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战略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改革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改革战略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字化管理 体检结果 后勤服务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management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logistics service

Zhang Yong1,Zhang Yue-mei2

(2.Hospit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2.Taishan Medical College Offi ce of General Servies 271000)

Abstract:with information at the core of the new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having a huge impact on human societ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PC and smart phones as tools, mobile or handheld logistics logistics logistics model as the main form of efficient digital management of teachers and heal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 the rise, through which management can dynamically learn daily health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propose specifi c countermeasures. Practice shows that: Effective School Health Digital Management allow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ir own situation sit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ffor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using the system locate digitized effective monitoring, in order to provide logistical digital management new ideas.

Key words: IT digital management;examination results; logistics service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服务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诸多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高校后勤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现代大学生体质下的高校后勤等方面。但是,大学制度改革下高校师生健康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的总称。数字化管理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集成性、系统性等[1]。目前,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较多,涉及档案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校园网络系统等。本文将以数字化管理为起点,分析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师生健康中的运用及作用,现综述如下。

一、后勤数字化管理基本概念

后勤数字化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使后勤管理实现现代化,利用数字技术选择后勤企业发展战略,大大拓宽了选择范围,实现选择的最优化。后勤数字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运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后勤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实现后勤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后勤数字化管理的独特性[2]。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则是运用现代技术动态的掌握或了解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服务于师生问题,它能建立独特的价值理念,发挥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动态了解全新的师生健康情况,促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运用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动态了解师生健康状况,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更加有利于高校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促进师生健康。

(一)高校医院

高校医院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对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健康分层、健康评估以及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支持。根据高校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内容将其分为教职工和学生健康数据管理两部分。教职工健康数据主要采集学校定期组织的健康体检结果,并与往年结果进行比较,实现不同教职工健康情况进行分层和跟踪管理。而大学生健康数据主要通过入学健康体检和学期体质测试获取,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不同大学生体质和身体状况进行健康信息咨询和教育[3]。

(二)高校体育教师

高校体育教师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能够改善师生健康状况。高校体育教师能根据学校师生健康管理情况加强学生健康干预,如:运动技能培训、运动方案的制定、健康咨询等。学校定期组织体育老师对师生的运动状况进行测评,为制定相应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形成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库[4]。同时,高效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监督、制定运动方案的实施,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科学化。

(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均配备心理咨询中心,它对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中心能够针对高校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心理调查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其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的方法对高校师生心理状况、情绪、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等进行测评,建立心理测量、心理调查等相关信息,保证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信息能全面、连续、动态并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定期、不定期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普查。

三、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提高师生健康水平,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保证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整合资源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对全校师生健康的动态了解,根据师生身体状况加强健康锻炼。为了进一步提高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效果,学校应该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功效。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属于后勤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学校医院、学校体育院系以及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整合,以充分利用健康监测、评估等相关资源,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5]。

(二)提高对师生健康服务的功能

师生健康数字化平台在高校教职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数据的采集,建立相应的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师生实际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高校后勤部通过对师生进行动态监督,能为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满足高校后勤管理的基本要求,满足体育、医学预防保健、心理指导,对师生健康指导、健康信息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完善的保障,为社会健康管理方面输送专门人才[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能够满足后勤管理的基本需要,动态了解全校实施的健康体检状况,将高校内有关健康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教职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功能,对师生的健身进行科学的指导,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所.美国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战略层面[N].中国电子报,2012-07-17(3):90-93.

[2] 王武海.高校供暖能源浪费问题与管理节能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2011,24(4):28-30.

[3] 范,姜群瑛.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3,18(9):90-93.

[4] 闫冰.深化后勤改革为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提供可靠保障―――郑州大学后勤改革纪实[J].高校后勤研究,2014,76(2):8-11.

篇2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组织模式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76

1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组织模式

1.1 国家投入,宏观规划,免费使用

自数字图书馆建设被纳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后,各国都制定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宏观规划,纷纷重点投资实施国家级的重点数字图书馆项目,并且基本采取由国家宏观控制、统一组织实施的方法。以这种方式建设的数字图书馆有几个突出的特征:由国家投资,并纳入国家信息基础规划之中;建设基点放在重要的研究项目和重大的数字图书馆实体建设;强烈的示范性和推动型。这类数字图书馆项目主要有: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1.2 地方投入,参与建设,免费使用

以这种建设方式组织的数字图书馆几乎不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平台研究,它们的重点是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建设,且通过网络提供免费使用。它们主要有:上海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项目、辽宁省数字图书馆、中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1.3 企业投入,市场化运行

近年来,部分网络信息服务商进入学术数字资源服务领域,推出许多数字图书馆系统,如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这类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依靠市场生存,以市场为导向,多元化发展,多种经营并存,有鲜活的数字图书馆组织理念和信息市场经营机制。他们的优势是信息基础设施先进,信息资源加工集成化,信息资源服务见效快,市场运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形成新的信息产业;劣势是资源重复建设和侵犯知识产权现象在我国比较严重。它们主要有: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重庆维普数字图书馆等。

2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建设上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与国外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以下薄弱环节:

2.1 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投资意识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资金投入少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笔资金,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决策层对本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财政支持。在我国虽然数字图书馆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也投入了部分资金,但要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由传统图书馆转变成数字图书馆,目前投入的资金还远远不够,投入机制不健全,周期长,见效慢,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2.2 欠缺协作意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大系统工程,需要计算机界、软件工程界、通讯网络工程界、图书馆界及其他各方面的共同协作。我国图书馆网络大多属于某一系统网络,公共系统、高校系统划分得非常清楚,但能够集公共、高校、专业图书馆于一体的地区网络却很少。缺乏良好协作影响了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也是不平衡的,使得各地区图书馆与各企业、高校、团体等无法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协作,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延滞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2.3 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低

数字化图书馆是在电子图书馆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需要坚实的网络基础。由于数字图书馆依赖网络发挥其强大的信息交流功能,因而只有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网络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美国已在数字图书馆的各项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网络技术方面,其中已开始实施的下一代因特网计划,将实现把各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网络速度提高100至1000倍,其中至少有100所大学连接网络的速度比因特网快100倍,少数机构的网络速度将快1000倍。而我国由于图书馆网络建设起步较晚,各地区、各系统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偏远地区图书馆还处在自动化初期,停留于单项工作自动化或局域网水平。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整体水平,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和基础。

