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技推广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技推广培训

篇1

为了学习借鉴美国农技推广的经验,提高我国农技干部业务水平,经农业部和国家外专局批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四川、江西、福建、山西、辽宁、黑龙江、浙江、山东、江苏、新疆、上海等11个省、市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共20人组成赴美农技培训考察团,于1996年10月8日至29日在美进行培训考察。这次培训考察,内容广泛,涉及到美国农业的宏观管理、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方法、农技项目管理、设施农业、通讯技术和农业政策等。大家反映,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培训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训考察情况

我团到达美国后的培训工作是由美国洛杉矶国际咨询公司负责接待和安排的。在美期间的培训考察活动主要是在加利福尼亚及哥伦比亚特区进行的。培训考察的方式以专题讲座、结合现场考察,采取听、看、议相结合。培训考察经过是:先后在加州理工大学农学院、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思分校、南加州大学、加州农业局听取了有关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实地参观考察了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农技现场、加州的农场、加州大学农业试验中心,最后在华盛顿拜会了美国农业部推广局的有关专家。

培训考察期间,大家听取了中美人才交流协会会长,美国克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北京、复旦、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联合国专家、中国税务改革项目顾问顾衍时“美国农业宏观管理体制”、美国蒙特利公园市商会执行董事克特·塔尼斯“加州农业经济与技术转移”、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贝克博土“关于农技科研新项目的介绍”、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美中导报》副主编邱征成“美国农产品流通与组织”、洛杉矶国际咨询副总裁“美国州农技部门的作用”、加州州立大学教授洪有才“旱作农业的灌溉技术”、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原自然科学和农学院院长凡帝岗教授“美国及加州农技推广体系”、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植保专家尼克·吐斯卡诺介绍的“植保技术”、加州南部地区农业和自然资源技术推广主任史密斯博士“农技推广体系介绍”、加州发西洛县农场主奥文·彼特“关于农场经营情况介绍”、加州大学科尼农业中心管理人员“关于农业科研情况介绍”、加州农业局副局长A·亚特“关于加州农业介绍”、加州农业局经济学博士瓦什卡·斯文卡“加州农业和轮换型灌溉技术”、加州农业局研究人员凯斯·卡蒂“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加州大学戴维思分校国际农业合作部主任“美国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美国农业部国际项目专家马克尔、马盖先“美国研究、教育和推广合作社”。

应美方要求,我团向美方介绍了我国农技推广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农技推广工作的改革情况,得到美方的好评。

二、美国农技推广的特点

大家在培训和考察中认识到美国之所以会成为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这是与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分不开的,美国农业的高速发展为全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目前美国以2%的农业人口生产出的农产品,除满足全国2.6亿人的生活外,还大量出口,究其原因,这是与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技推广工作分不开的。其特点十分明显:

1、政府重视农技推广工作

美国自1914年建立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体系以来,各届政府都高度重视。

一是美国国会专门设立了农业推广组织和政策委员会,其宗旨是领导和组织全国性的项目和进行政策决策,它是依照国会批准建立的专门机构,具有立法并代表各州和地区进行农业重大决策的职能。负责全美各州农业研究、教育、推广服务合作社与公立大学和学院相关事物的计划制订,并与农业部推广局制定战略计划、确定项目和预算重点;还负责发展和维持与其它联邦机构全国性组织和协会的关系。

二是在美国农业部,专门设置推广局,负责全美推广战略和项目计划的制定,美国国会的农业推广组织和政策委员会确定项目重点和预算重点。

由于国会和农业部均设有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使推广工作在组织上、政策上得到了保证,从而推动了全美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比较充足

据我们了解,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来源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县政府。国会批准联邦所需的专项技术推广经费,州负责州的预算,县负责县的预算。国会批准联邦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预算约占全美总预算的1%。每年全美联邦、州和县三级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经费达20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占30%,州政府占50%,县政府占20%。1996年联邦预算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高达8.81亿美元。由于各级政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比较充足,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专心地从事技术推广,不需花费精力去从事经营销售。这是推动美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3、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发展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行合伙制。推广合作社(CES)是1914年国会颁布的《史密斯-里夫合作推广法》,其基本内容是由联邦政府与土地赠与学院、大学和地方政府成立合作性的教育实体。向那些对农业和相关科目有兴趣的美国人提供非正式的教育。赠地学院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得到联邦政府农业部的支持。

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美国国会为加强农业部,于1994年又通过了农业部重组法。该法将各州研究服务的农业合作社(其前身是农业部实验站办公室)和推广服务部,作为推广合作社中代表联邦的合伙人,一起合并成立了全美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服务合作社,即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局)。该局通过与全美50个州,以及波多里格、关岛和处女岛等美属领地的农业技术实验站合作工作。通过与土地赠与法成立的大学、学院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美的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体系,实施农业的研究、教育和推广。现在,全美形成了联邦、州立、私立三大系统的农技推广体系。联邦农业部有推广局、州农业局设有推广办公室,州立、私立大学有农业技术试验站,地区设有农技推广办公室,县有推广站,(县站有5?人)。已形成了三条线、三个层次的农技推广体系。

4、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在改进

(1)直线式推广法

长期以来,美国农业技术推广形成了适应不同阶段农业发展的推广方法。这套方法被美国人称之为直线式推广法。即由农场主向推广顾问提出生产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广顾问对农场主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如自己能解决,就直接向农场主解答,先告诉他怎么办,如自己不能解决,就向推广专家反映。推广专家对推广顾问提出的问题分析后,如能解决,就向推广顾问解答,不能解决,就向研究人员提出。研究人员再分析,能解决的,就向推广专家解答,不能解答的,就进行研究,研究出办法后,再告诉推广专家,逐级反馈给农场主。直线式推广法的模式为:

农场主──推广顾问──推广专家──研究人员

上述办法是美国过去长期采用的推广方法。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套办法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2)交叉式推广法:

现在,美国形成了一套新的推广方法,即由商品研究委员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向农场主提出自己需要的产品名称、数量、质量、价格,并预付一部分贷款,农场主根据商品委员会的要求,分别向推广顾问、推广专家对植保、运输、加工提出技术要求。然后被要求的对象再分别根据农场主的要求进行推广、研究、服务。这套方法被称之为交叉法,其模式为:

