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采购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0 18:0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采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校想要提高影响力就需要提升教学教研水平,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教学器材的完善。各大学之间生源竞争的加剧为高校增加了更多的学生,同时也要求高校增设更多的教学器材。普通高校每年都会有一笔不小的采购金额用于物资采购,国家重点以及有重大科研课题的院校的采购金数目更是巨大,而如何高效合理地运用这些采购款项是摆在各高校领导面前的一大难题,将直接对学校教学教研质量产生影响。
然而,因为在管理的精力投入、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自身认识与素质等多方面问题上欠缺考虑,导致各高校在采购管理工作中问题层出。高校器材采购方面存在哪些弊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笔者将从以下内容中进行论述。
1. 高校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高校采购工作现状,笔者将高校采购管理中的弊端总结如下:
(1) 器材数目统计不全面,设备闲置现象严重。学校进行统一设备采购前都会对于需要采购的设备种类、数目进行统计,并理应在充分核对与论证之后确定具体需要采购的器材数目,制定最合理采购计划,以此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杜绝浪费。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已有可用设备的数目统计缺少明确规定,在采购计划上又常会出现“宁多勿缺”的工作作风。加之校方会从精简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缩减设备监管人员,导致在实验室存放的设备使用率低等,都导致购买设备过多、器材闲置甚至是浪费现象的出现,造成了采购环节中的资金浪费。
(2) 领导关注较少,校商合作少,可选择机会少。领导上对于采购工作的要求与关注都比较少,认为采购人员只要能够在尽可能小花费的情况下多购置所需设备,完成采购所需任务即可。平时在学校的品牌宣传上缺少关注,导致学校在设备供应商中的名气较低,在进行采购招标时能够与之合作的商家较少,学校可选择机会少。如以一来学校采购地位被动,商家主动,则购置的设备在价格与质量上都不尽人意,给学校变相造成损失。
(3) 采购人员多为兼职,缺少专业水平。因为校方实验器材的管理工作一向是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后勤保障处负责,在需要进行设备采购时才会临时组建采购小组负责统一的设备采购。临时采购小组的成员多为学校后勤部工作人员,也或有实验室管理人员,他们在招标程序、设备用途、市场分析、谈判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往往会出现买方权益得不到保障、所购设备与采购需求不符、设备质量与售后服务欠缺以及花费过高等多种问题。
(4) 采购人员职业操守欠缺,采购款项流失。采购人员的个人操守是采购环节中一个需要重要考虑的问题,少数素质欠缺的采购人员会与设备供货商暗中合作,通过收取贿赂暗中串标,或是通过私自提高供货价格、以次充好等手段,从学校的采购资金中谋取个人利益,违反公平采购秩序,甚至是出现犯罪行为。在采购活动中,学校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束缚采购人员的工作行为,也常常会导致采购人员钻空子,中饱私囊现象的发生。
2. 如何提高采购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上述采购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现给出以下应对策略:
(1) 采购前做好充分的统计工作,确定所需设备具体数目。首先需要通过采购申请人组建评价团对现有设备作出可用性能评价,确定所需购置设备数目,避免购置过多造成财物浪费;其次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必须设备,排除不必要设备的采购计划;再次可以定期组建专家团到其他同类同水平高校中参观学习,总结他人采购成效,结合自身需求制定最佳采购计划;最后,对于购置设备量过多导致学校缺少库房存放问题,应该在解决存放场所问题之后再进行设备的论证与采购工作,以免设备闲置。
(2) 加大招标宣传力度,搜集掌握供应商信息。广告宣传是吸引更多供应商前来投标的重要途径,学校不仅要沿用以往传统的网站、报纸招标等方式来向广大供应商发出招标需求,还可以向以往有合作基础的供应商主动发出邀请,前来竞标。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供应商信息库,也可以与其他高校合作,将各高校搜集到的以及有过合作往来的供应商信息进行整理,对其物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商家信誉等信息进行综合的评价与排名,方便各高校采购工作的进行。
(3) 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虽然采购小组多为临时组建,然而在工作中,采购小组成员也大多是来自实验室管理部分以及后勤保障部门。平时不会进行人员的重新调整,因此可认为采购人员身份为固定的,采购工作为固定指派工作。那么对采购小组人员进行采购专业技能培训,将能够为高校节省出不必要的资金花费,也能够为学校购置到质量高、服务好、实用性强的教学设备。培训可以采取授课与市场观摩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对采购人员关于采购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教习,让其能够在以后的采购工作中按政策办事,不违法,还能够利用政策保护己方权益。其次是邀请专业课程的教师对其进行课程目标进行教习,让其明确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以便明确所购置的设备需要具备何种功能,完成教师教学任务。再其次是对于采购人员进行信息获取能力培训,主要是对于学校建立的供应商信息进行整理与搜集,挑选出最佳合作对象。最后要对采购人员的谈判技巧进行培训,谈判能力强的采购人员能够在价格上寻找漏洞,为学校直接节省下大量的花销。
(4) 树立法律意识,严肃监督体系。首先是要对采购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加强,让其了解到违反规定操作的严重后果,做到防微杜渐。学校要建立自己的监督管理体系,将采购工作制度化,奖惩分明,规范采购人员行为。 一经发现有人违规操作,违反法律,轻者进行教育并限制其职称评定与岗位提升权利,重者直接解雇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在开展采购活动时,学校在组建采购小组之外还要组建监督小组,考虑到人力资源问题,可由后勤部门、财务处以及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监督。并且还可以将监督工作交由社会大众,采取采购透明化方式,信息公开,避免暗箱操作的发生。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高校;大数据;设备采购;SMART模式
一、高校设备采购管理的瓶颈
我国高校设备采购工作大多仍以传统手工方式为主导,即使实现了部分信息化管理,也仅仅是针对业务程序的简单执行,尚未实现采购战略优化和决策分析的程度,其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1、买卖资源的不对称造成采购人与设备属性的信息失联,被动抬高采购成本;2、采购人能力薄弱,途径单一,未实现设备需求、供应商来源的标准制定;3、采购资源配置不合理,供需双方矛盾凸显;4、采购过程信息透明度不高,缺失分析与监管。
二、大数据对高校设备采购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的概念是由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创造,如今已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据IDC的分析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将达到2013年的10倍,超过8.5ZB,可见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的管理运作无时不在制造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大数据建设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不断深入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它给高校设备采购也带来潜在影响:
1.认知思维的改变
在大数据理念的带动下,高校采购工作者加强了信息化的建设,包括软硬件配套构建和员工信息专业技术的培养,甚至针对采购工作中数据管理和监控的应用开展专项研究。采购人逐步认识到采购工作中的海量信息不再是简单无用的数字,而是基于事实运营中积累的独有资产,大数据思维造就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成为推进高校采购工作变革的无形基础。
2.采购技术的革新
大数据本身并不是一项新的技术,但对采购工作引入大数据概念,却有效地将其推向一个新的层次,成为采购数据的收集、管理、计算处理、分析和表现等信息技术的集合对象。大数据带来的网络信息技术革新已在高校中悄然出现,随着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同规模的的资源数据系统、信息共享数据系统、招标采购系统近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招标采购过程的在线流转与电子数据记录。新的采购技术有效地整合供应商、采购人等相关的各种社会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在高校采购管理中爆发式引用都是大数据带来的直接结果。
3.关系范围的改变
大数据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高校设备采购的方式方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更改变了采购关系范围,采购管理将不再是传统的买卖关系,而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向科研、人事、资产等多个领域延伸和渗透。对于高校运行管理有关的一切数据的收集、跟踪和分析都可能成为决定采购管理的因素。简而言之,大数据时代一些原来不属于采购范畴的事物都会纳入采购视野,与近年热门的“大资产”、“大财务”等新生概念相似,“大采购”也是基于大数据的一种关系范围的理念衍生。
三、高校设备采购的“SMART”管理模式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设备采购不应是简单的采购电子化,也不仅是应对采购信息管理的方案研究,而是一项融汇高校人财物的战略机制。驾驭好大数据,在规划、业务架构和资金投入方面作出决策更是采购资源配置的根本。根据高校设备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在此提出“SMART”智能采购管理模式,即Share-Model-Analysis-Response-Trace。
1.Share—共享
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技术手段扩大高校采购资源信息共享,例如设备信息共享、供应商信息共享、制度流程共享等,逐步建立高校内部及高校之间的设备采购信息共享机制,统一信息标准和管理标准,组创高校公共采购信息联盟平台,打破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采购垄断,提高信息透明度以减少采购活动中的暗箱操作和违法行为。
2.Model—模型
高校科教机构众多,管理形式不一,仪器设备使用需求分散,建立仪器设备的固有配置模型,形成大批量采购规模效应,在保证资金使用效益、降低采购价格的同时,有助于高校规范采购流程,统一采购标准,杜绝采购的随意性。逐步扩展设备模型资源,及时更新配置内容,保持产品更新节奏,会同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定期调研,准确掌握市场动态,增强模型库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供应商库建设与诚信管理,构建采购方式选择模型,根据采购设备的种类、数量和时间的不同采取不同采购模型,以求采购效率与价值的最优化。
3.Analysis—分析
对采购全周期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才能赋予大数据“生命力”。数据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更是搭建高校采购、资产、财务信息桥梁的基石,例如财务部门设备采购预算编制工作可利用积累的大数据来分析,实时了解设备价格动态信息,分析采购设备价格变动趋势,更准确评估预算定额,提高预算编制可靠性。数据同样是高校采购监管工作的支点,监管部门通过对采购大数据的解读,有效监督采购人“钱袋子”并非难事。结合采购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预警功能,及时叫停违规采购,将采购由传统的事后监督报备,升级为实时过程监管,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预防采购预算与执行情况出现大的偏差,利用大数据规模性大,决策性高,实时性强的特点为采购智能化提供全面支持。
4.Response—反馈
建立以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技术为核心的采购评估体系,推动采购执行管理由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转变。利用最终结果数据对采购全周期管理进行逆向总结,包括: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采购任务完成情况、设备验收情况、采购结果对教学科研的支持程度、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后续采购计划、供应商信用度记录等内容。融合设备采购特征特性的分析与评估,实现反馈信息准确化,反馈速度快捷化,反馈内容全面化的采购反馈机制,形成采购全生命周期闭环系统。
