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4-02-21 17:4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营商环境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据商务部的数据,8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较7月的29.2%放缓。1至8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8.06%,至659.6亿美元,增速较1至7月份的20.65%放缓。1至7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83.5亿美元。
姚坚说,最近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商会机构对于中国国内实施的一些政策提出一些观点和意见,主要集中在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中国政府采购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和市场准入等方面。
“外企的抱怨有些是有合理的成分,有些是对政策解读的不同。”姚坚说。“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年代,给外商投资企业大量的减免税收。在中国市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应当适应新的环境,适应这种公平竞争的环境。”
姚坚表示,外商投资企业所反映的问题,都是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市场上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出来的新问题。姚坚称,不能以个别数据判断大趋势。
对于有记者提到8月吸收外资数据虽然有增长,当增幅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姚坚称中国吸收外资的整体趋势是良好的,这个观点是基于对市场的判断和对中国资源禀赋的判断。他举出另一个数据:8月份,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62家,同比增长21%。
姚坚说:“如果看看500强的跨国公司在过去两三年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靠哪个市场赢得了发展,甚至挽救了总部经济的发展,可能首选就是中国市场。”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吸收外资的总体形势是持续发展的,中国连续18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今年吸收外资增长18%,特别是在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外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就业、中国财政税收的增长,尤其是对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会坚定不移的实施。”姚坚表示。
另据新华社9月14日报道,针对有关外资企业抱怨在中国投资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中国国务院总理9月13日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明确表示,所有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资企业都享有国民待遇。
篇2
关键词:市场营销;国有企业;意义
市场营销包括教育机构、个人、当地居民、医疗机构、行政管理机构等在内的各种组织,基于与顾客、委托人、业务伙伴、个人、当地居民、雇员以及有关各方达成的相互理解,通过对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领域的仔细观察,而对组织内外的调研、产品、价格、促销、分销、顾客关系、环境适应等进行整合、集成和协调的各种活动。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产品也从政府统购统销转变为企业走向市场,自谋销路,这促使国有企业不得不去研究市场营销。
一、市场营销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市场营销作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和经济活动,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完善,观念也深入快速地发展。而我国国有企业的营销工作还相当薄弱,营销观念落后,仍用老习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开发能力差,品牌意识薄弱,销售渠道不畅通,营销不规范,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开拓市场,导致企业产销不能有效衔接,库存积压严重,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等等。因此,改善营销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对国有企业是亟待且重要的任务,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存在的几种营销管理模式
1 生产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式只考虑本企业的资源,注重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而不关注市场需求,没有考虑企业最后有效地提供出来的商品或者服务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如果企业的产品正好是市场所需要的,或者竞争不激烈,供不应求,那么生产导向型的企业也你那个生存甚至经营的很好。但是,如果管理者不先了解顾客需求就只仅仅根据自身资源从事生产,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 销售导向型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认为企业只要采取积极的销售措施,人们就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或者服务,而且只要多销售,就会有高额利润。它不仅注重对最终消费者的销售,而且还鼓励中间商尽力推销自己企业的产品。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和生产导向型模式比较相似,都是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了解。
3 市场导向型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认为,一个企业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否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按照这种观念,销售活动靠的不是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是客户的购买决策,因此企业要想成功,不在于企业自己决定生产什么产品,而是在于客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这种营销管理模式比较关注客户的需求,由此来区别本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并且合法的,积极的、负责任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努力使得本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优于竞争对手来赢得客户,此外还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双赢的关系来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现如今,大部分成功的国有企业都在转向市场导向型模式。
4 社会导向型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认为,企业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大的企业本身的目标,它还需要维护并提升个人和整个社会的长期利益,比如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及其包装是无毒的、耐用的、可回收的、可再利用的、环保的等等。这种模式一般只存在于一些有良知的,而不仅仅是以牟利为目的的企业。
