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主体性

学前教育是儿童一生中接受教育的最基础的阶段,它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能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概念、发展智力、扩大交往范围、促进社会化发展的基本元素。学前期是儿童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学前儿童有了语言,便拥有了良好发展的条件。因此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中,能否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树立学前儿童主体性观念,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对学前儿童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

一、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一)主动建构性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对周围人们所提供的语言进行着重选择,然后选择他们所能理解和模仿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练习;第二,在模仿成人语言的同时,将语言进行再创造和变动,变成自创的语言然后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第三,学前儿童通过自己言行影响周围人的言行,周围人提供的语言受儿童自身特点影响;第四,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交际,不断进行实践,儿童才能掌握这门语言。

(二)综合性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语言的学习与其他方面的学习是紧密相关的。例如,科学探索活动,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可以为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还可以给他们提供语言教育机会,从而获得了语言经验。

(三)累积性

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一个词汇、一个句子,都需要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积少成多,逐步形成和完善。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生理因素:整套发音系统和大脑神经系统是否健全,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此外,成熟完善的语言器官和感知觉系统对语言的学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心理因素:儿童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等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方面。如果儿童对语言描述的事物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又不能理解词义,成人在与之交流时说出的事物名称或抽象概念就会让他茫然无措,就更不用提模仿和表达了。

社会因素: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教育水平、对待儿童的态度以及成人语言观念都会对儿童的语言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语言观念对于儿童语言习得所发生的重要的影响往往被人忽视。

情绪因素:儿童在社会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所表达出来的情绪,以及成人对儿童表现喜爱或厌恶,都足以影响儿童说话的意愿。

三、发挥学前儿童在语言学习中主体性作用的措施

(一)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师幼共建课程

要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做到通过儿童主体进行努力,让儿童处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尊重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特点,从而引导儿童在语言学习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确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

所谓师幼共建课程,主要是指教师应该改变已经习惯的课程设计的模式、观念和做法,将原有的教师来设计课程变成教师和幼儿共同建构课程,使课程真正做到为儿童发展服务。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表现,实施教学计划,并不断的进行调整,以符合儿童的学习需求。

(二)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组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语言教育,也可以借助日常生活各个环节进行语言渗透教育,还可以通过组织儿童游戏进行语言教学活动。总体来说教师要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积极参与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主要方法可以有:第一,示范模仿法,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儿童提供示范和榜样,然后儿童进行模仿,儿童在模仿教师语言的同时,将语言进行再创造和变动,变成自己的语言然后表达出来;第二,游戏法,教师可以利用丰富有趣的游戏训练儿童的发音,丰富儿童的词汇和学习句式,这种方法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三,表演法,教师可以让儿童分角色扮演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然后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进行表演,寓教于乐,更容易使学生掌握语言技能。

(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

教师和幼儿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老师和幼儿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老师不能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而是要走近孩子,不仅是身体接触,更重要的是心要贴近孩子,与孩子一起交流和活动,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教师要用平和的心态公平的去看待每一个孩子,为他们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然后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进行合作和交流。

要发挥语言教育教学中儿童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使自己成为幼儿的知心朋友,通过与幼儿交谈,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多听儿童的见解;遇到问题,与儿童共同解决。使儿童置身于一个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儿童为主体,积极引导儿童参加各种活动,为儿童创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从而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梅,韩妍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8(06)

[2]雷红云.对儿童主体性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1(05)

篇2

【关键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性教学;学前教育专业

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在基本理念板块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标准》的颁布,推动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应有所调整: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一方面是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学时及学分(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实践学分则从31学分增加到41学分,在专业实践模块则细分为专业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及创新实践三部分);另一方面是加强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与指导。本文以笔者任教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初步探索如何有效开展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课程实践性教学是指在实践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模拟的环境或者现场环境,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和应用理论的过程与形式,它也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一种方式。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包含“现场观摩,邀请一线教师进课堂,3分钟故事会,微格教学,现场试教”等环节,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反思与成长。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形式

1.“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主要是指邀请幼教一线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优秀教师。以该课程为例,我们邀请幼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有系统、深入的研究的幼儿园园长,来指导学生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样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情况。

“走出去”,是让学生在学习、反思的基础之上,去幼儿园现场观摩优秀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在现场一方面是聆听一线教师上课学习他们上课的经验,另一个方面聆听一线教师对自己所上活动的自我评价,让学生明白活动实施的自我评价应该如何开展。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不仅解决了高等学校教师“本身缺乏幼儿园教育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脱离实践地照本宣科空谈、泛谈”[1]的不足,也让学生了解当前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初步贯彻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反思实践的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2.“3分钟故事会”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不仅仅是一门教法课程,它还旨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讲故事能力。讲故事是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中经常要用到的,所以它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学前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群体是以0~6岁的幼儿为主的,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能让自己的故事说得让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能够喜欢,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笔者要求学生自己在课下要阅读大量的故事,并背诵一些经典的故事名篇,在每次上课之前请3~4名同学来展示,并将之命名为“3分钟故事会”即每人3分钟时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表达不够大胆,讲故事时扭扭捏捏,故事语言成人化现象比较严重,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还有一些同学是以应付任务的方式,在此环节中应付了事,准备不充分,甚至没有准备,直接上台,以至于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断断续续,严重卡壳,这样就失去了3分钟故事会原本的意义。

3.“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指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全面记录学生在说课及试讲等环节的教育行为全部细节,然后再由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边看录像边分析评价,找出问题所在,讨论如何改进,并由学生再进行试教。《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微格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非常有效的。通过观看自己说课及试讲的录像,学生不仅可以做自我评价,还可以自我改进;另外,由于是小班化教学(每班9人),只要实践教学时间能保证,就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这一点也解决了现场试教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顾及全部人员。与此同时,这种模式也深受学生喜欢,所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相对较多的状况,可以考虑多采用这种方式。

4.“现场试教,及时改进”

这是在学生学习、观摩及微格教室试讲的基础之上,由实践指导老师(含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指导老师)在幼儿园进行现场试教,与幼儿进行互动,针对试教进行评价、反馈,然后再进行实践,再反馈,形成“同课异构”的模式(针对不同班级,试教同一内容的活动,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有2位同学分别以此在大班和中班进行试教,不同年龄段不同目标,因此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在第一次试教结束以后总结大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又在同一年龄段的不同班级进行试教),进而形成“学习-反思-实践-评价-再实践-再评价”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进行自我剖析,而这种自我剖析使学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得到及时的更新与调整,进而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了学生实际教学能力。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反思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实践教学的现实性还相对缺乏,幼儿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等。具体来说:

