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研究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营商环境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前海 国际化营商环境 法制化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化,不同阶段的城市有了不同的城市化使命。深圳作为一个城市化率达到100%的一线城市,在新形势下更应该加强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周边城市的城市化提供标杆和模板。
一、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内涵
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很多企业开始开展跨国经营。对于新的投资区域营商环境的评价成为是否进入其市场的决策依据,因此营商环境成为各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关键点。
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跨国企业投资是国内大城市共同努力的目标。所谓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指与国际商业规则接轨,其外在结果是市场的高效健康,其内核是市场化、法制化、透明化,其核心要解决的关系是政-企关系、企-企关系、企业-员工关系和企业-消费者关系。按照联合国对其的定义,国际化营商环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能够确立和明晰产权并降低争端解决成本、提高经济往来的可预测性;二是为合同伙伴提供确定性并防止权利的滥用;三是所制定的监管规则应当是有效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并且是简单而便于实施的。世界银行从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投资者、纳税、跨国贸易、执行合同和解决破产十大方面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城市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种综合环境,它不仅是一个经济环境或商业环境,而是整个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因此,建设一个适宜营商的公平公正的廉洁城市,不仅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和执法者要廉洁奉公、干净做事,而且要求每一个参与城市经济社会的人都要清明廉洁。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一个综合的、和谐的、有利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工作生活的社会大环境。
二、深圳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战略意义
深圳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优良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并获得了李嘉诚先生等知名人士的高度评价。①
但随着“特区不特”,拉美、印度和南非等地区的崛起,深圳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商业环境的激烈竞争。如何保持深圳的领先优势,继续吸引更多五百强企业来深圳投资发展,已成为深圳面临的一大挑战。毫无疑问,提升营商环境,让营商环境更加国际化、法制化是深圳的最佳选择:
(一)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深圳保持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了高端要素资源的流向和集聚效应,也成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构成。环境既是实力的体现,也是竞争力的体现。深圳曾多次在国内的城市竞争力评选中名列前三,但其最近几年面临着竞争力下滑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对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吸引力下降方面。[1]深圳想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就要进一步加快建设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法制化,进而增强自身的吸引力。
(二)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深圳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深圳最初的发展主要是依赖吸引“三来一补”。其后,其建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随着深圳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深圳必须进行经济转型,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其中,建设总部经济就是深圳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措施。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的内涵是要与国际上营商环境监管的透明度和便利度的全球趋势接轨,建立符合世贸规则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为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要想吸引国内外企业,尤其是国外的企业把总部或区域总部放到深圳,就必须建立国际化程度更高的营商环境,实现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的商业环境。因此,当前必须加快推进深圳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步伐。
(三)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深圳成为新特区、继续发挥改革“试验田”角色的需要
总理强调,中国将全面实现开放型经济,现在要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以及必要的资源,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要对各类主体的知识产权进行严格保护。②建设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深圳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最具备条件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从开发型经济的表述来看,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深圳也必须承担起先行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使命。
三、以前海为契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管深圳在政府机构改革、商事登记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优化I商环境,但毕竟整个行政体系、经济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等已经运行数十年,所以只能逐步改进。但是,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很有可能成为深圳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先导区和“试验田”。
前海本身被赋予这一任务。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深圳将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为前海量身定制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给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政策扶持措施,包括财税支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社会保障衔接以及打造规范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营造人才优良的环境、提供便捷口岸服务环境等,旨在积极探索推行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从而将前海打造成全球营商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
根据规划,到2020年前海将基本建成一个现代化、国际化、资源循环、有国际先进营商环境、国际通行商业规则的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其实,也就是要建成最能体现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区域。在国务院批复的前海定位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海要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示范区。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2012年7月16日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政策宣讲暨招商推介会”上也表态,将进一步发挥特区立法优势,在前海加快打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并借鉴香港经验,研究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规范发展的法规。2013年9月3日下午,前海管理局与深圳国际仲裁院共同举行了“中国(前海)――意大利投资环境及国际商事仲裁”研讨会,参会人员就前海的投资环境与政策、前海国际仲裁创新、意大利投资和争议解决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交流,对中国内地、香港和欧洲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作了比较分析,并对前海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表示充满信心。从方方面面的信息来看,前海的确被赋予了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任。
如何抓住前海这一契机,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步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前海的特点,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政务环境方面
1.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深圳于2009年推行了政府机构“大部门制”改革,通过对政府机构的职能进行了大幅度的“退、转、减、合”,共减少了各级机构151个。在此期间,共取消、调整、转移284项职责及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94项,占原有623项的31%,精简幅度达到了1/3。其中始于2013年3月的商事登记改革,大大降低了企业注册登记的成本和门槛,为深圳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奠定了基础。前海作为“试验田”,在行政管理方面一个大的突破是其管理机构――前海管理局,该机构是法定机构而非一级政府。③前海还在借鉴香港经验的基础上设立了类似香港廉政公署的前海廉政监督局,由其全面负责监督前海管理局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活动,这是一项重要的创新。
毫无疑问,前海管理机构改革为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前海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比如,一线的监管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来做,政府退到第二线进行组织协调和最终裁决。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行业问题、行业自律等都是由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来解决的。因此,笔者建议前海应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其更大的责任。
2.进一步推进前海政府在审批制度方面的改革。世界银行《在更透明的世界营商》的报告指出,营商环境的很多指标,包括开办企业的效率等都跟政府的审批制度的改革有关。针对前海,深圳特别出台了《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前海区域的企业提供综合审批制度,大幅减少了审批手续。但前海不少事项仍需要到市一级乃至省和国家层面审批,这并不利于前海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笔者建议在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应给予前海更大的自由权,使前海能在企业商事登记、业务审批等方面真正进行先行先试改革,从而为全国性的改革积累经验。
(二)市场环境方面
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核心之一就是优良的市场环境。根据我们对深圳企业的调研,在市场环境方面企业担心的主要有假冒伪劣、不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侵害等问题。前海作为试验田,建议应加强以下工作:
1.加强市场监管工作。自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市场监管工作“三打两建”以来,全省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朝着国际化营商环境迈进了一大步。前海作为一张白纸,应该在建设之初就严格执法,以建立健康的市场体系为目标,严厉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2.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经济最核心又最基础的要求就是对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经验告诉我们,知识产权保护能大大促进企业的创新。在我们对高科技企业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大部分高科技企业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被侵犯却得不到保护。考虑到目前国内整体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如果我们在前海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就可以营造更为安全、健康的市场环境,也可以为全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先进经验。
3.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从全球各大经济体来看,几乎所有的经济体都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企业为辅,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同构建健康的企业生态体系,共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人才环境方面
人才是保障区域发展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深圳之所以能在过去的30多年实现飞速发展,正是因为深圳为国内外人才提供了最为宽松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发挥才能的环境。在《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深圳将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域率先开展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人才政策法规、人才服务体系和人才综合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并在条件成熟后把前海经验推广到全市。
前海在人才政策设计过程中,可以突出对先行先试政策的探索。比如,在人才签证居留、落实CEPA职业资格互认、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优化人才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建立与硅谷、班加罗尔等国际人才集聚地类似的人才发展环境。
此外,在前海还可以充分发挥与香港的地关系,吸引更多的香港专业人士进入前海执业,加快深港两地的人才交流。同时,鼓励深圳本地的专业人才参加香港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和接受香港专业人才协会的监管,从而提高深圳的专业人才执业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规范。
(四)法治化环境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其本质就是依法进行商业活动,各类行为主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开展业务。通过法治化环境建设来推动国际化进程,使前海建立更为透明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1.首先要加快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把法律法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借鉴香港、新加坡、迪拜、伦敦金融城等具有成熟稳定法律环境的地区和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WTO规划和国际通行的法律要求,充分发挥深圳的地方立法优势,逐步制订和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可依。
2.强化执法体系建设。执法体系是保障法律制度落实的重要环节,执法体系不完善和执法不严是导致营商环境恶劣的重要原因。2013年出台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前海加快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表示全力支持前海打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具体措施包括:支持香港仲裁机构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推动设立粤港澳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外律师事务所可应邀成为深圳市律师协会特邀会员等。前海可以在该意见提供的框架下,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执法体系。
3.编制前海营商环境法治指数,推动法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正义项目从2008年开始编制世界法治指数,为政府决策者、商界、NGO和其他用户提供了专门的资讯。前海和深圳也可以考虑编制自己的法治指数,并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香港、新加坡等进行比较,找到差距及改进的方面,利用指数校正我们在法治化建设方面的偏差,从而推动前海和深圳法治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结语
深圳三十年建设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国际化营商环境。随着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建设,深圳又将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以前海为契机,以前海为支点,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尝试建立与国际准则更为一致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正当其时。因此,深圳市要从战略角度重视前海的国际化营商建设,举全市之力、集深港之智慧,打造一个高度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为深圳和全国建立开发经济体系和一流营商环境开拓一条新的道路。
注释:①2012年李嘉诚在“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庆典”发表感言:“我们目睹越来越多的世界企业落户深圳,看到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善,国民的生活、和谐的生态日益被重视,且良性循环,将是解决先锋之城绵延不绝的动力,置身顶尖国际大都会行列指日可待,一定会为民族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
②总理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开幕式的讲话。
③前海管理局仅有局长张备为公务员。
(作者单位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邓志旺(1975―),男,湖南郴州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发展问题。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科科学规划课题“区域合作共赢型城镇化模式研究:基于产业转移的视角”(编号:GD15XYJ31)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 倪鹏飞.提升深圳的国际竞争力[N].深圳特区报,2012.
[2] 周雨风.试论中国经济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J].改革与战略,2010(9):39.
篇2
关键词:建筑供应链;建筑材料供应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003-03
1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今后20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也将面临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城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和中部崛起、生态恢复等将成为我国基本建设的长期战略取向,这些必将为我国建筑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各大建筑承包商进入国内建筑市场,无疑将在新的态势和局面下更为加剧国内建筑业的竞争和淘汰,国内建筑业承包商缺乏与国外承包商在同一环境下竞争的实践和经验,面临了挑战。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也是更多的学者和专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SCM在制造业实践中的成功应用受到建筑领域许多学者和机构的关注。为了提高建筑业的竞争力,国内外众多学者试图将制造领域的先进的、成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到建筑业中,从而形成了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热点,根据建筑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建筑供应链是指以业主对建筑项目要求为目标,从业主产生项目需求开始,经过项目定义、项目融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维护等阶段,直至改建扩建,最后拆除的这一系列建设过程中所有涉及的有关组织机构组成的功能性网链结构。考虑建筑业现行的运行机制和CSCM的操作性,从施工企业的角度,给出一种狭义的建筑供应链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从业主有效需求出发,以承包商为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材料供应商、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分包商、设计商和业主等连成一个整体的建设网络。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是供应链协调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目前,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还是实行传统的粗放式方法,还是在一些小商小贩处选择一些建筑材料,根本不去考虑材料的各项指标,难怪现在的建筑工程质量频频出现问题呢?我们都听说过中国这样一句俗语:“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再好的施工技术如果没有好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的质量也难以保证。由于材料供应方面的差错造成工程不能如期完成、质量低劣等严重问题的情况并不鲜见,且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建筑施工企业要谋求长足的发展,必然要整合供应链。在供应链管理下,无论在材料质量、交货期还是成本上,建筑施工企业对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要求都越来越高。材料供应商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建筑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还会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的整个流程,并最终影响供应链的竞争地位。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供应商,成为供应链管理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供应商评价选择情况,提出了建立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与各种常用供应商选择方法。
2 建立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地选择材料供应商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我国建施工筑企业的特点,本文提出供应链环境下建筑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
设计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供应链节点上各材料供应企业的竞争力状况,从中找出最适合加入供应链的供应商单位,并为改善供应链管理提供工具,最终增强整个建筑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2.2 科学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利于通过评价指标能公正、客观、全面、科学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所建立的各项评价指标,在供应商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也有利于材料供应商通过自身的评价指标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比较,挖掘本企业竞争潜力。
2.3 系统全面简洁原则
指标体系应该能够系统地、完整地、多角度地反映作为建筑供应链节点的材料供应商的综合竞争能力,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竞争力和潜在的竞争力。此外,还要考虑外部的经济环境。由于材料供应商评价涉及的因素很多,要特别注意一些主要因素既不要遗漏也不要重复,各评价指标之间,应尽可能避免显而易见的包含关系,对隐含的相关关系在处理方法上尽可能的将之弱化及消除,保证对供应商进行系统、全面、综合地评价,使得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为构建供应链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灵活实用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指标体系要能科学地反映材料供应商的实际情况,适中实用。如果指标体系过大、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将使评价的注意力不能体现整体;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过粗又不能反映材料供应商的实际水平。
