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理财范文
时间:2023-03-18 07:5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存款理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你好,我是一名年收入为7万多的普通职工。在家庭理财方面,之前买过股票,也买过基金和保险,所幸运气不错,略有小赚。对未来的理财之路,我也准备延续这种理财方式。可在这件事情上,太太与我矛盾丛生。她反驳我说,参照老一辈儿传下来的经验,将钱存入银行才是最保险的方法。为了这事儿,她坦言“不答应,不作休”。
但我考虑到如果没有理财投资,将来钱真的不够用,何况我正计划明年买车。请问,银行存款是否也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像传说中那样毫无风险呢?
――L先生
L先生:
你好。很多人都以为存款很简单,想到的存款方式不外乎只有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但基于这两种形式之上还有更多方式。
的确,从风险来说,把钱存银行是最安全的,只要存款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银行保障理赔范围(50万元)。同时,比起购买基金、股票等产品,银行存款才是真正让钱在自己手中。如果家庭开销大,需要现金多,存银行比其他中长线投资的理财产品更合适。首先,银行存款的时间操作更加灵活,存取都比较方便;二来比起购买理财产品的高额手续费,银行存款的门槛低、风险低。
最近几年,银行定存被越来越多的人嫌弃,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银行定存比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低,二是受市场经济通货膨胀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实际的市场购买能力下降。
但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真的比银行存款好吗?我们只看到了购买基金、股票的未来收益,却没扣除它的高额手续费、充分考虑背后的高风险。就算定存其最大的弊端负利率出现时(比如定存率只有3.25%时,CPI增长率达到5%),其贬值风险其实相较于股票或基金的交易成本,也要小很多。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采用银行存款,是因为对它并不了解。下面我就介绍几种存款形式:
整存整取
一次性将资金存入银行,到期之后再一次性把本金与利息提出来。这种存款方式通常有明确的动用时间,例如一年后孩子要上大学,就可以将该笔资金一次存入银行,到了需要时取回。
假设某人存款10万定期一年,通过计算公式:本息=本金+本金*存款利率*存期,得到100000+100000*3.25%*1=103250,而不同的存款时间其利率不同,高于一年的定存利率更高。
存本取息
这是整存整取的变形。也就是一次性把所有本金存入银行,但是每个月都领取利息。每次支取利息数=本金*存期*利率/支取利息的次数,假设一位退休老人一次性存退休金20万存5年,则他每月可支取:200000*5*4.75%/12=3958。但对国内的退休者与大众来说,存本取息没有太大的意义。
零存整取
这种存钱方式很像买基金的定期定额,每个月固定存进一笔钱,到期后一次性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这种方式比较流行于刚刚工作的人士。
以建行为例,零存整取的一年期年利率为:2.85%。假设每月零存整取存500元,期限一年零存整取定期储蓄计息公式是:利息=月存金额×累计月积数×月利率。
其中累计月积数=(存入次数+1)÷2×存入次数。 一年期的累计月积数为(12+1)÷2×12=78。
利息=500×(2.85% ÷12)×78=92.625元,到期本利和=6000+92.625= 6092.625元。
以上存款方式,我建议你可同时进行。
首先,定存一笔家庭预备金,最好为一年,一方面期限不会太长,便于取用;另一方面可以适应这一年的物价增长率,如果市场比较稳定可以考虑更长时间的存款。
同时,将每月的家庭收入存一定数额到零存整取。这也是为家庭期望购买的大宗物品做好准备,比起活期存款来,一方面可以强迫自己储蓄,另一方面利率更高。
篇2
关键词:储蓄存款;理财产品;替代效应;存款利率市场化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存量明显增大,拥有的金融资产产品也趋于多样化。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我国居民对于储蓄存款的态度已经发生发生转变,居民用于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储蓄存款在金融资产中的占比逐渐下降,用于投机动机的金融资产占比得到快速上升,在我国当前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下,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存在替代效应,“存款理财化”趋势明显,金融理财产品是影响居民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变量。
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对储蓄分流影响明显,进而形成社会资金供需要总量和资金流动性的变化,这种影响必然对存款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处在银行储蓄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物价水平较高情形下的居民来说是有益的;其次,对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融资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对金融机构绕过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影响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居民储蓄存款理财化趋势
通过观察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发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增长的同时储蓄存款却表现出增速动力不足、波动性较大的特征,理财产品品种的丰富和短期化的趋势,以及居民理财意识的进一步提高等,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银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替代效应。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已初具规模,从2007年开始,发行数量急剧增加,发行了947款人民币理财产品,2008年,主要商业银行所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达到5308款,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理财产品全年发行数量为6396款,年增长幅度有所降低,2010年开始,世界整体经济形势好转,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理财产品的发行,各商业银行全年共发行10343款理财产品,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788%,到了2012年,发行数量达28239款,创历史新高。
在发行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个人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规模也在快速增加。依据普益财富的统计,2008年商业银行发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金额37万亿元,分别为2006、2007年的925倍和43倍。到了2011年,全年发行规模达到1649万亿元,2012年更是突破了2471万亿元。
(二)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走势
由于受投资领域拓宽的影响,居民储蓄偏好发生改变,储蓄增长动力显得不足。图6显示了2000-2012年储蓄存款增幅走势情况,在此期间,居民储蓄存款增幅经历了两次下滑:2005-2007年、2008-2011年。2007年,储蓄存款增速067%,为2000年以来最低,相比2005年下滑了112个百分点。央行调查显示,2005年、2006年、2007年2季度,居民家庭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中的储蓄存款占比从68%、665%降至523%,累计下降157个百分点。从图1可见,储蓄存款增幅的下滑主要是定期储蓄增幅下降较快,在2005-2007年和2008-2011年期间分别下降162、1993个百分点。
图12000-2012年储蓄存款增幅走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计算
为了理财的需要,居民存款出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储蓄存款活期化倾向增强,居民的流动性偏好增强,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如图2所示,近年来活期储蓄占储蓄存款规模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2005年,居民活期储蓄存款占比较1999年上升999个百分点,到了2012年,这一占比继续上升至4218%,比1999年翻了近一番。活期储蓄存款与定期储蓄存款的比重已由1999年的不足1/3上升至2012年的近3/4,表明目前居民对资金流动性偏好明显增强。随着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储蓄存款活期化趋势还将持续(参见图2)。
图21999-2012年储蓄存款活期和定期规模占比走势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计算
(三)居民存款理财化的影响因素
1财富水平的积累使得居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意愿有了显著提高
居民财富水平的提高强有力地推动了理财的产生。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逐步增大,个人财富不断积累。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94216元上升到2012年的24565元,8年时间累积上涨了1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29364元上升到2012年的7917元,8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
2存款低息和高效投资渠道的缺乏促生了储蓄向银行理财产品转化
当前,我国居民在金融知识有限、资本市场机制建设尚不成熟、投机氛围较浓、投资波动和风险较大,尤其是存款低息水平下,促生了储蓄向银行理财产品转化。据统计,2011年全国16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过1750亿元,2012年全国开展理财业务的18家主要银行为客户实现投资收益2464亿元,预计2013年将会远远超出这个数字。由此可见,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这也符合党的十报告提出的“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政策。
3银行理财产品逐渐凸显的优势分流越来越多的储户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高不下,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现象,居民对存款替代性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理财产品在储蓄功能上近似于存款,而又能以其特有的优点吸引储。第一,理财产品能提供比储蓄存款更高的收益水平;第二,理财产品流动性不亚于活期存款,使得投资者的资金可以在活期账户与投资理财账户之间频繁快速转换。
三、存款理财化对利率定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了从实证的角度对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的动态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理财产品如何影响储蓄存款,我们拟建立VAR模型。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分别从湖南省整体的角度、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长沙市和邵阳市进行对比的角度分析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
(一)模型选择与数据处理
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是基于数据统计性质建立的模型,VAR模型把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相较于其他方法,VAR模型无须区分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所有变量都是内生的。
选取湖南省及长沙市、邵阳市2008年1季度至2012年4季度的季度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进行考察,以理财产品余额(C)与储蓄存款余额(S)为变量,以VAR模型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
由于各变量数据均为季度数据,为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我们运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了季节调整,并且由于样本数据经对数化处理之后,可以消除异方差且不会影响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因此我们对季节调整后的变量序列在进行平稳性检验之前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分别记做LNC、LNS
