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必备知识范文

时间:2024-02-21 17:5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学必备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学必备知识

篇1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个经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金融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大量财经类专业人才作为社会发展、各国竞争的保障。但是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教学内容陈旧、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材更新速度慢,学生学习的知识在实际中得不到运用,教师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课程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又没有专门设置实践场所,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难的状况,高职院校金融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重视实践教学,才能改变高职院校金融学教学的现状。

二、高职院校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1.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职院校金融学教学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只有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增添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学习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等概念性知识时,借助多媒体、PPT等工具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我国不同的货币政策,以及借助案例让学生分析、计算,使学生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轻松掌握金融知识。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学设施,改变传统根据教科书一字一句的讲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发言的兴趣,完善课程体系,使金融学课程宏观与微观教学相结合,金融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学生综合掌握知识,全面掌握知识。

2.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践、操作能力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首先,教师应该最大化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如实验室、计算机室等硬件设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能及时进行练习,最大化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其次,学校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各金融企业、银行等合作,让学生进行校外实习锻炼,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金融行业最新的动态,在实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刺激学生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在实习中不断进步。最后,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领导和专业教师作为评委在比赛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性考察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应变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这种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刺激学习欲望。

3.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学质量、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很大影响,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状态与质量。学校应该注重对教师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开展教师财经科研竞赛,对发表专业论文的教师进行适当奖励,刺激教师不断进步,与时俱进。学校还可以与校外专业培训机构或者其他高校合作,对教师进行专业性培训,高校之间相互交流经验,讨论心得,共同进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相互竞争、学习的科研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不断进步,有利于高等院校金融教学更好的发展,使学生及时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及时了解金融实事,获取最新信息动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合格的人才,使高等院校金融学教学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三、结语

篇2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得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供需现状的角度,剖析了高职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金融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2014年3月22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明确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其中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此一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对于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来讲,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内涵,协调好高等职业教育与就业间的积极互动关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培养具有实干精神和能力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人才,为我国目前结构性失业的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的供需及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加强,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整个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总量迅速增大,特别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由于信息化的广泛应用,金融行业出现了新的挑战,使得竞争加剧,金融业混业趋势明显增强,保险、银行、证券通过混业经营,共享部门的金融经济资源,提高竞争力。这一趋势使得复合型高技能金融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扩大市场,争夺客户,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专门的个性化服务。由此可见,培养复合型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金融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已经被各个国家高度重视,所以对金融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由于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加之不同层次的学校不管有无教学条件都争相开设金融学专业,导致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在数量上超出了需求。于是一些此类专业的毕业生通过笔试、面试等各个环节顺利进入各类金融机构。可是当这些头顶光环的毕业生真正融入工作岗位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学校所学习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专业知识远远达不到现有工作岗位的需求,比如银行信贷人员不能如期完成存贷款业务、保险人员跳槽现象比较严重等等。因此,培养高技能金融人才是解决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结构性问题的关键因素,而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肩负的责任重大。

二、高职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缺乏特色目前,现有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过于依赖模仿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全面考虑就业岗位的需求,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分是否达到教育部门的规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之间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明显差异,培养规格没有体现专业优势、学校特色和地区差异,没有把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原则,缺乏特色。众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重理论轻实践,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就业率,在教学过程中设定过高的规格,结果导致学生为了不挂科而学习、为了考证而学习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即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背道而驰。

(二)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单一、落后纵观各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不难发现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传统金融为主,所开设的课程大多和银行有关,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等,很少涉及到保险、证券、期货等其他的金融领域。虽然有些院校也设置了很多新课,但从教学内容上看存在重复交叉现象,各课程之间的定位及逻辑关系不清晰。这样的课程体系过于单一、落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满足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能够胜任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方面工作的综合型技术型金融人才。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院校在设置此专业之前只是一味追求生源,而缺乏建造全真模拟实训中心的条件,使得学生在入学之后实践性教学只是停留在教师的讲授之中,收效甚微。即便是一些院校有实力建设实训中心,但也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模糊,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导致实训中心形同虚设,造成资源浪费,实践性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三、构建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制定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任何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都不能偏离这个理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依据依旧是高职教育的理念和市场的需求。由此可见,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其出发点在于技能、专业和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应科学分析岗位需求,准确评估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正确定位,制定突出特色及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而言,现在金融机构和企业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银行、保险、证券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处理证券、保险和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具有较强金融业务操作的实践能力,能从事金融机构相关工作的管理和企业资本营运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二)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构建课程体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2014年12月)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各级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原则上要达到总学时的60%。”从此文件的内容不难看出,教育部明确指出了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重点。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础。因此,各级高职院校要构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优化课程体系。针对金融学而言,可以设置不同模块的课程体系。一般应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素质和思想品德,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基础课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认识此专业的性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和变动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专业技能课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点,主要强调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选定的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不同金融方向的拓展知识。以此四个模块为基础,构建丰富与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利用率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高职院校的首先任务。各院校可以通过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建立金融学专业对口的全真模拟现代证券、现代银行柜员实训中心,提高利用率,使学生在实际模拟操作中,真正认识并体验商业银行柜员储蓄、现金出纳、贷款业务、信贷业务、支付结算、信用卡、理财等业务。同时根据商业银行业务的规范流程,实现全真化教学,对学生的金融业务技能、金融职业素养、金融业务流程、金融职业礼仪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建立“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一方面,金融学专业实训内容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例如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意见,将金融机构实际业务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以金融机构岗位需求构建实训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学校可与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或进行顶岗实习。

