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技推广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技推广重要性

篇1

一、几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在预防虫害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在农村都知道,田间有鼠害,虫害等各种破坏农业收入的东西,如果对农作物生物灾害预测预报网络,实行预测预报信息电子化传递。该网络可以通过对草地螟的监测,使各地依照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那样就可以减少很多的损失。这样对以后农村的收入情况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质量监测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可以正确领导下属对土壤肥料质量的监测,种子质量的监测,还有各种实验室质量的监测。2008年6月到7月在原阳县,领导高度评价了该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和喷施宝试验安排工作,并指出,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带动下,原阳县土肥站对原化验室进行了更新改造,设施更加完善,仪器设备更加先进,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为更好地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充分的体现了农业技术推广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好处。

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未来的建设方向

1.创造更加纯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必然的,结合前面的要点要以国家主管部门的推广体系为主导,即以政府为核心展开农业技术的推广。向基层广泛推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中心,并且建设一个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推广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基层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带来的公益性和基础性,对农民提供免费的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同时为了保证公益的有效性,国家主管部门也应对此制定相关的规定。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服务平台,更加高效的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

2.制定相关的保障推广体系的机制在我国虽然有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来推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是随着目前的形势发展,以前的法律已经不能适用于现在的社会,很多方面存在着制约性不够强的问题。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监督或监管,将会给农业带来很多的麻烦。因此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变得更加的完善。国家在这个方面应该更加投入,不仅指资金方面的投入,人力、物力都应该要加强。

三、总结

篇2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发展前景

“互联网+”的理念开始出现,并运用在各个领域。在农业发展中也有了应用推广,通过互联网的运用可以及时的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并提供农事信息指导,提高农业中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加快建设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1.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传统行业的改造,提高行业效率。而“互联网+农业”就是众多企业、个人围绕农资电商、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互联网金融进行尝试,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将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结合起来[1]。这是国家发展中对农业的要求,也是农业产业升级的要求。

1.2“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1)保证农产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事故近来频发,对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消费者的信心产生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农产品的正常销售,使得部分农业产业发展艰难。推广应用农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和控制,为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提供保障。2)促进农民增收。虽然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多元化,但农业仍是农民收入的保障。运用互联网推广农业技术,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可以得到保证,并培育出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3)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将互联网运用在农业技术中,可以全程控制农业生产,合理使用农业资源,并提高科技的利用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而且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农业经营网络化,颠覆了农产品买卖的传统格局,推动了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改革。同时也使得农业管理更加精细化,服务也更加便捷,通过有效的结合互联网和农业技术推广,实现了农业资源管理的现代化[2]。新农民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信息,掌握农产品地理分布和价格走势,并结合实际情况自主决策农业生产。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农业组织实现规模化,实现现代农业组织的整合,将农民、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消费者都联系起来。

2“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发展前景

2.1推动农产品电商趋势

未来几年我国农业技术中互联网的应用会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产品电商、农资电商和农村再生资源电商的发展,农产品电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新媒体互联网会在消费者圈子中流传推广,突破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电话沟通、自媒体运用会越来越多,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商机。

2.2农业众筹和预售

电商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售卖,在产品形成前就有了众筹产品的创意,会提供更多的内容和可选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推进农业的生产革新。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的资金问题,还提供了农产品预售,开拓销售渠道,保证食品的健康安全。

2.3农业复合型业态

农业传统的营销模式销售面窄且成本高,影响品牌的知名度。目前互联网对农业生产、销售、服务和资金等产业环境产生一定的冲击,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发展带来机遇,推动了农业电子商务、高品质绿色食品产地直供和体验式旅游农业等的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体验、民宿和产品销售等复合型新业态开始出现[3]。

