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乡镇仅有的在岗农业人大部分时间从事着与农技推广不相干的工作,有的已跳出农技推广队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变化大,流动性强,难以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3.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差,待遇低,农技人员推广积极性小,发展潜力小,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
4.我县现有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都已中年或老龄化,尽管他们在生产一线,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和推广能力,但多年来没有得到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和充实,知识老化,观念相对陈旧,与日新月异的新农业生产形势不相适应。
5.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条件差,新技术转化率不高。商水县、乡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乡镇基本没有这部分工作经费,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差,推广手段落后,甚至一些基础性的试验示范项目也不能组织实施,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指导也无法开展,直接制约着技术的传播速度和推广效果的提高。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1.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网络,夯实基础。
(1)强化县级要抓好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投入资金,加强装备,建立起一支结构稳定、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这对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充实乡级要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业技术推广责任,下移管理重心,提高技术和致富信息等服务,加强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教育,营造一个人人热衷于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
(3)发展村级网点是指依托农业大户,建立村级最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业大户应运而生,他们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创新方面最具活力的一个突破口。
2.结合农业实际,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商水农业亮点。
(1)科技示范园区是农业技术演示的窗口,是增强农技服务功能的基础。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园区的建设,经营以及较高的效益,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
(2)商水是典型农业大县,全县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几年我县“百千万”工程万亩粮食高产量创建活动已连续开展,但高产创建示范方内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为确保高产创建活动更加有效开展,建议政府做出大力动员,强力宣传,鼓励示范方内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3.搞好宣传,广造舆论,培养农民的推广主体意识。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要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业技术、了解农业技术、关心农业技术和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威望,因势利导农民,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
4.加强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工作。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农业技术推广也离不开信息支撑,如何更快更好更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尤为关键。因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争取建立方便、快捷的县级农业技术信息网,并实现与全国农业网联网,及时为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站、农资经营组织、种植大户提供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
5.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篇2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问题;对策;基层;山东阳谷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69-01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较以前有了很大幅度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农技推广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而为了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属于公益性组织,是国家专门设立的为基层提供技术服务的组织,是新技术成果在广大农村地区得以转化成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为了使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明显。
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地区,近几年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总体上遵循“坚持改革、健全机构、壮大队伍、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重点打造三大主导产业,包括粮食、蔬菜、中草药。2015年底统计,当地粮食种植面积即达到了10万hm2以上,总产近70万t;蔬菜种植总面积约2.73万hm2,总产值超过16 亿元;中草药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总体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快速改革的背景下,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当前基层新农业技术及新方法的推广应用[1-2]。
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农业推广体系
一般农技推广有较强的业务性,服务范围广泛,但目前阳谷县的农技推广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快速推广科技成果。在农技推广整个体系中,每个部分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直接与广大农民接触的基层农技中心,其作用更重要,直接影响着科技能否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4]。
1.2 基层农技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一般年龄偏大、知识陈旧、思想保守,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及结构调整。出现此现象的一部分原因在于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基层农技部门由于经费不足,较少接受培训,难以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再加上基层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不高,造成不少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无法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1.3 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基础配套设施落后
一般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利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难以真正发挥出农技中心的职能,造成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不适应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此外,在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难以为农技人员的成长提供保障,无论在单位的建设上,还是个人未来的发展上,都没有长远的规划,因而需要结合实际建立奖励机制,充分调动起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2 发展对策
2.1 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阳谷县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对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当地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等工作,将该工作纳入到县委、县政府的日常工作日程,及时做好规划,严格落实。县政府成立的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农业局、财政局负责人担任)、成员(各职能部门领导、镇长、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担任),在此基础上成立技术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2.2 做好现代化农技推广工作
培育科技示范户,一般每个村推荐5名,在全县严格按照遴选要求积极宣传,群众可自我推荐。根据群众自发报名情况,结合当地确定的主导产业,由村委会公开选拔,此过程中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后公示结果,接受群众的监督,公示之后将名单报到县农业局。以2015年为例,经过一层层的遴选,阳谷县最终确定1 100户示范户,其中小麦、蔬菜、中草药方面分别为700、300、100户,初步建立起快速实现农业科技转化的通道,即“专家+技术员+示范户”。
2.3 发展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
新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以发展、创新的平台之一即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其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阳谷县根据当地农业发展需求,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加大当地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在小麦产业发展上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实行标准化生产,在中草药产业发展上采取规范化种植方式。以2015年为例,阳谷县建立起1处小麦试验示范基地、1处蔬菜试验示范基地、1处中草药科技示范基地,按照统一标牌、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等原则,促进了当地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
3 参考文献
[1] 鞠东,彭波.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当代生态农业,2009(1):199-200.
