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消费市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消费市场

篇1

作为一种结果,互联网金融与金融改革的共振必然导致金融业务的泛化,大量实物资产、现金资产乃至信息/数据资产将被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融资产,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加速转变为直接融资。与此相适应,我国普通居民以储蓄为主体的超低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必然发生较大变化。近期,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意味着“无风险收益”时代的终结,各种理财产品的兴起正是中高风险金融资产不断扩张的表现。

但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金融渠道深度下沉和金融自由化引发的金融资产扩张,也对金融消费尤其是个人金融消费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核心是如何在投资理财市场急剧扩大、用户数量长期上升、金融资产泥沙俱下的背景下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提升消费安全与便利,降低无效投资,避免过度的非理性决策。一是投资人教育。其核心是金融知识教育和风险认知教育,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则经常漠视投资人教育,夸大性乃至欺骗性宣传层出不穷,事实上已经导致投资人权益保护问题的恶化。二是风险辨识与计量。在我国长期的“刚性兑付”规则之下,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无法挂钩,导致投资人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都缺乏风险辨识与计量能力。刚性兑付一旦被打破,信息不对称程度未同步降低,投资人盲目决策,可能酿成重大不良后果。三是个性化投资决策。在投资人教育缺失、风险辨识与计量工具匮乏的前提下,投资人一则难以客观度量自身的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二则无法理性分析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匹配度,个性化投资决策便无从谈起。四是消费场景拓展。金融消费体量的扩大除了需要丰富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更需要不断拓展的消费场景。目前对普通金融消费者的研究不足、数据积累少,场景化服务能力弱,直接导致了交易成本(主要表现为获客成本)的高企,并最终推升融资成本。五是投资人监督与维权。除了基本的宏观风险、信用风险,还充斥着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这些风险可能被刻意隐瞒或“夸小”,投资人缺乏监督能力,可能导致风险不断累计,最终产生违约或欺诈。事件发生后,大量小额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如何得到保护,是与之相伴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

在金融自由化、经济金融化势不可挡、扑面而来的趋势下,以上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作为结果,解决这些问题的努力也必然催生庞大的金融消费前服务市场――为大量新生资理财用户提供理财教育、风险计量、财务规划、投资决策、个性化产品设计、法律与维权等方方面面的服务,涉及的行业包括在线教育、电子商务、产品评级、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智能理财、行业研究、知识分享与法律服务等。

考察国外发达金融国家的情况,可以发现上述问题不乏现成的解决方案,但是金融消费前服务市场具有中国独特的内涵,根源于中国居民投资理财以个人散户单打独斗为主,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间段(例如10年)内仍然不可能扭转为专业投资或机构投资这一事实,因而需要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我们预测:该方案的核心在于“互联网+”,即以互联网为核心,借助于互联网的连接优势和社交能量整合相关服务方,形成金融消费前服务的基础设施。

以智能理财为例,美国的Motif Investing公司于2010年推出了创新性的投资组合服务,它的投资组合被称为Motif。一个Motif包含一组具有相似主题或理念的多支证券,例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3D打印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理念从平台上选择已有的Motif直接使用,也可修改后使用,更可以创建自己的全新Motif。该平台还引入社交机制,用户可以把自己的Motif分享给好友或者选定的圈子,大家共同对Motif进行讨论和优化。

从2014年开始,Motif的理念被引入中国,一些网站开始提供类似的投资组合服务,这种服务与社交网络相结合,通过“把碎片化的文本信息结构化,形成可操作的交易策略,实现从信息到交易的转化,从而提升信息的有效性和可用性”,或者主打跟随交易的策略,借助于专业投资人的示范,为普通投资者提供可参考的投资信息。由于近期股市的向好,这一模式呈现出巨大的爆发力,已成为“网络券商”的重要发力体裁。

专注于个人投资用户的美国SigFig可以自动同步用户分散在各个投资账号上的数据,在网站上予以集中展示。通过对这些投资数据进行分析,SigFig每周都会自动诊断用户的投资组合,给出个性化的建议,例如,定位收益不佳的投资、推荐收益更高的股票、基金等等。另外,SigFig还提供简洁、易读的图表帮助用户评估风险、比较收益。SigFig所做的就是一般投资顾问要做的事情,但是它完全依靠算法,而且对个人用户完全免费。

同样,在日常消费理财方面,美国的Mint把用户的多个账户信息(例如支票、储蓄、投资和退休金等)全部与用户账户连接起来,自动更新用户的财务信息并自动把各种收支信息划归入不同的类别(例如餐饮、娱乐、购物等)。更重要的是,Mint可利用数据统计功能帮助用户分析各项开支的比重、制订个性化的省钱方案和理财计划,例如根据你常去的饭馆推荐与该饭馆合作的信用卡。