2.4区域性的协会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农产品电商的区域化越来越明显,区域性的协会开始成立。通过平台建设,实行专业化的分工,基地对产品的生产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电商发展并提供服务,专业生鲜物流企业管理其物流环节,标准化、产品安全性和冷链物流三大难题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业务发展也有了区域化的趋势。第三方农产品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发展起来,有了巨头竞争的发展趋势。同时社区电商也发展起来,统一农产品的性价比和购买渠道,以社区为主力的移动端涉农电子商务开始占据主体,实现了农产品的一体化销售。

2.5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

目前我国整体的农产品品牌缺位,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间,未来电商会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广阔市场的农产品品牌。农产品电商快速增长,但物流成本比较高,目前中高端产品上电商产品比较多,其具有品牌依赖性,如果不能完成品牌打造,在未来的竞争发展中就很困难。

3结束语

现在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并推动了各个领域产业模式和经营手段的改革创新。将“互联网+”运用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就可以实现推广手段的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和智能化,影响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销售等所有的产业链环节,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是一种驱动,可以有效的推动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转变。

参考文献:

[1]许永丽.浅谈“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与发展前景[J].青海农技推广,2015(3):6-7.

[2]杨林,于继庆,刁希强,等.浅析互联网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1(9):25-26.

篇3

关键词:农机职业技能鉴定;重要性;推广策略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程度与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密切相关,如果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滞后,就会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导致农业生产中出现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由此可见,提升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推广工作,推行农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1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1.1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符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需要 众所周知,职业资格证书现已成为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证明书与市场就业的通行证,这对于农机从业人员来说同样如此。当农机从业人员获得了农机职业资格证书后,就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而实现就业。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仅可以贯彻国家对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而且也有利于推进农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农机生产的安全性,更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1.2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能够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 由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对象大多数是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以及业务能力都相当有限,当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不够,不能与其从事的工作职责相符合时,就会影响其工作效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可以迫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并接受相关的技能培训,主打提升自身的从业能力。因此,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不容小觑的。

1.3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能够满足农机工作的发展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高性能的插秧机、收割机以及大马力拖拉机高达上万台,而真正满足农机操作的人员却相当有限,有些人虽然具备基本技能,但是文化水平较低,能够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级农机技能型人才十分短缺。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可以推进高级农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技术鉴定这种硬性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农机现代化的发展,使符合当代农业发展的整体趋势的。

1.4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符合推进农机工作社会化的发展需求 我们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科学文化素养以及业务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升社会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认识,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农机运行效率,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终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总而言之,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属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农业技能鉴定可以推进农机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2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推广策略

提高我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就要加大鉴定的推广力度,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最终实现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2.1 推进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动力支撑 农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机化的科技创新程度,因此,提升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构建门类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农业鉴定装备,进行从业人员队伍的科技水平建设,不断培养新型农机化科技人员,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动力支撑,可以加速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推广进程。

2.2 提高社会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社会对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而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农业安全生产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通过各个方面、各种渠道加大社会的正确认知,用人单位也要制定硬性规定,要求持证上岗,这在客观上也能推进鉴定工作的开展。

2.3 不断强化农机化的制度建设,规范推广行为 提升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推广效果,就要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机构制度建设,增强相关部门的推广能力。在推广过程中,要处理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重要性的宣传和与农业安全生产的关系,促进基层农机化需求与农机鉴定设备之间的真正对接,对各项农机职业鉴定工作的推广进行有效的规范,增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规范性和服务能力。

2.4 强化鉴定监督 为了确保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推广,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农机推广的鉴定监督。一方面,要对内部监督进行强化,明确鉴定检验与审核发证职责分工,增强两个关键工作环节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强内部的鉴定审核力度;另一方面,要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推广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农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需要我们要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积极探索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推广的新办法、新思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推动我国农机事业的更快发展。

篇4

关键词 农技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作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57-01

近年来,我国农业迅速发展,这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农民素质的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促进“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1]。农业科技成果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基层农科推广体系密切相关,可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改革创新,更好地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服务于“三农”。

