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范文
时间:2023-03-25 14:1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作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叙事、抒情、议论三位一体,交替使用
全诗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我”即女主人公。在“我”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恋爱中的女主人公送氓至淇水,又劝说氓不要因“愆期”而发怒。当分别后再见到氓,女主人公又说又笑;不见到氓,则眼泪涟涟。这一系列的叙述描写表现了“我”的热情与温柔。在与氓一起生活的几年中,“我”整日劳作,没有怨言,这表现了“我”的勤劳。在经历了背叛之后,“我”由哀愁变为刚强,坚决与氓断绝关系,表现了“我”的刚强与清醒。《氓》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同时,这首诗通篇虽为“我”的自述,但也让读者看到了氓的声音状貌。诗一开始,氓伪装忠厚老实。在得到“我”的初步信任后,因为误期就面露怒色,为下文婚变张本。在经历了一段家庭生活后,氓发展到对“我”三心二意,以致对“我”实施家庭暴力,对与他同甘共苦,给他真挚爱情的“我”横加蹂躏。氓刚开始“信誓旦旦”——仰慕求婚,后来“反是不思”——遗弃旧爱。人物前后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足以证明“氓”的虚伪与卑劣。
而议论、抒情的交替使用使诗歌的人物性格更加突出,主旨更加鲜明。如第三节作者停止了叙述,用了整整一节内容来抒发对错误爱情、不幸婚姻的悔恨和沉痛的心情,用形象的比喻劝告女性不要过于相信男子的爱情;最后以议论的方式,警醒的提示口吻劝告所有女性。第四节叙述中的愤恨之情不由自主地产生,女主人公把一腔怨恨全部发泄到无情无义的氓身上,达到了感情的。她愤怒地呐喊:“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全文以议论作结,铿锵有力。
本诗的感情脉搏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跳动,时而后悔,时而自伤,时而斥责,这种复杂丰富的感情伴随着事件的叙述而产生、发展,与叙事水融,达到了叙事、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真实性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艺术传承,魅力无限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抒情,从诗歌诞生起就已成熟,而诗歌当中的叙述与议论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氓》中的叙事、抒情、议论的艺术魅力,在后世文学中的传承。
叙事是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作者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这一句点出作者喜爱的原因和对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抒情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已衰老的无限惆怅之情。
篇3
摘 要 欧•亨利是美国二十世纪初期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作者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其名篇《麦琪的礼物》中运用了其独特的写作手法:一、标题别具一格,寓意深刻;二、语言丰富,遣词得当;三、人物刻画准确,心理描写细腻;四、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
关键词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写作手法 短篇小说 出人意料
欧•亨利(O.Henry)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idney Porter),是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一生写了三百多部短篇和一部长篇小说,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的作品最为著名,因此有“曼哈顿桂冠诗人”之称。这里拟以欧•亨利的名篇《麦琪的礼物》为例来探讨其写作手法。
一、标题别具一格,寓意深刻
“The Gift of the Magi”(《麦琪的礼物》)本身为一典故。麦琪是耶稣诞生时由东方来朝见耶稣并带来礼物的三个圣人,俗称三博士。他们的礼物是金子、乳香和没药。这些礼物非常贵重,但对初生的耶稣来说并不适用,然而比礼物更为贵重的是他们的情意和虔诚,作者借此来比喻主人公德拉和杰姆为对方所买的礼物。
(一)礼物之贵重(如同三圣人的礼物)
德拉和杰姆有两件值得骄傲的东西:一头金发和一块金表,其贵重程度可令希巴皇后和所罗门王嫉妒。希巴皇后以美貌著称,她的珠宝和首饰在德拉的金发前相形见绌;所罗门王以聪明和豪富著称,杰姆的祖传金表使所罗门王嫉妒得吹胡子瞪眼。由此可见德拉和杰姆所拥有礼物之贵重。
(二)礼物之无用
几个月来,德拉为了给丈夫一个称心的礼物尽可能的节省每一分钱,之积下了一块八角七分,于是,她卖掉了像褐色小瀑布一样漂亮的金发,给丈夫买了一件最合适不过的礼物――一条珍贵的金表链;杰姆也给妻子买了一份她一直心驰神往的礼品――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这是杰姆卖了金表后才买下的。没有了金表的表链, 没有了金发的梳子,或者说用金发换来的表链,用金表换来的梳子,这样的礼物虽然珍贵,但如同麦琪的礼物一样,暂时并不适用。
(三)情感之真挚
麦琪珍贵的礼物虽然对耶稣没有多大的用途,但三人的情意与忠诚可嘉。同样,德拉和杰姆为了给对方一份称心如意的礼物,虽然他们失去了最宝贵、最珍爱的东西,但却表达了他们真挚的爱情。他们互赠礼物不图回报只为取悦对方,实乃真情体现。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故事酸中带有甜蜜,失去更意味着获得。如果夫妻间能如此奉献、如此体谅、如此大度,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更可贵、更难得呢?谁能说他们的礼物不是最好的呢?谁又能以适用与否来评论这份礼物呢?所以说作者以“麦琪的礼物”为标题“别有用心”,也独具匠心。
