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碳的做法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减碳的做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袋式除尘器是依靠滤料自身固有的以及附着在滤料表面的粉尘层的过滤特性,截留烟气中一定颗粒度的粉尘。本文简述了我国布袋除尘的现状,分析了袋式除尘器在发电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望与业内人士共勉。
关键词:布袋除尘器;节能减排;发展分析
1、前言
袋式除尘器属过滤式除尘器的一种,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高效除尘设备。其最大的优点是除尘效率高,通常在实验室里测试效率可高达99.99%,在实际应用中除尘效率也能达到99.99%。经袋式除尘器过滤后的烟气含尘浓度一般都低于30mg/m3,有的甚至在10mg/m3以下,并且袋式除尘器还能有效捕集对人体危害最大的5μm以下的超细微小颗粒(即呼吸性粉尘)。由于袋式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不受粉尘和烟气特性影响,运行稳定的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冶金,水泥,烟草和垃圾焚烧等行业。
2、袋式除尘器发展概况
中国袋式除尘器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采用原苏联型式的产品,60年代前后中国有少数几个设计研究单位在仿照美国,日本等国的脉冲型,机械回转反吹扁袋型除尘器的基础上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第2阶段,1973年以后,国内开始出现了一批袋式除尘器的生产企业。到了80年代,一些设计院,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在学习,引进,消化,移植宝山钢铁厂从日本引进的大型反吹风布袋除尘器后,结合国内各行业的需要和生产厂家一道开发,研制,生产了大型反吹风布袋除尘器,开发了分室反吹风袋式除尘器和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每小时处理风量100万~291万m3,滤袋长度达10m。在80年代,大型反吹风袋式除尘器是钢铁行业首选的大容量烟气净化设备,但在随后的使用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其反吹清灰方式为柔性清灰方式,虽对滤袋损伤较小,但在粉尘粘性较大,浓度较高时,阻力上升较快,在一定外部条件下容易糊袋。第3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大型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的研制成功,袋式除尘器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型脉冲清灰袋式除尘器相对大型反吹清灰除尘器的最大优点在于清灰效果更好,运行更加可靠,而且还可以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
3、布袋除尘器原理及系统组成简介
3.1工作原理
袋式除尘器主要是利用滤料(织物或毛毡)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以达到除尘的目的。过滤的过程分2个阶段,首先是含尘气体通过清洁的滤料,此时起过滤作用的主要是滤料纤维的阻留。其次,当阻留的粉尘不断增加,一部分粉尘嵌入到滤料内部,一部分覆盖在滤料表面形成粉尘层,此时主要依靠粉尘层过滤含尘气体。
3.2系统组成
袋式除尘器主要由四大系统组成,分别是清灰系统,控制系统,检修系统,安全保o系统(包括锅炉点火投油,低负荷运行投油稳燃时投入预涂灰系统,保护滤袋;烟温超过设定值时,启动紧急喷水系统,降低烟温,保护滤袋。其中清灰系统是袋式除尘器的消化器官,袋式除尘器的运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清灰机构及其控制系统。
3.3袋式除尘用过滤材料
滤袋是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件。滤料的品种和质量,除尘布袋的结构和缝制水平是衡量袋式除尘器技术水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4、袋式除尘器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4.1大幅度削减烟尘和粉尘排放
在各产生粉尘或烟尘的行业中,凡采用袋式除尘技术的除尘系统,其固体颗粒物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其他各种除尘技术。目前国内袋式除尘器的排尘浓度普遍稳定在30~50mg/Nm3以下,净化燃煤锅炉烟气的袋式除尘系统大部分排尘浓度低于20~30mg/Nm3,净化高炉煤气和水煤气的袋式除尘系统则低于5~10mg/Nm3,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袋式除尘器,更实现了排尘浓度2.3~4.1mg/Nm3的业绩。
袋式除尘器可以大幅度降低烟尘和粉尘的排放。以火电行业为例,目前每年排放烟尘380万t,若全国50%的燃煤机组采用袋式除尘器净化锅炉烟气,则火电行业每年排放烟尘可减少120万t以上。
袋式除尘器这种高效的除尘特性可支持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我国近年来相继修订了一些行业的排放标准,颗粒物排放限值为50mg/Nm3,与以往相比虽已严格得多,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显落后。我国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则更为宽松,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为80mg/Nm3,而许多发达国家标准为5mg/Nm3。鉴于垃圾焚烧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特别是二f英类剧毒物质,该项标准亟待重新修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对我国环境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各项排放标准的更加严格化是大势所趋。实际上,我国袋式除尘技术已经普遍实现远低于规定限值的固体颗粒物排放,完全能够支持更为严格的标准。
排放限值的进一步降低,将对固体颗粒物减排起到巨大的作用。以水泥行业为例,目前每生产一吨产品排放烟尘和粉尘约0.8~1kg,年排放量约1200万t,若将固体颗粒物排放限值降至20~30mg/Nm3,则烟尘和粉尘排放量每年可削减650~800万t。
需要指出的是,袋式除尘器实现更低的颗粒物排放并不需要提高造价,只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都能获得好的效果。
4.2实现对微细粒子的控制
微细粒子(PM10、PM2.5)是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大气环境的主要因素,将微细粒子的控制纳入国家标准只是时间问题。目前电除尘器捕集微细粒子的效率很低,对小于10μm的尘粒,其捕集率只有60%左右。而袋式除尘器对粒径1μm的粒子,其捕集效率也可达到98~99%。可以说,目前只有袋式除尘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微细粒子。
4.3高效去除有害气体
袋式除尘器能够高效去除有害气体。电解铝含氟烟气的净化是依靠袋式除尘器实现的。含沥青烟气的最有效净化方法是以粉尘吸附并以袋式除尘器分离。
试验结果表明,在半干法脱硫中,采用袋式除尘器可比电除尘器提高脱硫效率约10个百分点。滤袋表面的粉尘层含有未反应完全的脱硫剂,相当于一个“固定床”的作用。若滤袋表面粉尘层厚度2.0mm,过滤风速为1m/min,则含尘气流通过粉尘层的时间为1.2s,显著延长了脱硫反应的时间。
在垃圾焚烧烟气净化中,袋式除尘器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垃圾焚烧烟气含有多种有害气体,袋式除尘器的“固定床”的特性对垃圾焚烧烟气净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垃圾焚烧烟气中的二f英的净化方法之一是以活性碳吸附再以袋式除尘器去除。目前国外一种去除二f英的新技术,是在袋式除尘器的滤料上加催化剂,促使二f英分解。
4.4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实现减排
袋式除尘器对各种烟尘和粉尘都有很好的捕集效果,不受粉尘成分及比电阻等特性的影响。
袋式除尘器对入口含尘浓度不敏感,在含尘浓度很高或很低的条件下,都能实现很低的粉尘排放。
以往袋式除尘器的应用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近年来袋除尘技术的发展使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袋式除尘器在以下不利条件下都能成功应用和稳定运行:
(1)烟气高温,在≤280℃下已普遍应用;在300~500℃范围内也可应用,国外已有用于更高温度的实例;
(2)烟气高湿,例如烘干机、喷雾干燥机等尾气净化;
(3)高含尘浓度,可直接处理含尘浓度1400g/Nm3的气体,并达标排放;还可直接处理含尘浓度3万g/Nm3的气体(例如仓式泵输粉),并达标排放;
(4)高腐蚀性,例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净化,烟气中含HCl、HF等腐蚀性气体;
(5)烟气含易燃、易爆粉尘或气体,例如高炉煤气、炭黑生产烟气、煤粉磨机尾气、煤调湿尾气等;
(6)除尘系统具有高负压或高正压。一些大型煤磨袋式收尘系统的负压为14000~16000Pa;大型高炉煤气袋滤净化系统的正压可达0。3MPa;而某些水煤气袋滤净化系统的正压更高达0。6~4。0MPa。
5、结束语
S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要求烟气的排放浓度降低。布袋除尘器对煤种的适应性好,除尘效率高,会有更多的电厂认识到布袋除尘器在火电厂烟气处理工艺上不存在,这些,都将给布袋除尘器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篇2
一、以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分析
(一)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作为国际负责任大国的战略支点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整体的社会发展水平、科技能力和产业结构还无法快速转向以低碳为特征的发展轨道,高碳运行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节能减排的内外部压力也将长期存在。因此,通过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建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最终占领道义的制高点,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加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处理能力。
(二)利用排放权交易机制,可以有效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外部性。与庇古的税收理论不同,科斯认为,在产权明确或可协商的情况下,包括污染在内的外部性问题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得到解决。此后,克罗克尔和戴尔斯分别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理论,在界定企业污染物排放权利的前提下,通过排放许可证的交易,可以实现对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蒙哥马利从理论上证明了基于市场的排污权交易系统明显优于传统的排污收费环境治理政策。美国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确立了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许可证发放和交易制度。从1990―2007年,通过排放权交易,美国二氧化硫排放减少了43%,这一目标的实现比预定计划提前了3年,成本只有预算的1/4。
(三)建设国内节能减排市场,增加国际碳定价的话语权
