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行动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盘行动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然,开展“光盘行动”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评比、竞赛为依托,为此,我们专门制订了学校就餐时候的“文明餐桌”评比条例,为获得“文明餐桌”称号的就餐桌子,摆上“文明餐桌”的标志牌,我们的“文明餐桌”评比条例如下:
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提升我校学生的文明素养,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行为习惯,大力开展“光盘行动”并营造文明就餐的良好氛围,特制订《文明餐桌评比条例》,具体内容如下:
1.班级就餐学生要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集队按照顺序进入
餐厅。
2.就餐时不得缺席,不得早退,并在就餐时不得讲话、喧哗,确保安静就餐。
3.就餐要吃多少拿多少,餐桌上的饭菜必须吃光,不得有
剩余。
4.就餐时不得挑食、捡食,要文明礼让,合作互助,不争抢
食品。
5.就餐时不得把饭菜洒到餐桌上,结束时要确保餐桌干净、
整洁。
6.就餐结束时,必须自己洗刷碗筷,把洗净的碗筷有序地放置在餐桌上的碗框中。
条例所列项目,由食堂主要负责同志安排员工进行监督统
计,结果报政教处,最后确定“文明餐桌”,并摆上标志牌。凡被选为“文明餐桌”的,政教处将给予“文明餐桌”所在班级积分,作为附加分记入当月班级常规管理总积分,具体分值待定。
为此,我们还特别制订了一个详细而实用的登记表,用来登记班级获得的“文明餐桌”评比情况,为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提供完备的基础资料。通过对学生开展“光盘行动”,可以很好地结合学生平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特别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使得全体学生在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学校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由原来的顽皮变得沉静,由原来的心不在焉变得做起事情专心致志,由原来的是非不分变得明辨事理。“光盘行动”的开展,是一种培养人的习惯养成的生活教育,是一种学校教育行为。反过来又可以应用于生活。生活和教育,两者可以互相感化,互相改造。因此,我们开展一系列的“光盘行动”,目的在于教育,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为此,我们每一个星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评价和总结分析,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获取,评价学生在活动中价值的提升,并且要求学生写出自我小结,在小结中反思自身的成长。作为组织者的老师,也不断从总结中反思活动的成果与不足,力争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促进以后的活动进一步开展,并且为今后形成成果性课题作准备。这样做到多管齐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和连贯性,最终让学生由习惯的养成为目的的活动,转变成内在的自觉的习惯使然的活动,进一步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篇2
[关键词]配套光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2-0034-0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为了贯彻这种理念,教材编写者们为广大一线教师设计、制作了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光盘。这些光盘动态呈现了教材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数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制作课件的经济成本和时间负担,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但是,由于受光盘制作水平、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使用光盘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据此提出几点对策。
一 问题及分析
1 简单的“放课”行为充斥课堂,教学失去丰富性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囿于课件设计和制作的繁难,许多教师往往想用而不可得。配套光盘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课件的大量使用成为现实。但是,事情的发展又走向了另一极端,那就是当前的数学课堂充斥着过多的光盘播放行为,以至于上课退化成“放课”。在许多课堂上,教师一味地点击鼠标播放光盘,从新课的引入到课的展开,从例题解答到课堂练习乃至全课总结。教师一路“点”下去,学生则一路“看”下去,教室仿佛变成了“放映室”。在这里,信息技术既没有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没有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和探究活动的有力工具,而是沦落为教师继续教学流程,展示预设内容的道具。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种“满堂放”的行为是“满堂灌”传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体现,其实质仍然是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只不过由“人灌”变成了“机灌”。这种“放课”行为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且导致了课堂丰富性的丧失,学生学得单调,学得乏味,最终厌学,甚至弃学。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光盘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资源在为课堂教学开辟新天地的同时,又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光盘的利用既要合规律性又要合目的性,如何恰当使用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智慧才得到不断地丰富,然而长期的“点击”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懒惰和依赖心理,丧失挑战自己潜能的机会,阻碍教学智慧的生长。
2 既定程序控制了教学节奏,师生自由受限
教学是师生双方借助于理性进行的一次次“探险”,亦即师生双方不断借助于理性将思想的触角伸向远方,超越自我,探索种种“未知世界”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亚里斯多德所说的那种“理智的喜悦”。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数学知识、进行思维训练,养成数学素养的所在,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师生拥有思维和行动的“自由”,随时应变,机智处置。