5.Trace—留痕
“数据追踪,全面留痕”,依托大数据优势推进高校设备采购过程透明化,编织数据天网,将采购内容全部纳入电子化运行。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技术标准,优化、细化采购流程和办理环节,确保采购预算、计划、招投标、合同执行、验收数据的一致性与同步性,实现采购全程环环相扣,处处留“痕迹”,让信息在“阳光”下清晰、透明,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无死角展示。
四、结语
随着国家财政资金监管加强,过去大投入、过度消耗的模式已一去无返,未来高校的采购必将成为是一种奢侈的公共行为。以前沿技术做支撑,保证采购经费的每一笔支出能经受住推敲,是高校设备采购监管工作的重点,综全文可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势必对我国高校设备采购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作者:程翔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栗蔚,魏凯.大数据的技术、应用和价值变革[J].招投标与管理,2013,07:6-10.
篇3
一、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
我国政府采购试点工作始于1996年。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政府采购工作在我国已经全面展开,取得了明显效果。政府采购范围迅速扩大,基本上覆盖了县(市)一级,中央单位的政府采购实现了与地方同步增长的目标。据统计,我国实行公开竞争采购方式的采购规模1998年约为31亿元,1999年扩大到约130亿元,2000年达到328亿元,2001年扩大到653亿元,2002年则达到1009.6亿元,突破了1000亿元的目标。2002年全国政府采购预算1135.4亿元,实际采购金额1009.6亿元,节约资金125.8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1.1%.[1]政府采购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相继出台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规。各省、市、自治区也陆续制定了一些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如湖南省就制定了11个招标投标法规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为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实,使政府采购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增强,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有效防治腐败、发挥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从理论上讲,高校的所有采购计划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的预算范围。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基建工程和各类物资采购正逐步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但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丰富,加上相关法规制度出台时间不长,还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因此,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采购周期长,不能及时满足学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招标工作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招标方式的送审与报批、招标文件送审、招标文件报批、在国家指定的媒体上招标公告和发售招标文件、投标、开标及评标、评标报告送审及备案、在国家指定的媒体上评标结果公示、发放中标通知书、中标人与业主签订合同。政府采购要按规定程序进行运作,采购周期一般长达3个月。随着高校的扩招,对教学仪器设备和工程物资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基建项目的完工时间要求快,出现政府采购周期长与高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时间要求紧的矛盾,由此导致有的高校对政府采购积极性不高。对政府方面而言,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各高校所需物资设备采购数量的信息后再进行采购,政府采购活动的时间不得不往后推,造成学校急需的物品不能及时采购和供应。
二是政府采购的规模小、范围窄,无法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2002年我国政府采购支出为1009.6亿元,只占到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4.6%和GDP的0.99%左右,[2]规模显然偏小。从财政部规定的政府采购目录上可以看出,政府采购共分三大类:货物类、工程类和服务类,每一大类下只有十至十一个小类,自然无法把学校所需的品种全部包括进去。从项目构成看,政府采购项目主要为各种货物类采购,其次为工程类采购和服务类采购。货物采购集中在计算机、小汽车、复印机等大宗通用商品上,国产品牌占绝对优势,占采购总量的90%以上。事实上,许多政府机构在组织高校所需物品采购时,把重点放在使用量大面广、技术指标单一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方面,而对大宗办公用品、大批量图书资料、基建工程所需物资、科技含量较高的计算机校园网以及高校后勤生活保障物资等方面的采购关注较少。高校高科技科学仪器设备技术指标复杂,有些性能指标精度要求高,渠道相对单一,而政府部门采购人员由于对某些专业技术指标缺乏了解,加上采购前没有与使用单位进行沟通,导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忽视用户的实际要求,单纯依据上报的技术指标购买,导致采购到的仪器设备性能指标与学科建设实际需要的指标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是政府采购的价格与学校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政府采购因为是批量采购,采购成本低,价格相对而言要便宜,我校期望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达到采购成本最低的目标。实际上,由于没有选择好供应商,有时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某些商品,政府采购的价格比比学校自己采购的价格要高一些。致使政府采购的价格与我校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选择好供应商非常重要。因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价格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学校对政府采购的价格满意,即从政府采购中真正得到了实惠,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改进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对策
第一,完善法规制度。政府采购中的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要解决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问题,只有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双管齐下的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规规章及政策文件近40个。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定法规时没充分考虑是否与国际惯例接轨、相关问题制度不配套、对同一问题上下口径不一致等问题。所以,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总结政府采购工作中的经验,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实施办法,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同时,加大政府采购中腐败的惩处力度,只有这样,政府采购工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腐败问题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第二,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实施政府采购,应调动政府和学校两方面的积极性。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对大中型基建工程、大批量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大宗物资采购,要编制采购明细表,注明时间、生产厂家、商品品牌、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标准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这样便于财政部门将学校政府采购商品所需财政预算直接划拨到政府采购机构,由采购机构直接与产品供应商结算,从而加强预算约束。同时,学校要与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多沟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对采购数量大、时间要求不高,且通用性强,技术指标简单的教学仪器设备,如办公用品、计算机、空调等,由政府采购完成,以便充分发挥政府批量采购的优势,节约资金;对教学、科研急需,且价值较高的教学仪器设备,可采取招标采购的方式由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完成,以便节省时间;对数量较小,来源单一的教学仪器设备可由学校自主采购,以缩短供应链,减少采购费用。这样才能解决好政府采购周期长与学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使用时间要求紧的矛盾,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能顺利进行。
第三,建立健全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机构,落实责任制。对高校而言,教学仪器设备是保证完成教学、科研的物质前提,其采购的好坏,关系到教学和科研能否正常运转。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教学仪器设备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管用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机构,落实责任制。学校要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中,加强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使仪器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充分发挥效益。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可实行以招投标为主要形式的政府采购运作机制。此外,要好做教学仪器设备采购的前期论证工作,强化物资设备管理工作责任制,把好评标关。
第四,加强监督检查。要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首先必须由专门机构负责,即学校的物资设备管理处,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制订学校政府采购实施方案及操作程序,然后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行事,避免人为干预。根据《政府采购运行规程暂行规定》,政府采购程序为: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汇编政府采购计划,确定并执行采购方式,订立及履行采购合同,验收,结算。如采用招标方式,应通过网络等媒介招标公告、出售标书文件、初审投标商投标资格、召开公开开标大会、组织专家评委进行商务评估、价格评估、技术评估和综合评估,评标委员会将合同授予被确定为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能够满意地履行合同义务的、价格评估最低且综合评估最高的投标商。
篇4
【关键词】公共财政高校 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向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方向发展,推行了编制部门预算、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政府采购、建立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伴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在高校的全面推行,高校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方面亟待提高,从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预算编制、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因此,高校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的安全以及完整。