2.5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评价建筑供应企业的竞争力时应综合考虑影响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和定量指标都必须具有清晰的要领和确切的计算方法。
2.6 动态可扩展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反映材料供应商在未来的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必然会对材料供应商提出新的要求。指标要能够体现材料供应商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由于市场机遇的不断变化,建筑供应链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以及对不同材料供应商具有的核心优势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材料供应商的评价标准应有所不同。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指标体系进行快速调整。
3 建筑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在上述原则下,综合国内外有关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供应链环境下建筑材料供应商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4 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方法
有了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就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来选择出最佳的供应商,本文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将常用的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以及各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等梳理如下,以便为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方法选择出最佳合作的供应商。
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方法包括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成本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评分法等。
(1)直观判断法:通过调查、征询意见、综合分析和判断来选择供应商,主要是倾听和采纳有经验的采购人员意见,或者直接由采购人员凭经验做出判断。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采购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具有可靠性。当采购数量巨大、供应商较多,并且竞争激烈时,可采用招标法来选择适当的供应商。
(2)招标方法:竞争性强,企业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供应商,以获得供应条件有利的、便宜而适用的物资。但招标法手续较繁杂,时间长,不能适应紧急订购的需要;订购机动性差,有时订购者对投标者了解不够,双方未能充分协商,造成货不对路或不能按时到货。
(3)协商选择法:如果供货方较多、企业难以抉择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协商选择的方法。与招标法相比,协商方法由于供需双方能充分协商,在材料质量、交货日期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较有保证。但由于选择范围有限,不一定能得到价格最合理、供应条件最有利的供应商来源。当采购时间紧迫、投标单位少、竞争程度小,订购物资规格和技术条件复杂时,协商选择方法比较比招标法更为合适。而且该方法也容易受到采购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具有可靠性。
(4)成本法:是用来解决单一产品采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操作步骤是先计算比较所有能够满足产品要求的供应商的采购成本(一般由采购价格、采购费用和运输费用等费用构成),然后选择成本低的供应商。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帮助采购商在决策时从整体考虑采购成本,不单单考虑产品价格,进而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
(5)人工神经网络法:可再现评价专家的经验、知识和直觉思维,从而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效结合,也可以较好的保证供应商综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但是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复杂,不易掌握,一般不利于企业应用。
(6)层次分析法:是将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多目标评价选择方法。有利于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减少了传统供应商评价中过多的主观性,让评价者给出因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等级,可靠性高、误差小,简单易行,可明显地提高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效率。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则在于遇到因素众多、规模较大的问题,判断矩阵往往难以满足一致性要求,难于进一步对其分组。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7)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非参数的新的系统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相同类型单位的有效性评价。利用DEA模型借助Frontier Analyst软件可以对多个供应商的多个指标进行评价,从而选出相对有效的供应商,淘汰相对无效的供应商,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DEA模型不设定各个属性的权重,不仅可以选择出相对有效地供应商,而且能够对相对无效的供应商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是DEA模型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不足,DEA只是给出了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但是并不能够对各个决策单元进行全排序,有时会同时出现多个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因此要想对决策单元进行完全的排序,就需要借助于其他的科学工具。
(8)综合评分法: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综合评分法具有更科学、更量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引入权值的概念,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②有利于发挥评价专家的作用。③有效防止低价的不正当竞争。缺点:①评价因素及权值难以合理界定,用户往往希望产品性能占较高权值,财政部门往往希望价格占较高权值,真正做到科学合理更为不易。②评价专家不适应。由于专家组成员属临时抽调性质,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充分熟悉被评项目资料,全面正确掌握评价因素及其权值,有一定的困难。③赋予了评委较大的权力,由于评委的业务水平不尽相同,如果对评委没有有效的约束,就有可能出现“人情分”。
总之,选择供应商的方法有很多种,供应商选择方法有结合应用的趋势,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如果能够将评价方法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将会更有效地对供应商进行全方面的评价,从而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运行。在此建议采用基于DEA/AHP的两阶段评价法,将DEA和AHP算法融合,建立两阶段评估模型。第一阶段计算两两实体构成的输入输出系统有效系数;第二阶段对这些有效系数构成的AHP判断矩阵,计算各个实体的全排序值。这种综合评价方法充分利用了AHP方法和DEA方法的优点,避免了人为设定AHP判断矩阵的主观性和随意性,DEA不能在一个尺度上全排序的缺点。
5 结束语
随着中国加入WTO,建筑业内竞争的激烈,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中,供应链中各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关系早已演化成一种相互依存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选择的是否合理、科学、可行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对于建筑材料的采购与其他材料采购存在明显差异和不可替代性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显得尤为突出。于是,本文提出了科学建立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原则,以及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列举了供应商的多种评价选择方法,并提出了基于两阶段的评价方法更适合于建筑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从而获得较为科学合理的供应商排序,选出最佳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挺,谢京辰.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CSCM)应用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2).
[2]刘铮.基于SCM的建筑材料供应商评价模型及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索永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选择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陈启杰,齐菲.供应商选择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5).
[5]马帅宾,龙勤.基于DEA模型对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的研究[J].经营与管理,2009.
篇3
在当前多媒体环境下,从非公办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和经营方式来看,一般可分为实体经营、网络经营和网络实体经营三种模式,实体经营包括书店、书吧和民营图书馆,网络经营包括网上书店和电子图书网,网络实体兼并的则有以青番茄为代表的网络实体图书馆。这些图书经营模式,都可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同一种社会需求,但如果要占据市场,他们之间就必须避免同质化竞争,必须去找寻符合不同用户需求的服务方向来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实体经营的“实在性”是其区别于网络对手的特点和优势。在大型书店,顾客不仅可以进店选书、翻阅书和买书,还可以把买书、读书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形成自己特定的阅读品味和习惯,从而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消费水平顾客的“悅读”体验。新华书店、弘道书店是其典型代表。小型、个性书店则是在细节上下功夫,如主打销售某种类型的图书,按照不同研究专题分门别类摆放书籍,或为著名出版社设立专架,又或将书店里所有东西的陈列方式设置与别处不同等;还有的店家则将休闲、怡情与经营活动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书吧,悠扬的音乐、质朴的座椅、个性的书籍、文雅的言语构成了这里独有的氛围;顾客在这里品茗阅读,服务员温言暖语,让人体会到身心的愉悦,兜里的钱花得其所。出名的书吧有北京万圣书园、雨枫书馆、工业苑等。民营图书馆相较于公办图书馆而言,则具有规模不大、布点灵活、适应性强和开放时间不受限制等优点;它不是以巨无霸的海量图书、超大的经营面积来招徕读者,而是注重讲究市场细分,为某一特定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它擅长用商业上的连锁方式来推广经营图书,对于公办图书馆来说是一种挑战。例如,1999年11月在山东成立的“书店升级版”的济宁科教图书馆,是我国第一家大型民办图书馆,在山东有10家分馆,随后在北京投资成立了首家股份制图书馆。网络经营的网上书店是多媒体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产物。当当、京东、亚马逊等网上书店,经营图书的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是许多实体书店都望尘莫及的;它们冲破了时空局限,将顾客的购买时间无限延长,将图书的采购地域也无限拓展;他们为客户提供各类增值服务,如新书推荐、作者访谈、读者评论、跟踪服务等,同时提供便捷的检索方式和详尽的书目信息;所有的一切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效率很高,有效促进了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电子图书网则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也是当今网络出版的主要形式,它是传统图书的数字化,它让图书实现了载体的跨越,“无纸出版屏幕阅读”的经营模式让人耳目一新。以青番茄为代表的网络实体图书馆,则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固有的思维模式,让网络成为了图书馆得以生存、发展和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有利工具。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的借阅手续在网上完成,且借、还书均为快递人员上门服务,读者可足不出户完成借还手续,且整个过程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与网上书店相比,网络实体图书馆提供的是免费的图书借阅,而不是图书出售;与电子图书网相比,它提供给读者的是纸质图书,而不是电子书的链接下载。作为自负盈亏的社会企业,网络实体图书馆利用商业模式运营公益服务,创造盈利收益,再反哺公益,开创了公益文化服务的循环模式。以上所述的这些不同图书经营模式,笔者虽不清楚它们到底能盈利多少,但从中不难看出它们都有一种经营理念的提升和经营模式的成功运作;它们一切从读者出发,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想买书的读者通过它们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好书,不想买书的读者通过它们也可以在轻松惬意的环境中读到自己喜爱的好书,甚至可以直接在家里上网进行免费阅读。这一切,对于不存在盈利目的的公共图书馆不无震撼和启迪。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为社会大众无偿提供精神食粮的地方,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其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找寻到最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便成为了公共图书馆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不同图书经营模式对公共图书馆营销理念的借鉴意义
