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范文

时间:2023-03-26 23:3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篇1

关键词:创新创业项目;能力培养;影响;防灾科技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65-02

引言: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大学生毕业人数年年递增,而社会提供的职位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我国传统上仍以“吃皇粮”、“铁饭碗”作为就业出路,就业观念陈旧[1]。但根本上还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尤其是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太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各高校针对此问题,采取各种措施,想方设法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其中就包括制定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以提高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2-5]。为此,教育部于2012年专门出台文件(教高函〔2012〕5号)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早在2008年,防灾科技学院就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于当年设立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专门拨出经费支持,之后每年申报一次,2012年后合并到教育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到2013年6月,防灾科技学院已有9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完成(其中有73个创新创业项目的负责学生已毕业参加工作),有近500名学生参与,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力。但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究竟有多大影响?对哪些能力影响较大?目前没有确切的答案。本文通过对防灾科技学院已参加工作的73名项目负责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希望回答上述问题。管中窥豹,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一、问卷样本设计

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作者多年的企业工作和高校工作经历,大学生应具备十种基本能力[1]。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对能力培养的影响,作者进行了专门分析和研究,认为应具备文献搜索和阅读能力、论文及报告写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等,并以此设计调查问卷,见表格1。

二、样本数据采集

截至2013年6月,防灾科技学院已完成共9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近500名学生参与,其中有73项的项目负责学生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以此作为研究样本,通过E-mail或者QQ方式,共发放问卷73份,收回有效问卷69份,回收率达到94.5%。这些反馈问卷基本反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三、数据分析

从反馈问卷看,回答“很大提高”和“有提高”占绝大多数,其中有50.4%的学生回答“有提高”,有46.6%学生回答“很大提高”,二者之和为97%,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各种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对各种能力的回答分别如下: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经过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后,大学生的文献搜索和阅读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有提高;而写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大部分有很大提高;而在组织和管理能力方面,均有8%的同学回答没有提高,反映了大学生创新项目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方面缺少培养,这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四、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为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和训练机会,既满足了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大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也是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有益尝试。从防灾科技学院已完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调查反馈情况可以看出,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在所列出的十种能力方面均有较大提高,这反映出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覆盖面较低,仅有一小部分同学有机会参与,并且所申报项目存在质量不高、实用性差等缺点。对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增加创新创业计划的覆盖面,让大多数学生受益。

2.强化对申报项目的审查,尤其在项目理论性、实用性等方面应有新意,确保项目质量。

3.鼓励创新创业项目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强调老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爱玲,李忠.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2).

[2]余奎,陆新,王一名,等.以创新项目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3]周步昆,朱晓丹,周萍,等.大学生参与校园创新项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4).

[4]何兴兵,林永慧.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高教论坛,2012,(4).

[5]齐迎春,黄莲,金敬福.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创新创业项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144-03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及我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支撑力度越来越大,学生参与热情迅速高涨,此类科创项目的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积极面对着这种局面,提高管理效率,同部分兄弟院校[1-4]一样,我校近年来在校院两个层面一直努力探索建立良好有效的人事、财务和项目管理制度,并开展了部分管理研究工作[5,6]。然而,由于目前各学院对此类项目的管理一般采用传统电子表格进行分散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效率不高且容易导致诸如隔年重复申请项目难以排查、申请书总体质量不高、已结题项目成果共享不足、项目开展过程管理不严导致验收质量难以控制等弊端。

本文旨在针对如上弊端,面对院校两级创新创业项目管理人员、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全过程进行关键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WEB数据库系统技术的使用,研究开发一套适用于本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系统。

相信该项目的开展对于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本系统多年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开展数据挖据工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分析和管理也会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1 系统基本定位

采用WEB和数据库技术定制一套用于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的系统,该系统需要覆盖项目建设期间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全流程,并且能够考虑到该流程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状况。

从功能角度看,本系统应该包含两个子系统:项目信息展示子系统和在线项目管理子系统。此外,作为整个系统的支撑模块,应该包含一个角色管理子系统。下面,对三个子系统的需求进行分别介绍。

2 信息展示子系统

信息展示子系统主要是用于展示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相关的条例文件和通知公告、申请表格下载、已立项或已结项项目的内容及研究成果、导师信息等。

本子系统所有页面均具备多属性排序浏览和多关键词检索功能,其中已立项或结项项目的内容及研究成果和导师信息展示页面应具备汇总报表功能。

默认条件下,本系统所有访客不需要注册均可以浏览信息展示子系统。

2.1 相关条例、文件展示页面内容

(1)通知供稿信息;

(2)管理条例展示;

(3)申请表,中期检查表,项目变更表等文件下载;

2.2 已立项或已结项项目的内容及研究成果展示页面

(1)基本信息展示:标题,关键词,导师,学生(学院,学号,专业,班级);

(2)项目简介:以上基本信息+摘要+荣誉+成果(软件、专利、论文等);

(3)项目研究报告:需要学院用户和教务处管理用户设定其保密级别,并以此决定该条目访问权限,保密级别具体条目需同教务处商榷决定;该研究报告应以本系统加密后的pdf格式文本给出;教务处管理用户应有权限和入口设定和修改加密密文;

(4)为学院管理用户、教务处管理用户和主管副校长用户提供所有项目的汇总报表分析;

2.3 导师信息展示页面(对所有访客开放)

(1)显示内容:姓名、所属学院、研究专长、以往指导项目(基本表中仅显示项目标题,但同时提供该标题到项目简介页面的链接)、邮箱、办公电话、办公地址;

(2)按学院、研究专长进行分类汇总和检索(面向全校);通过按照关键词在以往指导项目中进行全文检索实现对导师的检索;

3 在线项目管理子系统

本子系统要求系统严格限制各类用户按照事务顺序进行操作,同时,对部分可能出现的违规操作或错误自动进行提醒并阻止。整个项目运行周期流程图如(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整个流程共包含四个主要环节:①项目立项申请;②中期考核申请;③结项申请;④过程管理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有严格的先后顺序;而最后一个环节从项目正式立项到结项一直存在。此外,前三个环节的流程基本相似,下面对这四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过程中对前三个环节统一进行。

3.1 项目立项申请、中期考核申请、结项申请

这三个环节的通用流程图如(图2)。

项目申请、中期考核和结项考核三个环节中均分别包含7个基本步骤,在图中分别用序号表示其顺序。除了这7个基本步骤外,每个用户在三个环节过程中均可以查询申请表单的处理状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个环节开始之前,应该由教务处管理员开放该环节也就是允许项目负责人进入系统填写申请表,并设置流程图第5个步骤的时间节点;学院管理员设置第二个、第四个步骤的时间节点。一旦超过该时间节点,系统不再接受所涉用户进行操作。

