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技推广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技推广个人总结

篇1

一、参加对象

参加农技专家联系服务助农行动的对象为市、县(区)、乡镇三级农、牧、渔业专业技术人员,全市组织动员380名农技专家开展“进企、联村、入户”结对服务。

二、目标任务

通过组织农技专家开展进企、联村、联户、联项目的活动,进一步健全责任农技推广机制,完善农技推广成效评价与考核体系,强化农技服务目标管理,实现“零距离”服务,加快农业新成果新技术进村入户,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具体任务:

1、选派380名农技专家进企、联村、入户,与50家农业企业、50个专业合作社、60个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示范项目)、230户科技示范户结对服务。

2、全面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工作机制,完善农技推广成效考评体系,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目标管理。

3、推动20个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带动“特色产业村”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育,推进新型农民和农村人才培养。

4、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切实转变农业部门和农技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主要内容

农技专家联系服务助农行动以“进企、联村、入户”为纽带,实施“一对一”“零距离”服务,提高农技推广效率,推进农业创新创业。具体活动内容:

1、组织市、县(区)、乡镇三级农技专家与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大户对接,建立稳定指导服务关系,建立结对服务档案,开展定期、不定期上门服务,接受“全天候”咨询。

2、宣传、培训、示范和推广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农机、环保新技术。

3、指导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改进管理,提供技术、市场信息,推行“龙头+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4、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培育特色基地,创建品牌,规范管理。指导乡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建“一乡一品”和“一村一业”,提高农业效益。指导专业种养农户制定生产计划,安排全年布局,引进优良品种,实施农业标准化技术。

5、结合“十七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农业系统“三百结对”、“农业410示范工程”和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恢复生产、科技服务”等专题活动,建立每月一次的农业科技法律咨询服务日活动制度,全面开展送科技、送法律、送信息下乡活动,推进农业重点工作的落实。

6、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农村和农民情况,研究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思路。

四、方法步骤

“农技专家助农服务行动”实施时间为2013年1月至12月,分三阶段:

1、准备发动阶段(2013年2月-3月上旬):建立联系服务行动协调小组,制订行动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400名农业干部和农技专家和结对服务对象的企业、专业合作社、行政村和农户,印制农技结对服务手册、记录册,建立农技服务责任考评办法。

2、实施阶段(2013年3月中旬-11月):组织农技专家进企、联村、入户。根据农技服务行动的内容和任务,开展指导、示范、培训等服务活动。局组宣人事处、科技与信息处负责协调督导、组织交流,宣传典型,通报信息。

3、总结阶段(2013年12月):由协调小组对联系服务助农行动开展情况和成效进行专题总结,推荐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措施要求

1、建立组织,加强协调。建立农技专家联系服务助农行动协调小组,由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家芳任组长,局办公室、组宣人事处、科技与信息处及局属各业务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局组宣人事处会同科技与信息处负责协调、综合、督导工作,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处室密切配合。

篇2

创建区域农技站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

陇县地处渭北旱塬西端,全县辖10镇5乡,240个行政村,人口25万,土地总面积22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口密度103.7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农村全面推行之后,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指导工作,我县针对乡镇农技站力量薄弱的实际,在加强县级农技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尝试区域站的基层农技机构设置模式,先后创建区域性农技站7个,以此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服务网络,使全县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建立区域农技站,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路

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农技体系建设,我县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健全完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19个乡镇农技站,但因受地方财力的制约,当时成立的乡镇农技站基本上是一人一站,人、财、物三权归乡镇政府,农技人员常被当地政府派搞其他工作,难以顾暇农技推广事业,工作不独立,技术服务乏力。针对此种情况,1988年以来,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我们充分利用渭北旱塬综合开发建设、粮食自给项目、商品粮基地项目、旱作农业项目以及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集中财力,高起点、高标准建站原则,依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农业区域分布特点,经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在我县西部深山区、南北部浅山区、千河沿线川塬区等不同自然区域,相继建立7个跨行政区域的县级以下区域性农技站,每站占地面积2-3亩。区域农技站建设总投资78万元,建有办公楼、营业房、仓库及其他附属建筑,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并配有恒温箱、天平、土壤水分速测仪等简易检测仪器设备57台套,价值16万元。每站配备工作人员3-4名,区域性农技站人、财、物"三权"由县农技中心直接管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有"基层农技站,已成为我县农技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员配置上,按照区域农业经济特点,从县农技中心在岗人员中抽调相应专业的工作人员22人,配备区域农技站。22人中,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7人,技术员5人,技术工人8名。区域农技站自建立以来,坚持以"三农"服务为宗旨,以技物配套服务为手段,以科技示范基地为阵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积极参与实施重大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区域农技站由于"三权"归县农技中心,保证了基层农技站国有资产不流失,管理不脱节,业务工作能正常顺利开展,充分弥补了因乡镇农技站管理体制不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多年的实践证明,区域农技站在新技术引进及产前、前中、产后服务中起到了中坚作用,农情监测、新技术示范、农民培训、田间指导等主要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大都由区域站完成,是符合我县实际的一种新的农技服务模式。