三、国有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1 重视及分析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与其目标市场进行有效交易能力的所有力量的总和,分为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两部分。企业营销活动的核心就是顾客和需求,而顾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产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既影响顾客的需求和行为,也影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环境力量的变化既可以给企业营销带来市场机会,也可以形成某种环境威胁。所以,是否能全面、及时、准确的监测、把握各种环境力量的变化,对于企业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篇3
关键词:市场营销;国有企业;意义
市场营销包括教育机构、个人、当地居民、医疗机构、行政管理机构等在内的各种组织,基于与顾客、委托人、业务伙伴、个人、当地居民、雇员以及有关各方达成的相互理解,通过对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领域的仔细观察,而对组织内外的调研、产品、价格、促销、分销、顾客关系、环境适应等进行整合、集成和协调的各种活动。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产品也从政府统购统销转变为企业走向市场,自谋销路,这促使国有企业不得不去研究市场营销。
一、市场营销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市场营销作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和经济活动,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完善,观念也深入快速地发展。而我国国有企业的营销工作还相当薄弱,营销观念落后,仍用老习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开发能力差,品牌意识薄弱,销售渠道不畅通,营销不规范,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开拓市场,导致企业产销不能有效衔接,库存积压严重,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等等。因此,改善营销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对国有企业是亟待且重要的任务,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存在的几种营销管理模式
1 生产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式只考虑本企业的资源,注重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而不关注市场需求,没有考虑企业最后有效地提供出来的商品或者服务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如果企业的产品正好是市场所需要的,或者竞争不激烈,供不应求,那么生产导向型的企业也你那个生存甚至经营的很好。但是,如果管理者不先了解顾客需求就只仅仅根据自身资源从事生产,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 销售导向型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认为企业只要采取积极的销售措施,人们就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或者服务,而且只要多销售,就会有高额利润。它不仅注重对最终消费者的销售,而且还鼓励中间商尽力推销自己企业的产品。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和生产导向型模式比较相似,都是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了解。
3 市场导向型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认为,一个企业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否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按照这种观念,销售活动靠的不是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是客户的购买决策,因此企业要想成功,不在于企业自己决定生产什么产品,而是在于客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这种营销管理模式比较关注客户的需求,由此来区别本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并且合法的,积极的、负责任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努力使得本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优于竞争对手来赢得客户,此外还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双赢的关系来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现如今,大部分成功的国有企业都在转向市场导向型模式。
4 社会导向型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认为,企业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大的企业本身的目标,它还需要维护并提升个人和整个社会的长期利益,比如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及其包装是无毒的、耐用的、可回收的、可再利用的、环保的等等。这种模式一般只存在于一些有良知的,而不仅仅是以牟利为目的的企业。
三、国有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1 重视及分析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与其目标市场进行有效交易能力的所有力量的总和,分为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两部分。企业营销活动的核心就是顾客和需求,而顾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产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既影响顾客的需求和行为,也影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环境力量的变化既可以给企业营销带来市场机会,也可以形成某种环境威胁。所以,是否能全面、及时、准确的监测、把握各种环境力量的变化,对于企业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 重视顾客价值研究。顾客价值不仅是联系企业和市场的媒介,也是研究顾客行为、市场购买行为的基础。顾客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顾客”,为了建立自身的顾客资源,企业就要把为顾客创造价值作为企业存在的根本宗旨,这样才能最终“创造顾客”。因为在一定的搜寻成本和有限的知识、灵活性和收入等因素的限定下,顾客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他们会知道哪种产品和服务符合他们的期望价值,并最终决定其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
3 重视市场营销调研和预测。为了有效地履行营销职责,成功地开展营销活动,企业需要大量的信息用于营销决策。然而,企业却常常遇到大量无效的、过时的、凌乱无序的信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必须经由市场营销调研,获取有用信息。市场预测则是根据调研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来更多地反映未来趋势和走向,得出通过调研难以直接得出的结论,对企业的营销决策支持的作用更大。
篇4
企业经济统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他可以直观地体现出企业经营状况,有助于企业战略计划的拟定和内部各项资源调整。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价值链的拓展,使得企业经济形式和相关信息增多,原有的统计模式必然不能适应这一系列变化,进行经济统计改革及相关研究工作势在必行。本文从经济统计改革背景入手,通过对比现实找出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而对已经出现的一些改革形式和成果等进行粗略统计,并提出一系列科学建议,以此为未来各企业改革和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企业经济统计;改革;背景;意义;内容;途径
1 企业经济统计的改革背景