但是,在许多惯于播放配套光盘的课堂上,这种师生双方的行动自由被光盘预设的程序控制了。由于课件制作技术的局限,抑或出于制作成本的考量,现在的光盘在交互性能上还远远达不到“自由跳转”的程度,这就使得课堂出现诸多“受制”现象:明明想这样却不得不那样――你想停下来光盘却仍在继续,你想让学生思考,它却把结论“说”出来;你只想呈现一个场景或一些信息,问题留给学生提出,它却把问题直接呈现了。你想让学生自己读题,它却不停地广播。……教师被光盘所“绑架”,师生的自由被光盘所控制。
3 观看屏幕替代了实际体验,隐性知识大量流失
观看屏幕代替亲身体验是配套光盘及其使用中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例如,在教学 《观察物体》时,教师不是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却让学生观看屏幕上的“画面”。再如,教材为了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和等可能性设计了一个“摸球实验”。教学时,教师不是准备好摸球实验的用品,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的实验,而是播放配套光盘上的“实验”:屏幕上有个袋子,内装3个红球和3个黄球,教师点击一下鼠标,袋中就“随机”地跳出一个球,从表面上看,这些行为好像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更好地观察、操作和体验,但从实质上看,这种做法不仅剥夺了学生亲身合作、操作的机会,而且可能使学生对课件演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产生怀疑。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课件的工作原理是某种程序的设定和运行,当输入某种指令后,程序便会自动运行并输出结果。对于这种自动性,教师和学生是无法明白其原理的,因此光盘对于他们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黑箱”。比如,当我们在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将长方形的一个面通过移动与对面重合时,移动的过程是否能保证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这会引起一些学生的疑惑,而这种怀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合理的,它恰恰是学生在理性精神指引下的反应。
就一些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内容来说,光盘呈现的场景较之于真实的场景要单薄、抽象了许多。例如,光盘上演示画三角形高的场景是:画面上出现一块三角板,然后从左侧直接移动到与三角形底边相对的顶点处停下,接着一支笔就顺着三角板的直角边自上而下地画出高。其间,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和三角形的底已经相重合,不需一点调整。这样的演示似乎能突出画高的要领,但它省略了许多诸如调整的动作和过程,而这些是学生实际画高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简略这些其实是教学的“缺位”,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一般地说,观看屏幕较之于亲身操作、实验等活动,学生获得的经验数量和质量都不可同曰而语。隐性知识大量地隐藏于经验之中,必须经过亲身经历才能获得。波兰尼认为,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告诉的。屏幕演示这种告诉方式比起亲身的实践来说,隐性知识大量流失。
二 对策
1 明确信息技术“辅助”定位,树立“用光盘教”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看,从高到低可以分为:作为教学的主宰者
(master)、作为教学的支持者(servant)、作为教学的合作者(partner)、作为教学的推动者(extension ofself)四种层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主宰者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行动都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课堂行为比较被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动力可能较多的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和工作原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经常表现出一些束手无策、无助的迹象;而学生则盲目相信技术,不加思考地用计算机处理自己所碰到的数学问题,或用技术的智能化功能来代替自己的推理。在这种技术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很容易被技术所替代,致使学生对技术产生依赖,对技术所产生的现象或结果缺乏数学的理解,从而让人感到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没有必要,甚至非常有害。
数学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作为主宰者的现象不仅存在甚至较为普遍。一些教师因理念上的偏失,过分夸大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甚至出现“没有应用信息技术的课一票否决”的极端情况。还有一些教师出于公开课作秀的考虑,为用而用,致使公开教学变成了课件展示。课件设计和制作片面追求形式的完美和技术的复杂新颖,而淡化了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更多的教师则由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质理解的不到位,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技能,导致了信息技术运用不当甚至起反作用的现象发生,以上的种种不良表现在配套光盘条件下达到了极致,许多教师已将上课退化成了“放课”。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体,因而需要教师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随机应变,临场发挥,任何预设的“教案”、“课件”都无法包打复杂多变的课堂情境的天下。从课堂教学要素来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物的和技术的因素,它服从于人的需要,只能处于一种“辅助”的地位。人――教师和学生才是课堂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活的因素,决定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其它因素。如同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道理一样,教学不是“放光盘”而是“用光盘教”。要将光盘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来利用,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帮助他们突破思维的障碍,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光盘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教学的主宰者,而必须成为教学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推动者。
2 光盘要为丰富学生的实际体验服务,促进学生感性认识的及时升华
鉴于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充分、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猜、验证、推理、合作与交流等活动,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体现,