二、语言丰富,遣词得当
作者在文中写的是一对穷困贫寒的年轻夫妇在圣诞之际互赠礼物,以此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无法避免的凄凉,不幸的生活遭遇,其贫困程度从文中用词上处处可见。从文章开头的一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词处处围绕主题。尤其:“and sixty cents of it was in pennies”(其中六角钱还是零钱凑起来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总共六角钱,微乎其微,但却是女主人一便士一便士、一天一天积攒起来的,这足以说明他们生活的艰辛与拮据。况且,这一点点零钱并非来自“正道”,而是“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店、菜贩和肉店老板硬扣下来的”,其艰难与贫困跃然纸上。
《麦琪的礼物》还运用了大量单成分句、倒装句、掉尾句和短句来渲染气氛,加强语言力度。如在开篇之首,作者就把女主人公德拉窘迫情急的心境刻画出来:One dollar and eighty-seven cents. That was all she had saved. Three times Della counted it. Only one dollar and eighty-seven cents.(译文:一元八角七分。这就是她的全部积蓄。德拉数了三遍。只有一元八角七分。)三个句子中有两个省略句,一个掉尾句。生活拮据,情急无奈的女主人公的心情蕴含其中。作者惜墨如金,看起来句式平淡,却意味深长。当德拉终于下定决心卖掉最珍爱的一头金发,给丈夫买件礼物之际,作者这样描绘了她踌躇片刻后毅然行动的情景:On went her old brown jacket. On went her old brown hat. With a whirl of skirts and with the brilliant sparkle still in her eyes, she ran out of the door and down the stairs to the street.(译文:呼地穿上那棕褐色的旧外套。刷地戴上那棕褐色的旧帽子。裙角一甩,眼里依然噙着晶莹的泪花,她冲出房门,跑下楼梯,来到街上。)两个倒装句加一个掉尾句,结构整齐,动感极强。最后一串动作用介词out of、down和to表示,一气呵成,枝蔓俱无。一个心情急迫、决定忍痛卖掉自己心爱的秀发但又害怕后悔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似乎听得到她的心在怦怦直跳,依稀看得见她颤抖的双肩。这就是形象化的语言,作者就是这样利用句式来塑造形象的。
三、人物刻画准确,心理描写细腻
面对着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的发生,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复杂、跳跃性大,因此作者在描写他们的心理与情感时运笔巧妙,进行了准确细腻的内心剖析。如:Della finished her cry and attended to her cheeks with the powder rag. She stood by the window and looked out dully at a grey cat walking a grey fence in a grey backyard. Tomorrow would be Christmas Day, and she had only $1.87 with which to buy Jim a present. She han been saving every penny she could for months, with this result.这一段描写了德拉低沉的心情,文中三次出现了“grey”一词:“grey cat、 grey fence、grey backyard”,这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德拉沮丧、悲哀、难过的内心感受。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用词准确,人物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入微,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四、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
笔触简洁而形象生动,作品情节曲折而发展迅速,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这是欧•亨利一向的写作风格。德拉卖了金发给丈夫买了表链而且是跑遍全城才买到的;杰姆卖了金表给妻子买了和金发相配的梳子。他们为了对方而各自失去了心爱之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然而这不仅仅是缺憾,更重要的事夫妻双方的另一种“默契”:他们虽然失去了珍贵的东西,但得到的是更珍贵的东西。虽然文中描述的是两个“笨人”,然而,在所有礼物之中,他们的礼物是最宝贵、最聪明的,这是他们至高无上的爱情的最好见证。因此说,德拉和杰姆这两个“笨人”也是最聪明的人,他们就是“麦琪”,他们的礼物就是“麦琪的礼物”。
参考文献:
[1]Chang Yaoxin.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ianjin:Nankai University Press.1997.
[2]程学兰.中外文学名作导读.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刘文翠.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的写作手法.东疆学刊.2001.18(1).
[4]刘新义.论《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色.济南大学学报.1995.5(2).
