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等教育;消费市场;趋势
在我国加入WTO并对教育服务进行一定的承诺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开放,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在逐步形成之中,国际之间竞争的加剧将刺激高等教育消费市场逐步过渡到有利于消费者的“买方市场”,这种转变将是根本性的,且不可避免。这意味着教育消费者将选择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而不仅仅是高等学校来挑选合适就读的学生,教育消费的主动权将由目前的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转移到学生消费者手中。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继续深化改革,迎接高等教育“消费者市场”的来临。
一、学生(或家庭)高等教育消费趋于理性在我国,高等教育消费出现过很多的非理性现象,大多数统计数据说明:教育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排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成为我国特有的消费结构,教育消费与收入水平严重不相适应,部分地区出现了“因教致贫”现象。即便如此,大多数家庭还是不惜一切代价让子女投身大学,对高等教育消费义无返顾。
但是,当高等教育在大幅度的扩大招生后出现就业困难、起薪偏低、预期收益严重下降的情况,当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满意的就业机会的保证时,学生及其家庭的高等教育消费选择便会渐趋理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退出。2006年,重庆涪陵地区有541名应届高中学生放弃高考,占应届高中生的10%[1],浙江温州的玉壶中学七成学生放弃高考[2]。此外,部分考取大学的学生也选择放弃就读,有报道称部分本科院校新生报到率仅在80%左右,在中低层次的学校和部分行业特征明显的学校中更为严重。据河南日报2007年5月9日的报道,我国每年近40万准大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却不就读[3]。近年来,被录取而不报到的准大学生已形成一个群体。2003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透露,当年大学发放录取通知书428万张,真正报到的382万人,有46万人收到通知书后不去报到。这一现象迄今未得到缓解,考生择校带来的招生资源浪费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高考被录取而不报到,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无论如何这是学生正当的权力,学生有权选择上学与否以及就读的方式。这种现象的出现部分说明我国居民的教育消费在逐渐走向成熟、理性。
二、适龄人口下降意味着生源市场在缩小
由于长期以来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显示:1986~1990年,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自1991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1996~2000年出生的人口仅为1986~1990年出生人口的55%左右(见表1)。近两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主要是1984~1988年出生的人口,2008年之后参加高考的学生主要是1990以后出生的人口,这意味着生源高峰期已经过去。2010年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招生必然转变为买方市场。
到2020年,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出生在1998~2002年。根据统计资料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可以估计出,2020年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约为4800万,高等教育学龄(18~22岁)人口约为6000~7000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2005年2月20日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年会提交了一份题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的主题报告,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200美元。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性别与全民教育:跃向平等——2003/4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2000年人均GDP为2500~4000美元,人口超过100万,具有比较齐全的教育发展数据的国家中,有12个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1.4%~63.1%之间,其中东北欧国家都在50%以上。国内相关城市数据也显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2002年,上海、北京、天津人均GDP分别达到4900、3350、2660美元,当年这三座城市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40~50%之间。
因此,在未来的10~20年内,我国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将逐年减少,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均GDP的增长,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继续上升,这意味着高等学校之间生源竞争的加剧。加之经济条件改善后人们对高等教育层次和质量需求将有所改变,境外消费将进一步扩大,国外高等教育机构也将在WTO规则下争夺我国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在此背景下,国内高等教育的生源市场将相对缩小。
三、大学学费的不断攀升使得居民家庭支付能力相对减弱
由于政府投资的不足,我国高等教育通过提高学费水平来弥补办学经费的短缺。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增长,大学学费已经远远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学费的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增长不相对应。学费过高必然抑制居民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目前维系中国高等教育正常运转的经费大约需要4000亿元,而国家现有的实际投入只有800亿元[4]。高等教育预算内生均经费逐年降低,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从2000年的10230.81元下降到2005年的7613.51元,下降幅度为25.6%(如表2所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扩招后学杂费占高校经费来源的比重不断攀升,2003年学杂费占高等学校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已经上升到28.8%(见表3),这一比重高出美国的11.7个百分点美国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中,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者总投资高达52.6%,学费和其他费用只占17.1%.参见: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30.。因为高等教育是个成本递增的行业,在政府公共投入下降的情况下,只有依靠个人和家庭来弥补。
在此情况下,家庭负担不断加重将直接影响个人的高等教育消费选择。何智蕴、董乃涵对全国七个省市的研究表明,能够承受目前高等教育费用的家庭只占35.6%,其中浙江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有10.4%的家庭针对目前的收费水平考虑放弃接受高等教育,山西有27.6%的家庭认为目前的学费水平影响学业并考虑放弃(见表4)。这些研究说明高等教育消费超越居民承受能力,部分家庭将选择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目前,有25.5%的学生已表示“不愿再升入大学”,原因是“家庭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
四、非传统教育机构的不断涌现
最近几年,非传统中学后教育蓬勃兴起,如思远双N、北大青鸟等教育集团,它们以实用性强、就业便利、培养周期短等特征迅速占据高等教育市场。思远双N已经有8769名学员学成毕业。北大青鸟APTECH由北京大学青鸟集团与印度阿博泰克合资成立,在全国80多座城市建立了200余家培训中心,累计培训学员超过25万人次。这个数字超越了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自从建校以来毕业人数的总和,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反映出市场对这类型教育的需要。目前,北大青鸟已连续五年在营业额、市场占有率、增长率三项指标评比中位居行业第一,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规范度最高的IT职业教育机构。
在我国,这种非传统的、带有营利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还将陆续出现,因为,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较低,高等教育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它们能够弥补传统高等教育的不足。不仅如此,未来的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将不仅仅局限于这种中等教育后的短期培训,它们将把服务领域延伸至大学学历教育,包括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在这方面,美国营利性大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借鉴,例如,成立于1976年的美国凤凰城大学是美国阿波罗教育集团投资的全美第一所获特许的盈利性大学,同时是全球最大的一家上市教育公司。它拥有遍布美国40多个州以及波多黎各、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国的190多个校园,课程涉及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和各类证书课程,在学术、学生服务、电话中心、营销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的兴起给美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带来一定的变化,在1996年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占整个高等教育机构的15%,规模2.1%,师资5%[5]。我国与美国有所不同的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高,介于80%与90%之间,而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25%左右,这表明美国高等教育消费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远强于我国。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非传统高等教育发展如此迅速,说明这样的教育形式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也说明我国的非传统高等教育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非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将不断涌现,它们将构成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股新的力量,并对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形成挑战。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不难预测,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中,传统的、以政府主导的公立高等教育为主体的、垄断的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将让位于竞争激烈的、办学主体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消费市场。这种趋势将促使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去适应一种世界性的竞争格局。这种改变和竞争将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率,提高高等教育对市场的适应性。与此同时,相对开放的高等教育市场将有利于“学生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高等教育模式,高等学校经营与管理将更加关注学生消费者的权益并努力满足各种类型教育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重庆市541名应届生放弃高考的警示[EB/OL].edubeelink.com.cn/20060324/2049736.shtml.