下面对这7个基本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1)在线编辑提交申请表单:本步骤针对本校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在项目申请、中期考核和结项考核三个环节中,该步骤唯一的区别是提交的表单不同(另附)。本步骤中需要注意:①研究内容部分支持图文混排及文本格式编辑;②系统根据经费明细自动计算总额;③根据项目负责人提交的信息自动生成word/pdf两种格式的文档总表,供项目负责人预览;④提供“暂存”、“提交”、“取消”功能;“暂存”后项目负责人仍然可以继续修改,但是“提交”后则不能进行修改;⑤可以添加附件文本材料;⑥每个新增项目一旦进入“暂存”或“提交”环节,即拥有唯一流水号;该流水号的位数设置应考虑到系统长远应用,避免多年以后不够用;⑦应实时更新显示表单审核状态,本步骤提交后的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指导教师审核中”;

(2)一审及修改申请表:①本步骤针对第一个步骤所“提交”申请表中指定的指导教师开放,并且只在第一个步骤“提交”后才开放。②本步骤中,指导教师可以对项目内容进行修改,也可以给予“通过”或“不通过”处理。如果“不通过”,则返回上一步骤,项目负责人可以重新修改表单进行“提交”。这两个步骤一直循环,直到指导教师给予“通过”处理。③指导教师应该能够实时查看表单后续审核状态。④本步骤“通过”后,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学院预审核中”;⑤如果本次申请属于中期考核、项目变更或项目结项申请,指导教师用户应有权在线查阅本项目的工作记录;

(3)二审申请表:①在第二个步骤进行“通过”处理后的申请表单开放给学院管理员用户在本环节对申请单进行审核。②本步骤不提供表单修改功能,仅提供“通过”或“不通过”功能,同一申请表单的“通过”或“不通过”属性可以有学院管理员用户进行修改;③如果学院管理员用户给予“不通过”处理,系统应提供“不通过理由”及“处理意见”录入入口;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有权限浏览所涉项目的这些信息;④本步骤应该专门为学院管理员用户提供“开启专家评议”的按钮,该按钮被按下后,已“通过”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学院专家审核中”,其他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学院预审不通过”;⑤是否可以根据标题和摘要提供在审项目和以往项目的相似性检索?⑥如果本次申请属于中期考核、项目变更或项目结项申请,学院管理员用户应有权在线查阅本项目的工作记录;

(4)三审申请表:①在学院管理员用户“开启专家评议”后,本步骤对专家评委用户显示全部上一步骤中“已通过”的表单。专家评委用户的数量及姓名由学院管理员用户预先指定;②专家评委用户根据系统给出的评分表单进行评分,评分表单应由“申请表内容”和“评分明细表”组成;③评分表单内容提供“暂存”、“提交”、“取消”功能;“暂存”后仍然可以继续修改,但是“提交”后则不能进行修改; ④评分表单“提交”后,本步骤结束,进入下一步骤;⑤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可以浏览各专家评委用户提供的评分表,但是不能浏览填写该评分表的专家评委用户身份;⑥专家评委“提交”评分表后,系统需要为学院管理用户提供项目评分表汇总表单(每个项目均需要包含项目流水号、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负责人所在专业班级、项目名称、专家评委姓名、专家各自的总评成绩及详细评分表链接、专家评分总和等基本属性,并且能够分别根据各属性进行排序、筛选、汇总),同时,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学院领导审核中”⑦专家评委用户一直可浏览本人“暂存”或“提交”过的项目的评分表,但是不能浏览其它专家评委用户的评分表;⑧如果本次申请属于中期考核、项目变更或项目结项申请,专家评委用户应有权在线查阅本项目的工作记录;

(5)四审申请表:①专家评委“提交”评分表后,本步骤为学院管理用户对所有项目提供“通过”或“不通过”功能;②如果学院管理员用户给予“不通过”处理,系统应提供“不通过理由”及“处理意见”录入入口;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有权限浏览所涉项目的这些信息;③本步骤结束后,已“通过”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教务处审核中”;“不通过”项目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学院审核不通过”; ④如果本次申请属于中期考核、项目变更或项目结项申请,学院管理员用户应有权在线查阅本项目的工作记录;

(6)终审申请表:①本步骤为教务处管理用户提供全部申请表单的汇总表单,该汇总表单中应包含项目流水号、项目负责人所属学院、所在专业班级、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项目当前审核状态,并且提供根据各属性进行排序、筛选、汇总生成表单的功能;②教务处管理用户应该能够在醒目的位置进行各学院总体审核进度(一共多少个申请项目,有多少个已经完成学院审核,还有多少没有完成)的查询;③教务处管理用户根据学院管理用户对项目的审核结果进行“准予立项”、“不予立项”、“中期考核通过”、“中期考核不通过”、“准予结项”和“不予结项”处理;该处理模块应提供申请表批量处理和单独处理的功能。④教务处管理用户根据终审结果提出项目财务账号处理意见(包括:开设账号、冻结账号、撤消账号等);⑤全部项目都经过终审处理后,系统自动为“财务处管理员”发送手机短信和Email通知,通知其对全部项目进行财务账户的处理;⑥如果本次申请属于中期考核、项目变更或项目结项申请,教务处管理员用户应有权在线查阅本项目的工作记录;

(7)财务账号管理:由财务处管理用户根据有关规定和教务处对各项目的终审意见对全部项目进行财务账号处理,并且由系统自动为“教务处管理员”发送手机短信和Email通知。

3.2 过程管理环节

过程管理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项目进展信息记录:①项目被批准立项后,项目组需要立即组织开题,并按照工作进度展开工作;②由项目负责人在系统中以工作日历的形式录入工作记录,该工作记录将作为中期考核、项目结项的材料;③该记录信息应开放给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学院管理员用户、教务处管理员用户以及审核期间的专家评委用户浏览;④该信息记录表应该能由系统自动导出Excel文件;

(2)项目变更申请:①从项目立项到结项整个期间,项目负责人均可以在线提起项目变更申请;②项目变更申请包括项目标题、团队成员、指导教师、项目开展进度、项目是否中止等(详见附表);③项目变更流程同前边项目立项、中期考核和结项申请流程一致;

(3)财务动态信息:①从项目立项到结项期间,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学院管理用户、教务处管理员用户、财务处管理员用户都可以随时查看所涉项目的财务动态明细信息;②根据项目开展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教务处、财务处有权对项目帐号进行相关处理;

4 角色系统(角色:权限)

(1)普通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

(2)学生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在线编辑提交项目申请及申请状态跟踪查询、项目立项后经费明细查询、项目开题及进展信息登记、项目更改申请及申请状态跟踪查询、中期考核申请及考核状态跟踪查询、结项申请及结项状态跟踪查询;

(3)导师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所指导项目在申请过程中的审核及后续审核状态查询、项目立项后经费明细查询、项目更改申请审核及申请状态跟踪查询、中期考核申请审核及考核状态跟踪查询、结项申请审核及结项状态跟踪查询;

(4)专家评委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项目申请、中期考核、结项过程中对所需评审项目的全部详细信息浏览及评分;

(5)学院管理员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信息展示模块中本学院信息录入及修改;学生项目申请资格审核;学院项目申请、中期考核、结项答辩专家评委资格发放;所属学院在申请项目明细内容及申请状态跟踪查询、专家评委打分完毕后的审核;项目立项后经费明细查询、项目开题及进展信息查询、项目更改申请的审核、中期考核状态跟踪查询及学院级审核、项目结项状态跟踪查询及学院级审核;