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碳排放交易市场将达1900亿美元,可能超过石油期货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2006―2008年全球碳市场成交额增幅为187.5%、101.7%和100.5%,2009年已经达到1440亿美元。作为全球碳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碳交易却面临尴尬的局面。一是交易价格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碳交易价格仅为国际价格的30―50%,一些国际买家低价从中国获得减排指标高价转手倒卖给发达国家。二是以项目为基础CDM机制在2012年之后缺乏明确的机制保障,并且由于联合国CDM机制僵化和对于节能类项目投入力度小,导致审查周期不断延长,严重影响了中国申请CDM项目的时效性。同时,由于国内外理念的差异,目前国内已有多个风电和大水电CDM项目遭到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和欧盟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国内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建设,建立独立的碳定价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二、以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的可行性分析
(一)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的成熟做法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减排已经有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如合同能源管理就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通行的一种市场节能方式,此外,无论是政府管制的排放总量许可或企业的自愿减排(VER),都可以通过市场上的排放(污)权交易实现。如欧盟2005年创建的“欧盟地区的排放交易制度(EU-ETS)”(表1),通过欧盟区域内的排放权交易,实现了总体排放量的下降。
(二)我国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减排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碳资源供给国。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41%。随着节能减排市场容量的扩大,能源合同管理公司和能源环境交易机构大量涌现。2008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昆明和大连等地已经建立了八家区域性的能源与环境交易机构及多家节能减排中心。
但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减排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障碍:一是交易品种少,各地交易所主要以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为标的的排污权交易为主,只有上海等地开展了少量的以二氧化碳为标的的排放权交易;二是减排手段缺乏,除了少量的自愿减排,实施核证减排(CER)的条件还亟待完善;三是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国内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叫好不叫座”,面临的市场诚信、资金回收、第三方评估等诸多问题。
三、政策建议
(一)建立全国与区域两级减排交易市场,实施分级管理
建立全国统一的节能减排交易机制有助于改变当前各地交易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由于各地的资源和环境交易所都是由当地政府批准成立,随着碳交易市场交易量的扩大,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所带来的利益也会成为各个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不仅没有建立交易所的地方政府会想方设法建立交易机构,而且已设立的省份也会防止本省企业到其他省份进行交易。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减排交易市场,可能会出现各地混战的局面。因此设立一个全国性的交易机构,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统筹全国的大宗排放(污)权和跨区域的减排指标交易。对于地方政府设立的环境交易机构,根据其平台建设、交易能力和区位环境等指标综合评价,赋予不同级别的交易权限,实施分级管理。
(二)发展碳金融,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碳定价机制
碳定价机制是建立排放权交易的核心。当前全球通用的碳定价机制主要包括以排放权交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以碳税和气候税为主的税收模式和政府发放排放许可的管制模式三种(Stern,2006)。在我国目前的碳定价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有效的制度设计和议价能力。因此,通过大力发展碳金融,开发碳产品的场内交易产品及期货等多种衍生品交易,完善国内的碳定价机制,改变目前以境外买方市场为主的单边定价模式。此外,择机开征碳税及进行相关配套税收改革,改革高碳时代的税制结构,强化资源环境对于企业的硬约束,推动向低碳社会的转型。
(三)积极培育节能减排市场,推动节能服务业的发展
发展专业性节能减排机构,大力推动节能服务业发展。由于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度低,运行规范性差,一些专业机构难以为续。因此发展节能减排中介市场,推动节能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在三方面深化改革:一是规范和完善市场环境,鼓励竞争,通过反商业贿赂等手段,规范市场秩序。二是鼓励专业节能服务行业发展,大力推行能源合同管理,培育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推动能源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能源审计和低碳技术孵化机构等领域的专业公司成长。三是大力推行节能减排认证体系建设,推行更为严格的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特别是针对汽车、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施严格的节能减排认证制度,推动企业采用低碳技术。
(四)参与国际合作,加强国际标准制定
篇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法规强制下的考评标准缺失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节约能源法》,而后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针对制造产业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1999年~2002年间制造业的碳排放量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且增长较为缓慢,但自2003年后增长态势明显且增长幅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政策法律以及规划规定在执行层面缺乏明细具体的做法及行动指导,可操作性方案的缺失影响了现有的政策法规的效果。我国虽下达了制造业节能减排的硬性指标,但并未形成可量化的低碳考核和低碳指标评估体系,使节能降耗指标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员对能源统计、节能减排目标的综合性考评。为激励制造业自愿实行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现有的很多政策措施虽然也涉及到税收优惠、补贴等奖励手段,但却没有明确具体的奖励方式与程序。此外,低碳考核结果未及时反馈,不利于行业内部的信息披露及行业之间低碳绩效的竞争。
(二)缺乏细化和系统的产业化指导
我国制造业各子行业间由于在装备技术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原料使用等方面的不同,创造一单位产值,碳排量相差悬殊,但由于我国尚未形成针对不同制造业各子行业的碳排放细化措施,对高碳排放的行业缺乏重点控制和约束。另外,我国制造业使用的能源结构单一,大多是以煤炭、电力和化工原料为主,这些能源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而能源系统的其他节能潜力、资源和余能回收利用等未被挖掘;同时,由于制造业的产能和设备落后,缺乏系统和规范的低碳产业化指导,能源效率尚未在整个制造业中形成。
(三)低碳技术合作及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低碳技术主要应用在制造加工、制造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3个主要领域,已建设了一大批示范工程,个别技术甚至已领先于国际水平。但要进一步挖掘技术减排的潜力,除了技术本身能源使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减排成本的降低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应用程度。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之间技术交流及合作较少,低碳技术在行业之间存在信息缺口,缺乏外化途径。同时,由于制造业各子行业对减排技术的认知、识别、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低碳技术的引入及创新应用能力不足,造成了其减排潜力和减排效果的不确定性。
对策建议
(一)制度建设层面
1.健全制造业低碳发展能力保障。成立专门的制造业节能减排工作小组,健全制造业低碳发展的工作机构,针对制造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规划、部署,对重点制造业进行能源统计、对制造业节能目标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等具体工作。加大低碳能力建设、节能减排评估人才培训力度,为确保高耗能行业节能效果,增强节能收益,降低节能项目实施风险等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2.建立制造业低碳监管制度。为形成严格的制造业低碳监测监管机制,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该部门不仅负责对制造业高碳行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数据统计,而且应根据相关碳减排标准,监督其整改过程并实时对整改情况跟踪监测。此外,还可以由社会各界人士在市、区设立制造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协助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监督。企业对自身的减排工作应主动向政府进行定期、真实地汇报。
3.建立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分行业建立低碳考核评价体系。制造业作为高碳排放业的一部分,其内部划分的多种行业又具有各自的排放特征,可以针对制造业中A类、B类、C类行业的具体情况,设定不同的减排目标,并对其中重点耗能行业即A类行业及企业实施硬性的低碳考核和进行严格的低碳指标评估。要根据制造业各子行业不同的性质和规模,结合以上的碳排放量化指标制定完善低碳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准确地对制造业进行低碳考核与评价。其次,建立综合的低碳考核评价体系,不仅仅是从低碳方面对其进行考核,而是对其经济指标与低碳指标进行双向考核,指导制造业整体达到经济绩效与低碳绩效的平衡发展。