农场主

推广顾问植保环保人员

推广专家运输加工人员

研究人员消费者、市场

商品研究委员会

交叉法的核心问题是三个,一是合伙制,二是工作小组制,三是利益均沾制。

5、农技教学、研究和推广相结合

美国农技推广三结合中的教学体系是根据美国国会1862年6月2日的《莫瑞尔法》即《土地赠与法》的规定,由联邦政府为各个州划出一部分公有土地,建立农业和技术学院,各州也可以将土地出售的所得经费支持建立农业和技术学院,为农业培养专门人才。1887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海奇法案》,在全美各地建立了一些农业试验站,他们与农业学院平行,同农业部的实验站办公室相互联系,同各州农业学院发生关系,开展农业试验和研究工作,加上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史密斯-里夫法案》,一起为美国农技教学、科研和推广的紧密结合奠定了基础。为了抓好三结合,各赠地大学还采取了不少办法。一是根据来自于生产实践的问题,确定科研项目,成果一经确认,即向社会公开,不搞技术垄断;二是教师在科研、教学、推广上各有侧重。搞教学、科研的是推广人员的后盾,解决推广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设立的推广教授、推广顾问负责搞推广,互不扯皮;三是对推广人员定期回校进修,更新知识,并鼓励他们取得更高的学位;四是召开教学、研究、推广人员研讨会,探讨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五是为提高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组建“四H”(健康的心、健康的脑、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手)俱乐部。目的是提高农村青年的理论、实践水平、领导和管理能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六是广泛的农技服务,如农场现代管理、现代生产技术、机械化作业技术、新产品开发、农业环境保护、社会心理、公共和卫生行为培养、食品与营养、家庭经济预算等方面的服务。

6、农技推广项目实行评估制

为了科学确定农技科研和推广项目,美国农业部提出了一套项目评估制。其程序是先由县提出项目推广的中期(四年)和短期(当年)计划。这个计划由县农校负责起草,经县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银行家、企业家组成)一起研究确定。因为顾问委员会在州、县预算中能帮助推广站,争取多安排预算。县上推广计划确定后,交给州大学,经大学相关专业的专家审核后,送给州政府(州政府主管机构是州农业局),州政府再根据全州的情况把项目审定后上报联邦政府,联邦政府再把项目交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审核,然后由联邦政府负责下达各州,并检查督促项目计划的执行。

美国的这套农技推广项目的评估办法,其最基本的有两点。一是推广项目是先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二是各赠地大学是把研究、教育和推广结合在一起的纽带。

三、美国农业科研新动态

根据我们在加州大学、加州农业局和美国农业部推广局的了解,美国已经研究制定了九十年代农业科研的6个方面重点。即环境和资源利用及保护;营养食品与安全健康;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市场体系和植物体系。目前美国在农业上进行的一些超前科研项目有以下几个。

1、旱作农业灌溉技术:由于美国西部七州均处于沙漠地带,干旱缺水是影响农业的关键因素。如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人口2500万,耕地一亿英亩,其中农耕地2900万英亩,种植和饲养的牲畜品种多达250种。农业一直处于全美领先地位,95年农业现金收入22l亿美元,出口创汇117.2亿美元,占美国的20%。但由于地处沙漠,有水灌溉的农田只有800万英亩,只占农耕地的20.6%。农业用水、居民用水、牲畜用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有鉴于此,农业部和加州农业局在如何解决沙漠农业灌溉技术作为一个重大的科研课题来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已找到了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耕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沙漠灌溉新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进入商品性阶段。另外,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教授研究的浸润或灌溉技术,可使浸润度达到100%,比喷灌省水40?0%,该项技术已完成试验,进入示范阶段。

2、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南加州是加利福尼亚州人口最密集地区,有1500万人,占整个加州的60%,由于人口集中,粪便、废水污染环境,成为都市农业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正在进行一项如何利用粪便、粪水,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的研究课题。加州中部地区是农业区,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对土壤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为解决这个问题,加州农业局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专家们设立课题进行研究,以减少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3、农业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病虫一直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大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农业部研究教育合作推广系统开展了用赤眼蜂防治苍蝇,用荷尔蒙诱歼害虫的综合害虫管理技术的研究,并得到初步效果。

四、对我国农技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他们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农技推广投入。建议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在每年财政年度预算中,增加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彻底改变农技人员“创收、不务正业”的不利局面,以确保广大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精力、经费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尤其是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要有较充足的经费,组织、实施好全国性、区域性农技推广项目。

2、完善农技推广法。我国前几年颁布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因法律条文太原则,操作性差,很难落到实处。建议农业部尽快制订《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细则,特别是在地位与作用保障措施、权益保护等方面要尽量细化,以便操作。

3、加强贮备性技术的试验研究。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很多,需要研究的重大农业技术也很迫切。建议农业部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农技部门对“旱作农业技术、高附加值技术、高产优质低耗技术、病虫综防技术、沙漠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4、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条件。各级财政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条件。重点建设好通讯信息传播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资料、技术培训和推广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工作用车。

赴美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考察团人员

团长:陈海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处长

翻译:何艳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艺师

团员:郭亚平江西省农牧渔业厅

副厅长高级农艺师

张耀曾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徐志平福建省农业厅粮油处技术站

站长农艺师

蔡元呈福建省植保植检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张彪辽宁省阜新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盖喜平黑龙江省嫩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

站长

殷立松浙江省农技推广总站

站长

戚其强山东省威海市农技站

高级农艺师

王广俊山东省兖州市农技中心

农艺师

马继良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

王一线江苏省淮阴市农业局

科长农艺师

石建国山西省土壤工作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王洪田辽宁省盘锦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褚建平上海市奉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任农艺师

龚景武湖南省常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

李时清新疆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

辜文育四川省重庆市农牧渔业局

副局长

篇2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据介绍现有人口2.6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占2%左右,一个农民一年生产的农产品可满足128个人的生活要求。

(一)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农场规模越来越大。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以家庭为单位,实行规模经营,从发展趋势看,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全州前几年有5.2万个家庭农场,现在下降到5万个。家庭农场分两种类型,一种为专业性农场,一种为兼业性农场。中等专业性农场一般耕种2000?000亩地。无论专业性农场还是兼业性农场,都以自己耕种为主,农忙时雇请部分临时工,劳动生产率水平很高。

