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营销理论范文

时间:2024-02-20 18:0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数据营销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数据营销理论

篇1

关注企业KPI完成、采用直接“推销”的强行营销方式,忽略了客户之间的偏好差异,营销时机“一刀切”,缺乏细化,营销产品与客户接受度之间缺乏适配性分析,对客户体验重视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大数据和客户事件的全触点实时营销管理采取了以下方式:(1)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设计营销活动时机不再以企业自身的产品销售目的为营销设计出发点,而是以客户对营销的体验感知为出发点。营销力争做到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立即出现,让客户在惊喜中感受服务和产品溢价;客户不需要时,从不去打扰。当客户各种事件发生时、企业与客户触点发生时,企业根据客户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触点机会,通过触点实时推送营销内容;而当客户与企业无接触的时刻,尊重客户私人空间,不去打扰客户。(2)以大数据和客户事件开展精细化营销首先,以客户标签细分锁定潜在营销目标客户。营销案的设计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运营决策行为,根据客户的个性化标签,确定营销的潜在目标客户群,并且客户标签在实时营销过程中也要进行实时匹配。其次,以客户事件决定营销开展时机。营销的最终触发需要结合客户事件来确定。当营销案中定义的潜在目标客户的客户事件发生时,营销案才进行触发。此时智能服务营销系统对客户标签、客户事件、营销其他规则等进行匹配,按照预定的营销流程、规则触发营销内容。第三,以触点决定可能的营销送达方式。在客户标签和客户事件都匹配营销规则的场景下,根据客户与运营商的触点方式,决定采用合适的方式将营销最终送达客户。在某种触点上,营销人员可采取的营销送达方式可以是多种,但从营销的时效性和客户感知效果上则有首选方式。各触点上具体可选择的营销送达方式列表见表1。(3)以实时触点营销替代静态批量营销1)营销目标客户是动态实时计算出来的,而非静态提取后批量发送。只需定义出潜在目标客户标签规则、营销流程和营销规则,即可开展营销;营销的目标客户在客户事件和触点过程中实时匹配、判断完成。当营销过程中需要对营销案进行调优时,直接调整营销规则即可生效,大大提高了营销效率。2)营销具有时效性。营销匹配过程是在客户事件发生后瞬间完成判断的,并非延后较长时间推送以致错过营销时机;触点发生时,可以在客户服务、业务办理过程中同步开展营销。3)营销内容、方式是根据客户事件实时变化的。由于并不能准确预知客户事件行为,且客户各种属性、状态是实时变化的,因而营销必须实时处理上述内容以完成营销内容推送,保证对客户的营销内容始终是“适合的、恰当的”。

2建系统: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建设智能服务营销系统

管理模式的高效运转,需要IT系统的承载和固化。基于大数据和客户事件的全触点实时营销,其IT支撑能力主要包括两部分:大数据处理、挖掘、分析能力;营销管控、执行、送达的信息化支撑能力。(1)积极引入新技术,打好大数据基础借鉴互联网架构,践行去IOE理念,引入成熟开源框架,基于x86平台构建分布式计算与存储平台,采用Hadoop、Flume、Spark与Storm计算框架、爬虫、MPP等技术,实现大数据的云架构,整体性能提升5~6倍,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奠定基础支撑能力。(2)整合分散的IT资源,形成整体支撑能力一方面,聚合企业内、外部海量数据资源,形成大数据能力基础。在已有业务受理、客户资料、业务使用、账单、终端等数据(即B域数据)基础上,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通信信令、上网行为、网元数据(即O域数据),以及公司运营决策的财务、人力、采购等数据(即M域数据)。M、B、O域数据统一汇总后,企业全部运营信息齐备,有利于形成对客户进行营销的全视图、全视角洞察。另一方面,打通前、后台数据与应用能力,统一收敛营销功能。新建设的智能服务营销系统,跨接前台CRM系统和经分大数据系统,打通了经分系统和前台CRM系统,使得营销整体上既有智能数据支持,也有精确的营销接触管控。(3)智能、实时、主动、协同的智能服务营销系统在具备大数据等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整合分散的IT资源,将大数据挖掘、客户接触管控、营销交互等能力进行整合,统一承载、管理营销任务,形成智能处理、统一管控、多系统联动的智能服务营销系统。其功能结构、各系统能力整合关系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实现营销智能推荐、智能管控,实现智能流控、智能调度,具备实时捕捉、实时营销能力。可以实时捕获商机,实现通信使用、服务过程与营销过程的实时结合;可以利用大数据挖掘模型和客户标签,主动挖掘客户需求,当最佳营销时机触发时,主动向客户或窗口人员推送营销内容;还可以针对各营销渠道进行交叉营销、协同营销,支持营销全流程的策划、审批、执行、效果分析等闭环管理。

3重运营: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全触点实时营销服务

营销管理的提升首先从提升营销运营能力着手。实现精细化运营,需要从客户特征的全面洞察、客户事件和行为的全面快速捕获、营销内容的实时触发推送等方面开展建设。(1)对客户进行360度特征分析一方面,利用客户全息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以获得客户标签。客户标签可以用来直观描述客户的基本特征及其偏好,是对客户进行细分、精细化分析的基础。利用大数据技术得到客户全视图的基本轮廓,从客户属性、特征等方面勾勒出客户轮廓,建立客户特征库。表2是从大数据中经过数据挖掘、分析获得的客户标签简单示例。另一方面,尽可能精细化地描述360度客户画像。为适应各种营销活动的精细化要求,避免营销需求开展时因客户标签不足而无法精细化画像,大数据平台围绕客户特征,提前挖掘出尽可能全息的客户画像。目前某运营商的客户标签,已经包括客户自然属性、价值属性、消费属性、产品选择属性、业务使用属性、社会交往圈属性、各种行为偏好属性、终端属性等80多个大类1200多个。(2)客户事件立体化全覆盖客户事件是通信运营商的客户在通信业务使用、业务与服务办理、属性状态变化等时刻发生的操作、动作或特征变化等行为。客户事件可以根据营销需要不断开发定义。部分客户事件可参考表3的典型举例。目前某运营商已开发出112种客户事件,基本形成了对客户各种交互事件的立体、全方位覆盖。凡是客户与运营商发生互动的时刻(如扣费、通话、网厅办理业务等),这些互动事件均可被系统根据定义自动捕获并用于营销。(3)构建客户全触点实时营销能力触点就是一次与客户发生关联、互动的接触机会。这种接触不仅是面对面的接触,也包括通过通信网络、IT服务系统等发生的接触。表4是目前通信运营商与客户之间可能的触点分类列表。上述触点基本涵盖了通信运营商与客户所有可能的接触方式,如在这些接触中推送营销,客户接受率将远远高于传统营销媒体和渠道,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所有触点具备营销推送能力:在所有触点上可以根据营销策略,组合、选取合适的触点,向客户推送与触点匹配的营销内容。2)营销触点可自由组合:同一营销案,可以组合选择多种触点,当客户与任一触点接触时,在该触点优先推送营销内容,其他触点不再推送,避免重复打扰客户。3)不同触点可有不同的接触、推送策略:根据每一类触点及其发生场景的特点制定适合的营销策略,使客户在任何触点中都有机会接受营销推送。4)统一管控触点:统一管控所有触点列表和定义,所有触点对应的营销内容都统一由同一个信息化平台推送;所有触点的接触信息统一存放,营销结果统一存储,不同接触渠道的协同机制统一调度。

4强机制:调整绩效考评机制,为营销服务转型提供机制保障

为更好地推进新型全触点实时营销管理的实施,运营商要从内部员工的营销薪酬激励、外部合作伙伴的营销酬金分配导向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从服务型向服务营销综合型生产模式的转变。(1)优化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管理转型首先,建立全员营销的企业文化。推行全触点实施营销管理理念,使全体一线员工由服务型转向营销服务综合型生产模式,大力提倡、实践“营销机会无处不在”的服务文化,实现由“要我营销”到“我要营销”的根本转变。其次,建立体验式营销模式。不再单纯考虑企业自身利益和KPI要求,而是更多地考虑客户的感受、体验,改变对客户粗暴的“短信广告轰炸”,使客户在服务过程不知不觉地接受营销推荐。第三,强化量化薪酬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向营销倾斜。一线全员量化薪酬后,量化薪酬中营销价值份额加强,营销与薪酬息息相关,使一线人员不再满足于仅仅给客户提供业务办理和服务。最后,建立以营销能力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在物质方面,按照营销效果的价值计算薪酬,切实体现正向激励,多劳多得;在精神方面,定期嘉奖通告,树立服务体验营销典范。此外,把营销活动与员工的职业生涯相关联,注意培养有较强服务营销能力的员工队伍。(2)优化外部合作伙伴质量,促进营销服务转型进入存量经营时代后,精细化运营要求合作伙伴加强对客户的服务、营销等工作,要从简单、粗放的入网受理转变到全面开展营销、客户服务、客户维系等工作。同时,合作伙伴要实现优胜劣汰,增强营销服务能力。在营销服务转型过程中,部分合作伙伴不能适应转型要求,难以按照转型战略完成设备投入、员工素质提升,无法获取足够的代办酬金,逐渐自然淘汰出运营商的合作名单。

5实施效果

篇2

一、电信运营商的4C营销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媒介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美国学者罗伯特·劳特朋(RobertLauterborn)教授在1990年提出了与传统营销的4P营销理论相对应的4C营销理论。即:Customer(顾客)顾客的真正需求、Cost(成本)顾客获取产品或服务的成本、Convenience(便利)顾客消费的方便性、Communication(沟通)产品促销和消费者信息反馈。电信运营商的系统本质是为用户与用户、设备与设备、用户与设备之间提供通信信道,每天承载着海量信息,大数据的出现为运营商完成高效的4C营销策略提供技术支持.1Customer(顾客)主要指顾客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只有通过对合法取得数据的高效分析,做到真正地了解客户需求,才能开发出更适合顾客的产品。其策略主要有:(1)现有业务的优化和改进。比如:运用大数据分析,对所有的在网用户的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逐渐完善电信行业的产品定制化;(2)4G时代的到来将推动移动数据业务量的不断增长,电信运营商不能只作为一个渠道商,要更多地与设备和应用提供商合作,推出客户需要的产品。比如:中国电信与网易合作推出了“易信”;(3)创新业务模式,主要的业务对象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及第三方。对于家庭用户,利用运营商的网络数据和GPS数据相结合,在合法的前提下提供针对特殊群体的定位服务。对于企业用户,主要有两种模式创新:一是基于运营商的数据分析,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二是将运营商的数据与企业的信息传送能力相结合,使数据与电信业务相互促进。对于政府和第三方,则主要提供信息服务和基于业务类型的统计服务。2Cost(成本)不单指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应该更多考虑顾客的购买成本,同时也意味着产品定价的理想情况应该是既低于顾客的心理价格,又能够让企业盈利。运营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信息的分析,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精确地预测出消费者心理价格,合理定价。3Convenience(便利)即为顾客提供最大的购物和使用便利。顾客取得电信服务的渠道主要有:营业网点、网上营业厅(包括微博、微信、易信等平台)、语音客服。营业网点主要办理开户业务;网上营业厅主要办理缴费和增值业务;语音客服主要处理客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各个服务渠道的使用情况,合理地调配资源,更高效地为让客户服务。4Communication(沟通)企业、顾客双向沟通,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新型关系。电信运营商不仅要通过营销让客户了解并且购买电信产品,还要及时从客户那得到客户对产品及其服务的反馈,以便运营商能更好地改进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电信运营商运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客户接触广告媒体的习惯,并分配好营销资源,及分配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所占比例。通过营业网点、网上营业厅、语音客服运营商可以收集到很多客服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能让运营商更好地了解客户以及产品的优缺点,做到高效沟通。