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秉承“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宗旨,把推广全民阅读视为己任,为读者提供中规中矩的传统图书馆服务;虽然很多公共图书馆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者文化活动,但从活动效果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公共图书馆由于缺乏必要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活动的社会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于平日不经常出入公共图书馆的民众,陈旧的书籍、森严的书架、生硬的语言和木奈的表情等,已经成为了他们脑中所固有的传统公共图书馆印象;读者来到这里或多或少怀着一种“有求于人”的忐忑之情,加上网络书店和电子阅读的冲击,部分公共图书馆更是陷入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地。因此,借鉴学习当今社会上的主流图书经营模式,普及市场营销理念,对于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极具启示意义。
(一)成立专职营销部门是公共图书馆营销工作的组织保障
以网络实体图书馆为例。青番茄网络实体图书馆成立了专职营销部门,且其在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后,发现在不少城市中已有的图书借阅服务还不足以惠及城市中的所有读者,服务不便捷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与此同时,虽然电子书籍凭借信息获取便捷的优势满足了部分读者的需求,但是,纸质阅读仍然是深受大众欢迎的阅读方式。抓住了这关键的一点,营销部门提出青番茄需通过寻求新的经营模式来解决现有公共服务部门以及公益性组织未能解决的问题或未能满足的民众需求这个思维导向,提出可为网上注册用户提供免费的图书借阅及送书上门服务这个应用技巧。果真,青番茄网络图书馆自上线运营以来,已有全国27个城市的100万个人从中受益。青番茄图书馆以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运作方式开辟了网络实体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的创新模式,它通过商业运营践行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活动,为面临窘境的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影响和启示。目前在全国,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加之图书馆营销概念普及力度有限,导致不同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在营销投入方面有所差异。部分公共图书馆很重视营销工作,在馆内设立了专门部门来从事图书馆营销工作,如宁波图书馆、金陵图书馆、成都图书馆等,平均每馆的专职营销人员有5.67人;金陵图书馆还设有营销专项经费,年投入30万元。其次,部分公共图书馆没在馆内专设营销部门,而是将其置于部门内部,因此缺乏专职工作人员和团队从事图书馆营销工作。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公共图书馆仍把宣传推广等同于图书馆营销工作,甚至将图书馆营销视为图书馆宣传推广的组成部分,在图书馆实践中缺乏营销的思维导向和技巧应用。这些没设立专门营销部门的公共图书馆,一般在图书馆营销经费上不稳定,营销经费一方面依赖于上级单位下拨的专项经费,另一方面则置于馆办公经费之内,因办公经费涉及多项开支,为此营销经费能省则省。为此,深圳图书馆、哈尔滨图书馆等曾提出过“营销工作应纳入图书馆业务经费”的建议,颇具代表性。
(二)选择多样化的营销渠道是公共图书馆成功营销的关键
以书吧为例。除了打造个性装修、举办书香活动、提供餐饮服务、为顾客提供可读性强、具有较高审美层次的个性书籍之外,书吧通常会推出一些个性营销项目。比如,建立读者会员制,培养顾客的忠诚度,会员能够享受更多的消费折扣和活动优惠;又如,针对读者的要求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或其要求的朋友制作邮寄带有书吧LOGO的图书生日卡、明信片等;再如,提供匿名交流本,读者可以在上面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或是对书友想说的话,或是对店家的意见建议等;有的书吧还提供图书交流服务,读者可以用自己的两本至三本图书去交换店里的任一本图书。另外,部分书吧还会建立自己的专属网站,美观,识别度高,有特色;更有甚者还同步建立了自己的网上书店,对图书进行分类,为顾客提供阅读指南,并且提供网上订购图书业务等,开创了专业性书店、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三位一体的崭新营销模式。与书吧的盈利目的不同,公共图书馆其实已成为了最重要的免费公共空间,图书馆的活动已进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馆的服务已远远超出了“图”和“书”的传统概念,进而演变成集文化、教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机构。目前,我国图书馆服务产品发行渠道主要分为物理渠道和网络渠道,前者是用户通过图书馆实体获取服务产品的方式,后者是用户通过互联网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方式,而这两种发行渠道均需相应的营销渠道来为之配合,以便让用户知道图书馆的存在以及其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内容。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从阵地服务和网络服务两方面入手,结合自身的馆藏特点来形成自身的营销渠道,来培养独特的营销个性,既满足当前广大读者阅读需求的客观需要,又为自身在激烈的书业竞争环境下谋求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笔者认为,图书馆可借鉴书吧的营销方式,通过塑造自己的经营个性去吸引读者,一方面从传统的图书借阅向网络多媒体、影视、手机信息平台发展,另一方面进行业态创新,引入文化、数码、休闲、餐饮、网络等多元业态,从开图书馆转型为做文化,图书馆不仅可以借还书,还可以让各种积极文化生态在此并存;这样公共图书馆不仅能成为拓展文化市场的敲门砖,往往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营造;电子商务;生存发展外部环境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从1998年3月6日,由世纪互连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共同携手,完成了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标志我国国内电子商务已进入实用阶段。到2008年9月,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72亿,而且正以每年增长47%的速度发展。按照信息产业部“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有望达到2亿,年均增长8%,普及率为15%。2000年电子商务收入已达到18156万美元。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还需要在发展和运用电子商务方面下力气。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打造电子商务发展和运用的经济环境。
一、电子商务经济环境
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是指将商务活动建立在以信息和网络科技术为支撑的技术平台上的经济条件,包括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和金融电子化等内容。在良好的电子商务经济环境下,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超越空间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开发、生产、宣传、销售、货款结算及银行之间往来等各个环节的业务。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疏通和供求协议的达成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不断开发和广泛运用信息和网络科学技术,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产品设计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和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等诸多方面。企业能否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或者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依赖于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只有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才能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货款结算及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等各个环节的业务。
金融信息化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金融信息化是指金融机构在其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运用,使金融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安全、多功能和全球化。在金融信息化的条件下,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开展业务。金融信息化使网上银行应运而生。
通过网上的支付工具进行的电子支付与结算,起着联结网上交易双方的纽带作用。由于突破了地域与时间限制的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金融业为了在信息时代求生存,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尽可能为网上交易的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经济环境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以超常的速度发展,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要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终端设备的普及程度,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所需要投资的规模十分巨大。同时,要使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保持其科技水平的先进性,还需要不断研制和开发与网络体系相适应的信息传输设备和技术,所需要的投资也绝非小数目。达维多定律所揭示的企业必须进行不断创新的原理,意味着网络和信息技术投资必须保持连续性。
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能动性因素。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素质不断提高的信息和网络科技及相关领域的专才,如IT专才、网络管理专才、材料专才及投资管理专才等。而信息技术的超常规发展,则意味着信息科学技术方面人力资源的知识速度不断加快和素质不断提高。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许多企业都建立起了内部的网络,并不同程度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拥有了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并培养和储备了一些信息技术人才。
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建设,自1993年开始的金卡工程建设起,驶入了快车道。金卡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卡发卡和服务体系,利用金卡工程的连接,实现跨银行、跨地区的通存通兑、联机授权、实时转帐,形成安全、快捷、经济的支付环境,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等都已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