(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耕地、播种、施肥、喷药、收刈、脱粒、加工、运输、精选、烘干、贮存、畜牧业上料、挤奶、消除栏圈全部实行机械化。我们参观的一些农场主无不拥有多种机械,这些机械性能良好,用途广泛,有的可以一机多用,如种植机械从整地、播种、施肥、喷药和收刈、脱粒、秸秆粉碎可一次完成。农产品加工,只要一按电钮全部自动完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惊人。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规模小一些的农场主大都是主营农业,兼营其它。

(三)商业性意识越来越强。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进行,我们访问的农家,大都拥有电脑终端和州立大学农学院及其他信息中心联网,随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州立大学和其它信息提供者只负责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场主分析,利用信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农场主取决市场自主经营。

(四)社会化服务十分发达。各农场与社会的各涉农部门和商业公司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农场所需的良种、化肥、农药、机械、饲料等生产资料,农产品的运输、销售、贮存,以及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只需打个电话,有关单位便及时登门服务。

(五)劳动者素质较高。50%左右的农场主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还是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农民的平均学历达到中专以上。

农业的发展与农技推广工作是密切相关的,自1914年美国建立农业合作推广体系以来,农业技术的推广一直促进着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进步,而高素质的农场主又对农业推广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密西根州立大学农技推广站和全美一样,对农场主的需求及时变换着推广方法、范围等,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培训和考察,我们认为美国的农业推广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科研和推广任务,多数为教学──推广,科研──推广,教学──科研双重任务,或教学──科研──推广三重任务。

2、科研任务来自生产实际,根据推广工作,提出的问题,确定科研项目计划,成果一经确认,即向社会公开,不搞技术垄断。

3、教学、科研人员作推广人员的后盾,负责解决推广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4、对推广人员采取在职和定期离岗进修的办法,更新知识,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5、召开教学、科研、推广人员研讨会,共同探讨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四)农业推广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美国的农业推广是全方位、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只要农村、农业和农民需要的,都是农业推广的领域和任务。工作范畴已远远跳出单纯农业技术本身,涉及整个农业和所在农民的种、养业、流通、农村文化、家庭教育、人际关系、协调指导等诸多方面,以满足农民的高层次需求。农业推广人员涉及和实施的项目分三大类:

1、农业技术和自然资源类:涉及农户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有效地从事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场利润,开发新的农产品,参予国内外市场竞争,注重食品卫生,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及农民群众的多种需求和心理培训、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咨询等。

2、“四健”青年俱乐部项目。四健是指健康的心、健康的脑,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手,“四健”是为农村开发农村青年资源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农村青年提供理论、实践环境,培养他们关心公共事业,实现自我控制,增长知识才干,提高领导、管理能力,试一试、干一干,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五)推广方式灵活,推广手段先进。农业推广单位都拥有电子计算机、卫星联网电话、电视、录放设备等现代化推广工具,推广人员将各种知识信息输入计算机内,农民需要什么信息只要拨个电话或打开计算机终端就可获取有关答案,十分便捷,我们走访的农户中,大部分都和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统联网,无论是芝加哥的农产品市场价格,还是天气变化情况等,都可做到“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州立大学除常用的宣传培训设备外,庞大的计算机系统除和各县推广站、农户计算机联网外,还与国内外有关重要部门联网,有关的技术信息可及时交流、传递。州立大学还设有6套电视节目,无线广播电台定期向农民播放农业知识技术和信息,利用卫星远距离教学也在应用中。

美国的农业推广方式,分直接推广、间接推广。直接推广是指推广人员走访到户,面对面帮助农民解决问题;间接推广方法是指借助印刷品、电话、电视、广播、电子邮件等进行推广宣传。目前,运用直接推广方法服务的约占农户数的25%,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小组培训、参观、示范等,必要时还进行个别咨询、个别访问。各种农业推广方法,都体现了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原则,排除了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而且,绝大多数推广项目都是无偿的。

(六)队伍管理严格。在长期实践中,美国的农业推广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

l、农业推广人员由州立大学直接管理,州推广专家由学校聘任,基层推广员由大学下属的州推广站聘任,并发工资,地方政府不干预推广工作。

2、基层推广人员由州立大学负责培训,每人每年回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天,以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根据推广人员的特长,分别参加州推广站的推广项目。推广员带着问题回学校与专家教授共同研究,制定方案,再回去组织实施。

4、对推广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如不称职,随时辞退。

美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农业资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进步发挥巨大作用,它的一些作法和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为此,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需要法律预以保护。我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多年酝酿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农业推广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但从推广法颁布两年来的实施情况看,由于法律条文太原则,操作性差,难以落到实处,建议尽快制订《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细则,使法律更加完善,特别是在维护农技推广机构合法权益,国家保障措施等方面要具体、明晰,具有可操作性。

(二)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装备,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和经济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已成为一项重要财富,谁先得到它,谁就可以取得经济上的主动权。美国农业推广部门把信息传递作为向农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大的农场主也十分注意收集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他们都装备了先进的信息传播设备,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目前,我国农技推广部门普遍装备落后,信息传递慢,渠道单一,适应不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装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台。我国幅员辽阔,交通不发达,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它不受交通便利与否的影响,同时利用广播配以电视,更加形象、生动,适合我国农民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是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的一种好方法,国家应把它作为科技兴农战略的一件大事来落实。二是逐步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促进信息事业的发展。世界发达国都把计算机的普及推广和网络化,作为经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建议国家在“九·五”期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采取与地方联合投资的办法,在每个省确定若干个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开展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试点,同时,组织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开展计算机软件开发。争取用一、二个五年计划,把全国县级以上农技推广机构都用计算机网络起来。三是增加农业科技读物出版发行,使农民比较容易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三)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分工过细,人员过多,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可借鉴美国的经验,逐步将推广机构内服务性的专业站(室)向专业公司(肥料公司、药械公司、果品公司等)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逐步向综合性、宏观性方向发展。从重点进行生产技术指导,逐步转向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评价,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对现有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各级政府要增加农业技术培训经费,农业部和人事部门组织制定农技推广机构岗位任职标准,以调动在职科技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继续抓农业内部的“三农”协作。我们认为,“三农”协作重点是省一级,省一级“三农”分属不同的三个系统协作难度大,农业部喊了多年成效不大,建议农业部对几年来“三农”协作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三农”协作的组织形式,协作内容和方式,以及经费开支等做出具体规定,充分调动三家的积极性。

