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市场预测范文

时间:2024-02-20 18:0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市场预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市场预测

篇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为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学习,使学生对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市场的调查的方式和步骤、市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市场观察调查法、询问法、文案调查法、实验调查法等;市场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德尔非法、头脑风暴、时间序列、相关回归分析等。

2改革思路

2.1课程改革的目的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调查分析报告撰写、预测分析报告撰写等模拟训练项目;切实提高了学生市场调查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和预测报告的写作能力,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需求。教学的效果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培养高学生的解决实际市场调研方案撰写和问卷设计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设计出较好的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

2.1.2培养学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建模能力。

2.1.3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和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

2.1.4培养学生的统计软件的使用能力。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生成统计图表,建立预测分析模型。

2.1.5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比较好地解决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相关专业学科知识走向整合,最终形成良好的专业技术技能。

2.1.6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真正的学会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的要求该院定位于“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等办学指导思想,为《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导向。我们认为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才能体现商学院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内在要求。为此,市场调查与预测确立强化案例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的意识,符合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要求。

2.2.2课程性质的要求《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在《管理学》、《经济数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单纯讲授市场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势必与其他相关学科在教学内容上造成很大程度上的重复,达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需要从应用的角度组织教学,重视实践性教学。

2.2.3教学实训、实践提供的启示过去我们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导致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仍然不会设计市场调查方案和问卷,不会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写不出符合要求的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后来,我们尝试采用案例与模拟教学法,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只有确立“强化案例与教学模拟、动手实践”的教学法,才能使本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特色。

3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考试方式、实训实践教学课等方面展开教学改革。

3.1改革课程教学目标我们认为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除了应掌握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外,应重点获得五种能力:市场信息(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能力;调查分析报告所撰写能力;市场预测分析与建模应用能力;市场预测报告撰写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强化能力培养的方向改革。

3.2改革教学内容根据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特点和培养应用性能力原则,我们增加了市场环境研究、市场供求研究、销售潜力研究、消费者市场研究、顾客满意度研究、生产者市场研究、销售潜力研究、产品市场研究、产品销售市场分析、产品品牌研究、广告研究等市场调研内容的教学。同时增加统计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应用等等。

3.3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市场调研和预测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更新和优化为基础,以案例和模拟训练为实践教学平台,以案例和项目分析为教学手段。

3.4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主要采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总体思路是将案例教学法、项目试验教学法、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入教学中。

3.5改革考试方式传统的闭卷考试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测试为主,难以测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调查方案和问卷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与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为了适应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测评的考核方式。

3.6改革实训、实践教学模式本着提高学生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构建了包括课程设计、计算机软件应用、案例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等方式相结合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式。

4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考试方式、实训,实践改革操作初步设计

4.1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初步设计根据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特点和培养应用性能力原则,我们将教学体系分为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两部分考虑,再分别从理论和实践部分进行设计。

4.1.1市场调查部分①市场相关概念、市场类型等相关教学内容介绍。②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指标介绍讨论。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环境(宏观、中观、微观)、市场供求、销售潜力、消费者市场、顾客满意度、生产者市场、销售潜力、产品市场、产品销售市场分析、产品品牌、广告等市场调研内容的指标体系提示讨论。③市场调查方案、方式方法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研方案的设计,市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文案调研法、观察调研法、询问调研法、实验调研法,还增加网络调研法。④数据收集与整理理论教学,回顾统计基础计算知识,EXCEL、SPSS软件简单常见功能介绍。⑤实践教学部分设计初步。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将学生按自由组合的方式,以6~8人为一组,成立“模拟调查公司”,并让学生为自己的公司取一个名称,确定公司总经理及内部人员分工。在成立公司之后,告诉他们,先学理论知识,在学完市场调查的相关知识后将让他们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开展一次真实的市场调查活动,并且每个公司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还要在课堂上来介绍分享自己的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期望让学生以这种特有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实际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也希望真实的调查活动能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兴趣。在调查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体验几种调查方法:文案调研法、观察调研法和询问调研法。让学生根据本组确定项目设计调研过程。过程中将涉及调查方案策划、调研方法、时间安排、资料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一系列环节。通过真实的调查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情景模拟。观察调研法、询问调研法两种方法可采用课堂模拟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对调查部分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图表在EXCEL、SPSS等软件中的制作。提出调查报告,进行PPT概述介绍。

4.1.2市场预测部分①预测理论学习。包括预测相关概念、类型,对于我们学院学生主要从定型预测方法的学习讨论和定量的时间序列、相关回归预测、抽样调研的基本估计进行教学。②实践教学。观看头脑风暴的视频,看后确定学生关注热点话题进行模拟头脑风暴,让学生切实了解头脑风暴的相关概念、操作步骤、实际应用的意义。引入上机实训,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笔者设想在讲授市场预测的内容时引入上机实训。根据一些简单数据预测未来的数据走势,设计简单模型。

4.2考核考试方式初步设计

《市场调查与预测》考试改革先采用班级试点的形式开展,实际操作成熟后进行推广至全部班级。主要采用能力测试为导向的考试方式。改革方案的总体思路是成绩分两个学期进行评定,最后合成本课程的成绩,最后按比例与平时成绩合成总成绩,分段测试的内容如下:

4.2.1第一学期,创业计划书撰写大赛阶段根据问卷设计、创业计划书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及实际调研报告撰写情况进行能力评估。由班级内部对市场调查与预测部分撰写情况进行评定,分5等级进行,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其中,90分(优秀)以上按10%的比例进行,80~90分(良好)按20%的比例进行,其他不限比例。

