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安全发展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运输安全发展

篇1

关键词:网络通信系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态势;发展风险

从国内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随着各地生产力水平以及交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尽管如此,交通布局、管理、资金以及技术等因素仍然出现受限的情况,为了使各地区交通运输经济能够实现持续化、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人员需要充分地发挥网络通信系统的技术优势,并且构建符合时展需求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以此来防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问题。

1基于网络通信系统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意义

1.1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交通运输经济是国内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经济为其他行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调节角度来看,交通运输的普及使市场贸易发展突破了地区、时间以及经济等因素的限制,提高了货物流通以及货物贸易的便利性。这样一来,社会民众对市场贸易的需求量则会大大提高,从而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其次,交通运输能够满足国家对货运以及客运运输的要求,且随着网络通信系统的升级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工作的管理质量也有所提高。在此发展背景下,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快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1.2有利于为社会的秩序化发展提供保障

在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总目标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为社会稳定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解决了影响社会发展的难题,使社会的秩序化发展得到保障。而在部分特殊时期中,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便更加显著。以2021年的河南水灾为例,在自然灾害的威胁下,当地的生产业、工业等行业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创伤。但在灾害发生的后续阶段,各地区通过交通运输为灾区提供物资资源,使当地的灾害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为社会秩序的恢复提供了服务保障。

1.3有利于协调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以及资源配置

从我国资源发展的现状来看,整体资源储备较为丰富,但资源的分布缺乏平衡性。且受到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例如,部分地区将交通运输作为依托,开辟出公路、水路以及空运等多种资源运输方式,使地区的经济及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布局与有效的协调。又如,在交通运输的支持下,西部地区的油气资源能够流通至中原及华东等地区,使国内中西部地区的油气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配置,从而提高地区的经济水平及资源利用率。

2影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2.1缺乏维护经济发展安全的资源及手段

从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尽管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条件,但在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地区内缺乏充足的资源以及工作手段,使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面临安全问题。首先,从资金方面来看,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缺乏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导致交通运输部门缺乏充足的人才、设备以及材料等资源,使当地交通运输安全系统的构建受到制约与影响。其次,由于部门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导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网络通信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部分部门欠缺数据管理的保密技术,且其信息系统的通道开放性较高,这样一来,交通运输信息数据的储备容易出现信息遗失、数据泄露等风险,使交通运输的管控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

2.2交通运输服务存在滞后性问题

在实施交通运输管理的过程中,交通运输服务的滞后性往往使工作过程出现管理缺陷,继而引发一系列的管理安全问题,使区域内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受到一定影响。在交通运输服务方面,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地区交通基础的巩固,社会群众对地区内交通运输的服务及功能有了新的要求。由于相关部门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受到资金以及成本控制的影响,导致地区内的交通运输在服务管理方面存在服务效率低、网络流通慢等问题,使部门内无法构建有效的个性化安全服务。其次,在交通运输网设计方面,尽管网络通信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交通运输网的正常运行,但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地区内的交通运输网布局缺乏合理性。例如,部分三线城市的交通运输网的分布缺乏均衡性,使城市内部分区域的交通运输秩序受到影响,限制了当地物流交通运输的速度及效率,最终造成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

2.3缺乏全面的安全管理体制作为保障

从当前国内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体制内容以及结构存在诸多缺陷,以至于工作人员无法在管理体制的指导下参与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系统的管理工作,使网络通信的安全受到一定影响。首先,从管理体制内容方面来看,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普遍存在重复性较高的问题,如不同管理部门出现责任缺乏协调性的现象,导致交通管理部门对同一领域中的同一对象产生重复性的建设管理,使交通运输的网络通信出现安全与经济技术分离的现象。其次,从管理体制的功能来看,由于地区内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出现独立化管理的问题,导致部门人员各为其政,使交通运输网络的建立无法切实做到优势互补,使网络通信系统的未来安全受到一定影响。

3实现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安全化的有效策略

3.1实现技术升级以及设备更新

3.1.1运用智能交通系统进行交通运输管理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并且提高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相关部门需要借助智能交通系统进行交通运输的管控工作,实现交通运输网络安全管理的秩序化、高效化发展。首先,从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属性来看,智能交通系统ITS具有指挥调度、信号控制、交通监管以及配置管理的功能。因此,在实际的交通管理工作中,部门需要扩大智能交通系统在地区内交通路线的普及范围。这样一来,相关部门便能够借助智能交通系统收集实时的交通运输信息,减少恶意信息对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系统安全造成的影响。其次,相关部门需要运用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加快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例如,借助营运车辆运行管理系统CVO,对目标车辆进行监控、信息收集与信息管理,实现车辆管控工作的一体化发展,并且在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率的同时,减少交通信息处理的安全问题。3.1.2运用信息加密技术进行网络通信的安全防护在交通运输的网络通信管理工作中,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是实现网络交通管理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系统的技术优势,并且以避免出现破解可行性为目的,构建出安全化的网络数据保密空间。例如,为了防止病毒侵入网络服务系统,工作人员需要对网络通信系统的服务器进行改造,并且借助ActiveX病毒控制扫描软件来防止系统安装不安全控件。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加密技术来提高系统数据信息的隐私性。例如,借助IPSEC的加密通信框架或者数字签名,使网络通信系统内部构建保护隐私的密钥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并且有利于防止不法分子侵入系统的内部网络。其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以将量子信息技术作为通信安全的技术保障,例如,从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来看,高级加密标准的加密算法能够与量子保密通信相结合,并且使交通运输的通信速率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可以将抗量子计算密码(PQC)与其相结合,构建出能够满通运输网络通信安全需求的身份认证系统,降低人为因素对网络通信系统安全造成的影响,并体现加密技术的安全防护功能。

3.2构建全面的工作体系

3.2.1优化算法及数据体系的构建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交通运输管理中的通信设备以及控制设备性能得到有效的增强,而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需要针对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系统的算法体系进行有效的优化,以此来提高部门对各类设备的信息获取及储存的控制精度。首先,为了提高对交通路网容量以及流量的控制力度,相关部门需要结合交通运输的设备功能,完善其相对应的算法管理体系。例如,针对交通路网以及相应路段的容量与流量,判断路网的交通通行能力,继而建立能够基于当前交通路网改建需求的接续网络,为交通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其次,在数据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交通运输过程中所涵盖的各类数据进行全面的统计,如交通参与者的信息及属性数据、交通运输环境数据、交通运输过程数据。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对此类数据进行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为安全防范制度的落实奠定基础。3.2.2建设安全防范工作目标为了将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交通运输部门应明确安全防范工作的具体目标,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首先,在技术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在交通运输发展体系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有利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新技术。以山东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为例,为了加快跨境物流体系的建设速度,并且赋予地区交通以及旅游融合新的发展动力,相关部门通过加强智能高速管控技术的研究力度、全面普及多模式公交的协同运营技术,为地区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篇章。其次,地区相关部门应当基于现有的感知传输体系,开创全新的交通运载服务体系。例如,可以借助遥感以及通信等基础的信息服务系统,为社会的交通运输提供全新的出行服务,其中包括:通过导航系统来增强运输车辆的公路设施状态感知、借助交通监控系统来增强对运输货物的危险状态感知。

