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卫设施规划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环卫设施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环卫设施规划

篇1

【关键词】城市环卫设施规划;能力建设

最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成了较多的环境污染。然而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城市中垃圾箱、垃圾中转站以及公厕等相关设施数量不够以及分布也不够合理,相关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也比较落后,这些都给城市环境增加了较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有力的促进城市环卫设施相关规划和建设成为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效环节。

1.城市环卫设施规划的起源和发展

1.1城市环卫规划的具体概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重,人类逐渐认识到当前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的始作俑者是人类自身,由于自身无限制的、盲目的开发与社会经济活动,而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一状况,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来有效的扭转这一局面,因此,关于城市环卫设施相关规划与建设理论也逐渐得到重视与推广。

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是当前城市环卫规划的重要引导思想与最终目标。具体而言,是将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当做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具体规律以及生态规律与地理学相关原理的条件下,对其所发展的变化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科学合理的安排人类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的时间与空间。

所谓的规划,是指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与空间的环境决策,使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与措施,这也是城市环卫规划的中心内容。

1.2城市环卫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对于环境规划而言,城市环卫规划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可以包含:环境卫生设施相关规划、环境卫生相关法律制定、环境管理体制、机构建设以及相关资源的投入与分配。而城市环卫设施的建设与规划是其主要内容,其中包含:环卫公共设施与环卫工程设施。主要工作是合理的规划以及设计城市环卫设施的具体数量、分布的地区以及规模等。

2.当前国内城市环卫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一些大城市比较重视城市环卫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从而获得了较多的发展。然而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小城市,依然存在比较严重问题:

(1)陈旧的垃圾收集方式,比较差的市容景观。这些小城市主要采取垃圾废物箱混合收集,从而不利于将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同时垃圾容器以及废物箱也对整个城市的市容景观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需要进行不断改造与调整。

(2)当前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垃圾中转站数量却在不断的减少,同时占地比较小,没有足够的转运量,分布也不科学。一些小城市在城郊结合部地区,因为缺少相应的阿垃圾中转站,而导致垃圾进行收集的距离比较远,更有甚者,出现露天堆放垃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容景观。

(3)很多中小城市,其公厕数量比较少,大多数分布在老城区,同时公厕占地面积较少,无法合理的 布置化肥池,档次也比较低,应该对其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

(4)应用在城市环卫的专用车辆数目不足,在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清理运行的过程中,无法达到日产日清。而少部分车辆的运载量比较小,使用年限较长,应该进行更换。与此同时,一些相配套的设施,比如停车场以及车辆修理厂、冲洗站等也较为短缺,无法满足需要。

3.城市环卫设施的具体规划与建设

3.1城市清扫和保洁

首先规定城市道路应该做到全日制清扫,其主要道路一般是每日清扫两次,进行保洁两次,每次作业时间不少于6小时。同时要逐步的实现城区主要道路采用机械化清扫方式,以机械化清扫与冲洗为主,而人工清扫为辅助。一级道路每周至少冲洗三次,洒水五次。相关垃圾收集容器以及垃圾收集站的清洁都应该满足建设部所颁布的相关规定。

3.2垃圾的收集以及清运规划设计

首先要依据城市人群密集程度来合理的设置垃圾箱。一般而言,繁华的街道,其垃圾箱应该每隔35~50m设置一个,而城市交通的主要干道则每隔50~70m设置一个垃圾箱。对于一些垃圾袋固定收集与堆放的地区,则服务半径不得超过70m,一些住宅小区,则每4幢住宅楼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

3.3垃圾运转站的具体规划与设计

首先要结合一个垃圾运转站所服务的具体范围进行有效的分区,确定出具体的转运站数目,其相关规模要依照垃圾总体运转量来确定。

3.4垃圾的处理与处置

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为掩埋,或者可以因地制宜,选用堆肥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一些乡镇的工业固定废弃物则要结合其不同的特点来参考处理的相关方法,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对于一些有害的废物,可以选用较为安全的土地进行掩埋,不能够使其进入垃圾的掩埋场地;对于一些危险的废弃物,则要结合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使用焚烧以及深埋等较为特殊的处理方式。应该尽量从单一的掩埋方式逐渐发展到多元化、资源化的综合处理方式,最终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以及无害化”的处理。

4.结束语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环节之一,环卫规划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进行科学合理协调发展与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在对城市进行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依据城市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切实可行性的城市环卫设施规划,进而不断的促进环境卫生保护事业的长远发展。也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元宁,王敏,靳俊平,曲伟国,闵海华,刘淑玲.关于我国环卫行业发展总体趋势及主要特征的思考——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卫规划系统设计为例[J].环境卫生工程,2008,27(9):66-67.

[2]孙增峰,袁少军,石炼.城市总体规划视角下我国城镇环境卫生之路——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卫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12(8):25-26.

[3]王胜本,高志敏.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规划工作的思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45-46.

[4]郑树景,姚连芳.务实—务虚—再务实:园林设计学习三步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11,12(8):25-26.

篇2

一、环卫设施建设规划现状

环境卫生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基础体系,包括环卫公共设施和环卫机构工作场所(本文主要涉及的是环卫公共设施)。截止2011年6月底,丰台区环卫中心责任范围内的公共设施包括:密闭式清洁站(含垃圾中转站、垃圾楼、垃圾房)251座、公厕386座、分类果皮箱3146个。

2008年以来,丰台区环卫中心多处设施被划入城市建设规划范围内,先后拆除密闭式清洁站18座,仅还建8座;拆除公厕19座,仅还建8座。当前,在丰台区重点建设项目,如棚户区改造、成寿寺地区拆迁、夏家胡同改造工程周边,环卫设施共有56座,占环卫中心设施总数的8.8%(其中公厕45座,占公厕总数的11.7%,二类以上公厕8座,达标公厕29座,三类公厕8座;垃圾房11座,占垃圾收集设施总数的4%),这些密闭式清洁站、公厕已列入拆除计划。

近年来,在环卫设施拆建过程中,有以下几种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质量的稳定,使丰台区设施规划布局由基本平衡变化为局部区域失衡。

(一)规划建设困难

2008年马家堡东路扩建时拆掉的3个垃圾房,至今仍没有还建。为解决附近居民倾倒垃圾的难题,在路边摆放了垃圾桶,但对清运垃圾及站点管理造成不便,且收集容器露天摆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卫生。蒲黄榆道路改造后,之前拆除公厕5座,至今未还建,道路两旁没有一座公厕,造成居民如厕不便。在城市建设、市政工程开工前,拆迁部门表示预留环卫设施位置,但很多未能兑现。

(二)随意拆除环卫设施

2011年5月,某村在改造过程中,先后将仍在管理和使用的3座公厕拆除,目前此事尚未解决。

(三)环卫设施受损破坏严重

2010年2月14日,位于河西的6座公厕30多个坑位一夜之间全部被砸坏。有的道路两侧的门店商户将餐厨垃圾,甚至粪便倒入门前果皮箱,造成果皮箱严重污损,使用寿命减短。据统计,区环卫中心每年因商户乱倒垃圾造成果皮箱损坏更换的有2000余个,购置1个果皮箱需1000元左右,仅更换果皮箱的费用高达200万元,加大了环卫作业成本。

