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篇1

一、学前教育必要性

(一)为了迎合时展进而提出的必然要求

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学前教育的发展进步是整个时代的必要要求。从微观的角度来讲,伴随着我国当前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在这一前提下,就形成了当代社会整体对学生教育质量的密切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在这一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教育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而存在,更是为了改变孩子自身的命运的有效方法,所以“孩子的教育绝不能输在起点”就成为了广大家长教育核心,尤其是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受到了诸多家长的青睐[1]。由此可知,当今时代下广大孩子父母在幼儿的学前教育上是毫不含糊的,不断的在为孩子寻找更高的教育质量平台,就是为了保证自家孩子能够在幼儿时期奠定未来学习的坚实基础,帮助自家孩子能够在未来的教育成长中超越其他孩子,并期望孩子能够因为学前教育的优势从而为今后人生做一个优秀的开端。那么不难感受到,在这个时代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发展一定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

(二)是孩子生理特性认知的必然要求

在教育的实际层面来讲,原始传统的教育概念中并没有“学前教育”这一观念,而从6岁才开始的小学教育内容中并没有针对幼儿自身的生理特性进行教育的课程安排,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就会将孩子的生理特性最佳接受教育时期错过去了。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大部分人都已经充分的意识到孩子在0到6岁期间不应该成为教育的空白盲点,恰恰相反,该段时期应该成为更具关键性与有利性的时期[2]。由于孩子在0到6岁期间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敏感,所以将这段时期的时间掌握好对幼儿生理特性认知的学前教育重视程度,对孩子自身的发展一定会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孩子人生基础教育中的学前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接受的教育对孩子自身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的质量低下,势必会影响到孩子进入小学后的教育成果,更严重的是会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丧失掉学习的足够能力以及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意识。只有将孩子在幼儿时期的生理特性最大程度的利用出来,才能将学前教育左右能够发挥出来,从而将教育基础和学习能力问题在孩子身上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最终为孩子在今后的教育阶段中奠定基础。

(三)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要推动要求

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就是针对于学前教育的建设与发展。那么,想要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就必须将学前教育自身的质量与时效性进行质的提升,进而才能将孩子未来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教育中的质量与效率起到间接促进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促进孩子的学前教育也就是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的发展进程[3]。其实学前教育的发展,在学前教育领域发展中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带动因素。其不但将学前教育相关专业人士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提升,带动了一系列的相关联产业的兴起,还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社会就业生存岗位。学前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的社会事业,我国国内的诸多幼儿教育场所都在伴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得到了增设,相关机构的办学规模也是逐渐的拓展开来,幼儿入园难问题解决的同时又明显的将更加多的就业岗位面向社会供应出来。在这一发展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效率支持,不仅能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脚步,还会将教育公平性的差异逐渐缩短,可谓一举多得。我们也能够从中总结出,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对于当今现代社会的发展促进推动,是一种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对于幼儿的实际心理及生理特性进行有效掌握

从教育的本源上来讲,学前教育与教育领域中的其他教育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对象的不同。学前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指0到6岁左右的幼儿,该阶段的孩子大部分具有独特的心理及生理特性,该种特性主要在孩子的活泼好动、好奇爱问、模仿意识强、具体形象认知以及无意性这五大方向上展现出来[4]。根据这五种独特的特性,学前教育也要随之总结出相关的教育特点。其不仅要求学前教育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特性进行实时掌握,还需要教师据此将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可靠的教学安排设计有效制定出来。例如:面对幼儿学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孩子活泼好动特性,拥有该种特性的孩子多数都爱动不爱安静,这种情形下,教师想要将教学内容进行传递,就绝不能够让幼儿一直长期处于枯燥重复单一的活动中,所以,幼儿教师就必须要将教训也活动安排的更加多样化、趣味儿化。幼儿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在最大程度的将幼儿本身的兴趣与吸引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面,让幼儿的思维跟随着教师的引导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幼儿的学前教育质量进行阶段性的提高。

(二)让孩子智力与能力双向开花

在我国目前阶段的学前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幼儿教师往往只注重幼儿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有效提升,直接从主观上将幼儿的行为能力培养的机会扼杀掉了。这种畸形的学前教育方向主要是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的,好在当前社会中诸多的教育学者已经严重的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的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一个人的智力高低,是由先天拥有与后天培养共同组成的,0到6岁的幼儿阶段是智力培?B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对于幼儿的智力能力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启蒙引导。在当代的学前教育工作展开中,幼师需要将幼儿的记忆、联想、创造等多种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有效培养。当前最为常见的就是“读图”教学方法,幼师将模型、图片等教学用具指导幼儿进行观看,并引导其进行思维联想,在将幼儿自身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出来的同时辅助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美好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另外,在行为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教育内容对于孩子今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力。教师可以在生活上培养幼儿爱卫生勤洗手的习惯,学习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思想上培养勇于担当的意识,从而让幼儿在学前教育时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提供无形的助力。

