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技推广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基础、应用研究和推广应用缺一不可,农技推广扮演的角色是将各种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等方式向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和扩散。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作为直接面向农村和农民的国家事业单位,也是深化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之一。一方面农民非常需要农业科技,有些农民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常规技术也没有掌握,同一地块各户之间单产相差很大,有的甚至相差50%;另一方面农技推广人员又苦于找不到更有效的推广形式,加之没有好的激励机制,致使有些技术人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石岭镇农业站在四平市是标杆农业站,连续10余年被评为省先进单位,但是受体制等大环境影响,农技人员发挥作用有限,与农民的需求相差较远。近些年来,由于站内同志比较团结,加之原来的基础比较好,在外地其他农业站纷纷解散、承包,技术人员陆续改行、下海等不利的环境下,每年都能推广普及一些新技术。
1 适度经营,确保单位生存和人员稳定
四平市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目前只能保证在编技术人员的工资,其他如办公费、差旅费、培训经费、活动经费等都没有,能坚持上班的技术人员大部分都只是围绕着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有的甚至被安排到其他岗位。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推广站围绕推广项目,在“立足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的原则下,适度开展一些农资经营,所得利润可解决单位经费不足和技术人员补助缺乏的问题,以确保单位生存和人员稳定[1]。
2 争取基地,提供试验示范和实践场所
任何新技术的推广都必须遵循“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原则,试验、示范的风险不能让农户来承担,应该在试验、示范基地内进行,技术人员也要在此演示和实践。但目前乡镇农业站普遍都没有基地,有条件的推广站,也只能是租用农户土地和农机具开展小部分试验示范。因此,争取一块较为长久或相对稳定的基地极为迫切。
3 狠抓示范,按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进行引导
对于一些已经试验成功的新技术、新品种,要分不同条件的村屯和不同土质的地块进行多点示范。目前石岭镇推广站参加的项目已解决该问题,该中心技术人员每人指导了10户科技示范户,大部分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将继续抓实、抓好[2]。
4 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宣传
对于一些已经试验示范成功的新技术、新品种,一些传统技术、好的经验和做法,要依靠现有的条件,主动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使更多的农民尽快掌握和运用。近年来,除了利用会议、座谈、集市、入户、到田等形式进行宣传外,更主要的是利用经营的机会进行宣传、引导、培训,这种“寓宣传培训于经营服务之中”的形式,更直接、更及时、更有效[3]。
5 培训骨干,让科技骨干首先了解和掌握新技术
石岭镇面积较大,受场所等诸多方面限制,上万户农民想普遍培训但一次无法做到,每次培训都只能是培训科技骨干或示范户,再由他们去传帮、带动其他农户。集中培训骨干时又可以请有关专家来授课,可以大幅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科技培训是农技推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新技术都是因为培训不到位给农民造成了损失,或者是没能推广而夭折。要提高培训效率和培训质量,亟待解决的就是改善培训场所和培训设备。农业站应该有相对宽敞的培训专用课堂,添加必要的培训设备,如电教设备、图书、桌椅等,各村要有专门的培训室和相应设备[4]。
6 全面推广,加速新技术推广和普及进程
农技推广的最后环节是推广普及。以上几个环节做好后,一项新技术便会自然推开。但农业生产是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加上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往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农技推广站所跟踪指导要到位,不仅技术人员要深入到农户、到田间,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骨干和示范户的作用,加大指导覆盖面。目前在指导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费用问题。农民居住分散,技术人员下乡走村串户路途远,应该给予解决他们的下乡费用和交通工具,这样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激励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对科技示范户的激励机制,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助补贴,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指导和带动其他农户。
7 参考文献
[1] 申红芳,徐青,曾欣龙,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影响——来自浙江仙居基层农技人员的案例分析[J].中国稻米,2012, 18(6):27-31.
[2] 乔方彬,张林秀,胡瑞法.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推广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9(3):12-15.
[3] 胡瑞法,孙顶强,董晓霞.农技推广人员的下乡推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29-35.