第一:实践教学的现实性还相对缺乏。实践教学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正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指出要把“学前教育理论和保教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而这种专业能力的获得和提高不仅是在模拟工作场中,更重要是在“实际工作场”中。模拟教学、微格教学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相对来说这种环境和幼儿园实际教学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的,比如说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因为这些差异带来个人的教学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在幼儿园中进行实际的实践教学,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教学体验,才会更容易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更客观地对自己进行剖析。因此,笔者以为在今后的课程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加强现场试教的环节,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一把真实的教学。

第二:幼儿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这个也是幼儿园在与高校联合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老师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往往将之视为园长分配的任务。笔者以为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能给幼儿园带来什么?我能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什么?如果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那么幼儿园的主体性地位也将会得到一个极大的提升,而不是仅仅为高校提供一个实习场,实践场。比如可以让幼儿园参与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谈论,参与课程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等。

篇3

关键词:语言教育;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桥梁。一个健康的幼儿,在出生后生活在正常的环境里,都能够自然而然地习得母语,为其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了基础。许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都把儿童对语言学习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一些研究成果也表明:语言学习宜早不宜迟,儿童对语音的学习在学龄前最为敏感,其次是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都需要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持续不断。

一、了解幼儿语言特点,掌握幼儿语言规律

教学中要留心听儿童说话,分析幼儿的心理,学习幼儿教育的有关规律,使教师的教学语言尽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口语表述,这样的教学语言,让儿童感到亲切,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缩短。幼儿的语言表达具有不完整性、缺乏条理性等特点,还会重复表达且罗嗦无条理性,掌握这些规律,就能对症下药了。所以,在语言活动教学或生活中,就经常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并纠正他们语言中的缺陷。幼儿一般不善于把要说的意思组成完整的一句话,仅凭自己的感觉把天真的想法说出来,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幼儿说话,总是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经常会出现上句话与下句话之间夹带“嗯嗯、啊啊”等,有时还出现反复,如“我那天我没有来”等,每当出现这些语病时,就帮助他们及时给与改写,让他们自己发现毛病的地方,然后自觉的进行更正。只要我们有意识地与孩子们说话,就会发现需要指正的地方。但仅仅这样做还不行,需要我们自己以身作则,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形象有趣的表达,持之以恒下去,儿童的语言表达就会慢慢地完整起来,语言思维能力也会慢慢的形成并得到发展。

二、丰富幼儿日常生活,活动中多看、多听、多说

在进行幼儿语言教育中,要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增长其知识。在拓展他们的视野上下功夫,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爱好。引导他们仔细的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的现象,强化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春天”的故事时,就说如果春天来了,人、天气、小树、花、草以及动物等都会发生变化,当我们看到这些变化时,就知道春天已经来了。因此,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思考,看看春天来了以后究竟会有哪些变化,然后再具体描述出来。当讲完“春天”的故事以后提问:除了上述变化以外,还能怎样知道春天来了?这时他们根据自己亲身的观察和体会积极发言。有的说:“燕子飞回来了”。有的说:“荷塘里有小蝌蚪了”。有的说:“小草钻出来了”。还有的说春天来了可以放风筝等。通过幼儿列举的很多生活常识和经验,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开展儿童语言教育,不仅要创新方式与方法,更需要我们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这是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三、学习图画书中文字,为普通话教学打基础

培养学龄前儿童说好普通话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儿童语音学习的关键时期,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都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其中3-4岁是语音形成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语音发展呈扩展的趋势,幼儿能从原来的不会发清晰音节的语音,逐渐到能掌握越来越多的语音。4岁以后,儿童的语音开始逐渐成型,再学其它语音就会感到很吃力。所以,4岁之前是普通话教学的关键时期。但针对4岁之前普通话教学所需要的语言材料必须符合儿童心理与生理的发展规律,其语言必须简单清楚。为学龄前儿童编写的的图画书中的文字相对于其它作品来说,就更显得有优势了,其语言简单明了,为幼儿学习普通话提供了绝佳的教学媒体。例如:在日本图画书《换一换》在中讲述了一只小鸡与不同的小动物交换声音的故事,在奇妙而有趣的声音交换中,幼儿可以听到讲述故事的老师发出不同的动物声音,从而为他们正确掌握普通话中象声词的发音提供一次愉快的心理体验。

四、利用自然环境,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

幼儿对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都充满着好奇,经常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实地参观,感受生活、感受真实的世界,同时,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联想的好习惯,让他们、把视觉与听觉的信息,主观感受及愿望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不仅有说话的机会,而且有说话的内容。春天,教师可以带幼儿去感受鸟语花香,拥抱阳光,亲亲草地,投入春天的怀抱,南方的幼儿可观察绵绵的春雨。夏天,可以带幼儿去公园,看蝴蝶翩翩起舞,蜜蜂采花酿蜜,鱼儿成群结队悠然地游来游去。秋天,可以带幼儿去田地看劳作,让幼儿感受到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成果。冬天,北方的幼儿可观看雪景,观察雪花的形状……在观察季节的变化中,引导幼儿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周围的环境在不同季节里有什么变化,让幼儿谈一谈。也可以在天气异常时,让幼儿描述天气的变化,或说说雨景、雪景等等。这样,幼儿在观察中讨论、想象、并及时用语言表达出来,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在自然环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正确地使用流畅的语言去表达和交流。通过直观的教学,丰富了知识,也发展了语言。

参考文献:

[1]冀彩虹.婴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环境现状与分析[J].幼儿教育,2009,(08).

