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教育方法

篇1

关键词: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39-01

教育方法是关系教育内容能否实施,教育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蒙台梭利教育之所以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是因为蒙台梭利找到的灵活而又科学的教育方法。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方法。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语言和思维的联系

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儿童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而形成的。语言内容的丰富和思维能力的增强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当儿童还没有掌握语言时,尽管能够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分物体,并对某些失误可以进行低水平的概括,但他们所具备的思维能力也仅限于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只有他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语,通过努力能够和人进行语言交流后,其抽象思维财逐渐发展起来。

2、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词,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概念,尽管概念要用词来表达,但词与概念并不完全等同,同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而同一个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还有,词分为实词和虚词,其中实词能够表达概念,而虚词是不能够表达概念的。

概念是人类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概念发挥着重要的分类功能、推理功能、联结功能和系统功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还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诸如:抽象概念、集合概念、实物概念、人工概念等引导,使儿童发现并了解这些概念,然后掌握表达这些概念的词。在掌握了以上知识以后,老师才能够对儿童进行科学的、精确的语言引导,才能够真正运用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方法进行教育。

二、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方法

1、在蒙台梭利基本教育原则的指导下,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进行因人而异的教育

我们知道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进行个别工作指导。蒙台梭利语言教育也一样要尊重儿童,根据儿童的年龄水平及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这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并且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如我们对两岁的孩子和对四岁的孩子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肯定不一样。因为两岁的孩子正处于模仿说话的阶段,而四岁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已经比较强并且趋向于学习正规语言的阶段。

2、激发儿童对语言文化的兴趣,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

生活的环境是语言的最真实而生动的源头活水,只有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才为儿童培养更生动而丰富的语言。所以我们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要给儿童创设尽量丰富的一日生活内容,并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将语言教育内容渗透给儿童。

我们的语言教育就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例如我们在早晨给孩子宽松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交流,他们可以将自己在家里发生的事讲给老师和朋友。在工作时我们也会进行这样的语言教育:在最初接触生活区的工作时,我们会引导他们将水果、动物、几何图形分类。并告诉他不同类物体的名称,使他在概念上了解物体及物体的特征。这只是生活区的教育实际其他所有区教育也一样,我们在孩子工作时已经让孩子认识物体的名称及了解语言交流的要义。

3、教师组织诸如语音练习、书写练习、文学作品欣赏

语言教育活动,让儿童学习语音、词汇、阅读及书写等语言教育内容除了日常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我们还有专门组织的语言活动。在工作室中孩子可以通过语言区的一些工作如铁制嵌板进行书写练习,可以通过三阶段字卡识字,可以通过拼音板拓描。另外我们也在综合课中组织语言活动,学习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朱自家训等这样的古典文化经典;讲故事、猜谜语、欣赏文学优秀作品。我们每周在综合课安排这些教育内容意在培养儿童对优美文字的感受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力;话题说话活动。我们在肃静活动时也会穿插安排话题说话活动。话题往往由教师根据儿童的情况引入,可是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表现,可是学过的内容如我们以三字经如“教不严,师之惰”作为话题请儿童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引入道德教育内容。

4、教师为儿童创设专门的语言学习区域,给儿童准备听说教具、阅读教具、书写教具

为儿童创设专门的语言教育区域,有利于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我们在教室中准备语言教育区,儿童在工作时选择教师适当引导。在活动室创设图书角摆放各类图书,可供儿童在自由活动时选择、阅读或书写、涂画。另外我们也会准备语言类的碟片在语言活动中或走线时为儿童播放。

5、组织并鼓励儿童间的语言交流,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

从外语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如果你不用你所学的语言,那么你的语言就是一种死语言。交流、用你的语言交流是语言学习进步的关键。对于幼儿语言学习也不例外,只有儿童敢用、敢说、敢表达,那么他们的语言学习才会更有良好的效果。

我们不仅性的话题说话活动,还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儿童间进行语言交流。儿童在和小伙伴们交流时,会练习理解、表达。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敢说而会说。而他们的语言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虽然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植根于英语与意大利语,但是无论语言的内容有多大的不同,语言教育的方法还是有共通之处的,我们应该站在汉语言文化的基础上研究如何用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进行我们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教育。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育 大班

1.引言

幼儿阶段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黄金期,幼儿园教师应该以培养幼儿发音、词汇、普通话等语言能力为自己的任务,同时,也要逐渐培养起幼儿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大班阶段的幼儿一般在五岁之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可以表达一些复杂的句子,而且这一阶段处于孩子由幼儿园阶段向小学学习过渡的时期,所以语言教学应该更加突出文学审美性和能力提高性,以做好小学语文学习准备,但是这些往往是大班语言教学所缺失的。