篇2
沟通的主要参与者,就是沟通人与受众双方,两者缺一不可,是平等的关系。在沟通过程中,缺少了沟通者,沟通无法进行,而如果受众不在也无法将沟通有效的进行下去。也就是说,农技推广人员在对农民进行沟通时,是以沟通者的身份进行推广的,而农民就是受众了。两者互相提供的信息的数量和作用不能等量;其次,农技推广人员是根据农民的具体条件、具体需要决定沟通的方法和内容,而不是农民根据推广人员的需要来决定内容和方式;再次,沟通者双方是相互影响的,作为沟通者的推广人员在进行沟通时,会影响作为受众的农民的技能、思维以及行为方式。而在进行沟通时,作为受众的农民也会对推广人员产生影响。影响的方面主要是使推广人员对自身的沟通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
2农技推广沟通和技巧
要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掌握沟通的技巧很关键。
2.1农技推广人员,要给农民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农技推广人员要给农民树立一个好印象,那就需要你去掌握推广区域农民语言,以朴实、诚恳、勤奋、大方的形象展现在农民面前,作农民的知心朋友,互相尊重,使其有“认同”感。
2.2要让农民对你的推广感兴趣
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每推广一项技术,每说一句话,都要站在农民的角度上看问题,要了解农民的需求、爱好和兴趣,从中找到沟通的切入点,这是推广成功的关键。推广人员推广的内容无论是新的栽培管理技术,还是高产优质品种,或是新的营销理念,一旦引起农民的兴趣,推广活动的展开将变得非常容易。如何激起农民的兴趣,关系到推广工作的效果,这就需要推广人员注意推广沟通方式。因此,推广既要讲解内容,又要亲自示范,让农民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同时具有新颖性,所有推广的内容要与农民切身的利益相关,这样农民就会产生兴趣,推广沟通就抓住了关键。
2.3要掌握农民的适应能力和迷信心理
由于推广的各项农业新技术的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农民文化程度一般相应较低,甚至有的是文盲。因此,推广者要了解当地农民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做到入乡随俗,才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推广中,要对推广项目、推广技术的内容进行实地的考察与分析,充分考虑到农民自身的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在保证农民的理解与操作能力的同时,将项目简单化、层次化,甚至是傻瓜化,这样既能保证项目的实现,也能将农民的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而对于那些困难较大、风险较大并且不容易坚持的情况产生,需要对农民进行有效的鼓励与互动,谨防农民出现失望、厌烦心理后,对项目失去信心,进而无法做到对项目的坚持。因此,就要利用积极的互动关系,防止消极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也就是双方的沟通关系,即“双向沟通”。所以,沟通中要有耐性、忍性,双方齐心协力,才能把推广项目搞好。
3沟通贯穿于农技推广的全过程
农业推广过程中的沟通具有4个基本要素:一是沟通主体,即信息传送者和接受者;二是沟通客体,也就是沟通的主要信息内容;三是沟通渠道,也就是传送和接受信息的通道;四是沟通媒介,即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由上述要素构成以下沟通模式: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就是农业推广过程中的沟通主体,因为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对农民进行技术和项目的推广和应用,这一角色定位就决定了农业推广工作人员在沟通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是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的中心,也是沟通的组织者;沟通客体就是推广的农业技术。农民需要通过工作人员的推广和沟通,学习和应用新型的农业技术与知识,并将应用的结果与问题反馈给推广工作人员。现代媒介如利用广播、电视、录像、报纸、语言传播是沟通的主要手段。农民作为沟通的主体有时也会进行主动的沟通,成为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沟通的起点,即首先向农业推广员提出自己的需求,这也就是推广员和农民互为信息传送者和接受者,自然形成双向沟通,由此沟通不断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成果的应用。
4重视沟通是搞好农技推广的客观要求
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的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水平也由从前的粗放型农业转向现代农业,这种农业的生产技术与水平的发展方向,也将农业推广的内涵进行了扩大。依靠传统农业推广观念和方法,要开展好当今农业技术技术推广工作是行不通的。要搞好现代农业推广必须重视沟通。农业技术推广已从过去的行政干预型转变为综合服务型,农业推广服务方式走向多样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段出现缺档。因此,要为农民进行有效的新型农业技术和农业项目的推广,就要对农业推广的服务领域进行一定的拓展,在进行拓展过程中,主要将拓展的内容分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当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的专业化,并对农村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这些都需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对自身的沟通能力进行提高,全面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沟通和推广中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地区稍显落后,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保守且贫困地区的农民,需要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积极的与其进行沟通,提升其思想水平以及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并且通过这种沟通成果,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的农村经济,增强其对新型农村农业的需要。
5结论
篇3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对于农业机械化来说,其主要的概念就是以科学技术手段为基础,对传统的农业机械装备进行创新,通过装备的创新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对原有的农业生产经营的现状进行优化,对劳动生产的能力进行提升,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进行保证,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在21世纪的今天,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一种实践工作,更是一种意识,其能够帮助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提升意识,创新劳动手段,以创新式的田间机械操作替代传统的陈旧操作,想要达成这一点,就必须要对设备的产业化、精细化特点进行诠释,保证其功能的强大,并向着智能化的趋势进行发展。另外,还需要对传统的农业方式进行转变,进而达到农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2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2.1可以改善传统农业领域的设施装备条件
对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而言,其较为重要在现代农业中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其具体的作用来看,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改善传统农业领域的设施装备条件。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式的设施装备支持,之所以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较为落后,主要就是因为其设施装备条件水平较低,而如果能够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就可以解决原有的问题,构建农业新型社会服务体系,强化对各类农村产业进行加工的能力。在如今的新时代,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必然,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对现代农业设施装备能力进行强化。以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为核心,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向着可持续化发展的方向迈进,更可以为农业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能够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促进。具体地说,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核心,我国想要继续巩固农业大国的地位,并向着农业强国的方向迈进,就应该保证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的具体技术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充分地发挥农业机械及创新式技术的作用,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为农业生产的过程保驾护航。
2.3可以对生产率进行强化