篇4

关键词: 语言教材 儿童文学作品 语言修辞特征

儿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就如同所有的建筑物不能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儿童文学的城堡是用形象、生动的、多彩的语言砌成的。离开了语言,文学便不能存在,因此人们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1]。

陈子典认为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儿童文学语言具有表达内容、提供学习语言典范的双重意义。儿童文学作品要担当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与训练的任务,他们从中学习语言、丰富词汇,懂得如何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语言教材中儿童文学语言修辞特征的分析探讨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对儿童文学语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儿童文学语言特点的研究,强调语言要浅显、易懂、口语化、形象性、音乐性等,除了郑荔在《学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一书中论述了儿童文学创作中语言应符合儿童修辞特征外,对儿童文学语言修辞研究的鲜少。修辞性语言反映了语言运用高位能力,有利于扩展学前儿童语言经验,挖掘语言美的潜能,激发学前儿童的美感,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交际质量[2]。鉴于此,本文从修辞学的视角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进行研究,发现教材中语言的以下修辞特征。

一、以形象性比喻为主,与幼儿自身经验相结合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即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比方另一事物或情境的辞格,被比喻的事物通常被称为“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3]。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以形象性比喻为主,所选用的喻体多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并且符合幼儿文学诉之于听觉的特点,比喻句中口语化倾向显著。

儿歌《下雪天,像过节》出现比喻四次:停着的小车像鼓鼓的面包,圆圆的屋顶像涂满奶油的蛋糕,树枝像胖乎乎的薯条,下雪天像过节一样热闹。所使用的喻体“面包、涂满奶油的蛋糕、薯条”这些食物都是幼儿生活中很喜欢吃的食物,形象生动,与阅读作品的幼儿的经验直接相关,所以幼儿在阅读中倍感亲切,同时为幼儿提供认识事物的新视角。谜语《猜猜我是谁》中出现比喻两次: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把大象的耳朵比喻成蒲扇,身子比喻成小山,用词口语化,符合幼儿接受语言的特点。并且通过这种创造相似性的比喻,将新的词汇“蒲扇、小山”纳入原有的语言系统中,幼儿对新词汇的理解更形象化、熟悉化,学习语言对于幼儿来说变成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二、拟人符合幼儿“泛灵论”的思维特点

拟人,又称人格化,是指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的语言表达手段[4]。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多是篇章化拟人,并且拟人的对象具有普遍性,除了人以外的事物都是被比拟的对象,如秋弟弟、春姑娘、燕子姐姐、青蛙妈妈等。林小杯的儿童诗《我被亲了好几下》通篇用拟人的手法,把阳光、风、衣服,甚至石头和水滴都赋予生命和感情,使作品呈现一种天真活泼的稚拙美,在读者的心理上产生激荡,引发读者对美感的体验。究其根源与学前儿童“泛灵论”的思维有关,学前儿童往往将自身的感情投射到周围的事物上,被人格化了的世界,在幼儿看来却是最本真的最自然的。

拟人修辞是幼儿文学创作中的宠儿,可以说拟人是幼儿文学的灵魂,没有了它,幼儿文学便是死的文学,没有了它,幼儿文学便如同折断了翅膀的小鸟,不能在儿童的心空上飞翔。两套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语言注意到幼儿对拟人修辞的喜爱,拟人化语言符合幼儿“泛灵论”的思维发展特点。

三、以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反复为主,情节反复为辅

教材中作品语言的重复多以词语、句子的反复为主,情节反复为辅。反复可以给幼儿安全感和舒适感,也可以让幼儿获得内在秩序感,形成最基本生命的秩序感。如南师版儿童诗《欢迎》中:“欢迎!欢迎!大树真好。”词语反复出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跃然纸上。故事《鼠小弟的背心》,通过小鸡、海豚、狮子、大象反复试穿鼠小弟的背心,最后鼠小弟的背心成了一个布条。情节反复增强作品的趣味性,让幼儿在兴奋、高兴之余,无形地融入作品的情境。

但儿童文学的反复是有细小变化的重复,不是单调的重复,苏教版有些作品语言反复单调,没有趣味性。如中班上的儿歌《我爱上幼儿园》:“念念儿歌,跳跳舞。动动蜡笔,画画图。举起手儿数一数。有趣故事读一读。上学快乐又幸福。”中班下的儿歌《上学最开心》:“唱唱儿歌,跳跳舞。动动蜡笔,画画图。举起手儿数一数。有趣故事读一读。上学快乐又幸福。”这两篇儿歌内容除了名字和内容中的“念念”和“唱唱”不同外,其余是完全重复的。

修辞性语言代表语言运用的高位水平,修辞的运用有利于儿童认知、情感及审美的发展[5]。幼儿教师应做到顺应儿童修辞天赋,引导儿童分析儿童文学作品中国语言的修辞特征,鼓励儿童自由使用语言,并不断加强自身关于儿童文学修辞学的知识学习,促进学前儿童修辞性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卫平,王坤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4.

[2]郑荔.学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97.

[3]陈莎莉.试论幼儿文学创作中比喻的运用[J].云梦学刊,2002,23(5).

篇5

关键词:幼儿教学 语言教育 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252-01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一个良好的情感素质是幼儿健全人格的体现。马卡连柯说:“没有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幼儿期是“爱”的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家庭应重视孩子早期的情感培养,为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以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为首要价值取向,一是强调对学前儿童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二是重语言情境的创设,提高学前儿童语言运用的兴趣;三是初步规范常用语言运用规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的情境,便于优化语言教学,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1]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渗透情感教育,探索有效的语言教学策略、开展各种语言教学延伸活动,注重对幼儿情感的熏陶,帮助幼儿去感受爱、学习爱,并向他人表达爱,让幼儿成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同时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开展及情感教育的培养提供实践经验。

1 结合教材创设环境,激感,培养语言

教材中的每一个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大量的热情和心血,巧妙的运用对培养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喜欢把角色当成自己。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想象的方式为幼儿提供用“爱”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自己情感的途径,引导幼儿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提出思考的问题,提出表达的要求。例如中班绘本教学《猜猜我有多爱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被两只兔子形象的动作、质朴而真诚的话语打动,兔宝宝和妈妈之间的爱深深震撼着孩子们的心,通过树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手臂有多长我就有多爱你、我跳的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等等,表达着对妈妈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家人的爱。通过教学,让孩子感受到了这种浓浓的爱无处不在!于是在教学结束后,孩子们将教学中的气氛带到了教室的每个角落,活动环节中,“我****样,我就有多爱你”成了班级的班语。比如,排队的时候,孩子会说:“老师,我排的有多整齐,我就有多爱你!”在午餐的时候,孩子会说: “老师,我吃的有多多,我就有多爱你!”更让笔者感动的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突然早到了幼儿园,进到班级就抱住笔者说:“老师,我来的有多早,我就有多爱你!”就这样,一个个美好的文学作品熏陶了孩子的心灵,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一个情感教育的过程,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孩子学会了用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也培养了爱的情感。[2]