一、公共财政体制对高校财务管理效率的影响
随着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向公共财政方向的发展,编制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都对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效率的影响
公办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以及学杂费,属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预算改革的对象,而高校相对于其它事业单位,规模宏大,资金来源渠道不同,资金数额庞大,人员众多,经济业务繁杂,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政府要求高校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以及授权支付,需要高校按月编报用款计划的程序,不仅审批手续非常繁杂,而且政府给予的时间要求也非常严格,这就要求高校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就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对高校财务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政府采购制度要求高校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要求高校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适应政府采购制度,可是政府采购属于大规模采购的范畴,需要各方面统一预算,政府合理编制,然后进行采购,一般采购周期相对较长,而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发展较快,政府采购就难以满足高校教学的需要,政府采购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同高校采购的灵活性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政府采购也对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高校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效率。
(三)公共财政体制下的编制预算对高校财务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共财政体制下对预算的要求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影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高校必须编制合理的预算,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以及指标体系,并且尽可能的细化预算,要做好校内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准备、按时报送高校用款计划,这样财政部门才能根据高校的预算进行审批,然后按照批复计划下发给高校用款额度,这就要求高校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效率,合理编制财务预算,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合理安排政府拨给的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高校财务管理效率现状分析
国家已经进行财政改革,伴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在高校的全面推行,高校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求高校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但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效率的现状还无法全面适应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校财务管理整体结构不合理,导致财务管理效率低下
首先,高校财务管理意识不强,高校关注最多的是教育工作,学校经费大部分来自于拨款,各项经费都有一定的指标,一般不计算成本,不计提折旧,没有成本效益的核算。财务人员关注更多的是高校内部的日常账目工作,而没有将会计工作同财务管理相结合,财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其次,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一般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性,也影响了财务信息传递速度,财务管理效率低下。高校财务人员在知识结构以及年龄结构方面一般不够合理,而且高校以科研、教育为主,一般不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对这方面的投入不够,导致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经济政策的熟悉以及理解程度、理解能力都不同,直接影响了财务工作效率,在工作中易引发工作差错,而且在学校内部财务信息传递速度比较慢,导致各方面的税收政策传递不及时,在报销方面存在问题,这也是高校亟待改进的地方。
(二)高校预算编制工作不合理,无法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
高校财务管理效率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方面,高校预算编制一般不太合理,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效率。公办高校的资金一般来源于财政拨款,高校对预算编制工作就存在一定的误区,即高校认为编制预算就是为了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拨款,而没有对预算编制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也就没有认识到预算编制工作对高校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全员参与性,预算编制工作只局限于财务部门,而教学科研业务部门并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难以保证预算的科学、周密。其次,高校预算编制水平较低,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高校一般采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基数预算法”,以上年支出基数为基础,考虑当年经费增长情况,进行预算分配,虽然这种操作方法比较简单,但是适用于预算内容比较简单、预算规模不大的情况,而高校的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高校应该采用新的预算方法,例如零基预算等,另一方面,编制预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而高校安排编制预算的时间相对较短,无法编制出合理的财务预算,此外,高校的财务预算与决算之间联系不密切,在决算总结中缺乏对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之间的分析,高校编制财务预算更多的是为了向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争取教育经费,而没有利用财务预算指挥学校各部门工作的运行,由于预算编制不仔细,高校在资金分配上存在问题,不能够从整体上充分发挥高校资金的潜力,也就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效率。
三、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措施
国家实行财政改革以后,向公共财政方向发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对预算的要求都对高校财务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强化预算管理,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适应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
(一)完善高校的集中收付以及内部采购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国家进行财政体制改革以后,可以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都是高校生存的根本,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的是高校的资金,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高校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要将会计工作同财务管理工作密切配合,要建立合理的高校集中收付系统以及内部采购系统,这都是对国家财政制度的补充。高校集中收付以及内部采购体系都可以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效率,适应国家财政改革的要求,高校建立集中收付系统,要做到由校财务处一级核算,统一收付,各院系以及各部门的自由资金支出要通过校财务处集中办理,如果属于集中采购项目,要按照计划支付款项,这是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补充;高校内部建立合理的内部采购系统也是对政府采购系统的补充,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采购人员,编制专门的采购预算,加强学校集中采购的计划性,要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结合高校自身的采购情况,进行合理计划,编制合理的采购预算,实施集中采购,这样可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
(二)高校要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适应国家财政改革的要求
国家实行财政改革以后,无论是国库集中支付还是政府采购都对高校财务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才能够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效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高校,而是通过财政支付中心将预算通过网络以指标的形式下达给预算单位,预算单位要编制用款计划;政府采购也对高校预算提出了要求,高校的采购依赖于政府的集中采购,要求高校必须编制翔实的预算,才能满足自身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重视自身的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以及指标体系,让所有的财政资金都能建立在翔实的预算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安排本年度的支出,而且要做到每月用款计划都心中有数,增强用款的计划性,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必须紧密配合,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不能只把任务归结于财务部门,需要各个部门都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这样才能令资金支付管理内容更加细致,更好的适应国家财政改革的要求,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以及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府采购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237-02
1我国高校实施政府采购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高校实施政府采购的重要性
政府采购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其主要任务。高等学校虽然不是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以赢利为目的,但需要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等。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教育事业收入属于财政性资金,高等学校在购买教学行政办公设备时,实际上是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理应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实行政府采购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是分散型管理。一般的做法是年初根据全年收入把支出计划下拨到各学院和系部,学院和系部根据财务下达的计划自行支配财政性支出中的教学设备采购支出、办公经费支出财务管理较为混乱,而且资金使用的效益也不高。实行政府采购,年初报采购计划,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促进了学校对各学院和系部的宏观调控,加强了支出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采购质量,优化了资源配置,更重要的是规范了财务管理行为。
1.2 我国高校实施政府采购的特点
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装备和技术服务,作为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其仪器设备的采购,既有一般政府采购的共性,同时存在诸多特性。