对生产率进行强化十分必要,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就是因为我国农业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农业人口较多还是耕地面积有限的问题,都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如果不能够持续强化生产率,就可能会降低我国农业发展的速度。所以,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过程就是让广大农户接受高效率生产方式的过程,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推广,可以提升生产率,对广大农民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此需要注意一点,对农业新技术的使用应以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为基础,这也印证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2.4可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农业的产业化水平需要进行提升,如果不能够提升产业化水平,那么不仅仅农民个人的收入无法得到提升,国家的农业整体水平也会受到影响,进而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现代农业来说,其对产业化发展的实现可以对我国农业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转化,使其成为农村地区的经济优势,如果确实能够在现实情况中达成转化效果,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农业技术,提升农民个人的经济收入水平。而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则可以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作用。对于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来说,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长此以往,农业技术就很难对实际的生产力进行转化,所以,应对农业机械技术进行推广。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促使了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核心也在于对农业机械技术进行应用。总而言之,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扩大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质量、品牌优势,有助于达成多赢的局面。
2.5可促进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对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进行促进。毫无疑问,对于农业机械产业来说,其会涉及很多的内容,无论是农机的具体生产还是相关的研发,抑或是配套设施,都需要完全地包括在其中。换句话说,对于农机产业而言,其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农机技术以及农业机械进行推广,可以促进农机的流通,并加大生产量,完善配套设施,针对这一情况,只有在合理的情况下对农机产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结合,才可以于实际情况中扩大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
2.6改善落后的农业结构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对较为落后的农业结构进行改善。具体地说,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促进农村的机械化建设水平,农村的机械化建设则可以对传统农民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变,同时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进而强化整体农村的劳动效率,拉近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与生产水平。在如今的新时代,现代农业的发展涉及2个不同的路径,想要对其进行实现,首先需要降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其次是以工业力量为基础,对农业领域进行完善。另外,从现状来看,我国农村还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就可以对农民的实际收入进行提升,并实现农业机械化,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农业生产带来的效益,间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7提升农村的发达程度
最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对农村的发达程度进行提升。众所周知,对于农村来说,其只有具备较为发达的生产力,才可以实现乡村文明建设。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对传统农村的劳动环境进行改善,并持续地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另外,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还可以让农业保证可持续发展,进而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总而言之,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提升农村的发达程度,这一点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篇4
1.1农民普遍素质偏低
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对覃塘镇农民调查发现,该镇农民受教育低,大多数都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且老年化的现象日趋显现,这种现状导致农民在思想上不愿意接受现代化农业的经营模式和农业科学新技术,只满足传统的耕作方式。另外,农民由于缺乏基础的农业知识,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乱用药,乱施肥的现象严重,这样既增加了成本,又降低了回报率,同时还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农药残留超标。
1.2农技推广队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
目前,我国农技基层推广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推广知识只停留在过去,对现阶段的推广技术掌握不够,无法满足现代化推广的要求,这导致了推广效果逐渐降低。根据调查,覃塘镇农技推广人员90%以上是中专生或高中生,知识结构老化,对一些新兴作物栽培技术、新农机的使用和维护技术还不够了解,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这严重制约了推广的步伐。
1.3农业推广经费不足
科技推广服务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各级政府用于在科技推广服务和农业科学研究的费用较少,使推广人员的工资得不到保证,影响了推广人的积极性,由于经费比较少,所以难以开展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推广设施也比较落后,有的也是形同虚设。此外,农业技术推广应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基础的硬件设施,如电脑、电话,但目前很多基层农业推广部门都没有固定场所,有些大楼被长期租赁,这导致农业推广技术人员不能够正常开展工作,使得新技术很难进行推广。
2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2.1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培训力度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及报纸等方式,传播一些基础的农业知识,同时要定期开展技术类的培训工作,组织培训班,技术讲座等,也可以邀请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到现场面对面的给农民进行指导和讲解。加强农民基础教育,目前,农村基础教育普遍落后,这是导致农民素质低下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民基础教育工作,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2.2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建立专项资金账户,把每年培训农民的经费落实到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各项农业推广项目、引种及示范工作的进行,同时要做好财政补贴政策的指导、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鼓励外资、民营、个体资金投入到农业,促进农业专业化,农机化,标准农业化。3.3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三农”服务的主体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他们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推广效果的好坏,因此,要采用会议培训、视频、考试及进修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以更新他们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为现代化农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2.4采用农民比较容易接受的推广方式
受农民自身素质问题,高深的技术理论会造成农民兴趣的下降,因此在实际推广中要采用简单的推广方法。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区,带动和辐射周边乡镇。建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农民加入。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他们的试验示范,让农民亲身感触到运用农业科技所带来的实际效应,真正提高农民对科技成果的兴趣度。
2.5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监督体系