模型形式设定为:
yt=A1yt-1+……+Apyt-p+Bxt+εt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列向量,xt是d维外生变量列向量,p是滞后阶数,εt是误差向量,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且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
(二)实证检验
1平稳性检验
在做平稳性检验时先进行单位根检验,满足协整条件后再做协整检验。
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表1ADF检验结果显示,LNS无单位根,LNC存在二阶单位根,两者不存在协整关系。
表1LNC、LNS单位根检验结果
ADF检验统计(含常数项、线性趋势项)
LNCLNS
I(0)t-统计量
p值321314
100000-421351
000751
I(1)t-统计量
p值151214
096214
I(2)t-统计量
p值-22131
000072
2VAR模型的构建
构建VAR模型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滞后阶数的确定。在选择滞后阶数时,一方面想使滞后阶数足够大,以便能够完整反映所构建模型的动态特征。但另一方面,滞后阶数越大,需要估计的参数也就越多,模型的自由度就减少。所以通常进行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既要有足够数目的滞后项,又要有足够数目的自由度。为了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我们用模型滞后结构确定准则进行筛选,结果如表2
表2向量自回归模型滞后期的确定标准
滞后期LRAICSC
0NA-04214-02145
11502112-58421-52675*
2271231*-78421*-62354
382142-68754-59541
注:*表示根据相应准则选择的滞后阶数
根据LR、AIC准则均显示选择2阶滞后VAR模型,而SC准则显示选择滞后1阶,而且进一步检验发现,2阶滞后VAR模型中不存在大于1的单位根,回归残差序列满足正态性,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VAR(2)模型比较可靠,所以滞后阶数选择2
3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
由于VAR模型本身的复杂性,对其单个参数估计值做出解释很困难,因此,对VAR模型的分析是通过观察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的。
脉冲响应函数表达的是来自随机扰动项的冲击对系统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对这个变量的冲击会直接影响这个变量本身,并通过VAR模型动态传导给其他所有的内生变量。此处重点研究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因此,只讨论储蓄存款的脉冲响应。图3与图4描述了在20个周期内的脉冲响应,给定自变量一个标准差冲击,分别考察湖南省、长沙市和邵阳市理财产品的正向冲击对储蓄存款的影响,图中横轴表示滞后期,纵轴表示冲击的响应程度。
方差分解反映的是各变量变动对内生变量变动的贡献度。为了能够明确了解理财产品在影响储蓄存款过程中的重要性,图3给出了30个周期内的方差分解。
图3湖南省储蓄存款对理财产品的脉冲响应
图7显示了湖南省理财产品余额与储蓄存款之间存在的动态关系。储蓄存款对于理财产品市场的反应是比较复杂的,前4期经过正负交替的震荡波动后在第8期后保持负向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负向响应在第16期后逐渐趋于平稳。
图4湖南长沙市和邵阳市储蓄存款对理财产品的脉冲响应
从对比分析的角度看,长沙市和邵阳市理财产品余额变化引起的储蓄存款波动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图4左图显示的长沙市储蓄存款对理财产品的脉冲响应程度明显大于邵阳市(右图)的程度。具体差异在于:当长沙市储蓄存款受到理财产品一个单位正向标准差冲击后表现为立即有一个较大波动,达到了010,在第2期迅速下降,然后震荡波动到第16期后逐渐趋于稳定;当邵阳市储蓄存款受到来自理财产品市场一个单位正向标准差冲击后先有一个微弱的负向反应,然后逐渐上升,到第5期达到最大值0028,之后逐渐下降,到20期趋于稳定。从图5显示的方差分解结果来看,若不考虑理财产品自身的贡献率,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变动的贡献程度在不同地区范围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长沙市的贡献率最大,达到3622%,其次是湖南省,达到2586%,邵阳市的较小,为1984%。
图5理财产品市场冲击对储蓄存款的贡献率
通过观察湖南省、长沙市及邵阳市的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可见,理财产品市场对储蓄存款具有较持续的响应,且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是负向的。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这种影响是较为明显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影响相对较弱。
(三)基本结论:解读与启示
1短期看,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是不稳定的,从长期看,存在负向影响,且持续性较强。
VAR模型结果显示,短期内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是震荡的,二者以正向关系为主。从短期看,理财产品未对储蓄存款产生显著的分流影响。然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能够对储蓄存款产生长期的影响。只有在理财产品市场逐渐完善、居民经历一段时间的赚钱效应之后,才开始关注并进入理财产品市场,理财产品逐渐分流储蓄存款。
2从对比角度看,经济较发达地区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比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地区的差异会使得理财产品分流储蓄存款程度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其影响程度更大。究其原因在于以下方面:一是收入因素,这是居民将银行储蓄存款转化为理财产品的现实基础。二是金融环境因素。相关数据显示,在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中,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是主力军,城商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行能力较弱。经济较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发展相对完善,银行类型多样化、银行竞争力相对较强、拥有优秀的理财师团队,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和销售数量较高。
四、居民存款理理财化与利率市场化
(一)居民存款理财化与利率市场化的关联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在于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存款利率市场化一般是通过“脱媒”过程来推动的,如美国1970年代随着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新型金融产品的出现导致大量资金流出商业银行体系,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为此,商业银行也进行了创新,除大额可转让存单外,商业银行开创了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进行竞争,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事实上已被突破。为此,美国政府当局不得不于1983年放开了银行存款利率的管制。
也就是说,银行存款以外的金融产品,包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将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只有在金融市场中创造出更多的工具和服务来逐步替代银行存款,银行存款作为货币供应量和清算媒介的作用才能有所下降,银行存款的利率才能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从以上的实证结果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虽在短期内未对银行存款产生明显的替代效应,但能对银行存款产生长期的影响,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这种影响越大。
(二)居民存款理财化对利率市场化的作用
银行理财产品既是我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内生性的产物,又是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居民存款理财化效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直接推动具体表现在:
第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降低了传统存款业务在整个融资业务中的比重,直接推动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并且银行理财业务的基础资产主要为银行间市场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央行票据、企业债、资产证券化产品,理财产品的发展实际上减少了利率未市场化业务的占比,增加了利率市场化业务的占比。
第二,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替代了部分储蓄存款,将所筹集的资金移到表外,直接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减少了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收入比重,商业银行的收支结构得到改善,经营能力得到增强,直接推动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
第三,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导致的“脱媒”提供给商业银行直接融资渠道,提高了资产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有效缓解经营中的资本压力,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实质上优化了整个金融系统融资结构,提高了融资效率。
第四,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提高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和盈亏分析水平。从西方商业银行理财发展过程来看,国内商业银行首先要实现理财业务的“产品化”和“业务组合式”,努力摆脱理财产品单一“吸储”功能的理念,在种类上横向拓展,在结构上纵向深入,理财产品将逐步深化为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产品,利率挂钩型产品发展为利率、信用关联型产品,这一发展趋势客观上将驱使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和盈亏分析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此,银行理财业务不仅是商业银行突破自身传统业务的一种创新业务,而且开辟了商业银行利率竞争的空间,在保持银行传统业务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现有法定人民币存款利率体系形成一定突破,这种源于市场内生力量的理财业务最终将突破存款利率管制,成为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实通道。
五、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金融监管机构及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认识到银行理财产品替代存款的作用,充分利用自发于市场的创新力量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促进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发展。为此,现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个人理财教育和培养理财观念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理财知识薄弱、理财观念落后是影响理财产品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化解这种地区差异首先要加强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理财教育。各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居民理财观念的宣传,灌输新的理财知识,打破传统保守的理财观念;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当将更多的理财产品向欠发达地区延伸,对居民大力宣传新的理财产品,让居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新的理财产品,促使居民的理财观念得到更新,理财意识逐渐得到提高。金融机构和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宣传理财的重要性,普及基本理财知识。通过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组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下乡为农村居民宣传教授金融知识。