篇2

关键词: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41-01

一、引言

作为人们一生教育的开端和基础,学前教育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学前教育在促进幼儿早期身心健康发展、为更进一步的教育奠定基础、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等方面作用是无法被取代的。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广实施,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水平,成为了当前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资源的提供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突显,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入园难、入园贵的情况。虽然相较以前而言,学前教育逐渐地被社会和人们所重视,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学前教育在我国的普及率仍然是处于其他各个阶段教育的普及率之下,同时也落后于世界上其他相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尤其是我国的农村学前教育,其状况更是令人堪忧。学前教育作为体现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一项民生类工程,逐渐地被政府及相关管理人员提上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十,以及于2010年7月29日正式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都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成为了社会、政府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共同需求。

学前教育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并学会与之共处,实现幼儿身体发育和机能完善的协调发展;二是能够较好地调动幼儿感官和语言发展,使幼儿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三是有效促进幼儿思想品德的养成,促进幼儿的情感和性格的培养;四是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审美观,为幼儿将来进一步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的具体措施

1、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的前提。根据我国提出的相关教育规划,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可以概括为“加快实现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这是一个相对中长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亦即“到2020年,全国要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若将其再进行细化,可以将其这个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分解为较短期的目标。而这些具体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制定,则要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状况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重点要提高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率和教育水平。

2、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形成有效的保障措施。从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应当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重点和难点是实现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普及,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改革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职责,形成强有力的实施保障体系,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快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不匹配的问题。

(1)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的职责。在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的实践中,要坚持政府主导的主要思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要包揽一切,政府主导的主要职责表现在发展规划的制定、财政的投入、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制建设等方面。同时,针对不同级别的政府,其所应该担负的职责也应有所不同,例如中央政府更应该加大其在发展规划、财政投入方面、法制建设的职责,而地方政府则更应该加大在师资力量的培养、学前教育具体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的职责。

(2)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学前教育的发展普及,离不开财政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应该以政府公共财政为学前教育办学的主要力量,同时以城乡对接帮扶的方式解决一部分的问题,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力量进行联合办学或者民间办学的方式,协调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学前教育资金紧缺的情况,促进我国,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3)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相关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虽然近些年来民办幼儿园弥补了公办幼儿园缺乏的不足,但是相较公办的幼儿园,民办的幼儿园其在办学理念、办学质量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天缺陷。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出面主导制定相应的办学规则和考核制度,对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办学内容、行为规范、幼儿园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对相关的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和指导,引进社会各界力量对民办幼儿园进行监督管理,各个方面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奖惩,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3、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是与日俱增,因此农村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了我国学前教育整体发展和普及的瓶颈所在。因此,现阶段,我国应该把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的重点放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加大政府主导的力度,以新农村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在农村乡镇建立中心幼儿园,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实现公办、合办、民办等多种方式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助力我国整体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叶 梅.张 鹏.爱心传承托起未来 信息化建设促进发展―访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园长李建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2)

篇3

关键词:学前教专业;合唱课;必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是我校各专业中师资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设施最齐全、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专业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现有在校班级43个,在校学生近2000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突出艺术特色,走多能一专培养路线,确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跳、画、说“五项”专业艺术全能,而歌唱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一、我校开设合唱课的现状

在我校的音乐专业中开设有合唱指挥这门课,但在非音乐专业(如学前教育)中却没有开设合唱课。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只开设了声乐课,我认为在声乐课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可以将合唱课教学添加进去,两者并不矛盾并且有很大的关联,而且我校在大学生艺术实践当中有很好的合唱演出实践平台。

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合唱课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合唱艺术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经典优秀的合唱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的高尚人格,修正其错误的价值观,使其对于真善美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学生生源相对复杂,有的来自贫困农村,有的来自繁华城市,学生间的性格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觉得被人瞧不起,思想负担重,甚至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由于在开展合唱实践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争取获得更多的登台表演机会,还要求在排练过程中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尽快完善自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心,使他们在面对困难之时敢于挑战,敢于表现自己。