2.4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数字图书馆的分布式特点决定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库必须由众多单位和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参与。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在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单位所建设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不仅数据库本身不兼容,而且在用户界面、检索语言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都直接影响数据库的质量和查询服务效果。建立与国外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只有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下建设数字图书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分布式资源的互操作问题,实现全球范围内数字资源库的无缝链接。

2.5 知识产权问题严重

知识产权问题是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的法律问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利用共享化的特点,决定了其知识产权问题始终贯穿在建设和利用全过程。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郑思成等七位知名知识产权专家诉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案、22名专家学者诉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案等说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规避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同时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如何在知识产权法的框架范围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将直接关系数字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

3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宏观战略管理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各种各样的技术、管理和服务问题。一些宏观的问题如数字图书馆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数字化建设与体制创新、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等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凸现出来。因此必须从宏观决策层面由政府来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从战略管理高度来出来好这些宏观问题,加强宏观战略管理,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提高项目建设的实际效益,避免在项目和技术选择上出现重大决策失误。

3.2 建立数字图书馆联盟,加强各界的合作和协调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单凭某一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有关研究机构和部门的通力合作,不仅要取得政府部门在政策、法规上的支持与宏观调控,而且要取得信息产业领域的鼎力相助;既要得到高等教育部门和科学技术部门的指导,又要充分与软件商、技术商品供应商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产生良好的预期效果。美国数字图书馆研究采取的共同协作路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我国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时,必须以图书馆界为建设主力,建立联合计算机界、软件工程界、通讯网络工程界、企业界、教育界、出版界、学术界及其他各方面的数字图书馆战略联盟,广泛吸取资金、技术和人才,在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共同开发试验,确保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顺利进行。采取联合协作战略是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避免在数据方面的重复建设;避免由于规范、标准的不统一所造成的混乱。

3.3 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梯度发展战略

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保障。离开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共建共享的功能无法发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各地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也不尽一致,这造成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整体不平衡的格局。要加快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程和步伐,就必须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整体水平,同时实行梯度发展战略,对于规模较小的学校图书馆,市级以下的公共图书馆,企业、乡镇图书馆等先要解决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问题;对于已经具备相应自动化、网络化环境的图书馆需要考虑文献信息的数字化问题,特别要注意如何使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而对于国家主干图书馆就必须考虑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信息技术、信息服务、文献信息网络接入、信息传输的技术规范和有关操作标准的制定等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我国中西部之间的差异,从纵向和横向各个方面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梯度发展。

3.4 优先建设特色化数字资源

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重视信息资源建设,特别是特色化数字资源。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问题。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不要盲目求新、求全、求高水平,要从全局出发,合理建设和使用文献信息资源,要立足本馆,面向全球,形成特色。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在考虑特色文献的数字化问题。诸如法国的文献数字化集中于图像文献数字化;俄罗斯则把侧重点集中于科技领域,以航天技术文献为主脉络的数字化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则应该在广泛协作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文献数字化体系。例如以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辽宁省、福建省图书馆等建立近现代数字化文献资源;北京大学的古籍拓片数字图书馆项目;清华大学的建筑图书馆;数字敦煌项目;以河北大学图书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建立中国族谱数字化文献资源等,充分发挥中国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

3.5 改革投资机制,积极推行产业化经营

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耗资巨大,全凭国家的力量是不现实的,且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所以必须改革投资机制,多方筹措,多方吸收公司企业、团体组织和个人等社会资金。同时要建立国家投入的法规制度,保证投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逐步形成以国家为主,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在数字图书馆整个制度层面上,也要加快改革的步伐,调整好建设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关系,积极进行市场化运营探索,推行产业化发展道路。图书馆作为主要的信息服务业,要实现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所预期的战略目标,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尤其在信息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采取信息产业化战略,实现信息产业化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王预.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v17(2).

[2]杨沛超,魏来.论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J].情报资料工作,2001(3).

[3]胡庆连.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v8(3).

[4]黄晓斌.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个管理问题.图书馆学研究,2008(3).

[5]江向东.版权制度下的数字信息公共传播.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

[6]黄如花.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9.

[7]library.sh.cn/fwzn/081203.htm.

[8]lnlib.com/default.asp.

[9]eweb.zslib.com.cn/com/gdlsyj/main.php.

[10]cnki.net/gycnki/gycnki.htm.

篇3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探索;创新

“数字化校园”是以宽带网络、校园无线网络、现代通信技术等数字化网络设施为基础,借助相关管理平台,对学校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传输、存储、应用,从而使学院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优化,得到充分的应用的一种数字化网络教育校园环境。

教育发展方向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要进行教育信息化,就必须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发展要求,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先进的通信技术构建现代“数字化校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研科研水平。

一、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近年来, 湖南高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热点,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率先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许多高校已启动或准备启动这项工作,全省“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发展迅速。

而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经费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因此,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案例不多。但“数字化校园”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也是必由之路。

第一,民办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原有的信息系统在业务功能、数据共享、统一门户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且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业务和数据平台。

第二,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要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核心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素质。因此,学校必须提升教学与管理水平、提高实验实训设施的使用效率、实现数字化教学环境,这些都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涵是一致的。

第三,随着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家示范性和骨干民办高职院校的建设以及民办高职院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具备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条件和能力。

2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建设的各种因素

(1)不注重整体规划。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只考虑某一阶段的任务。在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时,只考虑如何购买网络设备,如何做好综合布线工作,对后期校园网上的应用没有一个总体方案。在校园网硬件基础建设完成后,才去考虑哪一个部门该上哪一个应用系统、采用什么技术、如何实现信息的存储等,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已购买设备不能满足即将使用的软件的需求。

(2)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

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大多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认为设备买回来,师生可以上网就可以了,校园网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主要原因是忽略了软件的建设。

