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方式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技推广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技推广方式

篇1

[关键词]农技推广 阻碍 发展方式 转变 促进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48-0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是农业技术推广。有位哲人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但必须把这粒种子推广出去。农技推广是科学研究上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上的动力的桥梁,是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普及率、贡献率的重要方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但是当前,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还存在隐患,农技推广体制也不完善,严重阻碍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农技推广过程中的阻碍

1.粮食安全问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曾预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世界,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在人口众多的当前社会,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国家粮食短缺,在中国更是有一亿人营养不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对农业发展的投入还处于紧张状态,一些基础工程设施也相对比较落后,农业发展总体上还在“靠天收”。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有350公斤左右,这其中不只包括人们的口粮,还包括动物养殖、机械生产等消耗的粮食。粮食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根本,但传统的种植和生产方式所得的粮食产量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

2.“菜蓝子”问题

俗话说,宁可三日无荤,不可一日无菜。蔬菜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随着社会的发展,蔬菜需求越来越大。按照膳食结构,一个人每天吃粮半斤,吃食油一两,吃蔬菜2斤,以此推算我市每年蔬菜销量约120万吨。安康城区的天宝,金奎和江北、江南零星蔬菜批发市场,每天进出量约400-500吨,加之各县的进货,安康每天要从外地调进各类蔬菜约1000吨,一年约36万吨。我市每年调出各类蔬菜约15万吨,但由于种植技术比较落后,调进的是精细菜、返季节菜、高附加值菜,调出去的却大多都是大路菜、旺季节菜、低附加值菜。

3.食品安全问题

在城市中,由于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而引发的疾病有很多。在农业食品交易市场尤其是自由交易市场中,由于安全检测技术得不到应用和推广,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对蔬菜、粮食等检验,致使很多问题产品流向人们的餐桌,严重危害这人们的健康和利益。在过去人们食用的采白天然的叫“食物”,今天我们食用的经过加工的叫“食品”,这一转变过程中虽然科学技术得到了应用,但却损害了食物天然的营养优势。特别是一些所谓营养元素的添加,究竟是否对人体有益还有待商榷。

4.城市与农民收入差距大,农民无心务农

现在农村人口结构多数是老少留守、青壮外出务工,由于城乡经济收入的巨大差距,很多农村劳动力为了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而放弃务农,进城寻找“出路”。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发展落后自然也就影响了农技的应用和推广。

5.人口刚性增长,土地大量减少,且环境污染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近3亿亩。中央一再敲响警钟,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中,由于氮肥、磷肥等施用的不合理及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使2亿多亩农田受到污染。目前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为32.5%,其中氮肥为35%,钾肥为45%,磷肥只有17.5%,施入土中的肥料和农药部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和地面蒸发作用挥发到空中,大部分沉淀在土壤,通过雨水冲刷流入江河。据调查,我国只有3%的城市水源基本清洁,受到污染的水源高达97%,其中严重污染的水源占64%。

6.科技贡献率问题

据中国农科院调查测算分析,我国解放初期科技贡献率为17.9%,2010年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贡献率为51%,但欧美发达国家科技贡献率已达到70%以上,我国与之相差还很大。各主要技术对粮食单产提高贡献额是:优良品种占33.8%,先进栽培技术占34.1%,植物保护技术占14.2%,土壤改良占17.9%。

二、转变发展方向,促进农技推广

当前在农技推广方面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方法简单,人员老化,素质下滑,不愿干活,经费不足等问题。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再下来就是体制的转变,机制的转变和方式方法的转变,以堤高农业技术的普及率、到位率和贡献率。

1.转变农技推广体制

实行三权归县,条条管理,确保管人管事的有机结合,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统一,才能便于工作。“平利模式”,值得完善,值得推广。

2.转变运行机制

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化农业,更要用企业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真正实行绩效挂钩,竞争上岗,末尾淘汰,多劳多得;要多元合作推广,发挥国家、集体、农民、企业的积极性和民间的力量和资本。

3.转变推广方式

抓点示范、现场指导,宣传培训、三电合一、农民视频、手机短信、报刊杂志等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推广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

4.加强队伍建设

引进专业人员,从基层选拔人才,岗位能上能下,按时考核,选优除劣。

5.转变工作作风

篇2

(一)统一签订业务用房购置协议。由区农业局与各镇政府签订业务用房购置协议,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另一份存档备案,协议中必须明晰产权,各项目镇要有业务用房明晰产权的党委会议纪要。协议由区农业局人事科教股统一起草,下发各项目镇,各个镇业务用房建设总资金为2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5万元,地方政府配套5万元),用于购置业务用房及装修。购置业务用房时,要按照前期我局到各项目镇了解业务用房建设选址时双方确定的方案要求进行购置,购置业务用房总面积要达到120平方米,确保有办公室、培训室、检测室、农技服务大厅。