2.幼儿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语言教育尤其是大班语言教学缺乏灵活性,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或遵守教学规定,都一定程度地减少了课堂游戏活动的时间和比重,教师自由设计和发挥的空间比较小,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以教材为依托按部就班地进行,幼儿直接参与其中的语言交流和倾听活动相对较少,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说为主,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整个语言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和灵活性,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僵化。这种教学方式仅仅围绕教材的教学内容展开,忽视了对幼儿具体语言表达水平、语言习惯和接受能力的分析,使得学习内容的设置往往无法与幼儿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大班幼儿已经可以比较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所以他们更需要在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活动中去发现语言应用的乐趣和技巧,学习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该怎么说。在整个大班语言学习中,应该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等目标,相对于小班、中班的语言教育而言,大班语言教育要注意适当地拔高,注意以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语言表达积极性。而大班语言教学虽然也有练习说词、说句、语句运用等方式方法,但更多是采用简单的阅读和模仿法,缺少语言情景的创设,单调的方法不利于课堂语言氛围的营造,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激发。

2.2 语言教学缺乏审美介入

很多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文学作品学习的教学目标多为字词识记、句段朗读或传道授业等,学习内容过于理性化,关于文学的审美欣赏相对缺乏。幼儿文学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使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关心幼儿的听、说、读、写等实用的技巧,而很少关注幼儿对语言美的体验,虽然有时也引入审美教育,但是也只是偶尔的点缀和引入。大班阶段是幼儿从幼儿园阶段步入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在度过大班阶段之后,他们将开始比较系统的语文学习,并开始接触语文作品,所以大班教育要适当地引入关于教材内容的审美讲解,通过介绍语言的审美性,刺激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他们基本的审美趣味,对他们进入小学之后的作文写作、阅读等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虽然语言技巧学习对于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但是让幼儿去感受语言的美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体会一种语言和文学底蕴。

3.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注意语言活动的设计,提高语言教学活力

大班幼儿虽然已经能够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话也比较流利,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幼儿,还处于好动、爱玩的时期,对于语言有一种天然的兴趣和探索欲,所以大班教师要结合其年龄特点设置教学活动,如果过早地按照小学的强制性灌输模式进行教学,不但无法起到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幼儿觉得枯燥,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不利于后期的语言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设置编排儿歌、儿歌演唱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语言教学游戏,这些方式不仅可以使语言的学习充满趣味,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笔者在一次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先给幼儿准备了多幅图片,有河流、房子、大树、小猫、小狗、小兔、蝴蝶、鱼、男孩、女孩等,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或多幅图片,并告诉他们选好之后要根据自己的图片编一个故事或者讲一个自己听到的有关的故事,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另外,还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变模仿为创造,大班阶段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他们处于从语言模仿到自主运用语言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使用简单的阅读和模仿方法,而是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对于接触到的故事或语句,要引导他们进行复述,变换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在一次教学中,笔者先说出一句话"小狗开心地回到妈妈的怀抱",然后让他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有的说"小狗扑到妈妈的怀抱里开心地笑了",有的说"小狗和妈妈笑着拥抱"等,孩子们用各种方式来表达,笔者给与他们表扬和鼓励。

3.2 重视文学审美的引入,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语言教学中经常会引用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虽然其引入目的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教师不应该以这些作为唯一目的,大班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并不发达,他们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个感性欣赏和感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教学中的审美渗入,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之美。以诗歌为例,诗歌大多有较强的节奏感和美感,并且诗歌的语言较凝练,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诗歌作品。笔者在讲《春雨》时,特意选在春天,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笔者先把诗歌朗读一遍之后,在描述诗歌表现的优美意境,然后才让幼儿根据诗歌想象春雨的画面,并画在纸上,直观地表现出幼儿的想象。

4.结语

大班幼儿的语言教育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重要过渡期,教师要做好语言教学优化工作,通过不断解决教学中显现的问题,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效果,使幼儿快乐轻松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篇3

关键词: C语言 传统教学 多媒体 分组实验 协作学习 算法教学

一、引言

也许很多学生看到现在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强大的应用需求、人性的界面,还有它们的易操作性(其实并不是如想象的那么简单),会觉得C语言已经落后。C语言作为学习程序设计方法的一门入门语言,在许多院校的理工科专业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C语言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计算机高级语言,适宜作为系统描述语言,也是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C语言具有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严谨的特点,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C语言中的运算符包含范围广泛,数据结构丰富,而且C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使学生在编程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第一、学生(尤其是初学者)的编程往往只停留在按照教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按部就班的水平,一旦稍有改变,便出现举步维艰的困惑,从而产生放弃学习该课程的念头。第二、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该课程的意义不是很清楚,尤其对该课程的实验课兴趣不大。第三、现有实验大多注重语句、语法、流程、结构等概念性的基础知识,没有把编程解题思路、算法和程序测试调试等运用知识放在首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因此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改革实验教学。

二、强化理论教学理念

1.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也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不利之处。例如:有些教师喜欢在自己的课件中添加一些动画效果和声音效果,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课件的美观性,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可能会在上课过程中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其对主要问题的理解。其次,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授课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适当地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和实例可事先将其制作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再对实例的编写过程进行板书讲解,结合问题,将问题层层剖析、层层深入,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对问题的理解也变得更容易。