篇4
【关键词】新闻写作;文学手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20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各种现代化传播方式的提高,新闻事业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新闻的社会效应,就必须保证新闻作品的质量。作为最后一道工序,新闻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素材,如果不能用好的变现手法变达出来,就会被埋没,失去新闻价值。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从新闻中获得基本事实,还希望新闻能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与感染性,新闻写作的文学化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新闻表达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新闻写作的文学化表达
新闻是对就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其目的是向群众传递信息,具有时效性,可读性与真实性,新闻的基本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因此,新闻语言必须准确,客观,不能有丝毫偏差。而文学写作是对真实生活的艺术化表达,是作者表达自己某种情感、价值观的载体,这就要求文学语言必须具备很高的审美价值。虽然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文体不同,对语言要求也不同,但二者都是以文字为载体,且兼具可读性的要求,所以在新闻写作中适度引入文学写作的手法,可以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增强新闻的可读性与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发挥新闻价值。
二、新闻写作中文学手法的运用
(一)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是通过对语句的修饰、调整,运用特定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集合,包括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在新闻写作中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新闻作品生动形象,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可听性,也能更好地渲染新闻主题。如《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中,将我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那种精神比作西方人眼中磁石般的“东方魔力”,暗夜中照亮征程的“兴国之光”,而结尾又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里有比喻,也有比拟,却没有让新闻失真,而是赋予了新闻极强的情感与人文精神,使读者能立即抓住新闻的主旨,同作者一同参与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反之,如果新闻只知道将事实机械的排列出来,语言呆板,毫无生机,一味追求客观而忽略了新闻的可读性,就会失去读者和听众,也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二)表达方式的选择
表达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语言方法、手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新闻主题。在信息化与快速消费的时代,观众对生硬刻板的传统“读题”新闻模式已经不再满足,具备可读性与感染性成为新闻改革的方向。故事化成为新闻写作中一个常用的手法,通过文学手法中的场景设置、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等改变传统新闻平淡乏味的状态,并借用倒叙法、插叙法、略叙法等增强新闻的戏剧化,激发观众的兴趣,使观众能感同身受,引发观众的情感变化,使新闻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如《小村大事》,该新闻旨在探索现阶段农村的发展之路,却舍弃了严肃规整的议论,转而借用记叙和描写的手法讲述了信阳市郝堂村的变化,从一个小村庄的发展,写出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向。有事实,有依据,增强了新闻的说服力,而且口语化的记叙与优美的风景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小村,跟着记者一起采访,思考,为新农村的发展而骄傲。
(三)表现手法的运用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讲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有想象、联想、渲染等。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报道需客观复原事实情节,不能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新闻工作者不可能参与所有报道事实的情节,为了向群众汇报情况,就必须依据已有信息对现场进行情景还原。如去年的马航事件,没有人直击事件的发生,可是新闻不能平铺直叙的报道一架飞机就突然失踪了,这不是客观而是冷漠,会引起群众心理的反感。而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合理想象与对场景的适度渲染,有助于激发社会的温情意识,抚慰受害家属的悲愤情绪,让人们对灾难有更深的体会,更加珍惜生命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所以变现手法的运用并不是对新闻真实客观的违背,它的艺术性与感染力使新闻理性且不失人性化,能更好地被理解和接受。
三、把握文学手法应用的尺寸,追求真善美
适当的文学手法可以为新闻写作锦上添花,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性,但如果运用过度,就会失去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对观众产生误导,从而违背新闻的基本原则。因此新闻写作在借助文学手法提升其文学性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守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把握好这个尺度。首先,在对新闻事件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确定整体的报道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提取合适的采访内容确立报道的大体框架;然后,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对采访内容进行报道,运用适宜的文学手法去丰富细节,增加细节的生动性,从而在真实的基础上增加新闻的文学性。
四、结束语