(二)统一业务用房装修标准。各项目镇应在2013年8月31日前全面完成业务用房装修,9月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10月投入使用,迎接检查验收。装修内容包括墙面要钢化涂料刷白,地面要铺新地砖,门窗要改建,重新布置电网线,电网线要排列整齐,插座、照明设备及电话等要重新安装齐备,检测室要修建实验平台及通水、通电等,具备检测实验条件,同时安装好排污管道,便于污水排放,总之要符合装修方案及检测验收标准,具体装修方案及预算由项目镇自行设计。

(三)统一形象标识。农技服务大厅门面和室内背景墙形象标识由区农业局牵头统一制定,由各镇自行装修,但要符合方案要求。室内张贴的职责、制度牌、政策宣传栏及地方特色农业宣传栏等也由区农业局牵头统一设计,其中职责、制度和政策等内容由区农业局提供,地方特色农业宣传资料内容等由各项目镇提供。农技服务大厅门面、室内背景墙形象标识及职责、制度牌等,由区农业局交由广告公司设计,设计产生的相关费用由10个项目镇分摊,列入各镇本项目资金预算。另外区农业局统一联系的广告公司还具备形象标识、职责牌、制度牌等的制作与安装能力,各镇可自行选择是否将统一形象标识、职责牌、制度牌等的制作与安装交予该广告公司办理,也可由其他广告公司制作安装,具体选择哪家制作安装单位由各镇自行决定。

(四)统一监管。各镇在业务用房的装修过程中要落实专人负责、现场监督,对装修材料要进行质量检查,对做工粗糙等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区农业局作为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单位,有义务对10个项目镇实施进行全程监管。区农业局将不定期对各镇装修现场进行检查,对监督不力,装修质量存在问题及进度缓慢的镇,进行通报。

(五)统一竞争性谈判确定装修施工单位。各项目镇结合本镇情况制定细化方案与装修预算报区农业局审批。细化方案需由项目镇出正式文件,并经镇长签字盖章后上报区农业局人事科教股审批备案。竞争性谈判工作由各项目镇自行组织,按竞争性谈判程序确定施工单位,竞争性谈判时应邀请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及镇纪委现场监督,以确保整个竞争性谈判过程合法。

(六)统一评审。项目实施完成后,由项目镇申报验收报告,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区农业局等部门组成检查验收组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者要求限期整改,直到合格为止。整改产生的费用由项目镇与施工单位协商,若是施工单位的责任,整改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若不是施工单位责任,由项目镇承担。项目验收合格后,由区发改局、区农业局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小组成员签字后生效。全区10个镇项目均完成后,按省市通知时间迎接省发改委、省农业厅、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等部门验收。

二、合理设置业务用房。

建议10个项目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向镇政府购置现有的办公用房及门市进行改造装修成办公室、培训室、检测室、农技服务大厅。在业务用房设置上要合理,办公室、培训室、检测室尽量集中,农技服务大厅尽量设置在街面上,以便于农民咨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建设资金拨付方式。

为确保建设资金使用安全,全部用于业务用房建设,各项目镇要建立项目实施专项账户、专人负责,并由镇纪委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项目资金拨付分两次:一是在区农业局与项目所在镇政府签定购置业务用房协议后,区农业局一次性划拨5万元到项目镇政府指定的专项账户,作为预拨资金;二是待装修完成后,由各项目镇提出申请验收报告,区上检查验收组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后,项目镇凭验收报告和相关票据,由区农业局再次划拨剩余的10万元,作为购置和装修费用。省上项目要求地方配套5万元,按照区政府座谈会议精神,由各项目镇落实配套。20万元项目资金,必须全部用于业务用房建设,不能挪作他用。

四、配套设施安装齐全。

各镇要按照实施方案对业务用房进行装饰装修,确保所有的办公设备全部用于业务用房建设。各项目镇要加强业务用房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办公室墙上张贴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主要工作职责、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站长岗位职责、区基层农技推广农技人员工作职责、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考勤制度、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农技人员工作日志制度、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区基层农技推广多元推广制度、区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在培训室墙上张贴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及农技推广科技成果宣传图;在检测室墙上张贴检测人员工作职责及检测室注意事项;在农技推广服务大厅墙上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政策及地方特色农业宣传资料。项目方案中要求给各项目镇配置10万元仪器设备设施,全部由区农业局打报告统一向区政府采购中心采购。通过采购中心采购的空调、电脑、桌椅等设备,应全部安装到相应的业务用房中,按要求调试到正常使用状态,设备设施不得挪作他用。

