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激励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1 17:5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权投资激励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股权投资激励方案

篇1

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形成了企业股东与职业经理层的关系,而二者的利益在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经理层对股东的“背叛或出逃”给企业和股东利益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而这种现象在中国股市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

2011年共有1246名高管离职,其目的即为套现,累计套现资金约960亿元,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这些在股市开闸后看到巨额财富近在眼前的经理层,选择了捷径尽快与财富亲密接触,而不是伴随企业和股东继续事业。在这个故事里“伤不起”的包括很多原始创业股东、广大股民等,还包括曾经怀揣梦想将企业做大的股权投资基金们。

1 不同企业参与者对上市企业的意义

当企业上市的鼓锤敲响的那一刻,所有参与者都欢欣鼓舞,但这不是终点,不是原始创业股东的终点,也不是股权投资机构的终点,更不应该是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终点。应该说上市之后的路更长更辛苦,这是因为企业内部信息更加透明,运作更加规范性,业绩表现要求更多,且一举一动都可能代表行业的风向标。上市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约束,但相比企业在资金运作方面余地更多,企业价值和企业参与者的个人价值也都呈现了几何式增长,这些压力还是值得的。

如果所有参与企业的人都愿意把一个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那么上市只是阶段性的胜利,不会成为分界点。当然以财务投资人身份参与的股权投资公司除外,因为他们有回报时间的要求,这一特点在其进入企业的那一刻就明显了,所以在他们离开的那一刻,所有人包括上市后参与企业的广大股民及基金公司等勿需过多联想,也不会对企业管理和发展造成太大负面影响,但其他的原始参与者则不同,尤其是公司的高管,他们的离职变动给市场会传递不同的信息。2011年A股股价跌幅之首,汉王科技跌幅为73.2%,堪称“最熊”个股,其推手除了“电子书”故事的破灭外,高管连续减持套现也严重影响了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信心,而大量高管选择离职快速套现,更让上市公司本身飘摇不定。

当然除了上市公司备受挑战之外,沉浸在上市鼓锤敲响的美好感觉中的大多股权投资公司也在慢慢惊醒。不可忽视的现实情况是,在他们还没华丽转身时,所投企业的价值已经在这些高管的长袖善舞下迅速缩水了。如何保护股权投资公司的财富,以及更多信息不对称股民的财富,需引起股权投资公司和监管机构的重视。

2 设计有效员工激励方案的要素

所谓衡量什么,即在引导什么。实现管理层对企业的忠诚和信心,不仅需要凭借企业的硬实力,还需融入软实力。而有效的的员工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留住人才,留住业绩。以前员工激励只是企业主们思考的内容,但股权投资公司加入企业后,他们的利益深受企业管理层的影响,所以留住优秀的管理层,也就留住了未来的回报,股权投资公司需要一起思考。上市以后,更多的公共投资人加入,留住优秀的管理层,保护广大投资人利益,稳定资本市场,就成为监管机构需要一起思考的内容,所以设计一个有效的员工激励方案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目标。在设计激励方案时,通常需考虑以下因素:

1、可供选择的激励方式

员工激励包括权益类和现金类方式。现金类包括递延现金支付、设计绩效单元支付等,这对企业的资金要求较高,因为其在实现时需马上兑付。证监会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明确了两种权益类激励方式,分别是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指上市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时,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属于实质股权;股票期权,是指一个公司授予其员工在一定的期限内(如10年),按照固定的期权价格购买一定份额的公司股票的权利。行使期权时,享有期权的员工只需支付期权价格,而不管当日股票的交易价是多少,就可得到期权项下的股票。期权价格和当日交易价之间的差额就是该员工的获利,类似虚拟股权。权益类的激励方案对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小,但方案设计结构及手续相对复杂。

2、方案行权时间

以往行权时间更多考虑的是业绩目标,现在融入股权投资公司后,需增加对股权投资公司退出期的影响。这是因为大多财务投资人需在公司上市后有一年或三年不等的锁定期,如果仅按照证监会等法规规定,如创业板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六个月内申报离职的,自申报离职之日起十八个月内不得转让其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第七个月至第十二个月之间申报离职的,自申报离职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其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中小板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及承诺书》中承诺其在申报离任六个月后的十二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本公司股票数量占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在管理层选择走捷径,离职套现,或方案设计缺陷,管理层集体减持套现时,这都将给股权投资公司在未能退出时,公司价值异动,公共投资人信心下滑,进而股价下跌,影响其未来退出回报。所以股权投资公司可适当在所投企业的激励方案内加大锁定约束,另一方面,外部监管机构需同时努力加强对锁定期的管理。

3、违约惩罚的代价

如果员工采取离职套现的违约损失远远高于其收益,很多员工一定会放弃离职套现。所以有奖有罚,而且惩罚力度和激励的力度要平衡,否则起不到激励作用,或保留人才的目的。同时外部监管机构包括董秘等高管等的行业自律法规体制的完善也将形成较好合力规避高管背离行为。

4、权衡财务税务影响

篇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的背景

利益诱惑――私募股权投资的机会与收益

2004年,盛大网络在纳斯达克上市,其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方获得高达1400%投资收益。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中,有23家企业曾获得PE投资,46家PE浮赢68亿,据统计它们的平均盈利已经达到十几倍。

“酒香不怕巷子深”,尽管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具有信息非公开的天然特征,但是私募股权投资的造富传奇却不绝于耳,巨大的市场、丰厚的利润足以让所有机构垂涎,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高收益、高风险”的财务原理意味着高收益是需要承担相应的高风险的,然而由于下述因素的存在使得这种“收益―风险”存在不对应的可能。第一,不完全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因素存在导致市场的非完全竞争,这就使得私募股权投资有挖掘超额收益的可能;第二,协同效应,私募股权投资是新金融资本、高端人才和高成长企业的结合,这种高效结合可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业务拓展――激烈竞争下的战略突围

尽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盈利水平、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提升,但随着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加深,我国商银行面临的竞争与挑战也与日俱增。

从业务上来看,一方面,金融脱媒对传统银行业务构成最直接的挑战。另一方面,中间业务竞争日趋白热化;从商业银行产品供求来看,产品供给同质化,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从行业竞争来看,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之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商行等之间,对客户、人才、产品的“暗战”有升级之势。

因此,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在整体实力大致相当的情况下,拓展新的业务空间,抢滩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进而确立相对优势是实现战略突围的重要途径。更进一步,国务院“国九条”定调,各部委大力支持,地方政府争建“PE中心”,政府引导基金、外资基金、产业基金等各路大军雨后春笋般出现,我国私募股权市场总体发展态势强劲,如果商业银行在发展初期错失介入机会,将失去一个潜力巨大的新业务领域。

竞争合作――建立银投合作的互利共赢模式

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资金实力、项目资源、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而这些因素恰恰又是目前困扰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运作各个环节中的重要问题,如目前面临的资金募集和并购贷款问题、政策问题、选项问题等。

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具有其特殊优势。私募股权投资除提供资金外,还提供管理和信息服务,如以独立董事身份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私募股权投资有更加合理的激励约束措施,如对赌协议、股权激励等特殊安排;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容忍度和投资持续性上和银行业务具有互补性,如私募股权投资相对银行而言,更关注企业的成长性,属于长期价值投资。

可见,银行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作不单是银行方面发展的需要,也不单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发展的需要,而是二者共同的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的现状

市场化程度更高、竞争日趋激烈的我国商业银行,显然不会轻易放弃私募股权投资相关业务这块“肥肉”。在拓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从多个角度寻求突破,大有“各显神通”的态势,当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探索与突破――我国商业银行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百花齐放”