4.完善制造业低碳奖惩措施。根据《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对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等级的行业,由相关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并进行表彰奖励。对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行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不给予国家免检等扶优措施。可以通过对碳排放超标的产品征税而使行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可以借用英国的碳基金经验,将碳税用于投资方面,以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对于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行业,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5.实现低碳绩效反馈常态化。在对制造业各子行业进行碳排放统计的基础上,结合以上碳排放量化指标和低碳考核评价体系,对行业的低碳绩效进行定期反馈。不仅仅是将低碳考核的结果反馈给接受考核的行业,更是反馈给制造业中的其他行业以及消费者,让同行业内的各子行业间形成竞争趋势,让消费者了解其低碳发展情况,在竞争和监督的双重作用下促使各子行业进行节能减排。
(二)产业发展层面
1.制定制造业低碳发展战略。依据“十二五”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对制造业整体的低碳发展进行战略部署,从制造业作为碳排放的重点治理的工作需求出发,结合国家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等,加快制定制造业低碳发展方案和行动路线图,形成具有系统性及可操作的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从整体上把握和推行制造业的低碳发展。
2.调整和优化制造业的能源结构。加快制造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从以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转变,从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转变,通过对制造业能源结构的调整,促使其向低碳能源方向发展。
3.促进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制造业的具体情况,大力发展循环模式的可再生能源建设。同时,积极发展对经济社会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的制造行业,超前部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发展,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培植符合产业成长规律和成长空间的新型环保产品。
(三)技术提升层面
1.构建低碳技术交流平台。安排资金,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分行业在国际、国内选择具有代表性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组织专家队伍,选定部分典型企业予以推广实施。另外,应当将相关的高碳制造行业加以分类,把具有相同业务内容的行业联合起来,构筑行业联盟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以弥补信息缺口、提供信息交流,实现低碳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应对国际低碳政策的影响,同时,促进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协同研发,降低低碳发展的成本和风险。
篇4
关键词:低碳发展 转型计划 家庭与社区
从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整体角度来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已成为当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英国政府的《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是国家的战略性文件,也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中应对气候变化最为系统的政府白皮书。研究该计划中家庭及社区的低碳化措施,对于中国家庭及社区的低碳化改造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一、《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及其现实意义
作为低碳化发展的行动路线图,英国政府在《英国低碳转型计划》中首次规定了国家的“碳预算”,提出在1990年基础上,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将碳排放量减少34%的总目标。具体分为电力及重工业、交通、办公区域、家庭及社区和农业五个领域(如图1所示),其中,家庭及社区的减排任务仅占减排总目标的13%,但是家庭及社区的碳减排幅度却是五大领域中最大的。英国政府计划从2016年起,新家庭住房与社区实现零碳排放,即实现该领域100%的碳减排幅度。这意味着需要从经济、政策以及管理等各个层面制定一系列具体且优质的计划来实现家庭及社区的低碳化改造,个中不乏经过实践验证,兼具灵活性及创新性的政策措施,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
二、《英国低碳转型计划》中家庭及社区低碳化措施的特点
英国政府意识到,家庭及社区的碳减排不应停留在替换局部基础设施或是限制住户用能等“点”上,而是应该更多地从家庭整体能源供需、能源政策、节能措施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效作用等“面”上,进行整体评估,系统优化。
(一)“整个房子”的节能方法
《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提出的“整个房子”节能方法,是指将一个家庭的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整体考虑,并相应地建立一整套全面的措施来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由此,根据整个房屋的特点,对房屋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优化及技术改造,将所有能够为居民节省能源的措施进行整合排序,形成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适用于房屋的可再生能源措施。
“整个房子”节能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保证了将住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有利于所有减排措施按照有效次序排列,从而将能量损耗减至最低。
(二)“智能仪表”的改造方案
“智能仪表”是英国能源公司为用户提供最大限度节能技术的关键。安装智能仪表,一方面,让居民知道他们使用了多少能源,他们在这方面的开支是多少,从而鼓励他们采取行动,提高能源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政府和能源公司及时得到信息反馈,进而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以减少碳排放量为目标的措施。英国政府已承诺授权智能仪表的安装,并制定了一项时间进度表,使所有家庭到2020年都能配备智能仪表。
(三)社区间的协作
《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指出,帮助社区采取行动向低碳转型是政府战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社区间的相互协作通常比单独行动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关键在于整合各个社区资源,创建一个活跃的社区创新与思考的环境,让居民齐心协力为社区制定计划,学习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同时让人们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从而使绿色生活变得更容易,并且成为一种标准。
《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对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首先,目前气候变化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政治话题和道德旗帜,实施《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有助于英国政府进一步巩固英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地位。其次,该低碳转型带来的经济刺激将有助英国走出当前的经济危机,并提供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据英国政府预计,到2020年,将有超过120万人从事“绿色经济”工作。
三、中国家庭及社区低碳化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建筑耗能已成为工业耗能、交通耗能之后的第三大“耗能大户”。不少建筑存在设计、规划不合理,建筑墙体不保温,节能效果差,很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等问题。家庭及社区的碳排放更是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民对住房舒适度需求的提高,呈急剧上扬趋势。尽管目前家庭能源消耗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不是很高,但却是我国能源消耗增量中的重要部分,而且在未来我国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高。中国家庭及社区低碳化政策的推行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政府政策占主导,激励政策及手段的运用相对有限
综观国内家庭及社区低碳化的政策,几乎都是政府行为贯穿始终,居民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公众参与低碳化改造的方式和渠道都比较少,尤其是通过激励政策及手段推进低碳化改造就更为有限。一个明显的例子,有市民在家中安装了一套太阳能发电系统,结果遭遇无法入网的尴尬,所发的电能非但没有经济回报,还因带动电表而倒贴电费。
(二)低碳化政策的实施效果欠佳
虽然我国先后了《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节约能源法》、《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等法律法规,有关部门也曾提出支持能够有效节能的能源管理公司,但这类公司却因筹资困难、业务难以展开等原因而得不到发展。有关部门又拿不出比较具体的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所以,低碳化政策实施效果欠佳。
(三)居住舒适度与低碳化间的矛盾长期存在
随着经济的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中国需要争取碳排放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为实现未来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大幅度地削减碳排放量。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有选择地借鉴《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已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向世界承诺,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这给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传递了节能的信号和挑战的压力。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家庭及社区低碳化改造是否合理,已成为中国低碳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如何借鉴英国碳减排计划中的创新亮点,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缩小我国低碳化政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四、《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对中国家庭及社区的启示