1.1 企业经营规模的改变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原本市场扩张的壁垒——地域壁垒被进一步打破。文化、信息、交通等的全球化发展,为各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在该方面最具代表的当属不断兴盛的跨国贸易和以互联网和物流渠道为依托的虚拟商业,而复合式的企业形式也成为众多大型企业重点考虑的发展方向。商业界有一个著名的理念——“不能将鸡蛋放于同一个篮子里”,讲究的是价值链结构形式的多样化,以此分散风险同时增加收益的可能性。这一系列的现状都在表明一个问题,即是现代企业正逐步摆脱原本单一的经营形式,向着更加复杂的道路前进。在此过程中,必不可少地将会出现一系列的“扩张问题”,单论经济统计而言,如何做到对各个方面经济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不进行必要的体制改革是决计办不到的。
1.2 行业内相关理念的转变
自原始资本主义萌芽直到现今,商业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变革,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方面,人们不断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企业,实现利益更大化。以我国而言,加入WTO之后,国内商业格局经历了大小数次洗牌,而后又受到西方经济的影响,在产业格局、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却又离不开国际环境的独特形势。20世纪末至今经济危机影响,商业界从西方商业变迁中汲取了大量养分,各种新式的企业管理设想和研究结论不断被提出。由此背景影响下,企业经济统计改革及相关研究成为一种必然。
1.3 未来市场竞争日渐激烈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国家对自主经营的鼓励,使得我国新兴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四处林立,国外经济形势的长久萎靡,令国外企业纷纷对准我国市场,在当前乃至于未来较长的时间内,我国企业都将被动接受竞争激烈这一事实。唯有改革经济统计,精确掌控企业成本和财务,才能把握住企业核心脉络,巩固管理效能,提高竞争力。
2 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企业适应社会变革。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其经济行为的实施以及与外界利益的置换,都需要依靠两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市场和行业。加强企业经济统计改革,能够使企业整体企划更加迎合市场发展需求,通过一段时间内企业经济数据的统计,企业能够较为直观地掌握一些市场情况,便于调整经营策略。同时,随着企业管理改革成为一种潮流趋向,而企业经济又是管理的重点,因此作出相应的作为是现代企业适应社会变革的表现。②有助于明晰企业经济状态。从企业经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企业经济统计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等信息的搜集、研究和处理,对调节企业人员、企业关系和经济状况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换而言之,企业经济统计即是用经济手段调查、分析和表述企业发展情况的一种途径,它有利于明晰企业状况,特别是企业在成本、投资、收益和分配方面的实际情况。③有助于企业管理精细化发展,提高工作效率。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普遍方向,面对庞大的企业结构,唯有实现细化管理才能准确把握企业各个环节的状况,找出企业症结,针对性的提出进一步的建议或意见。成立专门的统计管理体制、划分专门的部门和人才队伍,并实现专业化的管理,有助于减少管理过程中的冗杂部分,提高工作效率。
3 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的内容与途径
3.1 改革内容
①统计内容的细化:企业不再实行笼统的经济统计,而是对宏观意义意义上的“收支”进行细化,建立直观的统计体系。主要分为成本统计、产量统计、销售统计、利润统计、后勤统计、指标构建、时间段对比研究、动态跟踪监管等若干方面,对企业的所有经营生产环节进行统计和分析。②在制度建设方面:根据传统统计部门规程设计新式制度,划分具体工作范畴,落实部门责任权限,确保统计工作顺利进行。③技术层面:凭借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实现软硬件系统的升级换代,包括数据搜集分类统计系统、对比分析系统、决策系统以及ERP技术等。另外,企业内部网络平台的构建,也为企业经济统计信息化改革提供了基础。④人才方面,着重甄选具备“企业经济统计学”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或者企业自行培养相关人才队伍,实现人力资源的专门化和高端化,提高经济统计效率。⑤思想观念方面,重点树立“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念,重在尊重和利用人、企业、经济三者之间的深层关系,建立起可循环的企业经济统计模式。⑥运行模式:将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同时运行,实现综合高效管理模式,特别是信息处理和指令传达方面,杜绝完全意义上的集权形式,多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队伍的智慧,集思广益地探知管理真谛。
3.2 未来建议
企业经济统计改革与研究,应当被有机统一起来,未来的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应当向着如下方向发展。数字化:主要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快速处理问题,准确判断经济现状。精细化:在已有的基础山进一步细化管理项目,并做好新项目的应对工作。
4 总结
面对未来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存发展权限,就必须要在既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不仅包含企业综合结构和战略定位方面的改革,同时还包含了企业各项内部机制的配套完善,其中经济统计相关改革尤为重要。在未来发展道路中,必须树立起足够的意识,有机利用包含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等一切形式的因素,才能构建更加完善的统计机制,以便观察和审视企业发展路线,及时地制定相关策略,引导企业良性发展。而以盈利目的的现代企业,重视成本和经济管理将会是恒久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平莉.关于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的思考[J].中国商贸. 2013(02)
[2]魏成发.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3(26)
篇5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工商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管理
随着新经济市场环境的推入,企业的发展也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严的要求。因此,企业务必将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作为一项任务重视起来。关于加强工商管理水平的课题,也成为了企业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意义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企业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学历基本偏低,甚至存在部分管理人员是门外汉的情况,根本不具备管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通过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能力是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需要。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工商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空缺,还能在实践中将企业的管理做到顺风顺水。而且,具备工商管理知识也是应时展的要求,自从我国加入WTO,企业发展环境就变为国际化,伴随而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为严峻的形式,在面对这样的新经济环境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紧跟时代的发展,顺应社会快速进度的潮流有着重要意义。另外,通过帮助领导干部管理企业走向国际化,也是国家在新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管理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以工商管理培训作为内容,以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为目的,实现企业的转变机制,可以看出,加强工商管理也是一项极具社会意义的项目。