由于美国个人投资理财用户数目较小,上述服务在美国的前景有待观察。但如果这些服务能在国内得到借鉴,与我国的社交需求相融合,配以庞大的用户基数,不但能够显著扩大金融消费场景,而且能够提升我国投用户活跃度,同样有望助推庞大的金融消费前服务市场。

篇2

商业的迭代总是在不经意间。当互联网品牌和电商大行其道时,传统品牌和实体店也开始升温。其实,不是电商没落,也不是互联网效应在减弱,而是消费分化明显,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开始相信技术驱动型品牌给他们带来的使用体验,远远超过营销驱动型。

不是一味追求价格,而以技术、品牌和品质为导向的消费迹象越来越明显。其实,商业业态多元化就一定会造成多元的消费市场。

创新能力的较量

杜拉克曾说过,“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2016年岁末,“技术立企”的海信刷频“创新”价值榜单,让海信创新成为一个热词。12月12日海信荣获“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自主创新品牌第一名,甩开互联网行业诸多品牌。

自互联网浪潮爆发以来,总会有新的风口不断出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机遇总会接踵而至。海信所处的家电行业,涌进了大批所谓的“互联网品牌”,整个行业被刻板地分割为“互联网品牌”与“传统品牌”。

从表面上看,“互联网品牌”来势汹汹的线下宣传似乎更胜一筹,但现实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人都是“互联网品牌”。

以电视市场为例。经过新一轮的较量,海信仍旧占据销量冠军宝座,并在中高端市场全部占据市场第一。不仅在国内市场保持第一,在南非、澳洲等海外市场同样拿下冠军宝座,在欧洲、北美市场也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

创新能力的高下并不是“概念”和“营销”的创新,而是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老牌家电厂商丰富及长久的技术积累,是仅仅发展几年的互联网行业所不曾拥有的,特别是在家电行业,产品的迭代与发展,并不是只升级配置那么简单。

把握风口固然重要,但要快速跟上行业发展,唯有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迎风而上,才能做到创新发展,并在风云变幻的行业中与日新月异的消费市场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技术创新是王道

真正的技术创新,会成为别人模仿的ο蟆

海信首创“激光电视”,就引发包括日韩品牌在内的众多厂商跟风。这项其自主研发的ULED显示技术,在电视画质方面达到国际更优,与日韩电视品牌进行正面竞争。及同样属于自主研发的“信芯”Hi-ViewPro画质引擎芯片,已经开始被应用于联想旗舰电视,一举打破了长久以来日韩企业对高端电视的芯片技术垄断,堪称自主芯片产业化历史性突破。

篇3

那么未来的经济走向中,互联网将担当怎么样角色和任务,对于营销人而言,存在哪些新机遇值得关注?

4月9日,2014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一场主题为“转型、创新、升级——探寻消费增长‘新丝路’”的博鳌夜话互动展开讨论,腾讯公司代表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尼尔森 CEO马祺(Mitch Barns)、联合利华董事长迈克·泰斯库(Michael Treschow)、可口可乐大中华区董事长鲁大卫(David Gordon Brooks)、蒙牛集团副总裁Jesper Fournaise Colding、安佰深股权投资集团全球合伙人及大中华区总裁张曦轲等人,一起探讨了如何推动中国的内需增长,以及互联网经济背后蕴藏的巨大潜能和未来发展。

其中,刘胜义就表示:“互联网经过不断的成熟,正在中国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传统行业配合打造新的商业文明,并在城镇化进程中重塑市场经济格局,将成为推动中国内需增长的主力军。”

趋势——消费市场在升级

伴随着互联网深入中国消费者生活的十年,中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城镇化。

“每年从农村走向城镇的人口有1000万左右”,互动中张曦轲表示:“把每年1000多万新城镇人口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问题。”而这一数字,对于企业而言,将是一片亟待影响的目标人群。

另一方面,城镇化在积极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激发和加速消费市场升级。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因对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人们的消费动力大步升级,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恰恰可以跨越地理界限,接触到更加平等的消费渠道。

例如,网络零售商提供即时的线上交易,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除传统零售渠道之外有益的渠道补充,这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刺激消费欲望,带来互联网经济的增长。

而随着数字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中国网络消费群体不再按常理出牌,其消费行为变得进一步碎片化和非线性,实时在线成为一种常态,逐渐形成“智能化”的新一代消费群体,他们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导致营销变得“失控”,此时,互联网对这一群体的有效洞察便有了用武之地,也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消费力量成为可能。