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为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血液,把新闻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文学化的新闻形象生动,能够更好地吸引、感染观众,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价值,因此新闻的文学化已成为新闻界的发展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有助于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有助于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度,有助于新闻的全面发展。同时,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和良好的文学修养,能够把握好新闻与文学的尺度,坚守新闻真实客观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姜威.浅谈如何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4):216-217.
篇5
关键词 《红字》;红色,象征;反衬;对比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自1850年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轰动,并获得极大成功。作品中的各种象征和写作手法引起众多文学家的注意并给予各种各样的评论,各种象征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同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作家的爱情观、伦理观、时代观及宗教思想等分不开的。《红字》中几种颜色反复出现,尤其是引人注目的红色,更赋予了多种意义。它揭示了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不同方面,对增加作品的背景、悲剧色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红字》中,作者在描写“罪恶”这一主题时,大量运用象征、反衬及对比手法,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渲染力。
一、红色在《红字》中的总体含义
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是太阳的颜色。在西方文化中,红色有两种含义:一是积极的含义,能让人无限联想,是生命、热情的象征,象征着青春的活力。二是消极的含义,传统上的女人穿的衣服是红色的,异教徒的偶像也常被画成红色。在《启示录》里,大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因此,红色也代表地狱和魔鬼的颜色。红色还代表危险和愤怒。在《红字》中,红色在不同人物身上体现着不同的含义,体现在海丝特身上的红色有几种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含义:激情、欲望、鲁莽、耻辱、悲剧;同时也是炼狱之火、是新生、是红十字、是圣洁;红色在海丝特身上所体现的含义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
二、红色在海丝特身上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着激情、欲望之火和鲁莽,首先表现在她同齐灵渥斯婚姻上的不理智;她的鲁莽和欲望也表现在她同丁梅斯代尔所犯的罪过上。红色是魔鬼的象征,是血与火的象征,在当时看来,戴着红色“A”的海丝特仿佛是十恶不赦的恶魔。
红色是毁灭一切的地狱之火的颜色,正如齐灵渥斯,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它意味着犯罪者迟早对自己的罪恶付出血的代价,海丝特也不例外。
红色是毁灭炼狱之火的颜色,灵魂在炼狱中得到净化,为升入天堂做好准备。
红色也是阳光的色彩,它照亮着暗淡的世界及人性中丑陋和软弱的一面。当海丝特站在刑台上时“炎炎的午日烧灼着她的面孔,照亮了她脸上的耻辱,她胸前佩着丑陋的鲜红标记”。阳光用在这里是为了突出红字的耻辱,强调女主人公的罪过。
红色也是红十字的颜色,是耶稣受难时的颜色。
三、红色在齐灵渥斯身上的象征意义
积极意义:红色是炉火的颜色,他渴望炉火,他盼望点燃一支炉火去温暖他孤独而冰冷的心。
消极意义:红色是狐狸的颜色,是狡猾和多诈的象征。齐灵渥斯痛恨自己的妻子和她的奸夫,但他的愤恨在最后一刻才展现在别人的面前。
红色是魔鬼的象征,魔鬼本人不是穿红色就是穿黑色。丁梅斯代尔不止一次说齐灵渥斯是一个恶魔,是罪恶最重要的人。这不仅因为他们是敌手,在丁梅斯代尔死时,齐灵渥斯原形毕露,他是一个被复仇和愤恨所驱使的恶魔。
红色也是鲜血的颜色,齐灵渥斯必须为自己的罪恶付出血的代价,他全身心投入到复仇之中。他的精力和鲜血也被复仇所耗尽,他的敌手的死也宣布了他人生历程的终结。
四、丁梅斯代尔身上的象征意义
就炼狱之火、忏悔和获得新生而言,红色在丁梅斯代尔身上和海丝特身上所体现的象征意义是基本相同的,其不同之处无非是丁梅斯代尔由于其性格上缺乏勇气虚伪而不敢主动站在刑台上昭示自己的罪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负罪感,相反他的内疚感的到来不迟于海丝特。他的红字是隐藏的,自加其身的耻辱和罪恶的标记。虽然他没有勇气当众忏悔,但他的罪恶感是如此沉重,以至于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爬到刑台上去忏悔,忘我于自责的夜游中。他不断地折磨着自己直到死去。因此读者可以感到丁梅斯代尔不会被投入到地狱,而是被投入到炼狱中,在那里他的灵魂将得到净化,他的罪恶将洗刷,天使会把他带入天堂。
红色在丁梅斯代尔身上的另一方面的含义是它也是鲜红的颜色,同时也是他早逝的预兆。他把自己折磨得心力交瘁,他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完全失败的牧师,认为另一个世界是他最好的归宿。
五、红色在珠儿身上的象征意义
红色是珠儿的主色,红色在清教时代的新英格兰是不合时宜的,在灰暗的新英格兰是不被接受的。红字是海丝特罪恶的标记,而珠儿则是一个自然的红字,不管珠儿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她总是有红字的含义,而且海丝特也总是让珠儿穿红色衣服,这更使她成为一种形式上的红字,一种赋予了生命的红字。
珠儿身上的红字也为灰暗的新英格兰撒下了新的光华,增添了生机和希望。当海丝特抱着珠儿站在刑台上示众时,发现人们是如此肃穆、庄重、充满敬畏。当时的世界太暗淡、绝望。难道人们都如此遵守教义,都没有什么罪过?显然不是珠儿如此可爱却要被社会抛弃,与世隔绝,海丝特的形像在人们心目中的改变,珠儿这个活着的红字也改变了含义。人们改变了对先前事物的看法,改变了观点。
红色是新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标志。
六、反衬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这部杰出的作品中,霍桑也频繁运用了反衬对比手法。由于受作者个性和写作风格的影响,反衬和对比的意义也不是昭然若揭的。
作品一开始,霍桑就悄然无声迹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在一片荒凉丑陋的杂草中,在古老腐朽的狱门旁,怒开着一丛美丽的野玫瑰。难看的荆棘、丑陋的狗尾巴草、腐朽的老狱门、六月刺眼的阳光无不反衬出这丛野玫瑰的圣洁、高贵。还有海丝特怀抱婴儿,孤傲地站在刑台上示众,与刑台下无知的众多的观众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傲视台下虚伪的人们,她高雅、端庄,与老齐灵渥斯丑陋的面容和邪恶的灵魂多么不和谐呀。其实,这是作者潜意识里对美的颂扬,对恶的厌恶。可是在当时清教禁欲主义的统治下,霍桑骨子里还没有惩恶扬善的勇气,只能巧妙的运用反衬,让读者自己去选择善恶标准及真正的道德准则。由于“罪恶”是本书的主题,在描述这一主题时,作者也大量地运用了反衬及对比手法。
