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语音教育 汉语拼音 教学重要性 环境影响 教学策略
一、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
从儿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他们幼儿时的活泼、开朗、无拘无束,都会带进学校。我们必须利用好、引导好,服务于教育教学。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所以,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都具有这样的共性――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这个时期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保持在十分钟左右。如今一下子就要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并且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枯燥、单调、乏味汉语拼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并且在拼音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地度过幼小衔接,这是我们值得探究和摸索的。
二、汉语拼音教学与生活环境的影响
1.走进校园,规范校园语言
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主,学校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如:“窗户”、“桌子”、“电视机”、“大屏幕”、“办公室”、“厕所”、“数学”、“考试”、“吃饭”、“老师”、“出去玩儿”、“洒水”、“扫地”等常用语词,使用频率高,错误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语音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为规范学生口语,教师和学生约法三章,养成时时处处相互纠音的习惯,有意识地学说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2.走进家庭,巩固生活语言
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不重视,家里的语言环境比较差。对此,我鼓励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员,纠正父母的方音,同时接受家长的监督,每天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或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绕口令等等,并用录音机录下来,既可以反复听,进行自我纠正,又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交给老师听,以便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3.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语言
各种动植物的名称、旅游景点、超市、学校、幼儿园及马路、小区等名称,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如: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城隍阁、保路、朝晖一小、江干区、十四幢等常用语,受方言的影响,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很容易读错,让学生用“这是××”、“我去过××”、“我认识××”等语句,练习说话,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熟练语音,积累语言。并结合旅游城市的特点,鼓励学生外出游玩时,学做小导游,为中外游客指路,介绍景点,介绍家乡特产,做热情的小主人,在为别人服务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
三、完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有效途径
1.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
2.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3.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4.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语言;艺术性
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在教学课堂中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绝大多数知识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来获取的。在课堂上,教师的思想、方法、情感也是通过语言、行为来体现出来的,所以说,教师的言语、行为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掌握程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存疑──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
疑问――学生思考的原动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中学生动手能力强,轻理论重实践,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因急于动手操作更是如此。学习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为了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讲循环语句时,我不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问学生:“1+2=?1+2+3=?”学生很快地回答出来。我又问:“如果一直加到10呢?”学生会想一会,然后说出答案。我又问:“如果加到100呢?”学生知道了,我肯定不是在和他们学习简单的数学题,而是想用计算机语言来解决这类问题了。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我加到100,老师会不会再问加到1 000是多少,加到1 0000是多少?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会怀着急切的心情要编出程序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教师这时恰当地点出编这个程序的几个主要环节。因设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理论学习的兴趣,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一定要把程序编出来验证一下,预期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点也不需要板着面孔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学生就因为心存疑问而主动积极地思考。
二、风趣──轻松愉快掌握知识
正如英国的M・鲍门所说:“真正的幽默者能够像从口袋掏东西一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和反映出来,而不要花大力气。”课堂教学中的幽默,是教师学识、经验、智慧碰撞的产物,唯有如此,它才不沦为油滑,真正有助于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获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
在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中,有不少抽象难记的基本概念和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如果运用风趣的语言教学会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的各科知识,激发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委婉的批评──提高批评的实效
教学批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许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式,往往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使得教学批评收效甚微。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的语言,能使学生消除窘态,缓和气氛,跳出困境,深化理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一次,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几个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处理呢?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说,天底下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这次在批改作业时,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奇妙无比,有好几个人的面孔是一模一样的,就像是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一样,简直把我惊呆了,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中学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开始,学生都煞有兴趣地听着,听着听着那几个抄袭作业的学生表情就显得紧张起来了,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抄”字时,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至此,一个“抄”字正是教师批评的主题,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基本目的已达到了,教师这时就可以顺势而下,点到为止即可。从始至终没有点名批评,也没有厉声指责,而是用含蓄的语言开导学生,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四、故错──启迪思维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程序设计课堂教学讲到“两个变量值互相交换”的问题时,我就采用了“故错”的教学方法。首先将题目列出,然后让学生自己先编程序,找一个直接采用A=B:B=A这种错误方法的程序展现在黑板上(多数学生采用此方法),而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程序。当讲到这一语句时,故意加上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至此就会有学生提出质疑了,如何解决呢?此时就可将其比喻成二杯饮料,要交换,而饮料不能丢失,学生会马上说出“再拿一个杯子来”。这时,必须借助于第三变量问题就提出来了,程序也解决了,从而引导学生由个别到一般,进行概括、总结,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编制这个程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教师通过一个错误的语句一步一步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语言也是一门教学艺术。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深化理智,强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 德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德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否在体育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是体育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基本的考量标准。本文就对体育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德育 教学策略