1 农技推广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

1.1 促进“三农”发展

我国自1950年起逐步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三农”中发挥重要作用[2]。农技推广机构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农药、新肥料和新技术,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更好地发展了农产品以及现代化农业建设。此外,农技推广机构采用多种形式向广大的农业工作者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市场信息、努力提高农林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促进了温室栽培、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反季节蔬菜种植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1.2 促进公益工作的开展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是新阶段农业发展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其自成立以来协助政府完成了很多工作,如宣传各项方针政策,宏观指导规划农业生产,以及提供综合咨询服务等[3]。农业发展离不开新技术、新品种,这些资源引进后需要进行一定的试验和示范才能投入生产中,而这些试验和示范工作通常是由农技部门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完成的。农技部门还开展了其他更加直接的有关农业社会化的公益性工作,如农业技术培训、病虫害预测以及疾病防治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政府部门及领导偏重于招商引资、搞开发等能够显示出政绩的工作,而忽视农技推广工作。不论是工作布署还是经费安排,农技推广工作均明显处于次要地位。然而农技推广工作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农村繁荣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2.2 体制不顺,职责不明

农技推广管理体系瘫痪,各工作岗位职责不明[4],主要表现在:一是上级部门很难安排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导致技术推广人员的相应职能不能很好地发挥,技术推广工作搁浅;二是管理体制不合理,有些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人员被安排到与本工作性质不同的岗位工作,导致原有的农技推广工作链出现断裂现象,如乡镇农技推广站无人或仅有1 人在岗。

2.3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农业科技的投资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国家颁布的相应法律法规并未得到贯彻实施。除法律法规的执行难度大,农业部门对法律的学习与执法也远远跟不上形势。

2.4 事业经费严重不足

农技推广体系是我国农村科技推广的主力军,但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农技推广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阻滞。财政部门拨给农技推广机构的费用只能保证员工的基本工资,部分地区甚至不能保证。因此,技术人员很少有经费去从事技术推广工作,农技站的人力和精力全部用于搞经营创收,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却无法开展。

2.5 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导致情绪不稳,对自己未来的前途以及事业前景不抱希望,间接导致农技推广工作发展下滑。许多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由于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早早辞职改行,许多毕业生接受不了农技工作站的艰苦环境,不愿到基层就业,更加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

3 对策

3.1 重视农技推广工作

各级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切实认识到农技推广工作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摆正农技推广工作的位置。明确市场经济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关系,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让人们意识到其重要性。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应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3.2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各部门若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就必须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从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大力扶持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编制信息,提升其知识和技术水平以及其社会地位,加强推广人员职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三农”。

3.3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财政部门应加大农业科技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专门用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基金,并积极支持农业科技成果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经费,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以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基层。

3.4 改善基层农技站环境

农技推广工作者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应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从而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在评选评优工作上应增加农技推广工作者的数量,并对优秀农技推广工作者予以优先考虑。同时,定期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满足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4 参考文献

[1] 洪渡,丁扣琪,章宝余.强化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J].农业科技管理,2015(1):44-47.

[2] 陈曦.山东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篇5

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思路

1 县乡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山东省莒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108万亩。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农技推广机构职能的发挥。

1.1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差,待遇低,发展潜力小,加之部分乡镇对农技推广认识不足,使许多基层农技人员纷纷跳出农技推广队伍,从事了与农技推广不相干的行政工作,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变化大,流动性强,难以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1.2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

我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主要人员,65%左右系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毕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他们长期处在生产一线,多年来没有得到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和充实,知识老化,观念相对陈旧,与日新月异的新农业生产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太大。

1.3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条件差,新技术转化率不高

莒县县、乡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部分乡镇甚至没有这部分经费,这就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差,推广手段落后,甚至一些基础性的试验示范项目也不能组织实施,全县一年应组织培训10~20次或现场技术指导500~600场次。但由于经费紧缺,一些正常的、必需的培训、指导都难以付诸实施。形成了有钱养兵,无钱打仗,欲胜则不能的局面。以至于形成了农民群众盼望农业科技人员而见不到农技人员,渴望农业新技术而难以得到新技术.