根据调查,贵港市目前的农业监督体系存在问题,因此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监测网络”,保证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情况,结构变化情况、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开展经营服务情况及公益性职能发挥情况等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服务质量。
2.6建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
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作用;对策;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处于中国内陆,远离海洋,属温带半干旱区,但南北气候悬殊较大,是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同时高原与山地交错,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且差异性大。这都为农机在该地区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复杂的地形和多变而且差异大的气候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不利的同时也为宁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宁夏人民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在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不断引进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已经形成了优质大米、牛羊肉、脱水蔬菜、枸杞、马铃薯和水产品等具有特定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产业[1]。
1农业机械推广的作用
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应用,为宁夏的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对加快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已经成为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可见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离不开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先进农业机械主要是指适用于我国的农业耕作条件,能够改善某一地区或某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机械装备。先进的农业机械的使用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新的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大地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也能为广大的农民朋友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2]。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也是我国当前阶段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的不断推广利用,有利于很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
2推广对策
2.1重视农业机械的作用
重视农业机械的作用:一是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各级政府不仅要积极地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和加强对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力度,同时要发挥好项目带动和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二是发挥市场配置作用。要改变过去只懂服务不懂经营的思想观念,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使开发新产品与经营联成一体,走进市场、利用市场充分发挥使用先进农业机械的优势[3]。
宁夏的设施农业虽然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已经达到6.67万hm2以上,但仍然缺少必要的农业机械,从种植到收获繁重的劳动只能靠人力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规模发展。为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提出并坚持了“哪里有大规模农业生产,现代农业机械就装备到哪里”的原则。例如自治区推广站在政府的带领下,对来自山东、重庆等省市的19个厂家的18种微耕机和5种卷帘机进行了对比选型试验。这次引进的微耕机配有旋耕、犁耕、除草、开沟、播种等成套机具,功效是人力的7~8倍。而卷帘机更是高效、省时省力,在一栋长逾120 m、宽7 m的温棚前,技术人员只要轻点按钮,不到5 min就将80多张草帘拉起。目前,全区已推广微耕机2 000余台,卷帘机700多台,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深受农民欢迎。
2.2培养农业机械专业人才
农机人员的文化程度、素质高低与农业机械的有效使用密不可分。现阶段加强农机人员教育和素质培养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4]:一是加强对农民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教育。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县以下农业初等职业技术学校、市地级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二是加强农机科技人才的培养。这要根据农机化的特点和农业的生产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现代知识、懂得经营,使农业增长方式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农民素质的提高,不仅能提高他们对现代化农机具和设备的使用与维修技能,另外也有利于农机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和经贸人才的培养和选择,这对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利用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宁夏中宁县的枸杞有3.3万hm2的种植面积,但每当枸杞采摘季节,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仍面临着大量的枸杞因不能及时采摘而烂掉、坏掉,这已经成为影响当地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看到这种情况后当地政府积极和宁夏大学合作,在有关部门的带领下研发了枸杞采摘机和枸杞烘干机,使当地枸杞获得了长足发展,并逐步成了当地农民致富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
2.3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双向互动,农机化服务体系是衔接农业机械和农户的桥梁,是农业机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要途径,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投入力度。动员宁夏全社会的力量发展农业机械化,使过去由国家和集体投入为主,变为国家、集体、个人和社会共同投入的新机制。二是开展市县级农机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农机管理服务重点站建设升级竞赛
(下转第257页)
(上接第253页)
活动,推广农机科技示范园的成功经验。三是强化农机技术与质量监督,维护用户权益。如在全区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让农民学习知识,变管理监督为自觉提高,同时科技工作者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给予指导。
3结语
农业机械的发展要不断地利用现在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新型科技,综合考虑环境友好化的发展方向,开发出新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且农业机械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的推广,积极地推广农业机械不仅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等因素,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制造农业机械时,要考虑让农民朋友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才是农业机械推广的真正核心。相信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和更多更有效的机械的发明,宁夏农业无配套机械的历史将从此改写。
4参考文献
[1] 万平.宁夏农机推广的用武之地[J].农机科技推广,2004(1):26.
[2] 张吉海,张山起,马继民,等.农业新技术革命及其作用概述[J].河北农业科学,2009(3):120-122.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推广;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48
农业机械推广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其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当前农村生活水平,还能够使我国农业迈向机械化进程,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推广意义重大[1]。但如何有效开展农业机械推广,仍是亟待解决的农业科技问题。通过以下几点对农业机械推广起到的作用和推广对策进行探讨。