海丝特是有罪的,她的罪恶类似于原罪,类似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所犯之罪。原罪谁能没有呢?谁又能惩罚原罪的罪魁呢?《圣经》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文士和一个法利赛人抓住了一个通奸的妇女。他们让罪人站在人群前,并对耶稣说:“老师,这个妇女在通奸时被抓住了,摩西律法吩咐我们向这样的妇女扔石头,现在你说怎么办?”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中任何一个没有罪的人先向她扔石头吧。”接着人群散了,只剩下耶稣和那犯 罪女人孤立地站在那儿。耶稣同:“女人,他们都去哪儿了?没有人判你罪了吗?”女人答道:“没有人了,先生。”耶稣说:“我也不判你罪,从此不要再犯罪了。”(《圣经》114)既然万人敬畏的圣子都不惩罚原罪,那些无知的清教徒又何必自诩为圣灵呢?那么和海丝特的罪行相比,丁梅斯代尔所犯之罪是什么呢?霍桑没有把牧师的罪行重点放在通奸罪上,他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双面牧师形象、丁梅斯代尔深受宗教统治,同时又备受人性压抑的痛苦。在公共场合,他必须装成正人君子,高尚无比,受人敬仰、私下里,他也是食人间烟火,有情有欲的青年。在虚伪与真诚之间,他彷徨,困惑、在勇士与懦夫之间,他恐慌迷茫。他渴望美好爱情,但又怕毁坏他的美好名声。他的罪行似乎又不同于那损人利己、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他懦弱,没有足够的勇气去为他的行为负责。这就是他心灵接受惩罚的原因,为他的懦弱受罚,为他的不诚实忏悔,最后他终于发出:“要诚实,要诚实,要诚实” (霍桑174)的呼唤。同罪而不同罚的对比也体现了作者的疑虑及模糊心态。
篇6
关键词:新闻写作;标题;修辞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04-02
常言说“题好一半文”、“额宽目明文半成”。文章标题是文章的名字,同时又是文章的门面。标题的拟定,一方面要考虑到文章主题的需要,即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文章主题,另一方面,又要考虑“门面”的需要,即增强文章标题的“磁性”,以召唤读者、吸引大众。这些特征,在现代传媒文体写作别是新闻标题的写作中尤其突出。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的门面。它不仅具有直接、间接地揭示主题、内容的作用,同时还要具有“招揽顾客”、吸引读者的作用。如此看来,新闻标题是一门画龙点睛的艺术,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新闻创作内涵及技巧的重要环节。一则新闻,目的是让读者阅读,因此,新闻标题的吸引力是必需具备的。在新闻标题中,运用诸多修辞技巧,使标题出语不凡、生动形象、趣味横生,都可增强新闻标题的吸引力。
一、比喻
用打比方的方法来描述事物就叫比喻。新闻标题运用这种修辞格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更容易理解。既然这种艺术是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想象,那么其喻体就要具体,以说明和描写抽象的事物;其喻体就要众所周知,以说明和描写不熟知的事物;其喻体就要浅显,以说明和描写深奥难懂的内容。例如:①固安的花卉,栾城的草皮,赵县的芦苇……(引)河北建成大农业“百花园”(主)。②安个“地眼”破解地球之谜(主)——“亚洲第一深井”即将在江海县开钻(副)。③一道公文背着三十九颗印章旅行。④“县太爷”嫁“千金”鸦雀无声。例①②③④是将要表述的事物通过比喻形象化、通俗化,进而使读者易于明白。
二、比拟
比拟是将没有知觉、没有感情的物类,当作有知觉、有感情的人类来写,或者把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物类来写。新闻标题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①童装何时“长大”。②“菜蓝子”喊菜太贵,“菜园子”说没多收(引)。问题在于“菜摊子”太黑(主)。③豆芽为什么这样“肥”?激素催的!例①阐述中国童装企业信息不灵、孤军作战,对童装的款式、流行的把握不准,加之企业规模过小,与外国名牌童装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文章希望中国的童装尽快“长大”,形象、生动、有趣。例②写蔬菜在流通过程中,越“炒”越“贵”。运用了借喻和比拟,形象通俗、朗朗上口。例③将豆芽拟人化,非常巧妙地形容了豆芽的外形,形象又生动。
三、对偶
拟定新闻标题时,用结构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短语或句子作成一对的,就是运用了“对偶”法。其作用就在于借助对称的形式与谐和的音节,把相对的两部分突出出来,加强了标题的感染力。如:①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主)。②带来春风送去关爱(主)——双鸭山青年志愿者下乡送医送科技侧记(副)。③扶伤者,路人情切切送迷童,民警急匆匆。①②③均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语言对称排列起来,读来也和谐上口。
四、借代
不运用事物本来的名称,而是用另外的事物来代替本来事物的名称。这就是修辞上的“借代”。它一般采用借事物的特征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用不定数来代替定数,用事物的材料或工具的名称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用具体代替抽象,用地名、人名或书名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借特定来代替普遍,借部分来代替整体,借事物的牌号来代替事物本身等等手法来完成。如:①用胶卷丈量长城的人。②“泥腿子”巨款买专利。例①中“胶卷”代替了摄影,报道一对夫妇眷恋中国长城,用手中的镜头摄下了一张张长城画面的动人事迹。例②中借特征代本体,写湖南一位叫单庭哉的农民,花了20万元购买了“高能PL新型液化气”的技术专利权的消息。
五、夸张
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启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强烈、深刻的印象,有意识地把话说得夸大或缩小,这就是“夸张”。它有两种情形:一是尽量地使事物向快、高、大、好、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这种方法称之为“一般夸张”。另一种是由于说得过份,常常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来说,这种方法称为“窜前夸张”。如:①解说员大喊一声:“球进啦!”(引)韦海英一脚将巴西女足踢出决赛(主);②30万头生猪“拱”入关内(主)辽宁改写全国“南肉北调”历史(副);③今晨一爆成历史(副)3秒钟,武汉饭店“灰尽烟灭”(主)。例①中报道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女足同巴西女足进行的半决赛消息,韦海英骁勇善战,一个进球将巴西女足淘汰。这种夸张显示出了中国女足的气势,尽显巾帼本色。例②中报道辽宁向京、津等城市输送生猪的消息,形象、逼真、生动,读者仿佛看到了30万生猪“拱入关内”的可掬憨态。例③中写武汉饭店爆破瞬间,运用夸张手法,使语言简洁、气势宏大、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六、双关
一个词或一个语句同时能表达两种意义,一种是表面的、浅层的、外露的,一种则是含蓄的、深层的、隐藏的,而说话人的重点往往是指后者。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它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意义双关,一种是谐和音双关。新闻标题恰当、巧妙地运用双关语,可以使语言含蓄有力,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启发人们去思考、去联想,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①莫让化肥“肥”干部。②一“举”震乾坤(主)主教练戏称方便面是“头号武器”(副)。
七、拈连