洞察——互联网经济蕴藏无限潜能

中国有6亿网民,10亿手机用户,包括5亿智能手机用户,蕴藏的数字经济潜力不可估量,这是消费增长一个真正持续性的动力。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已达6004.1亿元,同比增50.9%。根据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16年,互联网经济对于中国GDP的贡献将达到6.9%,仅次于英国和韩国,互联网经济蕴藏着无限潜能。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更多消费者领域的出现必将促进更多个性化的、小众化的长尾市场,互联网让上亿用户获得了更加平等和一致的消费权利,也带来了更高质量的经济。

例如,衍生的电子商务不仅消除了地域界限,缩小了城乡消费差异,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除传统零售渠道之外有益的渠道补充,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结构性调整。伴随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模式的不断成熟,整个市场将创造更多就业,孕育更多的创新。

提及传统零售和制造企业的转型,刘胜义表示,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企业可以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借助社交平台,企业可以实时倾听用户声音,从消费者的反馈中获得动力改善产品、服务等一系列体验。未来,只有把消费者的意见整合到价值链中的企业才会胜出。

应对——抓住互联网营销“新丝路”

在互联网经济浪潮扑面而来时,企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一脉搏?

刘胜义认为,对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是实现这些战略的关键。在探寻这条“新丝路”的过程中,企业在战略层面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价值定位,并且通过内部组织架构来贯彻这种营销定位,以灵活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需求。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大幅度提高了农村人口和城市新移民的上网便利性。“中国有10亿手机用户,包括5亿智能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激发的数字经济潜力是巨大的”,在刘胜义看来,企业尤其是传统零售和制造企业面临转型时,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实时倾听用户声音,从消费者的反馈中获得动力改善产品、服务等一系列体验。同时,O2O带来的线上线下消费的整合便是很好的参考发展模式,为整个消费市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充分发挥了高质量经济模式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

篇4

讯: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全球品牌汇聚于此,竞争态势异常激烈。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对品牌的建设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当市场下滑时,影响力较弱的品牌将首先受到冲击,这从2011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发生波动时,自主车企销量明显下降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因此,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是汽车企业的生命线,而互联网无疑是汽车企业最应重视的营销推广平台。

首先,互联网对汽车目标人群的覆盖率最高,接近70%的汽车用户过去一周接触过互联网,远高于对其他媒体的接触。

其次,互联网在问题识别、信息搜集、选择评价、购买决策以及购后评价等汽车消费轨迹的每个阶段都对消费者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各种上网活动中的广告会将新的汽车品牌、车型的信息送达目标用户;用户对感兴趣的信息会进一步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或者访问汽车垂直网站或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进行比较和评价;而后用户会在微博、论坛中和朋友或其他用户交流意见;最后在以上信息的综合影响下,用户会做出购买决定,并通过互联网预约最方便的4S店进行实地看车和试驾;互联网对用户的影响将持续到购车之后,购车用户会通过加入网上的车主俱乐部或品牌论坛的方式和其他车主分享驾车体验和心得、共同维权,同时会通过访问品牌官网获取售后服务。

目前,汽车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直接表现就是投放媒体单一、投放形式单一,大多沿袭传统媒体的投放模式,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媒体特点。所幸互联网已经得到汽车企业的充分重视,多数汽车企业目前投入在互联网上的营销费用都远远超过在其他媒体上的投入。重视的事情往往都能办好,相信未来互联网会对汽车企业的品牌建设和管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来源:《西宁晚报》)

篇5

成熟产业链托起梦想

互联网品牌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成熟的产品产业链。一方面,“交钥匙”的生产模式让新兴品牌能够快速获得产品,而互联网足够的开放性,让其能够为产品加入一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元素,并通过代工厂实现,完成梦想落地的过程。另一方面,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成熟电商平台的出现加上消费者对网上购物认可度的提升,让笔记本实现类同服装箱包一样的网络销售模式成为现实。这对于大量处于初创阶段的互联网品牌而言,无疑是帮助巨大的,节省大量的渠道费用已经成熟平台拥有的数量庞大的线上消费者流量,让品牌和产品快速在消费市场出现良性循环。当整个产业链变得成熟的时候,从想法到产品的过程变得较为简单,而众筹等商业模式的出现,极为有效地解决了新兴品牌资金不足、消费终端市场认可度不高、产品量化不稳定因素等问题,进一步扶持互联网笔记本品牌成长。