在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拓展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以传统的业务优势为依托,先以基金托管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作为突破口,逐步深入到银信合作对接信托型股权投资基金、银证合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银企合作开展并购贷款等,我国商业银行股权投资基金类业务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的基本模式为“托管+财务顾问模式”,这种模式已经逐渐成熟,竞争也比较激烈。为了巩固竞争地位或者寻求突破,多数商业银行还建立了“私人银行业务+信托型股权投资基金”的对接,更有一些商业银行采取参与股权投资基金组建、向股权投资基金提供抵押贷款服务、向股权投资基金提供并购贷款、借力控股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类业务、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拓展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等。

争议与乱像――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的激情,总体上是商业银行“进化”的表现,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敏感度进一步提升、业务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当然,在转轨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创新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开展呈现出“同质化”现象,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缺乏实实在在的服务创新,普遍以托管等“简单业务”为基础,业务竞争变成了营销战,“托关系”、“找门路”成为业务开展的核心环节,商业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的风险和规范性值得关注,应避免把“热情”变为“冲动”。如一些商业银行推出的二级信托型股权投资类零售理财产品,这些产品配置较为灵活、透明度不高、作为零售行理财产品又是面向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中小投资者,因此存在较大争议。

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的几点建议

长期来看,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浪潮可能重塑金融市场格局,商业银行只有借势而上才能保证其现有地位,否则,甚至可能被淘汰。

确立目标定位

商业银行拓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有一些工作是类似的,如加强营销,积极争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托管。但是商业银行本身是一个大的群体,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中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业务种类全、网点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灵活性强,城市商业银行区位资源优势明显。即便都是股份制,也有一定差异,如中信、光大有强大的集团优势作后台、民生采取事业部制管理各个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股权投资基金类业务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在优势方面,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对应确立清晰的目标定位,在保持综合竞争力的情况下,打造核心竞争力。

积极拓展合作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操作模式、管理理念等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并不熟悉,商业银行要面对并解决拓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类业务的障碍,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目前,已有成功经验的合作包括银行与证券、信托、股权投资公司、股权交易所、地方政府等建立的战略合作,这些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业务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来拓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广度方面,如银行可以和相关咨询机构合作,加强研究,拓展信息渠道;深度方面,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作,选择优质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直接向股权投资基金提供抵押贷款等信用,也可以对其投资项目提供一定的信贷支持、对并购项目提供并购贷款,同时也获得托管和财务顾问的业务,这样既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了一定的财务杠杆,又为商业银行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创造机会。

依法推进创新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本身对创新具有较大的依赖性,激励约束机制的创新、资本运作手段的创新等都是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灵活性与创新性的属性相对应,我国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普遍较差,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需要加强创新。此外,在我国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框架下,商业银行直接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面临较多障碍,也需要在业务开展方式上有所创新。

当然,商业银行的创新是要以法律为边界的。尽管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私募股权投资的监管法律,但是我国对银行业务、投融资等有明确的监管法律法规。在我国这种现实国情下,商业银行的创新需求更加重要,如果适度创新规避目前法律滞后下的制度限制,将会赢得很大的市场规模。

立足长远发展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引进时间较短,市场整体上比较浮躁,存在一些短期行为,如投资阶段后移、行业构成鱼龙混杂。我国商业银行短期内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资源优势,采取“私人银行+股权投资信托”等模式,对一些企业的进行股权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但是从长期来看,优质的项目资源是有限的,商业银行立足长远发展的需要,应该培养并筛选后备资源。

篇3

关键词:资产管理 股权投资 财务管理

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盈利丰厚,现金流充盈,自然成为对外投资的生力军,但受国情政策和行业特点所限,他们对外股权投资的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下面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一、 协助被投资企业建立风险预警和内部控制制度

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应以风险监管为主线,完善被投资企业治理结构,按照投资领域的行业特点和监管要求帮助被投资企业建立健全涵盖资本风险、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市场风险、关联交易风险、业务风险等在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并按审慎经营原则,及时准确全面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被投资企业自身防范、识别、处置风险的能力。督促被投资企业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其在资产、人事、业务、财务等层面都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有效执行。协助被投资企业建立一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选择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状况。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协助被投资企业要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考虑风险防范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既要保证被投资企业已经出现的风险损失能够及时予以消除和化解,又要提高被投资企业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最终保障被投资企业的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自己也应建立对外股权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安排必要的风险防范资金,以加强风险防范能力。

二、 建立被投资企业财务管理报告制度

1、建立内部财务管理报告制度。被投资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成本费用、规范收益分配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制定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管理。被投资企业应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正式执行之日起30天内向其股东——高速公路经营公司报送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2、建立主要财务指标和重点监管指标分析报告制度。被投资企业应按其股东——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的要求及时报送季(月)度报告、年度财务预算、决算和财务分析报告,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必须经具有相应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财务部门应根据上报的财务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和评价,掌握被投资企业财务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与被投资企业共同制定相关问题的对策。

3、建立重要财务事项报告制度。重要财务事项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不良资产和呆账核销管理,企业改制、重组、上市、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引入战略投资者、产权转让、设立子公司、关闭等,以及可能导致企业实际控制权发生变化的事项等。被投资企业应在上述事项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其股东——高速公路经营公司报告,并报送相关重要财务事项办理情况资料。

三、建立被投资企业薪酬方案和长期股权激励方案报告制度

充分的市场选择机制可以保证经理人的素质,并对经理人行为产生长期的约束引导作用,因此对经理人提供股权激励符合股东的利益。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应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放开被投资企业长期激励的闸门,改变目前现金为主的薪酬构成,减少短期收益,增加长期收益,指导被投资企业建立与当地实际情况、行业水平以及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相符合的薪酬管理制度和长期股权激励制度。同时,增加高管薪酬透明度,要求提供公司财务状况和高管薪酬的对比图,以及所有员工年度薪酬中间值和公司CEO年度薪酬的比较,以促使被投资企业按照经营业绩向高管支付合理的薪酬。

四、建立被投资企业绩效评价基础资料报告制度

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和经营者业绩是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经济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我国当前实施的企业绩效评价,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企业监管制度。被投资企业应于年度终了后,根据年度会计报表资料,填报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值,并将绩效评价基础资料报送其股东——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财务部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财务部门应认真审核被投资企业绩效评价材料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和其他部门一起汇总分析被投资企业整体绩效情况,综合得出企业经营效绩和经营者业绩的基本结论。评价结果将作为考核被投资企业业绩、加强对外股权投资管理、确定被投资企业负责人薪酬和下个会计年度公司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对被投资企业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监督检查制度

财务检查是财务监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以及保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方式。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应结合日常财务监管,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组织专人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执行情况等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对于财务检查中查出的差错及发现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不同性质,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督促被投资企业认真负责地加以改正,及时做好善后处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

总之,在我国当前阶段,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对外股权投资管理应坚持审慎监管原则,充分借鉴各行各业监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寻求一条适应自己发展的监管思路和体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交通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1997)财工字第59号

篇4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介

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定义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指,通过管理专家发起私募基金,主对未上市的企业进行权益性的投资,并通过退出机制――上市,出售,企业回购等方式转让持股股权获利后并向投资者公平分配投资收益。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点包括:

⒈私募资金,但渠道广阔;

⒉股权投资,但方式灵活;

⒊风险大,但回报丰厚;

⒋参与管理,但不控制企业。

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类型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最初主要是由外资机构所控制,但近年来,我国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发展得十分迅速。中资机构和外资机构都运作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此外,我国政府也设立了自己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但与其他基金在结构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其有限合伙人主要是政府机构,比如地方政府。最后还有一种混合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由中资和外资共同出资组建,发行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

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采取离岸基金和境内基金的结构。离岸基金所受监管较为宽松,可享受税收优惠,并能够吸引海外资金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这些合伙人更熟悉私募股权投资的长期投资特点以及更擅长大规模资本的运作,但由于2005年新的监管政策出台,中资机构被禁止设立离岸基金,外资机构仍可以设立离岸基金。