(四)增加农业投入,引导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发展。农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实行的,无疑是一种好的制度应长期坚持,但是,在乡镇企业发达,劳力向工业大量转移的地方及东北、西北等耕地面积大的地方,可以根据群众意愿,引导农民把土地向农业大户集中,建立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国家应增加投入为这些家庭农场提供一些中长期(10?0年)的贷款,帮助他们购买生产加工方面的机械设备,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使之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样板。

(五)改革农村教育。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中学教育存在着主要为了升学的偏向,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上与农村需要脱节,根据我国实际,农村学校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目标,中、小学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及对学校的考学率上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培训考察团人员

团长:梁志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处长高级农艺师

翻译:聂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副处长高级农艺师

团员:杨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高级农艺师

王晓鸿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副站长高级农艺师

刘希文上海市综合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副主任推广研究员

高登祥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王银元湖北省农业厅粮油处

处长高级农艺师

姚永久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高级农艺师

康瑞昌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姚振凡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江勤友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科长高级农艺师

张贵彬辽宁省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沙世同四川省双流县农技推广中心

副主任农艺师

篇3

[关键词] 农机新技术 推广培训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09-01

农机化推广培训工作是指农机推广部门所从事的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群众推广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一系列工作,其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更是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农机化不断深入发展,安徽省农机推广培训工作面临着全新的问题,面对全新挑战需要农机推广部门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加强工作出创新,增强培训功能,充分发挥农机推广培训工作的各项职能,推动整合安徽地区农机工作全面发展,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

1 新时期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农机推广培训能力不足

现阶段,我国关于农机推广培训体系建设还不是十分完善,培训手段和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材和教学场所严重缺乏。对农民群众进行培训的模式依然停留在听讲座、产品展示等模式上,对于一些季节性强、作业时段短、技术要求高、功能复杂和多元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能进行生动、及时、有效的专业培训,导致了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群众听不懂,听不会,设备购买到后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有时会严重耽误农业生产,给农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2 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内容十分单一

近几年,随着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在局限于粮食型作物生产方面,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等各个行业相辅相成组成了整合地区的大农业生产环境。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依然十分单一,还停留在对传统农作物的耕作、种植和收获范围,对其他各个产业的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内容很少涉及,导致了实际需求和培训内容完全脱节。

1.3 办公经费严重短缺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虽然关于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的经费保证进行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地区财政收支困难以及上级领导部门不是十分重视,财政部门除了拨付农机推广人员工资之外,就没有为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划拨其他专项办公经费,尤其农机技术推广培训经费严重短缺。由于经费供给不足,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1.4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农机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知识普遍陈旧老化,更新速度缓慢,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的要求。最近几年,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除了参与省农机推广站组织的技术培训课程之外,由于财政资金供给不足,几乎没有任何条件参加其他形式的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课程和参观学习活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2 新时期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的途径分析

2.1 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要进一步提升农机作业的组织化、市场化水平,推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高效开展,将农业机械和分散的农民群众联系起来,将机械化推广培训工作和家庭承包制度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大范围,大规模的生产作业。要进一步提升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的内容,通过定期到田间地头举行专家讲座,举办科技示范操作活动,科技下乡等多种培训形式,将全新的农机化技术和设备带给广大的农民群众。要不断拓展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培训内容一定要讲解透彻,保证农民听得懂,听得会,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最终促进农机推广工作更好发展。

2.2 建立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投入机制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特点,各级农机推广部门首先应该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不断争取政府财政对农机推广工作的资金支持,加快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领导,将农机推广工作的办公经费纳入到年度财政计划,保证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同时,政府还可以联合地方农机生产企业,积极开展合作,解决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过程中的经费不足的问题。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农机部门承担的购机补贴费用、优良工程和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资金积极开展新农机设备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变为生产力。

2.3 做好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活动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新技术推广人员自身再教育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信息管理办法,综合提高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内容。同时,还要针对性的组织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活动,为这些工作人员的继续深造创造良好的机会,不断开阔培训人员视野,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人员的业务水平。

3 结语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是关系到成千上万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面对工作中存在的多种问题,需要及时找出对策将其解决,更好的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彬彬.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模式研究[J].农业机械.2015(11)

篇4

作者:乔翠平 吴利强 路向东 单位:舞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全县农技人员30岁以下的只有2人,不足3%;30岁至45岁的为20人,仅占21%,大多数都在45岁以上,农村中青年(45岁以下)农技员由兼职的村主职干部和种养殖专业户户主组成,以村主职干部为主,存在着“在岗不履职”的现象。经费困难,办公条件简陋《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都明确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和农技推广的投入,其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实际上,农技推广部门除了得到财政拨付的人员工资外,农技推广的投入严重不足,长期困扰县农技推广部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而导致农业科技服务装备和服务手段落后。所必需的培训设施、实验仪器、检测设备等残缺不全,有的乡镇农技站甚至连一台简单的天平秤也没有,农技推广服务手段急需提高。由于经费缺乏,接受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的机会甚少。

科学设立机构,健全农技推广网络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技队伍,是全面实施科技兴农,做好"三农"工作的必要措施。做好农技推广工作要从组织上强化队伍,人员上提高素质。按照整合提高县级,加强乡(镇)级,充实村组级的原则,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县级设农技推广总站,下设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防治站、耕地土壤营养成分检测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站、农村能源站、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即“五站两心”。乡级站可根据区域布局情况和作物种植情况,设立跨区域综合站,组织上属农技总站,业务上接受专业站指导。行政村设立农技信息服务员,自然村建农技信息版报栏。村农技信息服务员按村委编制配备,享受村干部待遇。

建设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一是要加大基层在职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应制定具体的业务培训计划,落实相应的培训经费,加快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二是要重视中、青年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他们承担农业科技项目,使他们在科技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邀请专家来舞阳县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全县农技人员的素质,选择一些中、青人才,送往大专院校学习专业知识,建设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农技推广队伍。三是要适应农业人才需求形势,加快农技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升农业教育层次,培养高学历的人才。同时,要结合当前舞阳县正在实施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国家项目工程,把农业基础教育和农业科技培训纳入工程当中,强化新科技、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农民群众,特别是村级农技员、示范户的科技意识和实践能力。四要及时为科技人员提供学习材料。县级农技推广部门要为农技人员免费寄送简报、提供学习材料,使基层农技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农业信息、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技推广部门农技推广部门是传播先进农业技术、提升农业水平的关键一环,必须本着现代物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必须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及现代交通工具装备农技推广部门,才能快速、高效地把最实用、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传送到农民那里,尽快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加大投入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保障要按照农技推广服务的工作任务,科学核定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公用经费,逐步纳入全额财政预算当中。要逐年提高村级农技员的误工补贴,切实增强农业科技人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整合资源,逐步加大对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经费的投入,不断完善科研设施,为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新品种开发和试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逐步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为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开展重点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舞阳县要趁着当前国家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多争取上级的支持和扶持。领导重视是关键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关键环节,是突破舞阳县土地资源少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舞阳县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县、乡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保证人事、确保投入,使舞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得到全面提高和加强。