(五)“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拥有一支深刻领悟高职教育理念、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教师培养计划。一方面,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组织教师到校企合作的单位进行定期学习或者挂职锻炼,增加教师的一线企业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运用到教学之中。教师也可在寒暑假自行联系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实践锻炼,以此来巩固理论知识并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积极引入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金融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到校任教或开展讲座,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韩曙平,李前龙.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刘艳梅.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考试,2011(30).

[3]陈宁江,李翠玲.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编制程序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4]李华.论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J].职业教育,2015(4).

[5]傅程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5(2).

篇3

关键词:数理金融;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高校

数理金融学是金融学与数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多地颁给计量经济学研究学者,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数学在金融研究领域中的运用。数理金融学科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利用数学模型来解释和研究金融问题。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通常有这些流向: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信托投资公司;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教师等等。社会对数理金融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数理金融课程的教学要符合社会需要,用金融学的教学方法或者数学的教学方法都不能符合数理金融的教学,那么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就要进行适当的变革。

一、数理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选定没有针对性。数理金融专业有的学校是数学学院开设的,也有的学校是经济学院或者金融学院开设的。不同学院的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相差很大,选定教材就要前思后虑。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方法过去陈旧,仍然是老师板书,学生笔记的方法,形成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从而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

3.各门数理金融课程衔接不紧密。数理金融方向的很多课程是紧密相连的,有些课程需要其他的课程作为基础,如果这些课程没有衔接好,不仅学生学习起来吃力,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4.课堂教学脱离实践。课程的教学是为社会实践服务,如果教学脱离实践,学生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就不会太好。

二、数理金融的教学内容改革

1.教材选定要符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对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要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等等。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目前没有专门的金融教材是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所以在讲授数理金融课程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金融知识不是很全面,要适当补充专业知识,并把用到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编排;对于数学专业的有意愿考取金融方向研究生及有意从事与金融有关行业的学生,可以额外地指导他们选修或者自学一些与金融市场联系紧密的课程,比如公司理财、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国际金融等等。对教师而言,应该编写一些适合数学学生学习的数理金融教材。

2.在教学内容上,在加强数理,侧重金融工程、侧重精算等方面的同时也要注意数理金融课程的内在特点,应尽量避免以偏盖全。课堂教学以数理为主,偏文方面则主要集中于对基本原理、基本思想的讲解。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技术不可能全面涉及。这实际需要同学课后有选择性地自学、读书、读报、上网,这也是拓宽知识面,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人类几千年积累的几乎所有文化,社会的最新进展,都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如果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而只是被动地学习,这是很难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对学生感兴趣的、和实践联系紧密的、考研用到的金融知识重点介绍。比如如何炒股,比如金融风险如何防范等等。

3.数理金融课程中有很多技术方法用到了数学的知识,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等等。在课程中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对与数学结合比较紧密的知识点要系统、详细讲授,使得数学在金融课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一些软件来进行金融计算。对理论性较强的章节,采取了先介绍知识背景及相关的金融案例,使得学生先了解概况,然后介绍金融业务所需要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比如金融工程中经典的期权定价方法等等。数理金融学的生命力就存在于金融实践中,存在于对已有金融问题的解决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就是结合实践的一个最好方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三、数理金融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方法中要以学生为本,重点要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金融更感兴趣,通过结合实际的教学,使得学生逐步养成关注实际,对新信息和新事物具有敏感性的思维方式。

2.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讲授过程中加强参与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金融想法。

3.课堂联系学习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习到的金融方法具体应用到生活当中。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网上模拟交易策略。

4.偏重实践运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加强案例的讲解,特别是中国金融市场中的案例,运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思想,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金融特有思维的培养。

课程之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教学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聘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讲授金融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推荐学生到金融行业实习,可以与某个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其作为学院的一个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中更加清楚的知道哪些知识更重要,在实习中更有兴趣学习专业知识;聘请金融专家与学生座谈、交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向专家请教。并邀请金融行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到我院对有兴趣从事金融行业的学生进行模拟面试,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邀请已经从事金融行业的数学学院的毕业生来谈从业心得,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毕业生也反映以前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不够好、不够多,鼓励现在的学生要抓紧学习课堂知识并要补充一些金融知识。这些工作在我校都具体已经实践,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教学手段的改进

1.借鉴国外经过实践已经成功的经验。例如UNCCHARLOTTE数理金融学项目拥有设施完善且技术成熟的与实践完美结合金融工程模拟实验室。授课教师能够将来自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实时交易的数据与目前金融学前沿理论课程进行结合,同时教授学生练习使用美国主流投资银行当下采用的业务软件,在培养学生金融演算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其在现实操作中的抉择能力与分析能力;UNCCHARLOTTE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提供诸多的实习机会和广阔的就业前景;UNCCHARLOTTE具有卓越的校友资源和人际网络;学员所有课程考试合格修满学分后即可获得UNCCHARLOTTE数理金融学硕士学位,同时还将获得UNCCHARLOTTE签发的成绩单及相关证明。我们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数理金融模拟实验室也是很有必要的。