在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少新问题也正在困扰着金融网络发展:(1)金融信息的安全问题。(2)金融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后发性问题。(3)网上银行的统一问题。
三、解决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中的难题
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积极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无论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企业信息化、金融电子化,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特别是资金和适用的人力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企业等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
1、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资金问题
信息企业、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及相关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我国巨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提高经济效益,为自身的发展壮大积累资金。
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多元化的特点,使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筹措资金,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在我国投资政策的指导下,利用国外资金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也是可取途径。当前世界经济低迷,而我国经济发展可谓是一枝独秀,为我们利用国外资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人才问题
发展电子商务需要一大批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可是目前在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上,这类专业人才却是短缺和闲置的状况并存。从国外引进专才是解决眼前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对专才需要的捷径。在这方面政府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例如近几年我国政府都曾组团专程赴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招揽人才。目前出现的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潮是和政府的努力分不开的。今后我们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国外专才。为了更好地引进并留住专才,必须进一步完善引进国外专才的政策和相关措施。不久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绿卡”制度,将更有利于国外专才的引进。
3、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中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短缺问题,都必须通过市场来解决。
我国政府已经为电子商务经济环境的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每一个进步都和政府的支持分不开。当然也应当看到,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的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相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政府对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姚开建、雷达.新经济——迎接新世纪的挑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马洪,中国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 订单分配 Lingo9.0
在订单驱动环境下,以顾客为导向的制造商时刻准备着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以满足顾客多样化和迅速化的需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不可能依靠自身的资源满足顾客的需求,必须寻求合作。尤其在订单量比较大或者比较紧急时,单一的供应商不能满足需求,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如何才能即满足顾客订单需求,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又使制造商的成本最小,显得至关重要。
在现有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的研究中,张翠华等在一定的采购策略条件下考虑了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组成的采购成本最小化模型 。刘鹿幸等以供应链风险为视角,建立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 。Tadeusz Sawik先分析比较了在订单驱动环境下单目标和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供应商选择模型 ,随后又对考虑了风险因素的供应商选择问题 。
本文针对订单驱动环境下,单个供应商不能满足顾客订单需求的情况,建立制造商采购总成本最小化条件下的最优订单分配模型,保证在满足一定的质量合格率、送货及时率和供应商最小采购总批量的前提下,达到采购成本最小。
1.模型假设
本文模型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
(1)在订单驱动环境下,制造商的需求量是一个确定值。
(2)制造商必须按时、按质满足顾客需求,不能缺货,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制造商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会把相应的惩罚转嫁给供应商,合作初经协商,供应商对此转嫁的惩罚无异议。
(3)为了减少风险,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求,要求每种产品的送货及时率至少应达到90%,每种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至少应达到95%;每种产品从每个供应商处的采购总量不能超过该供应商提供该产品总量的80%。
(4)不同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交货状况各不相同。
(5)运输成本全部由供应商承担。
(6)供应商为最大化自己的利润,对于单个产品的小批量订单亦不放弃,而对制造商限制有最小采购总批量。
2.符号含义
3.建模
4.模型算例分析
某公司根据近期客户订单情况需从长期合作供应商处购3种产品,各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其中供应商不合格品率和供货不及时率根据以往数据统计所得,单位处罚成本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事先约谈好的);综合各订单可知三种产品的需求总量分别为:6000、9000和10000。
本文使用数学优化软件Lingo9.0对上述目标函数进行编程求解,得到相应的供应商组合为:产品1应分配给供应商2和供应商3,分别占总需求的2/3和1/3,即各4000件和2000件;产品2应分配给供应商1、供应商2和供应商3,分别占总需求的11%、16%和73%,即各990件、1440件和6570件;产品3应分配给供应商2和供应商3,各占总需求量的50%,即各5000件。
5.结论
本文建立的模型思路清晰,并运用简单易学的数学优化软件Lingo9.0进行求解,能很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多供应商订单分配问题。但没有考虑供应商的数量折扣,这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翠华,朱宏,马林.基于JIT采购的订单分配问题模型及仿真应用.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291-1294.
[2]刘鹿幸、周永务.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供应商选择和订购量分配模型.科技管理研究,2011(23):205-209
[3]Tadeusz Sawik. Single vs multiple objective supplier selection in a make to order environment. Omega 38 (2010) 203–212
[4]Tadeusz Sawik. Supplier selection in make-to-order environment with risks.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53(2011)-1670-1679
作者简介:
宋效中(1946-),男,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生生导师;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软件
一、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具体影响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突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使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以往单纯注重财务核算工作,转而向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财务趋势分析发展。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软件在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的必然发生改变,从空间上看财务管理从企业总部走向企业全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企业事务可以远程处理,便于整合整个企业的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时间上看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企业的一切活动均可以实时报告,便于企业进行在线管理,从而显著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一)在网络化及网络安全方面的影响。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过程中往往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部性,即使使用会计电算化,“也只不过用电脑代替了手工处理而已,并没有改变信息处理的方式。随着电子商务在电子交易环节上的突破,网上银行、银行卡支付、电子现金等服务,将传统企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从静态的事后核算向实时动态的、参与经营过程的财务管理方向发展。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必须具有实时性、智能性和战略性的特点。”从这点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环境下使得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加强,那么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软件就必须加强在网络方面的安全。
传统企业为在网络经济下求发展,其财务管理就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是可开放的TCP/IP 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传播,面临易于搭载侦听、口令试探、信息窃取、身份假冒等威胁。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大多是面向企业内部的应用,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如果企业的财务数据遭到破坏,就会外泄商业机密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对财务管理软件结构的影响。管理和决策贯穿于企业整个管理过程,决策是组织活动的基础。然而,传统的财务软件主要以核算为主,虽然具备一定的查询功能和报表分析功能,对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支持功能,但充其量不过是企业决策过程中的情报活动而已,无法进行有效的事前预测和事中预测。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发展,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和管理的过程逐步多元化和复杂化,尤其体现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客户目标、业务流程等方面,财务管理的共享性以及可转移性占据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电子商务使得财务管理理念必须创新,对电子商务影响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因素都要予以全面的考虑,因而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可以将财务软件系统划分为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各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都存在着数据传递关系:核算系统要完成会计数据采集和加工处理,同时要向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有关的数据和资料;管理系统在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的同时,也要向决策支持财会研究系统提供有关的分析资料和管理信息,以便决策支持系统作出相应的分析预测,并且给出各决策方案。