2 发展思路及对策

2.1提高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1.1农技推广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中央十会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就是说,国家把农业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现代农业发展靠什么,要靠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农业技术,要靠不断增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所担负的正是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调整生产结构和建设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职能,理所当然的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2.2.2农技推广体系是建设新农村的新角色 吃、穿、住、行、用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要求,这些要素中,吃是第一位的。近30年的改革发展,我县人民吃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的没得吃或吃不饱发展到饱足有余。不仅如此,群众在饮食观上也发生了质的转变,不仅要求吃得饱,还要求吃的健康吃的安全,这就要求政府制定并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对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进行有效监督,对违反农产品安全法规的行为给予制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农技推广体系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安全方面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再次说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社会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3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经费

适宜的经费是搞好农技推广的基础。这里的经费主要是指试验示范经费、培训用的器材建设经费,交通经费等,建议国家、省、市各级将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伴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2.4根据群众的需要,创新推广方法

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方法,要充分体现“以农民为本”的新理念,要变过去说教式、行政命令式为双向听技术信息交流式,思想观念沟通式达到农技人员与农民群众双向互动;变过去“浮在面上”、“重在线上”为广泛深入到基层中,在经费保障的基础上,要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等多举办一些入户到村的技术培训、技术讲座、技术指导,提高群众的科技意识。同时,还要建立示范基地,让群众从生产示范基地上学会、弄懂使用农业新技术。总之,所有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均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准则。

篇6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势下,如何认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把握农业科技供给及农民需求状况,构建合理的农业科技供给模式,关乎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与稳定。笔者以农业大省的山东省为例,根据问卷调查和政策分析,研究基于农民需求的农业科技供给模式构建问题。

1山东省农业科技供求的现状

为了解山东省农业科技供求状况,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10年12月~2011年3月对山东省17个地市发放了500份问卷,其中回收问卷418份,有效问卷389份。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情况、政府提供农业科技的状况、获取农业科技的途径及评价、影响获取科技的因素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解,以此探求农业科技供求规律,从而构建一种能够真正满足农民需求的农业科技供给模式。笔者所用数据均来自课题组的调查。

1.1农民具有强烈农业科技需求,但使用效率偏低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的文化科技意识有了普遍的提升,绝大多数农民都认识到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调查统计来看,84.1%的农民认为农业科技非常或比较有用。但是,农业科技的经常使用率却很低,仅为27.5%。大多数农民没有将农业科技持续、稳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调查中49.6%的农民认为获取农业科技不方便。

1.2农民实际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应用,建构了较为完善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供给体系。但是,现实中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渠道却很单一。调查表明,“向邻居亲友学习”所占比例最高,为29.3%,24.4%的人“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书报查阅”获取农业科技信息,从“政府和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下乡”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比例仅仅为13.4%和9.1%。可见,政府的科技供给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真正切实的满足农民的需求。当问及农民“最有效的科技获取方式”时,36.3%农民希望农业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11.5%的农民希望农业专家进村培训。可以看出,农民对政府和农业专家提供的科技服务寄予较高的期望。现实中农村科技的有效供给与农民科技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

1.3农民需要实用的农业技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调查显示,农民最需要的是实用、高效的农业技术,超过半数的农民认为最需要的是能够直接增加产量的农业技术,其中31.6%的农民最需要的是农药良种选用技术,27%的农民最需要的是病虫害防治技术。因此,农业科技供给应当从农民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科技的供给结构。除了生产技术需求,50.6%的农民还选择了“农产品销售信息”。因此,农业科技的供给链条要延伸到流通环节,切实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为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