[2]温州玉壶中学七成学生放弃高考[EB/OL].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81741/node81763/node125790/use2robject1ai1937848.html.
[3]考生录取后不报到为哪般[N].河南日报,2007-05-09.(3).
篇2
>> 莆田市大众游泳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 石家庄市翡翠市场调查研究 合肥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状况调查研究 合肥市保障房住区交往空间调查研究 对合肥市大学生课外轮滑活动状况的调查研究 合肥市经开区动感单车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90后化妆品消费市场调查 天津市汽车消费市场调查 南京市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调查分析 合肥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研究 汉中客源市场调查研究 婴儿面条市场调查研究 亲子旅游市场调查研究 校园展会市场调查研究 合肥市通信市场战略研究 论郑汴洛地区休闲旅游消费者市场调查研究 南京市部分游泳馆游泳培训市场现状调查研究 郑州市商业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调查研究 安徽省宿州市房地产市场调查研究 重庆市果蔬浸泡盐市场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梁晓燕.对我国游泳俱乐部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J].游泳,1999,(2)
[4]陈立基.试论中国体育市场的培育与发展[J].体育科技,1998,(1)
[5]张学领.北京市大众游泳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05Z)
[6]连桂红等.谈我国体育消费的现状及促销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1998,5
[7]于振锋等.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3)
[8]钟天朗.上海市民体育健身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8)
篇3
近年来休闲食品市场发展势头十足,2009年我国休闲食品容量已经高达400亿元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消费所占比例也将越来越大,目前休闲食品市场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食品行业增长最快的大品类之一。这些数据都表明,休闲食品在未来将会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生存空间。
海洋休闲食品作为休闲食品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从目前的休闲食品行业消费上看,健康和营养消费已经成为消费者消费的首选方向,海洋休闲食品营养丰富且平衡,食用方便,符合现代人健康均衡的营养需求,可以预见海洋休闲食品将会被推向一个新的消费领域。
海洋休闲食品市场现状
在生产原材料供应上看,由于海洋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从事海洋产品生产的企业在原料采购上需要更多的成本;在潜在竞争者方面,因为海洋食品休闲行业的巨大增长潜力,越来越多的海洋企业开始进入海洋食品深加工领域;在同行业中,獐子岛、棒棰岛、国联水产、上品堂等海洋食品行业领军集团,竞争非常激烈;在替代品市场和消费群体方面,虽然消费者能够接受新潮的海洋休闲产品,但是高营养的谷物类休闲产品在价格因素上面占据优势,将会成为海洋休闲食品的最大劲敌。
海洋生物品种丰富,可以直接食用的约2万种,在目前的海洋休闲产品中主要有鱼、虾、蟹、贝、海藻五大类产品,丰富的海洋食品造就了海洋休闲食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但是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海洋休闲食品行业中,主要是以低端的休闲食品为主,中高端市场几乎还未被开发。虽然低端休闲食品迎合了大众消费者的口味,但是这样的市场定位在消费市场上缺乏研究与细分,既闲置了高端市场,又在低端市场上产生了更激烈的恶性竞争。
海洋休闲食品未来发展趋势
海洋休闲食品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行业,也是海洋产品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也会成为休闲产品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了海洋产品与休闲产品两大优势的“海味零食”,在未来的发展上有着更好的机会。
1、 规模化生产
海洋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了海洋产品生产企业成本的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了强大的压力,小规模的小作坊生产模式将会被淘汰出局。在未来的市场中,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成为海洋休闲食品行业的主流,这种模式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2、 全面发掘产品需求
海洋休闲食品低端市场恶性竞争,中高端市场几乎无人问津,这样的市场使海洋休闲食品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海洋休闲产品的中高端市场终将被激活,这种由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的延伸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企业所要做的就是针对产品进行合理设计,精准定位,为未来高端海洋休闲食品战略规划做好铺垫。
3、 品牌化战略是主要方向
在竞争激烈的海洋休闲产品市场,没有品牌的产品是缺乏竞争力的,成功地塑造了品牌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产品溢价和增值,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品牌将会是未来精细化市场环境下最具区别性的企业符号,也是最能够创造价值的无形资产。
4、 营销策略多样化发展
低端海洋休闲食品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张胜军认为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才能够为企业迅速打开销售通道。在产品设计上要做到差异化发展,以此吸引消费者,传播企业品牌;营销渠道方面要采用复合渠道模式,适应市场发展变化;产品推广上需要体现海洋休闲食品天生、健康、营养的特点。
5、 行业规范发展
从市场发展趋势上看,在獐子岛、棒棰岛、国联水产等大型海洋休闲食品领军企业的带领下,海洋休闲食品行业市场将会进行整合,形成规范化的市场环境和行业规则,指导整个行业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海洋休闲食品企业,为消费市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篇4
我国汽车市场在经历前二年的爆发性增长后,近期由于受宏观调控、油价上涨、汽车消费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汽车产销增速逐月放慢,企业扩张产能和部分消费者购买预期回落。在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2004年汽车价格不断下降、产品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海外拓展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汽车产业正在逐步走向理性。从汽车业自身发展规律和国外经验看,我国汽车市场尚有较大发展空间,但石油及钢材价格不断上涨,汽车消费环境的制约将影响到汽车产业的更快发展,预计2004年四季度汽车业产销将有所回升,但幅度不会太大,2005年汽车产业将由超高速发展回归平稳增长。
六大环境因素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住房等10万元级商品的消费能力日趋增强;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汽车,国际汽车巨头悉数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大幅增加,但同时石油及钢材价格不断上涨,汽车消费环境的制约将影响到汽车产业的更快发展。
