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2-21 17:5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学的作用

篇1

关键字:信息技术;金融教学;教育思想;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得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方便,而金融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故要想使金融业的发展更为迅速,这就意味着在金融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在 “金融学”教学中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教育思想

1.素质教育思想。此理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及潜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与身心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2.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当中各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其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与各种方式,既包括学校教育,又包括社会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其提倡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优的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

3.四大支柱的教育思想。该理论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组织15名来自各国的权威专家经过3年多的研究于1 9 96年提出的。他们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做事――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学会合作――使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生存――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

学系统方法。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现代教育教学观

现代教学观要求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即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主张主要有:

一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健康的个性质量。

二是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也不应该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应是积极主动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师生互动过程。从注重学生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内在变化;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是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抽出大量的实践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最重要之处。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给金融学教学带来的变革

(一)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随着学校校园宽带网的快速建设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金融教学已不再局限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多媒体模式,教学过程已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多媒体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方式,正逐步从金融教学的辅助地位上升成金融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也逐渐由“知识传授者”向“引导者,促进者”转变。教学思想上,面对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密切相关的金融建模、金融实验等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教师教学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思维方式。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为学生学习建造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探求教学知识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效保障。E-learning作为一种重要学习模式,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网站、校园教学图书馆等,是学生经常光临的第二课堂,每个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找,搜索自己需要的数据,查看教师的电子教案,并通过电子邮件,网上教学论坛等相互交流与探讨。

(三)课堂教学的新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使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需要,将媒体在抽象思维,逻辑推证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和现代媒体对图形文字处理的特殊功能相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精心制作课件,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应用于课堂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对图形、文字的处理与传输和数值计算,而金融学教学的特点是抽象的思维与论证,因此课件中的图形制作对教学效果举足轻重。

(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金融教学情景,有效提高培养目标转变。金融学教学如何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如何融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呢?我们通过对学校专业课所涉及金融知识进行系统的调研,修订了教学大纲,重新对金融学课程进行了融合,介绍现代金融思想和广泛应用的金融方法.把学生掌握金融学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开设金融试验,向学生介绍优秀的金融软件,可以给学生以独立学习和研究金融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去观察、探索和模拟。形成直觉与顿悟,使其认识金融与计算机综合的重要性。挖掘了学生自我金融潜能。

四、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交互式软件和黑板板书的综合运用。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大课与小课相结合.传统板书与电子教案相结合,讲授与提问相结合授课模式;小课以辅导讲解、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大课的授课老师必须在已有的多煤体课件础上,进行认真备课,收集相关的录像和与教学软件,对复杂的原理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现,对重点、难点要通过黑板板书作细致讲解.黑板板书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手段。

(二)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建造网络课外互动学习系统,授课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传道解惑释疑,可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时空距离。这些方式受到学生极大欢迎。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间实验、综合性课程实训、演示教学和集中实训。无论是哪一环节,均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采用实测数据进行。

(四)灵活多样的考查与考试。在教学中,注意平时的考查与期末考试的结合,考查包括上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笔记、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等;考试的形式多样。以理论水平测试与实验实训考核并重,实验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实训考核采取学生随机抽题考核(包括操作和口试)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操作和口试考核成绩、实训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出勤和表现)兰部分按6:2:2的比例组成。实训成绩按百分制评分。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注意与专业学术的内容的教授保持平衡状态,而且之间是不可取代的。

参考文献:

篇2

上海交通大学113年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史,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和拔尖创新人才汇聚、学科综合交叉集成、自主创新优势凸显的优势,充分体现高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科技支撑作用,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为目标,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家队”的上海交通大学,注重追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积极调整学科布局,深入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大力推进自主创瓶注重以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为牵引,深入推进产学研战略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注重把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自觉对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为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科技和人力,智力支撑。积极促进学科交叉,推进自主创新,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开展战略性、前赡性的学科布局,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加强战略谋划,采取积极推进措施,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十五”规划以来,学校瞄准国家部署的若干领域、方向,发挥多学科优势,点面结合,积极培育学科生长点,扶植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快速成长。学校专门出台了促进交叉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十项政策,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费投入、人员聘用、职务晋升、薪酬待遇,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执行保障等方面保障和推动上海交大交叉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

加强多学科的系统集成,实现优势叠加,提升传统强势学科

学校抓住和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重组的机遇,大力推进医、理、工的深度合作,建立了集中生物,医学、物理、电子,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生物研究院、以及以医学应用为主导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及前沿性医疗技术及仪器设备的研发Med-X等交叉平台,有效实现了学科间的优势叠加,学校在2008年获得的10项国家科技成果奖中有6项与医学相关。加强交叉学科特区建设,构建多样化的交叉学科研究体系,形成未来竞争优势

学校凝聚力量,整合资源,有组织地把学校的科技创新力量汇聚到国家重大科技战略方向上来。如,为了响应国家的海洋开发战略学校积极筹建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面向未来纳米科学和微制造技术的发展成立了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了顺应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成立了Bio-X研究院。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开展基础性、战略性技术研发,占领未来行业的科技制高点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成立了航空航天学院、能源研究院、核电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平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和“信息内容安全”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已经正式获准立项建设;为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学校成立了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中美物流研究院等。

大力推进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升级

经济危机同时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的有利契机,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提出的12字方针,先后出台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不仅是要解燃眉之急,更是着眼于长远发展和未来的竞争力,关键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促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转型。

通过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突出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各种途径,逐步形成了具有交大特色的产学合作模式