[2] 杨帆,梁茂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6(17):20.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问题与原因;对策分析
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等各种形式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使农业生产因此而获得丰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这包括农业实验、实地培训、示范养殖、指导生产等许多形式,其中农机推广工作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重要部分,它的目的是将农机化的科学应用技术转变农业生产力的现状,这对于尽快实现小康社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十一年了,产业结构需要及时的调整适应WTO的变化,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并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因此,我国在农业化的进程中,加快促进农机推广工作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无论在政策上还是资金的投入都为农机推广给与极大的支持,同时,广大农民也在接受新型的农业机械设备的意识也不断的得到提高,但在我国广大的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在有些偏远地区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农机推广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我省地处北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我省农业的基础也比较薄弱,这些因素都影响我省农机推广工作水平的提高。
1、我省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在农机推广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农机管理部门,并没有意识到农机推广工作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关系,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农机管理部门在思想上还没有将农机的推广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来抓;因此出现地方政府对农技推广工作支持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足;再加上我省农民的文化意识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较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也比较落后,缺乏较强的农机投资的积极性,致使农机化推进比较缓慢。
1.2在农机推广中受农业生产环境局限
我省农机化推进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农田需要的机械作业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需求。此外,由于受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影响,使原本应该成片的农田,又分割成生产单元规模较小并且很分散的状态,这样的生产模式又阻碍了使用机械化的要求,这也制约了农机的发展与推广。
1.3在农机推广存在市场发育落后
我省农村大田种植的粮食品种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属于粮食种植型的温饱型农业范围,同时,我省农业市场的发育也相对比较落后,粮食产品虽然有很高的影响力,但其商品率很低,虽然我省有很多特色的农产品在全国闻名,但并没有通过深加工来提高经济价值。又使我省小型农产品加工机械很难形成市场,这种落后的市场需求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推进速度。
1.4在农机推广存在缺乏理论指导
我省的农机化普及知识沿用的是平原地区农机化模式,尤其对大田耕作的机械化特别重视。这对于我省来讲,显然是不全面的,我省还需要半机械化机具及各类加工机械。但我省的农机化推进人员对于如何进行我省农机化还存在着理论认识问题,还没有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发展我省的农机化。
2、我省农机推广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与原因
2.1在农机推广中受地理条件和经济的制约
我省的耕地面积广阔,应该使农机种田大有所为,但我省地处寒带,大田机械只能是半年忙。尤其是经济因素,农机的价格相对较高,而我省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不高,使农民缺乏购买力,也制约了农机推广。
2.2在农机推广中缺乏服务体系与扶持政策
农机的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制约了农机化发展。相关人员技术不称职,管理不到位,发挥不出专业职能的作用;同时推广的经费也不到位;甚至农机推广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和工资待遇也没有很好地解决,造成了农机推广管理工作名存实亡。此外,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时有时无,对于一些操作也很不规范。我省的经济欠发达,资金相对匮乏,地方政府财政方面补贴太少,这些都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2.3在农机推广中受思想观念落后的影响
我省内的农民还普遍存在着一些小农思想,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未作长远发展的打算。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很多我省的劳动力已经开始出现外流,使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3、我省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的对策
3.1农机推广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传统农业对于我省农民有着传统的束缚,由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他们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接受得比较缓慢。因此,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让我省的农民都对农机认识、了解、关心、支持。
3.2农机推广中要抓好农机项目
国家的支农资金一般是以项目的形式下拨的,因此争取农机的推广资金首先要抓好项目的落实,这是推广农机工作的重点。一是围绕着政府对农村经济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以建设农技推广项目库,对项目论证以及申报要搞好。二是认真落实这种推广项目,可以创办一些农机化的实验基地,将项目的推广进行落实,要做给农民看,以点带面达到辐射性推广的目的。
3.3农机推广中要做好农机技术服务
一是信息服务,要多搜集一些关于新技术、新机具的信息,并且要定期向农民。可以设立咨询服务窗口,为农民解疑,使得他们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二是要做好售后服务,相关推广人员要深入实地,帮助农民解决在农机使用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农民用得放心。三是进行示范表演,对于一些新器具、新技术要做好现场的演示。四是积极开展农机的作业服务,将一些机械技术好的有机户组成机收服务队,对于农田作业统一进行,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带动农机市场进一步发展。
4、结语
农机推广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于我省来说还存在着一些复杂性问题,相关人员应该努力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积极推广,最终达到机械化代替体力劳动的目的,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师宗县;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1前言