(四)建设施工过程中环卫设施缺失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2007年4月28日建设部令第157号)、《北京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2008年7月1日起实施)和《关于加强环卫设施建设管理的通知》(丰政办发〔2004〕45号)要求:垃圾收集设施、公共厕所的建设规划属于市政管理行政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停用或者改变用途。确需拆除的,应当提前报告区、县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并按照规定予以重建或者补建。重建或者补建期间,拆除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污染环境,满足使用需求。但张仪村路、开阳路、北京南站周边、马家堡西路、康新路、北京西站南路等道路改扩建时,原有垃圾收集设施被拆除未还建,由于建设施工单位未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造成施工过程中周边居民垃圾无处倾倒。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因城市规划建设对环卫设施建设的规划不足,造成环卫设施建设用地少、用地难问题,尤其随着城市进程不断加快,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及人为因素,环卫设施短缺和分布不合理现象更加凸显。通过对当前环卫设施拆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环卫设施建设规划和管理中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环卫设施建设规划相对滞后

一是环卫设施规划不足。由于城市的发展建设较快,随着人口的增加,给原有环卫设施带来了较大压力。部分地区的环卫设施数量明显不足。由于周边建筑的快速崛起、路边停车增多,部分环卫设施的有限作业空间被挤占,给清掏、清运作业带来困难。

二是补建选址不现实。部分新建小区、改扩建道路完工后,由于建设初期没有规划或没有按照规划建设环卫设施,存在“先天缺陷”,致使完工后,周边居民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再选址配建时必然遇到选址困难、施工困难,甚至遭致不满和阻挠。

三是环卫设施基础条件落后。丰台区目前使用的大部分密闭式清洁站建于1988年-2000年,公厕建于1996年以前,有的设施自1996年以来只进行过小修小补,维持使用;还有的设施因建设时水、电硬件不到位,一直影响着保洁管理质量。

(二)环卫设施监管力度较弱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改造中,环卫设施未能按规划要求建设实施,或实施严重滞后,工程监督验收时缺乏有力的监管和制约,从而造成很多主要街区建成后没有了环卫设施的立足之地,影响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同时,环卫设施无法达到实时监控,极易遭到偷盗、损坏,特别是所处位置较为偏僻的设施,经常在夜间被人为破坏。

(三)过渡时期缺乏保障

在部分建设工程施工前期,许多施工方轻易拆除了原有环卫设施,造成施工期间缺乏相应的过渡措施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使用。由于没有规范的垃圾收集容器和场地,使得施工地区成为垃圾乱倒、无人管理的脏乱差地区,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面貌。

而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环卫设施公共服务的属性认识不到位。公共设施服务于公众的生产生活,一些单位部门对环卫设施的这一基本属性认识不够,对其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理解,致使环卫设施规划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是对规划编制和实施认识不到位。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很少将环卫设施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忽视了对环卫设施的长远规划。特别是对环卫行业实际需求的考虑和环卫设施设置标准的设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很多障碍,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是对爱护环卫设施的宣传不到位。环卫设施属于公共设施,服务于人民群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爱护和维护。当前,在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是比较欠缺的。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规划力度

一是在城市开发建设中,高度重视环卫设施规划,在全面细致深入排查当前环卫设施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环卫公共设施规划机制。环卫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把城市环卫设施的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规划部门,确保环卫设施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

二是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卫设施设置标准,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等公共设施,并确保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备案、同时交付使用。

三是原有环卫设施需改建或迁建时,应按照“拆一还一、先建后拆”的原则,制定并落实好改建、迁建计划。

四是应将环卫设施长远规划列入地区发展整体规划中,与道路改扩建、新建小区、城乡结合部改造等工程相协调,按环卫规划预留环卫设施建设用地。

五是应制定地区环卫设施长期建设、维护计划,保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形成环卫设施新建、翻改建、维修的良性循环。

(二)加大监督力度

一是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应有市政管理部门参与介入,实施全过程监督,对未按规划配套建设环卫设施或配套环卫设施验收不合格的,整体项目不予通过竣工验收。

二是实行社会监督,及时化解因环卫设施选址建设、使用等产生的社会矛盾。对无理阻挠环卫设施建设、使用的行为给予必要处罚。

(三)加大管理力度

一是要强化市政、环卫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处罚高压态势,及时曝光、查处肆意破坏、拆除、迁移、改建、封闭、损毁环卫设施或将其挪作他用的个人和单位,确保监管处罚制度有效落实。

篇3

影响现代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城市形态、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随经济的发展、人口剧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城市垃圾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环境质量不仅是城市良好投资环境的前提,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被垃圾包围的不利局面,现有的城市垃圾是把危害转稼给城郊和乡村,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随着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垃圾成份发生了很大变化,垃圾已开始威胁到水源、土地,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我国大部分城市垃圾还没有做到无害化处理,更谈不上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垃圾的处理多以卫生填埋、堆肥等简单处理,一些小城市没有把环境卫生规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城市没有环境卫生规划,人们对环境卫生规划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垃圾的处理选在郊区大坑简易卫生填埋。

2、环卫设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环卫设施落后,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方面机械化程度低,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3、没有垃圾有效处理技术,并且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产业队伍。

4、环境卫生管理手段不完善,居民环境意识差,缺乏良好的社会公德观念。

环卫事业发展缓慢,制约制度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卫生事业仍然是计划管理体制,没有市场机制。

2、环卫事业资金完全靠政府投入,不可能满足人们对垃圾无害化再处理等要求。

3、没有与环卫事业相配套的相关产业,不能满足社会

日益增长的环境意识要求。

环卫事业要健康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必须要有近期、远期的环境卫生规划,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相应的环卫产业满足城市发展要求。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基础工作:

1、发挥政府职能

环境卫生规划是政府行为,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理实效的环境卫生规划可以净化、美化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管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良好的卫生民惯,从而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因此,环卫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环卫规划的实施完全靠政府和群众的统一认识,政府通过立法、检查等形成监督管理,居民自觉响应政府号召,把自我生存环境建设好、管理好。

因此,要积极倡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垃圾处理、人人有责”的观念,鼓励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加强舆论监督,增强市民的环卫意识。2、实施市场机制,完善价格机制,发展环境卫生产业

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和有害物质大量增加使垃圾危害增大,必须增加环境卫生产业投入,完善财税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很多中小城市环卫事业管理还停留在计划管理体制的水平,完全靠政府投入负担很重,我们应加大全市环卫工作全面的综合管理,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大对卫生有偿服务费、排放费、污染费等相关费用的收缴力度,预留环卫事业发展基金等有效措施,把环卫科技工作做好,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用科技振兴环卫事业。

完善城市环卫规划

篇4

一、扎实开展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活动,落实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城市清洁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环卫市场机制提升城市清洁水平的意见》,提高环卫经费投入,缩小关内外各区环境卫生水平差距,促进特区环卫一体化管理。实施《“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200天行动环境卫生提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消灭卫生盲点,攻克卫生难点,守住卫生重点,巩固卫生亮点,切实提升城市清洁水平。