1.2.1 投资主体多,经费来源多元化
教育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在采购中,与财政性资金相配套使用的地方资金、自筹资金、借贷资金,一同实行政府采购。因而高校所有采购资金都应属政府采购范畴。随着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以及筹资渠道与能力的改善,资金来源已不再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一模式,除主要的政府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费外,同时还有其它的资金渠道。从资金级次来说,有国家财政拨款,也有地方财政拨款和各企事业单位投资。
1.2.2 时效性强,计划性差
首先,高校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特别是各种科研经费的数额和到位时间事前很难确定;其次,高校内部部门结构复杂,拥有经费自的部门很多,仪器设备采购计划要达到资源合理高效配置很难;最后,科技进步日益加速,采购计划制定出来往往到执行时过时了。所以高校仪器设备采购计划难以全面、准确、按时完成。在实际采购工作中计划性差。如严格按政府集中采购程序来办,时间上常难以满足要求。
1.2.3 需求多样,难成规模
高校学科门类的设置有多样、齐全的趋势。教学、科研、科技开发项目的多样化带来了物资需求的多样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综合使得新兴学科越来越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所需技术设备和用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即使就同一种类的物资来说,其规格、技术指标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高校采购的物资需求种类远远超过其他政府部门的需求。经常是某一类型的仪器设备的需求量很小,一台或几台某种型号的仪器设备可能就满足了教学科研需要,因此,采购很难形成批量。
1.2.4 专业性强,采购难度大
政府采购的重点是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机构所需的通用物资类商品、工程和服务,一般技术指标要求较规范、统一,容易描述和评比。高校专业设备多,对功能要求很高,例如有些设备仪器需向厂家定制,大多数科学仪器的技术参数不易把握,使得在采购过程中对功能的要求高于对价格的要求,这样评标方法就不容易确定。另外,专业科学仪器的生产供应商在市场上非常稀缺,往往导致采购过程中缺少竞争,容易形成垄断,不易于形成公平、合理的价格。
1.2.5 采购总量大,组织结构复杂
近年来,在“科教兴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国家投入大批经费用于科教事业。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启动“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和加快高校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高校也通过合并、联合办学等方式来争取政府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高校年采购量也以很快的速度增长,已成为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而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复杂,机构设置分为行政机关、学院、系、研究所等,规模大的学校还有多个校区。
2我国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高校实施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而非仅仅是采购方式的变革。高校实施政府采购触动了高校的切身利益。由于政府采购最终目标是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和价格公平,而非采购人利益最大化,导致资金紧张的高校对政府统一采购产生抵触情绪;从高校所站的角度看, 高校经费来源大部分是收取学生学费的预算外收人(财政拨款以外的事业收入)这些预算外资金并没有纳入国库集中管理,不属于财政性资金,可以不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许多高校成立了学校内部政府采购的专职机构,建立了相应的集中采购制度,误认为学校组织的统一招标采购就是政府采购,以为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集中采购就是实行了政府采购。由于对政府采购缺乏统一、深刻的认识,政府采购在高校进展并不顺利。
2.2 管理机制不健全
2.2.1 法律体系不健全
《政府采购法》制度体系不健全,高校相关配套实施细则有待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是对采购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是包括制定采购预算、编制采购计划、采购信息、确定采购方式、签订采购合同、组织验收回访、建立采购档案等一系列机制和规范的总和。《政府采购法》已经颁布实施很长时间但与之配套的具体实施办法仍未出台。
2.2.2 高校内部采购制度不完善
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与《政府采购法》相配套的集中采购制度、成立了专职采购机构、但是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必要的监督机制、采购活动随意性比较大、私下交易、暗箱操作情况时有发生。
2.2.3 管理体制不统一
有的高校隶属于教育部、有的高校隶属于地方政府,管理层次多、地域跨度大、需求千差万别、客观上为部门集中采购和监管带来了难度。
2.2.4 机构职责不清晰
一批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利用其 “特殊”关系,争夺高校政府采购市场。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这些机构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至于产生各种违背政府采购宗旨的不法行为,侵害了部分高校的合法权益。
2.3 采购预算不准确
政府采购预算是实施政府采购的依据和前提,是政府采购计划执行中的核心环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有利于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政府采购面向高校推行以来,预算编制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客观上说,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制定准确而详尽的年度财务预算,并根据预算编制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计划,对高校来说确实有较大难度。一是高校的采购计划往往要根据当年的招生情况来确定;二是高校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资金来源广;三是高校所需设备技术含量高、品种多、时效强。高校是一个知识密集的场所,由于其所从事的大都是高科技的研制和开发,因此,高校购置的相关科研设备也是随着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而迅速变化着的,很难提供一个一年甚至是半年内在数量、价格等都准确的采购参数,在客观上给集中采购预算的编制带来难度。从主观上看,对政府采购预算的认识不到位。一方面由于《政府采购法》实施时间不久,宣传力度不够,原先出台的制度又缺乏刚性,对采购人没有法律约束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预算编制滞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很难实施。不少高校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往往是领导说了算,随意性比较大,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严肃性、重要性认识不足。
2.4 采购方式单一
许多政府机构在组织高校所需物品采购时,把重点放在使用量大面广、技术指标单一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方面,而对大宗办公用品、大批量图书资料、基建工程所需物资、科技含量较高的计算机校园网以及高校后勤生活保障物资等方面的采购关注较少。高校高科技科学仪器设备技术指标复杂,有些性能指标精度要求高,渠道相对单一,而政府部门采购人员由于对某些专业技术指标缺乏了解,加上采购前没有与使用单位进行沟通,导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忽视用户的实际要求,单纯依据上报的技术指标购买,导致采购到的仪器设备性能指标与学科建设实际需要的指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需要。政府采购需要根据不同的采购规模和采购对象编制项目文件,描述采购对象,采购信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要3~8个月。如此长的采购周期显然难以满足各高校扩招后对教学仪器设备和工程物资的迫切需求。
3改进我国高校政府采购的对策
3.1 健全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健全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是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础。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应根据国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整体目标和原则,结合高校及其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符合高等教育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高校的需求复杂多样,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难度较大,应在高校内部组织成立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设置集中采购机构,并纳入政府采购管理体系,设立以高校财务部门为主管机构、采购部门为执行机构、监察审计为监管机构的“三权分立”的组织结构,形成责权明晰、相互制衡的制度约束机制,置于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努力使招标信息公开、评标过程公正、招标结果公平。
3.2 细化采购预算及计划
对于高校来说,部门预算制定的科学、准确与否是政府采购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而强化计划论证,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则是高校顺利实施政府采购计划的关键。随着国家调整了财政预算和财政资金的分配办法,改变了过去预算资金切块分割找项目的做法,实现了预算的项目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分清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开支顺序,将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急需的项目,以确保重点支出的需要,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程序,由掌握科学知识的集体来进行决策,按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布局,由专家、学者及相关的领导者密切配合,应用集体智慧的优势,经过科学的验证,遴选最优方案。根据决策方案,确定投资项目,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然后按预算有计划的组织实施。在预算的执行中,对临时追加预算的采购申请一般不予批准,对确因项目必须,应由实验设备物资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是否立项的处理意见,供领导科学决策。
3.3 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
实施政府采购,应调动政府和学校两方面的积极性,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对大中型基建工程、大批量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大宗物资采购,要编制采购明细表,注明时间、生产厂商、商品品牌、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技术参数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这样便于财政部门将学校政府采购商品所需财政预算直接划拨到政府采购机构,由采购机构直接与产品供应商结算,从而加强预算约束。同时,学校要与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多沟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采购方式,对采购数量大,时间要求不高,且通用性强,技术指标简单的教学仪器设备,由政府采购完成,以便充分发挥政府批量采购的优势,节约资金;对教学、科研急需,且价值较高的教学仪器设备,可采取招标采购的方式由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完成,以便节省时间,以缩短供应链,减少采购费用。这样才能解决好政府采购周期长与学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使用时间要求紧的矛盾,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及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采购;预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090-02