2.在课程中不但要体现出金融和数学的结合,也要体现出金融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比如金融与法学的结合——强烈的法律意识是建立有效金融市场的一个必备前提;金融与外语的结合、金融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大量的金融数理模型的计算离不开软件的运用。

篇4

关键词:金融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66-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2001年,在教育部第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高等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即开展双语教学。

伴随着双语教学实践的发展,国内学者对双语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语教学的含义、性质、特征、模式等方面。例如曾永梅[1]指出,在高等教育范围内,双语教学一般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另外,案例教学法作为双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学的方式、意义以及设计等方面。例如:戚振东[2]提出了案例教学的“多维模式”,即根据双语课程的特点,在实践中依据不同案例教学目的注重采用多类型、多阶段、多来源、多种讨论形式组合的案例教学方法;湛军[3]等根据互动假说,对本科《组织行为学》示范性双语案例式互动教学模式在理论设计、教学实践以及效果测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金融学双语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金融学科本身需要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金融学科与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应该是活生生的、充满各种色彩的教学活动,金融学科适用案例教学。其一,国内金融学专业教材多为引进内容或者其理论流派、脉络及渊源多为外文阐述,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原汁原味地讲解本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从本源理解本学科的内容;其二,金融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性金融产品和金融理论往往用英文阐述,甚至有些创新性金融工具直接以英文或者英文缩写进行交流,例如CDO(债务担保证券)、CDS(信用违约掉期)等,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紧跟金融发展态势、掌握前沿知识;其三,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国际眼光、增加交流能力、树立跨文化合作意识。

2.案例教学是实现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问题时的辅助手段,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一,案例教学创造了语言习得环境和问题展示环境,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增加其对实际情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更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其三,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金融英语资料的深层次理解,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识记专业英语的中文含义,而且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探究和分析相关的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案例教学定位、方法与模式

1.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将案例教学引入双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单纯知识描述、规范分析或演绎推理的枯燥过程,强化双语教学的情境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互动性。因此,案例教学不是原有双语教学任务的大量增加而是使双语教学更加生动、便于理解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双语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课时分配方面,不应大量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从而导致原本紧张的双语教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根据整个课程的设计、理论的特点以及案例内容的多少、深浅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分配。

2.案例教学的引入方式与教学设计。第一,在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基础上,教师选择合适的章节进行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双语案例,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甚至准备双语案例。第二,在案例讨论环节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在提出讨论的主题和注意事项后,应该选择多种讨论方式,既可以选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询问型也可以选择教学对学生的问题引入型;既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辩论型也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型。另外,为了避免英语水平差异性对学生案例教学参与的影响,可以采取小组讨论与发言,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广泛交流。第三,利用案例反思缓解对案例讨论成果的巩固。一方面,教师在案例总结时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课下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反思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缺陷?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师应该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

3.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丰富的案例资源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在案例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针对性、问题性、适合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原则。案例的针对性是指教学案例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金融理论而配置的,案例应该能够包含大量的相关理论的信息[4];案例的问题性是指案例应当包含能够引起学生探求动机的疑问性内容,从问题的发展到问题的解决能够引起学生的情趣;案例的适合性是指案例不仅能够与理论相契合也能反应金融发展最新动态,不仅能结合中国国情也能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案例的规范性是指案例应当具备完备的情节,如果是故事型案例那么人物、时间、地点、案情起因、发展、结果都应当是案例的必备要素,如果是材料型案例应当具备人物及冲突的观点等要素[5];案例的系统性是指案例应该根据金融学课程各部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不同的案例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将案例教学引入到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中,能够改善双语教学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的结合方式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定位、方法和模式。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进行针对性研究,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永梅.保险专业双语教学探析[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3):54-55.

[2]戚振东.“多维”模式案例教学探析――基于管理学双语课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66-169.

[3]湛军,汪元峰,赵翔翔.示范性双语案例式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组织行为学》为例的理论框架与验证设计[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6):91-100.

[4]吴云鹏.教育学的教学案例设计策略[J].教育评论,2013,(5):108-110.

[5]李尧远,王东霞.高校应用型文科专业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评论,2013,(1):105-107.