(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训练,高校合唱课堂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当今,流行音乐风靡市场,再加上商家的大力炒作,各种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成为青少年追逐的热潮,流行歌星和流行歌曲的名字随口即来。而对于艺术歌曲接触较少,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优秀的作品被抛之脑后,演唱艺术作品的机会少之又少,更感受不到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学生在合唱作品的排练过程中,能够接触和了解更多的艺术家及优秀艺术作品,而合唱的和声共鸣演绎、创造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使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促进自我感情的抒发,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表演形式,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增强集体意识的作用。合唱作品的完美表现来自于全体队员的团结、合作,这就要求合唱队全体成员建立共同的目标并保持一致,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必须从整个歌曲的内容出发,即使自己有独特的嗓音,但为了使整个合唱曲优美动听而必须努力控制自己的嗓音,以保持与整个团队的融合,这就是合唱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然而要更好地保持集体的融合,这就要求合唱队员之间达到心灵与感觉的默契,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表演形式,自然要求很多人来演唱,这就要求每次排练全体队员都要按时到场,如果有人不能准时到场就不进行排练,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并能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得以保持。另外,由于合唱队员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各自的基础、条件不一,难免在排练中出现进度不一的现象,进步快的学生易产生情绪,总觉得“陪练”是在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通过合唱排练、演出,学生会逐渐地意识到作为合唱队员,虽然缺少的是独唱演员夺目的光环,享受不到个人的荣耀,而拥有的则是“共同的目标”,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只有通过团结互助、友好合作,当集体的力量一旦爆发,将会达到震撼的效果,感受到大集体的凝聚力和温暖。

(四)陶冶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对于群体思想感情表达,合唱是一种最具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美好情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歌曲《歌唱祖国》深深地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无尽情思;《保卫黄河》激情、豪壮、宏伟的歌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体会到革命青年为振兴中华而投入到保家卫国的热浪中,对他们树立远大目标、成人成才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让我们荡起双桨》让他们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通过实践表明,合唱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对学生美好情感的发展、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合唱课实施的途径

(一)以学前声乐课为载体进行合唱教学训练。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声乐课程是这样开设的,一年级为集体大课,二年级为8个人的小组课。声乐课是合唱课的主要载体,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合唱课有如下困难:如师资问题、学生的学习课时问题等。解决办法:其实有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声乐课上进行合唱课的渗透训练。在声乐教学时在教学计划上做出调整。第一,教会学生基本的发声技巧和作品处理。第二、声乐教师在集体教完一首声乐作品的时候要考虑到合唱教学的因素。这样做的目的和声乐课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一样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声乐教师合唱教学的能力。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合唱队伍的良性发展,取决于指导教师对合唱训练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合唱队员歌唱能力的准确了解;取决于指导教师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事声乐课教学的教师除要求具有坚实的声乐教学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合唱教学能力,声乐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在具备合唱教学和排练能力这样会更好。学校应积极推出合唱示范课、研究课,强化教师的合唱训练专业技能,为教师顺利地开展声乐及合唱教学等创造条件。

(三)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实践演出提高合唱水平。在我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学院的合唱比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通过这个活动能够更好营造学校的艺术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还有大学生艺术节,组织学生观摩合唱演出及各种音乐表演活动,也可以邀请音乐专家现场指导排练,讲解合唱艺术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合唱水平。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锻炼的广阔舞台,组织有效的训练和丰富的音乐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走台、彩排、演出等对克服恐惧心理也有所帮助,更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演出机会增多,不但开阔了眼界,也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体验及感受。

四、结语

合唱活动则是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最易于普及的艺术教育手段,是实现素质教育宏伟目标而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广阔平台。在高校中开展合唱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切身体验艺术的魅力;在合唱活又行泄内在的情感,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素质全面提升,更能培养其美好情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团结精神,增强其自信心;因此,在我校学前专业中开设合唱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湘著.《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7月第五次印刷.

[2]伍经纬,伍蔓菁.《浅析音乐与音乐美》,《艺术教育》2007年第07期.