2完善监管体系促进理财业务有序发展
近年来,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我国理财产品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仍暴露出一系列风险事件。因此,监管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完善监管手段等促进其规范发展。
一是加强金融统一监管,提高理财产品的透明度和规范性。监管部门应按照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规范理财市场,不断完善监管框架,逐步健全理财产品的风险监测系统,综合运用业务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监管处罚等手段,重点监管理财产品的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等环节。二是健全银行理财产品统计信息制度。提高对理财产品、理财业务的统计、监测的时效性,数据共享,建立和完善理财市场的统计信息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将会有效推动理财产品市场的健康、规范、有序开展。
3加快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
相关法律部门应从立法层面进行规制,填补现有的法律空白,构建个人理财业务完整的法制框架。一是从国家政府的角度出发,应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持微观主体的产权,如《消费者财产保护法》、《消费者信用保护法》、《信用平等机会法令》等,政府和国家为社会信用的建立制定总纲和总则,从宏观上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指引。二是从行业的角度出发,以个人信用市场进行培育和规范,有关行业都要进行自律,并加强同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对于个人理财业务,应从《商业银行法》、《信托法》、《证券法》中对相关内容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解释。三是从金融企业的角度出发,加强个人信用的管理工作,如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操守规程》、《个人信用状况的披露制度》、《个人信用的风险控制》等,完善金融企业对个人信用具体的管理和操作进行。
4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丰富理财内容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较前几年有所增加,总体而言不够丰富,逐步实现产品结构合理化是当务之急。我国商业银行应重视产品创新的研究,设计切实可行的产品营销方案,做好差别服务的发展规划。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强化以客户需求为主的产品营销理念,对客户市场进一步细分,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设计出针对性强、客户群体明显的产品类型。在产品结构方面,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分别设计具有保障和投资收益功能的产品。
虽然人民币理财产品还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但随着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丰富,监管体系和管理手段的完善,以及人们对于理财产品的认识提高,储蓄存款会逐步流向人民币理财产品,形成较高程度的替代,降低居民储蓄率,减低商业银行对于储蓄存款的依赖,降低相应风险,从而改善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
参考文献:
[1] 汪红驹,张惠莲资产选择、风险偏好与储蓄存款需求[J]经济研究2006(6)
[2] 何德旭,高伟凯,王轶强股票市场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一个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1)
[3] 李成,王淼中国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金融论坛2007(7)
[4] 伍伟,戴晓凤房地产市场和消费市场对储蓄分流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5)
[5] 王玺理财产品对储蓄替代性的比较和分析[J]甘肃金融2005(8)
[6] 周荣芳银行理财产品的存款替代及利率市场化[J]中国金融2011(15)
[7] 李华,侯臣理财产品发行对储蓄存款余额变动的影响分析-以南京银行为实例[J]技术与市场2008(11)
[8] 容玲理财产品与利率市场化效率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2(3)
[9] 宋琳,姜晓燕人民币理财产品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5)
[10] 林榕辉人民币理财业务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J]中国金融2006(8)
[11] 魏海滨关注银行理财产品功能演化引导理财市场健康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0)
[12] 谢伟,罗志华理财业务: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银行转型的利器[N]金融时报2011-08-08
篇3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直销银行 存款理财化
一、引言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种“宝”类产品占据了商业银行一定的业务市场份额。在2013年9月,继北京银行与ING集团合作开通了全国第一家直销银行后,直销银行在中国便快速发展,多家金融机构试水直销银行,使之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大格局下又一新兴事物。直销银行是个舶来品,对于其概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等在国内外都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直销银行就是无实体网点、不设柜台、不发放实体银行卡、目标客户精准、24h营业、通过电子设备和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办理业务互动的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为我国直销银行的发展营造了一个有利的市场环境,促进直销银行将成本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本文就是探究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直销银行的发展对我国存款理财化的影响,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直销银行发展现状和存款理财化发展现状
直销银行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快速发展。随着2013年9月北京银行与ING Direct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了国内的直销银行业务后,直销银行的在中国的发展便势如破竹。
(一)我国直销银行发展的现状
截止到2015年4月,我国已经有23家直销银行成立,在这23家直销银行中有12家直销银行是依托于母银行的品牌优势开展的,取名为“XX银行直销银行”如“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其余11家则使用了独立的名称如“小马Bank”。前者在前期推广中比较容易,但是缺点在于会让用户混淆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后者则推成出新,让客户眼前一亮。
目前上线的直销银行中包商银行、台州银行、南粤银行、宁波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兰州银行这7家直销银行目前只有PC客户端,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徽商银行、恒丰银行、长沙银行和工商银行6家银行则只推出了手机APP,剩下的10家采用了PC客户端和手机APP共同开发的。
(二)存款理财化的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对金融业的金融服务产品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开展的传统存贷款业务等表内业务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创新不断,为理财产品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平台,促使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根据《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在上一年度的银行业发展具有:资本市场低迷、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较差、银行业存款“活期化”趋势较上年同步放缓等特征。在上市银行中,2012年末大型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为51.48%,比2013年末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三、直销银行发展对存款理财化的影响
作为储蓄大国的中国,受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和人们持币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居民的储蓄存款不断增长。2003年~201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在平稳中增长;而储蓄增长率基本都保持在13%以上的稳定增长中。仅在08年股市动荡引起的资金回笼导致2009年经济增长率下降了0.3个百分点时,储蓄存款出现较大波动。在2011年之后经济增长率和储蓄存款增长率都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
直销银行在2013年开始在中国金融环境中试水的,发展时间短。本文便选取2010年至2014年的数据对我国储蓄存款变动趋势做分析。我国近五年的储蓄存款变动趋势趋于一致:2、6、9、12月都是增长的高峰期,1、4、7、10月都是呈现下降趋势,即其变动呈季度性变化,每个季度都有一个高峰期一个低峰期。同时,五年里我国活期储蓄存款每年的变动也是有规律的:每个季度都有高峰期和低峰期。其中3、6、9、12月是增长高峰期;4、7、10月是低峰期,甚至呈现负增长的趋势。而我国2010至2013年全年的定期储蓄存款变动情况,全年中定期存款的变动相比储蓄存款总额和活期存款总额的变动更趋于稳定。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直销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的存款理财化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我国居民进一步增强了投资理财意识。但是我国存在着实际利率出现负利率的现象,所以在存款利率上限没有放开的情况下,这一现象会削弱居民和企业手中的财富。而存款理财化的推进,又会促使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加快,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
而直销银行的发展对存款理财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销银行相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在网点进行业务办理的方式相比,服务渠道更广,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业务办理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利用高效有序的电子终端设备为顾客提供服务,可以增强客户体验,让客户24小时足不出户就能够办理金融业务;直销银行不发放实体银行卡,通过电子账户与多家银行合作,减免手续费,给客户更多优惠。
四、直销银行发展对策建议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在现有发展模式和阶段的影响下,未来国内直销银行有如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准确定位不同类型直销银行
对于区域性银行来说,直销银行可以帮助其突破跨区域经营政策的限制;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直销银行补充其网点;而国有商业银行更多将直销银行定位于非本行的客户,向非本行客户直销。
(二)注重独立品牌塑造
在独立品牌塑造的基础上其将提供更具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区别于传统银行和同类平台的业务。
(三)打造移动化综合服务平台
直销银行可以以移动端服务为主对用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简单清晰的界面。
参考文献
[1]ECBS.lectronic Banking,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S],2001.
[2]韩刚.德国“直销银行”发展状况的分析及启示[J].新金融.2010(4):23-26.
[3]巴曙松,吉猛.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看直销银行发展[J].中国外汇.2014(2).