有时为了增加感彩,强化文章的形象性,在接连叙述两个事物时,顺便就用甲事物所适用的辞语,移借过来,以表现乙事物的观念,这就是修辞上的“拈连”。如:①静静吐蕾的徐静蕾。②《黑骏马》将驰骋银幕。例①中的“静静吐蕾”与名字徐静蕾相粘相拈,既写出了演员的娴淑的性格,又得语言之妙。例②中的“黑骏马”是南洋影业公司的一部影片,是骏马就要‘‘驰骋”,这里顺手“拈”来,让这骏马驰骋“银幕”,形象又贴切,表达了准确的信息,强化了视觉冲击力。
除此以外,修辞中的婉曲、排比、反复、设问、顶真、反语等等,都不失为新闻标题写作的艺术手法。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门面,修辞手法的运用,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在现代传媒信息充斥的时代,我们要重视新闻标题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应用,以达到新闻预期的效果:“招揽顾客”、“吸引读者”。
篇7
描写的分类描写角度:正(直接)、侧面(间接)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
景物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抒情)方式:正面(直接),侧面(间接)。
篇8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四、美术、建筑作品;
五、摄影作品;
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式创作的作品;
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上述范围内的作品,应符合以下三个要素,才能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一、须有文学、艺术或者科学的内容;
二、须有独创性;
篇9
税收法规作为一种基本的法律形式,它可以调节纳税人与国家之间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可以以此来调节纳税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保护税收利益。会计制度也是一种基本制度,它是对企业的交易行为以及财务往来的监督调节,它能对会计账簿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记录、分析以及账目核实以及上报。本文就目前会计制度以及税收制度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情况进行了相关阐释。
【关键词】
会计制度;税收法规;协作;影响
1 我国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在企业中存在的现状分析
税收法规是一种基本法律形式,它能指导纳税人的行为,协调纳税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保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维护国家的税收利益。税收制度的制定,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国家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监督纳税人履行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章制度,它能对企业的财务往来及交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掌握企业会计账簿的记录、分析以及最后的核实。会计制度的制定,能为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提供依据,真实、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为相关部门展示企业发展的全貌,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保证经济决策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的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并没有相互分离。二者在目标上基本趋于一致。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时为了对企业的经营以及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会计处理有时会脱离税收法规指导,所以有些会计记录内容需要单独阐释,加重企业的负担,所以从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说,会计处理应该尽可能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税收制度作为会计处理方式的依据。
按国际市场的惯例来说,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是企业与国家的税利却关系不大,纳税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义务,但是企业的利润是获得的相应回报,两者之间相互矛盾。企业所需缴纳的税款越多,盈利就相应减少,就容易出现与税金抵消的现象。现代市场环境变幻莫测,国家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及发展需求都做了精细考虑,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了税收政策。新的税收政策的制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费用以及计量标准等做了相应的规定,使得税收政策出现了较大差异。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差异,所以企业根据个人所得税计算出来的应交税金以及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出来的利润金也会不同,所以,企业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利润以及损失等严格计算程序,严格依照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的程序办事。假如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要严格遵守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使用财务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计算,当与国家的税收法规不一致的时候,要以税收制度的标准为计算依据。
2 税会关系及其模式选择
2.1 会计与税收的基本关系
税收和会计是经济体系中的两个重要分支,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会计工作能为税收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税收工作的开展要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为依托,税收征纳的处理结果会及时反馈给企业会计,能为企业的利润计算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
会计制度是以会计目标作为支撑的,会计目标的制定又能影响到会计制度的处理程序以及核算原则。近年来,我国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工作逐步强调谨慎原则,会计工作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偏重于对经济实质的重视,但是目前还有许多措施与税收的目标原则相抵触。税收是国家依据法律条文对纳税人进行征税的行为,是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法规的制定,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起了导向和调控的作用,是一种强制执行的政策,纳税人缺乏自我选择权。