篇4

【关键词】中学 情感教学 爱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24-02

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热爱学生既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又是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教育手段和力量。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不但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而且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

一 中学生更需要爱——实施语文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统一。余霞教授也提出:“情知互补是最优的教学模式。”

中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许多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爱。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

第一,他们中的很多人父母都外出打工,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样的教育环境使得他们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缺少父母的悉心照顾和关爱。

第二,一部分学生因父母的教育方法更多地表现为责骂、批评等,让学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最终使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十分紧张,甚至对立。

第三,一些离异家庭的学生,由于缺失爱,无心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

2.学校方面

由于中学阶段学生忙于学习,陷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而且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平时经常违反纪律,因此,得不到教师的喜爱和关心。

3.个人方面

他们有的由于学业多次受挫,经常遭受父母和老师、同学的打击与歧视,学习上产生习得性无力感,因此自我放弃学习。于是,将兴趣转为在外结交朋友,这样更是分散了学习,于是恶性循环,学业更加困难。

由此可见,中学生由于情感教育投入不足,无论来自家庭的还是学校的教育,都远远满足不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应给予的正确的引导和真爱的投入,致使他们心理发展不健全,存留许多难以根除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以和平、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其自我价值,激发其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二 中学语文教师的情感教学观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借鉴名师经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用真情唤醒真情,用爱心培育爱心,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让中学生感受到爱的暖流,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1.更新教育观念

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他从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以“真诚、尊重、理解”为内涵和特征的情感教学理论,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死板,不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让学生乐学的关键,能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掌握知识,在发展智力的同时使情感也得到发展。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只有当教师、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与学中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情感教育的学生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即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学习各种学科,并达到掌握程度。由于中学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败经验较多,造成了学生习得性无力感的产生。只要我们及时帮助他们逐渐减少失误,并多提供成功的机会,多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应该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只要给予恰当的条件,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中学语文教师更应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并把握好爱与严的尺度,因为教育需要爱,更需要爱的智慧。

3.建立正确的评价观

情感教育的评价观认为,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而不在于选优汰劣,给学生随意“定性判刑”。因为,情感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多采取激励性评价,多给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

4.扮演不同的教师角色

篇5

一、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的有利条件分析

体育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门身体语言的艺术,更是多元化教育的直接传播者。运动员为了完成一个技术动作,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反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方面的挫折,如果选择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只有坚持才能在逆境中寻找前进的方向,尝到成功的喜悦。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同样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困难,如果方法得当,中学生在参加锻炼的同时就会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堂是对中学生实施逆境教育的最佳场所,中学体育课堂内容丰富,上课形式多样,受到广大中学生喜爱,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实施逆境教育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中学体育教师是逆境教育的实施者,同样也是逆境环境的创设者,中学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体育课堂的特点对中学生实施逆境教育。比如:体育教师帮助受挫折的学生找出原因,如技术动作不正确、练习方法存在问题、缺乏刻苦精神或存在学习的心理障碍等。对这些加以分析,重新制定锻炼计划,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勇于向上,敢于拼搏,战胜挫折,这样就能逐步培养中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的必要性

1.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是体育竞赛最为突出的特点,而好胜心理正是中学生鲜明的特点。体育游戏、竞赛、运动竞赛、各种测试与评分等都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了大量的锻炼机会和良好的条件,动员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展现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竞争能力。

2.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有利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总是给学生出“难题”,设“障碍”,树立“对手”,制造出适可而止的机警环境,及时通过学生的表现、表演、评比、测试等形式,诱导他们向难题、障碍、对手挑战。让学生受到心理冲击之累,实实在在地感受挫折体验。比如:在投篮过程中,增加投篮的距离,缩短投篮的准备时间,使学生在不适应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这一过程时间长短不一,学生会出现信心不足,动作变形,甚至厌倦锻炼等因素,这时教师应发挥出主导作用。当学生练习方法不当时,教师应教给技巧,监督其继续前进;如果学生产生厌倦,教师要鼓励他们要锲而不舍,直至最终取得成功。在磨练中,使学生学会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难和挫折,理解和运用体育的辨证法则去迎接新的挑战。可以说,体育教学内容,不乏逆境教育的素材,体育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又使这些素材十分生动和直观。根据学生对他们所能承受的“度”,只要运用时机得当,就可能取得比其他任何教育方法难以取代的作用和良好效果。

3.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提高。根据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项练习,能培养中学生广泛的社会意识、塑造性格、改变气质、提高能力。同时也能改变他们个性的形成,在参与和逃避、个人和集体、循规和投机的种种矛盾中,培养他们坦荡开放、光明磊落的道德品质。在激烈对抗、面对对手与困难,在成才与荣誉面前,在挫折与失败时,教会他们学会冷静,容忍和理智以及适应环境的协调能力。由于体育课程有灵活的结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教学空间、教学时间,教师就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注入与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发生改变和出现逆境时,能控制自己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培养坚韧的毅力等个性心理素质。

