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专业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2-21 17:5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金融专业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会专业;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08-02
伴随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在经济运行与金融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各院校财会专业本科的培养中也越来越重视金融衍生工具相关课程的教学。由于培养体系、既有教学惯例等制约,财会专业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在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分析财会专业的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财会专业本科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不明确。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是财会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知识拓展性课程,注重学生对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市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课程定位于基础知识的梳理与掌握,不以高难度的定价理论为重点,不以市场投资技术为特色。在实践中存在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定位过于强调理论性,甚至将其视同于金融专业金融工程课程的现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的课程定位,使得课程成为了一门以理论定价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一方面加大了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难度,特别是部分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理论的数学要求明显高出其常用数学范围,会形成较大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以理论定价为核心的理论课程可能会使得学生既无法与其他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又未形成对衍生工具市场较直观全面的认识。
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对金融专业而言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而财会专业的金融衍生工具教学缺乏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参照金融专业金融衍生工具的教学目标,甚至直接移植金融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而对财会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考虑不足。过高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增加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负担,极易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形成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面临课程预设与实际严重脱节的困境。
2.课程衔接不够合理。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理论体系的重要一环,通常是学习过相关基础金融知识后的高级课程。在金融专业培养中,由于课程体系完整,在金融衍生工具内容上注意了与先修课程的衔接,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目前国内院校财会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多数作为选修课程或者在金融市场学等课程内设章节,通常前置课程设置较少。而培养体系中前置课程缺乏极易造成金融衍生工具课程衔接不合理。课程衔接不合理导致财会专业学生普遍感觉学习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存在困难,学习效果不良,难以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也难以通过课程学习真正掌握基本原理,形成对金融衍生工具策略的深刻认识。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足。由于定位和教学目标上的不明确,未能将财会专业与金融专业有效区分,直接导致在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材选用,特别教学内容设置上未能有效针对财会专业的需求。部分教学中出现选用金融工程教材作为财会专业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材,教学内容等同金融专业的现象。其结果往往导致财会专业学生普遍感觉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学习吃力。甚至一些学生课程开始时兴趣浓郁,随着课程逐步推进学习越来越吃力,乃至出现抵触情绪。财会专业的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诉求与金融专业存在较大不同,两个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目标存在差异。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财会专业的特点与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财会专业教学不宜过度强调衍生工具定价方法,特别是涉及期权定价理论部分不宜难度过高。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基本原理和策略的构建方面,引导学生建立合理衍生工具运用思维方式。
4.教学方法有待革新。财会专业的金融衍生工具教学由于教学目标、课程衔接和内容设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不少教师被迫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偏重知识技能传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教师费时费力的讲解并不能有效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一些教师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在教学内容中需要补充一些基础知识,而课时的限制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成了“满堂灌”。结果是教师辛苦、学生吃力而成效不佳。
二、财会专业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策略
1.明确专业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是引领课程教学与学生培养的纲领。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明确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在当前,金融衍生工具课程主要定位于财会专业的知识拓展课程。其培养目标是让财会专业学生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掌握基本概念与方法,理解基本的衍生工具策略。因此,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懂”而非“做”。通过课程教学与培养,使得财会专业学生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掌握基本方法与策略。培养的重点是让财会专业学生懂得金融衍生工具,为其今后运用衍生工具解决财务问题打好基础。
2.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处理好课程衔接问题。作为财会专业其本身财务类专业课程较多,直接在培养方案中参照金融专业添加相关课程形成金融衍生工具教学知识体系的可行性不高。因此,要真正改进财会专业金融衍生工具教学中的衔接问题就必须对专业培养课程体系进行梳理,整理出各课程涉及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知识的内容,对相关知识的衔接进行分析与安排。在各相关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适当强化相关知识的教学,为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打好基础。建议修订与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将金融衍生工具课程独立开设,并适当增加课时,以解决课程衔接问题。
3.强化课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财会专业的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在教学的广度、深度和侧重点方面与金融专业有所区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现财会专业的需求。财会专业的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定位于知识拓展课程,因此在教学广度上要有所调整。以拓展财会专业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领域为出发点,在讲解远期、期货、期权及互换等基础衍生工具的同时,适当拓展知识面,将可转换债券、雇员股权激励计划等隐含衍生工具特性的金融产品纳入教学范畴。一方面,可以结合实例引发学生对衍生工具应用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为财会专业学生拓展知识、理解企业财务策略提供基础。在教学广度控制方面,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外查找资料,拓展知识面。在教学深度方面,财会专业学生的衍生工具教学不宜过多要求。教学深度可结合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兴趣进行适当调整。可以结合财会专业资产价值衡量问题分析实物期权的应用问题。在教学侧重点方面,结合财会专业的特点以及我国衍生工具市场发展情况,可以将金融远期、互换、期货及期权的基本原理与策略作为重点。其中,期权是衍生工具教学的难点,结合专业需求,应侧重于期权基本原理,不宜将期权定价和组合期权的应用作为重点。
4.革新教学方法,强化案例教学。在明确专业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财会专业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革新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教学。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积极参与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将抽象画的知识运用形象化的声音、图像媒体展示出来,从形式上将课堂丰富化。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一方面,激起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实现专业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运用的结合。