2. 重视程序算法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习程序设计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开发工具,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一个程序应包括对数据的描述和对操作的描述。对数据的描述就是数据结构;对操作的描述就是计算机的解题过程,即算法。算法是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是整个程序设计的灵魂所在。编制程序,就是根据算法,用具体的语言依据某种规则编写计算机执行的命令序列。因此学习语言的重点是锻炼学生分析、分解,最终归纳并整理出算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理解算法,并掌握算法,成为教学的首要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算法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从简单的实例入手,分析、讲解算法的同时引入一些基本的逻辑结构及语法等基础知识。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初学者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棘手问题而对该课程失去学习的信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加强师生间的沟通,通过网上邮箱或QQ集中答疑或课间答疑,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偶尔介绍些程序员的故事、新闻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可多布置些趣味性的实验(如汉诺塔问题、魔方阵、百钱买百鸡等),同时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偏差的同学,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初学时,教师可在本次授课结束时针对下次授课内容布置一两道专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思考,收集资料,并在下次课堂中抽出几分钟组织学生发言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许多课外知识,同时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而且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高于课堂学习难度的拓展空间,鼓励他们自学,并给予方向性指导,让他们超前学习。在C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课本外的实际应用知识,如果学生的学习仅仅依赖教师才能掌握,而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其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被淘汰。

三、实验教学的改进

1. 实验分组制。

传统实验课一般是学生单独完成实验。这种实验机制多少会对基础偏差的学生造成一种紧张、慌恐的心理,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造成一种优越、骄傲的心理。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组划分,有针对性地分别设计和布置不同的实验内容,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做实验。同时每组安排一个基础好的学生予以帮助。通过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讨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 实验题型要多样化,不必拘泥于从头到尾编程这一种题型。

对于初学者来讲,编程思维尚未熟练,编制的程序可能会出现较多的错误,这样一来难免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学习心理压力,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在实验课上首先给出程序的初始部分,然后让学生填空程序的主体部分完善整个程序的功能,久而久之就规范了学生的编程习惯。另外由于C语言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有些错误很容易犯却很难发现,为了提高学生在TC中调试程序的能力,教师可以在上机过程中事先针对一些共性错误,精心设计几道程序改错题,然后通过局域网到每个学生的机子上,让学生进行调试并改正,这样自然就提高了学生调程的效率。最后布置一道完整的程序题要求学生编程调试。

3. 跟踪实验过程,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并演示。

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及时了解学生上机操作的情况。对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且通过屏幕广播演示,和学生一起来解决。

四、结束语

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更要切实提高其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算法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只有“重算法,更重方法”,时刻以启发和训练学生的编程思维为主导思想,精心设计教学和实验环节,才能引领越来越多的初学者走进程序设计的殿堂。学生熟练掌握好C语言将对其今后学习其他语言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语言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呈现 任务准备 任务表现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引言

新课标倡导英语课堂教学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提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任务作为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核心单位的语言教学途径(Richards & Rodgers,2001)。笔者所在的宁乡一中也是积极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并提出“观察、接受、模仿、运用”八字语言学习方针。简单来说,教师结合趣味性和教学有效性设计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帮助引导下或者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掌握语言知识,还要求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自我思想的表达。在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是“设计任务,提供必要的材料,提出活动要求,并监控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程晓堂,2004:21)。

任务型教学法所传达的理念就是: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解决问题的工具。(鲁子问,康淑敏,2008:71)。它是“后方法时代”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强调语言、技能与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大背景下,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诠释,因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操作是任务呈现(Task presentation)、任务准备(Task preparation)以及任务表现(Task performance)。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学实例,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二、任务呈现

任务呈现(Task presentation)是指教师在新语言学习之前向学习者展示要求学习者运用所学新语言完成的任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任务介绍(鲁子问,康淑敏,2008:77)。任务呈现是教师简单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如电影片段、歌曲、对旧知识的简单复习等等快速引导学生进入任务情景并帮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任务情景。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习者在任务准备阶段可以有矢放的。Nunan(2004)提出,任务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任务的设计是任务教学法中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目标的明确关系到任务教学模式中的各个环节。

笔者在讲授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Project部分的“Growing pains”时,设计了这样的阅读任务“Share your growing pains”,要求学生能够口头的简短的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笔者首先通过自制的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和烦恼,以达到示范的目的。其次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的向学生渗透课本中所提及的不同类型的成长烦恼及其表达。

这样的阅读任务设计在考虑任务目标性的基础下,也考虑到所呈现的任务的可行性。Candlin(1987)J为,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关注任务的可行性(implementability)。Harmer(2007)指出,任务应该具有恰当性,应该适合教学的时间、课堂环境以及学生的水平、教育背景和文化敏感性。笔者认为,所面对的学生都是对成长的烦恼有着各种各样深刻体会甚至有过思考的群体,他们或因为身体方面的变化如身高、体重、声音而烦恼,或因为社交方面如对父母的依赖但是又渴望独立、朋友的交往、和异性的相处等等而烦恼,或因为心理方面的变化如男孩子渴望寻求刺激,寻求挑战,女孩子情绪异变而烦恼。总之,笔者选择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教学任务,以确保任务的可行性。

此外,诚如俗话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科在中西部地区的较偏远的县城的受欢迎程度远不及理科学科。所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兴趣是学习行为的驱动力,即兴趣可转化为学习动机(鲁子问,康淑敏,2008:72)。因此,笔者在教学任务的呈现时,采用了原生态的素材即教师自己的成长经历即烦恼,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能够激活学生想要对成长的烦恼这一话题的表达欲望。符合任务应该尽可能满足的兴趣原则。