1.4政府的科技下乡及科技培训工作实效不显著调查显示,48.6%的农民没有接受过农业科技学习培训,偶尔参加过的比例为37.5%,经常参加的仅为13.9%。当问及农民“政府的科技下乡培训工作情况”时,60%的农民承认政府不同程度地做了相应工作,但是半数农民表示政府的科技下乡培训工作只是偶尔进行。可见,政府对基层农民的科技培训在供给的覆盖面和长效性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位现象。而且,17.7%的农民认为目前的培训工作存在着培训内容不符合需要,11.1%的农民表示听不懂,34.0%的农民认为没有时间,17.4%的农民认为培训方式过于单一,15.2%的农民认为遇到问题后不能得到及时指导等问题。可见,山东省农民普遍认识到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对实用性生产技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有迫切的需求,而现有的农业科技供给却难以有效满足其需要。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供给模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素质、繁荣农村的一个根本问题。

2基于农民需求的“一体两翼型”农业科技供给模式的构建

结合山东省省情,从农民需求出发,需要构建以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村合作社为基础的“一体两翼型”农业科技供给模式。

2.1以政府为主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的供给模式仍然是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供给的主要渠道。调查表明,36.3%的农民希望农业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认为这是获取农业科技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运行存在职能定位不清晰、运行机制不活、农技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1],需要通过一系列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来恢复重建,使之成为一支高效、真正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农技供给主力。同时,政府担当着宏观调控、政策扶持与引导的主导角色,负责协调社会多元力量,建立健全相应运行机制,保障农业科技供给的长效性和普遍性,从而为农民提供全面、周到、有效的一体化科技服务。

2.2以农业院校和科研院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两翼美国实行的是农业高校“教学、科研、推广”体系,一方面把农业研究成果输送给农民,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又把农民的需求反馈给农业高校以寻求解决方法[2]。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在农业科技供给中具有其他主体无与比拟的优越性,不仅能够发展与创新农村科技,而且能够实现“产、学、研”和“农、科、教”的紧密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现实转化与推广。山东省具有农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等社会资源,应当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在农业科技供给中的主导作用,并建立起长效的协调机制、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农民为了维护共同利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自愿、民主组建起来的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同时农民合作社也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1万余家。在国家合作社政策环境日益优化背景下,山东省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好合作社资源,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及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普及、应用中的作用,包括对农民社员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与农产品销售等环节的服务,对非社员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积极的示范效应、辐射作用。这种农村科技供给模式的建构要充分依靠政府合作社政策的支持、农技专家的技术指导与信息咨询。#p#分页标题#e#

3促进“一体两翼型”农业科技供给模式有效实施的对策

3.1继续深化对现有农技推广部门的改革山东省要以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健全、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根据中央精神继续深化对农技推广部门“三权”的上收改革,明确基层农技推广的公益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农业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是盈利最大化,而农业本身具有的准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省内农技推广部门“三权”必须彻底上收至县(区),以确保农技推广工作“人、财、物”的充分保障,从而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在充分总结国内各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要建立县农业主管部门领导责任制、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农技推广人员岗位责任制,实现推广人员的“责、权、利”有机结合。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技术需求反馈机制和以农民满意为主的绩效考评制度,实现农技推广人员收入、工作业绩与农民需求有机结合的农技推广激励机制,从而提高政府农技服务的公信力与实效力。要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这就需要政府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3]。还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促进其在农业科技创新的中的作用。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4]。此外,要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农技推广的专项基金,完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障有足额的财政支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要加强对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定期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农技人员技术素质与服务意识,切实为农民提供高效、高质的技术服务。要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农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充实与提高农技队伍的力量与素质,要激励农技推广人员创新多样化的、自下而上的、有效满足农民需求的农技推广方式。

3.2推动农业院校与科研院所充分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农业院校与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供给中具有充分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如何使其充分出来并实现持续供给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3.2.1要完善《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各地政府要详化实施办法。随着农业科技需求日益多样化与供给主体多元化,粗线条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年)已经难以适应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推广法》中围绕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职责、资质要求、基层支持与配合及推广的保障措施等内容做出较宽泛的规定,但是涉及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推广行为的规范条款较少,更重要的是缺失具体的实施细则、奖惩办法和监督机制。因此,政府应当组织农业专家,经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立足于农业科技的供求状况,对原有法律进行修订。

