口、水路运输和机场)、环境卫生设施和排污系统、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系统。

1、政企不分、行政垄断色彩浓厚。我国大多数垄断行业凭借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与行政集团关系密切,政企不分、官商一体的现象比较明显。这些部门依托政治优势,往往实力强大,资金雄厚,普遍享受高额利润。例如,我国电力行业职工的高工资、高福利。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政企高度融合的弊端日益显现。近年来,为缓解电力紧张,用行政代替市场的手段越来越多,电力行业亏损有所加大,资产负债率上升,经常需要国家财政补贴。

2、缺乏规范有效的法律体系。西方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改革证明:规制立法是规制过程的核心,规制改革要以规制立法为先导。立法是规范市场的有效手段,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整个市场就会出现无序状态。虽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与改革相配套的法律显得相对滞后,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立法滞后程度比较严重。目前,我国不仅没有相应的产业法,《反垄断法》也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这极大地影响了产业改革的进度和效果。例如,我国电力行业因缺乏“竞价上网”的制度,各发电公司难以在短时间内展开竞争。

3、腐败问题和不正当行为经常发生。垄断可以阻止新的企业进入,使在位企业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为了维持这种利润甚至汲取更多的利益,企业往往就会采取权钱交易,开展不正当竞争,如通过垄断高价、歧视行为、合谋来限制竞争,通过不合理的收费来侵害消费者的利益,从而达到获取垄断利润的目的。这些状况的存在严重违反了市场平等性、竞争性的原则,干扰健康正常的市场秩序。

4、产业进入壁垒高、行业缺乏竞争活力。大部分自然垄断行业投资大,实力小的企业很难进入,即使进入了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代价。而市场需求也是既定的,新的企业很难与在位企业竞争,夺取市场份额。另外,对一些特定行业,尤其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国家的审批,有些地区实行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民间资本的介入。由于这种状况的存在,行业往往处于寡头垄断格局,在位企业不会为了社会的福利而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进行技术创新,因此经济效率低、市场绩效差,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保护。

三、我国垄断行业规制改革的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垄断行业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近日,国家提出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研究建立垄断利润调节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这表明国家对垄断行业改革的决心和力度的加大。本文运用西方规制理论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为规制的顺利进行,规制者应具有较大的管理权,但其管理权必须通过法律加以限制和约束,政府必须依法行政,规制的措施要具体适当,具有可操作性。虽然《反垄断法》对垄断问题作了基本的规定,但具体的问题还要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的细化来保证可操作性。对规制的主体、客体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法律的约束和监督。首先,明确规制的目标,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规制者应从大多数人的角度出发,独立公正地做好对自然垄断业务市场准入、市场管理等本职工作,对垄断行业进行调控,以使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其次,加快专门的垄断行业监管法律法规的完善,如敦促对《石油法》、《电信法》、《民航法》、《电力法》的修改工作,以适应现代监管的需要;第三,结合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允许多种资本进入,实现公私资本的相机参与。例如,可以通过ABS和PFI融资模式,引入私人资本,进行铁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单一化的投资模式,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实现项目的高效运作。

2、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是提高产业整体效率、改善社会整体福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大的垄断企业必然出来阻挡。同时,自然垄断具有发展性,自然垄断行业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及时会同产业部门严格地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划分。针对自然垄断行业,也要科学地进行竞争业务与非竞争业务的划分,为引入竞争提供依据。一般来说,对于自然垄断行业中的非自然垄断业务,政府可放松管制,交由市场竞争;对自然垄断行业的非竞争性业务实行严格的进入管制,不允许市场主体(包括国有企业和一般企业)随便进入。科学地进行产业规划,使占自然资源大的垄断行业能很好地配置所拥有的资源,促进产业组织的发展。根据本产业的发展状况,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发展好的产业继续保持其垄断地位,鼓励其业务的发展;对弊端彰显、不利于国民经济运行的自然垄断行业,有效地进行业务分离和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尤其对于非垄断业务,要合理地结合不同区域产业状况、发展水平和经济环境,科学地分离出去,使该垄断业务既发挥应有的规模经济性,又实现有效竞争。

3、因地制宜地运用激励规制手段。相对一般的市场而言,自然垄断行业极其缺乏普遍性的竞争,尤其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使自然垄断行业更需要激励机制。针对我国的国情,自然垄断行业管理机关可采取的激励机制主要有:最高价格限制管制、特许投标制度、区域间竞争。最高价格限制管制就是规定了企业提供单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收取的最高价格。这样自然垄断行业可以积极地通过各种措施来降低成本,以在既定的定价范围内获得最多的收益。这种规制早已运用于电信业,并随后广泛应用于电力、供水等自然垄断行业。特许投标制度是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政府将给予企业的事业特许权,在特许期结束后通过竞争投标制来重新确定企业特许权。这种机制可以促使企业规范经营,努力完善产品价格、服务、质量等,来争取持续的事业特许权,也会形成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区域间竞争主要是将受管制的全国性垄断企业分为几个地区性企业,使特定地区的企业在其他地区企业成就的刺激下提高自己内部的效率。这种激励机制适合寡头经营的自然垄断产业。鉴于我国各区域发展差异性大,这种激励模式有着特殊的意义。可根据行业的特点,结合不同区域的行业运行状况,合并企业与改善企业管理制度,提升行业的竞争空间和效能。

四、结束语

自然垄断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其重要性和面临的竞争态势决定了对其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分析我国国情和行业特性的基础上,适宜地运用西方规制理论和实践经验,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完善的法律保障和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来推动垄断行业的发展,维护公众的利益,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卫国,黄淼.西方规制理论发展演进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2004.10.