体育并不是简单的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一门课程。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德育方面起着其它内容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体育课教授过程中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德育与体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学生的体魄得到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一、 体育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1.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他们难免会出现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因为设计了许多同学间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的精神。因为体育教学有着其它教学活动所没有的特点,在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过程中,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是能否顺利的完成教学和团队任务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完成团队的任务,所有的成员都必须从大局出发,以集团为重,服从团队的统一安排,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的学生,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相互间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说,体育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可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起到重要的作用。
2.体育教育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意志力进行培养,可以收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意志力会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练习,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发展。现在的很多学生和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意志力的培养,所以导致很多学生的意志力相对来多比较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差,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说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意志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意志力的锻炼很多时候是和克服困难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教师可对学生的意志力做出一个判断,同时通过克服困难这个过程,学生的意志力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比如说,以中长跑为例,这是很多学生不喜欢的一个体育项目,他们通常会推说这样的体育项目会有损身体健康,其实学生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上怕苦怕累的思想在作怪,在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做积极的引导,悉心为学生们讲解,中长跑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中长跑的锻炼价值,出现不适时应如何应对,以及克服困难向自己挑战的重要意义等,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中长跑锻炼,并积极加入进去。学生对其有正确而理性的认识之后,会明显提高对中长跑锻炼的兴趣,并会通过训练使自己的意志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完善。
3.体育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学生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因为体育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的活动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大,所受到的外界干扰因素也比较多,所以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直接关系到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性问题。所以,对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进行培养是必须的,而且事实证明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是卓有成效的。通过体育课程中形散神不散的教学活动,把体育课变的活泼、有组织、有秩序,通过精心的组织教学可明显改变学生自由散漫的现象,明显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比如说:体操、队列教学等,都是组织性和记录性很强的集体活动,整齐划一的动作,步调一致的严密练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可利用这样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遵守记录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克服散漫的习惯,明白遵守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 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应如何实行
1.教师要以身作则
体育教师是一个多方位的职业,体育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讲述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还要带学生一起做各种各样的运动,组织课内外的训练和竞赛等等。所以体育教师和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多方位的,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要想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必须从严格要求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才会让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收到良好效果。
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文化涵养、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因为这些方面都会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其他所无法取代的,所以说,体育教师自身保持健康和活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文化涵养和道德修养,并要紧随社会的脚步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抛弃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积极主动的接纳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高尚的思想品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技术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和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
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教学需求对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做出精心的设计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才能有效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设计时要体现互动的特点,而且,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来安排教学内容,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全面了解当下的教学实际,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依据教材内容作为主线的同时,结合本地、本校的情况,优化教学内容,把新的教育理念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着眼于注意课程的互动性、开放性、时效性和创新性。比如:体育训练和练习,并不只是单调的队列练习、跑步、跳远等这些传统的项目,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和需要,设计新奇的体育小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大大提高的学生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素质的全面发展。
另外,在进行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可以把平时忽略的一些小细节也纳入到提前的教学计划中,这些小的细节在德育教育方面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体育课结束时器材的收拾。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很好的教育,是体育教育过程中成功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很好的小案例。所以说,体育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改变自己传统的备课方式,挖潜以前被忽略的环节,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让自己的体育教学更成功,让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更富有成效。
3.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做好引导教育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体育技术和技能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心理。很多体育教师往往会过度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体能的训练和体质的锻炼,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其实这样的教学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只是一味的发号施令,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的消减或甚而出现排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育就更无从实施了。
所以说,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教学顺利高效的进行,避免问题的产生。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以便把握学生情感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跟有效果的引导教育,带领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实施德育教育。
总之,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体育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教师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将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有机结合,让体育教育成为德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尚志武.体育教学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J].新学术.2007.01.
[2]何明.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策略研究[J].体育教学.2007.