2.2 税会关系模式与协作思路
由于微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理论存在差异,所以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存在统一与分离两种基本模式。税会模式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它强调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统一,税会职能侧重于为政府部门提供控制与管理服务,政府部门强制执行相应的会计准则;但是以微观经济模式建立的税会模式,强调二者的分离,而我国的税会关系一般表现为分离的模式。要正确处理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必须实事求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相一致。目前,我国的税收监管体系尚不完善,会计制度的确立应该遵守“会计信息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另外,制度制定应该实事求是,充分利用税收工作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同时要充分发挥税收的反馈作用,指导企业的会计工作,进一步实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良好协作。
3 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业务差异分析
3.1 收入类、成本类业务差异
企业的会计制度是这样定义“收入”的,收入即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情况,但是税法对“收入”并没有明确地界定,但是它对与收入相关的“营业额”、“销售额”等概念却作了具体阐释,而且税法对收入的定义较为宽泛。会计制度更注重形式,而且特别强调谨慎性原则,较注重实质性收入的实现,而且会计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力。相较于会计制度,税法对主观判断、不确定性以及选择性等基本不予考虑,以此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充分实现,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税法虽然重视业务的实质,但是更注重相关法律文献的规定。一旦发生应税行为,就必须开展征税处理。我国会计制度对费用及成本进行了相应阐释。但是会计计算的方式以及税法中的销售额并不直接对应。会计制度也同样遵循谨慎性原则,但是税收法规却不一定遵守此原则,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税收法规以及会计制度对成本费用类的业务处理以及收入类的业务处理都进行了相应规定,而各项规定间的差异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针对差异间的协作,要充分考虑不同收入来源的实际情况,及时协调各项关系。同时,对于经常性的业务往来,会计处理方式应该不断完善和规范。税收处理能够充分实现税收政策与会计制度的协作,实现成本控制。相较于税收政策,会计制度对具体事宜的规定并不明确,它为会计人员提供了自主判断的空间,但是税收政策具备一定的强制性,纳税人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利。
3.2 特殊业务差异:以企业并购和跨国公司转移定价为例
我国目前缺乏健全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性。例如,跨国公司在处理税收法规以及会计制度转移业务的相关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会计工作需要解决各关联方的利益,妥善解决税收障碍,促进会计工作的开展。同时,会计制度在企业价格转移以及定价会计报告等方面与税务信息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税务部门应该加大信息获取成本,进一步协调相关的定价纳税。除此之外,加大对信息成本的投入在其它业务中也至关重要。由此可见,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应该重视差异的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总结税务信息与会计工作的差异,保证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全面、准确的披露,使税务部门获取真实的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对税收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国家应该建立健全会计制度,进一步减少税务部门获取信息的成本,实现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良好协作。
4 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方式
第一,要实现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协作,必须实现二者的协调。通常情况下,会计制度先于税收制度,尽管二者由于不同的业务需求存在差异,但是税收法规应该不断谋求与会计制度的合作;除此之外,会计制度应该时时关注税收监管的相关信息需求,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对税收法规的支持作用,实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
第二,要进一步强化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合作关系。税收的法规制定和会计的日常管理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由于各自利益的不同,其立法取向也存在显著差异,所以税务部门以及财政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从源头上保障会计制度以及税收制度的协作。
第三,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应该根据不同的差别制定不同的标准导向,实现业务上的协作。有的企业对会计处理的方式较为规范,所以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要实现协作,必须保证税收的主体原则,适时与会计原则实现协作。另外,有的企业的业务类型在会计处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空白,所以首要的工作是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妥善处理税收与会计的协作。
第四,会计要充分发挥信息披露的作用,对税法提供必要的支持。我国的会计制度要不断完善,实现具体业务的制定,同时还要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会计信息得以具体、充分、全面的展示。税收能依据会计信息披露出来的不足,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加强会计系统的建立,解决信息不畅所带来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税务信息由于自身的非公开性,也加大了数据搜集的难度,使得税务工作的开展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税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其数据优势,加强税务管理,实现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协作。[4]