2 幼儿教育情感化,语言生活化

我国各种节日都有其不同的意义,这些节日也是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时,可以深入浅出地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和主要的涵义,如“三八”妇女节、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清明节、元旦等等,通过幼儿熟知的语言及节日,不仅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还可以巩固幼儿语言方面的准确度及拓展幼儿的生活知识,如三八节,五一节到了,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绘图画送给爸爸妈妈,并通过语言的发音,给父母送上祝福之话:“妈妈辛苦了”、“爸爸辛苦了”,来表达幼儿对父母热爱的情感,鼓励幼儿帮助爸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袜子,穿脱鞋袜,收拾玩具,摆放碗筷,为大人递送用具等,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与父母之间简单的生活对话及实际劳作,不仅能够提高幼儿语言用语方面的熟练度及准确度,而且增进了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让幼儿了解到家庭的幸福感,养成幼儿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关心他人的情感;清明节前组织幼儿谈话,帮助幼儿理解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人们为了怀念他们,每年春天都要去看望他们,并让幼儿懂得看望烈士时要做花圈、花来表达我们的怀念之情。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花圈,把孩子们用皱纹纸做的纸花扎在花圈上,组织幼儿到烈士纪念碑扫墓,献上花圈,低头向烈士默哀,体验怀念烈士的心情,并请家长代表向孩子们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扫墓活动结束回来后,我们又通过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画画、折纸、看谁讲的英雄人物多等形式,强化了幼儿的情感。

3 注重一日活动的情感培养

幼儿处于人类成长发展中较为初级的阶段。他们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锻炼幼儿语言用语的基础上多加注意幼儿情感教育的培养。然而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次活动或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多注重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将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教育。如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等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游戏活动、区域活动强化爱的情感教育等。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要注意随机教育,发掘出着眼点,并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情感素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用爱作为纽带连接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努力创设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和谐情境,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和谐的健康发展。[3]

总之,语言与情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任何的单一存在都显得苍白、空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效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促进其同步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篇6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水平;有效措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一书中指出:早期阅读教育是指以幼儿自身经验为基础,在适当的情景中,通过幼儿对文字、符号、标记、图片、影像等材料的认读、理解和运用,对幼儿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活动。他不是单纯的看书、识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机构相对完整、体系相对独立、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那么如何真正地提高幼儿早期阅读的水平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地理解了早期阅读的本质,并总结了自己在提高幼儿阅读水平能力的一些有效措施。

一、做好幼小衔接,倡导教育系统的统一化

早期阅读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当幼儿毕业跨入小学时,早期阅读中出现了“应试教育”的倾向,幼儿进小学前面试,如进行识字阅读,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等,严重阻碍了早期阅读的健康开展。导致家长们的许多急功近利的做法,并强烈要求幼儿园进行提前、集中、大量的识字,并让幼儿过早书写等,大大降低了儿童阅读的兴趣。让幼儿园显得无奈又无力。

早期阅读可以使幼儿实现自我超越,这种自我超越主要分为学习性超越和创造性超越。早期阅读中一般以学习性超越为主。早期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今后学习所必须的阅读预备技巧,使幼儿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发展。现代教育所推崇的终身教育思想,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让每位成员都养成终身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做好幼儿衔接,教育系统进行统一化与规范化,家长的思想就会得到扭转,使我们的阅读教育也进行素质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的质量。

二、开展整体阅读,倡导早期阅读教育的多元价值

整体阅读是指阅读的内容、形式、途径、手段和组织方法应具有全面性、整体性。一提到阅读,人们马上就会把它和“图书阅读”联系到一起,实际上早期阅读除了书刊阅读以外,还应该包括媒体阅读(影视、录像、多媒体等)、环境阅读、网络阅读等。有人认为儿童阅读的内容就是文学作品,这未免有失偏颇。其实,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计算机辅助识字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识字法”等应用的幼儿的识字教学中,以教学手段的优化为特征,以图像、声音、汉字形体动感为表现手段,将汉字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综合起来运用,从而激活幼儿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使幼儿形象化把握汉字,而不是机械、枯燥、乏味地读写汉字。

当早期阅读教育摆脱了“早期识字”的阴影后,早期阅读教育就不再局限于单纯学科范式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框架。早期阅读教育的多纬度感知、多学科整合的态势,我们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

三、创建阅读阵地,倡导早期阅读的良好环境

1.教室的墙面成为一本“大图书”。教室的墙面随着日常教学主题活动的开展而不断增添或变化,主题开展的痕迹在这本“大图书”中一览无遗,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注意为幼儿提供指向性的环境体验、交流和思考的机会。把环境布置与读本内容结合起来,以读本引导环境布置。如大班读本“等待花儿开”,植物的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把一个涉及科学的内容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这个读本的特殊之处,它运用拟人化的、自述的方式来展现相关内容――即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描述了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各种因素的状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幼儿常常会和同伴、老师一起主动交流“阅读”的感受和发现,甚至有时各执己见,相互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2.为幼儿创设一个文字世界。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因而,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有文字符号的环境中。这个环境是真实的,能看、能听、能说,让孩子们感到文字与自己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他们身边一个个玩具一样,可以随时运用、表达,使他们对文字、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产生学习和参与的欲望。在活动室里,凡是幼儿能接触到的、视线能看到的玩具、物品、墙饰上标上汉字,把与读本密切相关的汉字用不同的形式张贴于阅读区中,有的“一字开花”在墙上,有的挂在架子上,摆在窗台、柜子上,让幼儿自由朗读、组词。这样,通过标牌文字提示,与物品建立起意义联系,帮助孩子形成有效阅读意识。

新的阅读教育需要教师更新知识结构和观念,这是保证早期阅读教育成功的基本要素。只有在科学认识“早期阅读”不等同与“早期识字”,并明确早期阅读的本质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存在的种种疑问和困惑,提出对策。当然,提高幼儿早期阅读水平,不能仅靠幼儿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家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理解与支持和来自社会各个部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出版社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第六章复旦出版社