财会专业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案例教学可以采用课堂案例教学与专题研讨两种形式进行。课堂案例教学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需求,有所选择和侧重。在具体案例选择方面,应尽量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案例,如热销电子产品订购等案例。专题研讨式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设置一定的案例背景,提出研讨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展开专题研讨的教学方式。采用专题研讨式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路、讨论相关问题,一方面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通过研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专题研讨的具体实施情况可以分为课堂专题研讨与研究型作业展示两个基本类型。课堂专题研讨所选案例要达到“精、小和活”的要求。“精”是指选题要精确,贴合教学内容要求。“小”是选题小,能够让学生迅速掌握案例内容,就少数几个要点展开研讨。“活”是通过案例分析研讨达到知识活用的目的。无论采用何种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是研讨进度的控制者,通过教师对研讨进程的合理调控,避免研讨的偏差或者课堂教学偏离的发生。
三、财会专业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财会专业本科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改革问题事实上是由既有专业突破传统教学体系引入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时的偏差与不顺畅而引发的,是必须得到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教学改革上要以自上而下推行。首先明确财会专业的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为整体教学开展奠定基础。其次,从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层面确定金融衍生工具课程的教学内容范畴,并处理好课程衔接问题。最后,通过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使得教学内容适应财会专业需求,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实际。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推动方法变革,借助方法变革支撑财会专业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培养革新。
参考文献:
[1]潘成夫.金融工程案例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203-205.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金融素质 改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金融素质,是指理解与金融相关的术语和问题的能力,包括居民的基础金融知识和常识、风险判断和选择能力、基本金融技能等。对当代大学生金融素质现状进行探究,了解高校大学生金融素质水平、现阶段大学生的金融知识现状,进而提出改善高校大学生金融素质的相关建议,增强大学生金融知识技能,为大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1问卷调查的分析
调查中了解到经济类学生对金融知识较了解,因此以下问卷调查的对象均是各院校非经济类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陕西省的80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其中有一本10所、二本20所、三本20所和专科30所,共发放了4450份调查问卷,回收4405份,有效问卷为4335份,有效率达97.42%。为了更直观的看出各类院校大学生的金融素质程度和总体大学生的金融素质程度经计算我们得到下图。由下图可以看出不同等级院校对金融素质各方面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一本占26.96%,二本占的比例为18.92%,三本占的比例为13.03%,专科占的比例为6.98%;“知道一些”:一本占37.03%,二本占的比例为30.98%,三本占的比例为41.99%,专科占的比例为44.95%;“基本不了解”:专科和二本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48.07%和50.1%,而一本和三本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分别为36.01%和44.98%。总体来讲,大学生对金融素质基础知识非常了解所占的比例为14.14%,知道一些的占39.68%,基本不了解的占46.18%。
2得出的结论与原因分析
2.1得出的结论
(1)不同等级的院校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一样,本科院校学生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专科院校。一本院校学生的金融素质最高二本三本次之,专科最差,专科院校对金融知识比较了解的比例仅为7%。
(2)二本院校基本不了解金融知识的同学所占比例为50.1%高于其他院校。
2.2原因分析
(1)学校对金融及理财相关的课程不重视。在我们所调查的对象中,有80%以上的高校没有开设与个人理财相关的课程;近90%的高等院校没有在非经济类专业开设与金融相关的课程。
(2)学生缺乏对金融意识的正确认识及与金融相关的实践活动。这种情况尤其是在非经济类专业更为突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他们丧失对金融方面的兴趣与与学习金融知识的主动性。另外,非经济类的学生几乎不参加与金融相关的活动如听与金融相关的讲座、到金融机构实习等。即便是一本院校的非金融专业的学生由于院校的师资力量、地理位置及当地金融业的发展等条件所限也很难让学生亲身参与与金融相关的行业。
(3)金融专业的教师匮乏。在我们所调查的对象中经济类非金融专业的金融类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从事金融专业的不足一半。在经济、教育比较落后的陕南和陕北情况更糟,由于当地的金融行业发展较差,金融专业的教师屈指可数,多数情况下是让经济类非金融专业的教师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授课。
2.3金融教育的国际借鉴
2.3.1美国在普及金融知识的教育中采取的有效措施给我们的启示
(1)美国金融监管2010年通过立法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该机构监控大面积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将具有权限,包括信贷咨询、发薪日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按揭贷款、信用卡其他银行产品。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帮助消费者认识那些复杂的金融产品,保护消费者免受银行、信用卡公司、投资公司的敲诈,提高金融产品的透明度、公正性,确保信贷合同通俗易懂,禁止诱导性的金融行为,并对金融新产品进行严格审查。
(2)美国将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战略,多方面联手共建。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中小学、大学、研究机构、军队、社区、金融机构积极协作,联手共建,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
2.3.2英国金融素质与金融知识的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1)金融服务监管局承担了对消费者给予金融权益保护和金融教育指导的职责。其下设有专门进行金融教育的部门,牵头制定了国民金融素质规划,提出了在5年间将金融教育覆盖至1000万人的目标。
(2)按年龄分组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英国的金融教育主要将人群分为16岁以下和16岁以上两组。对16岁以下的群体的金融教育:通过正规的教育系统提供金融教育,目的是促进人们获得金融方面的技能、知识,提高对金融产品的理解程度。对16岁以上的群体,有各种机构协助继续金融教育,包括成人金融扫盲咨询小组、公民咨询部门、金融服务业。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对该群体继续金融教育,如政府制定的社会包容议程、金融普及计划、成人金融能力计划、FSA法定要求。
2.4提高大学生金融素质的建议
2.4.1各院校成立金融兴趣小组
各院校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金融兴趣小组定期在学校举办与金融相关的活动鼓励全校学生参与。开展金融知识演讲比赛等方式增加学生对金融知识的了解。
2.4.2大力开展金融扫盲月
十年前美国将每年的4月定为金融扫盲月全力向市民普及金融知识取得了良好战绩,纵使在金融危机时美国市民也对本国经济的恢复信心十足。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是现代经济建设的新生力量,陕西省可以以高等院校为推行金融扫盲月的突破口逐步向社会各界延伸。另外,在文艺媒体报刊流行的现代社会也可以借此宣传金融知识。
2.4.3学校应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教育及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金融实践活动
非经济类的学生应选用大众化的金融知识普及性教材,侧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各大高校应该定期开展金融知识问答活动,邀请资深金融专业人士讲座,让学生到金融机构实习,通过让学生与专业人员直接交流和亲身经历社会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金融的兴趣不但避免了老师以生搬硬套的方式授予学生枯燥的金融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2.4.4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刊物、宣传栏及自制的视频定期传播金融知识
学校可通过广播室广播一些近期的金融动态与金融政策以便学生了解,在校报和宣传栏里刊登一些有关金融的文章。另外,多数学校都有专门制作宣传视频的老师或学生,他们可以以学生为演员拍摄金融宣传片在校内LED屏和学校网页上宣传,也可从网上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宣传片在校内LED屏上播放。
参考文献
[1] 吴丽霞.金融教育与金融业长期可持续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篇3
1.微观金融运行机制的内容欠缺
从金融学50%的内容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重复就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学教学中,更侧重于宏观金融运行机制,重视银行体系、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内容。而与我们日常理财息息相关的微观金融运行机制,金融学教学中涉及较少。由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不会再学习金融专业的其他课程,所以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运用金融知识的现象。
2.理论性太强
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记得金融理论,而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可我们现有的金融学课程框架里,多为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供求和均衡等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却少了金融工具、交易价格、投资与风险管理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3.教学内容顺序安排不合理
比如我们现有的大纲中都是先讲利率,后讲金融体系,再单独设立一章讲货币的供求。这个顺序不合理而且所占篇幅太大,理论性太强。笔者认为应该先学习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之后才学习货币供求,其间引出利率的内容。
二、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构想
1.调整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比重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对收入的增值保值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人们需要知道通货膨胀时如何令自己的财富保值;人们需要知道除像长辈一样把收入存入银行外还有哪些投资渠道,缺乏微观金融运行机制内容的大纲,使教学的实用性较弱,很难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迫切需要调整非金融专业的教学大纲,调整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比重。