二、总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电信运营商会在不触犯消费者隐私的前提下把这些转化为其资产。将4C的营销理论应用到电信运营商大数据的处理过程中,优化并开发出满足客户的产品,最后把大数据资产转换成电信运营商的利润。

作者:谭礼庆单位:石河子大学

篇3

1.如何从中国情境中创新营销理论?——本土营销理论的建构路径、方法及其挑战

2.基金营销与资金流动:来自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经验证据 

3.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应用模式 

4.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5.国外移动图书馆营销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以加拿大伯灵顿公共图书馆为例 

6.基于5T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微博营销策略及应用分析——以欧莱雅的微博营销为个案研究

7.大数据时代的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构建——基于“一汽大众”的案例研究 

8.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实证研究 

9.中国寿险业营销效率评价研究 

10.我国汽车行业营销趋势研究 

11.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内容营销:概念初探与研究展望 

12.人力资源经理的议题营销过程及策略研究 

13.控股股东卷入、两权偏离与营销战略风格——基于第二类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

14.保险营销策略问题初探 

15.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述评 

16.论“共主体”营销话语的建构与践行——关于现代营销近视症的矫治研究

17.学科服务目标的精确定位与学科服务的精准营销

18.基于IPA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整合营销传播——两个江南水乡古镇的案例研究 

20.政府旅游公共营销的实现机制和路径选择——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21.我国汽车营销现状及创新分析

22.目的地营销绩效:现状及价值链模型 

23.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态演化研究

24.网络营销新渠道:SNS营销

25.我国智能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26.基于体验营销的酒店品牌建设研究 

27.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新方式  

28.国外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案例研究及其启示

29.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营销协同研究——以苏宁为例

30.东风商用车网络营销对策 

31.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评述

32.双元营销能力平衡、战略地位优势与新创高技术服务企业绩效

33.营销能力对技术创新和市场绩效影响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中小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34.4R营销理论与学术期刊网络营销策略

35.多市场接触下的联合非伦理营销行为——基于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度的二维分析模型

36.企业微信营销研究及策略分析 

37.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和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 

38.基于自媒体的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研究 

39.关于逆营销的效果研究:基于CLT理论的视角 

40.全渠道营销理论——三论迎接中国多渠道零售革命风暴 

41.搜索引擎营销研究综述及展望 

42.技术与生存:数字营销的本质  

43.基于DEA的企业微博活动营销效果评估——以S企业官方微博为例 

44.基于营销理念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45.电子商务对营销渠道管理的影响 

46.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析 

47.中国烟草业营销分析  

48.“大数据”背景下营销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49.保险营销渠道团队管理研究 

50.企业微博营销中品牌曝光度对网络口碑的影响研究  

51.论旅游景区的差异化营销策略选择与组合

52.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53.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策略研究 

54.销售低迷状态下的白酒营销回归与创新

55.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微营销研究 

56.基于消费者怀旧的品牌营销策略  

57.关于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发展的探讨

58.口碑、口碑传播和口碑营销的辨析

59.供应链下的市场营销资源合理运用问题探讨 

60.大数据时代营销创新研究的价值、基础与方向

61.旅游产品体验营销中的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策略 

62.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对企业国际营销能力升级的影响机制——基于海信集团国际化发展的纵向案例

63.基于groupon模式的我国经济型酒店网络团购营销研究 

64.保险O2O营销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65.“心”营销: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66.企业网络社区营销价值、机理及模式研究  

67.关注和融入中小企业成长——论中小企业银行服务营销 

68.互联网对我国保险营销渠道影响分析 

69.高科技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70.论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策略  

71.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72.公益事件营销中企业—消费者契合度和宣传侧重点影响效果研究

73.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  

74.关系营销导向对营销创新的影响研究 

75.传播学视角下微信营销的利与弊  

76.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大学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为例 

77.金融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价值的共同创造  

78.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的效果分析——以微博扩散网络为例 

79.微博营销信息的时空扩散模式研究——以曲江文旅为例 

80.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81.制度压力、合理性营销战略与国际化企业绩效——东道国受众多元性和企业外部依赖性的调节作用 

82.关于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83.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84.传播学视角下即时性营销模式与战略实现——以微信营销为例 

85.网络拓扑特征对病毒式营销传播动态影响的研究——基于新浪微博大数据的实证分析

86.高校图书馆微博营销策略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87.市场营销理论、实践、教育的创新与融合——2014中国市场营销国际年会综述

88.面向Y一代用户的大学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89.赣南脐橙三位一体营销战略探讨 

90.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91.关系资源对营销能力的影响机制:顾客导向和创新导向的中介效应 

92.营销动态能力的概念与量表开发 

93.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 

94.基于内部营销视角的图书馆管理新策略  

95.消费者参与社交网络营销因素的实证分析

96.深入理解营销渠道研究的过去和未来 

97.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使用渠道权力的影响  

98.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99.基于全方位视角的企业营销绩效评价研究  

100.基于蓝海战略的保险营销创新研究  

101.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与创新方向 

102.我国网络营销中的道德问题及其对策 

103.绿色营销研究:内涵、现状与对策  

104.国外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特点及借鉴  

105.小微企业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  

106.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及营销观念创新研究  

107.内部营销对酒店员工工作满意的影响研究——以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  

108.营销管理的新趋势——绩效营销研究探析 

109.保险营销模式的转变与发展——电话营销与网络营销模式的互补 

110.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营销战略浅析 

111.中国汽车营销渠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2.当前中国电影营销的关键问题研究 

113.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大事件营销效应:基于空间生产视角  

114.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现状调查及分析 

115.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奖及其背后的营销理念 

116.营销刺激、心理反应与有机蔬菜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行为——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117.感性消费时代的企业色彩营销策略

118.浅析我国保险网络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119.营销策略对品牌忠诚的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

120.体验营销研究前沿评介

121.国内市场营销研究进展分析

篇4

[关键词]网店;视觉营销;研究现状;展望

1 引 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所感知的外部信息83%来自视觉。优秀企业无不重视商品视觉呈现效果,以满足挑剔的消费者的检视。因此,传统商业中视觉营销的应用已非常普遍。然而,电商网店与实体店在视觉方面有着较大的不同:电子商务网站消费者浏览网页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实体店可供选择的视觉元素多样,而网站视觉元素有限。这些无疑都给网店的视觉营销带来挑战。另外,网店视觉营销研究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概念上的模糊、理论上的虚缺、研究方法上的单一等。鉴于此,本文旨在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已有国内外网店视觉营销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借此厘清网店视觉营销的相关论述,把握网店视觉营销理论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网店视觉营销研究工作,以推进视觉营销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的有效应用。

2 理论研究现状

2.1 关于网店视觉营销的概念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学者关注到网络空间视觉营销的重要性,并对基于电商平台的网店视觉营销进行了定义:杨银辉(2009)认为:“网店视觉营销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色彩、图像、文字等造成的视觉冲击力来吸引潜在顾客的关注,由此增加产品和店铺的吸引力,从而达到营销制胜的效果。”[1]戎姝霖(2011)指出:“网络视觉营销是在虚拟的互联网购物平台所见商品的视觉摆设,它是现实生活中视觉营销的拓展。” [2]

2.2 网店视觉营销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结论

网店视觉营销研究采用的主要是SOR模型。即anism.Response理论。该理论认为:环境刺激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刺激将引起机体的心理情绪反应,并最终导致行为的产生。

Yong Jian Wang & Michael S.Minor(2011)[3]等将该理论模型应用到在线视觉营销中,认为网站或者网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线消费意向等,受到网页中图片、导购标示、颜色、商品促销,广告的位置诸因素的影响。而Thijs Broekhuizen & Eelko K.R.E.Huizingh(2009)利用该模型实证研究线上消费体验与线下实体店的不同,认为在线消费者对购物网站商品的评价与线下实体店获得的购物体验直接相关[4],这也意味着实体店的视觉印象会延伸影响到线上商品。

付媛(2012)以大学生为实验对象,以S.O.R模型为理论框架,研究网店背景色和背景音乐如何影响在线消费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其购买意愿。研究显示,快节奏音乐和暖色调会促使在线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愉悦度和被唤醒度,这将引致在线消费者更强的购物意愿。背景色及背景音乐的选择是销售类网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调节消费者的情绪,增加其购物意愿。设计良好的销售类网站可以通过顾客感知的网店环境吸引和保留顾客。[5]

3 应用研究现状

视觉营销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表现为打造更有吸引力的电子商务平台。

3.1 网店视觉营销

Young Ha,Wi.Suk Kwon & Sharron J.Lennon(2007)通过对比47家美国和45家韩国的服装零售网站发现:线下实体店中的视觉营销元素已经被应用到线上,而专属于线上网络视觉营销的元素却并不一定用于线下视觉营销中。为此,他们专门将网店视觉营销按照购物环境、产品展示方式、搜寻路径进行分类,勾勒出网络视觉营销的结构及视觉元素编码。[6]

Carlos Flavia'n Blancol,Raquel Gurrea Sarasal & Carlos Oru' s Sanclementel(2010)认为传达产品信息给消费者最高效的方式不是全图片式也非全文本式,而是产品图片结合文本的方式,如此最能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和记忆;而消费者对网站的熟悉程度,获取产品信息路径的复杂程度都会影响到网络消费者的视觉评价,这给企业网站设计及其产品展示提供了依据。[7]即只有穿插着图片和有限文字的网页才能强化在线消费者对网站商品的视觉印象。