(6)教务处管理员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信息展示模块信息录入及修改;在申请项目明细内容、申请状态跟踪查询以及学院审核后的最终审核(确认立项或退回学院处理);项目立项后经费明细查询、项目开题及进展信息查询、项目更改申请的审核、中期考核状态跟踪查询及最终审核、项目结项状态跟踪查询及最终审核;历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分类统计汇总报表浏览;

(7)财务处管理员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为本期通过教务处管理用户立项审核的学生设定财务账户;对已被教务处管理用户审核确认未通过中期考核或结项考核或者需要延期的财务账号进行冻结、恢复或者撤消财务账号处理。

5 讨论

本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数据库的管理功能和web技术的优势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的自动化,既可以突破部分传统科研项目管理方式的缺陷,又能为之后的数据挖掘提供信息基础,是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工作中可以尝试广泛推行的一个方案。

参考文献

[1]吴江,吴强,任建兴等.大学生科创项目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3),29-34.

[2]费敏.项目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科创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3]刘战胜.西部地区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传承.2009(16),162-163 .

[4]黄尔烈,王羡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多重课堂[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88-89.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活动;训练计划项目;实践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群体创新素养的提升,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就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计划开展现状来看,有一些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并且提升了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成功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学校需要因地制宜,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办学条件和状况,制定相关的改进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们能够有效贯彻高效的教育思想观念,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一大批优质的创新型人才,与此同时,这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要立足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创新创业能力,来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开展方法,并且对课程的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在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采用课堂内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并且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创业意识。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以吸引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落实自己的行动,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这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来进行创新,从而把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推动技术的进步。除此之外,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为以后的创新创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指导能力。在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活动来看,很多指导教师并不具备足够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其往往具备相关的理论研究能力,并且拥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实际的创新创业指导而言,却不能够起到相关的作用。很多教师并没有充足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经验,他们无法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支持,当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够为他们指明方向。在申报项目的时候,一部分知道教师并没有充分遵循学生们的想法和兴趣,直接从自己的课题中选取了创新创业方向,从而让打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而且学生对于项目的认识也不够透彻,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相关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同时,学校也建立了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评价制度,用于对学生们的创业通过进行一个判断,然而,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考核方式过于侧重结果,但是却不注重大学生在这个创新创业过程中取得了什么收获,因此,这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功利性过强,他们非常关注是否申报的专利,是否发表的论文,但是就不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成果评价体系仍然需要改革和完善。

三、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途径

1、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加强过程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就业指导人员必须要关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要及时与大学生创业工作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要学会吸取经验教训,提升创新意识,并不只是关注结果,因此,提升整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关的跟踪制度,时刻关注大学生在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度,看在项目实施完成之后,大学生是否有所收获,是否有所进步,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交流活动、专题报告会、专家讲座等等,从而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与专家之间进行交流,也可以专门建立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网站,网站的内容应当丰富多彩,不但有创新创业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要把那些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思路以及创业经验放到网站上,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

2、建立多元化的项目考评体系。考评体系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对学生们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价,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不断提升和改进自我,在具体的考评体系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与大学生群体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想法,从而让体系更加科学和合理,与此同时,应当鼓励那些具有优秀创业想法的人从中脱颖而出,对那些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的人进行培养,考核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要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影响因素,保证多元性,根据不同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机制,实行分类考核,保证公平性。具体而言,在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考核過程中,应当着重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结果、商业计划进行考核,要看其是否可具有科学性以及可实施性。应当充分发挥知道老师在该项目中的引导以及激励作用,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成立项目专家委员会。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内部可以成立相关的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必须要有成功的创新创业经验,并且要有过硬的创新创业理论素养,要负责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进行创新性分析,与此同时,也应当附带对于创新项目的指导和培训、立项评审以及最后结题验收等等。

总而言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相关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应当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不断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者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项目活动平台,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和综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2]潘一,宋力,杨双春,张瑞军,张钟元.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几点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06):30-32. 

[3]于斌,颜贤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9):30-33. 

[4]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7):21-24. 

[5]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岳庆荣,任永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5):163-166.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自主学习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79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the inherent consistenc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n the specific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should ensure that: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college projects, guide students to change the learning style and enhance interest in learning, change the educational ideas and create a learning atmospher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autonomous learning; incentive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人类所掌握的文化翻天覆地的增长,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模式已不再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呼吁着学校改革管理制度和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社会创新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独立思想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推进作用,独立思想又跟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密不可分,所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①但是,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培养大学生自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多层面来激励大学生自主学习。

1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1.1 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自主”、“创新”、“主动”等词语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通常是指学习者个体能在自身主动意识下自觉、主动、独立的学习,学习者主体对学习过程充满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评价学习结果,能够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②固然,教师这一角色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应发挥好引导的作用。

1.2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1.2.1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信息大量增长,要处理、应用这些信息,学习本身成为一种需要,《学习的革命》一书即是这一观点的代表;随着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中指出:“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同时终身教育的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终身的而又分割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③因此,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学习者的任务迫在眉睫。

1.2.2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从高校的三大任务“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中可以看出,教学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度模糊了高校改革者的眼睛,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思维僵化、创新能力低下,缺乏自主性和适切性。因此,通过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符合当下素质教育和时代教育的要求,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2.3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个体发展的要求

首先,自主学习可以弥补个体学习的差异。有研究表明,自主学习策略能够解释近80%的成绩变异。④也就是说,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在成绩上追上80%的差距,自主性强的同学能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通过自我调节来提升学习成绩;其次,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学生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问题、挖掘知识,参与实践,逐步改变依赖教师控制、围绕课堂和书本的学习局面,更容易提升学生自身的潜力以及提高创新能力;最后,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每个个体走出校门之后,缺少了学校这种学习的氛围和动力,靠的只能是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1.3 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1.3.1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刚性缺乏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自主学习的一个外在条件,它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营造学生“自主”的氛围。学分制作为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为学习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然而,多年来,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搞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名无实”,⑤严重地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

1.3.2 教师课堂教学注重内容传授忽略学习方法指导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接受性学习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将前人的成果内化为自已的知识,因此,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特点,是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一大原因。教师注重将书本上的知识或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单方面地传授到学生,而不清楚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1.3.3 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挖掘学习兴趣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的思维出现定势,难以认识到主动学习、基于信息、以多媒体为手段和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造成学习自主意识的缺乏和学习策略的单一。同时,部分学生因缺乏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学习兴趣,自主性不能调动起来,在学习过程中,目标迷茫、策略不当、内容模糊等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

2.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历史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⑥2006 年,教育部选取部分高校试点,开展了以在校大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2007 年,教育部将“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纳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范围,划拨专项资金,并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创新创业项目已在我国高校大规模开展起来。仅2014年度而言,共有117 所部属高校和31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上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育部审核通过的高达25474 项。⑦且这数据是逐年上升。