(一)全力推进迎大运环境卫生提升行动。一是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持续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定期排查和整治,涵盖山边林地、道路边坡、二线巡逻道等边角地带,清理辖区范围内的卫生死角、暴露垃圾和余泥渣土污染;二是强化薄弱环节卫生管理。城中村、工业区、市场、工地、待建地、小区和政企事业单位等区域业主和管理单位要切实履行环卫管理责任,尤其要搞好垃圾收集点、附属绿地、屋顶雨篷等易忽略位置的卫生。公路、高速公路要落实日常清扫并巡回保洁,加强绿化带、隔离带、路肩、边沟、不准建筑区、出入口匝道、收费站等卫生管理;三是加强绿化区域保洁。道路绿化管养部门要切实加强市政绿化带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洁范围覆盖绿化隔离带、花圃、树眼、花坛等,安排足够人员实施连续性保洁,及时收运修枝垃圾。有条件的区可借鉴宝安区管理方法,将道路绿化带和附属绿地统一纳入市政清扫保洁;四是开展创建样板路活动。各区要创建环境卫生高度精细化管理样板路、示范街,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日与平时一个样,保持道路高度洁净,达到“席地而坐”的标准,进而将管理手段和工作成效辐射到全辖区,促进整体环境卫生提升;五是提升大运重点区域卫生。高标准落实关内城区和关外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景观大道、重点场所、大运会开闭幕式和比赛场馆周边市政道路的清扫保洁、机械化清扫和道路冲洗、垃圾收运、收集容器清洗等工作,确保上述区域环境卫生质量达到一级以上标准。在大运会举办期间,全市特级、一级、二级道路要在已有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加强保洁和冲洗,确保路面见本色。

(二)狠抓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一是继续提高清扫保洁单价。各区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要按市政府预算指导价落实清扫保洁经费,为高标准高质量环卫作业提供经费保障。争取将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市政管理范围,城中村道路清扫保洁和环卫设施设备建设管理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承担或实行费用分担补贴制度。争取将公路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市政管理范围,按照统一责任、统一经费、统一标准的原则进行清扫保洁;二是注重清扫保洁细节管理。市政道路要保洁到墙根,覆盖门店门前区域,实现道路卫生“一把扫帚”管理,保洁作业要更细致深入,已纳入市政清扫范围的小型绿化带、树眼、花圃、边沟等地带要扎实做好保洁工作,彻底消除边角缝隙隐藏烟头纸屑、绿化带周边陈积垃圾等现象;三是加强冲洗提高道路洁净度。坚持按规定频次落实冲洗工作,注重冲洗效果,作业时必须有人工清洗配合,及时清除路面泥沙、污垢、积水等,坚决杜绝冲而不洗、洒洒水走过场的现象,着重治理道路扬尘、口香糖残渣、油渍污垢和道路附属设施周边残留污渍,提高路面本色呈现率;四是实行连续性保洁。严格按照市政道路分级管理要求保洁到规定时限,杜绝保洁时限内人员脱岗、保洁断档现象,尤其要强化夜间、节假日、上下班高峰期的清扫保洁,对于卫生问题频发的区域和时段要视情况增加保洁人员和延长保洁时限;五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在发包合同中明确规定机械设备数量和实施机扫作业的范围、频次、质量等条款,要求清洁企业按作业需求配置足量的机扫车、高压冲水车、高温高压水枪等设备,并且推广安装车载gps,加强机扫过程监管,确保实现20__年全市机扫率达到80%的考核目标;六是推行环卫安全文明作业。环卫工人作业期间必须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工作鞋,负责道路清扫作业的工人还必须穿安全反光背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方式,不随意穿越马路,注意往来车辆,确保人身安全。冲洗道路要妥善设置温馨提示、安全挡板,机扫作业要遵规守矩文明行车,尽量减轻环卫作业对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影响。

(三)完善制度强化余泥渣土管理。一是完善多部门协同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完善交警、建设、交通等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及渣管联席会议、层级巡查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二是加强渣管“五化”建设。通过法规宣传常态化、执法装备现代化、日常管理数字

化、管理手段科技化、提高效率信息化,全面提升余泥渣土管理质量;三是加强工地源头污染控制。积极协调建设主管部门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督促地铁等施工单位落实工地路口设置冲洗设施、道路硬底化等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出入口干净、车辆运输过程密闭化;四是继续深化余泥渣土市场化运营改革。完善运营招标方案和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强化政府监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处理能力。(四)加强执法控制环境卫生污染。一是全面加强市容环境序化管理工作。环卫管理模式要从“先污染后清理”向“减少源头污染”转变,各区、街道城管执法部门要按照《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大力加强对单位不履行辖区环卫管理责任和门店占道经营、摊档食肆乱摆卖、乱倒外扫垃圾、行人乱丢乱吐、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打破“一人扫万人扔”、反复污染的困境。市、区城管执法监察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监督,加大街道综合执法责任制考核中市容环卫执法工作的比重,对工作不力的执法队伍实施红黄牌警示。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践环卫小额罚款委托执法工作;二是大力加强余泥渣土专项执法。各区城管执法局要组织队伍每周开展3次以上余泥渣土专项执法,尤其加大夜间运土高峰的执法力度,通过在辖区施工工地和受纳场出入口蹲点监控、联合公安交警部门把守重点路段、组织跨区街联合执法等方法,坚决查处泥头车无证运输、车轮带泥、沿途撒漏、乱排乱倒等违法行为,减少余泥渣土运输对市政道路的污染。

二、完善规划和建设机制,加快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

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垃圾管理的若干意见》,制定我市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按年度计划落实建设进度,如期建成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协调,妥善化解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做好市民的宣传疏导工作,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舆论阻力,切实提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绩效,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隐忧。

(五)强力推进大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市政府颁布的《深圳市东部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着力推进东部垃圾焚烧厂建设,将其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样板工程,力争年底完成所有前期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加快新卫生厂、粪渣厂进场道路建设,确保“两厂”6月投产。着力推进老虎坑垃圾焚烧厂二期和卫生填埋场二期、下坪卫生填埋场二期、白鸽湖垃圾焚烧厂二期、南山垃圾焚烧厂二期等扩建工程建设,确保按计划投入使用,将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0%以上。抓好坪山环境园建设,加快下坪场、城市废物处置中心、老虎坑环境园、龙岗环境园等餐厨垃圾综合利用设施建设。

(六)进一步推进余泥渣土受纳场的规划建设。一是联合市规土委、建设局促请市政府尽快审批通过《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30)》及配套文件,完成规划环评,督促各区按辖区责任制建设受纳场;二是编制《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建设规范》,指导各区开展受纳场建设工作;三是完成塘朗山环境园规划,并争取划定控制线;四是尽快完成龙华部九窝余泥渣土受纳场扩容工程及新屋围、下围岭受纳场建设前期各项工作,妥善解决好征地拆迁补偿等问题,力争今年底开工;五是争取在5月底前建成水径余泥渣土受纳场。

(七)加快中小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中小型环卫基础设施。各区要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程,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对市政公厕、环卫工具房、果皮箱以及环卫应急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增设购置和修缮维护;二是规划建设公共厕所。编制《深圳市公共厕所布局规划(—2020)》,建立以固定式公厕为主、活动式公厕为辅、沿街社会公厕对外开放的格局。