中国学者a雁(2004)提出Web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VI)的理念,认为应将VI理念与Web网站设计相结合,充分应用VI设计原则来具体指导Web网站的设计工作,以利于在Internet上展示企业形象、网站形象和宣传广告的作用。Web领域的VI设计与企业CI设计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点和技术规范。好的VI设计包含标志、标准色彩处理、页面模板设计几个方面。[8]刘喜咏(2011)将视觉营销策略应用到网店装修中,他认为由于网络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就能随时离开网店,网店的转换成本低,因此为了提升网络消费者在网店停留的时间,应按照视觉营销的思路装修店铺,使店铺具有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吸引客户的关注,唤起客户的兴趣和购买欲望,以达到营销制胜的效果。[9]

3.2 移动互联网设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使用者越来越多,李昶(2012)提出,鉴于移动终端显示屏尺度限制,移动端互联网信息的视觉设计应该秉持极简主义,保持视觉元素的一致性,更多地应用电影化设计和动画,减少滚动和一屏多任务。并用微信在语音功能设计上的操作便捷性助推其成功给予佐证。[10]

4 研究评论与展望

4.1 研究评论

4.1.1 关于网店视觉营销的概念

目前对视觉营销的定义没有统一认识,对网店视觉营销的定义更是莫衷一是。把视觉元素作为营销工具加以探讨的思路反馈出,视觉营销没有脱离“视觉冲击”,“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争取目标消费者”、“获取经济利益”的功利主义导向;而网店视觉营销为实体店营销的延伸的定位法,也没有区分出线下与线上的差异,没有把握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商务方式,其视觉信息的传递与实体店截然不同的特点。这反馈出在对网店视觉营销界定的时候,需要首先界定出网店与实体店的不同,网络消费者与实体店消费者的不同,网店视觉模式视觉元素与实体店不同等。

4.1.2 关于理论框架

S.O.R模式为研究网店视觉营销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心理学刺激反馈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是视觉营销的立论基础,因为视觉营销本身就是依赖各类视觉元素在消费者大脑中形成的反馈促成情绪变化来预期消费者行为的。但是,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模式与线下截然不同,影响在线消费者视觉感知的要素不仅有网页版式、图片、颜色、文字、进入路径等,还有消费者的感知能力、偏好、价值观、审美品位等,这些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系统地揭示这些复杂关系,必须运用到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艺术、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交叉分析。目前基于心理学的SOR模型不足以全面地揭示网店视觉营销的规律,还需要更多学科知识和理论模型的支持。

4.1.3 关于应用策略

在互联网众多的商家中,绝大多数还处在粗放式的视觉营销中,有的将商品图片简单处理后就在网点中,有的虽然花了重金请专业摄影制作商品图片网店装修等,但效果差强人意。这些不重视视觉营销或者错误应用视觉元素进行营销的案例都值得从应用策略层面上进行深刻剖析,找出问题所在。而那些重视视觉营销,并在业内取得成绩的企业网站视觉营销手法应该得到总结推广。

4.2 研究展望

4.2.1 网店视觉营销理论展望

目前除了SOR理论模型之外,也可以依托已有的一些成熟的理论模型,构建网店视觉营销理论体系,如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价值链理论、消费心理学理论等来阐释网络消费者视觉行为及其规律,通过了解掌握网络顾客的视觉模式和消费心理,帮助在线商家更好地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及服务。呈现足够的商品信息,消除在线商品信息不对称,展示商品与众不同的气质等都可能成为网络消费者决策的因素。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提示出网店可以通过统一协调的视觉模式打造品牌,传递价值。这一理论可以作为网站视觉营销中的“传达―影响―说服”的感知链理论立论基础,通过心理学实验或实证的方式加以检验。

4.2.2 网店视觉营销应用展望

互联网扩大了企业与公众的沟通范围,增加了品牌与消费者的接触方式与途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卖主和买主的关系,而是变成一种互动交流更加密切的社区关系。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消费者对产品的实时反馈数据,同时,网络技术可使企业采集追踪消费者的网上行为,积累起海量的营销数据,使企业有更多进行定量分析的机会。不断开发的网络新应用,诸如移动网络应用等,使得企业可以以一种实时更新的、富有创意的方式与顾客互动沟通,进一步拓展了顾客消费体验和品牌体验的机会。

5 总 结

当前,我国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视觉营销应用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的策略还是借鉴传统视觉营销模式,没有深入到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与网络消费者的认知特点与行为模式,开发精细化的网店视觉营销模块。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积累了海量可予以利用的大数据,如果开发出基于网络平台的视觉营销模式,视觉营销应该有更加多样化更具表现力和影响力的应用。鉴于此,未来的研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

第一,开展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价值理论的研究。根据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消费者视觉感知有一个整体性的前提,网店视觉营销对消费者价值感知,价值评价、价值形成,在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认同,以及推动产品开发、设计、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应该是今后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点。

第二,深化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模式研究。虽然基于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与消费决策相关性是网店视觉营销研究的普遍起点,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未来的深入探讨。如消费者视觉感知的整体性与视觉冲击力的区别所在,与视觉营销基本要素的互动关系,最佳视觉营销效果评价体系等,都需要进一步理论构建;影响网络消费者行为的因素较多,未来网站VMD的研究有必要加强定量方法,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考察有不同因变量同时作用的情况下,解释各因素在提升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产品价值上的影响程度和协同程度。

第三,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未来还需要加强网店视觉营销的创新性研究,尤其是利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消费者视觉模式构建以及精准视觉营销策略等几乎还是空白,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亟须填补。

参考文献:

[1]杨银辉.用视觉营销打造网店引力“磁场”[J].北方经济,2009(15):76.

[2]戎姝霖.网络视觉营销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J].人民论坛,2011(7):157.

[3]Yong Jian Wang,Michael S.Minor & Jie Wei.Aesthetics and the online shopping environment: Understanding consumer responses[J].Journal of Retailing,2011:46.58.

[4]Thijs Broekhuizen & Eelko K.R.E.Huizingh.Online purchase determinants:Is their effect moderated by direct experience?[J].Management Research News,2009,5(32):440.457.

[5]付媛.在线消费者购买意愿与网店环境氛围关系实证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11):34.38.

[6]Young Ha,Wi.Suk Kwon & Sharron J.Lennon.Online visual merchandising(VMD)of apparel web sites[J].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2007,4(11):477.493.

[7]Carlos Flavia'n Blancol,Raquel Gurrea Sarasal & Carlos Oru' s Sanclementel.Effects of visual and textual information inonline product presentations: looking for the best combination in website design[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10(19):668.686.

[8]a雁.VI理念与Web网站视觉效果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9):73.

[9]刘喜咏.视觉营销在网店装修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11(21):73.

篇5

关键词:电力营销;大数据;电力企业

电力大数据不仅仅是技术进步,更是设及整个电力系统在大数据时巧下发展理念、管理体制和技术路线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是下一代智能化电力系统在大数据时代下价值形态的跃升。大数据技术的本质是从关联复杂的数据中巧掘知识,提升数据价值,单一化务、类型的数据即使体量再大,缺乏共享集成,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一、电力营销特点

(一)服务性强。这是由电力市场的特点所决定的。电力工业的公益性,基础性地位决定了电力营销的服务性质。大到国民经济,小到人民生活,无论何时何地,电力营销都必须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充足的电力能源。

(二)整体性强。电为市场的销售和流通渠道,靠的是电力网。电力网是集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配电、用电一体化的、同时运转的一个整体。依靠化网连接起来的生产、消费渠道,每个环-护紧密相联,缺-不可,否则电力销售将无法保证。

(三)技术性强。电力工业是一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都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手段。电力营销的技术性体现在其管理手段上,如电能量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计量装置的配置检定、校验、仓储与配送的自动化、智能化;营销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多功能费缴费平台,95598呼叫服务和网上业务异地受理业务及互动化营业厅等形成了当今电力营销管理的自动化、互动化的鲜明特征。

二、电力营销特殊性

首先,电力营销是体现优质服务的"组合营销"。组合营销是指W最佳方式满足电力消费者的需要,并实现经营目标的各项工作和任务的集合。电力营销承担着直接面向市场和为广大电力消费者服务的功能,在整个电力营销过程中,不但担负传导市场和客户需求,做大做强售电市场,保障电网经营成果颗粒归仓的业务职责I还担负着展现供电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化和塑造企业品牌的光荣使命。

其次,电力营销是体现先进资源规划和管理技术的"社会营销"。电力营销耍对不断变化的电力需求和市场环境做出积极的反映,对需求的电力、电量进行有目标的引导和控制服务。在整个电力营销过程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在各个时期有关的能源政策,正确实施国家关于电为供应与使用政策和一系列合理用电的措施,使电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最后,电力营销的活动重点是"电力客户终端"。作为无形的电力商品,其营销与一般有形商品营销活动有着明显区别。电力营销活动的重点始终在"客户终端"。送是由于当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电能的生产、传输和使用的同时性体现终端客户对营销的决定作用;二是电力商品本身不能直接体现电力科学的技术进步。

此外,电力营销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电是广泛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产品,并且技术特点明显、营理要求严格,如若使用不当将导致生命伤害等事故。人们在广泛享用电能带来的文明之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掌握丰富的电气技术巧识。因此,电力营销部口向消费者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保证电能质量和用电安全,是电力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

三、电力行业大数据的应用发展趋势

当前,电力行业面临着正在形成的V数据环境,智能屯网的建设对电力大数据的管理、共享及旦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耍求。探索适应处理和提炼电力大数据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使电力企业更好地适应数据量的迅速增长、数据类型的多样化和数据时效性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是电力企业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层次、强化企业管控的强有为技术手段口。随着电为企业各类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的基本覆盖,采集到的数据量迅速增长,其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数据的收集和存储,而是围绕数据采用相应的定量和统计技术,挖掘更加有价值的信息。电力行业大数据的应用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多专业数据融合。电为大数据在行业内部主要涉及电力生产和电为服务各个环节数据的h合与提炼,实现跨部口和跨业务数据的分析与共享。数据融合要处理各类数据源的抽取和关联,如涉及多个专业的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营销和配电协调管理等都需要不同来源数据的融合,从而逐额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转变传统的以业务系统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发挥数据大的价值。

(二)数据可视化。可视化能借助于图形描述简单清晰的展示复杂数据的细节,且能展现对数据的桐察和新的理解。数据化对于电力行业来说,能调节企业生产和自身经营管理需要,且能全方位、及时地反映各类相关数据状态,满足运行管理工作的需要。若遇到特殊紧急状态,数据化可使工作人员准确及时的发现问题。在对外方面,可视化数据可W简单明了的反映供电企业的发展,社会巧电情况等。