1 农业机械推广对农业产生的作用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机械化与技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因此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是不断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与技术化水平的主要手段。积极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引进先进农业器械和技术,并全面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促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快速提升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技术水平[2]。
加快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化与机械化水平决定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因此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增强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从而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加强推广农业机械,还能够使我国各地区经济贫富差距日渐缩小,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
全面提升农业经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能够不断提升战胜自然、改造自然条件的能力,改善我国农村生产条件,促使我国农业技术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节约农民生产成本、减少劳作时间,还能够极大地减少农村劳动力,使农民可从事其他行业获得更多经济收入,从而能够促使我国农业与其他产业共同发展[3]。加强农业机械推广,还能够使我国农业结构得到合理化改善,使我国农作物优化生产,进而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
2 农业机械推广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是影响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积极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政府应与社会加强联系与合作,从而不断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是连接农户与农业机械的重要桥梁,也是促使农业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应扩大资金投入途径,积极寻求政府的扶持与投入,加强与社会各界行业的商业合作,引进大量投资资金,从而使全员加入到农业服务体系发展中,促进其快速发展。应升级农业机械推广站和服务站的建设,可通过农业机械科技示范园等手段,开展升级竞赛。另外,还应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质量监督,逐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积极维护农民群利益和权益,从而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进度。还应对农业机械购买补贴过程中各环节进行严格监控,以避免发生事件,确保补贴费用确实落实到农民群众手中,从而获得农民群众的信任,使农业机械化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
2.2 加强农业机械相关技术人员专业技能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以及其他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导致农村农业机械操作技术水平较低,因此需要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农业机械操作水平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当前我国对农业机械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农业机械人员机械操作培训,即加强农村农业机械操作基础教育,实施农业机械化教育管理制度,或是建立农业机械初等、中等职业学校,以从根源上提升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育,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及农业机械化特点,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提升科技人员的农业机械化相关技能与水平,增强其农业机械化经营理念,促使科技人员与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有效结合,从而使其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2.3 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作用的重视
只有对农业机械推广的作用提起高度重视,才可使农业机械推广得到具体落实。应积极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加强农业机械投入以及农民群众购置农业机械补贴资金的力度;还应加强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补贴资金的运用。还应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摒弃陈旧观念与思想,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使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还应不断研发新产品,并逐渐推向市场,从而使农业机械先进技术得到有效发挥。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地形较为复杂,部分农机设备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在必不可少的农业机械方面仍比较缺乏。为使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应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3 结 语
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作用的重视,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能够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脚步,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因此,政府应积极推广农业机械,使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向国际化转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作业;农艺;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193-01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已大幅提高,除一些山区农村以及少部分落后地区外,农业机械化已在全国大部分农村普及。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在彻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之后,农民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农业生产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进一步要求加大农业投入和继续实施新的农业技术措施外,对农业机械化的耕作模式和作业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以机械作业代替人畜作业,更要把机械化作业和农艺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效能,最大限度的通过农业机械化实施农业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和粮食产量。结合安徽省及明光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成功实践,笔者认为农业机械化作业与农艺结合的形式应在以下方面进行。
1利用机械化进行秸秆还田,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化学肥料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目前,农村及农场大部分土地的有机质含量都在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大量施用化肥的同时,没有适量施用一些有机肥;其次年年焚烧粮食秸秆,造成土地有机质流失。因此,在很少有农家肥施用的今天,利用机械化作业进行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地有机质含量的最好办法。具体措施是:在收割机上加装秸秆粉碎装置,收获粮食的同时,把秸秆充分切割粉碎,收割后用机耕犁深翻掩埋(大豆等秸秆较少的作物收割后,也可用旋耕耙旋翻),连续实施几年即可有效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实行秸秆还田作业,要求机械动力大,农机具配套。目前安徽省只有农垦系统的国有农场普遍实行,大部分农村使用的还都是中小型农机具,没有能力进行秸秆还田机械作业,这也是国有农场的粮食生产水平明显高于农村的部分原因。因此,农村也应不断向中大型农业机械化方向发展,才能不断适应农业生产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的需要。
2结合农艺要求,适时进行深耕深松