三、打造低碳环卫,逐步实施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八)积极开展垃圾减量和分类试点工作。一是推动制定《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体系,完善垃圾分类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是编制垃圾分类手册,明确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具体分类细则,组织指导单位和市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三是各区要制定垃圾分类收集计划和实施方案,选取若干学校、物业小区、机关等功能区进行试点,按照颁布的垃圾分类手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九)大力推进餐厨垃圾规范管理。一是尽快制订《深圳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争取通过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餐厨废弃物试点城市评审工作;二是尽快修订《深圳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措施,强化法律支撑;三是借鉴苏州等城市做法,建立健全餐厨垃圾管理运行机制,大力推动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四是推进餐厨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运输和处理,并逐步扩大至农贸市场、绿化垃圾、家庭厨余垃圾等有机生物质垃圾。编制《深圳市餐厨垃圾质量鉴定标准》,协调有关部门制订餐厨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的政府补贴标准;五是各区要开展餐厨垃圾管理专项执法行动,清查非法清运餐厨垃圾、非法炼制潲水油和饲养牲畜的窝点。

(十)继续推进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一是完善水径受纳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建设、运营方案,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取建设、运营企业,全市推广资源化利用技术延长建筑垃圾受纳场使用寿命;二是配合市住建局制定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优惠补贴和产品质量标准等政策,促进塘朗山受纳场、龙岗受纳场等运营企业健康发展。

四、实施环卫全覆盖全过程检查监管,规范作业服务市场秩序,着力提高环卫行业监管水平

(十一)建立健全全覆盖检查监管机制。市环卫管理部门要强化全市环卫工作的牵头、统筹、协调、监督、检查、指导等宏观管理职能,各区要切实对辖区环境卫生管理负总责,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的基层监管力度。一是持续深入开展“鹏城环卫杯”竞赛。购买环卫监理服务扩大日常监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覆盖度,实施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的检查评比,充分发挥竞赛评比的抓手作用,着力推进清扫保洁单价、机械化清扫率、道路洁净度等重点工作;二是落实辖区环境卫生检查监管责任。各区、街道和社区建立健全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的环卫检查监督机制,大运会结束前要每天进行专项巡查,形成检查情况和跟踪督办记录,全面掌控辖区整体卫生、夜间保洁、占道经营和余泥渣土污染控制、设施设备管理、公厕服务等状况,切实督促各责任单位落实环卫管理责任;三是严格实施市政清扫和垃圾清运质量考核。环卫业务发包方要按照合同条款和环卫管理标准,实行更细致更严格的作业过程和卫生质量监管考核,对作业不规范、质量不达标的扣分扣款,情形严重的予以淘汰;四是进一步

发挥数字化城管监督管理作用。将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范围扩大至整个责任网格的角角落落,包括城中村、工业区、待建地、预留地等区域,采集问题涵盖花圃绿篱内藏匿的垃圾、地面污垢厚重、工地路口未硬底化、未设置冲水设施、屋顶雨篷积存垃圾、收集容器残破不洁、垃圾车污脏滴漏等。(十二)加强环卫设施设备和垃圾收运管理。一是加强公共厕所管理。进一步完善《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草案)并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尽快出台实施,根据《深圳市公共厕所建设和改造指引》、《深圳市公共厕所标识系统设置规范》、《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服务规范》,各区城管部门在对辖区内市政公厕升级改造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协调各产权单位对商场、酒楼、市场、机场、车站、加油站、口岸、文化体育娱乐中心等场所社会公厕进行升级改造,规范标识和导向系统,加大日常维护管理力度,提高公厕完好率和适用率;二是推行全过程密闭化垃圾收运模式。进一步推广“车载桶装”、“车载袋装”、“手推标准桶”、“密闭式手推车”等前端收集方式,全面取缔敞口式垃圾收集点和容器,规范垃圾收运站点和运输车辆管理,在清水河、老虎坑、月亮湾等大型无害化处理场(厂)设点查处车辆,依法查处车容不整、车身不洁、垃圾、滴漏污水的车辆,淘汰车容车况不达标的后装式压缩垃圾车,督促各清运单位落实密闭清运措施并规范作业过程管理,监督垃圾运输车辆出场(厂)前彻底清洗。7月底前新型垃圾转运站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垃圾收运密闭化率达到95%以上;三是持续推进环卫设施设备清洗刷新工作,促使环卫设施设备的管理规范化、维护制度化、检查程序化,实现环卫设施设备数量充足、设置科学、功能完善、整洁完好的长效目标,7月底前中小型环卫设施设备清洁率达到95%以上。

(十三)强化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一是健全垃圾处理监管机制。采取增派驻监管人员、信息化监管系统功能等手段,严格对进场(厂)垃圾来源、种类、计量、烟气处理、渗滤液处理、飞灰炉渣处理进行全过程监管。同时,对bot项目或外包运营的垃圾处理设施,要严格执行运营监管协议;二是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监管制度。完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监管手册》、《深圳市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及环境污染控制监管标准》的编制,研究制定《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三是稳步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修订《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市政府158号令),完成垃圾处理费代征收手续费标准测算工作,建立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和支付标准调整机制,探索生活垃圾按量收费模式。继续做好垃圾处理收费的协调、沟通、宣传和解释工作,确保垃圾处理费收缴率稳中有升。

(十四)加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监管。一是继续修改完善《深圳市市政道路清扫保洁服务公开招标文件要点范本》,对投标企业的资质门槛、环卫作业规范、质量标准、环卫工人权益、机械设备作出统一规定;二是出台《深圳市环卫作业服务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办法》,将清洁企业服务质量与资质信誉挂钩,纳入招投标评标内容;三是加强对清洁协会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项目招投标、评优、资质等级评定等行为;四是协同人力资源社保局建立联合监督机制,保障环卫工人福利待遇,保持环卫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深化行业自身建设,优化理顺环卫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增强环卫发展动力和活力

(十五)鼓励公众参与打造环卫宣传格局。一是开展多方位环卫宣传工作。以迎大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兵为契机,针对不同群体、区域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环境卫生宣传方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类传媒播放制作精良的环卫公益广告。总结推广环卫管理先进经验,宣传环卫行业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环卫、爱护卫生的社会氛围;二是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平台。鼓励和扶持市民志愿者、义工队伍和社会团体开展环卫公益活动,在各主要媒体设立环境卫生“曝光台”,主动曝光并鼓励市民投诉全市范围内的环卫管理黑点、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市民对环境卫生管理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共同监督各环境卫生管理主体切实履行责任。