农业基础,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对于广大基层农村地区而言,立足实际,不断建设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对于师宗县来说,自然也是如此。最近几年以来,师宗县的农业发展不断加快,进一步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刻不容缓。
2关于师宗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2.1师宗县概述
师宗县,居于云南省的东部地区,县域面积为2783km2,平均海拔为1800~1900m,系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气候特征。在冬季和春季,由于受到大陆季风影响,阳光充足,气候相对温和干燥;等到夏季和冬季的时候,由于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光照条件比较差,气候总体来说就是温凉和潮湿的。当地农业发展比较迅速,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提升。
2.2师宗县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首先就是落后的推广理念。相对于技术服务手段而言,推广理念还是比较落后的,这种落后主要体现在对农民主体地位的忽视,没有真正形成以农民为中心的用户需求导向理念。此外,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少,知识体系本身就不够完善,再加上更新慢,这样就逐渐导致无法很好适应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整体要求。还有一点就是农业推广所必须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服务手段也比较落后,也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其次就是落后的硬件设施。要想真正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硬件设施是必须的。从目前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在交通工具,还是在农业仪器,亦或是检测手段方面,都是极为匮乏的,从而导致技术人员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进程。第三就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从目前师宗县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地的政府部门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在资金的投入,还是在技术的支持上,都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也就导致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滞后了;再加上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素质比较低,对于新的农业技术和新的农业品种的接受比较慢,导致整体的推广进程延缓,普及范围不够广泛。最后就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有力的经费支持。但是,目前来看,农业推广的经费紧张,再加上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不高,积极性大大受挫,严重影响了推广工作的开展。
2.3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分析
要想真正做好师宗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笔者建议应该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首先就是要提升思想,转变认识。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师宗县来说,要想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进程,就要首先树立先进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先进理念包括很多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充分意识到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当地农业乃至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充分意识到农业技术的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刻不容缓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充分意识到相关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能否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是关系到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一定要意识到提升人员待遇,改善其社会地位的重要性,为他们全身心投入实际工作中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就是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持。为此,当地政府应该立足于当地实际,在财政预算中有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各项工作。还有一点就是当地政府要和相关部门一起,努力拓展资金的来源,实现资金来源途径的多样化,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有效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就是要加大技术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仅仅依靠传统的理念是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实际需求的。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技术支持,为农业技术推广各项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第四就是要进一步做好科技示范工作。很多农民的综合素养不高,对于新科技、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这样就导致每一项农业技术在进行初期推广的时候,持有观望态度。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笔者建议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科技示范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潜力大、经济效益理想的项目,一定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将这些成果更加直观展现在农民的面前,引导农民逐渐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逐渐实现科技致富。最后就是要不断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大宣传,让农民意识到农业科技推广的现实意义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依托多媒体、网络和电视等,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宣传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各项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3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是要想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各项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整体进程,进一步发挥先进的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许新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分析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64-66.
[2]刘晓斌.江苏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D].南京农业大学,2016.