在配套光盘条件下,教师首先要尽量用实际的观察、操作和实验代替光盘上的演示。尽管计算机可以模拟真实环境下的观察、操作和实验,但这终究和真实生活中的观察、操作和实验有着较大的差别,它可能“集中”地显示观察、操作和实验的结果,但它不可避免地比真实的观察缺少丰富性和真实性。像上面提到的摸球实验,与其播放光盘,还不如放手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摸球活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随机事件和等可能性的本质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加丰富的隐性知识和情感体验。
其次,教师要恰当利用光盘帮助学生将获得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促进学生理性的发展。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在实际操作与“观念实验”之间架设一座过渡桥梁。帮助学生摆脱对实物的依赖,使他们在头脑中浮现数学的模型,拓展想象的空间。例如,《圆的面积》中有个“化圆为方”的实验,教学伊始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剪、拼等操作,此时的操作主要是是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是实物的剪拼,所以不可能分出太多的份数,拼出的图形也相应地比较粗糙。继之,我们可以播放课件演示将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乃至更多的份数的情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帮助学生的思维由实至虚,形成初步的极限思想。
3 充分发挥光盘的“不可替代”作用,实现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中,教师是关键因素。只有教师深刻理解了数学学科的本质,弄懂了信息技术的设计和制作原理,才能寻找到它们最佳的结合点。只有教师真正发挥了光盘所具有的传统教学媒体所不可替代的功能,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深度整合。
(1)创设情境,激学引探。光盘拥有的声、光、动画等效果较之于传统的粉笔、黑板和挂图等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向学生呈现形象具体、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光盘中的信息丰富多彩,有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有上下几千年的数学发展史,还有世界各地的数字信息。它们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数学文化氛围,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地探索、发现。
(2)化静为动,帮助思维。将静态的材料动态化能够将事件之间的演变过程呈现出来,例如数量增减变化、几何形体的变换等,这样就将由图表、文字或字母符号所表示的零散信息有机地衔接起来,有助于学生弄清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题意,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化静为动契合了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思维发展规律,直观显示数量关系增减和扩缩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降低思维的难度。动态呈现几何形体的变换过程有助于学生获取更丰富的表象材料,为空间观念的培养提供帮助。
(3)化隐为显,发展空间观念。光盘中有许多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和时机,它将几何形体空间变化的过程及状态演示出来,使学生得以透视几何体“内部”的信息,使数学对象由隐而显,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提供支撑。例如前文“化圆为方”实验中光盘的播放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为学生播下了极限思想的种子。
(4)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光盘上的计算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大数目的运算,减少运算时间,避免将大量的精力浪费在机械的运算上,使学生拥有比以往更多的思考机会。对于一些规律的探索来说,正是有了光盘上计算结果正确、快速的呈现,才使得探索成为可能。例如,根据前三题计算结果,直接填出后两题得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9页)
0.3x0.3:0.33x0.33;0.333x0.333;0.3333x0.3333;0.33333x0.33333;显然,前三题如果全由学生手工计算,不仅正确性不能保证,而且会耗费较多的时间,从而影响后续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S]b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5。
[3]刘晓玫,刘志茜。论信息技木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和 存在的问题[JI,课程。教材,教法,2006,(2):68,
篇3
生活故事
全家人围着餐桌一起吃饭,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温馨、甜蜜的画面。然而在小女孩依依的家中,这一画面时不时会演变成一场闹剧,从哄骗、利诱,到恐吓、威逼,直至孩子哭、家长吼。而这样的场面大多是因为依依不好好吃饭,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又非逼着她吃而引起的。依依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总认为孩子吃得不够多,总希望孩子还能再多吃一点,只有孩子吃得足够多,长得胖乎乎的,他们才感觉安心、放心,才觉得孩子营养跟得上。为了让依依多吃一点,他们可以哄着、骗着、追着、赶着喂,容忍依依提出的各种无理要求,如看电视、玩玩具等,每顿饭能折腾一两个小时。
像依依家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其实,这些被家长认为吃得太少的孩子,除了极少数以外,大多营养状况良好,甚至有些已经超重。或许家长认为,尽量让孩子多吃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但家长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盲目的强迫孩子多吃的行为,其实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甚至是贻害终身。
感受饥饱,与生俱来
事实上,孩子天生就有感知饥饱的能力。即便是新生宝宝,饥饿时也会通过吸吮、寻觅、啼哭等各种表情和肢体语言发出需要进食的信息,而当吃饱时就会闭起小嘴、转头等发出拒绝进食的信息。如果父母忽略孩子已吃饱的信号而一味强调再多吃一点,反而会抑制孩子天生的感知饥饱的能力,容易形成情绪性进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就是将进食作为讨好父母或者平息不良情绪的方法,而这正是造成儿童和成年期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逼孩子吃,营养或过剩或不良