(一)完善相关法规与多种政策激励
从英国的经验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碳减排的根本保障。英国制定的《气候变化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同类法案;英国也是第一个用法规形式引入“碳预算”,为二氧化碳总量排放封顶的国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建立健全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考虑成立类似于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独立监督机构,专门负责节能减排的监管工作,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此外,对居民用户的减排激励,不是单一政策就能完成的,需要经济、行政、信息手段共同的作用。
就中国而言,在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化石燃料约占80%。到2020年,要将温室气体的排放较目前减少20%,能源资源(包括能源效率)的碳生产率必须较目前提高65%。生产、转换并分配热量的两大主要部门是电力和石油天然气行业。为了满足减排目标,这两大行业需要进行重大的转型。电力部门需要在2030年前每年削减6Gt的CO2e排放量,就必须改变其能源结构,在太阳能、风能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上实行突破。
为了系统实施低碳政策,电力部门应该动用所有可能的手段,发展并部署碳的捕获与封存技术,实施低成本和标准化的减排规划,并将可再生能源网络技术引入家庭及社区,谋求中国家庭及社区低碳改造的有效途径。
(二)系统优化创建美好家园
从英国的低碳转型计划看,家庭及社区的低碳化转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对能源政策、能源价格、环境影响、供需平衡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化选择后的发展趋势。目前,欧盟、美国、日本都已将绿色建筑列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促进节能低碳的重点领域。尽管使用节能技术会使建造成本提高10%-15%左右,但节能效果的产生将逐步收回这些付出。因此,为了达到减排的预期目标,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建造方案,并从节能的角度对老建筑进行改建。
从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看,对于家庭及社区的低碳化改造也不再停留在口头宣传上,而是为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变发展模式,制定了行动路线图。根据规划,电力方面要重点转变发展方式,并围绕电源结构、电网建设、电力、电价改革等方面展开,清洁能源的比重将从2009年的24%上升到2015年的30.9%、2020年的34.9%。煤碳方面要着重煤企并购重组,大型煤碳基地建设,煤碳工业节约化、低碳化将成为主要抓手。要求各级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行政力量,把低碳消费的理念,向家庭和社区推广、试点,让每一个居民都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树立节能减排意识。通过社区间的合作,通过家庭和居民的实践,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方式。
(三)以人为本保障最弱势群体利益
英国政府在推行低碳计划时,从三个方面考虑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即家庭能源使用效率、家庭收入和能源价格,并给予一定的照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处于弱势群体的比例显然比英国更高。这些处于城市弱势地位的人群,面临着生存困境、机会困境、权利困境等多重困境,这就决定了他们对需要预先支付成本的低碳化改造政策,会具有相对比较复杂的看法、情感和思想。因此,借鉴《英国低碳转型计划》中保障最弱势群体利益的做法,矫正部分最弱势群体对低碳转型及改造的认识误区,拓宽他们参加低碳转型的渠道,减少心理落差,增强其对家庭低碳转型前景的信心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家庭及社区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不能确定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为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激励措施。首要的行动应该是建立基于市场的刺激手段与方式,倡导消费思维的创新和行为的变化,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教育,并提高消费者的意识,提倡绿色家园,努力减少碳的排放,鼓励家庭和社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在设备的转换和安装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给消费者增加成本和支出,这就需要政府提供新的资金和不同形式的财政支持,进行体制创新,实施新能源价格补贴,或给予一定的税费优惠和现金补贴,从新的更为全面的角度来考虑节能减排,从而更有效地探索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 城市发展研究,2008(4):98-102.
[2] 于一凡,田达睿.生态住区评估体系国际经验比较-----以BREEAM-ECOHOMES和LEED-ND为例[J].城市规划,2009(8):41-44.
[3] 张洁, 龙惟定.英美可持续区域评价体系能源条款分析[A].2009年上海市制冷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4] 刘毅.居民节能意识及节能行为调查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4)59-62.
[5] 姜胜洪.当前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的舆情分析[J].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2009(2):40-41.
[6] DCLG (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2008 DCLG.. The code for sustainable homes: setting the standard in sustainability for new homes. The Stationery Office, London.
篇5
关键字:航空碳税;欧盟;中国航空业;碳交易市场
欧盟在2008年11月19日《2008年指令》决定于2012年1月1日起所有飞往、飞经、飞离欧盟成员国机场的航班均需成为ETS管制对象。根据规定,2012年航空碳排放许可总量计划,以2004年----2006年平均排放量的97%为排放限额,至2013年降低为95%,再按照2010年航空公司市场份额进行分配,配额时效为8年,分为二个阶段:2012.1.1----2012.12.31,2011年航空公司将获得85%的免费排放配额;2013.1.1----2020.12.31,2013至2020年为82%,排放的额度需航空公司购买[1] 。这一打着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重视能源危机的幌子,单方面征收的有失公允的航空碳税的做法,当即遭到了各国航空企业的反对。据有关资料反映,航空碳税的实施,全球航空公司预计将为此付出663亿欧元的排放额。由于内外部的强烈反对,2013年2月6日欧盟议会环境委员会一致通过在2013年秋季前暂停向外国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税的提案。但在近期,航空碳税征收暂停期还未结束,欧盟又再生事端,不仅再提“碳事”,还针对中印等国多家航空公司衍生出罚款一说。欧盟开征航空碳税的做法,对我国航空业必将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其开征的目的性来了解欧盟实行航空碳税的实质,以及航空碳税的开征会给我国航空业带来哪些影响,我国航空业应该如何采取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全球航空碳时代的来临。
一、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实质
1.提高航空业竞争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就致力于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研发中,实行了“碳额度补贴,政府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使欧盟的低碳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政府支持、高校研发、企业合作”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航空业方面,欧盟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利用开征税费,促进了航空企业的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更为突出。从2008年以来欧盟与美国所签订的航空协议显示,欧盟航空企业的市场份额上升很快,目前欧美航线占全球总航线的60%。
2.提高财税收入,转移欧债危机。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从2012年算起至2020年,航空碳税将给欧盟带来26亿美元的收入,这其中还不包括未达标国家为降低碳排放量而购买欧洲新型飞机的财务支出。欧盟征收航空碳税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增加了欧盟成员国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欧洲货币市场流动性扩张,将大大缓解继美国次贷危机后的希腊等欧盟国家的债务危机,稳定欧洲货币市场的利率和欧元的币值,提高投资者信心,扭转资金外流加剧的现象。
3.变相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欧盟自身企业。根据欧盟制定的交易机制来看,采取的是“祖父原则”,即航空公司历史排放量越多,现在获取的免费配额也就越多。众所周知,欧盟航空企业的欧洲航班已发展得非常成熟,航班和线路基本不会出现变化,即使欧洲人口在近几年趋于负增长的前提下也不可能会有较大变化。此外,欧盟成员国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高铁等地面交通工具的便捷程度,这意味着欧盟成员国的航空公司基本都会获得足够多的免费配额。而对于航空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印度等国的航空企业而言,必然会大大提高其飞行成本,从而使这些国家的航空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成本相应升高,这一部分增加的飞行成本以税收形式缴纳给欧盟,相当于增设了一道额外关税,降低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航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严重影响了上述国家的航空企业公平进入欧盟市场。其结果无形中形成了贸易保护主义,只起到保护欧盟航空企业,促进自身经济复苏的作用,却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核心准则。