篇8

2002年国务院45号《关于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出台后,我局紧抓机遇,奋力推进,成效显著。2004年,经湖北省编委批文将漳河管理局定性为准公益事业单位,核定财政全额拨款编制439名;水价改革全面不断深入,农业两部制水价+终端水价已在全灌区推进,水费收取率达100%,工业水价逐步向成本逼近,今年又上调0.04元/立方米,达0.2元/立方米;国管与群管组织相结合,为灌区工程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一、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发展情况

1995年漳河灌区抓住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整治配套渠系工程这一良好机遇,在国际组织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对灌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试点。即对灌区灌溉主系统管理单位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对支分渠以下末级渠系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着力研究解决支分渠以下进行田间配水和维护、发挥其整体效益,实现良性运行的问题,探索提出了“灌区管理单位+用水者协会”的新型灌溉管理模式。1995年6月16日,全国第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洪庙支渠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成立并投入运行。同年9~11月先后又组建了仓库、九龙、老山、楝树等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经过这些协会的试点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初步显示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作用。

农民用水者协会试点的成功,灌区农民看到了协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纷纷自发成立协会。漳河灌区按照第一个协会的组建模式和取得的试点经验,广泛宣传发动,遵照边组建、边规范的原则,逐步在漳河灌区推广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截止目前为止,漳河灌区已先后成立了67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涉及灌溉面积达4.17万hm2,涉及252个行政组,1268个组,46746户农户,主渠长达610km,引水流量达91.3m3/s,有协会代表1366人。在已建的67个协会中,都是以水文单元为边界组建的,其形式有三种:一是以分干渠为单元,其灌溉面积大于1333hm2;二是以支、分渠为单元,其灌溉面积在333~667hm2之间;三是以干渠上多个取水口联合组建的协会,其灌溉面积在200~333hm2之间。这些协会执委会成员都是农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协会代表有部分村民小组组长参加。另外,考虑到干渠的防汛巡堤和灌溉调度,灌区管理单位派一名职员参与协会的技术管理与防洪保安协调工作。通过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设,漳河灌区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减负增收效应。一方面减少农民负担,农民守水劳力减轻了。洪庙支渠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有秩序的供水管理,农户守水劳力减轻,用水户自筹资金对渠系工程进行改造配套后,缩短供水时间3天,亩平节水97立方米,按现行水价计算,减轻农民负担9.3元/亩,单方水效益由建协会前的0.50元/立方米提高到1.28元/立方米,投入产出比由建协会前的160%上升到227%。另一方面减少了地方政府和水管单位的负担。协会自主管理,极大的减少了地方官员的协调工作量,把地方官员从繁忙的放水管理中解脱出来,减少了政府负担。

二是主动投入效应。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行合同制供水、定额管理后,促使农民不间断地维修配套渠系工程,提高输水能力和水利用系数,缩短用水周期,保证农时,从而有效解决了农民用水难和工程管理难的问题。2004年冬,漳河一干渠按照地方政府《末级灌溉渠系建设以奖代补管理办法》,组织农民出资,政府补助,仅2005年春就改造衬砌混凝土末级渠道1.1万余米。

三是民主管理效应。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体制改革后,农村逐步在向民主管理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产生,既是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势,又是基层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通过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以主人翁身份参与管水用水,按章自我约束,灌溉秩序井然,以往违章放水、偷水、抢水、破坏建筑物事件急剧下降,灌溉管理走向良性运行。同时,协会工作人员在灌溉管理、工程维修和水费缴纳上事事带头,并尽力为农民办好事实事,不仅提高了农民投工筹资建设水利工程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农民各方面工作也更加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建立后,因用水和水费问题上访事件大大减少,维护了农村稳定,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达到了让政府放心、农民安心的目的。

四是节约用水效应。过去漳河灌区水费计收是按总水方平摊到单位田亩收费,对于农民来说,水费与水量关联度不大,因而大水漫灌,工程疏于管护,跑冒滴漏严重,浪费了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组建协会后,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漳河二干渠二支渠协会在2004年灌溉中,通过协会组织用水户投工投劳,清淤整险,对险工险断进行处理,并得到当地政府的投资,配套涵闸22处,计量设施22处,渠道衬砌2.5公里,实行合同制供水,定额管理,做到供水到田,收费到户,厉行节约用水,保证农业供水安全。