因素一:我国经济在重化工业拉动下将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来看我国经济高增长格局已基本形成,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趋好,部分高投资行业开始出现供求关系逆转,上游价格涨幅趋缓。从消费市场看,目前已具备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动力和空间。首先,来自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住房、汽车作为城市消费主打,对整个消费市场拉动趋势非常明显,尤其在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其次,从中长期看,我国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素二:国家有关汽车生产、消费的政策将不断完善。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2004年已经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一律取消不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最近出台的汽车报废政策允许给予补贴鼓励报废之后购买新车。《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也即将出台,该办法将使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允许个人之间直接交易;除涉及国有资产的车辆外,二手车的交易价格可由买卖双方商定,并建立二手车自愿申请评估制度,促进二手车流通。国家商务部公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
因素三: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过快,有可能造成供需失衡加剧。到2007年,全国汽车总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200万辆。然而,从2004年4月份开始,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已从过去两年的“井喷”式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增长速度大为下降,市场供求矛盾加剧。而据预测2007年汽车市场预期产销也就700万辆左右,届时,生产能力将严重过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跨国汽车公司也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产量提升将不可避免,中国汽车产业从此进入了一个真正的激烈竞争时代。
因素四: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将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热情。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大大加重了汽车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也影响到他们的购车热情。目前原油期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造成原油价格攀升的主要原因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未来的增产潜力已十分有限。假如俄罗斯停滞原油生产,其他原油生产国出现更多的未知因素,则原油价格将涨至全新的历史波动区间。?因素五:钢材价格出现反弹,将加重汽车企业的成本负担。目前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汽车企业效益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2004年6月开始的钢材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层面上,6月27日国家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强调了“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客观上起到了增强市场信心的作用。二是钢厂及经销商结成价格保护联盟,钢厂上调了出厂价格,经销商迅速跟进,人为拉升了价格。三是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在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下,钢材产量有所压减;国际市场钢厂价格高起,进口有较多下降,这两方面使得新增资源增长放慢,但需求仍然较为强劲。四是运输紧张,限制了钢材资源流动,加剧了区域市场供应紧张,拉升了价格。
因素六:我国汽车消费的外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道路拥挤、环境保护、燃油供给、停车难、保险费用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厂家的频频降价,让消费者的观望心理变得更强,频繁进行的价格战,打破了消费者对于车价的信心,持币待购成了惟一的选择。
汽车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总体发展势头不错,产销快速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新车型不断推出,出口快速增长而进口减少,与国际市场差距渐趋缩小,目前汽车的主体属性已经从原来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生活消费品,购买人群也从集团购买转为私人消费,汽车市场的长远发展前景看好。但近期汽车行业由于受宏观调控、油价上涨、汽车消费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汽车销售增速明显回落,生产企业扩张产能和部分消费者购买预期回落,使得市场进一步供大于求。
首先,汽车产业将由超高速发展转为平稳增长。目前我国汽车消费正在进入理性消费阶段,不可能长期维持超高增长率,汽车产业过去几年产销增长都在35%左右,轿车增长高达80%,从2004年开始将回落至20%左右的平稳增长。持币待购、汽车消费环境是影响汽车销量的重要因素。
篇5
关键词:终端 智能化 北斗导航终端 启示
中图分类号: TN9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61-02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各种应用的高速增长,对终端设备发展产生了深刻巨大的影响,以手机为代表的终端设备,从实现语音通话的通信终端,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软件运行能力的功能终端,进而演化成为具有完备操作系统的智能终端。功能上突破了单一通信功能的局限性,发展成为集通信、娱乐、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应用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深入,正在向更加深入宽泛的领域延展,还将深刻的影响终端设备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尤其是汽车时代的到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被人们广泛认知,快速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卫星导航定位终端设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卫星导航定位设备作为广泛使用的终端设备同样受到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1 智能终端发展特点
智能终端的发展从手机开始,一般认为,手机就是终端,终端就是手机,具有开放操作系统的手机就是智能终端,然而目前这种观点已经有局限性了,智能终端正在不断扩展,涵盖了传统家庭终端、平板电脑、手机,移动宽带、导航终端、视讯产品等门类,严格上讲,相对于网络而言,凡是接入网络的末端设备、模块、设施都是终端;凡是具有软件运行能力的终端都有可能具有一定的“智慧”,也可称其为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的网络接入方式可能是无线移动的,也可能是有线固定的,更可能是兼容的。智能手机是典型的智能终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替代所谓的“功能手机”。