篇3

1.经济体制

市场改革到现在时间不算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发展不完善,到了如今这种市场经济社会,显得不协调,其服务效益低下,且不能满足农民致富的需求。自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来,过去由行政手段推动农业技术转向自由发展,而考财政支持的公益也止步不前。而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早已分离,各自发展,技术的研制、推广、生产等各个环节不能有效地协调和联系,导致科技成果难以实现推广和发展。

2.人才匮乏

县级和乡级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部门,因为这两级的部门是知己面对农民的,需要提供技术给农民,县级部门的职能比较多,是一个综合性推广机构,既要接受来自地级市举行的科研实验,又要把最新有用的技术推广到乡级。而乡级农业技术部门的职能比较单一,主要负责将技术推广给农民。然而这种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尴尬局面,只是基层技术人员不得不另谋出路。久久不更新的知识也使得技术人员的技术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在技术新模式推广中,技术人员难以胜任。

3.经费短缺

根据调查显示,不少基层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严重缺乏,甚至有时连工资都成问题,各种去下乡考察的经费更是难以报销,致使工作人员很不满意,这也导致技术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出外学习,无机会与相关前辈以及当下取得卓越成绩的同行交流,导致技术人员的知识停滞不前,难以发展,更是难以取得成效。而根据另一份调查显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只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0.2%,只占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

4.僵硬的机制

目前我国基层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是有上面的行政权力操纵的,受到计划的限制,体制显得僵硬而不灵活,难以激励基层人员,致使农技干部呈现出一副消极怠工的摸样,技术人员的素质更是不同,不少上级把这个部门当做闲职,安排无关人员去工作混日子,而县乡两级部门开会讨论次数更是极少,几乎无考核,无检查,两级部门严重脱节。

二、推广新体系的方法

1.加强科技创新

要求技术人员致力于研究真正对农民有用,能够给农民带来实惠的技术,而技术的创新要建立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情,注重农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内在关系。加强推动科技研究和推广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其相互协调,解决科研和生产的脱节问题,是科研来源于生活实践,而又直接应用于农业,鼓励基层技术人员积极到一线工作,掌握第一手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的进行研究,创造出对农民有用的科技成果。

2.建立新模式

2.1设立农业技术信息平台

对各级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用,各级都要配备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及时的研究其他各级的成果,选择其中的有用的加以推广,而各级部门技术人员也要加大研究,将成果积极分享给其他级人员,大家一起讨论,加以改正和完善,积极与各级研究单位,专业学校以及推广部门合作,从而更加有效的利用有效的资源,同时可以将成果推向大众,给大众一个咨询和信息平台。

2.2改善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

随着农业的发展,当前的服务机制一不能满足农业全方位需求,为了与农业发展相适应,服务机制以及运行机制应当积极改革,服务机制不该只限于过去的放式,要使技术服务扩大范围,将服务推广到产前以及产后。与此同时,要推广创新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最重要的是创办科技示范园,引导农民怎么做,而不是指导农民怎么做。各级部门应当积极带头,加快技术推广的速度。

2.3改革服务模式

促使企业参与到农业中,给农业带来新的生产模式,让企业带头,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新模式,企业向农民做出全方面承诺,给农民全方位的支持,包括生产的产品、生产资料以及新技术推广,形成订单生产方式。企业除了与农民合作外,也可以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双方技术人员可以合作共同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形成优势互补,双方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农业的发展。

2.4改变农资生产企业为主的服务模式

改变服务于农业的农资生产企业的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由间接供货和直接供货想结合的服务模式来取代过去间接供货的服务模式,除了要实行经营销售的服务之外,同时实行推广服务。利用多种方法和渠道对企业的产品加以介绍,使农民了解,同时也要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

2.5推广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民营科技服务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技术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的在于调动广大农业科技技术人员的研究积极性,鼓励各类技术人员加强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开发。

3.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技术的吸收能力

篇4

    对于帮扶性质的推广形式来说,它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推广形式,主要是通过对农民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与服务,以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在帮扶过程中,各地政府、机关、企业等都会参与进来。帮扶形式还包括技术的支持。虽然,这种帮扶性质的推广形式是比较短暂的,但相比而言还是很有效果的。该推广形式的缺点在于: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帮扶的单位来自不同的行业,不能对农业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甚至不能有效把握技术的实用性。