篇5

日历翻到2008年,蓦然发现我的职业生涯已经进入了第16个年头,职业生涯近一半的时间已悄然逝去。

前不久读了朋友转发的一封邮件――“人生的资产负债表”,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张资产负债表”,不禁回想起作为一名财会工作者这16年的资产负债情况。

先看资产。我的资产负债表里,最丰富的就是财务和会计知识,它不仅来源于财经大学学习的积累,更有16年工作的积淀。这些知识就像固定资产一样,不断地折旧又不断地更新:从1992年的两则两制到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再到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我的专业知识更新与会计改革与发展同行。

其次,就应该是存货了。它们有不同的品种、不同的规格。既有作为一个财会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知识等等,又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如哲学、心理学、人文艺术等等,它们全都储存在我记忆的仓库里,需要时就填制一张领货单领取出来,而不必急急忙忙地去采购。

无形资产也是我的一项重要资产。它们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的各种能力和职业精神。我无法说得清它们的价值,但是它们为我的职业生涯带来无限的生机。

学过会计的人都知道,一项资产的获得必然会有另一项资产的减少或一项负债的增加。

在我的资产不断增长、不断积累的时候,负债也如影相随。学习知识、更新知识、储备知识都需要时间,于是花前月下的时间少了,照顾家庭的时间少了,与朋友聚会娱乐的时间甚至于锻炼身体的时间少了。我的负债就是对家人、对朋友、对身体的负债。

资产减负债等于股东权益。

随着资产的不断增加,减去适度的负债后,我的股东权益也在保值增值:学历提高了、职称提升了、职务提拔了。这时,千万不能忘了我的股东们,父母、家庭、企业和社会。是该分配利润的时候了,是该给他们回报的时候了:父母年纪大了要多关心,家庭支持了我要多费心,企业培养了我要多用心,对社会要有爱心。

这,就是一个财会工作者的资产负债表。

我想作为一个财会工作者,或者说一个财务总监,应该更有条件管理好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我会给自己一些怎样的建议呢?

传统的财务总监角色是会计总管,他的职责只需关注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和资金运作,而现代的财务总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运营、购并重组、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活动中,工作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多、工作压力更大。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总监,第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知识领域内有相当的广度,还要在会计、财务等专业知识领域内具有足够的深度,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网络、外语等必备的管理工具;第二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它包括娴熟的人际沟通能力、系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把握全局的协调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等;第三要拓展自己的管理视野,全面、全过程地参与企业管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财务管理,并且要突破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领域,向企业外部相关的领域拓展;第四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公平待人,公正处事,恪守职业道德,遵循会计准则;第五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有积极向上的活力、乐观豁达的心态、健康的身体。

这些建议将进一步夯实和积累我的资产,还将增加我的负债,但是我相信适度的负债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这些资产的夯实和积累在短期可能不会带来回报,但是我相信放眼未来,它们将带来更加丰厚的权益,回报我的家人、企业、社会......

篇6

1 约束机制

1.1 因地制宜,重视产品开发和推广策略

首先,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过程中,首先需要把握市场的发展态势,市场在金融活动的开展和进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场的导向作用决定着金融产品的有效性以及是否能够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金融产品的核心理念主要是结合消费者的消费心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生成,因此金融产品在进行研发的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考虑到市场形态,考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升金融产品的服务,进而有效的提升金融产品的合理性。

商业银行在开发相关产品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自身的优势所在,存在的局限性是什么,着重利用银行的优势武装金融产品,提升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态势。

1.2 重视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不同的市场发展环境和市场发展分工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当前来看,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需要考虑到宏观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微观经济发展态势,从宏观市场发展态势当中总结消费者的总体动向,认识到产品的创新方面和个性化的特性是否契合消费者的心理,这样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形态,为金融?a品更好的占据金融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来看,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繁荣昌盛,而金融活动主要与一些国家大中型银行以及事业单位相关,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把握市场动向以及把握市场客户来说,应当重视对这些大中型银行以及事业单位的把握,通过开发符合这些大中型银行发展形式的金融产品实现银行更好更快发展。

2 投入机制

前面我们对当前约束机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下面我们以金融学相关理论基础来研究金融产品的投入机制。

在进行金融产品的投入计算过程中,银行需要充分的考虑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形式和发展速度,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力量逐渐占据了整个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为银行赢得更多的用户,实现更高的利益。因此在进行金融产品的投入上,应当根据创新机制的价值规律,重视创新科技为银行所创造的价值,根据价值与成本的核算来适当的分配投入的资金,增加新型技术研发的投入资金,为金融产品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综合上述而言,在进行金融产品的资金投入上,应当充分的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重视科技的价值,重视科技对金融产品的有效性,通过增加科技的资金投入来强化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发展态势。

3 组织机制

任何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进行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形式,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组织管理形式能够为银行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为银行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在进行组织形式的构建上应当重视建立一套全面系统、覆盖面广、具有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进而为金融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构建良好的组织管理形式能够为银行进行金融产品的研发工作提供帮助,银行在研发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化的程序,综合考虑市场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为金融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在金融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的组织形式需要结合科研部门、市场部门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部门的综合作用。研发部门主要对产品的形态产品的作用以及产品的效果进行设计;市场部门等则主要对市场消费者的总体消费趋向,大中型银行的发展态势进行总结和预测,为金融产品的研发奠定数据基础;最后结合现代化信息部门的软件分析来奠定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4 运行机制

前面综合考虑分析了组织形式对金融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作用。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金融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与标准化的组织管理形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标准化规范化的组织管理形式在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本上大大降低,并且所创造的价值和收益又远远高于一般的组织管理形式,因此来说金融产品基于标准组织管理形式来研发和生产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们来研究金融产品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运行机制。

4.1 项目设计

项目的构建和生产需要基于项目的设计阶段。在项目的设计阶段主要根据特定的因素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设计出符合特定要求的产品和项目。