篇7

关键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思考

中图分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44

1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率和贡献率,需要大力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使得各种先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能通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及时传递到广大农民手中,促使各种农业科技成果发挥出最大效能,从而使我国农业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2 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较少,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只有加大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才能不断提高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农民文化知识普遍不高,加之受传统的小农意识影响,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接受认知度较低,影响了农业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

我国农业生产上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占一定比例,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逐渐凸显,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提高资源和投入品的利用率。

部分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知识老化,缺乏更新途径,造成在实际工作当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不利局面。个别地区对基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工作效果。

3 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宣传

为让广大农民群众知晓和了解,增强科技兴农的能力和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宣传普及教育。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送科技下乡、发放宣传手册、贴标语、科技培训等方式、途径,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农业技术推广法》。力争做到人人知晓《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形成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及广大农民欢迎、渴求农业科技知识的良好局面,以利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更好的开展本职工作。

3.2 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经费支持

政府应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能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将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项目列入财政预算科目,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落实好农业推广工作所需经费的财政保障,以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基层农技推广站所实行“三权在县”的管理模式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所“人、财、物”隶属于乡镇管理存在一定的弊端,基层农技人员要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政府安排与自身职责之外的行政工作当中去,使农技推广人员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不利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正常开展。建议全面推行“三权在县”的管理模式,把基层农技站所的“人、财、物”全部纳入到县一级农业部门统一管理,这样可较好地解决农技推广与行政职能相混淆的问题,农技推广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去。

3.4 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由于受环境所限,加之常年工作在乡镇,所学科技知识日益老化,缺乏补充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渠道,在实际农技推广工作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增加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组织这部分人员定期到各大农业科研院所接受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多渠道的及时更新农业新知识、 掌握农业新技术,从而更好的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5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

篇8

领导的思想行为影响一个地方的行政方向,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在绝大部分基层领导看来,农技推广都是按部就班,没有什么重要性,老百姓种地耕田无非是过去一些耕作方式的翻版,除了种子以外就没有什么生产活跃因素了。故而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支持力度不够,使新的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一线得不到有效推广应用,形成生产和科技的极大浪费。这一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只有解决了领导的思想问题,才能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思想基础,也才能更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一线的推广应用。就基层领导干部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能否落到实处,各级相关部门都应予以出台相关政策,甚至是法规性的能与基层领导政绩挂钩,与年终目标考核相连,与其职位迁升相关,只有将这些软件环境建设加强,方可从根本上促使基层领导干部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也才能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康稳步发展,为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强而有力的技术基础。

二、严格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人员组成,提高推广体系专业素质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普遍存在业务素质差,推广能力较为薄弱,推广实效不明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组成及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据调查,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组成中,真正具有专业学历的人员不到20%,其余80%都是非科班人员。试想这样的农业推广队伍具有多强的推广能力?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去在定编进人时,编制较大,而有的基层领导根本不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需要出发,盲目引进非专业人员,以占有编制拉拢关系为目的。由此造成推广队伍不能科学、有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往往停留于应对上级安排,争取项目经费,先进的科技不能在一线生产得到普遍应用。要有效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人事部门应严格把关,对现已进入农技推广编制而又非专业人员要不断进行培训及考核,从而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科技综合素质。