因为不吃饭而与家长形成对立,大多在孩子1岁左右开始。这是因为,1岁左右,孩子的生长速度减慢,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要量不再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孩子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形成,开始反抗父母的高压政策。当父母强行让孩子多吃时,就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以厌恶进食、拒绝吃饭作为回报;而当孩子拒绝吃饭时父母会更不安,采用更强的手段强迫孩子多吃,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一恶性循环中,有些孩子被逼无奈,或者为讨好父母而过量进食,形成超重肥胖;也有些孩子则极度厌食,真正造成进食量不足,导致生长不良。现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儿童期超重肥胖或是生长不良都会为成年期的健康隐患埋下祸根。
顺应需求,让孩子主动吃、愉快吃
那么,家长到底该怎样处理孩子的吃饭问题呢?最重要的就是顺应孩子的需求。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应该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主体。
具体地说,家长的责任是准备好有营养、适合孩子的食物,并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提供给孩子。比如:1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应为孩子准备每天3次正餐和2~3次点心,这样白天大概每3小时就会有一次进食机会,差不多孩子感觉饿时,正好有食物供给;而适合孩子的食物,除了有营养,易于咀嚼和吞咽以外,还应该适合让孩子自己进食。
而孩子则有权决定具体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家长应允许孩子使用适合的餐具,甚至直接用手抓着吃。
或许家长会误以为,这种做法不就是由着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其实并非如此。家长仍然有很大的权威性,因为孩子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怎么吃,实际上还是在家长设定的大框架下,孩子是在家长准备的食物中挑选喜爱的食物。在吃饭过程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吃一点,多尝试新的食物,但不能强迫;对2岁以上的孩子,应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吃饭,而不再喂饭。
实际上,每一餐具体吃什么、吃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孩子主动吃、愉快吃。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家长和孩子之间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孩子吃饭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潮爸潮妈”看过来——
“潮行动”:“光盘”行动
出于习惯,不少父母要求孩子将自己碗里的饭菜吃完,有些学校还发起了“光盘行动”。这些做法是否合适,那就因人因时而异了。
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来说,家长这一要求并不合适,因为小碗里饭菜的量是受家长控制的,并非孩子需要那么多。而且,为了激发这个年龄段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可以让他们边吃边玩食物,适量的浪费是允许的。
对于3~6的幼儿,随着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控能力增强,家长应该开始培养孩子不浪费食物的习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需要盛取适量的食物,鼓励但不强迫孩子吃完。
篇4
德国:见者都可举报
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食物浪费最严格的国家。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食客一旦被发现浪费,轻则受到警告,重则由相关部门按规定罚款。
如果在餐馆用餐时浪费食物,任何见证人都可以向城市秩序局等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现场,并按规定罚款。几年前,一个中国考察团用餐后,剩了约1/3的食物,结果遭到几位德国老太太的举报。城市秩序局的工作人员开了50马克(约合人民币217元)的罚款。
在德国,政府和企业等机构的宴请十分注重节俭。就是把普通餐馆里的几张桌子摆成一张长桌,宾主坐在长桌两边。主人一般准备“三道菜”;沙拉、主食、甜品,外加一杯酒。
政府和企业请客吃饭的报销手续极其复杂:首先,填写请客申请表,详细说明请什么人、大概价格、请客目的,然后交给领导签字,经批准后才能请客。报销时,要明细列出消费的地点、时间、具体消费项目、餐馆地址、电话等。而且,人均消费一般规定在15~30欧元(约合人民币127~254元),否则就可能因行贿、受贿等嫌疑受到调查。
难怪,德国人在餐馆就餐时,都会先仔细想想自己能吃多少再点餐,吃完后甚至连菜汁都不剩。如果实在吃不下,他们通常也会向店主说明情况,把饭菜打包回家。
美国:高校告别托盘
论能源消耗,美国人堪称世界第一。据统计,美国每年有40%的食物被浪费,价值约计1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90亿元)。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从2007年开始,美国的大学食堂开始推行“无托盘运动”,即学校食堂不再给学生提供托盘,而改用圆形餐盘。事实证明,这个节约食物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管理校园餐厅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学生使用托盘就餐时随意选取食物,直到把托盘装满才停止。这样容易装得多吃得少,造成浪费。而改用圆形餐盘后,由于圆形餐盘容纳食物较少,虽学生有时需多次排队挑选食物,但是他们在选取食物时更加谨慎,更倾向于吃多少拿多少,这样就减少了浪费。
以美国怀俄明大学为例,该校自助餐厅从2008年开始推行“无托盘运动”。食品服务业公司爱玛克在25所高校中进行的调查发现,当食堂不再提供托盘时,每人每顿饭的食物浪费量减少了550~800克。
日本:政府公开账单
在日本,普通人的日常饮食生活中极少有浪费食物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人的饭局往往都是AA制。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掏腰包,所以会在乎食物分量,按需点菜,同时也会将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回家。
朋友聚会时,都是大家出“份子钱”凑起来吃喝的,就是公务员公款吃喝,最后也是要“分账”的,每个人拿账单回去报销其中一部分。
在法律没有健全之前,日本公款吃喝的行为也非常普遍。为了获得各种公共建设项目,日本民间企业也会经常邀请公务员大吃大喝。但在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制定之后,官员腐败现象明显减少。为此,日本还设有国家公务员伦理审查会,专门审理公务员的相关问题,并制定有关的惩罚标准等。国家公务员伦理法规定,一般公务员不仅不能接受贿赂,也没有固定的交际费,如果想请客吃饭都必须自掏腰包。
为了能够让人们监督公务员,政府还规定必须向民众公开公费吃喝账单,比如外务省每年买了多少红酒,都是什么牌子等都要公开。民众只要提出申请,任何人都可以查阅。这项情报公开是从政治家到地方知事、市长等普通干部都必须遵守的。制定法律限制公务员腐败,同时又制定相应的制度让民众可以监督公务员是否依法办事,这就是日本能够良好地限制公务员餐桌腐败的原因之一。