五是优化服务效应。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灌区管理单位与灌区用水户联系的桥梁纽带,并充分发挥了协会的作用。漳河四干渠冷水支渠协会灌溉管理钟祥市冷水镇6个村22个组1.2万亩农田,今年漳河灌区在遭遇了50年一遇的干旱情况,冷水协会一边深入农户了解旱情,一边积极与四干渠联系,调水350多万立方米,并积极帮助农民调水分水,维护水事秩序,做到灌溉到村,供水到田,服务到户。并及时在水价宣传栏公示“水量、水价、水费”,让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放明白水,交明白钱,干明白事,阳光操作让群众放心。

二、主要做法

农民用水者协会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一个认识、了解、接受的过程,特别是工程设施状况差、用水效率低等老大难问题的影响,暴露出协会运行不规范、协会运行经费困难、工程设施状况亟待改善等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一)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按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要求,协会成立初期是很难达到的,还需要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为了使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操作运行纳入制度化的轨道,灌区管理单位积极呼吁地方政府尽快颁布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办法。2002年7月,荆门市政府出台了《荆门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3月,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审查登记的通知》。政策的出台使过去松散的管水组织转变成为章程严密、法律地位清楚的组织,农民在投入、决策、管理等方面有了法律依据,用水户权益有了保障,用水管理更加民主。

另外,我们对协会在组建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编制出版了《灌区用水者自主管理探索与实践》一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协会的作用与地位、协会的组建方法与程序、协会运行管理的内容与章程、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等。并举办协会主席培训班,用于指导各级组织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指导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实际操作。

(二)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一方面全力扶持协会改善所辖工程和基础设施。农民用水者协会是一个非盈利的社会团体,没有经济实力解决工程基础差的问题。我们除力争当地政府支持外,还为协会筹建住房,整治渠道及建筑物配套等。如二干渠二支渠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初期,灌区管理单位投资20余万元为其修建房屋一幢,配套涵闸22处,计量设施22处,整治衬砌渠道2.5公里。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协会运行费用主要分两部分,一是管理费用,二是工程维护费用。为了解决协会的运行费用问题,作为灌区管理单位,除在所收水费中返还3~5%外,积极为协会呼吁,寻求政策支持,我们借鉴陕西终端水价的办法,积极争取地方物价部门的理解。荆门市水利局、物价局以荆价发〔2003〕53号文下发了《关于农业供水试点末级水价的通知》,明确末级水价暂定为0.02元/m3。其中0.01元/m3用于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正常开支;0.01元/m3用于水利工程支渠维修配套和改造。末级水费由农民用水者协会协助计收,管理处统一管理,建立专帐,实行专款专用。做到供水、计量、收费、开票到户,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制度,严禁乱加量、乱加价、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水费负担,违者将严肃查处。

(三)服务于农民用水者协会。在组建工作完成后,灌区管理单位还跟踪服务,加强指导。由于受专业知识、协会执委会人员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不及时帮助解决,可能导致协会难以正常运行。为此,灌区管理单位设有专门班子研究农民用水者协会有关问题,专人负责指导协会运行管理,帮助协调处理有关矛盾。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渠系工程建设滞后,计量设施不配套。漳河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的水利设施大多建于60年代末期,先天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计量设施不配套,后期由于产权、管理权、维护权没有明确界定,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放水期间,渠堤散浸明漏严重,致使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不能实现计量到田、收费到户的要求。对此,我们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灌区节水改造投入力度和强度,启动末级渠系的投入,为协会的组建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积极探索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子。对支斗渠以下的田间工程建设,积极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制、拍卖等改革方式,将小型和末级渠的管理、维修和养护责任与工程的经营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落实到具体的用水协会或个人,从而明确工程所有权,转让使用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三)国家应出台扶持政策和相关规章。漳河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从酝酿试点到推广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实践已经证明了农民用水者协会不但具有经济活力,能够解放生产力,而且也符合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村民民主自治的要求,为了将农民用水者协会这一新生事物更好的培育、发展、壮大,更好地使之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愁,国家应出台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进一步明确协会的地位,为协会的正常运转提供法律保障。

四、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推进单位各项内部改革。在现行的岗位工资及岗位效益工资基础上,根据我单位性质,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工作绩效紧密结合起来。对实行主辅分离后的内部企业,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以单位资产管理为纽带,探索建立新型管理体制下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走好管养分离第一步的基础上,按照推行管养分离三步走的办法,逐步推进此项改革。

(二)强化管理,谋划发展。各项改革为我单位加强管理和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要以此为基础和新的起点,更新观念,在如何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方面下功夫,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上做文章,谋划和完善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水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经营思路,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初步形成工农业供水、水力发电、水利水电建筑安装、水产养殖、生态旅游、林果种植等六大项目部类。按照水利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工程辖区水政监察、渔政、船检、港监执法力度,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加强对水库工程周边区域环境的保护和监督管理。

(三)继续深化农业水价改革,积极推行“终端水价”。在灌区继续深化以“两部制”水价和“一价到户、一票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水价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实施计量收费,逐步取消按田亩收费。同时,为了确保协会正常运作和末级渠系日常维修经费来源,全面推行两部制终端水价,即基本水价5元/亩,计量水价5.3分/立方米,其中计量水价的2分/立方米用于协会管理范围内计量设施安装、支分渠工程维修以及管理费开支等,并积极开展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的探索。