农艺要求土地深耕细作,土壤疏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旋耕机的普遍使用,致使四铧犁、五铧犁等中大型耕翻农机具大部分闲置或报废(包括安徽省国有农场)。旋耕机的年年使用,使得土地的耕作层越来越浅,土壤板结,造成农作物根系较浅,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较差,防病抗病能力减弱。但过去年年进行深耕,往往造成农作物抓苗难等问题。为了适应农艺的要求,通过农业技术理论指导及多年实践证明,适时对土地进行深耕深松,能避免土壤板结,提高农作物防病抗病及抗旱耐涝能力。深耕深松时期一般在每年的秋收后秋种前进行,当秋收一结束,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适时进行深耕深松。深耕深松后,要立即进行整墒保墒。否则,跑墒后再来整墒,会造成犁伐板结成块,如果没有雨水或不进行浇灌,将影响秋种。具体方法是:用大马力拖拉机(73.5KW以上)配套五铧犁或全方位深松犁进行土壤深耕或深松后(深耕深度一般为28~35cm,深松深度一般为35~50cm),再用旋耕机等农机具及时进行整墒保墒,待到适播期再进行播种。深耕深松的间隔时间要根据土壤状况,一般3年进行1次,其余2年进行旋耕比较适宜。年年深耕深松,费用较大,也没有必要。深耕深松的目的都是加深土地耕作层,改善土壤状况。但两者相比,深松的效果比深耕更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采用深松。
3机械中耕除草,提高田管质量
中耕除草,是农作物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大豆等夏季作物,因为生长期气温高,雨水多,杂草生长旺盛,除草工作费时费力。如果是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锄子锄草,效果较好。而大面积种植的国有农场以及部分农村种田大户,除草工作就难以用锄头解决。
近年来,为解决大面积农作物的除草问题,各种农作物的除草剂得到了广泛应用,省时省力,工效明显。其缺陷是,喷洒除草剂虽然能够清除或控制杂草生长,但不能起到中耕作用,也就是不能疏松土壤,解决土壤板结问题。使用中耕机械进行中耕作业,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使用机械播种或人工进行条播的地块,把中耕机锄齿间距调整到与机播或条播的行距基本一致,在初苗期使用中型或小型拖拉机带动中耕机进行中耕作业,既能极大的提高工效,又能起到中耕除草的双重作用;同时既解决了除草问题,又得到了疏松土壤的效果。如果再结合喷洒除草剂,机械中耕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当然,机械中耕作业受到条件的限制,例如水稻田块、人工撒播的田块以及作物苗情较高的田块等不能进行机械中耕作业。最适宜的就是实行机械化播种的大面积田块的旱季作物。因此,最适宜推广的地区就是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包括安徽省淮北地区在内的北方平原地区。
4机械化喷洒农药,有效防治病虫害
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管理的基本环节,也是农艺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为了防治病虫害,喷洒农药使
篇8
1 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1.1 农机技术的有效使用离不开良好的推广
随着科技水平快速提升,使得我国国内科研部门中不断有全新的科研成果涌出,在农机技术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和发展。正是由于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才使得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应用,反之就会使科技成果被埋没,并且不能发挥其真实作用。因此可以这么说,农机技术的有效推广能够将科研机构和农民进行连接,进而使科技成果得到良好的展示。
1.2 农机技术的发展需要有推广应用经验来作为支撑
一般来说,农机技术被研发出来以后,其本身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技术,想要使其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就一定要将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进而在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以后,有针对性的对农业技术进行完善和补充,进而保证农业技术更加符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因此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是不允许忽视的。
1.3 农机技术推广能够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虽然城市建设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农村人口比例并没有出现下降,因此农业生产还是需要农业技术作为有效支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民依然有调整和改善农机技术的愿望存在,所以对于农机技术推广来说是非常迫切的,在这一良好的形式背景下,农机技术推广得到了良好的促进。
2 农机技术推广在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2.1 加快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进步
在对农机技术进行推广期间,有效的将以往较为传统的生产工具进行了完善和更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引进了形式多样且功能众多的农机工具。例如,轮式拖拉机、综合型收割机、插秧机等,使手工作业得到了良好的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针对性的减少了劳动成本支出,进而使农业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在对农机技术进行推广期间,还能够推动农业技术之间的整合大发展,进而使传统农业工艺得到了改变和完善,更好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在使用保护性耕作措施以后,不仅使相关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还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有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2 农民素质水平的提升
在其进行推广以后,农机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这样一来就需要农民具有更好的素质才能够更好的将农机技术进行应用,因此自身素质水平不高的农民就会主动的参与到技术培训和学习中,进而使农民各方面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而农机技术的应用能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农民也会加大对下一代的教育重视,进而有效提升了下一代素质。
2.3 促进了农村人口结构变化
农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生产力,这样一来就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水平上升,农业生产用人数量的减少,就可以使其子女安心上学,年轻人可以进城务工,而在此基础上农村人口的整体结构会出现改变,不仅提升了农民家庭的收入,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源。
2.4 对农村环境进行改善
在使用机械化耕作时,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还能使土地得到保护性耕作,降低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提升了农村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还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对原本要丢弃的秸秆进行再利用,将秸秆转化成较为清洁的能源以后在进行使用,不仅有效控制了焚烧秸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污染,还充分满足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
2.5 推动农村产业的良好发展
在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下,不少农民都真正的实现了增产致富的目标,而在这种背景下,农业生产的实际规模得到了扩大,在农机技术方面应用的更加广泛,这样一来不仅加快了农业产业集中经营的水平,还对农村资源进行了良好的优化配置,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
3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农机技术推广有效作用的途径
3.1 制定科学且合理的推广方案
想要保证农机技术推广顺利的进行,就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科学推广方案。首先,一定要对农机技术的重要性进行充分重视。因为我国农村地区非常广阔,同时不同的区域都拥有着属于自身的特点,因此这样一来就给新农村发展和完善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推广方案。其次,要根据地区的自身条件进行规划,不能一味的使用照搬或者是照抄的形式来进行农机技术推广,例如,可以先采用小规模试点的方式来进行,然后再对反馈信息中的不足进行调整和完善,进而对大范围的推广奠定基础。
3.2 完善相应的补贴政策
首先,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均,使得地区间的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所指定的补贴政策要尽可能的贴近当地情况,进而提升推广工作的可行性水平。
其次,因为社会发展速度的提升,使得原本的补贴政策不能满足现阶段实行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需要对不满足情况的政策进行取消,使用新补贴政策进行替换,进而实现农机技术的良好实施。
最后,在制定补贴政策时,还要对农民自身接受水平进行充分考虑,对于已经进行大范围推广的农机技术,应该适当的减少补贴标准,而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则要加大补贴力度,进而保证其推广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
3.3 加大对推广工作的宣传