篇4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其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部分的第三条强调,倡导“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该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阐述:本《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总的标准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的实验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越来越感兴趣,在英语课堂中积极、大胆地尝试这种新的教学途径。但是,不少教师由于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本身的内涵及其特点的认识不足,在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从而影响了他们对这种途径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David Nunan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如下一些特点:它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进学习的环境;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的过程;把学习者的个人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试图将语言学习和社会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要素分析
任务型学习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要达到设计者所预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我们在充分认识“任务型语言教学”特点的同时,对影响任务有效实施的因素也要有充分的认识。任务能否有效地实施,直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明确的任务目标
确定任务的目标是完成任务的坐标,也是检验、评价任务完成好坏与否的标尺。在同一任务下,有不同的目标纬度(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此,通过一个任务是要完成一个目标还是多个目标,这些往往会干扰教师对任务活动的设计。确定什么样的任务目标,取决于任务本身的性质、任务的内容以及教师对这些性质或内容的理解。任务的内容丰富多样,但性质无外乎两种:即接受型任务(阅读或听力)和创造型任务(口语或写作)。一个任务或任务链应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总体目标,在确定了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其他的目标都应依附总体目标而确定。即教师对情景的创设、信息的输入、活动的展开、师生角色的体现都要服务于总体目标这个中心。
(二)恰当的任务环境
由于任务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来完成,而且要实现话题语言的学习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因此,创设恰当的任务环境是保证任务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教师在设计任务环境时,一方面,必须努力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使所创设的情景富有新意,从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使所创设的情景能自然地与话题接轨,让学生自然溶入任务之中。
3. 使所创设的情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和认知需要,让学生能乐于投入任务之中。
4. 使所创设的情景与社会语言活动相结合,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三)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需要利用已知信息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特定语言信息来开展活动,并完成任务。有效信息的输入是确保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教师所输入的语言材料,无论是语言信息(如dialogue,reading passage)还是非语言信息(如pictures),都要确保其有效。首先,要有适当的输入量。信息量不足,不能给学生提供所必需的任务资源;信息量太大,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和认知的负担。其二,确保信息的质。信息的质比信息的量更为重要,所输入的信息必须同所要完成的任务和社会活动均有相关性。真实的语言材料是任务型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不少语言专家阐述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对于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文化,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把课堂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无论是阅读材料还是听力材料),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初学者)来说,在对信息的有效吸收上,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难度(无论是其语言的速度、语音语调还是词汇量,无论是语篇的布局谋篇、行文习惯,还是语言文化意识等),从而使学生不能将注意力放在对于所输入的语言信息对完成任务的意义的理解上,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对于材料本身意义的理解上。因此,Brosnan et al(1984:2-3)在就如何利用authentic materials(真实的语言材料)时建议道:
语言是自然的,通过简化和改造语言来为教学目的服务。这样,所输入的语言材料既给学生提供处理语言片断的机会,同时又包含完整的和赋有意义的语言信息。所输入的语言材料给学生提供机会使用非语言线索(版式、图片、颜色、符号、所供材料发生的自然背景等),使其能够通过这些线索更容易理解材料的意义。人们需能看出他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事与课堂外他们要做的事之间的直接联系,通过联系实际地处理那些被看作是真实生活中的语言材料,可使这种联系显而易见。
(四)合理的任务活动设计
任务活动是任务型教学的中心内容,只有使任务活动有效地开展,才能使任务有效地完成。任务活动与语言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任务活动所谋求的效果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侧重在执行任务中,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什么样的任务活动,都应考虑以下方面。
1. 学生的参与。
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特别是在那些大班)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个人需求都不尽相同。要保证学生的全体参与,教师就必须提前研究学情,对学生做必要的需求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在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任务要求,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2.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任务活动的形式很多,教师既可以利用一些传统的活动形式,也要创造性地设计活动,即便是传统的活动形式,也可以利用“变式”,让“老树开新花”,在同一话题下,提供多种任务形式和内容供学生选择。Pattison(1987)给开展任务型教学提供了供参考的七种类型的活动:提问和回答,对话和角色扮演,猜谜与解题,搭配活动,交际策略,图片和图片故事,讨论和决定。
3. 任务活动的真实性。
David Nunan在阐述课堂的任务活动时指出:课堂的活动应该尽可能接近真实世界的活动。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材料和方法都应该将重点放在语言信息上,而不是语言媒介上。例如:在阅读活动中,课堂阅读的目的就应该和真实生活中的一样。
无论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还是学生间的互动,无论活动以什么形式展开,活动的内容是什么,交际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信息差。信息差的存在是活动过程真实性的重要保证。只有存在信息差,才能克服理解性任务中的“假读”和“假听”,以及创造性任务中的“假说”和“假写”。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存在信息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利用已知信息探求未知信息,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4. 活动过程的流畅性。
任务教师都期望任务活动的进程与其所期待的一样,而实际情况却往往不是如此。要保证活动过程的流畅,教师应考虑以下因素。
(1)确保学生对所输入信息的理解,能够对输入的信息加以吸收、整合和利用。
(2)活动的分组要恰当。既可以按学生的水平编组,也可以按学生的性格特征编组,还可以混合编组。这取决于教师对于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以及活动本身对于角色的要求。
(3)培养学生的提问技巧、方法和习惯。事实上,这也是一个角色的转换问题。不少学生已经习惯了被提问,而一旦给他们提问的机会,他们又会缺乏必要的提问策略,不知道该问什么、如何提问,所提的问题与任务往往缺乏关联性。
(4)培养学生必要的交际策略。学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交际策略,就会有助于消除交际过程中的紧张心理,有助于缓解紧张氛围,从而使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5)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语言的流畅性置于准确性之上,不要见错必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避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真实的任务结果