三、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软硬件环境建设

基层农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推广机构,对农业及农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应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硬件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综合提高的科技推广作用。在软件环境建设方面,各级政府和政策研究、制定部门,要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制定宽松适度的相应政策。比如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待遇的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津补贴的兑现,科技成果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必备的资金支持以及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相应的奖励政策等等。硬件建设方面,过去属于农技推广体系的固定资产包括门市、库房、办公室及相应设备现都已不复存在,究其原因,基层政府经费不足,早已将其变卖,资金挪作它用。各级相关部门应及时着手解决此类问题,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硬件支撑,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将示范推广与增收融为一体,待其收入达一定数量后加强引进成果,减轻财政相应资金压力,反哺农业科技推广,形成一种引进、示范、推广的良性机制。另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按农业技术推广相关规定,必须要配置225亩以上试验示范基地,这在现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占99%的都未配置,造成基层农技推广组织科技成果引进严重滞后,试验几乎空白,示范名不副实。这一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否则,基层农技推广将无法高效运行,造成科技成果的极大浪费。

四、充分整合基层农技推广资源,趋于前位服务农业

篇9

[关键词] 绩效考评机制;农技推广人员;优缺点考量;配套政策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农业技术科研单位已开始全面开始实施绩效考评机制。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农业技术科研人员的工作绩效,有效激励农业技术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农业技术科研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是农业技术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完善农业技术绩效考评制度,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更加合理有效的发展。

一、健全农技推广人员绩效考评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健全农技推广人员绩效考评机制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必由之路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是加快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绩效评定标准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我国虽然大范围开展农业推广相关工作,但推广人员工作效率普遍较低,农民并不能真正得到农业推广带众多好处,造成农业发展进程缓慢。

(二)健全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评机制是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步骤

现阶段我国虽然成立了一些农业技术科研单位,但相关单位基本属于事业单位,大部分农业技术科研机构管理相对分散,自身创造收入的条件差,造成相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差,工作效率远远低于实际应有的效率,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无法满足当今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是培养挖掘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石

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的发明创造。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可以保障更多相关的科研人员可以从事自己所学的相关专业,从而可以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农业技术等相关产业拥有雄厚的人才基础,让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拥有一个更合理更科学的竞争平台。

二、现行农技推广人员绩效考评机制的优缺点考量

F阶段,我国为促进农业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机推广人员绩效考评机制已经初具一定的规模。但由于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属于事业单位,各个科研单位绩效考评大都采用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事业单位考评制度虽然一方面可以保障农技推广相关人员的相关利益。但毕竟不是属于农业技术自身的绩效考评制度,无法真正从农业技术自身发展角度出发,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长远性。

(一)现行农技推广人员绩效考评机制的优点

我国至今对于农技绩效考评大都还是采用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制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科研单位可以迅速实施现有的制度考量,扩大政策实施力度,减少中间实施程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科研单位多,科研人员基数大,短时间内又不可能迅速制定相关的绩效考评机制,所以采用现有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机制可以暂时缓解相应的政策需求,保障科研进度的有序进行,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短时间内可以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果,为农技绩效考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现行农技推广人员绩效考评机制的缺点

农技科研单位实行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制度虽然可以短时间的缓解相关的政策需求,但由于很多政策不是专门的针对农技推广,容易造成绩效考评不匹配,制度落实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另外,我国科研单位多,容易出现的问题也多,现有的制度远远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也不利于我国农技推广的长远性发展,而且现行的绩效考评制度无法全面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工作进程也严重受到阻碍。

三、健全现行农技推广人员绩效考评机制的基本思路

(一)以行政财政支持为手段,实行绩效考评公平性原则

首先要做到绩效考评公正公开,保障农技相应的科研人员可以得到自己应得的财政保障,同时又可以避免的发生。科研相关经费经审核后应公开相关资料,减少中间流转程序,确保资金的完整公正性,保障科研程序的有序进行。并且农技科研人员绩效也要公正公开,对农技推广贡献较大的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确保农技推广的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监督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程度,保障农技推广的有序进行,做到财政支持公正、公开,绩效考评全面协调发展。

(二)以开展公益性农技服务为宗旨,实行绩效考评相关性原则

另外,我国农技推广起步慢,推广范围广,再加上农民对于相关技术的认识度低,造成农技推广的难度十分大。所以,要逐渐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逐步缓解农技推广认识度低的现象,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相关可行,使农技推广工作真正深入到三农服务当中,从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农技推广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开展公益性农技服务也有利于逐步缓解农技推广压力,从基层逐步完善,便于农业技术合理全面化发展。