二、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区域农技站的基层网络优势

区域性农技站是县农技中心下设的基层派出机构,也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站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我们从加强管理入手,着重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实行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技物配套服务相结合的"一站两制"。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业务工作按照县农技中心的总体推广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域农技站,并将示范样板和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硬性指标任务下达各站,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也首先安排在区域站实施。技物配套服务按各区域站实际状况及地域优势,确定合理的经营任务和利润指标,同时将精神文明建设也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三是严格检查考核。县农技中心对各区域站和工作人员制定了翔实的考评考核办法,依照目标责任书,逐项量化考核打分,并将平时的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各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人事聘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实行工作人员聘用制,即由县中心招聘区域农技站负责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再由区域站负责人招聘各站工作人员。

区域性农技站作为县级技术推广机构与乡镇农技站联系的纽带,在完成县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对辖区乡镇农技站的技术推广工作起着指导作用,组织乡镇农技站,协调与乡镇的关系,并参与实施辖区乡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技宣传培训工作。近年来,全县"三田"建设、优质粮油、设施农业、平衡施肥、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等主要技术推广工作都以区域站为主导力量组织完成。

区域性农技站实行"一站两制"的运行机制,在目前财政困难,推广经费不能保证的情况下,通过技物配套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促进了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我县温水区域农技站在黄姜引进示范推广中,所需的技术培训、资料发放、示范推广等经费都来自经营服务创收,使黄姜生产成为温水地区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被誉为陇县黄姜生产第一镇,有过辉煌的一页。

三、区域性农技站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实行"一站两制",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相结合,使得各站注重追求经营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益性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二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力量薄弱。7个区域农技站共有农技人员22人,其中非专业技术人员8人,占总人数的36.4%。三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新技术成果引进、试验、示范难以深入开展。县财政只保人头工资,各区域站的水电费、办公费等正常开支费用通过技物配套服务只能勉强维持,工作人员的下乡补助、各种津贴等福利待遇更无从谈起。四是服务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测试仪器、交通工具及通信设施。五是技物配套服务上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效益比较差。

篇3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1、全力开展“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市农委2009年的工作部署和本单位的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三新”农业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已建“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8个,分别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示范基地、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特色白皮花生选育试验示范基地、优新抗病花生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西瓜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稻虾连作”生态模式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共计安排试验示范项目9个。所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做到有实施方案、有技术措施、有专人负责,并从品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高产保优栽培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提供全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真正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中心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投标承担实施“*区2009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全市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等大型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的到位率与普及率。利用《*日报》、《农技推广》、《农作物病虫情报》、《土肥简报》和专业杂志刊登、发表专项技术材料近百期,同时通过“*三农网”、地方广播电视台和农技110等媒体传播实用农业信息,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解疑释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3、高度重视,打好抗旱保苗攻关仗

针对今年春节前后麦油罕见旱情,市农技推广中心高度重视抗旱保苗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生产一线,实地调查各地抗旱保苗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春季田管具体技术方案,并通过发放技术资料、赠送田管技术光盘等形式现场指导抗旱保苗及田管工作,为抗旱保苗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午季植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皖东“百亿粮仓”,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行动,突出午季植保工作服务于粮食生产安全开展工作。在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实现了重大病虫预警监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午季重大病虫处置率达85%以上,即虫害处置率达到95%以上、病害处置率达到70%以上,化学除草比例达到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内,超额完成了预案目标任务。

5、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经各地农委和农技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为切实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积极调研、总结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示范站建设经验,指导基层完善其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召开了“基层农技体系管理座谈会”,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推广方式方法创新带来的成效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和经验,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总结,并出台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机制运行创新活动”实施办法》。

6、稳步推进农业环保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无公害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食品放心工程”和“*市农产品质量振兴计划”的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的步伐,目前已完成省全年申报任务;还积极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主动联系各生产企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材料汇总上报工作,布置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整治自查。此外,还组织实施了新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径流小区建设,做好小区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采送水样等工作,并认真开展*市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编写《秸秆禁烧政协提案》、《2009年*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7、推进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市农委效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结合中心实际,布置中心效能建设工作,根据《市农委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对照自身职能,分解制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认真理论学习的同时,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会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市总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等各项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