2.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的可行性分析

2.2.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政策需要

大创项目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中,通过对项目的落实,使大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学习到课堂理论教学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在训练计划项目中,要求大学生自己来选择项目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大量资料的查询、分析、整理,以及团队合作、组织实施等一系列的过程,锻炼自我实践能力。在项目开始到完成全过程当中,使大学生能在实践当中,培养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进而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2.2 自主学习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需要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才能达到。因为创新不是模仿,不是被动的学习,尽管每个个体都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为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向谁学等这些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依靠学生这个体自主解决,教师只能起到基础性的教育引导作用。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好大创项目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政策

我校于2012年出台了《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指导“大创项目”的实施。管理办法中从不同的层面制定了激励政策来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总体而言,效果显著,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逐年增加,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学校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息息相关。

2.3.1 学生层面

参与项目的学生立项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可以按照《韶关学院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试行)》(韶学院〔2011〕164号)认定创新学分,在各类评奖评优时获得相应加分。国家项目负责人8学分,成员4 学分;省级项目负责人6 学分,成员3 学分; 校级项目负责人2学分,成员1 学分。对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生(项目组负责人) 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经学院审查,且认定该项目与负责人所学专业相关,学校批准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继续进行;对于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可代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2.3.2 教师层面

对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学校根据《韶关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计算其教学工作量,并依据《韶关学院教研积分计算及奖励办法》计算教研积分和给予积分奖励。鉴于近两年部分项目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存在“重立项、轻结项”的现象。我校于2014年对教科研积分奖励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立项分20”改为“立项分10,结项分10”,以此来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保证学生项目的过程监督和项目的质量。

2.3.3 学院层面

在《韶关学院二级学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立项建设的学生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创业实践项目每项加6分,创业训练项目每项加5分,创新训练项目每项加4分。这也极大地激励了各二级学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重视,从立项、研究过程及结项各方面均加大投入,从而保证了项目的质量。

2.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机制

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实施在于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结果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能否被学生所接受,还取决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操作机制。

2.4.1 学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主体

大创项目的实施原则为“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⑧大创项目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67页)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来开展调查,撰写报告,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教师在整个项目的进程主要是起着指导的作用,教师不能将学生大创项目的实施变成自身研究课题的一部分,这样会剥夺了学生作为项目的主体性,只有承认学生是大创项目的主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4.2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强的现状,在大创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要鼓励创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从“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的传统学习模式向“探索问题”和“学生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通过定目标、找资料、撰写报告,慢慢地学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挖掘自身的学习兴趣点,找准方面,为以后人生方向奠定基础。

2.4.3 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更要渗透到实际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因此,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也不能仅仅是理论性的知识,而更多地应该是实践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大创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在教学、管理及服务各层面上多开展一些自主学习项目,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系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建设”(GDJG20141233)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郑金洲.自主学习[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5.

② 吴希红.自主与引导――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35.

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

④ 张勇,潘素萍.齐莫曼的自主学习模型理论与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1):48.

⑤ 李志宏.美国、日本、中国学分制之比较及完善我国学分制的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1994(4):11.

⑥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 /OL].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16

Abstract Innovation ability has been the unanimous atten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countries in a series of reforms also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s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which is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an important part of improving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u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practical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 has encountered a variety of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is context,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into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discuss problems. Relying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system is an excellent way.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0 前言

高校大W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吸引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提前进入相关的科研领域进行科研训练,在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①项目的实施,能使学校教学方法得到创新,这是创新创业教育最基础的一点。此外,这还可以提高高校领导层对于体系构建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方法。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体制束缚,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应付考试,往往轻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上大学之后,很多高校依旧只是指导学生机械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学生在课程中也缺少实践动手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被激发,学生也将在“填鸭式”教学中失去锻炼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各高校平时举办的活动大多是关于本专业知识技能的比赛,往往缺乏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关的比赛。而从国家 “关于教育改革的会议”后,各高校便积极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践。在此期间,学院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会,实验室也都全面向学生开放,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会带着问题到实验室进行钻研。②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能力是其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

1 构建教育实践体系面临的问题

1.1 教育实践体系构建过于浅显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的创新教育实践体系,希望能有对每一个参与者都产生积极影响的方案。但是许多院校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播普及,而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本校本专业知识相结合。这些高校的教学重心依旧在学科知识教育上,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只是浅显地开设相应课程,其实效性往往不如人意。然而就算有些高校开展活动、比赛,支持学生创业创新,但这些都仅限于言语上的支持及活动可行性分析,过后并没有关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后续发展,没有及时跟进并同学生共同面对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此外,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空缺状态或流于形式。③

1.2 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与实际相脱节

大多数学校只是单单从理论角度去阐述教育实践体系,没有充分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甚至有一些高校只是研究了理论,并没有基于本校实际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多时候创业教育课程仅仅是口头知识的传授,根本没有实践创新环节,忽略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互补性和层次性。而在举办创业活动比赛之时,无法启迪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创新精神。众所周知,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纯理论课程有本质区别,它本身是一种实践,即需要将创业知识、创业理论与创业技能、创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创业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发展。④

建立教育实践体系应当结合本校实践与特色,例如医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医学知识为基础,创办有关医学知识问答收费项目,而不必跟随互联网大潮去从事微商等。

1.3 错误地理解教育实践体系,教育目标含糊

由于创新教育实践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人对体系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就算建设了教育实践体系也可能会与体系建设初衷背道而驰。创业教育需要价值引导,需要制定一个创业的最终目标。大学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应当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怎样培养人才。当前,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存在功利化倾向,推崇创新就业专攻于快收入、快致富道路。这种缺乏分类、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限制了创业教育的受众面,即主要面向具有创业意愿和已经付诸创业实践的群体开展,并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开放。⑤这样违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与原则。并且,创业教育实践内容设计指向主要是以传统技能知识教育为主,如创业基础、创业过程中的危机、创业成功事例等,并没有明确提出创业的根本含义,盲目跟随“万众创业”的口号,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培养过程也存在趋同化现象。

2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构建教育实践体系的作用

思维往往决定人们的行动,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依托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可以对构建教育实践体系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2.1 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能提高高校领导层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从而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只有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推动学校引进最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逐步构建的过程,它需要解决学校教学在现实中存在的经济困难,还需要改革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此时,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学校能大大改革学校的教学方法,如增加动手实践课、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等。在此基础上,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才会更加容易。

2.2 培养学生的初步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固化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学校缺少实践平台,各方面的帮扶政策不到位,毕业学生“脑子不会想,嘴巴不能说,双手不会做”的现象突出。⑥因此,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势在必行。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极大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这一习惯的养成是拥有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在拥有初步创新能力之后,才能更好地跟随教育实践体系建设的步伐共同成长。初步的创新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系,才能更好地实施构建体系的相关计划。

