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4-02-21 17:5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师范类 会计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十的召开,更加明确了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与方向,那就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改善民生,创新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等。每一条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因为采取了如此多措施,才会造就我国经济发展如今这可喜的局面。宽松的经济政策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使我国的各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正因为如此,对企业运行所必须的会计专业岗位也就有了更多的需求。各师范类院校在充分认清社会发展趋势的同时,与时俱进,争相开设会计专业,以期在争夺生源的大战中占有一席之地。
招收会计专业的学校多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自然也就多了。虽然社会上提供了大量的会计岗位供毕业生选择,但是也有“良禽择木而栖”这种说法。如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找到待遇雄厚又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所追求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就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从事的是哪方面工作,然后就是要给自己定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越早制定越好,以期使自己在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考虑:
一、 目标设立由低到高,由近及远
有规划的人往往在期初都会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一般都是有层次的,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了目标后,剩下的就是制定规划,主要是设定一下要用多长时间达到自己的目标。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在开始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凡是能够设定目标并最终坚持到底的,一般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会计专业的学生设定目标应该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即首先要设定的是自己的低层次的、近期的目标,然后才是高层次的长期的目标。在大一的时候,可以先给自己树立一个短期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以给自己增加信心,比如说每周上课的出勤率,每次上课时都要回答老师一个问题等,可以以一个月为期限,一个月后检查一下自己的执行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然后在设立一个中等目标,比如说期末考试所要拿到的名次等。完成任务后可以再给自己设立比较长期的、高等的目标,比如说在大二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三毕业前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等。有些意志力很强的学生还会给自己设定更加长远的目标,比如说就业要选择哪所单位,要想成功就业都需要自己补充哪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在大学阶段就完成充电的任务,目标明确,竞争时一击即中。
二、 掌握实现目标的必备条件――专业能力和技能
目标有了却没有实现目标的条件,那么所设定的目标也只会是空谈而已,遥不可及并且不切实际。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目标的设定要分级分等,有了目标还不够,具有实现目标的能力和技能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比如说设定每周上课的出勤率,回答老师问题这种低级目标,就需要设立目标者要有自我约束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等;想在期末取得自己预期的名次的这种较低层次的目标,需要设立目标者要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自主复习的能力,善于总结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想达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这种中等层次的目标,需要设立目标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践经验,会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掌握,基础会计学理论知识的熟学熟用等;想完成获取初级会计职称或中级、高级会计职称这种较高层次的目标,对设立目标者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必不可少,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可或缺,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更显重要,因为从漫长枯燥的知识学习阶段到一纸试卷,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持久力、忍耐力的过程;而要想达到获得自己心仪岗位的这种高级层次的目标,除了理论知识以外,对制定目标者要求更高的是其专业技能,比如说凭证的收发编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结账、财务报表、纳税申报、网络信息技术、Excel、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 等软件的使用,还要了解自己向往公司的公司背景、经营模式、商品结构、人员层次等。
篇2
一、做好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规划教育
要想我们的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作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年龄都不大,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面,对当今社会缺乏一个客观的认识,对会计这个专业未来发展前景以及这个专业对自己职业适应性缺乏认知,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含糊不清;另外,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这就导致了学生是被填鸭式教学,缺乏自己的未来目标,更谈不上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了。因此,职业规划教育迫在眉睫,在整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对会计行业的行业规定,法律法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述,以期能够最大可能的取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正确认识,调整自己的心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目标,例如在校期间,可以协助学生制定他们的短期目标,如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这是作为会计专业人员的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也是最基本的上岗证,为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二、加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职业适应性
(一)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意味着增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建设中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会计人才。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往往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讲授,常常忽视了对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对专业技能的高标准,更注重于对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企业更青睐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往往会将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考虑,因为对企业来说,会计岗位员工的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作为会计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我们的《会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是可以同步实施的。通过我们职业学校老师的真心引导和挖掘,能够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从业人员。