四、结束语

电力行业面临着正在形成的大数据环境,大数据时代对电力行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但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前,营销与生产系统等多个系统间彼此间的信息相对孤立,彼此间业务的协同效率低,营销精益化管理开展困难,影响了电为企业优质服务和精益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整合后的多系统数据融合的电力大数据平台下建立起新营销模式,可以解决当前电力故障抢修效率低、电网运行经济效益差和电费回收压力大等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电力及服务的强烈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柏林.“大数据”技术及其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J].电气时代.2013(08).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营销策略;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这一概念在近些年来已经成为了各管理者及学者所讨论的热点,在“互联网+”时代,银行也开始转变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推行了互联网金融服务,而互联网金融服务不仅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多的收益,也为客户送去了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客舾惺艿搅烁加便利的高级的服务水平。另外,近年来银行所面临的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各银行不得不进行服务转型,而这样的转型必然离不开大数据的帮助。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服务的优势包括:

(一)商业银行具有庞大的客户群体。

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商业银行,几乎每个人都是商业银行的客户。各银行经过数年的良好发展,几乎每个银行都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客户信息在大数据时代甚至成为了商业银行的无形资产,并且有着很高的重要性。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基于大数据进行营销服务是商业银行具有的天然优势。

(二)商业银行具有开发和运用大数据的资本和技术条件。

资本数额庞大已经成为银行业不争的事实,尽管这些年来我国成立了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之类的小型商业银行,但从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资本对于支持大数据开发和运用仍然是足够的。另外,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在近些年来已逐渐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早已开始着手准备开发和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条件,更加重视计算机和科技人才的引进,使技术条件基本达到了大数据运用的要求。

(三)商业银行有着专业的营销服务人员和团队。

相比于其他一些行业,银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了非常成熟的行业,尤其是对于四个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来说,无论是营销服务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都要要领先,因此我国以四大行为核心的银行业早已形成了完善的营销服务团队,这样的团队为大数据的开发和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尽管我国银行业已经具备了基于大数据提供营销服务的条件,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客户营销服务定位准确性有待提高。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营销理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理论无法完全为实践所用。其中包括对新市场开拓的欠缺,大部分精力扔投入在传统的营销业务,没有针对特定群体的顾客指定个性化的金融理财产品,也就是说,我国商业银行在运用大数据时没有将大数据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欠缺针对性的营销服务。

(二)商业银行客户营销服务渠道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营销服务越来越虚拟化,更多的客户选择通过银行终端或者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进行业务办理。尽管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营销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商业银行仍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分支机构的建设上,对于互联网营销渠道的建设资金投入比例相对较小,这样看来,商业银行在营销服务渠道建设的投入上结构相对不合理。未来需要加大互联网金融服务渠道的投入。

(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性有待提高。

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品质有着更高水平的追求,除了对普通消费品的高品质追求之外,人们对金融产品的认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金融产品有着更大数量和更高品质的要求。商业银行在面临竞争时尽管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的理财产品,但这些理财产品的创新性并不高,各商业银行的产品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性上,商业银行仍然有待提高。

针对上文所分析到的商业银行在基于大数据条件下所具有的一些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未来商业银行想要提高营销服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商业银行要提高营销服务的精准性。

商业银行要利用好大数据,将大数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进行营销服务时首先要结合大数据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分析,并结合客户自身的特点进一步细分。在对客户细分之后要针对每一类客户有针对性的设计理财产品,使任何一个理财产品都能对应到特定的客户。在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之后,还要对客户进行跟踪服务,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逐步完善金融产品,最终实现产品与客户的完全匹配。在整个营销服务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例如,银行可以通过客户的信用卡使用资金总额,来推算客户的年收入,进而可以将客户划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从而向客户推荐适合其自身的产品。

(二)商业银行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

作为企业,想要长期经营并取得成就,必须要对产品进行创新,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金融行业甚至银行业也不例外。不过对于商业银行这种以经营“钱”的企业来讲,客户对其产品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商业银行更是要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需求。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时,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一方面要提高金融产品创新的理论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则要在此基础上努力设计出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要实时的感知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的变化,并对这种变化进行预期,尽可能的去适应客户的需求,甚至引导客户的需求。

(三)商业银行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

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大网络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自身大数据基础设施。商业银行要想利用大数据来实施市场营销,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大数据的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完善的大数据网络硬件基础设施,能够为精准化、全面化式营销的实施提供数据处理基地,通过全面的整合客户数据以及行业数据甚至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在实现银行业务的精准化与规范化的同时也能提高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创新,逐步提高大数据系统的运行效率。加快提高互联网金融数据运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的发展速度,加快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为金融创新服务的步伐,为其营销的大力发展与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陈良凯,黄登仕.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J]. 财经科学出版社,2014(5):53-60

[2]方方. “大数据”趋势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 新金融出版社,2012(12):22-28

[6]张华芹. 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及对策探讨[J]. 未来与发展版社,2014(3):35-37.

篇7

关键词:大数据;发展脉络;营销趋势;研究评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社会化网络的兴起,使信息数据产生机制更复杂、传播速度更快、类型更多样,全球进入信息数据量“井喷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国际数据公司(In原ternationalDataCorporation,IDC)指出:全球创建和复制的数据量五年内增长近九倍,预计将以每两年至少翻一番的速度继续增长。仅2013年,世界范围存储的数据就达1.2ZB(1ZB抑1021B),将这些数据刻录到CDR只读光盘并堆起,其高度将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五倍[1]。生产和信息方式的变革引起管理规范及其深层次上价值观的转变。传统企业营销中,为避免无法获取整体数据的弊端,多依据小样本采样统计推断以形成所谓“科学决策”。然而采样分析的成功取决于样本的绝对随机性,大数据时代,营销调研建立在对大样本持续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实时分析和输出调查结果将为营销决策提供及时判断临界值。在大数据背景下对营销活动进行研究,具有聚焦数据,提高营销决策科学性;强调洞察,增强营销活动“预见性”;重视创新,增强营销理论“前瞻性”等研究价值[2]。特别是中国具有众多人口和庞大市场,也使中国成为最为复杂的大数据国家之一。那么,大数据对营销活动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理是什么?通过文献综述,对大数据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数据对消费者行为、营销决策模式、营销战略、营销要素等的影响表征及其机理,最后对大数据的营销应用研究做出述评。

二、大数据的发展脉络及概念界定

(一)大数据的发展脉络

大数据的概念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只是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才从规模、类型等方面得以实现。早在198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Toffler在其著作《TheThirdWave》中,提及“大数据”,并称之为“第三浪潮的华章”[3]。2001年,META集团(现为Gartner)的分析师Laney指出数据增长带来规模性(Volume)、高速性(Velocity)、多样性(Variety)等变化[4]。《Nature》则在2008年9月开设“BigData”专刊[5-7],同时《Sci原ence》也推出数据处理研究专刊“DealingWithDa原ta”,对数据洪流(DataDeluge)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及影响做出讨论[8]。大数据研究的开创性论文是Gins原bergetal(2009)的“DetectingInfluenzaEpidemicsUsingSearchEngineQueryData”,该文探讨了如何利用谷歌搜索引擎查询词来预测流行病[9]。只是在最近几年,大数据才成为高频词。2011年5月,麦肯锡公司《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前沿》报告,指出“在数据渗透于各领域并成为生产要素的背景下,对海量数据挖掘应用,将带来新的生产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10]。2012年3月,美国开始实施“大数据研发计划(BigDataRe原searchandDevelopmentInitiative)”,将大数据喻为“未来新石油”,并视为与互联网、超级计算机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这也是美国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所实施的又一国家级重大科技战略。日本紧随其后,推出“新ICT战略研究计划”。同年,世界经济论坛《大数据、大影响》报告,从多个行业领域阐述大数据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发展机会[11]。就国内而言,2011年12月,国金证券开创国内大数据研究先河,将其研究成果引入资本市场[12]。2012年5月,香山科学会议组织“大数据科学与工程: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论题的会议,同年6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YOC原SEF)举办“大数据时代,智谋未来”会议,对大数据挖掘技术、组织架构、平台治理等展开探讨。2013年6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美国营销科学学会(MSI)、南京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主办“2013营销科学与应用国际论坛”,也将“大数据、社会化、移动化对市场营销的新挑战”作为主要议题之一。2014年2月,北京银行与小米科技就移动支付、便捷信贷、产品定制、渠道拓展等签署协议,表明国内企业运用大数据战略进入实质性阶段。2014年3月5日,总理第一次把大数据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阐明了国家对大数据产业鼎力支持的政策,随后一系列公开讲话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战略部署。2015年2月,百度公司利用百度迁徙、百度指数等大数据产品直观地呈现了春运“景观”,把大数据研究成果可视化地展示在电视屏幕上。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互联网+”计划,推动大数据与现代工业相结合。

(二)大数据的概念界定

大数据本身就是抽象的概念,当前对其概念界定尚未达成统一,不同组织及学者给予不同的表述,见表1。尽管各方对大数据概念并不统一,但其中“大规模数据”“体量、复杂性及速度超越传统数据”“超越现代技术手段处理能力”等观点得到基本认可。IBM公司及Laneyetal(2001)认为大数据具有“3V”特征:规模性(Volume),数据量一般要达到TB级甚至PB级;多样性(Variety),数据结构类型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高速性(Ve原locity),产生、处理、分析数据的速度加快。国际数据公司(IDC)在此基础上,增加“价值性(Value),即“大数据价值很大但呈现低密度性”的特点,从而形成大数据的“4V”特征[16]。而NetApp公司认为大数据具有“ABC”三特征:大分析(BigAnalytic),通过对大数据实时分析构建新的业务模式并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高带宽(BigBandwidth),快速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大内容(BigContent),包括各种类型数据,同时对数据存储、扩展、安全等管理的高要求[17]。

三、大数据对未来市场营销的冲击

根据(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特征、消费者行为变化及营销模式的可能演变,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勾画的大数据对未来营销活动的影响趋势,见图1。

(一)大数据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1援消费行为更理性。工业化时代,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消费者易受各种如低价促销、广告宣传等影响。而大数据时代,消费者有更多、更方便的途径获取更详细的商品价格、成本、产地、质量等信息,并可更方便地搜寻、比对和遴选,从而做出更理性的选择[18]。2援消费行为幂律分布。大数据时代,消费者评价系统更广泛,先前购物者的购后评价及经验对新消费者具有重要参考。相比先前购物者的好评,消费者则会更关注其差评,以便做出正确的消费决策。同类产品中,质量好、价格有优势、服务好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并不断吸引新的消费者,形成“滚雪球式”的“马太效应”,消费行为呈现幂律分布。3援消费行为更个性化。工业化时代,商家追求规模经济的考虑,只能在有限范围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而大数据时代,信息广泛并快速传播,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及创造力大大提升,消费异质性不断增大,对产品或服务的关注并不仅限于以往的质量、品牌、价格、售后等,更关注其个性化的满足程度。