3 如何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构建教育实践体系

3.1 依靠训练项目打造地基式建设体系

实践性教育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创新创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许多能力,如创新创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知商机能力都需要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企业共同体系中逐步培养。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启迪思维,发展兴趣,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就业观念的转变。⑦实践也是创新创业锻炼的最好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要能够付诸创新创业实践才能逐步培养,才能让学生知道课本知识与实际的异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创新创业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体现。项目能极大地促进创新实践,因为创业离不开创建或运营经济实体,这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只有扩大了影响力,才能吸引企业商家的投资,开拓商业人脉。创新创业需要创业者通过实践整合和调整认识和思维,这需要一个完善的素质结构,也需要创业者积累初始经验。而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也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

3.2 成立领导班子,依托各方力量

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是体系成功建立的基本保证。优秀的领导班子能够在构建体系过程中确立正确的目标,设计更加完善的方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一个具有创新开拓思想与不惧艰苦精神的团体。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设计出全面并富有创新性的方案。因为教育实践体系是我国的新型教育体系,在它的创建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便需要领导班子能够快速正确地指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团结一切力量共同努力,勇于奋斗,最终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成立优秀的领导班子之后,应当考虑如何提升师资水平。在国外,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都有创业或投资经历,熟悉企业运营模式。但在中国,即便在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少数高校中,授课教师也往往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⑧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者的接受、领悟知识的程度。

3.3 逐步构建体系

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人才培养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体系的构建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体系之时,应当与多方合作共同开发项目,多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集思广益。但是许多人在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往往忽略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只是盲目跟风,机械模仿其他高校的构建方法,没有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没有打好建设基础,这样构建出来的体系一定是不完善,甚至是不成功的。我们应当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新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逐步设计好体系建设步骤,并按部就班地实行。构建多方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平台,推进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体制是必不可少的。在构建体系过程中也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标准,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 构建教育实践体系的意义

4.1 系统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高校是创新创业的主战场,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近年来,许多高校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实践,强化了多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共识,构建了多层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完善了多方位的创新创业管理机制,打造了多类型创新创业支撑平台,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⑨若不能系统完善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使学生思维体系建设不连贯,甚至因为不全面的培育导致某些偏差,如同盲人摸象。只有系统的灌输,才能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更好地发散思维,让自身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4.2 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求

“中国创造而不是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一个目标。消耗资源带来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为人们所抛弃,大量的生产工业化材料已经不是我国发展的首要路径,我国应当走知识创新路线。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掌握最新科技,没有创新创业能力人才,根本无法很好地开拓商业经济市场,也就无法拥有知识产权,最终我们生产的依旧只是耗资源但低廉的物品,无法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因此,要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前提是我国拥有创新创业型人才,而这便需要创新教育实践体系去发掘培养这类人才。我们应当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指导,创新知识技能培养模式,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满足国家未来持续发展之需。

5 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一项联合各界力量,主要依靠高校力量的系统工程,应当借助这一工程,逐步在各高校建立教育实践体系,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各高校应当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建立相应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积极性,不断地增强创新创业训练的活力。⑩高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帮助其解决困难,发挥在学生创新创业中的指引作用。

*通讯作者:黄锁义

L鼙究翁馕?016年广西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民族医药教学团队(桂教高教[2015]93号、桂教高教[2016]6号)

注释

P 张妍,陈蕴智,陈磊,杨辉,李亚琼,冀炜.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1):225-226.

Q 刘超,王忠利.指导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9-10.

③ 龚兵丽,赖祥亮,张君诚,肖爱清.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构与实践――以三明学院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16(3):12-15

④⑤ 邬小撑,吕成祯.走出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的困境――以浙江大学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5):37-41.

⑥ 方法林.多中心理论视阈下“创新创业 +”的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7):1-5.

⑦ 杨颖,武兵.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2):21-24.

⑧ 张琦,金玉然,宋伟.“创新创业”引领下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14):11-12.

篇6

关键词:创新;项目;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79-02

现今的时代已是创新时代,创新的重要性更加的突出。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人才资源,掌握一定的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青年一代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我们整个民族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潜力。

一、大学生创新项目

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2007年国家教育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7]1号)精神首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几年来,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大创”项目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提升。扩充了项目的内涵,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各高校根据文件精神,积极组织推动大学生创新项目,逐步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系)级四个层次的“大创”训练体系,不断完善并形成了 “大创”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的提高添砖加瓦[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大学生科学研究和创业教育的有关安排和描述,既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顺应我国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迫切需求的需要,还为高校继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是国家在新时期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所采取的应对策略[2],“大创”项目的参与者们也肩负起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把“大创”项目做好,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新时期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二、大学生创新项目现状分析

在中文文献方面,笔者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全文关键词在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检索,得到了令人惊讶的数字。从1982年至今,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文献,自2007年起,每年的文献数量达到四位数;2010年至2013年,每年的文献数量达到了2000篇以上,最高的2012年,甚至达到了2782篇。由此可见,大学生创新项目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从现状、问题、对策、体会、实践与思考等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笔者在国内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会,总结出目前“大创”项目面临的几点挑战。

(一)学校:缺少宣传、引导与调查

首先,学校如果不能很好地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会导致很多学生对大创项目缺乏了解,对项目毫不知情,即使知晓也表现出兴趣不足的情况。其次,没能对学生的课题选择进行足够的引导,致使很多学生选择了与本专业相差甚远的课题,学生因此表现得手足无措,原有的专业知识不足以解决面临的问题,解决课题中的问题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又毫无帮助。再次,在组织方面,学校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缺乏跟踪调查工作,一个项目只考核了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等三个阶段,对具体的项目没有足够的了解,没能及时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在考核和结项方面机制有待完善。最后,创新项目的种类不同导致实验进行过程也会有时间上的差异,而学校对于项目考核的时间却相对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项目开展的正常进程。很多学校采用论文结项的方式,没有实质性的研究成果,也使得有些理工科类等不善写作的学生对项目表现消极。

(二)教师:指导方式不当

作为项目的引导者,指导教师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对创新项目的指导热情不高,原因存在多个方面,比如,对大学生进行课外创新教育指导很少与职称评定以及待遇挂钩,加上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而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较弱,不能产生足够的互动,很难对教师形成有效的促进,指导教师的热情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对于项目的态度,消极态度的蔓延显然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发展,师生都不够重视,导致了项目的开展越来越难。其次,教师指导方式太过极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种教师太过强调学生的作用,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他们只告诉学生实验的最终效果,要求学生在短期内掌握毫无知识储备基础的专业知识,由于难度太大,直接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项目产生反面情绪,不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另一种极端则是基本忽略学生的作用,只把实验相对轻松或者边缘的技术交给学生处理,自己一肩挑,学生很难在其中体会到研究的过程,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这样的指导方式很明显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生:缺少自主创新意识,功利性突出

作为大学生创新实验的主体,大学生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大学生申报创新项目的动机不单纯。由于竞争激烈,有些大学生申报“大创”项目是为了使自己的简历更加漂亮而不是对项目本身有兴趣。这样的动机势必会使得项目进行过程中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热情度不高。其次,大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习惯了围绕教师指挥棒开展学习,沉湎于应试教育缺乏自主学习创新意识。有些大学生仅出于对项目本身的热爱而忽略自身的专业以及知识基础的重要性,虽有学生想做出些创新,但由于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没有经过完整的学术专业训练,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研究目的、内容、技术方法等都不是很了解,没有办法与教师配合[3]。最后,有些大学生片面追求项目结果,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很多学生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思考,缺乏科学、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只是为了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而非整体把握,不能主动地领悟研究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出现被动应付的情况[4]。