篇7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的语言运用情景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像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在听、看、触、摸、尝、闻等的活动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进行语言运用。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首先丰富幼儿的户外生活,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的户外生活,能为幼儿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素材。如春天带幼儿散步观察柳树的变化,教师问你看到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你觉得柳树的枝条像什么?有的幼儿说我看到春天的柳树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垂柳像鞭子、像一串鞭炮、像绿色的毛线。让幼儿在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再如根据四季特点和地方区域的特点在班级的自然角种植蔬菜、农作物、花卉等植物让幼儿参与种植与管理,如松土、选种、种植、浇水、移植、记录等的过程,在自然科学角进行观察种子发芽实验---利用不同的材料如泥土、沙、木屑、石子、水等种种子,看哪盆种子能发芽,长的好;观察萝卜一端放入有颜色的水中,萝卜叶子的变化等。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说的,教师边介绍边相应丰富幼儿的词汇,让幼儿仔细观察后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如“种子发芽了”,“菜苗从泥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叶子”……;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幼儿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更在具体情境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再者应创设一个开放而平等的语言环境。教师和幼儿是构造语言学习过程的共同体,教师根据教学理论选择课程内容和教材设计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幼儿间营造一个非竞争的学习氛围,给幼儿有权自我选择的机会,特别注意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上中班的语言活动《树叶宝宝》中,我们采用让幼儿观看无声的动画片,给幼儿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营造想说,乐说,敢说的氛围,此时教师不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热情鼓励每一个孩子尽情说出自己哪怕不成熟的想法,在很多孩子争着要说时,我们用与同伴交流形式来让每一个孩子有说的机会,让他们交往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当幼儿说的不对,不好,或不准确时,教师不是批评或直接纠正,而是参与其中,以“你是说什么是这样的?”“在想想看它是怎么样的?”“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等语言,相机进行诱导,让幼儿逐渐说对,说好,说准确,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二、重视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幼儿在自然而然中学习运用语言

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学习语言的机会和资源,让幼儿被充满语言和文字信息的环境所包围,同时采用“自然学习模式”进行语言教育,效果更好。如班级的环境是幼儿熟悉且天天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与班级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言,幼儿会轻松愉快地学习与运用语言。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中,主题墙饰的布置及幼儿所熟悉的物品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这些图文字信息包围幼儿,激发幼儿学习运用语言的欲望在大班可在幼儿使用的接触的物品上标上文字如“桌子”“椅子”“球”“积木”等;在区角设置与规则制定时,教师与幼儿一同商讨,采用认同的符号共同设计制定。如语言阅读角,要求幼儿认真安静看书,爱护图书,一页一页翻,看完后放回原位。让幼儿展开讨论后动手画,再在集体中各自介绍自己的画,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同伴介绍后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最后由集体选出认可的图作为区角规则并粘贴。这样即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又增进幼儿与同伴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在材料投放时,教师注意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使用,如故事《三只蝴蝶》,提供桌面材料(一人操作可扮演多种角色)提供挂图让幼儿看图大声地讲述。提供表演道具,幼儿多人合作共同表演----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习运用语言。

三、提供有利于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

在日常教学选材时,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寻找、选择一些能诱导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如可运用文学作品启发幼儿联想和创新,如在大班语言活动—欣赏散文诗《彩云和风儿》,以“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创编:云彩变成了怒吼的狮子、乖巧的绵羊、围着肚兜的小孩…其次,我们从教学手段上考虑。选择的原则是能激发幼儿思考、主动表达。如可用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图画、动感强烈的课件等。当然我们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明确学龄前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教具的提供要注重美观和形象,能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提供幼儿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摆弄进行联想和创新。再者教师的提问是引导幼儿进行创新性语言运用的常用手段,教师的提问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思维的开阔与否。因此我们设计的提问,一定要符合幼儿年龄实际的基础上富有启发性。而不是经常问幼儿是不是这样?对不对等不必动脑筋的问题。

篇8

【关键词】学前儿童 语言 发展 环境

语言是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幼儿语言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体现着幼儿的智力发展特征。下面笔者结合案例就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谈一下各种方法的有效性。

一、为孩子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

要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

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丹尼斯购物活动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孩子看到的、听到的,都变成了孩子关心的话题,回到幼儿园,大家纷纷炫耀自己的成果。顿时,孩子的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在每个人的嘴巴里,出现了不同的名词和表达心情的词。所以,集体活动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通过一些文学素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语言兴趣

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孩子最喜欢听的是故事,绘本、儿童诗歌等儿童文学素材对孩子来说更是有着无法抵抗的诱惑力。每天,老师讲故事的环节是小朋友最安静、最期待的时刻,几十双眼睛盯着老师,充分体现了文学素材对孩子的吸引力。

三、在日常生化中,激发孩子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成人的平等介入,对孩子分享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师经常参与幼儿间的平等对话,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以及关注,增强老师与幼儿相互间的感情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

教师在参与中应是一位沟通者,并将这种沟通建立在幼儿的生活上,使幼儿对谈话内容有胜任感与控制感。同时,教师还应是一位倾听者,在倾听中了解幼儿,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与适当的指导,因为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最后,教师在参与中应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使幼儿愿意分享,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能力。

四、语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巧妙的引领艺术

幼儿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关注的焦点可能也是围绕自己。幼儿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应营造出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情境,让孩子参与其中,把自己当成主角。活动中,师幼之间可采用闲聊等方式让孩子有亲切感。这样的语言情境孩子感到很熟悉和放松,在不经意间接下老师的话题,为幼儿用连贯语言清楚地表达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提供了平台。老师扮演的角色是引领者,而不是话题的控制者。老师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孩子更好地说话。例如,孩子通常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老师在谈话的过程中可以时不时地更换话题,以吸引孩子谈话的兴趣。

五、家园共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巩固孩子在语言方面取得的成果。早期阅读教育兴趣的培养需要家庭环境中进行。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地选择一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讲给幼儿听,不仅密切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第二,孩子故事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编故事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别忘了对他进步的肯定;家长讲完一个故事后,也可同孩子交流一下读后感,家长要注意倾听,及时帮助孩子引导话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应以游戏方式、玩具性质引导幼儿自由地去阅读书籍,并适当地进行复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背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等手段来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兴趣。

家庭环境和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定时定内容地去阅读幼儿图书。另外,在家里也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爱的书,使每个幼儿的阅读能力在自身的水平上获得进一步提高。

一个特殊的学龄前孩子蒋某,先天性失聪。因而错过了最佳的语言学习期。他吐字不清晰,反应也略微有点慢。但是正是由于这样,孩子的肢体语言发展比较好,会使用它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关注,经常和老师交流。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园共育的效果很明显,孩子越来越愿意与其他幼儿玩耍和老师说话。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最先听到的声音,是幼儿日后成长为一个社会人所要依靠的一个阶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任重而道远。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问题是需要幼儿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郭咏梅.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J].学前教育,2002(03).