韩国:吃自助,缴押金
韩国国土面积较小,人口众多,在粮食产量方面除了大米能自给自足外,绝大部分的面粉、豆类、粗粮等都需要进口。为了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包括餐厅等在内的餐饮场所出台了多项举措,促使人们节约粮食。
篇5
一、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目的意义
(一)首先理解什么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
1、我们所要建设或者说开发的是教师培训课程。不是学生学的课程,而是用于在职教师提高的培训课程,不能一般的理解为校本课程。
2、开发的人员:中小学教师、教师进修院校人员和其他培训者。其中,中小学教师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主体。
3、是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开发。要围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培训课程开发。
4、我们开发的培训课程是可以在网络上运行的。
(二)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目的
1、探索中小学教师的成长途径,使教师在培训课程进程中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目的。
实际上是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教师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教师们在开发培训课程的过程中,要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对其中散在的实践智慧进行总结。
2、挖掘教师中蕴藏的巨大培训资源,形成分学段,分学科的教师培训原则课程,实现全员学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二、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内容与规范
(一)教师培训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选好课程内容。讲什么,讲哪个领域,讲什么问题。
依据教育教学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确定讲什么,越具体越好,越微观越好,具体到课最好。拓展、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实验操作、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课标理解与实践等方面;选择的课程内容要有价值。细化到每个单元每课的具体问题题目,但要注意不能把给学生讲的原封不动的搬出来。要说清:整体地位?大部分人都是怎么上的?存在什么问题?所以,我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操作之后获得哪些效果?还有哪些没解决的问题?等。总之,选题越细越好。
2、要确定自己的课程名称。课程题目要平铺直叙,简明扼要。
有些课程名称具有文采飞扬的特点,没有必要,有的是“浅谈...”、“试论”等都不可以;还有的是带有副标题。如果把正标题去掉,副标题可能会好一些。总之,给大学生讲课,没有文采飞扬的课程,没有说“浅谈...”、“试论”的,更没有带有副标题的。另外,经验体会累的题目也不可以。比较好的题目比如“儿童诗欣赏与创作”、“小学生作文技巧指导 ”等。
3、要明确培训的对象。
4、明确培训目标,让培训对象学完后能达到培训目标。
5、明确课程长度。以4学时为基本单位,所以叫微型课。如果4学时讲不完,可以4学时为基数。
(二)教师培训课程的基本框架
1、课程概述(讲稿、讲座录像)
讲稿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概念界定或问题提出(背景、研究状况等)目的意义、实施策略、实施过程、实施效果或预期效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要注意文体,用课程文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允许有探讨,但是引导大家思考。注意千万不要念或背讲稿。尽量找一个号得环境。注意艺术性。时电子文本和录像光盘。
2、课例或案例(讲座本人或合作者的实施过程录像及评点等)
3、相关资料(阅读材料、课件)
篇6
下面是我就平时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品德教学“生活化”,生活“品德化”的教学策略,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和总结,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习惯养成:浇树浇根
浇树浇根,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细节抓起。小学是基础教育,是根基教育。人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是在点点滴滴中潜移默化,在影响、渗透、熏陶中悄无声息地积累、塑造、成就的。所以,小学的品德教育,应从细节入手,以活动为推手,充分挖掘、放大其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1.“光盘”显文明。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为了响应《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全面推行“八礼四仪”,将“餐饮之礼”教育作为低年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内容。而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于小学的生活是陌生的,班主任老师利用晨会和班队会明确“餐饮之礼”的目标,在一次次的就餐过程中不断观察、实践和总结,改进了许多具体措施。细化到班级规划进食堂路线,学生的就餐位置安排,分餐的最优化合作,小桌长的光盘监督,餐后分组整理餐盘,打扫桌面,清洗抹布等等。力求做到餐前整齐,餐中安静,餐后干净。餐饮之礼,从我做起,从每餐做起,在低年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就餐秩序更井然了,就餐过程更安静了,光盘行动更见效了。
2.“坐、立、行”,重养成。除了餐饮习惯之外,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立、走的姿势也尤其重要。为此,我们低年级的品德组教师围绕课题《坐立走 有精神》展开了一次集体备课,目的使低年级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从坐、立、走开始”,让孩子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并形成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在坐立走时表现出“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气质。通过直观示范、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学生掌握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在生活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利用互相提醒、互相监督、相互比赛等方式坚持做到“坐立走,有精神”。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里,有老师的严格要求;回家后,家长也应如此,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