对于金融产品来说,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主要面向市场发展的态势,市场中相关消费者的发展需求。这里的消费者需要包含大中型银行以及私人两大部分,大中型银行与私人在金融产品的需求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时在相关金融产品的可接受价格范围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不同形式的金融产品价格的有效性,保证金融产品能够吸引市场消费者。

在金融产品的设计阶段,能够为金融产品提供有效设计信息的不仅是银行内部的市场调研部门相关人员,同时银行竞争对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供一定的有效信息。

4.2 项目可行性以及筛选

在基本设计完成产品的形式之后,就需要进行产品的筛选。在金融产品的筛选上主要需要考虑到金融产品的必备条件以及一些附属条件的价值以及成本。对于金融产品来说,其必备条件是必须存在的,而如何能够保证必须条件的成本最优化是银行需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金融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附属条件,附属条件主要是可调节的,比如说金融产品的便捷性、金融产品使用上的合理性和价格等,尽可能的降低产品的价格来提升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中的占有率。

4.3 业务分析

金融产品存在的意义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当前客户对于金融产品是有很多个人建议和看法的,商业银行要想真正实现金融产品的有效性,实现金融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需要充分的接纳客户的意见,定期的向客户收集相应的意见,针对客户所提出的意见来进行金融产品的改善和创新,实现金融产品的有效发展。

4.4 实验探究

这个阶段,产品基本生产完毕之后需要先进试生产阶段,在试生产阶段下进行市场的试营销。即先在金融市场当中投入一部分的金融产品,来观察这部分新设计的金融产品的有效性,在当前市场当中是否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在试生产阶段,产品的大体框架已经基本完成,而能够做出改善的只有金融?a品的小部分条件和因素,因此试营销阶段主要是发现金融产品所存在的小瑕疵,进行改善和创新。

4.5 推广生产

最后,在试生产阶段下金融产品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符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等,并且能够取得相应的成效,那么商业银行就能够将产品进行推广,一方面在各大网点进行推销;另一方面在网络上进行金融产品的相关优势进行分析,将金融产品真正的融入到客户市场当中。

5 激励机制

篇7

关键词: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经管类人才;教学案例;制造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71-02

2012年6月,教育部颁布《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校要强化实践育人机制,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同年,教育部联合宣传部、财政部等部委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2015年4月16日,浙江省教育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出台了《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高教[2015]47号),指出在鼓励试点的基础上,争取用5年时间,推动更多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建设,要“转变办学理念”,“切实强化重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在此背景下,诸多高校纷纷推进实践教学,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在我国为数众多的高校中,几乎90%的学校均设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全国约有2000所,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经管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由于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起步比较晚,相关理论不够成熟、实践经验不足,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尚无章可循。但是,针对现代企业对人才复合性、创新性和专业性的要求,完善校内仿真综合实验室或实验基地建设,在动态的、复杂的、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开展综合性实训,已然成为当前经管类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基于实训环境仿真性的要求,除实验室建设、实训平台建设等基础环境搭建外,模拟真实企业运作的教学案例,作为隐性教学知识的重要载体,贯穿教学始终,其相关研究迫在眉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早在2010年9月启动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并于2012年9月,正式开设《综合专业实训》课程。该课程,基于“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理念,通过搭建仿真综合实训平台,营造仿真商业社会环境,采用中小型童车制造企业经典案例,拥有7部门18个管理岗位,生产工人40人,生产线若干条,主打产品为经济型童车、舒适型童车、豪华型童车。基于校内实训的特性,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的探索以及教学案例的研究,必须以经管类人才所必备的各项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切实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经管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各项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结合到企业岗位工作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一、经管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多被描述为: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经济(管理)分析方法,知识面广,具有向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从创新创业人才的角度出发,胡旭微教授(2008)认为成功的经管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结构要求。经管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并成金字塔型:一是基础层,要具有扎实宽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等的知识体系以及工具性知识。二是核心层,兼有与所学专业相关或相邻的知识,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类知识等,这类知识属于综合性知识,是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专门知识。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例,涉及思想道德修养、法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包括法规、金融、税务、工商、公共关系等。三是最高层,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知识,如创造学、科技发明学。代表性的课程有:创业管理、战略型创业、新企业创建(商业计划)、科技创业、科技创业、商务沟通与交流、团队训练、拓展训练等。

2.能力结构要求。从能力结构上来说,经管类大学生必须具备:学习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即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思维和敏锐洞察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调能力、抗风险能力等。

3.素质结构要求。一个合格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观念素质、经济与管理专业素质以及心理人格素质。

二、童车制造企业教学案例

目前,《综合专业实训》课程所采用的中小型童车制造企业经典案例,拥有完整系统的童车制造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数据等资料,满足了该课程的教学需求,实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较为成熟、成功的教学案例。该童车制造企业拥有7部门18个管理人员,40个生产工人,1个机加工车间,1个组装车间,生产线若干条,主打产品为经济型童车、舒适型童车、豪华型童车,产品加工工艺为加工、组装。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的原材料供应企业各2家,以及银行、工商局、社保局、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公司、设备供应商、综合服务公司等服务机构若干,构成了童车从生产到销售所需的完整产业链,搭建了系统完整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基于课程竞争性的考虑,从第2个生产月开始,我们将其生产周期由月调整为旬,鉴于童车必须按批次生产且需要两个生产周期的规则,每月有三批童车完工,在维持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每月最大产能为21000辆。