民办高校图书馆因学校办学性质决定图书采购经费是非常有限的,但因学院专业设置,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量大,怎样用有限的经费预算完成图书采购任务满足读者需求,依据现有馆藏结构、馆藏质量来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是摆在每个图书馆采购人员面前的问题。在多年的图书采购管理工作中,笔者认为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图书馆建立起经费预算编制的数据分析、分配监督、评价机制,对文献资源投入经费的能效做出准确评定,使图书馆的经费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基础差、起步晚、投入少、实力弱,与公办院校相比差距很大,所以在培养人才方向上要有自己的特色。民办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地位非常重要,不仅要分担科研的任务,而且还要辅助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好图书采购预算编制,使采购金费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图书采购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有很多的图书馆在编制预算时不准确,不是很合理。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设置的类目过于单一,受制于传统财务预算编制理念的约束,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这些情况都是由于编制预算所使用的财务预算比较落后,预算结果没有反映出工作中实际操作情况,在预算实施的过程中,也没有落到实处。根据相关制度的规定,图书馆在编制预算时,应该采取零基预算,可是,在实际工作操作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图书馆都是以前一年度的采购预算为依据,仅凭经验或历史惯性做出局部调整。这样做很明显方法是比较落后的,在实际操作过程协调能力也比较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随时出现的问题都会影响预算的结果,很容易造成预算和实际财务收支不相符。因此,编制科学的图书采购预算,有利于合理有效地进行经费分配,均衡学院各学科的需求和发展。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没有建立年度审查工作。虽然文献资源购置经费预算很紧张,但是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很多图书馆只重视预算的数额,以及由谁来执行预算,却没有重视审计工作。例如,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在一年的开始,并没有太多的工作,而到了年终阶段才发现还有很多任务未完成,一年的工作量都积压在年终来完成,造成每一年度整体的工作量不平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执行预算时,没有进行时时审查工作,往往到了年终,图书馆才会意识到是执行出了问题。还有一些图书馆也编制了采购预算,但执行过程中随意改变预算支出项目,随意地增加了很多支出项,在改变采购预算支出项目的时候并没有认真经过充足的论证。同时,对于图书馆来说,除了制定科学的财务预算外,还要制定合理的经费划拨原则,但是有不少领导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目前,民办高校的采购预算经费的划拨有多少,都是由校领导来决定的,这就造成了经费的不确定性。要想切实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经过努力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按时足额地划拨采购经费来保障图书馆经费的连续性。
二、民办高校图书制定采购预算时面临的困难
一般来说,图书馆采购经费增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图书价格增长的速度,民办高校图书馆因学校办学性质决定图书采购经费是非常有限的。民办高校采购经费这么有限,如何编制合理的采购预算,使购书经费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采购到品种丰富、优秀的、适合广大师生的图书,满足学校师生的阅读需求,是每个图书馆馆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民办高校在校师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促使学生必须主动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知识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更是对图书馆的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每年新书出版品种大量增加,面对品类繁多的图书,准确快捷地采购到适合高校学科发展需求、满足广大师生个人需要的图书,是衡量图书馆采购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购书经费的使用现状
在实际的图书采购工作中,图书采购应根据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读者需求、学院发展,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工作。因此,科学合理地做好图书采购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传统的购书方式是采用先选书再进行审批购买,这样做的弊端就是:采购图书会因参加现采会人员的人数、个人责任心决定了图书采购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如,省级现采会有100多家出版社参展,在相同的时间内,我们邀请到的负责任的代表可能会采集几百条数据,责任心不强的代表采集的也就只有几十条或几条。时效性,采购图书的书目数据需要汇总、、审批、招标等程序。书商配货后还要经过十几道编目加工程序才能够上架供读者借阅,这么多的环节对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图书,就显得过于漫长。
为此,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采购工作要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坚持有利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专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科学研究顺利完成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做好图书采购预算工作,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采购方式要随着学校每年各学科在总学科中所占的比率来进行调整,要随着学院的教学改革、发展规划中出现的新情况重新制定图书采购方案,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做好图书采购预算工作的建议
(一)合理定位,确保藏书结构
民办高校图书馆因学校办学性质决定图书采购经费是非常有限的,怎样用有限的经费预算完成图书采购任务满足读者需求,依据现有馆藏结构、馆藏质量来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就必须做到透明、公开、制度化和有序性。我们可以根据学院的学科发展,学校定位、特色专业、新增专业等因素相互协调优化选择组合。馆藏整体结构应充分考虑读者的实际信息需求,合理有效地分配采购预算经费,均衡各结构层次的需求和发展,使图书馆的馆藏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加强馆藏图书的特色建设,合理公平地发展。结构一旦确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资源建设的效能。
(二)有效编制图书采购预算,发挥最大效能
图书馆应使经费发挥最大效益。为了有效利用经费,图书采购人员可以通过网上搜索当前热门的优秀图书;通过咨询各院专学科的专家,确定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图书;通过调查,了解读者需求的图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图书购置经费,尽可能多地购买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符合读者所需要的图书,使馆藏图书的结构更加合理,并最大程度地保证入藏图书的质量,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三)合理编制采购预算,建立年度采购评审机制
图书采购计划是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采购工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行动指南。它可以为图书馆采购工作提供清晰的思路,有助于保持系统、稳定的采购方向,减少文献选择的随意性,可以为采购工作的经费分配提供依据。我们可以依据民办学院的发展规划来确定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合理制定图书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制定不同类型文献购置经费的使用比例,以各学科的需求及发展为第一原则,根据服务对象的发展方向和近期的科研需要,依据各学科在总学科中所占的比例来确定图书的采购时所占的份额。对专业建设必需的主干课程和学校每年新增专业作为重点选购;对基础性公共选修课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图书可作为一般性选购。采购前有计划,采购后也要有一定的汇总分析评审。在分析的基础上,动态调整采购计划,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到更加精准。
(四)建立文献资源满意度评价体系
民办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建立起科学的馆藏文献资源满意度评价体系,采购经费的预算分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只有建立了文献资源满意度评价体系,使高校图书馆购买的文献信息资源的质量得到真实、准确、客观的评价,合理有效地编制图书采购预算,为今后的馆藏资源建设,平衡各学科之间的购书需求,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科研的需求提供更多依据。使经费的使用也更加合理,更好地提高文献资源经费的使用效果,使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不断优化,更能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和读者的实际需求。
五、图书采购预算方法
笔者对省内几所综合类院校图书馆的采购预算进行了调研,总结为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以上一年度的图书采购预算经费为依据,结合本年度学校经费下拨情况,凭经验或历史惯性来考虑文献价格上涨因素和馆藏资源结构变化情况,来确立下一年度的采购预算。第二种,采用专业的公式来编制年度采购预算,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公式定量分析确定所需经费的方法,来计算并确立经费的需求情况。第三种,综合以上两种方法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按照学院学科发展,在校师生人数等情况来确定年度采购预算,在实际的操作中先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预留资金,按照编制的预算进行学科分配,用这部分预留资金来进行平衡,以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预算和实际不符的情况。
总之,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在做好图书采购预算时,要做好科学合理的经费分配,有效地分配有限的购书经费,这样可以均衡各学科发展的专业需求,使馆藏能够更大地满足教学科研的要求。我们在采购前做足现有馆藏的数据分析,按照图书采购预算进行合理分配,做到图书采访前有分析,采访中有准备,采访后有总结这种长效机制,利用各种渠道优势互补,建立一种开放、动态、合理采购体系,使图书采购能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宛.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优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6):100-101.
[2] 王微.高校图书馆预算编制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118-119.
[3] 何九.购书经费不足的对策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2):58-59.