4.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行为方式的心里特征。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参加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参加者通过进行不同的项目的活动,来发展自身良好的性格,改造性格上的弱点。比如参加足球运动,它是集体项目,要求参加者具有机智灵活、敢打敢拼、沉着冷静、协同配合等良好的作风和心理品质。常参加这种运动可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尤其对那些内向、孤僻、软弱、优柔寡断的学生可克服其性格弱点,逐步形成开朗、勇敢、顽强的性格。

篇6

关键词:高校入学教育必要性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大学教育的第一课,入学教育为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活和学习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影响到了大学生对待大学的最初的印象观。“从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整体来讲,将入学教育列入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其目的就是希翼通过前置性的教育手段和内容,让新生这个群体能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大学观’。”[1]因此,入学教育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1、入学教育对于大一新生的引导作用

从高中到大学,要分别经历管理制度的改变,学习环境的改变,生活条件的改变。因而,作为大学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经历一定的角色转换。而这角色转换的必要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入学教育。大学的性质类似于小型的社会,在刚入学这一阶段,学生们并不能够以成熟的心智面对众多的复杂问题。而入学教育正是从这一角度,循序渐进,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教育,使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这一身份特点。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目标,避免新生们在大一期间容易出现的迷茫现象,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2、帮助新生明确了解规章制度

在入学之前,许多大学生对于大学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大学里的气氛都是散漫放松的,没有太大的原动力。因此,要尽早使新生们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便于学校的各项管理,也便于学生根据各项管理规定及自身特点,制定出一套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方案。也便于他们安排日后的生活和学习计划,以及长短期目标等等。这对正处在叛逆期间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3、为人才培养质量求发展

一个合格的人才的标准,不仅需要在能力上有所建树,在思想道德、为人处事方面也至关重要。入学教育的成功与否也与日后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入学教育作为大学里的第一课,也是大学里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在这期间,对懵懂的新生所进行的道德教育会对他们的以后产生很大影响。无论是从责任、义务、基本品质,还是准则,风范,必备涵养,都需要给予深刻的提醒。对于大学来说,良好的开始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成功的一部分,无论是从平时同学相处中,学生会工作中,甚至是以后就业之后的发展,基本的道德涵养和高度的责任感都会给整个个人形象升值加分。

4、预防、培养工作落实到细节

步入大学,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问题继踵而至。比如,有些独生子女第一次在寝室入住,并不习惯过集体生活。比如有的人受不了打击,可能经不起一次小挫折,从此一蹶不振。还比如,有的同学在从事专业课学习时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并非自己所喜欢的,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最后灰心丧气。这类问题总是有的,因此,做好防范工作很重要。当然,入学教育是关键。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入学教育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也同样会涉及到同学们的生活方面。在这些问题上,要及早想到,并及早给予提醒,及解决方案,避免因为部分学生心理过度脆弱,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入学教育,是一段必要的磨合期。只有把这段磨合的工作做得完善,做得全面,并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们度过艰难的适应期。并且成功培养大学生的“大学观”,培养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是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生的身份,明确大学生的使命,并顺利脱离中学生的稚嫩阶段。为他们日后在学校内的四年生活打下基础,并且有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步入社会,迎接挑战。

二、大学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1、从依赖走向独立所伴随的孤独与焦虑

从中学到大学,很多学生第一次离开长期依赖的家庭与亲人,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由于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强烈的思乡感加上日常很多事情需要自行处理,很容易导致焦虑、压抑、孤独、无阻感等心理障碍。也有部分高分考生,因为高考志愿填报或其他原因没有被理想或更高院校录取。总觉得有些委屈,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思乡。[2]

2、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知所措

面对新的环境、生活安排难免会顾此失彼、手足无措。新的环境,每位新生都有强烈的社交意愿,但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不愿意结交朋友,从而阻碍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3、对大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不适应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高中,都是靠自己、靠自觉。许多新生不适应大学“主动式”的学习模式,不懂得利用图书馆等有利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也不知道本专业技能、素质培养的途径及方法。另外对教学不适应,许多新生对大学课程多、课时短、速度快、听课人多、老师讲的粗教学模式不适应。

三、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对策

针对入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入学教育工作:

1、学校各级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入学教育,做好基础工作

学校党委与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协调各职能部门,统筹安排、精心部署、合理安排新生入学教育的各项工作,为做好迎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建立新生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