4.争夺碳排放权,掌握新兴碳金融行业的战略领导权。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各种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也相继面世,碳交易市场正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碳排放权交易所使用货币----碳货币因其币值稳定、流通性好越来越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现又适逢《京都议定书》到期,欧盟此举有利于其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和规则的制定权力。掌握这一新兴金融市场的领导话语权,即意味着能够主导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及走势,有利于欧元成为碳交易市场的计量货币,打造为全球碳交易排放体系的中心,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金融秩序,掌控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交易机制,为其提升政治与经济影响力并主导未来绿色经济的国际舞台奠定基础。
二、欧盟航空碳税对中国航空服务业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已成为国人海外交往、国际贸易的首选运输工具,其中欧盟又是中国国际航空业的主要市场,对我国航空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开通欧洲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主要有国航,东航,南航以及海航,具有在12个欧盟国家的航权,全部被纳入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范围。欧盟征收航空碳税,毋庸置疑会对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的航空服务业产生巨大影响:
1. 推高中国航空企业的运营成本。根据中国航协的预计,若欧盟开征航空碳税,按照其碳税公式:碳税=航程排放量×单位碳价,以每吨30欧元来计算,仅2012年飞行成本就将多出8亿元,至2020年将增至30亿元,此间累计为176亿元人民币,占全球航空公司的10%。这一数字还与航班量增加正相关,中国飞往欧洲航班每增加一班,一年将增加1500万元人民币的额外支付成本[2]。
2.增加中国航空企业的管理成本。欧盟政策规定,欧盟航空碳交易机制依据MPV(监测,报告与核证)制度执行,中国航空企业必须遵守并按照MPV制度经营业务。中国航企因此需建立数据统计系统和管理系统来监测和报告、核证碳排放量以及进行相关的法律咨询。根据汉莎航空咨询公司统计,航空企业建立数据统计系统和管理体系,计算碳排放量及免费配额及设计节油措施将增加12万欧元至17万欧元的管理费用[3]。此外,中国航企还另需注册成本及支付核证费用、配额交易费用等项管理费用。
3.碳排放配额的不足率将逐年上升。按照欧盟免费碳排放配额“祖父原则”的计算方法,如果依据2004----2006年的平均排放量计算平均值,每年只有低于一万吨的免费排放量,假设一架波音777飞机从上海飞往伦敦9233公里,这仅够来回22次。根据航空碳排放许可总量计划,2012年以2004----2006年平均排放量的97%为排放限额(2004----2006年的平均排放量为2.19亿吨),其中85%的配额将免费分配,15%的份额将通过拍卖分配,至2013年排放限额降低至95%,2013至2020年排放限额再下降至82%,其中82%的配额免费分配,18%的份额将通过拍卖分配。2011年9月欧盟公布的2012年基准值为0.6796kgCO2/RTK,2013-2020年基准值为0.6422kgCO2/RTK[4]。碳排放配额的不足率的逐年上升,对欧洲航线羽翼未丰的中国航企而言就需要购买更多的额外份额,财务负担将不断增大。
4.成本刚性拉动运价上涨。欧盟开征航空碳税,中国航企所增加的巨额费用如果通过成本转嫁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据有关方面预测,至2020年末客运价格按照不同的价格转嫁率核算将上涨8%至10%不等,消费者飞往欧盟成员国每趟至少要多支付100元,这给国内外消费者带来不小的福利损失。
5.收入和利润的损失加剧。据有关方面推算,欧盟执行航空碳税政策,将导致中国航企经营年度承担10亿元至1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损失和1亿元至3亿元人民币的利润损失[5] 。
6.削弱中国航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已经严重挤压全球航企的利润空间,据国际航协分析,石油价格每桶上涨1美元,全球航空公司将增加16亿美元的成本。从2011年全球航空企业的财务年报数据统计可知,平均利润率仅为0.7%[6] 。而欧盟航空碳税政策的实施,又进一步压缩了中国航企的利润空间,弱化其在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能力。一种情况是,为了不丢失欧洲市场,中国航企也许会减少价格转嫁率,采取低价策略,展开恶意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将导致资本实力相对弱小的企业因亏损不断累积,经营难以为继而退出市场。另一种情况是,中国航企为了规避航空碳税,更多的采用减少直飞,欧洲中转形式,则会影响其航空服务水准和效率,消费者必然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外航空公司的服务,同样将导致其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
三、中国如何应对欧盟征收航空碳税
面对欧盟一而再再而三不顾他国反对开征“碳关税”, 中国航协在2011年初发表声明,不承认欧盟关于航空业的碳排放交易机制。2011年9月2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与俄罗斯联邦运输部联合发表声明,一致反对欧盟将航空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此外,中国航协还呼吁航企“不参加欧盟碳市场交易、不向欧盟管理成员国提交碳排放监测计划、不与欧盟谈优惠条件”,以“三不”原则抵制欧盟碳排放税。如今欧盟暂缓“航空碳税”政策执行,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随着全球绿色发展的博弈之路,全球航空碳时代必将来临,中国航空企业必须尽快走上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之路,寻找新的可替代化石能源的环保型燃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全球进入航空碳时代是必然趋势,我国应主动寻找策略来应对“全球碳时代”的到来。
从短期来看:
1.中国应认清欧盟实行碳关税的实质,积极寻求多边对话机会,尽快启动中欧双边民用航空运输协定谈判,根据UNFCCC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力争获取更多的免费碳排放额。以便降低双方进行博弈产生争议所需的对话成本。
2.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中国的权益。面对欧盟单方面实施碳关税的做法,我国应诉诸法律途径,借鉴美国在2009年向英国高等法院提起的诉讼经验,可依据《京都议定书》里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及《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中有关免除机场服务费用的规定,来维护中国航企的权益。
3.联合其他国家制定反对欧盟航空碳排放税的一揽子措施。加强外交工作,健全并完善有关国家对话与协商机制,落实中美俄印等26个国家在莫斯科会议上制定的措施。
从长远来看:
我们应认识到“节能减排”对于各国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义务,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必须要有标本兼治之良策,寻找到一条绿色环保之路来真正实现绿色航线。
1.从政府角度:国家应集中社会财力、物力、人力的优势在技术、资金、信息和管理方面对航空业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建议。
(1)统筹规划,全面布局,对中国航企碳排放总量和额度制定科学的指标。
(2)调节税制结构,减轻航空企业的税费负担。对节能减排达标企业,可适当给予税费减免或优惠政策;设置“航空环保鼓励基金”,以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以奖代补”范围,对完成碳减排项目任务成绩卓著的中国航企给予奖励。
(3)从行业发展和市场准入机制等方面对节能减排达标的中国航企给予优惠政策。
(4)国家民航局、环保部应建立部际协调机制,设置专门监管机构对航空企业节能减排进行有效监测和验收评估。
(5)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型替代能源。结合我国当前“富煤缺油少气”能源结构的国情,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优先考虑航空业及其相关行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积极开发新型替代能源。可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如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采用“地沟油”制成的生物燃油已经试飞成功。近期中国国航也首次完成了航空可持续生物燃料试飞,要尽快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扩大绿色燃料的使用覆盖率。
2.从行业角度:航空企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优化生产经营,降低现有成本抵消航空碳税。第一,提升航班、机队、机组、运行以及资产等核心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精密规划航线,合理布局航程,加强对机队规划,优化机队结构,加强机务维修,运力分部,飞信资源等的统筹安排。第三,采用联合采购方式,降低航空器材采购成本[7]。第四,加强企业内部资金融通等手段减少财务费用。
(2)加强与欧盟国家航空公司的合作,组建联合航线。在欧洲几个大的重要航空枢纽设立中转站,类似法兰克福等,将乘机人员、货物改为中转站分流,由共同合作的欧洲航空公司运达目的地,减少航程,既降低了运输成本,扩张企业利润空间;又能充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和废气的排放,保护环境。
(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节能减排技术,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加快新型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生产应用的步伐。
(4)重视欧盟航空碳税政策的研究,做好航空碳税下企业经营压力测试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应对预案和经营策略。
3.从市场角度: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交易市场,开展企业低碳产品认证工作,扩大在低碳经济局势下的市场话语权。
(1)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世界经济论坛数据表明,在未来30――40年间,全球每年将有至少50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低碳经济发展上。面对巨大的绿色经济发展机遇,我国航空业应当抓住大好机会。一是要舍得资金投入,大力研发或引进更低能耗、更加环保的航空发动机。二是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开发新型能源(如:太阳能、氢能等),大幅度降低新型能源的推广成本。三是要加快构建航空运输业低碳能源供应体系,促进全行业转变能源消费方式,彻底改变航空业能耗结构不合理的困局。