(二)大数据对营销决策模式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发生三个变革:其一,要分析与事务相关所有数据而不是少量数据所构成的样本;其二,要接受数据纷乱复杂的事实,而不能过于苛求精确;其三,更加主动地分析相关关系而不再探究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19],可以说,数据驱动型决策(Data‐drivenDecisionMaking)是大数据背景下决策的特点[20],以“数据化、智能化、实时化垣经验”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营销决策范式。1援数据决策技术升级,注重实时处理及相关分析。传统分析多基于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学模型等方法,对大量一手和二手结构化数据实施分析,从中寻求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常用方法有: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A/B测试、数据挖掘等。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规模大、传递速度快、非结构化数据多等特点,使得传统数据分析及数据库管理手段很难适应时代要求。数据产生及传播速度加快,要求数据应用实现从离线(Offline)向在线(On原line)的实时处理转化[21]。数据关联成为大数据的主要价值来源,但数据间交互广、价值密度低、碎片化严重,也使决策重点从以往因果关系分析向相关关系分析转变。2援决策参与主体向社会大众倾斜,数据分析师地位加强。大数据使营销决策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分析而非经验或直觉[22],直觉判断将被精准的数据分析代替。管理者决策重心在于正确发现并提出问题,一线员工对决策参与度将大大提升,决策主体从社会精英向社会大众倾斜,扁平化组织架构、学习型企业文化将得到加强。同时,能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分布式管理的数据分析师,将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三)大数据对营销战略的影响

1援激发协同营销的竞争格局。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与行业的边界日趋模糊,营销系统开放性更明显。企业竞争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间或供应链的链条间,而是向多主体所构建的商业生态系统间延伸[23]。企业营销战略的设计应打破传统的个体竞争思维,在不断提升自身营销网络化和动态化能力基础上,利用外部资源,形成协同营销格局。2援一对一营销的精准定位。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可以记录消费者在产品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品牌偏好、口碑评价等行为数据,基于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并借助数据挖掘、统计计量等,按一定的细分标准进行消费行为细分,从而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形成目标市场的选择和一对一营销的精准定位。

(四)大数据对营销要素的影响

1援产品:顾客参与式的产品设计和个人定制。大数据背景下,虚拟企业和智能车间将会越来越多地被采用,顾客参与式的产品设计和个人定制将大行其道。那些市场价值在较短时间发生贬值的短生命周期产品的时效性更强、需求波动大,与外界存在着复杂非线性关系[24]。而长周期产品特别是其中生产工艺复杂、流程管理复杂、客户需求复杂的复杂品(ComplicatedProduct)将实现供应链纵向一体化整合及全生命周期数据整合[25]。“全息”生命周期的完整大数据可帮助企业构建消费者兴趣图谱,从而应用于营销和新媒体关系定位中。2援渠道:渠道缩短及渠道多元化。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更为成熟,经由中间商的渠道模式将让位于直销,渠道长度越来越短。特别是具有及时反馈交互关系平台技术的实施,使企业可开发出更多、更便捷的渠道与顾客连接,实现多渠道及跨渠道营销。诸如微商等“屏幕+手指+快递”的购物方式,配合超低的价格,使营销渠道更趋多元化。3援价格:透明度更高,基于支付意愿的差异化定价。传统营销定价多从产品成本、利润率、顾客接受度等简单因素考虑,并依据先前相关销售经验建立精算模型。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精算模型将被颠覆,价格不对称性有所改善,定价透明度越来越高,明智的价格策略是企业“阳光”定价,基于支付意愿的差异化定价将成为主导,电子支付成为主流。4援促销策略:促销手段的数字化、互动化趋势。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的传播效率不断下降,而建立在数据库基础上的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促销信息的重要传播手段,促销手段更具数字化。同时,促销手段更新颖,目标受众被多元化数据锁定,并特别强调与顾客间的互动和情感沟通。

四、大数据研究在营销中的应用评析

(一)研究层次:偏宏观层面研究,轻微观分析

当前对大数据的相关研究,更多从宏观层面对其概念内涵、形成脉络及其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展开描述,而对大数据所形成各种影响的内在机理缺少必要的微观分析。大数据为未来营销带来深刻影响,但机会和挑战并存,其合理利用前提是必须拥有准确、可靠、及时的高质量的数据[26],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提炼出有效的营销决策信息,才能帮助企业实现精准定位。

(二)研究视角:多立足于信息科学视角,缺少管理视角

当前,国外从管理学视角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支持管理决策已成为商科教育的热点[27]。相比之下,国内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据驱动决策的管理模式还有待形成,现有的相关研究则更多立足于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检索、挖掘及离线分析等信息科学视角。而只有立足管理决策的视角,探讨大数据对现代经济组织的战略定位、架构设计、营销实施等实时问题,才能真正发掘大数据的“资源”价值,建立起信息引导决策的机制。

(三)应用范围:国内多理论研究,实践广度、深度不够

篇8

信息爆炸时代,漫天飞来的数据几乎要把人砸晕。面对庞杂的数据,营销人怎么应对?

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他们不会傻乎乎接受那些你硬塞给他们的信息。他们知道回避、忽略那些他们讨厌的信息,他们有多元化的媒体消费行为,他们会通过多元化的途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会主动地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习惯于掌控全局的营销人们,突然之间无法掌控局面了。怎么办?

看起来,大数据时代,品牌面临的困境出现。

一个有趣的概念——“关键时刻”应运而生。如何捕捉营销关键时刻,在消费者有需求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与他们沟通?品牌管理者们要做的就是转换自己的营销思路,更多地去了解消费者。

在这一点上,百度Moments理论的提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它告诉品牌管理者们,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各个节点提供相匹配的信息与服务,以更科学的视角去审视消费者行为、制定品牌管理策略、优化市场营销体系。

“我们希望能够和业界一起去探讨消费环境和行为的变化,捕捉营销的关键时刻,让每一个瞬息万变的Moment成为品牌营销的契机。”百度首席财务官李昕道出了“百度Moment”理论产生的意义所在。

事实上,把握营销“关键时刻”,这一话题看起来新颖,但是却脱离不开一个本质问题——消费者洞察。无论是品牌广告主,还是媒体平台,抑或营销机构,未来要做的,仍是探究这一本质问题:如何在对的时间,选择对的媒介,用对的内容,打动对的人。

【诞生时刻】

“时刻”创造价值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在对的时机、运用对的媒介、打动对的人,把握那些营销“关键时刻”创造的价值?“百度Moments”理论的提出正契合了这一需求。

2011年,当百度商业市场部、百度营销研究院的团队成员开始与唐·舒尔茨接触时,兴奋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

寻找一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全新品牌营销方法论,是百度营销研究院自2011年6月成立以来,就在研究的一个课题。素有“整合营销之父”之称的唐·舒尔茨的SIVA理论,让他们有种一见倾心的感觉。

“哇哦,这正是我们所想的东西啊”,这是百度营销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丛彬跟唐·舒尔茨交流过关于SIVA理论的运用时的反应。双方在想法上的默契让李丛彬仿佛找到了知音一般。

于是,由唐·舒尔茨和其所在美国西北大学的两位学生、百度营销研究院、北京大学沈虹博士(唐·舒尔茨学生)和她的四位学生、市场资讯及研究分析服务机构CTR组成的团队成立,由百度牵头的研究项目也迅速启动。

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经历了将近七个月的调研后,百度Moments理论诞生。接下来,百度要做的就是,将这一理论与百度平台的特色结合,让其为更多的广告主所用。

关于这一全新的理论,百度副总裁王湛这样解释:在百度平台上基于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关键时刻而形成的营销方法论。这里涉及到几个关键的问题:

消费者怎么了?

“在全球范围内,一天可发送2900亿封邮件,相当于美国两年纸质邮件的总和;全球的BBS一天内会产生200万条帖子的内容,如果把它积累下来,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内容;一天之内在互联网上被传输、使用、观看的图片是2.5亿,如果把这些图片打印在纸上叠起来,相当于80座埃菲尔铁塔的高度。”

这是好耶集团董事长陈恂曾经在会议上做过的一段演讲。

另一组数据也显示,Twitter每天产生的信息数是3.4亿、Facebook每天的分享和量是40亿、Youtube每天上传影片时长5万小时、搜索引擎每天的日志数是35T。

正如Teradata公司首席技术官Stephen Brobst所说:“过去三年里产生的数据比以往四万年产生的数据量还要多,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已经毋庸置疑。”

这样的情况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化,传统“灌输式”的营销方式似乎已经很难打动他们,或者品牌想传达的信息压根就到达不了受众。对于营销人而言,一切似乎变得不可控了。

于是,你疑惑:消费者怎么了?

没错,消费者变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对比,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一系列的口碑传播,甚至通过一个手持的简单电子设备就可以链接世界。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信息的接收了,他们会对不喜欢的东西采取回避态度,他们知道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知道用什么样的渠道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以前那个营销人控制全盘的时代已经不在,换言之,消费者已经成为驱动市场的主体。传统“线性输出”的营销规划根本已经很难适应市场变化,更多的时候,营销传播开始呈现“网状结构”。

对于你——营销人而言,需要做的其实就是转变自己的营销思路。

正如唐·舒尔茨所说,“现在不是我们想要说什么、想向谁传递信息,而是我们如何回应客户需求”的时代。品牌需要更进一步地了解消费者,从说服到倾听,建立新的“以消费者为主动的互动的市场营销体系”。这也就意味着,品牌必须要回应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只是向消费者传递信息,更多的是应该回应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再或者,创造一种他们需要的需求。

这个时候,营销“关键时刻”的把握便显得格外重要。

何谓“关键时刻”?