3.3为网络通信安全提供针对化安全保障

在维护网络通信安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针对网络通信系统的多项需求及功能设置安全保障。首先,在连接网络的维护方面,相关部门需要运用安全系统以及防火程序来解决设施漏洞问题,并且提高防入侵的检测能力。例如,相关部门可以将虚拟网络技术应用于内部网络的防护当中,其原因在于,虚拟网络技术能够基于区域内的局域网进行网络通信限制,并且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力度。当外部用户通过非法手段进入交通运输的网络通信系统时,系统能够根据一定的安全策略实施网络检查,继而揭示网络运行状态,达到保护内部网络的效果。其次,相关部门需要针对网络通信系统的信息数据设置安全保障,而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病毒的防护作为核心工作,并借助病毒过滤软件删除系统中存在的信息病毒。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需要借助网络病毒监控软件来对网络通信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实时监测,以此为后续的病毒筛查提供信息保障。最后,由于In-ternet属于公用网络,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构建网络通信系统的运行安全保障功能,维护系统的运行安全。例如,借助RSA系统进行身份认证的监控与保护,并将交通运输的通信管理放置于私用网络当中,避免系统受到公用网络的攻击。

3.4促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的深度融合

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5G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云服务技术等为交通运输途径的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当继续深入挖掘新时代技术的使用优势,实现技术与交通运输发展的有机结合。首先,为了实现各地区交通运输的继续发展,交通运输部门应当结合网络通信技术来优化道路设施功能。以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化应用工程为例,在网络通信系统与VDES等系统的互通下,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互通与联系,这样一来,相关部门便能够借助网络通信系统来为交通运输提供服务,如路网监测、智能化行车、路线调度等。其次,在城市交通运输的监控管理当中,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地开发新的交通感知技术,并将传感设备投入正式的道路,以此来加快相关路段的交通基础设施勘察、管理与建设,增强地区的交通能力,为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4结语

总的来说,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能够从社会、经济、地区沟通等多个方面影响社会生活,而发展交通运输经济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任务。对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领导职能,并且通过分析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态势,总结出导致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并做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国内交通运输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高爽.城市交通指挥系统下的专网通信研究[J].科技风,2015(29):106.

[2]杜金祥.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防范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64-65.

[3]皮彦芳.浅谈计算机网络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7):42.

篇2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0引言

各项经济活动正常开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作为支撑,交通基础设施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极大便利了人们日常出行。国家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不断增大,有效拉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以2016年交通经济运行状况为例,其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交通方面的固定资产投入也处于高位运行,完成额度为2.85万亿元,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民生服务能力,完成民生实事13件。虽然交通运输供给量逐渐提升,但是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结构性矛盾,必须对客观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分析具体原因,采取相应解决对策。

1发展交通运输经济重要性分析

1.1社会作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

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仅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水平,同时建设材料的投入也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出现突发事件或者特殊时期,如发生自然灾害时,通过多种类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及时实现救灾物资的运送,转移受灾人员。交通运输行业属于战略产业,应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优势,以完善的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生产力布局及资源配置的优化。

1.2经济作用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

能够保证经济活动正常展开,加快生产要素及人力资源的流动,促进经济空间形态的形成及演变。近年来交通运输网络初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输成本,加强区域间联系。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交通运输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同时也提供了必要资金支持。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有效拉动沿线经济发展,形成空间发展轴。交通运输规模应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协调一致,既满足社会客货运量的需求,又要不断调整实际运输量,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2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交通运输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我国交通运输规模逐渐扩大,但仍旧存在不同程度滞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交通运输供给量不足,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以及山区地带,由于资金、地势条件等因素限制,交通基础设施覆盖程度较低,加剧了当地贫困程度。其次,交通运输网络不合理,城市交通拥堵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导致物流运输降低,影响人们正常出行。再次,城乡交通建设不均衡,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差距,不利于城乡之间互联互通。根据《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统计的数据,以公路运输为例,截至2016年我国公里总里程已经达到了469.63km,每百万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为48.92km,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我国人口密度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仍旧面临较大的交通压力。

2.2交通运输资金保障问题

资金问题是制约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完善的交通运输作为依托,要求其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而基础设施属于准公共物品范畴,若单由政府部门投入资金,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也无法满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利于交通运输经济持续发展。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内部竞争更加激烈,劳动力、原材料等各项成本也不断提升,导致建设造价随之上升,更加剧了资金短缺问题。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制约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2.3交通运输安全问题

在现阶段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全问题较为突出,2016年仅货车事故就发生5.04万起,造成死亡人数为2.5万。同时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渐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了2.9亿辆,对于交通运输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增加客货运空间位移范围时,也应不断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将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归纳为以下两点:其一,安全管理意识不足,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尚未形成完善的安全制度,无法真正保证安全行驶。其二,驾驶人员操作不规范,超载超速、违章操作等问题仍旧存在,潜在安全问题突出,导致事故发生机率不断提升。

2.4交通运输管理制度不健全

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应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不能完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交通基础设施需求量增加,出现过剩运输量;而经济发展低迷阶段,交通基础设施闲置,导致获利下降。因此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3促进交通运输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3.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对于交通运输需求量呈快速攀升状态,因此必须逐渐拓展资金筹措渠道,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通常情况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相对较大,需要大量劳动力、原材料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而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自身属性,资金回收速度相对较慢,导致资金筹措存在一定难度。政府作为交通运输规划引导主体,在给予相应财政投入的同时,可在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中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多渠道吸纳资金投入。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也应加强造价管理与控制,形成资金联动管理机制,引入动态管理理念,科学编制资金预算,尽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水平。

3.2明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目标

交通运输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及先导性产业,为各项经济活动正常展开提供保障。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制定科学战略计划,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积极作用。交通运输应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确保其供给量能够满足经济活动需求,避免存在供给量不足的情况,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过度超前也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因此,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要求以及当前交通运输状况,从全局角度出发形成科学发展模式,促进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

3.3加强交通运输综合管理

首先体现在安全管理层面,相关部门应加强违章行为打击力度,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规范性。同时不断完善车辆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等的规定,禁止质量不合格的机动车投入运营。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进而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减少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逐步提高驾驶人员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性。其次,推进交通运输网络化管理,充分利用电子监控仪器、测速设备等,实现对交通运输动态监管,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3.4优化交通运输管理机制

应根据实际运行状况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机制的完善,使交通运输结构得以优化,综合利用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满足客货运需求。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也应加大科技投入,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掌握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交通运输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提高运输网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高效处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不断加强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做好交通运营单位的日常管理及考核工作,形成科学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提高交通运输稳定性。