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购方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1日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馆藏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主体,因此纸质图书的采购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图书采购是在有限的经费预算下,根据本馆图书馆藏、读者需求,依据书商提供的书目清单或采用现场采购的方式,获取各个学科及不同种类的图书文献资料,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工作。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图书馆的采购方式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规划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向,调整或重新制定图书采购方案,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为此,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要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坚持有利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专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科学研究顺利完成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要广开思路、开拓创新图书采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保障图书馆的采购工作更科学更合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具有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功能,担负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任务。同时,高校图书馆更加贴近广大的普通读者,其藏书内容的综合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要求高校图书馆藏书内容要涉及各个学科、各种等级和各种类型的文献,近几年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多种采集方式,预订和现采是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的最主要的两种方法。采购手段现代化信息化、采购方式和渠道多样化、采购速度快捷方便等是目前图书馆采购工作的主要特点。
二、图书采购方式
传统的采购方式由于采购环节较多、运行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以及馆配商由于低价中标难以保证采购质量等问题。因此,一种新的采购方式开始替代传统采购成为目前图书馆采购方式的主要目标方向。图书书目预定和现场采购是图书馆中文纸质图书采购方式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
(一)目录采购。图书目录预定是由图书馆采购人员根据各种纸质图书目录和电子图书目录进行馆藏、筛选和预定,再将订单交给经销商,由经销商负责按预定的种类及副本量进行配书。目前,图书馆获取订购图书目录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经销商或出版社直接提供;二是通过订阅各种书目、参加各种订货会进行收集;三是从经销商和出版社网站上下载。目录订购方式的优点是信息量大、选择性强,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择各类图书,目录订购能保证图书的品种及复本,对图书馆藏建设的学科方向性建设起到基础建设作用,特别对采集多卷型、丛书型、连续型的图书都是很必要的采购方式。
(二)现场采购。现场采购是图书馆采购人员通过参加各种图书订货会或直接到图书出版商、发行商、经销商的样本库和卖场进行现场选择,经查看实物的内容、价格、质量,同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购买图书。读者现场采购是图书馆定时定期组织读者到图书仓储或展销地点根据图书实物选购图书的一种馆藏建设模式,在我国图书馆界正逐步受到重视,深刻认识读者参与现场采购的重大意义,读者现场采购是对图书馆根据学科方向购书的一个个性化图书需求服务的有效补充。
(三)样书采购。样本采购是现场只提供样本,图书馆通过采集器扫描数据,选择所需复本量,产生订单后,由发货方统一调配送货到馆的采购方式。相对于其他采购方式来说,它显得更加直观准确,采购人员可直接根据图书的内容进行鉴别而决定取舍,但样书采购所需时间、人力和财力的成本较高。与其相比,目录采购和数据采购往往存在表里不一的情况,征订目录一般只有一些图书外在形态的描述信息,对其学科的内容介绍较少,毕竟不够直观,有时会产生预订的图书不适合本馆需求的情况;同时,有些预订的图书不能到货,因为预订的图书有些是计划出版的,有时出版商可能会根据预订数量的多少决定某种图书的出版与否,如果预订数量过少,可能会使出版商取消出版计划,从而影响图书馆的图书采集计划和预算,因此图书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采购方式,最好是多种采购方式的有机组合,以提高图书的采购效率。
(四)补充采购。由于图书文献出版量、类型、品种等急剧增加,广大读者对图书文献的需求在内容方面也越来越多样化、新颖化,范围越来越广泛,时效性也越来越强。在这种形势下只靠正常的批量采购来满足广大读者的多方面、多形式、多角度的图书文献需求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通过实施补充采购有利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地了解与掌握出版发行信息和拓宽采购渠道,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提高馆藏质量。对没有征订、漏订及需要增加复本的图书可以及时补充。
三、购书经费的使用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经费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图书馆经费不足与读者的需求大、图书出版速度快及图书价格上涨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图书馆界面临的一个问题,经费不足或使用不当将导致图书收藏的不足和断层,影响图书馆资源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还会削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因此,各类型的图书馆要根据本馆的任务读者群的特点、经费状况等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一般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采购经费分为中文文献采购经费和电子资源采购经费,而中文图书的采购经费会高于中文期刊的采购经费。图书采购是在有限的经费预算下,根据本馆图书馆藏、读者需求,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工作。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图书馆的采购方式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规划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向,调整或重新制定图书采购方案,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为此,高校图书馆的采购工作要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坚持有利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专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科学研究顺利完成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四、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优化建议
(一)合理定位,确定藏书结构。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有限,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好,就必须做到透明与公开性、制度化和有序性。其中,根据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发展定位,加强藏书的特色建设,做到层次合理、结构分明是提升图书馆学科地位及社会知名度的关键,也是有效使用经费所必需的。在此基础上,确定藏书结构就是藏书建设的核心工作。一般来说,藏书结构呈多维性,主要由等级、学科、文种、载体和时间五个相互协调、相互渗透融合、立体交叉、优化选择组合的子结构构成。馆藏整体结构应做到有重点、有层次、有特色,既具科学性、系统性,又具针对性、实用性。结构层次一旦确定,日常的图书采购就能形成制度化的标准操作,避免人为干预和不负责任带来的损失。
(二)编制采购计划,建立年度采购评价机制。图书采购计划是图书馆采购工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行动方案。它可以为图书馆采购工作提供清晰的目标,有助于保持系统、稳定的采购方向,减少文献选择中的随意性,可以为采购工作的经费分配提供依据。采购人员可以依据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等藏书原则,合理制定图书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购书计划,合理制定不同类型文献购置经费的使用比例,以用户需求为第一要则,根据服务对象的发展方向和近期的科研需要,依据分类法确定各类文献采购数量比例。对学科发展前沿性的书籍要完整地、保质量地采购,要不惜资金;对专业建设必需的主干课程教材要作为重点选购;对基础性公共选修课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图书可作为一般性建设项目。采购前有计划,采购后也要有一定的评价机制。在年底应该有采购总结,要对年度采购计划实施评价,要统计图书到货情况、图书付款情况等。同时,特别要注意对藏书结构的分析,对图书借阅率的统计与分析和总结。在分析的基础上,动态调整采购计划,及时指导在招标中淘汰服务不到位、到书周期长与图书质量差的书商,这种客观评价机制的建立对规范书商的商业行为、对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建设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提高图书馆科研服务能力。图书馆是把读者需求放在第一位的,所购图书应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虽有采访人员经常去各学院了解读者需求,以为图书采购提供依据,但是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对科研方面图书采购的帮助力度还是不够。黄河科技学院是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读者是图书馆主要读者类型和重点服务对象。笔者认为可以设立学科馆员制度。所谓学科馆员制度,即图书馆选拔一批既熟悉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信息咨询与检索能力,熟悉某学科专业知识、与相关院系的教师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分别承担起专门为某学科读者主动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的工作,建立一种对口服务的新制度。由于学科馆员制度的对口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学科馆员可以参与定题信息服务,跟踪学术动态、代表性论著、学术前沿、热点问题等,采购人员可以随时向学科馆员咨询,为科研方面图书的采购提供方向。
(四)增加采购途径。无论是预订还是现采,采集文献主要局限于中标书商,选定书商数量有限,每家书商的业务范围比较固定,书商提供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也是有限的,不能保证馆藏资源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而出版社可以提供给图书馆所需图书的最新、最全出版发行动态,保证客户获取图书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图书馆可以向一些专业对口的国家出版社、地方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直接购买所需图书。这种采购的优点是图书馆可以全面了解出版社的出版情况,及时有效采购到所需图书,避免出现漏购,提高购书质量和有效采购率;缺点是需要图书馆与出版社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操作繁琐,联系、结算、运输、退货等事项的工作量增加。为了更好地追求质量和效率,以最快最全、最经济的方式采集图书,必须多种方式并用,共同发挥作用来保证图书的订购。
(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采购图书入馆后,应及时对所购图书进行验收,以便进一步确保购书质量。这个质量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图书本身质量,如是否是正版、有无破损、缺页和装订错误等;二是检查一下是否有塞书情况、每种图书的复本量是否正确等。目前,根据到货单对图书一包一包进行验收,难以发现很多问题,应该先将订单同到货单进行一次对比,看所到图书与我们订单上的图书书名、复本量、价钱等是否一致,没有问题后再根据到货单对图书进行验收。
总之,在信息时代,做好图书馆的采购工作是一场技术、手段和人员的重大变革,图书采购人员要树立现代的思维方法,充分发动读者参与采购工作,利用各种图书发行渠道优势互补,建立一种开放的、动态的采购体系,以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祝朝安,朱自强.读者参与图书馆现场采购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
[2]田秋颐.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参与图书现采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6.