“一个摄影爱好者正打算为即将开始的旅行准备一个广角镜头,这时出现在他视野中的相关产品和品牌都将获得销售机会。”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田涛在百度Moments营销盛典上用这个例子阐述“关键时刻”的重要性。

何谓“关键时刻”?即在对的时机,选择对的媒体平台,把对的信息给到对的人。这其中,有三个需要满足的前提是,消费者有需求、需要尽快购买、产品信息可信。与之对应,品牌传播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契合消费者兴趣和需求、贴近消费者需求时刻点、沟通方式恰当。

关于这一点,唐·舒尔茨的SIVA理论有很好的诠释。

Solutions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一环节中,消费者会产生“我如何解决我已有或将有的问题”的疑问,对于品牌而言,是否能提供相应解决方案,成为能不能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Information寻找信息:“我在哪里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我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消费者常常在这一环节产生的疑问,基于此,品牌需要告诉消费者解决问题的答案、获得信息的方式,并加上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信息;

Values衡量价值:消费者在“我需要付出什么成本(价格、价值、便利、时间、精力等)去获得我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方面进行衡量,这时候品牌需要及时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总成本,并告知消费者付出的价值所在;

Access找到入口:消费者开始思考“我在哪里可以得到解决方案、是否容易获得”等问题,相对应地,品牌需要给出“你可以找到‘我们的解决方案’,你将付出的成本和体验都将在这里获得”的答案。

在这一理论体系下,营销人员从消费者开始入手,而不是产品或服务;研究人员和营销人员判定什么是消费者想要的、什么是必须的或者什么是可能购买的;凭借此信息,营销人员提供匹配的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百度平台成为SIVA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重要驱动力。也就是说,目前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能够实时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信息、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数字营销平台,已经成为消费者寻求解决方案的重要入口。百度Moments理论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产生的。

如何点“时”成金?

看样子,“关键时刻”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品牌赢得消费者的关键。怎样才能点“时”成金,也成为品牌必须研究的课题。

按王湛的解释,这里的“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消费者产生需求并开始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这是品牌进行布点的“关键时刻”;第二阶段,是消费者开始进行信息比对的时候,品牌需要和消费者有深入的接触;最后,是竞品出现,并最终形成购买的阶段,品牌在这个时候需要为消费者呈上“对的内容”。

举个在搜索平台中常见的例子,“怎样祛斑美白”。基于这样的诉求,消费者会产生如下一系列的行为,这个时候,品牌若能有效捕捉用户需求,把相应信息推送在他面前,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几率也便得到提高。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宝洁之前推出的一款洁面仪。最初,宝洁这一款定位为“可以直接用清水做面部清洁”的产品是主要面向女性消费者的,但是当宝洁在百度平台上进行了一轮推荐后,发现互联网上大部分的男性消费者都在关注这一产品。于是,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宝洁推出了分别针对男性和女性消费者的两种不同包装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百度平台的价值得以体现,几个“百度Moments”也凸显出来:1、通过百度找到一个解决客户问题的方案;2、通过精确或扩展百度搜索以获得有关该解决方案的更多的信息;3、通过百度搜索来确定价值,即比较其价格、优点、地点等;4、确定最佳的购买产品的方式。

“这里的百度不仅仅是一个搜索引擎平台,更是一个消费者解决方案的平台,因为我们除了纯粹的网页搜索,还有分享社区、互动问答社区、百度知道等。”王湛向记者强调。

【实践时刻】

宝洁:情感沟通正当“时”

作为宝洁将广告中心转向数字媒体后的首次大手笔动作,“感谢妈妈,用爱跨越微距离”活动受到的肯定,也意味着宝洁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探索得到的认可。

2012年11月14日,上海第五届金投赏颁奖典礼上,百度与宝洁联手打造的整合营销案例“感谢妈妈,用爱跨越距离”获得了该赛事唯一一个最高奖项——全场大奖。这让负责这一项目的宝洁数字媒体与创新市场总监陈万锋颇为自豪。作为宝洁174年以来掀起的最大一轮品牌营销活动,也是宝洁在年初宣布削减传统媒体投放比例、将广告重心转向数字媒体后在这一领域的首次大手笔动作,这一项目受到的肯定,也意味着宝洁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探索得到认可。

拥抱大数据

正如宝洁公司大中华区品牌运营总裁李红所说:“在经历了170多年的辉煌时刻后,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里程碑时刻,就是数字时代。”

“君子藏器于身,适时而动”,数字时代的一个最大变化是,大量数据的产生。华丽转身的宝洁开始致力于挖掘“大数据”的价值。据李红介绍,百度目前已经成为宝洁在中国投放力度最大的单一广告平台,而宝洁并不满足于与百度在搜索方面的合作,还希望有更多的营销创新举措。

2011年,宝洁与百度联手的“联合实验室”项目启动,双方都倾力投入到消费者数据和行为的研究当中,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全方位了解消费者,抓住“关键时刻”进行营销。在这一项目中,百度基于最真实的用户行为数据和多维度研究工具,帮助宝洁进行“品牌探针”、“消费者画像”分析等,找到消费者地域分布、兴趣爱好、媒体接触点等背后隐藏的信息,从而帮助其解决“对谁说、怎么说、谁来说、在哪说”的难题。

大数据时代的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陈万锋对此颇有体会:“传统的营销思路就好比把一块石头扔到湖里,你希望有多大的水花,就可以用多大的石头、使多大的力;现在完全不同了,消费者的主动性增强,很多东西变得不可控。”

这一点从宝洁2007年到现在与百度在合作上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最初涉足数字营销,我们的游戏规则其实还有一点类似传统媒体,更多的是以媒体购买的形式,现在则会更注重互动性,从搜索到贴吧,到百度知道,再到地图等,都会有运用。”陈万锋介绍道。

“在百度平台上,品牌企业能在各个‘关键时刻’与消费者进行实时、有效、一对一的沟通。这让百度超越搜索,成为一个能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的整合营销平台。”11月1日举行的“百度Moments营销盛典”上,唐·舒尔茨这样评价。

媒体平台的发展为品牌提供了越来越多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这就要求企业能够以开放的姿态去迎接这些变化,拥抱大数据。

不同时间做不同事

如何拥抱大数据?百度Moments理论的提出,让宝洁有了更多的思考。这里涉及到对于“关键时刻”这一概念的理解。

在陈万锋看来,其实很难说清楚所谓“关键时刻”是哪些特定的时间点,关键是要明确划分时间节点,并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

以奥运期间的“感谢妈妈,用爱跨越距离”活动为例,宝洁根据不同阶段的消费者洞察,划分了不同的时间节点,并据此在百度平台和其他媒体平台上与消费者进行整合投放。

2月18日,宝洁“为母亲喝彩”主题活动正式启动,宝洁结合线下活动,在网上进行了会直播。“之前市场里很少有为母亲喝彩的活动,我们知道活动后,一定会有消费者去进行进一步了解。”陈万锋说。于是,活动启动第二天,宝洁开始在百度对主题相关的话题进行搜索投放,并与宝洁旗下各个品牌信息结合,与此同时,运用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传播扩散。

5月份,母亲节到来,这也成为本次主题活动前期宣传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宝洁结合自己在线下渠道的优势,进行大规模宣传,开展促销活动;同时,与百度合作,在其首页进行LOGO投放,还运用品牌专区等工具,进行全品牌的投放。“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关键是让大家认识感谢妈妈的信息。”陈万锋说。

此外,宝洁还将品牌和产品信息植入到活动当中。比如,在活动中加入某些品牌或者产品信息,用委婉而非促销的方式,告诉消费者这些东西能够让妈妈变得年轻漂亮,是表达对妈妈感谢的好方式。“这样的信息传达,带来的不仅仅是经营层面的价值,而且还包括情感价值的传递。”陈万锋表示。

在“感谢妈妈”这一极富感染力的主题下,宝洁通过百度平台各个渠道展开了与目标受众的沟通,包括共同搭建“感谢妈妈,用爱跨越距离”的mini官网,用户可在地图上标注妈妈的位置,传递对母亲的感激和挂念;整合贴吧、地图、无线客户端、MP3等全媒体平台进行推广。通过与消费者多渠道、全方位的接触,宝洁不但实现了与快速消费品主要购买决策者——妈妈们的情感交流,还通过每一个营销的“关键时刻”与消费者进行了互动沟通。据了解,一周共有389万网友参与活动,并送出祝福。

在这个过程中,宝洁与百度的数据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有三方面的体现:一是以搜索行为数据为基础提取消费者洞察;二是以ROI为导向,探讨网络媒体投放甚至全媒体整合投放效果评估体系;三是整合百度全平台数据,深度挖掘,灵活聚合,还原网络消费者360度“全相”。

陈万锋告诉《成功营销》记者:“我们每一步的动作都是根据消费者关注历程的变化而作出的规划。比如,我们会研究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消费者在搜索指数上呈现的变化,然后根据这些变化,在不同的入口布下相应的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内容。”

数字时代,消费者的行为已经有了巨大改变。李红如此总结宝洁接下来的任务:首先,把握“关键时刻”,在他们有消费需求的时候抓住他们的兴趣;第二,提供贴近消费者生活的、有价值的内容、产品和服务,把兴趣变成购买的欲望;第三,通过灵活互动的方式达成购买;第四,提供最简单的方式,让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使用心得,把他们变成忠实的拥护者。而这,也正契合了宝洁提出的4C理论(Catch捕捉、Connect连接、Close购买或行动、Continue延续)。

【观点时刻】

点时成金的关键

“百度Moments”是发生在百度上的、任何可以帮助消费者形成决策的信息搜索时刻总称,它以SIVA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为支持,通过定义典型消费者,帮助广告主定位消费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营销关键时刻。而在广告主、公司、业界专家等各方业内人士眼里,“营销的关键时刻”意味着什么?