篇9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二十年

——基于《学前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 媛 蔡建东(1-03)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郭文斌 周念丽 方俊明(1-11)

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身体问题

——五论进化、发展与儿童早期教育 杨 宁(1-19)

早期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

杨丽珠 满 晶 刘 凌 段 放(1-27)

对中央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政策文件的分析与建议 程晓明(1-36)

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中需处理的三对关系 刘 昊(1-43)

民族幼儿教育的困境与破解

——基于重庆秀山县金珠苗寨的田野考察

张卫民 张 敏(1-48)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主导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政策及启示

庞丽娟 孙美红 夏 靖(1-53)

对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化实践的思考及其启示

——基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两个学前教育机构的个案研究

宋占美 左志宏 夏竹筠 高 瑾(1-60)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方向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与举

措 蔡兆梅(1-66)

幼儿园版画教学的基本方法 章小慧(1-70)

第二期

幼儿园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及其改善 龙正渝(2-03)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

素——基于社会质量理论的视角 操 凯 杨 宁(2-12)

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编制与现状分析

阿拉坦巴根 刘晓明(2-21)

新形势下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汪 丞 郭跃进 伍香平(2-27)

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 李 晖 胡海建(2-33)

道家“法自然”思想的教育意蕴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陈文华(2-38)

童话中的性别书写与儿童社会性别的建构刘丽群 曲 茜(2-43)

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教育觉知能力和行为水平

——秉持和超越双性化人格理论 王 峥(2-49)

湖南民办幼儿园课程自我评价现状与模式建构 赵 南(2-54)

幼儿德育情境模拟训练的合理性根据 戴洪晖(2-63)

幼儿自主阅读的教育指导策略 孟 瑾(2-67)

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教育策略 王恩芝(2-70)

第三期

美国教育彩票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筹资的启示

罗 枭 蔡迎旗(3-03)

随迁子女家长投人学前教育的水平与影响因素 孙 红(3-08)

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现状考察与批判

——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 黄小莲 陈妍琳(3-15)

5-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 王小慧 戴思玮(3-22)

中日3-5岁幼儿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比较 董存梅(3-30)

学前儿童在园主动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李思娴 郭 嘉(3-37)

受心理虐待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刘 文 刘 娟 张文心(3-43)

家庭嘈杂度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曾从周 赵振国 刘文博(3-50)

当前欧美国家关于学前教育政策与质量的争论及数据时代的挑战

宋占美 夏竹筠 周宏燕 编译(3-58)

让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长 徐皇君(3-64)

让孩子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戴晓明(3-67)

促进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 林凤姐(3-70)

第四期

叙事性游戏中成人的游戏引导与儿童的游戏发展

Pentti Hakkarainen, Milda Bredikyte, Kaisa Jakkula, Hikka

Munter (4-03)

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类型、特点与发展趋势

蔡建东 张慧芳 叶平枝(4-11)

全教协会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标准变革及其基本经验

张世义 顾荣芳(4-20)

蒙台梭利教师教育认证协会的标准与程序及其启示

洪 明 高展鹏(4-28)

河南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现状与教师需求差异分析

崔财艳 岳亚平(4-36)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职前培训的意义与有效模式

程秀兰 王娇艳(4-43)

江苏省幼儿园园长培训评价及改善建议 田 燕 刘明远(4·49)

发展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王 可(4·55)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谢应宽 田兴江 吕 晓(4-58)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黄 俐(4 - 64)

多元解读“娃娃情趣日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李 漫(4·67)

混龄教育对轻度自闭症儿童行为的改善 黄 茜(4-70)

第五期

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现状与优化

——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李 菁 黄大全(5-03)

幼儿园新教师的教学适应过程与方式 康 丹(5·11)

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比较

张建人 祁虹鹏 凌 辉 刘雯瑜 胡蒙江(5.17)

幼儿园教师对保育与教育价值的选择比较冯艳慧 王冬兰(5·22)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与基本内容 易凌云(5·30)

幼儿园教师职业准人社会教育知识技能标准的构成与实施建议

双立珍 郭铁成(5-37)

从家长送幼儿人园动机分析家长的游戏观

邱学青 续润笑 吴卫杰 王春燕(5·41)

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的性质、内容与特点

员春蕊 王小英(5-48)

儿童习得性无助的成因、机制及其缓解

燕良轼 颜志雄 邹 霞(5-57)

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园本课程建设 郝江玉(5-61)

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王秋霞(5·64)

幼儿园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许丽萍(5·67)

幼儿辩论活动的价值与组织策略 王翠霞(5·70)

第六期

高水平研究机构建设与高质量研究标准及美国学前教育研究趋

势——弗兰克,波特格雷厄姆儿童发展研究所所长Samuel

Odom博士访谈录 (6-03)

21世纪国际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演进

——基于Ssci中最有影响力的5种学前教育期刊文献的计量和

可视化分析 邱 淞 潘 黎 侯剑华(6-10)

国外ICT应用于早期教育的项目实践及启示

朱书慧 汪基德(6-21)

我国地方普惠性民办园教师政策分析及其启示 梁慧娟(6-30)

学前语言教育的新取向:重视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

周 兢 陈 思 Catherine Snow Paola Ucelli(6-39)

儿童哲学的内涵及其哲学预设 华党生 金永生(6-45)

3-4岁儿童的颜色偏好及其特点 杨 敏 胡玲燕(6-50)

体育舞蹈教学对自闭症幼儿主动沟通行为的改善 郭剑华(6-56)

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的培养策略 王 莉 陈知君(6-61)

幼儿园实施全纳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其开展途径

李玉莲(6-64)

幼儿园散文诗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叶明芳(6·67)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冯淑霞(6·70)

第七期

美国学前教育的现在与未来及其对高质量师资与研究的需求

——全儿教育协会主席Cera Jacobs博士访谈录 (7-03)

学前教育学研究资源的分配与流动

——以近17年来的学术会议为分析样本李 丽 王 燕(7·13)

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与构建 王海英(7-19)

重庆市学前教育体制改革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

胡福贞 邓家英 王睿憨 石 敏 何 浩(7-26)

我国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夏 婧(7-35)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数学语言的特征与发展

赵琳 黄 瑾(7-42)

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分析及其改善策略

张琴秀 庞 婷(7-48)

幼儿园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现状与培养对策 柳阳辉(7·53)

幼儿园女教师体育健身意识与体育消费特征分析

张强峰 彭 森 邹 勇(7-60)

适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方式

宋 武 徐 宇 张璐琳(7-64)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现状与改进策略 王 燕(7·67)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实施幼儿发展评价的价值与策略江旭琳(7-70)

第八期

终身发展理念下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构建及教育促进实验

杨丽珠 金 芳 孙 岩(8-03)

3-6岁儿童在不同叙事活动中的叙事能力

王 婷 吴 燕 吴念阳(8-17)

新疆多民族地区3-6岁幼儿家庭教育期望状况及因素分析

方建华(8-26)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分析与政策建议 郑 名(8·34)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吗