[3]谢耀芳.新环境下中文图书采访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
篇8
关键词 图书采购 招投标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89
Universities Chinese Books Bidding Problems and Completing Measures
ZHAO Lianfeng
(Library of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8)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Books bidding, analyzes the book purchase bid problems and proposes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books bidding; bidding; library
图书馆馆藏图书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出高校图书馆的水平, 决定着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 同时也是衡量高校总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①目前多数高校都采用招标的方式采购图书,招标采购的意义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影响着图书的采购质量。
1 图书招标采购的背景及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以后,各地政府也都及时出台了相应的政府采购实施办法,高校的图书资料采购也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社实现体制改革,带来了图书市场的空前繁荣,图书种类极为丰富,一批图书经销公司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壮大,为高校的图书招标采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图书的招标采购有一定的强制性,高校图书资料实行招标采购有着重要意义:
(1)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图书购置经费使用效益。图书招标采购必然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各图书经销商为了在招标过程中取得一定的优势,提高中标机率,除了承诺提供保证提供图书的质量外,还会在价格方面给予一定的折扣。我馆近几年的图书采购招标折扣都在70%以下,相同的图书购置经费可以多购30%以上数量的图书,另外,图书经销商还会提供图书编目加工等服务和耗材。由此可看,招标采购极大地提高了图书购置经费的使用效益。
(2)缩短了图书的采编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招标过程中,高校为了保证采购图书的数量及质量,大多会确定两、三家以上的图书供应商,图书供应商为了扩大各自的供应量,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为图书馆提供最新最全的图书发行出版信息,极大地缩短了图书的采购时间。图书的招标采购,供应商在保证质量、降低价格以为,一般还会提供图书的加工服务,包括套录数据、分类、编目、加防盗磁条、盖馆藏章以及粘贴图书条码及书标等工作。
(3)提高了图书采购的透明度,有效预防腐败发生。高校图书采购招标工作,一般除了学校相关领导和图书馆相关人员参加以外,还会有纪检、国资、财务、审计等部门参与,通过招标、议标、决标等程序最终确定图书供应商,整个招标过程公开透明,并会将招标结果在一定范围公示,接受各方面的监督。通过招标采购,规范了图书采购行为,有效防止单一的图书采购渠道可能出现的质次价高、暗箱操作等现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图书采购过程中腐败现象的发生。
2 图书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
(1)招标工作滞后、且周期长,影响采购工作。有些高校要等学校当年的财务预算布置后,根据下达的图书购置经费情况来确定图书招标工作,而招标工作又有一系列的法定程序,从最初的拟定标书到最后的签订合同,一般需要2-3个月,若走正常程序,一般在4月份以后才能确定图书供应商。由于前期图书供应商无法确定,日常的采购工作只能暂停运行,失去了大量的图书采购机会,严重影响了图书采购工作的连续性。有些高校图书采购实行一年一招,中标图书供应商频繁更换,容易造成因合同到期而形成的采购程序脱节,往往因合同到期而使已发出的图书采购订单作废,所购图书无法到馆。②
(2)评标小组结构不合理,过多要求折扣率。文献采购评标(谈判、询价)小组中,具有较丰富的图书馆文献采购经验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图书馆文献采购工作的业务负责人必须参加,其他成员可以从校内图书资料专业人员中遴选,也可吸收校外文献采购专家参加。③但实际的图书采购招标工作中,多数图书馆的评标小组人员由纪检、国资、财务、审计和图书馆馆长组成,图书采购专业人员远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评标小组人员结构不合理。由于评标小组人员结构不合理,往往从节约经费角度考虑,片面看重折扣的多少,没有从图书供应能力及质量、加工数据、后期服务等因素综合考虑,这必然为后来的图书采购工作带来困难。
(3)采购图书到馆率低、到馆速度慢。笔者曾于2015年3月对陕西高校图书招标采购折扣进行过一次调查,不少高校的图书采购折扣都在35%左右,个别高校折扣甚至更高。而一些核心的出版社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给图书供应商的折扣都小于35%。如果供应商按照招标的承诺折扣,加上物流及后期图书加工等费用,也就是图书馆采购这些核心出版社的图书越多,供应商就赔本越多。而图书供应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会倒贴本来为图书馆提供图书采购服务。所以,图书供应商在为图书馆提供书目时会进行筛选,尽量会提供一些畅销的折扣高的图书目录,减少甚至删除那些折扣低、不盈利的书目。
图书大多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图书出版时间的推移,出版社的图书销售价格会逐步降低,供应商会为了降低成本,对图书馆提供的采购订单不及时报送,等出版社的价格降低以后再去采购。由于图书的延迟到馆,对计算机类、考试类等这类时效性较强的图书使用价值就大打折扣。
(4)供应商不能按照订单要求配书,为图书到馆验收造成不便。对采购人员发出的订单,有些供应商不能按照订单要求数量配送图书,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一、图书馆已订购,供应商实际配送图书副本比订单要求少;二、图书馆已订购,供应商实际配送册数比采购订单多;三、图书馆订单没有预定,供应商随意搭配图书。由于供应商不能按照订单要求配送图书,严重影响了图书的验收工作,大量的退书工作不仅额外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也为图书对账、结算工作造成极大不便。
3 图书招标工作的完善措施
图书采购招标工作虽然存在一定弊端,但毕竟利大于弊,笔者总结近年来在图书招标采购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对完善图书采购招标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的评标小组。图书馆专业人员熟悉图书馆工作的特点,了解图书市场,容易对各家图书供应商做出的承诺作出判断。他们明白高折扣率必然导致供应图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下降,有些会将特价书甚至盗版书混杂进来,严重影响馆藏质量。专业的图书采购人员会供应商资质、供应的图书质量、图供应周期、图书到馆率以及后期的加工服务质量与优惠折扣统筹考虑。高校的评标小组可有长期从事图书采购工作的同志、有经验的图书管理人员,包括院系资料室管理人员参与,必要时可聘请兄弟院校的相关专家参与评标,而学校的纪检、国资、财务、审计等部门可全程旁听、监督招标工作的各个环节。
(2)合理确定招标时间,减少对图书采购工作的影响。为了把招标采购对图书采购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致失去更多的图书采购机会,笔者建议可以采取提前对图书采购招标的办法,即在上年度末就完成下本年度的图书采购招标工作,确定图书供应商,保证采购工作的连续性。由于图书招标采购具有标底的不确定性,招标只是确定了图书供应商,采购人员可以先选定书目,待学校财务预算下达后再做调整。
(3)采用优胜劣汰,对合作良好的书商续标。图书馆应对当年合作的图书供应商从书目采全率、图书到馆周期以及图书后期加工质量等方面综合制定考评指标体系,对当年考评优秀的图书供应商可以建议学校下一年度直接与其续表,而排名相对靠后的图书供应商还需参加下一年度的图书供应资格招标。优胜略汰的续标方式,一方面可以促使图书供应商积极从书目采全率、图书到馆周期以及图书后期加工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以获得下一年度“免试入学”的图书供应资格。
(4)合理的图书账务结算方式。一般情况下图书到馆后,管理人员应先逐包核对包内的明细单和图书的基本信息是否相符,然后在图书管理系统中进行验收,确认是否为本馆订购图书,最后将每包内的明细单和该批图书总配送单核对,确认无误后将总配送单交由财务付款。对于供应商不能按照该馆订单要求配送的,造成退书工作量大的,还可以改变账务结算方式,即对该书商供应的图书以符合馆藏需要的、加工入库后的实际册数来结账。这样不仅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减轻了工作压力,也迫使供应商在以后的图书配送中,会严格按照订单要求数量来配送,保证了到馆图书的质量。
(5)灵活的补充采购方式。图书馆除招标采购这个图书采购主渠道外,还应辅以多种采购方式,如:由于招标采购周期相对较长,可对一些教学、科研急需的,专业性较强的图书资料可以及时采取零星购买的方式;对一些年鉴、手册等供应商不可能提供的,又是馆藏所必需的图书,可以直接向出版社购买;图书馆也应重视一些适合馆藏的地方性文献、著者包销出版的图书等文献资料的收集。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能够保证采购文献的完整性、馆藏结构的合理性,也能保证急需文献的及时到馆。
4 结语
图书的采购工作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其采购质量直接决定着该馆的馆藏质量和为读者服务的质量。随着2015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正式施行的,招标采购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如何将保证图书的采购质量和招标采购工作想结合,也是我们每一个图书采购人员不断的追求。
注释
① 唐文惠,潘彤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评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高校 物资采购 廉政
一、引言
建立健全高校物资采购的监督制约机构是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2008年三委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教监〔2008〕15号)从规范管理角度,明确要求各高校“设立学校部采购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对仪器设备、教学器材、药品、医疗器械、教材图书等大宗物资的采购”,高校成立集中采购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内在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山大学对加强高校物资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指导现实工作意义。
二、中山大学采购的基本情况
为了规范采购行为,节约成本,降低廉政风险,2000年《招标投标法》施行后,中山大学成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试行校内招标,2003年成立招投标管理中心,实行校内集中采购。经过多年的探索,采购整体运行良好。
目前,中山大学采购分为校内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部分。其中集中采购是指预算价20万元以上的工程类、1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类等项目,无论其经费来源,由学校招投标管理中心负责集中采购。在集中采购中,学校执行汽车采购直接向教育部或广东省直单位公务车辆协议供货商协议供货,100万元以上的新建扩建工程按广东省规定由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组织招标投标,100万元以上须经国际招标方可采购的进口仪器设备由学校委托具备国际招标投标资格的招标机构负责招标采购。分散采购包括20万元以下的工程类、10万元以下的服务类由相关职能部门实行货比三家自行采购,以及单台(套)800元以上至10万元以下或批量20万以下的仪器设备,通过学校自主研发的网上竞价系统进行采购。
三、中山大学加强物资采购廉政风险防控的具体做法
1.创新机制,实行招标采购的管采分离
2003年3月中山大学成立副处级建制的独立采购机构――招投标管理中心,履行“采购职能”,负责全校范围内以任何经费来源采购预算价在10万元及以上所有项目的招标组织工作,成为全国最早实行“管采分离”机制的高校之一。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基建处、总务处、房地产管理处和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履行“管理职能”,负责项目预算申报、审批、立项、验收等;监察处、审计处、校工会等监督部门履行“监督职能”,参与各个环节,实现管采、采用、管监、采监分离。所有招标采购工作均在招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实现良好运转。
2.强化制度,实行规范化采购