    2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及时掌握新的技术信息,并对技术加以使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2.1广告的宣传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广告宣传是农业技术推广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包括多种的宣传媒介,比如电视、报纸、网络等。这种广告宣传的方法,在新品种、新农药等方面的推广上,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在广告宣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应该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周密地规划与设计。

    2.2技术讲座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开展技术讲座是最常见的推广方法。讲座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来开展,也可以直接到田间去开展。同时,它不仅可以组织成百上千人的讲座活动,而且还可以组织几个人的技术讲座活动。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加强技术信息的传播是很重要的第一步,要想农民能够接受,还必须辅助以其他工作。2.3试验、示范试验、示范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必然要求。因为农业技术的使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要想农民欣然接受,就应该做好风险的控制工作,但是受自然生产特点的影响,这种风险不可能完全控制。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做好试验、示范工作才是对农业技术使用安全的有效阐释,同时,它们也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础。

篇5

关键词:农机推广;问题;方法

农机化为农业发展中一重要内容,农业是否可以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农业发展中的机械化问题,从农业角度上来看,机械化为农业发展的基础。现在,国内机械化虽然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可是农机的推广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依旧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着一些距离。笔者探究了如何应用农机推广来提高农机化的发展,详细情况见下文。

1农机推广在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

现在我国农机化程度越来越强,对农业实际生产量以及人力和物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农业生产人员几乎都是农民,他们没有非常强的机械化意识,并且在农机化方面也没有较高的认识程度。所以,在推广农机时,就应该对农民进行培养,让他们提升对农机化认识水平,进而使机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更具利用效率。

2现在推广农机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2.1没有完善的推广体系

推广农机工作中。因为没有健全的服务体系,致使农机推广无法顺利展开。有一部分机械设备在实际作业时,会发生一些故障,而农民却没有良好的操作与维修技术,再加上没有健全的服务体系,使农机推广工作未被广大农户所认可。

2.2没有充足的推广经费

推广农机时,经常会因为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导致推广不能真正落实,这对于农机化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所以,想要顺利地进行农机推广,就必须获得政府的支持,由政府投入推广资金,以促进农机化的稳定发展。

2.3没有多样化的推广方式

现在垦区农机化发展非常迅速,但机械设备的实际应用形式还非常单一,致使农机的真实效果没有被发挥出来。推广农机时,就是使众多机械设备都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进而加快农机化的发展速度。现在大部分农民都没有较强的创新改革意识,更不会对机械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从而阻碍农机化向前发展的脚步。

2.4推广人员没有充足的知识含量

推广农机设备的过程中,因为众多农民没有亲自接触过这些农业机械。所以,自身对于农业机械是否使用存在着严重的猜疑,再加上农机推广人员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因而不能准确进行机械介绍,使得农机演示过程也非常的模糊且简单。这样就会导致广大农户对新农机很难接受,阻碍了新农机的宣传。此外,推广人员自身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还会导致信息落后迟延的情况发生,最后获得到的推广效果自然不会十分理想

3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实施的新方法

3.1完善推广方式和规范推广行为

为了保证农业机械技术能够在有关部门得到顺利推广,提高推广工作的工作效率,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农民中进行宣传,利用法律制约和农民的监督职能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完善推广。并落实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规范具体的机械技术推广措施,在系统的试验、培训、技术服务的工作中,凸显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最大使用价值。

3.2借助农机补贴政策扶持发展农机大户

在农民土地种植中,要对田地实施补贴,还对购买机械的农机大户进行补贴扶持。从而提高农民利用机械技术的积极性,并在购买机械的同时免费提供技术的培训和前期的技术服务工作。另外,在农机的购买中要增加质量保护管理和合同的建立,利用延长质量保证的年限等,让农民能够安心的使用农业机械。

3.3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宣传

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由于农民们的科技信息渠道较少,不会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对相关的机械技术查询,导致农民们的信息一直处于较闭塞的状态。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建立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宣传队伍,定期宣传目前的机械技术,并利用图像、数据等信息让农民们进行全面的认识。

3.4培训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

由于工作人员的时间限制,不能够对各处所有的农民进行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在推广工作中,可以对所在区域的农民选举先进分子,培训相关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先进分子的技术传播,快速的推广机械操作技术。帮助技术人员对相关的推广方法、原则及程序进行改进完善,本质上就是科学管理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及农机工程技术三者的统一。学科的统一性因提升科技的整体能力而得到充分发挥。

3.5建设示范基地促进先进新机具与新技术推广

示范基地的建设首先要获取相关财政部门及政府部门的支持,通过示范基地对机具的试验,将适用的新机具与新技术向农户推广,使其认识到农业机械的使用对农业生产的有益之处。提高农户使用机械化技术的意识,改变其传统的生产方式及观念,指导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新机具、新技术。