篇9

1、起步水平不高,初始积累不足

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投资初始积累不足的问题。全国私营企业平均每户雇工不超过十

三、四人,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元,设备大部分是大企业替换下来的,产品比较落后,难以适应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应付多变的市场。有的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环境获取近期利益;有的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模仿别人的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

2、产权关系不明晰

企业在初创时,为求“红帽子”,自找婆婆,寻挂靠单位。发展起来后,有的与主管部门关系不清,出现权属之争;有的无形资产归属不明,形成隐患;有的虽通过兼并、联营、承包、股份制改造,但产权的归属却没有界定。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没有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投资者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使民营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

3、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了创业的种种困难,适应了初创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民营企业是家长制个人决策;有的民营企业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圈定接班人,造成“近亲繁殖”;有的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家族的,既没有外界的参股,又没有产权的多元化。这时,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又成为改革的障碍。连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市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资料,民营企业“一年合伙,两年冒烟,三年散伙”是很常见的现象。

4、经营者自身素质不全面

民营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者是少数,大多数的经营者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养、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方面都存在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文化程度低,不注重学习,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少数民营企业主的产业与权钱分不开,一些钻营者与一些腐败的官员相互勾结,侵吞国有资产,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再进行反复抵押融资操作,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将巨额社会财富据为已有。这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德和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基本价值,也直接危害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安全。

5、法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调整企业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没有摆脱传统思想,仍然按照所有制投资主体、组织形式、投资区域等原则制定。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确定民营企业的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在一些具体的立法中,民营企业仍不被重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民营企业的规定显然带有歧视性。民营企业承担双重税赋,除了要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务院2000年颁布了《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只征收个人所得税。这虽然初步解决了个人独资企业双重征税问题,为个人独资企业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政策并不代表法律。

除此之外,我国调整民营经济的法律只有少数单行的法规,如1988年6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这些法规只是规范某些民营经济的组织和活动,仅对某类具体的活动加以局部调整,没有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高度对民营经济加以认知和立法,致使民营经济缺少专门的法律。

6、政策不公平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虽然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却禁止、限制民营企业的进入。这是不公平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我国有一个不准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银行、铁路、电信、批发网、高速公路等30个行业。还有一个限制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汽车制造,化纤、旅游业等20多个行业。近几年来,虽开放了一些领域允许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但不能控股。某些限制性行业甚至允许外国私人投资经营(投资、控股皆可),却不允许本国的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11条第2款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2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辽宁省工商联于2003年3月对辽宁省工商联执委以上的委员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家认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良好的政府服务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将公平的竞争环境列为第一。

7、融资渠道不规范

一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银行方面说,首先是金融机构往往注重内部监控,防范金融风险,不敢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其次是由于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可放贷能力减弱;第三是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与责任追究制使基层行丧失了放贷的积极性;第四是机构网点收编导致信贷辐射面减少,造成信贷区域下降。如我市某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类型上,表现为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

二是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上市困难重重。

三是不正常的融资加大了民营企业的风险。有的民营企业靠供应商、商为其融资,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但资金成本高、风险大,并且这种方式存在法律上的障碍。首先是民营企业之间不能相互拆借。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其次是民营企业向个人借贷有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嫌疑。

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1、放开经营领域,实行项目带动

一是引导民营经济沿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全局的方向发展。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搞活国有经济结合起来,鼓励民营经济吸纳国有企业分流人员,支持民营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优化,把发展民营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投资大农业开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高科技产业、出口创汇产业、环保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加速技术改造,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给予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平等地创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取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降低民间投资的产业门槛,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破除地区分割、行业壁垒,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

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经营的,都向民营开放;凡有审批权的部门,都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条件。结合我市实际,本文认为,除去极少数的领域外,其他限制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部门要放开。只有极少数的重要产品、重大项目、重要领域由国家和政府审批,其他的全部对民营企业放开,谁投资谁受益,谁决策谁负责、谁承担风险。各部门要打破行业垄断,打破所有制界限,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保障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之外的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参与投资经营,不得人为设置障碍。

放开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经营。如道路、桥梁、隧道、电力、环保、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放开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通过竞标取得经营权,包括公共客运、出租车、车站、垃圾处理厂以及市政设施、路政维护保养、道路环卫、路灯等方面的经营权;放开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经营学校、影剧院、医院、体育场所等项目。我省蚌埠市的一家民营企业--三星投资公司出资人民币5.28亿元购买了蚌宁(蚌埠-南京)高速公路安徽段20%的股份,开创了我省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先例,标志着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商品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鼓励投资制造业,尤其是有利于壮大电子、化工、机械三大工业支柱产业链的项目;鼓励投资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商贸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家政、托老等社区服务业等。

三是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放宽市场准入,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宽空间。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先行办理经营许可证、资格审查和专项审批的行业和商品外,其他一律不得作为工商登记办照的前置条件,实行“先办照、后办证”,但所需许可证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依法降低公司制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不能一次到位的,允许先行注册,分期注入,限期补足。允许人力资本、智力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为注册资本,比例由全体股东约定。