(三)以最大化推广应用现代农业高新科技为目的,实行绩效考评可行性原则

农技推广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要想保障农技绩效考评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大力推广现代高新科技。所以农技相关绩效考评要以科技发展为重要衡量标准,使农技发展与科技发展相挂钩,做到农技绩效考评相关可行,保障相关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做到科研考评发展三位一体,农技推广要从科学技术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来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健全现行农技推广人员绩效考评机制的配套政策

(一)建立待遇优化政策

农技推广的发展离不开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方位建立待遇优化政策可以为农技推广人员免除后顾之忧。相应的完善农技相关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保障农技推广人员可以拥有很好的生活保障,全面提高农技工作的待遇标准,让农技推广人员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去进行农技推广的相关工作,保障农技推广工作进一步合理发展,为农技推广相关工作的均衡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建立绩效激励政策

要逐步将绩效与工作联系起来,通过绩效考评刺激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按照绩效考评中的相关考察,对农技推广工作贡献较大的给予一定的待遇支持。并且制定相关的科学研究经费,对于绩效考评较好的科研人员优先选择使用相对的科研经费,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技推广工作进程的发展。对于绩效考评好的农技推广人员给予全方面政策扶持,如提高行政级别、提供深造学习等机会,以激励农技推广人员全面发展,从而完善农技推广的合理性、公平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长远发展。

(三)建立职称倾斜政策

现阶段我国相关的农技推广人员大都处于事业编制,行政待遇相对薄弱。要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行政职称,建立适当的职称倾斜政策,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行政级别,让农技推广工作可以拥有更加专业的相关行政人员,促进农技推广工作专业化发展。要严格按照绩效考评进行行政划分,对农技推广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进行选拔考评,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划分行政级别,便于多层次农技推广工作进程。

[参 考 文 献]

[1]欧阳欢,陈诗文,方骥贤等.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1(6):92-96

[2]黄小华,马德勇,万年青.新形势下农业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1(6):94-96

篇10

盐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尚存在诸多问题,大致可归纳如下。

1.1推广理念及技术服务手段落后

在推广理念上,没有以农民为中心,缺乏以农民为主的服务导向,大多数推广人员持农民不问我也不过问的消极态度。在技术服务方面,推广人员与外界接触、沟通较少,信息闭塞,导致在技术和创新领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农业推广技术服务的要求与需要。

1.2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开展农业推广服务

盐源县各乡镇几乎都在高山上,通往各乡镇的道路崎岖,下雨天和冬天下雪季节很难进入各乡镇,加之交通工具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难度;各乡镇没有必备的农业仪器和检测手段,基本条件不具备,技术手段落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遇到田间实际农技问题全凭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3当地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视不够

乡镇推广站都是以一种应付上级的心态来对待推广服务,忽视了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的重要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资金也远远不足,从而使当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条件差。盐源县属于盆地,旱灾、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又往往遇上干旱灾害天气,产量较低,农业投资较大,因此面对自然灾害,只能顺其自然,对防御自然灾害是零意识,缺少防止自然灾害的知识。此外,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新的农业科技和新的农业品种接受较慢,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速度慢、普及范围不广。从全县的农业生产水平来看,农业发展滞后。因此,亟需解决农业发展的阻碍,对促进乡镇农业高产、高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4工作条件差,难以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县农业部门缺乏对乡镇农业推广站的考核管理,而是乡镇政府对其进行管理。对农技人员技术职称的评定只注重结果,而没有考虑实际工作的成效。部分农技人员的工资与实际付出的成效关系不大,因而挫伤了农业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除了工资外,没有其他补助。加上各乡镇的生活条件差,导致推广人员7d只工作2~3d就回县城的现象。

2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