2.在完整介绍基本内容基础上,强调微观金融的教学
发达国家的金融理论体系已经从宏观领域为核心转向以微观领域为核心。而我国的金融学教学依然是以宏观领域为主,教学内容与时展脱节。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在完整介绍金融学基础原理的基础上,还是应以微观为主,即应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等内容为主。
3.设计专门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大纲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对不同专业学生使用的教学大纲没有差别,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所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适合非金融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的编制,迫在眉睫。以下是笔者为非金融专业设计的教学大纲。本大纲设计的原则是:为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重复交叉的内容不能一概去掉,但由原来的重点内容变为非重点,由详讲内容变为非详讲;由宏观为主转向以微观为主;协调理论性和实用性。
4.尽量选择切合实际的教材
篇4
一、我国金融学目前面临的新的挑战
(一)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落后
金融学是研究价值规律与价值判断的学科,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金融学主要涉及到物理、数学以及工程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极强的理性思维分析能力,对于金融学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模式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学的师资力量还不是那么的完善,因此,各大高校培养出的金融学人才的专业素质其实也并不是非常的高,再加上教师对于金融学的理解不透彻,各大高校对于发展金融学的资源也不够完善,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与金融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越来越落后。严重的阻碍了金融学的建设与发展。
(二)金融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
金融学是一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对于金融学的使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金融学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渐渐地人们的实际生活脱离了联系,因此,就无法在市场经济面临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且制定有关的解决对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的金融学理论知识正在逐渐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实际需求脱节,无法对金融行业的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管理,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小的阻碍。
(三)对于金融学本质的理解不透彻
金融学不仅仅是一种计算企业经济收益的手段,更是对我国金融行业的统筹管理手段。金融学之中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体系,不同的市场环境会应用不同的金融体系,由于金融学的覆盖范围比较广,因此,很多时候面对同一种情况可以使用多种金融学的体系,只是在使用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是都能达成同一个目的,不同的方法就意味着不同的代价,因此,了解金融学的本质,选择最合理的金融学体系,才能最快速的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可是由于我国金融行业对于金融学的本质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经常会出现选择了错误的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虽然最后所达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二、我国金融学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加强金融学有关的法律、法规
鉴于前一段时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完善了不少针对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金融学的进步也是翻天覆地的,因此,对于金融学的有关规章制度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深化金融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一个和谐的市场环境。
(二)拓展金融学专业的深度与广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环境也在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传统的金融学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情况了,要不断完善金融学的内容,拓展金融学专业的深度与广度,培养金融学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环境的能力,提高金融学面对挑战的应变能力。
(三)加强金融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课程
目前,我国金融学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上也非常的广泛,但是,我国各大高校的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是在金融学的教学实践上面,在金融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单单依靠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不能光会纸上谈兵,要在金融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的解决问题,才算是达到学习金融学的目的。
篇5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高校培养的经济管理、金融和贸易等从事与经济相关的非会计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专业,更好地做出经济管理的决策。但是,目前我国高校非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在学习会计课程时感到吃力、学习兴趣不高,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和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对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学课程进行系统的认识和改革。
一、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自身觉得会计学与其所学专业不相干,对于学习会计的必要性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的将其视为一种选修课对待。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以致部分授课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影响授课的情绪和质量,教与学之间没有达成良好的默契,导致会计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另外,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使其在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感觉比较难适应,造成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教学过程比较被动。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时,没有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严格区分,两者的学习内容差不多,略有不同也只是在内容掌握的难易程度和课时上进行简单的区别。更重要的是许多教师自身对会计知识与这些非会计学专业其中的内在联系认识不清,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难以把握会计在各非会计专业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采用的仍然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套老方法,实行无差别的教学模式,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的内容按顺序讲,从会计基本理论着手,逐步学习会计知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枯燥而乏味的,教学中不能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有的放矢,缺乏针对性。学校没有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实验教材和实验课件,会计模拟实验课使用的软件和教材都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以会计核算为主,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实习效果不够理想也没有吸引力。
二、建议
(一)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会计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高低是决定学生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核心。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会计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学和其所学专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会计学知识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解决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态度上的怠慢,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扩大授课教师知识面,了解其他相关管理学科的内容,立体思考会计学与各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更新,提高业务素质。
(二)明确教学目标。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及营销等方面知识,具有一定创新和分析能力的人才,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的一般会计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会利用会计信息为管理服务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他们是会计信息的“利用者”。掌握必要的会计知识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兼营”而不是“专攻”,学习的目的是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概括地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过程,了解会计信息所代表的经济含义,认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会计信息的主动使用者。