中国大部分私募股权投资活动都是以境内基金的方式在运作,主要有5种结构:中外合伙人共同投资、共享收益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国合伙人出资、中国合伙人提权和劳动力并分享收益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由外国投资者出资但受中国法律管辖的中国法人的外商独资企业;还有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即由中外股东所有(外资最大占有25%股份),并根据股份比例承担责任和享受收益;最后就是外商投资控股公司,是独立法人,是外资直接投资设立的。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我国的影响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将专业管理知识传授给所投资的公司,帮助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发展创新业务部门,从而建立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我国的社会影响

2004年到2010年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在员工工资方面,与上市公司相比,支付了更高的工资,且工资提高的速度更快;此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研发经费占收入的比例大约是上市公司的2倍;最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仅投资于经济发达地区,还投资于包括不发达的内陆地区在内的所有省份,为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2010年,有超过60%的私募股权投资直接投向了内陆地区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给我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相较于上市企业表现更为优异,这得益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所投资公司的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经验和财务控制措施,是的公司的品牌和治理水平都得以提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相较于上市企业缴纳的更多,这是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所投资公司的管理使其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这也对地方和国家的税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消费品和零售行业,从2007年到2010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消费品企业和零售企业的收入增长分别达到了26%和59%,而上市消费品企业和零售企业的收入增长仅为16%和19%,由此可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给我国消费品企业和零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所面临的挑战

虽然近年来有大量的资金迅速的涌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促使其交易量大涨,但私募股权投资业在我国的渗透率与发达国家和其它新兴国家相比,仍有着很大的差距,在2011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额仅占GDP的0.14%,而美国是0.98%,印度是0.33%,由此可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发展空间巨大,但同时我国的投资环境也十分具有挑战性,主要来自于数量有限的高质量投资机会导致的激烈竞争、缺乏稳定的机构和团队、复杂多变的监管环境以及其它方面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㈠对高质量投资机会的激励竞争

我国虽然有着巨大且急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和大量可投资的目标公司,但整个市场仍然高度分化,不同区域的市场差异巨大,每个区域收入水平不同,有特殊的消费习惯且变化极快,因此需要掌握每个区域市场的商业经验方面的市场知识,才能熟练把握不同区域的高质量的投资机会,不仅需要有传统的投资渠道,更重要的是要有非传统的投资渠道,比如与大量企业有着极其广阔的人脉关系。

国有资产在考虑处置和重组其资产后已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重要潜在投资对象,但由于内部关系的原因,外资想进入国有企业非常困难,即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够进入,在交易成功前都会遇到许多阻碍,因为国有资产受到公众的重点关注从而导致严格的监管,相对而言,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提供更灵活的期限以及有着更强的关系,所以更容易完成交易。但是大部分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给被投资公司的方案基本类似,导致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在价格上的竞争,因此如何避免进入过高估值的过度竞争市场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最主要的挑战。

㈡团队稳定性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便是投资团队的稳定性、连续性以及接班人的延续性。由于大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都投入成长资本和Pre-IPO交易,有利于交易的关系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因此,具有广阔人脉关系的个人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的成功非常关键,但是由于其中很多人为了更高的薪酬或者去设立自己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导致行业人才的流动性非常大,从而造成了高核心人员风险,所以在评估管理团队时,有限合伙人会十分谨慎的考虑普通合伙人的稳定性。

㈢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

虽然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环境不透明、首次公开发行程序复杂以及股票市场的巨大波动,但仍然有许多可行的退出渠道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选择,而且我国股票市场相较于国外股票市场对于首次公开发行所提供的倍数更高,这也是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倾向于把国内首次公开发行作为未来变现策略的原因。但是对于外国投资者,在我国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将面临繁琐的程序和严格的监管,因此该项退出策略并不适合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而导致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国内企业吸引力较小。

篇5

关键词:股权激励;过度投资;假设检验;回归分析

一、引言

股权激励指股东通过授予经理人一定股权的方式使经营者参与决策、分享利润并承担风险,以使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趋同,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内部机制。近些年来,股权激励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日益突出,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已开始广泛关注这一问题。

1.高管股权激励是否具有治理效应

大量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高管股权激励具备改善公司业绩的治理效应。Morck等最先对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展开实证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在5%-25%之外的区间上显著提高公司价值。国内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股权激励有效区间在小于8%和大于31%之间。部分学者在高管股权激励有效性上持反对态度,认为高管股权激励不一定能发挥有效的治理效果。著名的有,Yermack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期权并不能降低成本。

2.股权激励新进展可能的发展方向

针对目前学术界对于股权激励的争论,我认为今后的研究发现大体可以有以下几方面。(1)深入分析“股权激励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2)针对股权激励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的研究。在这些问题中,过多投资问题可能严重影响股权激励的效用。过度投资指企业投资于净现值小于0的项目。过度投资行为导致市场产能过剩,造成大量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浪费,提高了企业运营风险,最终将损害股东利益。

二、过度投资实证研究

1.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我选择2006-2012年中国证券市场沪深300指数股中股权激励公司为数据源,选取其中数据完整的73家上市公司(剔除金融类公司)为数据样本。沪深300指数选股标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样本代表性和稳定性。具体数据主要来自Wind、锐思和国泰安数据库,雅虎财经和和讯网数据作为对照。建模过程使用R软件完成。

2.模型

本文参考Richardson(2006)提出的投资模型进行研究:

其中,X=[Q,SIZE,ROE,CASH,INDU];Q代表托宾Q值,用于衡量投资机会,是主要变量,其余为控制变量;SIZE为公司规模(资产总额);ROE为公司股票回报率;CASH为公司期初现金存量;INDU为行业变量。显然,残差部分可以看做非预期投资,如果该项为正则存在过度投资。

3.回归分析结果

对于模型一,运用R软件对每个公司单独建模,数据拟合后将残差项大于0的公司单独统计提取出来。根据回归结果,73家企业中有46家的残差项显著大于0,而这些企业中大多数存在托宾Q值长期大于1的情况,符合逻辑。而这些企业中,30家实行股权激励方案,16家未实行或者在2008年后中途撤销激励方案。残差结果如下表。

对该表中的两组数据进行双样本T检验,原假设:ε1ε2。检验结果,T值为2.651,伴随概率P为0.019,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我们可以认为显著大于,也就是说相比于没有股权激励的公司,存在股权激励的公司过度投资的水平显著更高。这说明股权激励极可能引致过度投资加剧。

三、总结

本文在对以往有关股权激励的文献进行深入整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股权激励合约下的过度投资问题,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中国股票市场,股权激励不见得可以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反而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过度投资,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私募服权基金;中小企业融资;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5-0009-03

一、 天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目前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依然较大。根据我们的调研,虽然截至2009年3月底,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1620.2亿元,比年初增加1644亿元,同比增长3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天津市广大中小企业仍面临很大融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贷规模有限、结构不均衡、中小企业贷款增速缓慢

截止2009年3月,天津市各项贷款余额9236.01亿元,增长34.2%,增幅同比提高11.7个百分点,新增贷款1547.53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新增水平,同比多增1135.1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40.2%,增幅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新增1070.42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69.2%。从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所占比重过高,而对于短期资金需求较大的小企业贷款增速则会相应受限。

(二)政府对信贷资金的调控能力有所弱化

我国当前虽实行较为宽松货币政策,但仍会加强对信贷总量调控,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各地银行机构信贷总量基本稳定,可浮动空间不大。另外,多数银行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采取现代公司制组织形式进行合规运营和开展业务,使得政府对信贷资金和金融机构运行的调控能力有所下降。