二、工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1.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是否正常运行在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然而,现实情况中,大部分企业中管理制度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最常见的是大多数企业在对企业管理制度上的落实不能充分体现在企业的运营中。其中受中国传统家族制的影响,在中国一些家族性企业,企业的管理制度缺陷出现的问题极为明显。员工不能正常的落实企业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甚至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遵守什么样的制度。企业管理中存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2.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低。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走势,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也影响着企业的收益状况。但是根据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说,管理机构不清晰,职能分工不明确,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各部门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先推脱责任。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制定的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的针对企业正常运行中出现的情况,也是管理者管理水平低的表现。企业管理者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很难让企业在当今的社会环境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得到长足发展。所以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底是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3.企业人力资源不专业。企业的发展源于每个人的推动,所以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程度在人员的选拔和录用上尤为重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选出适合当前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标准来招聘,这也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这种不科学规范的选拔方式是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4.员工在企业中主体地位不突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可以从一些发展的很好的企业看出,在企业管理制度中的设定里,将员工的利益提高首位,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避免出现领导独断专行并实施具有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是那些成功企业的共性。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任何一个员工的努力,在企业管理中,将员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突出员工的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让一个企业繁荣昌盛的发展。反之,如果企业将员工只是作为盈利的工具,赚钱的消费品,员工在工作者表现出的消极作用就会增加企业的不稳定性,各部门不能团结一致,最终导致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慢慢被淘汰出局,所以员工在企业中主体地位不突出,是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措施
1.树立正确工商管理意识。在新经济环境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市场,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长期立足,就要拥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意识可以为企业的每一步的发展都提出争取的节奏和具体实施措施,是企业更好地在新形势下发展壮大起来。2.充分发挥工商管理职能。要想充分发挥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工管部门就要撇弃以前陈旧的规章流程,对于企业的成立和注销要通过正常程序进行具体分析和操作。否则也会制约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前进脚步,得不到发展。另外,通过对市场行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避免企业运营中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促使企业都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3.改善工作作风。改善工作作风是非常重要的。工管部门对企业监督的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效率应该进一步加强。不但如此,还要把工商管理部门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开诚布公的展现给部门所有员工,是每个人都能够对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措施一目了然,熟记于心。同时,工商管理人员也要清楚的了解企业内部情况,推进工管部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4.增强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管理者的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管理者的能力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的发展。一个失败的企业管理者甚至会把企业的未来断送,所以,必须加强企业工商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工管人员必须要有快速获得市场信息的能力,才能提高企业在未来市场多的竞争力。同时,也要提高企业工管人员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管理执行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结语
在新经济环境下,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也要不断的更新换代,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要不断提高才能更好的满足新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推入和发展,企业工商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带动企业的全面建设,还能对其他企业做出一个楷模。将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解决措施落到实处,根据新市场经济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收益。
作者:金子翔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参考文献:
[1]胡锦,方明.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88.
[2]王静静.浅析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J].经贸实践,2016(11):124.
[3]李新.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5):114-115.