4结语

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外界多种因素限制,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诸如建设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制约了交通运输经济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此类问题,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及交通运输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战略规划,加强综合管理,适当引入信息技术,进而提高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一、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分析

(一)交通运输稳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发展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国内有效需求逐步释放和改革开放深化推进,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稳步发展,交通运输需求持续旺盛的趋势不会改变。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预计全社会客货运输量将是2010年的1.5至2倍。为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便捷出行更高的要求,国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和力度不会变。2014年进入到“十二五”规划的第四年,中央明确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交通运输稳发展依然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长期以来支撑我国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在发展思路上要“换脑”,在增速上要“换挡”:一是中央强调,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落实到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中,长期以来片面依赖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发展的观念必须加以扭转,把投资和力量尽快转到优化运输网络结构、提升网络整体效能、改进提升运输服务上。二是关系交通运输发展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的优势相对减弱,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刚性制约明显增强,交通运输粗放型增长将难以持续。三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模已难以保持前些年的发展速度,而且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向中西部地区深入推进,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二)交通运输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紧迫,推进转型升级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总体上看,当前交通运输发展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突出表现在:城乡和区域交通发展不平衡,农村和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还比较薄弱,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客货运需求日趋旺盛、多样性明显增强,但运输结构不合理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公路承担长距离、大运量物资运输的比重过大,铁路、水运仍然是短板,运输服务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较低;重建设、轻养护、轻管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场站管理、信息服务等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改进和提升服务品质还需要下更大功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交通运输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过大;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债务风险不断积累,交通运输发展环境客观上倒逼我们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三)交通运输深化改革的难度前所未有,面临体制机制障碍等突出问题。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当前,交通运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什么、怎么改还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善做善成。中央强调,做好2014年工作,最核心的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大局、扎实推进,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准确推进改革,要注重实效,取信于民,这些是我们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未来几年,是基本建成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在深化大部门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突破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内生动力。同时,随着改革创新的推进和深化,长期积累的矛盾和潜在的风险会显现暴露,我们要清醒认识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

(四)交通运输惠民生的要求日益提高,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交通运输是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之一,以改革促民生改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提质增效升级,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民生的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重点任务。尤其是,当前交通运输领域腐败案件时有发生,部分执法人员吃拿卡要、执法不公,少数窗口单位服务态度简单粗暴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社会和群众对此意见不小。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兜住底线、补齐短板,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改进政风行风,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群众满意交通,将是深化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检验。

二、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四个交通”

综合分析形势任务,立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服务好“两个百年目标”,部党组研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

第一,加快发展综合交通。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交通运输已经进入了各种运输方式融合交汇、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是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综合交通,要义是坚持适度超前、改革创新,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与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相适应,合理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运输网络,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核心是从基本国情和国家战略出发,顺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需求,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邮政行业发展,建立完善与综合交通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物流效率和整体效益;关键是通过综合交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优化交通运输主要通道和主要枢纽节点布局,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在区域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内的协调发展,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转向一体化、集约化发展,加快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

第二,加快发展智慧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衡量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是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智慧交通,要义是坚持面向发展、开放协同,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实现交通运输设施装备、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运营效率、服务水平的提升;核心是以重大科技突破牵引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围绕支撑重大工程建设、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能和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抓好重大科技研发,协调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基础性、前瞻性和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和工程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交通运输生产力;关键是完善全行业开放协同创新机制,注重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效能,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行业监管、运行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创新发展。

第三,加快发展绿色交通。交通运输是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之一。加快发展绿色交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加快发展绿色交通,要义是坚持政府主导、法规约束,示范引领、制度创新,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贯穿落实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核心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控制排放、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推动交通运输转入集约内涵式的发展轨道;关键是在规划、建设、运营、养护等各个环节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更加注重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结构性和管理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潜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节能环保水平,提高土地、岸线等资源利用效率,建成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交通系统。

第四,加快发展平安交通。防止目前阶段安全事故“不可避免论”,牢固树立加快发展平安交通,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是服务民生的最大前提,也是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发展平安交通,要义是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全过程,特别是基层和一线,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并不断拧紧螺丝扣,把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位,坚决守住安全是底线、安全是红线的思想防线和责任防线,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防、管、控能力;核心是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健全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焊牢企业主体和行业安全监管的责任链,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对有章不循、有章不依的问题不放过、严查处,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一线、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关键是坚持常、长二字,夯实基础、补强短板,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打折扣、不走过场,确保安全监管全覆盖,安全隐患零容忍,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安全发展。

总之,综合交通是核心,智慧交通是关键,绿色交通是引领,平安交通是基础,“四个交通”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有机体系。通过“四个交通”的协调发展,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公众出行将更加安全便捷、更加舒适满意,为实现交通运输强国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根本还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抓紧研究制定分类推进改革的实施方案,不断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重点改革为牵引,带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破除思想障碍和打破利益格局,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动政府职能向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到2015年前,部层面拟减少行政审批项目37项,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也要抓紧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职责调整的规定要求,围绕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在完善发展战略、政策、规划、法律法规、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争有新作为、有新突破。稳步推进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二是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围绕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深化交通运输行业财税体制配套改革,包括专项资金使用、港建费征管、公路水路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筹措、债务风险防控等。着力加快普通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构建支撑普通公路建管养的投融资体制。研究建立交通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利用BOT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深化公路水路管理体制改革。要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事权与财力相匹配、建管养相协调的公路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建设。强化公路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和应急机制,落实监管责任。要深化水运管理、海事管理、救助打捞、交通公安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为水上运输市场与安全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要深化水上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职责。要深化航道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建管养相协调的管理体制。要研究完善引航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引航公共服务水平。

篇4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完善,以大规模增加基础交通设施为重点的传统方式不断向提高运输管理工作方向转移。只有通过不断地对交通系统的改革才能保证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的增长需要交通运输作为枢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而交通运输的管理在交通运输工作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对于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交通运输还需要在各个层面积极做好相应工作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一、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运输任务重和服务水平过低

由于我国的运输任务比较繁重,交通工具的运输量是非常大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各个地区,在载人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突出。因为运输任务非常多,即使运输车辆每天的运输次数爆满也不能解决运输任务过于繁重的问题。此外,交通运输的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在落实基础服务时没有很好地执行,尽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依然不能改变这种松散的管理环境的模式,司机的服务理念没有根本的改变是交通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2、运输客货站的网络范围局限和服务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客货运输站建设比较缓慢,并且在一些大中城市包括很多乡镇,客货运输站的基础设施都非常的短缺和落后,这也制约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车辆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普遍偏低。

3、区域不协调发展

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对公路交通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较发达的地区,因为客流量大,使得客运车每次都能载满乘员,在节假日的高峰期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有些地区则较为偏远,人流量相对要少。这种地区的不协调给交通运输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必须通过协调交通运输的规划方案,保证交通运输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每辆车的运输价值成本。