(二)增强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会计这门学科既是理论性和技术性结合的学科,又是应用性和实践性结合的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案例教学法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之一,以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行为来教学,通过各种类型的教学形式,来解决教学问题。我们的案列往往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实例或生产过程,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老师会将课程的内容分解到一些项目中,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另外,在我们的模拟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行为导向教学实施,学生进行实际会计工作中的模拟,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在出纳、缴税、工资核算、成本预算等具体岗位上的模拟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老师在整体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教学的合理性和与会计职业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以便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以学生为本,增强教学评价中的人文关怀。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仍然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而我们的老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领路者也是协调者。因此整个教学评价也应该和传统的教学评价有所转变,应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建立起职业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起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这种教学评价中,老师和同学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校企合作建设
篇3
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未必是其自己的选择,也未必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已经学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发觉原来自己并不适合也不喜欢现在的专业。通过技能竞赛,学生可以尽早进行入职体验,可以让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尽早做出判断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冷静、严谨、认真、稳重、有耐心、有责任感、忠诚可靠、严于律己、深谋远虑、控制力强、原则性强、计划性强,具有这些或其中某些性格特征的人比较适合从事会计工作,参赛学生可以根据赛前准备和竞赛过程,对自己的性格作一个大致客观的评价,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是否适合从事会计相关职业。各个环节比赛项目的设置和赛程表现,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对相关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技能操作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自己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促进其自我了解。自我了解,指大学生对自我的人格特质和现实条件的了解程度。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而准备的认识,才能为自己今后的人生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技能竞赛明确会计专业学生确定性和目标取向
会计技能竞赛主要是面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举办的,前来参赛的同学会结合课堂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赛前培训工作会在专门的会计实训室内进行,里面设有各种所需的实验设备,比如最新的各种财务类专业软件操作平台,并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为学生集中进行培训,他们大多来自财务软件公司、知名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一线企业,实战经验丰富,学生从他们那里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会计职业的信息,这样就更早地与职业人员接触,增强学生的择业竞争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为实现会计人员角色转变奠定良好基础。通过会计技能竞赛这个操作平台,学校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接触,与职场人员面对面交流,培养出更快适应会计岗位要求的学生。所以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尽早进行入职体验,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更加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确定性,指大学生对于首选的职业方向的坚定程度;目标取向,指大学生更愿意通过职业实现个人成长而不是现实利益的程度。职业方向的明确加之奋斗目标的敲定,可以帮助学生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才可以顺利就业。职业就像航行一样,没有目标,便会失去方向,从而失去动力。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集中自己所有的精力和优势,使用各种策略、方法和手段,孜孜以求,不断努力,去实现定下的目标。
三、技能竞赛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独立性
技能竞赛形式通常可分为单人赛和团体赛两种,单人赛主要考察的是个人能力,比如点钞、珠算、小键盘翻打传票等,在赛前、赛中和赛后的整个全过程主要由个人独立承担和完成,这无疑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独立性,指大学生在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方面的独立程度。选手们要独立地查找资料、单独与指导教师沟通联系、独立进行技能训练、个人独自承担压力、赛后进行个人总结,这其中的每个步骤都要选手独立完成和面对,这对今后在进行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技能竞赛增强会计专业学生准备性和自信心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应用、独立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实验综合技能(手工操作与电算化应用相结合)。从报名到决赛的整个过程中,要想获得理想成绩,就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动手能力,这个过程是个自检过程,它可以检验选手是否存在知识掌握不全面、不准确、不扎实及职业技能运用不娴熟等问题,同时这个过程更是个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自我学习、相互沟通、反复训练,选手将大大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综合运用会计技能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在比赛过程中,管理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技能要素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对于团体赛的项目而言,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所以团体赛考察的不仅是个人能力,更要考察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成员之间必须统筹兼顾、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赛项目,这就要求选手要增强协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以上通过技能竞赛的方式使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学生为自己将来的求职进行积极准备的过程,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都说的是准备的重要性,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在面对求职困难的时候一路披荆斩棘。在会计专业技能竞赛筹备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和赛前辅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自然也会相互学习和指导,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更深层次理解,也使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和实践应用方面暴漏出的问题,并有效地进行补救。通过会计技能竞赛的全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其专业技能水平就可以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前掌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胜任力,可以敦促大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为毕业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信心,指大学生对于在选定的职业中取得成功的信念和坚信程度。