篇6
[关键词] 商业企业 内部控制 管理 制度建设
一、国内商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对于各类商业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国内商业发展迅猛。同时,由于商业领域按照WTO规则,不断放宽对于外资企业的限制,一大批跨国商业企业进入国内市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已成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规避市场风险,提高企业资本经营效率直接决定了商业企业的存续和发展。实施并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已经被国外企业以及国内一些优秀企业证明为有效解决之道。
从单个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保护商业企业财物的安全,防止和减少财物被人为损坏、浪费、贪污、盗窃、挪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等;二是增强商业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可靠,为企业决策和改进管理提供准确、翔实的依据;三是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履行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都要求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商业企业必须主动实施内部控制以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四是保证商业企业的经营效率,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当前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商业企业是以经营“商品”为主的商贸型企业,是生产企业和用户的中介,通过提供服务、实现商品流通赚取价差,获得利润。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商业企业以分销计划与控制为起点,以产品的进销调存和财务管理为核心。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商业企业建立的防范市场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当前商业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存在如下一些共性问题。
1.市场竞争加剧很大程度上转移了商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视线。近几年来,商业企业在社会市场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由30.3%降至27.7%,并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同时企业数量不断攀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资产负债率小于1的企业仅占30%左右,企业盈利水平很低。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商业企业忙于应付突发事件、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就是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也普遍存在执行性差、效果差等情况。
2.商业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机制。很多商业企业尤其是内资商业企业、中小型商业企业对于经营风险例如政策风险、财务风险、商品安全风险等缺乏应有的认识,盲目扩张,过分重视门店数量和经营品种,意图通过融资、借贷等资本手段扩大企业规模。这一方面是应付过度竞争的无奈选择,另一方面是对于企业的决策和运营在未经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就开始实施的“冲动”,造成企业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3.商业企业对关键点的内部控制存在偏差。商业企业经营流程中的关键点在于经济业务和活动的批准权;明确各员工的职责充分的凭证、账单设置和记录;资产和记录的接触控制;业务的独立审核等。很多企业对于这些点的内部控制要么过于严格,缺乏必要的灵活空间,难以及时调整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要么过于宽泛,执行过程中千差万别,效果参差不齐。
4.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不仅仅是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其他活动也都需要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录入、分析、传输和应用。据相关部门的调查,重视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仅为国内企业总数的30%,在商业企业中这个比例更低。而实际上,商业企业更需要一个坚实的信息化平台,例如企业采购商品的价格经常是变动的,如果没有信息化平台,管理者就难以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和库存结存情况,造成商品采购人员(部门)、门店管理人员与供应商串通,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近日曝光的北京某大型超市门店长收取高额回扣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商业企业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内部控制的作用大打折扣。很多商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于内部监督还停留在财务检查、货物盘点、人员考评等传统观念上,各种制度“只防好人、难防坏人”。同时,商业企业接受外部监督,例如工商、税务、外部审计、新闻媒体等动力不足,难以与内部控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低成本的监督机制。这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内部控制的覆盖面过窄、承受压力过大,同时难以实现各部门的联动和互动、奖惩也缺乏有效的激励作用。
三、商业企业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方案设计
1.总体原则
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商业企业内部的所有经济业务、相关部门和岗位,并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遵循合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时效性原则。
2.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审核与评价的内容
(1)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审核与评价的基本思路。这一思路应在总体原则的基础上,遵循“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收集整理信息内部研讨并结合必要的外部咨询找到怎么办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要点:①流程目标是否合理?②流程中有哪些风险点会对目标实现产生重大影响?③针对每个风险点是否都有相应的控制点?④每个控制点在逻辑上是否可以达到控制效果?⑤每个控制点的实施在实践中是否可行?⑥该流程有效性评估结论。
(2)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审核与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
①销售收款流程;②采购付款流程;③库存管理流程;④资产管理流程;⑤基建管理流程;⑥生产成本控制流程;⑦费用支出控制流程;⑧合同管理流程。
3.商业企业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优化商业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由商务、物价、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城市管理等多个政府部门,以及新闻媒体通力配合,完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制止、打击倾销、以次充好、虚假宣传、垄断、偷骗税等行为,为商业企业营造公平、宽松的市场环境。企业应将内部控制作为增强自身竞争力、降低成本、抵御不正当竞争的有力武器,改善经营管理,创新经营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2)完善控制风险机制