篇5

自1998年我省设立环卫工人节以来,今年已经是第七届了。市委、市政府对环卫工人节十分重视,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弘扬环卫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树立尊重、理解、支持环卫工人劳动的良好风尚,切实保障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提高我市环境卫生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环卫战线上的全体职工致以亲切的慰问,向一年来受到表彰的环卫先进工作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环卫工作是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我省设立环卫工人节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环卫工作,对环卫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环卫职工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多年来,我市环卫系统广大职工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为已任,弘扬“脏了我一个,换来万人洁”的创业精神,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环境卫生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环卫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广大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市委、市政府感谢你们!广大市民感谢你们!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卫工人的工作在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搞好环境卫生,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质量,是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个窗口工程。我们的环卫职工每天都在擦亮这个“窗口”。环卫工人是净化美化城市的主力军,在我市改革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展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崭新的精神风貌。你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和美德,值得全市人民学习。市委、市政府将大力表彰你们的先进事迹,弘扬你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环卫工作、尊重环卫职工、爱护关心环卫职工的良好氛围。

关于下一步的环卫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是要不断改善环卫工人作业条件,努力提高环卫工作水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我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作为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的切入点,摆上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市环卫战线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发展的中心,加强领导,进一步弘扬行业精神,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改善作业条件,深化行业改革,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按照行业工作标准,扎实工作,力争使我市环境卫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要逐步增加对环卫事业的投入。市容环卫设施建设通过几年创建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城市化进程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状况。市政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出科学的环卫工作规划。要重点加快城市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的规划建设、改造步伐,使基础设施布局更趋合理。同时也要在如何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参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上动脑筋、想办法。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我们的环卫事业。

三是要加大环卫工作的新闻宣传力度。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环卫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把环卫工人主人翁地位和精神风貌展现出来。把环卫工人默默奉献精神和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展现给市民,在全社会营造支持环卫工作、尊重环卫工人劳动、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理解、支持和关心环卫工作的社会新风尚。

四是要积极为环卫工人办实事,努力解决环卫工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环卫工人办实事是党和政府重视关心环卫工作、支持环卫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都要为环卫工人着想,多为环卫工人解决实际问题,要把环卫工人的冷暖放在心上。尤其是要在解决环卫工人医疗保险、人身安全、工资福利和劳动强度上用足用好政策,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要每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要注意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广大环卫工人的利益。对侮辱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一定要严查快办,切实保障环卫职工合法权益。

同志们,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在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将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现代化文明程度和城市环境质量,我们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将更加重大,希望广大环卫职工继续发扬任劳任怨、辛苦为民的工作作风,为我市的城市建设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6

关键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农村的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加之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有些地方在未建设城市垃圾处置工程前,把城市垃圾倾倒到乡村,种种因素造成农村垃圾泛滥成灾,导致农村人居环境的恶化。农村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民身体健康,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环卫管理的需要十分迫切。

二、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前提。多数农村没有或缺少专门的分类垃圾桶、垃圾清运车、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设施设备,与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编制一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业规划,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地区尚未启动农村环卫整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由于环卫规划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地方的环卫工作无法按照统筹工作要求落实环卫基础设施的定点建设,更无从解决相应的资金、用地等问题。

(三)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城市环卫管理机构对农村环卫管理“鞭长莫及”,乡镇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对生活垃圾的管理,大多数村没有指定的专人负责,也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户集中、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垃圾处理操作流程不够完善,大部分村内没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村内道路清洁、垃圾收集等工作,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老弱病残人员,不能担负起环卫管理职责。

(四)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程度不够,广大农民群众对整治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形成“房内现代化、房外脏乱差”。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1)根据村镇道路格局,用地布局,自然界限以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逐步推行垃圾袋装化,居民生活垃圾装袋后定时投入指定垃圾收容器内,逐步取缔生活垃圾散倒与地面、垃圾通道的投放方式,同时积极推广垃圾分类收集。2)在规划区域内整治露天垃圾收集池(点),杜绝散倒垃圾点和其他不符合规划目标要求的垃圾收集点,须按标准配套建设相应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在收集点由人力车、小型机动车运往乡镇垃圾中转站,由大吨位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处理厂。3)环卫人员配置标准根据建设部《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进行计算,城镇环卫专业队伍宜占规划区人口的0.5‰~1‰,每个村目前应配置2至3名环卫人员。4)垃圾清扫、转运的设施配置缺乏,小型清扫车每村配置一辆,压滤式垃圾清运车每镇配置1辆。

(二)创新机制,落实责任,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

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按照密度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摆放垃圾箱(桶),根据不同情况建设小型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置,逐步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置投资力度,村村设置垃圾箱或小型中转站,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

一是建立“统分结合”的城乡环卫新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要成立环卫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具体事宜,实现了城乡环卫“全覆盖”。二是建立“三级联动”的城乡环卫新机制。理顺城乡环卫管理体制,实行市、镇、村(居)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中转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三是建立严格环卫管理考核机制。县级环卫部门强化监督和考核职责,对镇村环卫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现在够狠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三)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镇村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一是将镇村建设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环卫设施、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二要合理布局环卫设施建设。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按照乡镇总体规划,科学安排垃圾焚烧炉、填埋场、建筑垃圾堆放场、垃圾中转站(房)、焚烧池等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布点,优化垃圾处理资源配置、减少运行成本。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行政法规。从严执法,对超载运输和封盖不严加强管理,特别是冬季煤炭运输、散装建筑垃圾等要采用封闭车辆运输,对污染的路面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清理。加强对工地出入口监督管理,要求出入口硬化,并及时水洗车胎和冲刷带出的黄泥,确保出入口清洁,减少粘带的发生。加强对夏季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要求所有满载车辆就近排放污水后再行运输,把垃圾污水消灭在运输起步之前,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道路路面不受污水撒漏的污染。

(四)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关系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久和成败,地方政府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政府主导。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二是城乡一体化财政补助资金多向农村环卫管理投入。提高财政投入农村环卫保障资金的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式,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的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鼓励农民“投工投劳”作为村庄自筹资金。

(五)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板块、宣传窗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除了电视、报纸上开辟专栏、制作专题片外,要充分发挥基层乡镇、村组织机构的作用,要求村镇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进学校,鼓励农村中小学生积极投身到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中去,通过学生向其家长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政策。

四、结语

总之,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妥善收集、处置,对农村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对于目前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找出原因,提出整治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一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永新;莱芜市环卫作业集团化运营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2] 白晓龙;顾卫兵;金胜哲;杨春和;邹永平;;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4期

篇7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质量,城市环境的维护与保持离不开环卫工作的有效管理。但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卫工作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环卫设施建设不足,环卫工人工作环境差,管理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使城市环境的改善难以实现。本文针对城市环卫工作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城市环境,改善人民生活。

关键词:环卫管理;城市;问题;对策

城市环卫工作是保障人民日常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既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也能促进城市良好形象的树立。推动城市环卫管理工作的进步,改善市容市貌,打造宜居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拉动城市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环卫管理部门需要提高对城市环卫工作的重视,吸取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积极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促进城市的美化与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1 城市环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的环卫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足够的投入资金,对环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环卫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都是导致环卫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的不利因素。

1.1 环卫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城市环卫工人多使用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员,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缺乏足够的综合素质。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环卫队伍对人员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仍然处于亟待解决的状态。环卫人员整体素质低的原因主要有:(1)忽视对环卫人员工作的培训,使环卫工作者缺乏对自身工作的充分认知,缺少一定的责任心。(2)在对环卫管理措施进行改革时,没有考虑到与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使员工难以配合工作。(3)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招聘要求过低,使所招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以上原因都导致了环卫工作者素质过低的原因。