8、千方百计寻机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大了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力度,紧缩其它开支,制定《市农技推广中心招商引资具体实施办法》并下发文件,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力争农业项目在20*年的基础上又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编报各类农业科技项目9个。同时,加强了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完成每一项农业科技项目。

二、下半年工作初步打算

1、继续抓好“三情”监测,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秋季农业丰收。

2、继续加强“三新”农业示范基地(片)建设,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3、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4、积极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创新体制和机制,提高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粮食安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以“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灾后重建、大骨节病区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计划、民生工程、农业推广示范县建设等农业项目为支撑,以横向联合、纵向互动为突破口,组织州、县、乡三级农业科技人员和州农科所的力量,积极融入省2014年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助农耕行动中,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实行面对面培训指导,联动开展农耕生产科技大服务,为粮食稳定发展、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围绕2014年全州粮食总产稳定在17.3万吨、种植业为全州农民人均增收140元的总体目标,构建各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科研院所、专业协会、农民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广泛参与、联合互动的新机制,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00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7000人;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4万人次;巩固和完善第一批16个省、州级核心示范基地建设,新建34个州级核心示范基地;示范主导品种33.7万亩,较上年增加31.6%;推广主推新技术104.6万亩(推广的主导技术和主推品种在面积上有重复),较上年增加9.9%,确保2014年度全州农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行动内容

围绕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基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实施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行动。

(一)科技大培训。一是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对州局和各县专业检验检测技术人员进行植物检疫、病虫测报、种子质检、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药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检测技能培训;对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按照主导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进行知识更新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业务能力。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主体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机手、村级防疫员、植保员、沼气工以及创业农民、种养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培训力度,加强标准生产能力培训,带动广大农民按标准生产,走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三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紧扣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通过进村办班、田间学校、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民科技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二)科技大示范。以作物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主导品种、关键技术为纽带,在全州新建34个州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开展农作物品种、耕作栽培、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病虫害防治、产后处理与加工等标准技术集成配套大示范。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服务,促进传统农业向内涵提升型、科技驱动型的现代农业跨越,实现科技成果和产业发展的有机对接与良性互动,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效率,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科技大推广。围绕我州5大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以示范主导新品种、推广主推新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以县为单位实行“三结合”(行政推动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与省州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有机结合、与农科教通力协作有机结合)、“四统一”(工作统一部署、良种统一供应、技术统一培训、病虫统一防治),整合州、县、乡三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和州农科所的力量,层层组建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队伍,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的要求,进村入户开展技术自动与服务,大力提高科技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任务及分工

局属各单位和各县农业局依托州、县、乡三级农技推广机构和农科所的力量,围绕今年我州今年农业发展总体目标,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落实行动区域,实行分工协作,层层分解任务,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指标量化的目标责任体系。

(一)大培训。主要任务:按照州委、州政府2014年“民生工程”对农民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产业职业农民培训。培训“五业”(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产业、农民转移就业、农民创业)新型农民7000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4万人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200人。阳光工程培训要求统一在省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征订“阳光工程”培训教材和证书,做到参训人员人手一册(本)。依托项目: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责任单位:局科教科、农广校、各县阳光办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各事业站、州农科所、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二)大示范。主要任务:以州局专家组为技术骨干,以县乡农技人员为纽带,以科技示范户为依托,围绕州级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以标准化技术集成示范为重点,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动“五良”(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配套,发挥引导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我州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加快发展,促进全州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建立“四新”(新品种展示园、新技术示范园、新模式示范带和新机制示范点)成果转化基地3个,面积不少于1000亩。依托项目: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灾后重建、大骨节病区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计划等农业项目。责任单位:局农技站、经作站、种子站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其他事业站、州农科所、各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三)大推广。