篇5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36-01
所谓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形式,将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相关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活动。现今,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入,农业技术推广除了单纯地推广农业技术外,还蕴涵着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和培养农民的义务,甚至可以将之定位为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和提高农民收入等的社会教育活动。但从目前农村农业技术推广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一、当前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现有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国家统一部署之下,对推广中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的分配与管理,对于重点的技术成果也是采取统一的推广方式。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之间存在隔阂的问题,而且科、教、农三者之间也没有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得大多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单纯注重农产品的种子与肥料,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并没有落到实处。
2.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相对比较单一
综合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基本上还是延用传统中的那套陈旧推广方式,即以试验和示范为主,把农业技术普及到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去。这种农业技术推广形式注重的是单纯的技术推广,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如果仅仅是在生产技术上做文章,却忽略了产前和产后的工作,最终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诸多问题。从根本上来讲,这种推广形式并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不足
我国每年农技推广经费约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2%左右,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占到0.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一般占到0.6%~1.0%。从投入资金存在的巨大差距来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才资源,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我国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上的资金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实际推广工作的需要,导致了其被动局面的产生。
4.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他们接纳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的积极性
由于农民受到知识水平所限,个人缺乏对新兴农业技术的了解和兴趣,因此影响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工作。农民们在使用高新技术之前,都会在内心先打一打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普遍都会对即将投入的成本和将来所能获得的收益进行横向比较,只有当结果显示为收益大于投入时,他们才会选择使用高新技术。在另一个方面,农业高新技术在使用之初也确实蕴含着一定的风险,这让农户们更加谨慎地投入资金和劳动力,所以他们大多对农业高新技术保持着观望态度。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探索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技推广新方式
一是结合当地的区域产业特色,建设和扩展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基地,将基地做为标本,向农民直观地、形象地展示和介绍新技术和新品种所创造的显著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说服力和农民接受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建立起“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科技进村入户推广模式,实现农业技术和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三是对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等重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下乡进村巡回宣传宣讲、广泛张贴宣传资料以及发放“明白纸”等形式进行连续性宣传活动,大幅度地提高技术推广活动的影响,促进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四是通过“三电合一”(即电视、电话和电脑)的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咨询服务,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2.加强农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建立农业技术协会
任何新生农业技术的出现,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得到普及和推广,因为只有经过实践证明确实有效才能拥有说服力。为了加快新生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进速度,在推广过程中可以挑选和培养一批有科学头脑的农户做为带头人,因为他们的科学思想意识强、文化素质较高,并有一定的抗风险意识,这样的农户敢于尝试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然后推广人员可以将这样的农户所取得的超额经济效益做为活生生的样例,让其他农户真真切切地看到,这才是最有现实说服力,这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才是最有促进作用的。可以成立农业技术协会来加强对农民带头人的培养,让农户带头人感觉到自己是有组织依靠的,并且要针对农业技术带头人制定一定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使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自信心。
3.改革和优化农技推广用人制度
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人力资源运行管理制度,是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创新的关键所在。本文建议基层农技推广系统在内部用人制度上,积极推行聘用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推行农技推广执业资格制度,推行全员考核制度,以此作为人员续聘、解聘和薪酬调整的根本依据。在分配机制上,将贡献、绩效与收入挂钩,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实行科技重奖,从而调动和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使农技推广人员安心本职工作,应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待遇,可考虑将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补贴及其他推广业务费纳入财政全额预算,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不为身处“农门”而苦恼。当然,其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制定科学的用人制度,并采取强力措施使之得以落实,这样就可以在全面提升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使得他们清楚推广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最终成为一个受农民欢迎的农技推广人员。
4.建立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推广投融资体系
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投融资体系,从而提高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这也是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创新的必要保证。建议强化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作用,增加农技推广的投资总额,不断改善投资的比例和结构,省级和地方各级财政在适当增加经费投入总量的同时,也要逐步完善农技推广投入的分布结构;在逐步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的同时,应鼓励农技推广部门兴办经济实体,但要正确处理好农技推广与经营创收之间的关系;在争得试验和示范专项推广经费之后,相关部门和人员要认真研究和探索重大农业创新技术,取得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技术突破,这种良性的经费使用方式无疑可以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春雷,创新农技推广机制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莱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情况的调查[J],农业科技管理,2011-12.