——基于对广州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叶平枝 汤建静(8 - 44)

世界发达国家保障学前教育发展质量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

杨 文(8-52)

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其干预策略 杨淑芸(8-55)

家长对幼儿园保教价值的认可度俞 文 陈金芝 高 云(8-60)

幼儿泥塑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袁恩培 梁书鹏(8-64)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领域活动优化整合的策略

黄晓军 郑晓静(8-67)

基于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实施策略 陈 芝(8-70)

第九期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程秀兰(9-03)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儿童绘画教育理念

李文馥 徐建琴 杨文泽 李 甦(9-14)

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策略 张炳林(9-22)

儿童早期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困境及其关键点 孙爱琴(9-31)

家长的幼儿饮食营养教育观念与行为 顾荣芳 高 健(9-38)

害羞儿童早期干预项目及其未来展望

李 燕 陈 露 王悦敏 吕 芳 徐 欢(9-45)

当前欧美国家有关入学准备研究的最新进展

夏竹筠 宋占美 张丹彤 编译(9-52)

课程改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段发明(9-59)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乔艳红(9 - 64)

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樊人利(9-67)

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王 昆 郑竞翔(9-70)

第十期

学前儿童语言与阅读的发展及其促进 舒 华 李 平(10 -03)

“语言资源观”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郑 荔(10 - 11)

幼儿园收取“赞助费”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刘天娥 蔡迎旗(10-17)

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李克勤 郑 准(10-23)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来源与挑战 黄 进(10-31)

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

杨晓萍 何孔潮(10-36)

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差异的文化发生学探索

张 凤 冯晓霞(10 -43)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及教师干预态度

向海英 孙文杰(10-52)

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科学规划

——基于在实践中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思考

王迎兰(10-58)

博物意识与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新探索 陆淑娴( 10 - 61)

o—6岁儿童一体化亲子课程的实施策略 吴邵萍(10 - 64)

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 黄 芳(10 -67)

幼儿园中层管理者驻班管理探索 王丽娟 李兰芳(10 - 70)

第十一期

儿童观简论 蒋雅俊 刘晓东(11-03)

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方式及其特点与影响

刘 颖 冯晓霞(11 -09)

国外企业支持幼儿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王玲艳( 11 - 17)

长株潭三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雷 芳(11 -23)

美国儿童保育援助项目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刘晓红 李帅英(11-29)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郝兆杰 梁芳芳 肖琼玉(11-35)

现象学视域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实践性缺失与提升

叶秀丹 黄秀兰(11-42)

幼儿亲社会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阮素莲(11-47)

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生活价值取向 梁 斌(11-55)

微信公众平台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与开发 何秀凤(11-58)

幼儿园保教工作优化现状及其改进策略 张晓辉( 11- 61)

农村幼儿园玩教具的开发与管理 吴群英(11-64)

民间传统儿童游戏的传承与创新 罗红辉(11-67)

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郭 茜(11-70)

第十二期

教师对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的态度及其意义

但 菲 梁美玉 薛瞧瞧(12-03)

观察学习对幼儿提问的影响 费广洪 汪文娟 赵嘉茹(12-08)

结构化家庭烹饪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 史月杰( 12 - 16)

婴幼儿早期教育参与情况及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刘玉娟(12-23)

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与运用

高丙成(12-29)

黑龙江省公办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韩 影 邹山丹 王 薇(12-36)

幼儿园园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历史与变迁

——基于北京市某园长课程领导实践的个案研究

李敏谊 周晶丽( 12 - 41)

中瑞两国婴幼儿家庭政策比较 郑 杨(12-47)

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评价 杨莉君 罗叶琦(12-50)

接受美学:幼儿艺术教育实施的新视角 王 峥(12-55)

都市文化对儿童教育的影响机制及其历史考察

刘向辉 封 蕊(12-58)

城镇化进程对儿童传统民间体育游戏传承的影响

刘大维 曾小玲 胡向红(12 - 61)

基于支撑平台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探索 陈凤玉( 12 - 64)

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英语教学技能 培养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基层幼教机构专业人员,在英语能力方面,学生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综合能力,更应该具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技能。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者,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幼儿园活动中英语教学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中结合学生学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

一、学前专业学生的英语现状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来源的主要渠道是高中、中专和初中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缺乏兴趣,均未达到初、高中学生所具备的英语水平。进校学习后,积极主动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差,不能用英语进行自由对话和交流,掌握不了学前教育中运用英语教学的教学技能,不能进行完整的英语课堂教学。

二、学前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英语能力的要求有很大偏差,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学结构的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学前教育学生的英语培养目标,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其次,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没有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及时辅导,进步很慢;基础差的学生,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心,直接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质量。其三,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与其他专业不能等同,但是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材短缺,教师在讲授中没能结合专业特点来教会学生应该掌握的英语教学技能。

三、学生必须了解的学前儿童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不仅要牢牢地掌握英语综合知识,还要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园英语教育内容,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教学技能并能灵活地运用。

1.生理方面。儿童、青少年与成年人在大脑发育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大脑发育的成熟程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侧随着发育的逐渐成熟分别被“赋予”不同的功能,人类语言智力、逻辑、分析的功能逐步被侧化到左半球,而情感的社会功能则渐渐被侧化到右半球。但人在青春期前,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其言语中枢尚未定位,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都可参与语言学习;而幼儿的发音器官柔软,声带、唇、舌等运动神经的调解有很大的可塑性。可见,早期接触外语能激发神经功能系统可以促进以后的外语学习。

2.心理方面。儿童学英语的特点是没有心理障碍,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实践。越是小的孩子,越敢大胆用语言表达。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产生一种心理防御性,以保护脆弱的自我。儿童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兴趣会如他们认识新事物的兴趣一样比较持久,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与语言的发展是同步的;同时,老师、父母的赞赏、考试取得高分等使儿童更乐意学习第二语言。

3.认知方面。克拉申认为,认知的发展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滞后的影响。儿童和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不同的过程。前者主要引用语言习得机制,而后者除“自然”习得语言外,还侧重于利用一般的认知能力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语言习得机制属于儿童大脑中的一种初始状态,受人类内在的语言普遍性制约。儿童习得语言主要依赖语言习得机制,可以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习得语言。儿童在习得语言时,有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习语言,这种“无意识”正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先决条件。儿童在应用语言时全看“语言能做什么而不是看语言是什么”,只要能表达出意思就可以。

四、幼儿园英语教育内容

幼儿园英语教育内容应与学前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强调“生活性与渐进性”主要包括“幼儿自身、”“幼儿园”、“家庭”、“节日”、“季节”、“社区”等。

1.“幼儿自身”教育内容:幼儿对自身感兴趣,教师向幼儿传递有关其自身的英语信息,有利于加深幼儿对自己的认识,促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英语。如身高,I am growing.性别,I am a boy/girl.情感,I am happy.日常生活,I dress myself.能力,I do many things.