新视角捕获营销关键时刻

唐·舒尔茨 美国西北大学整合营销传播教授、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开创者

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整合营销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时刻。中国有超过5亿网民和3亿手机上网用户,而这提供了大量传播需求的存在,百度关键时刻理论的提出,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推动企业营销模式的发展。

今天的消费者行为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市场营销必须更好地抓住消费者关键品牌接触时刻,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搜索引擎能够以他们希望的方式,提供满足自己的信息和需求。百度此次推行的关键时刻理论,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营销关键时刻,使得营销者有机会与消费者协同,创建自己的品牌,也让百度超越了搜索成为更为深刻的营销平台。

21世纪互动性市场其实已经存在,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能够看到任何时间点上都有数以万计消费者的百度时刻出现在搜索平台,而每个时刻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此次理论新的重大变革。在消费者主动搜寻信息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倾听他们的需求,而百度时刻正做这项工作。通过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倾听,百度能够告诉营销者,消费者是在寻求解决方案还是寻求信息,是在衡量价值还是在找到这些获得解决方案的渠道和入口,从而能够让营销者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案,并通过实时更新,不断提供各种各样新的备选方案,帮助企业加强和扩展消费者的市场体验。

从过去关注着眼未来,现在整个世界是我们可以接触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变革世界,百度时刻这样的理念是变革性的理念,我们可以帮助营销者通过一种全新独特的方式了解整个世界。

时代改变带动理论落地

孙陶然 拉卡拉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百度关键时刻理论的提出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它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变化。随着社交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其所改变的并不仅仅是消费者获取信息入口的增多,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获取模式以及选择模式的改变,因此,市场营销也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进行相应的变革。而从消费者沟通入手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是现代营销必须进行的转变。

对于百度时刻来说,虽然它并不是一个新的发现,但是此次却将SIVA理论在中国第一次进行清晰的阐述。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百度是消费者获取信息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入口之一,同时也是消费者搜索的主要入口,而在SIVA理论中,消费者寻求解决方案的第一个动作主要即是百度搜索,因而可以说百度与SIVA模型的结合,是这一互动营销体系进入中国的必然选择。

而在这一理论实践推行过程中,它需要百度在技术上进行支持,帮助更多广告主在大数据环境下,实现精准广告投放,这需要百度不断在发展中完善理论。因而百度平台在完成超越搜索成为媒体平台之后,还必须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通过覆盖更多媒体,在技术上完成理论实践。

在实践中创新理论

雷鹏 艾德思奇高级副总裁

营销是一门实践学科,它的体系形成是在实践、总结中螺旋上升的。因而虽然SIVA模型已在雅虎、谷歌具有相应更新研究,但是在中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而百度时刻概念的提出,就是一次理论创新,它改善提升了中国市场营销能力,产生较大社会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面对消费者兴趣表达的不同与碎片化,广告主很难有效捕捉把握消费者行为,百度时刻理论的提出,为中国市场营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规范与参照,它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一样,通过对语言进行规范,让广告主、商以及媒体平台清晰找到营销结合点,针对一致目标进行营销策略投放推行,就像艾德思奇一样依托百度媒体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获取每个消费者表达兴趣的关键词,抓住消费者的“关键时刻”,帮助广告主进行精准投放。

然而由于媒体平台发展与广告主认知现状存在落差,营销者还需要对广告主进行更多耐心教育,并不断丰富营销产品,让百度时刻理论,在实践过程不断进行完善。

抓住媒介的Moments

郑香霖 实力传播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以及媒体平台发展,让其对于营销创新需求要比别的国家更为猛烈,而百度时刻理论提出,将SIVA模型请进中国,实现理论本土化,为品牌提供了理论指导,更好地捕捉营销关键时刻。

在我看来,在消费者作出最终决策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时刻需要捕捉:一个是媒体整合传播过程中与消费者的接触点,另一个即为用户使用媒体的数据,而搜索引擎能够将大数据转化为可用信息,从而让广告主品牌营销提供决策。百度已经发展成一个提供完整市场解决方案的营销平台,它覆盖了5亿网友,有着了解用户行为、实时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天然优势,它所提供的庞大真实数据,让广告主能够细化市场,总结出消费人群在线媒体偏好以及线下生活爱好,选择有效媒体平台和媒体策略,找到接近消费者的最佳“Moments”。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找到需要的信息,更深度地洞察消费者,捕捉消费者需求。了解受众是所有媒体策略的基础,也是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百度Moments为广告主洞察消费者行为,捕捉消费者关键时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角度,真正实现了营销模式的“量体裁衣”,这是营销领域跨时代的进步。

提供验证工具

徐进 灵狮中国合伙人兼CEO

营销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从现在互联网网状世界发展来看,分割市场正在趋于整合,因而数字媒体、数字平台的趋同性也在越来越强。面对这样的趋势,一套整合互动营销体系需要被建立,从而让营销者在与广告主沟通过程中,拥有一套能够说服品牌与消费者的实际理论,而这就是百度时刻产生的意义。

对于现在百度来说,我有两点总结。第一,百度已经不再是搜索,而是以搜索为大平台建立各个环节的营销体验;第二,百度通过将音乐、搜索等平台进行串联,为消费者带来营销关键所在。因而作为最了解品牌关键时刻与消费者关键时刻的平台,百度本身就是大数据。它通过以搜索为入口,以大量数据与累进用户为基础,通过消费者在品牌体验环节去影响到它,而这就是关键时刻,它并不是建构在百度身上,而是构建在消费者以个人为中心的各个活动层面。

百度关键时刻理论在百度平台建立基础上,为营销者和广告主提供了一套工具去验证消费者营销价值的体系,让品牌依托这套理论,以一个参与者身份充分在平台上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从而有效捕捉关键时刻。

中国互联网理论新变革

肖明超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兼研究总监

百度时刻理论的推出,迎来了新的营销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可以看到以下几种变化:

首先今天的互联网网民已经是数字化的消费者,他们具有主动获取信息的动力,同时,随着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平台发展,消费者寻找信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其次,传统漏斗式传播模型已经崩溃,大媒体环境需要构建新传播模型。第三,消费者营销关键时刻的重要性被重视,这需要去了解消费者心灵环境,对传播语境进行改变,选择最合适方式与其进行沟通。

互联网的价值是什么?它并不是指消费者行为份额,而是指对于营销者进行考验的消费者,督促更多营销创意呈现。百度所代表的数字化平台,掌握着最具有规模的消费人群,因而百度能够通过大数字方式去洞察消费者行为,同时,百度拥有很多能够影响消费者的产品、应用,如贴吧、百科等这些产品并不仅仅是1.0概念,而是在百度平台中,能够与消费者建立关系,带给他们更多互动,从而帮助品牌建立与消费者更深层次的关系。

百度媒体平台帮助百度Moments理论更具有系统化,为品牌广告主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论。同时,Moments也并非百度专属,它能够提升到互联网营销更高的领域,为更多广告主找到媒体平台的营销结合点,为中国互联网营销理论层面添加了新的一笔。

百度时刻运行需要技术发展

吴孝明 北京新意互动广告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世界,在这里随着消费市场逐渐向立体化、多向沟通方向发展,对于广告主来说,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立体的广告信息接触点,他们必须更多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尽量把这个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保持一致,把虚拟变成现实,而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依托SIVA模型推出的百度Moments概念出现得相当及时。它通过对SIVA体系进行整理呈现,为营销业者提供互动营销体系理论依据,让他们能够帮助广告主更好了解消费者需求,有效提升营销效果;此外,对于公司来说,他们通过在广告服务的实务中进行体验、论证,梳理出相应的经验,能够整理提出类似理论模型,为行业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想法。

在获取消费者营销时刻的理论运行方面,这还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时代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平台。作为专业的互联网公司,必须要有相应的核心技术,这样才能够在了解和熟悉技术的基础上,推出相应的营销创意和策略,有效抓住关键时刻。随着无搜索不营销时代到来,百度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它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搜索平台,它所推出的众多产品,让每一个营销时刻都具有相应产品服务,让公司能够更好地借助营销理论为广告主提供服务,提高效益,实现三赢效果。

【应用时刻】

不同入口的捕捉

百度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搜索平台,通过产品布局,从不同入口捕捉“营销关键时刻”,如今它正发展成整合搜索、社交、效果优化工具等各个途径的媒体平台。

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句话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这个轻轻点击“一下”的背后,涉及到的是百度平台众多产品资源为用户提供困难解决方案的过程。

对于现在的百度来说,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搜索引擎,除了搜索之外,它还具有分享社区、互动问答社区、视频、音乐等丰富的产品线,百度正在构建一个能够满足消费者丰富需求的解决方案平台。

随着用户媒体使用习惯的改变以及注意力碎片化分割程度加深,对于品牌来说,想要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它们就必须快速地把握消费者行为轨迹,寻找营销“关键时刻”,百度副总裁王湛认为,把握这些“关键时刻”,是品牌营销的重中之重。

对于拥有众多产品资源的百度来说,它通过对用户在百度平台一系列行为实现覆盖,从而在这个网状互联网世界中,在每个关键时刻,都能够实现相应的产品对接,让品牌与用户实现实时沟通,有效传达品牌信息。

首先,百度把握消费者潜在需求时刻。对于用户来说,当他们遇到困难疑问时,百度搜索引擎是他们寻找解决方案的常用途径,而这正是用户表达潜在需求的关键时刻,也是品牌应该把握的第一个营销关键时刻。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平台,为用户提供疑问、寻求帮助的集结地,有效帮助用户进行需求信息搜集,为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对于品牌来说,通过借助这些营销平台,近距离帮助用户解决疑问,实现品牌展示,从而达到与用户沟通目的,引发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

其次,当用户想要获得筛选过后内容更为详细的介绍时,百度平台推出鸿媒体、关联广告、品牌地标等产品,用以把握品牌营销第二个“关键时刻”。以美白为例,对于爱美的用户来说,当她通过搜索对于如何美白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为了获得更精准的美白信息,便会进行类似“DNA美白”、“PROX美白怎么样”形式去深入了解,此时,百度关联广告、品牌地标、鸿媒体等产品,通过为品牌提供精准投放切入,将品牌信息对接到用户,从而让品牌广告精准触达潜在消费者,建立品牌与用户的直接沟通,增加品牌曝光量,有效树立品牌形象。

对于信息价值进行判断,是潜在消费者实现销售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品牌进行营销的又一关键时刻。百度文库、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平台是用户进行信息沟通讨论的重要渠道,它们能够为用户提供他人经验以及网友互动场所。在这些产品平台上,品牌借其把握用户聚焦搜索品类及品牌价值时刻,为品牌提供与用户深入沟通机会,帮助用户做出品牌价值判断,有效提升品牌美誉度。此外,在用户决定购买时刻,在百度平台上,品牌专区、阿拉丁、搜索推广等产品含有大量品牌名称和官网信息,它们能够有效占据用户购买入口,快速形成用户覆盖,从而有效影响消费者最终决策,实现品牌销售转化。

而在大数据的环境下,百度平台不仅仅通过产品优势把握品牌营销的关键时刻,同时,面对海量数据挖掘,它还通过推出品牌探针等产品,通过整合百度全平台数据,有效帮助品牌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了解消费者认知,从而明确品牌目标受众及市场定位,有效帮助品牌抓住营销的关键时刻。

【小贴士】

篇9

关键词:大数据 精准营销 RTB 网络广告

大数据与云时代的到来,为海量数据存储、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驱动与支撑,通过电脑浏览器Cookie等记录抓取、分析用户的消费者属性数据(包括基础属性、行为属性和心理属性),再利用其他途径丰富用户数据维度,定量与定性结合细致分析每一位用户的基础信息、行为与心理特征,可以实现广告的个性化定制投放。在此基础上,运用到广告投放的竞价机制中,便催生了精准营销的R7B广告模式。