先行品牌构筑的文化壁垒

在笔记本的细分领域里,游戏本无疑是互联网品牌笔记本诞生最为密集的地方,相比老牌的Alienware、ROG,最近今年杀出的雷神、未来人类、机械革命、火影、机械师、炫龙等品牌让整个游戏本领域变得异常活跃。在众多互联网游戏本品牌中,雷神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耀眼的一个。从创立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里,雷神笔记本凭借良好的市场口碑和过硬的产品性能,创造了无数个销售、众筹记录,足够开放的商业模式以及粉丝运营,让雷神科技成为了真正属于玩家的品牌,高速发展让其快速在市场上积累到了足够的口碑和粉丝群体,或许其本身的商业及运营模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其粉丝数量一旦达到一定体量,其扩张速度和规模将帮助其构筑品牌壁垒。对于后进者而言,其模仿和追赶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产品本身或者商业模式,而是先行品牌在规模上的优势。相对产品、技术而言,由粉丝经济逐渐转化为的社群乃至文化经济,将成为这类先行互联网游戏品牌最大的优势。相比传统品牌通过时间沉淀下来的粉丝乃至文化,互联网品牌在用户凝聚力方面更具优势,其从品牌诞生开始,便将用户凝聚力和品牌文化作为主推。

开放成就互联网品牌笔记本

互联网品牌笔记本能够崛起,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对互联网开放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不单单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生产流程,更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让目标消费群参与产品设计乃至生产环节,而在销售环节,更以开放的心态尝试众筹、校园分期等灵活的手段或方式,以最大限度获得消费者。

开放的心态让互联网笔记本品牌能够在多方推力下快速成长,而对小众应用市场的专注,也让其能够集中资源做大做专,满足细分市场消费群需求的同时,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互联网笔记本品牌成长过程其实最令人看好的是其从一开始对文化的经营,当其用户群体足够庞大的时候,这类互联网笔记本品牌完全可以转身自媒体,从而拓展类似游戏战队、电子竞技、游戏主播等领域,从而实现品牌的横向扩张。

篇6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发现传统行业转型的方向已经比较明确了,但是传统企业总体来说还是在徘徊。我用这两句话表达传统企业的现状:传统企业的路已经不通了,但是我们还在等待;新的机遇已经出现,我们还在观望,还在徘徊。

我们将依赖于新一轮的排浪式消费的浪潮,即升级版的排浪消费。中央把我们过去30多年的消费形容为升级版的排浪消费我认为是非常传神的。首先,这个概念是模仿性的,有目标对象的。其次,所谓排浪式消费就是大家消费的同步度非常高,买不起车的时候都买不起车,买得起车的时候都买得起车。买什么同时来买,这叫排浪式消费。

过去每个行业都经过了排浪消费,我们发现我们的多数行业已经成熟了,排浪消费期已经结束了。但是,是不是这一轮排浪消费就已经完全过去了?没有!因为升级版来了。

新时代的消费者

上层、中产、富裕阶层的消费者贡献了城镇消费的81%。未来消费增量市场的81%是这些人贡献的,这些人的需求就不再是我们过去传统的低品质、低价值的双低消费。

80后、90后和即将进入消费市场的00后,他们将带来65%的增量。他们不是传统的消费者。这两个数据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未来销量增长的依据,都是不同于我们过去传统的消费者所带来的消费增量。主体消费增量就在这里,你是不是应该为这些消费者服务?

我们会发现中国和美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就是美国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认同就是中产阶级。

但是在中国只有两种,一种是穷人,一种是土豪。所以我们只有低端消费和奢侈消费,没有中产消费,有人称之为“中间塌陷”,两极消费,这是中国市场与发达国家市场极大的不同。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多数跨国公司失意于中国,因为跨国公司的主体对象是中产阶级,而中国恰恰缺乏这类消费。

中产阶级不仅是收入概念,更是自我识别意识概念。80后进入消费市场后,这个现象表现尤其明显。80后是中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尽管中国有批判“一代不如一代”的传统,但当80后还没有进入消费市场时,就被社会视为高度叛逆甚至“垮掉的一代”,他们是“月光族”、“啃老族”,他们是进口食品的主流消费群体。总而言之,他们没有中产收入,已经落实了中产消费。他们并非靠自己的收入消费,而是掌控了三个家庭(两家父母和自己)的消费。80后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中产阶级意识的觉醒。

中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高储蓄意味着有潜在消费能力,不过因为消费意识的原因,消费能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相比之下,美国经过金融危机后,储蓄率仍然只有可怜的1%。中国的净储蓄率高达42%,这部分消费潜力与消费意识结合,就是消费能力。我最近到三亚度假,发现度假的人群中,80后特别多,很多还是贷款度假。