篇6
关键词:农业技术 推广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由于大批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留下的从业人员实际上多是“老弱病残”,对新知识新技能接受能力差。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实行配方施肥实际上还是农民凭经验施肥。加之国家实行新的土地流转政策刚刚开始,多年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格局并未完全形成。可以说,农技推广难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一 、指导思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承担更为重要的任务。通过改革和创新,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解决部分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解决调动企业等社题,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按 照 《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科学设站,转换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对政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原则
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不是机构人员数量的增加,而是通过改革和创新,优化队伍,形成合力,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职能明确原则
合理划分政府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强化公益性职能、明确机构队伍,理顺管理体制,确保经费来源,保证职能发挥;分离经营性职能,组建服务实体,参与市场竞争
3精简效能原则
适当合井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力精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非专业人员。按照专业特点和充分发挥公益性职能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4因地制宜原则
根锯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地理环境、资源状况、区域规模等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指导,不搞整齐划。
5稳妥推进原则
要正确把握改革、梢简、创新与稳定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和精简改革和梢简,不是简单地撤井机构和大量裁减人员,而是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以提高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民技术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现代农业进程不断深化,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不能经常化,出现技术断层,大多数农业技术人员水平不高,一定程度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服务。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待遇偏低
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频繁开展,工作人员纷纷找机会外调或考录公务员另辟途径,乡镇基本没有新的人员补充,现有人员基本都在乡镇工作10 年以上,为镇域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乡镇机构设置级别及领导职数、职称评聘职数限制,乡镇工作人员即使工作多年,在职级及工资待遇上也没有多大发展空间,符合职称晋升条件还要受聘用指标限制,而且缺乏与之配套的激励竞争机制,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3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设施还不是很健全
一是大部分村没配齐电脑,县、镇、村技术推广体系没有完全实现网络化管理;二是农技人员的交通工具和燃油补助问题需要财政拨款解决;三是摄录设施不配套,一定程度限制了农技的培训与推广。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1 创新推广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
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
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3)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2 创新推广手段,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业生产新技术简便易行
由于大多数农民不愿花钱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因此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农忙季节可以用宣传车在街道集镇、田间地头巡回讲解,也可以常年利用黑板报及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新技能。
3 创新素质教育,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4 创新服务思路,搞好整合配套,努力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真正得到实惠
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范围。在产前,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5 创新体系建设,优化运行机制,努力使农技推广机构巩固和完善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搞活农技推广工作、增强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农技推广部门要改革旧的推广模式,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技术开发、推广与经营结合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要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农机人员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开展个人或集团技术承包,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经济实力,使基层推广机构不断巩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方式不断完善。
结束语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农村能源、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长期以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面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现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适时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树峰,王学锋。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创新与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0)
[2] 杨进华。安徽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12)
篇7
关键词: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问题对策
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农业生产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一大批优质、高产、稳产和专用型优良新品种出现在种子市场中,既丰富了种子市场,也为农民选择良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新品种推广工作中一些环节未做到位,有明显增产潜力的新品种并不能很快为农民所接受,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1.存在的问题
1.1老品种退出市场难