篇5

为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促进农技推广机制和服务创新,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30号)精神,经县政府同意,现就我县落实农技推广人员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切实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规范各级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推动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完善为农服务手段,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按照"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科学,奖惩手段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的要求,在我县建立起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农技指导员为骨干,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社会化农技推广员为补充的四级联动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三、建立完善新型农技推广组织体系

农技人员责任制的实施,以我县农业经济为基础,以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依据,合理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技推广人员。县级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15个技术指导组,乡镇级设置乡镇(街道)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推广人员主要设置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

(一)首席农技推广专家。根据目前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专业的实际,设置粮蔬、水果、茶叶、土肥、植保、农机、畜牧兽医、农经、食用菌、林业、竹类、园林、经济林、森防、水产养殖等15个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岗位。首席专家为本产业或专业的技术领头人(由县级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的技术人员担任),主要职责:为制定我县农业发展规划、为我县重大农业决策提供科技咨询,提出本领域农业科技推广方案,组织实施本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培养和培训本领域技术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科技示范户。

(二)农技指导员。农技指导员由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除首席农技专家外的其他农技推广人员组成。农技指导员的职责为:在首席农技专家的指导下重点承担面上的工作指导、咨询培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联系乡镇责任农技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重点示范户等,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活动。

(三)责任农技员。责任农技员由现有乡镇(街道)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组织,按区域配置责任农技员,实行定岗定员。责任农技员的主要职责为:履行类似"班主任"的职责,全面负责区域内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重点联系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对责任区域内的科技示范户和农户开展技术指导,搞好科技示范方建设;完成上一级农技推广机构、首席农技专家等交办的其他农技推广任务。责任农技员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农业服务中心承担、分配的其他工作。

(四)社会化农技推广员。各乡镇(街道)要建立一支村级农技员队伍,根据村的规模大小确定1~2人。县有关部门要对符合相关条件,分布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民营科技组织、基层农资服务站、兽医站等单位和组织的社会化农业科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组织,纳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重点承担政府"花钱买服务"的任务。考虑当前畜禽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各乡镇(街道)要优先将本区域内参与畜禽防疫工作的兽医员确定为社会化农技推广员,并加强监督管理,落实责任。

四、建立农技推广绩效评估体系

按照"谁主管、谁聘任、谁考核"的原则聘任责任农技推广人员。县主管部门在做好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和农技指导员聘任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协助乡镇(街道)做好责任农技员任职资格的审核工作。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的聘期一般为二年。

1、首席农技专家聘任及考核。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办法产生、实行动态管理。考核由县主管部门牵头,县主管部门、各乡镇(街道)和主要服务对象等三方面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取消第二年评聘资格。首席农技专家在职称晋升和聘用上有优先权。

2、农技指导员聘任及考核。由首席农技专家在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推荐相关专业的农技人员组成,经县主管部门审核聘用。考核由首席农技专家、服务对象共同考核。农技指导员考核结果与奖金发放、职称评聘相挂钩。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警告,并不得继续聘用为农技指导员,也不得在下年度晋升技术职称。

3、责任农技员聘任及考核。由各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根据农技人员专业,结合当地农业实际确定,并报县主管部门备案。考核由乡镇(街道)牵头,乡镇(街道)、县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等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农技推广人员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相挂钩。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警告;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聘用为责任农技员。

4、社会化服务农技推广人员聘任及考核。村级农技人员经所在村组织推荐,乡镇(街道)选定,并报县主管部门备案。乡镇(街道)所辖的社会化农技推广员,由乡镇(街道)考核,其余由县有关部门考核。主要考评其承担"花钱买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实际效果等。对考核不合格的,次年不得聘为社会化服务农技推广人员。

五、确立农技推广运作机制

1、建立课题协作机制。由首席农技专家根据需要,选定相关专业的农技指导员和典型地区的责任农技员,组成行业科技协作攻关的课题组,由首席农技专家任组长,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3~5人为成员,开展专业协作,分工承担试验、示范、培训任务。农技指导员和首席农技专家在本专业范围内的农技问题必须负责解决。

2、建立分级培训制度。发挥现有的农民培训中心、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的作用,根据农户实际需求开展分级培训。首席农技专家制定年度本产业培训计划,负责对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进行业务培训,每年每人一般不少于12天,有条件的要积极选送到省内外农业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学习进修;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负责对村级农技员、种养大户进行技术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3、建立技术服务创新机制。推行"上门式"指导、"家政式"服务,实行农技推广日志制度,通过建立"农技服务便民联系卡"、责任农技员包村联基地等制度,为农民特别是科技示范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首席农技专家、农技指导员每年下乡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时间不少于全年工作日的1/3,责任农技员进村入户指导时间不少于全年工作日的1/2。

4、建立农业信息服务机制。发挥*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等资源优势,为广大农户尤其是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农产品产销信息,联系种苗种子,推介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

六、加强农技推广保障体系建设

1、切实加强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县实施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落实责任,统筹兼顾,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乡镇事业综合改革结合起来。农业、林业、水务等部门要履行职责,加强指导。人事、财政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和配合,共同推进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深入实施。

2、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农技推广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县财政"科技三项"经费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开展课题研发,对成效显著的课题组实行奖励;20万元专项用于政府对社会化农技人员"花钱买服务"的补助列入财政预算。

3、确保农技推广人员特别是责任农技员集中精力从事农技推广专业工作。确保责任农技员全年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时间从事专业工作。

4、各乡镇(街道)和县有关部门必须加强领导,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按照"有机构人员,有工作场所,有试验示范基地,有信息、交通、服务手段,有经费保障"的"五有"要求,加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基础建设,改善农技推广条件。