教师创设任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用英语来完成一件事情,因此 outcome(结果)既是任务型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任务设计者的主观期待;既是任务和一般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检验任务目标完成好坏与否的标尺。没有outcome也就不能视其为任务型教学。也就是说,我们分析的以上各要素都是为着outcome能同期待的一样,从而能体现任务型教学的真实内涵。
(六)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很多活动需要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努力才能完成,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必定会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全体成员要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对于团体和团体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及价值,(All for one,one for all,each of us can do something,but none of us can do everything.)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同伴并信任同伴,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体会团体努力的成果所带来的快乐和价值。
(七)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务型教学在课堂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实际情况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很容易地得到实现,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课堂管理等方面总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就无法用英语去完成一件任务。要让学生变成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充分的互动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和对课堂活动的评价中唱主角。
(八)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新课堂管理策略的形成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帮助者”“建议的提供者”“活动的组织者”兼“参与者”,以及学生的重要“资源库”。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课堂指令要准确、清晰、有效,而且要通过观察课堂活动的进程来确定指令的时机、方式和内容,满足学生的认知和心理期待。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建议和帮助,同时还要把握好指导和帮助的度。
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保证课堂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必须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但是又不能以课堂纪律的好坏作为课堂管理评价的唯一尺度。最佳效果是做到“活而不乱”,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管理的策略。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情感上先自主起来,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其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其三,体现人文精神,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缩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和情感距离。其四,改变传统的教师独断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实行动态的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或同伴间的相互评价。
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之前,要加强理论学习,对影响任务型教学的诸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任务型教学积极有效地进行。
参考资料: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David Nunan: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on Clas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袁昌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7期。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 语言艺术 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体育课的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我们要上好体育课,除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搏及熟悉材料外,还必须掌握好语言这门艺术。讲课时由于教师的语音标准,口齿清楚,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教师的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又能对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方便,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很快地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而美妙的境界对提高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来。
一、开头语言的鼓动性
成功的开始,往往给后续部分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上课开始,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富于激情地运用鼓动性语言,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他们在大脑皮层迅速建立适宜的兴奋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的顺利进行影响甚大。所以教师的语言应爽朗干脆,亲切感人,充满活力,铿锵有力。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语言更应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如气候骤变,狂风大作,但课又不能因之而中断,于是,教师就对学生说:“本堂课我们学习短跑,主要是发展速度,而发展速度有许多方法,其中顺风跑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平时我们没有机会,今天天公作美,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一席话说得同学们神情振奋,跃跃欲试。这样,通过带有鼓动性开场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讲解语言的科学性
体育教学是一门运动科学,科学的内容需要科学的语言去讲解,而语言的科学性,主要应该体现在“具体、准确、全面”六个字上。在教广播体操过程中,教分解动作时,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去讲解动作要领,在学生掌握了分解动作要领后再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只有这样由浅入深地讲解,由部分到整体地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动作要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从而使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以及整套动作的完整性。
三、提问语言的启发性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古人对启发式教学的明训,启发的语言应是有所指向,却又含而不露的。让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去加以丰富和补充。 转贴于 如针对有些学生跑步时拖着腿跑,可用转动半径大小对摆动速度的影响的提问,来启发学生注意蹬地后的大小腿的迅速自然折叠。
四、指导语言的针对性
学生的能力、志趣、性格等诸方面均有个别差异,因此,指导学生练习时,要区别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用不同方法,或循循善诱,或直截了当,或引而不法。所谓“弹琴要看听众,射箭要瞄靶心”,就是这个意思。要注意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千人一面,生搬硬套。透彻了解学生,是提高针对性的前提。
五、调节、过渡语言的幽默性
风趣、幽默的语言,用于正面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用于批评则胜于简单粗暴的训斥,用于指导动作则有利于加快对技术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如“回头望月”,“天女散花”等词语,都可以用作学习纠正某一部分动作时的夸张性语言。当然,诙谐、幽默的语言,是在保证课堂教学的规范、严谨、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使用的,而不是逗乐,更不是信口开河,甚至低级趣味。
六、口令语言的时空性
体育课大多都是在室外进行,由于空间比较大,要求教师的口令要刚健洪亮,疏密相间,张驰适宜,力度浑然。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迅速指挥调度队伍和组织教学的作用,因此,预令和动令要开合有度,比例适当,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节拍要鲜明,语调要协调。如喊“向左——转”时,预令要适当拖长些,转动的方位要清晰,动令应如山洪爆发,砰然而出,使声音在一定空间内有相当的力度。