目前,在一些地区种子市场中销售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其推广年限有的可以追溯到20年前,但因一些种子企业没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所以一直使用这些老品种,这是老品种迟迟退不出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之一。另外,部分地区因自然条件特殊,一些老品种虽然没有高产的优势,但在早熟稳产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从而获得一些农民的认可,这是老品种退出市场难的另一个原因[1]。
1.2品种来源多,农民选择难
种子经销商通过与大型种子企业签订协议,取得该企业专利品种在本地区的权,引进不少未经在本生态区试验、示范而任其夸大宣传的新品种,甚至有的未经审定、认定的品种也纷纷上市,造成同一作物经销品种往往可以达到四五十个,让购种农民在众多品种面前无所适从,难以放心选择,只能听任经销商单方面的夸大宣传,从客观上影响了适应性强、产量表现突出的新品种的推广[2]。
1.3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发挥不充分
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是农技推广体系中的最基层单位,在职技术人员熟悉本乡(镇)的农业生产情况,因此在新品种推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近些年的良种推广中,一些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偏重追求利润,即重点宣传、推销让利高的种子企业,客观上造成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主导品种与大田生产以及农民用种上出现断层[3]。
1.4优良新品种价格普遍偏高
绝大多数新品种是《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审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价格比普通品种高许多。以玉米种子为例,普通品种市场价一般为5~7元/kg,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市场价达到13元/kg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元/kg。多数农民在选择种子时对新品种的高价难以认同,仍然选择价格低廉的老品种。
1.5农技推广部门对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大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新品种的最终使用者是农民。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和育种手段的不断提高,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投入市场,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品种缺乏足够的认识,接受缓慢,致使许多新品种在推广阶段得不到及时推广而失去价值。实践证明,新品种多点试验示范是大面积推广的重要途径,为此,作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主体的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应做好种子的试验示范工作。但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难以对区划品种进行多方位、大面积布点试验示范,无法让更多的农民在短期内对新品种有较深的认识。
2.对策
2.1加大新品种的宣传力度,健全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最终主体是农民。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依托种子推广管理部门信息和技术优势,广泛引进近年来省内外投放市场的新品种,通过试验,严格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再进一步延伸向各乡(镇)的示范点进行多点示范。对示范成功的品种,通过报纸开辟专栏,电台、电视台设立专题节目,还可以印发宣传资料以及结合“三下乡”活动到农村进行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尽快使新品种深入民心,并在大田生产中得到全面使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作用[4]。
2.2完善品种更新机制,尽快消除品种多、乱、杂现象
根据各地不同地生态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主推品种与搭配品种的合理布局,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制定退出机制,逐步消除品种多、乱、杂现象。每年夏收和秋收前组织农业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推广部门各进行1次夏秋作物的现场观摩,认真评估,选出主推品种,确定退役品种,取消品种使用终身制,使品种数量在生产上保持合理水平的动态平衡。
2.3增加投入,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
政府部门应充分重视新品种多点大面积示范工作,并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种子管理部门的新品种示范推广职能。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新品种进行大规模多点示范,做到县有中心示范区,乡有示范点,村有示范户。这样,可使新品种零距离展示在农民面前,使农民对新品种有及时而准确的认识,从而增强示范效果,为下一步推广打好基础。
2.4强化推广方式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实践证明,新品种示范展示为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用户提供了直观评价新品种的平台,是加快新品种推广的有效途径。目前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中,今后,在新品种推广中要不断创新机制和方法,在抓好粮食作物示范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瓜果蔬菜等高效作物的示范展示,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的宣传推广,对农机的宣传要突出品种效应,把农技、农机、种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示范。要让真实可靠的种子信息进村入户,科技入户重点应该是种植高效作物的农户,这些农户更注重投入产出比,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和新技术。
2.5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其农技推广职能
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是最基层的农技推广部门,是新品种推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要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增拨人员经费,吸收农技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彻底改变目前乡(镇)农技中心人员不足、技术老化、经费偏少的现状,以进一步强化其基层推广职能,使新品种推广形成网络,让农民尽快用上适合本生态区域的优质、高产、高效品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2.6对新品种增加补贴
良种补贴是国家一项重大的支农惠农政策,其目的有3个:一是推广良种,增加单产,提高产量,促进高效农业发展;二是改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推动科技创新。由于政府对新品种实行授权生产经营,使拥有新品种权的企业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从而提高了育种者的积极性。针对新品种价格偏高的问题,政府可在原有良种补贴的基础上,在新品种开始推广的最初1~2年再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以相对降低专利品种的价格,逐渐消除农民对种价高不愿增加投资的心理,一旦农民对新品种有了充分的认识便可自然接受,从而使新品种得到快速推广。
2.7充分利用种田大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农技推广部门应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与有代表性的种田大户建立联系,对其进行有关新品种、新种法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使他们对新品种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从而积极使用新品种,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蓝海,吕富棠.我市玉米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种子科技,2010(2):18-19.
[2] 杨大勇.当前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1):11-12.