4.2.2第二学期,市场调查校外实践阶段调研方案再加工,校外调查效果,调查报告再加工能力评估。成绩评定应根据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数据分析与报告写作测试、市场预测分析与报告写作测试的质量、篇幅大小、观点(结论)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内容是否完整、要素是否齐备等评定成绩。以上各阶段以100分为满分,按完成情况,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考评小组进行审核打分。

4.2.3平时成绩,主要用到课率来衡量。平时表现不及格者,期末成绩不予认定,作缺考处理。总评成绩=第一学期创业大赛成绩、第二学期评定成绩均值×70%+平时成绩×30%

5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改革效果

市场信息(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能力;调查分析报告所撰写能力;市场预测分析与建模应用能力;市场预测报告撰写能力。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了学生获取相关市场、产品等方面信息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1课程改革效果

5.1.1提高学生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与建模的能力。

5.1.2提高学生软件使用能力,特别是Excel的统计功能,大部分学生能利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生成统计图表,建立简单的预测分析模型;部分学生对SPSS软件应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5.1.3提高学生市场调查方案撰写和调查问卷设计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设计出较好的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5.1.4提高学生市场调查分析报告、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调查分析报告、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过程、技巧、方法和要求。

5.1.5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较好地解决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通过市场调查、预测模拟等实践,真正整合了《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学科知识。

5.1.6通过教学改革,我们正在将《市场调查与预测》申报为云南省精品课程。2012年由王召宝完成本校商学院辅导员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学生参与完成本校商学院班级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成果提交学校相关领导,为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本年度商学院被授予“平安学院”;经过本门课程的实践,对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起到一定的帮助,据学校相关就业统计数据,参与省级、国家级“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的获奖大学生就业率100%;2013年参加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场调查分析比赛(主办方未公布最终结果);2014年荣获海峡两岸市场调查大赛一等奖。另外,由于该院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生很难通过笔算掌握本门课程预测定量计算题,经过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了过去出卷考试计算题空档而导致分数不高的尴尬局面。

5.2课程改革小结与不足

篇2

关键词:“市场预测与决策”;“干中学”模式;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90-02

引言

预测与决策科学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分析方法对事物规律与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交叉学科。综合了预测和决策科学基础知识的“市场预测与决策”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对市场预测与决策方面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的学习,学生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市场信息进行初步预测,并在合理预测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营销方案选择,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市场预测和决策方法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对“市场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专业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市场预测与决策能力的重要性。中原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将该课程学时数由原来的30个学时增加到45个学时,由以前的考察课调整为考试课,旨在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除市场营销专业以外,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国际教育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乃至服装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机电学院的工业设计等专业也纷纷开设了“市场预测与决策”课程。该课程年均选课人数达到500人,受到了各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

但是,在当前“市场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理论与实际联系太少等问题,学生常常感到内容抽象,无法与其他的专业知识相融合,结果导致课程的教与学常常呈现一个单调循环圈,即知识信息从教科书上到教师的讲义,再到黑板或PPT上,再由学生记到笔记本上,考试结束后知识信息又回到老师那里。然而,“市场预测与决策”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许多理论和方法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充分体会到它们的作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更好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够使学生对相关预测和决策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而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对现有的“市场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干中学”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一、“干中学”模式的“市场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内容

“干中学”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著名模型,由阿罗(K.Arrow)1962年最早提出。该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机会实际运用或操作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学习兴趣,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学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具体而言,该课题旨在改革“市场预测与决策”课程现有教学方法,建立“干中学”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活动从目前的“教学”的单行道改变为“教学”互动的双行道,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同时,为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领略学以致用、从理论到实践两者有机结合的魅力和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市场预测与决策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特从制度上进行以下规则设计:(1)改革现有课程考核方法,增加实践成绩比重;以往本课程的考核大概为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课改完成之后,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成成绩大致比例为1∶1。(2)采用自由组队形式,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请学生自由组队,选择不同行业或企业,收集相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以期能让具体的预测与决策方法应用至实践中,最后形成详细的预测与决策报告。另外,该课程可与市场调查结合起来,除收集足够的二手资料外,也可获得本地的、准确的第一手资料。(3)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优秀作业和报告进行奖励。除了加重实践环节的成绩比重之外,可在每学期末对优秀作业和报告进行本课程内部评比、展览,还有,举办相应预测软件知识考核和上机应用比赛等环节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学校这两年一直在加强同企业之间的联系,获得企业认同的调查问卷和预决策报告可由企业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二、“干中学”模式的“市场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实施

本课题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实验法及比较研究方法。选择开设“市场预测与决策”课程的部分班级分别作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在实验组班级中运用“干中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验,而控制组班级教学过程中仍然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期末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班级进行教学效果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完善。同时,积极动员相关教师、教辅人员及社会力量参与相关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加强“干中学”基础理论学习,统一认识,为课改顺利开展研究提供思想和材料准备。第二阶段:研究方案制定阶段。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细化、分工,使具体的研究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以细化、落实,并通过问卷调查及小组座谈形式,了解学生对“市场预测及决策”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第三阶段:研究实验阶段。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选择部分班级分别作为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干中学”教学模式改革对比实验。第四阶段:研究完善阶段。对上阶段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修订和完善原实验方案,再次进行对比实验。第五阶段:总结阶段。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进一步优化,争取在类似的课程或相关专业中推广。

三、本课改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篇3

【关键词】高职 市场调查与预测 实践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10年度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研究成果(市场调查与预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39-02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高等职业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着手,阐述实践教学重要性。指出市场调查与预测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其与理论教学体系的衔接,要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之与理论教学结合为一体,要将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本文从教学思路、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考核体系等角度对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探讨。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一)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6年5月经批准在温州市农科院基础上筹建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地处浙江省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温州市,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于浙江省的地市县。我校一贯以服务于温州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学生的顺利就业为导向,重点围绕浙江的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市场营销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针对校外单位一般很难大规模接收学生实习这一情况,我们积极拓展学生校内实训。利用校内充足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室资源,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任务为导向”项目完成全过程;通过对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出发,以模拟真实工作任务及过程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高效利用校内实训基地