七、指挥语言的果断性
在指挥上课开始或停止练习,要求学生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时,语言必须果断,使学生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教师的指挥语言要有相当的权威,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不能摸棱两可,优柔寡断。
八、讲评语言的客观性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重要性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一切忽视学生个体主动性的课堂,都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的实力强弱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其中阅读能力成为重要的部分。文言文作为古老民族的文化,在整个民族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文言文可以真正地认识和了解历史文化
只有学好了文言文,才能了解并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为进一步地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初中阶段学好文言文,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承担的使命。
(二)学习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汉语必备的基础和工具
学好文言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整我古代汉语知识,了解汉语源远流长的历史,热爱我们丰富的汉语文化。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如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学生在初步接触古代汉语的同时,就会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还具有德育功能,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摆在首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也都可以开发其德育的功能,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民族精神。现在,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大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用,方便学生加深记忆,领会掌握。
(三)学习文言文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很多优秀的文言文都是我们创作的题材,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因为文言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人文风俗。古为今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都可以提高现代的写作能力。文言文还是医治中学生不良文风的良药。文言文的背后是我们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不管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题材上都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很多时间都用在练题上,忽视了语文的课外阅读,因此很难积累一定的素材,写起作文来比较困难,这就出现了“学语文,怕作文”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语言上的简练,内容上的言之有物,形式上的构思巧妙,学生只有经过丰富的阅读和积累,才能信手拈来。
(四)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
文言文教学具有的认识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而文言文具有的提升人格的作用侧重在于培养的品质。我国传统的文化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意识、宽容意识等,都是当代中学生必不可少的。因此,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就是对语文素养的重视,就是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中国历来都是讲究美德和道义的,古人写文章能以此为责任,引导学生在透析古代汉语的同时,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为人处事。文言文的审美价值是学生热爱文言文的前提,学生只有突破古今语言的局限,深入到文言文的内容中,才能对阅读的激情加深,学生在认识上才会超越时空。
二、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
(一)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文言文教学,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也就是试图从学生的经验中获取教学的灵感和预设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地评价,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心。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尽量地搜集、制作和教材相关的知识,善于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使学生和教师产生共鸣。
(三)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在我们的周围,教学中仍然还有很多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熟悉清楚的地方,教师会不断地讲解,但是真正需要学习的东西,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 连贯性 整体性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5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说”的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课堂活动中能够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流。”小学英语教材改革也符合这一原则,不断弱化语法教学,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语言结构的表意性和整体性,强调的是语用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材内容整体性,表情达意流畅自然
小学英语是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只是分析语法,识记背诵单词,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感受不到英语的学习价值。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我们教学英语的目的就是利用能够英语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能够比较自如的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英语的语用,而不是语法的分析和字母的组合。在降低难度的同时,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的教材有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教室上课的场景、学习的文具、生日聚会、简单的购物、家庭成员的称呼,还有学生喜欢的水果等。这些内容的英语单词和句子的表达,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种表达的冲动。教师在教学时只要把句型正确、连贯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拿过来应用。单词的教学,我们也可以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帮助学生识记。
如教学《Our animal friends》时,我们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单词进行“造句子”。学生在说句子的时候就可以把单词记住,同时还可以创造语言环境,加深识记印象。如短语“get...out of...”有个学生就造句子:“I went to the fridge and got a carton of milk out of it just now.”不但记住了这个短语,而且还复习了“fridge”。因此,把单词和短语放在句子中识记,效果会更好。
二、教学手段多样性,因材施教突出个性
英语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别,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因材施教。英语课上,学生不仅仅学习了英语知识,还可以学习唱歌、跳舞、演讲,甚至是问路、购物等。教师在每一项内容的教学中,都要组织相应的活动,创设情境。这要根据每个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
如在《At Christmas》一课的教学中,重难点就是听懂、会说、会读本课的词汇,并流利地朗读对话。我们通读了课文对话以后就开始改编教材内容,把文章中的人物换成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本课的内容。把“grandparents’house”换成“classroom”,然后借用教材中的对话,小组内进行“Open presents and talk about the presents”。学生的兴趣很高,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评价方式连贯性,客观公正全面发展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英语教学的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评价的时候要突出连贯性的特点。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做“智能哈哈镜”,该放大的时候要放大,该缩小的时候要缩小。放大的是学生的优点,比如学生发音准确,通畅流利地说完一个句子,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缩小的是教师要从细微之处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施教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上有所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如态度、参与性和进步的幅度等。对学生评价的连贯性是指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趋势,在自己心中有一份“学生成长档案”。