三、任务准备

任务的准备(task-preparing)阶段就是指学习者学习新语言知识、为运用所学新语言完成任务所做的准备,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作为任务参与主体的学习者所需要获取、处理或表达的内容,第二就是作为任务参与主体的学习者获取、处理或表达这些内容所需要的语言知识、技能或能力(鲁子问,康淑敏,2008:74)。教师一般会在任务准备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任务表现做好铺垫。

笔者在执教高一牛津英语模块三的语法名词性从句复习课时,设置了“Describe your favorite singer by using Noun Clauses.”这样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名词性从句去描述自己喜爱的歌手。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我设计了如下以下教学步骤(1)简单复习名词性从句引导词;(2)就四类名词性从句分类通过教师创设的结合大型娱乐节目我是歌手的情境进行连接词的练习,如 It does not matter________ Han Hong has an attractive figure .(3)难度加大,提供中文情境,让学生能够翻译或续写句子。如We are curious about ...(为什么李健随身带本书?)。(4)高考链接。

一线教师有这样的感慨,学习者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上运用英语的能力薄弱。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学习者创造更好的语言实践氛围(王颖,2012:59)。笔者在设计任务准备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时,谨记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所以不断加工鲜活的情境素材,刺激学生进行运用语言的意识。科德(1983:111)说:“语言教师他的任务在于使别人能够表达自己,输出自己的信息。他不是教别人应该说什么,而是教别人怎么说,使别人能够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重视语言、情境的真实。真实的语言和情境不仅能够更好的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还能激发他们使用所学语言的积极性。同时,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强调任务呈由易到难的梯度发展,所以笔者在四大主要教学步骤的设计上,由简单的陈述各个连接词到它们的运用再慢慢过渡到句子的写作上。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方式,鼓励学习者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并让每个学习者都具有均等的机会。所以笔者在教学步骤2的情境练习中,既有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设计,也有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设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随机点名软件,保证每个学习者都具有均等的机会。此外,课堂中的不同任务应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每一个任务都为下一个任务做准备,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延续和发展(康艳,2011:70)。

四、任务表现

任务的表现也就是任务的开展。任务的表现是指学习者学习新语言知识后,运用所学新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使用阶段,目的是引导学习者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所定义的结果(鲁子问,康淑敏,2008:79)。任务的表现是整堂课的部分,因为教学任务是否设计得合理和可行,以及教学准备阶段是否充分都将在任务表现过程中一览无遗。同时,因为任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选取最能有效地让教师能够掌握学生掌握情况的任务表现形式就尤为重要。

笔者在之上所提供的名词性从句这堂课上,笔者在任务表现上首先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借助多种多媒体方式将学生习作展示出来并邀请学生上来对这些句子做出评价。

教师选取多种任务表现方式相结合不仅仅是响应任务型教学法所提倡的合作学习和师生和谐共创的原则,更是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的高级思维形式(王宝印,2008:18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习语言的过程时发展思维的过程(王宝印,2008:181)。教师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空间允许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看法,进而逐渐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五、结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二语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它倡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活动和学习材料,既要求任务呈现具有目标性,有可行性,并能激活学习者对完成这一任务的d趣,也要求教师也任务准备阶段紧扣任务有梯度、合作学习、师生和谐共创教学生态环境,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还能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任务的呈现再到任务的准备最后过渡到任务的表现,这是包括笔者在内的一线教师觉得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2011,《英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左焕琪,2007,《英语教学的新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鲁子问,康淑敏,2008,《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王宝印.,2008,《循环式素质英语教学法》,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5) 王颖,2012,《 英语教学中反馈研究:理论与实践》,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篇5

解释学又称为“诠释学”,解释人们如何理解,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认识”问题,是对意义理解与解释的哲学研究。多数文献把解释学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三次转向的解释学理论:

第一次转向是“圣典式”的理论方向。这种解释学流派以19世纪哲学大师施莱尔马赫等人为代表,是方法论导向的解释学。在施莱尔马赫看来,解释学的目的是寻求文本及作者原本意义,即初始意义。他认为,文本和意义之间必须一一对应,不应有分歧,要利用合理方式追求最原始的理解,消除误解。狄尔泰等人则进一步认为,在各种真实场合中,不同读者必然会对同一文本会做出差异化的理解,这就需要他们反复阅读文本,从各种理解中甄别出最符合作者的“原意”,形成解释学的良性循环。解释学的这次转向,确立了解释学的独立的和一般性的学科地位。第二次转向是“社会文化式”的理论方向。以迦达默尔等人为代表的解释学派把解释学从方法论带向了本体论,反对施莱尔赫马等人的传统解释学观点,注重世界经验和生活实践。迦达默尔等人据此认为,人是社会的人,无法脱离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既然文本是从过去的时代流传下来的产物,作者的原意便不复存在,因而不同时代的读者总是带着所处社会的滤镜理解语言文本[1]。解释学的社会文化转向对于第二语言学习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尤其是成年学习者在理解目标语文本时总是带着母语文化的预设,他们在学习目标语会受到本族文化的干扰。第三次转向是“创生式”方向,也是后现代的方向。德里达和罗蒂等人认为,读者们既不应追求文本与意义的一一对应,又不应刻意追求原意,而应从自我出发,创造性地解读出更多意义。在文本的解释中,“作者已经死去”,读者成为主体,他们在无休止的语言理解活动中感受到语言的乐趣,释放创造力。在读者的理解中,每一个文本细节都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能使文本意义得到新的诠释。创生式的解释学流派鼓励偏见的存在,包容多元的理解。