4、运输客货站的服务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客货运输起步较晚,建设得也比较缓慢,很多城乡的客货运输站的建设步伐非常慢,而且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众所周知,客运站的建设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坚实基础,如果连最为基本的都没有,又何谈长远的发展,所以客运站的缓慢的建设步伐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降低了我国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二、交通运输管理实施的措施

1、强化交通运输工作的管理与服务

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也必须开展落实各项基础工作,引领着交通运输行业朝着现代化的进程迈进。在交通运输管理中,服务性质决定着交通运输的整个过程的前进方向,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和措施。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我国现代交通的长远发展。

2、加强交通运输的安全监管网络

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管理队伍,完善安全监管责任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业人员的思想价值观和执法水平工作能力,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贯彻工作精神,提高执行能力。为了确保运输行业的安全,需要对机动车驾驶人员、车辆和客运站加强管理,尤其是对乡镇客运车辆的管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制度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去实施和执行,当遇到经安全检查不合格的运输车辆时,坚决不能放行,严格不疏漏的对备箱、行李等进行全面检查,严禁车上携带有易燃、易爆、、枪支等危险品。对于交通运输安全工作人员的监督也要进行强化管理,加快交通运输安全的信息化建设,并建立高效、快捷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加强对信息量的收集、的管理,可以随时掌握安全管理的变化,从而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3、加强交通运输的协调工作

交通运输系统各部门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了交通运输整个部门的工作开展,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机制对整个部门协调统一管理,方便交通运输工作能顺利地开展。只有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才能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有效进行。这是协调统一的结果,意味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统筹兼顾的重要性,在强化自身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彼此之间的链接,确保各系统科学、合理的运作执行

4、加快客货运站的建设和体制完善

客货运站是交通物流的枢纽,合理的客货运站布局,加快客货运站建设,并对客货运站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是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一种方法。加大对客货运站的建设和管理可以争取在近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村镇都有客货运站的网络覆盖,为发展运输、繁荣经济,打下好良好的基础。建设客货运站的同时要对客货运站的设施和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并对客货运的经营者和驾驶员进行组织培训和管理。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严格的做好本职工作,并做好人员和车辆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对客货运的安全管理机构要配备安检专职人员,对运营企业也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

5、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协同关系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协同关系,是对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和下级系统功能进行有序的管理,从而可以适应外部环境引起的变化,能够发挥系统整体的优势。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着交通运输系统协同关系效应的形成。当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内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配合时,就会产生协同的效应,好的协同效应可以大大的提高系统的功能,假如交通管理系统内部之间不和谐,则会增加整个交通管理系统的内部损耗,导致抑制住系统内各个子系统自身功能的发挥,从而使运输管理系统处于混乱无序甚至出现瘫痪的状态。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发展变化的条件分为内外两种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企业资金和服务对象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人力资源、财产物资和信息数据)和文化氛围,根据这两方面的因素可以作为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变化的参考根据,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有力的助推了运输管理系统的发展。

三、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趋势

1、公路运输与物流结合

物流行业是最近这几年逐渐兴起的热门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强,物流行业以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引领着现代物流行业与交通运输的结合。这是时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发展的趋势。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不断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客户为原则开展相应工作。

2、集约化经营与规模化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交通运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上做出一些创新和转型,在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下扩大相应的规模,尤其是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完善必须为客运的质量做出保证,面对目前所需要的改革,必须就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做深入的规划和分析,确保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形式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交通运输量的持续增长,交通运输管理的工作变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把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交通运输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代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实力,它直接反映了整个宏观市场调节下的供求关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为了满足不断变化市场行情,必须落实好交通运输的管理工作,重点完善建设管理体制,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抓好程序管理,高度重视市场管理,突出抓好质量管理。只有加强管理体制,才能保证整个交通运输工作顺利、持续的进行,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制;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出行安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期待。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初步建成,为保障交通运输各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但在现代交通运输新的安全生产形势下,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基于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视角,从综合监管在行业安全监管中的角色定位入手,在分析行业综合监管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1综合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是构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一部分。按照《安全生产法》第九条相关规定,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基本要求,作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主要决策者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的主要监管主体。近几年,随着交通运输大部制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为了依法履行和落实安全监管职责,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逐级逐层建立健全了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处室,负责综合安全监管工作,例如交通运输部内设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简称“安质司”),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内设安全监督与应急处,辽宁省交通厅内设安全生产监督处,虽然名称各异,但均为综合安全监管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内部“安全部门综合监管,其他部门依法监管”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格局已经基本确立和形成。在如图1所示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结构关系中,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承担安全监管的总体领导、管理和监察职责,主管部门内设的安全处室承担综合管理和协调的责任,同时,承担对个别企业的部分安全监管责任,各分行业管理部门承担行业管理责任和对社会企业的监督主体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综合安全监管部门为专职承担安全监管职责的机构,其余不论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还是各行业管理部门或机构,在其法定职责中,除了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外,还承担了包括市场管理、环境保护和质量监管等其他方面的职责。分析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结构关系可知,安全部门一般作为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内设处室,通常也是安委会办公室常设部门。安全部门在体制结构中的角色定位和被赋予的职责受其所在主管部门意愿的影响,在不同级别和不同省份、市县的主管部门内部,安全部门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大致相同,同时也有一定的差异。总体上讲,综合安全监管部门在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中主要承担以下几个角色:①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领导安全生产工作决策的参谋者;②解决跨地域和跨行业安全监管工作重大问题的召集者和协调者;③行业安全监管工作落实的督促者;④行业综合安全生产信息的分析者和者;⑤行业综合安全生产体系的制定者;⑥行业安全事故调查的组织者。结合其角色定位,考虑综合监管的丰富内涵,概括地说,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就是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宏观的、全局的、全面的协调管理和督促,具体内容包括运筹谋划、导向促进、组织部署、指导协调、宣教培训、统计分析、监督检查、通达反馈和综合调度等。

2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建设经过近几年从无到有的发展,监管体制不断健全,监管职责日渐明确,机制建设日益完善,综合监管效能不断提升。但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能力建立与我国交通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相比,与公众对交通安全的需求和期望相比,与国家对安全事故的重视程度和追责力度相比,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还有较大的效能提升空间。鉴于此,有必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分析目前交通行业安全综合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既是综合监管能力实现从有到优的升级进化的现实需要,也是综合监管部门持续改进、自我提升的重要任务之一。这项研究于2015年、2016年连续2年间内,对32个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综合安全处室以及部分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综合安全处室进行了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和访谈,掌握了基本情况,了解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调研结果,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认识不统一

很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人员对综合监管在认识上仍然存在较大偏差,习惯从行业管理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没有全面理解综合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把监管监察混同于行业管理;某些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把安全部门排在大部分职能部门或机构之后,某些仅比工会等其他部门靠前,把安全部门当成一颗“不定时炸弹”,安排最新上任的部门副职主管安全部门,对管理安全部门“避之唯恐不及”,对综合监管的重视程度偏低,责任担当不足。