终端设备的发展和网络发展紧密相关,遵循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客观规律,伴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经历了“简单终端、功能化终端、智能终端”的过程。
终端设备尤其是电子消费产品,一般都是大规模科研投入科技创新的成果,形成产品后往往是功能单一的终端设备,在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继而向成熟化产品发展,当产品在消费市场趋于饱和时,又会引发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 两极化演进,满足差异化需求
科研创新形成的产品,充分发展完善,占据市场之后,一般情况下在应用上都会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一个是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追求高精尖;另一个是向小型化方向发展,追求灵巧便宜。
如数码照相机,发明创新之后实现商业化应用,很快占领传统光学照相机市场,大规模推广逐渐开始出现分化,一方面在专业领域做大做精,常能见到专业人士手中的“长枪大炮”,另一方面在大众消费市场做小做专,常常可以见到“卡片机”、“微单反”。再比如音响录音设备,专业领域有录音棚、工作室,大众市场有录音笔、随身听;就连计算机设备也是呈现出同样的分化趋势,专业化有大型机、服务器,大众消费市场有便携电脑,平板电脑等。
终端设备在成熟发展之后,呈现出的两极化演进趋势,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应用的差异化需求。
1.2 深度化融合,实现多样化应用
终端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往往还会与终端设备的其他功能紧密结合,在终端设备构成或形态上实现与其他设备深度融合,引起集成创新。
如数码相机和手机紧密结合,在形态上已经难以窥见照相机的形态,但是功能日益强大,有逐渐取代“卡片机”的趋势;再比如手机的录音功能,也足以和录音笔功能相比拟;GPS模块和手机功能深度融合,看不到导航仪的踪影。当前手机已经搭载四核、八核处理器,计算和处理功能日益强大,能够实现台式计算机部分阅读、上网、浏览等功能,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这些原本单独的功能深度集成融合在一起之后,又能衍生出视频交互、位置跟踪、照片位置标记等交叉应用。
多种终端设备原本独立的功能,在设备小型化、微型化之后,呈现出多功能深度集成融合的趋势,实现了各种设备功能交叉组合,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
1.3 智能化发展,突出个性化服务
尽管智能终端已经搭载了四核甚至八核处理器,配置了完备的操作系统,功能上突破了单一的话音通信,集成了电话机、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收音机、PDA、MP3、MP4、导航仪、电脑浏览器、游戏机、存储器、钟表定时器等功能属性,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智能终端内涵还在快速扩展,伴随着技术发展,功能的深度融合,操作系统的发展和终端资源的不断扩充,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将更加多样,通信、办公、娱乐、阅读、支付、信息查询、存储备份、电子商务等应用服务会层出不穷。
当前还在进一步依托移动宽带、快速网络传输的支持下,借助网络端平台的优势来满足应用的需求,向移动云计算方向发展。如“手机移动搜索”、“手机语音识别编辑(讯飞语音输入法、苹果手机的Siri)”、“基于云计算的实时导航”等都是智能终端与移动云计算联合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例子。终端做预处理,把问题交给云端,云计算利用强大的资源、快速的处理能力等为终端提供满意的结果。信息搜索、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复杂的推理计算、大数据挖掘、实时导航等等应用,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智能终端和移动云计算的结合。在移动智能终端和移动云计算协同处理应用方面,将会出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象。
终端智能化,为个性化应用服务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1.4 开放性设计,寻求跨领域拓展
智能终端在硬件上,不断制定和丰富标准化接口和规范,便于众多厂商根据自己的情况推出各式各样的差异化设备,但是以标准和规范保证了这些差异并不会影响数据的一致性和软件的兼容性。在操作系统上进一步开放系统架构,甚至公开源代码,提供丰富的驱动程序和支持组件,允许用户自由开发、安装软件,为智能终端应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应用软件上,拿出丰厚的奖金开展各种应用软件开发大赛,集智攻关,培育市场,推动应用。各种独特富有创意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
智能终端中基于相同平台的应用软件极其丰富,包罗万象又合而不同,在各个领域快速拓展。
2 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发展启示
当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竞相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演进,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卫星导航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北斗导航终端设备发展直接关系到北斗系统服务在国民经济关键领域、行业及大众市场的推广应用,总结和梳理智能终端设备发展特点,对卫星导航设备的规划设计和推广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2.1 规划多型谱产品,注重差异化需求
要规划设计多型谱终端产品,首先满足普通用户常规使用需求,这类设备将是前期市场中的主力产品,负有抢占市场和培育规模优势的使命。同时一方面要注重北斗导航终端高端产品,满足专业化需求,保证精密测量应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北斗导航大众消费产品,满足消费电子产品的位置服务需求,保证融合嵌入应用。
2.2 发展标准化组件,注重深度集成融合应用
信息和微电子技术为北斗终端小型化、芯片化奠定了基础,要提前制定标准和规范,统一软硬件接口和规范标准化通用组件,提升芯片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提高芯片集成度,实现产品标准化并与国际接轨,为北斗导航终端集成融合和大规模应用提供保证。对于大众消费产品,设计专门芯片套件,推广通用解算软件,提供集成融合方案,提升产品性价比和成熟度,降低产品进入门槛和使用成本,做到“高而不贵”。推动产业化发展,进入国际市场。
2.3 开发智能化终端,注重跨领域拓展
卫星导航产业大发展恰逢移动互联网应用高速增长,北斗导航终端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选用开放的操作系统,适应车辆、个人应用领域的卫星导航大众市场需求,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融合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的位置服务应用,开发基于智能平台的应用程序,融合交通、气象、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等动态时空信息,发挥导航终端与地图产品紧密结合的天然优势,实现各种软件服务互相交融,做到“智而不繁”。激发卫星导航设备无限的潜力和功能,推动北斗导航在物联网、车联网、车载智能平台等更加宽泛的领域拓展应用,创新更加丰富的商业和服务模式。
3 结语
智能终端已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等各个领域,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信息时代的生活。智能终端在发展中也呈现出显著的规律特点,卫星导航导航作为重要的智能终端设备类型,在当前卫星导航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适应互联网信息消费时展要求,顺应智能终端设备发展趋势,符合终端产品发展规律,融合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的位置服务应用,开发设计出满足各种位置服务应用的北斗导航终端产品。
参考文献
[1] 谢莹,范冰冰,黄兴平.移动服务平台终端智能适配框架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12).