学校与宝钢、中海油、中广核等20多家国有大企业集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攻关,成效显著。比如,上海交大与宝钢集团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汽车板使用技术联合研究室”,2004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2006年启动新一轮“集企业之需和院校之长”的集群式战略合作。目前,双方共同合作科研项目近200项,共建研究基地一联合实验室6个,2项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有40名宝钢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被聘为交大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90多人。此外,上海交大与中核总,中广核、上海电气等围绕国家核电战略,与中国商飞等围绕大飞机工程开展战略合作,采用超常规的举措培养紧缺人才,开展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和科技攻关。

以国家和区域支柱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技术的研发创新为目标,采用全新的体制机制谋划建设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学校积极与上海市,闵行区及国内外重大企业合作,谋划建设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高技术产业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研究成果,酝酿形成若干国家重大专项和产业化项目,成为未来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衍生地、高新技术与产业界连接的前沿高地、高科技公司的重要孵化基地。

紧密对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墙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发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库”和“蓄水池”作用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近年来重点探索的课题,围绕这一主题学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重点构建三大平台,努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以打通学科专业限制,搭建本科生通识教育大平台;以完善学分制为重点,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大平台;以国家课程基地为中心,构建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实践教育大平台。学校先后投入1.55亿元人民币和235万美元《世行项目》,建设了大学物理、机械基础、生物基础、工程训练中心等十大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

鼓励学生参与前沿科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探索创新精神

学校把引导学生进入前沿研究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并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配套予以保证。在本科生培养上,学校每年投入1 00万元专项经费,推进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PRP计划)和科研项目。同时还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到校区毗邻的紫竹科学园区去自主创业,在“三区联动”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建立创新与创业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发掘他们的创新创业潜力

学校于2007年开始面向全校学生推出创新与创业课程――“创新与创业大讲堂”,该课程实行知名专家和企业家集中授课,专业教师小班精讲、投资公司高管小组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以跨专业的学生组成学习团队为主要学习模式,采取项目商业计划书与平时学习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竞赛和实际创业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智慧,收到了传统育人方式难以企及的效果。

成立人才培养校企联盟,联手各大用人单位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

篇3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地方的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将经济管理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其在实际发展中未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发展下,众多民营企业的兴起和经营,为殷实经济结构做出重要的贡献。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地方国有和民营企业兴办的数量越来越多,金融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经济管理方面的指导,未能辅助地方金融和经济的提升。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课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1 科学经济管理和地方金融发展现状简述

1.1 科学经济管理的主要内涵

在经济学领域中,主要是对稀缺的资源进行的优化配置,在管理学的范畴中,主要的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和基本规律,进而来解决社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管理类的问题,以便提出指导实践的优化策略。而经济管理主要是对社会经济行为活动合理组织与合理调节的规律进行分析探究,其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宏观的经济管理,指的是国家对自身国民经济系统与社会经济行为活动的控制、监督、指导以及调节等;另一方面是微观的经济管理,指的是各类企业、个体劳动者以及合作经济组织在实际中的经营管理。从广义的角度而言,经济管理属于综合型的应用性学科,其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注重从实践经验与可行性方面进行研究。掌握和探究现代企业和金融领域中涉及到的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为现今金融和经济市场提出更优化的发展策略。

1.2 地方金融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地方金融产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其金融业法人单位的数量逐渐上升,主要分布在货币金融服务、保险行业、资本市场服务以及其他金融业行业中,其中资本市场服务类法人主体相对较多。以我省A为例,资本市场服务有123家,而货币型金融服务有47家。所有地方金融领域从业人员有10243人,其中货币金融服务业占比最高,小额信贷、保险、民间投资、证券经纪机构数量虽多,但从业人员占比低于地方银行业。通过对国内众多区域金融领域发展的调查和了解,总结出地方经济在发展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融资途径相对较少;二是资本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三是重点产业的金融服务功能相对较弱,这样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地方政府金融行业的发展。

2 科学经济管理对地方金融发展的作用

基于科学经济管理中涵盖科学的经济管理发展理念,能为地方金融领域的发展提供众多经济管理发展策略,其产生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促进地方融资模式的创新发展

由于地方政府在开展自身金融经济活动时,更多的是信贷融资为主要的发展形式,科学经济管理,能指导地方金融机构积极的和全国银行总行开展合作性的交流,逐渐扩大对地方信贷投放与资金配置,进而充分的利用金融市场化制造出改革的契机,并充分的发挥市场机制主导的作用,提高对资源高效的配置,这样的管理方式能鼓励地区银行机构和外界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使用各种金融商品招商引资,在严格控制潜在金融风险的基础之上,开展新型的金融融资活动。在众多地方金融领域中,资本市场的发展对金融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科学经济管理下,能强化地方金融业和区域以外社会组织的证券交易合作,以便促进地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上市之后的融资与再融资,大力推行区域集优债务融资,通过的中小企业在私募券发行与政府债发行的试点工作中,做好企业债券和发行的工作,通过银行和证券发行的方式,促进地方融资模式的创新发展,从这一角度而言,科学经济管理对地方金融业的融资途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加快地方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在科学经济理念的指导下,能使地方金融领域在原有期权和期货的交易基础之上,参与交易活动的主体对象进行扩展,这样不仅能实现金融产业和大宗商品在场内平台上进行交易,土地、能源以及知识产权也能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交易,在实际的操作中,科学经济管理能根据地方实际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将特色商品作为新兴的经济交易标的。在期货市场中还能开展合约买卖和套期保值,有效地规避了现货市场中潜在的风险。此外,应将股权交易市场视为资本市场中核心的部分,在股权交易所中完成公司和企业制改造的条件上提升其自身的功能,将其打造成主要以资本要素为属性的金融综合交易平台,进而提升地方金融业中资本市场的广度发展。从这一角度而言,科学经济管理对地方金融业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2.3 提升地方重点产业的金融服务功能