2.2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制建设逐级弱化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专设了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省级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专职部门设置比例达94%,到地市级约为60%,而县级基本没有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机构设置呈现逐级弱化的情况。省级和地市级综合监管部门的人员编制配置呈现配置不均的情况。在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中,上海市交通委的综合安全处室配置人员编制最多,编制人员数达到了12人;对于个别经济欠发达省份,编制配置只有两三人;到地市级一层,仅有64%的地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配置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处室,另有约1/3的地市级交通主管部门仅配置了兼职处室或未配置相关处室。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图2地市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处(科)室设置情况统计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的人员配置自上而下逐级弱化,越往基层兼职综合监管的人员比例越高,专职从事综合安全监管的人员偏少。作为监管组织结构金字塔的底层,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既是法规政策落实的监督者,又是地方安全生产状况的“感应器”,基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的相对缺失导致综合安全监管覆盖面不全,上层相关政策指令的信息传递和落实执行大打折扣,导致一些综合监管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和保持相应力度,也影响地方交通运输综合安全生产情况的敏锐感应和高效上达。

2.3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责任落实受限制

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为交通主管部门的内设部门之一,在职级上一般等同或低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在协调、督促或指导其他职能部门时,以安全部门的名义执行相关工作往往行不通,不得已只能以本级主管部门安委会办公室的名义来变通,对“综合安全处”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委会办公室”2块牌子的运用出现偏差。另外,综合监管具体职责依然不够明确,除了粗框架确定安全部门主要职责的“三定方案”以外,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或文件明确细化安全部门的具体职责及其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部门多、单位多、人员多、环节多、涵盖内容广,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多变,压力和责任巨大,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职责依然存在部门分割和条块分割等问题。对于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应该管什么怎么管,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规范,综合监管的工作内容、成效也缺乏可行的参照要求和评价标准,同时,配套应拥有的支配权力、应承担责任的具体情形和应享有的利益保障等更是无从谈起,容易导致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不敢大胆创新,工作抓了很多但效果却并不显著的情况出现。

2.4难以保证综合监管力量配置

综合监管力量配置难以保证,缺乏保障支撑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目前,交通运输行业整体安全生产追责风险高,工作责任大,难以吸引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流失显著,队伍结构不稳定。监管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和学习,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人更少。②大部分省级、地市级、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缺乏必要的安全装备配备,比如安全监督管理必备的车辆、照相机等,信息化手段落后于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需要,影响了监管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的水平。③专项工作经费落实困难,特别是市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基层一线的问题相对突出。根据调研,全国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中有19个省设立了专项工作经费,多个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处室无专项工作经费,而地市级、县级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专项工作经费更加无法保障,导致监管效能大受影响。④行业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发展迟缓、数量不足、职能定位不明确,难以满足综合监管中的教育培训、隐患排查、风险评估等技术咨询和服务的需求。

3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着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和最终的工作成效。进一步理顺交通运输行业内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明确履职规范,提高监管工作保障能力,从法制、体制和保障等方面予以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提升,是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水平的重要途径。

3.1建立健全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的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组织体系,一方面,能够提高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配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处室的比例,保证按需分配,配备充足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另一方面,以交通运输综合安全监管部门为中心,同时,建立社会组织、监管服务机构等为辅助的安全监管体系。政府推动社会监管机构的发展,授予其相应的监管权力和职责,社会机构协助开展综合安全监管工作。

3.2明确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的职能边界

在工作过程中,有必要根据三定方案、法律法规、制度规章,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出台《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责任规范》,明确行业内综合监管部门和业务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职责边界。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界定细化综合监管部门和各行业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工作规程、职责内容等。另外,综合监管部门普遍承担着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委会办公室的职能,可以充分发挥安委会(安委办)的作用,加强综合监管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使沟通协调常态化。当涉及到一些安全生产重大事项或问题时,可以以安委会或安委办的名义对同层级或下级相关部门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3.3改善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条件

设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安全生产监管评价考核、督查巡查、检查、事故和重大险情技术调查、标准化建设、诚信体系建设与维护、科技创新、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安全监管服务机构是监管体系的“助推器”,为政府监管队伍提供培训和工作指导,为企业自我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和业务咨询。因此,笔者建议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学会、科研院所等组织在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其行业自律、技术支持、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协助政府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3.4加强基层监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行业基层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优化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人员专业结构,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的录用门槛,有针对性地招录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才。②完善行业安全监管人员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培训标准,建立稳定的教学和培训基地。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和业务领域,对监管人员开展分级分类培训,突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③推进尽职免责,维护监管人员正当的法律权益,增强交通运输综合安全监管岗位吸引力,保证优秀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

4结束语

目前,虽然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中仍然存在若干问题,但对于管理部门而言,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促进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本文针对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的部分对策建议,意在为行业综合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完善路径的参考和借鉴。不论政府选择采取哪些举措,解决系列问题的最终途径都将指向建设一个更为法治、高效、严密、公正的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认清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举措,加快监管转型升级,抓好新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广威.浅析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J].交通标准化,2008(10):78-82.

[2]李志强,陈济丁,田建.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监管现状及模式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7):74-79.

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问题;对策;国民经济

中图分类号:F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095-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交通运输业能够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及消费等阶段进行有效结合。目前我国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为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相继颁发了多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这也为交通基础设计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加大交通工程建设力度,可以有效缓解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并为农村地区、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地依据。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城乡差距大,区域交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伴随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进而出现城市交通需求压力加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交通运输的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交通基础设计建设薄弱、资金压力大、城镇建设不均衡、交通运输安全问题显著等,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应选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

一、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保障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公路建设与运输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我国政策力度在经济形势转变后出现了倾斜状况。现阶段,我国交通基础设计的建设还处于紧张阶段。从目前公路工程建设来看,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造价提升,导致建设成本的极大提高,但现阶段银行信贷政策与地方融资政策的改变,地方、国内外经济组织正处于恢复期,致使严重限制了银行投资,减少了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二)城乡公路建设进度不均衡

我国地域广阔,进而增加了公路建设的难度,同时又受到施工条件、地方配置及资金等问题的限制。目前在交通运输经济建设中我国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城乡差距。进一步完善公路网,可以有效缓解城乡的供需矛盾,实现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才能充分发挥路网的功能。但农村公路因其具有较低的技术标准、较差的路况质量及较低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导致城市与农村公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进而严重制约了公路网的完善和农村的发展。

(三)运输安全问题突出

随着交通运输量的日益增长,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要求道路运输必须提升其安全性,确保在乘客、货物空间位移次数与范围增加的同时,加大其安全保障措施。造成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运输单位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安全制度不健全,对安全运输重视程度不足,无法真正做到安全行驶。二是客货运站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为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客货运站安全管理如无法达到管理需求,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三是道路客货运输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现阶段,我国道路运输行业普遍存在客货运输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操作技能低,安全服务意识低等。在执行运输任务时部分驾驶人员存在违章操作、超载超速等行为,这些行为的大量出现,将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几率。