二、责任意识:滴水穿石
责任感,不在一朝一夕,不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聚沙成塔的慢过程。需要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感受、体验,逐步形成。这过程犹如滴水穿石,一滴水的力量微乎其微,但在时间的堆积中,滴水就有穿石的惊人力量。
1.低碳节能,“小”事做起。结合今年的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我们开展了“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的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师生作以“低碳节能,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介绍节能低碳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少先队员们走上街头向家乡人民宣传节能环保知识,发《携手低碳节能共建蓝天碧水》倡议书。同时也在全体师生中开展“节能低碳,从我做起”行动。践行节能从身边做起: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分办公经费等等。教师首先具有这样的责任意识,才能培养出有责任的学生。
2.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在节能的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邀请吴江区环保宣讲团的老师们来到我校,给师生们作了题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知识讲座。老师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概念、意义;垃圾处理的优点;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情况;垃圾分类的种类。老师们深入浅出地从垃圾的危害、开展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说起,用大量的图表及图示说明了复杂的道理,又列举了身边许多具体的例子。讲座之后,我们还在低年级中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评选活动,在中高年级中开展了垃圾分类自制小报评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我做起,带动他们的父母进行垃圾分类,在社会上参与各类环保活动。通过家庭、校园、社会三方配合的全方位培养,使学生接受的环保教育从表象深入内心,逐渐成为他们的良好行为和自觉习惯,使得“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这一环保主题逐渐深入人心。
三、热爱生活:播种太阳
“无聊”是这个时代童年的主题,奇妙的电脑游戏无法代替生活的鲜活和真实。引导孩子观察自然、亲近生活,感受四季的色彩和温度,触摸万物的柔韧和坚固,让孩子喜欢自然,热爱生活,犹如在他们心里播种催发万物的太阳。这份播种,功在当代,利在未来,对孩子的成长受益终身。
冬天来了,孩子对冬天有无限的遐想。我们品德组开展《踏雪玩冰》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冰锣”的活动吸引了这群孩子,通过制作冰锣,小朋友可以观察“水――冰”的变化,还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很适合小朋友自己亲手制作。如找一个盘子类容器,爱心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都可以,在里面加上水,水中可以放颜料、小玩具、彩色小纸屑、玻璃珠等等,最主要的是不要忘记放一根拎的绳子。然后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冻上4小时以上,等水凝结成冰后,就可以从容器中取出来啦!小朋友们拿着自己制作好的冰锣可开心了。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践活动,希望同学们重新认识《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篇7
在此次系列活动中,我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科技、农业以及提高大众阅读水平、提升市民整体素质等方面积极提供服务。主要活动内容包括:
1、开展百种优秀青少年读物展阅活动
我馆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当天开展了百种优秀青少年读物展阅活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丰富我国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青少年健康阅读,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新闻出版总署于日前了2012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入选书目。这批书目是经过专家的评审和论证,从全国313家出版社报送的1189种图书中精选出来的,内容涵盖了思想品德、人文历史、艺术修养、科学科普、百科知识、图画卡通、低幼启蒙、文学读物等。
2、开展“文化共享助春耕”服务活动
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安阳支中心”,我馆切实帮助农民群众丰富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生产技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为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4月23日,副馆长王咏梅带领安阳支中心工作人员来到龙安区龙泉镇、马投涧乡开展了“文化共享助春耕”活动,向两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分别获赠了一套“文化共享助春耕”光盘资料。活动现场,支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共享工程”技术培训,并播放了《选种用种有讲究》、《巧手种水稻省事效益高》、《看准气象搞生产》等视频资料。
3、积极参与“手牵手——农村青少年阅读行动”
“手牵手——农村青少年阅读行动”是2012年全民阅读活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全民阅读活动。针对农村地区阅读条件欠缺、农村青少年阅读缺乏指导的突出问题,活动将从农村青少年阅读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行动,帮助阅读、指导阅读,普及“三农”知识、繁荣农村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活动中,我馆以援助的方式,为农村中小学、文化大院配送书刊资料,并开展阅读指导。
4、“安阳文化大讲堂”继续奉送公益精品讲座
作为今年“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安阳知名画家程文鸣先生做客“安阳文化大讲堂”,为读者带来“周易与书画艺术”讲座。
5、举办“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科普展览
我馆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举办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科普展览在“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开展。本展览通过图示和警句提示公众注重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防治噪音振动和光污染、辐射危害防护、土壤环境保护等,向读者宣传、倡导环保、健康理念。