蒲公英经贸园格子铺和百味食屋特色零食专卖店作为经贸管理系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内实现“真事真做”。另外,依托“市场调研协会” ,我们承接社会业务,这些业务也成为了学生校内实训的业务内容。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业务训练,让学生提前接触了营销的实际工作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三)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1.实行校企共建。2.以了解基地企业的实际,作为系列调查活动内容贯通课程教学全过程。3.通过基地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构建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以上几点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市场调查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学生学好《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的实践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改变教学思路:以工学结合的“大课堂”代替固定的教室

所谓“大课堂”,即将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有机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院应本着“只为所用,不求所有”的原则采用“教师去企业(实践)、学生去企业(接受培训)、企业专家到课堂(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其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发挥更大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师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市场调研各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为主线进行教学与实践,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采取以工学交替为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分段式教学或完全以实训替论教学。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及市场调研策划等基本技能之外,每学年都安排一定时间去实习基地和工商企业分别进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认知实习和以强化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习,以实习基地作为课堂,实习过程中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双重指导下,通过为企业调研分析、营销策划、产品推销等活动,使产学更好地结合,并以企业的实习鉴定作为取得相应学分的评价依据。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最大程度地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二)建立以 “导师+项目+学生团队”的教学模式

1.“任务为导向”的团队项目制。课程教学中将全班学生组建成4-6人/组的项目团队,每个团队选出小组长作为项目团队负责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任务为导向”自行寻找项目,能够通过对调研主题的确定,恰当选择调查对象、内容、范围、方法等项目,学会制定可行的调查方案和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取得调查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开展一般的市场预测,撰写完整的调查报告,而后每组同学将完成的调研报告及相关的方案、问卷打印成册,或制成PPT在课堂进行交流、比较,全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组兴我荣”观念,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所学知识和提升实际动手能力。教师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角色,更主要的是担当了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者、调研项目指导者、实训活动组织者、全过程环节协调者、问题解答者、质量控制者等新的角色,师生共同研究课题,从而建立一种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互动平台。

2.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在 “导师+项目+学生团队”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例如参加“民生民意杯”浙江省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参加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学院技能文化节的市场调查技能大赛;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加深理论认识,拓宽视野,提高理解能力及实践能力;依托学院市场调研协会,我们把学生纳入教师的课题研究当中,让学生也切实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当中来,如我们让学生参与了浙江省民生专项调查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及各类课题的一些调查当中来,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三)以“任务为驱动”组织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是一个课程的两个核心部分,必须得到重视。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因此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其与理论教学体系的衔接,要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之与理论教学结合为一体,要将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我们以市场调查的实际工作步骤、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工作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作依据选取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我们整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知识模块,以“任务为驱动”设计任务单元。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改变过去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使课程的项目建设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使我们的学生与未来职场的要求相适应,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并把技巧融入对市场调查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革新,不仅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生产实际,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也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在将来能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三”结合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三”结合是指以“适时评价,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考核评价总体上突出工作任务与实践项目的完成过程和效果,考核的项目主要由团队项目业绩及团队项目的个人考核和个人平时表现三部分构成。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面向了课程教学中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个学生在各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程度及所起的作用等,采取适时性评价。在具体的评价实施中也注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做到了既注重结果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作为下个项目实施的依据。在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指导中实施“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制。每一个环节都有得分标准,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实践考核必须对学生实训全过程进行从准备、实施到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予以考核,制定不同环节的评分标准。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对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每一个实践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加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作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思维,建立符合自己学校办学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使实践教学更加合理、科学和完善,才能真正地发挥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1. 轿车市场销售走势起伏明显

纵观全年各个月销售轨迹,出现4次起伏,销量不均,传统的销售旺季不旺,市场变化使人难以捉摸。1999年全年累计销售56万辆,实现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同比增长10%,但期末库存压力依然很大,厂家的库存5万余辆,如果连同红旗、奥迪、捷达和桑塔纳总经销商处的库存,则总库存近10万辆。

具体来看,现有车型结构存在矛盾,车型市场需求发展不平衡,上海通用别克和广州本田雅阁市场看好,一汽大众捷达和二汽神龙富康接近或基本达到调整后的销售目标,原先市场份额较大的上海桑塔纳和天津夏利,由于相对基数大,市场扩容较难。

2. 厂商争夺市场的竞争更趋激化

自动档的捷达和富康先后投入市场,成为一个新亮点;雅阁与别克继续组织试驾试乘活动,宣扬“起步就与世界同步”;红旗改进型“吉星”、普桑改进型“99新秀”等一入市均有不俗表现;一汽大众奥迪A6、上海大众Passat雷驰和上海通用别克变型车,先后于9月初与年底前下线,其先进的技术性能与诱人的价格预报已征服了不少潜在购买者。

出租用车市场的争夺发展到了捉对厮杀、你死我活的地步,中高级轿车渗透出租用车市场已属必然,红旗也一改“公车”、“政治车”的形象,以18万元的价格打入出租租赁车市场,其他有的用一年“回购”方式,巩固住了传统的出租用车市场地盘,有的趁一些地方出租车上档次之机,批量打入更新市场,甚至出现“扬己贬他”的不规范运作或恶性宣传,以排斥和排挤竞争对手,误导用户。

1999年除奥拓与夏利于年初和年中有两次大的降价动作外,其它品牌的厂商无一公开出台降价举措。在三、四季度交替之际,围绕上汽就个别媒体宣传的桑车年底大幅度降价信息所进行的澄清一事,几乎所有的轿车厂商都发表谈话,表示不愿意介入到舆论界渲染的那种降价行动之中,这在我国轿车产销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此外,在国务院以及财政部等部门的督促下,一些地区如天津、吉林等地的轿车价外收费正在减少,但个别地方地区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地区贸易壁垒进一步强化。