(四)道路运输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的经济意义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也就是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在道路交通运输中,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自20世纪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交通事故、交通拥堵、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等状况越来越严重,这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基础下,交通运输产生的外部性成本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交通运输减排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运输结构合理性较低、代替燃料推广力度不足、车辆减排标准不完善等。这种情况下,在大力发展交通经济的同时,必须为其产生的外部性成本买单,这样将给道路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五)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各地区在2010年上半年就突发事件报道中造成道路阻断的信息就有1660条,在总比例中最多的就是恶劣天气,总比例在80%。特别是第二季度,我国大范围集中降雨就发生了9次,暴雨下公路损坏情况各不相同,交通中断、受阻的道路中高速公路为28条、国道为15条、省道为10条以上。路基冲毁累计为11000公里,路面冲毁累计17000公里,桥梁损坏累计1425座,产生的坍塌位置就有67000处。相比2009年,2010年我国上半年公路因自然灾害损坏的数量就比2009年全年还多。

二、应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立稳定的资金供给保障机制是解决公路发展资金问题的关键。政府在这个环节中必须明确责任,进行公路工程建设资金的专项制度,以此对公路建设中存在的资金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公共设施,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以政府作为主要责任主体,担负着公路投资、建设及养护的主要责任。为此各级相关部门必须承担其自身的职责,完善公路网体系,确保道路畅通。并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投融资环境、体制加以改善,确保社会各方力量都能充分参与到公路工程投融资体制中。为实现公路建设资金多渠道筹集,必须对社会捐赠、企业捐赠及个人捐赠加以鼓励,并对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收费性公路积极引导,确保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之间处于均衡的状态。

(二)加大综合管理力度

现阶段我国公路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况,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发展、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等。在决策部署中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对东西部、城乡地区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对公路工程、车辆等进行综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交通运输市场的管理水平。基于此,应进行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设置,实行分级管理。国家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对特级、一级市场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服务等负责,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对一级、二级市场规划、建设等负责,以此类推,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公路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意识

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对违法运营行为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对驾驶人的资质进行审核,对营运车辆的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严格监督,完善公路安全设施等。二是对危险货物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意识,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对其运输行为加以规范,提高应急与防护能力。三是实行合同运输。对《合同法》中的相关条例认真贯彻执行,将合同运输广泛应用到交通货物运输中,这也是对交通运输市场进行依法管理的重要手段。合同运输的实行可以对运输人员的责任心进行有效增强,为货物的安全到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有利于实现运输市场的有序性。

(四)对外部问题的有效处理

在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同时,必须对其外部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在降低运输外部成本时,必须以市场手段为主。如收费制度、征收燃油税等。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行政强制措施,如汽车禁行区、限速等。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及环境污染加重的情况,可以推行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

(五)加大科技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大,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各种新型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也不断产生。为加大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力度,相关部门必须对市场动态及时掌握,并快速模拟分析经济信息,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以此提升工作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道路运输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道路交通运输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还是资源配置及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为完善公路网体系,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必须重视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及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分析与探究,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为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区域因素分析[J].现代商业,2013(30).

[2] 侯永慧.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12).

篇7

一、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我国通过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了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运输能力的矛盾,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区域间交通发展不平衡,运输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只有通过加强管理,采取合理措施,不断扩大运输需求,才能缓解交通运输问题。

二、科技对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距不断延长,运输规模日益扩大,同时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及运输方式的多元化,都将大大促进交通运输能力及运输效率的提高。科技对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及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进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条件恶劣的地区,任何一个技术难题都将会阻碍交通运输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了克服一个个长期困扰交通建设的技术难题,唯有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够得以实现。

三、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运输安全问题突出。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交通安全,交通一旦出现问题,会给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交通局统计,近三年里,交通事故案件数量持续增加,而且一些重大的交通事故中,人员伤亡惨重,因此,在发展交通运输的时候,要将安全放在首位。

2.区域发展下面临着严峨的挑战。我国的交通运输一般都是以区域为主,但是区域内的服务功能混乱,没有为交通运输提供高效的服务,而且区域的规模比较小。尽管区域内的交通运输范围小,但是发展交通运输花费的资金多,过多的资金给区域经济带来压力。最重要的是,在区域内交通运输没有一个正规的制度,而且发展运输依旧采用陈旧的手段,技术落后,思想保守。

四、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的措施研究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我国的交通中一个重要的主体就是个体运输。而影响个体运输的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我国的交通运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国有、集体以及个体。国有运输占据主导位置,集体发挥从属作用,而个体运输的发展速度快,三者在我国的交通中的都有着特殊的作用,只有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使其能在一个和谐的状态下发展,才能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整体提高。因此,在发展交通运输业中,要转变集中发展国有运输的观念,国有运输的地位的确不容动摇,但是也要提升个体运输的地位。

2.加强监督,搞好个体运输业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个体运输带来的利润逐渐加大,其地位也在缓步上升。个体运输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效益,也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因此,为了保证个体运输的形象,要加强运输队伍的文化建设,使其队伍的文明水平保持一个较高的高度,从而提升城市的形象。对个体运输队伍文明的建设可以采用两种方案,第一种是队伍自身的管理;第二种是依靠当地政府的管理。队伍自身的管理就要在个体运输的内部建立管理组织,组织中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解决队伍中的矛盾。而政府的管理主要是依靠法律法规,使个体业主的守法意识提高。政府也可以利用行政以及手段,控制运输市场,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现象。

3.制定支持偏远地区的特殊政策。我国的整体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良好,但是各别地区的发展滞后,例如西藏、青海等地,处于我国的西部地区,位置远,水平落后,贫困地区多,而且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生存环境较低。因此,对于这类的地区,在发展交通运输的时候,要制定特殊的政策,支持当地交通运输的发展。例如:在藏族地区开通乡镇的客车,为客运成立基金,支持藏族的客运发展。一些地区在发展交通运输的时候,资金少,而中央就要对贫困的地区的道路建设,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或者是全额补助。还有一些地区在运输货物的时候,不是通过道路运输而是水路,因此国家要改造渡口渡船,保证货物正常运输,在改造中也要给予补助。

4.加强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管理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可以通过合同制度,我国为交通运输的合约制定了相应的法规,管理交通运输的时候,可以运用相关的法律,保证交通市场的稳定,使货物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运输。我国某地区在管理交通运输的时候,参照合同法管理,运输纠纷减少。同时交通运输的企业也要进行内部管理,企业员工的上岗标准明确,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范围也要在法律的规定下。