篇6

2012年,吉林省农委与吉林移动公司合作,通过信息化技术集成和土肥技术创新,以伊通县为研发基地开发了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有2万多个试点区农户参与应用了服务系统,且收到良好效果。2014年,该项技术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以吉林省的平台为核心支撑,针对辽宁、黑龙江、黑龙江农垦、内蒙古、吉林五省区用户服务,创建了东北五省区测土配方数据中心,面向东北农民开展技术咨询服务。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定位信息服务将在吉林省60个县(市)全面开通,实现全覆盖。

会议强调,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定位信息服务系统是推动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重要创新技术,各有关单位要坚持做好两项工作,努力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做好服务支撑与配合工作。各市(州)土肥部门要严格执行测土技术规范,科学选点、定位取土、准确化验、坚持田间试验,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做好系统维护,保证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与吉林移动等部门做好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保证信息与技术的畅通;二是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抓住春耕备肥的有利时期,加大宣传力度,充分结合惠农活动、科技下乡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农民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技推广人员的知晓度、认知度,提高主动施用配方肥、应用科学施肥技术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力争实现三个目标:一是以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在全省开通为契机,继续探索建立智能配肥站的服务模式,让农民享受快速、便捷获取测土施肥信息的同时,可以订制配方肥,帮助农民真正实现科学施肥、节本增效;二是将智能配肥站的服务探索总结成经验,形成模式,实现可复制推广,引领全省应用;三是实现2016年我省200万农户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目标,为明年工作打好基础。

会上,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定位信息服务系统的操作流程,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公司与省隆源公司签署了建设“智能配肥站”的合作协议。

篇7

关键词:新时期;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25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保证了农户经济收入,为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切实做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工作是保证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农机推广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要想进一步做好农机推广工作,要先找到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哪些不足,面临哪些困难,然后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1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机推广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部分地区对于农机推广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农机推广部门职能发挥不到位,农机推广效果不好;二是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有待提高,农机推广人才少;三是传统的农机推广体制不适应当前农业发展要求。

1.1部分地区对农机推广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农机推广部门职能发挥不到位,农机推广效果不好

如果农机推广工作得不到重视,势必会影响其工作进程和工作效果,如果农机推广效果不好,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还要耗费一定的财力,同时农户也得不到实惠,无法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对于农机推广重视程度不高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农机推广部门不重视自身的工作,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得不到农户的支持和认可。部分地区存在农机推广部门不重视自身工作,没有把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地位放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而农机推广工作不受农户重视也与农机推广部门自身宣传工作没有做好有关,同时也与农民文化水平有关,对农机推广工作理解不到位。如果农机推广工作得不到重视,便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1.2农机推广人才不足,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有待提高

农机推广人才是保证农机推广事业健康发展的源源动力,重视农机推广工作要先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当前新的历史时期,更要注重新型人才的培养。很多地区都存在农机推广人才不足,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不高的情况。据了解,大部分基层农机推广单位,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农机推广工作者,大多数年龄偏高,在基层工作多年,工作经验确实比较丰富,但是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其知识结构却显得老旧,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同时也存在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热情低的情况,不但自身工作效率低,甚至影响农机推广工作的整体氛围。

1.3传统的农机推广体制不适应当前发展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粮食生产机械化逐步被多产业机械化所代替,农业生产不仅在产前、产中实现了农机化,也实现了产后的农机现代化,农机化的品种也逐步实现信息化、电气化与自动化,而传统的农机推广体制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2针对当前农机推广难题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难题,应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多措并举,上下一心,提高农机推广的重要地位;二是加大培训学习力度,提高农机推广团队战斗力;三是致力于农机推广体制创新,建立多样化的农机推广体系。

2.1多措并举,提高农机推广重要地位

农机推广部门首先自我反思,善于总结和发现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在宣传工作方面,农机推广部门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把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地位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配合农机推广。要组织各种讲座和活动,让农民参与到其中,给农户了解农机推广的机会。要注重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2.2加大培训学习力度,提高农机推广团队战斗力

农机推广部门的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首先要做好自身工作,其次要定期组织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农机推广人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建议多组织大家探讨和交流,为以后提高农机推广工作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2.3创新农机推广体制,建立多样化的农机推广体系

创新农机推广机制,建立多样化的农机推广体系十分关键。基层农机推广部门需要逐步建立起科、工、户一体化农机新产品研发以及多元化的推广机制,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不断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推广机制,可以为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建立起相互联系的推广网络,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供求信息,及时为当地引进先进的农机技术与新农具,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化。

3结语

农机推广工作要想再上新台阶,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农机推广部门要以身作则,团结一致,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传宁.基层农机推广发展现状与创新推广工作探讨[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0,(02).