在对农机技术进行推广时,一定要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只有在提升农民自身认知以后,才能使农机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然而在推广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利用媒体的优势,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在对农机技术进行展示过程还要加强农民自身的体验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对农机技术进行接受;并且还可以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提升农民对该技术的信任程度,进而保证农机技术推广的顺利。
篇9
1.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渠道。调查数据显示,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排前几位为农业技术推广站(占25.90%)、农村信息网、农村远程教育或手机短信(占18.07%)、种田能手或养殖大户(占14.46%)。这表明,农村基层技术推广站目前依然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重要渠道,是农民希望获得技术服务的首选组织;农村信息化作为农技推广的一种新趋势,其重要作用凸显,特别是对于信息化普及水平较好的地区,如云岩、金阳新区、小河、开阳,已经开始超越传统的培训,成为该地区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种田能手或养殖大户的示范对技术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问卷统计显示息烽、修文两县超过30%的被调查农户选择了此项,可见这两县示范户对于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卓有成效;数据也同时显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我市农户获取新技术的渠道中作用不够明显。
2.农户每年接受农技服务的次数。调查数据显示,一年中农户没有接受过技术指导的占14.46%,接受过1~2次技术指导的占45.78%,接受3次~4技术指导次数的农户25.90%,得到过5~6次占11.45%,能有机会接受7次以上的技术指导极少,仅占2.41%,还有不少农户甚至一年中从没有得到过指导。说明大多数农户能够得到农技推广技术指导的服务次数较少,超过一半的农户每年只能接受1到2次的农技服务。农户接受的服务次数少直接导致农业先进技术的转化率和入户率减少,阻碍了农民采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降低了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作用。
3.基层农技部门推广农技的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农户所能接触的农技部门推广农技的方式,排列前3位的为培训(占37.02%)、现场示范(占22.16%)、发放资料(占15.87%)。在农户喜欢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中,排列前3位的为农技人员下乡到户指导(占57.71%)、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学习(占12.43%)、专业大户传授(占11.44%)。对比发现,农户能够接触的农技部门推广方式与农户喜欢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差别教大,农民最喜欢的是农技人员下乡到户指导、示范,而推广部门在农技推广中培训、发资料的方式占很大的比例,显然,基层农技推广方法并不得当,忽视了农业的基本特点,背离了农民的接受能力。
4.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农民渴望新技术,对科技需求也越来越高,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调查数据显示农户所需农业技术呈现多元化,排列前4位的是养殖技术、防病防疫、良种、农产品加工。然而,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农户普遍认为他们已得到的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种植方面,其他需求难以满足;技术指导主要集中在产中产前、产后指导服务较少。
二、贵阳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基层农技推广中心职能弱化。调查发现,我市拥有的庞大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但农技推广力量比较薄弱。虽然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排列第一为农技推广中心,但仅占25.90%。这说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国家的公益性推广体系,仍是农户信赖的组织,但职能弱化,主渠道作用不够显著,难于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为: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试验示范基地不足、培训条件落后、仪器设备缺少,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第二,技术推广人员业务能力较低。很多推广人员长时间没有参加过农业新技术培训,知识老化,对农业新情况新技术新手段缺乏了解和掌握,乡级推广中心一些农技推广人员为非专业人才,这些都使农技推广人员能力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第三,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任务不明。第四,农技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实行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基层农技推广站,“人财物”三权由乡镇政府管理,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由于乡镇工作多,人手缺乏,常常抽调农技人员从事乡镇政府安排的非业务工作,造成农技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无时间和精力进行农技推广,影响了农技推广职能的发挥。
2.农业技术推广内容难以适应农民对各种技术的需求。从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然而,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农户普遍认为他们已得到的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种植方面,其他需求难以满足,即技术服务与具体技术需求脱节。反映了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与农民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市农技推广人员“主要分布在传统的种植业”、“种植业人才比例偏高,养殖业、农村加工业比例过低,甚至缺乏专业人才”,②因而推广中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导致我市大多数农村还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单一。其次对农民技术需求的信息缺乏反馈机制,推广的技术难以满足农民增收的多元化技术需求。第三,推广工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产中服务,产前、产后服务难以开展。现代农业要求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全方位指导农民生产,包括访问农户,诊断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农民寻求解决方法,向农民提供最新农业技术和信息,解决涉农科技问题。但是目前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经历与经验决定了农民需要难以得到满足,全方位的农业推广咨询服务更难以实现。
3.农技部门推广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必须符合农民、农村和生产的实际。目前我市基层农技推广方式“传者本位”严重,缺乏以“受众主体”———农民为本的推广理念,未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喜好,偏离农户接受能力,降低了农民接受新技术的积极性。农民素质低是我市农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我市“绝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文盲占10.06%,小学占51.48%,初中占36.23%,高中占1.99%,大专及以上占0.24%”,③对他们来说,短暂的培训、发放资料等方式显然难以掌握新技术。从问卷统计、与农户交谈中我们看到,农户无一例外都喜欢技术人员面对面的、手把手的推广学习方式,农技推广部门应尊重农民的需求,根据农民的喜好选择推广方式,才能通过科技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三、完善贵阳市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广大农民没有能力花钱购买技术服务,需要政府提供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之我市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低,因而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从财政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步伐、强化财政保障、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和工作条件,落实工作经费和相关福利待遇,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主渠道作用,使其开展好公共所需的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工作,保证农民学技有门、问计有人、求医有方。