1、优质粮油技术推广:主要任务:一是推广正红2号、正红311号、川单15号、阿单9号、阿丹10号等玉米优良品种10万亩,推广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面积18万亩,高蛋白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10万亩,玉米高产创建1万亩,玉米与其它作物轮、间套模式9.6万亩。二是推广马铃薯优良品种6.3万亩,推广脱毒薯推广栽培技术5万亩,垄作高产栽培技术12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地膜覆盖马铃薯1.2万亩,马铃薯与其它作物轮、间套模式8万亩。三是推广小麦优良品种2.3万亩,推广小麦预留行高产栽培技术2万亩,旱作小麦栽培技术3.2万亩,小麦与其它作物轮、间套模式2.1万亩。四是推广豆类优良品种2.9万亩,推广绿豌豆规范化高产栽培2万亩,大豆、杂豆自然免耕栽培技术0.4万亩,豆类作物与其它作物轮、间套模式2.1万亩。五是推广油菜优良4.1万亩,推广直播油菜规范化栽培2.6万亩,大田移栽新技术推广1.2万亩。依托项目:农业部、省农业厅相关的农业项目大骨节病区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计划、州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等农业项目。责任单位:局农技站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相关业务单位、有关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2、特色产业技术推广:主要任务:一是以具有早熟竞争优势和果蝇危害小的“红灯”甜樱桃、青脆李、猕猴桃(以海沃德为主)等为主导品种,推广果树集成栽培管理技术1200亩。二是以春莴笋、“良庆、春夏王”等为主的大白菜、甜椒(新甜杂一号等品种)、番茄(川研美国红、红满园等品种)为主的主导品种,推广无公害蔬菜集成栽培管理技术7000亩。依托项目:农业部、省农业厅相关的农业项目和灾后重建、大骨节病区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计划、州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等农业项目。责任单位:局经作站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相关业务单位、有关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主要任务:推广抗病虫良种、作物品种合理布局、轮作倒茬、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黄板诱杀害虫、糖酒醋液诱杀害虫、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农用抗生素、植物性农药)防治病虫等技术,重点推广甜樱桃果蝇绿色防控技术。强化科学用药技术,推广病虫绿色防控面积15万亩以上,病虫综合防治60万亩,农田灭鼠8万亩,农田杂草防除15万亩。依托项目:植保工程。(3)责任单位:局植保植检站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相关业务单位、有关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4、地力培肥技术推广:主要任务:推广测土配方8万亩。依托项目:测土配方施肥。责任单位:局土肥站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相关业务单位、有关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5、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技术推广:主要任务: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依托项目:农业部、省农业厅相关的农业项目。责任单位: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相关业务单位、有关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三大行动”取得实效,州局成立由龙刚局长为组长,王肃勤副局长、陈晓斌副局长、罗江龙副局长、余茂杰总农艺师为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州局围绕50个州级核心示范基地建设,抽调20名技术人员分别组建专家组,带动全州县、乡、村300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科技大服务。领导小组和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在州科教科,负责全州“三大行动”日常工作。各县也要比照州上成立相应机构,在科教站设立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畅通信息渠道,负责本区域、本单位“三大行动”日常管理。

(二)完善工作制度。今年是全国农技推广工作制度建设年,各县农业部门要把完善农技推广工作制度作为“三大行动”重要工作内容。一是创新项目安排方式。按照渠道不变、主题不变、管理不变“三不变”原则,围绕产业发展科技需求,统筹安排实施农业科技培训推广重大项目,建多元化服务组织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一并纳入项目实施单位范畴,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引导和支持多元化服务组织发展。二是专家和技术人员考评制度。按照技术人员带动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专家、技术指导员聘用制度,制定行动实施方案和入户指导方案,每个技术指导人员具体联系1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0户以上。建立科学评估机制,把群众测评、业务考评、社会评价作为评估依据,激发农技推广活力。三是行动下乡制度。把“三大行动”与农与日常推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转变作风和工作方式结合起来。州级和县级专家,全年下乡时间,综合部门不得少于90天,业务部门不得少于120天。建立“三大行动”档案,将下乡人员工作日志作为联系农户、考核评价、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四是督促检查制度。把“三大行动”作为全州农业督查工作重要内容,对行动迟缓、效果不好的地方将在全州通报。完善“三大行动”考核办法,强化“三大行动”考核,建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此项工作由局办公室、监察室牵头,人事科、法规科、计财科、科教科配合。

(三)统一行动步骤。三大行动各参与单位根据州农业局的总体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详细工作月历,用于指导三大行动的开展,具体分三个阶段:

准备启动阶段。2010年2月至3月,各责任单位、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科技服务技术方案,分作物、分层次组建专家指导组、遴选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州农业局于2014年3月18在汶川县举行全州三大行动启动仪式,各县也要以科技赶场、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等形式启动三大行动。

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3月至12月,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广泛开展培训、指导和推广示范,推进全州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服务方式的转变。今年各县都要打造1-2个“三大行动”亮点,把“三大行动”向纵深推进。

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2月,各责任单位对三大行动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州局三大行动领导小组检查验收,并进行绩效评价。

(四)落实行动经费。各县农业部门要把当年的项目集中投放在“三大行动”服务区域,配套安排落实相关业务经费支持“三大行动”开展。要积极争取本级财政安排配套工作经费,保证科技人员下乡开展科技服务的差旅费,为“三大行动”有效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篇5