(三)部分企业自身经营水平不足

目前银行信贷方式逐渐由企业间担保向实物抵押贷款方面倾斜,信贷额度进一步调低,部分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难以通过银行部门的审贷要求。

中小企业难以找到担保单位,贷款额度小,环节多,因此向银行贷款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信息、评价、风险承担、收益分享、合约安排和监控等方面确实比正规的银行更有效,从而更适合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

二、 天津中小企业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结合意义

目前天津中小企业经营实力普遍较弱的, 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差, 与其他直接融资方式相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除了可以提供资金外,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经营突破:

(一)对企业发展的激励作用

企业股权被少数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和较强监督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所持有,而不是分散到众多中小投资者手中。通过股票市场融资会造成企业股权分散、所有者对经营者约束弱化,并由此形成内部人控制,私募股权融资可以帮助中小民营企业避免这一问题。

(二)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的董事会由私募股权投资者选派的董事会成员所制约,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治理,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与一般股权投资者不同,私募股权投资者虽然是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相当活跃,并形成一种积极的内部投资者模式。

(三)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私募股权投资者注重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企业的发展过程有充分了解。私募股权投资者掌握有内部信息,能为保护自身投资权益而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干预和监控,即使在企业上市以后,私募股权投资者会继续对企业进行监督,并提供管理上的支持,以维持股票价格的稳定,帮助企业顺利融资,取得更快的发展。

三、 天津中小企业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结合现状分析

随着天津市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截止2008年5月7日,全市已注册的股权投资基金企业44户,创业投资企业42户,产业投资企业161户,风险投资企业5户。其中股权投资基金累计注册(认缴)资本达到454亿人民币,占金融创新企业注册(认缴)资本总和的73%,目前投资者已经遍及全国20个地区。这种态势为天津市众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股权投资的企业发展阶段分布

经过我们的调研,目前进入天津的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结合效果并不理想,绝大多数都处于“看的项目多,投的项目少”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层次的,既有基金投资整体环境的原因;也有各类基金逐利性过强,片面追求有能力IPO企业;另外各类中小型企业的引资观念也有待提高。目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多谋求投资于企业的后期、收购期,投资于企业发展扩张期和早期的基金较少,这使得天津市可供收购基金收购的目标十分有限。

(二)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中小企业结合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虽然私募股权融资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但该行业在中国由于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市场机制、法律法规、人才等多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1. 天津市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造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惜投”现象。当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间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所引发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日渐显现。实际投资中,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了找到比较有前景的项目,必须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来搜集一系列关于企业的报表、数据,再做出分析和评价。即使在投资后,也要继续加大投资后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众多中小企业由于避税等方面的需要,不同程度地存在财务报表作假的问题,因此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尽职调查往往不配合,由此给二者的对接带来极大难度。

2.资金实力薄弱,造成众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片面追求Pre-IPO企业。目前进入天津市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绝大多数在数千万到数十亿元人民币不等。基金规模小使得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做投资决策时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首先,规模小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项目的规模受到局限;其次,基金规模小限制了投资项目的数量和种类,导致风险得不到分散。最后,资金实力薄弱无法实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战略,限制其追加投资和长线投资。

3.缺乏便捷的项目退出通道。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的基本特性是“以退为进,为卖而买”。融资、筛选项目和退出是私募基金投资者运作的三大步骤,任何环节的脱节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盈利。目前进入天津市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处于“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尽管股权分制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不能满足中国企业上市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立,没有真正的创业板和柜台市场,也制约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

4.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人才缺乏致使管理和服务水平不够专业。由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还在萌芽阶段,因此无论是组织形式选择、市场定位还是投资制度和策略方面都在摸索中前进,与管理服务体系成熟的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比显得不够专业。

四、 有效结合的途径和对策

作为一个新型市场,天津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模式的建立应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及修正的过程。我们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出台政策、搭建平台、加强引导;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监管与风险防范机制,多角度保障天津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 建立“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搭建资本对接平台

天津市已经提出要建设全国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心”的口号,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基金行业的信息集聚优势。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集群化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集群这一组织形式能够大大降低天津区域内投资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集群内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小企业最大程度克服信息搜集、分析和传播方面的障碍,并能及时预测到自身运营中的各类风险,进而在天津区域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并共享信息数据库中的资源。

(二)建立政策性母基金,积极引导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天津市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为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天津市有关部门曾设立了天津市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和滨海创业风险引导基金,这类基金被称为“基金的基金”。近年来这一形式确实吸引了一大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落户天津市,但伴随基金数量增多,相对有限的项目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天津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发展的瓶颈。

鉴于此,在总结该类“母基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应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发挥政府积极的引导作用,本着以下几个原则建立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便利,能够引导企业、私募基金获得业务发展机遇的引导型基金:

1.通过凝聚一批对政府意图和市场需求理解深厚的专业人才,合理安排投资者结构和投资决策机制,有效达成顺应政府意图与保持市场行为的结合,通过市场化的行为方式追求符合政府意图的行为结果。

2.对于拟上市企业,通过天津市拟上市后备资源的筛选与整理为起点,全面整理建立直接融资项目库,对融资企业提供分类财务顾问服务。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量身定做阶段性综合融资方案并通过发挥母基金的核心引导作用,积极推动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债务融资等多种融资活动。

3.针对各类基金对天津项目不熟悉,落户天津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了解天津投资项目的特点,一方面通过对融资项目的分类整理,理清融资项目对资金需求的特点;另一方面能够相对透明的与众多投资机构分享项目信息,积极引导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通过母基金与各类投资机构的沟通,逐步建立紧密合作、松散合作、信息共享三个层次的投资联合体。对拟投资项目收集整理后,分阶段地与投资伙伴共享信息、共同推动投资项目的落实,节省投资伙伴在项目搜索、筛选、洽谈环节的时间和成本,可以充分调动合作投资机构的联投、跟投效应,充分放大天津项目的在投资业内的曝光效应,并采取联投、投后转让甚至放弃投资机会(只做融资顾问)等多种方式引导投资机构投资天津本地项目,提升天津本地项目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和效果。

(三)促进私募股权基金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完全以人为本,因此必须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和金融界人才加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促进该行业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鉴于目前一些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成立较为仓促,其基金经理人素质良莠不齐,建议天津市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培养机制和考核标准。

(四)探索多层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

篇7

Private Equity(简称“PE”)在中国通常称为私募股权投资,也被称为产业投资。从投资方式角度看,依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定义,PE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为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相关资本按照投资阶段可划分为创业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夹层资本、重振资本,Pre-IPO资本,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PIPE)、不良债权和不动产投资等等。

狭义的PE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

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

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发展现状与特点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总额为129.73亿美元,共投资129个案例,其中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有9个投资案例,占比7%;涉及投资总额为3.35亿美元,占比2.6%。目前活跃于国内资本市场上的私募股权基金95%以上是外资背景,真正本土私募股权基金不足5%。2007年以来,一批有影响力的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先后在天津、上海、深圳等地成立,标志着我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已启航。与此同时,经国务院同意,由发改委牵头,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商务部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七部门已成立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指导小组,正在拟订产业投资基金的试点总体方案。

目前,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主要特点是: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缓慢,外资及中外合资基金占据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主要份额;传统行业成为私募股权基金关注的焦点,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传统国有企业和行业龙头并购案例逐步增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退出通道为所投资企业公开发行上市,且以境外上市为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较高,普遍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对私募基金的有关监管亟待完善。