篇4
关键词:基础会计;思维方式;知识体系
会计专业在我校的各年招生情况一直都是比较平稳的,同时根据学生毕业的就业与单位的招聘情况来看,市场对于这个职业的需求量一直都很好!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当然是让他们在校期间就能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并做到和社会岗位的无缝链接,而作为会计专业第一门专业课程的基础会计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的思维方式与学习兴趣的第一步。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在会计类专业的教学中尤为重要,甚至于他的重要程度是远远高于我们日后所讲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因为基础会计课程是学生新接触会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师如何讲好这门课程,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我认为在基础会计课程的讲授中,教师承担的任务有,第一,给学生细致地讲授理论知识,并演示会计工作中的实际操作;第二,在会计方法的讲授中注重灌输给学生会计专业的思维方式;第三,在知识的讲授中注重激发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喜欢会计行业工作;第四,在日常的学习中,协助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在整个会计专业十多门专业课程中就相当于楼房的地基一样,是重中之重,讲好这门课程将为日后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思考
基础会计教学工作十分重要,但要讲好这门课,并不容易,下面是有关于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希望和同仁们一起探讨与共勉。
(一)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依托,以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七种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给学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会计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思考时能做到思维脉络清晰。(二)实践教学的全方位应用实践教学应在整个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中逐步渗透,通过原始凭证的认识与正确区分开始,一直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模拟实训室一步步的认知,也可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训锻炼,然后再播放相关的视频影视资料,来建立起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联系,增加感性认知,并进一步加强其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在学期结束时,也可带领学生们亲临各大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最终做到与社会岗位的无缝链接。
(三)会计专业思维方式的培养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思维中重要的内容。是基础会计中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是学好会计理论最先建立起的会计思维方式。即:资产和权益的平衡理论是特别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的会计思维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平衡思维。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财务报表等都需要这种平衡思维,所以,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培养好这种平衡思维对于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数学中的定理、法律中的法条、汽车行驶的交通规则等一样,没有它的支撑,整个体系就会杂乱无章。
(四)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任何课程能否讲好,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基础会计课程难就难到这里,该课程有很多纯会计理论需要学生掌握,但是由于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时,对会计专业没有了解,会计的思维没能建立起来,所以,刚刚接触会计的人通常感到摸不着门道,学得乏味。因此,这也是会计教学的重点,比如:介绍一些会计界的领军人物,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吸引学生。在理论的讲授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针对性的辅导,个别学生接触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但是这小部分人却能给班上造成不好的学习风气的传播,对这些学生一定要进行课下辅导,以建立起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舆论。通过小组竞赛、情景再现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会计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定期做好知识体系的串联与回顾,做到温故知新。
(五)未来会计职业的规划
每一个刚刚走进新校园的学生,对于未来都会迷茫,我们可以请一些老的优秀毕业生、名企的会计师、会计界的名师等来学校讲演或座谈,让学生清晰得了解这个职业的未来发展,制定出自己的规划,包括短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短期目标,如:在校期间要通过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等,熟练操作多种会计软件,多参与社会实践等。长远目标,如:毕业三年内,努力工作积累经验,抓紧时间给自己镀金,找准自己未来的定位,在毕业十年里,去找到自己喜爱或擅长的领域,并努力干出业绩等。只有他们对未来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地规划,他们学习才会更有方向性与持久性。总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每一位专业任课教师的努力,使学生能在开启专业学习的大门时,把第一步走好,从而让学生能带着学习的热情学好后面的专业课程,走好自己的会计人生。
参考文献:
[1]杨丹.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经贸实践,2015(16).
篇5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通过下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效果不理想。而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企业资源有限,理论和实践通常不能同时得到平衡全面的发展。本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双教学团队;双专业教学带头人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的现状
1.会计专业教学团队没有清晰的共同的认同目标
会计专业建设团队的整体规划和建设重视不够,导致教师存在仅强调自我的任务完成情况,不能站在团队整体的层面来思考整个会计专业团队建设问题。
2“. 双师型”教师数量少
大部分的会计教师在通过会计职称考试,拿到了双证书或双资格的确在纯理论知识方面具有优势,但严重缺乏专业的实践训练与工作经验,因此很难说他们可以真的称得上具有“双师型”的资格。
3.会计专业团队缺少领军人物且剖析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会计专业缺少领军人物或只设一位团队负责人。
4.会计专业团队内成员没有合理的分工,仅强调自己课程的完情况
5.团队之间需要建立一个良性的、畅通的沟通渠道
团队成员往往在教学之余严重缺乏与其他教学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沟通。另外,专业建设团队的名和利大多归专业建设团队带头人所有,长此以往,不同个体之间很难形成合力,便会失去积极性和斗志。