1.1蓬安县农业发展基本概况

2012年以来,县内大量引入新农业技术,在生猪、水果、蚕桑等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实现了技术化、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打造了县内10个农业乡镇,建立了现代农业“一区五线”产业发展模式,并同步推出了新农村综合体,强有力的促进了地方农业及农村的快速发展。

1.2蓬安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思路

2018年11月专题评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明确了未来县内各大产业(特别是农业)发展的战略工作方案及相关思路,明确了未来县内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针。在专题评审中,专门结合过往县内针对农业工作结合性不紧密、特色不明显、政策落地不强等问题展开分析,明确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完善总体规划方案体系,确保全县各个产业均能够做到与乡村振兴战略齐头并进,实现下级与上级政策的有效对接。自2019年开始,蓬安县已经围绕农业方面在各个乡镇村建立了多个拥有良好基础条件的农业产业发展试点,同时积极与县内康养产业、生态旅游产业、保护开发产业等多产业形成深层次布局结合,再坚持融合发展理念,实现了对蓬安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方位统筹协调,切实增加了县内资金整合能力与资金支持能力,同时在大量招商引资情况下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蓬安县的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从整体上来看,要做到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统一规划与分布实施,认真结合县内农业实际发展情况做好相关规划设计内容,务必将各项工作落实,避免出现“光说不做”“流于表面”等问题。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中,县内也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基本原则,切实确保了战略工作效果。即在资源深挖、分类推进与自身优势发展的多重基础之上选择特色农业产业,切实推动强化区域农业产业协同发展,为农业技术推广建立有利空间条件。

2蓬安县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未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发展建议

在基本明确了自身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背景与基本工作方案思路后,专门围绕战略内容建立了未来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并希望在体系建设中完成以下3点工作内容。

2.1调整规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调整规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蓬安县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基本关键,督促地方农业快速发展进步,同时结合统一标准组建基层农技推广站,并配备相应齐全的办公环境与设施。另外,县内还专门建立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大厅,专门开展各项农业技能培训学习班,建设科学化检验室。在农技推广体系中,蓬安县还专门基于定岗定责机制、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及知识更新培训机制等实现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技术人员的有效规范,同时结合上述各项机制建立基层农业推广站将更多农技内容通过推广站宣传给广大县内农户,配合便民服务点,将大量农业科技示范户推荐给农户,共同在站内研讨学习提高农技水平,为县内农业生产水平优化创造可能性。

2.2创建优化多元投入体系

蓬安县严格贯彻落实了当地的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在农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大力宣扬各项文件精神内容,希望农业技术人员技能不断提升,知识不断更新,并为他们提供充裕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完备技术团队建设。从2019年开始,县内通过农技推广体系全面带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同时满足技术研发、引进、示范与推广4项内容。在融资渠道方面也不断筹资,目前已经争取到了来自于市、省以及国家的农技推广专项奖励资金。另一方面,县内也积极引导各个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积极参与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试图发展推出农业新技术、新产品与新工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转化[1]。

2.3强化农技推广风险防范体系

构建良好的农技推广及风险防范体系,为地方农户普及农技风控技术,提高农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断完善相应风险预警措施,争取实现对风险因素的有效量化,积极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在具体的农技推广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大对项目的立项、实施、监管与验收,结合系统评估项目中所涉及的多个风险因子制定相应风险评价防范实施规划,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防范机制与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为了进一步有效提高自身在农业技术研发与农技推广方面的风险防范能力,当地还专门建设了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以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并实时监控优化调整地方农业的生产信息内容与信息沟通内容,将农业信息网络咨询服务体系、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风险防范体系融为一体,构建蓬安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技术推广综合信息化大平台[2]。

篇6

作风整顿剖析材料

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们政府和自治区农业厅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工作部署,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本站制订的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效能建设的总体方案,在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及时转入查摆问题,剖析原因第二阶段工作,并于3月23日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进行再动员,再学习。