(一)活跃于国内市场的成功案例――以境外PE为主

我国私募基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雏形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为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基金。随着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政策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逐步发展。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入股上海银行可认为初步具备了PE特点,不过业界大多认为,中国大陆第一起典型的PE案例,是2004年6月美国著名的新桥资本,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17.89%的控股股权,这也是国际并购基金在中国的第一起重大案例,同时也藉此产生了第一家被国际并购基金控制的中国商业银行。由此发端,很多相似的PE案例接踵而来,PE投资市场渐趋活跃。2004年末,美国华平投资集团等机构,联手收购哈药集团55%股权,创下第一宗国际并购基金收购大型国企案例;2005年第三季度,国际著名PE机构参与了中行、建行等商业银行的引资工作;2005年9月9日,凯雷投资集团对太平洋人寿4亿美元投资议案已经获得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会通过,凯雷因此将获得太保人寿24.975%股权。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PE交易。另外,凯雷集团收购徐工机械绝对控股权的谈判也进入收尾期,有望成为第一起国际并购基金获大型国企绝对控股权案例。此外,国内大型企业频频在海外进行并购活动,也有PE的影子。如联想以12.5亿美元高价并购IBM的PC部门,便有3家PE基金向联想注资3.5亿美元。此前海尔宣布以12.8亿美元,竞购美国老牌家电业者美泰克,以海尔为首的收购团队也包括两家PE基金。

(二)参与国内PE市场的境内机构主体日益丰富

目前国内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如社保基金、信托公司、政府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民营资金。参与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机构主要有以下五类:纯外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中资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国内证券公司以及民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我国最早的一家经发改委、商务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是注册于上海的海富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富产业基金”)。海富产业基金设立于2004年10月18日,由中国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比利时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合资组建,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海富产业基金旗下中比产业基金(以下简称“中比基金”)的基金规模1亿欧元,中比基金的出资人包括比利时政府、比利时富通银行与中国财政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开发投资总公司、广东喜之郎集团等。中比基金以股权形式投资于中国境内具有高科技内涵、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拟上市中小企业。作为战略投资人,中比基金在被投资企业中不谋求控股地位,在被投资企业中占股比例为10%~49%,对单一企业投资一般在2000万元~1.8亿元之间,投资期限通常在3~7年之间。截至2007年5月15日,中比产业基金,共投资了14家企业,累计投资5.15亿元。该基金经过3年多的投资运作,已步入产出期:2007年8月辰州矿业成为中比基金投资的首个在深圳交易所成功登录的企业,11月中比产业基金投资的名为云海金属的企业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交易。11月20日,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将于近期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上市。

2006年12月,继海富产业基金之后,又一家试点的产业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在天津设立,获批总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首期基金规模为60亿元人民币。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中银国际、泰达控股、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天津津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机构各出资10亿元发起设立。此后,国务院正式同意扩大产业基金试点规模。2007年9月,五只总规模560亿的产业基金获准筹备设立,这五只产业基金包括:广东核电新能源基金、上海金融产业基金、山西能源基金、四川绵阳高科基金,以及中新高科产业投资基金。

除了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监管机构向证券公司开起PE大门,国内券商也将成为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参与者。2007年9月11日,中国证券监管部门批准了国内两家最大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从事直接投资业务。这也解除了自2001年4月以来对证券公司从事私人资本类投资的禁令。国内券商直投业务解禁,不但将改变国内券商的盈利结构,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PE市场竞争。

三、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一,外部环境问题。

首先,退出机制存在不足。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已发生许多积极变化,但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确立,主要表现在:尚未设立创业板市场,投资于中小型创业企业的风险资本缺乏有效的退出途径;产权交易制度落后,监管体系不健全,各地的交易规则、程序和收费标准等各异,产权的异地转让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场外交易市场规模相当小,且十分不规范。

其次,风险资本供给渠道较窄。我国目前的风险资本来源主要为政府部门,渠道单一,资本规模小,而作为西方创业投资主要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养老基金在我国受到法律法规的影响不允许从事风险投资。我国的个人投资刚刚起步,实力和规模还相当有限,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强。风险资本供给渠道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我国风险资本的有效供给量,不能真正发挥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所具有的投资潜力,从而阻碍私募股权投资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

再次,相应的法律环境不完善。当前现行的有关法律与政策在许多方面未能从私募股权投资的行业运作特点出发,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有时反而构成法律与政策的障碍。比如:在市场准入限制方面限制了金融机构的投资;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支持不足,影响了投资者预期收益和投资热情;在投资运作方面,投资工具单一,目前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不允许优先股的权益,对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也制定很高的标准,因此,限制了私募股权投资的灵活性;知识产权保护不利等等。因而,使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面对外资投资机构的竞争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第二,行业内部问题。

首先,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本土人才匮乏。目前在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基本上沿用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适合风险投资运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具备较丰富投资经验、产业知识、管理实践和较高声誉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群体难以形成。很多研究都证明了风险投资家声誉的重要性,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自身的发展而言,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声誉对基金募集、风险企业IPO时机的选择、风险企业IPO定价和风险企业IPO业绩表现都有重要的影响;对市场而言,一个具备较丰富投资经验和较高声誉的本土私人股权投资机构群体是中国私人股权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运作机制存在缺陷。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至少涉及到三个主体:基金投资人、基金管理人、企业家。为了规范和治理三方的关系,克服私募股权投资的双重委托问题,需要设计一系列复杂的合约条款和治理结构,然而目前国内对其认识不足,公司制的风险投资企业运作存在明显缺陷,而有限合伙制起步较晚,因此在实践中尚未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

再次,投资理念、工具和手段相对落后。私募股权投资成功的关键并不在其雄厚资本,而是在非货币方面:消除信息不对称和解决风险企业家的问题。这是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的核心理念。目前国内对其认识不足,很多创新工具的设计和使用仍面临制度约束,无法有效收集信息并对目标企业实施监控。

四、推动国内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发展的建议

第一,积极推动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创业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化资本市场基础建设,提高市场效率,完善市场定价功能和机制。

第二,建立与建全相关的法规,从法律上规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提供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效率,适当允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在一定比例内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尤其是对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拓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资渠道,完善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

第三,积极为本土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积极营造规范发展的条件,使其成为企业价值发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并有效促进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四,培养私募股权投资人才。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培养造就一批兼具投资知识、管理知识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第五,积极发展为私募股权投资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中介机构的参与,沟通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和交易成本。因此,应当在规范现有的资产评估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提高项目鉴定、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的质量,培养一批高质量,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的专业中介机构。

篇8

关键词:基金股权收益;税收政策;高管激励;风险管理;法律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5-0047-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5.10

为促进投资基金业发展,同时有效防范税收风险,国外普遍结合投资基金特点,制定特别税收规则。我国有关投资基金的所得税政策仍停留于简单比照个人投资者或者居民企业相关政策的层面,导致一方面有些投资基金面临双重征税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相当多的投资基金处于税收征管盲区。其结果是既扰乱税收秩序,又不利于投资基金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急需通过顶层设计,重构投资基金所得税政策体系。下面,笔者就股权投资基金所得税政策及收益风险控制,法律评判等问题提出系统探讨。

一、股权投资基金的定义与分类

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包括企业各个阶段的权益类投资,企业创业初期的股权投资例如天使基金(Angel Fund),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较为后期包括发展资本(development capital),私募投资(Private Equity)等。甚至还包括企业上市后的一系列股权投资。欧美等国在股权投资基金已有多年的发展经验,产生出一批一流的大型公司。如贝恩资本、黑石集团、凯雷投资等,他们在中国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PE)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收益率逐年上升,且现金流稳定,引入PE的资金多为企业上市做准备,在我国通常所说的PE多指为狭义的私募投资。

此外,需表明本文所阐述的私募股权投资(PE)与私募基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私募基金是指非公开发行的,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进行管理的基金,其投资范围主要是二级市场的证券。私募基金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

在私募股权投资(PE)中,搭建组织架构,筹划税收方案是投资人必须考虑的问题,并会对投资决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于投资者、投资管理者,投资收益最大化并及时兑现是终级目标,而寻求上市,做大投资基金规模;或在规模既定前提下,节省成本税费、达到收益最大、模式最优是成功路径的选择;同时还要做好风险评估、合规合法性判别等。