话到如此,还得回头再说说消费意识。很多人说中国的高储蓄率是因为收入没有安全感,但现在就业市场一直人才紧缺,员工敢于频繁跳槽,80后的社会安全感已经与上一代有很大不同。这也会影响消费意识。

新的消费主体、新消费意识与消费能力的结合,就会创造出一个中产消费的巨大新市场。根据复星的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GDP增长只有6%到7%,但消费市场增长是10%到11%,健康产业的增长高达16%到17%。

主流换挡

2015年海外扫货是非常引人关注的现象,比如到日本买个马桶盖,导致2015年日本的关键词与中国有关,就是“爆买”。我觉得这是个歧视性的词汇,说明不正常。跨境消费在2015年也很火爆。现在每年有1亿多人次到国外,每人平均消费超过1万元,游客购买力居世界之首。

上述现象,就是典型的消费外溢。中国的购买力没有在国内消费,而是跑到国外去了。这一轮消费外溢,还不是土豪的奢侈消费,而是普通百姓的正常消费。

这告诉我们,新一轮的排浪式消费在消费品市场里面是现实存在的。如果说国内能够满足消费欲望的话,这些消费都是能够发生在国内的。所以,我认为这部分消费外溢是我国企业家的失职。

我们需要消除消费外溢。我认为我们新的消费标准就是主流换挡。河南有一个企业做得非常好,就是花花牛。我有时候会买一袋三四元的新产品,只要尝过一口新的产品,就不会再选择之前的老产品。我把这个叫做主流换挡。主流换挡的产品,基本上价位是我们传统主流产品的一倍左右。如果新产品没有达到一倍左右的价格增长,那么主流换挡是不被消费者所认可的。我们的消费数量没有产生增加,但是新的主流产品的价值在一倍左右的时候会带动这个行业品质的上升,所以新的主流消费叫做数量封顶,价值提升。

篇7

移动端:成消费主战场

“没想到,连路边的修鞋摊和杂货铺都能用‘扫一扫’支付了。”最近的购物经历让王女士感慨消费方式的变化。

如今,移动端已成为消费的重要方式。以2015年“双11”为例,阿里巴巴数据显示,移动端交易贡献占比达到68%,远高于2014年的45%。苏宁移动端销售同比增长也近七成。

工信部直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11月预测称,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突破8.75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消费已成为创新最活跃的领域。

――目前,网络提速降费正在推进,三大电信运营商基本完成固定宽带资费下调。随着4G的普及,未来,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开掘消费的蓝海。

海淘:购物“触角”伸向全球

从过去一小部分人选择代购,到现在全民“海淘热”,跨境电商的发展让国人的购物“触角”越伸越长。

2015年的“双11”成为引爆全年“海淘”的关键点。阿里巴巴数据显示,超过3000万的消费者购买了国际品牌的商品,10个海外商家和品牌预售额破千万。进口母婴用品、进口牛奶、进口美妆整体创下成交新纪录。

这股消费冲击波甚至震撼了国外的电商巨头。亚马逊将“黑色星期五”的时间由过去的2天延长到18天,易贝也积极加入“双11”的促销之中。

2015年以来,关于促进跨境电商的政策“红包”不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商务部预测,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一带一路”战略也在稳步推进,加上多部委联合推出促跨境电商发展的新举措,相信未来“海淘”的范围会更大,海外购也会更加方便快捷。

服务消费:拉动消费升级主力

出门用打车软件、吃饭用“饿了吗”APP订餐、网上团购电影票、手机预约健身和教育培训课程……“新消费时代”来临,服务消费迅猛崛起。

这也成为2015年“双11”购物的一大特征。在天猫,5000份宝马4S保养套餐不到2分钟被抢购一空;在苏宁,理财产品15分钟销售破亿元,苏宁影视众筹筹集资金达6835万元。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发展居民和家庭、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10个领域的发展。

服务业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随着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用于健身、兴趣培养、境外游、家政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增多。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加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互联网与消费的深度融合,未来服务消费的种类将更加丰富,体验将更加优化。

智能绿色消费:刮起高品质消费风

刚刚过去的2015年,智能、绿色消费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关键词。

在不少大型超市,用手机对准蔬菜或肉类价签上的二维码扫一扫,便会显示商品的追溯码、来源地、品牌、零售环节等一系列信息,实现商品全产业链的追溯和查证。

“双11”开始后仅6分28秒,魅族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就宣布突破1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市场,根据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日前的最新报告,今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可能超过4.5亿部。