会议学习了总书记在参加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了自治区农业厅在厅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及部分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转变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第一阶段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站领导、干部职工代表交流了学习心得体会;站长、站转变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如平同志就转变作风,深入查摆问题,剖析原因作了全面布置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李站长指出,查摆问题要从学习、思想、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廉政自律等方面进行查摆,剖析原因要从灵魂深处,世界观改造方面剖析,不要过多强调客观原因。李站长强调: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一要把领会精神实质与理清工作思路相结合。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促进新增收等引进、示范、培训、宣传、推广农业新技术。二要把促进作风转变与提高推广效能相结合。要形成好的学习作风。要在全站上下形成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个人,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转变服务作风。围绕“三农”工作,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与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一起,理思路、谋发展、培产业、搞培训、做示范。要规范管理作风。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各种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转变作风规范化,人性化、制度化。同时在推广农技效能上要切实提高创新、沟通、示范、培训、指导、反馈、解惑7种能力。三要把着眼当前工作与实现持续又快又好发展相结合。要把转变作风,加强效能建设落实到当前农技推广的春播、春种、春收、春训、春游、春转工作中,体现在成效上,把又快又好完成各工作作为检验转变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成效。当前,要乘全国免耕马铃薯现场观摩会之东风,一股作气,突出抓好今年“三免”技术推广任务的落实和示范基地建设,确保今年推广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开好3月28—30日在桂林市召开的全区农技推广系统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促进科技助农增收工作会议;努力做好7月份在我区召开的国际研讨会的准备工作。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会议由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党支部副书记、站转变作风加强效能建设办公室主任廖恒登同志主持,与会职工还就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推进工作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篇7

洞口县2012年来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33个(项),培育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示范基地408户,辐射带动4220户农户,举办县级、乡级养殖业技术培训班51期,培训人员5878人次、技术咨询2285人次,技术指导员和专家入户服务8895次,解决疑难技术问题487个,发表农技推广学术论文35篇,为全县养殖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对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关健词:

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实施方案;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工作实效

1制定“洞口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养殖业)实施方案”

1.1成立了洞口县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2012年开始洞口县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并成立实施领导小组,由县畜牧水产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党组及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畜牧股股长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局办公室工作人员2人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开展。成立技术专家组,组长:总畜牧师,成员:局水产股股长,县农产品检测站站长,县兽医局副局长,县兽医局实验室主任,县兽医局高级兽医师1人。

1.2选聘40名技术指导员和6名技术专家在全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中选聘40名技术指导员,其中县级12名,分别是县局拥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股室(站)负责人;乡镇28名,分别是23个乡镇(管理区)动物防疫站站长和洞口、高沙、竹市、石江、黄桥5个大站分管技术推广的副站长,并在县、乡两级人民政府予以公示。

1.3培育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示范基地每年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4年培育4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4220户农户。每年建设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2个,4年建设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8个,其中水产养殖基地4个,养牛示范科技基地3个,养羊示范科技基地1个。

1.4养殖业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养殖业主推品种为:大约克、长白、杜洛克、黔邵花猪、湘南黄牛、波尔山羊、湘黄鸡、桃源鸡、中华鳖、泥鳅等新品种15个,主推技术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综合防治技术、湘南黄牛和杂交黄牛育肥技术、种草养牛羊技术、波尔山羊或南江黄羊新品种养殖技术、中华鳖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粪污治理以及沼气发电技术,大水面生态养殖技术、池塘高效增氧技术等18项。

2工作措施

2.1加大对基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县畜牧水产局加挂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二块牌子一套人马,在乡镇动物防疫站加挂乡镇畜牧水产技术服务站和乡镇畜禽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服务站,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县、乡2级在编人员224人,在岗224人,在岗率100%,在岗人员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3人,初级职称111人,合计177人,职称人员占在岗人员79.0%。

2.2完善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县局与每个技术指导员都签订了聘用合同和工作责任状;二是示范户和示范基地的遴选制度。400户科技示范户,其中养猪126户、养牛39户、养羊85户、养禽68户、养鱼82户,8个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建好洞口县基层农技人员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责任制度、多元推广制度五个制度并上墙公示。

2.3做好养殖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的进村入户指导工作技术指导员每月进村入户指导不少于3次,并把每次服务的内容记录在《技术指导员手册》上。技术指导员和专家提供技术咨询和上门技术服务,排忧解难,4年入户服务8895次,解决疑难技术问题487个。如2015年11月下旬洞口县畜牧水产局总畜牧师和兽医局副局长2位农技推广专家,深入到月溪乡养牛示范户肖和忠的养牛场,进行指导其防寒保暖,加强饲养管理生产时,诊断出牛场由于到吉林调运牛引起的急性牛瘤胃臌气病,采取套管针穿刺疗法和内服制酵剂疗法结合方法,对6头患病牛进行治疗,一星期全部康复,减少经济损失4万元以上。

2.4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工作一是选派98名县级专家和技术员参加农业部、省、市级农技推广技术培训班,选送8名示范基地法人到湖南农大参加省级科技示范基地技术培训。二是每年在县委党校组织了3次以上县级养殖业技术推广培训班,4年12期县级培训班,培训人员2488人次。主要讲授养殖业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由县级专家和特邀专家(省、市)进行了授课,并对养殖户提出的养殖难题逐项讲解、提问解答,获得满意效果。三是开展乡镇级农技技术培训班,在我县畜牧业主产区的洞口镇、高沙镇、石江镇等主要乡镇,邀请县级专家上课,共组织39期,培训农户3390人次。四是组织8期基地观摩培训班,培训人员418人次。