中山大学以建立健全制度为中心,使学校采购工作有章可循,制订了十几项、涵盖六个方面的采购制度:招标采购基本制度、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纪律规定、责任追究制度、中标结果公示和公告制度以及其他采购制度,形成了相互衔接、良好运行的制度规范。不仅规定了招投标工作各个程序环节,从受理职能部门移交的招标项目,到招标公告信息的、采购文件制作与发售、开标、评标和定标及成交结果的公示与公告的操作规范和具体时限都予以明确要求;同时,规范了校内部门的零星采购,严肃了违反学校采购制度的责任追究。
目前,中山大学校内集中招标采购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5种,用户可以根据其采购项目的性质申请使用其中任何一种采购方式,拟采用特殊采购的项目,须经五道审批程序:①用户提出申请(附市场调查情况等材料)――②用户单位审核同意――③报相应职能部门审核――④招投标管理中心视项目的性质征询专家意见――⑤报学校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对确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项目,由招投标管理中心拟定招标公告,经职能部门或用户单位签字确认后,在http:///上对外正式招标公告。公告上公示的开标时间前24小时内,招投标管理中心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从学校专家库中电脑抽签确定评标专家。开标时,在监察、财务、工会等监督下,职能部门和用户单位代表列席开标或谈判会,评标小组独立评标,学校授权专家组直接确定排名第一的投标人为中标人,排除有的再上报学校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确定而出现另择他人的可能。评标结果将在网上即时公示公告,公示内容广泛,包括仪器设备的具体型号配置、数量、产地、服务年限以及其他优惠条款等,公示期3天,对结果有疑问的供应商可实名向监察处书面提出,监察处在7天内核实情况并予回复。在项目论证、评标谈判以及项目验收等阶段,最大限度发挥专家的决策把关作用,实行专家组负责制。其中,在验收阶段,专家组按照中标人投标承诺逐项验证技术指标和参数,并将未能通过验收的情况及时反馈到招投标管理中心,中心根据专家意见对供应商予采购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在网上通报或停止他们在一至三年内参加学校及附属单位的招标采购活动。
中山大学从2004年起先后三次以学校文件方式在校内外广泛征集专家,目前各类在库专家超过1500人,并与华南理工大学800多人专家库实现共享。必要时,还可以从一些合作的负责中山大学国际招标采购业务的招标公司专家库中抽取专家。此外,根据建设部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广东省政府采购货物招标文件等范本,并结合学校合同管理和财务法律方面等要求,按采购方式、项目类别和性质等,中山大学不断完善招标采购文件范本,并实行合同由财务处、审计处、职能部门和法律事务所等共同审定通过,确保规范化管理。
3.建立网上竞价平台,创新零散物资的采购方式
零散物资采购是高校采购中的主要矛盾集中处,有80%的投诉发生在小额采购中,且零散物资采购存在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难点,成为各高校多年来的管理瓶颈。为解决此难题,经过多年的调研与实践,2003年中山大学自主研发了“高校仪器设备网上竞价系统”,其设计理念是将长效制约机制引入系统运行机制之中以实现持久的阳光性,利用计算机与现代网络技术和改进和优化采购管理流程实现高效率,引入广域开放式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了成本节约,以评价制约体系实现了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问题。较好地实现了高校物资采购四大矛盾要素(阳光、高效、节约、质控)的一体化解决,成为政府询价采购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
系统设计按使用角色分为申购用户、职能管理、供应商投标和监察四大端口,各端口相互独立。各用户角色共同参与,职责分明,内部流程有机结合。工作主线是申购人申购、竞价、初选供应商和履约,其间经供应商充分竞价投标和职能部门审核,监察部门通过监察端可查看每单详细情况。若用户申购初选符合规则要求,系统将自动审批,实现零审批时间。该系统还建立质量及售后服务评价体系,缺乏诚信的供应商一旦被列入黑名单,就被系统内所有共享单位封杀。
系统从2003年6月启用至今,已经过8年多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已升级到“网上竞价”采购管理共享平台V3.2版,目前已有52个高校竞相引进了该系统。该系统基本完成中山大学10万元以下设备采购量的80%,大大节省了采购过程人力成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廉政监督成本。其中,人力成本约节省4/5,资金成本按中山大学的网上竞价年采购量约1亿人民币计算,每年节省的采购成本约为800万,节约资金率8%左右。
4.实行电子化管理,推行绿色招标采购
中山大学积极推行“OA”自动化办公系统,不断改进完善招投标网上进程管理系统,在招投标进程管理系统中,用户对采购项目的公告和招标文件确认,非公开招标方式的申请、审批等所有工作均可通过网络进行直接操作,用户单位和老师、监督部门、职能部门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跟踪和监督项目招标采购工作进度情况,减少用户老是来回递交招标书面资料的麻烦,缩短采购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目前中山大学已全面推行电子采购文件,所有项目的招标采购文件均以电子文件方式发售,节约纸张,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5.严格监督,实行阳光采购
(1)合理划分权限,强化权力制约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有效防止权力滥用, 就必须加强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在招标采购中,中山大学严格职权划分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又有效运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以中山大学的仪器设备采购流程为例,申请、论证、审批、采购、合同验收、固定资产管理分别由不同的处室、工作岗位负责,监督部门参与其中,如图1示:
(2)加强电子监察,提升监督效果
中山大学建立了评标会场的影音监控和通讯屏蔽两个系统,其中影音监控系统可以对评标或竞争性谈判会议进行全部监控和录像录音,在多个会议室同时评标时,监督部门和主管领导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察看会场情况,减少监督人员的现场派驻,遇有投诉质疑时可以回放当时评标情形。在通讯屏蔽系统开启下,所有与会人员的手机信号均被屏蔽,如确有需要对外联系,须通过指定的固定电话。这两个系统的启用,严肃了与会人员的言行和评标纪律,避免评标过程受到干扰,提高了评标工作质量和效率。
篇10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文献资源建设 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从馆舍面积、馆藏资源到服务空间都有了极大发展和改善,图书馆逐步成为高校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无情的事实:文献经费日益不足、纸质文献利用率偏低、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及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严重滞后无一不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经费不足及对策
高校图书馆中经费不足是制约其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图书馆发展进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何应对经费不足的困惑,图书馆人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也提出许多办法和应对措施,如减少副本量、增加品种;提高采购质量,聘请专家和学者参与到文献采购工作过程中等,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点:1.开源节流。制订符合本馆特色的采购计划,严格采购程序,以招投标方式采购文献,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将科研经费和宣传经费的一定比例充实到图书馆文献经费中。2.增加经费投入。高校图书馆领导要坚持不懈地说服学校领导逐年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投入,并且要收集同类院校经费投入情况及文献资源涨价的情况及时提交学院领导,不断提高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3.创新采购模式。例如现场选购,通过微信、微博、邮箱、QQ群、读者意见簿等方式畅通文献资源荐购渠道;还可以适当采购特价图书以弥补一些社科类、益智类、文学艺术类及名人传记类的文献,这样无疑可以节约经费。
二、文献利用率较低的困惑及对策
随着网络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份调查报告显示国民的阅读状况十分堪忧。阅读是激发一个民族创新的原动力,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基石。高校图书馆如何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激发阅读欲望,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是加强读者教育和引导。把读者教育工作贯彻到整个大学阶段,从入学教育参观图书馆、文献检索到数据库使用技巧及科研能力培养等。二是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目前搞得如火如荼的阅读推广活动就是与读者互动、吸引其到图书馆来,激发其阅读热情的良好尝试,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三是优化图书馆的服务环境。2003年美国学者哈罗德和肖恩对1995-2002年完工的面积在2万平方英尺以上的357家大学图书馆进行调查,大部分图书馆面积有了较大增加;而且更大的空间会使得越来越多的读者觉得舒适、方便、有用。在数字时代,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比过去更加重要,这不仅仅是因为空间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四是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只有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的文献资源对读者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三、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矛盾及对策
大数据时代,电子资源发展迅猛,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冲击非常大。在发挥有限资源经费的前提下,如何调配好各类资源的收藏比例在业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有的学者认为资源为王,即纸质文献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本,在服务教学、科研的同时体现了学校的学术、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内涵,是学校发展软实力的体现。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利用才是硬道理,即大力采购电子资源。
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性质、服务对象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二者之间及与其他文献载体的合理结构。例如社科类为主的院校应以纸质文献为主,而工科类院校则着力电子资源。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一般都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做好纸质文献的收藏工作,在此基础上尽力满足教学、科研对电子文献的需求。
电子资源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必备的工具,如何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和引进适合读者的何种电子资源成为图书馆的一项关键工作,也直接关系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多年的工作实践及相关调研发现学校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硬件条件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且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数据库的熟悉程度,电子资源使用习惯和数据库使用指导方面相对较少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电子资源的使用。在采购电子资源的实践工作中,教学、科研对电子资源的依赖和数据商无故涨价等都影响图书馆的正常采购行为。这就要求图书馆采取联合行动,共同抵制不良数据商的无端涨价行为。
总之,在大发展和大数据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其他许多困惑和矛盾,图书馆人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破解这些困惑和矛盾,与时展的大潮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