三、改进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建议

(一)学校要有效组织并科学评价创新项目

首先,在项目的准备阶段要加强宣传的力度,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大创”项目,明了其对于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适当增加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奖励可以是精神奖励,也可以是适当的物质奖励,小小的奖励,也许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作用。其次,在项目的选题阶段应采用学生自选与教师指定相结合方式,学生在选题时,要加以指导,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并结合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促使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从一而终。再次,实验的过程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保证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实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培养方式,即以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重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巨大[5]。最后,实验的结题阶段:学校采取灵活的评判机制,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完成结题任务,包括论文,实验数据、结论等等。这种多样化的评判机制不仅可以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也会降低学生创新的难度,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去。

(二)教师应改善引导方法

首先,教师要和大学生真正在一起做实验,共同参与。学生通过“大创”项目,从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指导教师为人处事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这样的亲身接触有利于师生情谊的增进,让学生更好地向指导教师学习。其次,教师要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了解了学生的特点之后,才能更好地把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创新项目。最后,正确的指导方法必不可少。指导的精华在于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既不是撒手不管,全让大学生自我摸索,也不可以全盘包揽不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轻松而又有效地共同完成“大创”项目。

(三)大学生要摆正心态

大学生在参与“大创”项目时,要真正因为想去创新才去参加,而不是单纯为了荣誉。这样才能在项目实施的整个漫长的过程中始终充满激情和热情。其次,要对自己和项目有充分的认识。要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衡量学科相关性,不盲目,不盲从,合理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研究点。最后,要以坚定的信念和严谨的态度来完成整个项目,不得有半途而废、偷懒等消极情绪,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有坚定的信念,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如向指导教师请教、与同学商量,要秉承科学的精神才能真正做出成熟的项目,这才是“大创”项目的真谛。

“大创”项目的开展与实施,体现了国家各个层面的教育机构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大创”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合兵,罗一帆,熊建文.以有力举措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

[2]吕波,姜孔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新机制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03,(2).

[3][4]杜新强,冶雪艳.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

[5]张丽红等.关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收稿日期:2014-02-28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业;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31-02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这更加明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地位。随着申报数量的递增,对该项工作的开展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商学院在培养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如何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新机制进行深入探索。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政策背景

国家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大学生科学研究和创业教育的有关安排和描述,既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顺应我国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迫切需求的需要,还为高校继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前身称为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是大学生参与科研和创业的一个重要平台。该平台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这一活动的实施原则有三条: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

为了鼓励大学生科研和创业教育,北京市教委是从2008年就开始举办北京市级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活动。当年,北京教委下发了京教高[2008]6号文件,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根据这一文件要求,北京市教委每年资助1300个左右的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当时制定的资助金额,原则上理工类项目每项资助1万元,文科、艺术、经管类项目每项资助0.5万元。随着活动的深入实施,资助金额有所变化。从2011年起,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改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金额大幅度提高。由于该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实践创新能力而倍受重视,大学生的申报数目呈现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这同时也为活动的深入开展与科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值得深入探讨科学的管理机制。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短板分析

根据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的近期实践,笔者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短板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应对挫折或失败的教育不足

当前,对大学生科研或创业成功案例宣传较多,仿佛创业与成功之间划上了等号。比如通过创业成功的“80后”人才比比皆是,2011年《创业邦》杂志正式推出了2011年“30岁以下创业新贵”,其中有大家熟悉的途牛网创立者于敦德、金顶黄金投资集团的创始人陶行逸等。但殊不知,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仅有0.3%。[1]也就是说,大学生科研与创业失败才是常事,而相比于成功案例宣传,对于挫折教育或者风险教育明显不足,尤其是对失败原因的剖析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等方面的教育,更是明显缺乏。

(二)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亟需分类管理

大学生参加科研与创业行动计划,其需求是有显著差异的,商学院根据实践将其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是志在就业,即这类大学生为了毕业后找到好工作。比如某同学针对白酒制定营销方案,意图进入白酒行业;第二类是志在深造,即这类专业人才打算在毕业后出国或考研,比如某同学已经发表EI论文,为未来深造做准备;但是还有一类却常常被忽视,这一类是志在真正创业,即这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是自己做老板。这些大学生并不是在纸上谈兵,而是已经真实投身于创业实践,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显然,不同的大学生需求,其对应的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应当进行分类管理。而当前的管理模式多重视对发表成果的考核,而对实际已经取得成果的第三类大学生如何进行考核,还有待于完善和丰富。

(三)尚未建立完善的分类评价机制

大学生的科研和创业需求不同,其出发点就不一样,将达到的目标或成就的结果当然也不一样。为此,对于志在就业、志在深造和志在创业的不同大学生,对于其成果的考核评价方式应有所不同。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分类评价体系,缺乏可实施的分类评估指标,也缺乏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当前存在的这种以同类指标考核不同类成果的做法,将导致以下不良后果,即:大学生对考核结果难以认同;教师难以把握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方向,而学校也无法得到来自于一线科研创业者的系统资料,难以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计划,使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失去了深入持久的发展动力。[2]

三、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工作新机制的思路与建议

(一)基于“宽容失败”文化进行“挫折教育”

大学生从事科研与创业行动计划,本身是充满风险的过程,失败在所难免。马克思特别提到科学研究要“不畏艰险”这几个字。要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大学生科研创业的起点低,甚至为零,并且受到政策支持的力度、社会的认同程度、大学生的经济承担能力、技术力量、心理成熟程度以及对信息与风险的把握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创业要结出丰硕的成果相当不易。为此,要在大学生中倡导宽容失败的文化,把科研创业失败看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屡败屡战者要更能赢得大家的尊重而非嘲笑,在整个高校环境营造支持再次科研或重新创业的氛围。要引导大学生在科研和创业行动计划中,力戒浮燥,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绝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二)基于不同需求建立分类培养平台

如前所述,大学生科研或创业行动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源于理论方法不正确,一是源于实践经验不足。为此,学校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的需求、兴趣特长、人生志向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设计不同的学习模块,让学生自主选择,因材施教,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主要是搭建两个平台:

一是搭建支持大学生搞科研和创业行动计划的理论方法平台。要借鉴国内外科研与创业的经验,不断改进现有的课程体系,增设科研和创业行动计划密切相关的课程,提供便捷的选修课渠道,加强科研创业有关的通识教育。此外,还要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研究方法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创业专题讲座,让大学生在培训中弥补理论方法上的各种不足。