二、“双教学团队”模式的构建优势
“双教学团队”模式是指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这一大的教学团队下,构建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团队的两支子团队,在任务的驱动下发挥不同的职能,并在完成两个完整的教学周期(6年)后,两支教学团队职能进行轮换的一种长远发展的专业团队建设模式。
1.创新性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只设置一个教学团队、一个教学一名带头人。在“双教学团队”模式下将课程教学团队与实践教学团队两支教学团队,同时培养和选拔两位专业带头人,不仅强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开始真正走强化会计实践团队建设的道路。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避免了以往教学重理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更符合会计专业长期发展战略。
2.针对性强
两支团队有不同的分工任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
两支团队在共同目标下,不同的权利与义务,优化组合,合理统筹分配,自然就形成了竞争机制,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三、高职教师“双教学团队”模式的构建
1“. 双教学团队”的建立
(1)人员的选拔。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职业规划,教学团队应首先本着尊重老师个人职业规划的基础上,给予老师子团队选择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团队负责人应根据高职院校会计在校生的多少,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的比例,整体确认课程教学团队与实践教学团队教师人数的比例,最后经予相应的指导和整合。
(2)课程教学团队主要在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实施本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平行课的教师在相互切磋下共同完成会计专业日常的教学工作。除了完成基本的课程之外课程教学团指导学生努力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考试的通过率,提高理论的核心竞争力和团队的凝聚力。
(3)实践教学团队的主要方向是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科学、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团队的教学要求应以出纳会计、核算会计、报税会计等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教学中应采取“手工会计、电算会计、erp 沙盘演练”三个实训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会计不同角色(岗位)的实际工作。除此之外,近些年国家或各省市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会计技能竞赛,实践教学团队教师还肩负责培训并带学生参加比赛的重要职能。
2“. 双教学团队”的建设下的“双带头人”建设
(1)“双带头人”的初选。首先,在选聘原则上应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从学校教师整体水平出发,坚持量化的选拔标准,严格评审,择优选聘:其次,在选聘条件上,应从候选人的品德、能力、影响力、领导力等四个方面严格把关,重点考察其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热忱,对会计专业布局与规划的认知度出发。实践教学团队除具备一般的标准外更加强调会计实践经验;再次,选聘方式应多样化,注重自荐和他荐相结合,力争遴选出真正有新思路、有干劲的骨干教师。
(2)“双带头人”的培养。对两类带头不采相同的培养方法,应实行分类培养。①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要是在会计教学团队中优选拔后在从事大量的会计日常教学工作、调研、精品课程等方面进行锻炼,学校同样要给予合适的出国考察访问,进修的机会。②实践教学团队在初选后,可以利用校内企业作为培养会计专业带头人的平台,让他们担任校办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真正的会计岗位上进行实操锻炼。这种内部培养实践教学团队带头人是需一段时间。但从长远会计专业团队建设考虑笔者认为通内部培养实践教学的负责人更加利于会计专业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3)“双带头人”不同的分工。“双带头
人”职责要求须定位准确清晰、分工合理。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侧重负责把握最新理论研究前沿、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建设宏观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思路设计、修订和实施本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指导任务以及建设成效考核检;会计专业相关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考试的统筹安排,各高校考证工作的调研统计等工作。
实践教学团队带头人应侧重专业设置对接市场需求的调研,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框架设计、实验实训建设规划、实践课教学实验教材编写或审核、校企合作项目的推进、教师企业实践考核与评估,学生工作实践的技能指导培养与考核管理等内容。以及每年省内和全国性的会计专业技学生教师竞赛的选拔和培训、组织等工作。
3.建立校办财税咨询公司
为了符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以校办企业项目为载体,加强会计专业两支团队教师队伍建设。高职校建立校内财税咨询公司不仅可以实现为学生提供全真的企业化的教学环境,体现零距离对接。还可以接受独立核算单位的委托,代其办理记账算账报账业务和开展业务咨询的一种服务社会功能。这种模式让财税公司成为高职院校输送“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平台。
4.时效性与循环性
静止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不行的,“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适用的周期应定位的在两个完整的教学循环,即六年的时间内。循环时两支教学队相互应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两支教学团队在知识的更新方面更能得到充分的、全面和发展,四、“双教学团队”建设发
展模式运行的基础条件
1.会计专业教学团队有清晰的、共同的认同目标
“双教学团队”每位教师对自己从属的团队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强烈的责任心,为共同的目标去奋斗的决心。
2.完善的团队建设制度
团队建设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确定两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办法、职称晋升和人事分配改革制度。在我国当前大力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的前提下,在制度上应稍加倾向实践教学团队的教师。另一方面,是建立团队的自身建设制度。如制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遴选办法、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
3.教师团队激励制度
教学团队完善且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既有精神方面的激励,还有物质方面先要关注团队整体的工作业绩,建立以业绩为标准的团队激励机制,同时也要关注团队中个人贡献的不同,对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成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方面的政策倾斜,从而为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4.建立良性的畅通的沟通渠道
如果两支教学团队之间相对独立就有悖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原则。两位专业的带头人应组织和带领团队成员做好专业教学和专业内涵建设工作,在校企共育会计教师技能同时实现整个会计专业长远发展。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内外部基础条件满足的条件下,“双专业教学团队”模式下运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两支教学团队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耐心。相信最终会迎来会计专业战略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永宝.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思考[J].经济师,2011(08).
[2]谭立新.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法、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10(4):90—92.