(3)缺少统一的管理体系。在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组织管理上,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缺少统一协调规划,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建设步调、建设标准不一致,数据不能共享,势必会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民办高职院校在投资建设硬件基础设施时实行统一协调规划,但在应用系统建设时由各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建立自己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造成数据存储分散,没有统一的管理,信息不能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交换或共享,“数字化校园”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4)不注重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缺乏一套全国统一的教育信息化标准是导致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校内、校际间信息系统彼此不兼容,信息孤岛严重的客观原因。信息化首先需要一套完整的代码标准。在校际间,目前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的上级机构在向高校采集数据时采用的数据标准往往不统一。如果有一套统一的标准,那么民办高职院校就可以建立一个齐备的数据库,根据不同主管部门的要求随时调用相应数据。

二、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应对措施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还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第一,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立足于学院的实际情况,要进行统一规划,然后分步实施。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在构建校园网时要坚持先进性、安全性、开放性、标准性、成熟性相结合的原则,建设覆盖全院的、开放的、可扩展的网络体系。第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要重视“数字化校园”的软件系统建设,要整合已有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在应用系统资源建设上,要发挥高职院校应用型教育的特色,结合学院实际,开发切合学院需求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应用系统。第三,“数字化校园”网络和应用软件系统建成后,还需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服务队伍,还需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服务团队,服务团队应包括技术培训人员与技术服务人员等。

三、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思路和建议

1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明确建设策略

逐步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CIO)机制。传统民办高职院校一般是由学院的“网络中心”来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但是“网络中心”仅仅是一个与一般院、系、职能部门并列的二级单位,它们理论上负有统一规划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数字化”建设的责任,但实际上缺乏统一规划所必需的权限。网络中心如要求教务处提供有关学生资料的数据库,教务处可以提供也可以不提供。“网络中心”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号召性。

所以,当数字化建设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制度驱动时,必须建立有效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即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机制。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CIO) 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机制的专业化、知识化,能够保证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施效果,也能够追究其决策失误的责任。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CIO)机制中,下设“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专家咨询委员会、“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部门“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是学院首席“数字化校园”建设执行官,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最终决策者,负责审定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决定人力、经费的投入等。

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决策提供有益的咨询。

“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领导和监督“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执行,对各个项目进行中期监督和项目验收,具备有效协调的能力,能够组织召开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工作会议。

部门“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数字化建设,保持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的联系。各部门“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应是该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或是第一负责人的副手,最好具备计算机知识的背景。

2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

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规划应当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要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应用需求,决定分期目标,确定和实施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要有对“数字化校园”建设预算进行瘦身,提倡厉行节约办建设的思想,各项投资要严格进行市场调研、技术论证以及利用效益评估等步骤,做到“应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建设和发展方针。

3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是资源共享

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就是在学院范围内有一个能共享的数据平台,形成一个唯一的可信的数据资源,使整个“数字化校园”不同时期的数据资源能够有机地集成,保持所有数据资源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并为整个高职院的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全面的、足够多的数据保障。

四、结束语

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施将会深入地影响到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为民办高职院校实现“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提供技术环境。“数字化校园”实施同时, 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也将同时进行变革。“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也是如此。一流的设备需要一流的人才来管理,一流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仍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共同巩固和发展,这样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持续发展的工程,在不断发展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同时,必须开展“人才工程”建设,把德才兼备的网络技术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充实到民办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办高职院校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林华东,吴伟斌.高等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策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之五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6).

徐艳伟.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命题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薄红英.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胡东成.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加速建设一流大学 .中国远程教育,2003(19).

李改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对策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

杭国英.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师素质 .高等教育研究,2004(1).

篇4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教学改革;平台建设;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6-0081-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但是,农村中学在信息化建设中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道路,以最简易的设备投入获取最大的绩效,以最优化的平台管理获取最佳的效益?如何搭建学校管理的数字化平台,服务于当前的教学改革?我校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思想重视、转变观念——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软基础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为学校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开始思考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问题,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考察,我们认为:

(1)创建现代化学校、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是办学方向。探索教育现代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先进的通信通讯技术来使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教育学生来培养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

(2)教育信息化可以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现代综合素养的人才,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要发生转变。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数字化社会,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3)教育信息化水平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与全面提升。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只是关注校园网的硬件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两个方面,并没有关注到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应用前景。这一点在农村中学表现得尤为突出。学校缺乏管理和教学的应用软件平台、资源库,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实际、明确重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规划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数字化校园不是在口头上说说就能够建成的,而是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针对学校实际,理清思路、合理规划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只有规划好了,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比如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就针对了我校的实际——温岭市城南中学是台州市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是台州市、温岭市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于2010年成为台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2年成为台州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同时我们也借鉴了其他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在温岭市教育局教仪站的指导下,进行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应用和探索。

我们的建设思路是以管理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信息化,从而逐步实现学校整体的信息化、现代化。我们始终坚持了三个“有利于”原则: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一切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确定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利用学校网络环境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管理模式,最终实现管理规范化、传输网络化、资源数字化。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是统一平台,实现单点登录、各个应用系统集成、应用系统之间数据共享,有面向学生和家长的平台、对外的门户网站、扩展接口。

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规划框架如图1所示:

依据规划,我们分步骤实施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

1.组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统一协调指挥;分管的后勤信息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校内各科室负责人参与;信息技术相关人员负责技术工作。

2.制订了《城南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路线图》,明确了各个阶段目标及任务。

(1)硬件准备:购入一定数量的电脑,确保教师一人一机。2011年下半年,我们通过市教育局教仪站购买50台计算机,并在2012年新学期开始后分配给每位教师,实现了师机比1∶1。

(2)考察国内的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选定并购买。2011年下半年,我们考察了国内众多公开出版发行的数字化校园平台软件,也接触了不少软件开发公司或网络公司,分析了众多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功能,最后选定了四川乐山步云数字化校园平台,并以相当实惠的价格购买了一套该平台。

篇5

自从迈入信息化时代,数字出版行业风生水起,搅动着文化出版领域的一池春水。作为建立在计算机、通讯网络、流媒体、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数字出版在国内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网络图书、网络期刊等新生业态。数字出版以内容、生产模式、运作流程、传播载体、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为特质,但绝非简单的纸媒数字化,而是要在技术的支持下带给读者超越传统图书的阅读体验,即依托传统资源以数字化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

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对于提升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变出版业发展模式具有深远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很早就意识到数字化浪潮将给传统出版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坚持以打造“数字型出版社”为理念,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自身状况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开拓数字出版的蓝海。