在现今国内众多地区均有属于自身特色的商品,尤其在旅游业迅速发展下,地区经济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样的环境为地方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科学经济管理理念下,充分的利用地方市场在全国经济市场的优势,完善机构和组织的培育,对金融和经济政策进行创新,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进而重点突出以财富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高端金融业务,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国内外投资理财机构与金融机构组织的聚集,更多的投资引入到地方金融领域中。

2.4 创设地方健康的金融发展环境

由于金融业是建立在风险和经济收益基础之上的,为了推动地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为其创设一个良好和健康的金融发展环境。而科学经济管理的应用,能实现这样的目标。这是由于科学经济管理理念能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众多的领域和知识进行综合,并能为金融行业的监管部门提供成熟的监管制度和经验。例如,能建立健全金融领域中的竞争激励和监督机制、优化金融发展信用环境、强化金融机构对经营风险的控制能力等,其中对金融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参与金融交易主体对象的利益,进而为整个地区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促进和保障的作用。

篇4

关键词:行为金融;行为模式

一、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内容

就现代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而言,现代金融学研究的是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时期的最优配置,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统一的,这意味着它们的研究必然是以实现市场均衡和获得合理的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为其理论目标和主要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资产定价。其次,现代金融学研究提供了自身的“参照系”或“基准点”――有效市场理论和基于理性人假定的预期效用理论。这个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们是否准确无误地描述了现实,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再次,现代金融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形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出现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二、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研究的范式

在研究视角和参照系的变化上,现代金融理论是建立在传统主流经济学基础上的,这些经典理论与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模型与范式是以“理性”作为最基本的分析框架的,以理性的“经济人”作为最基本的前提假设。 行为金融学以源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行为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视野更加开阔,对金融行为理性与否的定性既涉及偏好的形成过程,也涉及决策和判断形成过程。首先,它对偏好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的描述。其次,在决策和判断过程中,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依据经验规则所作的直观推断虽然能简化复杂的决策过程,但其行为模式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偏差,并且这种心理因素又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市场面对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的时候。所以“经济心理学”的一般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在研究范式上的差异。显然,‘人’在此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正是基于以人为中心的生命范式,行为金融学探究了决策过程中个体的实际行为和心理依据,并基于此对经济现象加予解释。

三、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体系框架

现代金融学研究的体系框架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设的基础上,以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石,着重研究理性假设条件下的价格发生机制和金融市场效率问题。首先,现代金融学研究从理性人假设的视角出发,认为人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被假定是风险厌恶、追求效用最大化、对信息的获取是无成本的、理解是同质的,在此基础上根据贝叶斯法则在信息的变化中不断进行修正;同时,个体的决策与选择偏好遵从预期效用理论,最终通过个体间的随机行为作用于市场。其次,现代金融学的研究以有效市场为参照系,有效市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之间紧密的逻辑联系刻画了整个市场的作用机制。由于投资者具有“完美的”理性意愿和投资分析能力,在与非理性投资者博弈的过程中,前者将逐步主导市场,使得证 券市场最终至少能达到“弱式有效”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市场选择”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理性投资者主导市场正是通过市场选择来实现的。市场选择机制使得非理性投资者被淘汰出市场并逐渐消失,直到套利机会也随之消失,通过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试错”,市场将逐渐接近“无套利均衡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价格逐步接近基本价值。

四、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相互融合的趋势化探讨

现代金融理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至今它所以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以最少的工具建立了一个解决金融问题的完整理论体系,并能够对大量的金融现象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但是大量的异常现象的产生和一些心理学实证研究均表明现代金融学存在着根本的缺陷。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迄今为止,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但是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金融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上的不足和缺陷。 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融合是具备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就可能性而言,二者之间至少存在以下几个契合点:首先,行为金融学和现代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现代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都是以研究投资者行为为切入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的研究是相通的。尽管现代金融学以规范研究的方法将投资者作了理性的假设,而行为金融学则以实证研究的思路将投资者置入正常的模型中。其次,行为金融学和现代金融学的基本分歧是可以调和的。所以,从时间延续、场景重复、信息逐渐完备的意义上看,行为主体是趋于理性的。再次,行为金融学和现代金融学的一些基本模型和结论是一脉相承的。

金融行为的复杂性正在于其过程与结果中理性成分与非理性成分是混杂交织的。大量的行为金融学文献成果给我们展示的似乎都是关于有限理性或非理性的论据与结论,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思考却可以使我们从众多所谓的非理中,依据现代金融学的“理性”定义找出理性成分。而这种复杂性也决定了以此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学需要将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与中国的证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篇5

金融学在金融理论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之下,成为经济学众多学科中最出名的学科。在2008年之前,金融学者以及金融行业从业者们都非常满意金融理论在金融行业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金融理论面临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场冲击了全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巨变,使金融研究者不得不对金融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重新对金融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仔细的探索研究。

二、早期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根据不同的标准来看,早期金融理论在演变和研究中心的变化上有不同的理解个概括。在金融实现市场化之前金融学研究的演变中心为:从关注商品价格波动过渡到对资金价格的研究。在对商品价格进行关注的时候,金融学将货币的职能以及货币的数量作为研究的重点,在对比商品数量和货币数量的过程中总结出物价变动的规律。早期金融学以对资金价格的关注中,开始进行对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分析,最终总结出中央银行的政策分析框架,即通过对货币的调控进行宏观调控。