篇6
【关键词】需求 因材施教 职业规划
在本科教育中,“基础会计”既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其他专业包括经济类的非会计专业和部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由于各个专业对会计知识的要求不太相同,因此,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以便达到各个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目前的教学现状
目前在综合类大学中,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非会计类专业比较多,必修或选修这门课的同学也很多。由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来完成,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师数量、教学资源、教学课时等条件的限制,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在非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一方面是为了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目的不同,对教学内容的需求不同,加上各个专业的就业目标也有所不同,所以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觉得学非所用,和本专业没有多大联系;而另一部分学生又觉得学得太少,没有满足自己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两种极端的情况的出现就使得“基础会计”课程在非会计类专业开设的意义不大,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加以改变。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由于目前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非会计类专业比较多,而且各个专业的类型、教学课时、学生的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加以调整,达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
1.分专业类型、专业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任务确定以后,正式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由于非会计专业的类型不同,所以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开设的目的来确定教学目标。对于工科专业和经济类的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上就应有所不同:工科专业如机电、物流工程等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最基本的会计知识有所了解,了解简单的会计科目、账户和会计报表等,因此教学目标中比较多的内容是了解,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相对比较少,因为开设这些专业中经济类课程都非常少,相关的联系也比较少,所以教学目标也可以设置得相对比较简单;而相对应的经济类的非会计专业,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由于开设相关的经济类课程比较多,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内容和相关的经济类课程有很多联系,因此对于这门课的要求就和工科专业有所区别,对于一级会计科目、总账账户、会计报表等一些基本内容都是要求掌握的,而对于基本的账务处理则要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对经济类的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比工科专业要高一些和严一些。
2.根据学生需求特点的差异,确定教学内容的变化程度。在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这门课程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或者是为了考会计从业资格证;而另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修学分或者是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的需求就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对学习内容需求的不同,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未来发展。具体而言,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先进行学习目的的调查,确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然后根据学生基本意向适当调整教学班级,不同班级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如针对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意向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比较详细,尽量贴近会计从业资格证中对会计基础知识的要求,尽可能做到学生可以学有所用;而对于只是为了了解一些会计基础知识或单纯是为了修学分的同学来说,教学内容相对可以简单一些,让学生可以了解会计中的最基本的知识,达到扩大知识面的目的就可以了。因此,在非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根据教学课时的数量来确定教学方式的变化。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各个专业安排的课时有所不同,通常有32课时、40课时、48课时三种。由于课时安排各异,而相应的教材却是统一的,所以教师要根据课时安排多少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如在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板书比较多,学生听得比较仔细,但使用的课时却比较多;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方式的教学中,会计教学内容可以比较多,教学速度相对也比较快,同时也可以节约很多课时,但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本门课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同时增加学生课后自主练习的习题量;如果课时相对比较多,可以尽量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会计账务处理等内容的了解、熟悉、掌握,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课时来确定适当的教学方式,尽量做到既完成了教学工作的内容,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目标。
4.根据课程考核类型来确定教学深度及考核的方式。由于各个非会计专业在开设“基础会计”课程时的目的不太相同,因此同样的一门课程,有的专业要求的是必修课,而有的则是选修课或限选课。课程考核的类型不同,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考核的类型来确定教学时内容的深浅程度,根据教学深度来确定考核时的具体考核内容和考核的方式。如选修课的考核,可以采取简单的考核方式,如论文或开卷考试;而如果是必修课的考核,则应该将最基本的会计基础方面的知识都包括且采取闭卷的方式,并且要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试卷来进行考核,这样才能达到分类考核的目的。通过分类考核方式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三、相关建议
篇7
关键词: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258-04
引言
据统计,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10万人,约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9%;高等职业院校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50%,基本实现了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问题凸显,社会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很多研究者对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郭庆宋(1998)、厉以宁(1998)等对西方就业理论进行了描述。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院李忠(2009)的研究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投资与就业的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关系、劳动力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制度改革和就业的关系等是就业研究的主要问题。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2008)课题组认为,教育体制不够合理、毕业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高校盲目的扩招、金融危机的影响、结构性失业等因素存在使得今后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不乐观。程瑶(2009)对会计专业存在的结构性失业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解决结构性失业的一些对策。王海翔(2010)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会计专业毕业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毕业生对学校所学专业知识的反映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梅爱冰 (2011)调查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会计专业相关岗位职责,了解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从市场需求、岗位职责和用人单位需要三方面,探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教学改革模式,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为更好地应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和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的双重挑战,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就业后对用人单位及社会的适应程度,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完善学院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我们对合肥地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深入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工业园进行调查,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找到缓解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法。
一、合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题及样本量的选择
根据调查目的,我们将调查题分为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教学环节满意度调查、教学工作方面评价及建议、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取得的证书的要求、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五大方面。并采用专家论证和小范围预调等形式,共设置了题目20道,对合肥10家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函调。本次调查共发送调查表300份,回收273份,回收率91%。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表1调查结果看,学生对各学院的就业工作服务质量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其中98.3%的学生达到满意的标准。但我们也要看到,有39.6%的就业学生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这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