抢先布局:借力品牌优势

从2008年开始,华东师大出版社就制定了清晰的数字出版战略,即打造一个集“内容提供、教学支持、辅导评估、平台服务”为一体的面向“大教育”的全媒体数字出版平台。这一战略的确定,为接下来的数字出版转型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全社着力从“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育”、“数字化阅读”三个维度布局转型升级工作。

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华东师大出版社启动了ERP(企业资源计划)和CMS(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目前,“智慧树”ERP已经全部上线。通过ERP的实施,增强了全社员工的数字意识,提升了整合管理水平,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基础。CMS则将全社范围内所有排版文档系统统一管理,为数字内容的生产、存储、分类和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教书籍是华东师大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凭借自身强大的品牌文化和深厚积淀,出版社开发了一系列基于新兴媒体和终端的数字化教育产品,形成数字化教育品牌。如开发了IPTV教育频道、手机互动教育平台、校园安全数字化教育解决方案、“阅读树”APP STORE客户端、电子书包“数字化教材”等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数字产品,获得了业界的瞩目和好评,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其中“一课一练”游学网站、《“双语幼儿成长”点读笔》还荣获年度数字出版优秀作品奖。

此外,出版社积极把握数字阅读的机遇,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豆瓣、亚马逊等多个数字阅读运营平台开展合作,稳步推进便捷阅读新体验。在过去的几年中,数字阅读不仅带动了纸质图书的发行和销售,也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回报。其中,仅陈坤《突然就走到了》一书在2012年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中的收益就高达七十余万元。

转型蜕变:创新谋求发展

数字出版虽与传统出版具有共性,但是有更多未知因素需要摸索。华东师大出版社在推进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转型源于创新”的策略,分别在数字资源、人才队伍、技术创新、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新探索和实践,为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快速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资源先行。作为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中,掌控优质资源乃立足之本。华东师大出版社从2006年开始就明确排版文档的数字化管理规范,约定从排版厂、出版科到数据库服务器的交接流程和格式模板,实现从源头上对图书数字资源的有效储备。在相继建成图书库、音频库、视频库、图片库等多个资源库的基础上,又陆续开发了独立于图书产品的“微视频库”和“听书库”。这些数字资源的有效储备,提升了资源的复用率,为数字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人才保障。数字出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和队伍是核心要素之一。出版社特别重视数字出版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早在2009年便启动了人才“蓄水池”计划,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出版部门,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数字出版专业队伍。同时,整合原有电子音像社、各图书分社的有生力量,初步形成了网格式纵横配合的数字出版布局。

技术创新。数字出版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因而技术创新无疑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2009年至今,出版社先后开展多项数字产品形态、内容形式的研发,也承担了多个市级、区级资助的数字出版技术创新项目。目前,出版社已取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并正在申请2项技术创新专利,2012年底企业还荣获了科技企业资质。

机制灵活。华东师大出版社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机制,坚持“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原则,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引导下,先后与多个高校的教育、科研院所开展了研发项目,与多家行业外企业实现了深度战略合作,还在多所中小学校实现了数字教育产品的试验和试点。广泛合作既凝聚了产业链中的各方力量,又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多赢,促进了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发展。

未来趋势:整体数字出版

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数字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84-01

引言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科学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科学研究。当前,随着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很多新兴的传媒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传统的广播电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广播电视技术。我国关于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的技术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相比国外先进水平而言不够成熟,较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相信随着科技人才的增多,我国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也一定能赶超国外技术水平。下面对网络数字化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展开详细论述。

1 网络数字化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数字化逐渐进入人们的眼球,对我国的广播事业带来了极大地的冲击,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已经逐渐被社会淘汰,随之兴起的是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是适应时展的潮流的产物,是指利用网络这一传播信息的载体,将有关视频的所有资料进行整合处理,在网络这个平台上播出,这种新兴的广播电视技术与传统的模式相比,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方式也增多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除此之外,从数字化角度来看,与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具有不失真、抗干扰性能强等优点,因此从根源上提高了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深受人们的喜爱。

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关于广播电视技术的技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不成熟,所以还需要加大投资,使得有更专业的技术人才来研究广播电视技术。虽然广播电视技术还不成熟,但是较过去而言,已经有很大的成就了。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进入了网络数字化时代,网络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更加明显。传统的广播电视画面不清晰,音质不清楚,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带给人们优质的视觉感受,而且还能实现互动。因此,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优质的机遇。随着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推广使用,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题,这就需要相关技术的继续完善,使得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能安全稳定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3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相比,在新的形势下,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一改之前画面不清晰、音质不清楚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质量,而且还可以实现人机互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1)对数据的传输和播放效果更佳;(2)编辑流程更优化;(3)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4)网络平台的运用。根据这些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下面将对其展开详细说明。

3.1 对数据的传输和播放效果更佳

网络数字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技术中,传播的信号为数字信号,与传统广播电视中的模拟信号相比,具有不失真、抗干扰性能强等优点,这就使得广播电视中传播的数据质量更加优质,此在,在播放电视节目的过程中,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使得电视节目的画面或者音质与之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优化[2]。同时,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中传播的数字信号更加平稳,使得播放过程更加流畅,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增加对广播电视的好感,对广播电视的继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相比,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很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对信号的编辑流程变得更加优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培养了一些专业知识非常高的技术人才,在对信号进行处理时,使得技术的编辑流程更加优化,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实时调控。除此之外,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关于数字信号的处理周期变短、编辑工作变得简单易操作,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数据的处理变得更加妥当,对后续广播电视的播放起到积极的作用。

3.3 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相比,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对数据的处理更加充分,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整合处理,传送到广播电视上的画面具有很高的清晰度,而且非常流畅,卡顿现象根本不会出现。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对要处理的数据可以准确无误的获取到,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时还能做到高效处理,不仅提高了获取资源的效率,还降低了失误率,对广播电视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3.4 网络平台的使用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优质,随着全球化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多,不仅给人们带来高质量的生活体验,提高了人们的办公效率,而且对我们的广播电视技术也有很大的帮助[3]。通过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一些重要信息,例如国家政策、重大新闻等,及时获取各种信息,还能通过网络平台满足我们各方面的需要,除此之外,将广播电视应用到网络平台上,对广播电视的发展还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网络数字化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技术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 结束语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网络数字化的时代逐渐向我们走来,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变得优质和高效。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已然不能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若不及时对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整改和完善,在未来将对广播电视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不仅束缚了广播电视技术,还对广播电视的深入推广产生了阻碍。因此,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传统广播电视存在的缺陷,而且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未来的发展机遇不可估量,我们应该大力支持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推广,这样不仅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更清晰流畅的画面和更清楚的音质,还能将信息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提高了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桑吉玛.广播电视技术在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6):251-251.