四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部门要根据项目带动战略的要求,创新项目生成机制、推介机制、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和协调机制。特别是要按照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储备库,通过报刊、网络、推介会的形式,项目招商信息和相关投资促进政策,吸引、集聚和引导民资民力。要以项目为载体,灵活确定与民营经济的投资经营方式相配套的支持政策,促进投资增长,带动资本聚集,推动产业壮大。

2、实行科学管理,追求持续发展

一是学习新的游戏规则,重视培养人才,提高素质。中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义务,而且还要掌握不公平贸易投诉等应有的权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与“狼”共舞。同时,民营企业必须招纳一批高层次的科技精英,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培养精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的人才,努力提高素质,努力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是实现科学管理。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就是民营企业经营者通过对民营企业各项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不断优化自己可控制的人、财、物等有效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允许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民营企业要逐步由家族式的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用先进手段实现管理科学。民营企业要求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即一种企业制度是否优越,要看它能不能降低交易成本,是不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要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要程度不等地运用现代资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革命。

三是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以民营企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征用、信用评估、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制度。我国应该像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样并建立机构专门评估个人或组织的信用,将自然人和机构的信用记录在案,作为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发放贷款的依据。只有这样,银行金融机构才敢给民营企业贷款,民营企业的资金才能得到解决。

首先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调查评估,进行事前风险防范。通过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系统地收集、分析民营企业的信用资料,包括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合同履行情况、诉讼记录、竞争能力、未来发展趋势等,为民营企业控制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其次要对民营企业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进行事中风险控制。要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立民营企业资信管理制度。第三要严格欠款追收制度,进行事后风险控制。加强民营企业应收帐款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减少呆帐、坏帐损失,最大限度提高资金利用率。

内容摘要: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问题对策

民营经济从所有制性质上讲,是以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本文认为,民营经济应包括以下类型:①个体经济,主要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②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③外资经济,即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大陆投资兴办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④民营科技企业,即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⑤乡镇企业;⑥股份合作制企业;⑦国有民营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不变,由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为正在迅速成长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截止1999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将近151万户,从业人员2020多万人,注册资本共人民币10287亿元,创造价值人民币7688亿元;全国个体工商户达3160.06万户,从业人员6240.91万人,注册资本人民币3439.22亿元。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私营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0-2001年》统计显示,截止2001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2433万户,注册资金达人民币3436亿元;全国私营企业达到202.85万元,注册资本逾人民币18211亿元。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1648亿元。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肌体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拟分析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起步水平不高,初始积累不足

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投资初始积累不足的问题。全国私营企业平均每户雇工不超过十

三、四人,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元,设备大部分是大企业替换下来的,产品比较落后,难以适应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应付多变的市场。有的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环境获取近期利益;有的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模仿别人的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

2、产权关系不明晰

企业在初创时,为求“红帽子”,自找婆婆,寻挂靠单位。发展起来后,有的与主管部门关系不清,出现权属之争;有的无形资产归属不明,形成隐患;有的虽通过兼并、联营、承包、股份制改造,但产权的归属却没有界定。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没有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投资者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使民营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

3、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了创业的种种困难,适应了初创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民营企业是家长制个人决策;有的民营企业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圈定接班人,造成“近亲繁殖”;有的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家族的,既没有外界的参股,又没有产权的多元化。这时,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又成为改革的障碍。连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市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资料,民营企业“一年合伙,两年冒烟,三年散伙”是很常见的现象。

4、经营者自身素质不全面

民营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者是少数,大多数的经营者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养、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方面都存在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文化程度低,不注重学习,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少数民营企业主的产业与权钱分不开,一些钻营者与一些腐败的官员相互勾结,侵吞国有资产,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再进行反复抵押融资操作,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将巨额社会财富据为已有。这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德和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基本价值,也直接危害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安全。

5、法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调整企业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没有摆脱传统思想,仍然按照所有制投资主体、组织形式、投资区域等原则制定。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确定民营企业的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在一些具体的立法中,民营企业仍不被重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民营企业的规定显然带有歧视性。民营企业承担双重税赋,除了要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务院2000年颁布了《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只征收个人所得税。这虽然初步解决了个人独资企业双重征税问题,为个人独资企业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政策并不代表法律。

除此之外,我国调整民营经济的法律只有少数单行的法规,如1988年6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这些法规只是规范某些民营经济的组织和活动,仅对某类具体的活动加以局部调整,没有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高度对民营经济加以认知和立法,致使民营经济缺少专门的法律。

6、政策不公平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虽然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却禁止、限制民营企业的进入。这是不公平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我国有一个不准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银行、铁路、电信、批发网、高速公路等30个行业。还有一个限制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汽车制造,化纤、旅游业等20多个行业。近几年来,虽开放了一些领域允许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但不能控股。某些限制性行业甚至允许外国私人投资经营(投资、控股皆可),却不允许本国的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11条第2款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2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辽宁省工商联于2003年3月对辽宁省工商联执委以上的委员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家认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良好的政府服务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将公平的竞争环境列为第一。