(2)加快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根据欧盟政策,如果本国设有航空碳交易市场,那么本国的航空公司飞往欧洲航班的碳排放额度可以在本国抵消。目前我国已在北京,上海等7城市开展了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但从行业覆盖范围、分配原则、交易方式、配套系统建设以及监管机制,运用法律手段等来规范碳排放量交易市场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需要逐步完善[8] 。因此,我们可借鉴国外成熟的碳排放量交易市场的规则与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制定有中国特色、符合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的碳交易体系框架和制度,为碳交易提供金融支持,完善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既可以避免航空碳税外流,又可以促进我国新型金融市场的发展。
(3)积极参与全球碳交易。据统计,2011年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碳交易市场的价值比上年增长了6%,包括期权和拍卖在内的欧盟碳配额总体交易量达60亿欧元,比上年上涨了17%。而中国占全球市场的1%还不到[9]。同时欧元和美元是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最主要交易货币[10]。为争取中国在国际上的市场话语权,我国航企要与金融机构联手,勇于参与全球碳交易,扩大经营范围,为碳交易者提供金融创新工具和金融服务,增强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流通性,均衡人民币汇率,力争让人民币列入国际碳交易体系结算的主要货币,加快融入全球新型绿色经济圈中。
参考文献:
[1]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DIRECTIVE 2008/101/EC[EB/OL],(2009).
[2] 李永波.欧盟航空碳税对我国航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4):73-74.
[3] 温彬,解兴权。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金融前沿,2012(2):66-71
[4] Vespermann J,Much Ado about nothing?-an analysis of economy impacts and ecologic effects of the EU-emission trading scheme in the aviation industry.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 Practice,2011,45(10):1066-1076.
[5]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划发展财务司.中国民航统计年鉴(201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6] 许小虎.欧盟航空碳交易对中国航空业的影响研究[D]2011.
[7] 曹文英.低碳经济下航空公司综合绩效评价[D].2013.05
[8] 张蕊娇.中国应对全球绿色博弈之破立有道[D].2013.01
篇6
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中,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五年以来,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或是政策制定,乃至最终成绩,可以说,节能减排工作是富有成效的。
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推力
节能减排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就是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约束是衡量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用节能减排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这不仅仅是一个约束性指标的要求,而应该从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来分析,将节能减排看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国际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开始发展以节能环保为特色的新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并将其作为扭转经济下滑的重要战略选择。但我认为这是各国一时的权宜之计,更多反映了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在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做出的选择。
此外,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呈现非常明显的倾向,即以能耗、物耗,包括碳排放标准在内的绿色环保技术作为保护政策。如今这些措施正在或已经成为某些国家在贸易政策上的主要出发点。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对于我国工业来说,节能减排是适应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从国内来看,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化。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能源消耗与能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视角放大到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层面,看待节能减排的极端重要性。
从工业发展自身来看,“十一五”末工业在全社会中所占能源比重比“十一五”初不降反升。另外,我国工业结构偏重特征明显,重化工业特别虽高消耗行业在工业的比重也在上升,这两个上升的趋势,既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同时也反映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这种情况下,我国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节能减排当作工业发展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
协调三种关系
推进工业节能减排,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一五”期间,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约束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但如果工业发展要走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单纯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因为虽然政府的作用是有力的,但是它同时也是有限的。而市场的作用是广阔的、无限的,因此我国必须要把推动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的压力,转换成工业领域内工业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更多地依靠市场主体的办法来实现节能减排。只有这样,节能减排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其次是约束性指标与发展的关系。实际上,约束性指标对工业发展做出了一些限制,但不能否认,我国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镇化、工业化任务还很重,我国要实现稳中求进,尤其是在当前工业化发展阶段,东西部差距很大,产业转移迅速,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比重非常突出,这些必然要求我国要在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做出平衡。在发展高能源、高排放、资源型的产业当中,把节能减排放在突出位置,用更高的标准约束这些产业,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自身的节能减排和为全社会服务的关系。国家确定了单位GDP的能源排放指标,包括碳指标。工业作为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应该率先为国家的约束性指标做出贡献。比如,工业已经占到社会能源消耗的70%以上,排放二氧化硫占80%以上,因此,工业节能减排首当其冲。
工业是为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力量。随着城市化发展,交通、建筑也在快速增长,全社会的节能减排都依赖于工业节能减排的技术、产品、装备和服务。所以,在做好自身节能减排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发节能技术、产品,以及减排的技术装备,为工业、交通、建筑,甚至整个社会的节能减排提供技术装备支撑,提品和技术服务。
节能减排的未来
2012年及“十二”五期间,推动工业节能减排需要采取一些重要措施。
第一,做好规划的落实。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已经出台了很多规划,如果认为节能减排是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那么编制并落实这些规划,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各个地方、各个行业能结合国家政策规划的要求,做好各自在未来五年中可以推动节能减排的实施规划和战略。当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融入发展战略,才能落实到发展的每一步计划,节能减排才会有真正的基础,节能减排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机制,而这种机制并不单纯靠政府来推动,而是应该依靠企业的观念和行动。
第二,牢牢抓住技术进步这条主线,推动科技对节能减排的支撑。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政策支持,抑或企业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转型升级,都要靠科技进步。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需要筛选重大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技术,向社会。对已经开发出来的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展示范。另一方面,用先进、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对现有的生产能力进行改造,这是实施节能减排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第三,要发挥节能环保标准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这是构建政府引导下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过程中,如何发挥标准作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完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现在还有很多标准没有建立,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要不停地通过标准的提升来引导企业开发技术,引导企业运用技术。当一定比例比如30%的企业能够应用某项节能减排技术时,我们就要考虑研究,在未来两三年内,是否要把这个技术变成标准。之后要用淘汰落后的办法,把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从市场上淘汰。
总体来说,要发挥标准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用建立标准的办法来鼓励先进的企业不断开发利用先进的技术,同时对落后的企业进行监督,给企业充分进行技术改造的时间,超过期间,就要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采取淘汰的做法。这就是标准所起到的作用。