5 总结
总而言之,实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良好协作,能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企业的运营状况,进一步强化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互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德明,周华.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J].经济研究,2012(03)
[2]侯悦.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0)
篇10
2010年2月24日,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与台湾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厦门签订《LED照明产品测试验证合作意向书》,正式启动在LED照明产品测试与验证合作、LED照明产品测试实验室能力试验比对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建立两岸LED照明产品检测机制和制定LED及相关产品共通标准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了厦门与台湾LED照明产业合作和实验室测试能力交流,开创了两岸实验室技术合作的新纪元。
去年,海西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第四次“陈江会”上签订了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由于厦门特殊的地理位置,台商投资企业众多,是海西建设的龙头,对台交流合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此次两岸有关方面《LED照明产品测试验证合作意向书》的签订,是厦门市在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一项重大措施。本次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迈出了先行先试的一大步。
此次,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和台湾工研院选择两岸都具有的优势产业,就“LED照明产品测试与验证合作”开展全面合作,将有力促进检测技术能力提升,为两岸厂商和科研机构提供质量检测、评价、产品研发和技术咨询等服务,从而实现两岸产业发展的共赢。特别是光电产业已经成为厦门市三大新兴产业之首,加强两岸光电产业检验合作,进一步发挥服务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必将有利于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并大力推动厦门市产业技术升级。
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08年1月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由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负责筹建,该中心在当时是国内唯一的LED应用产品专业检测机构。
而台湾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太阳光电与LED照明计量实验室,不仅是台湾实验室认证体系(TAF)认证的LED照明检测实验室,而且是台湾LED路灯照明“正字标志”指定的测试实验室,与国际认证机构合作进行Energy Star、IEC CBTL等实验室认证及产品验证服务,是台湾著名的专业测试验证机构,也是目前两岸唯一取得IEC CBTL认证的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有完整的LED照明测试系统及技术团队,负责制定台湾LED照明计量标准,参与台湾重要LED照明标准制定。这项合作意向书的签订,可为双方合作发展LED路灯及太阳光电整合产品提业最完整的测试服务。
双方均希望,将来可在LED路灯测试能力比对及互补项目上有更广泛、深入、务实的交流,携手推动两岸LED应用照明及太阳光电产业等测试验证技术的发展。从长远角度看,随着合作的深入,两岸的LED照明产业将从中获益,检测机构综合检验检测能力将得到有力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田力军表示,厦门市是中国最早获得批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LED照明产业中具有权威地位和专业水平,除协助相关厂商进行测试验证,亦协助开展LED照明产品的各级标准的验证工作,并承担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中的相关检测工作与国家照明测试实验室能力试验比对,是目前最具权威的LED照明检测实验室。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量测中心主任段家瑞指出,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之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国际级实验室。双方的实验室可在对等技术地位上,进行LED路灯测试能力比对,并在互补项目上有更务实的合作。未来工研院将加速协助两岸厂商互访,推动两岸LED应用照明及太阳光电产业等测试验证技术的交流,实现两岸经济发展优势、抢攻全球LED照明市场,共创互惠双赢。
LED领域两岸互动相关情况介绍
2005年10月13―14日,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第一次会议在香港科技园召开,达成半导体照明整体发展战略与政策、知识产权(IP)、标准与检测、产业环境建设、产业技术发展与市场、三地互动交流等7项系列共识。
2006年9月19日,海峡两岸半导体产业高层论坛在无锡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和IC业界知名人士出席论坛。论坛围绕全球IC设计业发展趋势、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前景展望等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为无锡做大做强半导体产业献言献策。
2009年9月4日,两岸携手,照亮全球。在第十五届鲁台经贸洽谈会重要活动之一的两岸半导体照明产业合作恳谈会上,“合作双赢”成为潍台两地龙头企业的共识。
2006 年12―19日,“台湾经济部”对外宣布,三家台湾半导体企业――力晶半导体、茂德半导体以及日月光半导体集团,提交的投资大陆议案已得到“跨部会政策面审查会议通过”,台“经济部”原则上同意三家企业“西进大陆”进行投资。这是台湾当局首次对台企投资大陆政策“放行”。
2009年6月9日―10日,首届“两岸LED照明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举行。科技部高新司冯记春司长担任荣誉团长,率大陆产学研代表80余人与台湾地区200多家参与厂商进行了广泛交流,海峡两岸首次达成了六点共识和五项具体合作意向。
2010年2月4日,台湾工研院与北京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北京正式签署《两岸LED照明标准检测相互认证合作意向书》。这是自去(2009)年积极展开光电产业的搭桥计划后,两岸在推动光电产品标准检测相互认证的初步进展。根据双方签订的意向书,在LED标准检测的相互认证方面,台湾将由工研院LED照明检测实验室担任合作窗口,与北京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双方LED标准检测的相互认证合作,双方将就大功率LED模块标准与寿命试验方法,共同制定相互认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