(三)丰富教学内容,体现专业需求。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掌握高深的会计理论,而是把会计作为一种工具,利用相关会计知识进行科学决策。教学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涵盖面要广,笔者认为应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核算,目的是使学生看得懂基本的会计账簿,明白企业经营、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密切关系,能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分析和利用财务报告的能力,只要求学生能看懂,其中重点应放在资产负债表上,其次是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出纳知识,了解有关现金和银行的一些基本规章制度等;税收基本知识,理解每一个税种对企业的实际影响,为培养学生形成自觉的纳税意识和合理避税意识打好基础。学习这些课中最基础的部分,将这些内容有机结合,重要的是要分不同的非会计专业进行适合的教学内容设计,结合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分别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例如对金融专业的学生,会计学教学内容上应设计到银行会计学等。
(四)改进教学方法。在目前的非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以及设备等的局限性,非会计专业学生不可能按照会计专业学生的模拟实习一样进行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实习。但是,非会计专业会计的教学内容应强调与授课学生所在专业的相关性,强调如何理解和使用会计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因此,笔者认为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入相关的会计案例,使学生置身其中,扮演适合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及方法,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来,提高他们利用会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我们要从提高他们对会计学重要性认识入手,使其了解会计学对于其所在专业的内在关系,激发他们的兴趣,改变固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突出专业特色的会计教学,使非会计学生喜欢学习会计知识,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
篇6
[ 关键词 ] 商务英语 国际金融 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的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英语教学适应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培养实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重大变革。正是基于商务英语的特殊任务与功能,对此专业开设的课程应该不同于常规的基础英语教学,本文从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所开设的目的意义和教学方法改革尝试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有助于商务英语的教学改革。
一、国际金融的教学目的的改革
国际金融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不同于经济类专业的教学目的。首先,商务英语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以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亦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除语言知识外,还涉及文化、经济、贸易、金融、管理和法律等诸多方面。其“交叉性”,在于它只分别涉及上述各种有关学科的部分内容,而并不包括这些学科的全部内容,它只是上述学科部分内容的综合,而不是这些学科全部内容的总和。这种“交叉性”既表明它的独立性,即它是一种新的独立的学科,也表明它的综合性,既它与相关门类有多方面的错综和交叉。所以,商务英语的教学重心应是商务方向的英语,而不是商务专业知识本身。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第一所贸易专业高等院校―北京对外经贸学院(现为对外贸易大学)成立,商务英语的教学也从此正式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贸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外经贸已由过去的单一的对外贸易发展到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经济合作、对外技术合作、对外服务;对外贸易也由原来单一的货物贸易发展成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形成了“大经贸”格局。其次, 国际金融学的课程性质、教学要求一般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国际金融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经济学科,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的形成以宏观经济的一定开放程度为前提。国际金融学关注的焦点是内外均衡的相互关系和外汇供求及相对价格―――汇率问题;在产出、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既定的条件下,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是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均衡问题。“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涉外性。通过“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国际金融的一般原理;掌握远期、期货、期权等外汇业务、国际储备管理、利用外资等主要国际金融业务。本课程理论要求高,实践性较强。较高的外语水平对学好国际金融很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金融业务与日俱增,虽然经济类专业也开设了国际金融这一专业,但是经济类专业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注重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根据我们的调查与信息反馈,经济类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出去后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熟练准确,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业务能力,在国际金融业务的商务谈判中,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应该更注重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语言的形式与表达,当然,对于专业知识必须要有一个体系构架存在心中,对于国际金融业务的专有名词要懂得其含义与语言的表达,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对业务的实际操作掌握与运用。笔者对这门课程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其体会就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金融业务的运用能力较弱,这与学生本身的素质也有关系,商务英语专业的生源是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国际金融这门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教学目的可以定位为国际金融业务的概念及理论的语言表达形式,实际业务操作的语言表达,而不再与业务的精通与娴熟。最后,教学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方案,教学计划的制订要反映
金融国际化、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市场化的要求,贯彻“实践、实际、实用”的原则,加强金融行业和学科的前瞻性研究。做到金融理论与金融应用相结合、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相结合、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对内金融与对外开放金融相结合、历史金融与现实金融相结合。突出强调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加强实践课教学,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与动手能力。
二、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方法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1.选择内容新颖,合乎经济发展需要的教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经济活动中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在加快。新的交易品种、新的交易规则不断充实和更新着《国际金融》教材的内容,时代的发展要求这门课程必须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经济活动。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的教材未能适应时代的这一要求,内容陈旧,一些新的国际金融理论、交易品种和交易规则并没有被充实到教材中。欧美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更新速度快,能够较好地适应现实的要求。虽然国内也出版了一部分欧美教材的中译本,但在教学中有两个缺陷。其一,这些中译本教材部分内容在翻译后晦涩难懂,未能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没有真实再现原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给教学活动带来了障碍。其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中译本教材,难以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英语从事涉外经济活动的能力,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不高。因此,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欧美英文版教材,同时应用双语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国际全金融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国际金融课程学习中必须引入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1)在教学过程中开设外汇交易模拟,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拟以及黄金买卖交易模拟等金融交易环境。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相关的软件,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购买这些软件,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模拟操作的平台。比如,随着银行利率的逐步降低,银行客户的理财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外汇买卖作为一种风险较小的投资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另外,在期货市场中进行投机以牟取利润的方法,也是一种新兴的投资途径,在我国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采用。