早期金融学的真正形成是从研究货币、信用、银行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者的关系对物价、利率和经济运行产生的重大影响开始。早期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为金属铸币,但是货币和信用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状态。之后随着银行券使用的广泛和普遍,造成货币与信用之间的关系紧张化。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不兑换银行券流通制度的确立,使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成为一样的过程,因此而出现了金融学这一新范畴。早期金融学的研究核心是以银行体系作为基础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而存款货币的双层次性是早期金融学的主要体现。在早期金融学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商品价格决定及其波动是人们首先关注的影响因素。在对信用货币创造机制进行考虑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比较对通货膨胀率的高低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决定性作用。

三、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对金融结构市场的不断推动,现代金融学的轴线发生了变化,即从资金价格慢慢向金融资产价格过渡,从基础资产的定价理论逐渐向衍生品的定价理论发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经济结构中金融结构变化巨大。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依然是利率,但利率却慢慢淡出经济学界主流的视野。因此,人们的关注点转向了根据复杂性的价格理论,也就是资本市场资本价格的变化及其决定。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金融在经济上的作用大幅度增加。

现代金融学开始于《证券组合选择》这篇文章。该文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学一直沿用的方式,即使用描述的语言将金融思想表达出来。另外,研究重点也变成了资本市场上数不清的证券资产组合选择,在均值和方差衡量收益和风险的理论基础上,产生了方差理论,也就是投资者在选择证券资产的时候,一方面考虑资产的收益均值,另一方面还考虑资产的受益方差。但是,当投资者可选择的证券数量增长时,计算证券组合的方式将会以几何级数增加。在马珂维茨资产理论的铺垫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风险状态下的市场均衡理论》这篇文章对资本市场均衡条件下的资产收益进行研究,通过对一些列假设的分析研究,退出了投资者在均衡状态下,仅选择无风险证券和市场证券的组合来,这就是所谓的资产定价模型,简称为单因素模型。

现代金融学理论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金融实践影响深厚,可以说起到根本性和革命性的作用。在对金融资产中金融衍生品精确定价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规模起到巨大的推动性作用,实现了金融衍生新品交易规模的爆炸性增长。另外,在对公司金融理论和金融契约理论的发展进行研究的同时,促进了金融市场上各种公司筹资和融资活动的频繁进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养老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在资产组合理论的发展和投资组合业绩的科学评估下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活动,使得资本市场规模出现了空前膨胀的现象。另外,在金融机构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并购事件,使得能够提供全套服务的金融机构模式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造成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出现了界限模糊的现象。金融经济活动逐渐蔓延至全世界,并且金融全球化还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现代金融理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实践,还帮助其创始者获得了世界级的荣誉。更重要的是,现代金融理论不同于早期金融理论的一劳永逸,现代金融理论的贡献不能够无限影响金融市场的投资融资活动。一些耳熟能详的现代金融理论比如MM定理、CAPM模型等等,在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这些理论决定了现代金融研究者们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上所获声誉的高低和好坏。

四、新金融经济学理论的探索

虽然现代金融经济学理论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巨大挑战比如新制度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挑战等等,但是这些挑战对于新金融理论来说,只能算是一种探索,并不能对新金融经济学理论进行构建。默顿和博迪曾经指出,新制度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至多能够作为在现代金融理论基础上的修订,这两位学者的解释侧重于金融资产价格对现代金融理论模型预测出现偏差的原因。所以,现代金融理论依旧是资本市场定价和公司金融决策的基础模型。

新制度金融学的核心思想可以理解为,外生形式为金融活动特定功能,而内生形式为金融制度结构和组织形式。因此,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宜的金融制度至关重要。但是,新制度金融学只是在现代金融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不是要取代现代金融学的地位和作用。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新金融经济学在新领域上的研究,其内容为有限套利理论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行为金融学的探索还涉及到两大金融研究的核心领域,即资产定价和公司金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者们在CAPM的基础之上指出,金融市场上同时存在CAPM模型中的信息交易者和认知偏差并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噪声交易者。当CAPM模型中的信息交易者在交易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时,则为有效市场,当认知偏差并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上起主导作用时,则为无效市场。除此之外,相关学者对投资者的非理性以及公司管理层理性情况下的公司融资行为进行研究。学者谢夫林经过分析得出,决策失误的产生通常情况下来自于公司管理这在认知上的不理性和情感上的影响,但是公司股票偏离本身的基本价值则是由于公司外部投资者和分析者的认知偏差造成。虽然,金融学在近十几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也有相关学者获得世界级的荣誉,但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框架仍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篇6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体系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深度心理学在行为金融学领域应用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深度心理学的方法提高投资者投资能力。

经济学和心理学两个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割不断关系的学科,在现在越来越表现出了相互融合的趋势。金融学作为经济的皇冠,在这场变革中当然也是产生出了行为金融学这一巨大的成果,集中体现就是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始终坚持自己是心理学家的Kahneman。但是在现在的行为金融学中,主要的心理学理论还是认知学派的,而且多是以经济学的方式来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本文就是在于探讨用除认知心理学以外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改善投资者投资能力可能性,尤其是利用深度心理学的方法。

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来源

1776年,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此时经济学被定义为对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科学。到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那里,他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提到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的:人们充分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做决策,这一假设就足见对人的重视。为以后经济学在在对人的讨论方面奠定了基础,虽然这里的人是完全理性的人。

1947年Herbert Simon考虑到人的心理因素在经济行为中的作用,提出“有限理性”理论。“有限理性”是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绝对理性”的否定,经济学对人的认识开始考虑现实的人的实际情况。