二、IPO过程中股权投资基金的风险识别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2号),企业上市要进行三年的业绩考核及合规性审核,其中税务风险的可控是重中之重,同时上市主体应主营业务突出,这就会涉及业务重组、改制、资产注入、引入战略投资者(合伙人)、吸引人才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净资产折股等一系列业务筹划和税收测算分析。

上市前公司股权架构的搭建也是IPO税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尤其是涉及实际控制人是自然人(合伙人)或者非居民企业的情况,如何使未来退出及分配利润时的税务成本和税务风险最低是值得研究的(见图1)。

可见在IPO进程中,业务操作风险因素很多,其中最复杂、最关键的操作环节是业务重组。下面笔者仅对公司上市过程中三大考量因素所涉税务风险进行剖析。

三、引进战略投资者溢价投资的收益筹划及政策风险

(一)投资收益的概念

根据我国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条、二十七条之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其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一般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即: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投资者(股东)可以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但对不同会计科目,法人和自然人(合伙人)的权益分配所执行的所得税政策是不同的。

(二)投资收益的分类与性质

分类:资本公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资本(股本、股票)溢价的资本公积;二是除资本(股本、股票)溢价外的其他资本公积。

性质:资本(股本)溢价的资本公积,是有限责任公司以资本溢价形成的;股票(股权)溢价的资本公积,是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发行收入形成的。两者有区别。

对象:对法人与自然人(合伙人)分配对象不同,所得税政策也不同。法人所得税政策是非常明确的,股权(票)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不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投资方的计税基础不得增加,尚存争议的是个人(合伙人)所得税问题[1]。

就资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个人股东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发了三个规范性文件:《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1998]28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10]54号),其基本精神是:对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除股票溢价发行外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和股本的,要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依现行政策计征个人所得税[2]。这里需强调的是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对有限责任公司以资本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原来的自然人(合伙人)股东应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的税收政策剖析

第一,《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资本公积科目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即这个科目主要核算的是投资者的投入以及一些尚未真正实现的收益,而转增注册资本的部分主要是投资者的投入。

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所得,而所得至少应该体现为经济力量的增加。用资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只是转股行为,其净资产并没有增加,或者说只是会计核算科目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说,个人股东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所得,因此,不应该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第二,如果对于这种转股行为征收个人所得税,那么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10]54号)规定,要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但是,作为股息红利项目征税,其前提是企业必须产生税后利润,只有股东从被投资企业取得的税后利润性质的所得才能够称其为股息红利。而资本(股本)溢价的资本公积转增股东(合伙人)注册资本,企业并没有取得经营性收益,故不应该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三,如果对转股行为征收个人所得税,从本质上是属于对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征税,资本金并不属于所得税的征收范围,资本金是产生所得的基础,对资本金征税是严重违背基本的所得税征收规则的,换个角度说是在抑制投资。这一点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法规已经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属于所得税的范畴,其基本的征收机理应该是一致的,企业所得税对于这种转股行为是不征税的,那么个人所得税亦不应该征收。

第四,目前这种行为主要存在于成长型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居多,主要是自然人利用一些高新技术进行创业的风险企业,未来上市大部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这些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小、能够掌握的资金等社会资源有限,为了上市谋求更好地发展,很多都是要引进风险投资或者私募投资的(即VC或者PE),有了专业投资机构的帮助,这些企业的上市之路才能够走得稍微顺畅[3]。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能够上市成功的企业是少数,如果在企业转股之时就要求这些企业创始人先拿出一部分现金去缴税,这可能会让这些创业者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未来上市前途未卜,如果上市失败,将股权转让、减资撤资及企业清算,对于已经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务机关还能及时退还吗?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转股之时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严重地抑制了创业热情[4],与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倡导的科技创新、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笔者认为,对于这种转股行为,个人所得税的处理应该比照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规定处理,即转股时不征税,但计税基础不增加。但在未来转让股权(票)取得收益时一并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既促进了投资创业,又考虑了纳税人的实际负担。

四、公司上市前对高管股权激励的税收风险与处置

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稳中求进,人才是关键。上市前企业按照惯例,一般采用高管股权激励优惠。即原有自然人股东将其持有拟上市公司的股票无偿划转给公司现役的高管,激励其为上市目标更加努力工作。这里会涉及原有自然人股东(以下称“原股东”)捐赠股份与接受股权的高管(以下称“高管”)无偿接受股权捐赠的个人所得税问题[5]。

(一)原股东办理个人所得税的政策依据

个人所得税是对所得征税,未取得所得不征税。《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对于所得做出了界定,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原股东没有取得任何的经济利益,不应该有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

在签订无偿转让协议前,原股东(或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企业)应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咨询,并与主管税务机关确认股权交易的初始成本,索取无偿捐赠免税证明,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并完成工商变更事项。

(二)高管办理个人所得税的政策依据

高管无偿取得股权,按法理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对所得的“性质”如何判别:一是认为属于其他所得范畴;二是认为属于财产转让所得范畴;三是认为属于工资薪金所得范畴。由于所得性质的判别直接决定税率标准的确认,从而影响税款的多少和征收方式。风险级别极高,务必防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的规定,其他所得应该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从惯例上说,如果一项所得作为其他所得缴纳个税,需要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政策给予明确规定。因此,在确认其他所得时,税务机关要特别慎重,应遵循“不列举不纳税”的原则。纳税人也应维护自身的权益。

1.高管取得股权所得时的税务风险处置

高管从原股东无偿取得股权,是属什么性质的收入?如何申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而从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9号)曾对类似问题作出规定,雇员从其雇主以低于市场价取得的股票等有价证券,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可以分六个月计入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6]。

现实征管中,如何核算税基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2]号规定,员工以特定价格取得公司的股票期权,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可比照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办法计税,按12月分摊,并找出对应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关于我国居民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18号]文件明确了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激励对象)进行的长期性激励。在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时,按照该股票的公允价格及数量,计算确定作为上市公司相关年度的成本或费用,作为换取激励对象提供服务的对价[7]。股权激励员工的收入可作为当年上市公司工资薪金支出,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这就从对应关系上明确了上市公司高管无偿(或低价)取得的股权激励收入是属工资薪金所得。那么,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属于什么性质的收入,仍未解决!

从有偿的角度分析,有人认为: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劳务所得,且是雇员在付出劳动后,在相对固定的时点上、以固定标准分期所得。而不是预先一次所得。

而未上市的公司,其高管无偿取得的股权是一次性所得,且是凭借个人的知识技能取得的(相当于知识产权的技术入股),从股票(上市)属于“金融产品”范畴看,它更多属于“财产性质”;那么,未上市的股票(权)属不属于“金融产品”?属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属不属于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所得?此属政策空白点,还有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进一步下文明确。