3. 市场营销体制主旋律走向特许品牌专营

以广州本田雅阁和上海通用别克入市后的两品牌营销体制为标志,我国轿车市场加快了特许经营体制改革的步伐。如今桑塔纳、捷达、奥迪、富康、夏利的专营单位,逐步实施统一规范、统一标识,这是我国轿车流通领域的一大进步。特许经营单位的营销质量明显提高。 2000年轿车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1. 2000年国产轿车市场需求预测

根据10年来国产轿车的销量,对历年数据用三次曲线进行拟合,进而预测2000年轿车市场需求为62万辆。

2. 2000年汽车市场环境分析

1999年下半年起国民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预计在2000年将会持续,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趋好。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国企改革作为中心环节、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增加进出口等等,被作为2000年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规范汽车收费、减轻车主负担、把汽车与住房列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大商品,还将研究扩大汽车消费的有关措施。这些是2000年中培育汽车市场的利好环境。

面对WTO及世界经济贸易回升,汽车工业的压力是较大的。2006年进口汽车关税将降至25%,目前80~100%的关税自2000年起每年都要削减,意味着国产车生产成本必须每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直至使国产车与同类车型的国际车价接轨。美国取得对用户的购车贷款权和全程分销权,对我们目前的汽车流通体制和汽车买方信贷,都将构成冲击,同时也是对我们培育汽车市场的一大促进。1999年底前夕,上海市有关方面已明确表示: 既要支持上海汽车工业发展,也要欢迎非沪国产汽车进入上海市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氛围。上海市松动对非沪国产汽车进入上海市场的限制,势必对有些地区的地方保护枷锁有所触动,并可能引发全国性地方保护的弱化,这将推动培育健康的轿车市场的进程。

2000年轿车市场面临的困难与矛盾依然是相当突出的。消费需求的扩张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居民收支预期不看好的态势尚未扭转;短缺经济时期把轿车作为奢侈品加以限制的某些政策和地方上设置的价外乱收费,至今仍无多大松动。现行的轿车消费政策,正成为制约轿车市场活跃的一个重要瓶颈。

篇5

关键词 市场调查 实践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人才培养规划要求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理论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从实践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胜任企业的实际工作。《市场调查与预测》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让他们掌握企业市场调查和预测的一般理论、调查方式、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理论知识,明确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活动的基本规律;同时亲自实践市场调查方案的制定、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方法的应用。以指导企业的市场调研及预测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捕捉机会规避威胁。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市场调研及预测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学会通过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动态;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预测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从事调查研究、预测市场的实际工作能力。 为了达到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除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外,将以下列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一、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

通过课内实践教学,让学生对市场调查的全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形成市场调查实践的轮廓。

(一)《市场调查方案》的实践教学设计。

先由老师讲述《市场调查方案》制定的格式和要求;再指导学生分项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各项内容的含义;最后学生动手完成一份调查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1)学生自行确定调查课题;(2)组织学生讨论调查目的的确定;(3)老师介绍一些调查方案的范例;(4)学生动手写作;(5)学生将完成的初稿上交老师批改;(6)指导学生修改定稿。

(二)《调查问卷》的实践教学设计。

要求学生设计一份与自己的调查方案相匹配的调查问卷。

(1)讲述调查问卷设计的技术与技巧;(2)学生动手设计;(3)上交问卷;(4)组织学生讨论,交叉修改。

(三)询问法的实践教学设计。

利用角色模拟法完成询问法的课堂实践教学。

(1)学生自行组合;(2)明确各自扮演的角色;(3)对自己设计的问卷在课堂上现场模拟访问;(4)学生互相点评:(a)点评问卷设计的是否适用,(b)点评接近和访谈技巧;(5)老师总结。

(四)文案法的实践教学设计。

(1)老师布置调查主题;(2)学生各自采用文案调查法收集相关资料;(3)老师指导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整理。

(五)观察法及市场预测的实践教学设计。

以股市行情为学生的观察对象,要求学生自己确定一支具体的股票,通过对该股票连续30天的交易价格观察,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推断该股票未来的价格波动情况。

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

1、将学生分组:班委负责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6——10人一个调查团队)选定小组负责人,名单报送任课老师处;

2、以组为单位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交由学校按学生方案设计的样本容量打印问卷,并分发于各小组长。

3、由组长带领成员以分片负责的方式开展调查,期间老师与各小组组长保持联系,了解调查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帮助。

4、以组为单位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5、以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调查课题提交书面调查报告

6、总结交流校外调查的感受 (具体任务安排如下表)

通过以上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担任一项市场调查工作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资料:

篇6

关键词: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案例教学法;SPSS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83-02

一、引言

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的骨干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推销及商务谈判等。其中,市场调查与预测是这些骨干课程的核心,该课程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为前期课程,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策划、推销及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培养目标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市场调研的理论方法和相关知识,而且能够投入到市场调研的实际运作中,学会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得出有效的结论。

该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常用的案例教学法采用如下教学流程:教学前教师挑选或写作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案例,讨论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与方案并加以点评。这种案例教学法存在如下教学质量问题:(1)案例内容不全面。案例来自教材和学习资料,内容主要是情景问题的叙述和解析,没有同步的问卷设计和调研数据,因此该类案例授课往往只能覆盖市场调研的理论方法剖析方面,无法延伸到实践操作部分,从而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够;(2)案例分析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独立解决市场调研问题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好的效果。(3)忽略市场调查与预测中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对于学生技能的训练、数据分析、高级软件如SPSS等的教授和应用。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市场调查行业发展急需具备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能力的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市场调研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更应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和软件分析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涉及的软件仍然停留在EXCEL阶段,错误的认为高级软件是研究生阶段才需掌握的技能。现阶段,本科毕业设计也会涉及到市场调查数据的整合分析问题,掌握SPSS等先进软件,可以减少市场调查的统计工作量,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市场调查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掌握基础的办公软件,而是必须熟练运用SPSS或SAS等专业的市场研究统计软件。综合以上三点,笔者提出综合案例教学法,弥补了现有案例教学法的缺点。