到了20 世纪70 年代, 心理学家Kahneman 和Tversky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在“有限理性”假设的基础上, 更进一步提出了既非完全理性, 又不是凡事皆自私的“现实人”假定。他们的《不确定状态下的判断:启发式法则和偏差》和《前景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两篇文章中侧重于研究人们在风险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提出了决策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前景理论”。Kahneman也因为在此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对行为金融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的提出标志着行为金融学的真正兴起。

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体系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就是以决策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探讨投资者的真实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及心理机制,试图去解释在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过程是如何对投资者的具体投资活动产生作用的。行为金融学将金融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来研究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对金融市场的运行和金融产品的定价的影响。

Hersh Shefrin认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主题分为三部分:直觉驱动偏差、框架依赖和无效市场。启直觉驱动偏差主要是指投资者在形成认知和做决策时存在着一些经验规则及与此相联系的系统性偏误, 从而导致个人在金融市场上表现出一系列的偏差。框架依赖是指个人因为情景和问题的陈述与表达不同会有不同的选择。无效市场是指在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依赖的作用下导致价格偏离基本面价值。

在这三个主题中,要追究根本无疑前两个是主要讨论的对象,不只是因为无效市场是由他们产生,而且更重要的是前两个方面都是关于人的行为偏差的描述。在此试图用深度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这些行为的原因,已达到利用深度心理学的方法来帮助投资者提高投资能力的目的。

在直觉驱动偏差中,Hersh Shefrin主要指出了下面的一些影响人正确抉择的经验规则:典型性、过度自信、锚定、模糊性规避。在框架依赖中主要指出了:损失厌恶、协调决策、享乐式编辑、认知与情绪方面、自我控制、后悔、货币幻觉。

三、深度心理学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应用方式

从以上对现在行为金融研究的陈述,发现在行为金融学还是主要在研究一些“金融怪象”,这些现象是用经典的金融理论所解释不了的,而且用的方法基本就是由心理学借鉴过来的实验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作基础来帮助解释。也就是说,在现有的行为金融学里还是在用基于统计学的研究来解释人的行为动机。那样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即便了解了这些现象但对自己的实际帮助在那呢?因为这些现象的根源很深,我们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尼要认识自己的这些错误都很难,你说要完全改过那就是更加的难上加难了。所以说需要用另外的眼光,用一种更加长远的方式来认识这些问题,从而寻找方法来逐渐帮助个人投资者来提高其投资能力

在Kahneman的理论体系里,他提出了一种将人的认知过程区分为“直觉”和“推理”,并对二者做出了详细的区分。通过这个行为金融学里重要的理论——前景理论的前提,会发现直觉是很多很多错误的根源。这也就自然的想到了荣格关于人的意识功能的划分: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在荣格这里,直觉是“直觉这种功能使你看见实际上看不见的东西,这是你自己在事实上做不到的。但直觉能为你做到,你也信任它”;“在你必须处理陌生情况而又无既定的价值标准或现成的观念可遵循的时候,你就会依赖直觉这种功能。”和“但你处于一种直觉的状态,你通常不再注意细节。”,可以看出这和Kahneman给直觉的功能是一样的。

在荣格看来直觉更多的事无意识的表现,它可以无处不在的通过域下过程来影响你。这就是问题的所在那就是要改变直觉,就需要深入我人类的无意识当中来认识它和改变它。也就是说,最深刻的变化应该是从无意识的工作进行起。在这种情况下,荣格学派代表的深度心理学就是要针对人类的无意识来进行工作的。那深度心理学在行为金融学领域,也就是在帮助个人改善投资能力是最彻底和最好的。

参考文献

[1]【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对策

近些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全国很多高校都展开了合作办学活动。结合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效果可以发现中外办学对教育发展而言,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越加明显,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高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从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看,在地域分布上,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江苏等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在合作对象上,外方合作者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法国、英国等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中方合作者主要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同济等名牌大学;从办学层次看,跨越从幼儿教育到博士的各个学历层次;从专业分布看,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机构和项目居多,大约占36%左右。截至2013年7月19日,教育部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经过合法批准的400多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名单。这400多家中外合作办学都是本科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其中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的有:上海财经大学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与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浙江工业大学与英国利兹大都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贸易与金融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合作举办国际金融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厦门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济南大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等等。许多教育专家都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把关不严,教育部虽然有着严格的审核制度,但许多国内院校和培训公司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都和国外一些三流甚至不正规的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严重影响了合作办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声誉。

二、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挑战,只有牢牢抓住机遇,克服挑战,我国经济才能得到高度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金融专业的人才,这就对我国高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达到社会的综合要求。而我国高校教育虽然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升,但仍不够完善,所培养的大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引进外国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而有效提高我国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合作办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多所高校的金融学专业采用了中外合作办学方式,比如,东北农业大学、济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等。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这些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还不够完善。

(一)教学教材问题

一些金融学专业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对外声称自己采用的教材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知识更加先进。事实上,这些学校的金融学教材根本没有引进国外的教材,即使引进了外国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几乎没有进行有效使用,所引进的教材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中外办学的质量,引进了很多国外金融学教材与大纲。但因为对所引进的教材,学校并没有给出固定的评判标准,导致高校引进了很多低质量,不适用的教材。不但没有通过教材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还因为教材的不合理致使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下降,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以上两种情况虽然体现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理念,但却没有真正践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内容。