作为一种诠释世界、解惑答疑的辩证方法和“元”的理念,当代的哲学解释学对各个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人文和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基本命题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冲击。在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界,修辞学、文学翻译、跨文化交际、批判语用学、叙事分析、语言与认知、语境理论、隐喻理论、阅读教学等各分支学科利用解释学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尝试,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哲学理论平台,阐明了解释学在语言学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2]。

二、解释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

整个解释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理解问题,而第二语言教学正是以实现学生的语言的理解为旨趣。所以,解释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不可小觑。这里我们可以从八个方面探讨解释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中的指导问题。

1.解释学有三种理解观(圣典式、文化式和创生式),这三种理解观可以看做是三种典型的二语教学模式。首先,如果教师掌握对教材的解释权,就会出现单一的“圣典式”理解,这是传统二语教学的化身;如果师生试图以当代文化为桥梁解释语言文本,就会出现“文化式”理解,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导入社会文化;如果学生对教材的解释权强于教师的话,就会出现“创生式”理解,这就促成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语言教学模态。这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灵活运用好这三种模式,值得第二语言教师思考和实践。

2.多数解释学流派认为,社会人文学科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逻辑,多采纳质性的方式解释貌似纷繁而无规律的社会现象。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除了借助统计、调查和实验等量化方式探索精确的程度与多少之外,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人文学科的研究路子,注重整体和定性的解释方法。作为当代人,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数量化的研究方式,另一方面要承认在二语习得中,个人差异和社会因素是必须予以解释的变量,完全依靠调查统计不能真正考察这些复杂可变的社会变量要素。所以,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者应该推进定性的解释方法,多利用访谈、案例、日记和行动研究考察和解决第二语言学习的问题,帮助二语学习者从整体统一性上和个体差异性上“理解”第二语言的文本,学好和用好第二语言。

3.解释学认为,理解者应该抛开社会文化与历史偏见,持不偏不倚的态度甄别文本资料[1]。这对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是有启发意义的。社会文化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影响因素。学习者只有抱着对“目标语的文化”的理解态度分析,才能促进二语习得中跨文化的正面影响,弱化负面影响。那种“居高零下”或者“自贱形秽”的文化学习观念,显然不利于客观地理解目标语文化。教师在鼓励学生主动理解第二语言的文本的同时,应提醒他们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之上,适应二语文化,排除干扰因素,避免文化休克。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历史研究,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一些顽固理念及偏好经常让我们对历史进行刻意的“筛选”,只选择顺从于自己观点的研究事件,这既不唯物又不辩证。二语研究者应摒弃这样的思维,对历史文献进行科学的比较,有意识地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框架,正确认识学术的斗争史,动态地看待历史研究,勇于直面应对其他研究者的“噪音”,以便更好地理解当前二语习得领域的实际问题,更有力地解释二语学习矛盾。

4.解释学“创生说”认为,随着历史、人文和风尚习俗的不断沿革,后人越来越难以完整修复和还原文作者的想法和宗旨,因此,读者没有必要揭示文本原始意义[2]。莎士比亚的一些作品每隔十年,便会在好莱坞重新拍摄,原因在于莎士比亚的原意难以揣摩。文本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对作者和读者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衡量的过程,需要读者们不断想象、推测和创造。鉴于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扮演起行动研究者的角色,一边教学一边总结学生对于目标语文本的创造性理解能力,依据教学经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并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假设和验证的技能。

5.解释学认为,读者在进行理解活动时应该不断地调整认知方法。对于第二语言的教师和研究者更是如此。“教学实践”是特殊的“教学文本”,二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的文本中深刻理解二语习得规律和实质所在,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改进教学实践的方式,提高“教学文本”的质量,提升教研活动品质,以求得各教研活动环节的和谐与有序。教学的文本是研究者的研究文本。二语习得研究者应认真理解存在问题的教学文本,改进研究方法,增强研究效果。

6.现代解释学把文本意义放在第一的地位,认为文本符号是为意义服务的[3]。我们应该遵循解释学的这个观点,把目标语的交际意义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了解和解释语言表层规则背后的深层意义,为改变不合理的二语学习现象提供哲理和方法依据。同时,我们还应该把第二语言的学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并放在一定的情境中加以综合考察,努力推广学科的双语教学,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

7.现代解释学把读者视为主体。解释学“创生说”反对照本宣科,以期创造性地解读二语习得理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阅读者为出发点,尊重读者,以他们为主体。第二语言研究者们可以运用解释学的读者主体观,利用情景法、游戏法、全身反应法等形式活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解读目标语的动机,主动对文本进行理解、吸收、接纳、修正和创造。