篇6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问题;对策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状,亟需新模式、新技术、新思路。基层农技推广是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农业技术由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具有直接性作用[1-2]。然而,由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加之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农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接受能力弱等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之路需要多一些长远思考[3]。

1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组成欠科学

一是从业人员数量偏少,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人员配备偏少,加之机构改革,有些人员随职能一起划至其他单位;基层条件艰苦,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此外,基层人员流动频繁,年轻人考走、调出不在少数。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上人员占比大,年轻力量欠缺;从人员学历看,学历普遍偏低,本科以上人员占比低,大中专学历人员较多。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技推广。

1.2职责划分不清晰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分工较为明确合理,有土肥、植保、果茶、农技、经管等业务领域,而镇(乡、街)农技推广机构一般没有明确的专业领域划分,仅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不设具体科室,工作都是采取“伙着干”的方式。这样业务工作上传下达就不够通畅,县级农技推广部门下达的具体业务工作并不能直接传达到镇(乡、街)相应业务板块,而是到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会延误工作。

1.3受众配合不积极

农民是基层农技推广的受众,农业生产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能否真正运用到生产中并发挥作用,进而带动农业高效发展,农民的接受和配合至关重要。目前,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突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出于对新方式实际效果的担忧和自身素质的限制,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不高,对推广技术的配合度更是缺乏积极性。

2基层农技推广对策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我国化肥和农药投入量大、科技投入低、现代化程度低。要改变这种现状,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知识的更新和科技的支撑必不可少。对于基层农技推广来说,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推广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和善于接受、乐于配合的农业从业者尤为重要。

2.1建立健全科学推广体系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仅666.67m2左右,中低产田占比达80%,可借鉴同为人多地少的日本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改良土壤、优化品种,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促使农业生产向优产、高产方向发展。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更好更优的发展,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就是重中之重。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科学的推广体系,以政府为主体,企业、农民、社会多元参与,讲究实干,着力创新,确保农技推广的经费到位和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

2.2培养高素质推广队伍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是基层农技推广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的利用转化。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人员流失等问题。要使科技能真正落地生根,顺利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有一批掌握先进知识的高素质农技推广人员[4]。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对全国基层农技人员进行脱产业务培训;鼓励基层农技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提升学历;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培养方式,吸引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青年人才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2.3提升农民素质

篇7

关键词:农技推广;提升;社会化服务;科学技术

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

1.1科技成果推广缺乏时效性

由于科研、技术服务与生产三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紧密的联系,导致科研院所的许多科研成果不能有效地进入农业生产一线,技术服务部门掌握储备的实用技术少,推广的多数是些简单的常规性技术,而对于生产者急需的高新技术却得不到及时推广,从而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均受到很大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得不到提高,群众增收幅度不大。

1.2农技推广体制不顺,管理脱节,整体系统运行不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追求的是产品的数量、品质和综合效益,需要各种技术的综合配套推广,当前的问题是农业技术综合协调推广的困难大,大部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建设的状况仅是各专业机构的简单叠加,没有形成技术门类齐全的综合机构,重建设、轻管理问题突出。

1.3农技推广人才不足,专业素质较低

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较低。而且一些地区受人员编制的限制,无法及时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农技推广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和老龄化现象,无法适应新时期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1.4技术推广方式简单科技推广机构缺乏深入了解市场和群众的需求,只从本部门单方面的主观意愿出发开展技术推广工作。生产与技术推广的衔接不够密切。技术推广后的后续评估工作严重滞后,往往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对于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值得继续推广方面的调研、评估工作做得极少。

1.5基础设施不全

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很难掌握先进的科技信息,造成农技推广服务手段落后,推广效率偏低。

1.6资金不足

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个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必要的物质与资金上的支持,挫伤了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

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

2.1深化改革,加强建设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职能,明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定位,科学选择推广机构的设置方式,强化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合理核定并落实农技推广人员的编制。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保障人员经费,完善人员聘用、管理和考评办法。

2.2建设农业科技试验基地

按照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一业为主、多种示范”为原则,依托现有的技术推广单位,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制订完善展示计划。建立管理档案.标明主导品种、统一挂牌,主推技术和技术负责人等信息,提高基地管理水平。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展示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农情信息采集和传播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以及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

2.3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知识

根据农技人员工作需求与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技能提升培训,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能力。培训内容包括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统计技能;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

2.4明确基层农技人员职责

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农技推广职责包括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病虫害防治、农情信息调查、农民培训、信息上报、示范户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报道等方面。

2.5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条件建设,根据农业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改善工作环境,在仪器设备方面,每个农业服务中心分配了农药残留速测仪、病虫调查统计器、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电脑等相应的设备。条件的改善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基层农技服务的综合能力。

篇8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辖6个镇5个街道,35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为79.44%。从07年起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09年至今连续四年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目前我市共有农技、种子、畜牧兽医、农机、林特等5个市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1个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综合站)、320个村级(包括有影响的农业主体)服务站点、17家民办农业科研所,基本形成了市、镇(街道)、村(点)多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效能逐步提升。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队伍分工职责明确,我市已基本建立了“首席农技专家+技术指导员(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示范户”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在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实施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建立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2013年全市计划围绕6个农业主导产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50户,培训科技指导员80名,力争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推广应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和总结农技推广新模式、新机制,真正发挥补助项目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创新思路,完善市、镇(街道)、村(点)和社会化民营机构各级农技推广体系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化农技推广队伍的培育力度,鼓励引导相关农业主体和民营科研机构在满足自我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从而真正构建政府主导力、科技支撑力、农民主体力、社会参与力等“四力合一”的农业公共服务机制。今年在第一批创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第二批溪口、莼湖和裘村3个示范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松岙、大堰、江口、西坞、锦屏5个一般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多功能、一体化”要求,改善服务条件,不断强化服务中心的延伸作用,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2014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第二批8个镇(街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并通过市级验收。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示范带动能力。继续完善农技人员包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和“首席农技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结合前几年我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的实际,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遴选各产业主导品种和集成主推技术。2013年确定优质稻米、蔬菜瓜果、生猪养殖、水蜜桃(水果)、名优茶、雷笋六个产业为项目重点实施的主导产业,将建立相应的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领衔、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组成的实施团队,组织遴选各产业主导品种和集成主推技术,由专家组制定示范和推广方案,通过培育示范户和基地示范观摩提高推广效率。