[2] 闫世行,杨学军.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4).

[3] 陶丽华.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 北京农业,2016,(02).

篇8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问题;对策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状,亟需新模式、新技术、新思路。基层农技推广是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农业技术由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具有直接性作用[1-2]。然而,由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加之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农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接受能力弱等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之路需要多一些长远思考[3]。

1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组成欠科学

一是从业人员数量偏少,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人员配备偏少,加之机构改革,有些人员随职能一起划至其他单位;基层条件艰苦,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此外,基层人员流动频繁,年轻人考走、调出不在少数。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上人员占比大,年轻力量欠缺;从人员学历看,学历普遍偏低,本科以上人员占比低,大中专学历人员较多。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技推广。

1.2职责划分不清晰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分工较为明确合理,有土肥、植保、果茶、农技、经管等业务领域,而镇(乡、街)农技推广机构一般没有明确的专业领域划分,仅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不设具体科室,工作都是采取“伙着干”的方式。这样业务工作上传下达就不够通畅,县级农技推广部门下达的具体业务工作并不能直接传达到镇(乡、街)相应业务板块,而是到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会延误工作。

1.3受众配合不积极

农民是基层农技推广的受众,农业生产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能否真正运用到生产中并发挥作用,进而带动农业高效发展,农民的接受和配合至关重要。目前,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突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出于对新方式实际效果的担忧和自身素质的限制,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不高,对推广技术的配合度更是缺乏积极性。

2基层农技推广对策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我国化肥和农药投入量大、科技投入低、现代化程度低。要改变这种现状,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知识的更新和科技的支撑必不可少。对于基层农技推广来说,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推广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和善于接受、乐于配合的农业从业者尤为重要。

2.1建立健全科学推广体系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仅666.67m2左右,中低产田占比达80%,可借鉴同为人多地少的日本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改良土壤、优化品种,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促使农业生产向优产、高产方向发展。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更好更优的发展,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就是重中之重。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科学的推广体系,以政府为主体,企业、农民、社会多元参与,讲究实干,着力创新,确保农技推广的经费到位和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

2.2培养高素质推广队伍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是基层农技推广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的利用转化。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人员流失等问题。要使科技能真正落地生根,顺利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有一批掌握先进知识的高素质农技推广人员[4]。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对全国基层农技人员进行脱产业务培训;鼓励基层农技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提升学历;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培养方式,吸引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青年人才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2.3提升农民素质

篇9

一、沂源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1.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概况

沂源县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现有5个,包括:农业局、蔬菜局、农机局、畜牧局、科技局。其中农业局有下设农技中心、种子站、农经站、农广校、果品中心、土肥站。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无经营性收入。全县乡镇级别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l1个,另有一个办事处处于建设中。这些服务机构的职能依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别,例如,中庄镇是沂源县的苹果生产基地,该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主要围绕果树的培育、管理以及新品种的引进等诸多问题展开。

2.农业推广人员

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农业系统人员总数345人,其中:管理人员135人,专业技术人员210人。沂源县农业推广体系共有209人,其中县级有139人,乡镇级别有70人。

3.推广的方式方法

通过对沂源县l1个乡镇抽样调查,沂源县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09年9月,沂源县开始着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自此在示范县项目的带动下,开展“阳光工程”,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把广大农民集中起来进行集中培训。此外,推广工作中还开始利用大众传媒,例如电视台、互联网以及报纸等方式,使广大农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农业生产的新技术。

4.运行机制

在业务上,沂源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上下级的垂直领导关系,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市级对口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县农业局为中心开展工作,具体工作由县农技中心负责。乡镇级的农业推广工作归口县级相关部门管理,并受乡镇政府的统一领导,同时承担者各村农技推广工作。在财政上,除具体的项目经费外,推广工作所需的一切费用都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财政承担。

二、沂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1.县域行政性推广组织上下脱节,运行不顺畅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技推广体系出现断链现象,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只对乡镇农技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乡镇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任免权都归乡镇政府负责,所以,这种“财政切块、业务指导”的人事制度,使得农技推广组织上下脱节,直接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农技推广组织人员结构不合理

沂源县农技推广组织人员结构的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二是农技推广组织内部人员“在编不在岗”问题严重;三是非科技火“占编顶岗”问题严重。

3.推广方式方法单一,尚无科学的评价标准

在推广方式方法上,农技推广仅靠“一张嘴,两条腿”活动在田间地头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互联网、电视、科普书籍等已经成为农技推广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新推广方法的应用范围还相对较少,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并且对这些新的推广方法尚无科学的评价标准用以评估其实用价值。