从教学效果来看,该教学案例的组织结构框架清晰、各部门的任务明确、产品的生产工艺明晰、配套的销售等规则合理,受训学生可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实现了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的经营理念。该教学案例集仿真性、趣味性、竞争性为一体,既满足了学生了解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实物的运转流程和其他企业日常业务的需求,又切实地锻炼了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对于培养可快速融入企业的实务型岗位人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案例的具体要素分析

基于经管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各项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的特性,对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案例的各项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1.具有明晰供应链实物流的制造型企业案例,是对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制造型企业案例,有效地搭建了仿真的实训教学软环境,较好地囊括了经济管理类主要专业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企业实际运行中的投入和产出,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成本和收益的关系,较好地满足了经管类校内仿真业综合实训对教学案例的核心要求。

2.该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必须有效涵盖和融合经管类大学生必备的三个层次的知识结构。在制造型企业的基础上,该教学案例既要与经管类专业理论知识密切相关,即涵盖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搭建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社会全景,巩固各项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专门知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融入商务沟通与交流、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等创新创业能力知识。

3.该教学案例设计,必须以经管类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为核心。必须可切实锻炼受训者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经管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各项能力。通过对课程业务规则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市场分析与预测,锻炼学生的把握机会能力与决策能力;通过组成团队并各自进行生产经营,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调能力;通过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设计,培养学生的抗风险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

4.该教学案例,必须体现该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包括真实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最新的管理理念等。为了切实有效地避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脱节,该教学案例,必须以现代企业的真实情况、发展现状为基础,无缝对接当前该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将最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经营模式等引入课堂,如此一来,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所培养的经管类人才才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的真实要求,实现校内实训教学与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完成前沿性、同步性、一致性的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5.从课堂效果的角度出发,该教学案例在实现“把企业搬进校园”的实训特性基础上,还必须兼顾课程竞争性。基于我院的教学实践,竞争是激发学生兴趣并提升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对于童车这一类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生产工艺明确、加工周期较短的产品,再辅以相配套的业务规则以及涉及企业各部门且量化的成绩考核设计,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工作效率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四、结语

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通过仿真综合实训平台的搭建,营造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在动态的、复杂的、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开展综合性实训,其所采用的教学案例,基于较为成熟的童车制造案例,需具备清晰的组织结构框架、明确的各部门岗位职责、明晰的产品生产工艺、合理的配套销售等规则,涵盖经管类大学生才所必备的知识、素质,且需体现企业现代性,兼具竞争性。

参考文献:

[1]吴燕.“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3,(09):86-88.

篇8

【关键词】金融工程 发展现状 金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业逐渐在世界各地中站稳脚跟,其主动地位吸引着众多金融家投身前往,而实施金融工程是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的通行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工程渗透到社会的不同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在公司及个人理财、风险分析与管理上有重要作用。

一、金融工程理念及特点

(一)金融工程的概念

金融工程的定义有多种,简单来说就是金融学和信息技术及工程化方法的结合。最早定义是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强调的是创新和创造两个概念,具体可以理解为金融思想的创新,对现有知识理解的更新以及对金融产品的重新组合创造三层涵义。金融工程不仅包括金融问题的技术开发,还包括产品的设计、交换定价以及风险管理等。

(二)金融工程的基本特点

1.应用叉学科

金融工程是采用工程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性的金融问题,应用性较强。但是它是以现代金融学的理论为基础,加上工程化的分析方法,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利用。除了传统的统计学知识,现代金融工程还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及仿真技术,实现了金融业的科学化和科技化。

2.量化特色

金融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其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数字说话,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逻辑性。一般思路是将实际对象转化为有数字特征的量,并进行相关的变量分析。这一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并对这一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和论证,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规律性的模型,将不确定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可以量化的对象,从而优化对理论的学习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3.重视创新思维

从金融工程的定义可以看出,创新和创造一直是金融工程离不开的话题,其创造性特征除了运用各种工程化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量化处理,不断引入新的金融工具之外,还有对各种金融要素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以不断满足市场需要,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更好地服务于金融业。

二、金融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改进对策

(一)发展现状

首次提出“金融工程”这个概念是在1988年,所以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我国的金融工程仍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各种阻碍使得我国金融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资金的流动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无法进行,以金融工程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也无法完成,所以我国必须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改进。

(二)改进对策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这样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有一定的标准指导和规范金融行业的行为。其次是要培养大规模的市场主体,突破理论的制约,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金融技术的组合,对于特定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以规避风险,提高效益。最后还是要培养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学得精、学得透,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推动金融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金融工程的应用

(一)套期保值

一个存在风险暴露的实体想通过与原有风险头寸相反的套期保值工具来消除风险的行为被称作套期保值。完美的套期保值工具可以达到与最原始的风险的高度契合,这样可以完全规避风险。但是完美主义是不存在的,一般说来,设计合理的套期保值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但对于十分不合理的套期保值方式来说,只会产生更高的风险。