8.现代解释学认为,除了读者,文本本身也是“主体”。表面上,文本静默无声,但是鲜活的“文本”就像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坐在在读者的面前,徐徐道来。鲜活的文本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和作者“相向而坐”、“促膝谈心”。可见解释学所认为的“文本主体性”是以“读者主体性”为基础的,存在于读者的心理感受中。因此,二语教学的教材文本的设计思路应贴近学习者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喜好,图文并茂,净化学生的心灵,这样,教材才能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成为他们心中的“主体”。不能成为主体的教材文本是不成功的文本。

三、反思

为了促进学习者充分而有机地理解语言文本,二语教师和研究者首先要利用解释学的各种方法把握和熟悉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理解机制。这需要教师和研究者通过亲身的感受、接触、倾听领会学习者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和认知规则。教师和研究者必须注意到,“文本的理解”涉及一个双重角色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以,解释学要积极关注语言文本与学习者的关系,尊重二者的主体性。其次,我们应利用解释学打破二语习得研究的实证方法过分主宰的局面,为第二语言研究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并消除不同研究方法的对立状态。再次,在尊重语言语篇原意的同时,我们应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想象力,结合所处语境,创造性地理解语篇。由此可见,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在解释学方法的指导下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对此,第二语言的教学有必要进行如下改革:第一,教师必须自觉改变单调的语言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加大师生对话力度,引导学生主动交际,自主会话,创设真实的对话情境,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法,推进语言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中解放学生的口、手和脑,加深学生对语言文本的理解。第二,教师应设置语境,鼓励学生用目标语创造言语,推动他们自我解释文本,改变语言文本的机械认知。第三,学生应在语言跨文化交流中,实现对目标语全面的理解,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第四,研究者、教师和主管部门,三头并进,促进语言教材的改革,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编订文本内容,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教科书,把教科书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解释学方法不是全能的,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把解释学的方法与其他语言教学和研究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而融合的方法视界。

参考文献:

[1]陈琴英.论解释学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个新视野.龙岩学院学报,2005.23,(2):126-128.

篇6

汉语拼音教学是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汉语教育重要的研究对象。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几年来,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绩。汉语拼音教学内容丰富,要提高汉语教学质量首先要重视汉语的拼音教学,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

目前汉语拼音教学方面有两中不同观点,一种认为,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是辅助识字和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习普通话,教学要求要求低,教学时间要短;另一种认为,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帮助阅读,识字,写作,帮助学习普通话,帮助操作电脑等。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在普通高校汉语教学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也应该适当提高,应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汉语拼音。这一点在汉语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当前在推广教学汉语拼音方面,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拼音教学的方法问题,凡是能较快地让学生直呼音节,阅读拼音小报和注音读物的拼音教学法,就是我们需要的新教法。大多数教师重视声母,韵母及音节的教学,训练的形式多样,且收益显著,却忽视了同等重要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的教学。《汉语拼音字母表》作为汉语拼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对其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方能为今后的汉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汉语拼音字母抽象,难学,难记,学习汉语拼音,就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教起来也非常吃力,因此,我认为课时安排上应有足够的课时量,应让学生先学抽象可识的基本汉字后,再开始学汉字。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汉语拼音兴趣,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汉语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如何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汉语拼音教学的能力,是目前提高汉语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现实问题。通过学习,调研,我认为,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能让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丰富教学,突破难点

丰富多彩的汉语教学活动使学生远离了拼音的单调乏味,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陶治情操,学会学习。但是由于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差异,总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拦路虎”,学得比较艰难。所以作为汉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教学方法灵活掌握,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

2 a,o,e四声的交序认读

a,o,e的四声是学习单调韵母的开始,如果打好这个基础,其他韵母的四声就不成问题了。学生在发音时容易将第二声读过头或者第三读不到位,还容易混淆第二和第四声的调号方向。因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①示范朗读。教师应该给学生们做准确的示范,让学生看清口型,听清发音,然后模仿读,反复读几次,直到正确为止。②直观演示。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来引导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四个声调像什么,在引导学生编训口溜读记。如:“汽车平走???,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上坡有下坡aaa”等等。③游戏趣味。教授新课时,可以采用的游戏方法很多。比如,采蘑菇,拔萝卜,摘苹果,猜一猜,找朋友等。尤其是在复习巩固时,更要的多使用,而且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游戏,以加强学习效果。④不断巩固。复习巩固一定要专门安排一节课来上,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进行,如课前一分钟,课尾一分钟,课后一分钟,回家几分钟,这样的复习既有趣又有利于记忆。

3声母跟韵母的准确拼读

从b,p,m开始,学习声母和韵母的拼读。虽然进行了示范,也学习了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响长,两音相连猛一碰”,“声轻介快韵母响”,但是少数学生还是无法准确地拼出音节来。主要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①漏声母,如b和o拼成“o”,zhi念成ji,chi念成qi, chang念成 qang等等。②换声母,如b和o 拼成“mo”。③换韵母,如b 和o拼成“ba”。④三拼音节漏介音,如“lian”拼成“lan”“lǖ”拼成“lū”,“chi”和”zhi”等词的发音不准等等。发不出正确的音时,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改变错误,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掌握方法,反复训练。除了教给学生拼读规则以外,还可以教学生这样一个方法,快速地把声母韵母两个音连接起来,连续几遍,一遍比一遍快,最后自然而然地发出整个音节的读音。