IDC的报告显示,智能手表将会推动全球可穿戴设备发货量的增长。到2019年,可穿戴设备发货量将达到2.146亿件,以后还会有更多新的可穿戴设备种类。

新能源汽车也销量大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中国整体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达到1927.8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随着消费者对消费品质的追求提升,可以预见,未来信息类产品、智能可穿戴设备销量继续攀升,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带动相关产品销量大涨。

农村电商:开拓消费“新蓝海”

2015年双11期间,浙江省平阳县中镇村的村民通过网购,买了一台价值50多万元的保时捷车,成为“双11”“村淘”最大一单。

农村市场,正成为挖掘中国消费潜力的“新蓝海”。阿里、京东、苏宁等国内电商巨头开始加速向农村扩张。其中,阿里于2014年底推出“千县万村”计划,计划在3至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深挖农村消费市场。

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与农民增收密不可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名义增速比城镇高出1.1个百分点。

――随着各项促农村消费政策的落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流通网络将进一步健全,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将有所改善,未来农民将享受网购的更多红利,并将有更多特色产品销往外地。

互联网催化中国消费新变局

在互联网不断向各产业渗透的背景下,网络消费正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倍的增速,成为当前我国消费领域的最亮点。

一个新消费时代已经到来。手机里越装越多的购物软件、各大购物网站推陈出新的用户体验、每天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快速变化的网络消费扑面而来。

与过去排浪式、模仿式消费完全不同,网络平台加速了个性、互动消费方式的兴起。专家认为,当一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时,大众消费就开始从模仿式、排浪式的消费进入到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阶段。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这一变化在我国表现得更加明显。

这是变化的时代。新兴电商的勃勃兴起,给传统零售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专家指出,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透明、去中心化、信息整合等特点,因此互联网消费一方面简化了传统消费的流通环节,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商家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问题,甚至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消费潜力的挖掘。

互联网本身并不能产生消费,只是促进流通和信息的对接,但正是这种对接,让拉动新消费成为可能。激增的网络消费中,有多少是对传统消费的替代,有多少是对新消费需求的创造?麦肯锡的一份报告认为,约有40%属于替代的消费,同时又有60%的网络消费属于新创造的消费。由于互联网的创新,带动了商品和服务的创新,会激发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

篇8

政策放开是银行布局消费金融的主因

消费金融是促进消费的一个重要引擎,也是各大金融机构增值业务中的一个亮点。首先,消费金融可以从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这两个角度来看。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告诉《经济》记者,传统金融并不是消费金融里的领导者,因为它在很多风控和消费场景的把控上并不是很强,传统金融做消费金融和做传统信贷并没有太大区别。

而互联网金融做消费金融一方面是为了迎合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服务的都是个人,个人风险把控的能力会更强,而且互联网金融的风控理论都是创新的,它需要一些新的市场或人群来验证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然后通过一些数据的纠正来调控模型。另外,电商已经兴起,互联网金融在这个环境下在消费金融领域布局其实是通过掌握消费资源去做消费信贷,其更倾向于J物不贷钱,这从风控的角度上来讲比传统的信贷方式更进了一步。

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消费金融,如普惠金融,将以前大的金融机构不关注的长尾消费群体纳入消费信贷群体中。零点研究金融行业总经理杨轶对《经济》记者表示,这对各大金融机构产生了一些冲击,但由于监管和风控等要求,这些群体目前还不在核心消费金融的消费群体中。

银行是消费金融的主力军,而银行业致力于消费金融领域中的布局,政策放开是直接动因。2016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新消费领域设立特色专营机构。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8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其中银行业占八成,即主出资人为银行。易观金融高级分析师王蓬博对《经济》记者表示,对银行来说,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扩大在消费信贷市场的影响,相对于其余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银行资金成本更低,来源也更稳定,还有着成熟的征信和审批模式。

不仅如此,国仕资本研究协会理事李高阳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利差收窄,行业竞争激烈,资金成本上升,利润受到挤压,与公司客户相比,个人客户对利率的要求弹性较小,“因此,消费贷款、个人贷款是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的方向之一,大力推进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是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和定价机制的必然选择。”

而对于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和电商消费金融平台来讲,开办销售金融公司可以提升主业的销售业绩,能有效地缓解库存压力。“产业系拥有可把控的营销渠道和客户资源,但由于在体系内开展业务,消费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王蓬博对记者说。

坏账率和风控成消费金融规模扩张的隐患

金融机构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主要依赖政策优势和市场空间优势。国家目前大力支持消费金融的发展,并且消费金融前景可观,预计到2020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或可达到十万亿元级别。