[4]孟毅.关于直销银行建设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4(2):119-120.
篇4
关键词:招商银行;理财产品;储蓄存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银行理财产品及相关概述
银行理财产品是指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法律法规核准的范围内,运用银行的专业市场上的专业投资能力,投资人按照现有的投资理念,制定相应的理财计划。
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有着丰富多彩的类型。有外汇理财,保本收益理财,保本浮动收益理财等,期限上有从7天至3个月、6个月、1年、2年等这样的品种,从各个方面满足客户需求。按照标价货币的分类,银行理财产品分为外币理财,人民币理财,双币种理财三个种类。按照收益类型进行分类,理财产品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和保本浮动收益产品这三类。
二、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1.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理论分析
招商银行理财产品比较丰富,按照其安全性和流动性来分焦点联动系列、日日金系列、安心回报系列、新股申购系列、招银进宝、海外寻宝系列产品。
储蓄存款在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的业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储蓄存款具有占比高,增长快,稳定性强,成本低等特点,以河南地区为例,2012年至2014年储蓄存款的增长率分别为16.33%、14.2%和12.07%,通过数据我们知道储蓄存款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理财产品和储蓄存款不同主要体现在:流动性:活期储蓄流动性最强,商业银行提前终止客户或许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失,但有时年限较长的定期存款流动性往往也会弱于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储蓄存款的风险主要来自于通货膨胀和存款机构破产,而理财产品的风险是同其投资标的密切相关的,包括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收益:中国储蓄存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所以储蓄存款的收益是确定的。理财产品由两类组成:一是固定收益;二是非固定收益产品。
2.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的实例分析
2014年的第一季度,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到期理财产品总共是552只,100%实现预期收益,合计为客户创造收益达57.6亿元。居民理财产品储蓄意愿从2011年31%到2014年35%。2012年至2014年储蓄存款的增长率分别为16.33%、14.2%和12.07%,2012年到2014年储蓄存款销量虽然在增加,但是增长的幅度在不断的减小。这主要是因为理财产品的销量增加导致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的储蓄存款出现了缓慢的增长。
2011-2014年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的储蓄存款在各项存款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2.44%、24.46%、26.05%、27.02%。比重都有所增加,所以储蓄存款的业务对银行还是很重要的。
储蓄存款在与理财产品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资金以不同的形态在资产之间进行转换,理财产品的设计紧紧的与储蓄存款时点的考核周期有关。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的理财产品的发展,有很大部分是因为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其他银行的储蓄存款,并不是靠挤占银行的储蓄存款。因此,从较长的时间来看,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影响是,理财产品的发行短的时间会影响我行的储蓄存款,但是由于理财产品的增加会吸引他行的储蓄存款导致负债结构的变化,最后促进了储蓄存款的规模扩大以及储蓄存款的增加。
储蓄存款供给与需求的差异导致理财产品的上升理财产品的客户粘性导致储蓄存款的下滑、理财产品导致储蓄存款的理财化、客户的理财行为逐渐由储蓄存款转向购买理财产品,相应的储蓄存款慢慢有着理财化的趋势。
三、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1.基本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居民的收入的不断提高,相应的理财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同时由于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的理财产品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创新,种类也在增加。我们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此银行的理财业务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其中,理财产品的数量也是在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储蓄存款在个人的客户资产中仍然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将近占了68%以上,储蓄存款被认为是传统的资金留存方式,然而却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通过与储蓄存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储蓄存款有着理财化的趋势。
2.相关建议
加大创新力度丰富理财内容。由于大多数的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很严重。因此在市场上理财产品要与证券保险以及信托相结合,在产品的投资以及行业监管方面放宽松,颇有亮点的理财产品会更加吸引客户。
高度重视银行理财业务。当前的理财环境下,各个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产品也是争夺客户的重要方法,同时是实现储蓄存款的稳存增存以及保护存量客户的重要途径。在应对监管层关于存贷比的时点考核上,理财产品的发行,到期与储蓄有着互动的效果。
加强理财专业人员培训。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要筛选出具有银行理财基本知识和营销经验的专业人才到理财的岗位上。同时也要这些精英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充分的掌握各类投资市场,加强同基金证券以及保险的行业交流。
通过以上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分析,理财产品的销量增加给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的储蓄存款在一定时间也会增长增长幅度的范围在不断减小,从微观上看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波动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使得储蓄存款产生了分流的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利率的市场化,使得储蓄存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理财产品的发展也不是很完善,需要高度重视理财业务的同时更要加强理财专业任务的培训和加大创新力度丰富理财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招商银行郑州分行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当地的经济。
参考文献:
[1]张雪静,王海涛.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研究综述[J].经济学导报,2012(09):79-100.
篇5
存在的问题
法规制度不够完善。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是中央银行的一个传统业务,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均没有涉及财政存款业务,目前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办法明确界定财政存款的范围。1998年以前是指所有财政性存款,包括财税部门存款、预算单位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和财政预算外存款等。1998年3月,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银发[1998]18号),将金融机构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和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一般存款;将金融机构应全额缴存人民银行的存款仅限定为金融机构代办的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金库收入和发行国债款项等。其后,人民银行又多次下发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通知,由于对文件依据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在实际执行中有时难以统一。
总量与地方经济增长不同步。近几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反映地方政府财力的财政收入和国库存款都在快速增长,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缴存财政存款增长却不同步。以黄冈市为例,从2005年至2009年间,该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7%。国库存款年均增长39.5%,金融机构存款年均增长15%。而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2005年为2912万元,2007年和2008年分别降至891万元和336万元,到2009年上升为3879万元,四年间年均增长7.4%,到2010年9月末又降至1463万元,呈现出总量小、波动大、增幅不同步的特点。
监督管理难到位。一是人民银行基层行对金融机构在每月上、中旬办理缴存财政存款业务缺乏审核依据,易导致月中出现少缴、漏缴情况。二是金融机构财政存款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不统一,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使人民银行难以从会计资料中直接审查出来,只有通过现场检查才能发现,影响财政存款政策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人民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中没有设置单独的财政存款管理模块,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查询,影响财政存款缴存管理的及时性。四是对财政部门开立银行账户把关不严,有的财政部门在多家银行开户,增加了监管难度。五是个别金融机构没有将财政存款纳入财政存款科目核算,而是纳入一般存款科目核算,以逃避财政存款管理。六是对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的违规行为处罚依据难以把握。对缴存财政存款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法规文件时间跨度长,处罚标准不一,实践中难以把握,影响监管效果。
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协调。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管理工作涉及人民银行货币信贷、会计、支付结算和营业室等多个部门,但在日常运作过程中,由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配合协调不到位,容易形成监管真空。另外,财政存款还与人民银行国库管理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财税部门在金融机构账户的存款资金上划国库,就变成国库存款,国库向财政及其他单位划拨资金,国库存款就变成了金融机构存款。于是,财政存款特别是国库存款就成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竞争,争夺存款资源的重要渠道。调查发现,人民银行基层行往往忽视财政存款管理与国库监管的协调配合。一是财政部门账户管理与国库管理衔接不紧密,财政部门账户的开立和撤销不能及时通报给国库部门。二是国库对拨往金融机构财政账户的资金审核把关不严,给金融机构挤占国库存款制造了机会。三是人民银行国库与管理财政存款的货币信贷、会计和支付结算及前台营业部门未能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
加强管理的建议
健全完善财政存款缴存管理法规制度。适时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财政存款管理纳入人民银行管理职责中,尽快制订出台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管理办法,对财政存款性质、范围进行严格的界定。财政部门已经取消预算外资金管理局,设立非税资金管理局,所有财政资金全部实行预算管理,没有预算外资金这一概念,因此,人民银行也应相应地对财政存款的界定作出制度调整。
篇6
[关键词]财政 存款 建议