(二)合作对象层次低

虽然我国很多高校的金融学专业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但合作项目的整体水平较低。在2013年中外合作项目的统计中发现,经过批准与审核的中外合作项目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共有900多个,本科层次的合作项目与合作机构有700多个。进行合作的对象一般都是国外二三流的高校,或是一些不知名学校。这些合作对象的学术水平以及教学质量都没有充分的保障,我国进行合作的高校对合作对象的具体情况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这就造成我国高校所进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整体偏低,所能引进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资源不够充分,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另外,很多高校为了吸引学生,提高招生数量,在进行宣传过程中,过于夸大自己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一流,合作对象是国外名校,不重视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导致教育工作出现严重问题。

(三)教师职业素养存在问题

金融学专业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中,需要很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教师。然而,当下金融学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问题,教师的教学水平参次不齐,职业素养需要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金融学专业对教师的要求比普通专业的要求更高。聘用教师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历,还需要注意教师的学历和教学能力,最好有一定的留学经验。但目前高校金融学所聘请的教师要么是有高学历,但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留学经历,要么是有工作经历和留学经验,学历却相对较低,总之,既具备高学历又拥有丰富经历的教师非常少。此外,教师的教学队伍还不够合理,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中,不仅要有教龄较高的老教师,还应具有思想观念较开放的年轻教师。老教师是教学队伍的坚强后盾,年轻教师是教学队伍的前锋,两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完善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措施

(一)选用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的教材

要想提高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解决教材问题,改善金融学专业的教材现状。目前,我国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多学校还采用国内教师编著的教材。这些教材都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各个层次的学生情况来进行编写的,适用于全体学生。但中外合作办学要培养的人才是国际化人才,因此,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金融学专业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国的国情与金融发展情况,还需要了解国外的金融发展情况。但国内的教材并不能为金融学专业学生提供这些学习内容。要想真正实现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还需要使用中英双语版教学教材或是原装英语版教材。国内与国外教材除了关注的国家不同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国内教材更加重视理论,而国外教材则更加重视结合实际。金融学专业学生使用国外教材不但可以拓展视野,还可以将知识与国外的国情现状结合起来,做到与国际接轨。此外,需要对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开设一些国际金融方面的专业课程。比如国际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学等等。以上这些课程可以专门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外国教师来进行教学。开设双语课,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学习与掌握外国金融知识。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

我国高校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中,所选的合作对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合作办学的水平。如果合作对象的教学质量比较高,教学资源较丰富,那么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也会相对较高;如果合作对象的教学质量较差,教学资源较匮乏,那么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也不会理想。因此,各高校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在发展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前,高校要对国外合作院校进行充分的了解与细致的分析,深入了解外方教学机构的办学能力与办学资质,避免遇到一些非法办学机构。要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合作院校的层次。按程序对合作学习进行严格审核,提高国外合作学校与合作机构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进而实现合作对象的高层次化。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外国优秀的教学资源,应增加各种优惠政策与扶植措施,对外国资源进行严格核查,详细调查其社会背景、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学术地位等等,进而开展符合自身教学情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高合作办学的整体水平。另外,我国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应加强高校进行中外合作办学资质的审核工作,充分利用外国的教育资源,保证金融学专业的管理机制、学科研究以及教学课程向着国际化发展。

(三)完善教师队伍

教师是决定高校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金融学专业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突出,教学经验不足,那么金融学专业的合作办学质量也不会过于理想,相反,如果金融学专业的教师不仅教学能力高,教学经验还非常丰富,那么合作办学的质量至少不会太差。由此可见,金融学专业教师的职业水平直接关系着合作办学的水平。要想培养国际化的金融人才,那么首先要保证教师队伍的国际化。高校可以将一些30岁左右的金融学专业教师送到国外合作对象或是其他名校进行学习,提高其知识水平,丰富其学习经历。金融学专业的教师都应该具备留学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开阔教学视野。除了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外,还应招聘一些海外留学的硕士甚至是博士使其回国任教,也可以招聘一些优秀的外国教师。留学硕士或博士以及外国教师与本国教师相比,在国外学习与生活的时间要更长,对于外国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特点更为了解,可以将国外的一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引入到本校教学工作中来,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漾滨.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李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

[3]王悦,房红.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4(2)

[4]贾欣宇,裴英凡,房红.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10)

[5]许圣道.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监管与规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6]叶敏.论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1(7)

[7]潘娜,张洁珺.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

篇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教育越加重视教学质量,逐渐引进外国教学经验,中外合作办学得到快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教学水平。文章主要分析了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对策

近些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全国很多高校都展开了合作办学活动。结合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效果可以发现中外办学对教育发展而言,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越加明显,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高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从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看,在地域分布上,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江苏等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在合作对象上,外方合作者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法国、英国等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中方合作者主要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同济等名牌大学;从办学层次看,跨越从幼儿教育到博士的各个学历层次;从专业分布看,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机构和项目居多,大约占36%左右。截至2013年7月19日,教育部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经过合法批准的400多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名单。这400多家中外合作办学都是本科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其中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的有:上海财经大学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与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浙江工业大学与英国利兹大都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贸易与金融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合作举办国际金融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厦门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济南大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等等。许多教育专家都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把关不严,教育部虽然有着严格的审核制度,但许多国内院校和培训公司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都和国外一些三流甚至不正规的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严重影响了合作办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声誉。

二、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挑战,只有牢牢抓住机遇,克服挑战,我国经济才能得到高度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金融专业的人才,这就对我国高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达到社会的综合要求。而我国高校教育虽然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升,但仍不够完善,所培养的大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引进外国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而有效提高我国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合作办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多所高校的金融学专业采用了中外合作办学方式,比如,东北农业大学、济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等。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这些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还不够完善。