1.2 政府对城市环境卫生事业重视不够,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社会地位低

政府是城市环卫工作的主要管理者,要对此项工作进行投资和监督,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政府的投资绝大多数形成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中缺少对城市环卫的重视,其设施用地面积较小,其次,城市垃圾的处理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问题,因为政府没有出台与环卫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按照“谁污染难治理”的原则,对于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虽然有一定的收费政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居民的自觉程度低、收费困难的现象。最后,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保护城市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公民的保护意识淡薄,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垃圾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这些都是因为宣传面狭窄,没有较强的舆论引导,同时,市民对城市环境环卫行业存在着鄙视的现象,觉得环卫工人的地位较低,对环卫工作不够尊重。

1.3 城市环境卫生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现阶段由于市容环境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配套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造成环卫投资的潜在需求没有全部转化成有效需求,对环卫基础设施实行事业性管理效率不高,运行状况差,尤其是当前城市环境卫生科学技术、设施设备等还比较落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尚处在较疲劳的繁重人力作业阶段,机械化作业水平还十分低。进行卫生体制改革,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涌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环卫建设资金需求相应增加。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导致了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体制改革当中,该办的事情却无财力去做,改革的成果在领导头脑的意识当中形成了减员增效、降低资金投人的代名词。

2 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

2.1 城市管理责任要明确按照“管理主体唯一、责权利统一”的原则,明确城市管理责任,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由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对城市管理工作牵头,拿总负全责,负总责政府向一个机构问责,从城市管理实践和兄弟城市的作法看,鉴于市容管理和执法联系紧密二者很难分开,应该将市容管理和执法交由一个机构,由一个机构履行市容管理和执法职能。

2.2 落实市容环境管理责任制

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只有真正的对市容环境负起责任,才能对其有效地治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要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其中包括环卫工作人员和普通公民,让公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环卫工作中来,为自己生活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环境的总体质量。

2.3 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随着居住的社区化暂住、流动人口和无单位归属人口的成倍增长,以及过去依靠单位来管理环卫体制的衰落规有的管理办法,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使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为了解决各个管理机构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问题,应由一个机构牵头,协调其它相关机构密切配合,形成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大格局。针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人员不足问题,借鉴一些城市的成功作法,在不增加机构和编制的情况下,聘用城市管理协管员,采取城市管理进社区等方式来解决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

2.4 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城市环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在对城市环卫进行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其中最为便捷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对城市环卫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现如今,新闻媒体已经较为发达,通过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增加宣传范围和宣传力度,是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的基本工作。可以在人群比较集中地地点进行有组织的活动宣鳎比如校园,居民小区以及公共场所等,也可以加强学校教育,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就培养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同时在不影响市容的前提下,可以依靠一些公示板和宣传栏进行宣传。要对一些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有力的制止,并采取相关的惩处措施进行惩罚,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教育意义,只有加强宣传教育,才能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2.5 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在城市环卫管理工作中,要注意环卫设施的完善,环卫设施的设立要尽量满足公民的需要,但是也不能给居民生活带来任何的不便,如:公共垃圾桶和公厕的设立,要和建筑设施相协调,与市民的生活设施配套。对于新区的环卫设施的建立,要及时避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特别是小区和工地的环卫设施的建立,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要切实处理好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功底产生的建筑垃圾,只有这样才能打好环卫管理工作的基础。

结束语

城市环卫管理的有效实行是保证城市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能够带给人们美的感受,令城市变得更加宜居,舒适,也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好处。实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在城市环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数字环卫是指环卫管理解决方案立足于依托当前最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环卫业务与智慧技术的完美融合,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各项环卫业务,高效地解决环卫业务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数字环卫是提升环卫管理手段、更新环卫作业方式、提高环卫服务水平的需要,以提高作业质量、完善沟通渠道、创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数字环卫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的方面,能够有力地助推“清洁城市、高效政务”的建设。

数字环卫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可以通俗地概述为一个完善的现代环卫信息监管体系,涵括一大平台、四个中心、三项标准。

一大平台是指一个统一的环卫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以信息化手段管理各项环卫业务,明确环卫作业考核标准等内容,设立环卫作业监管等中心。平台的搭建视各地管理需要而定,较大城市可以在统一大平台基础上分设市、区两级平台,而较小城市一般只设置一级平台直接管理。

四个中心是指在统一大平台基础上架设的作业监管中心、固废监管中心、环卫数据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对环卫运营进行全方位覆盖,实行全过程监管。作业监管中心对垃圾清运、转运、道路作业等各项环卫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固废监管中心对固废处理设施生产工艺运行、环境指标监测等运营情况进行监管;环卫数据中心对所有环卫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调度指挥中心对环卫生产运行进行指挥派遣、信息处置、考核监督。各中心协调高效运行,数字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于其中,集中凸显数字环卫特征。

三项标准是指环卫监管体系中要设定设施数据标准、作业考核标准、固废处置标准。各项标准的设定明确了环卫运营要求,使环卫运营管理单位、环卫监管考核单位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环卫作业及政府行政监管效能。

二、数字环卫的有效实践

数字环卫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得到了有效实践,尽管各地数字环卫模式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环卫领域的充分运用,均大大提升了当地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以无锡市为例,该市从2003年起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环卫管理、环卫作业中的应用,投资构建以环卫行业管理和服务、作业监管与考核为主体的环卫信息监管体系。该体系包含“一网站四系统”,即环卫门户网站、GPS作业车辆卫星定位系统、GIS环卫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生活(工业)垃圾地磅计量系统和市政“110”联动系统。通过技术整合将系统内相关功能平滑融入到各区工作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办公,发挥了环卫公共服务监管的效果。该市拓展思路,加强创新,通过环卫信息化管理,开创了数字环卫建设的新局面。

再看常州市的具体做法,该市环卫与移动“牵手”,建立了一个信息化专业性环卫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包括日常管理系统、环卫行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生活垃圾综合调度平台、环卫市场化管理系统、标准环卫作业电子化考核平台、综合视频监控平台、数据中心平台及环卫网站八个子系统。服务于常州市环卫行政管理部门、环卫车辆设备作业单位及人员,实现对环卫作业效果、环卫作业车辆、环卫设施的监管及对卫生环境的监控,形成“大环卫、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机制。数字环卫的有力实践,使常州市环卫行业实现监控全面化、数据精细化、管理高效化,全面推动环卫工作规范、科学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数字环卫是环卫精细管理的必然选择,各地结合实际,充分依靠科技手段,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环卫服务质量,努力建设优美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三、数字环卫的应用前景

数字环卫彻底扭转了人们对环卫粗放式、经验式管理的看法,彻底改变了环卫管理重设备、轻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做法。当前,尽管我国一些地方环卫事业发展还处在买车辆、买设备、搞建设的阶段,但是应借环卫硬件改善之机,大力加强数字环卫建设。通过数字环卫管理平台,实现对环卫作业人员、作业车辆以及环卫设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不断提高环卫作业质量,避免环境污染,全面树立环卫新形象,提升环卫软实力,打造环卫核心竞争力。