正是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市场上存在很多完全涵盖了实际运行的期货、外汇交易系统功能的软件,如智盛系统等如果学校有条件买回这样的软件,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对这些软件的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业务技能,以培养适应社会竞争的综合素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素质体现为:经济知识缺乏,数学基础较薄。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应该结合当前的实际的经济形势,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比如讲授汇率这一张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课程,首先结合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讲授这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给世界各国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做出力保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2)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自汇改实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2008年4月10日,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人民币汇率开启了“6时代”的大门。2009年国际储备的进一步增高对经济的影响。(3) 由于国际金融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国内的一些媒体、财经类杂志都会报道一些与国际金融有关的信息。据调查,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发展中出现一些新的事件都是同学们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比如:1997年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中国在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下可兑换,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在积极有序地推进。目前为鼓励资本的合理流动,政府推出了QDII、QFII的政策,媒体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多。货币政策与中国房地产问题等一些热点话题学生们接触的比较多,所以他们很想通过对《国际金融学》课程的学习,对上述内容行进一步的了解。这样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3.《国际金融》课程在本科学生中可以尝试采用双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汇率含义和类型、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部分时,英语的比重宜相对较大;而在讲授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风险管理、衍生工具交易、货币危机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部分时宜适当加大中文解释的比重。
4.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可以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的形式讲述课程信息。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大量文字内容短时间内呈现在屏幕上,非常适宜于给学生在课堂上讲授国际金融的新理论、新动态。因此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可以很好的完成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
5.积极研究《国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
《国际金融》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遇到的国际金融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国际储备的管理问题、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问题、外债规模的管理问题、货币一体化问题、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等,这些都已成为《国际金融》学科研究的新课题。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国际金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中去,这集中体现在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如,随着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欧盟国家如期推出了统一货币―――欧元,因此对于欧元的起源、稳定及未来发展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国际金融学科的新课题,同样在教学中也及时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6.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并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国际金融》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好用、顶用、耐用的,面向一线的兼用型人才。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理想入手,以掌握方法论和创造性思维为主线,以知识、概念和理论为基石,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教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设有关《国际金融》教学的实验室,模拟各种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总之,采取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金融这门课程应该采用多样化的理论课教学方法,在讲清经济金融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课堂提问、讨论、辩论等形式应占理论课教学课时的一定比例,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金融这门课程还可以改变单纯以闭卷笔试为主的理论课考试方式,适当增加口试、答辩、现场测试、操作演示等多种考试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措施,激励教师和同学积极、主动参与教改,从根本上改变教改是少数人的事的认识。多数教师和学生并不了解教改的内容、目的和实施进程,不关心教改,从而影响教改成果质量和效果的状况。教师和学生是高校的两个主体,教改只有调动了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教改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庆云: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
篇7
关键词: 《随机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以下简称该院)2011年成功申报统计学本科专业和一级学科硕士点。《随机过程》是新办本科专业统计学的专业主干课,也是统计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为使该课程建设顺利完成,该院统计与金融系成立随机过程教学团队,积极申报新开课程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近三年对该课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本文是该课题组的教学研究成果之一。
对于《随机过程》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陈建华[1]结合教学现状,提出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的基本内容。薛冬梅[2]针对《随机过程》课程概念多、理论性强、抽象等特点,提出加强《随机过程》课程建设的建议,对课程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吴俊杰[3]通过编写工程研究生《随机过程》教材,谈了自己的相关体会。吕芳[4]结合洛阳师范学院统计科学系《应用随机过程》的教学实践,从教师的学术水平、学生的学习、教学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措施和意见。陈家清[5]针对《随机过程》的教学,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措施的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随机过程是一连串随机事件动态关系的定量描述。人们总是通过事物表面的偶然性描述出其必然的内在规律并以概率的形式来描述这些规律[4]。它与其他数学课程如《实变函数论》、《泛函分析》及《测度论》等有密切联系,同时在统计学、金融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因此,在讲解与其他课程有关联的相关知识时,应充分体现《随机过程》课程的实践这性和应用性,结合本学科的学术前沿与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6]。
高等院校统计学、经济统计、应用统计和金融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将《随机过程》设置为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也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的选修课。《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工农业生产、军事科学、金融和经济等众多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随机过程》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抽象难以理解、应用性强和应用难于上手等特点,使得统计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难于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5],应用起来更难。为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随机过程》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大胆进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随机过程的思想精髓,让其在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随机过程》课程地位
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精算方向)、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金融工程6个本科专业,拥有数学及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可招收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应用统计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7]。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将《随机过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统计学、应用统计和经济统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随机过程》设为专业主干课;金融工程开设《金融随机分析》,作为该专业主干课;数学与应用数学将其设为专业选修课。信息与计算科学虽然没有开设《随机过程》,但在实施中作为选修课。