一、财政性存款缴存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性存款缴存范围界定不清。一是资金范围不明确、不具体。人民银行对财政存款缴存的资金范围只在1998年下发的《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中》(银发[1998]118号),指出“金融机构代办的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金库存款和发行国债款项等财政存款是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对资金范围界定的比较笼统,未进一步明确地方金库存款都包括那些资金。之后,再无文件对资金范围进行界定或做出具体的解释和说明。基层人行在 执行监管时,难以掌握界定依据和确定资金的真实性质,从而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对其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的资金性质、来源进行甄别二是 会计 科目范围与金融机构会计报表不一致。人民银行总行不定期印发文件,核定金融机构缴存款范围,基层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依据文件审查、考核、办理缴存款业务。但是,由于金融机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业务的推陈出新,会计科目的更换也较为频繁。当人民银行收到金融机构报送会计科目变更信息后再印发文件,到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收到文件就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差,从而导致人民银行核定的缴存款范围出现滞后的现象。
(二)划缴财政性存款会计处理手续亟待规范。1998年3月,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人总行在《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会计处理手续》中,仅对一般性存款的会计处理手续进行了规范,对于财政性存款仅在第五条第一款规定﹕“财政存款的缴存款范围调整后,其划缴方式仍采取现行做法不变。”此后,人民银行未印发任何规范存款准备金会计核算手续的文件。
(三)占压财政性存款处罚依据不足,对财政性存款缴存管理处于两难境地。目前,基层央行对占压、迟缴、少缴财政存款的处罚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
一是人民银行总行在1984年以(84)银发字(70)号文明确了处罚标准,即欠缴行为处以“罚息率为日万分之二”的罚息,迟缴行为处以“日万分之四”的罚息。而在以后的存款准备金管理和利率管理的相关文件中,对财政性缴存款的违规行为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二是《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1985年1月1日试行)和《关于办好人民银行委托专业银行业务和账务以及加强缴存存款等项工作的通知》([85]银发字第281号)中对欠缴、迟缴财政存款行为规定的处罚标准分别为“按欠缴金额每天万分之二计收罚款”和“根据迟缴或少缴金额每天按万分之三罚款”。1998年准备金制度改革后,对金融机构占压、迟缴、欠缴财政存款行为,没有做制度性约束。因而人民银行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举步艰难。
三是在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对金融机构占压财政性存款的处罚予以了明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22条规定﹕“金融机构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规定人民银行可以对违规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进行处罚。但是随着人民银行职能调整,银监局的分设,这一法规已不适合人民银行现行管理的职责权限。
(四)基层人行对财政性存款缴存业务监督效率不高。人民银行会计部门负责交存范围的会计科目审定,营业部门负责办理报表审查、资金收缴和日常考核工作。即使发现问题也只做一般性处理 。上级行对会计部门检查只明确了账户管理、反洗钱等职能,这样对财政性存款缴存业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在各部门间横向分散,而且,基层人民银行对财政性存款缴存的监督管理,仅限于审核金融机构会计报表科目反映的财政性存款是否全部缴存,对金融机构迟缴、漏缴和转移财政存款很难形成有效监督。
(五)“ 法律 条文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加强财政性缴存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规范财政性存款 会计 核算手续。现行财政性存款会计核算手续已不能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建议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缴存财政存款会计处理手续,制定并完善财政性缴存业务的实施细则,人民银行应把财政性缴存款的具体核定原则、划缴方式及相关处罚规定编入实施细则中, 以便做到严格规定办理缴存业务, 杜绝此项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
(二)修订和完善财政性存款缴存业务政策依据。明确界定资金缴存范围,并对资金范围做出具体的解释和说明,便于基层行业务人员严格掌握缴存范围并及时调整科目代号及名称,从而保证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在会计科目及名称上保持绝对一致。
篇7
关键词:财政 存款 建议
一、财政性存款缴存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性存款缴存范围界定不清。一是资金范围不明确、不具体。人民银行对财政存款缴存的资金范围只在1998年下发的《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中》(银发[1998]118号),指出“金融机构代办的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金库存款和发行国债款项等财政存款是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对资金范围界定的比较笼统,未进一步明确地方金库存款都包括那些资金。之后,再无文件对资金范围进行界定或做出具体的解释和说明。基层人行在 执行监管时,难以掌握界定依据和确定资金的真实性质,从而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对其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的资金性质、来源进行甄别二是会计科目范围与金融机构会计报表不一致。人民银行总行不定期印发文件,核定金融机构缴存款范围,基层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依据文件审查、考核、办理缴存款业务。但是,由于金融机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业务的推陈出新,会计科目的更换也较为频繁。当人民银行收到金融机构报送会计科目变更信息后再印发文件,到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收到文件就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差,从而导致人民银行核定的缴存款范围出现滞后的现象。
(二)划缴财政性存款会计处理手续亟待规范。1998年3月,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人总行在《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会计处理手续》中,仅对一般性存款的会计处理手续进行了规范,对于财政性存款仅在第五条第一款规定﹕“财政存款的缴存款范围调整后,其划缴方式仍采取现行做法不变。”此后,人民银行未印发任何规范存款准备金会计核算手续的文件。
(三)占压财政性存款处罚依据不足,对财政性存款缴存管理处于两难境地。目前,基层央行对占压、迟缴、少缴财政存款的处罚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
一是人民银行总行在1984年以(84)银发字(70)号文明确了处罚标准,即欠缴行为处以“罚息率为日万分之二”的罚息,迟缴行为处以“日万分之四”的罚息。而在以后的存款准备金管理和利率管理的相关文件中,对财政性缴存款的违规行为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二是《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1985年1月1日试行)和《关于办好人民银行委托专业银行业务和账务以及加强缴存存款等项工作的通知》([85]银发字第281号)中对欠缴、迟缴财政存款行为规定的处罚标准分别为“按欠缴金额每天万分之二计收罚款”和“根据迟缴或少缴金额每天按万分之三罚款”。1998年准备金制度改革后,对金融机构占压、迟缴、欠缴财政存款行为,没有做制度性约束。因而人民银行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举步艰难。
三是在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对金融机构占压财政性存款的处罚予以了明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22条规定﹕“金融机构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规定人民银行可以对违规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进行处罚。但是随着人民银行职能调整,银监局的分设,这一法规已不适合人民银行现行管理的职责权限。
转贴于
(四)基层人行对财政性存款缴存业务监督效率不高。人民银行会计部门负责交存范围的会计科目审定,营业部门负责办理报表审查、资金收缴和日常考核工作。即使发现问题也只做一般性处理 。上级行对会计部门检查只明确了账户管理、反洗钱等职能,这样对财政性存款缴存业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在各部门间横向分散,而且,基层人民银行对财政性存款缴存的监督管理,仅限于审核金融机构会计报表科目反映的财政性存款是否全部缴存,对金融机构迟缴、漏缴和转移财政存款很难形成有效监督。
(五)“法律条文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等行为进行检查监督,而是否有权对金融机构的其它财政性存款及缴存行为进行检查监督未作任何规定。至此,对金融机构国库以外吸收的财政资金的检查监督,因法律规定之盲区而无法正式开展,导致对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款监督检查工作裹足不前,更为财政性存款的核算管理难上加难。
二、加强财政性缴存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规范财政性存款会计核算手续。现行财政性存款会计核算手续已不能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建议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缴存财政存款会计处理手续,制定并完善财政性缴存业务的实施细则,人民银行应把财政性缴存款的具体核定原则、划缴方式及相关处罚规定编入实施细则中, 以便做到严格规定办理缴存业务, 杜绝此项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
(二)修订和完善财政性存款缴存业务政策依据。明确界定资金缴存范围,并对资金范围做出具体的解释和说明,便于基层行业务人员严格掌握缴存范围并及时调整科目代号及名称,从而保证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在会计科目及名称上保持绝对一致。
篇8
利率市场化对
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实质来看,它实现了公众直接参与金融市场投资,并蕴含了一定的商业银行信誉;而存款本质也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包含商业银行信用的投资品种,存款利率是投资者根据存款风险而确定的价格,二者性质相似。此外,有不少资本金较宽裕而存贷比压力较大的银行,却大力发展保本理财产品,其中缘由在于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可以以结构性存款或直接纳入本行司库;非保本型银行理财资金在产品募集期或到期后,也会在银行形成部分沉淀存款,二者价格相似。因此,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存款利率具有一定的相互参考性。
银行理财资金投资包括债券、PE等多类资产,其收益率与金融市场各类资产密切相关。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市场化程度较高,能及时反映市场和政策变化。这既反映了市场的真实资金供求状况,也包含了市场对通胀和货币政策调整的预期。特别是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高,显示其对通胀更为敏感,相对同期存款定期而言,更能体现即时的市场资金溢价。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一大挑战是调整经营模式,实现投资、中间业务与信贷业务的互补。理财业务为商业银行创造了迎接挑战的平台,大大拓展了中间业务领域,扩大了传统的担保、、信托等业务的规模,强化了结构化金融工具的创新,通过跨市场、组合型的投资运作方式,整合了银行在信贷及银行间市场的传统优势,拓展了在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投资空间,为银行探索利率市场化后中间业务、投资业务和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平台。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监管层必须审慎推进。国际上实施利率市场化失败的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成功推进需以国内金融体系和监管模式较为健全为条件,并在合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逐步推进。银行理财业务的出现,为检验我国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应对存款利率自由浮动的能力提供了契机,便于监管层预见、预防风险,完善相关制度。理财产品发行成本的市场化管理,无论是对商业银行还是对于监管机构顺利适应利率市场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目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所需的条件来看,其核心可归纳为商业银行实现市场化竞争、金融市场实现市场化传导、客户接受市场化结果。银行理财产品在这三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第三点的作用显著,有利于促使个人客户认识、认可、接受存款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用脚投票”的市场规律,为利率市场化的继续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银行理财业务