入学教育不要流于形式,仅仅利用几周时间学学生手册、学校规章制度等,这样几周过后,新生的入学教育就不再提起。学校应用一定的时间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从学校的制度到环境的适应、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交往和协调、学习方法、本专业的素质培养方向等等发面开展教育。

3、培养学生干部、加强班集体建设

新生入校,在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会产生许多困惑和失措。而班干部的选拔尤为重要,一个合格的、积极向上的班委可以很好的做好老师和学生的桥梁作用,也会带动全班同学增强同学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梁芷铭《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价值功能及其意义》2011-06-20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师 体育理论 体育教学

由于体育教学长期受“重技术、轻理论”的影响,体育教师队伍大多是“技术型”、“经验型”,而“理论型”、“科研型”教师少,因此造成实践课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上体育理论课力不从心、费劲吃力,上课就是照本宣科,自己也不知所云,学生迷迷糊糊、一知半解,直接影响他们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都能上好一节实践课。但在没有备课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却不能较好地完成一节理论课。经过分析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体育教师理论知识基础差、底子薄、知识面窄。要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就要在教学中长期坚持进行理论教学就要经常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体育理论知识是无数次的社会体育实践中总结出来 ,并同多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综合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体育文化内涵。较好的掌握体育理论知识 ,对实现以健康第一的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理论 ,以及完成大纲目标的教学 ,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想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拥一桶水”。也就是说,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一些知识、技能和方法就有难度,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学科,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3.学生的需求。根据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4.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5.体育教学中的理论课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掌握一定体育与卫生保健方面的理论知识。大学生从年龄看,已经接近成人;从文化知识掌握的程度、理解能力上来看,也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这有利于他们对更多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体育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学会讲究卫生和预防伤病的各种手段,学会健康的生活,这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以及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6.体育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育认识,增强体育意识,了解体育活动中生理、心理变化的规律,掌握体育煅练与健身的科学方法,教你如何欣赏体育,如何去组织安排体育活动竞赛等。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不断地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体育知识,传达给学生,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要上好体育理论课体育教师就要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广泛收集资料。在学习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加强知识面得以拓展,实现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新时代的体育教师要抓住机遇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坚持理论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2]华健.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2.12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S】.2002

[4]陆永庆.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及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报,2000,24(1)

篇8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二级)语音教学的要求是:要求学生掌握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等。要落实《英语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英语音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小学不仅要教音标,而且学生能学得好,对英语学习有很强的辅助作用。小学英语音标教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小学英语英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英语语言的特点决定了音标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是一种字母语言,观其行而知其音,读其音而辨其形。语音是语言的外壳,英语语音与单词、语法等都有着紧密的关系,语音也是听力的基础,只有打好了语音这个基础,才能奠定未来英语学习的基础。学好英语音标,对英语的进一步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中国的英语教学环境决定了音标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语言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社会个体的语言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社会环境,最好的巩固途径就是实践。所以即使不上学,人们对母语(汉语是很难学的)的学习也是相对容易的,幼儿学习母语就像掌握坐、立、行、走等基本技能一样自然和容易。在中国尽管教师、学校、社会都在努力为孩子们学习英语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但是我们大多数孩子学习英语的全过程,是老师课堂上的教授为主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机械训练来学习英语,大部分孩子脱离了课堂和学校,英语学习和应用就很难得到保证。尤其在农村地区,音像资源缺乏,家长会英语的很少,如果能掌握音标这个辅助工具,它在独立预习和复习的时候就是很好的帮手。在我们的英语学习环境下,学生接触地道英语的频率和强度是不够的,甚至是几乎不存在的。外语跟母语不一样,外语多数情况下依赖自然习得有很大困难,所以学好英语还需要一些辅助手段,学好音标就是有效手段之一。

3.儿童的认知特点决定了英语音标教学的可行性

小学阶段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小学生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达能力很强。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对英语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因此,利用这些特点,把音标教学逐步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英语音标教学要注意适当的方法

1.循序渐进,逐步渗透,润物细无声

有的教师不顾儿童的学习特点去照本宣科,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比如指着发音部位图,给孩子们大讲摩擦、爆破、唇齿和舌位,让孩子无所适从。有的教师在英语初学阶段就集中教授音标,这种做法给英语教学增加了难度,容易造成英语字母、英语音标、汉语拼音的混淆,严重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挫伤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在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兴趣为先、练习为辅、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音标教学渗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在学生接触大量英语音、形文本的基础上,先学习和汉语拼音相近的辅音,再学习单元音,最后学习双元音。