从表2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学生在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专业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在理解与交流能力、专业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这三个方面,有1/3以上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这三方面的能力有非常大提高。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被调查者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2/3以上的人满意度都不高,这也是我国在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表3可以看出,毕业生对专业教师的水平、公共课教师的水平、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安排等方面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评价为好的比例都在60%以上,但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和实习活动安排方面,多数毕业生的评价都不高。这也表明,在我市高职会计专业方面,还是过于重视理论,对于实践方面的关注度还不够。
从表4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都需要他们具有会计资格证书,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要求没会计证高,但也比较重视,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从表5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比较注重会计专业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和组织协调、交际沟通能力等素质,特别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是从事会计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二、合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环境分析方法,即根据组织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分别找出组织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以期帮助组织更好的进行决策的方法。其中,S和W是内部因素,分别代表strength(优势)和weakness(弱势),O和T为外部因素,分别表示opportunity(机会)和threat(威胁)。
三、合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探析
如何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谋求本校会计专业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机制、创新实践和实习教学环节、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认清外部形势,及时了解国家促就业政策,立足课程体系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办学品位。同时,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应该认清当前形势,增强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一)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机制
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扶植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力争在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展就业规划,提前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念,努力塑造专业化特色的人才队伍。在会计专业学生中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方法。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学生树立就业意识――定位;养成职业道德――敬业;掌握就业能力――专长;选择职业道路――择业。
(二)创新实践和实习教学环节
通过在课堂上使用真实的案例、引进工作过程导向法、使用真实账册创造情景式教学、账务课程实习等方法让学生融入会计角色等方式,切实加强实践和实习环节,进而拉近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多开展手工模拟试验、电算化核算模拟试验、财务管理分析模拟试验等相关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会计实验室与电算化实验室,反复练习,以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基本技术。与此同时,应积极寻找在事务所、公司企业的实习机会,以切身感受会计循环的业务流程。
(三)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端正就业态度,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和市场需求,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选择。端正的就业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做好人生职业生涯规划。
(四)认清外部形势,及时了解国家促就业政策
高职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自己的情况,合理定位,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误区,争取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及时了解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自从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推出了多项扶持大学生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因此,在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可以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通过对国家及地方就业指导部门、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及其信息资料中心的咨询,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五)立足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大都属于学科课程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能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重视文化基础教育,但它忽视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有些学校针对专业特点引进了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相对学科课程体系而言,更适合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
(六)积极参加实践,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高职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在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该把握机会,加强实践,积极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借此培养自己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创新、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曾姝.基础会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业务核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
[2] 周济部长在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
[3] 王海翔.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11).
篇8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从而使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网络课程教学强调运用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学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并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路径,落实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
关键词:会计;网络;教学
一、现行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虽然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网络环境对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已不能定位于电脑记账报账的技术性专才教育,而应将目标定位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上,现行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课程设置重专业、轻基础能力拓展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最初是在本科层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些非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和减少一些课程的课时而形成的。尽管历经多年的课程设置改革,但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需要,增加新课程,并对老课程进行调整。这样设置出来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不重视或根本不关注与其他专业的横向联系,将学生的思维人为地割裂开来,
(二)缺乏会计信息化模拟
会计信息化模拟是指应用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将现实企业的会计业务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进行模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会计核算职能是如何实现的。使学生了解企业供、产、销过程中会计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会计,能够适应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模式、工作流程等带来的变革,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会计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和方法。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问题尚未建立会计信息化模拟实验室,而无法进行会计信息化模拟。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融会贯通,所学信息技术无法应用到会计中来,更不用说利用企业的内、外部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了。
(三)课程建设存在误区
目前课程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在教材建设上。虽然几年的努力,涌现出大批高职高专教材,但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大都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而来,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别,而只是相对于本科教材降低了难度、删减了部分章节而已。同时,由于会计的相关法规、制度总在不断的修订中,而相关教材的修订或编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造成教材内容滞后
二、构建会计专业课网络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校教学安排上,实习通常都是借助于假期以及毕业前专门安排的实习期来完成,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全方位指导,另一方面,鉴于会计工作通常是组织中的一块“禁地”,通常忌讳“外人”的介入,尤其是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企业真实的业务处理,因此从多年来的反馈来看,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实习的往往变成打杂的,学生充其量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相对而言,“实训”则是在真实环境下,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实验。例如采用某种大型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系统,输入并塑造基本的财务会计数据,合成财务报告等,还可以运用各种功能模型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进而实现会计、业务、财务的一体化。