篇8
关键词: 物理实验;中职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272-02
0 引言
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兼顾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单纯的依靠理论进行教学,那么势必无法达到对学生多方面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了解目前中职院校物理教学的现状,对物理实验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是不容忽视的。
1 中职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物理教学模式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中职各物理教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但就我国目前中职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物理实验课程设置不足且要求较低 就我国目前中职院校课程的设置来看,大部分院校已经开设了与物理学科相关的教学,而且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从教师的任用、培训上,还是从实验室设备资金的投入上,都给予了较大的支持。但是,从目前中职院校物理实验课程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设置的却比理论课程要少的多,而且中间的间隔也比较长,也就是说,目前中职物理教学的重点仍然放在理论教学上。此外,教师对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要求较低,甚至有些院校只是单纯的将物理实验课作为一种形式,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实际操作,教师对于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上的表现,也只是随意进行打分考核,这无疑增加了中职物理实验课的教学难度。
1.2 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且重视程度不高 中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还是其自身的逻辑运算能力都比较薄弱,教师如果想要确保中职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顺利实现,就必须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考虑,从而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但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依旧单纯的依据教学大纲来设置课程内容,从而导致教学形式单一、陈旧,对学生的培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计划。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且重视程度不高所导致的。
1.3 教师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为严重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我说你听”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活动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为严重导致的,但教师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顺利通过升学考试,而中职院校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如果中职教学的目的仍然以考试为主,那么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在遇到实际情况的时候就会束手无策。
2 中职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将目前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那么就要正确认识物理教学,并将其给予高度重视,以此来充分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2.1 物理实验可以将学生的理论付诸实践 中职院校之所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物理教学,主要是想将学生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而实验教学则是最好的教学平台。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课堂所获取的知识都是些理论知识,且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对这些规律进行理解和掌握,却无法进行实验求证。通过物理实验课程,学生便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将其证明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2 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物理实验课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比较直观的对物理的原理进行了解和掌握。此外,在实验课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对实验进行设计,还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还会降低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物理实验课堂的内容设计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且环节较多。不仅能够将枯燥的课堂变的丰富、有趣,提高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一旦出现问题无法解决,那么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这样,实验课程就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和掌握。
3 完善中职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目前,中职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课程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教师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对中职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完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将教材的核心地位在实验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将教材的核心地位在实验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对实验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将教材的目标和理念充分体现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色。与此同时,在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将实验内容设计的系统全面,从而让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物理实验体验到前人的探索,提高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等功能。
3.2 重视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将其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对于实验课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开展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将问题解决,以此来作为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不同的阶段,对于问题的设置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问题的深度要由浅入深。比如说,在实验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对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详细介绍,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相关内容,接下来再逐渐引导学生向更深的问题进行探索。
3.3 灵活运用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实验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不断探索,比如说在对“电磁感应现象”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提供相应器材,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电路图去研究,对电磁感应现象进行详细探索。其次,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验内容也要因地制宜,使学生关心身边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也得到中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将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教师就必须正确认识物理实验教学,并根据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杰.浅谈中职物理教学中实验课的重要性[J].教育界,2013(03).