当前商业企业要通过实施有效内部控制来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水平,即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将风险评估系统化,通过风险评估识别企业内部所有重要业务流程,持续改进、建立起科学的风险评估制度体系。通过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在今后一段时期,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影响范围大、造成损失严重、发生概率高的关键风险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二是销售与收款业务,三是采购与付款业务,四是人力资源管理,都需要商业企业完善制度、加大投入、持续关注加以改进。
(3)强化内部控制措施
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注意到各个管理层面的权力配置是否合理、责任是否明确,其目标是形成有效的激励、监督与制衡机制,以保障各项措施的切实运转、发挥作用。以成本控制为例,商业企业要完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在可控成本发生的重点环节上做文章,实施可控成本指标分解,将费用控制指标直接落实到职能部门,并通过逐级分解、层层传递,把成本控制意识和压力传递到所有员工,直接与员工的待遇、职业规划等挂钩,实现个人责、权、利统一,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目标明确、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商业企业若想实现“从优秀到卓越”,做到“基业长青”,就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全局来重视内部控制,强化从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产保全、文件记录、全面预算、内控审计到经营风险、电子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内部控制措施。
(4)构建信息沟通机制
商业企业应高度重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ERP商业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终端客户管理系统、前台导购系统、供应商管理、查询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自动化办公系统。首先是在管理制度上重视,设立首席信息官(CIO),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其次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核算成本,将系统开发、维护,硬件设备的采购、安装、维修等自行完成或通过外包、采购等多种方式完成;最后是持续投入,不断改进这一系统,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全球顶级零售商沃尔玛就是运用遍及全球的强大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沟通机制的标杆,其将覆盖全球的区域总部、配送中心,销售门店、供应商与总部连为一体,从而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这值得国内商业企业学习借鉴。
(5)健全内部审计机制
商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由审计部、财务部、核算中心以及下属各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实施,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除了审核企业会计帐目之外,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报告。长远看来,商业企业应把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到对企业的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帮助企业决策上来。同时,内部审计应通过财政、税务、审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等外部力量的积极配合,实现对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双重规范和监督。
参考文献:
篇7
一是加强媒体宣传。从即日起联合报社、电台、电视台和涪陵区315维权网围绕“消费与责任”主题,撰写和收集相关资料,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报道,营造和谐消费环境。
二是搞好服务宣传。于2011年3月14日在涪陵体育场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同时开展消费与责任启动仪式,邀请区领导参加并讲话,联合农业、卫生、工商、质监、物价、商委、律师单位、医院、学校等相关部门开展法律法规咨询投诉处理、免费体检身体、免费维修家用电器等服务活动。
三是抓好演出宣传。3月14日,区消委组织农业、工商、卫生、教委等10个常务理事,利用各职能部门职工进行文艺演出,突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特点,同时采取文艺演出与职能部门新闻形式,宣传“消费与责任”的重要意义。
四是注重农村宣传。组织各消委分会联合质监、农业、卫生、工商、物价、畜牧、药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采取以文艺宣传形式到江北和白涛两个场镇,并进行宣传法律法规,现场受理、处理消费投诉,着力解决农业生产资料的投诉处理,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同时还要求农村消委分会以场镇和学校为活动平台,围绕“消费与责任”年主题加强消费维权宣传,每个分会至少进入1所学校和在各乡镇利用逢场天宣传1次,各投诉站至少办2期宣传栏,重点以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为主。
篇8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民;生活品质提升
一、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将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1],环境之美首当其冲。也多次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随着农村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群众对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对创造清洁、整齐、优美城乡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条件,是顺应群众期盼、践行群众路线的民心工程,对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一个地方城乡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群众的生活品质,还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的成效,关乎对外形象。
二、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1.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差。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伴随着的是垃圾数量日益增多,由于部分群众自觉收集垃圾的意识尚未养成,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置,往往是道路沿线村民随意丢弃在路边,等着公路养护人员、卫生保洁员上门清理;河、溪沿岸村民将垃圾随意堆放江边;住在村中的村民则将垃圾倾倒在房前屋后,等着天长日久自行腐化[2]。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卫生意识欠缺,导致政府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无法实现,进而影响农村环境。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先后建设和购置了一批基础设施,但是客观上仍然存在数量不够、覆盖面不广等现象[3]。同时,由于乡镇清运力量薄弱,部分偏远村庄垃圾清运几乎处于真空状态。许多垃圾卫生死角由于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垃圾等互相混杂,加上人力、财力和精力等因素制约,造成垃圾无法转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
3.财政支持保障不到位。由于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卫生保洁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目前多数主要靠上级拨款。但是考虑到农村地区广大的面积和人口,考虑物价上涨和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仅靠财政补助的经费,远远无法应付卫生保洁开支,垃圾收集清运工作资金压力很大[4],无法做到全域保洁,客观上导致了农村环境差。