4.推广经费不足,限制了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

根据实际调查,沂源县的推广经费,除种子站、农技站等少数部门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外,其他皆为全额财政拨款。县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原本有限,再经过层层分配,最后用于农技推广工作的金额就很少了。推广经费的不足,一方面使得农技推广的各项工作因为资金的限制而减慢进程或停滞;另一方面,不利于调动推广人员投身推广事业的积极性。

5.推广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活动空问不大

目前,农技推广部门在工作中还倾向于“个搞个的推广”,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例如,县农机局主要负责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工作,该局的工作内容的制定多取决于上级部门指示和局内领导的意见,很少征求农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乡镇农技推广站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不够充分。

三、完善沂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1.深化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改革

(1)加大力度解决县级农技部门的问题。针对农技部门运行机制上的“财政切块、业务指导”所带来的弊端,建议在县一级成立专管农技推广的组织机构,把农机局、农技中心、种子站、农经站、农广校、果品中心、土肥站等部门组合起来,专门负责全县的农技推广工作,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职能重复、服务单一等问题。

(2)强化乡镇推广机构的服务职能。目前,乡镇农技站面临职能弱化,实际工作人员减少、专业技术水平低的局面。建议县级政府加强对乡镇机构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乡镇机构职能,严格制度技术人员从业标准,并对在编人员进行业绩考核,从而为农技推广体系打好基础。

(3)搞好各行政村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建议为各村配备专业农机推广员,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并结合沂源县开展的“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项目,抓住机会,促使村技术员与“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先锋队。

2.提高农技人员技术水平

(1)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针对沂源县普遍存在的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问题,进行彻底清查,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因事设人”。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针对现存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低、无分配差额或分配差额较少等问题,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对农技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除基本工资外的福利分配。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加强农技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农技推广技术水平。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外出进修、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向农技人员传授先进知识经验,并对人员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促进农技人员知识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3.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现阶段,迫切需要进行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观念,将以“说教”为主的“技术传输”观念转为以“人”为本的“学习型推广”。推广的过程不再是“传播”和“接受”的过程,而已经成为一个“先学”与“后学”,在“后学中”共同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推广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农业推广机构自身的优势,被抓住示范县项目的契机,大力开展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借助大众传媒等现代手段,把农业生产新技术通过文本、图形艺术、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的形式,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广大农民。

4.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支持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沂源县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保障。一方面,必须依法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县政府的推广经费财政支出比重,并指定监督部门对这部分财政拨款进行动态监督,以保障推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另一方面,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进入,以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同时,建立和完善推广资金监管制度,明确各部分资金的用途,以使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5.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要发挥县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广大农户完成产、供、销的对接,龙头企业负责为广大农户提前和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销售服务,培植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技术+农户”的产业化服务组织。

篇10

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建立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中创新服务平台的基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站作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单位,是普及农业科技,提高我国总体农业技术水平的重要平台,也是广大农村干部、农户了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产量与财富的重要载体。财政政策作为中央发展农业科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必然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果起着重要影响。

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其自身存在的双重性风险致使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保护。作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离不开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因此,分析财政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果的关系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从财政资金配置规模角度来说,财政资金的支持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以存续的基础,假如没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便无法开展正常的技术推广与宣传工作,这将导致我国总体农业技术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从财政资金配置方式角度来说,合理有效的财政资金配置结构与方式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好地落实推广工作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同时对农户接受并尝试应用先进技术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1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困境

1.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资金投入强度偏低,保障经费不足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投资强度(本文由收集整理农业技术推广支出/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较低。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投资强度长期低于0.4%,农业技术推广人均经费仅1400—2000元,这一水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资强度(0.62%)的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投资强度(0.44%)的水平。虽然近年来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仍然难以维持庞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运行。长期以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主要的经费投入来自于各级政府制定的中短期农业政策而拨付的推广项目费,而据本项目实证研究表明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推广事业经费预算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状态。财政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普遍采取“全额拨付、差额拨付与自收自支相结合”的资金拨付制度,这导致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长期处于保障经费不足的状态,只能勉强维持其日常运行,这极大地限制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果的发挥,在调研中97%认为经费不足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都表示难以落实年度推广计划。

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为了减少负担,不断减少甚至取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金投入,致使许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走上自收自支道路或者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这也导致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果长期得不到提升。