2.总结发音规律,降低音标教学难度

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其相对应的音标,最初标出辅音音标和单元音音标,以后逐渐标出双元音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这样可以形象的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要求学生在需要注音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的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

3.适度采取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1)相同元音单词拼读对抗赛。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对抗赛在两个小组中进行,游戏开始,教师说一个单词 (如 bike) ,第一组的学生A立即站起来,说出一个含相同元音 (即元音[ai]的单词),如nine,说出词义并拼出来,说不出,说错词义拼错要扣分,这位学生说完后,教师念另一个单词,由第二组的学生A站起来说,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看哪组得分最多为优胜。

(2)利用绕口令巩固音标。绕口令对音标有着强化练习的作用,它有助于辨别单词的读音,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不少绕口令。例如,在教学字母组合ea的发音后,就出现了2个句子:The boy in the sweater is shaking his head. He does not want bread for breakfast. 读绕口令的时候要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开始读有点拗口,读熟了就顺口了。课堂上采用竞赛的形式,看看谁读的又快又好,学生有了兴趣,对单词的发音掌握就牢固了。

(3)抢读音标。抢读音标是巩固音标教学常用的方法。课堂上,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教师逐个出示一些音标卡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音标,读对的给该组记适当的分数,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篇9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物理学史教育 思维方法

中学物理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和理论,既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具有知识的价值,同时又无不铭刻着人类思维的印记,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如果我们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能把浓缩于其中的“知识的逻辑和理性组织进程(科学史)”(皮亚杰语)重现,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从中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方法,那无疑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钥匙。

物理学史教育,并不是把科学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科学教学内容上,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应该突出两个最主要的方面:(一)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二)物理学所展示的物质世界的美。

爱因斯坦曾经说:“学校始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创造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物理学的历史舞台上,有不少善于思考的思维巨人,他们在曲折崎岖的科学征途上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方法,是十分值得后来者借鉴与学习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介绍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思维方法)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以教材中的物理学知识和知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为基础,有机地渗透有关历史、社会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使科学学习的过程变为科学探究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物理课程中的概念、规律、公式、定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而且可以从中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的发展也受到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影响,知道科学知识并不仅仅是靠积累得来的,它是物理学发展不断渐变和不断革命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开放的”知识观和较为完整的物理学知识体系。

理论的形成过程始终具有一种特殊魅力。如,在讲解玻尔的原子理论时,我们就必须介绍玻尔是怎样在已有的光谱实验的事实和规律,以及已知的原子核式模型和能量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氢原子的模型的。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当时还很年轻的玻尔来到了卢瑟福实验室,准备跟随卢瑟福从事实验研究。卢瑟福发现了玻尔具有非凡的理论才能,便建议玻尔去从事理论研究。1912年秋,玻尔带着从理论上探索卢瑟福的原子模型、阐释原子光谱辐射机理的问题回到了哥本哈根。玻尔从原子的稳定性和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出发,一开始就放弃在原子领域运用经典的电磁理论,而以光的量子学说作为探索的门径。电子如太阳系的行星从一个很大的轨道无能运动到较小的轨道。玻尔正是从这些推理想象中提出了关于氢原子模型的两条假设。他按照电子绕核转动的模型所得出的结论,并与光谱公式比较,为了说明电子在确定轨道运转时能量稳定和在跃迁时辐射的能量差同光谱规律相符,提出的另一假说,即电子在定态轨道上运动时应满足的量子化条件,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电子定态能量和里德伯常数与实验测值完全一致,光谱发生的机理第一次得到说明。这样讲述物理理论是怎样建立的,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玻尔的理论,而且学生会从玻尔敢于第一次把量子论应用于原子领域的科学胆略和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严密的思维方法中受到教益,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是教育方针的要求。物理学方法论告诉我们:通过物理知识本身的美来实施美育是必要的途径之一。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物理学发展史料中学习巧妙的实验构想和设计、简洁的物理公式和精致的物理思想方法,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教育。物质世界的真与美从来是统一的,物理学家往往借助美学原则认识真理,整个物理学发展史体现出物理学家追求简单性、对称性及和谐性三方面而揭示物理学美的特质。物理学家对宇宙呈现的简单性具有强烈的信念,他们采用“宁可寻求简单”的逻辑与方法来研究物质世界。从天体到基本粒子,物质运动纷繁复杂,但物理学家巧妙地从复杂的真实世界中把研究对象一一分割,抽象出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诸如质点、理想弹簧振子、理想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电力线、光线、薄透镜等。以这些优美的理想模型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变复杂为简单,既简洁又合理,给人们带来研究物质世界美的享受。在采用数学工具方面,以简洁而严谨的函数关系或明快而准确的数学图线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在整个物理学研究中更比比皆是。物理学家还追求宇宙结构的对称性和物质运动的对称性。物理公式、定律表达方式,对称性的反映更是不胜枚举的。例如,电磁学中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公式就是追求跟万有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的对称而获得的。再如,麦克斯韦出于对称美学原理根据电磁的对称性,在没有任何实验支持的情况下,在安培定律中平添了位移电流矢量项,经后人两次简化,即从一个概念、一个命题或一个理论中反映出来的对称性。此外,物理学家始终认为物理规律的“统一”、“对应”是宇宙和谐美的反映,整个物理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物理学家们为建立统一的物理理论的奋斗史。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语法教学