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银行理财业务的迅速发展,与银行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及日均贷存比考核压力下存款极度稀缺不无关系;而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火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预演。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与预期收益率之所以能完全吻合,实质在于银行通过理财产品这一形式,将法定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可为存款自主定价,不必再依赖理财业务,所以从长远看银行理财市场可能会萎缩:融资类理财业务将被资产证券化替代,投资类理财业务将随着券商、基金、信托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转型的加快而竞争加剧。但银行理财业务并不会消失,只是会被其他的业态替代。
理财业务仍将是银行提高收益、维护客户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格局仍未发生明显改观,银行仍是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据人民银行统计,2012年前五个月社会融资构成中,直接融资占比仅12.6%,而人民币贷款占比高达65.6%。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一点是中间产品发展不快,缺少足够的中间产品把银行存款资金与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有效连接起来。银行理财产品恰好能够发挥这样的中介作用,实现客户投资需求和企业融资需求的直接对接。同时,私募股权、金融租赁等多种直接融资形式的快速发展,也需对接银行理财产品。因此,银行理财的发展对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融资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理财业务的发展可增加银行应对利差收窄和资本监管改革的缓冲空间,提高收益,稳定客户群体。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对客户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理财业务正是维系客户关系、增强客户黏性、赢得客户忠诚的“利器”。银行若将理财业务同客户关系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与客户建立持久信任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成为客户完全可信赖的金融顾问和资产管理者,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客户转移成本,降低优质目标客户的流失率,同时还能较好地促进理财与存款、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不同业务类别交叉销售和协同效应的实现。
理财业务与存款等传统业务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存款和理财的功能定位将更加明确,二者的关系将更加清晰。存款和理财将随着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而协调共生、相互促进。一方面,存款在银行经营中将更多地发挥基础和支柱的作用,存款将成为理财业务的起点和源头,为理财提供发展后劲。银行通过存款这一基础产品发展客户,为理财业务奠定客户基础。另一方面,理财产品的吸储功能将逐步弱化,与存款的边界将更加明晰,“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质将更加突显,银行将更加注重理财产品的合规销售和风险揭示。作为银行综合财富管理服务的组成部分,理财产品将更多地发挥优化客户资产结构、促进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成为客户金融资产配置中的一项重要投资工具。
理财业务运营、产品结构和发展模式将面临更大挑战
理财业务将由产品导向转为需求导向,由大众化产品转为个性化、综合化服务。从国际同业经验看,在已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市场上,银行仍然把财富管理作为经营重点加以拓展,多是提供顾问式理财服务、综合理财规划、受托资产管理等高层次财富增值服务。银行理财业务并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是根据投资者所处人生阶段、财务状况、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等量身订制理财规划方案。以汇丰银行为例,其对个人客户的财富管理服务除了提供投资理财产品外,还包括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规划、家庭理财与保障方案、财务需求分析与投资决策顾问、退休养老与子女教育保险计划、市场资讯及专业评论等多种服务。国内银行理财市场在经历了规模上的快速扩张和业务发展模式的初期探索后,将注重理财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全方位、差异化的本质内涵,实现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由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以金融顾问及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投资理财服务转变。未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综合性银行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
结构性投资产品、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比重将增加。利率市场化后,市场资金价格的自由浮动将使预期收益类产品线遭受较大的冲击。为此,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快业务模式创新、投资领域创新和产品设计创新,通过对研发流程、创新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和突破,实现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将加大理财产品形态创新,改变预期收益型为主的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分红型、净值型产品,扩大结构性投资产品、代客境外理财计划的占比。二是在理财资金的投资上,将加大股权等权益类投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商品类投资、另类投资、量化投资等新型投资领域,提升理财业务的技术水平。三是将根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配合国际化发展战略,推动国际投资类、跨境投资类理财业务的发展。
非保本产品将更符合理财业务的实质和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在利率管制的市场环境下,保本产品既享有银行的信用担保,收益水平又高于存款利率,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将自主决定存款利率水平,保本产品将逐步丧失存在价值,市场需求将日益萎缩。理财业务是银行客户进行资产管理和投资运作的中间业务,由客户承担投资风险,客户收益由真实投资产生,更符合理财业务的实质,因而这类产品将成为当前及未来银行理财的主体,也更符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
篇9
关键词:理财产品;利率市场化;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9-0004-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9.01
理财产品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定价和资金运用报酬率市场化的特性对金融市场影响越来越大,它突破了“存款利率管上限”的利率管制格局,同时对金融产品综合定价体系、金融市场收益率曲线等与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机制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利率市场化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纲领性的论述,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目标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强调了市场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明确了政府(中央银行)作为间接调控者的定位[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了与价格改革相似的“双轨制”,与管制利率并行,在边际上引入利率的市场化,使得改革具有帕累托改进的特征,在未触及实体经济部门利益的同时,提高银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具体而言,二十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沿着“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路径,不断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2]。通过采用“发展、培育替代,在竞争中消解改革对象既有利益”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策略,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
利率市场化分为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存款利率市场化两个方面。在近十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中,为防市场波动过大,我国没有采取直接放开存、贷款利率的方式,而是不断创造诸如基准利率体系(Shibor)、商业银行财务硬约束(股改上市)等外部必要条件,并逐步培养市场。在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主要举措是创造非金融企业债务工具提供多种融资产品(即银行间交易市场),价格已经不受贷款基准利率限制,其促进了企业筹资利率的市场化,与银行贷款利率形成竞争;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主要举措是促进替代性负债产品(主要是理财产品)的发展,扩大利率浮动区间,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推进了个人投资收益率的市场化,与银行存款利率形成竞争。
二、理财产品对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影响
理财产品是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投资者在通胀低利率时期提高投资收益的市场需求,也是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前进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理财市场的不断发展,这种来自市场内在的金融创新和供需双方的推动,将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3]。
(一)理财产品为突破存款利率管制提供途径
目前我国已实现市场化的利率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贴现利率、国债利率、银行间债券利率、境内本外币市场贷款利率等,仍被管制的利率包括居民和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利率、针对居民的四种外币(美、欧、日、港)一年期以内小额(300万以下)的存款利率[4]。人民币存款利率是我国几十年来利率管制的最后一个堡垒。理财产品作为金融创新产品,除了发行规模、准入标准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外,其收益水平(无论是固定收益还是浮动收益)不受利率管制,为商业银行利率竞争提供空间,对法定人民币存款利率体系形成挑战。
(二)理财产品为基准利率体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中央银行通过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建立以Shibor为核心的短期利率定价体系,并最终将Shibor作为基准利率体系引导金融市场利率走势。目前,在存款利率先不具备与Shibor挂钩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分步将理财产品定价与Shibor挂钩:先与短期产品定价挂钩,再与中长期产品定价挂钩;先与短期融资券类产品定价挂钩,再与贴现类产品定价挂钩;先与金融债券类产品定价挂钩,再与企业债券类产品定价挂钩;逐步完善以理财产品利率形成机制为重点的利率市场化改革[5]。随着理财产品自身规模不断壮大,银行为维持一定量的存款规模,其利率体系必然向理财产品利率靠拢,以此来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的市场化定价,巩固了以Shibor为核心的利率定价体系,最终将Shibor基准利率确定价格调控目标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由数量调控转为价格调控。
(三)理财产品为金融机构探索市场竟争模式提供平台
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探路者,理财产品为金融机构加强利率定价研究、完善定价微观机制建设、开发定价信息系统等提供了市场化平台[6]。同时,理财产品还强化了结构化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机构通过跨市场、组合型的投资运作方式,整合了在信贷及银行间市场的传统优势,拓展了其在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投资空间,为其探索利率定价,迎接存款利率市场化竞争做好充分准备,也为探索利率市场化后中间业务、投资业务和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平台。
三、理财产品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评估