5.加强区域合作,确保农村道路均衡发展。制约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关键因素就是道路问题,尤其的农村的道路。在开展农村道路建设的时候,一些贪图利益的人,用高价钱购买低质量的材料,造成农村的道路路面质量差。一些运输重物的车辆在路面上经过,使路面的状况更差。而且道路质量管理部门,在农村的道路建设上,管理的力度不够,使农村道路的质量与城镇的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以上现象,在农村开展道路建设的时候,中央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对农村的道路的实际状况要充分的了解,合理的部署建设规模以及质量。确保农村的道路能够符合国家道路的标准,减少城乡道路质量的差距。在建设道路中,要保证城乡道路的平衡,使我国的道路都在一个水平线上,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五、结语

篇8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高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优势

当代高速公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信息化系统、通讯系统和收费系统,各系统在发挥独立功能的同时互相配合,信息共享,从而有效促进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安全运输管理和交通指挥管理工作的同步发展,同时,也有效提高了高速公路运输管理效率,使交通运输更为通畅。本文将简单分析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并综合探讨如何强化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优势。

1.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从整体结构来分析,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优化高速公路运输管理资源配置方案,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速公路运输信息采集工作,满通运输资源调配,缓解高速路收费压力和交通拥堵问题。第二,加强运输企业综合管理能力,辅助企业组织全方位跟踪订单发货信息、收货信息、始发地信息和目的地信息,便于企业管理运输车辆,节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益。第三,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安全监控系统中,这样能够全方位了解交通运输信息,及时发出安全指示,提醒减速与停车。

2.如何强化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优势

2.1坚持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原则

强化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优势,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坚持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原则,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优化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效能,确保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安全质量,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软件系统升级,做好相关硬件系统配套组合工作,从而为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其次,必须坚持精细化管理原则,结合信息时代特征与交通建设发展,优化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体系,构建交通信息精细化管理模式,不断细化高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服务。

2.2健全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

确保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得以充分发挥,理应构建科学可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注重创新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模式与工作理念,优化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路径,细化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内容,确保该制度能适用于交通安全运输管理工作要求。其次,应同步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样方能全面落实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另外,应注重发挥交通运输管理文化建设的柔性作用,以科技文化为重要载体和精神内涵,引导全体交通部门工作人员正确认知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理念,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转变他们的传统工作思维,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动性。与此同时,应注意创新文化建设管理模式,健全交通运输文化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文化宣传与研讨活动,从而使全体工作人员能更为深刻地认知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2.3构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

构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必须紧密融合各种先进的技术以提升平台信息集成管理效果。首先,要紧密融入大数据技术,从基本定义来讲,大数据技术是继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成果,该技术具备海量数据规模和巨大的数据价值,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高速流转,呈现多样化数据类型,保存海量数据信息。目前,大数据技术会充分利用最为先进的传感设备与高质量的信息整合计算能力深度挖掘并整合分析和解译现实世界、虚拟化世界以及虚实相结合的世界中的海量数据信息,通过信息分析与解译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制定最为科学的决策方案。其次,大数据技术能够对交通运输信息进行准确分析、提炼、解译和分类存储,将抽象的数据信息成功解译成可传递、能量化与可以捕捉的现实数字,不断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数字化建设。另外,应注意做好公路交通运输信息表编制工作。一般来讲,交通运输信息表有八个字段名称:第一,Vmuid,其描述为监测电脑编号,对应的数据类型是Varechar,长度为32,唯一输出显示Y(即yes);第二,Nerate,其描述为监测电脑网络流量,对应的数据类型是Float,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三,Vmname,其描述为监测主机名称,对应的数据类型是Varechar,长度为32,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四,Ipadd,其描述为IP地址,对应的数据类型是Varechar,长度是18,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五,Memrate,其描述是内存利用率,对应的数据类型是Float,长度为0,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六,Hostuid,其描述是所在主机编号,对应的数据类型是numrtic,长度是20,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七,Cpurate,其描述是CPU利用率,对应的数据类型是Float,长度是0,唯一输出显示N(即no);第八,state,其描述是0,在线输出1,对应的数据类型是tinyin,唯一输出显示N(即no)。

2.4优化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功能

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优化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功能,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则必须依次优化平台定位功能、软件复用功能、系统集成功能、技术开发功能和交通业务支撑功能。一般来讲,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同定位功能来了解交通调度状况、交通运输状况、交通安全管理信息、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交通服务运营与发展活动,同时,提供各种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和指令双向传输服务。其次,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可以解决信息代码重复开发、信息组建重复的封装与系统重复部署问题,优化系统开发系统,做好系统部署工作和测试工作,提升系统运转与维护效率。再次,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将不同系统中所有分散的信息与业务流程衔接在一起,集成所有数据信息与整体业务管理体系,构建统一化与集成性架构,促进不同系统的数据集成,解决多种应用系统的数据整合问题。而且,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将满通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需求,统一互操作流程与服务标准,降低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发难度,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升级,提高交通安全运营水平。另外,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将具体的交通运输业务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软件业务框架,固化交通运输业务流程,对交通业务的属性予以封装,做好交通业务调度规划工作,满通业务的服务发展需求,降低业务实施成本。

2.5做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培训工作

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信息管理人才,因而,交通部门应注意紧密结合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与发展,全面做好内部员工的职业培训工作。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应注重选用最佳培训课程,突破传统课程设置界限,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努力实现交通指导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和交通服务运输管理的有机融合,从多重角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在设置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理论课程,而且要增加足量的实训课,通过启用实训演练模式引入专业实践新课程,从而全面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专业偶尔想课程实用性。

篇9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交通安全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和东亚地区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交通运输事业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因此,国外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已经成熟。例如,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把对儿童的交通安全理念教育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公民养成了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在日本,虽没有处处可见的交通安全标语,但日本却是交通事故率很低的国家,原因就在于交通安全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同时良好的交通环境也促进了交通安全行为的养成;在德,路上不见交警,但秩序井然,机动车礼让行人,这也是因为长期的安全理念养成了德国人的高素质,遵守交通规章已经成为习惯;在新西兰,交通标志的设置不仅科学规范,最大限度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非常细致,尤其是那些从驾车者角度,结合实际路况设立的提示性标志,有效、准确、设身处地。

近十年,中国闯入了汽车化社会。发达国家几十年的汽车化进程,中国在几年间就完成了。汽车社会的加速到来,对人们的生产和出行方式、生活和休闲方式、居住选择、城市和乡村结构、乃至消费结构和商业模式,都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汽车影响力己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交通带来的问题纷至沓来。在交通事故方面,约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因此,在这个阶段,人们原有的交通行为模式不再适应城市交通的发展,旧有行为规范的制约和规范作用开始失灵,从文化模式的常规期进入到冲突期和混乱期,我们把这种主导性文化模式缺位的现象称作文化缺失。显而易见,在加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等问题上,只有靠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力量才能得以根本解决,因此交通运输安全文化作为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其建设势在必行。