篇7

关键字: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特点注意问题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the power industry, power companies are marketing business management from the previous extensive to intensive shifting the direction of, and in the consta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tools to integrated management dire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mainly in marketing business from key technolo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wer marketing business method of digit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o a method how to get effective use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management features of digital marketing business measures attentio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P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电力行业技术的不断改进,其管理模式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成为今后的一个趋势。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就是指以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并借助有限和无线联网,建立起网络信息平台,能够技术的处理并交换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各种数据信息,以此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完成营销业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整合,最终建立科学透明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一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理念分析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是电网建设在营销领域管理中的一项智能化延伸,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以电网自身的远程配置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以及信息采集能力为基础,以此来实现安全化的管理和现代化的营销管理。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够为电网的智能化运转提供更为精确可靠的数据支持。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推广需要以技术为依托,要不断的推动新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使得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理念深入到电力营销业务管理中。

二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构件该模式的关键技术,例如服务器系统、完善的系统体系结构、中间件以及工作流等,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充分运用高科技实现数字化。由于采用的是高科技,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需要加快调整电力营销业务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电力行业可以算作是垄断行业,之前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受到计划经济因素的制约,导致了我国的用电营销机构的设置也延续了这种传统的岗位,营销运作的水平不高,依然体现在计划经济的水平上,所以说要想实现数字化管理,一定要尽更时代的步伐,变革这种传统的机构设置,寻求创新的模式,这是在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其次,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也不能够忽视政策研究中心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政策研究中心是电力企业高管机关中十分关键的部门,其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进展程度。所以说电力企业在进行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够忽视这一问题。

三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的特点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这些优势作用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具有定量化和智能化的优势。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该管理模式能够对于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模型设计,并且能够在不同的层面上形成量化,实现营销业务管理的最优化,同时该管理技术集成的应用了众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使得管理模式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因素。

系统化是数字化管理的另一个特点。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也要在头脑中形成系统性的理念,并且能够细致的分析各项管理数据,从而能够研究和解决实际管理中的各种业主之间的关系。

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中的动态化特征也十分重要。营销业务的数据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中动态性这一特点正好符合了实际管理工作的需求。管理者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随着营销业务情况和数据的不断变化而进行数据和信息的补充和修改,这样就能够迅速的获得最新且最精确的信息,更好的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一定要有完善的措施和健全的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一)电力企业要将数字化管理作为营销的战略

数字化管理是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的综合性的战略计划,应用该计划的电力企业,一定要更新自身的观念,明确数字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关键的,在营销业务管理方面的成就也是突出的。这样才能够从意识上和行动上为数字化管理打下基础,为其今后的管理铺平道路。

(二)为数字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

为了更好的发挥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的功效,需要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并且要确保该体系中有负责任的管理者,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管理战略规划。同时需要成立专门的营销业务小组,和数字化管理体系相融合,完成和管理活动相关的营销业务。由于数字化的管理模式需要适应一定的组织形式,所以说在确定结构形式的时候要和数字化管理模式相适应,并且要建立起支撑数字化管理的相关基础设施,获得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三)提高数字化管理者的综合水平

电力营销业务人员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技能,既要熟知电工理论知识,也要懂得计算机技术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数字化管理模式。作为一个管理者,更需要深入了解电力企业营销业务人员需要精通的营销业务知识以及和客户之间相互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当前情况下,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管理者严重匮乏,人力资源储备不足,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提升现有管理者的综合水平,并且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管理者。为此,电力企业能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采取输入和输出的战略方式,将营销业务管理者送到营销的一线去实际体验,这样能够积累管理的经验,同时引进营销业务的精英,不断的带动和提升整个管理团队的实力。

(四)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

电力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在电力营销业务的管理中必须要建立起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够满足当代市场的需求,所以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管理并服务于不同层次的营销业务。电力营销业务系统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即客户服务层、营销业务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以及营销管理决策层,明确了四个层面之后,管理者需要细致深入的了解每个层次的营销业务重点,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管理,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层次都能够实现数字化管理。如营销业务层,主要就是负责电力业务的扩充、用电营业、计量管理、线损管理以及用电检查等工作,明确了层次的工作内容之后,就能够更具工作的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数字化管理方案,这样不容易混淆每个层次的工作内容,也能够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效率,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对于促进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实现营销业务管理手段向着更为系统科学化的方向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以数字化管理为中心,从电力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理念分析、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管理的特点以及管理措施四个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以便能够为今后的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韩薇 张伟 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第22期

[2] 朱炯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研究 浙江大学,2005年

[3] 樊学萍 供电系统电力营销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外资,2013年第07期

篇8

关键词 涉农期刊 数字化传播 新农民 发行模式

科技更新换代频率的加快,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视听体验、阅读方式。数字化交互方式的运用使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颠覆了传统的期刊发行模式。而这种数字化发行模式的出现,对出版者、读者及其相关者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一、期刊数字化发行模式的迅速崛起

数字化发行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新方式,是借助二进制数字的方式把期刊所要传达的信息包括文字、照片、视频、语音等,存放在特定的服务器中,通过网页、通讯运营商、手机类APP 运用、电子阅读器等媒介传播的出版发行形式。

涉农期刊数字化以易得性、及时性、全面性、低成本等优点,填补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技术资源之间的交流空白,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式,加速了信息传播的进程,给农业期刊的制作与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我国目前尚处于期刊数字化的初级阶段,传统期刊纷纷组建以现有品牌为中心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传统平台与数字化平台的相互推进、相互补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2013 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数字出版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540.4 亿元,而其中,期刊数字化销售与数字报纸收入增长仅为7%,远低于数字出版整体增速,这说明期刊出版物的数字化平台尚需进一步加强,①同时也表明当下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业的抗衡、甚至是取代传统出版依旧有巨大的困难。