2、建设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按照一业一示范的原则,在6个产业中认定和建设10个左右示范基地,并为每个示范基地配备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领衔,技术指导员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工作,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良种、农艺与农机融合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并通过示范基地的观摩与培训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3、培育科技示范户。在六大产业中遴选650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水稻300名,蔬菜瓜果90名,生猪养殖80名、水蜜桃(水果)100名、名优茶30名、雷笋50名。选派78名技术人员进行结对技术帮扶指导,每名农技指导员结对联系科技示范户5-8个。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同时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在科技示范基地上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加快新型农民培养力度。

(三)加强人才的培养,提升农技服务水平。根据省、市统一编制的分类别、分产业培训计划,2013年将继续选送全市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到国家或省级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重点班和普通班集中培训。鼓励农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报考相关大专院校进行学历提升自学,逐步提高业务能力。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以专家讲座和外出参观研修等形式,重点对我市责任农技人员和农业主体和民办科研机构社会化农技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创业就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间:2013年7月-2014年5月

第一阶段(7-8月):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项目实施产业专家组;筛选好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确定好各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按一定申报程序遴选好科技示范户、配备相应农技指导员;并按要求将所有数据录入到规定网站;

第二阶段(8-12月):组织实施。制定完善各环节具体管理办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科学创新;

第三阶段(2014年1月-5月):各产业做好项目实施总结,按照绩效考评办法,查漏补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迎接上级验收。

五、项目实施产业责任单位、人员及任务分工

优质稻米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为市农技服务总站、市农机管理站和种子管理站。由(市农技服务总站科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机总站科长,高级工程师)、(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领衔配备30名技术指导员组成水稻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水稻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科技示范基地(不能与高产创建基地重复),落实和培育水稻产业30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蔬菜瓜果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为市农技服务总站和市种子管理站。由(市农技服务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技服务总站经作科科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技服务总站经作科,农艺师)领衔配备1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蔬菜瓜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蔬菜瓜果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蔬菜瓜果产业的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9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生猪养殖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总站。由(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高级兽医师)领衔配备生猪养殖产业1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生猪养殖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的生猪养殖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畜禽养殖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8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水蜜桃(水果)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水蜜桃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市林特总站,农艺师)领衔配备10名技术指导员组成水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水蜜桃、猕猴桃、葡萄等水果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水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名优茶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林特总站,高级农艺师)领衔配备3名技术指导员组成名优茶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名优茶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3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雷笋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林特总站,工程师)领衔配备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雷笋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全市雷笋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5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六、经费使用安排和配套资金落实

2013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计划列支8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经费85万元.具体列支计划如下:

(1)农技推广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费用的交通、通讯、误餐等费用补助安排15万元;开展科技创新、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费用安排5万元;用于技术资料印刷以及建立相关制度和工作考评管理安排5万元。

(3)农业科技示范补助:结合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部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中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等物资及组织展示活动补贴进行补助安排22万元;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化技术补助,计划每户补贴200元共安排13万元;

(3)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能力建设补助:主要用于农技人员集中开展技术服务,参加异地研修、现场实训所需的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安排15万元;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观摩等安排10万元。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项目领导组织。成立以方国波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市府办、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在市农林局下设农业办公室,由王荣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周叶君为副主任,局属办公室、组织人事科、科技教育科、市林特总站、市农机总站、市畜牧兽医总站、市农技服务总站、市种子管理站等科站负责人为实施成员。具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制订,资料收集和汇总,任务分解与协调组织,上下联络,指导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开展绩效考核等项目实施工作。

(2)强化资金保障监管。会同市财政局加强对中央财政补助项目资金监管,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内容、责任以及资金使用要求,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和规范使用,特别是建立补贴经费与工作考评挂钩的机制,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障项目实施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将统筹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形成工作合力。

(3)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篇9

[关键词]农技推广 体系改革 安康市 特点 成效 做法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35-01

2009年,安康市启动了平利县这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并成功创建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平利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技术推广和培训体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在2010年进行全市推广。

一、特点

1.公益职能更加明确

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明确了农业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对改革后的县、区域农技推广机构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相关机构的职能、隶属关系及内设岗位进行了明确,将县、镇两级公益服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及正常业务所需全额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

2.机构设置更加合理

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对原有农技推广机构进行了整合优化,使其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建立和完善了三级服务网络。以平利县为例,改革前原有的8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调整整合为县农技推广中心、畜牧兽医中心、农机推广管理中心、茶叶绞股蓝技术推广中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大队等5个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和设施配备。

3.人员配置科学合理

按照农业人口、现有耕地面积、自然村情况进行定编,平利县全县农技推广机构共核定编制194名,其中,县级编制86名,乡镇108名(区域农技站70名,乡镇畜牧兽医站38名)。同时,按照强化基层,充实区域和乡镇要求,将逐步增加区域站和镇村农技推广人员数量,使其与全县农技人员总编制人数的比例达到213左右。

4.管理体制更加顺畅

在经费问题上实行独立核算,在业务上归县农技中心、农机推广管理中心、茶叶绞股蓝中心和县农产品质量监管执法大队分别指导与管理,人事、劳资、财产、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实行“三权归县”、“县建县管”,镇政府负责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5.服务手段更加充实

改革后平利县农业局新建了总面积4560平方米的县农技推广培训实验大楼,实行县级农技推广机构集中办公,健全了动植物灾害预警、质量控制和实验室装备,配套完善了办公必备教学设备和培训设施,并配备了农技推广直通车。区域站办公楼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办公,统一配置基础办公设施和多功能农技服务专用车等。

二、成效

1.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建立并完善考核评价、岗位竞争等相关管理制度,实行农技人员每周一学习培训、周末工作小结、推行服务承诺制,移动黑板开展示范户、示范基地和合作社农户现场技术培训等方式,不仅使农技推广取得良好的效果,还提升了农技人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2.加速了信息传播、提高科技入户率

便民农技服务厅和服务室,成为农技人员与农民面对面接触的一个交流平台。近两年来各区域站利用“农业科技服务室”这个平台,共发放病虫情报1000份、防治技术明白纸2000余张、配方施肥卡1500份。各村还设立了农业科技小黑板,及时转发病虫情报,张贴技术明白纸。同时,还利用村组院落对农民进行较为系统的农业科技培训,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500多场,受训3万余人次。