篇6
关键词 包装设计 可持续发展 趋势 市场发展 设计思想
社会文明的发展影响着消费市场的需求,而包装设计则必须随着消费市场的发展来变化。所以,包装设计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经历了很多的阶段。从最初单纯的包裹、 装载产品起到保护商品目的的简易包装; 到通过美化装饰产品包装来提高产品价值的过度包装; 再到通过包装设计来体现产品属性和受众类型的分类包装; 以及在以环保为理念的大环境下出现的绿色包装等。所有的一切变革,都体现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对包装设计起到的推动作用。
一、包装设计定义的技术内涵及广义性
包装设计是保证商品包装达到科学、合理、美观、适销等要求的必要条件和操作程序,对产品的包装进行选型、结构和装潢设计。由于包装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和国际贸易环境条件,所以对上述定义的内涵可进一步理解为:包装材料、容器、技术与方法的选择;结构造型;商标、图案、色彩、文字等视觉传递的表现;印刷、成型工艺;法律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支撑。
二、包装设计理念的先进性和系统性
从国际包装业的发展来看,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牌战略、全球化、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材料科学、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成型和印刷工艺、物流技术,以及市场营销、消费者利益保护、美学技术等主导潮流,体现着现代包装设计的最本质的原则和完整的设计理念。
优秀包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可归纳为8个方面,即:①对内装物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 ②方便开启,使用安全;③清晰表述内装物的信息;④具有良好的销售外观效果;⑤平面设计美观大方;⑥良好的包装制作工艺;⑦节约材料、降低成本;⑧有益于环境保护。以上8个标准体现了包装设计适应科学和时展的需要,以及科技创新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
三、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形态
包装生态学是建立在现代包装设计文化形态上的一种民族化现象。无论世界文化,还是中华文化都从宏观上体现出了这一文化的特点。因此,应该从根本上去分析不同阶层的文化差异,对其文化底蕴进行不断的解析,并以此为基础来指导我们的设计艺术实践。包装生态学作为一种民族化的特征,更具时代感。每一个民族的包装设计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统,而不同的包装设计文化系统也都包含着一些共同的文化因素,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滋生于世界文化的土壤之中。现代包装设计正是以文化为本源,以自然生活与民俗文化为基础,以现代工业与信息技术前古代城市的风貌,历史悠远的全民参与的祭祀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中国包装设计风格上的平稳、 圆满寓意和形式上的完整性、 对称性、 也正反映出中华民族内向心理特征和相对生态物化的意识形态。
四、现代包装设计的多元化
包装设计是将自然科学与美术相结合,运用到产品的包装保护和美化方面,它既不是广义的“美术”,也不是单纯的装潢,而是含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多功能的体现。所以对包装的设计也开始从繁琐走向简洁,从复杂走向简单。社会关注环保,保护环境的意识使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变化,人们需要商品包装设计单纯、整体感强,材质环保,包装的设计和材质也要具有循环使用性。
包装设计必须要与人的生长环境,思维和谐,具体含义包括:①个人自身的和谐;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③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④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⑤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改变也影响着消费市场需求的改变,为了加大产品竞争力,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出现了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而设计的分类包装,这种包装形式可以很好地照顾到少数弱势群体的需求,将包装设计的人性化体现得更加充分。把“和谐”带进包装设计理念中,使少数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而随着跨国贸易的高度发展,把中国传统特色的商品通过包装设计走向世界,也成为包装设计新的发展方向。这要求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既不能盲目丢掉自己的本色,使其丧失于世界文化之中,也不能墨守成规,拒绝外来文化,必须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出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会贯通,使中国传统商品既能立足国内又能走向世界。
总结,在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的需求的改变,使他们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和道德文化,这种发展也在刺激着市场消费。促使消费市场开始朝着增加文化品位,促进社会精神文明转变,而包装设计新视点——增加包装设计信息量,让商业包装与公益广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就是这一转变的开始。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也使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正面形象,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视觉艺术心里——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迟天尧.论包装设计的文化性[J].包装工程,2004
篇7
[关键词] 汽车销售 文化 年龄结构 消费理念
市场须满足消费者需求,有何种需求就会有何种市场与之相适应。市场所供应的产品也是随着需求而不断变化的。纵观近年来我国消费类汽车市场的变迁,可以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由消费群体的年龄、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思想活跃程度等因素决定的。
一、近20年来销售的消费类汽车的变化
1.车型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整车生产线和生产与研发技术。一批很有实力的合资公司诞生了,消费类汽车市场从此告别了“上海”、“伏尔加”等品牌的老款车,取而代之的是分别属于大众公司和雪铁龙公司的“桑塔纳”、“捷达”、“富康”等能够代表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平的新款车,这些车型的出现让人们眼前一亮,现在被人们亲切的称为“老三样”,至今仍然有很好的销量。“老三样”虽然同属一个年代的车型,但桑塔纳和捷达在中国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但性能同样出色的富康轿车,销量与前二者相比却有着较大的差别。
其实除了捷达和桑塔纳,后来推出的“新三样”、“精三样”中凯越、花冠等,都可以明显看出它们造型上有一个共同点――“三厢”,因此我认为这就是富康与前面几款车型销量差别的主要原因;也说明汽车的销量和消费观念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的消费类汽车的车型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表1 近20年我国两厢与三厢车销量增长对比
从上海大众引进与国际同步的polo车型后,随着几年的演进,我国车市中的类似于polo的两厢车慢慢多了起来,比如:飞度、雨燕等。不但如此,原来三厢车型很多都出了两厢版,比如:Focus、伊兰特等。从目前形势看两厢车的发展明显加快,大有和三厢车分庭抗礼之势。另外,一大批国产品牌的两厢经济型轿车也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为国民轿车的普及化作出了贡献,比如:奇瑞QQ、哈飞路宝等。
2.车体颜色和排量的变化。20多年前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由于经济状况所限,我国的消费类汽车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几乎都是黑色;而现在,五颜六色的小车行成了路面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关注汽车的人都知道一个名词:排气量。它成了衡量汽车动力大小的代名词。上世纪末,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的轿车,很少有排量低于2.0的。近年由于环保思想和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中小排量汽车上市,并且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人们放弃大排量而选择小排量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因素是个人意识的变化导致需求转变,从而影响市场的变化。
二、消费群体的变化
1.消费群体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汽车消费市场主要消费者的年龄是40岁以上,他们一般拥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事业有成。这类群体尽管可以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家,但从审美角度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的“中庸”风格和“四平八稳”意识,对轿车的认识更注重“轿”的感觉,所以这个群体选择三厢轿车也就不足为奇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群体年龄结构逐渐年轻化,消费主流群体的年龄底线从20年前的40岁以上降低到了20几岁。消费类汽车的消费者群体更大,年龄谱更广,并且对汽车渴求度最高的是那些年龄相对较小的群体。
表2 近30年汽车消费群体年龄结构