(一)教学教材问题一些金融学专业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对外声称自己采用的教材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知识更加先进。事实上,这些学校的金融学教材根本没有引进国外的教材,即使引进了外国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几乎没有进行有效使用,所引进的教材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中外办学的质量,引进了很多国外金融学教材与大纲。但因为对所引进的教材,学校并没有给出固定的评判标准,导致高校引进了很多低质量,不适用的教材。不但没有通过教材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还因为教材的不合理致使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下降,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以上两种情况虽然体现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理念,但却没有真正践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内容。

(二)合作对象层次低虽然我国很多高校的金融学专业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但合作项目的整体水平较低。在2013年中外合作项目的统计中发现,经过批准与审核的中外合作项目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共有900多个,本科层次的合作项目与合作机构有700多个。进行合作的对象一般都是国外二三流的高校,或是一些不知名学校。这些合作对象的学术水平以及教学质量都没有充分的保障,我国进行合作的高校对合作对象的具体情况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这就造成我国高校所进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整体偏低,所能引进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资源不够充分,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另外,很多高校为了吸引学生,提高招生数量,在进行宣传过程中,过于夸大自己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一流,合作对象是国外名校,不重视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导致教育工作出现严重问题。

(三)教师职业素养存在问题金融学专业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中,需要很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教师。然而,当下金融学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问题,教师的教学水平参次不齐,职业素养需要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金融学专业对教师的要求比普通专业的要求更高。聘用教师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历,还需要注意教师的学历和教学能力,最好有一定的留学经验。但目前高校金融学所聘请的教师要么是有高学历,但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留学经历,要么是有工作经历和留学经验,学历却相对较低,总之,既具备高学历又拥有丰富经历的教师非常少。此外,教师的教学队伍还不够合理,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中,不仅要有教龄较高的老教师,还应具有思想观念较开放的年轻教师。老教师是教学队伍的坚强后盾,年轻教师是教学队伍的前锋,两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完善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措施

(一)选用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的教材要想提高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解决教材问题,改善金融学专业的教材现状。目前,我国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多学校还采用国内教师编著的教材。这些教材都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各个层次的学生情况来进行编写的,适用于全体学生。但中外合作办学要培养的人才是国际化人才,因此,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金融学专业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国的国情与金融发展情况,还需要了解国外的金融发展情况。但国内的教材并不能为金融学专业学生提供这些学习内容。要想真正实现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还需要使用中英双语版教学教材或是原装英语版教材。国内与国外教材除了关注的国家不同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国内教材更加重视理论,而国外教材则更加重视结合实际。金融学专业学生使用国外教材不但可以拓展视野,还可以将知识与国外的国情现状结合起来,做到与国际接轨。此外,需要对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开设一些国际金融方面的专业课程。比如国际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学等等。以上这些课程可以专门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外国教师来进行教学。开设双语课,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学习与掌握外国金融知识。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我国高校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中,所选的合作对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合作办学的水平。如果合作对象的教学质量比较高,教学资源较丰富,那么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也会相对较高;如果合作对象的教学质量较差,教学资源较匮乏,那么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也不会理想。因此,各高校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在发展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前,高校要对国外合作院校进行充分的了解与细致的分析,深入了解外方教学机构的办学能力与办学资质,避免遇到一些非法办学机构。要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合作院校的层次。按程序对合作学习进行严格审核,提高国外合作学校与合作机构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进而实现合作对象的高层次化。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外国优秀的教学资源,应增加各种优惠政策与扶植措施,对外国资源进行严格核查,详细调查其社会背景、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学术地位等等,进而开展符合自身教学情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高合作办学的整体水平。另外,我国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应加强高校进行中外合作办学资质的审核工作,充分利用外国的教育资源,保证金融学专业的管理机制、学科研究以及教学课程向着国际化发展。

(三)完善教师队伍教师是决定高校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金融学专业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突出,教学经验不足,那么金融学专业的合作办学质量也不会过于理想,相反,如果金融学专业的教师不仅教学能力高,教学经验还非常丰富,那么合作办学的质量至少不会太差。由此可见,金融学专业教师的职业水平直接关系着合作办学的水平。要想培养国际化的金融人才,那么首先要保证教师队伍的国际化。高校可以将一些30岁左右的金融学专业教师送到国外合作对象或是其他名校进行学习,提高其知识水平,丰富其学习经历。金融学专业的教师都应该具备留学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开阔教学视野。除了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外,还应招聘一些海外留学的硕士甚至是博士使其回国任教,也可以招聘一些优秀的外国教师。留学硕士或博士以及外国教师与本国教师相比,在国外学习与生活的时间要更长,对于外国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特点更为了解,可以将国外的一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引入到本校教学工作中来,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漾滨.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李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

[3]王悦,房红.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4(2)

[4]贾欣宇,裴英凡,房红.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10)

[5]许圣道.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监管与规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6]叶敏.论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1(7)

[7]潘娜,张洁珺.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金融学 课程

一、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

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涵盖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收益分配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围绕资金的运动展开。资金的筹措与运用、流通与管理离不开货币、信用关系、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以及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资金管理方法与技能,而这正是金融学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其所拥有的金融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基于此,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大多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理财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各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大纲来看,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外汇与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及均衡、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等。教学中一般把重点放在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机构、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货币政策等章节上。从教学实践中看,并没有区分金融专业学生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差异。对财务管理专业而言,金融学按上述内容体系安排教学存在很大的缺陷。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局限于货币与银行的传统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落后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改革金融学的教学内容, 是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内容未体现出金融与非金融专业的差异