篇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稳步向前,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推广农业机械技术是新兴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将农民劳作和现代化的机械技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农民的劳作负担,还可以提高粮食的单位产量,从而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广西北流市新丰镇战地10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9.7万亩的山地和1.4万亩的水田面积,该镇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3%。因此,要在该镇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技术,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北流,增加全村人民的福祉。
二、挖掘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推广力度不足
新丰镇包含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5个村民小组,该镇人口有5.3万。基于我国当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情来看,推广农业机械技术的任务十分繁重,在一些落后及偏远地区,并不能普及到农业机械技术。有时即使可以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进村,但受到交通或其他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各部门协调能力不足,基础条件较弱等限制因素使得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效果得不到最大发挥。
(二)推广经费不足
该镇每年的工作产值达13.8亿元,在2014年,该镇财政收入1277.17万元。而要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农业生产活动,就需要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在政府每年发放给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费用当中,抛去农业技术人员资金之外,所剩部分在农机推广应用当中略显不足。我县在农机推广的各个方面都缺乏条件支持,没有资金链的不足,使得完善的设备仪器不能合理配备,机器仪器不能及时投入生产之内,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面临巨大瓶颈。
(三)农民教育水平
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小农经济已经深入人心,农民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接受具有一定的长期性,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跨度。大多农民受教水平较低,思想保守,往往拥有只有靠双手创造成果的观念,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当然,更有持有怀疑观?c的,并不相信可以实现高产高效的农业机械技术。
(四)推广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也会认为农业机械技术可有可无,不会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有较大的关注度,更不会对此进行资金支持,经费的不足等限制因素都会降低该县对农业机械技术人员的吸引力,很难留住新型技术人才。受年龄水平的限制,有丰富技术经验的老技术人员并不能一直保留,而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会使促进农业发展的人员出现断层,造成严重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大大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改进当前农机推广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起社会关注
坚持“农业稳镇”战略,不断加强宣传推广力度,积极争取政府对农业机械技术的资金投入,不断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加入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工作。有了充裕的资金支持,不断完善设备仪器,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实时监督记录,确保资金透明公开使用,将每一笔资金都投入到农业建设当中。加大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技术人员以身作则,亲自向农民进行实验,让农民亲切感受农业机械技术的伟大,增强兴趣,培养熟悉感。
(二)改进推广方式
基于当地实际情况,深入农户,探究出最适合的推广方式,将完善的农业机械技术设备仪器带入农户家中,亲自教学,充分利用政策优惠并不断改革创新。因人而异,对农户进行分类化管理,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别的进行指导。建立农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网络,使得农民可以长期解决农业机械技术设备仪器的售后问题,并保证了农户未来的购机渠道,新丰镇目前已经配备农业器械两千多台。
(三)实施培训,开展农技推广宣传教育
由于农民的受教水平普遍较低,推广农业机械技术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理解能力和适应力。建立相关教育宣传部门,将农机技术带入农户家中,从理论学起,最后引导农民深入实践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教育的内容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理论方面向农户深入贯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所带来的益处,增加农户对推广农业机械技术的认可度。
(四)开展实验教学,鼓励干部驻村教学
一些地区较为偏僻,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要先面向该地区的土地、生产方式、作物种类进行实地考察,因地制宜的制定出该地区可行方案,例如该镇的作物经济有荔枝、八角、水稻、木薯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技术干部进行定期培训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增强该地区的吸引力,鼓励干部驻村教学,激发农业机械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相关的考核机制,使得技术人员可以竭尽全力参与进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工作,起到连接农民和农业机械技术的桥梁作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结束语
篇9
农机推广,即通过试验、鉴定、示范、培训、指导及咨询服务等,将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及产后过程中的普及和应用的活动。在过去,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主要局限于农业生产产前使用,机械化品种也基本是简单机械化。近些年来,农业生产机械化开始逐步向产中和产后延伸推广,而且品种由单一向信息化、自动化和电器化多样化发展。然而,随着农机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原有的农机推广观念技术及体制都不能良好地适应于目前的形势,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将对目前我国农机推广事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概括,并提出解决方法。
1 我国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推广不均衡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进程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推广程度受范围限制,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从我国农业机械化覆盖程度而言,总体上北方农业机械化程度比南方高。北方以北京、天津为代表,南方以上海和江苏为代表。而新疆与黑龙江则覆盖推广率要低很多,处于农业规模经营开始兴起阶段。