上图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消费群体年龄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的消费群体很显然在理念及消费观与需求上与老一辈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的市场就必须加以变化,以适应更新后消费群体的需求。
2.文化和理念的变化。时代可以导致人们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程度与知识背景对消费产品的理解能力和取向也不尽相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拥有个人汽车是身份象征,老一辈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一般选择与其地位相当、以稳重为特点的耐用车型。例如:捷达就是以皮实耐用征服了思想较为保守的消费者;而奔驰牌轿车的营销方针就是给消费者以豪华的、经典的、沉稳的感觉,这一点恰好满足了具有政治经济实力的老一代消费群体的需求。
年轻一代消费者经济实力大多较老一代消费者稍差,但思想更加贴近国际汽车发展潮流,因此那些高技术附加值和新款式、新色彩的车型,往往更受到他们的青睐。例如两厢产品大众polo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20岁~30岁年龄段;Focus的两厢版,主要卖给了35岁以下的消费者;而国产中华骏捷、奇瑞A5等具有较为秀丽或新潮外形及很好驾驶性能,它们的购买者群体主要集中在三十五岁以下。在高端车型中,BMW的营销策略是带给消费者豪华、科技、进取的内涵,所以它的购买者往往是那些年轻的成功人士。
通过对各种车型购买者的对比不难看出,由于消费群体年龄结构和文化形态的不同,导致了消费理念的差异,而消费理念又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市场各类车型的销量。部分厂商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正在努力改变自己的产品结构,以更好的适应消费市场。
三、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认为会有更多、更年轻的人加入有车族的行列。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汽车消费群体还会不断扩大和拓宽,而增长较为迅速的应该为年轻群体,其次为老年群体(中年群体市场相对比较成熟)。年轻群体希望获得更快捷、环保,更具有驾驶乐趣的车型,针对他们厂商可以更多发展高性能、大马力或小排量、节能环保乃至混合动力及新能源车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厂商可以开发操控便利性、可靠性更高,维护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强的产品来满足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
我国消费类汽车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厂商应抓住机遇,分析消费群体的变化规律,才能把握市场,驾驭市场。
参考文献:
[1]朱生坚:消费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5)
[2]新馨:消费文化与现代性[J].国外社会科学,2002,(06)
篇8
关键词:茶叶;批发市场;发展现状;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作为茶叶生产、消费、出口大国的中国,政府历来将茶叶作为出口创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南方山区更是将茶叶作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扶持。近年来,国际市场在不断变化,我国消费群体对茶叶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我国茶叶市场针对这一变化对生产及批发市场的布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现阶段占据我国茶叶主导地位的是绿茶,红茶的生产出现稳中下降的趋势,此外特种茶中乌龙茶、花茶等也开始得到发展。目前,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位居全国首位。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茶叶市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拥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作为茶叶的故乡,我国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茶叶的品质,都拥有优良的条件。但是,作为传统茶叶的生产模式,生产规模较小且过于分散。现阶段,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但是产量、出口数量及创汇总额却相对落后,这也直接反映出我国的茶叶质量较低的现状。欧盟等国家纷纷启用绿色壁垒,特别是对农产品的进口进行严格的限制。因此,要想使我国的茶叶生产在国际上处于竞争优势,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阶段茶叶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例如,生产规模偏小,大多属于分散式的生产模式,并且茶叶的生产质量较低,名优品质的茶叶过少。在生产茶叶方面,我国并未出台专门的统一标准。因此茶叶质量良莠不齐,整体质量不稳定。尽管在规范管理茶叶批发市场方面我国也制定了专门的规范,但是作为整个行业依然缺乏必要的指导性文件,对茶叶的检测技术也尚需提高。
此外,从制茶技术来看,我国缺乏相应的控制机制,很多生产茶叶的工厂其器械相对陈旧,蒸清茶厂及精制厂均数量偏少,整体设备水平偏低。陈旧、老化现象相对严重,特别是自动化、连续化的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地域辽阔,特别是南方地区的茶叶品种繁多,但是多而不响的问题非常严重,很多大小茶厂都拥有多种茶品,但是茶叶资源得天独厚,却没有相应的加工技术及资金,也没能打造出叫得响亮的品牌,很多茶叶被外地客商散装收购,无法得到较高的利润。加之整个茶叶批发市场缺乏必要的市场规范,不乏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较低的茶叶价格也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很多管理部门还存在职能重叠的现象,导致整个管理体制不健全。
二、影响我国茶叶批发市场的因素分析
1.国际茶叶市场的影响
从整个国际茶叶市场来看,中国的茶叶批发市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并且很容易受整个国际市场的影响。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国际茶叶市场普遍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我国的茶叶出口也受此影响,供应量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此外,从茶叶的价格来看,我国的茶叶批发市场也受国际茶叶价格的影响。例如红茶在整个国际市场上呈现下跌的趋势,直接导致我国红茶的价格降低,价格降低势必会出现种植量萎缩的现象,供应量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国际茶叶市场中也有不少竞争对手,其茶叶的质量及品质都较高,这无疑给中国的茶叶批发市场带来极其严重的挑战。
2.消M需求的影响
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便是消费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市场。作为茶叶消费大国,我国的传统茶叶历来是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特别是荤食地区或边远山区等地,对茶叶的需求较大。此外,消费者对茶与健康的认识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开发人体健康的有利产品,茶叶的消费量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
3.经济水平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我国整个茶叶批发市场的发展状况,例如居民收入较高的地区,其茶叶的消费能力及消费档次都会呈现整体水平较高的水平。与此同时,也会带来当地茶叶行业的技术投资等条件的改善,促进整个茶叶市场的生产发展。
三、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近年来,我国的茶叶批发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其自身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但我国的茶叶生产仍然在国内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无论是生产面积还是单产水平都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很多农户种植茶叶的积极性也因此得到高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差异内销市场发展力度空前,不断扩展的茶叶生产以及越来越多名优茶叶的兴起,充分证明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茶叶内销市场空间广阔。此外,我国很多茶农、茶商的收入主要是依赖于国内市场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我国的茶叶产量中约有七成的茶叶在国内市场销售,不到三成的茶叶是销往国际市场。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国内内销比重还在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这也是我国茶农生产茶叶积极性不断高涨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茶叶市场不断得到发展的本质因素。
目前,从我国茶叶的内销市场来看,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城市居民在现阶段对茶叶的消费能力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但我国的农村居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从未来的发展空间来看,我国的农村消费市场极具发展潜力。如果将茶叶市场向农村消费市场开发,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这里将打开我国茶叶批发市场的新趋势。此外,我国还应当在注重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注重培养名优茶叶市场,不断开创茶叶品牌,提高茶叶品质。
参考文献:
[1]莫怀鸿.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6,(06):1051-1056.