第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这是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最急需、最有前景、最值得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当前国外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构建未来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这对我国既提出了竞争要求,又提供了市场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约束性指标和政策所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研发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从研发、制造、工程服务等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的发展。
篇7
相信大家对这首诗都不陌生,这是多么美的一幅图啊!,可是长久以来,人们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无休无止的破坏已经使我们生活的地球伤痕累累,环境问题现在是日益突出。废气,污水。白色垃圾正笼罩着我们居住的城市,如果继续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就真的只能在诗词中回忆青山绿水了。
至今,各种环保节能的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明生活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对其真正深入了解认识了吗?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呢?是不是还是一副听的时候专心,过后说起开心,做的时候不用心呢?节能环保并不是我们多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作为每一个家庭,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支柱。因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家庭的综合素质,有一句话叫做人人的素质往前迈一小步,全民的素质就前进一大步。切实了解节能环保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将每个家庭成员组织起来,牢牢抱成一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去认识,去改进,将节能环保的主题落到实处。那么家庭污染和社会污染到底哪一个更严重呢?新近研究表明:社会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只占污染源的百分之四十一,现代家庭造成的污染却占百分之五十九。与社会相比,虽然家庭只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而就污染的危害程度来说,家庭却相对严重一些,已经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常见的也有十种以上,。有一组统计数据可进一步证实家庭污染的危害性:即一个家庭一天平均要制造一点八公斤垃圾,丢弃五个不可分解的塑料袋、二至三个一次性饭盒;一个家庭因洗头、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制造二百公斤废水;一个家庭每天平均使用二十克化学用品等。这些污染物和汇流成河的生活废水,每时每刻都在污染着我们的土地、河流和海洋。据媒体报道,在一项针对2000多个家庭住户样本的室内污染状况调查中,结果显示:50%以上的家庭 节能环室内存在着污染,而"罪魁祸首"就是家用电器。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绝大多数还没有意识到家中的家电污染问题。目前家庭中常见由家电导致的污染包括细菌污染、辐射污染及噪声污染等,重则危害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看到这组数据不由得让我们惊讶,一直以来我们都要将污染的矛头指向工业生产,殊不知,其实最大的污染源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我们平时不注重环保节能的后果,最后危害最大的,依然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原本洁净清悠的地球村。
在能源浪费方面,家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多台电视机同时开;多个电脑同时用;电视没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几十上百瓦的白炽灯同时开好几个;声控灯感应器坏了,灯就没日没夜地亮着;饮水机24小时运作;有的电热户冬天用几个上千瓦的大电炉眼睛眨也不眨;打开水龙头哗哗一放就是好几分钟,等到热水出来了,才慢悠悠地洗漱……
点点滴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使居民区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检查我们的行为,司空见惯的"无意识浪费",在家庭生活中浪费掉的宝贵能源实在太多了。习惯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费现象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又习以为常,因此在节约家庭能源方面考虑得不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改掉那些不经意的浪费"习惯",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举手之劳。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为确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节能减排保护共同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所以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那到底怎么才能做到节能减排呢?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总的来说就是要提倡低碳生活。
两极冰川的融化、生态平衡的破坏、恶劣气候的频发、全球荒漠化的加剧,都是因为我们人类过度开发能源加大碳的排放量造成的。汽车数量的急剧膨胀,不分上下班节假日的堵车已经成为诸多城市的顽疾。于是有车成了负担,驾车是在遭罪,汽车成了恶魔汽车成了灾难,人们都在声讨都在谩骂。是汽车造成了碳的大量排放,改变着气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汽车被推到了节能减排的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而驾驶汽车发明汽车的不是我们人类自己吗?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我们无疑也在自掘坟墓!我们的这种做法其实是饮鸩止渴。所以低碳出行你我人人责任。
外出我们尽量乘坐公共交通不开车减少碳的排放量。坐公交应该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路程近的可以骑自行车或步行,这样既锻炼了身体节约了成本、增加情趣、减少出行的时间,又减少了碳的排放量,可谓一石三鸟。是利己利民利国的好事。出行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做的事就更多了。
篇8
限电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特别是在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有序限电能综合降低能源成本,缓冲因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波动。但限电并非拉闸断电“一刀切”,保证居民用电是实施有序限电的一个基本前提。这方面,东北部分地区可谓教训深刻。
限电不是偶然的,受极端天气、能源供应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都曾采取限电措施。今年9月份以来,已有江苏、云南、广西、浙江等10多个省份陆续启动限电措施。
具体到本次拉闸限电,东北地区主要受煤炭供应不足的影响,这背后既有火电企业因煤价上涨导致的发电意愿不足,也有因今夏持续发电使得煤炭库存下降的因素。此外,发电机组停机检修,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出力不够等,也影响了一部分电力供应。
与东北地区不同,南方地区限电的主要原因更多是出于实现“能耗双控”年度目标的主动选择。今年上半年,在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的背景下,部分省份能耗双控指标未能完成,甚至在能耗强度等关键指标上还出现了不降反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江苏、广西、广东、福建等9个省份被列为一级预警,这应是上述地区出台限电措施的原因所在。
无论是煤炭供应不足,还是“能耗双控”目标倒逼,各地在采取限电措施时,都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原则,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牺牲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为代价,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会给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势头制造新的困难。在实际操作中,更要坚持能效优先和保障合理用能相结合、普遍性要求和差别化管理相结合、政府调控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做法,强调统筹谋划全国“一盘棋”,最大程度减少对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
篇9
Hu Rongxian;Yang Guanglu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卷烟厂,南阳 473007)
(Nanyang Cigarette Factory of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Ltd.,Nanyang 473007,China)
摘要: 低碳经济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南阳卷烟厂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推行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烟草企业。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outlet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tackle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low-carbon economy. The Nanyang Cigarette Factory makes use of means of informationization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and system innovation of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s, do a good job of energy saving in key area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key sources of pollution, implement cleaner production and build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tobacco company.