(三)对财务管理模式和文件管理方式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使得财务管理的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例如,信息时代在网络平台的作用下,商业交易的双方互不见面,而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确认,保证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这就使得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系数不断提高,传统的财务管理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或同意文件的内容,而电商环境中贸易的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得整个交易远程化、适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对财务管理的方式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因而,电商环境下财务管理软件必须要对财务管理模式和文件管理方式发生的改变予以高度重视。
二、电商环境下对财务管理软件进行优化的新构想
财务管理软件正从部门级、企业级向供应链接发展,并与其他子系统相互渗透,彼此的界限日益模糊。在信息技术的潮流下,财务信息系统的转变,不将再是简简单单的修补,而是一次更加深刻的革命。未来的财务系统将不仅仅是面向财务问题的处理,它的触角将延伸到企业内外活动的各个终端,系统功能的变更性,扩充性,系统内外部数据的共享和一致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财务软件本身就是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它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革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引入协同化财务管理理念使信息公开透明化。协同化财务管理是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的协同处理,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电子商务的开展和广泛运用使得协同化财务管理成为可能。这种协同化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消除财务与业务互补对称的滞后现状,使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和业务运作协调同步,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电子商务活动中参与的主体以虚拟企业或虚拟经济组织为主,往往已经超越了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条件下使得有形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区别越加模糊,同时受电子商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货币结算本身体现出的隐匿性特征影响,所以,税务机关很难把握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财务管理中的销售利润、劳务盈利等的拟定。建立高级财务管理软件平台,可以使信息公开透明化,相关人员可以随时查询项目余额,查清项目的资金动态,同时可以查询个人工资、公积金情况;在网上与国有资产处进行固定资产的财务与实务核对,适时进行调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以拓展外部化财务管理使管理目标的财富最大化。在电子商务开展以前,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关注整合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即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本企业内部的所有财务资源,如何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财务资源,使之产生很好的经济利益,这是传统财务管理软件的职责。而在网络经济中的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活动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企业之间、省市地方之间、甚至国际之间的变化。这也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发生重大的变化,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商时代的财务软件系统的管理目标就是要在考虑传统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对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以及利润最大化进行全面考量。那么,可以在系统中植入网上结算、网上理财、网上投资、网上外汇买卖等财务活动的功能模块,以拓展财务管理的空间,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财务管理人员将更多地关注整合企业外部财务资源,从而实现财务决策最优化,这即是外部化财务管理。
(三)以动态性管理提升会计信息内容的价值。在传统的商务运作模式下,企业所进行的财务管理是一种静态的财务管理,借助财务管理软件在事后收集静态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资料。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网络技术财务软件可以缩小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汇集核算由传统的事后静态核算转变为事中动态核算,从而使得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能够即时反应,经过处理汇集信息,生成财务会计信息(包括各种反应企业经验和自己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财务报告), 由此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在动态的财务管理方式下,企业的一切活动均可以实时报告,便于企业进行在线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迅速准确地作出决策,从而显著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四)重组企业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重组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设计,以达到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现代关键业绩指标的巨大提高。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以数字化替代了传统的纸张介质,打破了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运作的格局,实现以物流为依据、信息为中心、资金为主体的运作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将工作中心放在价值链上。因此,电商环境下财务软件首先要要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帮助企业了解其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对其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以判断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延伸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其次,提供信息对比功能,使企业从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入手,通过对竞争对手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和自己的成本优势,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第三,各个业务部门也能够随时从财务软件系统中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更好的开展业务活动,真正的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使企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五)信息系统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在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设计,关注其与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融合,将信息需求模式分为核算导向、控制导向和决策导向,并寻找三种导向与企业现代信息技术的电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三类支持环境的关系。对外安全、高效、便捷地实现电子货币支付、电子转账结算和与之相关的财务业务电子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及时互动;对内有效地实施网络财务监控和管理。
在电商环境下财务管理的运作模式中,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使得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不会再是面对纸张和账本,互联网和计算机将取代现有的一切,所有的工作都由计算机协同完成。此外,在电商环境下各种财务审批可以全部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线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在线更新,财务管理人员即可在线查询各种法规政策,也可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学习。
三、结束语
通过全面分析电商环境下财务管理软件受到影响的具体表现,构想了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合理财务管理软件体系,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目前,国内财务软件大多数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传统业务的模拟,只是在对传统会计处理改进基础上,增加了对其他业务的模拟。以往的自动化流程思路仍然存在一定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宏观财务制度的限制因素;另一方面是软件开发商在商品化市场环境中的限制因素。财务软件模块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高,使用难度越来越大,不同软件的模块难以兼容,很多企业陷于两难的困境。所以,当前之急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发合适财务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烧伤;中央静脉插管
严重烧伤患者救治一直是烧伤救治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在抢救严重烧伤患者过程中,无论是休克期,还是在感染期,均需大量液体及药物通过静脉系统进入患者体内。但严重烧伤患者,往往是大面积的皮肤烧伤、外周静脉破坏严重,静脉穿刺十分困难,即使勉强穿刺成功,又存在输液速度慢、难固定、静脉输液难以保持较长时间,而静脉切开又是一种开放性操作,损伤大、易感染。笔者从2002~2007年开始严重烧伤患者抢救过程中使用中央静脉插管技术,较好的解决休克期快速大量液体输入感染期患者抗菌药物、营养药物输入难题。
1临床资料
共58例患者,采用中央静脉插管技术33例,外周静脉输液25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平均32.7岁,烧伤面积在50%~100%之间。其中Ш度创面在5%~97%之间。
2 讨论
中央静脉是指人体的颈内,锁骨下,股静脉三根静脉。根据解剖位置,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界为大收肌内侧缘,前界为阔筋膜,位于股动脉内侧,除接受股动脉分支的同名动脉,还吸纳大隐静脉。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三角区上部,位于颈内动脉后下方。大部为胸锁乳突肌掩盖。大致行于从耳垂至胸锁关节的连线点。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动脉伴行,在锁骨下内侧三角后方上行至颈根,周围重要组织有肺、胸膜、上腔静脉。
2.1 伤患者首先解决问题就是防治烧伤休克,而防治烧伤休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及时有效进行液体复苏。
2.2 我国的交通网络和通讯设施正处于发展阶段,在许多地区,一些基层医疗条件致差,一些大面积烧伤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复苏治疗,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静脉输液抢救。杨江明等对184例大面积烧伤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始复苏治疗时间的延迟及静脉输入量的不够,休克发生率及复苏失败率均会增加,而且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全身感染率,病死率也增加。
篇8