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左右;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50亿元,增速超过160%;2015年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元年,政策的密集落地,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使当年交易规模突破2300亿元,增速超过1180%;2016年,消费金融已形成万亿元级市场,坐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

对此,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刘小亚对《经济》表示,保守估计,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2017年或可达到2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2万亿元仅指线上,结合线下,市场远不止于此。”盈灿咨询高级分析师张叶霞也对《经济》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市场无论在量和质的方面都发展迅猛,如增长速率高、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进入消费金融领域,未来整个行业的竞争肯定会持续加剧。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如准入门槛低、信息审核不严导致骗贷增多、坏账加剧等。

在刘小亚看来,目前这个行业最大的隐患就是部分金融消费公司坏账率过高。“消费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吸引了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加入,互联网思维的引入造成了重客户流量、轻风险控制的问题。”部分公司风控做得较差,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为以后的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另外,我国国民征信体系并不健全,不完善的征信体系不能对行业形成支撑,不能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有充分的了解,这将是阻碍行业发展的另一问题。

目前大家都看好消费金融这个领域,积极进入抢夺各类消费场景和领域。杨轶表示,在扩张过程中,难免在坏账率和风控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另外,专业人才的匮乏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隐患。

随着坏账率的提升,如何做好风控,如何有效构筑垂直行业壁垒,将是每一个消费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的平台主体主要有三类,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和P2P平台。“互联网金融起因于金融行业的电子化和金融服务的网络化,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行为习惯,上述三类主体在不同程度上都选择了拥抱互联网。随着技术的变革和应用,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李高阳对记者称,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出现隐患并不存在必然关系,互联网金融消费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场景构建和风险控制,场景构建是营销的法宝,风险控制是安全的保障,如能有效地兼顾二者,市场最终就会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

行业深耕为消费金融发展的趋势

有观点认为,消费金融将进入深耕细作阶段,但也有人认为,由于很多消费金融公司的坏账率已高达20%以上,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将面临大洗牌。那么,未来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

“未来大的趋势应该是呈增涨态势。”杨轶认为:“但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洗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产业从不健全走向规范健康,需要一个过程。”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高阳并不认为2017年会出现消费金融行业大洗牌的情况,“2016年是消费金融市场的‘爆发年’,今后几年将是行业的‘繁荣年’,市场仍处于上升阶段。”

李超也表示,2017年消费金融市场洗牌的可能性不大,洗牌有可能是一种软着陆,企业自己决定不再做消费金融,但会很好地善后,会采取很平稳、很柔和的方式处理。另外,现在做消费金融,考量的不是金融机构的金融能力有多强,而是金融机构对于消费环境的掌控国度有多大。“掌握消费场景的机构已经和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联合,要么在它的消费体系里搭载一些消费金融服务,要么自己独立成立一个网络金融部。”

尽管行业竞争加剧,但是消费金融的市场需求还在不断扩大。在刘小亚看来,我国消费将明显呈现出“外出就餐―娱乐―家庭住房和汽车消费―医疗保健”的升级顺序。“虽然行业存在一定隐患,但是在市场需求的促进作用下,相信各大金融机构会更加严格控制风险,规范市场运作,进一步促进消费金融升级。”

随着移动支付带动线下商业的互联网化,消费场景开始决定流量入口和消费程度。场景的多元化必将引发市场格局的重构,“深耕行业、更加理解消费者的公司必将重构消费入口,出现多极取代单极的趋势。”王蓬博表示,不管是从供给侧、需求侧的角度来看,还是站在宏观政策的层面看,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活跃度都将持续增加。

深耕细作与大洗牌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分别体现了行业纵向和横向发展的规律。在纵向上,消费金融平台深耕某一擅长领域,是资源聚合后效益提升必然选择的路径之一;在横向上,在市场竞争选择和政策合规监管的协助下,必然会出现优质平台生存、劣质平台死亡的洗牌现象,劣质包括资本实力弱、风控能力弱等。

篇9

 

如今,每每谈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时都离不开互联网。而过去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话题都是根据国家政策泛泛而谈,没有从根本上谈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今天中国经济需要站在互联网角度论经济形势,互联网发展之快影响之广已毋庸置疑。最近两年我听得最多关于经济资讯的就是:新的经济格局就要来了;现在经济必然遭遇重新洗牌,少则3年。多则7年。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的改革方案无不与互联网直接或间接挂钩。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新的一轮的经济格局中,我们也许成不了经济运作的制定者,但我们至少可以成为跟风者。

 