(二)投机

投机可以说是通过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趋势来预测未来的走势,对一种不确定的因素投资,同时产生新的风险暴露。投机的模式一般都是“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两种,即贵买进贱卖出,或者与之相反。当然,如果在投机过程中使用衍生工具,会有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衍生工具可以利用低资本来获得高头寸,即所谓的杠杆效应

虽然在资金上节俭了很多,但是相应的风险和收益也高出了十几倍,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金融工程可以将金融工具任意组合

形成各种负债、资产和风险结构,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但对于其他方法就没有这种优势。

3.对于一些特别的投机机遇来说,金融工程不可或缺

比如说,当投机者必须通过定顶定底的方法才能将市场价格的波动性范围缩小到指定程度。

(三)保利

商品的价格遵循一定的价值规律,即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但受到市场供需变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价格会有所变动,所以同样的商品会以不同的价格出现在不同的市场上,当然,这些价格差是比较小的,但是为套利腾出了空间。在出现价格变动时,以低成本买入,以高价格卖出,以赚取其间的价格差,为交易者带来机遇。

(四)构造组合

金融工程可以针对不同的交易对象和风险暴露制定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对金融工具进行重新组合。比如说,如果公司收入和支出的货币种类不一样,则可以通过货币互换使得交易币种匹配,从而避免了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工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此外金融工程在金融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对我国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领域发展的必备武器。

参考文献

[1]詹文英.浅谈金融工程技术在个人理财中的应用[J].金融证券,2012(05).

[2]何继善,陈晓红.管理科学: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篇9

开设院校:西南财经大学

于西南财经大学数学与经济学双学位班就读一个多学期,感受颇深,在此分享一下就读的感受,也可让积极备战高考的考生及家长们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各方面情况。

我一开始是抱着一定要转专业的态度进来的,本来一心想要进入金融经济领域,哪知财经院校录取分数飙升,最终只以高了调档线不到10分进入到这专业。不用我多说,高中时学数学的痛苦,本以为大学就可以脱离苦海,哪知却误打误撞进了与数学相关的专业,所以一开始便四处打听,但是进来一了解就发现了一些让我惊奇的地方:一是该专业备受考生青睐,录取分数在外省较高,进入该专业的同学都是“高手”可谓是人才济济;二是在西南财经大学整个经济数学学院就只有我们这么一个专业,一个年级两个班,120个人。整个年级乃至学院都十分融洽,学习氛围也比较好。不像那些几百人一个年级的专业,读了几年也互相不认识。

在课程设置方面,这和其他学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不尽相同,数学方面要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统计学、应用数理统计、数学建模、实变函数论等,而经济学方面和金融学方面的课程也是重点,例如大一就要必修的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原理,之后还有经济学原理(微观,宏观)、财政学、货币金融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由此也可以看出,课程是十分紧张的,并且这个专业是最近几年才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大一大二平均每周33~38节左右。相比于学校的其他主要是文科性质的专业,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数学学科的理解训练。因此就读此专业需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因为学习压力相对而言较大,一到期末,应考压力也同样较大,所以个人能够支配的时间比较有限了。

不过上那么多课,不是没有回报的,从前景来看,高年级的同学称此专业为“万金油”有数学基础,有经济头脑,这样的人才无疑是“可怕”的。无论是出国,或者考研,打好良好的数学基础都十分方便,而以数学作为基础的本科学习可以延伸到各个方向,尤其是对于热门的经济金融方面。西财的数学建模一直是学院引以为傲的一项赛事,数学建模的重点在于怎样最优化地处理问题,这也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而且在读完大一之后学校有一次人才选拔,进入到光华实验班,其中就有金融数学实验班,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不像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教师,作为财经院校的数学专业,如果大学毕业直接工作,不论是银行、保险、计算机工程还是其他方向都有一定优势,并且有些单位对双学位毕业学生给以研究生的待遇。从我的了解得知,作为一个基础学科为主的专业,许多毕业生是选择了深造,专业以商科的居多。英语与法学双学位班

开设院校:中央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当得知被中央民族大学英语与法学双学位班录取时,对于这个新鲜专业,我求助了万能的百度。有的人通过留言告诉我这个专业很好。能学到两个专业的知识。比只学其一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有人告诉我这个专业没什么意思,不过是两个专业课程的叠加,除了又苦又累,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小马过河,深浅自知,于是带着一丝欣喜与忐忑,我走进了英语与法学双学位班。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感觉这个专业既不像别人说的那么好——学了这个专业就能成为两个领域的佼佼者,能在法律行业或外语行业游刃有余,也不是他们说的一点好处都没有——由于两个专业融合在一起,课程数量较多,这使得你不得不投入较多的精力在学习上,有学就有所得。

由于英语偏向于一种工具,所以该专业培养方向更侧重于英语水平强的法学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必不可少的有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法学专业基础课程。英语相关课程的开设与英语专业相似,如综合英语、阅读、听力、口语、语音、写作、英美文学、英汉翻译、汉英翻译等。但目前该专业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虽然法学和英语相关的课程不少,但缺少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课程,感觉有点像各学各的。至于怎么将其融合起来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增加含金量,就要靠学生自己对未来的设想了。