从实际情况看,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专业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学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对于金融专业学生而言,金融学只是其专业基础课,后续还将进一步学习金融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学等,会对在金融学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缺乏后续课程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所以金融学的教学目标应该为使学生对金融运行规律和机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金融现象可以做出正确的解读,并且对其本专业的学习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即可。但是,从目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来看,显然难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另外,给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讲金融学的教师,一般是金融专业出身的。所以授课时基本都会按照习惯,用专业的大纲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二)交叉重复内容多

一般经管类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课时都在40学时以内,所以时间紧、内容多的矛盾较突出。而专业的大纲中,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存在许多问题,尤其与先学的课程,内容上的重复较严重。这样,既不能为学生搭建清晰的金融学框架, 又浪费了宝贵的授课时间,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从泰山学院金融学教学大纲与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比较中可以看出,40学时的金融学中,有12学时是在重复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比重高达30%。

(三)微观金融运行机制的内容欠缺

从金融学30%的内容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重复就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学教学中,更侧重于宏观金融运行机制, 重视银行体系、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内容。而与我们日常理财息息相关的微观金融运行机制,金融学教学中涉及较少。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不会再学习金融专业的其他课程,所以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运用金融知识的现象。

(四)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环节。高校教学改革是往往谈得较多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改革却较少涉及。特别对于金融学教学而言,教学内容改革落后于我国金融实践的发展。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学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三、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与模式建议

(一)制定适合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

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与教学形式的错位,适宜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按专业和非专业划分,降低标准,教学时保持一定的自由度,根据不同专业选择适合内容和调整目标。这在客观上要求各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师加强团队合作,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探讨本专业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布局,构建适应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体系。

(二)适当增加金融微观部分的教学内容

20 世纪50 年代之后,金融学开始向现代金融学转型,其特点就是金融学越来越微观化、实证化、技术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其理论核心部分成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多地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进行研究,成为管理市场和指导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针对宏观部分内容重复过多,可以适当增加现代金融微观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金融机构部分,可以增加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介绍,特别是证券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及功能定位,使学生对我国日益发展的多样化的非金融机构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次,金融价格部分,要增加与利率相关的计算、收益率的计算、利率的期限结构、资产定价、资产选择行为等部分内容的教学。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手段改革

随着金融功能的变革、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金融电子化、金融自由、金融工程化的进展,现代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内过激金融热点问题频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理论讲授无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实际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运用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思想,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金融思维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讲授过程中加强参与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金融想法。另一方面, 课程之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教学的工作,如:聘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讲授金融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推荐学生到金融行业实习,可以与某个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其作为学院的一个实习基地,在实习中更有兴趣学习专业知识。

(四)适宜在教与学方面要树立一种充新教学模式

针对非金融专业的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 可以在教与学方面要采用一种充新教学模式。即:“教”可利用案例教学法、分析讨论法,并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可通过增强课程教学的开放性与金融熏陶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金融方面的课外书籍,如《货币战争》、《资本战争》、《伟大的博弈》、《财富千年》等课外书籍,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金融学习的兴趣。

(五)构建更加科学的综合考评方式

基于财务管理专业学习金融学课程的目标,在综合考评上要更多体现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传统的以闭卷考试成绩加日常考核的单一考核模式显然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在闭卷考试基础上,应当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可以考虑采用其他形式的考试,例如可以用网上模拟、设计金融方案、金融小论文等来确定成绩。增加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能力、综合知识运用等能力的考核比重,从而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面考核”的科学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方永丽.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探析[J].北方财经,2012(04).

[2]何运信.非金融专业学科教学平台中“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7(12).

篇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完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这也对我国金融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人才兴国政策的号召,各大高校要逐步开展金融学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能够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还能够优化人才培养内部结构。本文针对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策略

现阶段我国教育逐步面向大众化,已经由传统的精英化趋势逐步转变为大众化趋势,这也是对社会人才需要的一种体现,在这个基础上,各大高校都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发展方向,尤其对于金融学而言,只有顺应发展趋势,才能够逐步提高金融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所谓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毕业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或者是专业技能,真正运用于日后的实践过程中,然后逐步将所学知识转化成经济效益或者是社会效益的一种人才。就目前而言,我国金融学逐步走向微观化、实证化、系统化,因此其成果也日益成为经济学主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成为了市场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对于金融学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手段。

二、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学生特点准确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各大高校能够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结合学生特点准确定位。就金融学专业而言,其形式较为丰富,整体比较抽象,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管理和发展模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专业化、多学科等发展趋势进行完美融合,这样才能够优化金融学课程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将金融专业知识融入其中,从而逐步优化我国金融学教学模式。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与当地的政府、相关企业等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联系,从而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二)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各大院校应该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和宗旨,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优化我国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学习、素质等结构,从而将各项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发展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培养知识能力较强、基本功扎实、应用实践水平较高的新型应用型人才。金融学(教师)结合自身实践的特点和能力,优化整个理论课程改革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师资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够将我国升级为人才强国,从而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金融学而言,其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案例教学模式,它属于金融学专业课讲解的核心内容之一,让学生对于各种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金融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真正掌握学习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应对问题的各种综合能力。因此对于金融学教学而言,可以广泛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提高金融学教师自身素质

金融学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对于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相关教师要努力增强自己的专业化知识,多读书、多研究、多钻研,努力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金融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可以组织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学习,积极开展一些学习活动,集中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金融学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素养,充分调动金融学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认识到提高金融学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金融学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我国金融学教学的目标。

三、结束语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在金融学教学中广泛应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提高金融学教师自身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结合学生特点准确定位等方法和途径,能够进一步优化我国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提高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总之,要想创新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党和政府、各大高校以及相关金融学教师三者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为社会培养更多金融学应用人才,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真正发挥其优势,为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发展战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石之昌,刘智明.浅谈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J].教育革新,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