二、何为综合案例教学法

综合案例是指附带研究问卷和相应市场调查数据的整体案例。这种案例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述一市场调研情景问题,同时带有相应的问卷设计和调查数据,供学生操作。学生在理论分析和策划市场调研后,可通过问卷设计和发放过程提高市场调研实施能力,运用统计软件SPSS做调研数据分析,在掌握SPSS软件操作技能的同时,得出市场调查分析结果。

综合案例教学法意味着是在每一个教学知识点中都选取综合案例为学生们讲解和练习。这种案例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案例情景市场调研问题的分析环节。学生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就需要认真负责且充分分析案例问题,找出可行的对策;其次,市场调研的策划和实施,包括相关问卷设计和收发。该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短暂时间内收发一定数量的有效问卷,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缜密的策划和安排;最后是调研结果分析,调研数据分析。该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统计软件分析技能,如SPSS,快捷的完成调研数据的分析、汇报。

综合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极为密切。每一个市场调研环节都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从市场调研策划、相关问卷设计到最后的调研数据分析,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出来,学生参与市场调研的过程即是小型的实际市场调研工作的模拟。综合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软件技能解决市场调研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回答案例分析和后期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审核最终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综合案例调研的实践经验。

三、综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综合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操作两大模块。各个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1.首先讲解和分析市场调研基本知识点并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应用情景。同时进行实践操作环节:市场调研策划。市场调研的策划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可支配时间和能力策划出具体详细的调研方案,例如何时何地访问,访问多长时间,参与人员和访问主线等等。这个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市场调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寻找可实施题材,并做好市场调研的策划部分。

2.讲解市场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设计类型、方法、原则等。问卷设计实践考核学生运用问题设计的方式解决实际市场调研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手脑并用、根据市场调研的具体操作题目科学的设计问题。然后根据市场调研策划的时间、地点、进度安排等,合理组织小组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调查的方法有抽样调查法、询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等。具体选择哪种调查法,需要根据调查的对象和环境决定。

3.高级统计软件的功能介绍主要是指SPSS等软件在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的应用讲解,有统计描述、假设检验和量表分析。对应的该操作部分主要是对调研数据的录入和高级软件的运用:建立数据文件,将调查问卷编码,在SPSS中录入问卷数据;根据市场调研的研究目标,运用SPSS功能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和建立相关图表。最后,根据SPSS分析结果撰写报告。

高校开展综合案例教学法无需经费支持,未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唯一的实施要求是高级统计软件SPSS。而今,很多高校已经具备这个条件:具有安装SPSS高级软件的实验室。因此,综合案例法具有可行性。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较为新颖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授课方法:综合案例教学法。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特殊的实践要求,综合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方法实施一年后,教学效果显著,具统计,95%的学生承认该授课方法有助于调动学习兴趣,同时市场分析能力、问卷设计能力、统计知识运用和SPSS软件操作能力都得到良好的锻炼,对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但是,综合案例教学法的改进和完善还需努力,如运用网络问卷发放或网络访谈;增加高级统计软件的应用,同时教授SPSS,SAS两种分析软件,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等。

参考文献:

[1]曹扬.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4,(3):66-68.

[2]段晓梅.基于SPSS软件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9):58-60.

篇7

【关键词】市场调研与预测;资料审核;学习能力;社会能力

《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中关于市场调查资料审核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基本理解能力、敏锐识别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而要具备这些能力,掌握必要的调查资料审核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市场调查资料审核中应注意的问题提供本文作者的一些研究。

一、市场调查资料审核的主要内容

市场调查资料的审核是指对市场调查获取的各种资料(原始资料和整理资料)进行审查和核实。市场调查资料审核对获取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有重要意义。市场调查资料审核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市场调查资料完整性审核。审核应该被调查的单位是否都已调查,问卷或调查表内的各项目是否都填写齐全,上面有否调查员信息、实施的调查时间、调查资料交付的日期等。

2.市场调查资料准确性审核。主要看调查资料的调查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要求。

3.市场调查资料一致性审核。主要是看被调查者的回答是否前后一致,有无逻辑错误,例如,在消费品市场调查中,某一被调查者家庭人均收入仅1500元,却经常在一些高档商场购物等。

4.市场调查资料及时性审核。主要是看各被调查单位是否都按规定日期填写和提交问卷,填写的资料是否是最新资料。

如果在汇总之前进行审核,检查无误,对有误的信息做恰当的修正,那么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信息汇总,市场调查资料的质量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二、市场调查资料的审核编辑

市场调查资料的审核编辑是为了提高问卷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而进行的再审核,目的是筛选出问卷中不清楚、不完整、不一致或模棱两可的答案。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在问卷审核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其具有非常重要性。对市场调查资料的审核编辑,就是审核研究所获市场调查资料的真伪、删除不实的市场调查资料,保留合理的结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缺失的数据进行补充,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研究的总体看,考虑所收集到的数据是否齐全,是否能满足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的要求。比如问卷或调查表是否全部回收,实验设计所要求的各方面的数据是否全部收集到等。达不到一定的问卷回收率或实验样本数不够,对某些研究而言应视为无效。