二要搭建支持大学生搞科研和创业行动计划的实践平台。要突破过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理论灌输模式,突破专业设置的局限,重视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建立模拟实验室或中心,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实践平台,并积极组织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科研和创业实践,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校介绍科研智慧和创业历程,交流创业和科研经验,并通过一系列的科研创业实践活动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学会寻找和把握机会,并最终拿出一套切合市场实际的、富有创意的科研或创业设计方案。

(三)基于分类管理对不同成果分类考核

在考评制度方面,评价的方式要因成果而异,实行分类考核。要力求使考核变得更为客观、合理和科学,从而营造和谐的科研与创业型人才成长环境。目前的考核方式重视以考核公开为导向,我们认为实际上只代表了一种主流,还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建立以下两种对成果形式的考核,即一是通过对调查报告与解决方案进行考核;二是通过对创业行动计划书进行考核。

在考核中要加强与成功实践者的沟通。比如可以开设创业课堂,利用一天或半天的时间,让学生和企业家聚集一堂,听创业者演讲,参与一些活动和讨论,获得与创业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可以设立创业导师的席位,吸引企业家带着资金来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采取“借鸡下蛋、筑巢引凤”的方式,与企业共建创业教育基地,实行学校、企业与社会的互动,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3]

要组建有实践经验人员参加的专业队伍作为评价专家团队。可以与高校科研创业教育中心、大学生科研创业基地、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创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让其工作人员进入评价专家团队,或者聘任已经毕业的成功校友,或者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其他专家,由这些行业专家、成功创业企业家、知名教授、专职培训师和专职指导教师、兼职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科研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挥“内外互补”、“专兼结合”、“五位一体”的优势来保证科研和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4,5]

四、结论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新机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基于“三分思路”,即分类需求、分类培养、分类考核,从不同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作为源头来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需求,在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平台上进行分类培养,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此外,还要组建“内外互补”、“专兼结合”、“五位一体”的科研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挥其联合优势来进行分类评价与指导,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成事、成大事的科研人才与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正宏.创业教育要“数字”说话吗[N].光明日报,2011-04-18.

[2]刘清香,高丽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国际借鉴[J].大学(学术版),2011,(6);86-91.

[3]刘芸.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机制创新[J].教育探索,2008,(12):135-136.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高校培养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为强化实践教学,教育部推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实验计划”),支持本科生申报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旨在资助本科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初步涉及科学研究领域,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搭建平台。该项目采用学生选题与自主申报、学生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各学院推荐、学生答辩、专家评审、立项资助、监督管理、分阶段验收等模式进行。以研究项目为载体,依托学科、科研优势,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利用学校各类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资源,为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实验计划”实施中探索了一些规律性的做法,并实践出以下模式:将要报的实验内容实行模块化整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让学生开始进行一些基础实验,了解老师的课题方向等,为后续申报项目奠定基础。当这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就进入第二层次,进行项目申报或参加教师科研,开始创新性实验。这样带着任务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项目申报。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基础实验后,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拟题目,进行申报。自拟题目者需在申请中写明其创新思路,可自主地进行实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良好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公布一些适宜学生做的课题内容,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感受科学研究的氛围,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与锻炼。

制订实验方案。实验前必须制订周密而具体的实验方案,制订方案时要反复推敲,认真考虑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可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如正交试验等方法,用尽可能少的实验次数,取得尽可能多的实验结果。

实验研究过程。实验研究是创新实验的中心环节,要求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各实验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p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并运用已学过的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p分析与归类,找出其中规律。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索取知识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总结报告(论文)的撰写。项目的完成,意味着一个完整实验过程结束,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及获取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这也是学生进入毕业论文前的一个实训过程。因此,项目总结报告的撰写要求按照一般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内容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参考文献及外文分析及讨论,这将要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先将讨论内容变成一个个问答题,分配给参与项目的学生,要他们回到书本,通过图书资料,甚至网络获取答案,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正是这种规范的要求,学生完成的每一个项目都撰写了1~2篇研究论文,培养了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该成果除用于实验项目的鉴定、验收外,教学职能部门还将其作为指导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界定,为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工作的深入有序开展提供了有益支撑。

篇9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创业人才稀缺,专业化师资匮乏。一方面,我国创业教育服务起步较晚,也普遍存在创业人群精英化倾向和盲目创业等误区。近年来,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科技竞赛,在此背景下,各高校也逐步开始注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激励和大力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实践,从教育部到各省市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创业设计大赛、科技竞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3]。创业很多,但创新却相对较少,创业项目更多的是瞄准市场而不是瞄准技术,追求利润而非创造市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将学习的知识投入到创业应用,要找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创业中的应用优势。另一方面,高校当中,专职于创业服务指导的创业服务人才与师资队伍匮乏。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大多数来源于本校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或者是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辅行政人员。此外,创业教育服务往往偏重于理论性研究,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经验较少,创业服务效果无法达到最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也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4]。

2、服务定位模糊,支持覆盖面小。具有深度的创业项目服务应该贯穿于从创业项目培育、创业项目论证到创业项目指导、孵化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广度的创业项目服务应该包括对创业项目的科学管理和对创业项目产品的市场推广等内容。以这样的标准来反观目前的工作,我国高校对创业项目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然缺乏。具体表现在对项目的孵化和实施缺乏相应的支持,更多的是提供项目展示的平台,而非后期发展的资源,这使得创业项目的发展举步维艰。3、优惠政策落地难,相关服务难到位。在国家层面上,创业政策在细节上并没有触及根本,政策有效落实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尤其是与毕业生对接的政策。例如:因为户口政策没有落实,如果毕业生创业失败,没有第二次创业机会,将由于不再拥有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资格,只能返回家乡。在高校层面,目前,不少高校的创业服务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喊口号上,而具体到落实和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科学构建的建议

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高等学校应当学习国内外高校优秀的创业服务理念与方法,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相应体系。同时,还应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指导队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目标,构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通过多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宣传,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健全学生创业心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尽管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也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却大多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之中[5]。高校需要通过创业课程的讲授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传递。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借助系统的创业课程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创业理论和创业经验;通过实施创业实践基地教育,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和咨询服务,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开展创业大赛、开设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各种创业活动,实施创业实践教育;通过鼓励和活跃学生创业社团,加强专业指导,让学生创业社团开展自发式的创业实践活动。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效整合相关资源,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搭建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审查和辅助学生的创业项目,为学生创业做好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协同作用,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创业观念和精神;打造创业型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制定相关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另一方面,聘请成功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在实践中向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学习。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高等学校对于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提高创业能力为核心,相应的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量化的指标方法,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的内容及其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师生测评、考试测验、特殊观察、分析研究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方式,将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量化。[6]

作者:陈玉 单位: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

[2]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3]孔凡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体系研究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204-205.

[4]彭文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55-57.