关键词:地铁;BAS系统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BAS即是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也就是我们常谈到的楼宇自动化系统。BAS楼宇自动化系统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一座现代化建筑往往包括这些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随着建筑物的规模增大,标准提高,这些设备的种类、数量急剧增加,要求的监测控制点可多达几千点至上万点。这些设备和测量控制点一般分散到建筑物的各层和各个角落,因此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有时几乎难以实现。BAS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这些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对节省运行人力,保持设备正常,具有极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启停各有关设备,避免设备不必要的运行,又可以节省系统运行能耗。这样,BAS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系统管理水平;降低维护管理人员工作量;节省运行能耗. 为了满足轨道交通的运营要求,在车站设置了保障正常运营的照明设备、通风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自动扶梯等机电设备;同时,为满足在紧急状态的报警、乘客疏散、救灾等要求,在轨道交通车站还设置了火灾报警系统、水消防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烟设备等机电设备和系统 。为了实施这些系统和设备相互间的有序联动控制和监视,在轨道交通线上设置了称之为“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c System-BAS)的自动控制系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轨道交通运营保障系统。
二.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简介
为了实现对各专业设备有序联动控制和监视,在轨道交通车站及控制中心设置了称之为“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轨道交通运营保障系统。
三.地铁中 BAS 的功能目标和设计原则
3.1功能目标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在我国地铁规范中称为地铁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建筑自动化系统),在国外常称为 EMCS(Equipment Monitoring & Control System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它是对地铁建筑物及隧道内的环境与空气调节、通风、给排水、照明、乘客导向、自动扶梯及电梯、屏蔽门、防淹门、人防门等建筑设备和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以实现以下目标:
1)正常运营时,创造舒适环境;
2)灾害情况下,完成灾害模式控制及联动控制,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尽量减少损失;
3)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3.2 设计原则
地铁 BAS 系统的设计应针对地铁的特点和各城市的气候环境、经济情况而设置,主要依据以下几点:①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资源共享;②应满足地铁运营管理的需要;③选择具备可靠性、容错性、可维护性和工业级控制产品;④事故通风与排烟系统的监控宜采取冗余措施。
四.地铁 BAS 系统基本功能
4.1 BAS 系统的监控功能
具有中央和车站二级监控功能;BAS 控制命令应能分别从中央工作站、车站工作站和车站紧急控制盘(IBP)人工或由程序自动判定执行,并具有越级控制功能以及所需的各种控制手段;对设备操作的优先级遵循人工高于自动的原则。
4.2 执行防灾及阻塞模式功能
能接收FAS 系统车站火灾信息,执行车站防烟、排烟模式;能接收列车区间停车位置信号,根据列车火灾部位信息,执行隧道防排烟模式;能接收列车区间阻塞信息,执行阻塞通风模式;能监控车站逃生指示系统和应急照明系统;能监视各排水泵房危险水位。
4.3 环境监控与节能运行管理功能
通过对环境参数的检测,对能耗进行统计分析,控制通风、空调设备优化运行,通过地铁整体环境的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
五.地铁 BAS 监控内容和控制方式
5.1 监控内容
通常, 地铁 BAS系统监控的项目有: 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站厅站台通风系统、设备及管理用房通风系统、空调机组、冷水机组、给排水系统、自动扶梯系统、动力及照明系统,与其相关的系统还有 FAS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MTS( 中央母钟系统)、ATS( 列车自动监控系统),此外,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可能还会增加一些项目,比如屏蔽门、人防门、电梯等等。为简化系统, BAS一般不对风机盘管、排气扇等进行监控。
1)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俗称大系统,承担调节公共区的温度和湿度,以向乘客和轨道交通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承担紧急和灾害状态下的通风、换气和排烟的功能,确保乘客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2)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俗称小系统,主要承担办公用房和设备用房等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以向轨道交通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给设备提合适的运行环境;同时,承担灾害状态下的通风、换气和排烟功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3)空调水系统:主要是为空调系统提供冷却水;
4)给排水系统:给水系统主要是为车站的生产、生活及消防提供符合水质、水压和水量要求的用水。
5)隧道通风系统:隧道通风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完成隧道的排热和换气,火灾情况下则用于定向排烟和排热及送新风等。
6)照明系统:动力照明系统主要用于车站公共区和办公设备区的正常照明、辅助照明和应急照明及为系统和设备提供电力。
7)电扶梯系统:该系统主要承担乘客的出入站和设备物品的运送等。
8)FAS系统:BAS 通过通讯方式和 FAS主机进行接口,通过该接口接收 FAS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用来触发模式控制。
9)主控系统
如果BAS集成于主控系统,则 BAS 的中心及车站监控功能由主控系统完成,BAS 则作为主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存在,此时 BAS 已经不是一个独立意义的系统。
5.2 BAS 系统的控制方式
BAS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所控设备进行高效、可靠的记录和控制,产生最佳的节能效果,并在突发事件(如火灾)时指挥环控设备转向定向模式,提供安全保证。
1)中央级控制:监控并协调全线各车站及大楼通风空调设备、给排水、自动扶梯设备的运行。
监控并协调全线区间隧道通风系统设备的运行。对车站机电设备故障进行报警,统计累计运行时间。对全线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及水系统参数进行检测、分析及报警。接收系统火灾报警信息并触发系统的灾害运行模式,控制环控设备按灾害模式运行。紧急状况下,可通过车站模拟屏控制环控设备执行相关命令。与主时针接口保证系统时针同步。
2)车站级控制:车站级监视车站及所辖隧道区间的通风空调、给排水、自动扶梯设备的运行状态。调节车站设备使其协调动作,并可人工干预,对设备进行参数修改和工作模式调整等工作。及时显示设备故障并报警,显示危险水位。
3)就地级功能:就地级控制器设在环控机房和泵房,它们负责传送设备状态给车站级计算机并执行由车站级的命令,在车站级故障时,就地级可独立监视和控制设备。就地级控制器可接收探测数据、被控设备的返回信号,开关信号或模拟信号去控制设备。
篇9
1.交易成本降低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进出口贸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间。其具体表现有:传统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展销会、电视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优势,或获取交易信息。但电商出现后,进出易双方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对接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商可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节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电子商务的辅助下,交易企业对接目标客户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业无需聘请过多的外部联络销售员,从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贸易范围扩大
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运营方式。在电商的支持下,进出口贸易有效规避了有形壁垒与无形壁垒带来的贸易阻碍,以至于本国企业能够将贸易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贸易领域。其具体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将产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并设置关键词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户搜索、查找到页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过网络提供的对话窗口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产品交易沟通,最后达成跨国交易;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将商品信息置人网络拍卖平台传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而吸引有兴趣的客户商谈交易事项。由此不难看出,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辐射范围已从某个国家逐渐扩散到了全球。
3.贸易效率提高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网络实现。具体表现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出易双方可直接传送电子合同、发票、提单、信用凭证乃至保险凭证,进而使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文件并交换文件;在电商的支持下,交易双方还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商品订购、商品价格谈判、合同签约、支付结算等,整个交易过程速度快,便利性强,交易时间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海关等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4.客户满意度上升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全天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向客户输送所需产品资料或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电子邮件与MSN等实时交流工具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已能随时随地回复客户,解答客户的产品疑问,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电子商务打破了各国时差带来的贸易谈判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都能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髙了客户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重重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网络交易方式。它对数据传输、交换乃至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开设了网上资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网上划拨资金,使交易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交易资金。然而,电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各项安全交易认证技术与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各项网络基础建设也比国外落后。加之我国并未构建权威性信用体系,以至于进出口企业的网络交易,特别是资金划拨等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此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未授权资金中途篡改等问题频频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重重。这也说明,电商环境下我国要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必须要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交易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至今还未有标准统一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这也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有:电商单据资料是否真实并无可靠的辩伪法规可依;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的合同虽然提出了多种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制定的进出易法规不同,使得进出易双方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签订方面,进出易双方只能用电子签名,但电子签名是否属实无法识别,且各国也未针对这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这些电商交易法规问题严重阻碍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交易,促使进出口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忧虑重重。