2.要对单个被调查的数据资料的审核,检查其数据资料有无缺失或遗漏,数据的信誉度如何,有无前后矛盾之处。

3.对缺省的数据,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根据问卷上的信息可以明显推断出缺省的数据,则应补上;如果根据问卷的信息无法推断,则视作缺失数据。

4.选取一切有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剔除无关紧要的、没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5.将已经挑选出来的全部资料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使之前后连贯。要根据实际需要,将其中某些数据进行换算或调整,如换算某些调查数据的计量单位或统计年份等,以便进行分析比较。

6.审核资料的可靠性。这也是资料编辑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它要求调查人员必须确保调查资料的合理、准确和可靠。有时候,对实地调查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却有几种不同的答复。何者较为可靠,那就需要经过查对分析才能决定。当然,在实际进行市场调查工作的过程中,市场调查人员应该注意各种资料和资料来源的可靠程度,随时剔除那些不大确实可靠的资料和资料来源。

三、市场调查资料审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市场调查资料审核工作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实地审核和中心办公室审核,这两个阶段审核工作应该注意各有侧重。具体应注意的问题是:

1.在实地审核阶段:访问员在调查结束后,应及时审核问卷,检查其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以及是否清楚易懂。如果被调查者对于某项问题无回答,则应注明原因。另外,还应标明资料的可靠程度,例如,可信的、可以参考的、不可信的等。

2.在中心办公室审核阶段:审核工作应在资料收集工作结束后立即开始,中心办公室审核比实地审核更安全、确切和仔细,要求审核员更加认真、仔细。为保证处理方法的一致性,审核工作最好由一个人完成。如果工作量过大或花费的时间太长而必须分工,也应该按照问卷结构分工,而不是按照问卷份数分工。

3.在成堆的调查资料中,要善于分辨哪些是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哪些是无关紧要的资料,哪些资料能说明哪些问题,哪些资料可靠,哪些资料不可靠。作为调查者,要注意犯片面性错误,要注意避免从一开始工作就走错路子,选择了错误的资料来源,从而把整个调查工作引入错误的方向,因而对搜集资料的工作帶来极大影响。同时应注意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主观地偏向于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这种片面性的错误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或是不能区别轻重缓急,或是不知不觉地偏离轨道,或是最终引出了错误的推论。

总之,《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中关于市场调查资料审核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基本理解能力、敏锐识别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而要具备这些能力,掌握必要的调查资料审核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市场调查资料审核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则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这对将来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工作实践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谢邦昌.市场调查实战手册[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2]唐凤秀.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郁广健.市场调查与预测110法和实例[M].北京:中国国承广播出版社,2000.

篇8

关键词:纯政策市;利好;利空;政府效用函数

股市永远存在波动。合理的波动对股市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波动幅度过大则会给股市带来现实的和长远的伤害。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股市现有的一种制度安排导致的寻租行为 来考虑产生过度波动的原因和具体过程。

一、 中国股票市场的初始产权安排和股市的现状

要说明股票市场初始产权安排和政府介入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要回答:中国政府最初为什么要开设股票市场?德姆塞茨在新制度经济学协会的第二届年会发言稿中,强调了资源的初始配置和变化对制度的产生与变革的重要作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初始制度安排,正是反映了这一作用。我国股票市场与西方国家成熟股票市场的最大差异在于:两者建立的经济制度和市场条件不同。在西方国家,成熟的市场制度为证券市场运作提供了完全的竞争,公司财务制度的透明性和管理行为的公开性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信息。而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司财务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短时间内将证券市场制度的基本框架迅速建立起来的。在这样一个市场里,接受政府的信息比搜集企业的真实财务和经营信息容易很多,于是政府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市场上最重要的信号发送者,各种政策来调节金融资源的流动。所以说中国股市最初是政策的产物。

篇9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多数人认为城镇化政策会伴随许多的政策出台给某些行业带来机遇,尤其会引起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究竟“城镇化过程中”对哪些城镇(市)的房地产有推动力?又会产生哪些新的需求?原因何在?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政策措施推进或者应对新型城镇化?

新近颁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方案》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需要严控城区人口;100~500万的大城市,需要合理控制城区人口;城区人口50~100万的中等城市,需要有序放开城区人口;只有城区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才可以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城区人口100万人以下的城市才有吸引人口的政策,其所在城区的房地产市场才有希望。有舆论认为,未来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最有价值,三四线城市、城镇有可能成为“鬼城”“空城”。对此,政策应该如何制定?产业应该如何布局?城镇化如何走?笔者基于城镇化中的新市民――农民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相关研究综述

“城镇化”是指农村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迁移与聚集的历史过程;表现为:绝大多数农村人口逐渐进入城镇生活并与市民融为一体;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村地域自然景观、产品和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体系、行政管理制度等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变化,社会形态逐步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的城市社会转型;社会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农村渗透和传播。

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上升至52.57%,有城镇户籍的人口比率为36%左右(约2亿人左右),按城镇化率需达到75%的国际标准,中国城镇化之路至少还可以延续20年。李迅雷基于农村青壮年人口数量的研究发现“农村化率(已经)很低”(即城镇化率较高),认为目前中国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大约只有1.6亿左右,而未来农村可向城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大约只有4 000~6 000万,并且认为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目前中国或许已经步入城镇化的后期,到2020年前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可能结束了;并认为城镇化会导致的购房需求未必是有效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存在地域差异,有地域的选择性。另据国土资源部官员透露,按照近八年来住房用地的供应,如果按照容积率1.5来计算,可以建出的住房面积达到84.36亿平方米,如果按照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来计算,可以满足2.82亿的新增城镇人口住房的需求;而同期,真正进入城镇的实际新增人口只有1.67亿。按目前的人口政策,预计到2050年中国总人口可能由目前的13.5亿减至13亿以下(调研了解,目前县域农村多数家庭是二孩或者更多子女,二孩政策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不大),按人口计算,届时中国人将“不缺房”。事实上,中国的空房现象正日趋严重。许子枋则认为,未来三四线以下城市(镇)购房主体应该是进城农民,由于进城农民数量和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造城的速度和房价的上涨速度,预计三四线城市难以消化过去几年大规模的土地供应,部分城市(镇)存在房地产过剩风险,并且现实中已经出现了三四线城市(镇)的房地产过剩和去库存政策。基于这一预测,笔者认为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对居住型房地产的刚需可能会成为“伪刚需”。