2.5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实行痕迹化管理如2015年共举办县、乡级养殖业技术培训班23期,培训2144人次,技术咨询1236人次。在中国农业推广网、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洞口县政府网等网络、媒体上发表养殖业技术推广报道220余篇,在国家、省级畜牧兽医、农技推广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开展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竞赛活动,建立网络书屋账号318个,全年全县共点击1857508余次,下载科技图书和养殖技术资料26390份。对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积分单位前四名和个人积分前10名,分别奖励800元和600元。整理装订了实施方案、技术培训教材、网上报道、技术论文、工作总结等7大本资料。

3存在问题

3.1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实际上洞口县县、乡两级没有机构和编制洞口县没有专门的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和编制的,特别是水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全县只有县畜牧水产局水产股2个水产技术员编制。而全县有水产养殖面积62500亩,19880户养鱼农户,全县每年组织3-4次渔政检查(主要查麻鱼机),都要从局、站抽调非专业人员(没有渔政检查执法证)参加,名不正言不顺。2015年乡镇级防疫站编制166名,其中检疫员28名,防疫员138名,防疫检疫任务繁重,兼管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有困难。

3.2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任重道远2015年1-2月的调查表明:洞口县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有4958人,其中畜禽养殖工2280人,水产养殖工652人,渔业船员128人,畜禽繁殖工150人,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员320人,村级防疫员600人,乡村兽医350人,兽药经销员110人,饲料经营员160人[4]。

4建议

4.1切实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制编洞口县只有224名畜牧水产技术人员,78万农业人口,比为1:3482,其中2名水产技术员,比为1:390000。建议县政府解决乡镇畜牧水产技术人员编制31名,其中洞口、高沙、竹市、黄桥等8个大乡镇水产技术员编制8名。

4.2加强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潜在新型职业农民四种职业农民。建议作为县局和乡镇站2级今后基层农技推广一项重要工作。

4.3加大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资金投入洞口县是养殖大县,养殖规模户多,养殖技术需求量大,每年30万元的补助项目存在着推广面窄、推广经费不足等问题。建议农业部加大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资金投入,省、市、县财政配备配套资金,建议四级比例为:1:1:0.5:0.5。如农业部支持30万,配套后就有90万资金。

参考文献

[1]唐发铁.对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的探讨[J].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2015,(10):60-62.

[2]龚国斌,刘应高,伍光文.新化县畜牧水产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CD].基层农技推广,2015,(11):12-14.

[3]曹德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80-383.

篇8

为了到一些边远的村社调查了解农业生产真实情况,把科技措施推广落实到农户田间,他主要以马车、拖拉机作为交通工具,每天步行几十里,经常吃住在农户家中,和村社干部挤在一张床上,在生产一线做试验、办样板、搞培训、指导科技推广和科技救灾减灾。

为创新农业生产技术、普及农业科技、提高粮食单产、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山区群众温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先后主持昭通微地膜覆盖玉米栽培、马铃薯脱毒良种及配套综合技术、水稻肥床旱育浅插稀植、优良桑蚕综合技术、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等重大项目。还参与组织全市粮食综示区、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示范推广良种、玉米育苗单株定向密植移栽、玉米地膜覆盖、旱粮规格化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增产技术。

2008年以来承担举办部、省、市粮食高产样板36.805万亩,经省、市县(区)高产创建领导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组验收,亩增粮食115.49公斤一274.57公斤,并因此获得农业部“丰收奖”。

为了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昭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他经常深入到昭通绿健果蔬商贸有限公司、鲁丰种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专业大户、合作社、企业基地、园区、车间开展调研指导,帮助找问题、理思路、定规划、做方案,解决技术难题,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昭通是一个多灾地区。成忠龙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的抗灾夺丰收理念,坚持一手抓科技推广,一手抓防灾救灾。他还编写了《昭通农业生产(种植业)主要自然灾害防灾抗灾救灾减灾技术》印发到县、乡、村。

在昭通近几年发生的几次地震、特大干旱、风洪雹及冰冻雪灾中,他都及时奔赴重灾区,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查看灾情,帮助制定生产自救方案,帮助群众搞好种子、肥料、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和水源调节,努力把灾区群众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他几乎没有节假日,经常加班熬夜,把所学理论知识与昭通实际相结合,先后撰写《昭通水稻肥床旱育浅插稀植技术操作规程》、《昭通168个新农村示范点产业发展规划》、《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粮食示范园建设规划》等上百万字调研报告。