纵观国内市场,传统期刊数字化的崛起只是迫于市场和科技的压力,将传统期刊文本数字化成网络信息,用管理期刊编辑发行的方法来打造数字化平台;而少有期刊能够大刀阔斧的改革,按照互联网思维建设期刊的数字化平台,从崛起的“百度”、“新浪”、“网易”等国内互联网巨头的手中夺取市场份额。

二、涉农期刊数字化发行的必然性

1、国家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2013 年8 月,国务院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方案》指出:到2015 年,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行政村通宽带(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比例达到95%。②

2、农村信息化对涉农期刊的冲击

宽带农村是宽带中国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以宽带为载体的数字化信息进入农村后,传统涉农期刊的功能逐渐式微,期刊已不是农村农业生产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昔日,期刊、电台、电视“三足鼎立”的农村信息的大众传媒时代以被集三者于一身的互联网所打破。互联网以自身的独特性造就了其他大众传媒不可匹及的影响力。

同时,涉农期刊读者群发生了变化,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网民的数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急剧增长。尤其是随着全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现今农村的20—40 岁的主力人群,都能很好的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便捷性也使农村居民更倾向于接受这种无纸化的阅读和获取信息的方式。

3、涉农期刊的传统发行模式面临的问题

邮政发行系统的矛盾日益突出。国有邮政系统独揽天下,邮递成本也不断提高,涉农期刊的发行成本已经高达40%。我国农村有6 亿多人口,有阅读杂志能力的人群至少有3.6 亿。但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偏低,真正有阅读期刊习惯的连2%都不到。此外,进城务工人口的快速增加,农村常住人口减少,涉农期刊面向的受众群不断缩小。2013 年,乡村常住人口62961 万人,比上年减少1261 万人。况且,进城务工人口中95%以上初中以上学历。③农村常住人口要么是儿童、要么是老人,均不是涉农期刊可拓展的受众群体。近年来,城市最低保障工资不断上涨,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也在不断提升。按照2014 年深圳市最低保障工资计算,个人年内最低收入在20000 元,而现今粗放型的农业生产,农村收入的相对减少,导致了大量的用户放弃了涉农期刊的阅读。

涉农期刊的内外困境,将其数字化、信息化改革推上了日程。如何借助数字化,使期刊重新赢回受众,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成为所有涉农期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涉农期刊数字化发行模式的着力点

从信息化发展的历程看,未来农村信息化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网络化,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农村,用于传递文本、图片、音频、动画和视频等信息。二是专业化,专业化服务将进一步突出“, 小而精”将成为农业活动中的重要表征,将农业活动分解为无数的细节、过程和阶段,每个单元都要形成专业化服务。三是傻瓜化,即农村用户使用信息简单方便,实用性、模仿性强。④根据未来农村社会的特点及其要求,涉农期刊应与时俱进,平步于甚至是超前于农村的发展,为健康农业的建设保驾护航。

1、涉农期刊内容的转变,由综合性向专业化或情感化方向分散

传统期刊大都是综合性期刊,既有专业性的科普知识,也有怀乡念故的诗歌散文。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与接收速度,人们获取信息的目的性也日益增强。

首先,增强专业性的科普知识,打造专业的数字化期刊。《农村百事通》从创刊以来,坚持以“为农民生产生活当参谋,为读者经营致富当顾问”的办刊宗旨,以“服务大农业”为己任,以“传科技,授知识、教方法”为内容特色。开门见山地引导农村群众“做什么、怎么做”。

其次,贴近“新农民”,挖掘乡土特色,拓展潜在读者。2006 年1 月,《读者·乡村版》作了重大调整,更名为《读者·乡土人文版》。该期刊,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内容的定位,主要传播情感类要素,获得了城乡读者的欢迎。

2、涉农期刊宣传方式应主动、积极,由之前单靠邮政代为推广的方式转变为全方位推广方式

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的推广方式,一是涉农期刊数字化应依托互联网,要想期刊进入人们视野、走进农村并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利于互联网自身的宣传是不可缺少的;二是手机平台的运用,运营商短信、WAP 网页及APP 客户端运用。相对于互联网的普及来讲,手机的便利性、易学性使其在农村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目前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开通农村服务平台,为农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

利用杂志自身的准确定位和参考价值,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书屋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科技下乡活动”等政府服务项目,有选择性地免费向农民赠送期刊杂志,并推广数字化杂志。参加各类农业展览会,改变“靠天吃饭”的观念,宣扬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由单纯的技术支持拓展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支持,延伸服务广度与深度,打造生产预测、疾病控制及产品市场的拓展等一体化信息提供服务,赢得受众的信赖。《农村百事通》自1992 年成立读者服务部以来,每年都为读者邮购农产品,培训实用技术,这也受到了全国广大读者的广泛欢迎,从而实现杂志的口碑效应,打造了自身的品牌。

3、涉农期刊数字化合作对象的多样化选择

高等院校、农业企业、政府农业部门,独立在各自领域为农民服务,服务虽然专业化但并没有为农民带来全面效益。各类农业机构单位一直经由涉农期刊,向农村提供生产生活的重要信息。涉农期刊应借助自身在农村的优势和地位,打造信息的数据库体系,减少搜索和应用的难度。

不能把期刊的销售作为期刊寿命的终结,而应以期刊的销售为开端,带动农业市场、农业科研机构的一体化;经由期刊提供更多的咨询渠道,读者可与技术人员、产品厂家咨询与反馈,建立农业虚拟产业链。而借助于互联网数字化的优势,虚拟产业链的建设也更为简单和迫切。农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式都迫切需要进行转变。期刊的数字化发行可借助网络自己检索功能,形成不同的板块和体系,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期刊的关注点,而应更多的关注“生态农业”、“幸福农村”的时代要求。

近年来,“三农”服务的力度不断增大,农村生产资料的集中,高层次农业从业群体的出现,为农业期刊及其数字化的发行模式提供了更为专业和广阔的市场。农业逐渐摒弃以往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像工业和第三产业一样,需要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的指导;而且,我国农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庞大,决定着农村杂志市场的广阔,也决定着农业信息的数字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城乡一体化传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B140】