6、网络书目推荐
在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我馆利用自身网站,积极推荐“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书目、“手牵手—农村青少年阅读行动”百种推荐阅读书目和中国建筑图书奖获奖图书书目及优秀儿童读物、科普图书书目。
篇8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最近在北京举行了主题为“开启影像之门”的佳能2007年秋季影像论坛暨新产品会。按照惯例,会上佳能集中了下半年将要上市的数码影像新产品和新技术,同时佳能还宣布给数码相机品牌PowerShot和IXUS分别取了中文名字“博秀”和“伊克萨斯”,这是佳能首次给产品品牌取中文名行动的一部分,标志着佳能公司将进一步推动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本次产品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代表行业最高水准的顶级数码单反相机产品EOS―IDS Mark Ⅲ。IDS Mark Ⅲ配备了主流市场上最高等级的211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CMOS图像感应器和双DIGICⅢ数字影像处理器,高图像质量下的连拍速度最高可达5张/s,同时EOS-lDs Mark Ⅲ还配置了综合除尘系统、3.0英寸大型LCD,快门寿命则高达30万次。
新命名的PowerShot“博秀”则推出了全新的PowerShotG9,它拥有1210万有效像素和DIGIC Ⅲ数字影像处理器,此外,G9还在机身背部保留了多功能控制转盘,让用户可以更改快门速度、光圈值、ISO感光度等常用设置,获得近似单反相机的操作感受。
“伊克萨斯”IXUS 960 IS和860 IS是这次推出的IXUS系列旗舰机型,肩负和索尼、三星最近广受欢迎的同类产品竞争的重任。960 IS采用了1210万有效像素CCD和3.7倍光学变焦镜头:860IS采用800万有效像素CCD、3.8倍光学变焦、28mm广角镜头,并都配置了光学防抖功能,相机的响应速度也有显著提高。
佳能“炫飞”SELPHY小型照片打印机则是本次的重头产品。“炫飞”SELPHY CP750和CP740仍然采用热升华技术,分别配置了2.4英寸和2.0英寸的LCD,新增自动矫正红眼功能,机身轻便、易于携带,还能通过内置的USB线设计可以连接任何支持PictBridge协议的数码相机直接打印精彩的照片。这些新增加的智能人性化设计,使新一代炫飞完全脱离了单纯的打印,成为时尚易用的数码影像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次会上,佳能也宣布了他们通过新“炫飞”要达成的野心,即更多地占领影像输出终端市场,从而巩固佳能在数码影像领域的领导地位。在这一目的下,新“炫飞”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其他的打印机,而是柯达和富士的数码冲洗店了。固然,新“炫飞”有外观时髦,打印方式灵活多样,随需随打等优点,但张成本大大高于照片冲洗也是不争的事实。此外,消费者习惯如何培养也是个问题。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炫飞”的销量大约为2万台,而其他厂家在本领域也保持观望态度,这都说明佳能的新“炫飞”还有段长路要走。
篇9
2021年4月份为第33个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月,为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工作,在全县学校营造爱国卫生运动实施的社会氛围,根据市县爱卫办部署,结合全县教育实际,制定2021年全县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
二、活动目的
本次宣传活动按照面向学生、面向家长、面向社会原则进行广泛宣传,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提高爱国卫生运动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使广大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形式、特点和成效,增强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
各级各类学校以“四个一”为重点,精心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月系列活动。
(一)开展一次“文明健康始于心”科普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大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月活动主题的宣传力度,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广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可以利用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播放宣传视频、电子显示屏流动播放宣传标语和发动教职工利用家长群、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广泛转载爱国卫生运动相关政策开展宣传科普,为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营造浓郁氛围。
(二)策划一次“低碳环保践于行”实践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三爱三节”活动,以“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健康乐跑”等主题,组织学校师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让师生通过亲身体验式活动,传播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一次“绿色校园齐守护”共建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动员师生,组织一次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针对校园环境卫生的薄弱环节查漏洞、补短板,及时整改。要培育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绿色校园,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增加校园绿化面积,大力开展绿色生态环境教育进校园活动,利用宣传栏、墙纸壁画等开展绿色生态环境教育,让绿色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在校园随处可见。
(四)开展一批“市级绿色学校”创建行动。积极开展以“绿色课程、绿色管理、绿色生活、绿色校园”为主题的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全县各高中阶段学校、初级中学(九年一贯)、中心小学要对照绿色学校创建指标,在本年度内率先启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详细情况另发具体要求)。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制定学校实施方案,确定专人负责,明确时间节点要求,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二)提高宣传效果。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请各校自行下载附件中的宣传海报和宣传手册。
(三)做好材料报送。各学校要规范收集整理活动资料,以县直属学校、中心学校为单位,于5月6日前将宣传月活动方案、宣传月活动图片及总结以电子版形式打包发送到邮箱825737634@qq.com.联系电话:6080121.