随机过程的重点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将是《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和《统计预测与决策》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各高等院校将《随机过程》设置为专业基础或必修课,是比较合理的。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8]。该专业需要应用随机过程解决金融中的实验问题,其侧重点与统计学专业有所不同。因此其教学重点是随机分析及其方法的应用。该院的其随机分析作为其专业主干课,如能先修《随机过程》或《应用随机过程》,对于该专业的发展将会更有利。查询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数学和统计学专业均开设该课程,各高等院校对随机过程及相关分析方法越来越重视。
二、课程所需基础
随机过程以初等概率论为基础,同时又是概率论的自然延伸。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仅是数学和统计学专业所必须具备的技能,而且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及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手段[2],该课程所需的基础是概率论的相关知识。但针对不同的专业及不同的学习要求,本课程如能有以下基础则学习更轻松:《测度论》、《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等。开设有这些课程的高校均将其设为《随机过程》的先修课程。学生如果想从事应用概率方面的研究,就必须加强测度论与分析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于只是想了解并应用随机过程基本方法的学生来说,就只要学习概率论就能进行该课程的学习。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该课程所需基础是有差异的,课程开设的时间也不一样。对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让学生学习完概率论和测度论后开设此门课程。该课程可以设置《概率论》、《测度论》之后,《时间序列分析》之前。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金融工程专业在学生学习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后就能开设该门课程,并在其他专业课中对其进行应用,更好地开拓随机过程的应用领域。
三、不同专业对随机过程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有差异
《随机过程》作为高等院校统计学专业必修课,将在金融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本课程在统计学及相关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随机过程》要重视基本理论教学,对于统计学专业建议用测度论的语言对其教学,重视其理论推导。但此教学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数学功底好,已经系统学习《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和《测度论》等课程。按该方案设计,该课程的学习将重视培养学生理论推导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该方案要求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喜欢数学理论推导,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基础进行灵活设置。
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来说,本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已经具备学习《随机过程》的数学基础,为了适应我校重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目标,供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修读,将其设置为选择修课是比较合理的,以便让有兴趣从事金融、经济、通信工程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打好基础,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该课程可设置为第四学年的选修课。
对于应用性较强的金融工程专业来说,在其应用中需要应用随机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该专业中应该加强随机分析的学习。因此在专业设置中所设置的课程重点应该是《金融随机分析》,但此课程难度大,抽象难懂。为了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建议在该课程前先设《随机过程》,为学习《金融随机分析》做好知识准备,有利于学习掌握随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其进行灵活应用。
四、随机过程教学改革和建议
1.金融工程专业设置改革。
根据该专业学时与学分的安排情况,本专业可以分别设置《随机过程》和《金融随机分析》两门课程,教学重点不一样。目前在经济和金融中很多地方需要应用《随机过程》的相关理论和思想,因此该专业需要加强本课程的学习。该专业的《随机过程》的教学重点是随机过程基本概念、泊松过程、马尔可夫过程、维纳过程和高斯过程等具体的一些随机过程,而随机分析和数理金融部分是《金融随机分析》教学重点。
2.各专业其学分、时间各异。
对于统计学专业来说,《随机过程》是其专业主干课设置为4学分,72学时。可以在修完《概率论》进行开设。若开设《测度论》和《实变函数》,应该将其设为《随机过程》的先修课程,设置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该专业建议其重视基本理论和方法讲授。
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两个专业,该课程是选修课,学分为3学分,54学时。建议将其设置在第六或第七学期,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强调其应用性。金融工程专业可以将该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建议开设成两门课程:《随机过程》和《金融随机分析》,各3学分,54学时。《随机过程》作为《金融随机分析》的先修课程,重点是随机过程概念和基本理论,随机分析及应用基础,数理金融相关内容。
3.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应用能力,增加实验性环节。
改变传统授课以讲授为主,按照教材进行填鸭式的讲解。根据现代化的教学原则,该课程结合案例进行教授,将理论知识融入各实例中,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设计,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相关案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化解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建议加入实践性环节,选定部分内容作为实验题目,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模式[2]。建议结合《时间序列分析》的相关实验,增加实验性环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结合该院人才培养方案,分析《随机过程》课程的重要性,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实际,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部分教学建议。希望通过该新开课程的建设,加强教研结合,能建设成一支由多人组成、学术能力强、教学水平高超,并致力于将教学与改革结合、教研互促的教师梯队[1]。在此基础上,申请校级精品课程,促进该院统计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能力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建华.李海燕.张榆锋.施心陵.《随机过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283-284.
[2]薛冬梅.《随机过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27(6):54-56.
[3]吴俊杰,潘麟生.编写工科研究生《随机过程》教材的体会[J].1991,7(1-2):217-219.
[4]吕芳,王振辉.关于《应用随机过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50,52.
[5]陈家清.统计学专业《随机过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8):106-108.
[6]钟启泉.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的若干认识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8(24):7-11.
[7]管理员.学院简介[EB/OL].http:///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44,2014.6.28.
[8]百度百科.金融工程[EB/OL].http:///subview/2765/5088553.htm?fr=aladdin,2014.1.14.
篇8
每当我与别人谈起保险学专业的时候,有的人会说,学了保险学也做不好销售啊;有人的会说,做销售的为什么要专门进行理论学习;更多的人会说,孩子,考得不好没关系,好好努力转去读金融学吧。在大多数人的心中,金融学是无比“高大上”的专业,而保险学则是非常低端的专业。但实际上,保险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保险学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要学量的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知识。
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保险学专业,我想通过一个故事,而非大段的概念,来告诉大家保险学专业究竟学些什么。
机智班长提剑出山,欲搅弄一番风云
某个学校的学生总是丢自行车,丢车后,同学们就不得不再买一辆新车。跟父母要不到零花钱的某班班长王小枫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于是,他开了个班会,告诉同学们:“我来制定一份保险合同,你们每个人签字之后,可以给我一笔小小的钱当作保费,这样我就凑齐了一大笔钱,等到谁的自行车丢了,我就给他买辆新车。”也许是出于对班长的信任,也许是出于好奇,班上的大多数同学竟然同意了。于是,王小枫就按照车价格的高低,分别收取了同学们不同的保费。
至于收取多少保费,同学们才愿意付钱,王小枫才会从中赚钱,这就涉及精算。精算师是保险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一个职业,它要求从业者具备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算技能。由于精算人才非常稀缺,所以精算师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薪资也高得惊人。
丢车是一种风险,而且是一种会造成损失的风险。在保险学中,它称为“危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所谓保险,指的就是保障危险。大家一起付钱,这就把自己要承担的风险分摊到大家身上,之后谁丢车了就给谁赔偿,这就叫“损失的补偿”。在保险学专业的学习中有两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研究风险的分摊和损失的补偿。
自古富贵“险”中生
在大家一起付钱的时候,小鸣站出来说自己没有自行车,但是他和阿雄是好朋友,他想替阿雄支付这笔保费(投保)。王小枫十分感动,但是拒绝了他。因为小鸣只能给自己的车投保,不能给阿雄的车投保,因为这里面涉及保险学的基础性原则――保险利益原则,即只有具有保险利益的人才能投保。小鸣得拥有对阿雄的车的所有权才具有保险利益。
这个规定是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形成的。有些人在投保的时候投一个不具备保险利益的东西,然后故意损害这个东西来骗取保费――如果投保的是物品,就会造成物品损失;如果投保的是他人的寿命和身体,就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这违背了保险的原则。
收完钱的王小枫又想,要是这个月丢车太多了,钱不够赔怎么办?他得多拥有点钱。于是,王小枫决定赞助在卖手工艺品的小罗,然后两个人一起赚钱。这就涉及保险的资金(收上来的钱)运用,即拿保费进行向外的投资。当然了,王小枫也可以通过借钱等方式来增加自己拥有的钱。
从“小白”蜕变成高手的纯干货分享