1.加强经费投入,保障公益性农技推广基本工作的开展。农技推广作为国家公益性推广体系,在市场经济下,有存在的必要性,从贵阳实际情况看,更凸现其重要性。其公益职能必须有财政的足额支持作保证。必须加强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和基础设施,保证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开展;必须落实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提高乡镇农技中心人头经费的标准,保证乡镇农技推广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争取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的固定预算,长期投入。
2.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中心职能。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是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活力的关键。一是试点对贫困地区垂直领导。建议对贫困、落后地区实行市农委直接领导的方式。这些地区政府财政困难,难以顾及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把其作为市农业局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以保障工作开展。二是建立跨区域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目前,我市基层推广机构是依附行政体制设置,主要分布在县级和乡级,区域站分布机构数为零。应冲破地域设站,根据我市自然条件、农业区域特点、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设置跨乡镇区域农技推广中心站,保证农技推广高效运转。
3.实行农技推广人员绩效管理,提高推广效率。对于我市来说破解农技推广效率不高的难题,一是要建立基层推广人员包村结户责任制。对推广人员工作实行量化。每个乡镇农技人员至少挂钩一个村,为20个左右示范户结对服务,负责组织该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科技入户及公益性基础成熟新技术、示范技术和试验技术的指导服务。并对农民技术需求要及时反映到市农委。同时公示每个村农技推广人员的联系电话,让农民对农技推广员服务进行监督。二要实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对照岗位责任、日常进村入户技术服务情况、个人的工作绩效和农民的评价核定档次,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聘用、晋升晋级、续聘、奖励等挂钩。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要予以市级农业技术推广奖表彰奖励。通过推行岗位责任制、考评、考核和激励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真正从农户角度出发,为农户尽责尽力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
篇10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技推广队伍不稳,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最接近服务对象,人少事多、点多面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面临着条件差、待遇低、要求高、干扰大的困境。推广组织人员分布县区级多,乡镇村级少;基层人员进的少,出的多;大中专毕业生分不来,留不住;学农的不愿进农门,干农的千方百计跳出农门的状况,造成基层农技推广组织的薄弱。
1.2 乡镇农技站双重领导,约束了推广工作的展开
乡镇基层农技推广站隶属上级有关专业部门和基层政府的双重领导,必然带来基层推广人员的双重责任。其中乡镇领导对农技推广的重视和支持是搞好农技推广工作的关键。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接受乡镇领导安排的突击性工作,如抓计划生育、抗旱防汛等,因而分散了精力,影响业务工作的完成。这一使业务主管部门不满意;二使乡镇政府不满意,认为给乡镇财政背上了新包袱;三使农技人员不满意,工作两头抓,工资、福利、经费却难落实。
1.3 推广队伍知识结构、业务素质不适应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些推广人员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工作方法,市场意识比较淡薄,仅靠原有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在现代农业科技面前成了外行,使农技推广事业呈现出后劲不足的现象。
1.4 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近年来,农业部门经费支出日益增长,但对农技部门的财政供给并没有增加,经费缺口越来越大。有些乡镇对农技推广部门的业务活动进行了控制,如限制出差、减少试验和示范工作等。有的地方在机构改革中,还将推广机构转为企业。由于农技经费的严重不足,使一些试验、示范项目无法开展与实施。
1.5 只重经营而轻视推广服务
一是基层推广部门服务意识淡化,只顾抓创收、搞实体,而削弱了推广技术力量。二是经营走入误区,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效益优先的机制逐步涉入到基层推广领域,滋生出许多不正常的服务行为,有的从自身利益出发,滥搞服务、高价收费等。
2 几点思路
2.1 充实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稳定推广队伍
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农技推广机构,严格核定人员编制,削减非农技专业人员,积极支持和发展民办科技协会和各种农业专业协会,多途径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二是改善条件,为各基层推广机构增添必要的专业设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增强服务功能;
三是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的待遇,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是稳定推广队伍、促进推广工作的重要手段。首先必须保障基层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这样既解决了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又防止一线专业人员的流失。同时调动了基层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
2.2 理顺关系,强化管理和领导机制
一是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首先要争取基层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充分利用行政力量,既要实现在技术上统一指挥,又要使领导尽量少安排行政事务。同时,尽量把行政事务贯穿到技术工作中去,做到双管齐下。
二是基层乡镇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也要给农技部门创造条件,保证推广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起到一个监督、领导和后勤保障作用。
三是做好农技人员的职称评定以及专业培训等业务工作安排。
2.3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基层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抓好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让他们有机会参加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掌握新技术、新信息,更新应用技术,掌握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任务和工作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完成推广任务。同时,抓好培训、提高对原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只具有初级职称的推广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分级举办培训或到高等农业院校深造等方法,使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4 加大农技推广投入
各级政府要按《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在安排财政经费时向推广机构有所倾斜,任何部门不得无偿平调、拍卖、出租、侵占推广机构的财产。
2.5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潜力,培养龙头,带动产业发展
一是技术优势,基层推广人员最了解农民的需要,结合技术宣传、技术培训等工作引进新品种、新农药等物资,开展经营活动,实行既开方又抓药,把技术落实到实处。把种子、农药等农民急需的物资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并结合新品种介绍种植管理新技术,使农民不出乡镇就能买上放心的新品种。
二是信息优势,当前农民信息意识增强,需要农技部门及时提供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科技成果动态,并与大专校密切联系,形成反应灵敏、上下沟通,多渠道、多信息网络,根据市场动态,通过分析和预测筛选出真实、具体、可行的信息,为农民走向市场提供有效服务。
三是创办龙头产业,基层推广部门围绕某一产业开展经营服务,形成产业龙头。引导农民通过加工、贮藏等手段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并结合经营内容兴办各种类型的实体,形成该产业的龙头。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并通过资源开发设施利用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农业朝着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2.6 正确处理好经营和推广的关系
搞好经营能给推广部门带来创收,也有利于技术服务工作的社会化,又增强了经济实力,弥补了推广事业经费的不足。推广不与经营结合没活力,但经营必须服务于推广,经营和推广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农技部门办实体、搞经营是提高自身实力、强化为农民服务力度的一种手段,搞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等业务工作是国家法律赋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