[2]董国军.物理实验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电子商务,2010(07).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B)-0070―01
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浙江省金华师范附属小学王春燕老师的《猴王出世》一课,引发了许多争议和讨论。多年来,阅读教学重课文内容(写什么)而轻言语形式(怎么写)。整个教学活动无非是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等。《猴王出世》一课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教师要注重言语形式的教学。
一、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要注重言语形式的教学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既非工具性,亦非人文性,而是言语性。言语性是指“语文课程所独具有的学习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语言运用和表现的特殊属性”。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独担之任”。从一定意义上说,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换言之,其他学科重在教材“说什么”,语文学科则重在教材“怎么说”。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统一起来,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从而提高运用言语形式表达言语内容的能力。例如,《猴王出世》一课的教学中,王春燕老师通过引领学生品读、领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让学生悟到的是语言节奏和人物特点的有机统一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细腻和传神。
二、注重言语形式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提高语文素养,读、写、听、说活动必须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为目的,而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如,《猴王出世》的教学设计,以“语言表达”为经,以“人物形象”为纬,从“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到“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再到“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整堂课以引导学生感知、品味、领悟课文语言为主线,引领学生“把第一眼看去平淡无奇的东西,玩昧出隐藏的妙韵来”。语言形式让学生从语文的角度,真切地感受到了猴王的机灵敏捷、自信勇敢。
三、注重言语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10
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面对全球化市场的竞争,我们的综合优势还不明显。随着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以往我们忽视的问题逐步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然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设计理论的研究学习的兴趣一直不高,相关课程建设和教学体系设置中对此也缺乏系统科学的培养思路和方法,它给这个专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甚至成了制约学科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教师与学生的失语症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的途径得到很大扩展,知识获取的途径更为便捷,获得的方式也更为灵活。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了从网络中寻找相似或者适当的课程资源加以变通,成为授课方案的主要依据。学生的设计作业与课题练习也习惯了从网络中寻找可用的信息或参照。当面对项目设计任务时,一般的做法和现状就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网上浏览了上千张图片,然而面对自己的课题时依旧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
首先是学生的失语。我们知道,只要在百度或谷歌中输入几个简单的字符,就会有数以万计的信息被罗列出来,这样的做法一开始或许是出于的资料搜集的好意,然而到了后来则变成了一种习惯和依赖,习惯在现有的东西里面去套用和所谓的借鉴。这个过程根本就不是一个设计的过程,而是一个筛选和比对的过程。它不是基于任务、功能、对象等要素限定下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应对,设计过程也不是在一个完整有序的系统内进行,思维的状态是零散不成逻辑的,这与现代设计所强调的整体设计不符。这也就是学生在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时往往几句话就说完了。在简单说出用了什么材料,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之后,就再也讲不出任何有用和有价值的东西,至于这些效果依附什么样的思考和内在关系则基本一无所知,逼问到最后往往用个人喜欢或者它看起来很漂亮来搪塞过去。学生在对待设计关于规范性、可行性、适应性、功能性、可变性或可用性等设计基本构成要素的把握上往往是顾此失彼。
其次是教师的失语。当教师的知识信息也是大量从互联网来获取的话,那么教师和学生在此用了同样的方式来“应付对方”,只是二者的目的不同,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教师用自己从互联网获得的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去比对学生的方案,面对一个班少则10几人多则30人的现状,作业讲评和方案评审到了最后老师已经无话可说。因为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大多数同学的身上,该解决的问题没解决,该关注的设计重点没把握,设计不能体现思考的结果,设计流于表面的形式,有些甚至连学生自己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被一轮轮眼花缭乱的效果图轰炸之后,在被所谓风格洗脑之后,只能是无语。如果说建筑学等专业还可以从规范与设计标准中找出问题,那么其他专业则只能依靠所谓的感觉。教师所能表达的就是:“尽管你已尽了你的努力,但我并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我只知道你给我的不是我所期盼的结果,它没能给我惊喜或让我对你方案的产生尊重”。这就是失语的尴尬。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设计教育教学忽视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设计方法学的研究,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教师更多的是依靠个人感觉和一些常识性的方法和技巧去指导学生,关于什么是设计的问题探究并不深入和深刻,设计从哪开始、到哪结束基本靠自己的经验判断和感性的认识,这里面所包含的个体经验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教学方法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越发显示出它的危害性。