赞助完小罗之后,王小枫也不确定自己到底能赚多少钱,思前想后,他决定扩大自己的业务。于是,王小枫让能说会道的小黑帮他去其他班卖这份保险。通过卖保险,小黑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小黑答应了,于是他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大力宣传。他有时撒娇、打滚、卖萌求人来买,有时又缠着别人不放,让别人一定来买,把卖保险做成了微商的样子。这就影响了小黑自身以及王小枫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小黑就是保险人,很多人对保险的坏印象就是这么来的。
不管怎样,一个月后,王小枫所拥有的钱的确是越来越多了。这个月由于有同学丢车,王小枫也按约定对他进行了赔偿,拿到新车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但是他对小胖和二狗的赔偿产生了争议。他们在合同里约定,车是锁在栏杆里弄丢的才给赔。小胖的车的确是锁在栏杆里的,不过那栏杆早就坏了,锁了跟没锁一样。王小枫说:“你要把车锁在栏杆上,而且不能轻易被小偷抬走才给你赔。”小胖认为这些问题在合同里没说清楚,当然要赔。于是双方开始争执,这就是保险的纠纷。小胖觉得班长卖保险的时候非常和善,一到要赔偿的时候就开始耍赖了,这是他的人品有问题。保险赔付虽然有相关的法律(保险法)依据,但实际上,不同的人往往会对一段文字有不同的解读。
至于二狗,则是因为他自己想买新车,所以他压根没锁车,还随意停车。一个月后,小偷还是没有把他的车偷走,他干脆自己把车藏起来说丢了。还好福尔摩斯・小枫・王比较机智,在二狗丢车的地方进行了调查,最后告诉二狗:“你这种行为属于欺诈,不能对你进行赔偿。”这实际上涉及道德风险,简单来说,道德风险的产生是因为投保人买了保险而放松了预防工作。二狗其实没锁车却谎称自己锁车了,这个就涉及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其实不能很准确地知道投保人的全部信息。
经过了这两件事之后,王小枫重新对保险合同进行了补充,写清楚了一些自己不需要向投保人赔偿的情况,这就是保险条款中的除外责任,这是每个人在购买保险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为了杜绝再次发生二狗这样的事情,王小枫要求同学们要讲诚信,对于自己的车的一些变化状况要向他如实地汇报。这就是保险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最大诚信原则,它要求双方都要v诚信,保险公司要把保险条款说清楚,而投保人也要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
学期结束后,王小枫的保险公司里有了合作伙伴小罗,发展业务的保险人小黑、小白、小蓝、小绿,精算师小红和管钱的小龙等,于是他要开始对自己的公司进行管理了,这就是保险公司的管理层要做的一些事情,这不会涉及具体的销售。王小枫在管理公司和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要运用金融管理、公司理财、投资等金融学的相关知识。
篇9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加速了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这对会计信息的编制者和使用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会计学习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的共识。目前,会计课程不仅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所有经济、管理、社会学类专业(以下称为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从听课人数和授课学时来看,非会计专业的教育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会计专业的教育规模,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听课情况和授课效果来看,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通过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要求和当前会计教学的现状,探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现行会计准则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要求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标在于正确理解并有效使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管理决策。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解读和使用会计信息的难度,这些变化必然会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现行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基础,在提高会计工作灵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理解会计信息的难度。现行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基础,允许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做账,以求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比如收入的确认仅提供了4个基本原则,实际操作难度大,不同的会计人员在具体业务的核算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经验和判断,做出不同的会计处理。而过多的职业判断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增加会计信息使用的难度。所以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刻理解会计所遵循的原则本质,才有能力评估会计所作的职业判断是否客观。这就要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要重视会计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学习。
(二)现行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在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辨识信息真伪的难度。现行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作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并购日趋普遍以及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公允价值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计量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模式。但公允价值的使用需要依靠活跃的交易市场,以及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所以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刻理解会计计量的特征,掌握虚假财务报表识别的知识和技能。
(三)现行会计准则强调资产负债的重要性,在提高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分析会计信息的难度。现行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披露作了较大调整,财务报告主表由三个变为四个,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更加详细,全面反映了主要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及资金变化的明细情况。财务报告的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也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体现了股东权益为主导的会计理念,这有助于投资者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但是,随着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不断增加,信息的针对性就会降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利用报表进行决策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搜集有用的信息,还需要掌握复杂的报表分析方法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这样才能对具体决策有所帮助。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须了解复杂的报表结构,掌握专门的分析方法,以提高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非会计专业设置会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往往是根据会计专业要求制定的,强调会计实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学习,没有体现非会计专业的特点,更没有细化不同专业具体的会计教学目标。这使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目的性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材编排缺乏创新。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不同,那么与之对应的会计教材内容和讲授方式也应有所不同。目前专门为非会计专业编写的会计教材有很多,其叙述方式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我国传统的叙述方式,采用从理论到实践模式,遵循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会计报表的顺序,这种体系理论较完整,但难以理解;另一种顺序恰好相反,先介绍报表的结构和内容,然后介绍编制报表所需要的会计技术知识,如账户、凭证和账簿等,最后介绍每个报表项目所应遵循的会计规范,这种方式容易被初学者接受,但系统性差。总之,无论按照哪种方式编制的会计教材均带有较强的通用性,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差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设置有待完善。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中会涉及到许多相关的基础知识,需要有一定的相关课程作为支持。如企业管理、资本与货币、税收等知识对学习会计非常重要。可以说,不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就难以理解会计的交易和事项,不了解资本与货币市场就难以理解企业的筹资投资活动,不了解税收就无法理解税务核算。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课程学时相对较少,而且在先修和后续课程的安排上往往随意性强,有的甚至没有设置相关课程。学生普遍感觉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会计专业知识,比较困难,而且学完就忘,根本谈不上利用会计报表进行科学决策,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有些一看便知的内容,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反复强调,而学生仍然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印象深刻。这种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而且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往往实行大班授课,教师面对近百名甚至更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个性化需求,必然会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参差不齐,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单一,专业知识单纯靠满堂灌,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更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目的,是要懂会计语言,能看明白财务报表背后的经济管理信息。因此,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非会计学专业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掌握会计术语,会看会计报表。二是通过会计学课程教学,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从会计的视角思考并解决本专业的问题,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管理会计的有关内容,能够提升他们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现金流量表等主要财务报表,能够帮助他们准确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以及融资风险。三是培养学生根据需要不断学习相关会计知识的能力。会计准则和制度会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要像会计人才一样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才能用好会计信息。