RTB广告的运作模式

RTB(Real Time Bidding)即实时竟价,是一种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上针对每个用户展示行为进行评估以及出价的竟价技术。它是广告行业新型的投放和购买模式。RTB广告模式主要包括三大平台,以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为核心,连接着为广告主和广告机构服务的需求端平台(DSP)和提供广告位与媒体资源的供应方平台(SSP)。这三大平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开放的在线广告交易市场,类似于广告证券交易场所,流通其中的等价交换物即流量。另外,RTB运作高度依赖数据管理平台(DMP),它将分散的第一、第三方数据整合纳入到统一的技术平台进行分析整理,为需求端平台上的广告主提供目标用户的定位分析,以做出准确的媒体决策。

可用一个简单例子来阐释RTB广告的运作模式(如图)。一个有着长期在线观看NBA比赛习惯的用户,在浏览供应方平台上的媒体,如新浪微博网页A时,供应方平台会向广告交易平台发送广告请求,并同时发送该用户的相关cookie信息(包括用户ID、IP、URL等),广告交易平台迅速向连接广告主的需求端平台发出公告,广告主借助数据管理平台的用户数据分析(“这是个篮球运动爱好者,有过购买相关运动品牌产品的记录”)做出竟价决策和广告创意表现,将其反馈到广告交易平台。广告交易平台从N个竟价者中选出价格最高者如NIKE,将其广告创意和网页信息一起发送到供应方平台上用户所在的A网页。这个用户在徼博网页上便看到了NIKE鞋的广告。整个过程实际一般都能在50毫秒内完成。RTB广告模式下,用户上网浏览的即便是同一网页,看到的将是不同的、与自身契合度很高的广告。

RTB广告模式的冷热之思

RTB具有精准、快捷、投资回报率高的显著优势,在数字传播时代具有革命性意义。它解决了长久以来大众传播困扰广告主“一半广告费被浪费,但不知道浪费在哪儿”的难题。RTB不仅降低了广告主成本,对目标消费者的精准曝光也极大提升了广告效果和投资回报率;RTB优化媒体收益结构,提升用户流量不足厂告位的溢价能力,并使广告效果易监测;PTB可减少垃圾信息对消费者的骚扰,广告信息符合个人需求,更好地服务}肖费者。

一、契合SIVA理论的营销新实践

2005年唐·舒尔茨和奇吉坦·戴夫提出SIVA营销理论,即解决方案(Solutions)、信息(Information)、价值(VaIue)、途径(Access)。其基本观点是,信息技术改变了整个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能主动决定何时、何地、从什么地方购买何种商品。消费者基于某种需求展开搜索解决方案的行为,对搜索到的各种信息进行价值评估,最终做出决定,选择某一个路径解决问题、满足自身需求。SIVA理念区别于“消费者请注意”的传统4P理论,而是回归到消费者,以消费者的主动性为基础展开营销活动,及时响应以帮助}肖费者达成目标。现行百度商业产品所坚持的“百度Moments”理念即是以SIVA理念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为支持,通过定义典型消费者,帮助广告主定位消费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营销关键时刻。

笔者认为,RTB模式正是SIVA回归消费者营销理念的又一重大营销实践。搜索营销关键词管理和优化的本质逻辑同RTB一样,都是受众需求和信息传播规律的实时策略优化。RTB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在消费者产生搜索行为之前、之中洞察消费者偏好及其现在或潜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时刻推送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个性化广告信息,减少消费者搜索成本并促成解决途径的选择,实现精准营销。

二、RTB广告模式发展存在的局限与问题

RTB广告模式也存在自身固有局限。

首先,从广告主角度来看,RTB在精准推广与泛众推广上不可兼得。它长于巩固已有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拙于对其他大众客户的品牌认知度与美誉度培养。另外,这种过于精准并注重实际购买行动转化的广告推广行为,偏向于广告短期效果发挥,对于品牌传播的长期效果培养能力还有待考量。因此,现阶段广告主仍采取打组合拳的广告投放策略。

2012年,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纷纷布局RTB,正J陕速整合网络媒体资源,这将给中国网络厂告交易模式和整个生态链带来彻底变革。不同于美国成熟的RTB广告市场,国内RIB产业链主要由广告交易平台和需求端平台两个角色担当。品友互动等中国RTB产业链上的超级需求端平台,既是数据提供商,又扮演广告投放商等角色。数据驱动下的需求端平台作为广告主决策的重要引擎,其独立性与公正性是方兴未艾的中国RTB市场面临的本土化难题。

其次,从媒体角度来看,实时竟价意味着网络流量、用户数据等信息透明,对接需求端平台也将公开媒体屙陛里的深层数据,目前媒体难以接受,对需求端平台技术稳定性及第三方中立态度亦保持疑虑。另外,媒体担忧流量放给需求端平台后的实际利用率。目前,网易、凤凰新媒体等的策略便是保留自有品牌价值高的门户广告位,拿三四级页面的广告资源试水。

再次,从消费者角度来看,RTB广告推送具有时滞性。RTB广告的数据挖掘多来源于第三方cookie和媒体自身的数据积累,这些cookie产生的时间与RTB基于此的运用存在时间差,当消费者再次被供应方平台抓取时,其消费需求可能发生改变。另外,在实践操作层面存在着精准营销与用户信息安全的悖论。

RTB广告模式发展前景

基于大数据的RTB广告正颠覆传统网络营销行业,成为未来数字广告的主流。但有关RTB完全取代传统广告网络的预测是毫无根据的。笔者认为,网络广告市场将呈现高端媒体资源(媒体自有销售)、广告网络和广告交易平台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RTB发展趋势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数字化整合沟通下的RTB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结合已有的传统广告网络、社群营销等形式以融合构建强大的整合营销体系;另一方面,RTB移动广告将领跑移动广告领域,形成连接消费者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个性化定制信息服务的广告未来。

一、RTB广告模式的数字化整合沟通趋势

大数据挖掘是RTB核心竞争力所在,数据挖掘精准度直接影响RTB未来。超级需求端平台将肩负起打造融通网络应用各领域流量的大数据平台的使命,保持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身份,树立行业威信。通过导入包括整合多触点归因模型、RFM、LAM等高价值数据应用模型,深度挖掘整合用户属性数据、行为数据(网页浏览、网上交易行为等)、社交数据(人脉、兴趣等)和即时数据(搜索、微博等),提升用户价值分析精度,使营销更加精确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基于此,RTB将实现在消费者行为心理的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的数字媒体接触体验。不论是根据刘易斯的AIDMA消费行为模式,还是日本电通公司提出的互联网时代注重主动搜索并分享消费体验的AISAS模式,RTB广告模式均可深入到消费者认知参与、积极考虑、购买消费、建立关系、品牌宣传的不同阶段完成具体营销目标,并对每个用户曝光展示行为进行效果监测,为营销活动的各个阶段提供精准分析,形成企业闭环营销优势。

宏观上,RTB广告模式作为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的商业逻辑运用,对其理解不可局限于展示广告的狭隘视野。事实上,RTB模式还可应用到视频广告、移动广告及社会化媒体等领域。RTB广告模式所依赖的用户流量和广告交易平台具有实时开放的特性,因而其营销兼容性与生俱来。RTB将成为推动数字化整合沟通下智能营销模式的核心动力。以RTB模式中的用户流量为目标,借助广告交易平台整合媒体资源,发挥社群营销、搜索营销等网络营销方式各自所长,以融合构建强大的整合营销体系。

篇10

然而,即使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个企业对它们的用户的了解也只能是片面的或者单个维度的。比如,有三家网站:网站A卖运动装,网站B卖休闲装,网站C卖包,这三家网站都分别了解用户在自己网站内所展示的偏好,比如对颜色的喜好和对价格的敏感度,但是它们却无法了解用户在自己网站外的行为和偏好。如果网站A能够了解它的用户在网站B和C上的兴趣(比如非常喜欢紫色的休闲衣服和包),这就是极有帮助的信息,网站A可以借此更加精准地为该用户提供他/她可能也会喜欢的运动装。这不仅增强了网站的转化率,也大幅提高了用户体验。在不侵害用户隐私的条件下来构建消费者全面兴趣图谱,将会直接帮助所有参与的企业提高对用户的理解和行业竞争力。

什么是云营销?

云计算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早已不是陌生的词汇,简单来说,是指将计算、服务和应用进行集成化管理。比如,谷歌(微博)、亚马逊(微博)、IBM(微博)这样的专业网络和技术公司均已搭建了计算机存储和运算中心,用户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就可以很方便地访问,随时在线获取所需要的数据、服务和应用。云计算和软件服务化正在逐步改变企业运营和管理基础设施的方式。通过将企业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外包出去的方式,企业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运用在它们的日常运营上。同时,软件服务提供商可以将其全部时间和资源用于帮助企业打造合适的、定制化的基础设施。这种将基础设施外包出去的做法既为企业降低了管理成本,又打造了更好的基础设施。那么,为什么不将这一逻辑运用在营销上呢?

事实上,在这个海量信息的网络营销环境中,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充分的时间、数据和资源去做全面的营销。这时,就需要一个营销信息提供商,辅助企业实施相关的营销活动。一些基本的营销活动自动化的方式包括内容的集成、自动化电子邮件服务等等。通过这种服务,企业得到的好处是更快的、定制化的帮助和提供商基于市场研究和品牌管理的专业知识,而提供商得到的好处则是企业提供的全面的、充分的消费者偏好信息。

结合了传统营销和软件服务化的理念,云营销致力于将网络上各种渠道的营销资源集成起来,以便各方对这些资源进行创造、修正、利用和分享。从渠道的角度上讲,提供商或增值服务商不用去掌握管理这些资源的技术和知识,这些都交由一家负责维护平台的第三方来管理。简单来说,云营销是多个终端的消费者偏好数据与营销数据的集中化管理与应用。云营销不仅仅是传统营销和软件服务化的结合,它的实质是跨域、跨渠道、跨终端的营销信息融合与综合利用。

云营销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营销,云营销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一是解决了用户偏好不完整的问题(前文已有介绍),二是解决了新用户和新产品的冷启动(ColdStart)问题。冷启动指的是在没有历史积累的信息时,无法挖掘用户偏好的问题。接着前面的网站例子,当一个新用户进入网站A时,我们对这个用户一无所知,很容易就会失去这个潜在客户。而云营销则会根据该用户在网站B和C的浏览轨迹或者购买行为,告诉网站A该用户可能喜欢什么样的商品。同样的,当网站A想推出一款新的运动装时,由于没有历史数据,不了解哪些客户可能会喜欢这个新产品,这时如果向云端发送一个请求,第三方平台就可以根据网站B和C的用户偏好,来告诉网站A这款新品该推向什么样的消费者。

云营销不仅显著提高了信息量和信息利用效率,同时也通过云端的集中管理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营销运营和管理成本,降低新用户的获取成本,最小化顾客资本投资,同时增加潜在客户和整体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