4 融入生活,实现双赢

篇7

一、教学方法理论阐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养任务而进行理论和实践认识活动的途径。笔者认为,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的办法、措施、手段的总和。

(一)教学方法的内涵

教学方法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任务指向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传递信息与学生接受信息的桥梁,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交往过程。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教学方法的特征

在笔者看来,教学方法的特征主要包括结构特征、层次特征和性能特征。不难看出教学方法是一个大的体系,那么构成这个系统的逐个的特指的教学方法就是其的组成元素。教学方法不仅要注意教师传递知识的方法,而且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教与学的辨证统一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双边性。

(三)教学方法的特点

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的多样化,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发展;教学方法具有相对性,一种教学方法,也许可以有效的运用于一种教学任务,却对于另一种教学内容是达不到完美的效果的。

二、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以及变革的影响因素很多,诸如英语课程、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等。

(一)教师因素

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的个性特质,同的英语教师,具有不同的特质,那么她们也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师自身的特质包括,例如其对课堂教学权力的把握、其自身的情绪调控能力等。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权力的把握尺度直接决定着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如果对于课堂教学权力是持绝对占有的观点,那么此教师更偏好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学生因素

每个高中学生在学科学习上都呈现出风格?异的特征。不同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很多方面都是存在巨大的差异的。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寻求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的教学方法,这就必然离不开教师对于学生各项维度的考虑,关爱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所以,高中学生也是制衡高中英语教师变革、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的重要祛码。

(三)高中英语学科的评价机制

面对高中新课程的要求,过去那种只是一味强调单向传递课本知识的“背多分”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确要进行彻底改革了。回过头来,没有任何人敢在整个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未做出变革的背景下,去“一意孤行”的“忽视分数”,“盲目”的追求教学创新。也就是说,教学的改革永远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止步不前,只因教育评价体系 “一切看分数”。因此,在对高中英语学科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评价机制上,我们仍需走一条很远的变革之路。

三、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方法变革的建议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其的变革是一个纷繁而系统的大工程。要想有效地变革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打破高中英语课堂的桎梏,达到课程改革所期待的目标,必须从对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师教育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等因素着手。

(一)转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

要变革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变革是现行。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与时俱进,不得到适宜的转变,一切外界的客观变革都等同于形同虚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秉持传统的观念,以教师自我为中心,完全的话语霸权。教师需要接纳与逐渐尝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而富于个性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的有效的学习营造条件与氛围。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因为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自信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高中英语教师教育理念的变革可以认为是高中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场攻竖啃硬的战斗。

(二)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变革

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组织贴近生活、社会的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创设和谐的英语情景和氛围;构建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态和语言,多用激励、肯定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英语能力。

篇8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丰富词汇;表达能力

我是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外,我还努力探索幼儿教学方法,特别是幼儿语言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要想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水平 ,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真正将幼儿当做学习的主体,“以儿童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这样的教学效果才好。其次,要加强自身的现代教学理论学习,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建立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教育观念。再次,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帮扶、讲座、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激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

要使幼儿能够流利地运用各种词汇和别人交谈,就得先让幼儿积累一定的词汇。而语言是人类的生活交往的工具,同时也源于生活。针对幼儿生活经验不足,词汇量少的情况,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激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比如:早上我提前到幼儿园,站在门口接小孩,当有家长送小孩来时,我就会提醒小孩向老师问好:“老师早上好!”我也马上回应:“某某小朋友早上好!”并及时表扬到:“乖,会向老师打招呼啦。”小孩离园时,我同样要求他们向老师告别:“老师再见!”这样,小孩非常高兴,说话的积极性就来了。

三、在生活的实际环境中学习语言

最初到幼儿园时,许多小孩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在每天的晨检中,我就先用普通话点名,让小孩熟悉自己的名字,又熟悉别的小孩的名字;小孩在表演前,我要求小孩必须在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和班级;当小孩用餐时,我要求他们学会说:“老师,我想盛饭,我要吃菜。”当小孩想上厕所时,我要求他们学会说:“老师,我想小便(大便)。”当带幼儿去户外活动前,我都会讲一些活动安全要注意的事项。我用编顺口溜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安全注意事项。如:边下楼梯边教小孩说:“小朋友,下楼梯,慢慢走,不推挤。”午睡前,我又教小孩学说:“小朋友,睡午觉,安安静静不吵闹。”久而久之,小孩词汇多了,说话的积极性提高了,语言就丰富了。

四、利用玩具进行语言训练。

平时我利用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让他们进行讲述。我会跟小孩一起玩,边玩边引导他们说话,主要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如:“某某小朋友,你想拼什么?你怎么拼?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拼好没有?像什么呀?漂亮吗?等等。”在我的提问下,小孩一句一句地把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图,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五、利用角色表演进行语言训练