1.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贴方式难起激励作用

据笔者的实证调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贴方式难以激励农技推广人员积极开展工作,创新推广方式,也难以激励农户尝试使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目前,大多数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水平都低于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甚至低于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部分地区长期拖欠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迫使工作人员不得不另谋生计。据调查得知,75%的工作人员表示当地不存在绩效补贴的方式,这严重地限制了财政补贴激励作用的发挥。86.7%的农户表示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下乡推广频率过低,推广方式单一且效果较差,这也表明了不合理的财政补贴方式难以激励农技推广人员更好地落实工作。

目前财政对农户的补贴主要有良种补贴、节约环保技术补贴与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虽然补贴范围比较全面且补贴标准不断提高,但是这些补贴政策普遍存在忽视公平的现象,这也导致财政难以激励农户去应用推广的农业技术。由于我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上更愿意支持适宜在粮食主产区的作物品种,而忽视了西部抗旱保收类作物与南方经济类作物的补贴,这导致广大西部与南方农户不信任推广的技术,严重阻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调研中,了解财政补贴政策的农户只有26.7%选择了因为存在财政补贴而尝试应用推广技术,这进一步表明了财政补贴的激励作用有限。

1.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在发展动力不足主要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低、继续教育与培训机制不健全。截止到2007年。中国共有农技推广机构103334个,农技推广人员752441人,其中县级以下机构及人员数量分别为98990个和679032人,分别占总数的95.8%和90.24%,但是县乡两级的农技推广机构国家编制内人员中具备农业专业学历的农技推广人员仅占编内人员的38.3%。而且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中40岁以上的占了七成,51岁以上的占到了25%,超过半数的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引进年轻的专业人才。这说明了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呈现 “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的现状,这难以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专项资金不足使得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与农户培训难以进行,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每年仅9.7%的人才能够得到一周左右的培训机会,每年只有2%的人可以获得三个月以上的培训机会,由于再教育不足导致了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也难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创新服务方式;由于长期缺乏对农户的农业技术培训,导致农民对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普遍较低,这严重限制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持续发展。

1.4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风险增加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风险增加主要是指影响其稳定的因素增多,主要包括农技推广工作从业欲望下降、业务工作重心转移等因素,这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我国近十年来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出现了投入时间少,从业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的现象,甚至许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被迫倒闭。由于财政投入资金的不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得不另谋生计,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方财政的压力,缓解了农技推广人员收入下降的问题,但由于背离其公益性的性质必然会带来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稳定开展的因素。

1.5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供给主体单一,与市场要求不适应

由于目前政策环境仍有待改善、融资困难等因素导致民营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较为缓慢,大多数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仍由政府统一管理,而长期存在的靠行政管理方式、按计划模式运行的管理方式致使推广工作缺乏协调配合,导致了推广体系的低效率与推广组织的低效能。同时由于供给主体单一,在推广项目、项目推广范围方面主要由政府决定,而不是依据农民的实际需求,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

2提高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果的对策

2.1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项目的投入,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方式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经费投入随财政收入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保证农技推广工作得以顺利落实;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与技术条件,更新老旧设备;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建设投入,保证农业信息更新及时;确保基层农业科研、宣传、培训等领域的资金达到一定的水平。

优化财政补贴方式,发挥财政激励作用。各级政府应当逐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待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绩效工资体系,将农技推广人员的薪酬与推广效果结合起来;定期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效果进行评估,适合对工作成效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中央政府应给予各级政府调整补贴种类与范围的权力,各级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农业分布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良种补贴种类与范围并上报中央,激发农户应用农业技术的热情。

2.2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信息反馈与考评机制

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宣传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宣传投入强度达到一定标准;建立乡镇农业广播电视频道,利用媒体宣传提升农民对国家农业政府的理解,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支持;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发挥示范场的宣传与带头作用,密切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关系,培养一批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新时代农民。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设立信息反馈点,定期下乡收集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了解农户应用技术的效果以及遇到的问题,知晓农户对技术推广工作的看法;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并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于以后工作的改进与方式的创新。

完善考评机制。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考评机制,将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量、下乡推广工作效果与服务态度列为主要考评指标,以群众为主要调查对象,定期进行考评排名,对考评成绩优秀的给予奖励,对考评成绩较差的给予惩罚。

2.3重视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重视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拓宽其发展前景,吸引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加强与地方农业学院的交流与合作,为农业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推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准入资格,确保农技推广人员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鼓励支持与引导涉农专业大学生毕业生下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加强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更新其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有助于创新基层推广服务方式、提高推广服务效果;二是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推广技术,转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方面要利用当地农业频道或者定期下乡开展农业课堂,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操作技巧。另一方面是通过重点培养一小批专业技术强,理论知识过硬的农民,让他们在实践中带领其他农民学习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

2.4加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规范农技推广单位的职能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