(二)选用定位准确的教材。不同专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差别,比如工商管理专业和信息系统专业虽然都是非会计专业,但对会计知识的应用要求是不同的,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懂得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中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要多讲,而信息系统专业则需要充分了解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学原理的部分要多学些。因此,在教材的选择方面应当有所区别,如果没有针对专业编写的教材,教师在选择通用教材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修订教学大纲,必要的时候还要自行编写讲义。
(三)调整课程设置和讲课内容。会计课程设置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安排。比如工商管理专业设置了先修课程《企业管理》,并且有后续课程《成本管理》,那么会计课程就要讲得更系统些,以提高学生的会计理论素养,使他们懂得如何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而对于经济学和社会学专业而言,通常没有会计先修和后修课程,会计学教学内容要涵盖会计原理、出纳、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税务会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会计课程学时较少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各专业特点将相关知识整合成一到两门选修课,和会计学并行开设,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是依据课程内容,选用或自行设计能配合理论教学的相关案例,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会计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设计适合非会计专业使用的简明扼要的案例教学内容。其次,案例设计要有层次性,采用独立案例和综合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最后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案例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既要讲授基础知识,又要根据案例讨论的情况作必要的引导,还要在讨论结束后系统的总结。Z
篇10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一般来说,《证券投资学》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完成高等、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以及财政、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进行《证券投资学》的学习,进而培养证券投资价值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这样一个课程设计顺序是符合逻辑要求的。而对非金融专业来说,由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加上先导课程学习不足,可能会造成逻辑链条的缺失,导致学生理解知识难度加大。
(一)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适用的教材。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关键意义。对教师而言,教材是授课的依据;对非金融专业学生而言,一本符合其专业知识结构,能看得懂、喜欢看、看得进去的《证券投资学》教材,既能拓宽视野,又能激发求知欲、提升学习兴趣。当前,以《证券投资学》或《证券投资分析》等为名称的教材琳琅满目,从部重点教材到一般高校自编教材,版本繁多。据统计,在亚马逊网站上“大学教材教辅及参考书”中搜索,《证券投资学》有127种,在当当网的“财经类教材”中有204种。但是,这些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大多数重理论、轻实践,重公式推导、轻案例探讨,相互传抄现象严重,而对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学生们使用这些教材学习后,仍然停留于对经典理论的理解层面,无法与我国证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第二,课程设置不。《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迅速有效地把新内容整合到教学中去,同时又需要多门先修课程做支撑,如证券投资价值分析对数理统计知识的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运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之提供支持。但不同专业对这些先修课程的开设与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专业选修或任选课,有的甚至不安排开课。学生普遍缺乏数理基础,数据处理技术薄弱,相关软件应用能力不高,从而制约了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有,投资课设置存在“多而全”的问题,内容重复严重,如《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与《投资学》部分内容重复,由于课时有限,课程多必然会导致每门课程课时量的减少。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一直沿用的“粉笔+黑板”的模式在教学中有很大局限,如在处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涉及的大量图表时就很难操作,而目前大量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虽然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但画面包含的大量也加大了学生短时间内理解的困难。金融实验室是重要的手段,但目前普遍重视不够,专业教师缺失,课时受限,没有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实验操作、模拟交易多流于形式,学生听课效率低。对非金融专业学生来说,特别需要证券投资的亲身体验和实地观摩。第四,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考试方式以闭卷为主。闭卷考试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习惯,学生只要能够背出基本原理、经典理论即能够通过考试,却忽略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而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恰恰是《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的所在。因此,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与教学目的存在本质上的冲突。
(二)面临的挑战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金融研究的微观化趋势。最近几十年来,金融学在微观层面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微观金融学已经成为金融学的两大分支之一,解决个人、企业、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动态问题,和几乎所有金融实践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量成果直接应用到市场第一线。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进程的加快,直接融资带动“微观金融”渗透到了证券投资的方方面面,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微观主体的行为。《证券投资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体现出这种趋势。第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挑战同样紧迫。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创新涉及金融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等方方面面,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各种含权的公司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现实经济的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还没有充分体现这种趋势和内容要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行为金融学等没有纳入课程体系,或仅仅作前沿理论介绍,这就造成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困难。因此,《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和内容迫切需要更新,应适当增加微观金融内容,加大衍生产品内容所占比重,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
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达到学生对综合性知识能贯通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进行深入改革,至少应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进行改进:
(一)优化课程设置,选用恰当的教材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恰当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第一,课程设置需要考虑每个专业的特点而有所侧重。适当删减一些不太重要的选修课,增加基础课(如统计学、金融学)的课时量,适当增加对公司金融、金融组织学、资产定价、家庭理财等选修课程的开设,有条件的还需加强金融计量学方面的课程,如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金融工程学、行为金融学等,作为任选课程开设。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基础性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第二,恰当教材的选择,需要考虑三个方面:教材是否能够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是否体现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是否与学生的兴趣、专业知识背景、学习规律相一致。内容必须与学生培养目标一致,内容设计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的课外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选用国外成熟的教科书,辅之以生动案例尤其是国内的案例分析教材,充实案例分析和实践模拟课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 上一篇:企业制度的管理
- 下一篇:关于会计专业的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