7、融资渠道不规范

一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银行方面说,首先是金融机构往往注重内部监控,防范金融风险,不敢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其次是由于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可放贷能力减弱;第三是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与责任追究制使基层行丧失了放贷的积极性;第四是机构网点收编导致信贷辐射面减少,造成信贷区域下降。如我市某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类型上,表现为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

二是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上市困难重重。

三是不正常的融资加大了民营企业的风险。有的民营企业靠供应商、商为其融资,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但资金成本高、风险大,并且这种方式存在法律上的障碍。首先是民营企业之间不能相互拆借。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其次是民营企业向个人借贷有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嫌疑。

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1、放开经营领域,实行项目带动

一是引导民营经济沿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全局的方向发展。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搞活国有经济结合起来,鼓励民营经济吸纳国有企业分流人员,支持民营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优化,把发展民营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投资大农业开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高科技产业、出口创汇产业、环保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加速技术改造,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给予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平等地创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取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降低民间投资的产业门槛,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破除地区分割、行业壁垒,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

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经营的,都向民营开放;凡有审批权的部门,都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条件。结合我市实际,本文认为,除去极少数的领域外,其他限制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部门要放开。只有极少数的重要产品、重大项目、重要领域由国家和政府审批,其他的全部对民营企业放开,谁投资谁受益,谁决策谁负责、谁承担风险。各部门要打破行业垄断,打破所有制界限,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保障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之外的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参与投资经营,不得人为设置障碍。

放开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经营。如道路、桥梁、隧道、电力、环保、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放开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通过竞标取得经营权,包括公共客运、出租车、车站、垃圾处理厂以及市政设施、路政维护保养、道路环卫、路灯等方面的经营权;放开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经营学校、影剧院、医院、体育场所等项目。我省蚌埠市的一家民营企业--三星投资公司出资人民币5.28亿元购买了蚌宁(蚌埠-南京)高速公路安徽段20%的股份,开创了我省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先例,标志着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商品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鼓励投资制造业,尤其是有利于壮大电子、化工、机械三大工业支柱产业链的项目;鼓励投资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商贸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家政、托老等社区服务业等。

三是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放宽市场准入,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宽空间。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先行办理经营许可证、资格审查和专项审批的行业和商品外,其他一律不得作为工商登记办照的前置条件,实行“先办照、后办证”,但所需许可证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依法降低公司制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不能一次到位的,允许先行注册,分期注入,限期补足。允许人力资本、智力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为注册资本,比例由全体股东约定。

四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部门要根据项目带动战略的要求,创新项目生成机制、推介机制、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和协调机制。特别是要按照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储备库,通过报刊、网络、推介会的形式,项目招商信息和相关投资促进政策,吸引、集聚和引导民资民力。要以项目为载体,灵活确定与民营经济的投资经营方式相配套的支持政策,促进投资增长,带动资本聚集,推动产业壮大。

2、实行科学管理,追求持续发展

一是学习新的游戏规则,重视培养人才,提高素质。中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义务,而且还要掌握不公平贸易投诉等应有的权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与“狼”共舞。同时,民营企业必须招纳一批高层次的科技精英,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培养精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的人才,努力提高素质,努力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是实现科学管理。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就是民营企业经营者通过对民营企业各项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不断优化自己可控制的人、财、物等有效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允许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民营企业要逐步由家族式的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用先进手段实现管理科学。民营企业要求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即一种企业制度是否优越,要看它能不能降低交易成本,是不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要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要程度不等地运用现代资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革命。

三是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以民营企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征用、信用评估、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制度。我国应该像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样并建立机构专门评估个人或组织的信用,将自然人和机构的信用记录在案,作为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发放贷款的依据。只有这样,银行金融机构才敢给民营企业贷款,民营企业的资金才能得到解决。

首先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调查评估,进行事前风险防范。通过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系统地收集、分析民营企业的信用资料,包括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合同履行情况、诉讼记录、竞争能力、未来发展趋势等,为民营企业控制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其次要对民营企业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进行事中风险控制。要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立民营企业资信管理制度。第三要严格欠款追收制度,进行事后风险控制。加强民营企业应收帐款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减少呆帐、坏帐损失,最大限度提高资金利用率。

四是要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正以填补市场空白、迅速扩张为主要内容的“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但是民营企业要经久不衰、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向高新技术进军,实现民营经济产业的升级换代,并以此作为民营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突破口。要抓住主业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壮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培养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可以表现为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产品服务等,民营企业只有在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做好,才会在一段时间里形成很强的竞争力。

3、完善私有产权保护制度

一是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必须包含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成果。民营经济在新创时期,很多创业者利用各种名目加以掩饰,到发展一定规模后,这种不安全感就越发强烈。必须完善“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法律保护,修定各类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私人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二是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还民营企业的本来面目。要积极慎重地清理有名无实的假企业,严格把好注册登记关;对挂靠双方在产权问题上有异议的企业,要在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既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占;对经营亏损的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关系,采取租赁、拍卖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有条件的要大力推行和规范股份合作制经济。如希望集团是1982年刘永好四兄弟变卖部分家产创业起来的,发展壮大以后,适时进行了产业调整和明确分工,兄弟四人划分产权,使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而飞龙集团却因为未及时明晰产权而陷入困境。这充分说明了产权制度选择对于成长中的民营企业的极端重要性。