篇10

在国家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的政策下,学校开设了许多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课程,与此同时,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学校参加各类大学生创业比赛,获得丰厚的创业奖金和创业经验。这表明国家和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然而对于创业项目开展后,例如大学生的融资渠道问题却没有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的支持还停留在一个表面的水平。

当前,学术界对于创业融资渠道分析中对于培养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忽视,是笔者着重探究的方向。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资金未来主要还是来源于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政府应向国际学习,放宽贷款条件,减免繁琐的手续,让大学生创业者可以贷款创业;同时,政府也要多鼓励企业建立联合基金帮助大学生融资,实现大学生创业的真正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现状

(一)亲情融资

在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渠道调查问卷结果中显示,有59%的创业大学生选择从父母或亲戚朋友处借款。因为创业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亲人的支持也只能够维持一段时间,选择其他创业融资渠道融资也成为了创业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学校的创新创业学院

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学院给予大学生创业者的支持,不光是创业培训还有创业资金支持。但大部分学校的创业基金的支持只是引导作用,对后续的事宜支持力度不足,这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后继无力最后夭折。

(三)银行

银行作为传统借贷款的金融机构,在政策的引导下也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创业贷款产品。比如泰隆银行的道义担保和民泰银行的创汇通,但银行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贷款审批条件十分严格。

(四)风险投资

在融资阶段,大学生创业群体应当明却融资资本的本质都是追利性质的,风险投资也不例外。在以北京地区大学生调查为例,48%的人是通过合伙筹集的方式,22%投资者是个人出资,仅仅只有6%的人获得风险投资。

(五)天使投资

拥有高新技术且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天使投资是一个很好的创业融资渠道。然而很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都是对传统行业的翻版或者抄袭,科技含量不高,所以对于此类大学生创业项目,天使投资人更愿意当一个风险投资人,倾向于把资金投给风险较小的初??期或者种子期的富有科技含量的项目。大学生可以根据创业项目性质在天使汇等投资平台寻找天使投资人。

(六)众筹平台

众筹平台是当下最时新的筹资平台,联合互联网和各种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项目。2016年1月至11月底,全国众筹行业共成功筹资156.35亿元,超越2015年全年的114 .24亿元。表面上看众筹融资渠道成本低,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融资方式,但是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众筹平台却几乎没有。许多众筹平台上众筹的产品都是已经研发好、生产好的产品,这就无形中给大学生通过众筹平台获得融资设置了障碍。

从以上融资现状可以看出,大学生难以从后四种渠道融资创业。这是由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水平不高,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信用背景缺失导致难以融资。而运气好的大学生在第一次融资之后,项目因为没有长期的资金支持也难以继续开展下去。

三、对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缺少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直接资金支持

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融资共了九大文件,47条政策,涵盖了人才流动与引入、人才培养、人才保障、人才服务和人才评价六个方面。但政府对于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人才保障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评价处于模糊不清的阶段。人才激励中只对创业税收政策有提示,而人才服务显示暂无发文的情况。有关人才激励方面的政策从中央政府官网查阅到,对于高校毕业生,政府对其有一定创业优惠政策。然而通过各大银行对于大学生创业贷款的条件中可以看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门槛比较高。

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由于创业经验不足,而且还没有实体产品投入市场,前期的市场对于产品的接受程度也未知。所以在项目没有稳定收入之前,没有金融机构愿意为其做担保,最终他们从银行渠道贷款以失败告终,像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还有很多。

(二)银行对大学生创业贷款设置过高门槛

银行本应该成为大学生融资的基础方式,但是复杂的贷款程序让大学生们望而却步。小额信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这一点。其次,银行对于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依旧采取大企业的资信、信用评级作为贷款审核标准。而处于种子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来说无可靠现金流收入和固定资产抵押,所以,很多有想法的处于创业初期的大学生没有机会从银行融资开展创业项目。因为无法对大学生创业风险的评价,所以银行希望依靠担保或者抵押的方式来控制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风险。比如不少银行业相继推出了创汇通,道义担保等新型贷款方式,优化大学生创业贷款程序等。虽然表面上增加了大学生创业贷款的种类,但事实上,对于大学生项目的贷款还是逃不过抵押贷款,程序依旧繁琐,大学生还是无法从银行融资。

(三)学校缺少对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管理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来于大学生本身。例如大学生创业团队缺少创业经验,缺少团队合作经验以及缺少项目的管理能力。其中70%的受调查的大学生,在创业中都有失败的经验。其中有57%的学生总结经营管理不善是其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要求全校10%的学生参与“创新挑战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此同时,在技术发展和使用成本降低的时候鼓励学生们参与真实的产品生产流程,并指导如何设计产品,交流合作优化产品,进而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创业能力。

而国内学校对于创业项目风险知识的教育只停留在书本上,在学生的创业中也缺乏有创业经历老师的专业辅导。这期间不仅会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会打击同学们的创业激情,严重的会一蹶不振。

四、完善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引导建立专项基金长期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

为了让大学生能够在创业实践中得到创业的机会,政府在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资金例如创业创新计划立项基金之外,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质性资金支持,帮助大学生在创业的前期制定商业计划,更要帮助大学生落地实施创业计划。

政府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政府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担保,为大学生能够融资创业做出实质性的支持。(2)政府为商业银行对于大学生贷款创业建立风险补偿机制。(3)政府联合部门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政府联合教育、人社、财税、科技等部门协调,尽快开展大学生创业诚信数据的采集和数据信息化,建立大学生诚信数据平台与大学生创业对接。大学生在校诚信表现情况与其他诚信系统对接,运用信用记录服务大学生创业贷款。这样银行机构就可以有根据的对于大学生信用体系进行风险评估,从而简化大学生们的贷款审序;(4)政府联合大学和企业,三者一起及时帮助可行的大学生的创业成果转换为社会成果。(5)政府建立国家级众创空间,为学生们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线下为同学们提品的市场定位、策略营销、融资服务、资金管理和战略指导,为大学生创业添砖加瓦。

(二)银行优化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评价体系

国内银行首先要正视对于大学生项目的不信任感,着手建立适合评价国内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评价体系。从识别大学生项目风险开始,银行不能采用对于大企业的星级评价,而要针对大学生创业者本身素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盈利能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管理,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预期发展等做出客观评价。这就需要银行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有关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和评价,而不能因为主观评价大学生项目的好与坏而发放贷款。银行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项目信息的搜集和评价,可以分期贷款给需要贷款的创业大学生,让大学生可以有机会得到银行的创业贷款,从而开展创业实践。对于大学生项目风险的控制要落实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前中后期,定期与大学生创业者沟通项目有关信息,这样不仅能控制银行大学生创业贷款的风险,还能侧面鼓励大学生加强对于自身项目风险的管理,提高大学生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降低项目贷款风险。

(三)学校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项目风险管理能力

大学生创业者从社会渠道融资(众筹平台、天使融资、银行机构)成功率不高的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创业成功概率低,坏账率高,不能让投资者产生信任感,从而融资不成功。大学生作为一个由学生转向社会的一类特殊群体,由于缺乏社??经验和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特别是风险管理能力,而导致大部分创业大学生项目在半路夭折。

因此,为了学生在识别创业风险之后能够开展评价风险和处理风险,学校需要设置更多有关创业风险管理的课程,以及创业导师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项目风险管理能力。除了在创业课程上学习创业风险的知识之外,学生们创业实践中更能把创业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的知识加以运用。因此,具备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