1对交通运输安全文化的认识

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期一定交通安全技术条件下,形成的一定地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模式,是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的综合反映,体现为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行为方式等,它是用内在的文化自律和软性的文化约束来引导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建设则是为此而组织开展的具有宣教疏导、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作用的活动。加强道路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2交通运输安全文化的意义

(1)促进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促使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机构的精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思路早就为人们所公认。按照这一思路,使政府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经营者的精力从事故处理转移到安全监督和指导上来,以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机构精简的需要。所以,从交通安全管理的整体目标出发,加强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实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2)采用非强制化手段维护交通秩序,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我国目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仍将属于交通事故的多发期。例如,在“7・19”特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爆燃事故中,肇事的轻型货车私自改装,非法充装和运输危化品上路,事故大客车不按规定路线行驶,凌晨2时至5时未停车休息;在“9・25”特大交通事故中,肇事驾驶员王某、杨某不仅非法改装加长挂车,还驾驶危险性极高的改装车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等,这都是由于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法制意识、交通道德意识缺乏以及公安交通管理执法水平不高等主客观原因,事故调处难、结案难,群众满意率低,交通肇事逃逸、交通事故纠纷、民间非法拦车扣车甚至冲击公安机关等案件屡有发生。因此,交通安全文化既是保障广大交通参与者合法权益的需要,又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

(3)有利于形成文明礼让的交通安全氛围。现代社会,人人都是交通参与者,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参与交通的权利。发展先进文化,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道德水平,有利于在交通参与者间形成关爱生命、尊重他人、互谅互让、扶弱助残的良好风尚,营造车让人、人让车、文明礼让的和谐交通环境。

(4)提高国民整体的法制观念和人文素养。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既是一种个体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交通行为是在人的思想支配下进行的,体现个人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守法意识和道德水准,反映社会整体交通文明程度。发展先进文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人人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参与交通活动。同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谦恭礼让”、“互敬互让”、“礼让三分”的要求,从意识深处提高国民素质。

(5)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建设包括要把不超载,不超限,不超速,不驾驶违规车辆,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等要求深入到交通运输企业文化中,深入到驾驶员的意识形态中,防止交通运输企业为谋取最大利润从而通过违法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3结语

交通运输安全文化是社会与交通发展的必然产物。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应该起着净化“血液”、保障“血管”畅通的重要作用,是交通安全保障的灵魂。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顺利发展,也要依赖于交通安全文化所提供的强力支持。交通运输安全文化的建设是改进现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当代管理科学最新理念在道路交通管理的新实践,具有时代的创新性。它的出现并不是对原有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程的否定,而是一种补充,它在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问题;对策;国民经济

随着交通供给能力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提高,我国交通运输业已进入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供给能力明显滞后于需求增长的状况正逐步得到缓解,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旅客运输量增长了8.6%,货物运输量增长了9.2%。我国交通运输在供给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供求矛盾得到一定缓解的同时,交通运输业的结构性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1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对公路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门对门的运输方式,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公路运输业也已经处在一个大规模建设的黄金时期,交通运输的服务能力提高,是公路运输企业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开始。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从我国的国内环境看, 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比较旺盛。

2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保障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公路建设与运输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我国政策力度在经济形势转变后出现了倾斜状况。现阶段,我国交通基础设计的建设还处于紧张阶段。从目前公路工程建设来看,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造价提升,导致建设成本的极大提高,但现阶段银行信贷政策与地方融资政策的改变,地方、国内外经济组织正处于恢复期,致使严重限制了银行投资,减少了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2)城乡公路建设进度不均衡

我国地域广阔,进而增加了公路建设的难度。同时又受到施工条件、地方配置及资金等问题的限制。目前在交通运输经济建设中我国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城乡差距。进一步完善公路网,可以有效缓解城乡的供需矛盾,实现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才能充分发挥路网的功能。但农村公路因其具有较低的技术标准、较差的路况质量及较低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导致城市与农村公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进而严重制约了公路网的完善和农村的发展。

(3)运输安全问题突出

随着交通运输量的日益增长,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要求道路运输必须提升其安全性,确保在乘客、货物空间位移次数与范围增加的同时,加大其安全保障措施。造成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运输单位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安全制度不健全,对安全运输重视程度不足,无法真正做到安全行驶。第二,客货运站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为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客货运站安全管理如无法达到管理需求,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第三,道路客货运输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现阶段,我国道路运输行业普遍存在客货运输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操作技能低,安全服务意识低等。在执行运输任务时部分驾驶人员存在违章操作、超载超速等行为,这些行为的大量出现,将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机率。

(4)道路运输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提高

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尤其进入二季度以来,各地上报的道路通行受阻突发事件中有76.8%是恶劣天气造成的。上半年全国共经历了9次大范围的集中性降雨过程,暴雨导致数十条国道及省道出现严重交通中断,公路水毁造成1.1万公里路基、1.7万公里路面及数千座桥梁被冲毁。综上所述,自然灾害对道路运输的稳定运行有着巨大的不利影响,会造成国民财产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加强我国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提高运输行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势在必行。

2 应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1)资金多渠道筹集

建立稳定的资金供给保障机制是解决公路发展资金问题的关键。政府在这个环节中必须明确责任,进行公路工程建设资金的专项制度,以此对公路建设中存在的资金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公共设施,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以政府作为主要责任主体,担负着公路投资、建设及养护的主要责任。为此各级相关部门必须承担其自身的职责,完善公路网体系,确保道路畅通。并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投融资环境、体制加以改善,确保社会各方力量都能充分参与到公路工程投融资体制中。为实现公路建设资金多渠道筹集,必须对社会捐赠、企业捐赠及个人捐赠加以鼓励,并对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收费性公路积极引导,确保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之间处于均衡的状态。

(2)加大综合管理力度

现阶段我国公路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况,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发展、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等。在决策部署中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对东西部、城乡地区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对公路工程、车辆等进行综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交通运输市场的管理水平。基于此,应进行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设置,实行分级管理。国家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对特级、一级市场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服务等负责,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对一级、二级市场规划、建设等负责,以此类推,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公路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

(3)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意识

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①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对违法运营行为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对驾驶人的资质进行审核,对营运车辆的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严格监督,完善公路安全设施等。②对危险货物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意识,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对其运输行为加以规范,提高应急与防护能力。③实行合同运输。对《合同法》中的相关条例认真贯彻执行,将合同运输广泛应用到交通货物运输中,这也是对交通运输市场进行依法管理的重要手段。合同运输的实行可以对运输人员的责任心进行有效增强,为货物的安全到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有利于实现运输市场的有序性。

(4)加大科技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大,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各种新型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也不断产生。为加大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力度,相关部门必须对市场动态及时掌握,并快速模拟分析经济信息,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以此提升工作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事业的不断推进,运管部门和运输企业仍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考虑部分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的情况,只有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规划,才能不断提升道路运输能力,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丽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区域因素分析[J]. 现代商业,2013(30).

[2]侯永慧.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12).

[3]连凯.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中国城市经济,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