三是规定对于私有财产,如确属公共需要,可以征收。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都采取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绝对保护私人利益的时代在西方国家也已成为历史。当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时,应当允许对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同时,私有财产的征收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尤其是要明确哪一级政府有权做出征收私有财产的决定。

征收私有财产必须给予充分补偿。国际上对有关投资保护的规定是,对征收给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对征收的规定是“相应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是“适当补偿”、“相应的补偿”。“适当补偿”与“充分”是有区别的,法律应当统一起来,不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是对私有财产的一种剥夺。

4、开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造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如允许自由参与同业拆借、缴纳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可比国家商业银行低一些等。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证城乡合作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安全,增强存款人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的信任度;允许私人开办银行。

二是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各类金融机构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上要将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对待,在条件审查、办理程序上更加灵活便利。要积极向民营企业宣传金融产品,提供结算、汇兑和财务管理等多种服务;要努力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对信誉优良的民营企业开办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民营企业债券;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充分运用个人生产资料、财产所有权、财产使用权、企业经营权、知识产权、持有的股权、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可用于担保、抵押质押的财产或权益进行抵(质)押并经公证机关办理公证,赋予强制执行等措施,扩大贷款范围和规模。

三是政府预算内安排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种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吸纳民间资金组建商业担保机构,建立和规范民营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风险机制,据以作为信用担保的配套。从我市实际来看,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担保体系。宣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要从为企业提供直接担保逐步过渡为县(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要采取市、县政府出资入股扶持,县(区)政府组织社会融资和民营企业参股的方式,组建县(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聘请职业经理或委托专业公司运作。

四是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对民营企业投资经营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要通过安排财政贴息、投资补贴、设立担保基金和提供风险投资支持等形式,予以鼓励;要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机制,采取价格补偿和财政补偿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民间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合理回报。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用于扶贫、救灾、捐赠、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费用,按规定标准在税前列支。

五是给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应既允许民营企业发行A股,又应允许民营企业发行B股、H股筹措外资。因此,有必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门槛,或另开二板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

六是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据统计,目前,我国民间储蓄已超过人民币8万亿元。如果加上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国债、外汇等,实际的民间金融资本存量已超过人民币10万亿元,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投资领域。如何激活这笔巨额的民间资本,并最终转化为内需,正成为扩大内需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5、设立民营经济办公室,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一是民营经济办公室成立的必要性。

首先是客观环境发展的需要。民营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继当年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支突起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领导力量。民营经济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办事机构,负责协调一些综合性问题,是行业部门不能替代和无法代替的。第二是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民营经济有自己的特性,也就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经济成份的特殊矛盾需要研究,特殊问题需要解决。虽然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分行业管理,但是成立民营经济办公室,可以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一些问题,开展一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服务,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第三是解决就业的需要。我国有着13亿人口,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据测算,“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除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实现再就业,农村还有约1.5亿富余劳动力需转移。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有相当部分是非公有制企业。成就民营经济办公室,认真落实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壮大,有利于扩大就业。

二是成立民营经济办公室的可能性。

民营经济办公室可依托乡镇企业局、经贸委的中小企业科、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个体、私营企业管理科以及工商联的部分科室等组成。这样既不需增加财政负担又可对现有行政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其人力管理优势。

三是民营经济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政策;负责对辖区内民营企业的计划申报、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的调整;指导民营企业开展科技进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工作;指导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出口基地建设和申报自营出口经营权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找准产品、找准市场,提高其市场应变能力。

四是民营经济办公室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正确区分政府管理行为与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重新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关系;第二是转变观念,依法行政,依规行事,切实尊重和维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自,减少行政直接干预;第三是民营经济办公室的工作规则与程序应力求透明、高效,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透明、高效的活动空间;第四是民营经济办公室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主动加强对民营经济的规划、组织、协调,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6、建立民营经济行业协会,发展社会服务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的作用。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其民间商会的职能,不断探索发挥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联系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中介作用的新路子,切实起到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助手的作用。

二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工商联要开展各种活动,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为社会创造财富、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增强工商联的吸引力、凝聚力。同时,进一步推动“光彩事业”深入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家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基本要求,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名利观,为社会、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争当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是为民营企业创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本文认为,应该成立民营经济行业协会或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并带动社会专业服务和民间中介服务,共同构筑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管理诊断、市场信息、投资指南、资产评估、技术援助、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确定为中小企业优先提供五种服务,即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就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内容的最好概括。据有关资料,目前,泉州市民营企业已逾10万家,从业人员达180万人,行业同业工会54个,并在全国23个省(市)设立外地泉州籍商会和联络处34个。我市可依托工商联合会,成立有综合经济部门和职能部门参与,以律师、公证为主体的法律咨询机构,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发挥服务功能,为企业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在经营上穿针引线,在维权上挺身而出;另一方面团结同行,状大整体实力,成为民营企业当之无愧的“娘家”。