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进活动之中,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创设亦真亦幻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一个融教育与情景之中的多角度的语言环境。例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请客》,我请几个小朋友排练好小话剧进行表演,让孩子们观看,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引起幼儿的浓厚兴趣。表演的孩子学会讲台词,观看的孩子也听懂了台词,这样,孩子们很容易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然后学起来就显得轻松愉快多了。在基本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表演的兴致很高,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这种表演情景的教学形式远比枯燥的讲解更能吸引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化静为动,让幼儿在愉快的表演中学语言。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言教学训练

篇9

英语浸入式教学师资力量全面普及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偌大的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国家间的竞争在于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于教育的竞争。而世界要交流就需要语言的相同,毋庸置疑,英语成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而英语到底应该从多大开始学习,受到了很多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那么,孩子们到底应不应该早早学习英语的,专家称只要找到一种适当的学习方法,将事半功倍。

幼儿英语的浸入式教学,是指在幼儿园里开展的英语浸入式教学,也就是说,幼儿园每天选择半天或者一个周的几个全天时间里,幼儿被“浸泡”在全英语环境中,教师用全英组织各项幼儿的活动,进行各领域的活动,当然,环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由教师完成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

一、学龄前儿童学习英语的理论依据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对于学前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最有影响和说服力,对于幼儿发展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幼儿发展观正好对幼儿英语的学习产生影响。他认为,“语言在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在社会交流中习得语言符号,幼儿具有意图解读和文化学习这些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认知技能”。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关键期培养语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法的优点

(一)利于有效地学习母语和英语

第一,幼儿期是儿童潜能发掘的关键期,所以幼儿早期学习语言的潜力大,这个时候学习多种语言也是不成问题,但是鉴于幼儿童年的压力不能太大,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母语的课程和活动还应该是主要的。幼儿园英语浸入式的开展可以安排每天的一个上午或者下午,时刻保持一种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状态,有利于儿童在丰富的英语浸入式的活动和环境情境中学好英语和母语。

第二,幼儿英语浸入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促进幼儿学习英语。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是“浸泡”的方式,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教学工具始终贯穿于各类学科和各种活动之中,尽可能地使幼儿接触英语的机会大大增多。

(二)培养幼儿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能力

鉴于英语浸入式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是一种完全“浸泡”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和活动,而且英语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用来设计其他各个领域的活动,这种情况下幼儿可以不断的在教师的引导下习得英语,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种思维方法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笔者有幸跟随导师进行幼儿英语浸入式课题组研讨活动时,惊奇地发现,这些实验园的幼儿对于幼儿英语浸入式有着极大的热情和主动,不管是上观摩示范课,还是日常的浸入式活动,幼儿都活跃的、迫不及待的表现自己,主动发言,勇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这都是很值得我们幼教工作者欣慰的。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幼儿英语浸入式较其他教学方法有着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幼儿天生的不安分和好奇被吸引了起来,而且,全英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没有了压迫感,都很流畅的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就敢于充分的展现自己。

三、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弊端

幼儿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学习语法、单词、句子,最主要的是会说,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无法帮助幼儿流畅的说出英语的教学方法。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只是过于死板、生硬,是为了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忽略了英语作为交际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的作用。它遵循的是“物体―中文―英语”的三段式教学,这是一种在脑海里进行翻译式的学习方法,如果用这种方式教育幼儿,就不利于幼儿形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能力,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愿望,也会在模仿死记的循环往复中破灭。

总之,自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问世,经过专家和学者不断研究和论证,和其他的英语教学方法相比,英语浸入式以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值得大家去继续完全和研究,应该尽量普及,让更多的孩子在好的方法引导下学习。尽管我国在幼儿英语浸入式这一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我们确实缺少的幼儿英语的学习环境,我国的幼儿英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承担全面普及幼儿英语浸入式这种教学模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事实证明,英语浸入式教学是一种目前最符合儿童学习机制的教学方法,值得在我国有条件的幼儿园推广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

参考文献:

[1]蔡晓丹.提高幼儿圈英语浸入式教学中教师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幼儿教育,2010,(04).

[2]丁国旺,宋正国.彻底的认知功能主义语言获得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23(01):38-43.

[3]方俊明.儿童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认知发展[C].强海燕,赵琳[A].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4]高晓妹.幼儿园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98.

[5]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比较教育究,2000,(04).

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表达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142-01

人的一生中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在集中在上小学以前,也就是说幼儿阶段是人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给幼儿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开发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多年的幼儿教学工作为我提供了研究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舞台,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创设宽松快乐的环境,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几岁的孩子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幼儿教学中要时刻给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心情舒畅,没有拘束感,这对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给幼儿创设宽松环境。一是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二是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比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利用儿童文学作品,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的教材。这其中不乏儿童读物,比如,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漫画、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是幼儿喜欢听和喜欢看的。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文学作品的内容,这样能更好的训练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主题活动,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主题,让幼儿围绕主题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这能有效的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题训练法可以从幼儿的知识经验入手确立训练主题。比如,进行关于“夏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夏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夏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夏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夏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还可以从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来确定谈话的主题,比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

四、儿在集体交往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之间的游戏和活动是训练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的舞台。儿童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他们之间的交往是随便的,也是最宽松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实际上,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主动构建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若刻意对幼儿语音、词汇和造句语法进行简单训练,是不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违背了语言的本质功能――交往功能。而幼儿之间的交往正好符合语言的本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