篇10
一、以新课标为依托,确定教学内容
新课标提出高年段学生综合性学习目标之一是:学生应具有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面对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如何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学习目的:
1.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与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的形成。
重难点
1.通过语文综合实践,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与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的形成。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教学程序
(一)收集信息
1.信息会
调查学生近期所收集的一些新的信息及收集的途径。
2.巧设话题
同学们收集信息的途径可真多,一个新世纪的新新人类应从多种渠道来收集信息。但老师发现看书、看电视是同学们目前收集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你觉得哪一种途径更适合你呢?
3.讨论交流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同时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是人生体验的浓缩,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学生发现自己收集信息渠道的局限性,从而明白应从不同渠道来收集信息,增长自己的见识。如果时间很充足我们可以通过(看书、看电视)来收集信息,因为电视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图书目标明确翔实具体。如果时间有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信息,因为网络资源丰富、快捷便利。如果身边有一群知识渊博的伙伴,我们可以通过交流来收集信息,因为交流主动直接、资源共享。
(二)信息处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听说整体训练、协调发展。通过上个教学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从不同渠道所收集到的信息是繁杂的,因此我们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所收集到的信息。我精心设计淘书有法、学以致用、网上冲浪三个教学环节,为学生解决了学习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教学实录)
1.淘书有法
①你真是太幸运了,在你的生日的时候,大家送你这么多的新书。
②你要选择哪一本书呢?与你的同桌说说理由?
③你是怎样选择的?选择了这本书你一定迫切想知道里面的内容,那应该怎样做呢?想选择最精彩的篇章,又应怎样做呢?
④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书呢?“你选择,我快乐”好书推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根据要求,动起来。
要求:A.快速阅读所有的书本,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向大家推荐;B.为你推荐的图书设计广告语,让人听了心动并马上行动;C.每个小组评选“金牌推销员”。
⑤生上台演示
⑥谁是最成功的推销员呢?
小结:淘书有法――看封面、读简介、查目录、快速阅读
2.学以致用
过渡:看封面、读简介、查目录、快速阅读让你们淘到了好书,现在你们能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个难题呢?
①这几天,老师总感到发热,周身疼痛,流鼻涕,打喷嚏,难受极了,你们说说老师得了什么病?
②那老师要选择屏幕上的哪种药呢?
③我们来看看说明书?说说服用的方法?
小结: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结合经验、抓住重点
3.网上冲浪
在信息高度膨胀的今天,知识的来源不单局限于书本、电视、广播,还有一条更快的信息通道,那就是网络。网上冲浪,去感受网络给你带来的无限乐趣。
①你们知道,我手中的光盘里装了多少本电子图书吗?再猜猜他的价格?
②虽然只是2块1,但却花了我整整一个下午,如果你想购买光盘中全部图书少说也得几千块,想不想跟我一样让你的电脑也成为一个巨大的书库?走我们网上淘书去!
③介绍搜索、辨别、下载电子图书的方法。
④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起网上“F4大搜索”。
⑤刚才的“F4大搜索”,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网上冲浪――搜索、辨别、下载
依据
(1)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生活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学习小结
设计一句关于学习方法的座右铭,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本环节看似这堂课的结束,然而却在悄然改变学生,因为通过写座右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座右铭既是对语文语言的积累、运用,同时又开拓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自己创作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三、本课我的最大追求
1.体现全员全程参与。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多途径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的全过程。
2.体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把语文实践与语文能力融合为一个整体,多方互动,共同发展。
3.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4.分层拓展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四、设计说明
1.本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只适合高年段学生。
2.为了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请在多媒体教室或电脑室里进行,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的全过程之中。
- 上一篇: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优势
- 下一篇:风险管理基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