3.电商物流未及时跟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逐渐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在电子支付技术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别是无形商品,只需直接进行网络交易即可。但实物交易则需依赖物流来完成。纵观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功能少,更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出易有关的通讯设备、传真设备等设备都还相对较差,外部引入技术昂贵,以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物流无法及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必须要及时解决电商物流问题。
4.网络消费观念落后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易。交易双方能够直接通过网络选购货物并付款。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路线长,一旦抵达客户手中的货品质量不佳,客户需花费大量的退货邮寄金额。部分客户为了减少支出,则将就收下了已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但这种做法却让客户对网络进出易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户对所有电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种情况是,我国不少进出口企业对电商存在误解,认为电商就是单纯的信息查询与方式。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无法扩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则害怕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亏损,而不愿启用电商为进出口贸易服务。这些落后网络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題的应对策略
1.引人网络电子安全技术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若想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适当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具体来看,可实行以下几个措施:一、落实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方式以确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与交易的可靠性;二、引人非对称密钥码技术,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术半路拦截或泄露;三、引人数字摘要、信封或签名等验证方式,对所有进出口信息进行验证;四、引人进出口贸易双方均认可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并做多次合同协议条款确认,充分确保交易协议安全可靠,并由此规避篡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双方必须要达成及时更新网络电子安全技术的协议,以防止双方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而带来不良人侵现象,导致企业交易亏损。
2.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机制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立法机构应将电商重视起来,并将电商的发展纳人法制建设轨道,真正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要求我国立法相关人员,乃至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的国际电商贸易规则、合同协议制定规则及相关讨论活动,主动参与国际电商贸易标准的制定与合作活动。特别是在电子合同、签名辩伪、电商关税、纠纷仲裁、交易标准等方面,要逐步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在电商环境下顺利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向前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针对性创新跨国物流体系。对此’笔者建议,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时要积极引人跨境专线物流与海外仓储服务两种物流模式。其中跨境专线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舱方式运输货物,抵达国外后再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进行目的国派送。这种专线物流最大的优势是物流运送规模大,且配送范围广。如当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国专线、澳洲专线、中东专线多条物流专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价格比普通商业快递低,可有效节约进出易企业的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服务则是指进出口贸易企业直接在销售目的地设立仓储地,以实现货物分拣、包装与派送。其具体操作为:首先,头程运输主要以海陆空方式将大量商品运输到销售目的地仓储库房;其次,我国进出口企业直接利用电商物流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仓储管理部门,由仓储部门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门按照上个环节提供的订单信息,直接用当地邮政或快递向客户派送商品货物。相比跨境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需花费相对较大的成本。对此,笔者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重视电商优势宣传以转变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是我国现代化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我国消费者依旧畏惧电商带来的欺骗性,那么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也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电商优势宣传投人,让国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消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环境,真正使进出口贸易企业能够使用电商为消费者服务,防范坑害消费者现象。在企业方面,进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商操作培训,了解电商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电商运作环境。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 企业营销 策略
一、电子商务环境为企业营销管理带来的变化
随着网络的兴起,电子商务也慢慢发展起来,这对企业营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传统的营销策略,把客户摆在第一的位置是必然选择。电子商务环境促使企业营销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客户为主体
在传统的企业营销中,由于产品规模比较小,无法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客户也大多是被市场细分后的固定群体,因此出现了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但是,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产品规模空前壮大,产品种类异常繁多,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各种层次不同顾客的需求。没有了传统市场的制约条件,营销的时间和空间也自由起来,网络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些原因促使了营销主体对象发生了变化,由以产品为主体向着以客户为主体的方向发展。
(二)营销内容4C取代4P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新环境,配合营销主体对象的变化趋势,企业营销的传统4P内容逐渐被新的4C内容所代替。传统的营销内容是以产品为主体,通过合适的价格和渠道,推销给特定的顾客群体。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营销内容变为,以顾客为主体,通过营销手段使顾客以低廉的成本,方便快捷的销售方式,以及与销售人员的有效沟通,最终买到满意产品的过程。
(三)营销渠道的变化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电子商务的营销渠道,正在由原来的市场营销逐步向网络营销方向发展。新的营销渠道避免了传统营销的约束性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省略中间环节,与客户的直接沟通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更确切地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提高营销效果;第二,没有了中间经销商的层次加价,网络营销提供的产品价格更加低廉,服务更加及时有效,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四)营销人员的变化
在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中,具有固定的营销团队专门负责一类产品的推销,然而,电子商务环境下,这些营销组织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销售人员流动性增大,不再是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产品的推销,工作人员可以是全职也可以是兼职,工作地点不受限制;第二,工作时间不受限制,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必须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进行推销,而在网络模式中,时间可以更加灵活多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策略
现代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网民人数与日俱增,掀起了网购的热潮,电子商务环境越来越浓厚。与传统的营销相比,电子商务环境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继续生存和发展,拥有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等等,这些都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营销管理提供主要的策略如下:
(一)制定适合电子商务环境的营销计划
好的营销计划是企业营销管理的先决条件,通过合理有效的营销计划,能够达到以下目标:第一,可以精确分析出市场的需求,明确市场导向,把握更多的市场机会,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第二,可以综合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地调整企业自身人员组织和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可以掌握客户的需求,通过现有客户不断挖掘潜在客户。
(二)建立企业自己的品牌
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数量迅速上升,需求变得多样化,导致很多品牌充斥着网络市场中。企业如何树立自己的诚信品牌,培养更多的可以依赖的顾客变得尤为重要。企业在创建品牌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优势,才能从众多同类型产品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的口碑,留住更多的客户,好的品牌还可以通过客户的口口相传,发展新的客户。不仅如此,还可以在现有品牌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发展相关产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三)打好价格战
产品价格作为企业营销策略的主要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价格可以与其他产品因素合作,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首先,制定合理的价格,不同类型的产品都有自己固有的客户群,制定的价格是否符合他们的收入,能否被他们接受成为企业营销必须考虑的范围。其次,企业营销过程中,价格不能一成不变,可以做出合理的浮动,例如,一些著名品牌作出的反季让利,打折促销活动等就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战略,可以诱导市场需求,刺激顾客消费。
(四)实现互动与双赢
电子商务的环境下,营销是以竞争为导向,竞争的核心在于客户的数量和忠实程度。因此,实现互动与双赢尤为重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通过与客户及时有效的沟通,主动了解产品定位的客户,积极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第二,通过收集顾客对于产品的反应,充分考虑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梁栋淑,路应金,唐小我.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