[2]屠李,赵鹏军,张超荣.我国城乡规划实施评估的问题与改进――基于公共政策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6,(01):58-64.
[3]李丹霞,梁俊芬,杨震宇,万忠,陈栋,林伟君.2014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5,(13):6-12.
[4]周玉忠,王家金,陈啸云,杨毅坚,夏丽飞,何青元,刘本英,浦绍柳.基于SWOT理论的云南茶叶发展战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21):191-193.
篇9
上海美商会携手博斯公司开展了名为“中国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应对策略”的企业调研,参与调研的150多家企业涵盖消费品、汽车、消费电子品、医疗和金融服务等20多个行业。根据预测,2015年时,中国将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品市场,强劲的购买力支持了全球14%的消费量。此次调研结果从企业的角度反应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进程。
调研得出三个主要结论:
中国消费市场发展之快令人惊讶。在一二线城市(如北京、广州、上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价值、质量和口碑。过去以价格为导向的市场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在规模较小但扩张迅速的三四线城市中(如宁波、无锡、东莞),价格仍是主导因素,但可供选择的产品显著增多。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以往不曾有过的选择余地,同时商家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三四线城市中的中高端消费者与一二线城市中的消费者在消费行为方面正在趋同。假以时日,在部分地区,两者间的界限将不复存在。
2011年国内企业同跨国企业对市场趋势的看法和对策颇为不同,然而在2012年的调查中,两者的看法十分接近。不论是所采用的战略方法和定位的目标客户群,还是在开发产品、制定营销和销售战略时面对各种挑战所做出的回应,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对市场构成和市场进入障碍的认知上日益趋同。目前出现的一些新趋势如消费者更注重价值,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调研中还发现,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都认为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最强竞争对手是跨国公司,而非国内企业。
在如此瞬息万变、复杂多样的市场环境下,一家企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是要想在中国消费市场取得成功,四个方面的能力至关重要。2011年的调研结果显示,“人才培养”和“市场通路建设”是两大制胜法宝。然而,2012年的调研中发现了另外两项非常重要的能力:1)品牌建设,即有创造力、积极进取的产品品牌宣传,包括适宜的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和店内支持、市场营销和促销组合;2)产品创新,即能够面向各类目标人群提供足够广泛、吸引人的产品和产品特性。调研结果表明所有企业目前都决心提升四方面的能力——但是如何提高能力、在哪些领域可以真正实现差异化,是亟待解答的重要战略性问题。此外,不管企业制定了怎样的战略,归根结底,各项战略必须与运营模式、组织架构和经营流程相“匹配”,同时又要能够与时俱进,随市场的发展而调整。
“价值消费者”崛起
针对当今中国最重要的消费者趋势这一问题,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不约而同选择了“价值成为差异化因素”这一选项。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价值,而且他们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为他们认为质量和安全水平更高、更实用的产品和服务支付溢价。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市场环境下,这些“价值消费者”收入在不断提高,他们愿意为上乘材料和配件制成的诚信、可靠、独具特色的产品支付溢价。“价值消费者”的崛起象征着中国消费模式正在摆脱“价格决定一切”的老路。
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价值消费者”,他们的出现是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成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此类人群的购买行为,特别是他们更注重质量而非成本,能够鼓励企业开发出更优质的新产品。如果企业开发出来的产品实用、有吸引力且有说服力,企业就肯定能够获得投资回报,而且此类消费者也一定会成为此类产品的重复购买者。多达83%的受访企业表明,价值成为差异化因素这一趋势推动了品牌忠诚度的提升。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价值消费者”并不是不关心价格。调研中的受访企业称:虽然这类消费者愿意为优质产品买单,但他们希望确定他们把钱真正花在刀刃上,而非购买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因此,81%的受访者都指出,中国市场上“价值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力求获得更多信息,比如产品性能特征和产品比较评估资料等。另外,这类消费群体还希望因为自己的高消费而获得优质服务;近60%的企业指出此类消费者非常重视购物体验的重要性。
目前,在响应“价值消费者”的需求方面,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仍然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品牌建设的能力上。二者都认为自己已经对“价值消费者”市场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认同品牌建设非常重要,但是国内企业认为在如何宣传一个高品质,值得信赖的产品方面,他们做的工作远远不够(见上图)。
品牌建设是中国市场最难处理的业务挑战
2011年,市场通路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众多企业认为提高中国市场竞争力、在中国消费市场成功胜出所必需的两种能力。2012年,受访企业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中又新增了两方面内容:产品创新——种面向注重价值性和注重价格型消费者提供具备各类特性和价格卖点的特色产品的途径;品牌建设——由此在由实体和网络销售渠道组成的拥挤市场中宣传产品特性、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
在产品创新方面,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面临着同样的关键挑战——开发出能够迎合中国消费者独特品味的产品。比如,卡夫食品的奥利奥品牌最初只占不到3%的市场份额,直到公司经过大范围试验推出新版本地化产品之后,情况才有所改观。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新推出的曲奇甜度降低,每包曲奇饼干的数量也有所减少。另外,卡夫公司还在中国市场率先推出了全球最新型产品,比如奥利奥威化棒。不久之后,奥利奥在中国饼干市场所占的份额就从最初的3%上升为13%。
大部分跨国公司都比较擅长全新的产品创新,但是在中国“打快仗”、开发满足中国本地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并非其专长。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一直投入重资进行产品研发,从而迅速推出以新市场机遇和大众品味为目标的产品。受访国内企业中约有75%在国内拥有开发满足本土消费者需求的研发设施,而只有约50%的跨国企业达到这一水平。因此,近20%的受访国内企业报告其超过60%的销售额来自过去三年里推出的新产品,相比而言只有5%的受访跨国公司如是说。
品牌建设是在中国市场最难处理的业务挑战之一。传统媒体渠道,特别是传统线上广告,如今覆盖面特别广,这对于新进入市场、或者小规模细分市场运营的企业而言是一笔巨额支出。另外,对于品牌建设,诸多企业也颇为纠结,一方面,中国消费者经常表现出很低的忠诚度,频繁更换品牌。另一方面,一些优势品牌倾向于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些品类冠军在大多数消费者心目中享有不可动摇的品牌地位。
调研发现“价值消费者”被视为品牌产品的重复购买者,但前提是这些品牌必须达到其承诺的质量、安全和特性标准。一旦这类消费者“迷上了”某一个品牌,只要该品牌始终达到其期望,他们将反复多次购买该品牌的产品。而“选择型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则大相径庭,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因此,品牌本身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尽管如此,“选择型消费者”为目标的企业仍然必须积极对品牌某些方面的特性进行推广,从而吸引这些以价格为决策导向的购物者,同时此类企业还必须通过新渠道来进行推广宣传,比如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内容。超过80%的受访企业称注重价格型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需要一些关于产品的其他信息,而且约有58%的企业认为网络购物是此类人群比较热衷的活动。
随着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逐渐从相似的角度看待市场及其面临的挑战,并以相同的潜在客户为目标,两个团体之间的竞争必将日趋白热化。
现场
我们最后干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
信息化时代有三个特点值得思考:第一,国民性。今天的消费是一个大游戏,这个大游戏的主宰者不是政府,而是卷入消费的消费群体,消费者想怎样,这是“不可抗力”。如今发生的是一次消费的革命,都不能称之为变革。消费者不会因为政府设定了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而进行消费。消费者会按照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方式去改变。在这样一个大消费时代,一些原本真正掌控消费的品牌都被弱化了。