关键词: 节能减排 信息化应用 资源节约型
Key words: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s;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resource-saving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158-02
0引言
大气中碳浓度的升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工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如何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探寻减排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抓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工业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对烟草行业来说,随着重组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按照全面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的指导方针,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效益、和谐发展已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新的发展主题。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要求,相继开展了对标管理、打造先进卷烟制造工厂等管理活动,其中节能减排指标是主要考核项目,并被列入否定项,河南中烟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和决心可见一斑。
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顺利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抓手。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渗透性、倍增性和创新性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改造企业传统设备,工艺优化行业运转流程,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从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1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1.1 信息技术产品本身可以产生巨大的节能减排效应据统计2010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万元GDP能耗为1.21吨标准煤,工业生产万元GDP能耗为2.53吨标准媒。而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166吨标准煤,只是国民经济平均水平的1/7,工业平均水平的1/15。在国际上,发展节能家用电器,推广节能型汽车,采用节能型照明设备等举措已逐渐成为国际上利用信息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的重要途径。
1.2 信息化的应用不断促进节能减排效果提升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改造,提升了各类工业设备的利用效率,成为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南阳卷烟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方面开展节能改造。投资140余万元,对总计蒸发量为40吨的三台锅炉实施变频自动化改造,把锅炉运行参数自动收集到微机信息系统,通过对数据的自动整理,反馈到控制系统,自动调整炉排的运转速度、鼓风机送风量和引风机的抽风量,使锅炉经常处于平稳高校运行状态。此项改造年可节约用煤3000余吨,节电5万余度,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0余吨。同时把企业能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综合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提高协调衔接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因此从长远角度看,企业以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此外,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很多产品不再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是以数字化形式出现,大大减少了工业经济中浪费在迂回路径上的中间损耗从而有效降低原材科与能源的消耗。
1.3 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丰富企业促进节能减排的管理手段。企业通过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整合信息资源、集成管理和服务,开展试点示范,搭建节能减排公共信息平台,努力消除节能减排企业和应用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节能减排知识和信息在企业中的流动。通过重点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的应用,提高能源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对能源统计数据的动态监测约束,企业自觉进行节能减排;通过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实现国家对重点污染源的联网在线自动监控,构建起污染物排放的立体监测体系,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监控能力。企业大力推进数字节能减排,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构建集信息采集、存储管理、业务应用、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环境信息资源网络体系,实现数据高效管理和流通,环境实时监控、事故应急响应等主要功能,为企业节能减排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企业在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
2.1 征集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推荐方案通过在企业中征集先进适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信息产品,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典型应用方案,推进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2.2 设立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科技专项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还处于引导和推动阶段,多数企业还未形成自发主动氛围,企业的引导、支持、推进和协调对于落实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节能减排降耗至关重要。为此亟需设立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科技专项,通过职能部门联动,实现行政手段效果最大化,鼓励和扶持关键共性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利用。
2.3 加强对能耗排污水平的监测和分析利用信息化手段,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综合效益为目的,加强对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联网监测;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信息监测与分析;加强信息化应用服务于行业准入、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服务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调控目标的实现,推动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设备。
3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做法和实践
为切实做好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我们认为,着眼于增强企业竞争力与节能减排两个目标,具体来说,企业可从如下三个层面着手。
3.1 技术层面:这里主要从数据处理、传输、使用三方面来加以简述。企业要努力保证系统数据的全局一致性,实现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做好各系统之间的连接,保证企业业务与管理数据运转、传输流畅高效;合理利用企业宝贵的信息化数据,引入BI系统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辅助进行决策支持,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3.2 管理层面:加强企业IT规划,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未来各系统的彼此孤立、难以集成等问题,使企业信息系统具备“天然免疫力”。做好海量数据的管理和控制,一切以系统生成的数据为准,严格控制在生产车间对有关BOM数据进行修改,在必须修改时,应采取措施,将修改“迁移到”设计阶段。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企业的做法很多,其根本目的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增加经济效益。
3.3 行业层面:行业层面我们主要探讨烟草行业企业节能的方法。
3.3.1 能源管理节能: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是维护企业利益、增加企业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保证。能源分析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提供数据的真实程度,而数据的准确性取决于计量仪表配置的完好性和准确性。完好、准确的计量器具,是提供准确能源信息的重要保证。河南中烟南阳卷烟厂依托信息技术,与生产部门建立了能源供配紧密衔接机制,对生产能源供应全过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动态监控。通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网络通信、自动控制、计量检测、监视监控预警等信息,搭建能源管控平台,实施看板管理,使之与管理、工艺、流程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资源消耗,提高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和精准性。如今,能源供停时间已经精确管控到“5分钟”以内,与以前的人控粗放管理相比,降低供停误差在30分钟以上,彻底杜绝了过去的能源“空耗”现象,大大减少了无为消耗。
3.3.2 技术进步节能:通过采用新技术,改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转换效率,实现节能增效。围绕节能减排的难点、重点问题,组织班组成员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小窍门、小创造、小发明,努力降低能源消耗;通过技术革新、科技攻关,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节能降耗。2009年以来,南阳卷烟厂仅在节能减排方面开展技术攻关达10多项,如废水的回收处理,实现中水循环利用;调整制丝车间储丝柜的利用模式,增加储丝量,从而降低制丝线运行时间;以及推行制丝车间连班连批次生产等项目,不仅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3.3.3 管理节能: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实现节能增效。能否精心调度、合理组织生产,是企业节能降耗的最大潜力所在。为了充分发挥设备容量能力,避免小物料流量、高能耗生产,生产管理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设备额定能力连续投料生产。同时,把月计划分解落实成周计划和日计划,尽量提高生产区域、生产时间的集中度。
通过ERP产销存、生产经营决策管理、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对各种内外部资源纳入信息系统中,进行高效率、集成化的运转,随着大量数据信息的集成共享,已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促进了清洁生产工作有效开展。设备故障库的开发应用,搭建起设备管理平台,实现了设备信息化管理,可快速定位故障所在区域,提高故障排查效率,进一步增强设备运行和管理能力。
4结束语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把大幅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烟草企业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选择。在工业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必须兼顾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与节能减排两个方面,在过去过多关注企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背景下,企业必须把节能减排工作提到更高的位置,以采取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的双重目标,以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河南中烟实现新跨越,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徐守福.信息化融入工业化推进节能减排增效信息化战略支撑华泰崛起[J].中华纸业,2008,29(15).
[2]张f斌,李梅,陈雪.面向节能减排的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研究[D]. 2009.
篇10
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突出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瓶颈,制约着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同时也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低碳发展之间的矛盾不难发现,使低碳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协调,能够有效的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使碳排放限制和产业发展间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协调,能够对重点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保证,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重点产业碳排放量进行控制。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和措施
(一)分析我国国情,分步、有序地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属于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换言之,即革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等,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并根据我国具体的国情,有目标、有重点、分阶段、有序地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政策法律与发展规划体系之中应该逐步引入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以及政策,并循序渐进的进行,保证基础设施逐步更新,并使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进行避免。减排温室气体、防治污染以及节约能源之间能够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所以,我国应该长期坚持节能战略,同时以节能减排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进行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行动。体系以及战略框架的构建当今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在国际上已经被广泛宣扬。目前,低碳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在国际竞争之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焦点。我国的社会经济必须及早向低碳方向进行推进,从而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我国必须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积极的消化、吸收以及借鉴,针对我国现有的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方针措施、行动规划以及国家方案等,积极进行部署,使低碳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同时还可以将低碳经济的发展当做国家发展战略的意愿、政策以及导向。
(三)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进行可再生能源以及替代能源的大力发展对能源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是能源利用方式不断优化,并使能源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行进可再生能源以及替代能源的积极开发是我国低碳经济的实现形式。我国近期的工作重点是清洁利用煤炭以及节能,从而使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积极研发固碳、低碳、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之后要使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得到大幅的提高,推进应用碳收集和埋存技术以及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进行以先进核能、洁净煤、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提高能效、节约能源,还应该进行清洁能源的快速开发。
(四)进行低碳技术的快速开发。从而使低碳技术体系形成我国进行低碳经济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推广先进的低碳技术,同时还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低碳技术以及能效提高技术的战略意义要充分重视起来,利用新型低碳经济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促进中国朝新型低碳经济发展。不仅如此,我国还应该注意进行不断的创新,使其他行业也不断应用低碳技术,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的低碳化。
(五)进行政策目标的制定。利用现行政策进行低碳经济的推进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具备清晰的政策目标,从而进行价格信号的传递,在低碳经济的框架中融入企业以及个人,企业通过政策目标还可以获得信心,坚持进行低碳发展的模式。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案,制定新的能源政策,同时必须要有长期投资的准备。不仅如此,还应该有多种多样的进行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并使其进行互相协调。目前,我们实施的节能减排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误区,首先,将形成命令过分重视,忽视了市场手段;其次,将大单位GDP能耗过分看重,忽视了小社会总耗能。
(六)使碳汇潜力充分发挥。进行碳信息披露项目的实施,从而促进碳平衡交易平台的构建我国具备减少碳源、增加碳汇的潜力,可以利用海洋管理、农田保护、湿地保护、草原修复、植树造林等方法进行自然碳库的保护,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和土壤吸收,同时,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得到有效的清除。首先,必须积极、主动的公开推动环境的信息,给企业确实的信息以及稳定的减排环境,同时以自愿为原则使企业向其利益相关方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其次,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积极的借鉴,并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打造符合我国国家需要的碳平衡模式,并由此进行中国生态补偿金制度以及中国碳基金制度的建立。
三、总结
- 上一篇: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建设
- 下一篇:光盘行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