理财产品为市场提供了与存款竞争的金融产品,是对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突破,因此理财产品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理财产品对存款的替代规模有多大,它反映了当前已经利率市场化的存款规模,是衡量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总量指标;二是理财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有多高,它反映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深度,是衡量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质量指标;三是理财产品收益率反映金融市场变化的综合度有多高,它反映了其作为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引导利率走势参考依据的可靠性,是衡量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成熟度指标。
(一)表外理财产品对存款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
1.表外理财是考察存款分流的监测指标。理财产品按核算方式可分为表内理财和表外理财,表内理财产品保本或保收益。2009年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增设“结构性存款”指标,专门反映表内理财产品资金来源,并计入各项存款及货币供应量。表外理财产品不保本且不保收益,人民银行目前未将表外理财并入信贷收支月报和存款类金融公司概览,存款、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中均不含表外理财的相关内容[7]。因此,只有表外理财产品才对银行存款产生分流与替代。
2.表外理财对存款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2010年以来商业银行自主品牌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和短期理财产品迅速上升,这类产品具有投资门槛低、收益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和暗含银行信用等特点,促使银行存款大量向理财产品转移,2011和2012年甚至出现了理财产品发行期间,存款环比增长多次为负值的情况[8] 。以海南省每月表外理财产品增量与存款增量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增量呈现出较为典型的负相关关系(见图1),表外理财业务量的变动导致存款波动幅度较大。
3.表外理财对存款替代效应的评估。2013年3月,全国表外理财募集资金4.1万亿元,同期人民币存款新增4.2万亿元,全国新增社会资金中一半用于表外理财一半存放银行。2013年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97.9万亿元,若按照2013年3月末人民币表外理财余额5.26亿元测算,已有5.4%人民币银行存款实现利率市场化,且该比例在上升。
(二)市场利率是理财产品定价的决定性因素
1.理财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特征明显。据Wind资讯统计,2012年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以Shibor为定价基准占其所发行的所有产品募集资金的比例达71%,九成以上使用隔夜Shibor作为定价基准[9]。2012年商业银行发行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期个人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4.09%、4.52%、4.9%和5.18%,明显高于同期人民币存款利率及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这既反映了市场真实资金供求状况。2011年1月—2013年4月,1个月和3个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与1个月和3个月Shibor加权收益率走势高度重合(见图2)。
2.理财产品定价的市场化评估。评估理财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方法是分析理财产品的价格与现有的市场化利率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单向的因果关系,若市场化利率是当前理财产品价格形成的长期、稳定的原因,那么说明理财产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市场化程度较高[10]。通过对2011—2013年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月度Shibor利率平均值代表的市场利率,与2011—2013年1个月以下、1个月到3个月、3个月到6个月的理财产品加权收益率代表的理财产品价格,同期时间序列两两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在5%的置信水平下,滞后1期的月度Shibor利率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具有显著影响,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Shibor利率是决定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的主要因素,这显示短期理财产品的定价已经完全市场化[11]。
(三)理财产品收益率能较为全面地反映金融市场的变化
理财产品收益率一头连接Shibor基准利率,一头连接市场中丰富金融产品的定价,在利率未稳定市场化条件下,理财产品从交易主体上看,是目前金融市场交易主体最为丰富的一类产品,包含了个人、企业和机构等;从挂钩投资标的看,理财产品与实体信贷、票据市场、银行间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都有联系;从期限结构看,理财产品兼具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资金价格信号功能。因此,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成为一种集中各种市场主体与金融市场、不同期限结构的综合价格信号,对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走势具有较高参考价值[12]。
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可以及时反映市场预期。对2012年以来理财产品月度平均收益率绘制的收益率曲线(见图3)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市场对利率走势的预期。以2012年3月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为例,将各期限结构理财产品收益率减去其与同期存款利率的利差均值,结果显示移动后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向下穿透存款收益率曲线,反映市场认为当前存款利率被高估,有下调的预期,从实际情况来看,人民银行于2012年6月降息。
四、利率市场化下理财业务未来发展趋势
(一)理财产品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近年来,理财产品规模一直保持快速扩张的势头。2012年理财产品发行数量28239支,比2007年增长19倍;发行规模达24.71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26.5倍;2012年余额7.12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14倍。2013年1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继续保持增长态势,1季度共发行10331款,发行规模10.8万亿元,比2012年4季度增加6.61%[13]。理财产品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其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资金寻找更高价格的趋利性导致银行主动调整经营策略。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利率市场化必然伴随着金融脱媒,银行体系也往往通过创新进行“反脱媒”,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若存款利率“双轨制”的局面不改变,储蓄存款就会不断流向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规模也将持续增长[14]。
(二)理财产品业务创新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理财产品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也将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回顾我国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2006年理财产品涉足信贷类产品(贷款资产证券户),2007年推出银行票据(短期票据和中期票据)类产品,2008年在股市走强时推出“打新股”产品,2009—2011年联手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推出“银信”、“银保”类产品,2012年全力开发商业银行自有品牌的保本型产品[15]。美、日等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都伴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看,金融创新对利率市场化有客观的要求,大部分的金融创新是在利率的不确定性基础上产生的,利率市场化给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土壤,使得金融创新形式更为多样;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模式可以吸收利率波动幅度扩大所带来的冲击,从而平稳推进利率市场化。因此,理财产品业务创新力度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是利率市场化内在需求。
(三)资产管理业务将是理财产品发展趋势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利率管制逐步放松,存款利率将会上升,存款型理财的优势不断丧失。同时,随着直接融资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理财赖以生存的“资产证券化工具”功能将不断被削弱,理财产品现有的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在未来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银行理财业务将回归中间业务与受托管理的本源,在客户端向财富管理业务深化,在投资端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变,通过投资与客户两端进行创新,激发投资者的投资需求,降低成本支持实体经济。资产管理业务是银行理财产品最终的生存形态。如同其他资产管理商(如基金、信托)一样,最终理财业务核心竞争力是为客户创造收益的能力,通过对市场判断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工具创新能力、平衡风控能力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16]。
五、政策建议
综上述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有效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未来其业务规模和创新力度也将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目前理财业务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表外理财资金没有纳入金融统计范围导致监测的有效性不足,理财业务经营不规范带来潜在风险,以及理财产品法律定位不明确导致业务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将表外理财产品纳入金融统计
表外理财资金来源没有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资金运用没有纳入中央银行资金流向监测统计,从而降低了金融统计数据有效性[17]。建议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规则将表外理财募集资金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范围,将理财资金投向按照现有“贷款投向分类标准”进行统计,以便更好地测度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二)密切关注理财业务潜在风险,引导理财业务健康发展
近年来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通过理财产品规避监管的现象,如发行保本、高收益产品争揽存款,利用理财实现贷款表外化,由此带来了理财资金运用“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和资金池类产品信息不透明导致的资产安全风险,不仅为银行稳健经营带来了隐患,也伤害到利率市场化本身。建议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信息披露制度;对资产池类产品严格管理,落实对不同类理财产品的分类管理、分账经营。
(三)明确法律定位,推进理财业务可持续发展
银行理财产品从诞生之初就没有明确的法律框架,银行与客户在理财产品中是委托关系还是信托关系,还是简单的债权债务关系,一直未有定论,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隐形担保”形成了“刚性兑付”的难题,短期内会加大银行支付风险,长期会阻碍理财产品可持续发展,进而加剧金融市场波动,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18]。建议监管部门区分银行理财产品的自营业务和中间业务,针对两类业务制定法规,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维护“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平衡关系,真正发挥银行理财的财富管理功能,推动理财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利率市场化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琳,姜晓燕.人民币理财产品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5).