2.高管取得股权后发生转让行为的税务风险处置

在股份公司IPO之前,如果高管发生股权转让,因为此时公司股票还不能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确切地讲还是公司股权,按现行税收政策,股权转让是不征营业税的,只征收所得税。同时,如认定高管无偿取得的股权激励是属工资薪金所得,而工资薪金所得不交营业税,只交个人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国税函[2000]961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均规定,转让股权不征收营业税。但非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否属于金融商品?各方认识不一,笔者认为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不是可以随意流通的,不是在公开的交易平台上公开销售的,发生转让需要履行民法上的一系列要件,因此,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行为不属于营业税中所称的金融商品买卖业务,不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要注意政策实施的三个时间节点:(1)2009年1月1日之前,旧营业税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只有金融企业转让金融产品才缴营业税。(2)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以前,新营业税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不仅是各类金融机构买卖金融商品要缴纳营业税,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买卖金融商品也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8],且只能按金融产品大类核算分别缴纳,在同一个纳税期内各大类收支不能相互抵扣;(3)2013年12月以后,(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63号)《关于金融产品转让业务有关营业税问题公告》明确规定:纳税人从事金融商品转让业务,不再按股票、债券、外汇、其他四大类来划分,统一归为“金融商品”,不同品种金融商品买卖出现的正负差,在同一个纳税期内可以相抵,按盈亏相抵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若相抵后仍出现负差的,可结转下一个纳税期相抵,但在年末时仍出现负差的,不得转入下一个会计年度。本公告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未来公司上市成功,高管持有公司的股权在解禁前属于限售股,目前税收政策对于转让限售股是否征收营业税的政策不是很明确。财税[2009]111号规定,对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下同)从事外汇、有价证券、非货物期货和其他金融商品买卖业务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9]。此规定并不包括转让限售股的情形。此政策风险点应特别注意。

在现实经济活动过程中,困扰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最大问题是:营业税是按买卖差价计征、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计征,那么限售股的原值如何去确定是关键。是无成本还是以取得限售股时的市场价格,或是按溢价投资实际取得价格作为限售股的原值,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

特殊处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券会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0]70号)中作出规定,个人持有在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后形成的拟上市公司限售股,在公司上市前,个人应委托拟上市公司向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提供有关限售股成本原值详细资料,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对该资料出具的鉴证报告。逾期未提供的,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以实际转让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税费[10]。此政策风险是纳税义务人特别要注意的。

五、上市前改制净资产折股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处置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32令)第八、第九条规定:“发行人应当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并规定在主板上市折股股数不应少于3000万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61号)规定,在创业板上市折股股数不应少于2000万股。

企业上市前的整体改制,虽然企业的组织形式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成了股份有限公司,但原来的会计主体和税收主体的资格还是继续延续的。

净资产是属企业所得,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折股业务的税收处理,现实征管上可以分两步处理,第一步视同股东对原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进行清算,分回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出所享有的所有者权益,即收回初始投资成本以及有限责任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留存收益;第二步是再投资业务,即股东将分回的净资产再投资到股份公司中去。个人股东从被投资企业分回收益,当然就要涉及个人所得税问题了,视同取得了股息红利分配,应该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两步走的操作方式,是有国家税务总局规范性文件和中国证券会有关规定作为支撑的,在有关部门批准增资、公司股东会议决议通过后,税款由股份有限公司代扣代缴。

对于净资产折股业务,除原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资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外,以原有限责任公司的未分配利益和盈余公积等转股的,个人股东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没有争议的。即净资产折股实质就是将原来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作为出资额发起成立了股份公司(视同分配)。股份公司出资额=∑各股东(原有限公司资本金+留存利润)。因此,无论在折股时具体折了多少股,均应该按照原来有限责任公司全部的留存收益作为计征个人所得税的依据(原有限公司资本金不能征税)。

虽然净资产折股个人股东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没有争议的,但是由于这些个人股东尚未取得可供纳税的现金流,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去纳税,无疑会给这些个人股东造成很大的资金流压力,且这种净资产折股业务一般涉及的金额又比较大,这些个人股东如要及时完税必须另外筹措资金。一旦上市成功,股东们即使另外筹措的资金缴纳税金也能够通过限售股解禁后的抛售取得充裕的现金流得以弥补,但是,如果未来上市失败,被投资的股份公司贬值,或者未来以低价转让股权的,那么个人股东很可能会出现多缴税的情形,在当前的政策和税收实践环境下,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很难办理退税的[11]。由于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一些个人股东对净资产折股业务缴纳个人所得税产生了很大的畏难情绪,纷纷想办法缓缴个人所得税,各地政府为了支持上市工作,也出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处理办法,总的来说就是净资产折股改制时暂不纳税。

各地政府与职能机构,为了加强金融服务,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对列入证监局拟上市辅导期中小企业名单的企业,将非货币性资产经评估增值转增股本的,以及用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转增为股本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后,在取得股权分红派息时,一并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这种地方性规定,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依据,在财政部专员办的审计、国家税务总局的督查内审及稽查中,存在被查补税款的案例,企业收益风险仍不可忽视[12]。

在净资产折股业务中,如涉及红筹股在香港上市,根据香港证券业相关法律规定,需要把自然人(合伙人)股东变更为一人有限公司。这时个人股权发生转让(由自然人个人有限公司),是否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如需缴税股东也缺乏现金流,这是现行税法盲点。现实征管中,各地执行各异。居民企业和居民个人收益风险、政策风险都很大。

参考文献:

[1]魏志标.合伙制PE基金所得税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律师,2013(12).

[2][4][5][12]张学勇.私募股权投资税收政策探讨[J].税务研究,2010(6).

[3][6][8]张学勇.私募股权基金[J].2010(6).

[4][7][9][11]汇衡律师事务所.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税收政策浅析[J].私募基金法律述评,2011(3).

篇9

《支点》记者 罗乐

从“金融门外汉”到“投资大咖”,赵剑华很推崇美国耶鲁大学基金管理人史文森著书《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中的观点——管理好风险,收益自然就有了。

对湖北实体企业近10亿人民币的资金投资项目,让他经历了经济发展的与低谷。如今,他掌舵湖北长江资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民营资本入股国有企业为切入点,开始了一趟新的投资征程。

探寻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助力传统产业转型,推动民资在市场上发挥更大的活力,赵剑华有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投资一定要坚持“顺势而为”。

“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

《支点》:十一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这一要求。重提混合所有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赵剑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受益于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但现在这些红利都将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土地国有化以及政府对民间金融业的全面压制,正是未来经济改革的主战场。其中,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的产权改革,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国企改革策略之选。

《支点》:国企在多个行业都具有垄断地位,民资应该如何介入?

赵剑华: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自2004年宏观调控后,国有资本已在资源、能源性领域取得了垄断地位,体量庞大、利益复杂,民营资本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正确的投资策略,恐怕很难接得住“天下掉下的馅饼”。

上海国资杂志社刊登的文章《PE:最便捷的国企改革工具》,提出以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改革工具的观点,指出PE具有提供大规模增量资金、不寻求控股、阶段性持有、介入公司治理、提供增值服务等特点,是参与国企改革实用和好用的创新工具。

《支点》:您所管理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并购基金”,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

赵剑华:是的。我们与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公司合作成立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并购基金”,正是基于对国有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

我们在合作形式上选择对原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公司绝对控股子公司湖北长江资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股权优化重组,按照“国有相对控股、民营资本参股、管理层持股”的均衡思路,引进凯信联合控股管理公司、武汉泽熙投资公司、武汉世纪合胜管理咨询公司等民营机构,将资本金从5000万增资扩股到1亿元人民币。

“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这是我们的基本思想,我们主张合作共赢。

《支点》:这种混合所有制PE的合作模式较之传统的国有控股型PE有什么优势?

赵剑华:在这种合作框架下,我们能够坚持市场化原则。传统的国有控股型PE,由政府和国企主导设立PE基金,没有或者只有少量民间资本参与,投委会成员由政府部门或上级国企派员,并可能有否决权,导致PE职业团队难以遵循市朝的原则作出投资决策。

混合所有制PE,基金投委会自主决策,不干预基金人事薪酬,不参与具体项目决策,国有投资监管中的投资项目审批制和项目审计制度也不再使用,这种模式能够真正做到市场化。

另外,我们还能够聘请专业团队管理,以专业投资能力和严格风险控制为基金保值增值。

“未来必有大行情”

《支点》:“长江经济带产业并购基金”在项目选择上有自己的方向,您的 “涉猎”标准是什么?