1.2 政府投入不足
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政府不够重视,对于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中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操作性不强,使农机推广工作受到一定的轻视。而且投入的经费不足,导致了农机推广部门将农机的经营作为首要目的以增加经济来源,推广力度大大降低。也正是因为资金不足,农机部门难以承受农机推广设备的老化、落后,导致了农机推广公益性得不到保障。在池州,市、县两级投资力度逐年有所加大,但是总体上技术太小,支农资金还是十分有限。
1.3 农机推广技术单一,体制落后
据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现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农机推广体系为计划经济的产物,有四个等级:国家级、省级、县级和乡级。这种体系在我国80及90年代得到一定的发展,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这种完全依靠政府农机单位来推广农业机械化产品和技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于当前的农业机械技术的需求,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1.4 推广人员意识淡薄,配备不合理
在农机推广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高级人才引进不及时,专业化的年轻人极少,造成人才断层现象严重。正因为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知识陈旧,对新型的农业机械产品和技术了解不足,限制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其次,推广过程中,工作人员全局观念淡薄。在农机的推广工作中,往往只注重一方面的目标,只考虑产前或产中某一过程中的应用,没有树立全局观念,缺乏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机械设备的推广运用。
2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和产品的对策
上面我们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机推广中主要出现的问题,主要的解决对策就是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综合入手,来解决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问题。
2.1 完善农机推广体制,加强政策落实,资金投入
2.1.1 加大对于农机推广的支持力度,要保证推广部门的完善性。可以实行推广责任制,按区域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市、先级要做好农机研究和科技创新,乡村单位则做好宣传示范,对于农民的要求要认真了解,严格对待。
2.1.2 尽量提高农机推广部门的公益服务,保证农机部门发挥它作为政府、农机制造行业和农机用户之间的纽带作用。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了制定和实施具体有效的农机推广政策和措施,落实政策,使农机推广机制具有可执行性。
2.1.3加强资金的投入:针对农机推广缺乏资金这一点,要加强对农机推广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推广工作能持续高效的进行。同时,也可以加大落实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使用农机产品。
2.2 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推广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科技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农业机械技术的进步,农机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对农机推广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前面提到在农机的推广工作中,严重缺乏专业人才,而且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都有很大程度的不足。因此,在农机的推广过程中,要加强人才的储备。按我国相关制度规定,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部门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不能低于80%,而实际上,专业人才的比重远低于该标准。人才的储备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第一方面,引入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科技人才,第二方面,对于在职推广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强农民收入为目的,从林牧渔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展工作。从农机产品的选择、新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保养维修等多方面来进行培训。此外,要加强推广人员的素养,真正在农机的推广工作中发挥个人能量,帮助农民尽快上手,提高农民的收入。
2.3 利用农机技术探索现代化农业合作社
新型农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的产物,对于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和持续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广过程中,要深入基层,全面贯彻到农机使用的各个环节,合理调整产业规模,加快产业化调整,推动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中化经营。积极引导现代农业的建设,支持农机制造企业的创新,调动从部门到个人的积极性,为现代化农业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篇10
1.1推广模式还不够完善,推广制度还不健全
目前农村技术推广形式单一,主要是靠技术人员单方面的讲解。由于技术人员和农民之间缺少互动,农民仍然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导致技术推广工作也很被动,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1.2农村技术推广资金没有合理配置
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放资金到达地方政府以后,地方政府没有对推广资金进行合理安排,没有落到实处,导致资金的使用不足。在重点推广的技术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推广就会停滞。
1.3农业推广公益服务意识不强
很多政府推广人员自己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认识还不够,没有认清自己从事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没有做好服务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趾高气昂,引起农民心理不满,导致推广工作很难进行。
1.4农村技术人员自身技术水平有限
技术人员在推广过程中自身技术水平不过关,没有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技术人员也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没有及时学习更新的技术,因此不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2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对策
- 上一篇:生物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下一篇:语言教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