[2]林榕辉.人民币理财业务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J].中国金融,2006(8).
[3]胡斌,胡艳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3).
[4]魏海滨.关注银行理财产品功能演化引导理财市场健康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0).
[5]袁增霆,王伯英,蔡真.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动机及影响因素[J].南方金融,2010(11).
[6]谢伟,罗志华.理财业务: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银行转型的利器[N].金融时报,2011-08-08.
[7]周荣芳.银行理财产品的存款替代及利率市场化[J].中国金融,2011(15).
[8]容玲.理财产品与利率市场化效率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2(3).
[9]尹继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改革路径选择[J].金融与经济,2012(5).
[10]孙建坤,曹桂山,卢博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定价分析[J].银行家,2012(4).
[11]肖芳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理财产品消失?[J].卓越理财,2012(8).
[12]贺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J].中国市场,2011(5).
[13]黄金老.利率市场化悄然前行[J].国际金融,2011(11).
[14]丁波,巴曙松,马小可,金玲玲.银行表内理财产品助益中国利率体制并轨[J].农村金融研究,2012(9).
[15]祝红梅.银行理财产品定价的实证研究[J].投资研究,2012(9).
篇10
[关键词]家庭理财;误区;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人们现在关注的话题逐渐从如何才能吃饱穿暖的话题上转移到了如何在能够有效对管理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如何确保家庭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家庭理财是一个家庭经济活动的核心所在,通过确定目标、制定财务计划、实施财务管理,在家庭存在的生命周期内不断积累财富、运用财富,从而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与增值[1]。当前,如何才能够做好家庭理财,接下来笔者就家庭理财中常见的误区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家庭理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帮助大家树立争取的理财观念有所帮助。
1家庭理财中常见的误区
一方面,很多人从思想上就认为理财是有钱人才会做得事情,只有有钱人才会去理财,才应该去理财。理财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资本,钱不多根本就谈不上理财。一般群众只有靠平常省吃俭用才能够有多余的钱,认为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剩下的这部分钱应该存放在银行里面获取利息,认为这才是最安全、最有保障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都知道随着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将钱存放在银行并不一定是安全的,从长远来看,钱也会出现贬值的现象。
另一方面,很多人对理财产品的认识不够科学,不够全面。这一部分人群虽然具有理财意识,但是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会买进那种购买人很多的理财产品,呈现出跟风、随大流的现象,这种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看来选择理财产品的行为是盲目地,有很高的风险性。还有一部分人群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其背后的高风险,在刚尝到甜头的时候就出现了亏损,这种做法欠缺思考,不可取的。对于选择理财产品时,应在对其有很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明白其的优势与缺点所在,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产品。
2对做好家庭理财的几点建议
2.1提高对家庭理财风险的认识
理财具有的一定的风险性,在选择理财之前就应该控制风险。就家庭而言,对家庭理财的风险进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发生危机时,没有预防措施进行应对,甚至会造成一个家庭的破裂。家庭理财风险可以分为投资风险与风险承担能力两类。就投资风险来讲,投资作为一个家庭资金开源的重要环节,所以投资风险也是家庭在进行理财时应该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投资需谨慎。投资风险也可以分为政治、财务、通货膨胀、利率风险。就风险承担能力来讲,与个人的个性、条件与家庭情况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来讲,有些人是风险爱好者,愿意通过高风险来获取较高的回报,还有一部分人为确保资产安全而放弃了可能获取利益的机会。此外,年龄较大的人群的风险承担能力越低;家庭收入、资产越高人群的风险承担能力越高;家庭负担越小的人群所能够承受的风险能力越高。总而言之,家庭理财风险的程度与家庭个人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乐观的家庭其具有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来讲越强,悲观的家庭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2]。
2.2转变观念,科学规划理财
要做好家庭理财,其关键在于做好家庭全盘性的理财规划。首先,需要打造出一个一生的幸福目标。每一个家庭成员对于自己人生的向往都是不同的,但是想要实现幸福就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需要对理想进行明确,制定出和家庭实际情况相符的财务目标计划。其次,要对当前家庭的财产现状开展分析。需要将资产、负债来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进行合并计算,摸清楚家庭有多少的净资产。再次,预测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家庭的收入情况。需要考虑到家庭中工作成员的收入水平和职业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存款的利息,如果有股票还需要考虑股息,将这些相加来估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家庭收入[3]。然后,根据这些来对家庭中不同阶段的理财目标进行确定。例如预计在三年来买车(买什么价位的车)、五年买房(买多少面积的房)、一年后家庭资产达到多少,退休以后生活能维持的水平等等。最后,对家庭的支出进行预算。预算应满足家庭消费的需求与必要的节俭,有计划的家庭支出是实现财富目标的重要前提。
2.3正确使用理财工具
不同的理财工具特点不同,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投资的时候需要有相对应的理财知识作为支撑,能够对理财工具进行正确的使用。例如银行存款这种最为基本的理财工具,所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就是活期存款的利率标准就是取款的时候的挂牌利率,而定期存款的利率标准就是以在办理定期存款业务那一天的利率为准。对于家庭来讲,通过储蓄存款的方式开展理财时不應该仅仅是合理搭配活期与定期,还应该对存款期限进行合理的安排[4]。比如如果预计会在有加息的情况,那么就应该将重点放到短期的存款上来,这样不仅仅是能够获得定期的利息,还可以获得加息带来的良好收益。如果在减息预期的情况下,应将重点放在长期的定期存款上,确保让自己的存款能够获得更多收益。
2.4加大对理财中家庭差异的重视
由于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其在选择理财工具的侧重点也存在不同不同,注入资金的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最后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也会不一样。以我国南部与北部的家庭资产总量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北方的家庭要比南方家庭低,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上存在有差别。在北方经济不乐观的家庭很多都会放弃理财,而中等收入的家庭基本都是以各种保障性支出方式为主,理财的方式基本局限于储蓄。而那些富裕的家庭考虑的较多的是消费。南方的家庭很多都比较重视财富的增长,那些经济基础不好的在努力的脱贫致富,中等的家庭考虑的是如何让保障性开支增值,以确保生活的正常运行,小康家庭则将家庭的盈余用于投资理财上。家庭在投资理财时应重视各自家庭的差异性,谨慎理财。
3结束语
对于家庭理财,从小讲就是对家庭自身财富积累的影响,而从大处来讲则会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因此家庭理财要能够取得效果不仅仅需要做好上面的几点,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政府制定的长期规划以及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只有从多个方面考虑,才可以确保家庭理财的目标尽早实现。
作者:王子涵
参考文献:
[1]戴丹.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家庭财富管理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6.
[2]刘万军.家庭理财发展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6,(01):37-38.