参考文献

①《2013 年新闻产业分析报告》,2014-09-17

②《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2013-08-17

③《2013 国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2014-01-20

④张向红,《顺应信息化趋势发展农村科技期刊》[]]《.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8):9-11

篇9

2017 年 2 月 8 日, SAP 大中华区召开会正式公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公司第四季度实现了非常闪亮的业绩,并以年度云业务三位数和核心软件业务两位数的增长势态,实现了历史最佳财年,业绩再创新高。这也是 SAP 在大中华区连续第三年取得强劲的业务增长。

据披露,SAP2016年全球财务总收入220.7亿欧元,其中云租用和支持收入29.9亿欧元,云和软件收入184.3亿欧元。

凭借在助力客户实现商业价值、培养杰出本地人才和推动卓越运营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SAP大中华区荣膺董事会颁发的“2016 年度最佳大区奖”。大中华区成立于2013年底,是SAP所有独立大区中最年轻的一个。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企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SAP大中华区之所以在2016年取得引以为傲的成绩,与其长远敏锐的战略眼光分不开,也离不开与之相伴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包容与多元的企业文化。

将责任融入云端转型战略

“未来一切都会以云的形式加以部署。每一家公司现在都需要将自己转型成为由软件来驱动的公司,才能够更好地将人、物和业务联系起来。”SAP全球高级副总裁、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 (Mark Gibbs)在会上明确表示。

诚然,很多企业和SAP一样都预见了数字化转型、云端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如何紧跟趋势,抓住市场机遇,是需要具有战略眼光的商业思维和判断的。

当把SAP的商业表现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结合起来分析时,不难发现两者是齐头并进、互促共进的,这有力诠释了企业责任竞争力发展模式。

2005 年9 月在“中欧企业社会责任2005(北京)国际论坛”上,本刊首次提出“企业责任竞争力”理念,到如今“企业责任竞争力”的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责任竞争力”是指企业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社会、环境和员工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经济效益得以同步提升,即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

当梳理2016年SAP大中华区的一系列行动时,不难发现其遵循的正是企业责任竞争力发展思维,主动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中国发展战略、行业发展需求、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多个方面,才出现了如今多赢的局面。

第一,以中国战略需求指引公司发展方向。其实,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逐渐意识到,要赢在中国就必须根植中国。只有从中国战略发展需求出发,才能走对发展方向,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纪秉盟在当日主题演讲中表示,我们非常认真地研读了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也非常关注中国“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并且仔细考虑SAP可以做哪些工作支持中国政府这些倡议和战略的落地、实施。而要想实现在中国发展的目标,对中国的转型和发展做出贡献,就必须实现和中国本土的生态系统良好的互补和互动。在这方面SAP大中华区过去一年做得越来越好。

第二,以当前行业面临的问题为产品导向。正如纪秉盟所说,当前我国所有企业未来都要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在这场变革中,由于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如何变革其产品、商业模式以及所有支持流程,不只是技术难题,也是资金难题。而SAP大中华区在商业布局上,并没有将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排除在外,反而将其定位为潜在的重要目标市场,并坚信这是2017年SAP重要的业务方向之一。

在当天会上,SAP宣布本地数据中心现已正式启用,向中国客户提供四款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包括SAP Ariba、SAP Hybris Cloud for Customer、SAP Business ByDesign以及 SAP Cloud Platform。纪秉盟在介绍时表示,SAP Business ByDesign并不是SAP推出的全新的产品,但是这款解决方案被非常精益求精加以重新架构。现在它完全基于云,面向中小型企业提供ERP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这款软件另一个特点是,SAP想以中小型企业负担得起的价格为它们提供非常优质的服务,也就是说SAP Business ByDesign能为各地中小型企业提供世界一流的云的体验。

正因为SAP大中华区考虑到了我国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困难,才专门打造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我们更期待SAP大中华区发挥引领作用,牵头搭建行业生态圈,推动中国本土的大中小企业一起走向云端、实现转型。

第三,以解决社会需求为己任。2016年,SAP大中华区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上了一个新台阶――5年战略计划。SAP大中华区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当前中国对云端转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具有战略规划性的企业社会责任计划。

2016年8月 25日,SAP中国宣布“青年责任梦想+”2020企业社会责任计划,开启全新里程。此计划通过与公益组织的合作,计划到2020年为30万中国青年人提升数字化技能并助其运用数字化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这也是为中国企业转型云端培养专业人才。如此看来,未来几年,SAP的“青年责任梦想+”将对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社会责任能力的提升Ю椿极的影响。

纪秉盟在该计划时表示,SAP致力于帮助中国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社会的进步。青年一代是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领军人,我相信此次计划将深入帮助青年及女性企业家在互联网+的时代将数字技术转化为创新力量,并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更上层楼。

正是因为从思利及人的角度出发,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趋势下,SAP大中华区却以创纪录业绩,完美收官2016。纪秉盟在主题演讲中也坦言,SAP不只是业务表现是行业的佼佼者,确定其引领地位的是,2016年还荣获了杰出雇主调研机构颁发的“中国最佳雇主”认证,以及被第一财经集团评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

目前看来,未来SAP大中华区不仅要转型云端,更是秉承着“让世界运转更卓越,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愿景,致力于成为有行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公民。

以行动助力女性企业家转型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SAP在5年企业社会责任计划中,不只是关注青年,还特意将目光投向女性企业企业家,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启动“@她责任梦想”项目,针对600位青年女性企业家,启动包括青年女性企业家社会责任工作坊、青年女性企业家高峰论坛和培训交流等活动,帮助青年女性企业家数字化技能赋能并深入培养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当然,这与SAP对性别平等的长期关注有关,更重要的是SAP是从中国职场女性歧视现象出发,希望运用自身的优势和力量,为改变该现状做出努力。SAP的决策也是基于对实际情况调研的判断。