赵剑华:投资标准,即选对行业比选对人更重要,低成本投资比高风险收益更重要。因此,我们并购基金在选择项目标的上,一是只投资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二是偏重大概率机会忽视小概率事件;三是注重培养自己对企业的改造能力,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

《支点》:所以您选择了医疗健康、节能环保和信息消费作为投资方向?

赵剑华:是的。长江经济带的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较多,如汽车、化工、钢铁、农业、物流、电子、信息、水电、科教等等。在基金的起步阶段,无论是从基金规模还是并购经验考虑,我们的策略是稳健经营、持续获利,因此规避参与大的周期性行业的整合,规避参与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而是选择安全边际高,整合周期短的细分市场,同时考虑投资组合。

医疗健康是抗周期行业,盈利能力强,中国人口老龄化需求趋势明确;节能环保是非充分竞争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大,中国环境压力巨大;信息消费是新兴产业,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具有爆发增长特性。

而这三个行业在以上海、武汉、重庆为纽带的长江经济带都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并且非常分散,市场并购重组前景广阔。按照梯度开发理论,我国沿海开放战略将向沿江开放转移,长江经济带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支点》 :您怎么看待未来的发展?

赵剑华:如今,股权投资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简单参股投资性价比不再经济,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将变得相对容易,按发达国家走过的经验,产业并购会逐步成为股权投资主流形式。

长江经济带产业并购基金,就是按照标准化的主题基金模式组建的。同传统PE/VC不同,基金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联动,投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联动,管理公司资本与银行并购贷款联动,项目选择余地更宽阔,退出渠道更灵活,未来必有大行情。

《支点》:国内外股权投资机构投资湖北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抓住这些机遇?

赵剑华:首先是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湖北省正在实施的“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千亿产业提升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到2015年,支柱产业实现倍增,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医药、船舶及海洋工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将突破千亿元。目前湖北已有上市公司100多家,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园区蓬勃发展,这些都是吸引投资机构的地方。湖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高端金融人才在武汉安营扎寨。湖北省涵盖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引导基金在内的股权投资框架,已成雏形。

《支点》:这种“大行情”将对湖北的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带来哪些利好?

赵剑华:股权基金的发展程度,基本上与各地的GDP相吻合。湖北目前正处大干快上的建设时期,对于资金的需求无疑是饥渴的。大力支持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展,首先的利好就是为湖北经济发展输血。

股权投资基金出资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和超净值自然人,主要还是聚集在京、沪、深等地,以及江苏、浙江地区。基金以上市退出为主要渠道,主要投资于成长型产业和新兴产业,而这两类产业在湖北都有良好的基础,发展股权基金对湖北推进技术对接资本,实现产学研结合,形成优质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助力国企与资本市场对接

《支点》:放眼市场,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企业将如何助力国资国企改革?

赵剑华: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与民营资本存在一些矛盾。国有企业居于产业上游,资本利用效率低下;民营资本居于产业中下游,受困于产业与金融管制,无法发挥出积极性。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的资本运作方式和直接融资工具,又具备非国有市场主体,有助于解决国企发展所面临困境的一些问题。

《支点》:具体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赵剑华:国有企业由于机械地理解绝对控制权,导致国有资本大量沉淀,降低了资本应有的杠杆作用和增值能力。股权投资基金作为理想形式的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人,行使股东身份,可以加强国企法人治理机构的建设,确定企业战略定位,明确经营目标;可以更好的推进落实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可以引入各类管理资源,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可以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快速与资本市场实现对接。

《支点》:股权基金是如何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

篇10

先有首富李嘉诚减持撤资,后有PE创东方斥资10亿元参与定增,新闻不断的长园集团近一年来备受市场关注。

如果创东方定增成功,其将代替李嘉诚旗下的长和投资成为长园集团的大股东。不过近一个月来,长园集团的股价已跌去25%。截至5月15日收盘,长园集团股价为8.8元/股,距增发价7元/股越来越近,一旦出现价格倒挂,可能导致此次定增夭折。

大股东争相减持

长园集团于5月15日减持公告称,公司股东华润深国投于5月8日~5月13日减持453万股,占总股本的0.52%。至此,华润深国投自2013年10月30日至2014年5月13日已累计减持4318万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本次减持后,华润深国投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11.2%降至6.2%。与此同时,李嘉诚旗下的长和投资于5月6日也再次减持1000万股,目前其持股比例已从2012年末的35.8%降至8.2%。

尽管目前长和投资频频减持招致股民一片质疑,不过将长园集团带出泥沼的也是长和投资。长园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遭遇持续亏损,当时长和投资将骨干员工许晓文派往长园集团担任总经理,在长和投资的协助下,长园集团仅用两年时间就扭亏为盈,并于2002年12月2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上市后,长园集团以近30%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从去年开始,长和投资开始尝试落袋为安,长园集团的股价也一直在低位徘徊。长园集团管理层希望通过参与定增来抵消大股东减持对股价的负面影响。事实证明,此番举动对股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定增方案后的半年里,长园集团的股价增幅最高超过40%,不过随着大股东的持续减持和市场环境的恶化,长园集团的股价开始呈现断崖式下滑。

在此情况下,长和投资仍然表示未来还会进一步减持公司股份。

就在两大股东争相减持的同时,创东方却表示拟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认购长远集团1.5亿股增发股份,涉及的资金超过10亿元。定增完成后,创东方将以14.8%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目前定增事项仍在等待证监会的批复。

股价或倒挂增发存变数

对于长园集团而言,此番定增并非第一次。早在2011年6月份,长园集团就开始筹划定增,方案历经多次修改,最终于2012年3月12日获得了证监会核准批文。

不过由于股价持续下跌,股价与增发价出现倒挂,长园集团不得不宣布终止增发方案,改为发行可转债。后来该方案通过证监会批准,不过就在长园集团准备发行的时候,却因为长和投资减持违背了其增持承诺而遭证监会处罚,导致长园集团历经一年的融资举动无疾而终。

此次定增或许重蹈覆辙。随着大股东的频频减持,长园集团的股价也一路下滑,近三个月来,长园集团的股价已累计下滑了25%,接下来的股价走势将牵动多方神经。因为此番定增除了补充流动资金之外,还被众多媒体解读为变相的股权激励。公告显示,长园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人员拟参与创东方股权投资基金的认购,并且拟通过认购该股权投资基金的份额,最终持有不超过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规模30%(即4500万股)的股份。

此番定增对象创东方与长园集团也颇有渊源,创东方主要从事投资及投资管理业务,创东方董事长肖水龙曾任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 “深国投”)董事、副总裁,其在任期间促成了向长园集团的投资,深国投于2008年更名为华润深国投,目前,华润深国投仍为长园集团第二大股东(持股6.2%)。

此番定增,创东方也有自己考量,目前IPO情况不明,一级市场投资的项目退出难度加大,随着监管的趋严,不管是IPO还是并购的时间都被拉长,伴随的风险也加大,而定增就相对灵活。不过由于审核时间较长,增发价倒挂的几率也增大,在此期间,如何稳定股价将考验各方的实力和能力。

中弘股份:中弘股份5月14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弘卓业于去年5月13日通过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将公司股份5000万股(公司2013年半年度实施分配方案后增加到9500万股)出售给国泰君安,现公司已全部购回上述股份。购回后,中弘卓业持有9.8亿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51.2%。

兆日科技:兆日科技于5月8日公告称,4月29日,徐广利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累计买入兆日科技559.7万股。4月30日~5月7日,徐广利合计买入88万股。两度买进后,徐广利合计持有兆日科技647万股,占总股本的5.8%。

晋亿实业:晋亿实业于5月13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晋正企业于5月8日~5月9日合计减持3963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5%。此次减持后,晋正企业仍持有晋亿实业4.05亿股,占晋亿实业总股本的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