第二,消费融合性。产业之间的界限、企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这一点上,我们公司表现得非常明显。原来一直叫我们制造业,后来制造业细分,叫服装产业,再后来又叫我们服务业,现在叫创意文化产业。不再像我们原来界定的那样,我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最后干什么不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一个个性化的体验时代开始了,于是你就变成了创意产业。
篇10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营销;启示
引言
河南省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消费市场日益繁荣。然而,由于受到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的影响,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出现了新的特点。深入分析这些特点,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为企业营销活动提出一些的启示,能够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一、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特点
(一)消费总额较小
2011年,河南省年末常住人口9388万人,而常住人口中近六成是农村居民。2011年河南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322.90亿元,农村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31.88亿元,仅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50%。而同期河南省城镇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691.0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50%,在农村居民占全省人口比重高于城镇居民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社会消费总量不管从绝对数量或是从相对数量来看,均显得十分偏少。
(二)消费结构逐渐优化,但仍不尽合理
自2000年以来,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49.7%下降到2011年的36.1%,年均下降1.05个百分点,说明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逐渐优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2011年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1%,同期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1%,这说明在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仍然很大,以食品为主要消费品的生活必需品支出比例较大,非食品类商品支出比例较小,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三)生活逐步改善,但消费层次较低和法律保护意识淡薄
随着河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从当前河南省农村居民首先考虑对食物、住房等迫切需要来看,进行消费时农村居民还是以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为重的,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居民把温饱问题看成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而对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需求,由于受到经济发展、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体上还是较低的。此外,由于农村居民的购买力有限,以实用性消费为主,很少关注所购买商品的安全健康等,很容易购买到伪劣商品。加之农村消费者自身文化程度低,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有限,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又不善于保存证据,结果是有理难辨。
(四)消费稳步增长,但消费需求动力和消费信心不足
2006-2011年,河南省农村居民社会消费总额由1020.56亿元增加到1631.8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9.98%;而同期河南省城镇居民社会消费总额由2911.99亿元增加到7691.0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7.35%,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速度远低于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动力不足的现状较为明显。另据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二季度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指数为106.3,比一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有所下降,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信心显得不足。
二、农村居民消费特点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是根本原因
居民消费取决于居民的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上较低,这是农村居民消费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2011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604.03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4.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76倍,远高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低于全国水平。再者,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和近期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出路受到限制,实际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提高,造成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动力不足。
(二)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较为传统是重要原因
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些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认为追求温饱需求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潜意识里把温饱问题作为人生的基本需求,农村居民的需求层次整体上较低。进行消费时农村居民还是以基本的生理需求即活命需要为重的,再加上当前农村居民较低的收入和近年来农村地区愈演愈烈的盲目攀比、节节攀升的人情开支等不合理的支出,又进一步强化这种需求的低层次性。
(三)收入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另一重要原因
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风险预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削弱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主要有:一是农业是弱势产业,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且农业生产周期长,极易影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加剧了农村居民对当前我国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担忧;三是预期的收入不稳定,当前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使农民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同等就业机会的希望变小,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机会越来越小;四是受农村长期的养儿防老、储蓄防老等观念的影响,使农村居民形成了一种经验式的不确定心里风险。
(四)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和法制教育程度低是直接原因
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其对一些法律知识的了解,法律知识普及率低,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法律保护意识不强,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够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结果农村消费市场很难监管,给一些不良商贩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机会,在农村消费者利益受损害的同时,也挫伤了他们的消费信心。
三、农村居民消费特点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