(一)开设会计专业网络实验课程
会计专业网络实验,可以模拟企业一定期间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学生以一个会计的身份,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按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要求,处理核算业务,编制会计报表,分析与评价财务报告的教学活动。通过会计专业网络实验活动,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会计操作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完全仿真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建立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
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训改革,没有充分考虑高职电大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不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实践技能。如何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核心技能实训进行有效结合,并最终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构建高职电大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
1.核心技能“单项化”
核心技能单项化是对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后,确定会计核心技能点,然后逐项进行单独训练。分解出的单项技能可以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专业术语录入、点钞和假币识别、会计凭证编制和审核、账簿登|己、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等。这些技能点不仅是根据会计职业分解出的核心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体现,因此逐项进行单独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较深的了解,还可以强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2.技能实训方式“课外化”
新生入学初步了解专业后即对其提出实训任务,并告知实训手段,如利用第二课堂讲座、视频等开展培训,然后由学生自主训练,自主报名参加考核。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各项技能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技能任务,并使之与学生毕业证书挂钩。技能任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技能任务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部分技能任务是由学生选择完成的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通用必备技能有所了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选择。
二是教师制定各单项技能的训练方法和考核要求。专业要根据各单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制定学习指导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采用讲座或者网络视频的方式讲解技能训练方法,同时还要提出明确的技能达标要求。
三是学生利用课外实训平台自主学习。专业应提供课外实训平台。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点钞、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告编制等练习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技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训练。
3.技能考核方式“证书化”
实训指导部门每学期循环组织各单项技能的考核,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考核的技能。另外,学生考核合格后应颁发相应的“校内技能证书”,让学生本人、指导教师和用人部门随时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篇9
关键词:人本化;课程体系;评价机制
结合课题其他成员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模式,结合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成功之处,将差异化理论灌输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各构成要素,构建较为适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人本化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线、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等为契机,以政府满意、学校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为准则,遵循高职教育规律,适应高职教育发展、改革趋势,充分体现专业定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的人本化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尊重教育规律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认知及成长规律、符合会计专业特色教育,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应有的思想保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较为人本化的指导思想。具体包括: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只有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会计专业及学校的长足发展。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市场需求各具特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恰当的市场细分,找准自身的定位,采取差异化的培养策略。
(二)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
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对其培养的过程中不同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在培养过程中加以系统化的引导教育,才能求得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职业的延展性发展。
(三)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线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现行市场需求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兼具良好的基础素养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成人、成才兼顾的原则,通过开设综合化课程、实施职业引导、成立多样化社团、开设各类比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二、确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借鉴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成功之处,以及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适当地运用差异化理论,确立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分阶段地分流出技能生、个性特长生等细分类型,以适应具体的目标市场定位,在低端领域需求内寻求可延展性的发展。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专业技能特长生为主,兼顾个性特长生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包括:
(一)专业特长生的培养目标
专业技能特长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这类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沿着专业梯度发展规律而定,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其培养目标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具备一定的写作、计算机操作等基础操作,具备高尚职业道德修养和情操等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个性特长生的培养目标
个性特长生展的职业规划要根据特长不同而设,辅助学生走个性发展路线,其培养目标为具备一定的专业核心技能的同时,塑造扎实的个性特长功底,并兼备写作、计算机操作等基础素质,具备高尚情操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特长型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专业特长生还是个性特长生均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目标包括素质、理论和技能、证书四个方面。具体为:以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为基本素质目标;以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初级会计核算理论,特别是企业会计具体准则理论知识,以及综合理论知识为理论目标;以综合专业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与维护技能、电算化操作技能、写作技能、社交技能等各种技能为技能目标;按照课程设置中的证书计划获取相应证书的证书目标。
三、设置合理化的课程体系
结合国外先进培养模式,在符合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岗位群设置课程、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教学计划,设置具有职业面向并符合市场需求的合理化课程体系。首先,要减少理论课程的比例,适当提高实训课程,在具体教学安排时,按照工学交替模式,实现理实一体化;其次,要丰富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到个性特长生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的要求,加入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课程,如文艺、体育、音乐、写作等课程。具体要求为:
(一)课程体系设置要实现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主要对接的是社会基层岗位,主要有出纳、会计核算、结算等会计基层岗位以及其他文员、业务员、坐席等社会基层岗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重新整合,应以提升技能为核心,将岗位职责中的工作任务有效转化为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即围绕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必修课程,如《出纳实务》、《基础会计》、《出纳实训课》对接出纳岗位,《成本会计》对接成本会计岗等。同时专业必修课要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按照工学交替方式,有效地分配理论及实训操作部分,较好地实现理实一体化。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开设特长选修课,如写作、计算机操作、音乐、绘画等课程,并将其穿插在专业课体系中。
(二)课程体系设置应注重学生职业延展性的发展
根据学生个性阶段性分流的同时,辅助他们确立职业发展路线,让学生有目标可循,并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择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求实现学生的职业延展性发展。具体操作是在课程体系中穿插职业生涯规划等必修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延展性教育。针对技能特长生展开的职业规划要沿着专业梯度发展(如图)规律而定,分别是对接前岗位(文员、业务员、仓管员等)、初级会计岗位(出纳、核算、成本会计等)、中级会计岗位(总账会计、会计师等)、高级会计岗位;针对个性特长生展开的职业规划要根据特长不同而设,辅助学生走个性发展路线。