其中《把握市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昭通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获管理观察杂志社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制的《昭通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获省总工会等五部门“云南省首届职工先进操作法奖”。

成忠龙不仅要求自己刻苦钻研,而且非常注重单位人才和基层农技人员的培养。为此,他亲自编制了《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改革发展方案》、《昭通市农业科学院工作激励鼓励办法》等管理办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篇9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通知》(浙政办发〔2008〕18号)要求,现就我市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主线,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紧紧围绕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目标,充分发挥光温水资源、科技研发与推广、生产经营机制等方面优势,以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和主产区为重点,按照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综合配套的要求,集约项目,集成技术,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通过示范带动,推进粮食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目标任务

在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全市重点建设1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区、10个示范乡镇、50个示范方和1000户示范户。凡是水稻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都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市、县区和乡镇都要建立优质高产示范方;水稻面积100亩以上的村,要选择2户以上种粮技术较好的农户作为高产示范户,指导其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通过示范户的“传、帮、带”,扩大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几年的努力,到2010年,力争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区水稻单产比创建前三年(2005—2007年,下同)平均单产增长5%以上,示范乡镇水稻单产比前三年平均单产增长8%以上;全市单季晚稻平均亩产超550公斤。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充分利用标准农田及粮食生产能力调查成果,研究制定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方案,特别是对新建标准农田,要采取工程和农艺相结合措施进行培肥改良,确保在五年内达到一等田的地力标准。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成机耕作业道、水利排灌、农用电网等基础配套齐全,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治涝标准10年一遇,抗旱能力70天以上,地下水位控制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深度,农业机械作业方便的标准农田。

(二)加大良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各地要根据省定主导品种目录,结合当地实际,科学选定主导品种,并将推广主导品种与水稻良种补贴、水稻优质高产万村示范活动等相挂钩,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主导品种推广应用。到2010年,力争主导品种播种面积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0%以上。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集成、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粮食标准化生产。水稻重点推广直播(免耕直播)、强化栽培、单季晚稻“五改”、稻鸭共育、测土配方施肥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

(三)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认真落实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政策,进一步优化农机存量结构,引导农民应用农机作业。大力支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其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按照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要求,以机械插秧技术为重点,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技术。到2010年,力争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70%以上。

(四)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提高种粮效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大力扶持发展种粮大户,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力争今年全市水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50万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土地使用权流出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大力扶持发展粮食生产(植保)合作社等服务组织,鼓励其为农户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或作业环节服务,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鼓励种粮大户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售等服务,鼓励粮食加工经营企业、产销服务组织与种粮大户建立产销关系,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提高粮食生产专业化、产业化水平。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粮食高产创建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行分级负责,以县区、乡镇为主。市政府建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各级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和措施,确定示范区,全面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制度,落实政策措施,村级要落实好高产示范户。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成效将作为评选粮食先进县区、乡镇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管理和指导。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行项目责任制。要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中心、专家组和农技人员的作用,整合科技推广力量。要结合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的全面实施,由乡镇责任农技员分片包干负责,进村入户到田,切实搞好技术指导服务。要加强对农技人员、种粮大户、高产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粮食高产技术。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实防止出现产量虚报等行为。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篇10

1.浅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

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传播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加之由于近年来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原本效果不错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是科技传播渠道建设障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加之用户入网费用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也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加上普遍无偿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现象,使得成果拥有人(包括成果转化开发单位和各级推广组织)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严重者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从而形成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使得新科技无法得到推广。加强农业推广工作是科技转化的前提。

2.创新科技转化的对策

对于怎样提高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的扶持及建设,以弥补了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不足,填补农业科技推广的一段真空地带。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在建立扶持政策的同时还要为涉农企业等中介组织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融技术、产品、服务于一体的中介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技术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利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结合国情,注重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采用多种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并要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和民间、国内和国外等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融资力度,促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在线推广。在信息传播中建立并实施信息的准确、规范,实现标准化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避免无效和错误信息的出现。导致农业生产者对信息产生不信任而使科技成果的应用受阻。

3.有利于科技转化的因素

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传统地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必将为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新的契机,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强大的需求之风。而在近期举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也作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以依托科技中介这一“红娘”,为科研成果与“三农”牵线搭桥的决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红娘”队伍,初步形成开放功能完备和高效运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满足各类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求。解决中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体市场尚不成熟,农业科技中介机构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封闭使技术信息流动不畅、科技成果缺乏实用性、小农生产形式与科技成果推广相矛盾、中介机构的能力和认识不适应市场需求、资金不足等。科技中介的大规范建立也将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