数字环卫引领未来发展主要体现为智能、高效、洁净、和谐。智能是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彻底改变传统的环卫形象和管理模式;高效体现出主动感知取代被动响应,监管与作业一站式协同;智能成就更洁净的城市,并为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更洁净美丽的城市创造着和谐,人性化的便民系统让市民也真正成为城市环卫的管理者。

可以预见,数字环卫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更多的城市。数字环卫的建设运营将持续提高环卫作业质量,大力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科技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助一把力。

四、结语

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文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更是判断一个城市投资与生活环境优劣、现代化管理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优良的投资与生活环境更是一个城市招贤纳士、引进资金的吸引力。

城市环卫管理面对车多、设施多、人多、面广、事项多等众多管理难题,要提升环卫作业水平、保障环卫作业质量,应在提高硬件的同时提升管理手段。数字环卫的丰富内涵及有效实践表明:在未来更广阔的应用中,数字环卫必将大力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更好地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转,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真正建成和谐、宜居、文明、进步的城市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数字环卫必将应用到更多的城市,在此,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政府应切实将环卫管理提到城市安全管理的高度,统筹规划,科学决策,高度重视数字环卫建设,加强协调监管,正确引导环卫企业、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打造城市大环卫概念。

二是环卫运营企业应苦练内功,将各项环卫作业标准化、程序化、精细化,加强自身监督检查,科学管理环卫业务,以数字环卫建设为契机,精良配置环卫硬件软件,达标运营专业管理,持续改善环卫作业质量。

三是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应关注现代环卫事业发展,结合自身优势,研究发展新技术,前瞻预判数字环卫发展特点,打造不同城市数字环卫管理模板,抢占先机,为需求城市及时高效开展技术咨询以及建设服务。

四是社会公众应主动参与环境管理,珍惜环卫劳动成果,自觉保护身边环境,监督环卫作业情况,肯定数字环卫管理绩效,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 数字环卫_百度百科:http://.

篇9

要想彻底打破城市和农村卫生管理的不统一性,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从而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1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先决问题是基础设施问题,没有基础设施也就是没法进行后续的一些环境管理,更谈不上城乡管理一体化。就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现状来看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欠缺最为严重的主要有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分类设备和垃圾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除了这些最为基本的设备之外,还应该在后续的管理上增加的就是中转站中的垃圾压缩设备,这一设备的增加可以有效地减少往转运站运送垃圾的次数,增大垃圾处理的效率,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的水平。

1.2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除了基础设施欠缺之外,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还存在的一个主要的明显不足就是管理规划上的无序性,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规划,没有规划也就形不成一个有效的环境卫生编制,没有一个成型的农村环境卫生体系,从而也就不能针对整个农村的环境卫生处理工作做出统一的安排和布置,也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无序性,进而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低下。

1.3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问题也是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备是当前农村环境管理的主要现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还管理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而农村自身又不存在自己的领导机构,这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事业无人管理的现状,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从而明确不了具体的责任,也就做不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靠农村人民自发的卫生管理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当前有些农村乡镇意识到了这一点招募了一些人员进行环境卫生管理,但是这些人员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等人事,这些人远远承担不起维护一个村庄甚至是乡镇的环境卫生的责任。

1.4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意识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农村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很强的话那么也就不存在垃圾污染的问题了,每个人都处理好了自身的环境问题也就不存在环境问题了,所以当前农村村民的环境卫生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很多村民都只考虑当前自己的便利而忽视了垃圾堆放对于农村长远的影响,所有村民都“自扫门前雪”,这种做法也就影响了整个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

2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了解了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尤其是农村的现状之后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2.1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首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门人员的匹配工作,这是进行其它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具体的操作内容如下:(1)在每个农村街道和主要的人员聚居地都安装垃圾收集装置,最好是安装垃圾桶,落后地区也可以安装简易的垃圾袋代替,然后定期进行统一收集,这样就可以避免垃圾的乱丢现象,此外,还应该配备专门的垃圾运输车辆,最好每个村庄都能有一辆;(2)设置专门的环卫人员进行垃圾的定期收集和主要地区的垃圾清扫工作,确保农村大部分环境的干净整洁,环卫人员的设置应恰当,不能过少,以目前来看,每个村庄至少应该设置三名专门的人员。

2.2创新机制,落实责任

其次,有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员之后就应该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和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和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的建立,在每个乡镇,甚至是村落都设置必要的环卫机构,具体负责各自乡镇和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并且把这些零散的机构和上一级的城市环卫机构联系起来,构建统一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这样逐步就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同时也就能充分的利用城市先进的环境卫生管理经验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2.3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也正在逐步进行中,新农村的建设更加需要环境卫生事业的配合,同时,进行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也可以依托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时可以优先规划好环境卫士保护所需要的一些基础设施场所,为后续的环境卫生工作打下基础,并且还可以以新农村建设为着眼点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还可以依托新农村建设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比如兴建一些沼气池等设施进行垃圾的处理。

2.4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上文中提到资金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三种途径进行资金的补充,一是依靠政府的作用,争取政府在农村环卫上的资金投入;二是村民自行投入,充分调动村民环保的积极性,鼓励村民自发的为环卫工作做贡献,自发的进行资金的捐助;三是在整个社会进行募捐,鼓励当地的企业捐献资金行进周围环境的治理工作。

2.5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除了上文中说到的依托新农村建设进行农村环卫事业的宣传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多种其他的措施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比如利用电视、宣传窗、报纸、网络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努力改变农村居民的意识,使其能够自发的进行环境的保护工作,每个人都做好了自身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就为整体的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而逐步缩小和城市环卫之间的差距,最终形成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

3结语

篇10

2010年,湖北省黄石市出台了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办法,实现从单一管理到综合管理的转变,建立了大城管体制和数字城管机制,以解决管理工作中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管理缺位、督办不力等问题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城市综合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生态人居建设现状和创新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狠抓项目和机遇,不断创优基础条件

一是推进垃圾无害化进程。2011年3月20日黄金山垃圾发电厂项目一次性并网成功,正式并入华中电网发电,承担起日处置黄石市和大冶市600吨生活垃圾的任务。

二是加快环卫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近年来,按机械化、不落地、无缝衔接、少中转、不污染的要求,积极抓好公厕、中转站等建设,对现有环卫设备进行配套改造,先后共投入5000多万元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垃圾收运系统建设。以“十二五”国家加大垃圾污水行业投资力度的契机,组织了“黄石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工作,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全部用于环卫垃圾压缩站的建设、收集设备、车辆购置、填埋场封场及渗滤液改造等。

四是全面推进全国垃圾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实行了垃圾处理费随水代收“提标扩面”,全面推行了居户、企事业单位、商贸服务业等垃圾处理费随水代收工作,2012年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率由原来的34%提高到现在的78%。市民反映的“入厕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等问题有了明显缓解。

(二)突出重点难点,提高管理效能

一是推进城市管理“疏堵结合”。2013年启动实施占道“记分制”管理,对管理对象实施一户一卡,对临街单位、店面、摊点经营户的占道经营行为实行前三次不罚,以劝导教育为主,对占道经营实行扣分,累计扣分达到相应分值的,采取行业整顿、吊销执照等处罚措施。在西瓜销售季节,七月半市民焚烧纸钱祭祀等阶段,合理设置便民销售点、销售区域和配套焚烧容器,实行设点地图式管理。