3.破解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

改革后,各县从新型运行机制、人员聘用制、推广责任制等6个方面加强管理。实行农技人员帮村联户制度,改变了技术与生产相脱节的现象,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确保了农技推广服务一竿子插到底,热心、周到地为农民服务,上下呼应、左右配合、协调一致,有效地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技术服务有了新起色。

4.实现了“三个”满意

一是科技示范户满意,通过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签订指导协议,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入户指导时间得到增加,农技员成为农民的朋友和贴心人。二是农技人员满意,农技服务工作更加受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基层农技人员的财政保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三是政府满意,推动了当地粮油作物的增产增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做法

1.明确职能

经营和公益性职能相分离是这一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建设过程中将公益性的农机、农技及畜牧、种植等推广工作作为重点,同时还应兼顾基层机构的完善工作。对于区域的划分,应根据各区域的不同特征建立跨区服务站,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并由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对推广服务业务进行管理。

2.创新机制,健全制度

实行“三权归一”管理,县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其编制、职能进行整合。同时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一是建立聘用制度,二是建立责任制度,三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四是建立激励奖惩制度。为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将农技人员每年考评结果与农技人员绩效工资、职称晋升挂钩,对考评优秀这给予一定的奖励,不称职的要给与警告或解聘处理。

篇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地位,农业发展的好坏是关乎我国能否保障百姓民生的根本,而农业推广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从概念上,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将农业各种新技术和信息迅速的传播到农民手中,促进农业发展的活动。

面对如何将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和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业推广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已经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笔者通过多年的基层工作发现,目前,在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急需解决。伴随经济改革而带来的农业工作体系改革还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在日常工作中显示除了许多弊端。这正是本文试图面向和分析解决的。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困境

我国经济正处在由计划经济想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同样,农业也进人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这些困境体现在队伍建设情况不佳、管理机制混乱、配套设施陈旧、资金短缺、农民接受能力不强等多个方面。

1、农业科技人才短缺,相关人员素质较低

总体来看,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从业者的绝对数量并不少,但是真正的基层“农业技术人才”却严重短缺。统计表明我国地级以下高级职称推广人员比重极低,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15%。相反,中低级甚至没有职称的推广人员比重很高。甚至一些村镇干部将自己的子女安排进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这些人没有经过培训,文化水平低,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加上资金短缺,工资较低,一些农技站人员流失极为严重,甚至一些农技站名存实亡。可见,人才短缺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障碍。

除了人才短缺之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也并不乐观:第一,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往往专业技术单一,仅能对一方面农艺有所了解,不能满足农民的综合需要。第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学历水平不高,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不足10%,这样的学历水平无疑不能迎接现代化的挑战。第三,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跟不上,一些农技人员十几二十年也没参加过一次培训。相关的培训机构形同虚设。可以说目前农技推广人才问题非常突出,俨然成为农技推广的首要问题。

2、农技推广管理混乱,硬件设置残缺

农技推广管理混乱首先体现在对农技站和相关农牧服务中心的管理上,由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农技站等推广部门目前处于多重部门的管理之下,各部门往往各管各的,管理机制出现了相当的漏洞。在这种情况下,管理部门往往很难群策群力,共同打造有效率、有成果的农技推广机构,反而到处铺摊子、拉大旗,这必然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还有一些农技推广机构没有被纳人政府部分的合理管辖之下,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相关管理,在执行过程中打“擦边球”的情况比较突出。同时,也由于没有政府部门的支持,这些机构在进行农技推广时覆盖面很小,效果并不明显。

3、农技推广资金短缺,相关投人严重不足

如果说农技推广的首要问题在于人才,那么根本问题却在于资金。农技推广作为一项技术性强、应用性高的活动,所需资金往往不少,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投人却严重不足,这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首先,农技人员工资待遇不高。由于相关部门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认识有误区,加上一些地区经济条件的确不佳,农技人员的工资基本靠农技站自给自足,少量差额由财政补贴。其次,技术转化和设备购置遇到瓶颈,农业科技理论如果不能转化为实用的技术,效果有限;这些技术如果不能通过相关设备实现,给农民带来福利也没有意义。这导致了正常的农技推广运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资金的匮乏让推广的运作效率明显降低,一些推广活动由于得不到资金支持,不得不撤销,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

4、农民科技接受意愿薄弱,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农技推广的受众,农民是该活动的直接面向者,也是农技推广的最终受益者。然而,农民对于农技推广热情却非常有限,一些农民甚至不理解为什么需要进行技术推广,认为自己以往的农业经营已经足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Xt农业技术接受能力不强,甚至怀疑农业技术的可行性,往往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农业生产模式,因为这种改变需要更多的资本投入和更高的风险预期,农民们往往倾向于现状,不愿意尝试那些存在风险,受益不确定的农技改善工作。

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对策

面对上述困境和挑战,我们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首先,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问题在于资金短缺,所以应该重点提升相关投人。其一,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农技推广工作,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直接将相关拨款用到农技推广的实际工作中去。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农技站等农技推广部门的重要性。其二,相关部门应该在给与足够的财政支持的前提上,逐步促进农技推广机构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可以需要重视将市场资本和竞争机制引人农技推广,让其接受市场监督和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回报,以进一步实现农技推广。

其次,要促进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对农技推广部门来说,人才队伍建设意味着首先应该培养人才,然后应该留住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在充足的资金的保障下,相关农技机构应该与本专科院校和职业培训学校进行合作,培养最需要、最可靠的人才,

+同时进行常规化的人才培训活动;在留住人才方面,农机部门首先应该考虑提升农技推广人才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农技推广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解除其后顾之忧,从而专心于推广工作。

最后,要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时加强农技推广效益的可预见性。农技推广机构可以考虑与其他文教机构合作,推出农民自愿参加的补习班、夜校等,这些机构在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也传授文化知识,让农民从根源上了解科技推广的重要性,从而配合、支持这一活动。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短期上,应该采用试验田等形式,让农民实实在在看到收益,并通过资金保证、无息贷款等形式,让农民能够在不承受太高风险的情况下接受新技术,应用新技术。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是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富的大事情,关系到粮食稳定和我国技术水平的总体提升,因此,只有重视、关心并认真分析和妥善处理农技推广中的问题、挑战和困境,寻找解决之道,才能实现农技推广的根本目标,为三农工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