4.监督管理考核有待增强。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监督管理考核机制是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乡镇一级政府忽视监督管理考核,在督促、激发保洁队伍方面力度不大;考核中对模式化的常规内容较为重视,在以村为主的保洁模式下,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往往以集中整治应付突击检查,环境卫生管理不够常态化、精细化。
三、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建议
1.要深化宣传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农村环境治理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热情,要通过行政化的推动,充分调动广大人们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要通过宣传标语、墙体广告、倡议书、广播等方式,对环境整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式宣传,让广大群众知晓整治、关心整治、融入整治,做到全民发动、全民参与。要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模范带头作用,不等不靠,攻坚克难。要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户的评选表彰,引导和支持农户开展“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组规民约,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群众自治,细分卫生责任区,规范和约束群众行为,巩固农村环境治理成效。
2.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想办法。每个乡镇要制定规划,科学选址,建设、添置垃圾收集设施,延伸收集终端覆盖范围,真正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运行体制,实现增点扩面。要结合各乡镇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市场化工作新机制,鼓励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实现服务外包,使得环境卫生工作业务上更专业,责任上更明确,管理上更有效[5]。
3.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建议采用县财政补一点、乡镇财政出一点、村出一点、村民自己出一点“四结合”的资金筹集方式,实现运行经费的正常保障[3]。同时,还应激发和提高保洁人员工作热情,适当提高保洁报酬,结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更多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众克服“难为情”思想,积极参与卫生保洁工作。乡镇要加大环卫设施投入,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打实基础,要集中整合其他项目资金,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爱心人士等通过投资、捐助、认建等方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
4.要健全制度强化督查。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主体,分阶段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要强化环境卫生管理机构作用,重视常态化、目标化管理,彻底走出抓一阵好一阵、松一阵坏一阵的怪圈,实现“建一片、成一片,管一片、美一片”的效果;要坚持疏堵并重,引导居民守法经营、规范经营,对乱摆乱卖、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引摊入市,还路于民[6]。同时,还要加大督查力度,采取日常巡查、专项督查、舆论监督等形式,严格按照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对整治的每一阶段、每一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要建立常态化督查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各地进展情况,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督办、限期整改,督促工作落实。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情况作为奖补资金、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文斌,颜毓洁 《从“美丽中国”的视角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策略》生态经济(中文版),2013 (4) :184- 188
[2]邱福文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自然科学:文摘版, 2016 (6) :00115-00115
[3]浦江新闻网 《整治农村环境卫生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013年5月20日
[4]史小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财政思路与对策》《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 ,33 (7) :21-24
篇9
一、医院实施成本管理必要性分析
医院管理涉及的面比较广,活动和环节也比较复杂,在这其中成本核算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下医院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能够促进医院快速发展。医院在实行全成本管理也能够提高自身管理效率,通过充分运用手段,有效管控医院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关键环节,推动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院奖励机制,从各个环节上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切实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医院注重成本核算也有助于医院资源的高效使用,通过减少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切实避免医疗成本的提升,推动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应用,优化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增强医院的经济效益,有效挖掘潜在效益潜力,完善医院成本控制标准,降低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院通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发挥医院自身主动性,积极挖掘管理潜力,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切实降低医院的管理运营成本,推动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可以运用强化成本管理可以实现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提升的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对于培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强化自身成本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医院要想赢得自身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完善自身竞争机制,就需要有效降低日常管理经营成本,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保障医疗行为的低成本、高质量,推动医院科学发展。
二、医院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管理的直接费用以及医院管理运营的间接费用都属于医院成本核算的范围,而医院的全成本核算经济管理模式的最重要管理对象就是医院的成本核算。在这其中,直接费用指的是医院在日常的管理运营中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到医疗卫生支出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各个科室人员的基本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费用以及补助,医疗卫生材料及相关的辅助材料,租赁费,药品费等。而医院的间接费用则主要是指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后勤部门的日常费用支出,同时还包含职工教育经费,科研费用,报刊杂志费用,诉讼费用等。这些相关的费用难以直接计入到医院的医疗费用之中,可以依据项目支出的具体明细,结合各个科室的人员数量等分配要素进行平摊。另外还应当注意一点,医院建设或者购置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资本性支出、有经费来源的科学研究项目、医疗纠纷赔偿费以及对外捐赠或者赞助费用都不属于医院成本核算的范围。