7、法律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一是尽快修改《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社会主义的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为从法律上讲,共有财产包括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共同共有是共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也即社会主义共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组成。共有财产是共同财产和按份的私有财产,因此,当人们用《宪法》这种最高法律的形式宣称“社会主义的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时就已经确立了私有财产的神圣。本文认为,就目前而言,在明确“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补充“社会主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无论从立法技巧,还是从社会民众的认知程度,都可能难以实现。因为一部分地区的人们对保护私有财产持反对态度,认为这必将导致放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担心收入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二是制定《民法典》。由于我国至今尚没有一部《民法典》系统界定和保护物权,民营企业连自己的物权都没有弄清楚,又谈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为更好地体现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基本法和有关法律中明确各种所有制的财产(包括共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在受法律保护的地位上的平等,都应不可侵犯。

三是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和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正陆续进行有关立法研究。2001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江苏省发展个体私营经营条例》之后,北京市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也相继通过了有关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近日,安徽省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加快富民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也颁布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

四是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保障。要从重从快打击盗窃、抢劫、聚众哄抢生产资料、破坏生产设施、扰乱生产秩序以及勒索民营企业钱财、故意伤害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对那些涉及金额巨大、造成损失严重的侵害民营经济的犯罪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在合同执行中债务纠纷、权益保护等方面遇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种种困难,加大追缴赃款、赃物的力度,帮助民营企业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宏鹏张海滨陈章友《二次创业泉州民营经济如何应对》法制日报2001年7月13日第3版

3、李曙光《保护私产约束“富豪”》法制日报2003年7月23日第12版

4、潘立志刘超颖《中小企业贷款情况调查及分析》、法制日报2003年8月6日第12版

5、张宇增《私有财产能不能神圣?》人民法院报2002年12月4日B1版

篇10

近年来,____市委、市政府把“工业强市”战略摆上重要位置,按照“把____打造成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环珠西部地区的桥头堡”的定位,从做大工业规模和增强工业实力两方面着手,努力实现工业总量迅速壮大和工业实力的迅速增强。

1.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到85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家。今年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8.61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1.3%;工业增加值11.77亿元,增长8.3%。我市多项指标增幅排在____四市三区前列,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民营工业增加值增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幅等多项指标增幅列____各市区中第一,反映我市经济持续企稳向好,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共有5个省著名商标和1个省名牌产品。根据广东省____年5月24日公布的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我市嘉俊陶瓷、嘉维化工和锦兴纺织榜上有名。

2.三大产业支柱作用日益凸显。纺织服装、建材化工、麦克风电声器材三大工业产业一直以来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体行业,在我市的支柱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也是地方财税的重要来源和出口创汇的主要行业。上半年,三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39亿元,增长9.5%;完成总产值43.26亿元,增长12.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9%。其中,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产值11亿元,电子及电声器材企业实现产值4.2亿元,建材化工行业实现总产值28.06亿元。三大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支柱作用日益凸显。

3.园区建设渐见规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我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推行“双转移”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全力做好园区建设工作,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沙湖新型建材产业基地、横陂临港新型建材产业园“三大园区”和牛江沙湖精细化工工业园建设在推向深入。工业电价优惠方面,从2009年11月1日起,____市行政区域内除居民生活电价外,各分类电价与东西两翼地区9市实行同价。金融环境逐步改善,各大银行调整网点设置,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城(基地)和____纺织工业基地列入广东省十二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1.工业总量小,缺乏大企业拉动。上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48.61亿元,仅相当于____市1532.9亿元的3.2%,所占比例非常小。工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为33%左右,远远低于全省和周边县市的水平。全市至今没有一家超10亿元企业。在建和运作的大项目较少,进展缓慢,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差,管理水平低,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当前我市中小企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企业创造能力不强,技术开发能力不够,产品开发以模仿为主,企业体制创新滞后,只有极少数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能耗高,效益差,产品技术含量低,明显存在着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的现象。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我市已按计划关停了部分立窑水泥生产线,但仍有17家立窑水泥企业未关闭,加上新建工业企业特别是陶瓷企业不断增多、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等,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形势严峻。

3.部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愈加突出。各个园区、各镇(街)都存在用地指标、环保容量等极度紧张的制约,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也未能跟上项目建设的需求,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市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进度还比较慢。

4.融资渠道窄,贷款难度大。金融风波后,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难题。由于资金短缺,许多企业生产能力不能有效地发挥,还有不少企业因缺少资金而痛失市场和发展机遇,这种状况对我市工业发展极为不利。

我市作为相对欠发达地区,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行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尽快提高地方综合实力,促进____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转变思路,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迫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科学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把“工业强市”战略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提高对工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按照办好“工业经济走廊”的决心,切实确立“中心工作抓经济,经济振兴靠工业”的思想,强化对工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工业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同时,要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集思广益,形成发展工业的工作合力。

(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促进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以高科技含量、高效益、低污染等为主要特征,技术和效率的提升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命线。传统产业只有通过注入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