二、农民需求意向

为了确切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城市化意向,课题组在寒暑假期间进行了务工农民的调研。课题组向全国25个省市的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7 500份,收回6 300份,其中有效问卷5 450份,占比86.5%。调查范围涉及23个省市主要行业的进城务工人员。提取因子:年龄16~45岁及以上;学历(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婚姻状况涉及已婚和未婚;城镇分为县城、较大城市(地市级城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

(一)落户意愿

农民工落户城市的意愿比较强,但有地域的选择性(见表1)。统计显示,愿意在城市落户的农民工占被调查人总数的55.8%,有18.8%希望在城市生活但暂不落户,两者合计比例达到了82%。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有城市的选择性,落户较大城市的意愿比较集中(37.45%),其次为县城及其他城镇(30.73%),其余为省会城市(16.18%)和直辖市(15.64%)(见图1)。

(二)影响落户意愿的因素分析

1. 年龄结构对落户意愿的影响明显。一方面,年龄结构与落户城市的意愿呈负相关,表现为年龄越大,落户城市的意愿越低(见图2)。超过一半的“80后”农民工愿意在城市落户;“90后”农民工落户城市的意愿超过2/3;45岁以上的第一代农民工落户城市的意愿不到40%,比“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低28.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年龄结构也会影响落户区域的选择(见图3)。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落户地域的选择有差异性。统计显示,不论哪个年龄段,较大城市(地级城市)都是首选,认为那里的落户条件和生活成本都低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生活条件和生活秩序相对又好于县城及其他城镇。其次是县城及其他城镇,并且选择数量与年龄成正相关,反映了大部分农民工对于在城市落户的困难程度有着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但年轻人还是愿意到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去落户,认为那里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更多的机会对他们有着更强的吸引力。

2.学历对落户意愿的选择有影响。统计显示,学历层次与落户的意愿呈正相关(见图4),学历越高到城市落户的意愿越强烈,但在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中出现了一个向下的走势,在“愿意在城市生活但暂不落户”这个选项上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历者,反映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自我意识较强、追求自由的意向。他们认为如果当前务工的城市生活符合自己的愿望,就留在这个城市继续发展,不符合则继续流动寻找。由于担心流动时受到户籍和与户籍有关的其他因素的羁绊,所以选择了暂不落户。

3. 婚姻状况对落户意愿有一定影响。未婚者较已婚者落户城市的意愿强,数据统计高出17.2个百分点(见表2)。但从“愿在城市生活但暂不愿落户”的情况来看,已婚者则要多于未婚者。已婚者配偶的户籍对落户意愿的影响较大(见表3)。凡配偶为务工地户籍的被调查者落户意愿比较高(城市户籍62.3%,农村户籍57.1%);配偶为非务工地户籍落户的意愿稍弱(城市户籍51.1%,农村户籍44.9%);配偶为城市户籍的落户意愿强,配偶为农村户籍的落户意愿弱。但“愿在城市生活但暂不落户”的情况正好相反,外地户籍多于本地户籍。统计显示,子女教育、老人抚养、就业的稳定性等因素对是否在某一方所在的城市落户有很大影响。

三、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1. 城镇化的政策效应会给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带来发展机遇,但是房地产发展空间有限。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城镇化会带来居住、教育等多种需求,由于新市民对城市(镇)选择有区域性差异,这种需求给不同的城市(镇)带来的发展机遇有差异。从调研情况来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自身认知较为理性,认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镇)才是自己的最佳选择;虽然也向往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等大型城市,但认为不适宜;这与新出台的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取向相吻合――城镇化的重点是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和城区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才可以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但是由于居民收入、配套服务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居民对房地产的有效需求有限、房地产发展空间有限。

2. 新型城镇化政策给新市民带来忧虑或者恐慌。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面对城镇化,未来新市民的忧虑涉及到城市(镇)的选择、住房、婚育、子女教育、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城市的住房问题(主要是价格问题)和工作机会,其次是生存技能和生活素养的提升,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

(二)启示

“十三五”规划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分别为56.1%和39.9%;规划“十三五”末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应分别达到60%和45%。按城镇化率75%的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城镇化”过程可延续10~15年。要圆满完成“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和任务,需要统筹规划、科学规划。

1. 树立科学的城镇化理念,以发展和开放的思维做好城市发展规划,满足城市化过程中新市民(农民)的差异化需求。城镇化的重点并非仅仅是给农民一个城市户口、些许的养老金和部分医保,满足农民暂时需求的形势上、表面的城镇化,真实目的应是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缓解农民的心理焦虑、保证他们有可预期的稳定收入,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城镇化带来的满足感、实现幸福梦。这样,新型城镇化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希望,提出了新的差异化的政策选择:第一,利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契机,调整产业的空间布局,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进而成为当地城市(镇)居民。在产业布局上,力争做到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又方便居民生活;构建起既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又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减少农民工向大中城市的集中流动。从调研情况来看,近70%的农民首选所在地附近县城(镇),费用低、支出少;但是,由于所在地县域经济发展迟缓、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约50%的农民只好选择到其他地方打工,由于距离远需要支出租房、择校等费用,使得生活成本增加,既增加了进城农民的生活负担,也加剧了对城镇化的恐惧和担忧。第二,对于那些已经在大型城市和直辖市居住且有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放开户籍限制,接纳他们的子女与所在城市居民子女接受无差异教育。第三,强化中小城镇尤其是县城的建设,加强道路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中小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也可以率先放开县域城市的教育资源,无条件接纳农村居民子女接受与所在城市居民子女无差异教育,吸引农民到中小城镇就业、置产、落户。