医院成本管理没有从医院生产经营的系统视角来审视,对象不够明确清晰,成本管理与控制情况不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医院生产经营状况,相关会计信息也不真实。难以切实发挥成本控制在降低医院成本,提升医院效益方面的作用。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点一般是事后分析,难以实现医院生产过程的管控,管理与控制效率相对较低。成本分析只是采用比率分析或对比分析,很难对数据做出科学的判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成本核算不规范,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单一,成本的管控好多都是账面数,与实际成本相差较大。当前大部分医院的成本管理只停留在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上,成本管理与控制很难做到,更不能进行成本信息的预测、分析和决策。
医院管理层对成本管理与控制重视程度不够,意识不到成本管理与控制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医院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控制环节大都将核算重点放在医院产品的生产成本上,管理不全面不到位,成本管理难以完整地覆盖价值链的整个过程对于生产资料的采购、设计以及销售环节往往不予重视,会计核算中医院成本控制也是着重于医院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制造过程。医院成本核算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难以有效做到成本核算,影响到医院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制约着成本信息的可靠、全面和真实性。计量不准确,成本控制形同虚设。
三、医院实施成本管理新模式的建议
现代医院应根据生产经营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创新成本管理,要立足医院成本管理实际,适时采用作业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要依据医院成本控制的需要,有效利用医院财务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挖掘技术生成医院成本信息流,有效降低医院成本,增加医院经济效益,及时查找成本管控薄弱环节。财务信息是成本控制的前提,财务信息能否有效的传递直接影响整个成本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要重视医院产品的采购、设计环节以及销售环节。成本控制的对象以成本控制中心为基础,以具体经济事项为主要内容。不少医院缺乏资金运营意识,医院在资金的保值增值以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存在问题,科学确定成本管理的内容,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经营风险实行实时监控,提高危机意识,加强费用管控,降低不必要支出,杜绝资源浪费现象,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体系,改善经营机制和经营环境,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对象,要区别分析。成本管理的对象是确定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具体对象,是设立成本明细分类账户,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核算成本的前提。
篇10
1.1大连传统泵业市场营销的特点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市场营销变得更加重要,同时也使其更具有市场经济的相关特点。一方面,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使市场组成变得尤为复杂,大量企业的融入,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增加了经营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使现阶段的市场营销具有营销手段多元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经营,大中小企业的广泛分布,使市场经济下的市场营销手段具有准确性、针对性的特点。
1.2市场经济环境下创新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对于市场经济中各组成部门而言,市场营销手段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必要手段,因此,创新市场营销方法,是市场经济中企业提高效益的最佳途径。总体来看,创新市场营销手段能够使市场经济各组成部门坦然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市场营销手段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需求,能够更好的应对国外大企业的融入冲击;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是市场经济组成部门能够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大连传统泵业市场下市场营销创新及分析
市场经济是一个完全由市场价格自由引导经济发展的复杂经济体系,其复杂的组织部门构成、错综的组织部门关系,要求市场经济中的各组成部门和企业必须要在适应市场发展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是泵业企业必须要经历过程。创新泵业市场营销,要从营销组成结构入手,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特点,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
2.1创新大连泵业市场状况下的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是构成市场营销的最主要要素之一,其从营销目标、营销手段、营销策略方面为市场营销提供必要的指引和辅助,在大连泵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创新泵业市场营销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泵业市场营销模式,必须要从大连泵业市场发展状况入手,以创新营销观念作为引导,制定符合泵业市场发展的营销目标、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首先,创新全新的营销理念,在大连泵业市场发展特点下,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法,生成全新的营销观念,以指导营销模式构建;其次,在全新营销理念的指导下,创新符合泵业市场发展及企业经营目标的营销目标、手段和策略;最后,在现代泵业市场环境下,将创新营销理念、营销目标、营销手段、营销策略整合成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全新市场营销模式。
2.2创新泵业市场环境下的营销方法体系
营销方法是市场营销实际运行中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市场营销方法主要从营销对象特点,市场环境状况等方面出发以促进市场营销的运作,要创新传统泵业市场下的营销方法,就必须要从泵业市场的环境特点出发,结合泵业营销对象,建立创新营销方法。创新营销方法,首先要针对大连泵业市场的基本状况,创新建立符合泵业市场发展需求的一站体验式营销方法,从营销对象五感上将营销推广开来;其次,从市场组成企业角度出发,创新建立企业灵活管理的柔性营销方法,使营销活动能够在市场经济变化的情况下,灵活转变;再次,综合分析泵业市场中企业与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其他公众产生的互动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符合企业发展、各级供销、消费者权益的营销方法;最后,综合分析泵业市场发展状况及经济结构组成状况,针对泵业市场的计算机网络发展特殊状况,创新构建新兴的网络营销方法,使市场营销构建起线上线下的立体营销方法体系。
2.3创新拓展泵业市场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是市场营销实现营销效益的重要保障要素,营销渠道的拓展,将更有利于市场营销方法的实施和应用,使营销服务或产品能顺利的被消费或使用。因此,创新拓展泵业市场营销渠道,对泵业市场组成部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拓展市场营销渠道,要综合分析泵业市场发展状况,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客户状况、供销者变动情况,适时的拓展营销渠道;在泵业市场大环境下,经济不断发展,市场进一步细分的状况下,原有营销渠道已达到厂家对市场份额的要求,而消费者的购物喜好变化等状况,从市场需求角度拓宽营销渠道。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