当今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三大互联网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中国互联网的三鼎足立。目前,作为互联网基本骨干之一——数据显示, 腾讯以7亿多的用户确保其互联网的霸主地位;搜索引擎老大百度更是占据了70%以上的用户搜索量;而刚过去一个月的双11,阿里更是以其不断刷新的记录明示着互联网巨大的威力。一些嗅觉敏锐的传统企业似乎已经嗅到互联网的甜头也都纷纷向互联网进军,围着几位互联网老大转、争分着互联网的一杯羹。的确,大树底下好乘凉!殊不知,当树足够大时便会遮挡更多的阳光,生长于大树下的各个企业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命资源,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最近非常瞩目的3Q大战,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对比中国与美国的数据,从十年来上市公司的现市值来看,中国企业十几年来都是三大互联网在领跑,而2007年以后更是荒漠到没有一家新生的互联网大企业,或许这就是互联网垄断带给小企业的冲击;而美国的上市企业,无论是老牌企业还是新生企业都能得到很好很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google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后来的facebook;没有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现在的youtube。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对互联网发展的认识不全面导致的,互联网发展之快速是不容置疑的,而发展互联网并不是越快越好,互联网发展需要稳妥渐进推进,要统筹兼顾,形成一个健康平衡态势;否则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模式。

 

互联网发展已成大趋势。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不断拓展的内需和消费市场,将产生巨大需求和消费动力。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潜在的消费市场不可估量;而且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纷纷进军到互联网上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格局应互联网而产生;一场自创的“消费者节”双“11”,一天吸金超过350亿元,网络购物渐成消费主渠道;4G牌照的发放将开启万亿元的产业盛宴;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力推广、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的实施,也将拉动内需的增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必将推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在当前严峻的市场情况下很多的产品过剩,方方面面的压力使得生产越多单位毛利越低,这样就需要一种高效快速低成本的运作模式,互联网便应运而生;新型的互联网的格局正在冲击到传统的产业,互联网冲击了零售,互联网冲击了制造业,互联网甚至冲击了所谓高富美的银行业,互联网的金融势头非常猛,各大银行机构感觉到极大的压力。

 

面对如此快速强劲的发展势头,你还能hold住吗?不管你是否愿意,互联网大时代已经到来了。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机遇与危机同在,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在满怀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对部分产能过剩、地方性债务、影子银行等问题保持清醒认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大力推进,必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更为牢固的基础。

篇10

推进信息消费,不能走向政府要投资、要税收减免、要建大项目这些老路,而应该眼光向内,自己革自己的命,释放改革红利,通过放权简政来释放长期以来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大力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作用,打破垄断,营造良性竞争和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改革是在当前形势下促进信息消费的唯一选项。

首先,建议全力加快三网融合进度,尽量增加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或者一步到位取消试点,直接将三网融合在全国尽快推广,尽全力消除这一限制信息消费发展的根本性制度制约,为营造一个开放公平的信息消费服务市场创造基础条件。政策一旦破除,社会资本和企业将会给信息消费市场带来巨大的活力和繁荣。

其次,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大力提升我国互联网接入体验和用户互联网服务体验。通过各种手段大力提升运营商的互联互通质量,推进宽带提速,尽快落实携号转网等措施。严厉打击肆意收集、贩卖、不当利用用户个人信息的企业和个人,严厉惩处开发和使用木马软件、流氓软件的企业和个人。对于采用不正当手段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要从严从快进行惩处,大力支持良性竞争和诚信经营的企业。

第三,加强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监管,培育用户付费消费优质信息的意识和习惯。信息的生产和消费比实物的生产和消费更依赖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几乎都是依靠免费提供服务,以广告和资本投入来支撑运营的商业模式。目前形成了用户不愿使用付费服务的习惯,事实上限制了信息消费的市场扩大。

第四,放开对游戏产业发展的限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于游戏产业的发展持消极态度,导致这一产业长期以来为国外产品所占据。改革就是要使原本存在于地下的灰色市场转化为可以正常发展并给国家带来收益的合法市场。在信息消费领域,像游戏产业这样具有庞大规模而且具有很大政策发挥空间的领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第五,引导企业进行全产业链的合作和结盟,突破信息产业发展瓶颈。信息消费所涉及的产品和企业可以分为互联网服务层、网络运营层和硬件层三层,如果我们能够有效组织三个层面进行纵向结盟和深度合作,利用互联网服务层、网络运营层这两个层面,更容易为我们掌控相对优势,为我国信息产业在核心硬件方面的突破提供一个机会,力争经过5到10年的努力也能在核心硬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