另外一个较受关注的问题是,是不是学了这个专业可以获得两个学位?是的,但除了修满相关课程外,还需要在毕业时撰写中文和英语两个毕业论文。据了解,西南财经大学的英语与法学双学位毕业后,也能获得法学一文学双学士学位。

因为法学和英语都是偏文科的专业,像我当年一样,许多人认为只有文科生才能报考这个专业,但事实上这个专业是文理兼收的。

从就业方面看,由于在懂法学知识的基础上,有较强的英语水平,相较于普通的法学专业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优势,至少就业领域比较宽。据了解,一些从事法律英语翻译工作的师兄师姐,月薪都不低。但就读这个专业的更多学子,可能在毕业时选择继续深造,由于该专业的基础打得好,在考研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

以上介绍的几个专业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如数学是经济学的基础,是成为经济领域精英必备的知识,英语能使拥有法学知识的人才具有更广阔的就业领域。但也有一些双学位专业,两个专业看似千差万别,但联合培养双学位人才时,却产生了另一种效果。比如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等。

开设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篇10

【关键词】法律素质;高职院校;金融

1 高职金融类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之现实意义

1.1 从职业的角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诚实信用是金融业发展的灵魂,是金融业发展的夯实基础,但是法制的健全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金融类院校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基础,还有有一定的法律素养。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外资金融机构不断涌入中国金融市场,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实用性、应用型的高素质金融类人才。高职金融类院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金融学理论知识和金融学实践知识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的人才适应于在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工作。由于金融类院校毕业生职业性质的特点,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以免在工作当中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法律认识的不足,导致工作的失误,或者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高职金融类院校,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塑造全新的高素质的金融类人才。

1.2 从学生的角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建设者。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还包括法律素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要求大学生对法有一定的认识深度和实践能力。要具有有法律信仰、高度的民主法制观念;树立权利义务相对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依据法律,依法享有公民的权利,依法履行公民的义务;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合法的权益不受不法的侵害,同时,尊重社会其他主体的合法权利;学会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未来走向社会、成就事业的必备素质,因此,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3 从社会的角度,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构建和谐社会

近些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犯罪类型多样,涉及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诈骗、盗窃等,盗窃犯罪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各种劣性案件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容忽视。究其原因,涉及到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诸多方面。通过学校的法制教育、法制管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来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2 高职金融类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之现状

2.1 法律意识的缺失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于法和有关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对事物的理解有些偏颇。有些学生认为法律是万能的,认为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过分夸大法律的社会作用;有些学生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的产物,更为强调法律的权力作为,而忽视了法律在其他社会领域的协调发展作用。其次,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尚未确立。容易出现法律信仰与权力信仰和金钱信仰相冲突的现象。最后,过分强调权利性法律意识,忽视义务性法律意识。学生没能够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辩证关系。

2.2 法律知识的局限

首先,高职金融类院校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学生法律知识的匮乏。高职类院校对学生法律知识的讲授主要是通过大一学期,半学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来完成。然而,在这门课程当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法律知识;这么少的课时量、这么短的时间来完成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是不够的。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专业的法律知识,很难。这些课程的设置以及考核方式往往是考查课,影响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同时学生对法律课程也不够重视,因此学生法律知识欠缺。

其次,高职类金融院校师资配备不足导致学生法律知识的匮乏。高职类金融院校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师,大多数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法学基础,但是不够专业,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会有不足,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缺乏。

2.3 法律实践的欠缺

高职类金融院校重在培养实用性人才,但是其在专业课的实践性操作较多,轻视法律课程的实践性。学习法律知识的目的在于解决实践当中的问题,目前,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弊端为仅仅具有理论知识,实践性较差,因此导致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养不高。作为高职金融类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有知法、懂法、护法等基本的法律素养,而且要具有专业上特殊的法律嗅觉。同时,要知道在金融事务中其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然而,目前高职金融类院校的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 高职金融类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之路径选择

3.1 优化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首先,完善高职金融类院校法律素质课程的内容。院校法律素质课程的设置应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基础,根据金融类院校的特征,除了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一般性普法外,还可以开设证券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等与各专业课相配合的专业法律课程。使得法律素质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紧密相联。

其次,改进高职金融类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的方式。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而且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选择社会热点、焦点案件,从中提炼值得思考的法律焦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开展实践性教学,开辟校外法律实践基地;组织模拟法庭、旁听法庭庭审等活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的理解法律,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

最后,设置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学业评价体系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评价方式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在一般高校,学生法律素质的考核比较单一,一般采取考查的方式或者是闭卷考试的方式。我们应该不仅采取卷面考核方式,还应该增加一些其他的考核方式,比如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调研等,也算入学分当中,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紧密的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3.2 构建高校法制人文环境

首先,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良好环境。依法治校就是用法制的观念指导高校的各项工作,使得高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用这种制度去管理高校,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力,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养成了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以至走向社会也会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

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修养。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行为,所谓正人先正己,教师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尤其是“两课”教师和从事法律教学工作的教师,更应该具有完善的法律知识,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思。

【参考文献】

[1]邹世允.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J].教改论坛,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