2设计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度我们都在强调创意对于设计的重要性,似乎创意成了设计的核心问题。无论教师和学生都强调自身的感受或是经验,这源于我们对设计基本原理和设计理论研究的缺失和学习,我??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假想的虚拟课题,如果我们再不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那么如何指导实践?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接受学院安排的设计史、设计调查等一些理论课程时,意见很大,理由是:我是搞设计的,对于那些枯燥的理论研究没有兴趣,也不是我的特长,我不想把自己满脑子的创意与灵感浪费在单调的文字分析上。
在设计教学中,创意设计和项目设计的训练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事实上,这两者的区别往往容易被混淆。同为设计,二者的训练目的、方式方法、课程评价都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创意和设计动用不同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尽管二者并非有着清晰的界限,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状况。其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要注意二者在训练、培养、提高和评价方面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目前,对设计教学研究的认识还不充分,尤其是对设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基本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热衷于风格和形式的创意,地中海、新中式、简欧、美式田园成了他们津津乐道愿意谈论的话题,加上商业的推波助澜,在一阵眼花缭乱过后,什么是好的设计依然是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
乌尔姆设计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核心之一是提出设计“不是一种表现,而是一种服务”。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与特征的表述。纵观从包豪斯到乌尔姆的延续与改变,反映出的是从课程体系与结构、理论建构与设计实践等方面对现代设计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如果说包豪斯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开创了设计现代教育教学的先河的话,那么是乌尔姆学院真正把设计融入了现代制造业,并在实践中回答了什么是现代设计的问题。设计“不是一种表现,而是一种服务”,它强调的是设计师作为社会性人的存在以及职业化的责任意识。它从根源上提出了现代设计必须贴近生活,准确把握时展的脉搏,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与包豪斯的教育理念有着明显的不同。
3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研究的意义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理论源于设计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又影响或指导着设计实践和研究。
曾经有学生问,我们学习和研究艺术的起源有什么意义,你研不研究它,都不会影响我的艺术创作,我只表达我想画的和我想要表达的。一度我们认为艺术关乎创造,关乎个性,关乎天才与灵感。那么反过来看,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否都对应或应证了某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学说呢?艺术家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环境而成为其他意义的某种特殊的人吗?研究艺术的起源不仅只是研究形式这一基本问题,形式的探索永无止境,并不存在横空出世的大师。没有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形式的探索也终究会枯竭。设计师、教师不屑于研究和学习设计理论的原因,首先,是认识上的不足。一定程度上还不能跳出基于艺术家对艺术作品创作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对于什么是现代设计教育教学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更进一步的思考。其次,是一些水准不高的研究干扰了设计师的学习取向和价值判断。它反映出的是一种为理论而理论的倾向和理论指导实践认识上的狭隘与偏离。
再回到之前提过的那位年轻教师。经过了几个学期的理论讲授之后,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看来当初让我去一些上理论课程还是大有好处的。简单来说是因为:(1)发现我比以前能说了,也会说了,失语症得到缓解。(2)发现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增强了,写东西好像没那么痛苦了。(3)发现逐渐有了自己的评价语言,常常会语出惊人,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明显提高。(4)发现自己常常有一种冲动,一种更强烈的从事设计、创作与创新实践的冲动。
根据以上问题,回看我们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是要确立理论课程的重要地位,在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中保持理论课程整体的合理性和延续性,教师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其次,要认真梳理理论课程的分类、研究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理论课程开设的阶段。再次,是要对一些理论课程做出相应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 上一篇:金融安全的定义
- 下一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