2.“幼儿园”教育内容: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向幼儿大量输入有关幼儿园的信息,可以帮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练习英语,增强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如礼貌用语,Thank you.一日活动环节词语,Indoor Activities,Clean up,Free play.玩具名称,Housekeeping toys,Dolls.等。

3.“家庭”教育内容:家庭生活在幼儿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有关家庭的英语词语进行教育,不仅能强化幼儿在园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幼儿关爱亲人的感情,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如家庭成员称谓,father,mother.餐具名称,bowl,spoon. 家具名称,chair,table.家用电器名称,radio,computer,居室房间名称,home,room,living room.等。

4.“节日”教育内容:许多节日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又喜欢过节,进行有关节日的英语教育,不仅拓宽知识面,还可使幼儿感受到多元文化,学会尊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中国节日,Spring Festival,The moon festival,I am Chinese .I live in…外国节日如MothersDay.I love my mother .Thanksgiving Day.

5.“季节”教育内容:随着季节的更替,把有关英语词汇交给幼儿,既能降低幼儿学习英语的难度,又能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四季名称:spring,summer,四季服饰,shirt, glove. 四季的颜色,red,yellow,blue.等。四季的水果,apple,pear,orange.等。四季气候的特点,cold,hot.等。

6.“社区”教育内容:帮助幼儿掌握特定场所和专门职业的英语词语,既能扩大幼儿英语的词汇量,又能培养幼儿对社会的亲近态度,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如餐饮场所及人员,restaurant与waitress,购物场所与人员,supermarket与cashier,学习场所与人员,school与pupil等。

五、学生组织英语教学活动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结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内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时,一是要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另一个就是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和掌握英语教学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学会运用体态语言。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人际交往的结果,20%取决于有声语言,80%取决于无声语言,而体态语言正是一种很好的无声语言。我们在教学生运用体态语言时,要结合学前专业技能来学习,如可以在要求学生教儿童学习“head”(头)、“shoulders”(肩膀)、“knees”(膝盖)、“toes”(脚趾)时,可将其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head head head,点点我的head;shoulders shoulders shoulders,耸耸我的shoulders;knees knees knees,拍拍我的knees;toes toes toes,数数我的toes”,一边念一边配上相应的动作,让体态语言为这些静态的单词增添一丝亮色和活力。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幼儿儿歌、歌曲、对话、单词等,配上生动、形象、夸张、有趣的动作,把静态的英语转化成为幼儿能理解的身体语言、动作语言、表情语言等动态语言,比如为了让幼儿学会英语数字1―10,学生选择歌曲《数字早操》:One和Two起来点点头,Three和Four起来晃晃脑,Five踢踢腿,Six弯弯腰,Seven、Eight蹦蹦跳,Nine和Ten总爱睡懒觉。学生边唱边跳在班上进行表演,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编排出,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熟练地运用了。

2.学会运用英语游戏。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幼儿英语游戏的原则和常见的游戏方式,学前教育学生都很清楚游戏的结构、规则和类型。我们可以教学生如何结合英语知识来设计英语游戏活动,比如,教学生用民间游戏马兰花来设计游戏活动,请一学生站在圆圈中心,逐个出示不同颜色的花,口中有节奏地念“flower、flower、flower”,其他学生有节奏地集体回答“red、red、red”,“flower、flower、flower”,“yellow、yellow、yellow”等,当圆圈中心的学生不再出示花时,其他学生集体发问“How many?”圆圈中心的学生直接用英语数字单词“four”回答,其他学生以最快速度、按照得数,数人拥抱在一起,这一游戏的编排,既保留了原来的精华,又添加了英语教学要求。

3.学会运用儿歌、歌谣。儿歌运用在语言教育的历史已经很久,是最简单的学语言途径。英文儿歌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规范幼儿的语音语调、帮助幼儿深刻记忆词汇、句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学前儿童文学》的开设有利于学生运用创编来编英语儿歌,在教学中教会学生选择符合幼儿特点及发展水平的儿歌,注重选择语言精练、节奏明快、简单的儿歌。比如教学生如何通过儿歌“Friends、Friends、Friends”来学习人称代词he、she、we、they。请一名男学生站到前面来,一名学生边指男学生边说儿歌“Friends,Friends,Friends,he is my friend ”帮助理解人称代词he的含义,并让其他人模仿说出“he is my friend”,再请一名女学生到前面来,以同样的方式学习she,以此类推,最后,带领大家一起边说儿歌边表演Friends,Friends,Friends. Friends,Friends,Friends. He is my friend.She is my friend.We are good friends. Friends,Friends,Friends.Friends,Friends,Friends.人称代词还可以用动物的名称进行替换。

4.学会运用英语歌曲。英语歌曲节奏明快、语句简洁,朗朗上口的英语歌曲可以把枯燥的英语课堂变成优美的英语世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唱更多的学前儿童英语歌曲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他们来说音乐、钢琴已经是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学唱英文歌曲就不是一件费力的事情,英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中应用英语歌曲,比如可以用于组织课堂,把起立(stand up),坐下(sit down),转身(turn around)作为歌词,填写在相应的乐曲中,加上相应的动作反复应用,既简单易行,又活泼高效。问候时和幼儿一起唱Good mornng;点名时唱Hello,Hello,what’s your name?-I am Peter.另外,教会学生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简短、押韵、句式重复的歌曲,幼儿稍加练习就能掌握,如教词汇car、train、plane时选用Listen,Listen!Vroom,Vroom…Acar,acarVroom,vroom,vroom…

Listen,Listen!Shh,shh shh…A tran,a train! Shh,shh shh…;A tran,a train and there’s a plane ZZZ…在演唱的过程中加上相应的动作,配上简单的舞蹈,很容易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语言知识。

六、结语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不一样,在英语教学方面,一是要通过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具有系统而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二是要通过理论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外语教学法的几个主要流派,如直接教学法、听说法、情景教学法,三是要充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的文艺技能和教育技能,教会学生把自身英语水平和幼教技能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和技巧,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幼儿英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10).

[3]王星.幼儿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J].福建外语教学研究,2006(5) .

[4]郭晶英.论课堂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