二是全面加强建立违法建筑管控。黄石市政府出台了《黄石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筑管理办法(试行)》,实行查违控违“关口前移”,完善市、区、社区(村)三级责任网络,对在建的违法建筑,向社会公开承诺“只拆除不罚款”,建立了违法建筑“三个一”管控法,实行违法建筑管控和查处“提速”。

三是加强立面整治工作。2010年完成楼宇1676栋,200万平方米立面整治任务,2012年以来,对14条重要迎宾和景观道路(段)的临街建筑物进行了立面景观档次提升。

四是推进户外广告工作。高标准规范门店招牌,采取加强巡查监管、捣毁窝点、严管重罚等措施,加大对“牛皮癣”的查处力度。

五是公安、城管等部门联手,严格将违规送葬车辆每月在《黄石交通信息网》上曝光,并实施行政处罚。

六是建立完善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针对城管执法涉及面广、投诉服务量大的实际,把好投诉服务“接、查、处、督、反”各个环节, 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

七是推进“有困难找城管”工程。全市一些主要路段共设有20多个城管执法便民亭,长期供应打气筒、饮用水、创可贴、高锰酸钾药水等,只要市民“有求”,队员就“必应”。

(三)创新思路方法,构建管理长效体系

一是建立更加客观、科学的考评机制。在原有专业考核队伍日检、月检的基础上,每月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等组成月综合检查组,对城市管理进行检查考评,黄石市城管委每月将综合考评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这种由第三方采取独立隐密式作业的检查考评机制更为客观、公平公正。

二是建立数字城管机制。建设具有黄石特色的数字城管项目,完成项目投资1700余万元,建成市、区两级监督指挥中心软硬件平台搭建及数据建设等。在住建部规定的标准九大子系统基础上,开拓了违章建筑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建筑工地与渣土管理、移动巡查执法、全民城管等11个子系统。

三是推进管理作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在各城区社区全面引入规范的物业公司实施保洁,进一步将清扫保洁等维护作业推向市场。针对建筑渣土市场管理混乱、污染环境的问题,正式建立起建筑渣土公司化专营、市场化运作、密闭化运输长效机制。

四是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近年来,根据区域分布实际情况,将全市执法管理划分为127个网格,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管理标准、定奖惩制度”的层级式细化管理。在全市全面实施城管进社区工程,结合大部制和扁平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了城市网络化管理,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的城市管理模式。

五是推进城市管理延伸工程。一方面推进城市管理主次干道向居民区和老旧社区延伸;另一方面推进从窗口地带向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延伸。先后出台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六小”行业、“五业”、食品安全等十大专项整治方案、推进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治理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和“五边”(山边、河边、湖边、公路边、铁路边)的“脏乱差”薄弱环节,疏通给排水管网,完善垃圾收集容器配套设施等,加大“死角”和“盲区”重点治理。其三是推进由城区向县(市)延伸。大冶市(黄石下辖县级市)制订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划,投资1.1亿元,加快建立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系统。

二、黄石城市管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黄石城市管理在生态人居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发展要求,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城市管理规划先天不足

黄石“因厂(矿)设市”,长期以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主要围绕工业展开,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如集贸市场、公共停车场、步行街等基础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布局均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广大市民群众的需要。部分区域尤其是老旧社区和背街小巷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和破损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二)环卫设施设备历史欠账多

第一,环卫作业方式较为原始,设施水平不高。市内垃圾转运台、垃圾中转站、果皮箱等环卫设施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垃圾清运、收集、保洁设施较为落后,与现在垃圾收集机械化、自动化,中转运输压缩化处理、不落地收集中转、运输处理环节无缝衔接的发展要求相差较远。

第二,按照《黄石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要求,对于新建项目需要拆除环卫设施的,开发商需向环卫行业主管部门申请并还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但近五年来有14个新建小区的12座垃圾收集站、20座公厕未配套落实,给环卫作业和社区人居环境带来影响。

第三,市民文明卫生意识有待加强。一方面,部分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环境卫生意识不强,缺乏自觉爱护环境、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一些不文明、不卫生习惯仍然突出,在大街小巷随地吐痰、从车上乱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仍然可见;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黄石产业工人比例大,下岗工人和困难职工较多,就业形势严峻,上街占道摆摊设点的现象十分突出,城市管理难度大。

(三)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的范围不断拓展,管理面积和任务日益增加,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如环卫招工难,城管协管员跳槽现象频繁等,影响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城市管理还较为粗放,与生态人居建设发展要求不甚相符。

三、推进生态人居建设的探索

(一)坚持城市管理专项规划治理

一是抓好背街小巷改造、街景立面美化、门头广告设置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坚持疏导结合,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加快制订科学合理的便民市场布点规划,从源头上加强对占道经营等行为的治理。

二是依据大冶湖的功能和特色,坚持宜居、宜业的原则,科学编制市容环卫、违法建筑管控等城市管理专项规划,从而保护好大冶湖。

三是出台政策,强化监管措施,把环卫设施配套严格纳入同步建设范围,对全市新建的道路、广场,旧城改造、小区建设等,按标准配套建设果皮箱、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

(二)加大新增垃圾“三化”能力建设力度

一是把餐厨垃圾处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把餐厨垃圾逐步纳入无害化处理范围,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二是积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推广工作。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试点开始,逐步扩大分类收集范围,在“十二五”时期,将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提高到50%。

三是加强建筑垃圾消纳管理。把建筑垃圾处置作为一个产业来打造,拟建设一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同时根据新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各区域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解决新区土方平衡、渣土污染问题。

四是充分发挥黄金山垃圾发电厂的龙头作用,全面完善黄石市区和大冶市区垃圾收运设施。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以城带乡、以城促乡,逐步实现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的整体改善。

(三)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进程,明确保洁标准,落实保洁资金,在各城区社区全面引入规范的物业公司实施保洁,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从源头上加强监管。

二是配套完善背街小巷果皮箱、垃圾屋、收集车等相关环卫设施,加大旱厕改造力度,继续清理卫生死角,加强社区卫生清运工作,改善城中村卫生状况,加强背街小巷保洁工作。

三是结合全国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合理设置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实现摊点归市,按照“三有”、“四不”、“五统一”标准,就近引导流动摊点入内经营。

四是统筹城乡管理,使城乡资源实现最优化整合,促进城镇之间、区域之间的集约化协调发展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四)加大多方投入力度

一是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湖北省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费用定额(试行)》,提高城市管理保障水平。

二是为做好国家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城市管理各行业的工作量、运行成本进行核算,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工作量和经费同比例增长机制。

三是构建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融资体制。建立城市建设与管理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利用国家环保产业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采取BOT、亚行贷款等方式全面启动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加快环卫设备设施提档升级。

四是放开经营市场扩大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采取自建公助、公办民营等方式建设和经营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

(五)加大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设城市管理工作专题、专栏,及时反映城市管理最新动态。通过舆论宣传,采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辅以电话举报、明察暗访、定期抽查、随机复查等方法,引导市民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城市公共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