篇10

【关键词】粮食供应链;电子交易市场;融资平台

一、我国粮食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及其发展

(一)静态方面。

我国目前粮食的交易方式主要有7种:一是人与人直接面对面的交易模式;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上粮食商城;三是粮食批发市场中出现的各种交易模式;四是期货交易模式,也就是常说的粮油期货交易;五是在“准粮油商品交易所”里专业从事大宗粮食的电子买卖、交易及套保模式;六是有不同国家注册的粮食网络交易模式;七是大型批发市场场际间网络交易。初步调研资料证明,粮食网络交易不论从品种上还是从数量上都已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交易模式。由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与山东省粮食局合作,构建并完善适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电子交易市场无论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提高粮食监管水平还是对于改善学校实训条件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态方面。

回顾历程,以我国粮食体制改革开放初期的1993年推出粮食期货交易至今,粮食网络交易大体经历了五种交易模式(见图1)。表明粮食电子化交易由专业向综合,由区域分隔到全国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山东粮食电子交易市场SWOT分析

粮食电子商务从外延上考查,它应当包括,粮食行业的专业网站通过互联网为粮食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从而赚取利润;粮食生产、经营企业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经营;粮食供、需双方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实现网上交易等内容。粮食电子化交易的具体承载平台是粮食电子交易市场。对目前山东粮食电子交易市场SWOT分析如表1。

三、构建山东粮食电子交易市场的对策

(一)构建目标。

1.以市场信息共享为基础的政府服务业务协同。党的十以来,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已成为大势所趋。对于粮食行政机构而言,信息公开是关键,粮食政策与收购销售有关的信息必须通过平台最大可能第一时间,真正实现国有粮食企业与中小粮食企业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2.商业银行的粮食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粮食供应链金融是站在整条粮食供应链的高度来管理链条上的中小粮食企业的。它围绕粮食供应链核心企业,针对粮食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设计出一系列完整的贯通粮食供应链全流程的融资方案和金融服务。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粮食主销区。就初步调研资料观察,粮食供应链上的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的问题,而且其经营方式传统落后,因此可以借助“互联网+”战略选择具有信息资源的第三方中介作为粮食交易中心的合作中介,通过引入第三方合作机构不仅有助于促进交易中心的发展规模,而且还可以有利于稳定金融机构及中小粮食企业的关系。

(二)网络架构。

1.模型设计———粮食电子交易协同商务平台。粮食电子交易运作是贯彻“互联网+”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粮食交易改革的重要举措。完善的粮食电子交易运作必须要以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作为基础,其最终目的就是在粮食交易的物流信息以及金融领域的信息实现电子化与自动化处理,可以说构建粮食电子交易运作模式一方面可以缓解中小粮食交易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比如在每年的粮食收购季节,粮食收购企业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而金融机构又会以企业可抵押物短缺为由拒绝向其信贷,而通过该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担保,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电子平台的构建实现了信息的集中管理与储存,这样能够便于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共享,避免了因为信息的蔽塞而导致交易损失问题的出现。该交易模型主要是由四层交易平台构成:最高层是协同主体层,其主要是为各个成员企业提供入口,进入该平台的成员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到系统内部,与查询相应的信息资源。第三层是应用服务层,为协同商务平台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在线交易、智能配送、货物跟踪、系统管理、专业咨询、信息、客户服务、合同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服务。第二层是数据库服务层,其主要起到数据整合与储存的作用,其服务对象是所有的粮食交易者和消费者。网络层为基础层,该层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而言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粮食交易中涉及到的监督部门。2.框架搭建。交易系统是由两个系统组成的,包括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网络系统是整个交易系统的基础,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将不同的信息到该平台中,而且通过该系统有关部门可以及时到该系统中对交易企业的交易行为进行监督,以此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益,实现了交易的透明化与法制化。软件系统是该系统运作的核心,其主要是由电子商务、政府粮食监控和安全设计三个部分组成。网络由管理子网和业务子网构成,传输数据包括管理数据和业务数据。粮食交易中心的管理子网是以粮食局为中心,其他协同单位为分支的系统组织。粮食局及时将各种信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向协同单位进行传输,而协同单位享有内部共享的特征,因此其可以随时观看粮食局的信息。业务子网则是以互联网作为中心,各个协同单位相互分层的网络集群,具体的信息主要包括各个交易需求方的信息等。一是粮食供应企业将粮食的需求信息到交易市场中。二是交易中心及时将企业需求到交易市场中。

(三)建立网站并组建运营团队。

山东粮食电子交易市场建设可以山东粮油交易中心网站为基础,对某些功能进行补充开发或重新设计。山东省粮油交易中心(济南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隶属山东省粮食局,属国家粮食局重点联系市场,是山东省人民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型区域性现代化粮食综合交易市场,辖山东省粮油信息中心和山东谷丰粮食储备库。主要从事政府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陈化粮等竞价交易业务。目前中心有正式员工20名,其中国家级竞价交易师三名。拥有300平方米的电子交易大厅,设有200个席位,配备国内较先进的主机房和150台电脑,具备完善的粮食交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履约协调、资金结算、客户服务等多项功能,是山东境内最大的国有粮食交易市场。根据功能需要,构建完成后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粮食电子交易市场网站具体分为主页与会员专区两个功能模块,见表2、表3。

(四)网络推广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