2016年,SAP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就如何提高女性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社会责任履责实践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和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的问卷调查和与企业家代表深入沟通与访谈,以及开展以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专项培训,了解中国女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全面分析,发现女性企业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阻碍:一方面,用于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专门资金、机构还很欠缺,资金、伙伴、信息的缺乏等因素限制着企业家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家的教育水平、创新意识与思维、管理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女性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人才和资金的缺乏成为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

针对中国女性企业家在面对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却力不从心的现实,SAP经过认真研究,推出“@她责任梦想”项目。希望借助该项目帮助女性企业家借助数字化的浪潮实现转型,让女性企业成为中国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创新进程中的重要力量。这些女性企业家的发展将带动中小企业和互联网+时展。

用理念凝聚员工的认同感

诚然,2016年SAP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但是2017年能否再创辉煌,纪秉盟在回答媒体记者质疑时一再信心十足地表示,我相信2017年我们会更好。因为他深信,SAP的包容与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和人才战略能留住人才、激发公司人才的创造力。

对于高科技公司,人才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等于财富。而SAP人才战略在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方面有一套法则――包容、多元的理念。正因为在这方面的优秀实践,SAP大中华区去年12月获得了本刊与外商投资协会共同的“2016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案例”之“员工好雇主奖”。

SAP大中华区领导层深知:中国的人才非常在意将要服务的公司的使命、价值,也就是说他们在寻找雇主的时候并不是仅仅盯着钱看,也会考虑如果要为这家企业工作,这个企业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它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表现是什么样的?

“所以正是基于在这些方面的表现,SAP在过去几年成功招募到了优秀人才,从而使在过去几年业务得到很好的发展。” 纪秉盟回答。

SAP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陈玉兰去年12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人才。从全面关怀员工及其家庭的福利政策、灵活弹性的工作安排,到支持员工的人才培养和个人发展制度,以及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举措,我们都在努力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创新力,以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SAP大中华区努力推进“多元与包容”计划中“性别智能”这一重要议题的落实。其重点是搭建更具拓展性的女性发展平台,分享女性精英洞见,持续推动女性领导力和幸福力提升。

为此,SAP大中华区为推进性别平等、提升女性领导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SAP已在中国成功落地开展了SAP卓越领导力加速项目( LEAP)和女性职业成长在线研讨会两个全球项目,帮助SAP中国女性领导发挥个人才能、优势与个性,提升数字化领导力。SAP“商业女性网络”(BWN)在中国的建设也不断完善,连续两年举办商业高峰论坛外,还发起了一系列“商业女性网络沙龙”。SAP大中华区2016年还特地设立了 “Kids@SAP Day”(带着孩子来上班)项目,这一创新举措为公司职场女性缓解了工作与家庭平衡的难题。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化建设 战略与策略

[作者简介]邱金林(1972- ),男,广西昭平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广西 南宁 530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06LX81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48-02

党的十吹响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角,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信息化是促进职业教育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必然是广西高职院校今后一段时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时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五项任务措施。同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两个重要文件,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总体部署、目标任务、重要举措,标志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顶层设计已经完成,职业教育步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党的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将信息化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推动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其中专门针对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2020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2012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明确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和关键举措。2014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把“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字化生产与发展迅猛,产业更新换代加快,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已步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时期,提高质量,服务发展,促进就业,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有力支撑。推进信息化,不仅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职责。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创新发展广西高职教育的迫切需要

创新发展广西高职教育,就是要打造广西高职教育升级版,适应广西经济社会新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以信息化作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信息技术对高职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创新发展广西高等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服务广西经济社会新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和带动了高职教育发展,同时,高职教育又反作用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总量已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功跻身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未来几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将是推进产业发展与扶贫富民。2014年,“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承接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功能辐射和产业转移、沟通西南地区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联系通道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经济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模式将由“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转变,推动传统产业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业聚集、调整与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信息技术逐步深度融入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对高职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3年,广西贫困人口仍有634万人,贫困发生率14.9%,超出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规模较大。要增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高职教育信息化职业培训平台建设,将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快速便捷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传递,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加强进城务工农民、在乡务农青年的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大批新产业工人、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

2.构建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中,广西虽然有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院校入选“职业院校信息化试点单位”,但以广西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办单位的“省级教育资源及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探索”项目,由于没有开展实质工作,成为不被列为专项试点信息化试点单位的3个省份之一。一直以来,广西高职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规划和措施,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前,广西步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2014年1月召开的广西教育发展大会提出“要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必须把振兴广西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部署实施了包括“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程”在内的教育发展工程。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广西率先召开了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43号),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列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因而,以信息化作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信息技术在产教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沟通、增强活力、提高质量、服务终身学习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引领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创新发展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

3.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近年来,广西高职教育通过职教攻坚和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在全国高职教育中具有广泛影响。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从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真正发挥引领教育教学变革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政策环境与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非常匮乏,信息化共建共享与服务平台尚未形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等。“信息贫乏”“信息鸿沟”已成为阻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等实践教学方面,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能满足多元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以及强化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信息化不只是一种技术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探索一种全新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打造广西高职教育升级版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

三、广西高职院校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

高职院校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者,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为“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和“精品制造”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广西高职院校只有站在时代潮头,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引领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承担起高职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当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是广西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有所作为。

1.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建议广西教育主管部门重视高职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编制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高职院校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做好与国家、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等有关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相衔接,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建设性、可行性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厘清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思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更新高职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建设信息化环境和条件为基础,以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为突破口,以健全信息化体制机制为保障,确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列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认真组织实施。

2.建立信息化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开放、高效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对高职院校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需要统筹考虑组织领导、部门协同、制度配套、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组织领导。高职院校要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指导和协调,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成立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开展。第二,推进部门协同。信息化建设涉及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以及各系部等多个部门,需要加强统筹,协作推进,形成合力。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信息化建设奖惩激励制度,支持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鼓励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调动各方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第四,做好技术服务。在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下成立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信息化运行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建立网络及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规范,确保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信息系统安全;建立信息化建设质量标准,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软硬件资源、教学管理信息资源等各方面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加强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是广西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园网络设施,建设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数字技能实训室和仿真实训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提升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推进高职院校“宽带网络处处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把信息化资源基本普及到日常教学、学习、服务和管理等多个层面。实现校园网络与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广西教育厅网等区域网和广域网相连接,保障具有较好的上网和运行环境。保障建设经费投入,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