(三)课程体系设置应以证书教育为主线
证书包括专业证书、综合素质证书、特长证书等类型。课程体系设置要以证书教育为引导,提升学生的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将考证计划与课程体系设置相匹配,合理地进行教学编排及课程开设。
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发挥教学过程中第二主体的作用,真正实现双主教学过程。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要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传统方法,同时也要引入先进的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及引导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优点,根据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类型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基础会计相关理论课程课采用讲授法、练习法传统方法的同时结合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启发式教学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逻辑思维较强的课程可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学工具应用于各课程教学领域,并充分利用多媒体、音响、网络及实训室等硬件设施条件将抽象理论具体、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双主体”教学模式。
五、实施综合化的评价机制
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要结合市场差异化需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过程及结果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根据目标市场细分,确认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低端个性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要构建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具体包括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法、综合化的评价内容、以及社会化的评价标准等。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为了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标准要求,一改传统的双主体评价及权重分配。在原有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基础上加入行业企业、学校社团及学生会等组织,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以促进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针对专业特长生,评价主体由学生、班委、理论课教师、实训课教师、班主任、校企合作的行业企业等组成,按照一定的权重(其中理论课教师、实训课教师、校企合作的行业企业的权重高于其他主体)将各个评价进行整合,最终形成的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针对个性特长生,评价主体由学生、班委、参加的社团、学生会、理论课教师、实训课教师、班主任、特长比赛活动等组成,按照一定的权重(其中参加的社团、学生会、特长鉴定组织的权重高于其他主体)将各个评价进行整合,最终形成的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要体现差异化,呈现多样化现象。传统评价方式相对单一,较多依赖于考试方式。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要实施过程性评价及多样化评价方式,并将行业技能鉴定、校级技能鉴定、实训操作、答辩、口述、涉及、考察、调研、现场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多样化评价。同时还要探索更为科学、有效地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要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及目标市场的实际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到被评价个体的差异化,结合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合理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三)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平,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及职业取向,以全面提升知识、技能(或特长)、素质为目标,并体现三者的统一。考核中应增加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体现潜在能力及特长的综合业务题或者案例分析题,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专业技能知识,做出个性化的答案,以此对其专业知识、总结运用能力、应变力进行综合考评;还应增加除考试以外的其他评价方法,在方法多样的同时体现评价内容综合化、多样化。
(四)评价标准的社会化
评价标准要能围绕目标市场的需求定位以及专业技能的要求,让行业企业介入评价,构建社会化的评价标准,让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创新人才评价模式,不能仅局限于校内评价,还要将评价推向社会,让行业企业专家介入评价。具体将学校的考核、证书考试及校企合作单位的考核相融合,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还要对实习生、毕业生做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实习、工作情况,并及时做评价标准的调整,真正做到评价标准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l]白永红.中国职业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1.
[2]袁雪飞.工学结合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3(12):128-129.
[3]何丽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现路径[J]. 文教资料,2013(15):113-114.
篇10
关键词:中职会计;职业素质;培育力度
职业素质主要分为以下两点内容:第一,职业道德;第二,职业能力。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将一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联系而且符合会计职业特点的道德标准、情操、品质的总称。职业道德可划分为:会计本身的客观定律;会计职业对会计工作的客观要求;还有会计人员的德行三个方面。职业能力就是你的专业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并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
才,是现在中职会计教学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践调查分析,探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和教师方面
学生方面,由于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因此,学生学习也较为盲目,没有明确的目标。虽然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十分端正,而且较为认真、努力,但由于缺少学习计划,导致学习效率并不高。因此,中职会计生一直都存在个体发展不平衡的现
象。在教师方面,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倡导教育改革,改革的进度过于缓慢,并没有呈现出预期的效果。而且,随着改革深入实施,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教师知识结构过于陈旧,没有及时有效地更新;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墨守成规,课堂教学仍然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模式;由于太过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去进行实训,导致学生职业技能无法提升;缺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师职业培训力度不够,且需要加强培训投入等。
2.学生的就业形势方面
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会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不再受到局限,除会计员外还可以从事更多职位,如,出纳员、仓库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中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虽然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专业相符的工作,但是薪资报酬很不乐观,而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的过程中欠缺技能应用能力,无法适应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1.培养创新精神
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就是会计知识的发展过程,而会计学科研究的灵魂就是创新。在会计改革前辈不断努力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精神,在经济体制不断转变的洪流中,开辟出属于会计学科发展的新领域。
2.掌握科学的方法
会计学科不仅仅只有会计制度,还有会计方法体系等,这种理论研究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同时会计学科的新领域,如,会计实务的发展,也需要运用各种各样有效的方法。
三、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策略
1.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社会上对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不是盲目的,只有技能创新人才,
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所以,中职院校一定要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视度。大部分中职院校将传统的教学实践体系改革完善得更加科学合理化,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虽然,中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仍然需要推陈出新,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给学生就业增加一份保障。校方可通过举办各种会计专业竞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请一些专业的会计讲师,到学校为学生讲授专业的知识,传授专业的技能,使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
2.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很大一部分会计毕业生就业首选是中小企业,因此,教师可多走访、考察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及职业考核评价标准。根据分析结果,科学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把理论知识教学比例适当降低,从而为实操教学提供便利。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中职会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经济、科技都在高速发展,由于社会分工趋于精细化,会出现更多的新兴职业,对中职学生就业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社会各界更应该重新审视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只有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和合格的职业素养,才能让中职生在未
来就业的道路上更具有竞争力,就业机会越大,更具有发展前途,在不断的学习历练中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投身于国家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文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探索[J].中国教育报,2010(12).
- 上一篇:会计专业实践报告总结
- 下一篇: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