一、引言

胡壮麟(2006) 曾在《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一文中列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英国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曾提出一种理论,语言是在使用过程中提高的,孩子们不必学语法。为此,他们曾编写并推广一本包括100多个单元的英语教材Language Use。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们发现英国学童的语言水平下降了。为此,1987 年他们在兰卡斯特召开了对语法教学的作用重新评价的学术研讨会。语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交际教学法的产生,我国外语教学中就开始以交际教学法为主流思想,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弊端,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很少有人对语法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一谈语法教学就感得“out of date”,“traditional”。很多语言学者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语法就会被学习者自动习得,不必作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来讲授。且英美国家人学英语从不学习英语语法,中国人学母语也从来不讲语法的现象又有了实践的佐证。受此观点影响,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外语课堂消失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更是难见语法教学。事实上,英语教学在中国是属于foreign language 的范畴。与母语国家或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是有所不同的,学生离开课堂之后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难以多听多说以掌握外语的规律。随着英语语法难度的增加,英语与汉语之间差异也越来越大,因此,语法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外语只是学校里的一门学科。虽然说现在的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应用,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注重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并不代表语法的学习就不重要了。实践反复证明:不善于引导学生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懂得语言的内在联系,就不可能培养学生具有真正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只能停留在“鹦鹉学舌”的水平上,最终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受“高考语法不是重点”的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有所削弱,笔者发现近几年大学新生的英语语法知识明显薄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有必要对中学已学过但尚未充分掌握的部分则予以重点复习、加深和提高;在高校英语基础阶段,语法仍然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略,且必须学好。再者,近些年语法教学受到大学四六级考试的负面影响。旧版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大纲》指出,考核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而2006年修订版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指出,词汇和语法知识不再单独列为考项,而融入其他各部分试题中进行考核。许多师生受考试的指挥,产生误解,认为不考语法题就不用专门学习语法,把语法的教与学搁浅了。由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法教学由显性变成了隐性,甚至是隐形。

三、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1.语法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评价第二语言习得中语法教学的效果时,许多研究一致认为,语法教学有如下作用: 1) 语法教学虽然不能改变语法习得的顺序,但可以加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推动内在语言能力的提高;2) 语法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能够利用已经掌握的词汇和自身的创造力产生无数句子的机制;3) 语法知识具有调整的功能,词汇必须根据语法规则才能组成被大家接受的句子,对于许多表达不清楚的句子,可以利用语法知识进行调整;4) 语法教学有助于解决语言学习的“石化”(fossilization) 现象,使学习者关注语法现象,有利于长远的语言学习进步。

2.大学语法教学应与中学语法构成良好的衔接。大学语法与中学语法在能力要求、学习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对于大学英语的学生来说,在中学就已经学过基本的语法规则,但大部分学生仅限于对语法形式的掌握,他们仍然无法将这些形式与其意义及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运用于实际交际当中。“学生不需要‘规则’,他们已经知道‘规则’。他们所要学习的是如何应用这些规则,说什么写什么,给谁说给谁写,为何目的,在什么环境下进行”因此,大学英语的语法教学应当完成这个衔接的重任,把其重点放在语法规则的应用上,把语法当作交际手段的集合来教。

四、结语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学习者的特点以及外语学习的环境,充分提高语法意识,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我们的具体教学实践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只有这样,语法教学才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在外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晓娅. 英语语法教学实施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 (11) .[2]崔刚.语法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